深海

动画片大陆2023

主演:苏鑫,王亭文,滕奎兴,杨婷,吉静,郭浩然,田晓鹏,董一,方韬辰

导演:田晓鹏

 剧照

深海 剧照 NO.1深海 剧照 NO.2深海 剧照 NO.3深海 剧照 NO.4深海 剧照 NO.5深海 剧照 NO.6深海 剧照 NO.13深海 剧照 NO.14深海 剧照 NO.15深海 剧照 NO.16深海 剧照 NO.17深海 剧照 NO.18深海 剧照 NO.19深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00:22

详细剧情

在大海的最深处,藏着所有秘密。一位现代少女(参宿)误入梦幻的深海世界,却因此邂逅了一段独特的生命旅程。

 长篇影评

 1 ) 受不了前排的长评了,所有的不合逻辑是因为这是一个小女孩濒死之际破损又撕扯的梦境和精神世界

首先,得过抑郁症的人应该对《深海》很能感同身受,我的朋友和我都哭惨了。 那些质问电影里很多东西不合逻辑,又说追问为什么深海大饭店这条船莫名其妙出现,没有交代前因后果的。我怀疑都没怎么好好看电影,因为整个电影就是一个小女孩参宿,濒死之际破损又撕扯的梦境和精神世界,只有开头和最后穿插了一部分现实世界。梦境本来就是不合逻辑又天马行空的。

梦境里看似没头没尾莫名其妙出现的一切都来自于她濒死之前,在现实里看到的一些场景、一个叫南河的男人跟她说的话和在现实里翻过的一本叫深海大饭店的绘本。这些现实里零零碎碎的场景,被带入梦境伴随她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想象融合成了这个诡奇的梦境。

举个例子,梦境里男主南河的头上一直盘踞着一只蒙住眼睛的猫,这只猫没有什么戏份也没有交代什么来由。其他人跟猫也没有什么互动,它只是一直盘在那,舔舔爪子动一动表现一下它是活猫。

南河头上的猫

连玩逗猫杆这种展现猫咪可爱的戏份都是由动画里的小海狸完成的,而且这只猫在梦境快要结束的时候莫名其妙像瓷片一样碎掉了。如果只看前面就会觉得是导演拙劣堆叠的萌系元素,还因为堆叠过多甚至都没被充分利用到。 但是这是因为,在现实里女孩参宿在现实里第一次见到南河的时候,南河头顶上方的柜子里有一只瓷制招财猫。女孩在梦里下意识认为这只猫就是应该在南河头顶的,所以它就一直在那里。 电影前半部分很多如此之类看似不合理没头没尾的细节都是在暗示这是一场梦,而且后面这些梦境里的细节会跟现实很自然的接轨,你会发现,哦,原来现实是这样被折射成梦境的。 还有深海大饭店门上的牌匾,上书“一见生财”和“你也来了”。一开始我也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后来才知道在有些地方,这两行字是黑白无常帽子上的字,这暗示着女孩参宿已经濒死,半只脚踏入鬼门关。 被吐槽的“光污染”和“过分”的特效完美的具现了抑郁症患者精神世界的撕扯,我丝毫没有感觉特效到过头。尤其是导演创造的两个应用特效极多的形象“丧气鬼”和“海精灵”。 我整个电影看下来,感觉丧气鬼代表的是抑郁症来临时的情绪风暴。海精灵代表的是治疗抑郁症的💊物。 先说丧气鬼。

丧气鬼

梦境里的南河说:“丧气鬼就喜欢缠着你们这些哭丧着脸的小孩子。”、“不要丧气鬼被缠上,会窒息的。” 丧气鬼还是深红色的,一开始是内里涌动着细小触手的大片的鲜红的液体蔓延开来,逐渐凝结为红色的人。鲜红色的人追逐着参宿,追逐着不开心的小孩。船只开足马力想要逃脱,鲜红的人抓住船桨,撕裂船体,直到把不开心的小孩抓出来吞没。

丧气鬼追人

我觉得丧气鬼这个意象,完美的表现了抑郁症发病的时候,整个人被深红的情绪裹挟陷入深渊,无法呼吸的状态,导演完美的把这种感觉具现化了,如果抑郁的情绪有实体,那么它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 或许有那么万分之一的希望能让,那些说着:“不就是不开心吗有什么大不了”、“你就是内心不够强大,你太脆弱了”、“这根本不是病”,的家长(比如参宿的爸爸)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究竟在经历者怎样的精神风暴就好了,那种风暴几乎能把人的灵魂扯碎。 再说海精灵。

没有找到海精灵图片,意会一下跟这张图长得差不多

海精灵是电影里为数不多没有被点明具体指代哪种现实的梦境意象。所以这里是根据我和我朋友自己服用💊物的感受推测的,所以可能有过度解读的可能。 人在痛苦的时候,尤其是抑郁症来临的时候是会想寻找自己安全感的源头的,电影里参宿的安全感来源和执念就是自己的妈妈。 海精灵在电影里一出场,就莫名其妙重复着“妈妈,妈妈”,而且哼着参宿妈妈唱给参宿的歌谣。除了这一开头,海精灵在之后电影里再也没发出过什么具体的声音。再结合女主剧情前三分之一一直要找妈妈,而且莫名其妙觉得海精灵能带找到自己妈妈的剧情。我觉得这里可能是映射药物的效果能够带给抑郁症患者一些安定,这种安定能够让人想到自己安全感的来源。 而且梦境里男主南河用海精灵煮的汤,喝了能让人产生虚假的快乐,让人看到自己最想看到的事物。而且喝了海精灵汤之后人会变得麻木,反应迟钝并且流口水,这也很像抑郁症💊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还有就是海精灵的外形,一般精灵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美好的美丽精致可爱的。可是《深海》里的海精灵确长着极其克苏鲁的外貌,触手,黑色,还会变得巨大粘腻能损坏船只,有无数的眼睛。 这也很像抑郁症💊物带给我的感觉,💊物虽然能治病,还能缓解抑制情绪,让我平稳度过抑郁情绪的爆发。但是起效时的感觉并不是很美好,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自己被干预控制了,大脑不像是自己的了,情绪和感受到的一切像是被外力隔绝。这种被外力植入的失控感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抗拒吃药的原因。所以我觉得海精灵才会被设计成这样有破坏性又跟色彩缤纷的深海大饭店格格不入的外形。 而且梦境的后半部分,男主南河突然提出要跟随海精灵寻找深海之眼,并且说“深海之眼是所有海精灵的归属”“你说不定能在深海之眼找到妈妈。” 在梦境的最后,女孩参宿驾驶深海大饭店穿越风暴到达深海之眼,紧接着就是现实的闪回。这可能代表药物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患者度过情绪的风暴,回到现实,回归正常生活。 还有人说参宿圣母,还说参宿风暴天非得为了救一条鱼导致自己落入海里很不合理,我想说这很合理,重度抑郁症都伴随着自毁倾向,有的人会下意识的让自己靠近危险,以便自毁。而且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自己毫无价值,所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把鱼放回水里是很正常的,在她的潜意识里,一条鱼的命都比自己宝贵。

还有南河的存在,有些人觉得导演猥琐故意安排一个成年男人拯救小女孩的精神世界,我一开始也有点这个感觉,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觉得梦境里的“南河”是参宿的自我投射,她还是个孩子,所以她潜意识里需要有一个成年人带她离开那个窒息的家,带她去找妈妈。而且正好南河也救了她,所以她选择了南河的形象做为自己抗争精神的投射。

总结一下,《深海》并不是依靠剧情逻辑严密吸引人的电影,剧情不是他的骨,情绪才是。整个《深海》就是一段走马灯、一个破损的梦、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它是小女孩的精神世界。 所以深海跟《大圣归来》《哪吒》完全不类似,也没有比的必要,不是一种东西,根本不搭个,喜欢大圣的不一定喜欢深海,我喜欢深海但是我看大圣直接睡着了。

 2 ) 一声用尽全力的嘶喊

大年初一独自看完《深海》,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情。

来看这部电影的多是女生,结伴而行;我的前座、邻座、后座,在放映结束灯亮起时,都还在止不住地哭泣。后面是一位中年人,前面和旁边是年轻人。影片中途我曾听到她们兴奋地和朋友评价画面效果,但到最后20分钟时,连续的啜泣声一直围绕在我耳边,伴随电影结束。

前座两个女生,一个轻轻摸着另一个的头,安抚友人激动的情绪,直到把她揽在怀中,无言的拥抱,慢慢等待银幕暗下,她们离去。

我始终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把电影和看电影人们的反应一并收入眼底。最后我不能冷静地给出故事讲述、角色塑造的评价,因为这部电影显然已经代一些人说出了她们不能说出的“话”——它打动了她们。

我开始揣测她们的故事,是否就像《深海》里的小女孩一样,生活中沉默寡言。被细琐的日常紧紧包裹,动弹不得,也没有机会能向什么人尽情吐露。电影这时就像故事中的“南河”一样,成为一个陌生的“载体”,承托我们平时不能倾吐、不能宣泄的情感。有人能在这陌生的相遇中得到慰藉,也许就给她烦闷的日常带来了片刻喘息。

回到家中,我查了一些从未主动了解的数据——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调查研究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

“全国抑郁症患者超9500万。我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根据国内的数十项研究估计,每1000名中国人中,有16人患有重性抑郁障碍;在一年之内,每1000名中国人中,会有23人患抑郁症。”

“在我们周围15个人中,就大约有1位抑郁症患者。”

“《柳叶刀》多项全球研究显示:在新增抑郁症病例中,超3500万为女性,而男性为将近1800万,前者是后者的1.9倍。”

……

《深海》揭开了一个庞大群体的生存面貌——但对整个社会来说,这群人还是隐匿的“少数群体”。

和传统电影讲述故事的方法不同,推进一个事件,展现它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故事始终有因有果地在时间、地点组成的时空中成为现实的模拟。但《深海》显然不是一个要讲故事的电影,客观世界不是它关注的部分,甚至起因、过程、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者的内心,正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

描摹人的内心,晦暗也好,汹涌也好,演员表演只能通过实际发生的动作、表情来呈现情绪,而动画,可以构建整个情绪的“宇宙”,承托人不能用言语和动作表达的深处。

《深海》所做之事,就是少见地将意识作为故事的主体,当中发生了什么不算重要,重要的是,创作者激烈地要表达这样一种意识——它可能深深地困扰了他、禁锢了他、使他深陷其中,在绝望和希望中反复摇摆却无人能替他体会言说,最后只有这样的方式能够传达,通过色彩、银幕、虚构的动态世界,他和现实中其他深陷这种情绪的人们达成一致——他们获得了陌生的连接,因而深感慰藉。

有人说,这是一部不适合儿童看的电影。我表示怀疑。我们太过强势地希望把孩子塑造成活泼、健康、可爱、永远开心的模板,恰恰无法应对在成长中他们独自面临的困境。我相信许多家长都和《深海》中的父母一样,看似关心孩子的日常,嘘寒问暖,带他们出行,但并不知道他们的内心真正藏着怎样的世界,那世界确实如“深海“一般不可测,也不见得都是永远光明。

当我们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时,也会清晰地浮现这样的回忆——在最困惑、最无力的时候,不管因为遇到家庭的变故、情感的崩塌、学业事业的停摆……我们最无法坦然倾诉的恰恰是和自己的父母。即使曾经有过那样的冲动,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一下自己躁动不安的内心,但最终都会因为他们高高在上的态度放弃。交流成为一个隐形屏障,心中再难的题都要自己面对。

有的人也许幸运地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鼓起勇气,敞开心扉,磨炼出意志;但也有很多人,不能跨过去。面对这样一部分群体,不管他们是孩子还是成人,是男性还是女性,主流人群的态度不会始终友好,总有一天会避开,让他们自求多福。

正如《深海》中不愿带女孩去看抑郁症的父亲一样,简简单单相信,随着她年龄增长,所有的问题都会自行解决,但殊不知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结成疙瘩,慢慢就揪成一团,像那意象惊悚的“海精灵“一样出现,越来越大,越来越让人难以承受独自面对……

《深海》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拥挤膨胀的画面。无数不能名状的物体将女孩挤压到狭小的缝隙中,使她不能呼吸,不能活动。恰如我们遇到困境时的反应,逃避,缩成一团,任由自己的意识不断缩小,承认自己是个无能的废柴。

人在身体生病的时候,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发烧,也很容易感到无法动弹。身体失去了力量,意识也在封闭中萎缩。我不知道真正的抑郁症患者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但在我面对最难时刻时,尽管要假装站起来勇敢面对,有时确实很难跨出一步,正如那被巨物积压的感觉,动弹不得。

电影中不断出现的绚丽巨物激烈地表达这样一种情绪——它不可能只有美丽的姿态,必须以暴力的方式呈现。因为人在这样的情绪中不必再伪装还有从容淡然,不断生厌的感觉伴随高饱和度拥挤密集的不明物体,让人切切体会被困境蹂躏的心情。

我对电影这样赤裸裸地呈现人心中的恐惧而感到恐慌。也许是我不能坦然面对,也拒绝共情。但不得不承认,深陷泥沼的那种感觉,正是始终用一件伪装的“红卫衣“代替自己的身体和目光,让人们无法辨识自己的脆弱。

《深海》虽用“粒子水墨”的新技术创造了一个绚烂的想象世界,但它也有更多备受争议的诡异画面,甚至黑暗惊悚,造出持续不断的梦魇。乐观豁达的人们不可能在这里得到快感,因为水底本就是一个让人窒息的世界。始终在水面以下观看黑暗的物体,最终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却让另一部分人感同身受,替她们说出了不能言说的内心。

走出影院后,我带着矛盾的心情观看四周,英雄和胜利的故事正包围着我们。尽管无数故事以小人物之名叙述伟大的梦想,但像《深海》这样悲观的梦、压抑的梦,几乎没有太多机会能够浮现到观众眼前,替另一小部分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深海》并不完美,但它用尽了全力——极端的挤压,极端的饱和,极端的繁杂,无不试图以最声嘶力竭的方式告诉观众:来看啊,看我们不能说出口的世界。

我想有很多人看到了,也听到了。他们给出的温暖回应,正是这部电影上映的意义。

 3 ) 开年满分,哪哪都牛!

我觉得这个国漫真的很不错,和雪岭熊风比,他们两个突破一个国漫大多在神话方面的改编,都是原创的作品,真的挺难得的,而且对于梦境的描写可真的要细腻的更多,BGM真的好评。画面好看的没得挑。😍

深海的重点绝对不是在深海中,而是在心灵的深处。整部电影描绘深海的情节并不多,而是参宿内心深处的反复博弈。片头沉入海底的红色外套,在黯淡无光的海中显得孤独无助,只有暗暗的光亮偶尔闪耀,从片头其实就暗示着故事的结局,走出阴影抑郁,抛弃孤独。现实中,阴沉的天色与整体的情绪塑造融为一体,与其他人开心的情景形成反差。而进入深海梦境,一切都是五彩斑斓的,一切都变得可爱。事实是梦境与现实仍然是呼应的。面对看似友好的海精灵,实则是一种诱惑与贪婪,深海号上的客人也都深受其诱惑。南河小丑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小丑,边缘人物,不受重视,只能逗人一笑。在这艘深海号上,和游轮上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有边缘人物互相救赎,变化的只有梦幻的深海。

深海梦境中,颜色饱和度极高,杂乱中正是梦境的本质,因为梦境从来不需要真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技术才显得十分有效。我个人认为,深海的水墨粒子特效革新是最有效的,因为合适电影的炫技才不会过分。近期阿凡达2的上映,变化帧率并不会带来很前卫很实质性的视觉奇观。毕竟已经2023了,观众们什么奇观没见过?游戏的帧率都能非常高。流动帧率只会让观众怀疑忽高忽低的帧率很古怪。

而深海的粒子特效则为这场幻梦做出了升华,独具匠心的配乐配合画面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情绪升华。最终的情感爆发就是由配乐推动到极点的。

配乐的情感渲染真的很棒。看似旋转上升的旋律其实暗藏着忧伤与感动,只听配乐绝对不会很愉快,很自然的就能带入参宿的人物形象与剧情的发展与高潮。

关于剧情方面,本就是一场大梦,自然无论怎么拍都是对的。真正优秀的应该是前后的叙事结构,小丑南河梦里梦外的坚持则是深海中最大的剧情亮点。这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找妈妈的俗气情节,在情节上细腻的情感处理让南河的人物形象多变又正面。

如果真的找槽点,也无疑就是片头与小丑相似,中间像千与千寻,片尾重现泰坦尼克号。但是这又如何呢?

一定要看最好的影厅,推荐激光IMAX

 4 ) 【中篇影评】《深海》终极答案:领先于时代的尝试——一部专门拍给中国家长们看的成人动画。【7655】

年初一,在深夜场定了一张票,一个人坐到散场。

与其夸赞画面震撼,音画效果之绝伦,举世无双,更使得我称许的是,与一般国产动画所不同之处,《深海》在创作过程中,将关于“原生家庭之殇”的社会性话题融入了动画作品中,通过隐晦的伏笔与抽象的叙事,使幻想与现实中形成工整对仗的互文,这使得其补全了作为一部艺术品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然,可以预见的是,社会性话题的出现以及艺术化程度增高,必然会引发舆论的反弹——立场不同,经历不同,感受不同的人们各抒己见,最终会形成多极对抗的局面。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对于话题所引入的铺垫性的欠缺,脸谱化,呆板僵硬,手段粗糙等等问题,也一定会成为被批判的点,然而其无损作品本身的立意和追求。

这部作品,即使放眼世界也是顶流作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顶级奖项会纷涌而至为其加冕,而在那之前,我对大家的最真诚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去电影院看,这是一部典型的为大荧幕制作的电影,丰富的颜色和庞大的海洋,只有在通过银幕才能感受到那种震撼的力量。这是一部足以载入国产动画影史的作品,这种历史性的时刻,不应错过。

下面,我就深入浅出的阐述一下电影的一些元素及其所引发出的涟漪效应。


在《深海》的故事中,关于梦的尽头究竟是什么?这个故事,真的为我们所看懂了吗?


叁宿

一, 叁宿是坠入大海的星星,南河是守护叁宿的星辰。

在中国的传统天文学中,叁宿的星辰的名字,而据闻叁宿三星聚于南天之际,即为新年,四序更迭,万物新始。而南河三,则是护卫在叁宿周围,与其平行守望的星辰。

叁宿与名为南河的青年相遇时,这只是于她一面之缘的路人,她对南河不了解,仅凭一个最初不给她免费看绘本的有一点“市侩”的小贩形象,被创作在她的深海大饭店冒险故事里,然而这个形象与奋不顾身下水救人的南河又形成了一种表象的矛盾,所以在她的故事里,南河的角色缺失一种“通过了解,逐渐加深交集情感的过度”,她对此定义为南河既表现出对她单纯的讨厌情绪,又真实的义无反顾的“救助她”,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善恶表现同时存在于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她的头脑还不能理解南河做出的这些判断背后是怎样的道德动机和价值取向,她只能用自己孱弱的想象力,为这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中间的巨大留白,填上自己肤浅的认知所能幻想的合理性,比如自己是如何努力帮助大饭店,获得所有人的喜欢,这样南河的行为就能够为她所理解,为她所接受。叁宿与南河两个人也就“合理”的以彼此互为辉映,同历劫难,走向了冥冥中有所暗示的结局。

(与叁宿四,南河三共同组成冬季等边大三角的最后一枚天狼星——就是维系二人的那艘船,大三角意味着稳定与安全,所以最后当南河,叁宿,船其中任何一个点缺失时,也就意味着脆弱的危机,不幸的降临。)

南河

二, 海精灵究竟是什么。

在电影中,叁宿追寻一个奇怪的多眼海洋生物而进入了深海大饭店,遇见了南河。所谓的海精灵,只是叁宿臆想出来的,某种能够实现自己力量的超自然力量的具象,因为在海洋中,从危机四伏与生机勃勃的大海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具有恐怖与生命力融合于一身的生命,因为其不属于现实,所以在眼,头发,海藻,海龙卷风的多种元素被孩子想象力加工的一种融合,这种融合其实就是孩子将自身的欲念投射为一种执行载体。而这种载体并非真正存在,不过是意味着叁宿在梦中的“动机”,是连续,推进那些非逻辑的幻梦的按钮,是叁宿“强迫”自己不醒来的那个“处理的动作”,也是整个梦境本身被无意识的具现化的一部分。

三, 海洋之眼究竟是什么。

海洋之眼,其实就是叁宿借用对海的认识经验所想象的,在大海的中间存在着一个超自然的目的性的时空概念,这个空间就是叁宿幻想的尽头,当幻想到这个尽头之后,人的幻想就会停止,就像是人无法想象宇宙之外是什么一样——因为想象力的延伸无法超越自身知识的极限,当叁宿关于海洋的答案被揭示之后,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她被迫终于需要在幻想中清醒,需要面对现实,即自己与南河遭遇海难的现实。这也是最终剧情陡然从魔幻绮丽的画风转换为现实的原因。所以说也可以把它当做叁宿梦的最底层,是华丽的美丽,亦是意识到此即意识到超现实,即意识到身处梦境,即意识到需要做出抉择的那条终点线——究竟是投入梦中,还是回归现实。

四, 南河究竟是怎么牺牲的。

南河在游轮上兼职做小丑,并卖自己创作的画报,偶然在暴雨中走出船舱,发现了“落水”的叁宿,慌乱中摔了一跤,撞伤到了侧肋,仍然拿着救生圈跳入海中游向了落水的叁宿……随后二人在水中漂流数日,期间南河一直积极鼓励叁宿振作,但是叁宿作为未成年儿童,遭遇海难,意识模糊,身体孱弱,因此南河在照顾叁宿的过程中不断恶化自身的生存状况,再最后发现救生船时,反身托举再次落水的南河,体力不支,最终不幸罹难。

五, 海为什么是五彩斑斓的。

海与海中的鲸与水母,均为叁宿的想象。在一些案例中,抑郁的孩子感知的世界是灰暗,沉重,窒息的,然而这种负面的感受,转化诸如绘画等表现艺术时,往往却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鲜艳,蓬勃,激情的表现力。在叁宿的故事中,她想象的大海,是一个美丽的,生机勃勃的世界,鲸会贴着深海大饭店前进,水母组成海洋中的森林,船身遍布琳琅满目的珊瑚。红色是危险,蓝色的静谧,绿色是生机,黄色是迷幻,那些颜色汇集而又飘散,构成生命的洋流,它们指向一个方向,那个方向是活下去的方向,温暖而包容,是生命在叁宿的躯体里,迸发出来的延续的意志,世界还很大,还有无数的未知与可能性,所以它们蜿蜒向无尽的未来。

六, 深海大饭店的故事书,是以怎样的逻辑所生发出来的?

我们需要意识到,影片中被叁宿所想象的深海大饭店的故事,来源于偶然拾到的落魄漫画家南河的手绘本。在影片结束时,有特写的展现一部分深海大饭店手绘本的内容,该内容只提炼了一些简单的构成故事的信息素,比如饭店的老板,厨师,舵手,成员,作用,这些简单的信息素构成了故事的最基础元素,而想象的创作者,作为孩子的叁宿,则将在现实中被忽略的感受,以及美好的祈愿带入到这个框架的故事中,为这个不完整的故事赋予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甚至超越手绘本的目的——大海里找母亲;赋予一种超自然的契机——海精灵与魔法师;赋予一种加持在责任之上的存在感——为饭店帮厨的自己非常有用等。这样,叁宿通过这样一种幻想的方式,解决自身在重组家庭中被忽视,失去母爱导致的心灵创伤之类的问题,然而她过于早熟的理性又清晰的与幻想世界形成观照,以矛盾共存体现为幻想中的线索,如“大海中找母亲“——她深知海洋中不可能找到母亲;”海精灵与魔法师“——她深知世界上没有海精灵与魔法师;“自己很有用,被所有人需要”——她对自己极度否定与内心中期望得到认可与关注——认可与关注——也多以的形式所表现(多眼的海精灵,海洋之眼,南河关注她的目光,船员宠溺着注视着她等等)。可以说,整个故事叙事逻辑性的弱化,本身就建立在一个属于孩子的想象中,这个想象因为被局限在孩子的创造力与经验中,因而散漫而随机,充满了不确定性与不连贯之感受。而不能理解这个被“叁宿”所【构思出来】的“故事”的观众,就犹如叁宿的父母不能理解她的抑郁一样,武断的认为小孩子的想象漫无目的,在这个“故事”中没有符合理性的,清晰的联系,只有弥散的感受与情绪,这极大的消耗成年人的耐心与思维,甚至引发抵触和批判,斥责这个【南河的故事】“如同碎片”“胡言乱语”“漫无目的”“亳不清晰”“究竟想干什么”,也就是说,观众的反应,恰恰如同被一场巨大的社会实验所暴露出来,他们潜在的作为“父母”的素质;而这种观察和理解孩子的立场与角度,处理关于孩子敏感,脆弱,跳脱与稚嫩的心理和思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否定,质疑,其实正源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一切经验,这些经验,被这部《深海》悄悄的唤醒,以激进的言论观点,反馈到公众的面前。不能理解叁宿在绮丽的梦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踟蹰,痛苦,自卑,矮化,不能观察到叁宿对于渴望认可,渴望关注,渴望温暖的种种求助的尝试的观影者,他们仍未具备成为一名父母的基本资格,可以想见的是,在那些斥责与差评中暴露出来的愤怒和非理性的言论的持有者,他们成为父母,会教出一张怎样的答卷,会将孩子捏成怎样的人。

让我们回到故事本身上来——

孩子对于梦境的编造,充满了自我中心式的务实与功利性,为了服务于孩子所要表现的情绪和感受,因此创作故事的元素往往承担一种单一的结构性材料的作用,譬如前期出现的海精灵,在完成孩子叙事逻辑中的串联作用后,就消失不见;又譬如那些没有名字,又蠢又可爱的,作为跑腿帮佣的小海獭,就是叁宿对于酒店运转体系的想象所伴生的故事填充角色;又譬如因为孩子并没有做饭的知识,所以深海大饭店里的菜肴,都是诸如“西红柿炒鸡蛋中的西红柿是囫囵下锅”的徒有菜名而不得章法的难吃菜,最后需要仰仗“超自然”的海精灵被煮出来的汤,来让顾客们如醉如痴的付款买单。孩子是不具备非常强烈的理性能力与逻辑思维的,难以完整的构建出一个复杂的故事,她们只是从虚空中抓住灵感扔进自己的故事中:因此在深海大饭店中,客人是鱼,吃的是鱼,使用的是在海水中湿哒哒的纸币,因为有纸币,所以深海大饭店应该是贷款购买的,所以南河应该拥有巨大的还款压力(钱的意向在故事中成为了推动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也隐隐的带出叁宿对于父母离婚原因的猜测和怀疑)再或者,于叁宿的构思中,深海大饭店的目的是酒店升星,只要叁宿努力工作,客人就会回报给大饭店金钱和好评,这种如同儿戏一般的评价的体系是叁宿理解的对于酒店的合理存在模式,也反映了叁宿对于评星系统的熟悉的背后很可能来源于生活中实践的经验。刀子嘴的船长老金, 待人亲切的花姐,跑腿帮佣的小海獭,就是叁宿将身边的人通过想象力的加工融入酒店运转体系的想象,在这个故事中,她试图将自己作为人类融入全是怪兽的酒店的大环境中,必然会形成强烈的格格不入的怪异感,一方面源于其内心的抑郁情绪导致的人的社会性关系的疏离和塌陷,另外一方面也通过这种突兀营造出故事本身的荒诞性所表现出来的虚假感,为之后结局维持伏笔。

简而言之,在传统的故事叙事的诸多模板中,主创团队致敬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大师,即刻意模仿小孩子对于一个(讲)故事的叙事方式,来推进,表现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内容,这种将心比心的特殊叙事主体的抉择,不应该被未能察觉到因缘的成年观众以傲慢的语气批判。

其实这种同类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国外的作品并不鲜见,但是大部分观众有一种厚洋薄中的心态,先入为主的为了批判而批判。

举例如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作品的《龙猫》中,可以说是探索在《深海》叙事方式的老前辈,在《龙猫》故事的三分之二的剧情中,很易察觉其情节发展之跳脱灵动,充满童真趣味,孩子与龙猫及小精灵们用一种超越常识的方式展开互动,建立友谊,其实这一整个叙事表现,就是导演故意将叙事放在孩子立场所演绎出来的,就是说,模仿了一种以孩子的叙事逻辑会发生的故事,这种方法是成年人根深蒂固的社会经验和思维习惯的——譬如,有合理的因,才能有合理的果;譬如,必须要有明确的,功力的目的性;譬如,一定要满足一个既定的,科学的形式等等。

通过深入到【孩子创作故事】的视角这种叙事方式,创作团队才能跳出一种艺术作品商业化的窠臼,不让自己陷入陈腐的,1+1=2式的僵化的创作窘境,还原孩子视角与立场所理解的家庭与生活,理解的命运施加给孩子的创痛与挫折。

换言之,田晓鹏遵循前辈们的脚步,提供一种“成年人,不应该局限于只以成年人方式讲孩子的故事”的尝试,就像我们说:“成年人不该走孩子的路,说孩子的话,让孩子们无路可走,无话可说。”

七, 《深海》这部作品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纯粹的讲一个故事的《大圣归来》,到如今开始关注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深海》,田导作为动画人,已经从纯粹的视觉享受,追求娱乐的阶段,过度到了通过动画传达一种思想,一种关切,担负起一种社会责任的更高层次的阶段。

而动画作为商业的消费品,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区别,其实也是出现在这里。

八, 《深海》这部作品,它的观影对象,究竟是谁?它的故事内核,究竟是什么?

2022年的某一天,一位单亲妈妈对我说:我儿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是一个人偷偷的坐在那里,捂着脸哭。

隔着手机的一刹那,眼泪差点夺眶而出,心中虽然悲恸,却又无法为这些小孩子做什么,只好缄默的应对,用无能为力当作安抚内心借口,宽慰自己听不见那些呼救的声音。虽然心中不忍,只好把自己埋在繁乱的琐事中,将目光刻意的瞥向别处,转移话题。

孩子的世界,本是从无中生发出来,还未有那么多被规定的意象与因果,所以总是无忧无虑,任性随心的触摸一切。然而成年人总是用自己的方式,专制而残暴的,将他们从那个未与抽象所分离的世界中狠狠的打落现实,那些独立于孩子们认知之外的坚硬的东西,砸碎了孩子们躲在其内观察世界的干净屏障,被迫暴露出他们稚嫩的身躯与心灵在残酷的泥泞中,不顾孩子的意愿而要求他们,面对与成年人相同的,生活的试炼与命运的惩罚。

孩子何错之有?遭逢此劫,他们往往将这些无处归咎的惶恐放在心底,还未能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的他们,不懂得成年人的艰难与失控,不懂得或然存在的事物与个体化带来自我撕裂的痛苦。他们只会,也只能用简单的,单纯的头脑,将所有因果系在自己脆弱的身躯,误以为是自己不小心毁掉了世界,是自己淘气的将幸福的烛光吹熄,错误的将家庭引入冰封的寒夜。

孩子们,除了不断地道歉,哭泣的认错,自责,与否定自身之外,却什么也做不到。他们的纤细的手,被土地与鲜血所拒绝,他们的眼泪,被愧疚与痛苦而填满。然而这些孩子所能表现出来的反思与理解,往往被大人们所忽略和愚弄。成年人用谎言和情绪拷问孩子,用自身的经验去恐吓与威胁他们,强迫他们去做超越年龄的事情,付出超越年龄的耐力和坚韧,用虚幻的藏着自身欲望的规定的“成功“和满足成年人虚荣心的”肯定“来控制孩子们沿着成年人的预期而前进, 即使孩子们的喉咙已经因为徒劳的抗议而嘶哑到发不出呐喊,被捆缚的脊梁因为强迫服从而无法承载尊严,跌宕的情绪因为专制的鞭挞和操弄无法回归宁静祥和。

成年的人们往往不理解,孩子的疼痛能有多可怕?

“忍忍就好了“”我又不是没见过“”矫情“成年人们用斥责的口吻,以经历过的前辈姿态,不屑的教育着那些被定义为”敏感“”脆弱“的孩子们,全然不顾,当年那个被锁在记忆深处的同样弱小的自己,在无数次的失败中,不干的绝望接受暴力的烙印,那已经满是伤疤的心灵,正试图残酷的将烧红的烙铁印在新一代的孩子们的心灵与记忆中。

原生家庭的痛苦,犹如一场感染而不自知的心灵遗传病,在家长们对孩子的漠视与不耐烦的规训中,感染了孩子们原本健康鲜活的心灵。

作为父母,真的知道孩子的想法吗?真的在意孩子的感受吗?真的关注孩子的心灵吗?真的听见孩子的呼救吗?

真的意识的到,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过什么吗?真的能够察觉,自己无形中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吗?

在《深海》故事中的父母,其实并未刻意虐待过叁宿,然而长久以往的忽视与冷漠,敷衍与否定,早已经将孩子的心灵伤害的千疮百孔。许多父母,即使做了父母,其实内心深处,仍然不过是没有蜕变的孩子而已,他们的意气用事,随性所欲往往是以透支孩子的未来,牺牲孩子的感受作为代价的。极少有父母愿意放低身段去反思,高高在上的态度使孩子变成了奴仆而非健康的孩子,养育之恩源于父母之爱而非某种利益交换,却总是在情绪失控时候脱口而出“孩子你该如何报答我?”

于是许多父母惊异的发现,他们曾经与孩子亲密无间的关系,逐渐走向了对抗。孩子曾经因为弱小,而忠实的听任父母的号令,因为柔软,而需要依附父母去生存。终于在不断的成长中,渐渐的察觉到自身个性中那些拒绝服从与主动反思的东西,经验的差异,感受的不同,让父母与孩子们之间逐渐撕裂,而陈旧的观念与不健康的交集方式却互相渗透彼此的生活,就像是曾经的蜜糖变成了毒药,父母与孩子的家庭在双向奔赴中产生裂痕,或导致孩子的婚姻破碎,或诱发孩子的精神问题,或因为被忤逆,被否定而健康受到威胁,财富出现损失。

这一切悲剧,源于原生家庭之殇,父母与孩子的模式,随着衰老与成长,必然面临的对立,就像是孩子不能强迫父母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一样,父母同样无法规定孩子的情感生活,个体感受,这种痛苦,出现在成年人的身上,与出现在孩子的身上是相同的,无异的。

而成年人往往终身都难以察觉——或者说,早已经习惯。

所以导演采用更文学性的塑造方式,戏剧化这种成年人对孩子的共情,南河与叁宿是对仗的,或者说,在某层面上,南河就是叁宿某一个可能性上的点,所以南河玩世不恭,重视实利的市侩面具下,其实是对落水者毫不犹豫的施救抉择,而开导叁宿的话语,更像是揭开自身伤疤的经验总结。导演将一种意图,隐藏在叁宿为主体的幻梦视角中,用隐隐的几句对白,带出来这名在异域他乡漂泊的落魄青年的自我放逐背后,那难以言说的淡然悲伤,却对于往事只字不提,即使在濒临死亡之时,仍没有抱怨,没有责备,最终他选择了自己的善良,也选择了在力竭之前,把关于家乡美丽的一面,送给失去希望的叁宿。

我们相信,叁宿最终成为了自己的英雄,她能够与自己和解,她见过主动的选择的人,她知道自己身前面对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他其实想问的是:你是否相信,叁宿最终能够作出选择,走出自己的人生。

然而值得我们警醒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遭遇原生家庭之殇的孩子,仍然默默的坐在角落里,捂着脸哭泣。

他们的生命中没有一个南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他们。他们的声音被斥责与批评,被漠视与否定所镇压。他们强迫自己做着与年龄不相符的事情,拼命的变得优秀,以获取家长的夸奖与肯定,飞快的奔跑着,为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扔掉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与感受,他们的父母理所当然的统治着他们孩子的生活,自以为是的享用着,压榨着孩子精神所带来的,虚荣的反馈和不真实的安全感。

没有人教育这些成年人,他们需要对孩子的负责,不是他们以为了孩子们“好”而实施的镇压和溺爱。

孩子是人,需要成年人,以人与人的方式去进行沟通交流,孩子不是一种宠物,或者一种奴仆,欢喜的时候拿来宠一下,兴致的时候买一点玩具,愤怒的时候严厉的训斥,慵懒的时候指挥他们服侍。

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们需要有人听到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惶恐,安慰他们的孤独。他们不仅仅需要一种榜样,更需要有人,察觉到他们的艰难或者痛苦的时刻,并对他们主动伸出手。

而这部《深海》的问世,就是那种,面对这种情况,敢于踏出一步的尝试,对孩子们伸出手的那星点善意。田导用这样一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去为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束光,选择一丝希望,每个生命,都是值得。而每一种经历,无论痛苦与甜蜜,最终都会化为生活的动力,支持着年轻的孩子们,用力的走下去。

这部影片的结局,是刺透荧幕的阳光,观影的成年人们,随着一场幻梦的结束,是否能够真切的意识到,对于我们有限的生命来说,

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老师——

他们教会家长,如何去做一名家长;

他们教会家长,如何去学会反思;

他们教会家长,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他们教会家长,如何去倾听别人的声音。

 5 ) 这电影和那小姑娘一样,是救不回来的

先说结论,这电影火不起来,而且根据点映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能不能收回成本还要打个问号。

整体感觉是失望+可惜。

可惜了一个这么好的题材和非常出色的视觉效果。

电影本身有点一言难尽。作为观众而言,我个人并不觉得导演浪费了这个题材,只是在很多方面没有处理好。

其实电影本身能够涉及这个题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估计这也是之前为什么会改档的原因吧。

先说优点:

1.特效特出了的新高度

我本人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一个头天没睡好,当天又是刚刚赶完工作的状态,整个人都比较困倦。但是在看到海精灵在水里变大的那一段时,直接把我看醒了。

海精灵掉入水中,出现了大量的五彩泡沫,然后膨胀变大。画面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但给我的感觉非常震撼。一个是逼真,及其的逼真。另一个是细节,非常丰富的细节。泡沫的形态、层次感、颜色、动态变化都非常的自然灵动。虽然我没做过动画设计,但是也能看出来这个镜头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制作的。

而且这样类似的镜头在深海电影的海洋部分里,几乎比比皆是。虽然可能某些片段的细节程度达不到泡沫镜头那么丰富细致,但是也足够给观众呈现非常饱满的感官体验了。

电影在动画人物表情的制作上也足够出彩,主角参宿居然做出了神态。

宠物狗也能做出表情,但是不是每一条狗都能有神态。

做出表情和做出神态意味着动画表情制作的两个level。

能把人物形象,通过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做出神态,是真的可以。虽然目前看来,只有参宿的神态表现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除此之外,海獭的形象也比较成功。我个人觉得比电影里其他海洋生物的形象还要好。海獭的毛发蓬松柔软,比较贴近现实动物,巨可爱的形态非常加分。

2.画面非常精美

粒子水墨的效果名不虚传,确实美得可以。画面做到了介于油画、水彩和水墨画中间的那种状态,细节度高,颗粒感低,色彩层次丰富细腻。

在电影里,只要是粒子水墨呈现的部分都很好看,完全可以做到截下来当壁纸的程度。天空像梵高的画,田野像莫奈的画,粒子水墨做的海洋动物在天空徘徊、游弋的状态真的很梦幻。印象比较深的是太阳升起的那一段,真的是把金光万丈冲霄汉的气势拍出来了。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电影里面水的特效。

众所周知,水在动画片里是最难做的。其实不只是动画片,应该说水是特效里最难做的。当年梦工厂凭借蚁哥正传里水的特效画面,一举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但是直到18年后,迪士尼的海洋奇缘才算是真正解决了,动画片里水像油的问题。

曾经有大神在分析爱死机第三季吉巴罗的时候提到水的形态特效。因为做水运算量巨大,导致没法给出水画面的长镜头。超级计算机在模拟水的画面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波浪相互影响,元素过多导致计算量成倍增加,画面越算越慢的问题。

动画片里做水有多难其实已经不用细说了。

这部电影里能看到,导演把水的质感和水的形态都解决的不错。无论是比较激烈的海浪、风暴,还是比较柔和的静水、波涛,在细节的处理上,都能做到让人不出戏。至少我在看的时候,没觉得像油。

优点说完了,来说说缺点。

立意、人物设定、剧情、画面、运镜都有问题。

先说立意。

这个电影的立意简直就是敏感话题大合集。重组家庭、心理孤儿、儿童抑郁症、未成年人自杀、濒死体验,还有疑似留守儿童和重男轻女的问题。

这些敏感题材,能把其中一个拍好就不错了,而导演却想要把这么多元素都包含进去。

贪多嚼不烂的结果就是,既没给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现力上又差了一口气。

最关键的是,最后还是一个BE(BadEnding)的结局。

大过年的,看这种题材的影片,观众真的觉得OK吗?

然后是人物设定。

南河在电影里的形象太过矛盾,导致好感度和恶感度都没有积累到能触动到观众的水平。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电影把这个人物形象设计的很脸谱化,但同时又很不协调。南河是几个很矛盾的性格点糅合到了一个人身上。自我、浮夸,但是同时又很焦虑、偏执。

自我和自卑是一体两面的,浮夸和孤独是一体两面的,并不是和焦虑偏执互为表里的,这种设定让观众很难认同。

(综合了一下评论区大家讨论的意见,有很多人提到南河角色的夸张化是和他小丑的身份有关。是为了突出他在海上漂流时候,安抚参宿的过程,寄托了南河自己幻想。同时市侩的船长形象是南河自己作为小丑挣钱的过程,创意菜是南河自己想一战成名的愿望的具象化,在影片最后参宿醒悟的那段回忆里有提到过。

然后问题来了,无论是救人安抚参宿的南河,还是作为小丑努力挣钱的南河,在前期都没有任何铺垫。大家看到的是一个行为非常跳脱,某些部分还很不合理的南河。导演寄希望于通过最后半个小时几个片段的回忆,让观众与这个人物角色形成共鸣,是不是想得太好了?)

参宿作为故事的绝对主角,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太想当然。作为观众,我没法和她共情。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有点像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那种感觉。

儿童因为缺少父母关爱的原因选择自杀,很能理解。因为自杀对他们来说意味着痛苦的解脱。

参宿自杀却不是这个理由,她选择的是希望与追寻。换句话说,有留念的人不会自杀。她是希望妈妈来找她,来关爱她的。只要有这个念头在,她就不会选择去死。

退一万步说,即使动机是选择通过极端的自我伤害来达成被妈妈关注(比如是不是我自杀了,妈妈就会来看我了/接我走/关心我……),她也不会选择跳海。

因为这种自杀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强烈的信息传递,当事人一定会选择一个能被人发现的地方来进行。而且通常在进行自杀这种极端操作之前,当事人会先尝试自残。只有在自残不成功的情况,才会逐渐升级,最终走到自杀这一步。影视剧中那种毫无征兆的一步到位,只是为了视觉冲击而进行的艺术表现。

跳海尸体难以寻回,甚至都不会有人发现,消无声息的进行百分之一百成功的寻死之举,只有万念俱灰无比绝望的人才会选择。而且一旦做了,就不会回头,也不会有很强的求生意愿。片中参宿漂流这么久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她真的要想死,十个南河都救不回来。

如果是冲动自杀,那当事人需要受到大的事件冲击,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选择去死。但是在片中,出海游玩的过程虽然算不上多愉快,但也谈不上什么冲击性事件,所以这条也不能成立。

如果是持续性的压力导致的自杀呢?我个人倾向是不太可能,参宿的表现不符合慢性压力的特点。简单来说,抑郁症就像是一口高压锅,被慢慢加热到爆炸。在这个临界点之前,人会犹豫会尝试,会等待支撑生的意愿慢慢崩塌。这是一个逐步渐进的缓慢过程,不是深夜看妈妈的视频emo,决定像选择点个外卖一样选择去死。

只要当事人不是双相情感障碍,都会有一个慢慢丧失正常社交的意愿的过程。

如果参宿是这种,她应该是变得越来越孤僻自卑、自责自罪、疲惫倦怠,没有兴趣去主动进行任何社交活动,到最后是郁郁寡欢到连装都懒得装。而不是像片子中那样,可以逛邮轮上的市集,有兴趣拍照,还能参加家人的聚会。她是抑郁,但是远没有达到要去死的程度。

想死和去死还是有区别的。

对于观众来说,就是了解抑郁症的人觉得不合情理,不了解的人觉得过于意外。大部分的人只能理解参宿某些经历的感受而不是全部,所以难以对她选择自杀的部分产生共情。

(评论区有人说,是意外落水不是自杀。其实我个人觉得也是意外落水比较合理,不然后面参宿的很多行为不能解释。但是,如果是意外落水的话,那我这个矛头就要指向制作方了。

在参宿醒悟回忆的片段里,导演总共给了这部分3个镜头。第一个镜头是参宿在床上想妈妈,第二个镜头是她一个人走到了甲板,第三个镜头她人没了!

你让观众怎么想?或者说你的镜头语言是想让观众怎么想?

意外和自杀是两个不可以混淆的概念,故意模糊处理这两个概念完全不能接受。

从逻辑的角度上来讲,这样的镜头语言会让观众产生歧义,对之前的情节产生疑惑;从情感的角度上来讲,我个人很反感这种玩弄观众感情的行为,特别还是牵扯到自杀这种事情上。导演在别的事情上可以做投射做联想,但是在这种关键性事件上,是不可以这么处理的,这不是观众会不会被带偏的问题,是会觉得片方这么做居心不良!)

如果说上面这部分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水平才能理解参宿的行为动机是否合理的话,那结尾部分的设定,则是到了连普通观众都接受不了的水平。点映结束的时候,不止一个观众在现场表现的很意难平。

一个连自己亲生女儿信息都不愿意回的人,怎么可能扑在医院的床边喊参宿的名字。(我第一反应是亲妈)

一个自杀未遂还背负了救命恩人性命的人,怎么可能在被父亲忽视、母亲抛弃、自己抑郁自杀的情况下,突然积极面对人生?

特别是参宿之前还有妈妈走了是她的错,南河是因为她才死的这种想法。更不要提中间还有一段,参宿放弃生命,撕破幕布找南河的镜头。

参宿和妈妈这种人设突变,比基因突变还要令人不适。

(同样还是亲妈后妈之争,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哪个,但是我个人是倾向于是亲妈的。一个理由是孩子亲爸没出现。至于为什么没出现,可能是导演安排他去缴费了吧……另一个理由是,无论是之前的镜头还是之后回忆,都没有出现后妈对参宿很关爱的画面。

即便是有阿花对应后妈的关爱,也很难让观众建立起来后妈对参宿的情感联接,这一点上导演真的很难说服观众。

但是如果非要说是后妈,其实也能说得通。只是我很想不通的是,导演干嘛要在这一点上模棱两可。我就很想问导演一句,一个镜头一句话就能说清的事情,非要模糊处理,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还有一点就是关于后妈的刻板印象的问题。其实大家倒是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刻板印象这种事情?刻板印象其实就是某一类事务的共性,亲妈对自己的孩子尚且还有亲疏远近,更何况后妈。)

第三个问题就是剧情。

这部影片剧情是有缺陷的。导演没能很好的处理伏笔衔接,及整体故事推进的问题。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是参宿的濒死体验,而且还是自杀后的濒死体验。但是为了避免观众看出来,导演并没有在一开始挑明这一点。这就导致了剧情在进入深海大饭店以后,变得主线混乱,逻辑不明且难以自洽。

其实不只一位观众吐槽过电影主线任务飘忽不定的问题。进入饭店以后先是找妈妈,然后变成找海精灵,再然后变成挣钱、对抗丧气鬼,最后是要去海眼再捉一只海精灵,但是在捉的过程中,又变成了对抗丧气鬼……

就光看这段文字大家觉得观感会怎么样?

动画角色的很多行为逻辑也让观众十分费解。

首先是海精灵。这玩意长得像个成了精的多目发妖,不仅造型日系还能煮汤。它为什么救参宿,怎么会唱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没人知道。对剧情的推动显得莫名奇妙。一个看上去像怪物的东西要带你去找妈妈,你就去了?参宿把它放出来之后,差点把船毁了然后就退场了?

其次是南河。前面的部分过于闹腾,到后面要去海眼的时候又感觉很悲凉。随着剧情推进人物性格转折之大让人无所适从。坚持创新菜的时候目中无人,客人不满意的时候过于卑微,利用参宿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狡诈,对抗丧气鬼的时候又毫无道理的无条件支持。一会儿狂妄,一会儿谄媚,一会儿奸邪,一会儿英勇,行为动机毫无逻辑且反复横跳,看得观众一脸懵逼。

最后是船上的众生。其实就是不知道这么多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无论是关爱参宿,还是后面对抗丧怪冲击海眼,剧情转变都很突兀。感觉众人都是无脑all in,无论南河出什么馊主意大家都跟。

这部分问题导致观众在跟着剧情的过程中不断出戏。一会儿感叹一下画面好漂亮,一会儿感叹一下海獭好可爱,但就是无法看进去,故事完全没有沉浸感和氛围感。

我在看到深海大饭店出场的时候,隐约猜到参宿可能是死了。等到了后面看到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剧情的时候,我就说不会是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为了把海难强行合理化吧。结果没想到是,虽不中,亦不远矣……

导演差不多是快到四分之三的时候,才揭示了参宿自杀的事实(按照前面的分析意外落水可能更合理一些),但是前面已经有很多地方在暗示观众了。参宿一开始见到深海大饭店的时候,经过一个仿古牌坊。正面写着“你可来了”,背面写着“一生见财”。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传说中,地府有一副对联,上联云:“阳间三世,伤天害理皆由你”,下联云:“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横批:“你可来了”。

民间传说中最有名的一对鬼差,黑白无常。黑无常官帽上写有“天下太平”四字,意为对违抗法令身负罪过者一概无赦。白无常官帽写有“一见生财”四字,意喻予感谢并对恭敬神明之人以好运。

换句话说,参宿进了鬼门关,深海大饭店是孟婆楼,拿海精灵煮的是孟婆汤。饭店用餐的客人都是孤魂野鬼,南河早已因为救人做了鬼差,负责让这些客人喝下孟婆汤去转世投胎。他之所以千方百计想赶参宿走,是不想让她死。后面莫名其名对抗的丧气鬼,其实就是参宿的执念。南河带领深海大饭店全体员工对抗丧气鬼的过程,是为了帮助参宿化解执念,助她还阳。

参宿经历的所有故事,都是她用见过的东西脑补的。深海大饭店是来自于参宿看过的那本画册, 海精灵是妈妈风中的形象,丧气鬼来自于红风衣,红帽子小猫是瓷瓶,海象管家是爸爸,海豹阿花是后妈,海獭糖球是弟弟,船员里大海象是周围的大人,小海獭是周围的小孩,南河的魔法其实为了让她在漂流的时候保持清醒……

(我写这一段的时候其实超想吐槽,一个动画片,人物对应关系比推理悬疑片还要烧脑。看柯南好歹嫌疑人就一个,这里面每一个动物角色几乎都有一个或一类人进行对应。看得太难了,导演这不仅想要我的钱,还想要我命啊!)

大家都知道意识流的故事很难讲,但是能不能不要用这么蠢的方式来说。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的方法就聪明得多。我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驯老虎,一个是人吃人,你选择相信哪一个?

深海是让观众直接没得选。参宿发现真相的时候,放弃生命去找南河,监护仪上的心跳都停了,然后又被南河赶回来了。这段剧情简直了!

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导演其实可以参考一下入侵脑细胞和当怪物来敲门。前者一开始就点明了要进入一个疯批脑子里,所以后面无论发生什么不合逻辑的事情观众都不会觉得奇怪。后者是把事实用故事来讲述,什么是善恶,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现实。

深海是把故事当事实来讲,可是又不符合事实。而且最关键的是,导演也没讲清楚如何对抗抑郁化解执念。

感觉南河在千与千寻海上分店所做的事情,仅仅就是为了让参宿意识到自己昏迷了并且醒过来。

我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参宿背负着南河拯救她的希望,所以答应他要好好活下去,在未来微笑着面对人生。

这种偶像剧式的希望,你觉得可能吗?南河为了救她给予的情感支撑,能解决她缺少父母关爱陷入抑郁的问题吗?

反而是参宿更有可能因为南河的死而患上幸存者内疚综合征。不管她是意外落水还是自杀,南河都是因她而死的。我不觉得一个自责自罪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牺牲式营救而被给与力量,找到向前生活的目标。更不可能通过她妈狗血式的床前哭丧,而突然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结尾这种突然强行升华主题的和谐式结局,让观众感觉很错愕。在现实中,被父母嫌弃为包袱的孩子,几乎没有过得幸福快乐的。

我理解不了,也没法接受这种剧情。

(在评论里有人提到,这样的剧情其实表现的是参宿内心感受的变化。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这样的说法,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

在深海大饭店的前半段,剧情基本上是围绕着南河这个人物角色展开的。根据后面参宿回忆的部分,应该是南河在漂流时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在这部分其实是掺杂参宿对南河的依恋在里面的。不仅有依恋,还交织着参宿自己人生经历,比如南河是船长在带领表现参宿周围人际关系的全体船员。后半段才是参宿自己心理变化的心路历程,包括南河一边对她自暴自弃的嫌弃,一边又努力让她振作不要放弃。嫌弃她晦气会引来丧气鬼,又说我有魔法,你要坚持。

深海大饭店的剧情其实不是以参宿为主,而是南河。这也是我作为观众一开始就感到很迷惑的点。核心剧情其实是包裹在参宿的潜意识之下的,太过晦涩难懂。而主线人物又不是参宿,而是用生命帮助参宿并且对她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南河。这也是我在评论里说的,会隐约觉得不对但是又说不出的问题。

作为导演,剧情真的不能这样设计。观众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看案例的心理医生,没有几个人有这个能力,在2个小时里把这么多内容看出来的。这样的艰深的剧情简直就是在质问观众,你不考上北大清华是因为不努力吗?)

最后就是画面和运镜。

和剧情相比,这个反而是小问题了。

首先南河人物脸部建模很像大圣归来里的孙悟空。我知道你们两个是一家,但是倒也不必我抄我自己抄得这么明目张胆。除此之外还有“孟婆汤”像哪吒之魔童降临里海怪鼻涕的问题。

其次是深海大饭店内部太像千与千寻,外部太像哈尔的移动城堡,外面粒子水墨鱼类的画风很像大鱼海棠,南河在鼓动船员的时候像海贼王,参宿乘坐的邮轮像泰坦尼克号。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眼熟但是找不出来出处的地方,感觉致敬的部分未免太多了一点。

然后是人物画风的问题。不知道电影的人物形象是不是两套班子设计,以至于画风差异巨大。海獭不要太可爱,见水现了原形的各种鱼类做得也很出彩,更不要说海里的珊瑚、水母、河豚,天空中游的飞的美到出尘的各种鱼类。

本来动物形象拟人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架不住写实动物做得太好,对比之下拟人动物就很不和谐。一个个像是化形失败的妖怪,丑得各有特色。而且动物拟人化还导致整体动画形象不统一。由于化形和未化形的动物数量都很多,而且画风都过于突出,在观看的时候给人一种各演各的,大家互不统属的感觉。

再次是画面有的部分比较恐怖。

南河在动画片里的某些角度和画面,特别像尸体。不知道是故意做出这个效果,还是我个人主观感受,反正在其中一些画面里,南河眼窝和双颊塌陷,动作给人一种木偶的僵硬感。除此之外,参宿上岛正面遇到丧气鬼的那一段,真的是十分阴间,简直可以用到恐怖游戏里做场景了。完全不适合带小孩来看,实在是太致郁了。

最后运镜的部分也很有问题。很多场面切镜头切得太快,很多精美的动作画面1-2秒就切掉了,观众根本就跟不上。我在现场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画面就过去了。进入大饭店南河用魔法排水,以及后面用魔法分开大海的那几段,我就看得有点稀里糊涂的。

总的来说,深海这部电影,画面精美程度与故事剧情的关联不大。故事主旨过于沉重,也并没有处理好人物角色最终的命运。我个人其实是很不认同片中,鼓励抑郁症患者就能给他带来希望的这种观点的。以参宿所处的现实困境,即使是一个成年人都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去处理,更不要说是一个小孩子了。对待严肃题材,还是需要主创团队有一个严肃的心态。光影绚烂并不能掩盖背后阴暗沉重,浅而虚浮也无法引起观众共鸣。南河从来就不是参宿的解药,他从头到尾都只是想把她救活而已。但是如果心死了,再怎么救也救不回来了。恐怕片中长鸣的监护器,才是参宿真正的结局吧。

(评论里有人说,是参宿不能接受后妈,觉得亲妈离开是自己的错。因为渴望家庭的温暖,把救她的南河当做妈妈去依恋,并最终放弃幻想,接受现实。

怎么说呢?我觉得可以这么去解释,但是现实来看,这种方法不太能奏效。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南河的死是全片最大的败笔。一个基于家庭温暖期待的亲密关系对象,在正常人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更不要说是抑郁症患者了。贸然离世会造成当事人巨大的丧失感和分离创伤。也是我非常不认同,是南河的死让参宿走出来的这种设定。一记耳光式的振聋发聩,真的不适合抑郁症患者这个群体。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真的很意难平。参宿是需要看到现实,接受现实,但是绝对不是用这样的方法。她个人的困境不是南河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场幻想可以解决的。

想让抑郁症好起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是天底下所有疾病治愈过程的自然规律。我给的3颗星,一颗是特效,一颗是题材,还有一颗其实是字幕后的彩蛋。长大后的参宿望向村庄的田野,这才是她和自己和解的时刻。她从来没忘记过南河,其实南河才是她需要治愈的伤痛,就像抑郁症一样,有的东西真的需要一生去治愈。)

————————————————我是修改的分割线————————————————

我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评论区中光影尘迹小伙伴对本片内容的解释。解答了我之前对某些剧情的困惑,也让我留意到了故事中很多被忽略的细节,算是真正理解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实际内容。

我想在这里特别重申一点,我从来没有觉得导演的题材不好,只是觉得这部电影拍得观众很难理解。如果用电视剧的形式来表达,这个故事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电影毕竟是面向市场的商业产品,还是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感受,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做专业的意向结构。

 6 ) 《深海》的故事确实讲的不行啊...

开工啦!开工啦!伴随着大家开始过年,电影博主也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的几天。

一边“春运”一边“加班”.....如果还有人不点赞转发的确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春节档的新片推送除了初一那天我得一天看四部的确忙不过来之外,其他时间应该每天都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最强春节档”到底如何。

今天我们就先来聊第一部,也是今年春节档唯一一部开启了大范围点映的电影。

深海

Deep Sea

我看了一下之前我在“每周观影指南”里面的投票榜,在我已经明确表达了对《深海》期待值一般的条件下,它依旧以16%的占比排名第4,足以说明对于这部动画作品来说,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观众对其保持期待。

作为《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七年磨一剑”的新作,《深海》的确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比如,这次选取的“粒子水墨画”画风,可以说是在内地院线中的首创;再比如,这一次的《深海》是一个纯原创的故事,不再是经典神话故事的IP改编。

一个有代表作的导演、一个独一无二的画风、一个真正原创的故事,这些元素加起来,的确会让《深海》被赋予更多的期待,所以我也是在知道它提前点映后第一时间去定了激光IMAX厅观看了这部电影。

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看下来,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惊艳,包括我所在场次的观众反馈也的确没有网上那些好评中那么的激烈。

先说说《深海》好的地方吧,我必须承认它的画面的确很漂亮,之前我们聊《阿凡达2》,《阿凡达2:水之道》注重的是物理水的还原,就卡梅隆电影的特效水准,我认为就拍“水”这件事应该不会再有人能让我惊艳。

但《深海》却告诉观众,“水”也可以“写意”,在《深海》当中大海的场景真的如同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电子水墨画,真的一瞬间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想象的世界,也体会到了“梦”的奇观。

同时《深海》里也创造了一个类似于《千与千寻》一样的“深海大饭店”,形形色色的海底生物化身食客,带着观众走进了这个充满异象奇观的世界。

可如此好的画面,最终的观感却不尽如人意,我认为其实还是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剧透)

《深海》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讲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女孩,跟着再婚后的父亲一起生活,因为原生家庭的诸多变故,小女孩患上了抑郁症,而《深海》的主体故事,其实是小女孩的一场梦,生活中的诸多元素在梦中一一体现,呈现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我认为《深海》的题材是好的,在一个宏大的场景下聚焦了一个很小的故事,去很用心的呈现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同时它的画面也与内容相辅相成,很多时候色彩过于艳丽和绚烂,真的会让我有点不舒服,我不知道这种不舒服是不是在设计上的有意为之。

(有一种虽然我不懂,但是我觉得很妙的感觉)

但是真的很遗憾的是,这个很微小的故事,《深海》也并没有讲好。

首先它的主线的确并不清晰,从正常逻辑上来说,我觉得无论是讲小女孩的奇幻冒险还是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它的主角肯定是小女孩参宿。

那么小女孩到了这个环境下,她肯定需要一个核心目的来把这个故事讲下去,这个目的是什么都不重要,因为故事是可以嵌套的。

具象化点来说就是,如果”找妈妈“是故事的主线,咱们可以单纯的找妈妈,也可以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去慢慢的嵌套进一个寻找内心自我的故事,但是无论如何,咱们都需要给主角一个目的或者信念来让她推动故事。

可是在《深海》中,我们的主角参宿只是在一开始深刻的表达了对妈妈的思念,但是等她到了”深海大饭店“之后,这件事仿佛已经不是重点,换句话说到了”深海大饭店“主角就变成了男主南河。

电影用了非常多的篇幅来介绍和呈现这个奇妙的”深海大饭店“,但其实对剧情毫无推动,换句话说,可能观众在看完三四十分钟的剧情之后只记住了南河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的希望是搞好一个海上饭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女主参宿除了偶尔喊两句保护海精灵找妈妈之外,基本上都被各种色彩艳丽的场景给屏蔽,成为了一个路人。

所以到了电影中后段,我已经审美疲劳且忘记了这个电影到底想要讲个啥。我只知道不能让女主不高兴,因为会变成丧气鬼,而且南河一直在瞎搞,但他很想搞好一个海上大饭店。

我在前半段的观影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千与千寻》的影子,因为”深海大饭店“这个场景刻画地的确很像那个澡堂子。此处我不是说《深海》在效仿宫崎骏或者怎么样,而是真的觉得它在场景刻画上真的做的不错,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过于沉浸于去刻画这个场景,而忽视了其实在这里,故事的主旨也很重要。

说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深海》的主线故事其实真的很奇怪。

一开始是小女孩的家庭背景及心理问题的成因呈现,小女孩寻求母爱;可是故事讲着讲着,变成了小丑(南河)的异想世界,他是想开好一个大饭店;然后讲着讲着就变成了两个人有了很深的羁绊,一起去深海之眼找妈妈,开好大饭店和找妈妈被同一个目的驱动;最后故事结束,告诉你这是抑郁症儿童的心理世界。

对于这个片子我想大概有两种解释:

①这个片子就是意识流,就是为了呈现小女孩随心所欲的心理世界,所以它有的时候讲找妈妈有的时候讲大饭店,包括电影用那么多绚丽的色彩,但是小女孩却更多的是纯色,目的就是给人一种世界纷杂但抑郁症的小朋友却非常孤独的感觉。

②这个片子的确是没讲明白故事,主线副线都没搞清楚,导演注重刻画场景但忽视剧情,所以有了男女主莫名其妙的化敌为友,也有了如此割裂的观影体验。

这两种解释我都能够接受,甚至可以说我个人从情感上来说更希望是前者,因为我能够感觉到主创对于这个作品的确是花了非常大的心血。

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解释,我们都可以总结为一个事实,那就是这部电影它在讲故事的方式上的确有些非主流。

对于有相关经历或者对于类似经历共情能力很强的观众,他们可以从类似的题材里找补自己记忆中的点和故事,来填充进故事里来自圆其说。

但是对于没有类似经历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更像是将逻辑不太清晰的剧情以及套路的笑点,编织进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题材。

对于《深海》这部电影我还是给个7分吧(含鼓励分)

因为我认为好的故事不是靠观众自我编排自己的经历来进行自我感动的,而是我真的能够进入到故事当中看到主角的情绪,跟着角色成长为她落泪或者是鼓掌。

当然,我也能够接受,它就是一个意识流电影的解释,那我很开心我能够看到如此绚丽的一场梦,但我也必须说,这个梦里的故事的确挺无聊的....

所以我将《深海》总结为,是一部偏小众的电影,它可能需要有类似经历或者共情能力更强的观众,至于合不合适,就交给大家自我评估吧,诚然我是不太合适的。

今天就这样吧,明天《中国乒乓》!

 7 ) 对深海越期待越失望

看完《深海》,感觉中国人已经不是讲不好爱情故事了,根本快讲不好故事了。 抛开故事,为什么没人讲抄袭问题,海精灵不是无脸怪?那长的跟仓鼠似的啥不是小煤球?连在餐馆干活的动作、台词都要抄袭千与千寻,不接受是致敬的说辞。无脸怪本身就有象征贪婪欲望的作用,所以才显得合情合理,海精灵发疯除了让人头晕完全没暗示作用和推动剧情的作用啊,还要模仿千与千寻一手。以及作者有没有想过小煤球为什么那么简约反而深入人心,你画个复杂十倍的仓鼠卖萌也没用。 故事上,毫无节奏,好像节奏就是为了炫技制作一样,难怪出品方天天喊没钱。没考虑过人物动机,没交代人物背景,忽然就故事高潮了,小学老师都不这么教写作文的。开局十五分钟,我说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中间反正就是也不知道干嘛,撇开宫崎骏,就是你救我他救你救来救去,所以你到底为啥取名叫深海,你不如延续神话风写个深海神兽故事啊。最后开始贩卖抑郁症,平等厌恶所有贩卖情感、不走心只为了迎合一些热点词汇来赚钱的行为。为什么要用抑郁症、要用父母关系、要用救赎来吸睛啊,好拙劣,感觉全是上位者的凝视,写不好就别接触别写。关于这部分的台词,除了那些说烂的鸡汤还有啥,强行按头哭但是没意义,说真的但凡打动人都是因为大家本身的情感经历跟你电影没有半毛钱关系。结尾还要绑架别人的生活选择,真的感觉被冒犯,很失望。 最后骂一下我真的本来很期待参宿这个名字,看到最后发现又是瞎文艺,盲取。 全片最优秀的剧情,竟然是一个“笑话”。 最后,感谢我生活中的Joker和萨摩耶。虽然你深海完全不理解Joker的意义。

今天再想想,发现参宿就是工具人,为了完成南河拯救生命的英雄梦。作者是把自己当南河了,才会这样曲解参宿作为抑郁症患者的举动。深海真的表现出抑郁症了吗?我觉得只是刻板印象下觉得抑郁症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情绪突然低落、责怪自己、负能量,并且也没有想过参宿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展现家庭就够了吗?可是更深的呢,没有体会和了解!再者最后还要绑架参宿,因为她背负了别人的生命她就必须得活,我觉得她本来就惨的生活更惨了,自我感动的救赎,可笑。

别来骂,你觉得我说错了就是你对,我抑郁症,你跟我吵我受不住会去学参宿。

 短评

故事和设定都还没讲清楚讲明白,就一昧的去向观众输出视效、输出情绪,又再用这薄弱的情绪去营造大场面,到最后在深海之眼歇斯底里的努力的时候,我都不禁在想他们到底在为了一个什么东西在前进?没错,整部片就是这样,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而推进剧情,它构造了一个只浮于表面根本立不住的世界,然后用了爱丽丝梦游仙境或千与千寻一般闯入异世界冒险的故事架构,去塑造这个所谓的深海故事。

9分钟前
  • 史蒂夫
  • 还行

每一帧都是美的,故事立意很好,结尾不错。中途有些薄弱,总体推荐

10分钟前
  • 心跳121下
  • 推荐

比深海饭店不存在更让人难过的,是南河曾存在

15分钟前
  • Devileath.Y
  • 力荐

真的不如俩人一起嘎了

19分钟前
  • chris老圈
  • 还行

我,抑郁症,掉海里了,救我的人死了,我开心了,那人是个小丑。

24分钟前
  • ブラシカ
  • 还行

大家这几天可以看看啊。用最绚丽的色彩,描绘走出灰暗的童话,中国动画真的很强,这部完全是可以拿国际级奖项的!

29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力荐

孩子哭的一塌糊涂,即使回家了还在问我参宿冲破的那块布为什么能把她的脸给割破了。她确实没看懂,但是她的反应却告诉我,当大人们依旧吹毛求疵地点评着单薄的剧情和人设的时候,田晓鹏却用那漫天绚烂的色彩飞扬,轻巧地跳过了成人世界,触及到了一颗不谙世事的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这其实就够了。

34分钟前
  • 鸡排饭加个蛋
  • 推荐

用心做特效,用脚讲故事,有期待就有失望,和诈骗差不多。稍微有点阅片量的人都不会觉得惊艳,前一个小时差点睡着,故事过于单薄,人物过于简单,情节几乎没有。三星全给特效和画面。

36分钟前
  • duuuuuuan
  • 还行

你说一个抑郁症 要有个人因为救自己死了 那不应该更抑郁了吗

39分钟前
  • 刈舌菌
  • 还行

一句话故事概括:一个陌生人牺牲自我,帮助小姑娘笑面人生,重塑自我的故事。这句话看着是不是感觉有点拧巴?就是如此,这种拧巴也让这部电影缺少了一些底层逻辑。电影画面无与伦比,同时有笑点有泪点,当然这种泪点你先需要克服电影中的那种拧巴感,观影过程中会不自觉让你觉得似曾相识,来自《千与千寻》的相似感。过年选电影的话这部电影可以一看,家有小孩亦可一起“食用”,只不过我非常不喜欢电影的3d,流浪地球都放弃3d了,我是始终不明白一部动画片为啥非要3d,画面黑黢黢的,有部分场景看得都快斗眼了,要是改成2d,我对它的评价还能再更高点,7分片吧。

41分钟前
  • 小居头
  • 推荐

看大家都在抱怨,这个春节档电影越来越像剧本杀。《深海》就是个典型的哭本逻辑,前面一套叙事,后面倒转成另一套叙事,让大家恍然大悟的同时,颇受感动。这个剧作模式确实不高明。实际上,倒不是电影越来越像剧本杀,而是电影这么多年为自己树立起来的媒介壁垒,随着其他媒介的发展(如游戏、剧本杀、电视剧),不断被拆除。那么越是这个时候,电影人越需要反思,什么才是电影没法被取代的体验。也正是于此,我愿意肯定这部《深海》。它其实就是还原到了一种纯粹的视听冲击力,如漩涡一般,把人卷进它营造的世界,去切身体会一种痛苦,以及微不足道的救赎。我尤其喜欢破次元壁的那一幕,一边是母亲的呼唤,一边是南河沉入海底,主人公竟然背离了母亲,冲向了南河。因为比起那个虚幻的希望,眼前的陌生的善意,更可依靠。

43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失望至极,仅仿制出宫崎骏的皮毛。超速的运镜和充斥全片的浅焦局部特写给视觉造成极大负担,被塞满的扁平画面毫无层次重点,对巨物的迷恋更是无比陈旧的创作思路。第一幕主角二人相遇后自说自话,交流语境缺失,造成剧力的彻底坍塌,后段煽情全靠硬来,邀赏式的情节反转。一个奇异的幻想世界不应该仅由浓墨重彩和聒噪声效组成。

4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我愿意为美术和冲破黑暗粒子水墨组合的星空画卷给五星,但是对于抑郁患者和讨好型人格来说,自愈是需要勇气和信心的事,是在不断内耗和挣扎中让自己好过,绝不是靠别人的生命来换取自醒,梦境是美好的也是最残忍的。

50分钟前
  • wekasoul
  • 力荐

为盘醋包了顿饺子

51分钟前
  • 小瓦尔特
  • 还行

希望在平行时空,能看到没被过度修改的动画原貌。

52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叙事方式太喜欢了,似真似假的幻梦让人猜的到不是现实却又猜不到真正的现实,碎片拼接的艺术呈现很有冲击力。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抑郁症小女孩的被救赎之旅,电影是造梦的,这是它的可爱之处

54分钟前
  • 土卫六
  • 推荐

画面真的很美,但是对我来说最震撼的还是“醒醒吧,别睡了”。妈的你是怎么知道我睡着了………

55分钟前
  • 瞎猫
  • 还行

大年初一第一刀本来到中间很困的,但是架不住有个好底啊后半个小时哭的稀里哗啦南河!

59分钟前
  • sarah
  • 推荐

剧情啊剧情,你就像影片里的大海,全都是水。对抑郁症的理解就像,影片里的鸭子游泳圈光浮于水面上了

1小时前
  • 花觉
  • 还行

醒醒吧,散场了。还真的是有点自知之明。乏味透顶,要是真能让我哭也算对得起这票价了。真的不适合大年初一上映,太丧了……主创团队到底想传递什么价值观念?跟《雄狮少年》隔了7部《大圣归来》大失所望球球了,不要再卷画面了,先讲个好故事吧

1小时前
  • 路易_ly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