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乐园

剧情片台湾2014

主演:阮经天,万茜,陈意涵,陈建斌,王柏杰,苗可丽,陈大天,洪都拉斯,吴志庆,廖启智,石知田,陈以文,黄健玮,脱一然,陈仲熙,谢俊慧,饶星星,李迪恩,雷婕熙,林子熙,施名帅,王淮仲

导演:钮承泽

播放地址

 剧照

军中乐园 剧照 NO.1军中乐园 剧照 NO.2军中乐园 剧照 NO.3军中乐园 剧照 NO.4军中乐园 剧照 NO.5军中乐园 剧照 NO.6军中乐园 剧照 NO.13军中乐园 剧照 NO.14军中乐园 剧照 NO.15军中乐园 剧照 NO.16军中乐园 剧照 NO.17军中乐园 剧照 NO.18军中乐园 剧照 NO.19军中乐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12:10

详细剧情

  海龙菜鸟小宝(阮经天 饰)来到海天一色的金门,欢迎他的却是魔鬼士官长老张(陈建斌 饰)带来的铁血磨练。惨遭退训后,他被分发到有“军中乐园”之称的特约茶室,却在这里遇到了新训中心的好友华兴(王柏杰 饰),也发现了老张对阿娇(陈意涵 饰)情有独钟的秘密,坚守忠贞的他这时也被侍应生妮妮(万茜 饰)吸引,展开了一段幽微的情愫……  就当一切看似美好之际,茶室出了意外,风声鹤唳下,小宝偶然间又得知了妮妮深藏心底的秘密!他的世界开始动摇之际,变化接踵而至……

 长篇影评

 1 ) 当年的兵哥哥

「獻給,在命運之海漂浮的,每一個你我」
钮承泽,这一票,干得不错。
能砸钱拍历史剧的导演都是好导演,因为他们想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
而《军中乐园》最打动我的是,他把历史的聚光灯打在了最平凡的人身上——那个去金门服役的少年,那个被迫加入国军的硬汉,那些弹吉他、私奔、虚情假意的姑娘……
以前看过《宋家王朝》,什么恢弘的历史都不过是几大家族间的轮番赌注。那是部好电影,但只演绎了一部分。
那么,《军中乐园》是之后的另一部分。所有迷雾重重的时代,都有一群浮浮沉沉的人,他们要像游到对岸一样奋力生活。那里,经不起背叛。
浙江人总会为蒋介石不值,像江东之于项羽。可他输了的结果,却是让千千万万无辜的人去承受。毛泽东赢了的苦难,也散播于大好河山的每一寸。什么意识形态,都是他们的利欲熏心。越伟大,越肮脏。
军人,圣洁混合着戏谑,是一个无可定义的词。但“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毕竟,他们,是最最活过的那群人。
最后的三张黑白照片,我很喜欢。那便是理想,与现实相反的另一面。愿他们活在照片里,不再苦难。
那一天,钮承泽骑脚踏车来学校,说——他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2 ) 河虽无归,河终来去。

       炮击金门持续了三十年,从一九四九到一九七九。特约茶室存在了近四十年,从一九五一到一九九零。根据官方的人物介绍信息可知,剧中故事时间背景集中设置在一九七零年左右。
       
       一九六九年的金门仍在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兵,罗保台是其中一个。连蒙带骗地,他也被激发得逞强表现,进了重点特训的军队——海龙。混进海龙时,他碰上了对训练中的士兵们大喊“当自己是条狗吧”的老张。可小宝在日后的训练中露了马脚,频频拖后腿,被退训调往八三幺,又遇到了气质非凡的妮妮,样貌出众的阿娇,还重新认识了重情重义的老张。

       她是上海人,叫妮妮。她本家境优渥,而年少时不惜与亲人反目错爱死于自己手里的浪子,所以为了交换减刑来八三幺当侍应生,盼着早日回到儿子身边。她说,趁着孩子还认得她这个妈妈。可是只有鸟和炮弹能够飞过的台湾海峡,她怎么能确定自己能够在服刑满期那日,迎着扑面的海风驶离金门呢?直到一九七九年,大陆邮电部门才开办对台长途电话业务;直到一九八七年,台湾政局才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中华民国六十年国庆之际(一九七二年),她接到特赦令。(那么从她先前打的那个电话来看,她的孩子不是在大陆?)她的独特气质吸引了小宝,她教他弹奏吉他,熟络之后,他们习惯用互敲地板、天花板作为呼叫的信号,在相聚的时光里,分享对方的哀乐。离别前夕,她紧紧把小宝揽进自己怀里,可小宝仓皇扑灭了与她缠绵反侧的浴火,以留给未来的妻子为由。可也许小宝早已对甩了他的毓芬释怀了呢?他瞪大眼睛望着她的时候,就在心里认定,她是姐姐,他们的友情就是当下最好的感情形式,他不愿跨越,不愿辜负。离别之际,她留下了弹奏过《The river of no return》的吉他、送了又被退还又送出去的男式手表,以及先前不肯送小宝的、准备给别人的万花筒。车子里她的身影越发模糊,小宝终究还是没敢给她道一声别。她说:承诺是给自己的,不是为了谁。做不做得到,都是对自己负责,跟那个对象无关。自己的选择,自己收拾。

       他是山东人,叫张永善。十八岁那年,一日正值炊烟袅袅之时,他踏着崎岖的山路,紧握着不舍得穿的纳底儿,心中正渴盼着家里娘做的饺子,可茫然眼光中的炊烟就在国军的武器威胁之下逐渐模糊。像小宝的同梯华兴所说:人为什么要当兵,为什么都没有选择?于是,老张也不知所然地被抛上了即将越过台湾海峡的轮船,从此远望两岸茫茫,一别不知何时尽。在金门,饱受二十余年的体能训练他已是一名强悍勇猛的士官长。他带领海龙做魔鬼训练,士兵们一起喊反攻大陆的口号。然而他们要反攻的大陆,就在老张至亲的脚下,承载着他归回故乡的梦。老张知道自己不是鸟也不是炮弹,只得隔着那条“浅浅的海峡”遥望无际的对岸,大吼“干你娘”到崩出泪水。小宝帮他作了一封带着小宝自己风格的虚报实情的家信,骗他说:我爸在日本有个朋友,可以帮我们转信。于是,粗犷又不识多少字的老张念出了心中迟迟未能被表述出来的信,小宝一一帮他记录。反观华兴,不堪侮辱欺凌又不尝试跟别人还手却悄悄带着同样挣扎在自尊被践踏的痛苦中的侍应生莎莎出逃了,他们只是想要逃出军队,逃出八三幺,而他们不清楚海峡的深浅,算赌一把抵岸的可能吧。

       她是台湾人,叫阿娇。同样身世无奈,沦落到八三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许这就是老张深深迷恋她的原因——两个人可以抱团取暖,这是一种莫大的宽慰。可现实就是刺破一个小洞,气球就爆炸了。当阿娇对第一个送她戒指的人——老张,问出“你会娶我吗”,老张猛地起身却又回去紧紧抱住了阿娇。他们都在矛盾中不断挣扎。后来,阿娇被验出怀孕,老张狠狠地在八三幺所有人面前撒了一气。气撒完,伙夫被他甩出一边,他反而给大家亲手做了一顿饺子。席中,迎着老张殷切的目光,阿娇对他笑着做嘴型——“好吃”。终于,老张看到好友娶媳妇,在婚礼上的三拜仪式之时,他暗暗下了决心。当他攥着凑齐了的聘礼之后,小宝却告诉了他阿娇没怀孕又开始接客的事实。阿娇确实回到了之前的生活轨道。老张愤愤地找阿娇,质问她对他情谊的真假。其实哪里有什么真假可言,一切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作祟罢了。阿娇无情地捅破了老张的念想,痛快地窒息在面目狰狞的老张的手里。

       妮妮承诺回到儿子身边,可她却留下了要送给儿子的万花筒。这万花筒最终被月桃的孩子握在了小手里。
       阿娇的怀孕乌龙也许是因为检验结果跟月桃弄错乱了。
       老张会不会后悔?在他还有好多话想对阿娇说的时候。
       小宝给月桃的孩子起名叫“守义”,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了,那些受八三幺服务的士兵一直以来并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
        ……
       我相信,世上一定还有很多人,他们也许像小宝,像妮妮,像老张,像阿娇,在漂泊的命运漩涡中辗转着。河虽无归,河终来去。
       PS.这部带着台式小清新与台式小矫情的又惹笑惹泪的剧情片多了一份别样的魅力,大家都说是侯孝贤的功劳。

 3 ) 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陈建斌凭《军中乐园》获51届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这部电影,是今年我最期待的华语电影,但看到预告片的时候我就知道在大陆上映几乎没有可能。陈建斌在电影中演一个国民党老兵,19岁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去。台湾版的最终预告片里,一开始就是陈建斌唱战歌的声音:“肩上扛着枪,手榴弹挂胸膛,挺起了胸脯,上战场。”19岁其实已经不算年轻,在我听到的许多版本中,当初跟着国民党逃到台湾的士兵们,最年轻的可能14岁都不到,少小离乡,有的干脆就客死异乡在台湾去世,这一辈子再也没有踏上过大陆的土地。 要不是一部《军中乐园》,没有人记得了他们了,90后、95后,大概还知道我们曾经有过谷歌或Facebook,但他们不会知道台湾老兵的这段历史。这像是一件难以启齿的家丑,无论是对大陆而言,还是台湾来说都不愿再多提起。小说《西线无战事》的扉页,写着这样一段话:“这本书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这一段话,适合放在《军中乐园》的序幕,用来描述这些台湾老兵的一生,也贴切到令人感到心酸。 钮承泽因为私自带大陆人进台湾军区拍摄这部电影遭到重罚,炮弹虽然很久都不打了,但战争依旧在摧毁着我们这代人,大陆和台湾在实质层面来说还是没有成为一家人。我对台湾的感情非常奇特,如果你读过我的第一本书,大概知道我年轻时有段时间一直很向往去台湾。哪怕到了现在,我有了很多的台湾朋友,我的家里通过Airbnb接待过不少来自台湾的客人,甚至在我的豆瓣和朋友圈中已经有一堆人晒过自己去台湾的照片,但因为户籍制度的原因,已经去过土耳其法国西班牙乃至美国的我,仍旧没有踏上过台湾的领土。 我大一的时候认识一个台湾女生,叫做Ella。那个时候我开了一家淘宝店,卖一些图书和音像制品,Ella是唯一在我的淘宝店购物的台湾人。Ella住在惠州,帮忙做些家族生意,但隔三差五会回去台湾。我们到后期的时候已经混得很熟,我会给她推荐一些可能台湾还没有出版的独立音乐CD,她连周杰伦的新专辑都是从这里买的大陆版,在她看来没有什么不同,价钱还便宜很多。我也会偶尔请她帮忙在PChome买东西带来大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她就是我对于整个台湾的窗口,与她交流就好像可以从精神层面上去到台湾。 我实习以后,时间越来越顾不过来,长期给我供货的东方红,因为市场越来越萎靡一家彻底停止生产音像,另外一家星外星唱片则将定价标得越来越高并且拿货的门槛也越来越高。那段时间淘宝开始迅速火了起来,同期开始贩售音像的店逐渐变多,很多原本就有实体店的供货商财大气粗,把售价压得很低,慢慢我觉得没什么发展的空间后,便把淘宝店关掉了。 我和Ella自始至终都只有旺旺的联系方式,她没有QQ,我没有MSN,淘宝店关掉之后,我们的联络就日渐减少了。后来我毕业搬到上海工作和生活,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完全没了联络。 今年下半年,我跟她重新有了联络,并相互加了微信,约定年前我回到深圳的时候见一面。我跟她认识五年,这是第一次见面,五年的时间里改变了很多东西,但很庆幸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并没有怎么改变——比普通人亲密,比好朋友陌生。 我跟她约在金光华的一茶一坐,出发之前我有点担心吃饭的时候会冷场,但相反那天我们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从过去彼此的交集、到离开后各自的生活,乃至对于大陆和台湾的看法。我们都不是什么政治家,因此聊天的层面便更倾向于民众意识。我已经过了对台湾有着热烈向往的年纪,我对她说,尽管从政治上考量确实对于台湾不太公平,但我私心上还是希望台湾回归大陆,因为不管是谁统治这个国家,我都希望它的领土是完整的。 我以为从心底来说,台湾民众应该也有同样的想法,但Ella说:“其实台湾人,都不希望回归大陆,甚至在台湾人骨子里没有‘中国’意识,大陆自始至终都只是历史书上的版图,其实离他们很远。” 我对这番话很不解,便问Ella,“难道那些打仗时期从国民党过去台湾的大陆人都不想回归吗?” “他们想,但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去世了;其实大陆人对于台湾有个误解,台湾人口中的‘台湾人’其实是指世世代代就住在岛上的那群原住民,清朝的时候政府就已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了,在那之前他们还被西班牙殖民过,此后国民党过来统治。这些原住民只是对于这片土地有感情,在他们眼中,中国和日本、西班牙一样都是侵略者,所有这些都是外来的人,占了他们的领土,逼迫他们皈依侵略者的国家。的确,他们就是岛民意识,所以现在能独立的话为什么不独立呢?“ ”而当时国民党过去的对大陆有乡愁的那些官兵,差不多都已经是两代以前的事,这些人大多都去世了,他们的子女在台湾生活长大,对于大陆根本没有什么‘乡愁’,就好像你是客家人,祖先来自山西,但是你几代都在广东出生长大,你对山西根本就不会有什么乡愁。归根究底,就是现在台湾人没有大陆人的大国意识。原住民不觉得自己跟大陆有过什么瓜葛,国民党兵眷的后裔可能自始至终只是听过自己的‘家乡’,对大陆也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加上现在又是台湾人自制,跟大陆就更加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我觉得自己理解Ella以及她口中台湾人的想法,但当时还是没办法消化。其实打这以前,我就明白台湾人不觉得自己是大陆的一份子,但我没想到就历史上来看这些一直生活在孤岛不断被殖民的原住民们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中国的一份子。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台湾人没有所谓的“回归让领土完整”的期盼。 Ella说:“所谓的‘国家’反而限制了人类的自由,原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人们,因为国家被划分成不同族群,各国之间又为了争夺利益互相残害,自始至终都相当愚蠢。” 我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但打心底却更加为台湾那些老兵们感到心酸和不值起来。是,他们躲过了炮弹,大陆和台湾不再打仗了,他们活了下来,但对他们来说,这一辈子还是被战争毁掉了。14岁离乡就再也未能回去,终其一生,他们也在追逐一个也许不可能实现的幻梦。而现在他们的后代,根本没有要坚持和继承他们遗愿的打算。 陈建斌得奖后,导演钮承泽在微博说,他替陈建斌喜极而泣,但眼泪更多的是为那一代老兵们而流,愿他们被看见,也愿他们被理解。台湾先行版的预告片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大陆口音:东北人、陕西人、山东人亦或是江浙沪口音。但我一听到的时候就觉得难过得不行,这些人呵,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啊,唯一从家乡带走,一辈子留在身上的,也就只有那浓浓的家乡口音了。很快历史就会把他们都统统忘掉,没有人会再记得他们14岁就被迫离乡,没有人会记得他们17岁就扛起手枪,没有人会记得他们也有过母亲有过乡愁,也没有人再会明白他们一生的无奈和悲伤。 “这海峡,只有鸟和炮弹才飞得过去。”到今天,也还是如此。

 4 ) 樂園再好,總得歸鄉

從選擇八三么為主題來看,
已經註定了這部片跟傳統的「菜鳥天兵入伍被魔鬼班長操到飛起來最後男孩變男人走出營區」的正能量蛻變型軍教片不同,
(而且大概前二十分鐘看到阮經天被海龍退訓的時候就知道了),
相反的,沒有朝向陽光的成長,
到了最後,阮經天剛入伍時候那種對於軍中各種扭曲狀態的迷茫眼神不見了,
他開始哈煙嘻笑,
姿態與學長一模一樣,
改編接應生的悲劇唱歌,
對於各種怪現狀學會視而不見,
菜鳥變成老鳥,
在導演的眼中,
與其說「成熟」,更像是「世故」,
學會對無力改變的事放棄掙扎,
或對於不忍入目的事視而不見。

整部戲被切成三段故事來說,
小寶跟妮妮的,
老張跟阿嬌的,
華興跟莎莎的,
三段表面上都是愛情戲,
其實實際上只有阮經天跟萬茜那段的重點是放在愛情,
其他兩段都只是把愛情當作幌子,
用來包裝導演想講的其他議題。

如華興跟莎莎的逃亡,
兩人都是出於對環境忍無可忍的壓迫下不得不的選擇,
學長的惡整、客人的暴力,
他們都不是自願來到這個地方,
回過神來,卻發現這個島就是沒有圍牆的牢,
「為什麼人都沒有選擇?」
華興在片中好像是在問阮經天,
但他知道自己的問題誰也回答不了。
直到最後他才知道,
原來要離開,意味著就是得毫無保留的離開,
他與莎莎作出的選擇,
意味著自己在(當時可預見的)未來裡,
再也無法回到原本的生活。



而老張跟阿嬌的那段,
更明顯的,幾乎已經看不到「愛情」的痕跡。
陳意涵的角色對待每個男人都使盡手段,
裝嗲賣騷樣樣來,
可是卻是個填不滿的洞,
她早就看穿了這些來來去去的男人,
個個都只是買票入場而已,
她只是他們十五分鐘裡的女神,
燈亮過後全都又成了仁義道德的偽君子與鐵軍官,
而女神則打回歸妓女,
來自父兄的創傷讓她自我實現地「成為」妓女,
男人帶給她的,除了累積成一盒金銀財寶外,什麼也沒有。
她渴望愛,卻又註定無法得到愛,
也註定老張無論如何努力,如何竭盡他的所能,
去驅趕其他蒼蠅、去跟長官借錢、去幻想退伍之後的生活,
與最重要的,透過討媳婦去完成對盡對母親的某種交待,
都顯得只是一廂情願。
最後他走出喧鬧的勞軍狂歡,
抓著一疊鈔票走上大街,
走著走著,停了,
一個驍勇的海龍英雄,
終究走進了路旁陰暗的小巷。


如果說故事的主題是八三么,
那麼只能說拍出來的成果,因為陳建斌的演技太過強烈,
讓全片的故事重心從慰安本身往老兵的方向傾斜的不少。
比起適應生們的遭遇,
老張雖然看起來在島上威風,
實際上卻無比悲涼,
作為一個被強硬拉伕的受害者,
他有理由恨這個蠻橫的政權;
可是作為一個軍官,
他卻又必須誓死捍衛這個政權。
內戰的矛盾濃縮在他身上,
捨不得穿的新鞋、來不及吃的餃子、隔壁村養羊的女孩,
那是老張對原鄉的最後回憶,
看起來都是小事,卻是他念茲在茲,
割也割不斷的鄉愁臍帶。


而至於小寶跟妮妮的愛情戲,
雖然鋪陳篇幅最長,
可是筆跡卻怎麼也能濃不過前面兩段,
縱使萬茜氣場強大也無力回天,
兩人從相遇、爭吵到最後分離,
雖然留下金句不少,
不過整體疲軟,除了床戲大膽之外,
其實也就一男孩愛妓女的戲而已,
而且這《艋舺》裡不早用過了?


雖然三段愛情戲良莠不齊,
不過還好導演還是用「回家/歸鄉」的文眼穿插在三段故事中,
讓整體看來雖雜但不至於亂。
裡頭的每個角色,雖然都生活在島上,
可是卻沒人把那裡當作一個「家」,
無論是義務役的年輕人、慰安的侍應生,
甚至連從年輕當兵到老的士官長,
人人都想從這島上逃離,
回到原先的家,或建立一個家。
在這「樂園」裡,主要的六個角色,沒有一個人是快樂的,
這跟當兵本身的狀態或許有點類似,
人被從自己原生的家庭裡抽出,
無論過得爽不爽,長官賤不賤,公差涼不涼,
軍營只是一個供吃供住的地方,
當兵只是一種過渡的狀態,
片中的主要角色,無論官階性別,
身處島上的目的就是為了離開島上。

最後華興跟莎莎下落不明,
老張從英雄淪為兇手,送了軍法審判,
阿嬌沒能找到疼惜她的人,死在錢堆裡,
小寶的義氣與誠實造成的悲劇也讓他不再是剛到島上的他了,
唯獨只留給勇於改變命運的妮妮一絲希望。
上面所有人在某種意義上都「離開」了樂園,
但像是最後夢幻而不真實的幾張照片一樣,
真能回得了家、逃得了時代的卻又有幾何?
是樂園也好,不是樂園也罷,
那裡終成為不了家。
那個在片末出生在八三么裡的嬰兒守義,
彷彿讓觀眾在灰暗裡看到了一絲曙光,
透露出「樂園」還是有成為「家」的可能,
不過隨著時代推移,特約茶室終究被視為恥辱的象徵而關閉,
到時,對於那個嬰兒來說,
或許又是另一段受時代擺佈的悲劇了。

 5 ) 我伯公 一个老国军的故事

15年末 天寒 趁情感还热乎 记下观影点滴感触 出生福建西北的一个小山村 七十年前的某个傍晚 我的伯公就像影片里的老张 来不及和娘亲道一声再见 被强征入伍 漂洋过海 去到对岸 影片第一个镜头 闸门打开 我也被拉回七十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无时无刻不在这些士兵身上看见伯公的影子 十七八 个子矮小 就像主人公小宝 不善武力 他被甄选 司职通信兵 汪洋的大海 飞逝的时间逐渐将一个懵懂少年的心消磨得麻木 日落余晖洒满沙滩海岛 他也许也像老张那样无数次朝这声嘶竭力呐喊 也许也曾被学长殴打辱骂 但在异乡也只能噙着泪水 咬紧牙根委曲求全 浑噩度日 七十年代 两岸开始通信 他的第一封信 收信人是自己的大弟弟 谁知阴差阳错 弟弟早已随父母离去 这封信停留公社多年才交到二弟手中 八十年代 两岸开放探亲 伯公披着满头的银发 操着已生疏的乡音回到家乡 听妈妈说 那天他们在家里吃午饭 伯公破门而入 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弟弟 两人抱头痛哭 大家也声泪俱下 也许也曾经历老张那样荒诞的爱情 伯公一生未娶 孤独终老 生命的最后几年 他患病入院 不愿把自己的情况告诉这里的亲人 他的情感就像两岸的情节 特殊而又复杂 久别重逢的亲人 热络中带着生分 他是小宝 是小钟 是老张 是无数赴台老兵 他们是一个人 他一走 生前居住的房屋也被夷为平地 好像岛上从未有过这个外省人的足迹 就像影片结尾那句 因时代而生 因时代而止 一晃七十年过去 一汪海水 滚动的时间 早已将两岸人民原本就脆弱的同胞情节冲淡 大历史下的我们 只是随命运之海飘摇的一颗沙砾 来年岛上大选 无不意外将再经历一次政党轮换 两岸交往的大势虽然无法阻挡 但两岸人民的归属感再难有更深的交集 正像片中妮妮唱起的那首歌 The river of no return 我们再也无法踏入那条奔腾向前的河 附两张伯公生前的照片

伯公被经国先生接见

 6 ) 回看父辈们“没有选择”的一生

时代造就命运,命运锁定人生悲剧。

老张和小男主,几乎相差一代。十几年的距离,对于台湾的下一代来说,就是淡漠。年轻人不理解老一辈的想法,历史的沉重逐渐如烟云般被淡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家国命运于我何干?我只想过好小日子,却被拉去当兵——老张的故事就给我这个感觉。

想起我爷爷,也是因为没有选择,才去当兵的。日本人威逼压榨太甚,连他们当土匪的,都没有生路。爷爷只好跟着他爹去当兵,因为当兵才有饭吃。连夜逃走的时候,他身上所有的家当,就是几双自己编的草鞋。

说到底就是那个眼镜仔说的“没有选择”——赶上那个时代,就要干那样的事情。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的学校教育,总说要忆苦思甜。还请了老红军去讲经历,顺便批评当代青年吃不了苦。我常常想批判这种教育方式:当年一代人的吃苦,不就是为了当代人不吃苦吗?

忆苦可以,但再吃苦,还是算了。一代人,有一代人必须干的事情,和必须归属的宿命。

我基本上不拿父母的意见认真。

因为他们那个年代选择太少,基本等同于没有选择。所以,没有选择之下的选择,不一定合适。

比如结婚这件事,我就觉得一个人过,只要开心,不结婚也无所谓。而他们的年代,二十七八岁剩下就会被社会责成,被人指指戳戳,这就是没有选择的体现。

比如离婚,老人都说夫妻矛盾是小事,忍一忍就行。那也是相对于他们的时代,连文革大跃进上山下乡被打倒那种苦逼的事情都忍得了,夫妻矛盾自然是小事。当代青年都是独生子女,不缺个性,谁忍得了?

再比如找工作,很多家长说一定要稳定。现在哪有什么稳定的工作?我们都说要进入信息化时代。然而信息化时代的最重要指标,就是生产单位不再是家庭,而是个体。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家庭必然会解体,劳动力再也没有单位管着,而必须得自己推销自己。

所以老一代的经验,到今天,有很多并不适用。

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而我们,有太多选择。

电影中的所有故事,讲的都是命运,都是人的“没有选择”。

结局那句“娶个好女孩,忘了八三幺”戳中我。然而如果命运给她们选择,谁又愿意沦落风尘?

PS:

比较能理解8号。她和老张的悲剧在于:他俩完全就是背道而驰的两种人。

老张的安全感,来自于他对家庭的渴望。

而8号的经历,让她完全不相信家人,不相信爱情,甚至不相信自己能得到幸福。她只能通过敛财来为自己挣取安全感。她的安全感完全和家庭无关。

8号不可能了解老张所宝贵的亲情,老张也不可能了解她根本不信亲情的心态。两个人真心不是一路人。

他们都可怜,不过我更同情8号。老张就是再有理由,也不能拿8号当成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符号,说到底,还是没有拿她当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看待。

若这样看,8号之身死,反倒是最好的结局。

 7 ) 钮承泽自述:用《军中乐园》纪念亡父乡愁

        关于今年釜山电影节开幕片《军中乐园》,有很多问题等着被一股脑抛向导演钮承泽:一部以军妓为话题的电影,过审有希望吗?床戏会遭删减吗?年轻观众会买账吗?私闯军港不怕被施压吗……前作《爱》明明叫好又叫座,何必改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其实这些质疑,钮承泽自己何尝不知。所以我不必照着给片方的采访提纲开始发问,他便说,我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他对《军中乐园》最初的设想,不过是两部大片之间的一次放松练习。然而随着他走近传说中的“特约茶室”,走近外省老兵的惨淡人生,他被推进了那段真实而荒谬的历史洪流。他痛苦地发现,“这场战争可能还在继续,那份荒谬从没有离开。”

钮承泽曾在《爱》中寄托过他作为祖籍北京的台湾导演的双重归属感。钮承泽的父亲曾是一名从大陆到了台湾的老兵,此后再也没能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军中乐园》中陈建斌饰演的老张也是一个被时代践踏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悲剧皆源自1949年之后至今没能解决的历史问题。“两岸明明同源同种、血脉相连,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采访到一半,阮经天来了,穿着无袖潮衣手舞足蹈,健硕的肌肉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陈意涵和万茜也来了,拿着饮料坐在导演身后叽叽喳喳。钮承泽别过头去,严肃地让他们远离采访,也拒绝了他们搞怪合影的邀约。就像前阵子明星大玩冰桶挑战,只有钮承泽讲述了自己父亲的病历,斥责了大众的嬉闹心理。他很容易成为一片欢腾中那个扫兴的人,因为他心里有放不下的沉重。

回忆起父亲生前积蓄的半辈子乡愁,钮承泽嘴角抖动着,泪水夺眶而出。这不再是一次面对面采访,更像是钮承泽的一场心灵自述,所以我决定以第一人称原话来行文。对于《军中乐园》的所有问题,答案都在故事里。

开启“特约茶室”尘封往事 心疼被时代摧残的老兵

在台湾,我这个年纪以上的人,当兵时对军中乐园都会听到一些绘声绘影的描述,俗称“831”,学名“特约茶室”。它总是带着一丝神秘、一丝香艳、一丝不洁感。我在服兵役的时候,1990年,两岸关系和缓,军队人数锐减,而且违反妇女人权,它被裁撤了。当初在1951年,国民党刚来台湾,有几十万人,他们不被允许娶妻,于是就非常荒谬、也非常人性地成立了这样一个组织来解决军人的身心需求。不只是生理,还包括心灵上那份渴望。

我在2004年读到一篇文章,是报纸办的一个征文比赛,题目叫《我的第一次》,指的是性经验。得到首奖的是一个老先生写的,写他服兵役时被调去军中乐园浴室,我看完觉得很有趣,好像有一个神秘门帘被掀开了。他想把他的第一次留给未来的老婆,这种心情后来被借鉴到阮经天演的角色上。那时候就觉得,日后可以把它拍成一部电影,一部带着性意味的黑色喜剧,有着那个时代的荒谬。

台湾有一个族群,叫所谓的老兵或老芋仔,带着贬义。他们往往没念过什么书,就像电影里的老张一样,好不容易日本鬼子走了,定了一门亲事,也许正在夏天回家,想着那未过门的媳妇儿,走路就遇到了军队,就被这么拉走了,被卷进那个时代的洪流之中。从一个淳朴的农家子弟,被训练成了一个杀人机器。来到了台湾,语言也不太通,往往是社会的底层,无妻、无业、无家、无子,身体日渐衰老,每到一些时刻,例如选举,就会有人操控这个族群。我很心疼他们,就想如果我以后要拍《军中乐园》,就加一条老兵的线,我那时候还开玩笑说:“我要找刘德华来演,因为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老兵也可能很帅的。”

父亲患病后最思念北京 终生未回抱憾辞世

我父亲1949年跟着国民党军队离开故乡北京,终生再也不能回去。他壮年时期染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就是俗称的渐冻人。他在生病后的十年间一天一天消瘦,双手卷曲发抖,他最大的慰藉就是跟北京通信。80年代两岸还没有交流,得通过我母亲的日本朋友转信。我每天出去玩,离开家的时候总是看到一个画面,就是他坐在桌子前面抓着笔,其实他已经没有办法握笔,要给北京写家书。我十一二点回家,往往还是这个画面。

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我三叔,曾经当过中国戏曲学院的副院长,去德国访问,我们有约好几月几号几点他打电话来。在那个下午,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话旁边等,电话响了接起来:“喂?喂?喂?……”音质非常不好,我说“三叔吗,您等会儿”我把话筒交给我爸,他两手抖着把话筒捧到耳边,很久很久不讲话。好不容易挤出一声“喂”,然后,嚎啕大哭。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听他哭,是几十年跟家乡分离,终于听到弟弟声音的心情。

后来他丧失了呼吸能力,我帮他做人工呼吸,上了救护车,看着他插管,医生说他可能只剩2个礼拜的生命。他从此再不能说话,也不能吃东西,又意识清醒地活了20年。我常常幻想少年时代的他在北京的胡同中如何行走,跟我那素未谋面的奶奶怎么相处,怎么决定要去报考军校,又是怎么被带上了那列车,上了那条船,被带来了这个小岛,终生再也没有回到故乡。是的,他是个画家,也是个军人,但不管在什么时刻,生日、过年、金榜题名,他都没有真正地快乐,都有一份哀愁。他只有跟外婆讲起北京的豆汁、炒肝、天桥、后海,眼里才有神采。

回顾个人电影道路 本想将《军中乐园》拍成喜剧

2006年我的人生跌到谷底,不想再拍所谓的偶像剧电视剧,所以不顾一切地拍了我第一部电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没有赚钱但是成绩还不错。2010年我想要让荒芜已久的台湾市场能有类型片的产生,能上黄金档,便拍了《艋舺》,做到了。我觉得两岸之间明明交流这么密切,可是我们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在影视作品里看到它被深刻有趣地展现。我想我身为一个祖籍北京的台湾导演,很想讲我有感情的这两个城市,于是拍了《LOVE》,成绩也还不错。

接下来本来计划拍一部大型动作片,在内地有宣布过,就是《英雄本色》,我想要用这个经典的概念讲当代,不想只拍警匪类型,这个剧本难写,特效要求很高,我说好,那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先拍一个小片吧,拍《情非得已》第二集,可以讲讲北京电影圈的状况。《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就讲一个叫做钮承泽的王八蛋,一个电视剧导演,很想拍电影,于是他无所不用其极,然后就看到他的荒唐,他的挫败,他的堕落,他的反省。

时隔几年,我已经不是当年找不到资金的,一心想成为电影导演的那个人,我拥有很多资源,问题是《情非得已》的情景还是反复出现,我现在还是面对一些充满矛盾的,一不小心就会把日子过坏的一个生命状态。我的编剧认为我不应该要重复自己的创作,应该多做尝试,我想那算了,再来挑战一个别的,就想到了《军中乐园》。我当时的说法是,台湾有一系列的军教片,以前我自己都演过,叫《报告班长》系列,很好笑,很卖座,因为台湾每个男生都有一段服兵役的共同记忆。我就想把《军中乐园》拍成一个有《报告班长》的趣味,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成长,有一份民族的大江大海的情怀的电影。大家都觉得太牛了,一定卖钱,有笑有泪。

倾家荡产也要记录历史 期待内地能上映

我又去了那个小岛,却跟当年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了。金门人去东南亚做生意,赚了钱就回故乡盖一栋以他自己命名的洋楼,中西荟萃,不伦不类。大量军事设施已然荒废,养猪养鸡,有些还开放观光。我去参观了一个很大的山洞,墙面都是一点点凿出来的,阿兵哥当年就在那里面,一年里有一半时间淹在水里生活,脸盆漂在水面上,身上长疹子,衣服永远不会干。荒谬的是,这个设施没有一次是以当初设想的目的使用,换句话讲,这场战争根本没有发生。这个民族太悲惨了,怎么会搞成这样呢?

我听了很多故事,做了很多调查,当我听到的故事越多,心情就越复杂,已经不太是我原本想拍的那部电影了。我被推进了那个时代,我很想为这些老兵们,为因历史的荒谬而糟蹋青春的性工作者说点什么,所以就变成了现在的这样。《军中乐园》不再是垫档拍摄的一个会赚钱的、好看的电影,它变成了一件我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发现这场战争可能还在继续,那份荒谬从没有离开,人跟人之间永远不信任,国际上每天都有人死于轰炸,台湾岛内选举还存在着本省外省,两岸之间明明同源同种,血脉相连。那些伤口一直没有疗愈,那些结都没有解开。想到这些,我就更想拍《军中乐园》,就更想直视这段历史。我们能不能透过对一个时代的凝视而产生理解,有理解才可能有珍惜,才可能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我衷心地期待内地能够上片,因为我的初衷是如此纯良,以至于倾家荡产。这样的题材可能有不能上片的风险,所以投资人纷纷离开,最后我成了主要投资人。我希望所有应该看到它的人都能看到。我不认为一定会删减,因为它讲的就是这个民族浓浓的乡愁,那份对立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表现的正是国民党的腐败,不是吗?我又没有消费、剥削性工作者,换句话说,情欲根本不是我的重点。我觉得应该用开放的心胸去期待。

 8 ) 妮妮,八三么裡的別樣光彩

妮妮,一位戲份不是最少但話卻最少的主角。電影中前段,她連出場的時間都特零碎,更添她清泠的神秘感,讓戲中絕大部分人物都對高傲冷艷的她又恨又想親近。她的冷,絲亳不阻她強烈的存在感、故事感及吸引力,這要歸功於萬茜絕佳的表演力,用神態悄悄地把握了所有角色與觀眾溝通的機會。

在萬茜內歛性感的推進下,觀眾慢慢看到妮妮讓人既心疼又佩服的鮮明性格:不擾人的誠實。妮妮有著不光彩的過去,她很清楚在八三么的目的,沈靜地守著自己的承諾。在荒謬的命運及環璄下,她喜歡上那位簡單直接到能逗她笑,缷下心防輕鬆以對的小寶。她在心裡誠實面對了這份喜歡,同時在小寶面前,她選擇了對這份喜歡不言於表。而觀眾看到的是,面對小寶時大部分時間的淡然溫暖,特顯了妮妮在難得的信任與依賴中,那用力掩蓋也逃不過觀眾眼睛的濃厚情感。萬茜於此的表演,層次分明,對比強烈,讓觀眾對妮妮一目暸然。

越多的相處揭示了越多的秘密,而這些都只是妮妮的過去及外在的枷鎖,與當下的她,內心的她,關係並不大。妮妮的隱瞞固然是善意,更十分容易理解,因為她清楚這份感情的結合是幾乎不可能的。秘密雖不是無比重要,但卻是與她內心接觸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把秘密說穿,可以同時保護小寶與自己,把這份關係保持在最美好不脆弱的階段。秘密之於這份感情是阻力更是催化劑。因為在乎這份感情,妮妮決定更誠實地面對過去及眼前的小寶。她把秘密娓娓道來,看似是已過去的悲傷,卻透露出迫不得已的無奈、狠狠上了一課的深刻教悔、痛定思痛的坦然面對、為剩下牽掛努力的決心。滿滿的堅毅與自我珍惜,更顯她於一眾八三么女人中,有著不一樣的光彩。

在妮妮的剖白前,小寶無法不正視自己對她的珍愛。秘密褪去後,他們的心意真正相通。在寓意希望,捕捉曇花的那幕,妮妮主動的牽引與堅定的步伐,彷彿重現了她在那段失敗愛情初期的直接與熱情,展示了她原有的那份灼熱之心及對愛情的浪漫嚮往。同時,也讓觀眾無不期盼這段愛情能走向美好的結局。

可在那充滿無奈與遺撼的時代,這段愛情當然無可幸免。在離別前,這份發生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的柏拉圖式愛情,濃濃的愛意醞釀到最高點,較成熟的妮妮一如以往地當著推進的一方。可以說這場親密無比的場面是成功的;在慾火當下,人物性格還是如此地分明,妮妮依然是勇敢得無愧於心。一旦作出了選擇與行動,結果成功與否其實也無法控制了。當然,坦然與勇敢得不到相對的回應會讓人十分傷心及失望,可當你明白人生的藝術,就能明白勇敢嘗試絕對比懼怕失敗好很多。

離別的那天沒有正式的道別,留下來的也沒有痕跡只有心意。結尾顯現的是,曾在戲中強烈地存在過的各個主要人物,似乎都消失在時光洪流這個不變的定律。剩下的小寶也在觀眾的眼前,走到離開八三么的那天,這時觀眾領悟到剩下的從來不是哪個人物,剩下的只有那份人終會被抹走的唏噓。這一刻,在觀眾心裡,同樣強烈的是對戲中喜愛人物的懷念。對比飲恨地剩下遺憾的小寶,你會發現妮妮活得坦然這作為人的方式,是多麼有生命力,讓人敬仰,讓人羨慕;妮妮無疑是站在高處的,無遺憾,心無悔。即使如上,還是可以想像八三么雖既深刻又遺憾,但始終保留自省與善良的小寶,還是能在回到台灣後,更成熟地活出一條自在路。

電影中的妮妮,以高冷,勇敢與清醒的形象,異樣地存在八三么裡。如同角色的強烈,萬茜的演繹也是分明而奪目的;想必她對人物分析做得非常詳細,才能如此準碓地把握了角色與環境及時代背景的連結,成功帶起了主角後段感情線的感染力與思考性,讓角色極具說服力與餘韻。寫了這麼多,只因心醉了。

 短评

内地很难上映,不过我也懒得去说服那些等着内地上映的人。毕竟政治和情色的尺度摆在那里。看完片子还是不理解为什么要让陈意涵去演一个风情万种吸引老兵的男人,而男人也过不了美人关。陈建斌真的演的好,万茜也是。对了,侯孝贤一定帮了不少。

7分钟前
  • 细雨湿流光
  • 还行

萬茜真好看

8分钟前
  • Castieal
  • 还行

万茜真美

13分钟前
  • 筱晗
  • 推荐

你指指夜空的星,我說那是對岸的,不是我們的。 海如人生,要我怎麼橫渡。 請留意耳邊的風,伸手抓住吧。 它可能屬於我們,也可能很快溜走。

18分钟前
  • 林西拿
  • 推荐

大概会记得万茜

22分钟前
  • 固力果guriko
  • 推荐

昙花开了?带我去看。昙花一年只开一次,不去看就没了。

26分钟前
  • 南笙
  • 推荐

戏里一群年轻人苦其筋骨,只为完成当权者一场复国大业的幻梦,空耗青春;戏外同样是一群年轻人烈日苦劳,只为成全导演文艺又自大的少年回缅,终成烂片。

2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士官长的演技撑起全片

28分钟前
  • SomeThink
  • 较差

在對峙的前線中說著人的故事:出生雖注定了時代,卻不只為時代而生;是個或輕或重,情緒不會過重的故事。喜歡片尾的照片,達成角色與觀眾的期望,即使不能在真實世界達成,也不重要了。在這戲認識了演出超有靈魂的萬茜,掩蓋了主角對手的風芒!

29分钟前
  • joyce@amigo
  • 推荐

豆导在片尾特别感谢侯孝贤真是没错,侯导作为本片的剪辑指导,让画面美、流畅、台湾的感觉,商业气息没那么重,比豆导之前的电影质感都好;陈建斌演技真是太厉害,让人记得精彩的场景很多;万茜在里面比我的女神美。内地上映可能性太低了,除非剪成什么支离破碎样啊

34分钟前
  • 小葵尖尖
  • 推荐

国军“慰安妇”的故事,虽然有大的时代背景,但讲的还是人、性、情,并没有意识形态上的表达。陈建斌饰演大老粗士官长,形态百现,看似用力过度,但唯其如此才能立起这个人物。万茜饰演杀夫少妇,风情万种,眉目流盼,煞是迷人。阮经天饰演愣头青,演得也确实有点愣。

35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初衷虽好,但力所不逮。导演太沉溺于和急于抒发大江大河般的情怀,却失了人物和故事的掌控,导致所有的情怀都是嘴说出来的。人一陷入自我感动,往往很难再真地打动别人了。表演上除了陈建斌其他人都太不中用了,落漆啊。最后,陈意涵真美。

37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还行

非常赞。更理解同情8号一些,老张就是再有理由,也不能拿8号当成实现自己幸福生活的一个符号,说到底还是没有拿她当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整个故事讲的都是一两代人的“没有选择”。结局那句“娶个好女孩,忘了八三幺”戳中我。如果命运给她们选择,谁愿意沦落风尘呢?

41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陈意涵真的不适合演风尘女,眉眼像个十五六岁的姑娘,开口一股台湾偶像剧的味儿,跟万茜比真是差远了。陈建斌演得好。

44分钟前
  • 有橘
  • 还行

在台灣看的首映,有幸參加首映禮,見到各位大導和主演。豆導的電影從來不虛妄,細枝末節作為突破點,演員也找得很棒,這部電影讓我認識了一個叫萬茜的女演員,留下深刻印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樂園,只不過它有如曇花一現 // 第一次看了一場不想散場的電影 133分鐘無刪減版

47分钟前
  • 昂篙
  • 力荐

茶室不喝茶,军营不打仗。国家走了一小段弯路,对于一代人却是蹉跎了半辈子。一群荷尔蒙旺盛的青年人正当最好年华,却因等待一场遥遥无期的战役而挥霍了青春,一同逝去的还有仲夏蝉鸣中关于茶室的回忆。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人物群像里有泪有笑,难得导演挖掘了这样一段历史缝隙里的往事。

4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万茜眼神跟羽毛一样 在人心尖上挠一挠 然后又飘走了

51分钟前
  • 𝙱𝚕𝚊𝚗𝚌𝚑𝚎
  • 还行

陈建斌真是拼了

56分钟前
  • 闪闪
  • 还行

1.在这个冷战体制、这个奉化王朝之下,最终每个人都坏掉了。2.想讲的东西太多,结构松散,但演员表现均佳(即使是阮经天),陈建斌一整个影帝格!3.这个题材只要不搞砸就会是好片,但我很讶异钮承泽居然没搞砸,一定是侯孝贤帮他的。

57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能打动到我的,也就唯有最后那三张梦回不去的黑白照片了。

1小时前
  • 不良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