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剧情片台湾1997

主演:李康生,苗天,陆弈静,陈昭荣,陈湘琪,许鞍华

导演:蔡明亮

播放地址

 剧照

河流 剧照 NO.1河流 剧照 NO.2河流 剧照 NO.3河流 剧照 NO.4河流 剧照 NO.5河流 剧照 NO.6河流 剧照 NO.13河流 剧照 NO.14河流 剧照 NO.15河流 剧照 NO.16河流 剧照 NO.17河流 剧照 NO.18河流 剧照 NO.19河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9

详细剧情

  作过一次临时演员后,小康(李康生)罹患歪脖子的怪病,父亲(苗天)带其四处求医。  父亲虽已有妻、子,却是贪恋年轻男孩身体的同性恋者,家庭对他早已名存实亡,已丧失承担责任的能力(或认为并没什么责任要承担),可是对于小康,他又不自觉扮演起传统意义上的“父亲”角色,却也只能是失职的。小康是年轻的同性恋者,可是却并不清楚自己期望从同性处获得怎样一种安慰,父母的貌合神离不但令他对男女关系失掉信心,对同性关系的理解也盲从地认为只是两具肉体的短暂吸引、结合。而作为被丈夫(同时代男人)与儿子(更年轻的男人)同时冷落的母亲(陆筱琳),则只能默默忍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饥渴与孤独。

 长篇影评

 1 ) 台湾版的“基佬五十”——换一只眼睛看《河流》

    这是糜烂现实的零乱一环。这是阳光照不到的私秘角落。这是青涩、脆弱、无声呐喊的男孩物语。这是同志婚姻生活的一曲挽歌。
   蔡明亮电影,在我心中,一向敬若神明。印象中此子恍若台湾文艺伦理片的获奖专业户,虽大多拿的是西方奖项,但不象大陆导演爱拿古装戏或过去式哗洋人的宠,他的题材,反映的多为当下,草根,普通或者另类年青人的生存状态。阳光下的黑森林与鬼魅城堡。伤口。或者毒瘤。虽然这些我知道得不很确切,只偶尔于他获奖消息中只言片语的简介,抑或片名,即给我如此强烈深刻的影象。但我向来信任我的第六感。感谢网络,令我很不经意中突然找到了众多蔡迷踏破铁鞋也难觅的“水”三部曲之《河流》。从一开始的电梯刺耳的踏踏声开始,就令我屏住呼吸看到心悸。不自觉地发寒,发冷,发麻。星星般的河流从天上人间眉间眼底飕飕掠过,我一抓,满把就是内心的果实。惊回头猛然看到网上众多人士将之视作同志乱伦影片加以洪水猛兽般地鞭挞和欣赏时,我不禁露出对局外人自作聪明的不屑,一刹那间竟感觉红学家们混到蔡家堂里来了。
   蔡明亮,只有我,现在的我,才真正懂你。
   原来,你在此片中所想表述的,只是一个台湾普通市民的基佬五十版而已。你内心的惶惑与思考,你不敢说,也无人能知。那些还在思考要不要结婚的同志,你应当看看这部片子,观照一下你婚后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而已经过来者,除了唏嘘流涕之外,更多的情形当如蔡导昔年拍完此片后的感觉一样:“拍完《河流》,我自己有一种比较深的、寂寞的感觉。我以前拍完任何一部作品,不论是做舞台剧也好,拍电影,或拍完《爱情万岁》也好,我一直会觉得那是我很疼爱的小孩,纵有千般不是,我都喜欢它。可是《河流》非常诡异,拍完后我不大想看,常不记得我拍了《河流》。”那种感觉,哲学家们称之为恐惧。那种恐惧,源自生俱来的孤独,源自对不愉快的过去的抗拒,源自对真实细节与阴暗现实的厌腻逃遁。那是盛开在暗夜的“恶之花”,象结痂的疤,眼光一触,怕就隐隐作痛。
   小康,他如此寂寞,如此阴郁,如此冷漠,谁也走不进他的内心,象河里的脏水,看不见地流,甚至隔老远就闻到一股臭味。他也想要有朋友,哪怕是多年不见的朋友,一拉他他就跟她走了;素不相识的导演要他帮忙漂在污水里装死尸,哪怕不喜欢,他仍然照做了;甚至,这个朋友拉他去做爱,他不喜欢,也还是做了。孤零不是他想要的(不然他也不会在医院的长椅上望着如陌路人般的父母陌路人般从自己身边走过时捶着自己的脑袋嚎啕了吧,不然他也不会在饭桌前因脖子疼得吃不下饭拒绝了父亲的关怀而不安地抬头望那一眼吧,不然他也不会懵里懵懂走向三温暖场所并毅然决然地推开了随便一个陌生的门吧),却不得不孤伶。父母的不和,母亲的性饥渴,父亲的同性恋倾向,他必是知道的吧?只是,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问,沉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和摩托车中,犟着脖子惶然无措地驰骋在这广漠的地球上。不想说,不想问。不能说,不能问。谁都有一个自己的天地,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沤得发烂的河流,象父亲屋顶经年不绝的漏雨,淋沥不尽的一场尿,以及,母亲神经质地不停啜饮着的白水。他的本性也是善良的,单纯的,脆弱的,因无人关怀便显出阴郁的一面。
   蔡明亮延续了他一贯以镜头叙事的风格,此片甚至达到极致,镜头缓慢,光线昏暗,主人公之间基本上不要对白和语言。面对一个物体,一个人,一件同样的事,长时间的跟踪镜头,长时间的沉默,王小波笔下“沉默的大多数”,看不到希望,看不到阳光,已经活腻了,所有的话语都是多余,只是被生活盲目地推着我们走。你好象置身于幽暗的海底,压抑,缓慢,阴冷,潮湿,喘不过气来,寻不到出路。这样的一个已经快走到陌路的一家三口,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各居一室,互不相问,各自寂寞,没有感情,即便有感情也要把所有的感情都压住。因为,这不是各自所要的生活。可是既然在一起,该尽的责任也必还是要尽:哪怕不在一起吃,为妻的还是要把饭做好;哪怕对你已经失望透顶,你脖子有病,为父的还是一家一家找遍所有能治的医院……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如此地爱着生活,却被生活折磨得面目憔悴身心疲惫?只是因为,只是因为,你是一个GAY,一个结了婚有了孩子却仍然在外面寻花问柳的老GAY。只是因为,只是因为,你是一个GAY的妻子,你为了孩子,要留住这个家庭,便不惜守了活寡,哪怕,自己也不得不去找那些不爱自己的男人。只是因为,只是因为,你是个孤僻敏感的孩子,从小就觉得了家庭的不正常,偏又不爱读书,又作不了恶,只有自暴自弃,自怜自爱,自生自灭。
   所以,当看到父子两个寂寞的肉体紧贴在一起时,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心中对彼此的真爱和歉意。而当灯光打开曲终人散,父权的故作威严与男人的舒心爱抚,哪一个才是小康真正渴求和需要的?我们糊涂了,我们惊诧了,我们呕吐了。小康却没有我们那么多顾虑,他只知道,有些东西,揭破了反而更好,他想做个透明单纯、尊重内心的孩子,不要那么多大人般的鬼鬼祟祟。他只知道,他该打开窗子,看一看阳台外的蓝天白云,听一听枝上的啾啾鸟鸣。也正因此,诸多影评家乃至同志网站打出“父子乱伦”的噱头时,我想狠狠地抽他们一记耳光。这些无视自己心中的河流的正人君子,除了会干些把钱钟书先生关进牛棚、把李银河博士斗到噤声、把皇帝新装中说真话的小男孩教育成同僚之外,还能干些什么?
   必须声明,这故事成立的前提是:小康,本来就有同志倾向。这点,从蔡明亮一脉相承的前两部作品《青少年哪咤》、《爱情万岁》中似可得到印证。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一观。
   还有一点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故事的结尾,蔡导并没有象内地片或香港同志电影片那样,把小康或者父亲随便弄死一个,而是让他们继续在世间生存下去并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我在同志影片中,喜欢台湾拍的《河流》、《喜宴》更甚于香港片《美少年之恋》、《基佬四十》乃至大陆片《霸王别姬》、《东宫西宫》的原因所在吧?
   ——真正的悲剧,远不是把一个人弄死那么简单。真正的人性关怀,不是让人死,而是让人生。这句话,我特此提出,希望大陆导演们好好学习一下。

 2 ) 冲破谎言

熬夜看完了蔡明亮的《河流》
一部从精神到肢体都很扭曲而压抑的片子
好像要不是小康的怪病
你都看不出来这三人是父亲母亲和儿子的关系

直到第40分钟,母亲才和父亲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
直到小康摔倒在地,父亲才跑过去看了看他,责备了几句,又若无其事地坐上公车

不过我对这种疏离感倒是很亲切
记得去年有次我跟妈妈打电话,我说:“我觉得亲情是很痛苦的事情,不要去碰它”
妈妈顿时恼怒了起来,问我受的教育读的书都到哪儿去了
但其实我只是想很平静地跟她交流我内心一个真实的感受
但她对于我的这种感受始终无法平静
甚至是——我隐约感觉到——她是捍卫尊严般的不能平静下来

最后当然是不欢而散
你看,我们的距离已经大到容忍不了一句肺腑之言
这之后我慢慢认识到,父母未必需要听你的真话
尽管他们一直以来都声称他们反对谎言
那么,我们需要的只是沉默就对了
然后再时不时加几句应景之词,例如:我很好。

现在我还能记起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被大人反锁在家里,因为他们都有事业
我看着对面一扇分成三栏的窗
房间里有浮灰在光线中缓缓移动
那时我常常独自度过,一边闻着灰尘一边坐在沙发上看安徒生童话

后来妈妈曾经提起说那时有一天我跟她讲“妈妈,我很孤独”
爸爸在一旁听到,笑道“小孩子懂什么孤独”
我听了觉得有点难过,因为那时我是真的很孤独,要不然也不会读那么多书,否则我还能干什么

我想这个经历以及之后的一些事情造成了我对亲情的冷漠和疏离
我时常能够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这种冷漠和疏离
所以当我看到《河流》时
看到父亲独自忙活着漏水的天花板,仿佛他只是一个临时租客
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些什么
我是说,我们从小被灌输了太多的童话跟美好的谎言
对于家庭、对于长辈
曾经一度我甚至会觉得,如果事情不按那种理想的漂亮的模式进行,就是一种罪恶
你会觉得,身在一个家庭之中,你却说你孤独,那是可笑的,也是可耻的

现在想来,那无异于是要把人性削掉一半
而孤独、漠然、甚至罪恶,却是在人性中深埋着的不会移走的黑暗
不管他是父亲、儿子、情人,任何一种角色

我又觉得,我的冷漠只是要更加直面一个事实,承认它,说出它,而不是用看似温暖的谎言把真相包裹起来
而我能够肯定的是:真正驱使着我不断从父母那里逃离的是一种热的、滚烫的东西

 3 ) 《新新人类的迷惘都市:蔡明亮的冷漠世界》

《河流》是台湾导演蔡明亮的第三部长片作品,同时也是“水的三部曲”终结之作,并成功入围1997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中,小康因故罹患歪脖病,父母带他四处寻医,原本情感疏离的一家三口在这个过程中愈加冷漠,被各自的欲望捆绑。影片延续了《青少年哪吒》《爱情万岁》中关于水的意象使用,蔡明亮固定长镜头的镜语风格也更加成熟,在近乎无情的观照之下,在近乎席卷的声音包围之中,台北都市人类的迷惘境遇、面对欲望的无力与悬浮感、都市空间的潮湿与冷漠尽收眼底。本文将从影片的声音设计、空间构思、人物调度三个方面讨论其中的理智与情感。

一、压制一切的声音

电影是视听综合艺术,而声音以比画面更强制性的方式直接刺激人的感官,你可以选择不去看,但不能选择不去听,而且在蔡明亮固定长镜头的摄法之下,声音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蔡明亮以“河流”为题,以水声为底,建构了由各种都市噪声铺陈而就的压倒一切的异化城市声音图谱,在无止尽的声音侵扰中,我们连同片中人物被共同抛进了一个无情感的疏离世界。

影片所有场景几乎都贯穿着水声,河流浮尸一场戏,河流声寂寞地持续;小康去洗澡,浴室有不尽的水流声;小康回到家,外面下起了大雨,雨声如注;家里漏水,彻底打开了水声的阀门;父亲喝茶有水,尿尿有水,外面有水,家里有水,拍戏要水,洗澡也要水,处处都是水,处处都是水声!人物的欲望像蟑螂一样浮在这永无休止的水流声之上。

影片开场字幕一起,便响起巨大的电梯引擎声,小康和昔日女友在这轰鸣声中相认,二人走到一起后,又是一道震耳的喇叭声,二人在城市之中被压抑的情欲经由声音设计喷薄而出。此外,母亲工作电梯的引擎声,小康骑摩托的引擎声,父亲做家务的风扇声,母亲振动棒的震动声,色情片的叫床声,都将我们拽进导演那个不可沟通、以情欲为外壳的世界中。

二、绝对冷漠的空间

在王竞《境遇电影》之中,对电影空间提出了以下阐释:“所有电影都无法逃脱物理空间,提供叙事场所是其基本功能;除此之外,它也有经验空间,通过创作者以具体的视觉形态呈现在银幕上,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观众对银幕上所呈现空间的经验感受;进而是隐喻空间,它完成抽象概念的传递,使主题得以延伸,完成从个体到无限的升华。”在《河流》中,导演对于空间的构思可用王竞“物理-经验-隐喻空间”的结构层次加以阐释。

(1)封闭空间

小康的家和桑拿房是片中几个主要场景之二,在表现这些场景时,往往是四周封闭、前景隔断或者框中框的布局,在提供基本的叙事场所的同时,它们潜移默化地成为观众视觉记忆的一部分,进而成为我们对影片气质的空间界定,折射出禁闭、阻塞、冷漠的都市人类境遇。在第17分钟表现父亲躺在桑拿房的一场戏中,固定长镜头始终以墙角做空间设计,持续了3分钟之久;第22分钟父亲做家务一场戏里,广角镜头并没有拓展空间的阔度,反而更加凸显整个家内空荡、封闭的环境;在母亲两场电梯工作的戏中,导演选择高机位俯拍,人物的镜像反射在电梯门金属之上,营造冰冷之气氛;此外影片多次出现框中框、前景隔断的空间设计,也都指向其主题表达。

(2)纵深空间

“不同的空间对应着不同的经验,激活这种经验就能使观众更好地沉浸于情境之中,从而更深切地领会到故事和人物的境遇。”和封闭空间相似,纵深空间同样提供叙事场所、视觉记忆,不同于封闭空间的一点是在地点上它转到了户外,是对同一主题的户外空间转译。如果新新人类的情感在室内是封闭的、阻塞的、难以沟通的,那么当他们走到户外,就一定是渺小的、不可及的、呼喊无力的,极度延展的空间令人难忘。

(3)光-空间

“角色-观众所形成的身体经历着“光——空间”,光线在空间中的存在可以不再是为了照亮某个主体,光线及其形成的“气场”就可以成为主体,而空间也不再是一个容器,“光线-身体-空间”三者应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影片的诸多场景,其光线布局下的空间正是这样被“施魅”的存在,人物形同浮雕一般,被抽离于冷漠都市,灵魂的孤独与寂寞莫过于此,在此之下,人只剩下赤裸裸的欲望。

三、毫无沟通的人间

《河流》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基本的传递信息,而且往往由于一方的拒绝被迅速地中止,甚至原本就毫无沟通,导演用人物调度巧妙地捕捉了夫妻之间的冷漠疏离。父亲与母亲全片没有任何直接沟通,唯一的一次间接电话交流也被父亲迅速中止;在第38:47-40:37的段落中,父亲请水管工来修水管,母亲正要去上班,全片二人第一次同框,而且仅仅出现了不到1秒的时间,父亲在后景里小的可怜,在此之前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住在同一间房子里。在父子之间,导演也多用分割构图、一正一侧的设计凸显二人的关系。

四(附加)、不可名状的情欲

“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说法,身体不仅是一种媒介,身体本身就是语言;维特根斯坦说,对于不可言说的东西必须保持缄默,对于精彩的身体语言,话语的解释总是不会到位。”对于电影来说,身体是最高级别的语言,因为它就是我们本身,它能直接通过呈现给予我们最大的感官和情感冲击。在影片的几个情欲场景中(小康和前女友、父亲和男妓、父亲和小康),固定长镜头直接对准人的肉体,不可名状的情欲隐藏在起伏的身体之内暗流层涌。

五、结语

《河流》是“水”的终结,也是“水”的集大成,它用声音-空间-身体建构了一个现实的孤独台北,人就像死尸漂浮在河流之上,早已丧失了联系的必要,唯一的出口只剩下本能的欲望。蔡明亮给予我们的,是一个个潮湿而丧失了自我兴趣的灵魂,在肉体之间辗转求索,被潮水般的都市所淹没。

(词穷词穷好词穷)

(约4h,2234字)

 4 ) 借由影像的力量,盼你有所释怀

《青少年哪吒》《你那边几点》《河流》里,小康的父亲都由苗天扮演。苗天的脸是一张你一定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人对号入座的脸,高大严肃、不怒自威。而三部片子里的小康跟父亲的关系都很冷漠生疏,父亲的角色则仿佛不存在,而父亲的阴影则是永远笼罩整个家庭。小康的挣扎、反抗和病症追根究底都来源父亲。

三部电影里都有几个“貌似”和解的片段,但是和解从不真正到来。蔡明亮在《你那边几点》的片尾特地打上一行字:“献给我的父亲,小康的父亲。”借由影像的力量,盼你有所释怀。

 5 ) 生不如死的尴尬

许鞍华在电影片场指导着肮脏的臭河里的死人道具如何摆设看起来更自然,但始终就是无法达到效果。于是在吃盒饭时,她请求剧组里的临时演员小康下水扮演死尸,纠结中小康为了艺术豁了出去。完事后,一身臭气的小康回到家洗去了身上的污秽和气味,接着跟女朋友翻云覆雨一番。没过多久,小康的脖子开始疼痛,甚至导致了他在父亲面前摔下摩托。脖子疼的怪病发作后,小康,父亲,母亲这三口之家怪异的关系也逐渐浮出水面。

蔡明亮的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伊戈扬的早起作品。同样拥有强烈的个人影像风格,同样拥有怪异,畸形的家庭关系,无处不在的性欲望,赤裸裸的真实场景,疏离的人际关系,潮湿,浑浊的影像气息,种种这些让人不适的元素齐聚一堂,让人生不如死又回味无穷。同时蔡明亮招牌式的固定长镜头在对准昏暗的公共浴室里裸露,缠绵,暧昧,粗粝的男男肉体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窥视感,让观众窥视这“肮脏”的场景,看不太清,但又心知肚明。被黑暗覆盖的部分让人不得不产生联想,对肉体的联想,对情欲的联想。可这片子里没有美女,尽是男人,还是一中老年男人,难受,实在难受。

父亲第一次在公共浴室里拒绝了一个抚摸他大腿的男人。而第二次,他在餐馆看见了一个驻足观望的年轻男人,他随后追了出去,两人在餐馆外相互对视。随后这两个陌生人在公共浴室里进行了男人间的性爱切磋……(这个路上捡炮的桥段像极了《爱情万岁》里街道上无声的勾引)儿子小康的脖子越来越疼,疼得生不如死。父亲带着他四处求医,按摩,针灸,巫术……一系列方案都不见起效。母亲给了小康一个按摩棒按摩脖子(也不知是按摩棒还是震动棒)随后母亲一人躲在房间里看色情片,房间外传来震动棒的声音……蔡明亮的情色和性暗示总是来的这么奇形怪状……父亲的同性倾向,儿子的同性欲望,母亲的出轨,这个扭曲怪异的家庭充满压抑。母亲看色情片是在发泄压抑的情绪与性欲,父亲的男男之爱是在释放性欲,而小康疼痛的脖子则更像是压抑,扭曲的外化表现,一种无法治愈的生不如死的生活状态。漏水的房子和永远敲不开门的楼上住户让人崩溃。母亲来到情人的住处,看着电视里播放的色情片,听着电视里发出的呻吟声,她欲火焚身的趴在情人身上请求一战。可发泄完欲火的她回到家却要面对被水淹没的房子和依旧敲不开门的楼上住户。家变成了噩梦,变成了无法泰然处之的肮脏囚笼。父亲带着儿子去到另一个城市求医,两人住在一间狭小昏暗的旅店房间里。头越来越疼,越来越歪的小康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公共浴室里,欲火难耐,也许接受自己,释放自己才是根治病痛的良药。所以他在昏暗的休息间里与另一个男人享受了彼此的身体。他们根本不在乎对方是谁,长什么样,只要是个男的就行........结果完事后,灯一亮,父亲与儿子两眼泪汪汪........父亲的一记耳光打跑了儿子,随后两人在旅店房间里尴尬万分。这种尴尬我是不敢想的,也只有蔡明亮才有勇气拍出来........结尾小康歪着头站在阳台上,他的病还是没有好,或许更严重了……

 6 ) 当我们谈论蔡明亮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写这篇影评的起因是前几天学校的电影节闭幕片放了《河流》,放映之后是蔡明亮的座谈。看河流之前我对蔡明亮没有任何的想象和了解,而听座谈之后对他的人或人生有了微妙的感悟。我们习惯于根据一个人的作品去推断或评价他是什么样的人,正如他的片子就是生活本身一样,但现实的交织总是让人可可以掌握更多的细节,超越作品本身的对谈也让我对蔡明亮本身有了更多的想象。

他讲到自己拍电影的几个小故事。

1.剧中李康生得了歪头的怪病,而现实中他的确就得过这样的病,很久才好。于是大家很怕他复发,每次拍完戏都要热敷一阵子。因为他在拍戏的时候一直要歪着头,结果最后片子拍完之后,大家的脖子都变成了歪的。

2.苗天答应出演同性恋的父亲后,鼓起勇气去洗同志三温暖,然后进去之后一个男子走到他面前说:“诶呀,苗兄你怎么才来。”

3.有日本的发行商订好要买河流的版权,然后签合同之前来台湾看了一下电影,决定不买了,非常抱歉的和他说,日本观众一定不喜欢这样的电影。后来在柏林影展的时候另一个日本发行商买了版权,回去之后成了那年最卖座的电影。

4.他之前拍《青少年哪吒》的时候,剧本还差三分之一没有写完他就想要开拍。把制片吓坏了,赶紧补上了结尾,又很好心的帮他申请下来了拍片子的辅导金。制片和蔡明亮说你看还好我有写好结尾才能申请下来钱,结果蔡明亮没有用人家写的结尾。

5.蔡明亮的爸爸去世之前在广州的医院,蔡明亮去看他。他爸爸和他说:“你拍的片子我都有看,那部《海角天涯》我看了第一遍没有看懂,但是看了三遍之后我就懂了。”

有些人说蔡明亮一点都不明亮,有些人觉得他的片子缓慢晦涩又沉闷枯燥,有些人觉得他在无病呻吟式的悲伤矫情,有些人感受到持续不断的扭曲压抑。可能是带有了某种心理预期,看完了《河流》之后竟然并不觉得太闷,反而觉得这里展露的世界好像就是我们的现实本身。同性恋的世界并不只有俊美的容颜和年轻的肉体,也有孤独年老的无奈和支离破碎的家庭。在二十年前的台湾,在同性之爱并不像现在可以成为一件拿得到台面上来说的话题的年代,那些在阴暗昏黄的灯光下,在破落凋敝的角落里焦急而小心翼翼地寻求彼此肉体上慰藉的人们不就是那个族群最好的缩影。片子中三温暖里那一扇扇推开又被关上的门后面,是一个个带有焦急欲望的干涸灵魂。

片子另一个关系是父亲和小康的父子关系。我想苗天扮演的父亲和小康之间的关系,也许也微妙的映射了蔡明亮的父亲和他之前的关系。蔡明亮回答他为什么每一次都在用李康生的时候说,因为李康生很像他父亲,所以他难以移开目光。这种缘分慢慢变成羁绊,而永远的李康生也让蔡明亮的片子呈现出一种时间流动下的真实感。蔡明亮说他很怕他爸爸,记忆中的他是不苟言笑、沉默寡言的,和爸爸在同一个空间里都会觉得气氛的紧张和凝固。也许是因为这样,他片子中的父子关系也大多存在着隔阂和疏离,他们关爱和在意彼此,却好像永远存在着无法言说的距离。父亲想要履行一个父亲的责任,而这种拙劣和生硬的关心却一次次被回以冷漠。片子里展露得最直白的温情,大概就是父亲坐在小康的摩托车后座抱着小康的头,然后两人无言地驰骋在台北的马路上吧。

而蔡明亮貌似并不满足于这种疏离的关系和距离,硬是用最尴尬的方式让父子发现了对方最为隐秘和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扭曲和别扭,而我们只得到了一个更加混乱的、不知道结局的结尾。片子的开始,观众轻而易举地发现这个家庭的不正常和扭曲,发现每段关系里都存在着百孔千疮,而在结尾的时候蔡明亮又制造了另一种混乱,甚至上升到伦理和人伦道德的混乱。我们也许可以说这种混乱是夸张的、是小概率的,但并不能否认这种混乱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生活本身。我们也许没有一个同性恋的父亲或是名存实亡的家庭,但每个人的人生里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可能也有无数处理不清的关系,可能也会遇到像小康这样歪脖子的不大不小的讨厌的病,可能也会看到最亲近的人也有最阴暗晦涩的一面,而无论我们经历什么,或是遭遇什么,这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人生。

就像河流的绵延不绝一样,生活里无论是琐碎嘈杂的喧嚣还是风花雪月的浪漫,无论是避之不及的阴暗还是努力追求的光明,大概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在看蔡明亮的片子,看到的也许是一个并不美好和完满的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电影又是一个独特和不可或缺的存在。而我们在谈论蔡明亮的同时,可能在思考的也是生活本身吧。

 短评

几年来好几次试图看下去,这次终于看完。就算是父子乱伦这么惊悚的噱头,还是感觉和前几部是同一个戏。爸爸在浴室发现儿子不是应该掩面逃走么,为什么要呼他一巴掌啊。

2分钟前
  • 肖浑
  • 还行

如果把候麦的人物放进蔡明亮的片子,是蔡明亮被聒噪死,还是候麦被闷死?

6分钟前
  • Seiko
  • 力荐

污水中的“真人”浮尸、听了整整一泡尿时间的尿声、桑拿房氤氲昏黄的过道、按摩棒的震动声、没人在楼上房间、自顾自怜的求欢、父子之间的缠绵...从一开始,我就被影片所弥漫的寂寞吞噬。

1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蔡明亮一点都不明亮,连续看了几部,无一不压抑,如果你爱一个男人,没必要把他拍到让人想吐,真的。这些电影可以得奖,只能说现实世界生病的人太多了,得病不医的人也太多了,就比如装B这种病。

14分钟前
  • Muse
  • 还行

剪辑暗示不同人物(小康与年轻男子)及视觉母题(性爱与水)之间的关联。父子乱伦挑战异性恋体制与亲属关系的共谋(构图对《圣母怜子像》的再现与解构),家庭成员的彼此疏离与三温暖里的陌生性爱进一步模糊了家/非家的界限,而cruising正是酷儿乌托邦主义者们寄寓激进希望的所在。

15分钟前
  • Cory
  • 还行

蔡明亮说,我喜欢让演员在影片中不停地喝水,我们的身体就好像一个容器,可以吸收很多东西,情感,孤独,力量,这些终归需要释放,所以我也喜欢拍他们流泪和尿尿。比如《爱情万岁》里阿美六分钟的哭泣,再如《河流》里父亲长达一分钟的嘘嘘。

19分钟前
  • Novan
  • 推荐

最后一个镜头确切地让我感受到小康在水里游,他用头划水,身体漂浮。背后是绿色的安全网,也是水。一种不事声张的舞蹈,太厉害了!年纪越大越喜欢蔡明亮。

21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真棒!固定长镜用到极致,一来各类隐喻符号得以自我舒展,进行意指;二来,在孤独疏离外,又凸显了人作为动物的欲望(性、食)之浓烈,没有配乐,可谓极简。水携带病毒,现代人再次遭遇卡夫卡式变形(脖子歪了);水又带来失序,家里开始漏水,象征传统家庭秩序的失散。父子/同性乱伦,重读(专注异性之间的)俄狄浦斯情结——无人死亡,无人眼瞎。“父”不再是真正的父亲,他变成了性/欲望的客体(在三温暖里等待匿名性爱),母/女性则变成了欲望的主体(主动抚摸情人)。脖子怎么才能好?黑暗和孤独又怎么才能散?父亲要走开,而人要出去。

23分钟前
  • Derridager
  • 力荐

有一天我们长出天线,顺着城市的信号延伸,直到巨大的幕墙出现挡住去路

25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台北一条毒河流,害的小康直歪头

26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推荐

家庭逐渐瓦解,常规的秩序被挑战,「家」作为重要的隐喻被个体欲望的「水」的暗流涌动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不确定下。关了「水」就好了?被扇一巴掌就好了?谁知道

29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儿子与母亲的关系有一个经典的俄狄浦斯模板,但是父亲和儿子的暧昧却从没有,于是蔡明亮在黑暗中隐晦的表现了父亲为儿子自慰的场景,这应该是极罕见的,从个人的孤独到家庭的分裂,看A片的母亲在慢慢枯萎,蔡明亮一再用极端的手段来慰藉人得灵魂,于是就有了电影中不可理喻的内容

32分钟前
  • 非想
  • 还行

远没有青少年哪吒好,到处都是长镜头,还父子搞基,这。。。连配乐都省了,蔡导,你闹那样呢?不过李康生演的神啊。

36分钟前
  • ∑×pe℃t.
  • 还行

【林象·词语放映】2K修复版。洗不净河流的肮脏与男女性爱交欢,一场浮尸临演引来无缘病痛折磨小康,针灸按摩中药西医仍无解;天落大水房间神秘成水帘,对年轻男子的贪念折磨着父亲,麦当劳偶遇鲜肉三温暖仍无缘;电梯开合陌路迎来送往,被三个男子冷落的孤寂折磨着母亲,肉体精神之空虚日本AV仍无填;父子赤裸相见合体相拥,终破一切。男欢了,父爱了,水停了,神下了,病也就好了。《河流》有90年代台北的市貌,有蔡明亮演员班底的齐聚,有许鞍华导演拍戏的迷影,有水流病痛阴魂不散的神怪,有当代家庭亲情的淡漠,有光影下男男肉欲的宣泄。每次踏入《河流》,感受应都是不同。四星半

3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最大感受:1.许鞍华许鞍华!(惊喜尖叫)2.除了蔡明亮不会有人把固定体位的性爱用固定镜头在影像中呈现五分钟吧……3.河流……重映过吗,苗天的为艺术献身……实在……有点难下眼睛。/如果可以,我一定重头按创作时间再看蔡明亮,从《青少年哪吒》到《日子》,窥视隐痛的自反的同性情愫,跳跃式的去看蔡明亮影像中始终不变的客体(他者)李康生太痛苦了!即日起停止,下次连刷!

40分钟前
  • 茗政.
  • 还行

《河流》:豆瓣中国台湾同性片榜No.13,是此榜单里我唯一一部没有看过的电影,拖了好些日子,总算找来观影了。(榜单前三名的电影《喜宴》《谁先爱上他的》《蓝色大门》刚好都是我在豆瓣标记五星的电影。)

4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水”三部曲中最压抑的一部,这里的“水”失去了流动性,变成了一潭死水,是小康的脖子病淤积疼痛,也是同性压抑之下的父子,也是整个家庭的冰冷淡漠,镜头也如死水般凝滞窒息。蔡明亮的“水”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相比不可视的语言他更钟情于不可捉的“水形”,无形充满变动,流动且富有力量。

46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在肮脏的城市河流中演了一次死人,然后和一个女子开了一次房以后,小康成了歪脖子,同时河流也开始入侵他的家里。当河流与欲望混作一团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部钙片。不过蔡明亮似乎并不是想表达什么,而只是想把他们家切西瓜、吃榴莲那点事展示出来

49分钟前
  • 狗肉
  • 推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1Mzg2Mzg4.html

52分钟前
  • 果酱☮
  • 还行

于Close-Up。小康脖子疼,我整个背都疼。李康生真是个美人。是不是可以说小康在片头通过扮演浮尸以及和那个女相识做爱,经历了两次死亡,脖子疼是同志意识觉醒和无爱家庭造成的创伤?还是和女性做爱让他恐慌和愧疚?

55分钟前
  • 张华弥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