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1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2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3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4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5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6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13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14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15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16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17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18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19硅谷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16:10

详细剧情

HBO续订《硅谷》三季。

 长篇影评

 1 ) 硅谷S03E06:论程序员泡妞的正确姿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趣硅谷,图文版在这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TI3NDkyNw==&mid=2247484268&idx=1&sn=efad12aa33387a4432fbac4bbd30af93&chksm=ebefe52cdc986c3ae4803c706de6c5f5e997a095ac3fb300ffb15ddeffff1e9ded49e6b135c6#rd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千里草(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586135436/

在第三季《硅谷》中,前面几集都在不断推公司的发展线,节奏很快。到了本集,编剧把重点放在了“程序员泡妞”这个经典话题上。

在酒馆里,刚刚出任CEO的 Richard 就碰上了白富美——一个在Facebook 工作的程序媛Winnie,两人很快对对上了眼,Richard 还顺利要到了妹子的电话号码。

面对哥们泡到了妞,而且是个美的冒泡的妞的事实,其他人打心底里不相信,Gilfoyle 坚持说妹子是酒保:Dinesh 则认为妹子是个专钓创始人的心机婊。

另一边,Dinesh 开始跟远在爱沙尼亚的同事伊丽莎白互撩,空气中只弥漫着两个字——发骚:但这一切都建立在爱沙尼亚网络丢包率严重,他们互相看不清长相的情况下发生的。

Dinesh 搞定了网络,一睹伊丽莎白的真容,他运气不错,妹子长得挺漂亮的:但妹子似乎被 Dinesh 的长相吓住了,不光说自己有男朋友,还说自己结婚了,火速切断了网络……

而本来可以顺利滚床单的 Richard,因为觉得“用空格键不用制表键的人很傻”,和Winnie 闹翻,主动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滚床单机会:并且以气到从楼梯上摔下来,为这段关系画上休止符。

与以 Richard 为首的程序员们不同,团队里平时看上去有点呆头呆脑的 Jared 却在泡妞方面天赋异禀,在车库里就搞定了妹子,吃到了肉。

很显然,这集就是在吐槽程序员们不会泡妞,把单身当成他们最大的Bug。事实上,在硅谷湾区,码农几乎是单身汪的代言词。身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客观环境下,大部分码农过着日夜颠倒、工作高压、周末时间献基友的生活。

但是,最近就有个程序员娶到了前维密价格最高的超模——米兰达·可儿。这个给程序员长脸的码农是谁?——Snapchat 大楼里26岁的 Evan Spiegel。

不熟悉科技圈的小伙伴或许要羡慕嫉妒恨地问:这厮什么来头?

请听小8 细细道来。Evan Spiegel 生于1990年,双子座的小鲜肉,他创立的 Snapchat 最近估值18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创业公司之一。

Evan Spiegel从小生活优渥,他的母亲是哈佛法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性毕业生,为了 Evan 辞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职务,专心做起了全职妈妈,他的父亲也是个律所合伙人,他们家住在洛杉矶西部富人区,房产价值460万美元。

带着父母的优秀基因,Evan Spiegel 从小就是个超优等生,但性格叛逆。小时候曾经因为父亲不给买宝马,愤怒地离家出走。

长大点后,他跟所有科技界大佬一样,不走寻常路,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创业。Facebook 曾经准备动用30亿美金收购 Snapchat,但被 Evan Spiegel 狠狠拒绝。

苦逼创业,敲了这么多年代码。叛逆的 Evan 在某些方面倒修成了个靠谱科技男。两年前,他就在洛杉矶有名的富人区布伦特伍德买了一套价值390万美元的婚房,隔壁就是比弗利山庄,与众多巨星为邻。而且,他还请来著名设计师 Gerard Colcord 负责操刀设计。这房子面积达到7100呎,内有四间房、六个浴室、泳池及健身室。

也许就是凭着这份靠谱,Evan 才能能打败米兰达·可儿的众多绯闻男友,像是 Justin Bieber啊、阿汤哥啊、小李子莱昂纳多啊,还有为米兰达当街打架的赌业大亨James Packer和传媒大佬戴维·金吉尔啊,最终抱得美人归。

小伙伴们,不要以为 Evan Spiegel 出身富裕,就有一般码农没有的情趣啊神马的,在认识米兰达之前,他的作息方式可是个标准的码农哦,看看米兰达对他的描述:“25岁却活像50岁,他外出就是去工作、下班后就回家。不常外出约会,总是在家里吃晚餐、早早就寝。”

Evan 自然也不是第一个码农界争脸的人,前辈们早就为他指了条明道。Bill Gates 当年可是带着女朋友坐直升机去挑戒指,包下海岛结婚。甲骨文创始人 Larry Ellison 的爱情故事一茬接一茬,64岁还结了第四次婚。勤俭的扎克伯格用一个价值25000美元的戒指就求婚成功,在自家后院就结束了单生汉生涯乔布斯用一顿饭就搞定了“灵魂伴侣”,结婚20年了还给老婆写情书。

……谁说程序员不会泡妞?这些故事说明他们就是活生生的杰克苏。所以妹子们,遇到程序员们就嫁了吧,谁知道他会不会是下一个小扎或小马。

想接收更多有趣信息,请扫二维码关注趣硅谷

 2 ) 硅谷S03E05:让Richard暴跳如雷的Clinkle是怎么作死的?

在第五集里,各种线索和矛盾此起彼伏:

Richard 满腔怒火地向公关发泄自己多委屈,Laurie 多操蛋;

而另一边 Laurie 承认错误,并表达了想让 Richard 重新担任 CEO 的想法。

Richard 吐槽完才发现面前的人不是公关而是科技博客记者,自己刚才那通失控的发泄被完美地录了下来……

房东 Erlich 费尽心思地想把自己和大头的财产合并;并且无比鸡贼的私扣下自己在 Pied Piper的股份。

大头用前任老板 Gavin Belson 的八卦跟科技博客交换,救了Richard 。

但估计他忘了他和Hooli的保密协议,那2000万美元的遣散费得退,但这时候钱已经花了不少……

可以说,这一集都是在讲作死的故事。而本集也通过 Richard 的嘴提到了硅谷另一个“作死”的典型—— Clinkle 。

这家诞生于2011年的移动支付公司拥有绝对幸运的开端:

2013年6月,仅凭一个样品和一个测试版,Clinkle 就说服了18位明星企业家拿出2500万美元,创下当时硅谷史上最高的种子轮融资。

几个月之后,Clinkle 又从斯坦福大学的 StartX 基金和维京航空首席执行官 Richard Branson 手中募集到1500万美元资金。由此,刚刚从斯坦福毕业的创始人 Lucas Duplan 也成为硅谷的创业神童。

这么牛逼闪闪的 Clinkle 亮点在哪?

答:超声波移动支付。Clinkle 是一款移动钱包应用,它不需要手机碰撞,也不需要二维码、短信或是电子狗,仅仅需要高频声波便能够完成用户间的转账。

Clinkle 应用里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三个支付介质形象,即现金、银行卡和支票,它们分别存放在虚拟钱包的三个口袋中。以现金的支付界面为例,用户选择具体的支付或接受数额后,可以看到抽出或流进的纸币,如同在现实中用纸币交易的场景。

从支付这点来说,它比美国市场上一般的支付软件漂亮。但从功能来说,没看出比同类产品 Square 和 PayPal 强到哪里,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Clinkle 为毛能在种子轮就拿到那么多投资呢?

首先,硅谷的投资者看好移动支付市场。

其次,他们对 Lucas Duplan和其代表的斯坦福团队充满信心。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 Clinkle 的创始人Lucas Duplan ,这个90后小哥出生于加州一个富裕的克罗地亚家庭,他老爹一位知名度很高的软件企业家。Lucas Duplan 19岁就萌生创办 Clinkle 的念头,当时,父母告诉他,只要他完成大学学业,就会资助他的公司。然后,小哥遵守诺言拿到了斯坦福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在上学期间,Lucas Duplan 对 Clinkle 的想法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这无疑让年轻的小伙子信心爆棚。

带着这种信心,20出头的 Lucas Duplan 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了 Clinkle 样品和测试版软件。根据用户反馈,设置 Clinkle 钱包的流程非常简单,只要输入银行卡账号和安全码,添加其它用户,就可以愉快地互相砸钱了。

至于 Clinkle 怎么赚钱,Lucas Duplan 想得也很周到:公司并不会对个人之间的交易收取手续费,而对商家利用 Clinkle 优惠券或一些增值模式收取分成。

在市场推广上,Lucas Duplan 凭借自己的创业团队跟母校斯坦福的关系,提出首先在斯坦福的学生中推广应用。毕竟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 Clinkle 的商家优惠券对他们来说也更具吸引力。

这样看来,Clinkle 能吸引一堆投资人掏钱,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为神马Richard听到有人把 Pied Piper 和 Clinkle 相提并论就暴跳如雷呢?

因为 Clinkle 把自己作死了。

我们来看看 Clinkle 接下来都干了啥:

在拿到硅谷史上最高的种子轮融资后, Clinkle 沉浸在狂喜中,员工队伍迅速扩展至70人。公司随后把总部从山景城搬迁至旧金山市中心的第三大街360号。 Clinkle 在旧金山市区租赁的办公室可供150人办公,而且当时计划着进一步扩张。

Clinkle 经常会举办一些活动,如派对或是观看棒球比赛。Lucas Duplan 很快成为了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明星,这也让斯坦福的学生既羡慕,又嫉妒。

Clinkle 成立了一支团队,专门向用户大肆宣传 Clinkle 应用;另有一个招聘团队专门用于招聘人才;技术人员、产品经理和开发团队则负责开发 Clinkle 产品。

但过了不久,Lucas Duplan 就 下令:

任何人,包括未来员工和现任员工,都不得对外展示 Clinkle 应用。所有招聘的职位,应聘者在参加一系列的面试之前必须与 Clinkle 签署一份保密协议。

也许小伙伴们会想,这或许是 Clinkle 欲擒故纵的把戏,想引起人们的兴兴趣。但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可能意味着部分员工以前奉命对外展示的 Clinkle 样片和应用,跟现实的产品不是一回事。然后员工们发现,他们偶像一般的老板从来没对他们直接说明过 Clinkle 应用的开发进展。

与此同时,Lucas Duplan还迫不及待地雇了一堆销售回来。然后,他又在完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把这些人开了。(当 Clinkle 的销售团队实现10万签约里程碑之后,Clinkle 为他们举办了庆功活动。但是仅仅两天之后,12名参加庆功活动的员工便收到了 Clinkle 管理团队的电话:你被解雇了。)

然后,Lucas Duplan开人就上了瘾。

2013年圣诞节不远的一个周日晚上,Clinkle 成长、运营和招聘团队极为罕见的收到了一封来自公司的邮件,要求他们全体在第二天上午9时参加会议。第二天早晨,收到信件的员工走入会议室,发现他们被辞退了。


创业公司辞退员工倒不太令人吃惊,只要接下来能解决好员工士气问题就行,可惜 Clinkle 不光没做到这一点,CEO Lucas Duplan 的做法更是令人吃惊——

Clinkle前员工把 Lucas Duplan与助理之间的关系描述为与《穿普拉达的女王》一样,他经常要求助理为他带午饭,并到洗衣店给他拿洗好的衣服。

据离职员工爆料,Lucas Duplan 经常鼓励技术人员指派运营团队的成员完成一些个人事务,如洗车、加油,或是购买日用品。运营部门觉得 Lucas Duplan 把他们视为二等公民。这同样带来了文化问题。有员工就描述称,技术人员在 Clinkle 被认为是“上层阶级”,他们会被授予股票,而运营等部门的人就很难享受到这种待遇。

曾留意观察 Lucas Duplan 的 Clinkle 前员工表示, Lucas Duplan总是蓄意与员工保持疏远,故意把自己与同行孤立开来。

在历困难时,Lucas Duplan的身段并不柔软。一位前员工回忆 Lucas Duplan 在全员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不是谷歌。在谷歌,员工可以微笑的骑着自行车。我们更像是海军陆战队。人们认为文化就是成为一个家庭,我们并不是一个家庭。文化是确保你们与最好的人在一起共事。你身旁的任何一位明天就可能离开公司。如果你最好的朋友被解雇,不必为此感到难过,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并不是最好的。”

其实,在骑虎难下的困难时期, Lucas Duplan也几次尝试想把公司拉回正常轨道,先是邀请了Netflix 的前首席财务官 Barry McCarthy 担任 Clinkle 的首席运营官,随后又宣称雅虎前全球搜索业务主管张智超将加盟公司担任技术副总裁。接着又从Twitter挖来了Josh Brewer 负责公司的产品设计工作。

但是,首席运营官 Barry McCarthy 2014年2月离职。

技术副总裁张智超在加盟 Clinkle不到24小时后就消失了。尽管 Lucas Duplan 宣称张志超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工作。但大家还是纷纷猜测,张志超是被 Lucas Duplan挖的坑吓跑了。

Josh Brewer加盟 Clinkle 两周后,也宣布从公司离职。

除此之外,Clinkle 的客户服务总监、运营副总裁也先后离职。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产品后端没有完成,前端也没有完成,而 Lucas Duplan 考虑着重新设计,架构还没有展开,没有安全防火墙,没有反欺诈监测防火墙,与银行的合约还没有签订,支付处理仍需要大量的工作,甚至还没有想出使用谁的信用卡。换言之,Lucas Duplan 当初的牛皮吹得太大了。

所以,在拿到种子轮投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Clinkle几乎丧失了全部的管理团队。在媒体和风投的眼中, Lucas Duplan 从创业神童彻底沦为“硅谷最大谎言”。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大概还想问问,这个Clinkle 现在还有么?

在做超声波移动支付技术失败后,Clinkle 转型做社交化预付卡系统,依然失败。后来又转而开始提供SDK服务,其他APP可以通过该SDK让用户邀请好友后获得得奖的机会,并短暂上线。

然后,卖点似乎只有“针对学生”这一点的 Clinkle 就木有然后了……

这下大家明白为什么 Richard 谈到 Clinkle 就狂躁了吧?

想接收趣硅谷推送的更多有趣内容,请扫二维码一键关注。

 3 ) 看完前七集后的一些想法

S03E07,之前铺垫了好几集的Erlich和大头这条线终于和主线汇合,并为季终埋下几个重要伏笔,很棒的一集。幸好。要知道这一季前几集大体上让我非常失望,失望到这周都差点忘了有新一集的更新。现在我大致认为S3以第六集为分界线,希望后几集能保持E07的水准不要掉回去。

因为有预感后面几集会很不错(又立了flag),所以先把之前对前几集的不满写一下,坐等打脸。。顺带一些零碎的想法。

前两季反反复复看了至少十几遍,也算是本剧的脑残粉了。《硅谷》算是一部比较特立独行的喜剧,因为它有着无比明确而严肃的主线:build the company,这样的主线似乎更适合拍剧情类剧集,但Mike Judge把它拍成了喜剧,而且非常成功。他总是能很准确地找到科技和喜剧之间的平衡点,既没有让笑点太呆板,也足够专业,让码农获得共鸣的同时也能让科技盲如我拍桌大笑。印象最深的一个梗是S2里装上高科技假肢的猴子竟然用假肢撸了起来,那一段真心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又好笑又恶心,但同时让人对编剧佩服得五体投地。能有这样的感觉大概是因为,现在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尖端科技是高高在上的,而编剧强行帮你把那块神秘的遮羞布掀开,告诉你科技就是生活。除了奇妙的创意外还不得不佩服剧本对整个故事的掌控能力,210那集在短短的30分钟内出现了多少次反转?那短短半个小时带来的刺激完全不亚于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最重要的是情节让人感觉完全合理!

所以我是对S3前几集哪里不满呢。简单来说就是,哪里都不满。

首先是笑点大大减少。不管怎么说,《硅谷》首先是个喜剧。S1每一集都有惊世骇俗的笑点,S2稍差但笑点也算非常足,到S3前几集我几乎都笑不出声,这让我非常受不了。对比和两季类似的笑点也能看出来,E02马那里只能用不忍直视来形容,讲真我完全不知道那一段的意义何在,其实没必要拍得那么夺人眼球的,S2的猴子处理的好多了。还有Dinesh把妹,S1那里以为自己爱上了妹子结果却对基友的代码起反应那里真是带点无节操没下限的好笑,而这一季妹子因为看到高清而丑的自己秒撒谎真是看得我不停翻白眼,这么烂俗的情节真的不是来凑分钟数的?但我不是说这一季不好笑,当时在看完305的时候我说过一句“感觉这剧从神级喜剧掉到一流喜剧了”,就是这样。

然后是人设的崩坏,boom shakalaka。大头已经快蠢成弱智了,Gavin也快成小学生了。虽然我理解这是为制造笑点做的牺牲,但好歹考虑一下实际不要玩太脱ok???最重要的是这样产生的笑点并不好笑ok???的确,逗人笑不应该是个复杂高深的事儿,看看大头gavin秀智商也能挺乐呵的,但就我个人来说我更想看到用心设计的笑点,而不是简单粗暴,拉过来一个角色告诉观众他是弱智,然后让大家看着弱智犯傻乐呵。也许别的剧可以,但硅谷不行。

想再说说盖总。盖总在本剧里的智商自从Peter去世后直线下降拉都拉不回来。第一季还是主角团精明强劲的对手,202时也还尚能说出"everything you are building are exactly the same thing I've built"这样让人浑身一震引人深思的话,然后他就不知怎么成了一个只会卖蠢的神棍。这一季更是让灵魂导师都踩到头上任意摆布开始插手公司运营了,简直不能接受,Hooli的设定是个商业巨头啊喂。

这两个角色吐槽归吐槽,ooc还是可以理解,忍忍就算了。但这一季最让我不爽的ooc,其实是Jared,在301,那句"where Richard goes, I go"。我不是不萌这一对cp,这可是我唯一产过粮的墙头啊!!但是我无法接受Jared,那个放弃高薪优待来给pied piper打杂,那个被装进集装箱没吃没喝在海上漂了4天依然对公司忠心耿耿,那个在S2结尾说"it's magical"的Jared会说出这样一句我觉得只在同人文中能看到的台词。非常想给编剧寄刀片。那天简直郁闷了一个晚上。

关于Jared还有一个细节,编剧可能是发现Jared的超高人气,开始不停地给他加戏。。。虽然他现在待在公司似乎什么卵活都不干:)至少他现在对主线剧情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所以编剧给他的加戏集中在描写他的悲惨背景上。然而,again,一点也不好笑,对剧情没有作用,强行加戏非常突兀。已经有几集没讲他公寓的事儿了,不知道是要放在季终还是烂尾了,希望不是后者。

当然,也有一些完全不ooc的角色。是的,我说的就是三年如一日的我们的主角,Richard。第一季他扭捏而多动,第三季他多动而扭捏。我都不敢说我之前觉得偷米演技好了。不过其实Richard这一季制造的笑点蛮多的也都很好笑。这其实也是情景喜剧的一个通病吧,每个角色的设定都背负着对一些笑点的诠释,所以角色的个性很少很少发生变化,久而久之人物就僵化了,笑点也僵化了,来来回回就那几种,那么整个剧也僵化了。但硅谷是个主线明确的剧,如果最后PP成了一个巨头公司(虽然可能性不大?)而Richard还像第一季和现在一样扭捏,那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说极端点别的角色可以万年不变,但Richard不行,他必须成长。

不变的角色还有Dinesh,并不想多说他,每一季都在把妹每一季都失败,再这样下去真的有点像raj靠拢的节奏了。

最后说说剧情。

Barker走得很意外,我以为他会呆满一季,毕竟都出现在海报上了,没想到那么快就走了。其实我觉得他还可以再抢救一下的……

随着Barker来了又走了,PP也跟着变来变去,一会要做盒子一会不做了,前两季基本上每一季都在专注地讲一个事,现在S3已经从思考“要不要做盒子”到“要不要马上上线平台”了剧情跳跃性挺大的,让我有一种割裂感。比较标志性的一个情节是303,Richard他们本来打算背着Barker偷偷做平台,做了很多准备,结果秘密计划马上被发现了。那一段确实戏剧性很强,当时我也看得很爽,但事后细细一想,总觉得有点被骗,这样的设计还是有点不自然。对了这一季的导演编剧都大换水,MIKE JUDGE导了两集就和ALEC BERG退居二线,不知道是不是新导演功力不行也要背一部分锅,真的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一季一些镜头的局促和剪切的不自然。我想原来的两个导演。Gilfoyle毁硬盘的情节真是强行插入。不知道大头违约的事儿还有没有后续。

吐槽完毕,一口气把不满说出来后明天的我更爱你谷!希望后几集出来能推翻我之前的看法狠狠打脸( ̄ε(# ̄)☆╰╮( ̄▽ ̄///) 虽然我说了这么多不满但我还是爱这部剧的,能看到这里的人都是真爱不要随意点没用好吗我会伤心哒(。・`ω´・)

 4 ) 《硅谷》S03E01背后的科技故事(有剧透)

1、创始人CEO被从自己的公司赶跑

《硅谷》第三季开始于创始人Richard被从CEO的位置上赶下来,董事会决定从外部请一位成熟老练的CEO Jack Baker来取代他。
随着创业公司的快速扩张,创始人的能力常常会跟不上公司规模,这时候从外部引入专业的管理者就成为硅谷的通常做法。创始人转而专注于产品或者技术,继续在公司经受历练,直到完全成熟后有可能重新执掌公司。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都是技术出生,创办谷歌时他们还在读博士。谷歌的扩张速度太快了,佩奇觉得超出了他的管理能力,于是从Novell公司请来了埃里克·施密特,三个人之间紧密合作,把谷歌带向了巅峰。今天,谷歌又重新回到了佩奇的掌控之下。从外部引入CEO失败的例子也很多,最著名的就是乔布斯和斯卡利。两人的年龄、观念、品味都截然不同,乔布斯是产品之王,而斯卡利的经验全部在营销上,他把一瓶糖水推广成了今天的百事可乐。这种差异会大大损害公司内部的团结,导致纷争和失败。从剧情来看,《硅谷》里Richard和Jack Baker之间的冲突将更多地模仿乔布斯和斯卡利两人的冲突。
今天,硅谷许多最著名、最具革命性的公司都在创始人的掌握之下:GOOGLE、FACEBOOK、TWITTER、UBER等等。似乎,那些传统型的公司引入成熟管理者比较容易成功,而那些开创性的,“想要改变世界”的公司需要更激进的管理方式,不能被股东和董事会牵着鼻子走,也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股价。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比创始人更了解公司的使命和价值。所以,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与收购对象谈判时会递上自己的名片,名片背面印着“I AM CEO,Bitch!”


2、机器鹿和斯坦福机器人俱乐部

这一集的“爆笑时刻”出现在Erlich和Richard驾驶着那辆“Aviato”牌汽车,在加州公路撞上一头“机器鹿”的那一刻。Erlich立刻认出了那是Stanford Robotics Club的机器人,并十分心疼“Aviato”的前脸撞坏了。那个Club的人很快从一堆草丛后出来,大喊“Oh ,they killed the Bam-bot(机器鹿的名字)”。神奇的是,那头被撞倒在地的“机器鹿”没有坏掉,自己又站了起来。气急败坏Erlich冲上去又狠狠地踢了那头鹿几脚,那鹿被踢得倒退了几步,却很矫捷地保持着平衡。
确实存在这么一个Stanford Robotics Club,浏览其网页可知,他们目前在做的项目包括自动驾驶帆船、脑控轮椅,以及和NASA合作的登月用机器人等等。但Bam-bot除了外型像一头鹿之外,性能上更接近于去年红遍网络的波士顿动力公司的“机器狗”。波士顿动力的团队最初是从麻省理工分离出来的,和斯坦福大学没多大关系。他们研发的Big Dog机器人体型介于一头大点的狗和一头小点的驴之间,整个设计完全模仿动物,具有非常卓越的奔跑、爬行和负重能力。在网上那段著名的视频中(以及在这部剧里),机器狗(鹿)能在非常大的外部冲击之下保持平衡,即便冲击超过负荷后跌倒了,也很很快地爬起来实现自我修复。
2013年,波士顿动力被谷歌收购,但近期,谷歌又宣布要对外出售这家公司。外界传闻,谷歌担心波士顿动力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和仿生机器人破坏性太大,会被用于军事用途,与谷歌“不作恶”的原则相冲突,所以才要出售这家公司。谷歌后来澄清,是波士顿动力的工程师固执己见,不愿意与谷歌原有的机器人团队相整合,工作开展不下去,只能选择出售。
Bambot这个名字,是迪斯尼的动画角色小鹿斑比Bambi和Robot两个词分拆组合而成。

3、公司估值如何随着市场沉浮

硅谷的现实比剧情里的更疯狂,这突出地体现在创业公司的估值上。市场有信心时,这些公司的估值往往成几何级数地上升,惨淡时,又会被腰斩,甚至再腰斩。
变幻莫测的估值,也让《硅谷》一剧的创作人员伤透脑筋。主创Mike Judge说,他们不得把把台词来回改了好几次,来让Pied Piper的估值更接近于现实。“Richard最初拒绝Hooli收购时,编剧本来想写1亿美金,但是怕觉得太夸张,所以还是写成了1000万美金。”Richard的扮演者Thomas Middleditch说,“谁知不久后Snapchat拒绝了Facebook20亿美金的收购。当时我们感觉就像被打脸了一样。”
这一季创作时,编剧还专门找了一些VC咨询,想知道Pied Piper融资时可能遇到什么困难。结果VC们很认真地说,“他们肯定可以融到1000万美元的,任何VC都会投钱给他们。”在这一季里,Pied Piper以5000万美元的估值融到了500万美元。总的来说,这个数字仍旧偏保守——如果真的像Richard说的那样公司的体量预期会像谷歌、FB那么大的话。可能,目前科技行业的泡沫预期太强了,这不仅影响了VC们,也影响了《硅谷》编剧们的信心。

4、CEO教练、比尔·坎贝尔

几乎每一个倒霉的创始人CEO在得知自己要被赶出公司时,第一反应都是抗争。在片中,Richard先是强硬地表示“I will sue the fucking death of you!”,得知法律(以及公司律师)不站在他这边后,他又软了下来,说:“I’ll even go to one of those CEO coaches,like that guy at fucking twitter.”(你们不是认为我能力不行么?我可以去跟CEO教练学啊,推特的那个家伙不就是那么干的么!)
CEO教练是个什么鬼?推特的那个家伙又是指谁?
以Y Combinator为代表的形形色色的创业孵化器在硅谷的兴起只是近十来年的事,更早以前,创业公司想获得指导的一个重要途径是CEO教练。与创业孵化器提供从办公场所、早期投资到创业规划、人才招募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不同,CEO教练通常只是凭借自己的行业经验去和CEO们“聊一聊”。在硅谷的CEO教练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四月份刚去世的比尔·坎贝尔。在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推特……所有这些最著名硅谷公司的故事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位比尔·坎贝尔的身影。故事开始时坎贝尔从不在场,故事发展到一个重要节点时,通常是公司陷入困境或者CEO面临重要的决策时,董事会里就会有人跑出来提议,CEO应该去和这位坎贝尔聊一聊。随后,坎贝尔就成了故事中的重要人物,他可以以公开的身份在公司董事会占有一个席位,也可能仅仅是私底下成为CEO们的密友。
但是,教练们并不见得会永远对向自己咨询的CEO保持忠诚,特别是当他认为CEO无法胜任公司的经营时。在推特的故事中,坎贝尔出现在埃文·威廉姆斯把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从CEO的位置上挤下来后不久。随后,新出任CEO的埃文对于公司最终决策的战略犹豫不决,限制了业务的增长。受到同事的批评后,埃文对于“可以从这位传奇教练身上学到什么东西感到非常兴奋。”《孵化Twitter》一书描述了他们初次见面的经过:

        “坎贝尔向后倚靠着椅子,并开始扮演他的角色:教练。他咆哮着、怒吼着、叫喊着并说着俏皮话,仿佛告诉埃文如何将球投入球门。然后,他开始咒骂,如同锤子敲打金属,‘见鬼的’一词几乎出现在每个句子句尾。这个见鬼的……那个见鬼的……见鬼的。见鬼的。见鬼的。
        当轮到埃文说话时,他问了第一个问题:‘作为CEO,公司变得越来越糟糕,我做的最差劲的事情是什么?’
        坎贝尔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雇佣了你那群该死的朋友!’然后,他花了10分钟进行了一次关于朋友和生意以及怎样区分的、激烈的长篇演说。埃文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埃文被坎贝尔震撼了,他们互相握了手,并约定以后每周见一次面。”

        后来,董事会决定不再让埃文担任CEO时,也是由坎贝尔出面告诉他这个消息。坎贝尔一边告知埃文这个消息,一边咒骂“这些讨厌的纽约投资商”,以示自己没有参与这次的决定。在推特的故事中,CEO教练似乎并没有发挥什么正面的功能,所以Richard把推特拿出来说事,其实是一种反讽。


5、用高科技做蠢事(胡子、snapchat、VR)

硅谷的极客精神孕育了许多奇思妙想,也孕育出不少愚蠢的发明。用最高大上的科技来干最低端的蠢事,是贯穿《硅谷》一剧的重要噱头。还记得第一季里那个只能发送bro的聊天app吗?还记得第二季Hooli公司大头(Big Head)所在的那个工程团队怎么费尽心思完善玩具大炮的射程算法吗?在第三季第一集中,Richard不愿继续在Pied Piper继续担任CTO,赌气来到一家叫Flutterbeam的科技公司面试。两位创始人向Richard祭出了公司的黑科技:在一个视频聊天插件中为人物合成3D全息胡子。
        “目前,延迟效果很糟糕。如果你头扭得太快,胡子会跑到你的耳朵上去。有了你的帮助,我们有没有希望在9个月内把滞后时间缩短到20毫秒?以便赶上11月的胡子节?”
看着各种造型的胡子出现在自己的嘴角,Richard的尴尬大于震惊。虽然观众都快笑抽了,Richard似乎并没有打算拒绝这份工作,直到后来他的律师和他严肃地讨论起给蛇装上胡子的技术难度,并建议他继续留在Pied Piper。
        在视频聊天时,给人物戴上胡子真有那么蠢吗?去年和今年年初,著名的阅后即焚社交应用Snapchat分别收购了两家创业公司Looksery和MSQRD。Looksery和MSQRD这类应用的特点就是提供很多有趣的滤纸和贴纸,以便在实时视频中能实现特效,比如给正在视频自拍的你加个兔子耳朵或者加个面具等等。Snapchat的用户群主要针对90后群体,与FACEBOOK、Twitter的用户们不同,这个群体希望社交能带来好玩、有趣的娱乐性,追求一种玩起来觉得很“酷”的感觉。目前,Snapchat的估值已接近于160亿美元。
        那么,在实时视频中给嘴角添加稳定胡须的技术难度究竟有多大呢?把不同的图像缝合(Stitching)在一起,是目前大热的VR视频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特别是实时地调整这些图像以适应观看者不断变化的视角尤其具有技术挑战性。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会来到更好更吸引人的VR体验,或许还能从中诞生下一代的娱乐、技术大平台。不过在Flutterbeam这里,这种技术只是用来调整胡子,显然大材小用了。


PS:这里罗列了科技公司创始人CEO被赶跑名单中较著名的4位:

1、Groupon的Andrew Mason。
Mason在发给员工的一份备忘录中说,“在担任了4年半紧张而又精彩的CEO后,我决定花更多的时间和我的家庭在一起!开个玩笑,其实是我被烧鱿鱼了!”2013年2月,Groupon发布了一份季报,亏损大大超过预期,这引起了董事会对这家公司商业模式的怀疑,他们决定先炒掉CEO再说。直到今天,Groupon能否实现快速的营收增长仍旧让人捉摸不透,公司股价也一直徘徊在IPO价格的28美元左右,这比2014年1月的峰值低了50%。离职后的2013年7月,Mason发布了一盘包含7首歌的“励志商业音乐”(motivational business music)专辑,名字叫《努力工作》(Hardly Workin)。

2、Apple的乔布斯
乔布斯被赶出苹果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都和一句“你想留在这里卖糖水还是和我一起去改变世界”的名言有关。专注于开发Macintosh电脑的乔布斯需要一位成熟的CEO替他管理整个企业,他用这句名言钓来了百事可乐的营销型CEO约翰·斯卡利,后来却被斯卡利主导的董事会排挤出了苹果。在乔布斯不在苹果的12年里,苹果成功做出的东西屈指可数,而许多失败的案例却非常著名。苹果沦为了一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二流公司。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创办了NEXT电脑公司,并收购了著名的电脑动画公司皮克斯。乔布斯在NEXT没有获得像苹果那样的成功,不过NEXT的工程师们最早探索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这种软件设计方式。同时,乔布斯把皮克斯从一家专注于开发图形电脑和动画处理程序的公司变成了一家最成功的动画电影公司。

3、雅虎的杨致远
2008年11月7日,雅虎宣布只要一找到合适的人选,它的创始人之一杨致远将不再担任CEO。杨的离职是因为他拒绝了微软450亿美元的收购邀约,董事会觉得他成了股东们赚钱的绊脚石。随后,谷歌宣布终止与雅虎的广告收入分成计划,这大大打击了雅虎的营收能力,使杨的CEO地位更加雪上加霜,最终导致了他的离职。雅虎,从早期互联网的先驱和搜索引擎的开创者后,成了今天的二流公司。从2012年开始,雅虎一直处于梅丽莎·梅耶的掌舵之下,这个女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买买,收购了无数小型创业公司,但雅虎最明智的一起收购决定——即2005年以10亿美元入股阿里巴巴却和她无关。离开雅虎后,杨致远加盟了阿里巴巴董事会,并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

4、推特的杰克·多西
2007年4月,杰克·多西成为TWITTER的第一任CEO。埃文·威廉姆斯、杰克·多西、比兹·斯通成为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但仅在1年半之后的2008年10月,杰克·多西就被踢出局,埃文·威廉姆斯继任CEO。推特太酷了,酷到几位创始人都不急着靠它赚钱。但他们却因为推特的产品定位展开了激烈的冲突。杰克·多西想出了“状态更新”这个概念,他认为推特应该是随时随地与朋友分享自己在哪里、做了些什么的工具(像国内的微信一样);而埃文·威廉姆斯则看到了推特在新闻领域的重要作用,它让人们随时知道这个世界上发生了些什么。理念的冲突、管理上的没经验和决策的鲁莽,使得多西被排挤出了管理层,仅在董事会保留一个席位 。离开推特后,多西创办了Square支付公司,同时继续以推特董事长的名义接受媒体采访、出席各类活动,把自己宣传成“推特之父”。2015年7月,多西重新回到推特,取代迪克·科斯特洛(迪克是演员出身,离职后加盟《硅谷》创作团队,成为内容顾问)再次成为CEO。今天的推特已经没有当年那么酷了,它面临巨大的营收压力,不过它仍旧没有像GOOGLE和FACEBOOK那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
个人公众号:加书亚在路上
正在更新印度旅行日记,欢迎关注!

 5 ) 道具网站们

Pied Piper
http://www.coderag.com/
公司官网,随剧集更新,博客评论区各种欢乐。
<图片3>

Code/Rag
http://www.coderag.com/
C.J.的科技新闻博客,刚被 Hooli 买下来,一戳开就是 Gavin 的软文。
<图片1>

Hooli
http://hooli.com/
假大空,很 Hooli。


Bachmanity
http://www.bachmanity.com/
Erlich 和大头的公司,名字起得总让我联想到 Mike Judge 的 Judgemental Films。

 6 ) 硅谷S03E07:拿到钱就花天酒地的创业者是什么下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趣硅谷,图文版在这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TI3NDkyNw==&mid=2247484314&idx=1&sn=157007a15ccf8931bb1eeed408e734c3&chksm=ebefe5dadc986ccceecc248a15c69b850cdff0e1be28d4e74b71b87bd07c239da84b1e1374b4#rd

本集是个节点,是起承转合的关键。

经过种种曲折,Pied Piper 终于迎来了发布测试版的关键时刻。

紧张到神经质的Richard焦急地等待着硅谷程序员们的反馈,甚至怀疑人生。

然而一切都顺利得超过想象,所有测试者都表示很满意。

只有 Monica 一个人不喜欢,她又穿起了那件让她看上去不那么漂亮的毛衣。

接下来,Monica 解释说这是自己的问题,认为投资者有时会目光短浅,看不到产品的价值↓所以鼓励 Richard 勇敢地把产品上线。细心的小伙伴可能注意到了 Monica 的话:Pied Piper 平台整体特别像工程师做出来的东西。记住这句话,这将是Pied Piper 未来最大的Bug。

剧情还穿插了惯用的讽刺和幽默:监控全公司邮件的 Gavin Belson 偷来了Pied Piper 的测试软件,发现这货如此牛B,又惊又怒地威逼旗下工程师立刻做出同样的东西↓。

发现手机和电脑被 Gilfoyle 黑了之后,吓得切断整个公司的电源。然后,不堪忍受的Hooli的核心成员辞职了。

之前铺垫了好几集的房东Erlich和大头这条线也终于跟剧情主线会合。成功把自己和大头的资产合并,感觉自己终于成了富豪的房东,在耗资百万美元开 Party、花50万美元买科技博客后,笑不出来了。

本来还想跟大头撇清,但之前让他窃喜的合伙人身份此刻成了捆住他的一条绳子,让他只能跟大头共担分险↓代价就是卖掉房子还要再负债50万美元,或者卖掉Pied Piper 的股份。在各种压力下,Erlich找到了Laurie,和她谈了笔生意。

这一切,都是瞒着 Richard 进行的。在 Pied Piper 正式发布的时刻,听到Richard 这样的表白,估计 Erlich 的心在滴血。

作为近3集来最大的梗,房东和大头深刻的诠释了什么是“本事不算大,装B很牛叉”。手握着大多数人5辈子也赚不到的钱,两人成立了一间叫 Bachmanity 的金融公司,准备继续干孵化的老本行。

按道理说,Bachmanity的发展模式应该是这样:主动寻找投资项目→给予项目辅导和孵化→等项目做大→项目成立公司→拿到股权→分一大笔钱→人生赢家。

但是我们看看这两人干了啥:花钱租豪宅享受→花钱挪动豪宅里的游泳池再挪回来→白白被商务经理划去1400万美金当税金→卡里没钱的情况下花百万美金开Party→花钱买科技博客……

编剧安排这种离谱的创业桥段,其实就是剑指硅谷里那些不靠谱的创业者。这些人有时靠画大饼众筹一大笔钱,然后花天酒地直到公司倒闭。最近,硅谷的一对创业的哥们就身体力行,让大家知道了什么叫不靠谱。他俩用一款AR头盔获得了1000多万美元投资,接着就开始乱花钱,搬家、买车、买画、甚至看脱衣舞……直到被公司扫地出门,然后公司也关门大吉了。

这个作死二人组是亲哥俩,一个叫 Marcus Weller,一个叫 Mitch Weller。2013年,他们宣布自己要做一个叫 Skully 的AR智能头盔,在众筹网站 Indiegogo 上众筹。

Skully 是摩托车头盔和谷歌眼镜的结合,附带分段行进式导航功能,通过蓝牙和手机相连可实现语音操控和声音指令,能够在距离车手约3米远的位置播报建议路线。在这哥俩的宣传片中,Skully将车载GPS、数字音频、手机免提系统、后置摄像头等集成一体。另外还配备了一个“抬头显示屏”(HUD),可以显示所有有用的通知、信息提醒以及导航……总之,戴上Skully头盔,保证你就像钢铁侠一样狂拽酷炫睥睨天下霸气十足。而且,他们说产品2014年春天就能上市销售,每个叫价1499美元。

整个AR行业为之惊喜,科技爱好者们为之疯狂,Skully 也成了资本追逐对象。在Indiegogo 上,1940个粉丝给Skully众筹了250万美元;紧接着天使轮融资超过580万美元。去年3月,以Intel、Riverwood 为首的多家投资机构又给Skully投资1250万美元的A轮投资。

BOOM~BOOM~BOOM!天空一声巨响,又一对创业巨星闪亮登场。

亚马逊的CTO给初创的Skully公司背书。

《纽约时报》给两兄弟来了个视频专访。

说好2014年春天产品上线,虽然一拖就是2年多,大家还是很期待这款智能头盔。今年的CES展上,Skully带了最新的AR—1 demo参加了展示,4月7日又一次开启预定,一片叫好声。

但到了2016年7月,一个爆炸性的新闻传来——创始人Marcus 和 Mitch 兄弟俩被董事会扫地出门。新任的CEO宣称,这哥俩离开是因为“投资人和创始人在公司未来的发展上产生了分歧”。

到底是神马分歧呢?其实就是Weller兄弟终于发现头盔没法量产,自己当年吹牛吹过头了,想把公司卖了跑路,团队其他成员不同意,然后就兵变了。卖公司还有个小插曲:哥俩原本打算把公司卖给乐视。但乐视一看 Skully 的财务销售报告,呵呵一笑:“小样,想让老子当接盘侠,没那么容易。”

转眼到了8月,Marcus 和 Mitch 的助理 Isabelle Faithauer 又搞了个大新闻:她提交给法院一纸诉状,把兄弟俩告上了法庭,指责 Weller 兄弟把公司账户当成自己的私人提款机,并且以“炒鱿鱼”胁迫她篡改文件以欺骗投资者。同时他们拒绝支付自己的法定加班费,也不给她休息和吃饭的时间。 以下是Isabelle列出的Weller兄弟的罪状:

用公司的钱给自己租了一个3卧室的公寓,公寓的保险押金,每周公寓清洁费用 个人杂货账单都是公司的钱

兄弟俩的餐厅个人消费

为 Marcus Weller 在度假期间租用兰博基尼 在自己的道奇车出事故之后,用公司的钱又新买了一辆

八万美元的旅行费用,用于去中国的旅行。

一趟环球旅行,其中佛罗里达的租车2000美元,在夏威夷购买了价值2345美元的画,以及2000美元的脱衣舞俱乐部费用

666666

坦白讲,Weller兄弟对Skully 最初的想法非常酷炫,这也是他们能获得大量融资的关键。比如:Skully AR-1头盔有后视摄像头,功能类似于汽车的倒车影像。而且它是实时无死角全景式捕捉,影像就显示在抬头信息的正下方,易于观察。头盔通过蓝牙和手机相连,充满电能使用9个小时,对摩托车骑行已经足够了。AR-1头盔基本上能够确保驾驶人拥有360°视野,不留盲区。

但这仅仅是他们的想法,在给投资者和消费者画大饼的时候,哥俩没有考虑过头盔里某些组件是否过于复杂昂贵不适合量产。直到到公司倒闭,AR-1头盔都没有真正越过原型阶段变成成熟的稳定的产品。在此期间,研发和量产的不成功没能阻止 Weller 兄弟接在公开场合大吹特吹。曾打算进军中国市场的哥俩今年春天还并且放话:我们要做智能头盔界的特斯拉。两周后,特斯拉就把他们的首席工程师挖走了。

Weller兄弟种种的行为激怒了其他成员。今年7月,团队其他高管把他俩赶出公司,又千方百计筹集到600万美元,打算挽救公司于危亡之中。但财务一核算发现,AUV,资金的缺口太大,这点钱根本补不了窟窿。干脆收摊完事算了。据说,关门前Intel之前还在与Skully谈判,想再融一轮资把公司保下来,未果。
2016年8月,曾经承载了无数梦想和赞美的Skully卒。公司现已申请破产程序,所有受担保债权人拥有 Skully 的资产清算优先权。

回头看看Weller兄弟的创业历程,大概是这么个情况:先画个大饼 → 做个众筹 → 租跑车 → 去脱衣舞俱乐部 → 融资 → 变人生赢家 → 再买跑车 → 去脱衣舞俱乐部 → 回来继续画个大饼 → 被戳破 → 被赶出董事会 → 公司倒闭

饼画得很大,没炉子能烤;烤不出来靠吹牛搞点众筹,弄点融资,先自己花爽了再说。实在做不出来,就打算把做饼的作坊卖了,好给自己留个仨瓜两枣,想得倒美。

更多《硅谷》有趣黑料,请扫二维码关注趣硅谷

 7 ) 《硅谷》S03E02:Pied Piper的企业战略之争(有剧透)

如果说,《硅谷》的好玩是源于科技nerd们的逗逼,那么《硅谷》的真实,是因为它Day-to-Day地记录下了一家创业公司的“日常”。在接受美国一家科技博客采访时,该片的助理制片人和技术顾问乔纳森·多坦(Jonathan Dotan)说,虽然Pied Piper是一家虚构的公司,但是我们想让它像一家真正的初创企业那样运作。“它许诺观众要让他们了解真正的科技行业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这部剧与真实硅谷的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剧中发生的故事反过来影响了现实中科技公司的发展。在上一季,Pied Pier用它们的压缩技术直播了一个被困在山谷里的倒霉蛋喝自己尿的情景。剧中产生的轰动效应,启发了谷歌完善最新的VP9编码技术,并在Youtube等流媒体平台支持播放。

        E02同样包含了许多硅谷人士心照不宣的八卦,其中包括初创公司挥霍投资人资金的夸张无度和CEO阶层的奇特癖好,还提到了中国观众看来特别打脸的搜索引擎算法中立原则,顺便控诉了加州令人发指的租房法律。而这一集的焦点,无疑集中在Richard和新CEO Jack Barker之间关于公司发展战略的冲突上。

        Jack Barker 这样的人物,几乎是硅谷所代表的创新和颠覆的对立面。他发迹于2000年第一波互联网泡沫破灭前,有20年的行业经验,被称为技艺精湛、业界一流的CEO。在编剧虚构的履历中,20年前,他创办过一家叫 Entercross Systems的公司,并在1998年以10亿美元的市值IPO。接下来4年,他又运营了一家叫 Turn Wire 的公司,后被微软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他从自己的管理经验出发,总结出了一个“成功三角关系图”,还被商业院拿去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
被纳入商学院教材的“成功三角关系图”,代表了正统的商业观念。

        虽然一直混在科技界,但Barker 的成功显然更依赖于他的商业经验,而不是科技眼光。硅谷是创新和颠覆的代名词,无数的初创企业都以Disruptor自诩,它们颠覆的对象也包括那种学院教科书式的商业原则和规范。

        作为一个科技行业的“老鸟”,Barker最先看到的是迫在眉睫的科技行业泡沫,他的逻辑是怎么在泡沫破灭前把Pied Piper的技术变现。Barker一边嘲笑Richard在2000年股灾时还穿着尿不湿,一边抛出了许多CEO们心照不宣的商业哲学:公司真正的产品其实是它的股价。

        Barker想到的快速变现方式,是开发一个能将现有压缩技术整合在里面的东西,一台像电脑主机一样的设备,直观、容易理解、便于销售。Barker对于当下大数据时代的理解是“返祖式”的,数据变得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重要,公司对于数据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作为对近年不断爆出的黑客入侵大公司数据库事件的回应,《硅谷》的编剧们让Barker想出了(实际上是Richard讽刺性地提出后被Barker采用了)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把Pied Pier的压缩算法整合进一台独立设备里,这样重要的数据就可以安全地存储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在网络代表一切的当下,发明并出售一台独立的设备,或许是最愚蠢的一种产品思路。Erlich说的没错,这人确实生活在tech1.0的时代。

        相反,作为技术精英,Richard和他的团队不仅为Pied Piper设想了神经网络、点对点分享、云平台等当下硅谷最炫酷的东西,他们以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竞争战略也更符合硅谷的主流思路。从片中Richard向销售团队展示的几张幻灯片,我们可以一窥究竟:

        一、成为行业标准意味着一切

        Richard的压缩算法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创新,过去的普遍做法是申请专利,然后有偿授权给其他公司或个人使用(以技术为基础开发一台设备出售,也相当于一种有形的授权),来实现变现。这在网络时代是一种正被逐渐淘汰的战略。Richard的设想中,Pied Piper将是一个应用驱动(APP driving)的平台,首要任务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使用自己的压缩技术,随着使用群体的越来越多,这项技术就会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行业标准。

        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特斯拉早在2014年就宣布公开它的数百项专利,免费供别的电动汽车公司使用。其背后的策略和Pied Piper是一样的,重要的不是把技术保护起来,而是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使之成为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形成的平台效应带来的收益将远远超出专利使用费。在更老的科技故事中,微软有意纵容它的Windows系统在中国等地被盗版使用,结果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它成了操作系统的主流标准。

        二、必须对多数用户免费

        为了吸引用户,这个平台必须提供给普通用户免费使用;为了更快速地吸引用户,它还必须借助社交媒体,支持peer to peer分享。当用户积累到足够数量的时候,这个平台成为行业标准后,才向一些有“刚需”的企业用户收取费用。这一发展战略借鉴了Dropbox、YouTube和Skype等热门平台和应用的发展经验 。

        三、用神经网络完善算法。

        神经网络,是一种高级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可以使计算机深度学习、自我完善。神经网络,也是Pied Piper的秘密武器。在Richard的平台架构中,随着用户越来越多,peer to peer分享将把大量的数据导向服务器平台,平台的神经网络通过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实现自动学习,以改进原先的压缩算法。现实中的谷歌和FACEBOOK也正在基于这种技术完善自己的压缩平台。

        在这一集的末尾,Pied Piper的两个竞争对手,Hooli的纽核力团队和EndFrame把各自剽窃到的Richard算法拼到了一起,基本上破解了 Pied Piper的压缩技术。但是,如果Richard的战略能够成功,率先吸引大量用户成为行业标准,用神经网络改进初始算法,那么Pied Piper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市场竞争中,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PPT中,Richard还特地排除了两种不适合Pied Piper的战略。一种叫做许可证管理(License regimes),即以压缩算法申请专利赚取授权费,这与Pied Piper的创新精神格格不入。幻灯片下方的HEVC advance正是这么一家有偿授权别人使用的专利管理机构。Richard也排除了另一种策略,即Pied Piper成为开源软件,因为开源软件无法带来大量的收入。

——————————————————————————

个人公众号:加书亚在路上
正在更新印度旅行日记,欢迎关注!

 8 ) 从第三季我们可以明白什么样的道理。

1.虽然魔笛软件安装量大幅度上升,但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他们的实验用户都是工程师,而不是一般人,这也是为什么Monica一开始会觉得这东西好难用啊的原因。

2.另外一个教训则是,太超前的科技,往往无法被人理解,也无法得到市场价值的回馈。反而是那些显得没有太酷,但是能实际转化为产品的东西,最后却获得了市场价值。

3.产品一定是要非常简单,能够被普通人接受和使用的。

4.成功很可能还是要来源于不好看的那一面,这季最后部分,Jared也开始撒谎,开始用印度的外包帮助他们刷使用率的事情,或许为后来剧情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且我估计这项技术能够被最好应用的地方可能是网速比较慢的发展中国家。

 短评

elephant in the room笑抽了,这季给Erilich这个原本纯comic relief的人物写出如此深度,编剧太牛了

7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死在B轮前的一百万种方式》

12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力荐

Erlich>Gilfoyle>Dinesh>Jared>Richard ( ͡° ͜ʖ ͡°)

14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力荐

我怎么就没去当码农呢?

15分钟前
  • WiTS
  • 力荐

我是来问问题的。看到S03E01,才突然发现 jared 看 richard 的眼神很有爱呀!他是不是喜欢richard?感觉眼睛里都快喷出桃心了。。。有没人和我同样感受?

17分钟前
  • D Rainbow🐰🐷
  • 还行

怎么会有jared这样甜的男孩子

18分钟前
  • Robo Captain
  • 力荐

马屌太吓人啦!!!!!!!!!!!

22分钟前
  • 十四
  • 力荐

1318.rigb;监狱里一段台词不能更赞;以及加文贝尔森在讲台一段表演绝对够忽悠;医生要做指检;头一回看到配马的场面,居然是HBO出品;房东能和死侍毒舌较量,绝对有两把刷子;看了e03必须讲出来:主创起名满怀恶意,because it ryhmes with retard!ha

27分钟前
  • bingo
  • 推荐

剧本身依然精彩,依然好看。经历了那么多,理查德依然没能力,也不适合做CEO,哪个企业摊上这么个CEO,真是倒血霉了。我依然最喜欢Gilfoyle这个角色,黑暗,没有道德羁绊,果断,有执行力。

32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开始来了个大忽悠,全是套路;最后跟老对手结盟也不意外,两个人同框倒也有着蜜汁笑点,毕竟很多时候对手的对手就是朋友。感觉编剧已然放弃monica跟小哥的感情线,完全突出杰拉德头号迷弟的本性。结尾也算回到初心,燃!

36分钟前
  • 阿蛮
  • 力荐

一帮傻孩子,想干点坏事都没那个智商,天分都在码代码上用光了

41分钟前
  • ==
  • 力荐

Richard,当你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CEO,不要忘了曾经帮助你的人。

42分钟前
  • LZHMA
  • 力荐

Jared真是小天使啊

45分钟前
  • 阿北
  • 力荐

哈哈哈阿三跟眼镜侠的戏份太搞笑了

49分钟前
  • SYRON
  • 力荐

感觉Richard作为CEO真是蠢得无可救药,只不过总有更蠢的Gavin给他当神助攻。。。好想成为大头啊~~~

52分钟前
  • kallen
  • 推荐

笑成傻逼了第三集杰拉德的那个金链笑话

56分钟前
  • Lok
  • 力荐

已经可以想象到编剧团队在开会时,办公室那面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注释和随意贴了。

5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Jared好忠犬,richard真是各种作死啊。

60分钟前
  • Aries
  • 力荐

一翻一抖,一栽一起的格式

1小时前
  • boks
  • 推荐

前两集就够5星了 把冲突处理得太好 看完最后一集 想了想编剧说的这部剧里的大家不会成功 心有戚戚 这真是要用Richard气死我们的节奏啊

1小时前
  • 祸害王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