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

剧情片大陆1990

主演:姜文  程琳  岳红  刘小宁  蔡鸿翔  刘斌  李耕  李楠  梁天  孟瑾  张春年  

导演:谢飞

 剧照

本命年 剧照 NO.1本命年 剧照 NO.2本命年 剧照 NO.3本命年 剧照 NO.4本命年 剧照 NO.5本命年 剧照 NO.6本命年 剧照 NO.13本命年 剧照 NO.14本命年 剧照 NO.15本命年 剧照 NO.16本命年 剧照 NO.17本命年 剧照 NO.18本命年 剧照 NO.19本命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53

详细剧情

  经过劳动改造,犯人李慧泉(姜文 饰)刑满释放,他回到了从小生长的胡同。老街坊邻居罗大妈很照顾这个父母亡故、孤苦伶仃的小伙子。当年,哥们叉子因为女友爱上了别人,气愤不过,拉着讲义气的李慧泉,教训了那个男人,结果无意中弄出了人命,二人双双入狱。如今,叉子的家人对他们依旧抱有成见,只有叉子的弟弟觉得李慧泉是条汉子。 李慧泉在民警小刘(刘斌 饰)的帮助下,后来选择了练摊谋生,期间遇到了三教九流令他尝遍人间冷暖。在歌厅里,李慧泉认识了驻唱的歌手赵雅秋(程琳 饰),此后他成为她的护花使者,但是在他决定重新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却陷入了始料未及的困境……  本片根据刘恒的小说《黑的雪》改编,获得1990年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长篇影评

 1 ) 关于《本命年》的剧本

一个导演问我有没有看过《本命年》,我说没有,他借我一本书,是个剧作集,作者记不清了,反正《秋菊打官司》和《本命年》都在其中。
那个导演的意思是让我认真看看《本命年》的剧本,学学他的手法,但是我发现我根本写不出来这种东西,因为《本命年》的叙事太没技巧了,太不前卫了,一点也不酷,但它为什么仍能吸引我呢?绝对不是因为姜文,虽然我喜欢姜文,但还没爱屋及乌到如此地步,我喜欢这个本子是因为它的情节。
因为没看过电影,所以从剧本中获得的感受比较纯粹。抛去性格不说,李慧泉这个人物实在相当典型,90年代初,一批刑满释放人员走头无路之下被迫白手起家,他们人面广,有种,而且视违法犯罪为家常便饭,再加上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头脑灵活些的都发了财。但是背在身上的前科让他们永远无法融入社会——或者说为社会所拒绝,他们是边缘人。
李慧泉的性格比较憨厚,讲义气重感情,是个男子汉,如果他没有犯事,可能平平淡淡的过完这辈子,但事情已然至此,在作者平平淡淡的叙述中,李慧泉死去了。死的那样微不足道,不会为任何人所想起。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以这种方式死去,就是煽情的关键所在。
剧本的叙事角度相当狭窄,读者似乎永远只能看到李慧泉眼前三米,这也是普通人视野的极限了。老百姓们埋头过日子,除了新闻里那些过分抽象的国家大事,就只有眼前三米的油盐酱醋了吧?单身汉的李慧泉,刑满释放的李慧泉,木讷的李慧泉,他的欲望、野心、抱负也止于眼前三米。偶尔有好心的街道大妈和片警走进这个范围,偶尔有青梅竹马的姑娘路过这个范围,偶尔有青春和活力的女歌手、奸诈的旧相识和一同入狱的生死弟兄闯进这个范围,他被挤得无处可去,更看不清道路,只得随波逐流,死在冷的雪地里。
小人物的一生不都是这样度过吗?

 2 ) 可怜可爱的泉子

《本命年》

世界的好,与他何干

二十四岁之际刑满释放,独自迎对时代新旧交接,泉子重建生活的努力被反复挫败,刚刚重获自由却仍被深深的迷茫和彷徨锁住手脚。瞬息万变的城市光景,不变青灰色和血红色还有巨大占比;不经考验的人情关系,证验纯洁的白雪避不了染上脏污的黑点。义气男儿只爱喝呛喉的啤酒二锅头,桌面上放再多的可口可乐也很难指望他会喜欢上齁甜的软饮气泡水,普通人做不到思想复古同时行为先进,而大社会的翻云覆雨正在剿灭这些与周遭脱节的小人物,把他们撕裂开,一边是善良始终的本性,另一边不得善终的悲剧,然后任其消亡死去。抽不完的烟,喝不完的酒,卖不完的衣服,熬不完的长夜,这个世界到底是为谁准备的?穿越狭长的小巷,远处强烈的背光打出两个剪影,小年青们背靠着光影炫目的时代进步前来,越来越浓的空虚和黑暗将其完全吞噬。

性之欲落空,生之欲绝望,神经病未落幕,已经传染至今。

 3 ) 本命年

是一部好电影,不同于霸王别姬和活着所映射的大时代变迁,而是一种让人寒彻心骨的写实电影,关于青春的虚无和残酷,恰似美国的经典影片《出租车司机》,整部电影压抑沉闷,让人看不到任何希望,这也是导演队那一带年轻人的忧虑和担心,一种人文的感怀。 姜文是一个刚从狱中出来的人,那时他才二十四岁,本命年,一个男人最好的年华,可是他的前方却是一片黑暗。父母都已经故去,最好的朋友在狱中,家只是一个已经结网的住所,那里不过是另一个监狱,在哪里他只能休息,却得不到任何欣慰与温暖。 他没有梦想,没有了亲情,也没有爱情。他曾经暗恋的女孩儿嫁人了,他心近喜欢的女孩儿却心甘情愿去给别人当小三,对他的痴心都看不见。记忆最深的是他墨镜下的眼泪,一个铮铮的汉子,一个一个可以打十个的壮士,他流泪了。关于男人的眼泪,有的让我鄙视到骨子里,有的却是让我动容。而男主人公的眼泪,却让我唏嘘,感伤,心里揪心的痛。我害怕自己的英雄被打败,尤甚于自己被打败,那就像自己亲眼看到自己的信仰如玻璃般被现实的石头击的粉碎。世上最具力度的不是红颜美人的眼泪,而是英雄末路时的泪。

 4 ) 逆水行舟的人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向后推,被推入过去. (语出《了不起的盖茨比》) 挨了一刀的李慧全夸奖晚辈流氓:拳头挺硬。然后他捂着肚子,鲜血直流,在热闹的人群中逆行而上,他想着再当一次观众。然而,双簧表演已然结束,彩色灯管在遥远的招呼声中应声而灭。他倒下时,风中飞着废纸。 双簧:演的人不说,说的人不演。对于这种具有隐喻色彩的表演来讲,一种行为的人被遮蔽了另一种行为。又或者说:一个人被强行分裂成两个,他们两个总在不搭调的穿帮时刻博得笑料。 有着“李大棒子”称号的李慧全有着挺硬的拳头,却在需要的时候丧失了出拳的能力,他只能用语言,维护自己作为“前辈”的尊严。恰似,在他短暂一生中,他始终保有的含蓄和善良,却在一次偶然的错误中全盘皆输。 作为一个心地柔软,且太有尊严的“流氓”,李慧全的行为显得忧郁而懦弱。作为旁观者的李慧全,他的愿望只是在边儿上(“旁”)看(“观”),他太害羞,用语言和目光遮蔽了行为。他只是看,看女人屁股,看黄色小报,躲在角落里窥视喜欢的人。当裸体女人躺在他面前,他却仍然保持着克制,毫不迟疑第抽身而去。 高度的“克制”和反省能力,与他“逾矩之人”的身份形成可笑的反差。这种错位累积成可笑的困惑。他没能力成为一个“正常市民”,同时不可能沦为“正常的流氓”。 比如,在一个钞票发芽的时代,李慧全的烦恼并非“挣不到钱”或“没钱可花”,而是不能够“沉浸”在钱的逻辑之中,既无法享受赚钱之乐趣,亦无法享受花钱之乐趣。对于女人,亦如此。李慧全在黑暗中幻想着过去,头脑中回响着十二年前的纯净之声。 李慧全的错位如此意味深长,在一个轮回之后,那个逆人群而行的背影仍然动人而鲜明。恰似午夜尽头,飘来了若隐若现的失落之音。

 5 )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刺猬乐队在《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中不知疲倦地唱着:“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世界上大概没有那个国家能像这里,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潮流之中有的人裹挟资本顺流激进,有的人满满目仓惶随波逐流。当时代的波涛洪流遇上迷茫反叛的“青年”,无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张力,那些年轻人内心的彷徨与错位蔓延在每一个时代,无论已经成为冰冷铅字的历史,还是躁动不安的当下。

曾经见到对于青年的定义:迷茫、反叛、追求,而《本命年》就是有关于八十年代末那个失落的年轻人。

泉子刚刚刑满释放,经历几年的牢狱生活,泉子的内心没有变,可是外面的世界却翻天覆地了,原本依靠仗义与武力生存在旧有秩序的他,如今已经毫无立足之处了。他勉强当起板儿爷为生,眼看着拳头早已经没有钞票有力,内心又不肯放弃原有的价值观,他把回归纯真的希望寄托在小歌手身上,把说帮就帮的道义安放在不着调的“刷子“身上,最终,希望被熄灭,道义被背叛,自我被否定,泉子在目睹过一场荒诞的双簧戏之后,死在了冬天的大街上。那一天,恰好是他的本命年。

《本命年》是谢飞执导,由敢教昆汀说“牛逼”的姜文主演。作为中国导演第四代的灵魂人物,谢飞的作品质量和深度是毋庸置疑的。老爷子的代表作《香魂女》在93年与安叔《喜宴》共同斩获金熊奖罕见的双黄蛋,这部《本命年》也在柏林电影节拿下了银熊奖。

中国第四代导演——谢飞

柏林电影节向来关注现实,聚焦于社会背面并从中窥探出某种源于民族性的深刻问题。可惜这样的作品,极易被国民被贴上“贩卖中国阴暗面”的标签,贾樟柯、娄烨、刁亦男等人就屡屡中枪,得亏这部《本命年》是1990年的作品,幸运地逃过了中国网民的口诛笔伐。大众似乎极易将意识形态的向上流动定义为真正符合人性的价值观,而忽略生活本质的无奈底色和时代中形而上的幽微不定。《本命年》就用粗粝而冰冷的方式,将这种无奈和幽暗在你眼前摊开。

电影一开场就十分的意味深长,第一个镜头便是泉子的背影,他从幽深的地下甬道走向地面,在他的身边,压抑的黑暗扑面,在他面前,灿烂的天光闪烁,这意味着在大多数人眼里,泉子所坚守的事物是厌弃不及的,前方资本的潮流与入侵的西方流行文化才是值得追逐的。这是那个时代的政治正确,这的确无法否认,但你也无法否认世界上还有泉子这样的人,在迷茫中经历着时代的阵痛。

李慧泉这个人物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一贯以硬汉形象示人的姜文此时的表演却让人心疼。“泉”与“拳”同音,凭借着“拳”所代表的武力与江湖道义,泉子成为那一带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从狱中走出面对这个新世界的他,才发现武力和仗义已经不能维护他昔日的荣誉和尊严,也无从恢复旧有的秩序,深陷身份焦虑和认同感缺失的困境中的他,在新旧世界中不停地挣扎、撕裂。

香烟作为重要的象征贯穿影片始终,它代表着泉子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也代表着一个失落错位的青年对庞大社会风气的反抗。他的手边几乎无时无刻不燃烧着万宝路与南洋双喜,是他对昔日自己地位的追溯;他与越狱的叉子在黑暗中点燃闪烁的火光,是两个惺惺相惜的灵魂的共鸣。而到了最后的时刻,他却再也点不着那根烟,心底的压抑无处释放,都迸发成了车后座墨镜下的一滴泪。

程琳所饰演的赵雅秋,前期集纯真母性于一身,她的存在和寻求保护也让泉子体会到自我的价值。当他初见赵雅秋时,电影出现了叠画的手法,插入泉子回归童年的心理蒙太奇,这意味着赵雅秋使他产生了某种归属感,一种回归于旧有的生活的安稳喜乐。然而赵雅秋后期的转变和背叛还是让他最后的稻草撒手了,他再也无法找到其他生存在这世道的理由。

从出狱的那一天开始,人情的冷漠与人心的善变就开始纠缠着他,无限的失望和压抑使他的内心渐渐在痛苦中沉沦。只是几年,这里就变得让他不认识了:叉子的父母急于跟入狱的儿子划清界限而断绝关系,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堪一击;叉子辜负他的善意还偷走了他的钱,刷子欺骗他拿他钱去赌博,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一盘散沙;赵雅秋变得圆滑世故,与已有家室的男人搞在一起,爱情也覆灭的他的价值观。周围的一切都如此的浮躁、没劲。

《本命年》全片最震撼的便是结局,那场“说的不演,演的不说”的双簧戏,巧妙地隐喻着那个荒诞分裂的时代,他在目睹了这一切之后,捂着被捅伤的伤口背着身子在人群中穿行,此时仿佛一切都逆他而行。泉子没有求救,他已经不能不死,不能不撕裂自己的灵魂。灯灭,他在一声“神经病”的嬉笑叫骂中倒下,只有残天漫月的白纸为他送葬。

总体来看,《本命年》既是九十年代的边缘人时代困境,又是一支青年人的失落、探寻与毁灭之歌。外部是时代浪潮与价值观逆转带来的冲击,内在是自身价值的矛盾与追求的迷茫,、。一代人终将逝去,但总有人正年轻。看看现在,其实每一代的年轻人都必然经历某种阵痛,从"迷茫反叛追求"的定律走向"什么也没劲,活着就是没劲"的怪圈。至于你能不能捱过这些破茧成蝶,还得社会说了算。我们奋力向前,不愿意被冲到浪潮之后,却一次一次被打在岸上,所有的灵魂所有的生命,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与骇浪周旋,形成周而复始的乐章。

为此,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岁月。明天我们将更快地奔跑,伸出我们的双臂。终有一天——

——菲茨杰拉尔德

 6 ) 本命年

开始,地铁到地面,从暗到亮,回家。结束,无处可去,看戏,戏台,没有谢幕,关灯,倒下,无家可归。

其实看戏那部分让我想起贾樟柯《天注定》的结尾,台上唱得一板一眼,台下看戏的人不知是入戏太深还是置身事外的一脸麻木。戏留在最后一问:你可知罪!可其实,没答的那句大概是:何罪之有。

这里唱得是双簧,在前的自然是上了妆的丑角,演的人不说,他是局外人,只是受控于背后那个说的人罢了,当然你得随得窘迫,因为你是丑角。台下笑得荒诞,唯有李慧泉笑不出来。有意思的是双簧台后的人转到学disco舞厅的音乐声,“咔嚓咔嚓咔嚓”,一直连续不断,像是在学火车声,不知往哪儿开。这会儿唯有姜文一个人笑,笑得荒诞,没踩着大家的点你就必须荒诞。其实他一直就没踩对点儿——不能被视为正常人这自然不必说,可也不是流氓。否则也不会在看了黄带,有裸女勾引他的时候冷笑离开了,不过走前我得给你全掀开。

其实姜文还有一笑,在他“女神”拒绝了他的贵重项链儿之后——是释怀么?这女神也变化挺快的,从唱腔到态度,越来越放松,也越来越不掩饰欲望,但到底她还是拒绝了除鲜花之外的其他任何馈赠——有原则的,总还有希望。

我想中国要是有本命年,一个若是文革,那另一个必然是改革开放。

文革破坏的是什么,没经历过,不好乱说。至少从电影里能看到“怕”,像姜文出来后去看三儿他爹妈时遭到的“冷屁股”,以及他弟的回答,活脱脱文革的标准回答。更甚者,三儿越狱,他家里提前来给姜文放话——这“怕”是不剩人味儿了的。又何止这些。暴力一样是权力,因为领教过,所以也希望拥有这特权——施虐被虐。这种“权力”是可以变成了个人魅力的,可惜,我们看人的方式还得看你的“历史”。别和我说什么性情,这东西在没安全感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下,至多让人怀疑一会儿“是别人骗了我还是你骗了我”,而后分道扬镳。

24岁如果没对象结婚,那么你的性需要就只能靠黄书和自己了。所以年轻人就被认作发情的动物,发情的动物如果不能性交那必然会是潜在的危险,而处对象和结婚是唯一合法的性途径。所以不管是自家还在还是别人家孩子都得快给找了主,这样才安全。压抑还是在的,性是一种,但又何止是性?否则梁子的那个角色就不会觉着什么都没意思了。

如果文革摧毁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基本的东西没了,上层的东西更不可能有。所以改革开放所谓的“开放”或“叛逆”其实是没有目的,那不是叛逆,只是发泄而已。性的压抑可以通过“找对象”解决,这个“对象”拒绝了你,那大妈们还能给你找下一个。而另一种压抑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可以发泄的对象。文化断代后的开放,让单一价值观的植入变得很轻易,也更顽固,让我们一直在路上却其实无处可去,看当时(现在)单一的价值取向便可知了。

历史不用质问对错了,反正我们基本都得受着。本以为改革开放可以是文革这个“本命年”的一条辟邪红绳,可惜,它只是另一个在我们开始脱离青年期的“本命年”。

 7 ) 黑的雪,白的夜

”人的命运就像天上飘落的雪花,它们原本都是洁白无暇,但落在何处却不能自由选择。有的落在僻静的地方,保持了原先的纯净,有的却任人踩踏,染上了污秽。”

    刘恒如上解释自己的作品,也许他认为李慧泉的结局是受到了命运的捉弄,即使他自己如何想出淤泥,想浪子回头,命运却将他生生往死胡同里逼,像极了他家的北京胡同小房子。

   

 8 ) 本命年

《本命年》是部好片,不写两句对不住它了。
没想到,原来在杨德昌不停的让自己电影里的年轻人杀人之前,大陆的第四代就已经在捣嗤这残酷的青春了。就因为电影里的年代正是我所经历的,环境是如此熟悉,又打上了“本命年”这种醒目的题目,所以这种残酷就显得更加触目惊心。因为是年轻人,在杀人的兵刃选择方面还是相对单一的,像《麻将》里那样用枪的还是少数,更多的是善于用刀!和其他的优秀残酷青春片一样,《本命年》里杀人的场景也拍的很出色,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铺垫,就在你正反复咀嚼姜文同学的表演时,突然就刀光划过了。非常突然!面对此情此景,你除了蹦出一句“我操!”以外,就只有张着嘴傻愣的份了。
拍出如此残酷的电影的谢飞,是个挺儒雅的导演;而就像儒雅的李安要在自己的电影里亲口说出“这就是中国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一样,儒雅的谢飞请姜文帮忙,用他的镜头表达了那个年龄的性压抑,那个时代的性压抑。这里不得不赞姜文,二十多岁的年龄,就能表现的这么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这只能用天才这个词来解释了。
24岁,一个人的第二个本命年,电影里姜文演的全子是从监狱里放出来的,经常会触景生情的回忆一些小时候纯真年代的事情,两个扎着红领巾的小孩,走在铁轨上,说着天真的话。我记得24岁的时候我也是喜欢回忆,回忆小学,回忆中学,种种的点点滴滴。再结合近年来网上比较流行的怀旧八十年代的动画片、连续剧、零食、游戏之类的东西,我想起《阿司匹林》里的一句台词:“有人说回忆是人变老的标志,可是现在连80年代的人都在拼命回忆,所以我说,回忆不是一个人变老的标志,反复回忆才是。”24岁应该还不能算是老,因为那时候我还是个学生,而且就是在我的学生时代里都算不得什么显赫的年份,那最多就是个开始成熟的年龄,可是成熟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变老的委婉用语吧!
最后再说说拍电影的年代,1989年,一个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哏节,后来有不少片子都喜欢拿那时候说事。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也是现在不少片子喜欢找的大环境,通过各种符号性的元素来表现那个年代,现在看来奇怪的发型,迪斯科,大喇叭录音机,小商小贩,等等等等,现在的第六代们不乏其人,也不乏其片。不过,就像如果真想感受一下清代社会,看一摞的正说清宫帝王将相也抵不上看一部八十回的石头记一样,与其在二十一世纪的电影里找那种怀旧感,倒不如直接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电影的原汁原味,它没有目的性很强的符号,而是纯粹的自然表达。
电影最后的一组镜头,是逆人流而行的姜文,谢幕般的倒下,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的《黄土地》和之后的《霸王别姬》的结尾。中国电影,还是很喜欢放一个很有意思的结尾的。

 短评

都说本命年的姜文要是活着就是老炮儿里的冯小刚,也许吧,社么他妈的局气,什么他妈的仗义,都在80年代末中瓦解,在90年代破碎,在新千年殆尽。一个明里暗里都没有规矩的社会,有什么可他妈讲究的?

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越看越难受,堵心地跟着实心眼儿纯爷们儿泉子流泪。你想抬起头所有一切却劈头盖脸兜下来除了茫然无措还能咋样,“拳头”再硬硬不过命!一直觉得北京胡同的羊肠小道儿特适合拍长镜头,坑坑洼洼曲里拐弯儿马勺锅沿儿家长里短儿买卖吆喝鸽哨儿评书,90年我五岁了,随便一个黄盒儿北京墨水儿都能戳我一下

9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力荐

一代青年的写照,一个时代的落幕。感觉是谢飞用尽最后一点愤世嫉俗的劲儿拍成的,姜文难以抵挡的魅力和气质成就了这部电影。看完想到贾樟柯的小武,都是难以融入这社会的边缘人,在改革的浪潮中被撞倒并遗忘。为什么善良的、坚守原则的人,最后得不到好下场呢?没有人知道答案,只有墨镜下的一行清泪。

12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姜文演的泉子真tm纯,心疼死我了都

17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就演技而言,这是我见过的姜文最好的一部电影。最后泉子淌出一颗热泪,在公园被捅踉跄倒下而落幕。时代和个人两面转向,泉子这个无亲无故,坐过牢又不被社会认可,唯一的兄弟又跑路,唯一的纯爱又嫁人,终归找不到一个归属,活着就是边缘,就是没劲。社情如此,于社会经济变革大潮下,个人被捶成一种拧巴和虚无。8.5

2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那时候跑路都去昆明

24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人应该对社会保持敌意,这和善良并不矛盾;人更应该对自己保持敌意,这其实就是善良。每次看到这种底层的轮回的悲剧,总是有点不知所措,在这个各自保命的年代,除了让自己别那么放肆,谁又敢为谁多做一点什么呢?当然,为女人进监狱和因为被抢劫而死,或者还是前者高尚一些。

27分钟前
  • 57
  • 推荐

看了姜文的二十多岁后,深刻怀疑他打娘胎里出来就是这副大老爷们儿派头了……

2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你说,上班吧,没劲!不上班吧,也没劲! 你说,搞对象吧,没劲!这不搞对象吧,也没劲!你说这怎么什么事儿他妈都没劲?”

32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工作没劲 不工作也没劲 找对象没劲 不找对象也没劲 要钱没劲 不要钱也没劲 都没劲

34分钟前
  • octopus
  • 力荐

以前的片子就是好,镜头干净,也没什么废话。

39分钟前
  • 小狮
  • 力荐

7/10。布光、音响都以朴实的手笔拍出了含而不露的情感,大量使用反差感的高逆光在黑夜背景中勾勒出亦正亦邪的人物,幽蓝色调用硬光表现泉子(在骑单车护送赵雅秋的段落特别突出),象征重建生活的希望,在泉子陷入打算告发叉子越狱的思考矛盾,关灯后黑暗中两人抽烟的火点是难以辨明的理性之光,结尾爱情的光亮也熄灭了,用墨镜掩饰泪水划过脸颊的绝望,庙会的舞台上涂着夸张油彩的演员滑稽扭动,象征着泉子在这个精神扭曲的新时代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黯然落幕。性欲的无处释放构成了泉子愈发痛苦的精神层面,两处手淫,一是晚上拿起色情杂志盖住头,床板发出吱吱呀呀的震动,二是赵雅芝有了男搭档后不需护送,泉子将她的照片遮住,在至关重要的闪回段落,听演唱的泉子切入化妆间对话,她变得堕落说每天多赚了五块钱,失恋带来的性空虚摧毁了生之欲。

4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现在没人拍这样的电影了

44分钟前
  • 卢十四
  • 力荐

三星半,个人看过最具黑色电影标签的国产片:低角度照明、烟不离手、歌女、黑风衣,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还符合罗杰.艾伯特、拉里·格罗斯对黑色电影、新黑色电影的定义:主角与时代脱节、罪恶无处不在、性的卑微、爱是导致死亡的最终理由。

4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浪子回头金不换,人到本命一道槛。

5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还是XX年之后(90年的片子真有意思),北京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物质生活在提升却无法避免地陷入精神上的虚无。姜文实在又帅又潮,跟21世纪穿越过去的似的……

5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北京不冷,心才冷呢。”

5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说不上来什么叫现实主义,但那种钝感和颗粒感还满惊人的。管虎和冯小刚如果看过这部电影还能拍出那样的《老炮儿》,那只能说这二十几年是电影人的热情与创作力熄灭了的一个时代。

1小时前
  • 紅豆生南京
  • 推荐

历史十字路口的影像纪实,泉子简直就是在那个转型期的中国的标志性底层人物,迷茫中彷徨,轮回的往生;以个体暗喻群体,这个浮躁而没劲的社会。

1小时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先说影院观感,很糟糕。胶片划痕太重了,那种所谓的颗粒质感已经到了影响观看的程度了,也不够流畅连贯,而且没字幕真的听不懂北京话在说啥,跟嘴里含个大萝卜似的,叽里呱啦,我到影片结束都没听明白姜文那角色叫啥名。回到家里补看了错过的部分,其实爱奇艺上资源修复的很清楚了,观感也好了很多,时代风貌刻画的很到位,开头和结尾相呼应,因为犯过事的泉子最后也因别人的“过失”倒在血泊里,所有人都走向新的一年,只有他逆着人潮,停在了旧的时代里。27岁的姜文真的有点可,那种无处排解的忧郁苦闷,还有始终压抑着的欲望和冲动,很自然。但是齐蛋牛仔小短裤实在太gay了哈……

1小时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