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记录片美国1994

主演:林璎

导演:弗雷达·李·莫克

播放地址

 剧照

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1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2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3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4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5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6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13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14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15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16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17林璎: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3-10-05 00:07

详细剧情

  林璎(Maya Ying Lin)美籍华裔建筑大师,林徽因的侄女。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曾入选美国《生活》杂志评选的“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与“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今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她颁发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表彰她作为建筑师、艺术家环保人士的卓著成就,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zx.findart.com.cn  “我的作品,来源于一种使人们能够认识他们所生存环境的单纯愿望。这种环境既包括他们物质上的,也包括他们心理上的生存环境。”  1987年,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成为耶鲁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毕业典礼上,她以“艺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为题,作了一场精彩演讲。  “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体意识的一部分,通过我们的作品、形象、思想、写作等等而彼此关联。我们将在这些沟通中告诉未来的一代,我们是谁、曾经做过什么,可能的话,还包括我们将对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正面影响。”zx.findart.com.cn  早在21岁时,林璎就因设计越战纪念碑一夜成名。从战争到民权,从女权到种族平等,针对美国的历史性议题,她又先后创作了“民权运动纪念碑”、耶鲁“妇女之桌”,以及为纪念美洲印第安原住民创作的7件雕塑装置组合“汇流”。zx.findart.com.cn  这些声名赫赫的纪念碑都是应邀之作,“但是我愿意创作最后一座纪念碑,它集中体现了我成长时期乃至今天仍是最重要的问题:环境以及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长篇影评

 1 ) 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

在此影片展现的林璎的作品中,越战纪念碑、民权运动纪念碑、非洲艺术博物馆等,不少都体现着政治色彩,而林璎用简单的形式超越了政治的表象,表达出了其内核。当她设计出越战纪念碑时,她谈论的不是政治,是其中一个个具体的、牺牲的、有家庭的人;当她设计民权运动纪念碑时,她大量查阅资料,尝试从一段段历史材料中找到民权运动的精神所在,然后精准地表达它。她更关注具象的人、事物,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和象征物的表达。比如,直接印有烈士名字的纪念碑便比国旗和雕塑形象的表达直接得多,也更加有冲击力。 其中,她最打动我的作品是她为耶鲁大学设计的女性纪念碑。在外观上,这座纪念碑和民权运动纪念碑有很多相似之处,表达方式也有些许相像——它们都是圆形的,用水表达着一种流动,可她螺旋式的数字设计打动了我。从无数个0开始,在到个位数、十位、百位......历史随着水流螺旋式地上升,中国也有“逝者如斯夫”的比喻,水总是象征着时间的流动。虽然当时耶鲁大学在限制女性入学的数量,虽然女性教育的发展仍然道祖且艰,但螺旋是不会封闭的,随着时间的这个数字会不断地变大、变长,直到它们不再被限制。 我认为,林璎很擅长用精准的、具象的文字或者是形式来表达抽象。这是她“强烈和清晰的洞察力”的表现之一,就如她所说,她喜欢直接创作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先搭建框架然后再润色,因为她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很直接地、不顾一切的去追求那个目标的表达,这样的洞察力使她的表达不含糊且有力。保持如此洞察力的关键在于,摆脱赘余的象征、朦胧的意象,在众多意义中找到最本质的意义,不拘泥于复杂的形式,进行准确的表达。这便需要艺术家在创作时保持对文字、信息的敏感,意识到当你为了一个概念、一种情感进行表达时,你其实是在为了哪个具象的人、事、物进行表达,这有关很多历史、文化背景等周边信息的了解,也关乎于艺术家本身的思维方式。正如林璎在被耶路大学授予博士学位时发表的演讲中所说,她关注我是谁,我们是谁,而这很大程度上关乎我们对自身周边环境的感知和思考。

 2 ) 越战纪念碑的背后

这学期的有一门课是讲越南战争,尤其着重于这场战争在战后长远的影响。就是在这种机缘下有机会看到关于林璎的纪录片。

虽然一直以来都知道Maya Lin这个名字,但从未考虑过日后给她带来盛赞美誉的越战纪念碑也曾给她带来巨大的争议与压力。林璎身上的标签大多是优秀的建筑家、耶鲁大学高材生还有林徽因的侄女,这部纪录片的前半部分却也凸显了她作为一个女人、亚裔、大学生在越南纪念碑建造前期受到抨击的一面。一个大学姑娘从欣喜地在D.C.陈述获奖感言骄傲地看着台下的父母和哥哥,到安静地坐在台下直面持反对声音的越南老兵的指责。一些老兵认为林的设计像一道黑色的伤疤展现得是越战丑陋的一面,使他们难堪,他们甚至发起了要求撤销林的获奖结果重新评选的运动。林璎面对攻击发表声明,不接受与其它任何作品合并,不接受修改她的作品的核心。她说:"The original design gives each individual the freedom to reflect upon the heroism and sacrifice of those who served. It is not a memorial to politics or war or controversy, but to all those men and women who served." 二十岁出头的她说这段话的时候声音都在颤抖,我并不知道是因为压力、不平还是委屈。

越战纪念碑最终按照她的设想完成了。和别的作品不一样,越战纪念碑并没有歌颂丰功伟绩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值得歌颂。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长最受争议的战争,越战带给人们的伤痛在这个回形标一样的纪念碑上通过逝者的名字得到了最直接的体现。刻满牺牲将士姓名的黑色的碑面上反映着行走的吊唁的生者,这种生与死的距离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老兵们互相搭着肩膀高喊Vietnam Vets,父亲抱着尚不理解死亡的小儿子痛哭,女孩在黑色的碑前献上鲜红的花,人群在纪念碑前流动着,如同生命如同时光。林璎在纪录片里说only when you accept the pain, only when you accept the death, can you then come away from it, can you then overcome it. 让人们在这个安静的角落里对着过去流泪,然后拥有力量自己转过身离开,离开这镌刻在地下黑色阴影里的伤痛,重新步入地面的光明。正视伤痕才能让它淡去让它愈合。
几年以后在她博士学位毕业典礼上,越战老兵特地来向她致谢,称她的作品是对死去的战友们最好的吊唁。数字只是数字,然而当人们看到刻在石面上的一个一个的名字的时候,他们会铭记为自由付出过的高昂的代价。


"An artist fights to retain the integrity of a work, so it remains a strong clear vision."

林璎于毕业致辞如是说。

A Strong Clear Vision, 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给她以幼蕊,给她以盛放。穿过那些狭隘的评判与巨大的压力,越战纪念碑无疑是林璎青春里最耀眼的光华。


-----------------------------------------分割线--------------------------------------------------

 3 ) 有人选择这样去生活

看完这个纪录片的晚上, 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如果高中看到了这个纪录片
说不定我也跑去学建筑了

早上起来对着电脑敲下这篇文字的时候, 我在思考这个朋友圈背后隐藏着的信息.

  1. 我是不是对现在的生活不太满意?我为什么要发这条朋友圈?
  2. 如果当初有限的信息获取与选择, 是否限定了我自己的选择?
  3. 林璎身上什么特质最吸引我?或者说她给我带来了哪些震撼与改变?

第一个答案当然是

  • 对, 我对目前的生活不满意. 我在现在的生活里遇到了困境, 我被困顿在我认为没有价值的繁杂事物中, 无法脱身去干我觉得有价值的事情.那我觉得有价值的事情又是什么呢?是创造出自己的作品还是影响改变社会现实?这个答案希望我尽快找到!
  • 至于为啥发朋友圈, 不是一种社交货币的发放,而是我发出的一声呼号, 寄希望于这声呼号,是可以吸引那些有过同样感受或者正在有同样感受的人回应, 这样可能就会更有力量去面对自己的选择和生活.

第二个答案当然也是

对, 不仅是当年的信息获取限定了我的选择, 现在以及将来信息的获取都将限定我的选择. 昨天看到了一句话“ 人永远无法解决自己都不觉得是问题的问题”, 同样人也就不会拥有TA还没有接触过的选择. 这里给了我一个警醒, 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局限在自己的行业里, 局限在中国这个国家里, 每个人都给自己织出了一个貌似安乐的“信息茧房”, 然后对外面的世界全然不知. 哦, 原来还可以这样选择? 原来还有人可以这样生活?希望以后我可以有更多这样的感叹和惊叹!

第三个答案就会比较复杂

  • 能够坚定地选择自己人生想要干的事, 同时冷静地接受选择的代价.没有一种选择是完美的, 既可以让你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同时也能让你收获财富和名声, 也没有杂事困扰. 每一个选择意味着相应的收获, 同样也意味着相应的代价. 坚定地瞄准自己的目标收获, 冷静接受随之而来的代价, 是人生一直要干的事情;
  • 相比于自我沉浸, 比赛是能够很大激发人的潜力.可以说是这项比赛改变了林璎的人生, 也给了她展示更多艺术天赋的机会, 正向的反馈对于坚持与毅力是最棒的助推剂.所以当我想学一个东西, 我要去参加比赛, 即使是最初级的比赛,也会让我为之尽全力绽放一次, 也因此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

有一个一直犹豫不决的决定, 现在真的想好放下一切去干了! 如果这也想要, 那也想要, 真的做不成什么,何况再苦的日子又不是没有经历过. 干!

我还想说啥来着? 有点忘记了, 等我想起来再来补充吧!

 4 ) 林璎博士毕业演讲

My work originate from a simple desire to make people aware of their surrounding. And this can include not just the physical, but the psychological world that we live in. This desire has a time let me become involved in artwork that was much politically motivated as they are aesthetically based, creating works which focus on some sobering realities of our age. As an artist, I try to retain the integraty of a work and remain a strong and clear vision. Art is, and should be the act of an indidual, willing to say somthing new, something not quite familiar. It is that collection of singular, personal visions that transform from within the mind’s eye to the public, which is throughout time, throughout our history, come to form a definition of who we are and in a way why we are. It is a dialogue with not only our peers, but with people and times both before and beyond our time. For the each of us can be defined by the brief physical time that we as individuals exist, we have the ability to make that time extend far beyond our physical existence. We are part of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connnected to one another through time by our works, images, thoughts and writings. We communicate to future generation what we are, what we have been, hopefully influencing for the better we will become.

 5 ) 记录

按时间排列的名字,与查找已故亲友之间的programming——使得“查找”具备了博爱的格局,而不是查字典。

"I really need to calm down ,at least with a definition for me in a verbal way, before I find a form for it. I think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I want to understand conceptually what the piece is about, of what its nature would be, before I actually go visit the site, because once I see the site I tend to start designing"

修正因字母的形状影响的水流这点也很感动

随着圆盘触摸,圆盘触摸也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群人的行为,水的液态和波动将人们又联系在一起。此外,浅水的加入为这个行为增加了复合的诗意,一方面水增强了触摸的感觉,一方面又“改变了水流”,仿佛参与了历史,以一种宁静的方式,由于轻抚安慰之意

雕塑的角度,使得水流得以贴着侧壁留下(这也与水流的速度有关,速度又与池面的效果有关),这一切都是那么好地结合在一起

strong clear vision,不修改的不容修改的,不是polish出来的

建筑和景观,类比于小说和诗歌

越战纪念碑前的简短演讲令人印象深刻,温柔有力(78:00)

 6 ) 纯粹、坚定、柔软又极富爆发力

女性力量与理性思考合二为一时,产生出的能量雄厚又坚不可摧,她不应该每次都被介绍成林徽因的侄女,而应该只是林璎,再一次体验到了这股力量。

设计越战纪念碑时,只有21岁在读大三,而面对的挑衅、质疑的力量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初战告捷后扎下心来继续向前走,坚定地认准自己的目标。怪不得其父亲说: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强、果敢独断、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

 短评

看到一半,被Maya的才华和勇气感动,一个华裔女生在万恶的美帝得到认可不容易。然后一查,是林徽因的侄女…好的打扰了

7分钟前
  • planetarium
  • 力荐

A blade so strong that cut through everything

12分钟前
  • WATERSEVEN
  • 力荐

“我的作品,都是基于一个简单的愿望而形成的。那就是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周围的一切,这指的不仅仅是物质环境,也包括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正是这种愿望让我在过去参与了一些艺术上的创作。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一直努力维护着作品的完整性,也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一份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我觉得艺术是,也应该是一种个人的行为,愿意去诉说一些新颖且不为人知的主题。正是通过这样非凡的,私人的视觉,将一个人内心所见的东西公之于众,我们才有机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上形成我们对于“我是谁”的定义并且解释“我们为何会如此”的问题。我们每个个体也许都被短暂的人生所限,但我们仍有能力将它延长,使之远超生命的极限。我们都是集体意识里的一部分,通过我们的作品、影像、思维和写作而与彼此相互关联。我们..."

13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美国虽然不是女权先进国家,但那么多聪明智慧的华裔还是能够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

1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是个很有想法和很有实现自己想法的魄力的人。还说自己不会说话,很喜欢她用poetry和novel比喻sculpture和architecture。和civil war纪念碑那里用水来体现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历史的流向。看完觉得这个人金句频率有点高,有点想看看她写的东西。

17分钟前
  • 砍第四
  • 力荐

片子拍得很一般,但主人公本身的魅力太过强大,如此年轻却拥有如此沉静而丰富的灵魂和深邃长远的眼光,对地景空间的认知几乎有一种出于直觉本能的天赋,并充分融入艺术知识背景与社会事件属性,所完成的作品超出常人认知,因此所获阻挠也是意料之中。越战纪念碑,一道黑色的伤疤——“拿把刀把大地剪开,把大地暴露出来。”接受并直视死亡,扎根在土地里的伤才会慢慢痊愈。

2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我很难想象一个21岁的姑娘是如何面对这些纷乱的事情的,那样的自信与气质是如何才能长出来的呢?我是好奇林徽因的样子,这样看的话,难怪冰心什么的看她不顺眼了。

23分钟前
  • 烤土豆和米酒
  • 力荐

高糊画质无损林璎魅力!!!做越战纪念碑的时候林璎才21岁,这个设计遭遇了超级多非议,所有谩骂都冲着她来,她作为设计师甚至没有被邀请参加当年的落成典礼。在听证会(?)上陈述/捍卫自己设计理念时,青涩稚嫩的她紧张到发言带着哭腔,但还是坚持己见、绝不让步。小小身躯,无穷力量!我爱她!

27分钟前
  • 小小虫
  • 力荐

第一次听说林璎,是因为令人震撼的越战纪念碑。她的设计颠覆了父权意识主导下的常规纪念碑形式——高耸、直立、巍峨、向上,选择了将建筑深埋于地下,V字形的黑色伤口在大地上绵延,大地母亲塌裂一角,仿佛向已故的亡灵张开怀抱,具有震撼人心的悲悯力量。碑体铭刻的五万多个名字与后人相逢,在这个生者与死者相聚的时空里,第一次,被记住的是人,而不是政治。但不知道的是,21岁的她当时居然面临着那么多阻挠和争议,一路走来颇为不易。林璎真的太有人格魅力了,天赋卓绝,清醒、洞察、强大、勇敢,好喜欢她啊,决定立即去读她的《雕刻大地》

29分钟前
  • 后戏
  • 力荐

以一种纯真的力量超越种族和性别

32分钟前
  • 山鬼
  • 力荐

20出头的她,带着一个大帽子,遮住整张脸。从这个场面,就能感受到她承受到的巨大压力了。同时,也见识到她的勇气和力量。真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她的洞察力确实让人惊艳,这部纪录片也准备的抓住了这一点,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公民权利纪念碑之类的杰作也在一再阐释,但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依旧不敢让人恭维,倒是林璎的成就和个人魅力更让人折服。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确实震撼力十足,形状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

3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I admire her.

40分钟前
  • #林黎#
  • 力荐

when you accept and admit death, then you can come back to the light of day, the present.

42分钟前
  • 疤疤爸爸
  • 力荐

人物传记类纪录片的经典范例。作为纪录片,其实也就4星推荐,但为了林女士的杰出成就,破例额外加一星 。

44分钟前
  • bugz
  • 力荐

“把大地切开来”这样凛冽、诗意、粗犷、直白的想法,无论是不是来自林徽因的侄女,都将奠基为一座伟大的纪念碑

47分钟前
  • Scarlett____A
  • 力荐

这个表情淡淡的女孩有种触动人心的能力.羡慕她的才华,嫉妒她的灵感.

51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五颗星全都给纪录片讲越战纪念碑的前半部分

56分钟前
  • 酸奶兔
  • 力荐

林女士恬淡气质下透出强大、丰满的人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才能游于艺。我认同她对纪念碑意义的观点。纪念碑意在唤起人心中pathei-mathos的能力。诚然,纪念碑无法削减人世的苦难或抵消人性的卑贱,但即便如此,它仍能对这种苦难和卑贱给予教诲。

1小时前
  • 长清
  • 力荐

独一无二的洞察源自一个真正意义的“人”

1小时前
  • 淡清的水桶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