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擂台

喜剧片香港2010

主演:黄又南  泰迪·罗宾  梁小龙  陈观泰  贾晓晨  欧阳靖  邵音音  陈惠敏  罗永昌  罗莽  

导演:郭子健  郑思杰  

播放地址

 剧照

打擂台 剧照 NO.1打擂台 剧照 NO.2打擂台 剧照 NO.3打擂台 剧照 NO.4打擂台 剧照 NO.5打擂台 剧照 NO.6打擂台 剧照 NO.13打擂台 剧照 NO.14打擂台 剧照 NO.15打擂台 剧照 NO.16打擂台 剧照 NO.17打擂台 剧照 NO.18打擂台 剧照 NO.19打擂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22 10:22

详细剧情

  公司小职员梁景祥(黄又南 饰)为人懦弱,是个时常受气的角色。这日他为公司奔赴某村收地,不料路上被几个恶人暴打,幸有罗新门高徒林良淳(梁小龙 饰)出手相救。梁景祥感佩良淳,追索至罗记茶楼试图拜其为师。罗新门罗新师傅(泰迪罗宾 饰)三十年前名动武林,但因在一次比武中不幸中风昏迷至今,导致罗新门败落,只有首徒陈德成(陈观泰 饰)与林良淳二人勉力维系一门生计,昔日武馆也早已沦为茶楼。  梁景祥的到来,激起了罗新门与庞青(陈慧敏 饰)一派的旧日恩怨;更因特殊身份卷入了罗新门与开发商的冲突。混乱中,昏迷的罗新师傅突然醒转,老师傅的第一个重要决定,便是参加由庞青主办的擂台比赛……

 长篇影评

 1 ) 木棉花开的时候

由结尾说起。

电影的ending,梁小龙,陈观泰与陈惠敏三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搞得晚辈的李海涛和欧阳靖只能用“oh,shit!”来表达内心的疑惑。
陈惠敏继而对他们说道:”过个几十年你们就懂了。“

懂得什么?

在这场ending的笑容之前,李海涛正与梁小龙进行一番恶战。由于“拳怕少壮”,梁小龙被李海涛打得跪地不起。但大师兄陈观泰对梁小龙说:“不准跪着。要打,就一定要赢!”

因为饰演师傅的泰迪罗宾说过:“擂台,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打。想放弃,就别打,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

想起师傅教诲的梁小龙于是热血爆棚,最终以一腿凌厉脚法击中李海涛前胸,李海涛倒地。但,倒地的李海涛很快就继续站了起来,而梁小龙却因耗尽体力而倒下,胸前用墨笔画上字的T恤浸在一片汗水之中。

紧接着就是梁小龙,陈观泰和陈惠敏三人甚有默契的笑脸。

难道这部戏不是讲输赢的?不是说“要打就一定要赢”吗?梁小龙他妈的并没有赢呀!这师傅的鬼话是说来干嘛的?

错了。原来这不是简单的输赢。虽然泰迪罗宾饰演的师傅罗新非常认真地说到”要打,就一定要赢!“,但,”赢“只对了一半。原来,要赢的那个对手——

是你自己。

这是一部关于“尊严”的电影。

人生就像一场打擂台,哪里都有比赛,无处不是挑战。畏惧,挫败,失落……在所难免。摔倒了要爬起来,不能跪下。“拳怕少壮”并没有什么可怕,不想输,不打就可以。但不打,输掉的是自己。有斗心,战胜自己,老师傅都是真英雄,年纪大细又有何所谓?电影中有一只被“鸡”偷龙转凤的“腊鸭”,其实鸡鸭亦无所谓,闻着臭才是真谛——“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倒地的梁小龙仿佛看到师傅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师傅还说,五月的木棉花多,飘在空中很美。

飘出来的是棉絮。木棉花不但是花,也结果。经历五月的雨水,成熟的果实裂开,棉絮开始飘出。

木棉象征着某种开花结果的生命力。只有具备成熟的果实,木棉才有驰骋的天地。飘曳的木棉亦是一种希望。

《打擂台》是一套笑中有泪的电影,有讪笑打闹,亦有悲观与低落的感伤。而结尾却能让人如同看到飘于空中的木棉般,醒觉到生命力的希望与美好。

真是一部好电影!!诚意推荐!!






 2 ) 一套不合時宜的奇片

今年的香港电影不知是回光返照,还是谷底反弹,佳作信手拈来。岁月神偷,月满轩尼诗,志明与春娇,甚至飞砂风中转这种黑帮片都令人看得如沐春风。现在清单里要加入“打擂台” 这部电影。

第一次听到“打擂台”的时候,我已经热血沸腾了。尤其是知道梁小龙担纲演出武林高手,而非插科打诨的谐角,更是满是期待。到了预告的公开,我更是平添期待 - 那种老式的旁白,毛笔写的名单,奇妙的剪接都散发著浓浓的六十年代味道。这还不够,点睛的是欧阳靖的音乐,他将万里长城永不倒这个一代经典披上了年青人易接受的hip hop外衣,再塞回疑似六十年代预告片中,音乐和画面碰撞得灿烂缤纷,更令我期待这个似乎出生在错误的时代的电影。

注意:下含剧透!

这其实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讲述的是一群被时代巨轮无情碾碎的过气拳师的故事。

我们都清楚得很,中国人最容不得的就是失败者,成王败寇是公理,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崇祯帝,溥仪,那个不是被描画成昏庸透顶,不识时务的混蛋?有多少人会认真地看待那些历史的失败者,听听他们自己述说的,跟成功者不同的故事?

在我们的功夫电影里面,几乎所有的主角都是成功者。李小龙,李连杰,甄子丹,这些巨星的成名作里,基本上都是以主角得到最后胜利作结,即便是最后死去,也是在战胜敌人,以最伟大光辉正确的姿态化为武神从此不朽。

打擂台并不是这样,三名主角中,陈观泰手被打断,吊着绷带只能旁观;梁小龙拼尽毕生功力打出雷霆一击也无法撼动对手;黄又南认真习武,彷佛进步神速,也只是能捱上两脚就瘫坐在墙边。他们一败涂地。

银幕上的梁小龙被击倒后,先是开怀大笑,后来笑声杳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嚎啕大哭。

他笑,是因为压抑了三十年的功力,终于可以尽情挥洒,不用管那个推广为名,敛财为实的比赛,也不必在窗明几净室内禁烟的拳馆里挥汗。有的只是两个武者,一个破烂道场。一切都是那么old school,那么不合时宜。

他哭,是因为空有一身功夫,面对着年轻自己几十年的后辈,到最后只能胡乱挥拳泄气。人人都说一胆二力三功夫,可是拳怕少壮才是真理。明知自己不是不会打,只是身躯日渐老去,凭你身负绝世武艺,面对岁月神偷,也只能徒叹奈何。

电影如果就此打住,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有多少直面失败的功夫片?但是偏偏导演要电影演下去,要这些失败者坐在一起,一起开开心心分享那只臭死人不赔钱的蜡鸭。

这才是影片的深意!

就算他们刚刚面对了人生最大的失败,以前的努力彷佛都随风逝去,但是so what? 太阳还不是照常升起?人还不是要继续吃饭?武者的精神不在于挫敌制胜,而是那股桀骜不驯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风骨。有了这种精神,昨晚的那场失败算个屁!就在这时,万里长城永不倒适时地响起,这才为电影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执笔时,仍然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在下曾经盛赞阿凡达,但那只是一杯烈酒,心动的感觉稍纵即逝。而打擂台更像功夫茶,刚看完时只觉得是拍的较好的cult片,但现在冷静下来,电影浓烈的回甘开始涌上心头。

打擂台绝对是沧海遗珠,在下十足诚意推荐!

 3 ) 《打擂台》:重拾被遗忘的美好

Solo lau/文

        没想到看《打擂台》居然看得这么伤感了,感觉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电影中的黄又南。曾经痴迷于电影中的动作凶猛,崇拜刀光剑影中从容自信的英雄,等成人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迷恋的那些东西遭遇现实时有多么脆弱。幸好还有一些人能够真正理解这种似乎已经有些不合时宜的精神,并且用以自勉。
        
        惯用旱地拔葱的梁小龙固然腿功无敌,大圣披挂门出色的弟子陈观泰也是拳法无双,但他们毕竟都是廉颇老矣。尽管之前的宣传说几位老人家拍戏拍得十分过瘾,也不能指望电影的打戏能多狠多猛。从功夫电影的角度上讲,《打擂台》只是仅供曾醉心于香港功夫片旧梦的影迷们扶今惜昔的情怀之作。
        
        幸好《打擂台》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宣扬侠义精神和不屈风骨的功夫片,它所讲述的故事不仅仅是对港人,甚至是对所有曾有过美好梦想的朋友们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电影中的黄又南小时候痴迷于超级英雄,时常化身长胜超人去海扁“鼻涕虫”。这样童稚的情节不禁令人会心一笑,相信曾因激情港片而血脉喷张的兄弟没少干过这种事情,贾樟柯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他常提到自己少年时看过香港动作片之后,经常激动地跟朋友去找架打,可见亲切的香港电影着实刺激了几代兄弟的青春期荷尔蒙。
        
        而电影中步入成人社会的黄又南,却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职员。其实这个夸张的人物设置所暗示正是我们很多人的真实处境。经历了少年的意气,长大成人,却发现自己面对的真实社会竟然如此不堪,与电影中英雄纵横的快意人生完全不同。那些所谓的功夫、豪侠、身手、道义等等曾经记忆中最闪亮的词汇,似乎都已经不合时宜,现在流行的是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的《厚黑学》。君不见,大量的职场求生书籍都在火热畅销。或许当这本现代智慧秘籍被写成的时候,那个关于江湖的传说就已经终结了。当然这里不是批评李先生,能写出这部借故说今的著作,不也正好说明他本人对现实社会透彻冷峻的理性态度嘛。
        
        于是我们在《打擂台》中看到的不是鹤发童颜却又深藏不露的侠隐高人,是两位缺胳膊断腿的狼狈大叔。桂志洪电影中的大哥成不再是暴殴不法分子的正义化身,而是处处隐忍的和事佬。陈真虽然依旧一腔热血,但可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情此景,不免令人产生一种物是人非的萧索感。这两位坚守罗新门和师傅的老人,所坚守的其实也是曾经支撑起一个辉煌时代的可贵传统,但他们不懂得如何传承下去。但这已经很不错了,像陈惠敏饰演的拳师虽然还没忘掉传统,但现实中他也不得不迎合时代的浮躁潮流。
        
        最令人惊喜的还是最后的决战,这场真正意义上的“打擂台”,从双方见面就具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其中有个很感人的细节,陈惠敏在手臂上系了根布带以此来表示对罗新师傅的哀悼,与李小龙在《猛龙过江》中为战死的对手盖上衣服一样,是武者与武者之间的尊重。
        
        拳怕少壮,如果导演设计让梁小龙打败对手,《打擂台》就成了流俗的煽情作品。电影中梁小龙被打得狼狈不堪,却用不服输精神折服了对手。虽然这场不公平的比赛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者,但两位老影星哈哈大笑的时候,打擂台的目的也达到了。因为他们所坚守的美好事物,终于被后辈所领悟并继承。
        
        最后那只颇具象征意味的陈年腊鸭被吃掉了,虽然不敢想象味道如何,但至少港人逐渐被遗忘的美好得以传承,那是充满斗志的自信姿态,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尊重和关怀。这种被称为狮子山下精神的可贵品格,不应该被遗忘。因为它,香港才得以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东方大都市,并且创造了那么多如梦般的传奇。
        
        
        
        

 4 ) 语录

在六、七十年代,擂台是一个充满血与欲的英雄地。

擂台,是拳头打出位的标记。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我是盐田仔安泰楼保安部早班“金燕子”劳国安!
我是快加好精选午市自行车外卖“黑牡丹”苏菲亚罗兰!
我是沙溪口耀明村垃圾房“铁头”!
我是江浦村财委会委员兼财务“玉麒麟”谢俊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胆二力三功夫。

武馆是武馆,茶楼是茶楼。现在不像武馆,又不是茶楼。

我罗新门有三不教:一、长头发不教;二、强身健体不教;三、样子丑不教。

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道,道合于空。

五月天,两样东西多。雨水多,木棉花多。如果不下雨,木棉花飘起来更美。

我去美国为了什么?躲你啊!

擂台,只是一个名称。真要打的话,哪里都是擂台。

练武是用来战斗的!你们握紧这个拳头,就要闯出自己的路!

都什么年代了,下战书不用自己拿过来啦,你发个电子邮件就行了。

拳怕少壮。

不打就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

不是你能打出多重的拳,而是你在承受多重的拳之后,依然能够勇往直前。

 5 ) 劲!

大抵是郭子健老师最令人满意的一部作品,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导演,郭子健老师之前的两部戏均为我所不喜。与唐永健、黄精甫两位老师、以及相当一部分华语新导演相仿,郭子健老师亦拥有自我塑造的偏好,落实在具体电影中则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夸张与做作,或者说,拍出一部单纯的电影或者香港电影,并非他们所好,却正是他们要竭力避免的。
而《打擂台》是并不需要太多花活的,一班老戏骨落场,就已经能让一众港片迷目眩神迷,说得太多没有必要,亦不是好事。这年头打着怀旧牌的电影已然不少,连王晶都要在《旺角监狱》里絮叨几句,同样怀旧,花色实在不同,有的是无奈喟叹,有的类似于文化保全,更多的却只是在粗糙制作中将黄金岁月消解为简单的商业噱头。而叫人担心的郭子健老师,在《打擂台》中表现出了难得的克制,使得电影终于没有沦为后者。
简单的励志与薪火相传,有趣但不过火的无厘头调侃,加上少少的奇情故事,终于融为了一部单纯的香港功夫电影——我是说,它的结构、它的所有趣味与缺陷,哪怕是某种草率,都使其拥有了往日香港“小”电影的气质——香港类型电影有其独特的模式,这种模式正是港片迷所受用的。在这种气质之下,几位老兄亮出架势动起手来的一霎就简直令人动容。元德老师的动作设计亦给足真材实料,几场打斗都教人过目难忘,即便是最简单的撞三星也来得漂亮,剪辑功不可没。
拳怕少壮,电影恐怕亦如是,不过无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怀,简简单单,多好。

 6 ) 文以载道,戏以明志的好例子

所以说嘛,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角度诠释。
许多人已经谈过打擂台和邵氏黄金时代的武侠片的血脉相连的关系。对,这绝对是一大卖点。

但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最厉害的文学成就什么?既不是四六骈文,也不是屁克尼克在河边的白话文,而是春秋笔法。你以为本朝媒体工作者都是吃素的么?历朝文人骚客留下这么多墨宝,有多少指桑骂槐的佳作留存于世?

所以,大家喜欢强调怀旧,拿文艺方式解读本片,身为水瓶座的小弟偏要拿社会学的脉络来梳理一下【打擂台】。

要理解片中各种人物的性格和互动,必先要理解现在香港面对的种种困境。

背景一:现实中,曾经叱吒一时,现在日暮西山的港人面对曾经百般嘲笑,现在羽翼渐丰的内地同胞,既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自惭形秽,又有怒己不争的一腔怨愤。上海和香港,这出双城记永远是港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上海正在以无人能及的极速发展,而香港则坐困愁城,迷失了发展方向。

背景二:而随着公民社会的日渐成熟,近几年香港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怀旧浪潮,社区保育 vs 地区重建成为社会运动界的最主要议题,电影界也当仁不让,拍出了像是岁月神偷这种触动了港人对逝去岁月集体追忆的制作。

背景三:八十后 vs 五十,六十后是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在前一段时间的社区保育,高铁修建,以及补选中,许多八十后激烈批评社会现状。对于现在居于高位的人,八十后几乎一面倒地指责他们占着茅坑不拉屎,既无能又贪恋权位。而所有五十后的老板又非常不满八十后员工的表现,称他们是草莓族,不肯接受压力还要毫无业绩就要求升职加薪。

基于上面的背景,里面师徒的互动,黄又南和贾晓晨的关系,甚至那只臭不可言的蜡鸭也能用一条细细的丝线穿在一起。

泰迪罗宾其实就是香港的化身,身为一时俊杰,受尽万人景仰。但是时移世易,曾经的丰功伟业都随风逝去,过去的名门罗新门现在要沦落到转型为茶楼服务街坊方能苦苦支撑。这跟香港的境遇何其相似?现在不也是靠自由行,服务大陆游客才能勉强支撑吗?

在泰迪罗宾昏迷期间,全靠两位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的五十后徒弟梁小龙和陈观泰一力承担起罗新门的大小事务,罗新门的招牌方能传承至今。虽然今天招牌蒙上灰尘,但是重见天日的时候还是有人肯给面子上门拜访的。这跟今天的香港局势何其相似?香港辉煌的日子已经是明日黄花,但是提起香港,一般人还是会给点面子,觉得大概这也是个值得一去的旅游目的地。

而刚开始时梁小龙和陈观泰对黄又南的态度,100%就是现实中五十后对八十后的看法 - 瘦弱,不堪一击,有点鬼主意但是完全不可靠。而黄又南作为八十后的代表,既展现了开头的一事无成,跌进了处处碰壁的窘境,也将现实中八十后社运青年的热血,韧力带入了电影当中。那股明知自己和对手实力差距甚大仍不肯放弃,坚持锻炼的毅力和现实中的八十后反对者们其实心灵相通。

还记得贾晓晨和黄又南的那段若有还无的感情吗?这段感情注定无疾而终,因为贾晓晨要回上海。。。这里已经挑明了说上海就是香港的竞争对手,贾晓晨代表的可能是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是中国的文化中心的地位,具体代表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代表香港青年的黄又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贾晓晨回归上海,看着上海重新夺回属于它的辉煌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至于那只蜡鸭,代表的就是电影里竭力反映的香港精神 --

不屈不挠:30年如1日的传承下来
灵活变通 :面对难关,管他蜡鸭还是腊鸡,能达成任务就成。

在剧情的最后,那只象征两代人共同珍惜的香港精神 - 蜡鸭终于达成了它的使命,在杯盘狼藉之中被五十后和八十后一起享用了。这一点明显就是导演对两代人的良好祝愿。

这,就是我用我认知的香港社会现状套入电影中做的解读。有人有看法吗?

 7 ) 这也能获奖?!!!

给这部片子很差,是因为它居然能获金像奖!!香港的金像奖怎么了?香港电影怎么了?!虎头蛇尾,毫无观赏性,烂片一个,随便找个什么主题就号称香港精神,我呸!!从《金鸡》开始,一个不如一个。别看见获奖了就说好,肏!!

 8 ) 《打擂台》: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注定不是一部像《叶问2》那样可以通吃的电影,虽然同样是打擂台的功夫片老套路,《叶问2》是在逼着自己往前走,它的姿态是张扬的,对观众心理的把玩是带有侵略性的,而《打擂台》则是牵引着观众和自己一起往后退,一起去挖掘深埋在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每一点小花招小心机都在算计着如何让观众投入到这场遗老遗少的春梦之中,如果能体会到对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片刻穿越,创作者就觉得功德圆满了。
        应该说《打擂台》是一部有点门槛的电影,对于我这样对邵氏动作片只停留在“见过猪跑”水平上的观众来说,并不是影片暗送的所有秋波都能意会的,不过骨灰级功夫片迷自有骨灰级的解读,而我对《打擂台》的观感尽管业余,但也许能代表大多数围观群众的感受。
        《打擂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泰迪罗宾、梁小龙、陈观泰师徒三人逛夜总会,呆若木鸡、歪瓜裂枣的陪酒女很有早期香港电影那种尽管顽劣但混打混有理的感觉,记得当时在录像厅看香港电影中的群众演员就感叹,这些人怎么这么丑啊!但是那时的香港电影气场很强,足以让观众无视掉一些制作环节上的简陋和敷衍,这是一种基于对导演和演员个人能力和号召力的自信之上的挥洒自如。昏迷30年后醒来的罗新点了一首“新歌”《万里长城永不倒》,三个人的豪迈让我有点心酸,想起了当年靠《霍元甲》和《少林寺》完成的功夫片启蒙教育以及此后在录像厅内享受巨星耀眼光环所带来的心灵激荡,用我们的成长来见证他们的老去和落寞,这本身就很残酷。剧中泰迪罗宾扮演的罗新始终是乐观昂扬、自信满满的,只是因为他的记忆停留在三十年前,他活在自己的境界中,所以这个自称“阿ben”的人就成了影片中最重要的喜剧元素,但这只是一个混沌中的喜剧,清醒时的悲剧。其实这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五短身材的泰迪罗宾在这里真是有气场啊!举手投足全是岁月的积淀,大有鬼马成精的感觉。只不过一个昏迷30年的植物人一朝醒来就谈笑风生健步如飞还不忘泡妞,医学上好像解释不通,香港电影有时在假定性上的反逻辑性是很霸道的。
        片中已是满头华发的邵音音扮演的阿芬无奈地离开泰迪罗宾时,桌子上是她年轻时笑靥如花的照片,曾经的鱼水之欢到现在暧昧的守望,也正是这一代电影人与断代前后香港电影的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给这些曾经风光但现在已经渐渐被人遗忘的香港电影人一个鸳梦重温的机会,《打擂台》也算是一部公德电影了。
        如果不是邵氏功夫片的死忠,对于陈观泰这个名字的认识应该是相当模糊的,更不会想到当年的功夫明星会成为《锦衣卫》中出场没多久就直接被秒杀的龙套。早在李连杰和甄子丹之前,梁小龙版的陈真才是亿万人心中真正的精武英雄,而这个秃顶老头现在只能成为《功夫》和《越光宝盒》中被暴打和调侃的肉靶子,想当初看到《功夫》中梁小龙被周星驰踩在脚下扭曲的脸,心中泛起了一阵酸楚,为了陨落的英雄梦。但是在《打擂台》中,梁小龙和陈观泰的出场方式让我一度以为又进了一个猪笼寨,这次他们真正来到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虽然是一个小格局的反拆迁故事,但毕竟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演绎迟暮英雄,而梁小龙最后的飞身跃起横空侧踢的动作所再现的正是当年风靡华人世界的电视剧《陈真》片头定格画面中陈真踢飞“东亚病夫”牌匾的动作。影片从片头字幕完全是70年代老电影的风格,动作设计也是在邵氏功夫片基础上改良而成,最重要的是对抗节奏和强度的改进,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到香港功夫电影在动作和电影语言上的传承关系,其间尽管经过了新武侠风格的演进以及视觉特效比重的增加,但这种拳拳到肉的热血真功夫才真正代表着功夫电影的外在价值和内在精神,也是能够在电影市场上与好莱坞大片相抗衡的支点。
        《打擂台》中有丰富的细节可供老港粉丝回味,但故事方面略显薄弱。这个故事实际上是由黄又南扮演的收楼员串起来的,但是由于他在事件过程中的成长有欠完整,导致影片戏剧高潮不够劲,结尾有点仓促,观众会感觉还没有真正过瘾电影就结束了,当然也可以说是意犹未尽。按常理来说,线索性的人物的历练最后应该达成一个具有目标性的结果,这样剧中的很多情节才能最终被赋予意义,这是《打擂台》这部电影缺憾之处,本来可以更完满一些。另外,与黄又南这个角色相对应的欧阳靖可以说是这里唯一能与“帅”沾边的角色了,展现了几下子花拳绣腿,倒也显得斗志昂扬,想必是当年在美国与黑人斗rap养成的好斗气质使然。

《南方都市报》稿件

 短评

居然是金像奖最佳影片

6分钟前
  • mmhh
  • 还行

是功夫片,但绝对不是打来打去的鸡血片,壳是老港片式的搞笑功夫,核却是励志,看到最后满腔热血,充满斗志。老家伙们的演技像陈年的老酒,品起来有点苦,有点甜,回味却绵长。不能不说戏骨也要看骨龄。

10分钟前
  • 英炸鸡
  • 力荐

最愚蠢的致敬手法之一,反例参照热海搜查官

11分钟前
  • 耳田
  • 较差

旁邊一哥們笑得不行,不是他有問題就是我有問題。

15分钟前
  • 左手斷掌@HK
  • 还行

励志励的我好窝火~

18分钟前
  • L@TtE™I我亲爱的偏执狂
  • 还行

很精彩的小制作电影,刘德华作为投资人的眼光以及品味确实值得称赞

23分钟前
  • 张朋辉
  • 推荐

说什么港片复苏、往昔回忆,不过就是起用了一批老演员的小成本影片而已。

24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还行

这片子是展现老先生们现状而非故态的电影,多的是对一生的总结,看得人唏嘘,少的是对功夫片黄金时代的致敬,酣畅淋漓的感觉。除了打斗段落之外,从镜头到技法都是现代文艺片的路数,不如预告片爽快。最后决斗还是梁小龙搞定,情感无处宣泄。所谓港片开头,日片收尾。不如《刑房》系列。

28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功夫片岁月的往昔情怀。个人情怀很珍贵,市场现状要正视。但无论如何,做自己喜欢做的电影。

30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当年两个新人导演和第一次做监制的林家栋站在金像奖领奖台上,多次感谢刘德华愿意投资这部很可能会赔钱的电影。现在差不多过去十年,今时今日的hk更让人觉得「唔打唔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贏」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代表着深入每一代hker骨髓的香港精神

31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如果你不知道梁小龙和陈观泰是谁,那么你就别评论这部电影,因为无论你评论什么都能显出你的无知

35分钟前
  • 大黄哥
  • 力荐

万里腊鸭永不倒

39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还好吧

44分钟前
  • jameswoo127
  • 还行

泰迪罗宾就是龟仙人!

45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怀旧风席卷而来,就算我没赶上那个《霍元甲》、李小龙的年代,还是觉得这样电影的感觉真好

49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怀旧.

54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因为泰迪罗宾,我已经失去评判的能力。

59分钟前
  • 沒有魚的貓
  • 力荐

陈观泰都这德性了

60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较差

师傅醒过来后,当时我就精神了。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不看好郭子健

1小时前
  • 大宸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