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

剧情片巴西,法国2002

主演:亚历桑德雷·罗德里格斯  莱安德鲁·菲尔米诺  菲利佩·哈根森  道格拉斯·席尔瓦  乔纳森·哈根森  马修斯·纳克加勒  索·豪黑  艾莉丝·布拉加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卡迪亚·兰德  

 剧照

上帝之城 剧照 NO.1上帝之城 剧照 NO.2上帝之城 剧照 NO.3上帝之城 剧照 NO.4上帝之城 剧照 NO.5上帝之城 剧照 NO.6上帝之城 剧照 NO.13上帝之城 剧照 NO.14上帝之城 剧照 NO.15上帝之城 剧照 NO.16上帝之城 剧照 NO.17上帝之城 剧照 NO.18上帝之城 剧照 NO.19上帝之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20:22

详细剧情

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这里是“上帝之城”,更是魔鬼也会叹息着转身的地方。  阿炮(Alexandre Rodrigues 饰)带着我们到了这里,他见证了这里二十多年来被残暴、贪婪、复仇、野心、背叛、掠夺所裹挟的混乱生活以及最终导致的一场灾难性的黑帮争斗。虽然从小就要 辗转于匪徒间求生存,但胆小怕事的性格与自我保护的本能却使他一直能平安度日。  60年代初,阿毛、阿夹和阿呆是这里的“少年三侠”,在抢劫完旅馆之后,他们三人分道扬镳,阿夹重回上帝的怀抱,而阿呆和阿毛纷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70年,当年“少年三侠”手下的小弟小豆子(Douglas Silva 饰)靠着自己的心狠手辣,不停地吞并别人的地盘,成为了贫民区的“小霸王”,生意也从抢劫升级到了更为暴利的毒品买卖,和他一起飞黄腾达的还有班尼(Phellipe Haagensen 饰)。  班尼认识了美丽的安迪丽卡(Alice Braga 饰),准备归隐,在送别的晚会上,他意外被对头杀害,悲痛之下,“小霸王”集合人手给班尼报仇,帮派之间的厮杀就此开始。  此时的阿炮,机缘巧合下成为了杂志社的见习摄影师,他的相机,照下的却是孩子们持枪荷弹的狰狞,和帮派间无休无止的仇杀。

 长篇影评

 1 ) 里约热内卢的真实写照

“上帝之城”是政府在贫民区建造的安居房,这里是暴力毒品的天堂,住在那里的孩子们几乎人手一支枪,任何进入此区的货车都难逃被劫的命运,主人公Rocke就是从小生活在这里的黑人小孩,他有自己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摄影师,他的生活被暴力、流血和毒品所围绕,但是他在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却保存着一颗敏锐的心,他用照相机记录了这个满目苍夷的城市,实现了他的梦想。电影展现的生存环境,对生活的观察和揭露都令观众惊奇,电影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真实生活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呢?

 2 ) 视听语言分析《上帝之城》

 
镜头的开始是从一个磨刀动作特写切入的,片头的镜头大量地运用了特写:磨刀的特写、弹琴的特写、敲鼓的特写,切胡萝卜的特写、杀鸡的特写、跳舞的脚的特写、调酒的特写、鸡挣脱绳索的特写……一连串动作的特写闪切配上背景音乐是巴西特有的欢快小调,使得片头的节奏感非常强烈。给人感觉他们正在庆祝着什么,气氛十分欢快。但是全是特写的切换让人看不清故事情节的展开,引得众人强烈的好奇心想看清楚这到底是怎样欢快的一个场景……直到最后鸡挣脱绳索跳下,接了一盘鸡血的特写,再切换了鸡从转角逃出来的全景,巴西小调也立刻停了下来。这一特写到全景的切换让观众的好奇心刷地一下静了下来,360度地调整了影片的节奏,预示着故事情节准备展开了。
但是片头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一个黑人发现了这只要逃走的鸡,大喊着要抓住这只鸡。导演给了黑人脸部的特写,一大批人听见他的喊话后纷纷跑去抓那只鸡。巴西小调又开始了,把刚刚给观众缓下的节奏又给提了起来,一只鸡的逃命开始。以奔跑的人群为视角的追逐,晃动的手提镜头特写那只逃命的鸡,接连的快速剪接和高反差街景,欢快的巴西小调和人群狂妄甚至无知的欢笑,这部电影带着浓烈的民族气氛让人欲罢不能。看到这里,影片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轻松欢快的。直到后面追着鸡的一群年轻人纷纷掏出枪时,我开始发现这部电影并不单纯了。
镜头随着逃跑的鸡跳出了马路,带枪的青年人群追出了马路,遇到了故事的主线阿炮,不远处有些警察,而被这群人围堵在画面中央的阿炮,则不知该往哪逃。镜头以阿炮为中心,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来回各180度,好了我们看出他现在情势危急。再接着镜头绕着他转了360度,整整转了两圈。第一圈镜头一转,观察完了整个局势;第二圈镜头再转,转回了60年代。故事以倒叙的形式拉开了序幕。


少年三侠的故事

影片的叙事方式和大段内容的把握分切到位,中间电影技巧的运用,包括小故事的标题、包括拍摄角度、详略设计、架构安排,都纯熟到位。从结构而言,影片是打散的,先后出现了六七个故事,但实际上却又是完整的。本片横跨六十、七十至八十这三个年代,镜头的一次闪回,就可以横穿一个年代,完美地衔接起下一个年代的故事。
影片首先叙述的是60年代少年三侠的故事。
阿炮,这个类似于旁白式的人物,从他的视角来将这个精彩又很震撼的真实“故事”呈现给观众。
60年代的三个少年,无所事事,鸡鸣狗盗。阿炮用一个孩子的视角告诉我们,少年三侠的故事在上帝之城很有名。其实,只是童言无忌罢了。这个童言无忌式的英勇故事只是为了后面的小霸王的故事作一个铺垫。
少年三侠最后全部在阿炮的眼球里彻底惨烈地谢幕。阿毛被警察射死的那天早晨,阿炮在去学校的路上,一辆车从头身边呼啸而过,他再出现在镜头前已经是青年了。他追求安洛蒂卡,为她买大麻,和她一起吸食大麻。他改变命运的奋斗之旅也仅指限于对一部相机的渴求。他为安洛蒂卡去黑仔的公寓买大麻的时候,下一个故事也理所当然地展开了。


公寓的故事

阿炮走进这栋公寓开始同我们叙述这栋公寓的故事。
这是这部电影最简洁的一个故事了。定位的角度段落镜头,从公寓的最深处朝向公寓的门,段落镜头的主体部分是走道和这个公寓的中间的客厅。固定的位置和角度,固定的视角。所有的事情都发生在镜头之中:发生、变迁、死亡、结束、继续、重复。
这也是一种非常淡漠的镜头语言。就像是坐在窗前,绝对客观地看着窗外所发生的一切,毫不动弹地观望,不管窗前发生的那一切如何动人心弦。极尽漠然。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里最长的一个镜头,不是长镜头,而是时间跨度上最长的一个镜头。直接从60年代进入70年代末。所有的一切。这个段落镜头里大多时候是那种多帧镜头,比平常的24帧/S多出一倍不止。
也许可以说,这个公寓的几经易手,是整个上帝之城里最糜烂有阴暗的世界里几度的沉浮。于是段落镜头更多的时候意味着的是上帝之城从原来的个人经营到后来的集团式经营的毒品市场的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讲,这个段落镜头被导演赋予了太多太多东西了。
这个段落镜头更多表现了导演对于镜头熟悉而超强悍的驾驭能力。定位镜头的运作在这部电影里近乎成熟。在我看来已经是定位镜头的经典之作了。
好了,到了这里镜头又回到了故事开始时阿炮找黑仔买大麻的一幕,从而顺利地展开下一个故事。完美的插叙,无瑕的衔接。我不得不再次感叹导演叙述故事的功力。


小霸王的故事

所有的故事其实都跟这个故事有关。或者说,所有的故事其实都着千丝万缕的牵连,以一种连续性的断歇苟喘残存。
一个叫小豆子的小男孩,后来改名叫小霸王黑男人。在整个七八十年代,几乎是他主宰了整个上帝之城。
在60年代少年三侠的故事里,小豆子只是一个小小的跟班。然而却是他给少年三侠提供犯罪的点子。而且因为他痴迷于杀人的欲望而最终把少年三侠赶上了绝路。
少年三侠的故事结束的最后一个情节是小豆子对钟点宾馆的抢劫计划。他们并没有杀死任何一个人,是小豆子把抢劫案变成了枪杀案。而这个案件仅仅只是小豆子的霸王之路上的第一个起点罢了,是他提前地结束了少年三侠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时代而带着整个上帝之城进入另一个黑帮时代。
公寓是70年代的上帝之城的缩影。70年代的小豆子和班尼混得不错,他们有足够的犯罪天分。公寓最终归于小霸王的时代,意味着上帝之城基本上被小霸王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
过往的时代已经永远地成为过去了。公寓的故事其实只是小霸王的整个故事里的一个注脚罢了。


意图犯罪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终于讲到这个旁述者——阿炮身上了。阿炮是个可怜的孩子,至少他的身上存着的善良和作为一个好人的素质。然而在他身上更多的时候还可以看到的是一种无力的挣扎。意图犯罪,是因为作为好人在上帝之城里的窘境,被欺负,没有前路,困惑以及永远不停的担忧。
意图犯罪是他想着如何摆脱眼前的困境最快的路途。他的尝试最后都以带着戏谑味道的失败告终。好人,终究只能是好人。他有他的路子,在这部电影里,他的姗姗道来流畅而客观地述叙了上帝之城的60到80年代里所有的犯罪势力的更替和发展。而在他的身上,至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在努力向上的孩子。意图犯罪是他的挣扎,也是善与恶的斗争。而他,在这部电影里也许是漠然送给我们的唯一的希望和祈盼了。


班尼的欢送会

班尼是上帝之城里最酷的流氓。也是这个城里最好的流氓。他是小霸王最好的朋友和死党。他和小霸王是两个极端的人。他本人对小霸王起着缓冲和中和的作用。他也是整个上帝之城黑暗势力最阳光面的代表,整个上帝之城里黑暗势力制衡的最关键的人物。
他和小霸王从小一起犯罪并且分享着他和小霸王一起打下来的江山,而他和红毛又是好朋友,所以,上帝之城在他的控制范围之下至少还保有一种短暂的平静。上帝之城一分为二,而他是制衡点。
班尼为人太好,所以他并不适合当流氓。所以他要告别小霸王和他的事业,找一个农场和女朋友一起抽大麻听摇滚音乐。
光影,断帧,剪辑。欢送会上的摇曳是班尼最后的狂欢。没有人想让他死,可是他死了。无辜地替小霸王抵挡了一颗子弹。也许,他是小霸王唯一的一个朋友,所以,他死的时候小霸王发狂式的咆哮描绘着小霸王仅有的温情。
他的死是整个上帝之城制衡点的沦亡。战争的开始和他的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他不死的话,小霸王不会去找红毛复仇,不会遇上帅奈德的女朋友,不会和帅奈德结下血海深仇,不会最终和红毛开战。
班尼的欢送会也许也是整个上帝之城最后的狂欢了。欢送会,送走了班尼,也送走了小霸王最后的忍耐,送走了红毛和小霸王和平共处的美好时光,也送走了上帝之城最后的安静和祥和。在此之后,短暂的和平彻底终结。
这个故事是这部电影里最大的一个转捩点。之后,一切沦陷。


帅奈德的故事

帅奈德是不是一个英雄呢,很难定义。
一个帅好人,一个老实巴交的努力想摆脱上帝之城的人。上过学,当过兵,练过空手道,兵营的第一神射手,抱着离开上帝之城以及贫民窟的希望而最后绝望地沦为兄弟。
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也许是一种更让人绝望的挣扎。他不喜欢暴力,不喜欢杀戮,热爱和平与爱。他也曾经为此而努力地维系着自己的生活。
然而他的努力最终还是被小霸王的疯狂而彻底地毁灭。
他的挣扎在于他的整个沦陷的过程。他毫无选择地加入了红毛的组织。因为上帝之城里只有红毛才能收留他,红毛是小霸王之外唯一的残存势力。而他的沦陷在他们的三次抢劫里完整地表现出来了。他的沦陷依旧带有浓烈的宿命色调,然而他最终还是成了欲望无辜的牺牲品。帅奈德是这部电影里最让人绝望的一个符号。


结束的开始

最后,片头那只逃命的鸡又出现了,背景音乐还是巴西特有的欢快小调,然而现在我知道了,做为黑帮之间枪林弹雨火拼前的背景配乐显得有些诡异,震撼的效果增强了。这个生猛、狂野的上帝之城,上帝对它已不再眷顾,而它自己又放弃生存的希望,变得自甘堕落与沉沦。
镜头又转了360度,阿炮还在帮派对峙的中央,大火拼即将上演……他的人生到颇有点类似那只鸡,面对同伴被宰杀吓得魂不附体的小鸡飞快地奔跑,当它孤立无援的站在路中间,面对前后追击的时候却无意中将要杀他的人引上了绝路,自己胜利逃亡。因为他喜欢摄影,内线使他能拍到枪伙的照片,而报纸靠卖暴力内幕夺彩。
电影里快门按动,仿佛枪声,也像是为诠释生命意义做定格与放大。
 
片子也用传统拍摄手法,拉美的阳光,穷破的斑斓,自然与人造景观互相挤压,这部分十分有调性的画面,与细致的人物刻画,跟纪实风格部分奇妙地和谐着。
我十分欣赏导演所运用的那种华丽的影像和花哨动感十足的镜头剪辑方式。片中有迷幻的MTV式的剪辑片段,晃动的手提机镜头、 360度自转和公转镜头、快速切换镜头、跳跃闪动的镜头、特写、甩镜头等等晃得人很是眩晕,这更衬托出本片情节的流畅和干脆利落。空镜头将热内卢犹太区这个不可思议的黑暗贫民窟完全展现在世人眼中。暴力但不血腥;沉重但不装逼;艺术而真实;繁长但清晰;角色多但不混乱,情节杂但不散漫;跨度长但不致人困倦,色彩暗但不污染视线。你可以将主线看成阿炮脱离上帝之城之线,也可以看成小霸王发迹到灭亡之线。
这部电影像一篇唯美的散文一样让我赞叹不已,当然这里指的是这部电影本身的述事结构。形散而神聚。看似散乱的模式,用旁观第三人称的角度讲了几个故事。几个主角轮番上场,用一种细腻、明显却又隐蔽的方式联系着所有的故事。于是散乱的结构下是比平铺直述显得更细密而精巧的计算。有很多细小的地方,只有回头来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许多情节显得太戏剧化,也许导演的用意即是刻意的突出所有人的命运都交织在一起
电影的剧本非常考究而不落俗套。讲述故事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艺术。这是这部电影最闪光的地方。

 3 ) 《上帝之城》

首先要提的就是电影的神作一般的剪辑和叙事了,不愧是一部拉美电影!!!电影的节奏感和镜头切换,不管是在美国类型片,还是欧洲文艺片或是香港动作片都绝对难以找到!它是有着“声画桑巴”的即视感,随意的插叙、在整体故事能够好好讲的前提下,局部故事绝对不会按照正常的线性叙事手法进行,就拿电影中的一个典型场面——影片的叙述Rocket来老友的地盘买大麻,而此时正好Li'l Zé来抢地盘,这一段场面导演用了三个片段发散叙述,分别讲述了三个分段故事,而且每次的镜头转场也用了不同的机位,这样的安排当然一是为了避免单调,而是通过机位聚焦的人物不同也为接下来讲述不同的人物做先设。 所谓的“浮世绘”型影片不是用大广角平移镜头来横向展示某一区域,也不是用承接性碎片化的蒙太奇镜头来讲述纵向的某一时代,这部《上帝之城》其实就是一部里约的“浮世绘”。电影没有用可以的道德说教来阐述平民的社会伦理,它只是借一个性格懦弱自小想做摄影师的“小角色”来冷眼旁观这一切,整个里约平民窟的生活场景在他的面前一卷卷的铺开,我们看到了尖锐的民间流氓团体的混斗,社会底层的平穷,还有那令人作呕的官僚腐败等等。 其实很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会觉得电影中的平民窟生活细节为何能刻画的如此细腻和真实,其实这一切和摄制组启用当地的生活的平民做演员分不开,整个电影中出现的数十个主要人物基本都是“上帝之城”的居民,本色的出演以及极度接地气的人物对话都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声画冲击,就比如电影中Rocket在和他哥哥的一次对话中,他哥哥嗔怪自己被父亲扇巴掌时弟弟在笑,之后两兄弟为此进行了一段对话,其实这样的一段对话并不是原剧本中的创作,而是两位演员现场临时的自由发挥,所以我们在看这些生活化的对话场景时会感到自然贴切。 虽然电影中以克制冷静的内聚焦叙事话语来讲故事,这的确会让观众感到现实的残酷和无可奈何,但是并不妨碍电影用谴责的口吻来说故事,无论是无数未成年少年被迫或沉迷枪械斗争,还是无政府主义状态下的毒品交易,都是在用冷酷的第三只眼睛来审视脆弱的人性,也可能在里约这个“上帝之城”的眼中,其实人命这种廉价的称呼还比不上一小袋可卡因来得实际。 电影最后的结局其实是冷漠而悲剧性的,不过我更愿意称之为常态的轮番更替,不是吗?虽然Li'l Zé死了,但是新一代的矮子帮自然还会诞生新的Li'l Zé,这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死循环,电影只是想观众冷冷地抛出了这个无解的方程式,但是这个方程式的答案至少在电影主创来看是无解的。他们是掩埋在毒品、枪支、暴力这些反面名词骨堆下的坟塚。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到另外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但是与此不同的是,那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是浓烈的悲痛,而这部电影确实戏谑式的冷酷。 有人说黑人的命运为何如此的悲惨?废客君反正难以解答,我只是觉得,悲惨这个概念永远是个相对的名词,况且里约也只是拉美大民族,而不是统一的黑人,白人不也是一样遭受很多,只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作用下,我们都是生活的奴隶,只是上帝不愿我们彻底放弃生命,于是为我们造了一座虚幻的城市。

 4 ) 贫贱而自践者的杀人狂曲

《上帝之城》是一部纪录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犯罪、罪恶的电影。 看完之后,我不由得深思起来,到底他们的嗜血成性是因为自身的贫贱还是一种心理上的习惯? 那里是南美,那里是巴西,那里也是里约城繁华下面、贫民窟中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南美电影,或者是表现南美的电影,年纪稍长一点儿也许会记得《贝隆夫人》,其实这部电影的成就远不及“贝隆夫人”本人,他们也许津津乐道的是麦当娜的那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后来这首歌也基本上成为了阿根廷的“第二国歌”。之后再有成就的就是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一部绝对意义上的公路电影,展现了巴西的一小段国土,也让两个主人公相互成长起来。当然还有最近的一部阿根廷电影《谜一样的双眼》,一部讲述还罪的经典影片。 当然,系统地归结下来,南美电影还有很多优秀作品,譬如《爱情是狗娘》、《雨水危机》、《墨西哥往事》以及这一部《上帝之城》。看过南美电影的影迷或许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诸多南美电影之中,大多数影片导演都会不自觉地选择了展现南美最贫穷、落后的一面示人,他们并不以此为羞,反倒是凭此成为了这些影片动人的节点。 《上帝之城》,其中的主角或许并不是里面特定的某一个主角,而是一个地方,这座充满了戾气的里约城。这里有巴西最大的贫民窟,这里有最真实的巴西人、确切地说应该是南美人。他们在这里出生、终老,在这里过着贫穷而汲汲的一生。那是个恶劣的生存世界,周围充满了暴力与厮杀,他们从小见惯了血拼,刀枪更是成为了他们平时的玩具,杀人也就成为了儿戏。 影片借用了现实主义的手对南美城市进行了刻画,在火热的枪战对垒中,迸泄着南美大陆惯有的、带着骚动的音乐,在复杂的毫无秩序的贫民窟中,一个个地狱中的撒旦挥动着刀枪狂舞。他们偶尔劫富济贫,偶尔也杀人不分左右,他们是因为贫穷而造就的一批问题儿童和青年,他们在杀人的快感中寻找自我的价值和地位,他们就是一堆悲天悯人的可怜虫...... 这是一部现代的启示录,所谓的“国家”到底给予给了人民什么?法律、公平到底能不能在这贫瘠的大地上冉冉升起?对于这群黑肌肤的人群而言,无疑是一团巨大疑云,他们想象不到,也难以看得到..... 《上帝之城》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巴西,也不仅仅存在于南美,它衍伸出来的却是这个世界的问题。暴力滋生在当今这个文明的世界之中,它迫害着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儿童和少年。第一世界的富足,永远和第三世界的贫穷、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或许也包括我们)一直都挣扎残喘在痛苦世界的边缘........ 这只是一部因贫贱而自践者的杀人狂曲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要反思为何贫穷,也应该去反思“文明”的本身!

 5 ) 里约热内卢不猜火车




就连《中央车站》这么温情的片子,都有当街杀人的镜头,可见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暴力泛滥到了什么程度。《上帝之城》、《菁英部队》和《人类之城》三部片子分别从黑帮分子、警察、平民三个不同的视角对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做了展现,综合起来就是一副动荡不安的底层世界全景图。不得不承认,在这巴西三部曲中看到的,完全是一种我们经验以外的生活。暴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不管你身份如何,不定哪天就横尸街头,犯罪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是一场冒险。如果可以选择,没有人会愿意过这种朝不保夕、危机四伏的生活。里约热内卢山城里的贫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必须在那种荒唐、荒诞、粗砺的环境中过活。按理说,在这样的人间地狱里,每个人脸上都应该写满绝望,自杀成为家常便饭,空气里都是颓唐的味道,但是,三部影片中的人物的精神状态却颇为昂扬振奋,生活态度很是自得其乐。是什么使得他们即便在火坑中还能尽情的舞蹈?在我看来,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旺盛的生命力

拉丁民族是热情奔放的,他们有着旺盛的原生态的生命力,仿佛血液里都是阳光的颗粒,他们大多性格热情不羁,狂野率性,极尽冒险、刺激与疯狂,追求生命的盛放狂欢,他们跳桑巴、踢足球,走狗斗鸡,玩的就是心跳。相对于那些文明传承久远,人人温文守礼、规行矩步民族来说,拉丁民族无疑是一些“野人”,然而正是有了如此不可禁锢的活力,他们才能在拉美这块动荡不安的、通行丛林法则的大地上生存下来。

三部电影中,黑帮与黑帮、黑帮与警察的的争斗,都用了许多的快镜剪切,人们行动迅速,精神饱满,山上山下、胡同里、街巷中,快速的跑动、穿插,犹如暴走竞技,有着荷尔蒙乱窜的激昂,场面虽然残酷,但是生气勃勃。《上帝之城》、《人类之城》中讲述小豆子和班尼、瓦利斯和艾斯两对发小一起谋生的时候,没有任何煽情的、凄惨的画面,虽然只是小小少年,面对着这不测的世界,但他们不消极、不退缩,勇敢去闯、放手去干,脸上没有阴霾,倒是时常笑容满面,得意洋洋,最终也赢得了自己的生存。三部片中都有歌舞场面,或庆祝生日或庆祝夺得地盘或帮派联欢,他们聚集在一起,在节奏强劲的音乐中,寻欢作乐、青春激扬。

无论争斗、谋生、找乐,他们都有着充足的能量,想到就去做,永远精力充沛,爆发力十足,不知道什么叫做疲劳倦怠亚健康,无论在多么不妙的处境,都要博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都要宣示自己的存在。里约热内卢阳光猛烈,尘土飞扬,社会秩序混乱,是一座活火山,生命之火阴暗的人是没有机会没有资格生存下去的,只有这些拉丁人,这些生命力旺盛、生命意志强悍的拉丁人才能无忧无惧、没心没肺的在这里闯荡。

二、优越的钝感力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说在压力丛生的现代社会生活,每个人需要一些钝感力,来减轻心理的疲劳,应对灵魂的焦灼。钝感力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像李敖说的,即使穷,也要不忘穷开心。

里约热内卢的人们除了靠旺盛生命力得以生存,还需要生活,身处硝烟之城、虎狼之地,想要生活得乐观自在,心理素质自然不是一般的好。他们仿佛有一种天生的钝感力,每个人都杜绝了自伤自怜,在与生活的冲撞中,没有太多的思想包袱、情感重担,总是能赤膊上阵,勇猛顽强,绝望、恐惧、抑郁等极端情绪不会成为他们的绊脚石。体力上的得天独厚,心理上的天赋异禀,让这些人能皮糙肉厚的往前闯,开创属于自己的生活。

《上帝之城》的主角阿包,是个有点懦弱的男孩。想恋爱,人家看上的是富家子 和帮派老大;想为哥哥报仇,手枪在旁边都没有胆量拿;热爱摄影,没钱买器材;被炒鱿鱼后,和朋友相约去打劫,又下不去手;总之是一事无成,百事不遂。他的生活中可谓充满了无奈,按常理应该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但是此人极为皮实,依然腆着脸在街上晃,用无赖的态度对待生活。虽然没希望,依然有胆色和社会地位悬殊的警察局长的女儿一起并肩看海,热情的为她跑腿,争取相处机会;虽然怕得要死,但还是战战兢兢的进入小霸王的狼窝,为黑帮份子们拍照。这个人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坚忍的活下去,并且不放弃希望,失业后又找了份送报的工作,并热心向报社记者请教摄影技巧,终于守得云开雾散时,因拍摄仇人被杀的照片而一举成名。最终横尸街头的小霸王,从小就亡命天涯,也是一位不怕摔打的彪悍人物。《人类之城》中两位男主角,瓦利斯和艾斯,都是孤儿,从小在街市上讨生活。被人打骂追逐,那是家常便饭,他们不当回事,乐呵呵的长大了。瓦利斯打听到亲生父亲,找上门去,遭到冷脸,赖着不走,实现了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夙愿。艾斯妻子跑了,成了单身爸爸,这人满不在乎,还有心情在护林站值夜班的时候勾引过路女子。这两个人如果叹命苦、爱面子,敏感而容易受伤,那么别说在上帝之城立足,就是能否长大成人都大成问题。

在《上帝之城》里,我们管中窥豹的见识到了巴西警察的无法无天,那些勾结黑帮、贩运军火的警察完美的诠释了“警察是有执照的流氓”这一说法。不过,当我们在《菁英部队》里看到了巴西警察的全貌,对他们进行指责的冲动就会冷却许多。在巴西当警察收入极低,政府还要求警方自负盈亏。而那些贩毒集团的武器达到了军用标准,比警察的装备更好,毒贩们针对警察的袭击也频繁发生。随便找找,就有这样的新闻:“2006年5月12日晚,巴西圣保罗州各地的警察局和警察突然遭到黑帮袭击,截至14日共有115起袭警事件,这些都发生在12日后的3天内,至少60名警察被打死,1名警察的女友、2名过路人遭遇不幸。5月15日,发生在巴西圣保罗地区最大的黑帮袭击警察事件仍然没有结束,整个圣保罗地区都笼罩在一片血腥和恐慌的阴影中。”----巴西警察的境遇之惨,恐怕是别国的警察无法想象的。经济没保障、武器落后、又时常命悬一线,在这种情形下,巴西警察内部腐败、野蛮执法、滥杀无辜,贩卖军火,收保护费,国家机器土匪化,如此乱象也并不全是他们的责任,为了生存,他们的有些不光彩的作为也是情有可原、情非得已。

《菁英部队》里的警察移尸当办案,争夺地盘,勾结黑帮,《人类之城》中毒贩们要下山游泳,会事先通知山下的警察让路。要在这样的警察黑帮夹缠不清的情形下正义执法,那是痴人说梦。不过当国家要对黑帮行使霹雳手段进行剿灭的时候,由没有腐败纪录,经过严格训练的警界精英组成的“菁英部队”就会出动。《菁英部队》很大的篇幅用来讲述即将卸职的纳西蒙多上尉训练他的接班人。菁英部队成员的训练方法,可以说是惨无人道的,长官们对学员们殴打羞辱贬损是第一课;为了惩罚打瞌睡的学员,给他一个打开了的手雷握着,一松手就会把大家都炸上天;吃饭的时候,把饭往泥地上一倒,还要求学员们把饭吃光;……这些魔鬼教官对学员们进行的地狱式的非人的训练,使得那些精英警察的心理、生理的底线一再下调,由人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野兽。纳西蒙多上尉由于自己做了爸爸,对自己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的泯灭人性、手段残忍、滥杀无辜,颇有悔意,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但是他的继承人要胜任菁英部队的工作,必须继承他的冷血作风,所以纳西蒙多不断的在出任务的时候对两个候选继承人进行示范。随身带着塑料袋,对嫌疑人进行套头逼供,当场栽赃逼问出幕后人,虐待嫌犯讯问情报等等。影片结尾,纳西蒙多和马蒂亚斯找到了杀死菁英部队成员内托(纳西蒙多比较满意的继承人选)的毒贩,要当场处决他,毒贩请求不要打他的脸,而纳西蒙多命令马蒂亚斯用散弹枪朝毒贩的脸轰了一枪,这一枪使马蒂亚斯完成了最后的心灵历练,纳西蒙多成功的培训出了一个作风铁血百无禁忌的合格接班人。马蒂亚斯,这个本来要当律师的斯文眼镜男蜕变成了野兽,不,怪兽。菁英班的训练也好,纳西蒙多的言传身教也罢,其实训练内容有很多是为了增强学员们的钝感力,把生理上的伤痛忘记,把人格上的受辱抛开,把心中的道德律令和国家的法律条文放在一边,为了在危机四伏的里约热内卢生存下来,为了打击犯罪、完成任务,可以残酷无情、不择手段。

有了优越的钝感力,相当于给自身添加了一层绝缘涂料,可以屏蔽许多负面的思感,使外界带来的恐惧、忧虑、沮丧等带有腐蚀性的不良情绪无法渗透进来,从而使重重压力不影响人的心劲,不消解人的热情,不磨损人的希望。上帝之城的警察、平民、黑帮份子在这层涂料的保护下,继续着他们危险动荡、热火朝天的生活。

    三、柔韧的缓冲力
    
生活在里约热内卢的女人们,完全可以按照《立春》的语法说:我不想在这座城市发生爱情。三部影片中的爱情,也确实没有一个是圆满的。《上帝之城》,少年三侠之一和女友逃跑时,被警察击毙;帅哥施耐德的女友被小霸王当众强暴,施耐德一家也随之家破人亡;班尼和漂亮女友要一起隐退,可是在告别舞会上班尼被来寻仇的毒贩误杀;《菁英部队》,马蒂亚斯和美女同学相恋,却因他的警察的身份暴露,两人大吵分手。《人类之城》,由于帮派争斗,瓦利斯不得不离开女友。在这座城市发生的爱情,极其容易遭到灭顶之灾,这是一块爱情的死地。至于亲情,也是难得美好,《人类之城》里的亲情,酸涩凄楚、残缺不全,瓦利斯和父亲好不容易团圆了,但父亲不久又犯事被抓。三部影片里,唯有友情被保留了下来,用来歌颂。生命力和钝感力固然不可或缺,但这两种力量并不足以应付所有的问题,所以还需要在人际上找到盟友,既然爱情、亲情都不可靠,那么只剩下友情可以指望,确实,这座城市里的友情是经得起考验的、温暖的、深厚的。这些被上帝遗弃的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冲击的时候,坚实永久的友情提供了柔韧的缓冲力,使他们不至于被摧毁。

《上帝之城》里小豆子身负命案,和好友班尼一起流落江湖,亡命天涯,狼狈为奸,合作无间,闯出了好大的名号。有了班尼的调停,黑帮间还能和平共处。班尼一死,杀人不眨眼的小霸王无比伤心,没有了班尼这个制动阀,就完全失控了,于是丧心病狂,大开杀戒,最终导致了自身的败落。懦弱的阿包也有一个好朋友,两人一起打劫拍照工作,形影不离。《人类之城》里两位铁哥们,相互扶持,在一场黑帮大战后,他们抛开了父辈的恩怨,一起离开了死胡同山,打算共同抚养艾斯的儿子克莱顿。《菁英部队》里,两位发小,马蒂亚斯和内托,在警队相互砥砺,共谋正义事业,内托代马蒂亚斯送眼镜给小男孩,被黑帮埋伏杀害,无意间救了好友一命,马蒂亚斯伤心欲狂,心性大变,放弃了做律师的打算,一心为好友报仇,最终成长为凶暴的野兽刑警。

不管是什么身份,这些人建立的友情都是同样的真挚,同样的颠扑不破,而一旦失去友人,那柔韧的缓冲力不再,当事人无一不陷入疯狂,有着自毁的冲动,可见那份友情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果说生命力和钝感力可以保证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那么友情带来的缓冲力则能够深入到一个人的生命,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春风化雨的力量,为戾气缭绕的上帝之城平添了几许祥和,为水深火热的人们带来了福祉。

四、苏格兰VS巴西

    《猜火车》里的主人公,企图反抗主流社会,颠覆四平八稳的人生观价值观,拒绝过平庸的制度下生活,对生存的荒诞进行存在主义式的思考,并通过一次对友情的背叛达致自我的新生。苏格兰阴郁的天空下,马克一伙颓唐而迷惘,走到了消极无为的极端,而里约热内卢灼热刺眼的阳光中,那些精力充沛性情彪悍的年轻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感性而鲜活,敢打敢拼,横冲直撞,生猛无畏,有一种青春勃发的少年精神,他们凭着生命力、钝感力、缓冲力的三位一体,在火坑中也能尽情舞蹈,他们血液里有着阳光的颗粒,他们忠于友情,他们不猜火车。



 6 ) 天主之城

转载自:http://ghostq.yculblog.com/post.614628.html

这个片名总是让我想起里约热内卢那座著名的耶稣山,那悲怜世人的耶稣基督张开双臂,把自己变成了代表苦难的十字架。
在他默默的注视下,天主之城这个著名的贫民窟热闹的生存着、战斗着。而他,继续默默着,是怜悯,还是愤怒,还是哑然失笑?我们永远无法得知。
在天主之城,我们知道,要对付一只为求生而逃跑的鸡,是要拔出枪来的。这只聪慧的小鸡冲破牢笼,奔到了自由的天地中,然而,它还得面对身后一群持枪的黑帮,警察的车轮,以及面前挡住去路的故事叙述者:期待成为摄影师的火箭。
后现代式的荒诞展露无遗。
让我们还是进入真正的故事吧。
李斯是天主之城的老大。当他还没有获得“李斯”这个名字,还叫做“毂仔”这个古怪名字的时候,即使他的童年黑帮生涯是在哥哥的屁股后面度过,他也向我们稍稍暗示了一下他的不羁与狂放。当年的温柔三人组、三个小区域古惑仔都有一个弟弟,只有他,无视自己与大哥的年龄差距,豪气干云。
他要干的是事业,不是哥哥们干的混混。
抢劫旅店是一次大事件,每个人都因为这件事情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毂仔向温柔三人组报料,认为这个旅店值得大捞一票。没想到,温柔三人组把他丢在了旅店外面,工作职能:望风。即将咤叱天主之城的未来李斯怎能甘心?他按照约定的暗号放出了假消息,温柔三人组以为警察真的来了,仓惶逃窜,留下满屋惶惶然的住客和受缚的工作人员。
毂仔施施然进入旅店,感觉特别的好。
似乎是为了印证我老说的“小孩子就是没心没肺”的论调,他大开杀戒。在鲜血的泗漓中,我们看得到毂仔满足的笑容。
然而他毕竟也是小孩子,爽过之后,仍然害怕面对哥哥。他带着截来的巨款,和挚友宾尼出逃。
骇人的血腥罪行落到了温柔三人组头上。毂仔的哥哥多毛被警察击毙,船长在躲避追捕的一夜中,于幻觉中看到了神迹,皈依天主。而火箭的哥哥,鸭公,眼看就要逃脱警察的追捕,却无意中遇见了出逃的毂仔。毂仔是憎恶鸭公的,因为鸭公是最不把他当人物看待的人。他杀了鸭公。与过去做了了断。
没有牵挂的人,总是很容易成就辉煌。他成了天主之城的老大,抢了最来钱的生意:毒品。从此坐拥天主之城。“有组织,有纪律”,没人敢在他的辖区犯事,大家安居乐业。有人罩,有药磕,一时间,天主之城恍然成了乐土。
然而电影中的铺垫总是那么神奇的有效。巫师给他“李斯”这个名字的时候,同时给了他一串护身符,谆谆告诫,不要戴着这串护身符跟女人做爱。看来巫术之道真是异曲同工,世界各地都会因为女人神秘的经血现象而制造出女人会破法术的规则。不管怎么说,李斯,一定会栽在女人身上。
他长大了。已经成为他的左臂右膀的宾尼说:“你该找个女朋友了”,他就动了心。其实李斯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是个单纯的孩子,他不知道该如何去找到这个女人。同样单纯的黑帮老大还有“我的黑道老婆”里面的那个女人,但她是幸运的,看上的是一个没有任何危害的安全男人,而李斯,看中的是当年军中神射手拳王尼的女人。
如果李斯帅点,有手腕一点,说不定可以把这个女人撬到手,就像宾尼做的那样,但他表达爱意和占有欲的唯一方式,就是选择在这个本已选择过本分生活的拳王尼面前,强奸了这个女人。护身符随着身体的律动而晃动,触目惊心。
拳王尼爆发了,他跟了天主之城另一个比较势弱的老大:红萝卜,对李斯开始了复仇之旅。
而天主之城最正的黑帮宾尼,这个骨子里的雅皮士,在他的金盆洗手大会上,结束了生命。他一直苦心维持着的两个帮派的天平平衡,瞬间失去。李斯要去干掉红萝卜。
警察们冷眼相看,他们在和黑帮的战斗中,积攒了无数的战斗经验,也积攒了无数的财富,这次火拼,一定有好处可拿。
果然两败俱伤,警察们一举拿获。
红萝卜被献给传媒。李斯被敲诈掉所有的资产,放了出来。
他还想东山再起。他对自己有无比的信心。
然而新一代的街头少年已经崛起,首先要搬掉的巨大砖头,就是李斯。少年们举起枪,李斯的身上绽开了无数的弹孔。他们正是大开杀戒的毂仔的年龄。人老了,就要懂得及时为新人们让出成长的空间来,各就其位,这是天主的安排。
想起《甜蜜蜜》中横尸街头的豹哥,有几分相似,也有太多不同。豹哥的死是一种惋惜,英雄丧身于街头混混,而李斯的死是一种宿命,同样是英雄丧身于街头混混,但这次的街头混混已经崛起,是天主之城新的主人。
我们在枪声、桑巴音乐中度过这两个小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精彩。
上帝保佑天主之城。这拥有别样生存法则的天主之城。

 短评

可是我们的困难无关紧要,在里约热内卢的风景明信片上,是不可能看到我们的

3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脸盲症发作,愣是20分钟才把人脸分清。

4分钟前
  • September
  • 力荐

史上最强剪辑,《低俗小说》遇上它也要甘拜下风!第一次接触巴西电影,就让我着实惊叹了一大下~~

9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离暴力最近的人,离天堂最近。

13分钟前
  • 阿朽
  • 力荐

“被上帝抛弃了的上帝之城”。无望之城。抢劫、杀人、贩毒、少年帮派、警匪一家……出生于此的孩子们唯有依靠信仰、爱情、音乐、教育等才有可能“飞跃贫民窟”,但在那之前,你得确保自己活着。“讲故事”的表现形式冲淡了些许戾气,如若不然,也许会残酷得让人看不下去。

18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这配乐这镜头!!!!

20分钟前
  • A-sun*
  • 推荐

暴力枪战、高速剪辑、晃镜、多画面以及各种无序感。看来很震撼的一部电影,故事讲述的方式颇具传奇色彩。巴西荣升心目中民风彪悍第一圣地。

2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竟然是跟据真人事件改编,上帝之城已经不是耗子来看一眼都含着眼泪走的了,而是魔鬼看了都想哭的地儿,抓只鸡你们用的开那么多枪吗!子弹不要钱吗!矮子帮被困然后脚中枪那小子哭的之所以那么真实竟然是因为牙疼 = =!片子节奏非常棒 四星不够,五星未满

24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力荐

评论这部电影是可耻的

26分钟前
  • Bigteeth
  • 力荐

暴力永远是贫民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不只枪支,摄影也可以改变命运。血腥暴力、丛林法则以及完全不会出现在明信片上的里约。剪辑酣畅淋漓得像桑巴舞曲。据说奥运期间巴西政府对贫民窟的做法是建堵高墙眼不见为净,我...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最不值钱的是人命。最黑的黑帮是警察。

35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是的,这部电影带给人的冲击力之大难以用语言来形容,首先导演的水平很高,拍摄手法和剪辑方式都相当前卫,配乐也是和主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效果,故事越是残酷音乐越是奔放,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世界上最接近地狱的地方,电影真实地还原了那里发生的一切,从孩子开始,无法无天。

38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我现在看啥都是鸡汤。在这种荒诞、粗砺的虎狼之地中过活,结果活的生机勃勃自得其乐,旺盛的生命力,天生的钝感力,皮糙肉厚,从不忧郁。

43分钟前
  • 砚小朵™
  • 推荐

“被上帝抛弃了的上帝之城”一个除了偷窃,强奸、走私、贩毒、杀人、抢劫无处不在的城市,因为这里无需偷窃,而犯罪的几乎都是未成年的孩子,这里是真正的地狱和人性泯灭的地方。高超的剪辑、丰富的剧情、合适的配乐组成一部十分优秀的影片,更加让人震撼的是这部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46分钟前
  • Q。
  • 力荐

4.5;视听太炫技了——长镜穿过被主遗忘的贫民窟,手持寓意的混乱无序动荡(用得如此贴合),分屏中的剧情浓度,华丽剪辑居功至伟(高效剪出一个体量极大的关系网,其高速感与整体基调极为契合,堪称模板剪辑),配乐简直分分钟都击到心尖(班尼欢送会那段看得目瞪口呆,灯光穿过乐声在死亡降临处静止,绝妙的处理啊),多线叙事的交织出厚重文本(叙事闭合成就完满)。看这样一部片很难不满足,几乎癫狂的暴力中竟还掺有黑色幽默的成分,细思全是悚然;一个笼罩在冤冤相报罪行怪圈中的无主之地,众线交叠的正是曾怀有良知微光的普通人如何踏入残酷火并,懵懂孩童如何以枪杀毒品标榜男性雄风;结尾更是惊心——小霸王倒下,然而会有更多造反后浪雨后春笋,cue到某卫/bing吓一跳。

4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8/10)影片最后杀死主角的那群熊孩子的演员,此后他们真的成了黑社会………………………………………………………………………

51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看过巴西,才知道我国多么安定……

55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再凶残的成长和再迷茫的反思最后还不是一场警匪勾结得救之后却扑街了事。一切都是轮回,还是作为乱世摄影师的正当职业好啊。

5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出色!奥斯卡总算做对了一件事!

1小时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