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

剧情片美国2007

主演:刘烨,梅丽尔·斯特里普,艾丹·奎因,钱熠

导演:陈士争

 剧照

暗物质 剧照 NO.1暗物质 剧照 NO.2暗物质 剧照 NO.3暗物质 剧照 NO.4暗物质 剧照 NO.5暗物质 剧照 NO.6暗物质 剧照 NO.13暗物质 剧照 NO.14暗物质 剧照 NO.15暗物质 剧照 NO.16暗物质 剧照 NO.17暗物质 剧照 NO.18暗物质 剧照 NO.19暗物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9

详细剧情

  物理专业研究生刘星(刘烨 饰)远赴美国某州立大学深造,在校期间,他师从著名教授雅各布•瑞瑟(Aidan Quinn 饰)。他的勤奋和出众才华很快在同侪中脱颖而出,并深得瑞瑟教授的信任和赏识。在众多课题中,刘星独对暗物质倾心着迷,他将自己投入到这项研究中,却未料到他所得出的理论与导师经典的瑞瑟模式相冲突。  刘星关于暗物质的论文博得一片好评,然而醉心研究的他忽略了校园政治的存在,他的答辩未获通过。极度抑郁和愤慨之下,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本片根据卢刚事件改编,并荣获2007年圣丹斯电影节阿尔弗莱德•斯隆奖和2007年亚美电影节最佳故事影片奖。

 长篇影评

 1 ) 时空错位,恶俗嫁接

本片根据1991年留美学生卢刚事件改编,我也正是由于其「真实事件改编」的性质去搜寻观看这部电影的。看罢,我只能劝谏后来人,这根本是毫无意义的烂作。此外,千万远离执掌本片的那位华裔美籍戏剧导演——陈士争,因为他的所有作品中都溢满了对中国文化的恶意贬低。

影片于2006年5至7月间在美国犹他州拍摄,想讲述的故事年代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故事开始时出现3.5寸软盘和卧式机箱样式的386电脑这种硬件设施,说明确实想用道具来还原当年场景。中国学生的发型显得老土,衣服也都是蓝灰色调,最具标志性的是那一副副顶在中国学生鼻梁上的大黑框眼镜,造型和1991年播映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大致相仿。可是美国人方面呢,却又完全一派当代造型打扮,基本就是2006年的惯常妆容。

我从没有亲身去过美国,更别提九十年代的美国。但影像可以记录生活,1994年开播的美剧《老友记》连续播出了十年,对比最后一季和第一季的人物造型,便可印证我所言非虚。中国大陆1993年播出的《北京人在纽约》也是远赴美国取景拍摄,都说明当时的美国人审美观一样显得土里土气,绝非电影《暗物质》中表现的那样现代。

而最令人费解的是,影片中的留美学生居然在看电视播出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间或还夹杂一句李亚鹏版《射雕英雄传》的说话声音。这两部电视剧可都是2003年之后才有的,如何能够一边用着90年代的3.5寸软盘和386电脑,一边却又能看着2003年的电视剧?

更可气的还在后面,影片中凡是出现刘星家人在中国北京生活的画面时,都要特意套上泛黄色重颗粒滤镜,显然是做旧处理的手法,再和美国生活的写实镜头两者剪辑连接到一起,更凸显中国有多么落后。天哪,原来导演在这里的世界观居然是蒸汽朋克——落后与先进共存,可为什么偏偏只表现出中国的人和物是落后,而美国的却又都先进呢?再看看里面描绘的中国留学生,刻意选取诸多劣迹行为来表现。我不否认这些现象存在,但在人心里自尊与自卑是一体两面,在外在表现势必也同时有尊严和卑贱,为何偏偏只知道表现卑贱,却无视了这些留学生都已经是博士学位的精英身份了呢?

环顾男主角刘星周围,整间美国实验室里都是中国学生,整个学生宿舍里也都是中国留学生,几乎就连整所大学里也都是中国学生,看不到其它国家和肤色的学生,多么诡异的世界。同宿舍的那几位中国留学生,都是皮肤黝黑,品行趣味尽显低俗,中式英语磕磕巴巴,如果把他们的形象放到任何一部农民工题材作品中都属反面形象,居然还硬说他们是受过十几年中美两地教育的高端人才,这何尝不令我感到愤怒。

陈士争导演曾在媒体采访时说:“对90年代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卢刚是英雄。这些学生为了适应现实,不惜将美国梦变小。但卢刚不肯妥协,他的幻想,成了他生命的血液,幻想破灭时,他也随之消亡。”从如此片面的角度立论,继而揉合他个人对过往经历的报复,以上这些时空错位,恶俗嫁接以及蓄意的贬低都齐刷刷出现在这样一部争议性话题的电影中了。

为了更多了解这位导演,我又特意看了他2010年执导拍摄的中国版《歌舞青春》,原本美版洋溢青春欢乐的歌舞剧,到他手中立刻糟践为充满低俗气味杀马特风格神经片,当然他不会忘记加入他喜欢批判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和无知,足以令两代中国观众作呕,尽是世俗化贬低的满怀恶意都溢出屏幕之外了。

我在网络上更多了解陈士争导演的过往经历,只能愈发领略这个美籍华人是蓄意对中国文化报复:1963年生于湖南长沙,幼年时在动乱中目睹其母死于非命,其父被下放,自己在湖南人办丧事的场所跟着学唱戏;1987年赴美,修读纽约大学戏剧导演硕士,因为数年后的事件变成美籍华裔;1996年前他以华裔演员的身份混迹于西方剧团不得志,直至1999年他凭借湖南花鼓戏背景和多年美国经历,跟风在林肯艺术中心导演昆曲全本剧目《牡丹亭》,终于引起轩然大波,不仅限于戏剧和戏剧团层面的指责,甚至险些影响当时的中美关系。而后他更是不断改编中国传统名篇,以曲意迎合西方人对东方的猎奇心,杂糅符号化的中国元素,不论是什么题材什么剧种,都要同时用上评弹、京剧、秧歌、杂技和高跷,人物造型都要变得鬼神妖魔一般,在外国人眼中自然显得火爆热闹。

陈导演离开中国时间太久,也不愿再认真关注中国当代,大概也忘记了中国传统文化,只记得把曾经的愤恨都宣泄在作品之中,将恶意泼洒给观众。因他的经历频繁涉及上层建筑问题,我也不愿多谈了,我只能喟叹,正是有陈士争导演之流的存在,东西文化差异的鸿沟只会更为难平,彼此的误解和刻板印象也只会更为严重。最后借用前人的语句赠予美籍华裔陈士争:「丧失文化品格的伪文化的有意制造者」。

说回《暗物质》这部电影,陈士争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根据他自己的说法,源于一位对中国未来很感兴趣的投资者喜欢这个故事,赞助他独立制片。能邀请到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是因为他们刚好做邻居。而关于刘烨的参演,有传闻是被导演骗上贼船,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根据IMDB查到的情况,该片在2007年前十个月里曾拿到美国和欧洲8个小型电影节中参展,迟至2008年4月才在美国包下两三块大银幕公映,共斩获三万美元票房,不知道够不够演员们的盒饭钱。

观众们对于原型事件的关注,掩盖了电影的毫无诚意。关于原事件,1992年的《华夏文摘》十一月号增刊上曾刊载报告文学作品《万圣悲魂》,作者刘予建是在走访多位当事人亲属及同学整理诸多材料后完成,虽然也有受到受访人写信辩驳,但整体逻辑是可以自洽信实的。

 2 ) 夹缝之中,谁成就你的英雄情结?

窗外的乌鸦又嘎嘎叫了几声,那声音充满嘲讽与揶揄。我一怒,伸手摔上了窗户。

我也是个留学生,在学校里低头静静走路,像澳洲人眼中的许多中国人一样沉寂而勤勉,每周三天去餐馆工作,默默忍受着故意在我们身边停下的车里面伸出的中指和牙缝里挤出的“Chinese”然后看他们大笑着扬长而去,一天十次的HOW R U 我都可以一一笑着应付,但是到了第十一次,我终于彻底迷茫了。

我也去过教会,不过是华人教会。我捧着厚厚的唱诗谱跟大家一起唱诗,看信徒们讲圣经讲主讲到泪流满面的样子,第一次去主持的老人家让我站起来,笑眯眯地说,一祐,我们真心欢迎你常来。那天的阳光异常温暖,在冬天里舒服得不像话。散了场后我一个人捧着茶杯拿着饼干在后院晒着太阳想,如果这不是华人教会,我可以得到这样的安宁和幸福吗?

也许免费的面包和免费的一切都不重要,也许我们还真的相信我们都是为了梦想而来的。我们身后一样有沉甸甸的父母,他们还在那个充满市井气息的国家里生活,为了唯一的孩子想都不想就贡献出多年的积蓄,然后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操碎了心,盼着一周一次的越洋电话。

写到这里,我想问,中国人都疯了吗?



卢刚的事情我不了解,这里是电影,我愿意说说刘星。
就电影所透露的细节而言,我很容易就可以断定他真的是个天才。敏感,乐于表达,往复不变的耐心,思索,善良,冲动,绝对的聪明,以及信仰。初来乍到的美国,一切真是太过于新鲜,借助这顶级的设备,完成研究,拿个诺贝尔奖,娶个洋妞,再把荣誉和财富带给殷切的父母。皆大欢喜,一了百了。

但,就这么简单吗?
我没有任何铺垫地看了电影,结局让我相当意外。
他的确具备实现这一切的客观条件。然而电影的最后,我们的天才举起枪,砰砰砰干掉了自己心里的小人和骗子,然后又干掉了自己的信仰,就是他自己。那个拼命闪烁着的思维,终于可以平息归来。
在我看来仅仅是因为,他要奋战的不仅仅是学术,而是文化。他被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紧紧地挤压着,从而让他的一切比起在国内时仅仅攻克学术瓶颈要更加困难。教授嫌他不听话,最终选择了弃暗投明的劳伦斯;金发碧眼的姑娘嫌他傻,一句英文都说得费力那我们怎么可能呢。被逼得孤立无援的刘星,怎么可能还是英雄抑或者天才呢?

电影之中几次幻化的西部牛仔场面更加说明,刘星身上有严重的英雄主义情结。在开枪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他为什么先杀的是劳伦斯,然后才是教授呢?
嫉恶如仇的刘星,也许还是个血浓于水的爱国者,他对劳伦斯说过,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语言。
但这一切都覆灭了。

那场变革后的呼吸,蠢蠢欲动的对知识的渴望。那个时代和那个文化注定成就不了他。

如果是别人,身边如果有一个像乔安娜的朋友,也许可以撑下来,成就另一番事业。但是刘星没有,现实的卢刚甚至也杀了她。而这仅仅更让我觉得,他充满了脆弱的气质因而更是个天才。但天才睁开眼,身后依然是沉甸甸的责任,身前依旧是他眼中的邪恶。

他被夹缝中的自己夹死了,这就是天才身上的暗物质。




我可以理解我身边的有些人,他们想方设法想成为澳洲人之中的一员,他们参加一个个其实并不欢迎他们的party,他们调整者语调学说那不好听的澳洲口音,他们为了福利待遇和在我看来的虚荣离乡背井拥抱孤独,他们选择了异地,却不承认自己是个异乡人。初中时的一个朋友,在去了英国旅行之后回来写到:我看到中国的月亮都觉得如此丑陋。

只是不同的选择,当然没错。只是以上的这些人让我在看了电影之后只能说,真可惜,你们都不是天才。罢了。

中国人相信,一大早听到乌鸦叫不是好兆头。我知道,我算是被黑死了。

 3 ) 【不是影评】留美博士的五连杀,卢刚校园枪击案始末

25年前,留美博士卢刚在爱荷华大学校园大开杀戒,连毙五人,随后饮弹自尽,制造了轰动一时的惨烈血案。

长相清秀、神似晓明哥的卢刚

1991年11月1日,下午三点半左右,爱荷华大学物理系大楼三楼309室。

一场天文物理的专题研讨会正在进行,与会者包括克里斯托弗·戈尔咨(Christoph K. Goertz)教授、史密斯(Robert Alan Smith)副教授、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博士以及其他数位科学家和学生。

是年28岁、已取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卢刚悄悄出现在会场,静静旁听约5分钟后,他毫无征兆地掏出一把塞满子弹的左轮手枪,开始射击。

戈尔咨教授(也是卢刚的博士生导师)首先应声倒下,卢刚又对准他的脑后补了一枪;尔后,抢口转向史密斯教授,砰砰,两枪;直到此时,其他在场人士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恶作剧,是真的杀戮,有人逃跑,有人晕倒;随即,卢刚将枪口瞄准他的同学山林华博士,向其脑部和胸膛连开数枪。

枪击这三人之后,卢刚并未停手,转头来到二楼208系主任办公室,一枪射杀系主任尼克森(Dwight R. Nicholson)。

在确认尼克森已经死亡后,卢刚出人意料地又回到第一现场309室,检查戈尔咨、史密斯、山林华三人是否全都死了?此时,几名学生正在抢救还未断气的史密斯教授,卢刚挥枪将他们赶走,迎着史密斯惊恐而哀求的眼神,补了致命一枪。

随后,卢刚来到旁边的生物系大楼,从一楼一直走到四楼,似乎在寻找特定目标,期间他曾遇到数位师生,但并未开枪滥杀。

在寻找未果后,卢刚又来到行政大楼,冲入一楼111室的校长办公室,向副校长安·柯莱瑞(T. Anne Cleary)前胸和太阳穴连开两枪,刚好在室内的学生秘书茜尔森(Miya Sioson)试图报警,也被卢刚射了一枪。

最后,卢刚来到二楼203室,用杀人的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整个枪击过程看似漫长,实则不足20分钟,卢刚辗转4个现场,共向6人开枪(5人丧命,女学生茜尔森全身瘫痪),目标明确,行动冷静,甚至不忘检查目标是否死亡并无情补枪。

卢刚所用的左轮手枪

卢刚18岁考入北大物理系,1984年通过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主持的严格考试,于1985年公费赴美攻读博士,就读于“公立常青藤大学”之一的名校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作案之时他已在此就读6年,并刚于5月份取得博士学位。

看起来整个一聪明勤奋、前途光明有为青年的履历,是什么让他在大学校园中做出如此惨烈的同归于尽式杀人行径?对自己的导师、同学又是哪来的这么大仇这么大怨?

警方在事后截获了卢刚事发前几天寄回国内的包裹、家信、汇款等,并找到了他事前写下的四页英文遗书,而媒体则大量的采访了卢刚生前的同学,汇总起来大体可以捋出惨案背后的杀人动机。

首先还是那句老掉牙了但你又不得不承认确实有道理的话——“性格决定命运”。在同学们眼中,卢刚是一个刚愎自负、目中无人、时而埋头研究、时而放浪形骸的人,出国前就个性很强,孤僻,不合群。出国之后,似乎变本加厉,在与留学生同乡的相处中表现的情商非常低,据曾经与卢刚同住一室的爱荷华大学教育系博土生赤旭明回忆,卢刚自视甚高,说话喜欢揭别人短处,以嘲弄别人为快乐。久而久之,与留学生同乡关系愈加疏远,又融不进美国社交圈,几乎是没有朋友只做研究的状态。

如果仅是孤僻不合群也不算什么,世上多的是孤独的人,至少卢刚在学习和研究上依然是佼佼者,然而他很快又遇到了一个抢去他仅剩荣耀的“仇敌”——本案的受害者之一山林华。

被杀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

是年27岁的山林华出自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性格上与卢刚截然不同,热情开朗,喜欢活动,人缘极佳,曾担任爱荷华中国学生联谊会主席,威望颇高。他比卢刚晚两年来到爱荷华大学,但在学业上很快超过卢刚,更深得导师欣赏,毕业前已有三四篇论文已刊登在行业权威的(JGR)刊物中。毕业论文更获得了全校最佳论文奖,拿到学位的时间比卢刚还早上半年。

与此同时,卢刚的研究工作一直不太顺利,博士论文几经反复,好不容易毕业后,找工作的事始终没有着落。看到山林华的成绩,卢刚心中颇不服气,愈加失衡,认定导师刻意刁难自己,在他找工作上不帮忙,以及对山林华违规照顾,他曾几度就山林华论文得奖事向系里和校方提出抗议及申诉,但毫无结果。

嫉妒和不公在心里滋长,种种矛盾日益深化,隔阂愈加撕裂,好像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刁难他,都在给他下绊子。而身边又没有朋友可以交谈,可以舒解,卢刚在苦恼中越陷越深,渐至走火入魔……

 4 ) 結局震撼 劇本不錯 劉燁十分出色

今天剛看過劉燁及Meryl Streep飾演的"Dark Matter", 很喜歡, 尾段亦頗震撼. 由於今天是首映, 電影開始前劉燁也有上台說了些話, 更說大家可能喜歡這齣電影, 也可能不喜歡. 看畢後, 有點明白他的意思. 畢竟, 電影是叫人傷感的.

故事背景是1991的美國, 從中國老遠跑來做研究生的劉星(劉燁飾)戰戰兢兢又極其興奮地為著名的宇宙論(Cosmology)教授作研究的工作, 成績超卓, 得教授垂青, 但自尊心重的教授卻對太進取及急進的劉星不太滿意, 最後更不通過他的畢業論文, 除非劉肯改過當中的計算方法.

電影從一個中國藉的導演立場出發, 講述九十年代初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涯, 我也差不多是那數年到美國讀書的(比劉遲兩年), 所以也看得有共鳴, 不過電影說的是內地的留學生, 和香港去的也有點分別. 電影中刻意對內地留學生的一點挖苦, 幸而是從中國來的導演, 不然便會有可能被喻為歧視中國留學生了.

那些挖苦其實都頗到肉, 如留學生到教會一心希望得到一些利益, 聽著牧師介紹教會, 一說到有食物供應, 大家都紛紛起來跑到放食物的桌旁, 把牧師忘得一乾二淨. 又當劉星去咖啡店買咖啡時, 語言不通, 想喝茶, 卻以為"to go"是茶的名稱, 叫了"Togo". 又當教授們舉行研討會後的派對, 一眾中國來的學生都搶著吃東西, 還說要吃飽一點, 當晚餐. 這些其實都頗搞笑, 亦反映中國人貪小便宜及攪小圈子的心態.

電影對留學生於海外面對的文化衝擊描寫得恰到好處, 語言的障礙, 外國人的性開放, 在美國人眼中中國來的學生永遠都是最勤力的等等. 導演擅於用較幽默及輕鬆的手法來刻劃, 給人舒服的感覺, 令觀眾更投入於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很喜歡電影一些framing, 好些都有深刻印象. 如第一幕當劉星到大學坐在長椅上, 等候見教授時那個鏡頭, 遠遠的見到劉獨自在等候的神態. 還有他們玩足球棋時, 鏡頭從那些足球人的下方拍攝, 很有美感.

音樂可說是中西合壁, 但以中國色彩居多, 效果不錯.

劉燁演得很好, 他演的劉星令我聯想起他在"藍宇'中的角色, 不知道導演陳士爭是否也因為"藍宇"而揀了劉燁飾這個男主角. 女主角Meryl Streep當然也演得很好, 不過戲份比預期少, 相信有機會和她合作, 劉燁這生也不會忘記.

電影有不少笑位, 令前大半段都給人輕鬆投入的氣氛. 留學生Lawrence的太太的高歌確實令人捧腹大笑; 同學模仿洋妞的呻吟聲也帶來不少笑聲.

電影中劉星父母在國內的片段也很不錯, 工人階級的父母, 間歇的剪影, 給人深刻印象.

劉星在月曆上揀了六月廿一日, 是夏至, 不知道和他研究的宇宙及暗物質有什麼關連及特別意思.

電影最後的結局確實震撼, 不在此揭露詳情. 本以為劉只會自己了結來面對失敗, 那一幕我實在有點嚇一跳.

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畢竟是一個很好的劇本, 但結局確實有點傷感.

 5 ) 纪念我无辜的校友山林华

节选自 http://www.sznews.com/education/content/2007-04/17/content_1048925.htm

   2.山林华

    “一个人要是没有在生活的韶光中看见过天使,在生活的灾难中看见过恶魔,他的心就永远不会开窍,也永远不会有情感。”

    听爱荷华大学的同学谈卢刚以及被卢刚杀死的山林华,就像听人谈论白天与黑夜的差异一样。一位美国记者说,他们的叙述给人的感觉是:山林华似乎是上帝刻意制造出来,故意要向世人显示善与恶、美与丑、正与邪、光明与黑暗的强烈的对比。

    山林华在爱荷华大学知名度颇高,是前任中国学生联谊会会长。而卢刚则由于性情孤僻,连中国学生联谊会也没有加入。山林华今年27岁,浙江省嘉兴人,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四年前通过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在大陆主持的考试,进入爱荷华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由于他成绩极为优异,在博士资格考试时与卢刚并列第一名。他人缘很好,系里教授对他大为赞扬。

    卢刚的父亲是工人,山林华的父亲是农民,他来自浙江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弟弟山雪良在得到这个噩耗时在电话中失声痛哭:“我哥哥是苦孩子出身,好不容易才熬到今天,我们全家以他为骄傲,那个人为什么要杀他这样好的一个人!”山雪良说他在农村种地务农的父母身体不好,家中还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视山林华如同命根子。他至今也不敢告知家人他哥哥的死讯。为到美国料理后事,他只好撒谎,说哥哥在美国生病需要人照料,才得以让家人放心,赶赴美国。

    山雪良说山林华自幼就刻苦耐劳。由于家里穷,身为长子,吃了很多苦,但他一直自强上进。1981年,16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87年赴美留学后,为了接济大陆农村亲人,他长期省吃俭用,每次攒下一二百美元即往家乡寄。两个月前,家中父老还收到他一张200美元的汇票。他每次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以免让老奶奶及父母挂心。经常劝父母用他寄回的钱吃好些,补养身体。在他们那个村子里,山林华是个出名的好孩子,没想到会突遭惨祸。

    山林华的岳父是安徽合肥的一位学者。在山林华被杀害前48小时刚刚抵达爱荷华市作访问,却不幸看见女婿身亡,女儿年纪轻轻成孤孀。

    曾经同山林华、卢刚住一个公寓的赤旭明说,小山出身农民家庭,家里很穷,全凭个人努力奋斗登上大陆一流学府中国科技大学的殿堂,并以优异成绩赴美深造,非常不容易。当他听说小山遇害的消息时,他难过得哭了好几场,因为他在与小山共住一室的日子里,发现了他身上许多美德。他举例说:小山为了帮助仍在安徽老家的弟弟筹措结婚费用,省吃俭用,相当长一段时间天天喝牛奶,吃面包果腹。因为这两样东西在美国都很便宜。

    爱荷华大学电脑博土研究生华欣说,山林华为人非常好,聪明能干,勤奋好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获最佳论文奖学金是实至名归的,卢刚不应因妒生恨将他杀害。作为山林华的朋友,他非常难过,很多同学听到这个消息,都难过得失声痛哭,对凶手暴行十分气愤。

    受访的学生在谈到山林华时,没有人不是充满了感情与怀念的。几乎大家都不太能接受他就这样与中国同学们天人永隔的事实。在大伙心目中,与卢刚尖锐的个性相对的是山林华的宽宏。经常挂着微笑的山林华总是替别人着想,愿意对人伸出援手。与山林华一同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的雪山在谈到他时几度哽咽不止。她说,只要同学开口,即使山林华自己已经买好了菜,他还是高高兴兴地开车送没车的同学去超级市场。许多到爱荷华大学念书的新同学,都是山林华到20多公里外的Cedar Rapds机场接来的。作为中国学生联谊会主席,他热情地帮新的同学找房子,买便宜生活必需晶。哪个同学要搬家换房子借他的车,他也总是一句话:“没问题!”质朴诚恳的个性,使他在爱荷华大学的340多名中国大陆留学生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大家都习惯亲切地叫他“小山”。

    物理系的冯炜说:中西部大学与大城市学校不同,因为没有地方可以走动,中国留学生之间的来往十分密切,学生联谊会办的活动大家都踊跃参加。小山于1988年至1989年担任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会长,把联谊会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李新说,博士生课业都很忙,山林华自己做学问极为认真,但没有什么恃才傲物、高人一等的态度,没有学究气。凭着他的纯朴与义气吸引了一群“哥儿们”,大家同心协力为联谊会做事,举办各种活动,深得人心。

    物理系几位比较熟悉山林华及卢刚研究工作的人都表尔,山林华在事业上比卢刚得心应手,并不只是运气较好的缘故。一般人只能从山林华与卢刚截然不同的个性与作风去了解他们:山林华人缘好,常微笑,伸援手;卢刚则独来独往,作风怪异,脸上永远是阴霾笼罩。物理系的同学则进一步从个人专业去探讨两人之间的分野。他们说山林华的研究工作不仅在系里,即使在整个太空科学领域中都是十分出色。山林华的论文至少已有三四篇刊登在他们那一行最权威的、由戈尔咨教授所主编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JGR)刊物中。

    山林华的毕业论文是他与戈尔咨教授共同研究的成果。他们率先从理论上解释土星的光环结构,并进而分析光环的年龄。这篇论文经系主任及其他教授们的推荐,获得了全校最佳论文奖Spriesterback Dissertation Prize(DCS荣誉奖),奖金2500美元,享有很高的荣誉。

    系里的同学说卢刚对山林华得奖很不是滋味,几度向系里和校方提出抗议及申诉,但毫无结果,没有人认为他有道理。李新同学表示:其实这个奖是由教授直接选拔推荐的,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申请。

    天文物理系的同学们说,山林华在得奖之后还不断“出活儿”。又与戈尔咨教授及史密斯教授共同在JC只上发表论文,对能够阻碍通讯的“地球磁暴”现象提出解释和预测。冯炜认为:这个题目比土星光环更重要、更受学术界的重视。

    以学业成绩相比,卢刚和山林华的水平不相上下。在博士资格考试时,两位来自大陆的“天才生”并列第一名,可是,以研究能力而论,山林华做出的成果显然更受学术界肯定。“独行侠客”卢刚不肯下苦功做研究,与教授隔阂很深,却偏偏死心眼要和山林华争最佳论文奖,结果越搞越往牛角尖里钻,终于滋生杀机,选择一条玉石俱焚的毁灭道路。

    11月7日在山林华的追悼会上,杰逊成牧师用哀痛语气说:

    “山林华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运动是他仅次于物理的第二所爱,他尤其喜爱看美式足球橄榄球。而且他恐怕是唯一真正懂得规则的中国学生。他不但懂而且乐于向人讲解,不会让人弄糊涂。”这句话让参加追悼会的人难得地笑出声来,好像小山就在眼前一样。

     爱荷华市立公园旁的Park Lawn学生宿舍里,小山家的灯光只能映出山林华的妻子杨宜玲哀伤的面容。从11月1日以来她眼泪已经哭干,精神状态也有些恍惚。山林华连一声叫喊都来不及发出,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这样骤然而逝。

    伤逝啊!伤逝!那个喜欢朋友,喜欢在周末打篮球、踢足球、打桥牌,喜欢在电视机前向朋友们大声解释美国橄榄球规则和赛情的小山,那个喜欢与朋友说宇宙苍穹和地球经纬奥秘的小山;孤寂地躺在阳光永远也照不到的角落,等候着浙江老家的弟弟前来见上无言的最后一面。

    他的父母,他的年逾古稀的老奶奶,还在浙江农村的田地里盼望着他的来信,他们对着遥远的望不见的美国,呼唤着:“小山啊……小山!”

 6 ) 他人即地狱

《暗物质》是刘烨与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的一部影片,系根据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震惊世界的真实枪击案改编而成。一个在美国念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因未能得到博士学位,开枪打死导师与同学后自杀。
刘烨在片中饰演赴美留学生刘星,一名才华横溢,胸怀大志,性格内向的青年,在国内念北大亦是第二名的成绩。估计这人从小就是只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主儿,初到美国时简直单纯得令人发指。他不知道坐免费班车到超市挑便宜甚至是不要钱的东西,他不知道遇到宴会时要拼命地吃以节约下一顿饭钱,他更不知道室友偷接电视信号后电视里播放的两具肉体翻绞时那个女人一直尖叫的“I’m coming”是什么意思。
但是他惊人的天赋获得了导师雷塞教授的青睐,其腼腆的性格与对科学的执着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尤其是照顾中国留学生的乔安娜女士(梅丽尔斯特里普饰)。看上去他慢慢融入美国文化之中,玩西部牛仔游戏,参加各种座谈会、学术研讨会和酒宴,还喜欢上一个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
宇宙中的暗物质是他痴迷的研究对象。在能够望见浩渺星空的礼堂中,他用不太熟练却激情洋溢的英语对乔安娜说,宇宙中能见物质不足1%,其余99%的都是不可见的暗物质,但我们知道它们在,它们时刻在发生作用,而我能看见它们,通过数学!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他给父母写信说,我一定会为此获得诺贝尔奖!
雷塞教授在影片中被描述为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他确实欣赏刘星的才华,却丝毫容不得学生超过他,当他看见因为刘星出色的表现引起另一位教授的关注时,眼神已经起了变化,渐渐地,他开始将自己的宠爱转移到另一个乖巧懂事的中国留学生冯刚身上。冯刚不是香蕉胜似香蕉,他给自己取英文名字劳伦斯,与刘星等中国留学生说话时也操着流利的英语。当刘星纠正他研究中的谬误时,他笑着用英文说谢谢,你说得很对;当刘星对他说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时,他仍然是那般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说,没错,但是我们现在是在这里。
刘星很失落,但他仍然期望通过自己在研究上的成绩来重获教授的信任和喜爱。他一遍又一遍地做研究做课题,当他终于通过熬粥时的顿悟完善了自己的宇宙理论,兴冲冲拿着手稿找到雷塞时,得到的却是冷酷无情的拒绝。他终于还是自行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理论,获得一片赞美之声,然而这与雷塞教授提出的物理模型休戚相关却没有得到他首肯的东西终于点燃了雷塞的怒火与妒火。
博士论文答辩时,雷塞明目张胆地给刘星使了绊儿,答辩小组的另两位成员明知却没有反对。影帝刘烨,此时用眼神表达着一个年轻学者对这样一种欺骗,一种背叛,一种报复混沌无知茫然无措震惊无比的心态,是的,他太单纯了,在当工人的父母塑造的穷苦却和谐的家庭中,在北京大学自由开放宽容(姑且按影片理解)的人文中,这小孩单纯得像一个愣头青。于是,当室友们在陋室中准备为刘星拿到博士学位开party时,伴随强烈的打击乐,只看见偌大的教室里,刘星发疯一般地撕扯乔安娜特地为他这次答辩准备的昂贵衬衣,他脸上,已经呈现狰狞。
先是安静的流泪,一个人蜷在黑屋里。接着,以为可以在爱情中找到些慰藉,可是在茶叶店打工的美国女孩说,我挺欣赏你这个人,可我们是不可能的,对不起。然后,面对同学们的毕业,面对才干远远不及他的劳伦斯冯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一个人躲在角落。最初,对乔安娜送的天文望远镜,他还能用腼腆的笑容说谢谢,慢慢的,他就真的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了,除了在给父母的信中说,大学都争着要我,我要把你们接到美国当刘星教授的父母。
骑单车在街上晃悠时遇见陌生的同学,对他说;嘿,你是刘星吧,我看了你的论文,写得真棒!他置若罔闻,是真正的置若罔闻,如同没有看见那个人一般,连“哦”都没有一声,只是埋着头,推车走掉,径直走到乔安娜的住处,开始推销化妆品。一边狼狈而羞涩地对乔安娜说,我只是闲着打打工,一边用拙劣的手法为她试用这些看上去就很廉价的护肤品。影片特写了这个镜头,刘星认真却呆滞的表情,乔安娜尴尬而心疼的眼神。当刘星的手在乔安娜脸颊上轻揉时,梅丽尔在这部戏中的表演到达了最高峰,几乎没用一句台词便把对面前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痛惜与欲哭无泪表现得淋漓尽致,有释放更多的却是压抑。刘烨能与她配戏确实可以说得上非常幸运。
回忆到这里,刘星的生命轨迹基本到头,从最初舒心的笑容到苦笑,到最后雪地中被雪覆盖的人。他开始收拾自己的私人物品,给父母汇去几年积攒的1万(或者10万?)美元,静静地向学校走去。
音乐节奏舒缓下来,情感悲凉起来,很有渲染力。慢镜头中首先出现刘星的母亲,她推着自行车过铁轨停下,忽然慌张地掉头;接着是刘星喜欢的美国女孩,在打工的地方忽然停顿了动作,以迷惘而惊惶的眼神望着虚无;然后是乔安娜,在七彩的暮霭中练太极,忽然停了,跟着疯了一般开车向学校驱驰。刘星的母亲推着自行车在奔跑着,乔安娜的汽车在平直的大道上飞驰着,刘星在一言不发中开枪击中了正做演讲的卢刚、观看演讲的雷塞以及另外两名学位会成员,最后坐在雷塞的办公桌前,学着后者的样子将双腿放在桌上,对着自己扣下了扳机。这是他人生唯一一次如此的放肆。
刘星的母亲回到家,接到了乔安娜的电话。故事戛然而止。
整部电影情感铺陈很不错,节奏一般,演员比较到位,音乐很赞。至少是我能理解,一个18岁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一心要拿诺贝尔奖的年轻人,最后拿不到博士学位需要靠兜售廉价小物品维持生计的巨大心理落差。
片中卢刚的妻子在家庭聚会中用英语唱了一段《蝴蝶君》(似乎是,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颇搞,我在想或许导演是用这样的方式再次强调东西方文化差异,说明彼此的不理解之间是多么可怕可悲的事情。
“暗物质”作为影片名,很契合,尽管它令我最初以为这是一部科幻片。暗物质是男主角的痴迷对象,也是导致他失去导师宠爱的祸根。这个看上去与我们生活全然无关的名词,贯穿影片始终。这个片名也同样直指人心中的暗物质——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是它一直在作用。最初我以为他只是指男主角,看的过程中反应过来导演应该包含其他人,雷塞教授,卢刚,等等。每个人心里的一点点,随时随地相互作用,最终以几何数字增长,成为酿成悲剧的绝对因素。
刘星是个心高气傲,或许从某种角度上说不能被社会被他人理解的人,那一点点心中的暗物质,虽然是悲剧的最终缔结者,却也未必不能说是他灵感与天赋的动力之源。当他为女孩制造银河,将牛奶倒进咖啡,惊叹于那其中万宗变化,女孩却一脸不解——准确地说是对他狂热和痴迷的表情不解——之时,想起了一篇科幻小说《递归之人》里描述的那个人,同样的科学天才,同样的幼稚纯粹,同样的不被理解。
说说片尾三位女性的表现。在导演看来,女性是最纯粹的属性,这似乎也是很多纯粹的男人惯有的情结。至少这部影片中,女性没有被表现出内心有暗物质,并且在影片最后,被硬生生赋予了一种拯救的力量,尽管它来得太晚,却同时具备了隐隐的共同感应。这是相当唯心的,套用韩寒同学的一句话:那都是电影里表现的情节,真实往往是在你想他的时候他不定在做着你最不想他做的事情。思念是不可被感知的,我的观点。
最后,始终想起一个很快就会出国的朋友,太年轻的年龄,不知道其是否具备照顾自己的身体及精神能力。只能在此给予遥远的、单方的、不被感知的、停滞在这一刻的祝福。
感谢“他人即地狱”,这让我们有了互相自私的基础。在我们因为自私与贪欲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幸而有自私来以忘却而平复。阿门。

 短评

更加喜欢刘烨了

4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力荐

实在难看的不是一般般

9分钟前
  • 罂粟
  • 较差

要不是有梅姨在 不会给三星的~~

10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13分钟前
  • 还行

简直不想评价。

17分钟前
  • 苏比
  • 还行

6/10

22分钟前
  • 小凯撒
  • 还行

穿的那身衣服跟郭晓冬很像啊

24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不应该

29分钟前
  • llxx8023
  • 推荐

不错

30分钟前
  • 阿苏
  • 推荐

似乎没想象中震撼

35分钟前
  • 臭臭
  • 还行

准备出国留学的以及学生经历一路优秀即将考入大学的孩子,看看这部电影吧,也许会少很多不必要的悲剧。

39分钟前
  • Tiger
  • 还行

太沉重呀太沉重

42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让人一如既往失望的刘烨

46分钟前
  • 亲爱的我呀
  • 还行

这个悲剧不是卢刚一个人造成的,也不是海外学子的通病,而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卢刚自身人格缺陷,整个中国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

47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还行

只能说他不能适应这个社会

49分钟前
  • ice小鱼吃冰块
  • 推荐

因为结尾 多颗星

52分钟前
  • jiji
  • 还行

听老外讲英语总能懂个八九不离十,听咱国人讲英文就像听天书一样你说奇怪不?ps.瞧那结尾,改编也不带这么戏剧的呀~

55分钟前
  • Hey Johnny
  • 还行

真傻

57分钟前
  • 占朵
  • 还行

很不爽.

60分钟前
  • A 涂
  • 力荐

宇宙不是无端爆炸的,它需要一个引体。

1小时前
  • 匡轶歌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