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1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2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3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4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5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6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13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14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15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16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17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18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19激情年代199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692年的马萨诸塞州,在一个地处偏远的小镇之中,生活着一群虔诚又愚昧的人们。女孩阿比盖尔(薇诺娜·瑞德 Winona Ryder 饰)是牧师的侄女,因此在镇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凡是她说的话人们都信,凡是她做的事人们都赞成。凭借着自己的“特权”,阿比盖尔将数十名她看不惯的女子以“女巫”之名送上了绞刑架,这其中就有约翰(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饰)的妻子伊莉莎贝斯(琼·艾伦 Joan Allen 饰)。  约翰一直都将阿比盖尔的狼子野心看在眼里,但由于两人之间的情人关系,他只得保持缄默,直到阿比盖尔将魔爪伸向了伊莉莎贝斯,约翰才明白事态的严重性。约翰向法官告发了阿比盖尔的罪行,然而,却没有人相信他的“胡言乱语”。

 长篇影评

 1 ) 影评

因为学业原因看到了这部影片,刚开始像是一场闹剧,我甚至觉得可笑,然而就是一场可笑的闹剧最终让整个小镇陷入人性的危机并夺走了19个生命。直到结尾之前一分钟,我还在奢望奇迹的出现和蒙尘灵魂的救赎,可惜现实往往很残酷。它让我们反思很多东西,即使不去讨论它所影射的麦卡锡主义,它仍然让我们反思信仰和人性,该坚守的是什么,愿不愿及时站出来,敢不敢承认错误……
突然想起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著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短诗,共勉。
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
当他们来抓工会会员的时候,
我没有抗议;
我不是工会会员。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
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2 ) 《激情年代》:因爱生妒而引发的群体灾祸

(芷宁写于2009年5月5日)
   如果是极富正义感的观众,在看这部妖言惑众最终抹杀正直,致使19个无辜的人蒙冤受刑的影片时,或许会心生些许的郁愤,不过,也不必太过纠结,在人类历史上,这类事件屡见不鲜,即便在科技昌明、文化鼎盛的当下,也会偶尔冒出一两件令人叹息的群体愚昧盲从事件,何况影片所述的1692年发生“逐巫案”的北美殖民时期。
   鉴于影片所述历史事件的扼腕感和悲鸣性,将片名《The Crucible》译为《激情年代》似乎不妥,激情谈不上,糊涂愚昧倒是符合,此译法仿佛是为了迎合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和维诺娜·赖德之前联袂主演过斯科塞斯《纯真年代》的刻意而为。如此看来,另一个译名《妒焰飞灰》似乎更贴切一些——惨剧始于一个女人对一个已婚男人的占有欲,她的借题发挥和装神弄鬼将那个时代的乡亲们给唬住了,别有用心者甚至乘机以诬陷手段达到夺取他人财产的目的,于是,被牵连为炮灰的人越来越多,无知、愚昧、盲从甚至将错就错成了被利用的工具,在人云亦云的情形下,The Crucible的原意“严酷的考验”便摆在正直人们的面前……
   通过层层递进的叙事,随着谎言越滚越大,一个个被诬陷人的被捕,以及愚众在诱导下的集体狂热且失控,观众看到了人性中的黑暗和丑陋面,如畸形的爱恋、极端的嫉妒、丑恶的贪欲、愚昧的心智和无端的盲从。而这出发人深省的光影剖示改编自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写于上世纪50年代的舞台剧《The Crucible》,该舞台剧意在以17世纪麻省发生过的逐巫事件来影射彼时捕风捉影的时局,当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将此剧银幕再现时,米勒亲自删去了其中的隐喻暗讽,将其还原为纯粹的历史事件,主题偏向于个性极端的艾比盖尔(维诺娜·赖德饰演)因爱无望的复仇始末。
   起先为躲避对年轻女孩们夜间血咒和林中跳舞的斥责,参与者之一、牧师的女儿贝蒂开始装病,同时装病的还有另一个年少的女孩,于是,牧师的侄女艾比盖尔开始利用所谓的鬼魅附体来先转移公众视线、继而达成欲弄死情敌的目的。其间,几次恍如见到恶魔现身的逼真惊恐状唬住了在场的旁观者,接着几场在法庭上演的女孩集体昏厥、全身冰冷甚至投海的戏码更令愚众坚信恶魔已至。
   当艾比盖尔终于诬陷到约翰(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的妻子伊丽莎白(琼·艾伦饰演)时,曾和艾比有过纠缠的约翰明白,必须揭发此女的真面目来救妻子,只是此时的民众已沦陷谎言太深,甚至包括法官和神父们,在妖言登堂入室替代法律的塞伦村,诚实的明白人只能赴死……
   初看此片时,是2005年初阿瑟·米勒去世之时,当媒体再次拿他和梦露的那段短命婚姻说事时,宁愿选择看他曾经的剧作或光影印记。如今重温,唏嘘依然,感慨于人心的易被诱使被蛊惑以及精神世界的易狂热和偏执,如村民们唯恐不能表达自己对恶魔的厌弃,争相表示对女孩们的支持,再如当他们乍见到“魔鬼代言人”被施以绞刑时的兴奋雀跃。同时,还叹服于正直人士的人性光辉,如年迈的丽贝卡女士,品行端正的她在村中颇有威望,然而在诬陷横行之时,她也被嫉恨她儿孙满堂的人诬为魔鬼附体,在招认即可存活的情况下,老夫人坚持诚实正直,她于绞刑架上的吟诵,令人感慨难忘。当然,最令人难忘的赴死来自于丹尼尔·戴-刘易斯。
   那场在认罪书上签名的戏份,是全片的高潮,戏剧张力十足,刘易斯也拿捏得当,将彼时获得一丝生机的约翰的内心变化交代得清晰可辩,最终当约翰双手颤抖地捧着认罪书,喊出“那是我的名字啊!一个人一生只有一个名字”时,此间的悲恸无以复加,为了尊严、为了儿子们将来免于因这个被迫要写上去的姓氏而感到羞耻,约翰撕毁了认罪书,选择了坚守诚实,妻子含泪支持了他的选择。
   相貌清纯的维诺娜·赖德此次出演了歹毒执拗的艾比盖尔,可以说这个角选得靠谱,仅凭外貌感观,谁能相信这样一个外形冰清玉洁的姑娘内心淫邪阴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偏偏这个姑娘还演技高超,耍人手段一流,只是那些貌似颇有经验的麻省法律界高层也被其利用到底,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只能说明“众口铄金”的力量有多可怕。
   片中另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来自海尔先生(罗伯·坎贝尔饰演),他非塞伦村人,是被请来“降妖除魔”的专家,最初是他听信了女孩们的证词,确信此地受到魔鬼袭击。然而在之后的调查中,他逐渐明了这是一个骗局,特别是当丽贝卡和伊丽莎白也被捕时,只是此时群众的狂热已汇成了激流,他孤掌难鸣,无力回天,只能选择“不干了”。当约翰即将受刑时,他又赶来想助约翰获赦,然而约翰最终选择了诚实和尊严。海尔这类人,在现实中并不少见,一旦在重大事情上判断失误,造成灾难,即便想要补救挽回,已为时晚矣,徒留悲切。
http://nicolew.blog.hexun.com/32403807_d.html

 3 ) 《激情年代》

阿瑟·米勒 Arthur Miller唯一一部电影剧本,原著舞台剧影射当年的麦卡锡主义,搬上银幕感觉只是环境放在了室外。不过这样一个题材是适合任何一个年代的,政治、宗教的阴谋、迫害能搬上电影的,其实都是沧海一栗,能引起相当一部分的激愤也算有所作用。

舞台剧化的表演对于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 Lewis没啥问题,不过更重要的是通过老丈人,认识了结发至今的丽贝卡。薇诺娜·瑞德 Winona Ryder最风火的90年代最佳表演之一,可惜偷窃案后真的就一蹶不振,“凑巧”的是,最后一次见到快40的她就是在今年丽贝卡的电影中那个和女主角老公偷情的角色。

 4 ) 孩子们只是被利用了

如果有人感到疑惑,为什么一群孩子能操纵大人?孩子知道利用迷信的力量,大人就不懂得用迷信的力量反击吗?
可别以为法官真的白痴到看不出她们在装。
孩子的确没有这么强大,但她们恰好可以被政治、宗教、教会、独裁所利用。

 5 ) 只是“小人得志”吗?

To lilac:
  我不敢苟同“整个故事就是讲了一个小人得志的故事”的看法。事实上,如果只是这样一个故事的话,影片根本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沙林村女巫事件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的耻辱事件,直至今日还有一些学者在考证研究这件事情。网上甚至能找到复原的当时村里的地图。
  
  在迫害女巫运动中,N多人被牵连和诬陷。其背后的左右力量是恐惧,是不诚实和无知导致的群体恐惧。理解了这个,也就不难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纳粹统治以及文革时的红色恐怖何以成为可能了。
  
  P.S. Lewis简直太帅了,不愧是《因父之名》和《布拉格之恋》的主角。最后的时刻,这个难免有凡人缺点的男人,无愧为一个真正的基督教圣徒。

 6 ) 萨勒姆的女巫

当我刚开始看电影作品的时候,里面让人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甚至难以继续看下去,我觉得这部剧简直就像闹剧一样荒唐可笑。直到我一步步更接近它的主题,感受到渗透在剧中的情感主旨,我的心才逐渐沉重,让我陷入了沉思。

看似荒唐的背后实际上也藏着必然,即利益与人性的考量。剧中的Judge Danforth和Parris并不是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们的谎言。起先Parris明显是不相信魔鬼的说法,更惮于会因此被其他派别的敌人赶下台,但当他发现承认魔鬼存在反而能为自己带来好处,他便安心的支持这一说法。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与尊严,Danforth便顾不上什么公正,哪怕是最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只是想到要威逼利诱让被逮捕的人承认与魔鬼的交易。而那些小女孩们,原本不被人注意,没有发言权,但是在这一事件中,她们显然成为了主角,一次次出庭作证指认别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好像更受人尊重甚至拿捏着别人的生死。于是从她们的本心出发便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在我看来这部剧很沉重的一个方面就是把人性的丑恶、黑暗、贪婪暴露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看出人能为自己考虑到何种地步,为了自己的利益如何泯灭了让我们之所以称之为人的东西。

按照经典说法,这部剧以十七世纪在美国麻州沙林村发生的女巫事件为背景,影射和讽刺麦卡锡主义的恐共疑云,即红色恐慌时期美国政府以抓捕共产主义分子为名对大众的迫害。我对于麦卡锡主义可能知之甚少,但学了那么多本国历史,我知道文化大革命。剧中大家为了活命,不惜装疯卖傻,承认魔鬼的存在,出卖自己的邻居甚至朋友的行为像极了当时文革时期人们为了保全自己不受迫害,说假话,出卖他人的做法。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但事件的性质是相似的。经历过这样漫长折磨的人们,无论是否被迫害过,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会藏着深深的痛,这样的创伤根本难以愈合。当人深处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当人需要昧着良心向邪恶和虚假忏悔的时候,如何才能真有勇气拿生命来捍卫人格?怎样才能有勇气不向黑暗出卖自己的灵魂?这显然异常艰难,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像John Proctor那样坚守自己的善良,不为了苟安而出卖他人的做法才尤为可贵,本以为最后他会因为妻子的劝说而妥协,但是内心深处的良知让他选择了放弃生命,世间的确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便是良善和尊严。

“I have three children _ how may I teach them to walk like men in the world, and I sold my friends?”

“Because it is my name! Because I cannot have another in my life! Because I am not worth the dust on the feet of them that hang ! How may I live without my name? I have given you my soul; leave me my name! ”“”“”

当他用那种灵魂深处的,浸满血泪的绝望之声吼出这几句话的时候,我想近乎泪目的我深深被打动了。没有人不会崇敬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当人们把英雄送上绞刑架的时候,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John Proctor在剧中无疑扮演了殉道英雄的角色,在一切的混乱和绝望当中他仍然不放弃自己对这个世界最本真的看法,仍然不愿意将自己的良知和名誉出卖。

剧中的女巫事件可以看作是由居心叵测的个体误导,所形成的群体不理性的动乱。在完全的宗教统治和愚民政策下,人们没有办法自由追求真理甚至是一点点真实。或许Abby本身的恶是事件的导火索,但最终造成19条生命的惨剧却不是她一人之力,宗教的绑架,专制独裁者的利用,一切的一切共同塑造了这一悲剧。如今的我们只有更多用理性和科学指导生活,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或许上帝已死,但希望人性不会泯灭。

 7 ) 黑底白字

刚刚看完《The Crucible》。不想再用泪水说一切了。

       为什么无辜心灵的赎罪是封建迷信的牺牲品?!
这算什么信仰该死的迷信?我可以说我恨那Abby么,可是有良知一些再想想谁不怕死?! Abby和那些我想大声骂的女的她们也要活啊!!于是在那个封建迷信的时代把自己的死罪驾驭于别人之上!她们是孩子啊她们才不是孩子!她们害怕死啊!可是罪魁祸首就是迷信啊……
 
  还是冷静一些吧。这只是那个时代遭遇同样命运的人两种不同的方式。是的,为了真理而放弃生命太壮丽了。那么我该如何说那些女孩子疯子般指着所谓的恶魔大声尖叫如何解释John的绝望……如何努力不闭上眼睛看他们在最后的时刻,一起念着那些话,真正对上帝说的话……然后把音量调到最大看John夫妻的神圣对话。生命是最好的礼物,John把它丢弃了,一点不可惜地。


我该怎么说呢。
真正神圣的心灵不该在那个时代的,那时许多人只相信迷信与谎言。
以及。 那些故事中死去的人们,带着带着眼泪的微笑,与上帝亲吻之后,离开了。

最后剩下一根绳子,还有黑底白字的字幕。

 短评

翻出这个片名的人一定是看了演员表就照着《纯真年代》想了个名字,我很好奇这种没有引进国内的西片译名到底是谁给权威确定下来的呢?

8分钟前
  • 浒子曰
  • 推荐

为什么从来没人告诉我这比Death of Salesman好看多了?

13分钟前
  • sirius_flower
  • 推荐

so white… 非常白人的電影,Winona二十歲出頭的表演是真的爛!還有這幾巴譯名是什麼玩意

14分钟前
  • Cheryl-Ai
  • 还行

从纯真年代到激情年代,从心机深沉白富美到毒如蛇蝎伪女巫, DD-L与薇诺娜无论是戏里的角色还是戏外的际遇都相当令人玩味呐。除去这些不谈,仅该片的立意就足以让人联想到种种文化革命,产生历史共鸣。而上个世纪薇诺娜·瑞德的德才情貌,不只风华了,只怕也绝代了。

17分钟前
  • 张苑希
  • 推荐

western 文革?麦卡锡主义?戏精完胜的矇昧年代,私欲放大仇恨后血腥辗碎生命。无人幸免。

22分钟前
  • Puff
  • 推荐

#观影手记# 1288 4.5 类似的事情一直在不断上演,其中大规模的,远的有中世纪女巫事件,近的有文革十年。亚瑟·米勒的剧本果然厉害。DDL还演过老岳父的剧~ 。薇诺娜•瑞德实在是好演员。

26分钟前
  • 青山眉黛
  • 力荐

做一个沉默的大多数永远是最安全的。今天为“惩恶”大快人心,明天为“错杀”掉几滴眼泪。于是自己什么罪责都没有了,又可以日复一日的过日子了。群体的感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廉价。

28分钟前
  • 花銅果兒。
  • 力荐

本片改编自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经典舞台剧《萨勒姆的女巫》。本来这幕剧是讽刺五十年代的麦卡锡主义的,但文革后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的时候,大部分观众都认为它是讽刺文革的。其实中国的红色恐怖与美国的白色恐怖同样杀人,区别只在于一个用共产主义的旗帜杀人、一个用自由民主的旗帜杀人。

32分钟前
  • 衍水青云
  • 推荐

当惺惺作态的小丑们装神弄鬼时,愚昧麻木的人们选择了沉默。真正迷了心窍的不是被指控的人,是村民,是法官,是一切的沉默者,是他们的懦弱毁了一切,他们的沉默才是真正的谎言

35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力荐

一个人不是赞成,就是反对这个法庭没有中间道路可以走这是一个新时代 一个精准的时代我们不能再活在朦胧之中——300多年翻篇,时代变了吗?呵呵。这片儿译成《激情年代》。。。好吧,就这样吧。

40分钟前
  • 水水
  • 力荐

平庸的改编,即便有阿瑟米勒亲自操刀的电影版剧本,也无法挽救视听语言的惨淡效果。对比原版剧本可见无数细微的调整,如戏份的增删,次要角色背景材料的补充,一些原本留白在对话之外的场面也作了视觉呈现。然而实景拍摄依然不能减轻僵滞的舞台感,在两种表演媒介的语言转译上是失败的。演员口音不统一,布景和打光处处透露着粗制滥造的气息,观影意义变成于调度和台词行间寻找米勒裁剪的双手。一处极为不妥的增笔是将Abigail对John病态的报复与占有往爱的方向突转,而与此同时Elizabeth的复杂性和立体度遭到大幅削弱。最后终于领悟这个古怪的译名,必定是出于某位手握权威的译者大笔一挥,把刘易斯与薇诺娜赖德先前合作的《纯真年代》直接以前现代激情版誊抄了过来。

45分钟前
  • 嵇澹
  • 还行

憋出内伤了,蛇蝎萝莉和悔恨大叔的癫狂表演。“我们重新见到对方不会在那艘船上,而是在地狱。”这样的事件在不同时间和空间被重复,最后被那伟大的人性光辉震撼了。

50分钟前
  • mazzy
  • 推荐

从纯真年代到激情年代,DDL最后对Wino说的竟是:"It is not on a boat we'll meet again Abigail, but in hell." Joan Allen演得超好,而Winona Ryder是90年代美国最不怯场最惊艳的年轻演员并没有之一,每个角色随着剧情展开于不同的时间爆发,最后是DDL的激情和高潮。

53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会演戏的萝莉你伤不起啊伤不起

56分钟前
  • 风风寂九天
  • 推荐

太沉重了 比原作沉重不知道多少。看Lewis声嘶力竭地那一段leave my name 真是咬紧牙关。 顺便强烈鄙视中文译名。

1小时前
  • 野次馬
  • 力荐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国外也是有文化大革命的。

1小时前
  • 阿丁的种草日记
  • 力荐

阿瑟米勒:上帝死了

1小时前
  • 大米
  • 还行

惨剧。后半段真是十分精彩,“我已经出卖了灵魂,请把名字留给我”,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本来就很有舞台感,在这里就更合适了。倒是瑞德的角色有点有始无终似的。。这个电影的中文译名到底是怎么回事?无语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我勒个去谁翻译的这个烂名字?还是用80年代翻的《萨勒姆的女巫》好。故事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萨勒姆女巫案改编的故事,阿瑟米勒的名剧,是那种看完后觉得好赞但整个人就不好了的故事。。。

1小时前
  • FM Alice
  • 力荐

一直抵触这种无尿点的电影,倾覆了观众的想象力似的;好在立意端正,给阿瑟·米勒点赞,结尾对“人的名字”的呼喊实在是把我从对绝望中抢救了出去。最痛恨的当然是那个最高法院的法官,他说,“这是精准的时代。”精准为何?群氓通过他,释放了自己的权力。表演真好看。想起山之外、白丝带等等。

1小时前
  • 57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