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摄影师

战争片其它2001

主演:James Nachtwey,克里斯汀·阿曼普,Hans-Hermann Klare

导演:克里斯蒂安·弗雷

播放地址

 剧照

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2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3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4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5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6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3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4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5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6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7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8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19战地摄影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41

详细剧情

  本部震撼人心的人物传记纪录片《战地摄影师》,忠实地记录下了国际著名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世界各地炮火前沿,用一张张视角独特、构图精美的珍贵影像讲述,一次次战火纷飞中触目惊心的痛苦与伤痛。瑞士著名电视制片人C·弗雷,从1999年6月到2001年6月,一路跟踪采访纳切威的足迹。弗雷将一架特制的超小型摄像机挂在纳切威的照相机上,不仅使观众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摄影师如何观察、如何拍摄,甚至可以使我们听到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按下的快门声,现场感极强。  这位当今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詹姆斯·纳切威,被誉为“最勇敢、最重要的战争摄影师”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初,他开始从事战地摄影工作。他的足迹几乎覆盖世界的每个角落,从阿富汗、波斯尼亚、卢旺达、萨尔瓦多,到北爱尔兰、库尔德斯坦、索马里、南非……本片荣获2002年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这是首次以摄影师为题材的影片问鼎奥斯卡奖。

 长篇影评

 1 ) 《战地摄影师》----影像与情感的时空互文

记录记录者的电影。观众所见的影像与影片内摄影师镜头下的影像形成了某种互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方寸的屏幕之外所酝酿的无限情绪,正如片中几幅照片的展现——“狰狞”嘶吼的人像面部,静态无声却又震耳欲聋,那是一种所有人都心领神会的痛感。这可能也是摄影的意义——用视觉的画面传递一种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意识。

片中另一个印象深刻的表达,是画面从雅加达难民就地露宿的火车轨道旁切换到汉堡城市之内高度现代化的列车站台,和《无名》中那两只狗的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一次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以一种近乎戏谑的方式在愤怒,在哭泣。

在我看来,战地摄影师也在作为一名战士完成着自己的战斗,甚至他在进行着的,是一种更为艰难的孤军奋战与单打独斗——对抗着恶劣环境下的生理反应,对抗着对战双方的怒焰与仇视,对抗着自我内心对于这场战役的价值判断,对抗着人性最恶劣的角落。记录者从来都不是冷漠的,他们蕴含着的熊熊人文关怀之心火是这片战场最为高大的信仰之柱,而拥有共情能力的人往往也承受着更为浓重的情感负担,正如他所说:在我想让别人相信之前我要让自己相信。

影像传播的力量是无穷深远的,其意义也随时间空间的轮转而迭代延伸。这部电影带给所有人的,是在我们看完之后,每个人都会在心中跟诵一遍主角的话语:我很幸运,他们都在的时候,我也在。正是这样的指引,在冲击着你我的灵魂,在唤醒着你我的人性。

 2 ) 战地摄影师之三:贫困的终点,愿景和现实

题记:
我们可以相信姹紫嫣红的电视,我们也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一个狗都有保姆的年代,这是一个绘制天堂的时代。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4/8/kavkalu,2006110414115.jpg

詹姆斯对于雅加达贫民区的拍摄,我逐渐理解了那里发生暴力的原因,社会不公造就的贫富差异是最终族群仇杀的原因之一,在所有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对于土地的专权让城市化进程里毫无知识背景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进入城市的边缘期望谋生却发现城市里他们只是被忽视的蝼蚁,那些空泛和美妙的口号并没有让他们过上人(他们的生活境遇甚至不如一条宠物犬)的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酿造着时代的黑火药。
在未庄,这些流入城市的游民叫做盲流,他们在城乡结合部他们依靠收破烂、卖淫、乞讨、做贼为生,不要说他们没有思想,未庄有句老话:穷则思变,可是,这种因为没有知识理性产生的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往往最后成为了社会动荡因素,政治的脸面从来无法掩饰民众悲哀的真相。
在印尼雅加达的铁路边,那些无家可归的游民面对拍摄者竟然脸上还有微笑,这样的微笑是麻木还是坦然?他们对于苦难的承担又通向哪里?印尼的暴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贫富差异的悬殊就像一个不断填埋黑火药的火药桶,总有一天,它会成为社会的反动力,成为颠覆拥有者的“拳匪”。
20年前我就不相信无政府的群众运动可以改变社会进程,我更不相信暴力可以根本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只有改良和生命对于价值的自我反思才会促成社会普济时代的到来,那些画面壮观的群众性场面只是被政客利用的工具,20年前的一个冬夜,我在寒风凌厉的黄浦江边,我第一次明白了中国一位现在被称为反革命野心家的未庄理论家张春桥的话,当我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我悟出了一个词:自修。
我们记着詹姆斯纪录的雅加达吧,在各色的旗帜下我们看见的是追随者的死亡和鲜血,所有这一切都是政治交易成本而不是正义本身。
上一个世纪尼采说上帝死了,那么,这一个世纪是真相死了。
那些在镜头前的孩子,那些被历史记忆的孩子,给他20年,只要他反思过他肯定会有不同说法。
据说,著名的前平克·弗洛伊德主唱罗杰·沃特明年要来未庄举办演唱会,那刻,那些挥舞荧光棒的人们,他们可曾记起那只看着电视的猴子。
片中那个年轻的路透社记者赖特说他要忘记那里(雅加达),也许,我们还是选择失意吧,至少,我们不再痛苦,至少,我们会满足于我们的苟安。
每天,我们的媒体用语言无限放大悲情,滥用泪水,其实,正如詹姆斯的寡言,真相在你的对应里。
有人死去,有人被杀,有人……
活着,就这样活着,仅此而已!
只要你看着詹姆斯战争记忆影展上那些端着酒杯,微笑着的女士(请记住是女士)你会发现存在是如此荒谬。

更多照片请见
http://blog.sina.com.cn/u/572da76d010006gl

【附录:影片资料】
《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2001瑞士
著名战地记者詹姆斯·纳切威(James Natchwey)纪录片 
导演:克里斯帝恩·弗莱(Christian Frei)
片长:96分钟
奖项:2002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2003德国(Cologne Conference)科隆协会电影节最佳非虚构影片,
个人评价:艺术性9,欣赏性9(良知的纪录片)

2006年11月4日 星期六 下午13时49分 多云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3 ) 《War Photographer》人血和红酒:科索沃,灾难现场(之一)

题记:
或许,摄影机真的无法改变什么,但是,或许,有人因此改变了什么,你的诚意和正义终有人看得见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3019.jpg

这是一部让你改变出世态度的影片,它会让你审视你的生活和活着的意义,导演用了卡帕的名言作为题辞,在技术已经不是问题的当下,War Photographer的视角决定了受众眼里的意义。
詹姆斯·纳希微 (James Nachtwey)是一位战地摄影记者,他穿梭于人类战争和暴力的发生地,以近乎冰凉的姿态纪录着人道主义的灾难,而这些充满着同类灾难、辛酸、屈辱的照片被西方杂志广为传播,
相信读者会为他展现的一切震撼,可,震撼之后又是什么?
是庆幸自己的苟安?是悲悯他人的苦难?是残忍地幸灾乐祸?还是从此对于叫人的生物绝望?
纪实摄影的历史告诉我们,纪录苏丹孩子之死的摄影师被公众“阳谋”杀害,公众真的如此具有道义和正气?如果没有需求市场和被放大正义,这一切会发生吗?2006.11.02香港八卦杂志《壹本便利》杂志为偷拍道歉,可谁又能保证这些义愤填膺为美女撑腰的帅哥、大佬在私底下就是这些八卦杂志的拥笃和职业咸猪手呢?!
午夜,面对黑白分明的死亡,体察和平和反战的意义所在,而就在此刻在巴勒斯坦,在伊拉克,在科索沃,在尼日利亚,在所有缺乏自由和宽容的国家又有多少仇杀和族群杀戮发生着,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有互联网、电视台和杂志给我们
本片与众不同的是纪录片导演将一个微型摄影机装在了詹姆斯的照相机上,观众所看到的视角就是詹姆斯关注的视角,观众可以看见摄影者的取舍,看见他的立场。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南斯拉夫联盟也陷入了全面内战,种族仇杀让大地血流成河,有着历史矛盾的科索沃【注一】首当其冲,摄影师詹姆斯纪录的一切正是这场人道主义遭难。
面对尸体和坟茔,语言是多余的,只有镜头纪录的一切记忆着人类自相残杀的历史,这种源于宗教和族群差异的屠杀反映的正是人类道义立场和精神信仰的局限性,战争往往借以人民和神之名,他们是战争最终的承担者,而对于政客战争是军火交易带来利益最好的时机。
死者无声,活人的立场会让观者相信被选择过的立场就是真相,但是,所有的战地记者都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是在赌命。
詹姆斯的沉稳来自于血与火的洗礼,他在现场的冷静不是心灵的冷酷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导演用一个他手握测光表的镜头表现了一个摄影记者的状态。私人感受和公众知情权之间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立场问题。詹姆斯选择了揭露,这样的选择对于处在歌舞升平国家的人民是一种警示,我们从60年代至今的欧洲反战历史可以看到和平不仅是给自己和自己的族群安全,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所有人明白当代族群战争后肮脏的政治交易,是政客假借族群和宗教挑起人们的仇视,这是任何国家的知识分子必须告知人民的。
知识分子的失语和沉默是一个现代国家最大的羞耻。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24150.jpg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24115.jpg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3/12/kavkalu,2006110323159.jpg

【关于《青年电影手册》的几句话】
下午,见了想做《青年电影手册》的在沪工作人员,我支持他们对于电影的热忱,我对他们最需要说的是坚持,倘若有一天资金没有,你们在网络上一定也要坚持,我认为中国电影群体(指在电影院群体)和二战后法国被好莱坞入侵时期大致一致,倘若国家文化策略对于作家电影(知识分子电影)不注入无私资金,那么,我们的电影永远无法抗衡好莱坞市场成熟的营销模式。同样,作为电影杂志不要过多介入意识形态,因为影像的发现和读解需要人脚踏实地的做,不要以为自己是烛光,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每个个体都是小小萤火虫,那灿烂的一瞬已经足够。
对于青年的理想,我坚决支持,在文化事业里需要理性主义的存在。对于那两个学中文的孩子说,你们可以选择沉默,但是文以载道,永远不要说假话和套话。

【注一: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南斯拉夫—科索沃问题的由来 作者:秦晖》http://www.zisi.net/htm/wwzh/2005-05-24-29026.htm

2006年11月3日 星期五 下午23时20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4 ) 致詹姆斯·纳切威

致詹姆斯·纳切威

I have been a witness, and these pictures are my testimony. The events I have recorded should not be forgotten and must not be repeated.
                                                                      ——James Nachtwey
吉姆,我忍不住要叫你,
          别走那么近
吉姆,请把我的眼睛摘走,
          把它换成你的镜头
让我们走得更近,用更小的景深
          对准痛苦挣扎的生命
那些虚化的背景,
          就让他们去猜测吧
让他们战栗,让他们的灵魂
         在深夜和末日受审
让我们忘掉理由,更加奋力地
         前行
是谁把地狱的惨象移到了
        人间?
是谁让母亲们用头抢地,
        哭不出声?
是谁让孩子的眼里喷射出复仇
       的火焰?你沉默,
用镜头对准他们。那镜头应该有泪
       胶卷转动之间是沉默
无言的控诉
       可是,不对,吉姆,你心如枯槁
你冷静地剥开那些血肉的模糊
        以及这模糊背后的冰冷
吉姆,你这该死的大夫
       灾难并不需要那么地精准与完美
灾难并不需要那么地具体
        那么地血肉模糊
“没有人会对这里的一切感到难过,
         因为这太平常了。”
吉姆,你这该死的蠢蛋
        你可知道写字楼里的知识精英们
被你刺痛?
        你的心里充满悲悯与敬畏
他们的心里未必有
       忏悔
 
黎日 深圳
2009-9-20初稿
2009-9-25修改

 5 ) 最后部分的一些“独白”

很喜欢,所以摘录下来:

“Why photograph war? Is it possible to put an end to a form of human behavior which has existed throughout history by means of photography? The proportions of that notion seem ridiculously out of balance yet that very idea has motivated me. For me the strength of photography lies in its ability to evoke a sense of humanity. If war is an attempt to negate humanity, then photography can be perceived as the opposite of war. And if used well, it can be a powerful ingredient in the antidote to war. In a way, if an individual assumes the risk of placing himself in the middle of the war in order to communicat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what is happening, he’s trying to negotiate for peace. Perhaps that’s the reason why those in charge of perpetuating the war do not like to have photographers around.

In the field, what you experience is extremely immediate. What you see is not an image on a page in a magazine ten thousand miles away, with an advertisement for Rolex watches on the next page. What you see is unmitigated pain, injustice and misery. It’s occurred to me that if everyone can be there just once, to see for themselves what white phosphorous does to the face of a child, or what unspeakable pain is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a single bullet, or a jagged piece of shrapnel can rip someone’s leg off. If everyone can be there and see for themselves the fear and grief just one time, and they would understand that nothing is worth letting things get to the point where that happens to one person, let alone thousands. But everyone cannot be there, and that is why photographers go there: to show them, to reach out and grab them, make them stop what they are do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what is going on. To create pictures powerful enough to overcome the eluding effects of the mass media and shake people out of their indifference. To protest. By the strength of that protest, to make others protest…

The worst thing to feel is as a photographer, I’m benefitting from someone else’s tragedy. This idea haunts me. It’s something I have to reckon with everyday. I know that if I ever allowed genuine compassion to be overtaken by personal ambition, I will have sold my soul. The only way I can justify my role is to have respect for the other person’s predicament. The extent to which I do that is the extent to which I become accepted by the other, and to that extent, I can accept myself.”

 6 )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人,你一定要看这部电影;如果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你更要看这部电影

如果现在,立刻把你空降到战场,塞给你一台相机,让你直接面对人类最凶暴的自相残杀,你能承受吗?你是掩面而泣,还是落荒而逃?
你还能握稳手里的这个小小机器吗?你还能按下快门吗?

汶川地震之后,一个去到震区的记者回来告诉我他不停地做噩梦。一个一米八几的大汉,大嗓门不拘小节的一个哥们,在那里呆过一两周以后,晚上就反复梦见两边的山谷向自己倒塌下来,而自己无处可逃。

但这部纪录片的主角,Natchway,在世界各地的战场辗转了20年。他是个沉默的男子,但却永远伸出手来去和这些异国正在遭受苦难的人交流。他不是看客,他在紧追一群暴徒施暴的拍摄途中,三次跪在地上,冒着生命危险请求一群手持大刀棍棒的男人不要杀死一个和他毫无关系的无辜的受害者。他从不夸耀自己的经历,他用镜头后面的胶片述说。

这部纪录片拍了2年的时间,采访了Natchway的妻子,多年好友,同事和杂志编辑,可谓面面俱到,而且不乏点睛的评语。

导演居然安了一个微型摄像头在Natchway的相机上,让你我可以直接目击一个战地摄影师眼中的一切。那么近,那么真实,你可以看到他拨动光圈转盘的手指,按下快门的瞬间。

但更难得的是,这部片子记录了Natchway的心路历程。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份职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又如何在面对痛苦的现实的时刻坚持清醒的良心?Natchway的青年时代正值美国最特别的70年代,关于国家的神话破灭,而民众和个体的良知于彼觉醒。他选择要坚持这个传统,即使是在消费主义泛滥人们追捧时尚和名人,而人文关怀似乎已经过时的今天。

“很多人去了战场,他们受不了,晚上喝酒求一醉。但纳切威只喝两杯白水,然后第二天早上很早起床,独自又出去拍摄了。”

当屏幕上一幅幅画面闪过,背景是Natchway平静但坚定的声音。

他的每一天,都是把灵魂放在铁砧上敲打的一天。作为观者的你和我,也不妨借这个机会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吧。

 7 ) 《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

Ray从小时候最不爱看的就是纪录片,在今天看来也许是因为小时候所看的纪录片情节,都是人们所编造好的东西,虽然事情本身也许是真实的,但是作为纪录片本身,就变得虚假了,也就失去了纪录片的价值。《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则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从科索沃到波斯尼亚,从巴勒斯坦到印度尼西亚,摄影师James Nachtwey用他的照相机,向人们描述了一幕幕零碎的真实战争片段,我们也许无法从这些零星的碎片当中去真正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究竟是怎么样的,但是至少我们的视觉感知到了这一切。

当一群人类在自己的家园哭泣,满目苍夷,废墟与我们居住的城市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在这些高楼大厦之中,还能够说些什么。那是一些遥远的地方,遥远地看起来似乎无法想象的地方,然而,却又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某个城市之中,在摩天大厦的一侧脚下,在那里居住的就是难民,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手臂或者腿脚而沦为难民的人类,他们的孩子躺在铁路旁仰望着天空,呼吸着毫无压力并且毫无生趣的空气,就是这样度过着他们的童年,除了铁路上的轰鸣,也许他们再也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了;父亲坚定地独腿站立在行驶着的火车边上,就象是在时代的列车旁静待着战争对他命运的宣判,即便是保留了生命,却又能够如何,仅仅是保留了爱自己妻儿的权利,却丧失了爱他们的能力。

垃圾、苍蝇、工作的孩子们,构成着另一个强烈视觉冲击的构图,他们没有梦想,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伴随着苍蝇,在垃圾里面找寻一些稍微有点价值的东西;另一个地方,一个男人在成百号人的簇拥之下将大砍刀深深地砍入一个濒死男人的脖子,仅仅是因为这个男人没有加入他们的组织而已;而另一个地方,触目惊心的故事依旧在进行着,尸体整车整车地被倾倒,残缺的瓦片、死去的动物、大火之后的废墟……似乎在这些背后总是有邪恶的笑声和变态的灵魂。

这些,都是遥远的地方吧。James Nachtwey分头的金发慢慢地在使命中变得花白,在摩托车上一如既往地前进,此时此刻,历史正在以N维的空间向前推进,而又有多少人正在死于战争或者冲突、暴乱……甚至是在这些所谓的文明社会中死去。每一次按下快门的声音,都是对人类心灵的一种震撼,记录下的,是人类的历史,这个在战争和不断的竞争、残杀的历史,甚至武器回到了最原始的刀枪,文明只是一种表象,谁知道我们的明天会不会就被自己摧毁。也许只有到了胶卷拍完用尽的时候,只有那些机械的齿轮声音,才能真正把我们召唤。

"If your pictures are not good enough, you are not close enough."

James Nachtwey's Personal Website:http://www.jamesnachtwey.com/

 8 ) 《战地摄影师》之二 纸本仁义:非洲,长着蛆虫的兄弟

题记:
我们请来了非洲兄弟,兄弟也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在正义的大家园里,我们因此拥有举足轻重的票数,花团锦簇的金秋,那些爬行在非洲尸体上的蛆虫快冬眠了吧?!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images.blogcn.com/2006/11/5/10/kavkalu,20061105181023.jpg

詹姆斯提到,他们(非洲战争难民)希望的是快点咽气,确实,在生不如死的境遇里,死亡比活着更加容易被人接受。
我是和平主义者,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人要用杀戮证明自己的正确,也许,对那些仇杀者而言死亡是最好的解脱,对于存在于20世纪之后人极端分子除了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和宗教狂热人士往往是绝望者对自己的生命本体的自我摧毁。许多人是以族群和宗教理由诉说狂热者的,可其实这些赴死的坚决仅仅是因为死亡比活着容易。
同样是科索沃,在死亡的现场那两个献花的孩子是影像纪录的需要还是偶然地拍到,纪录片对于事件本身的强化代表摄制者本身的道德立场。
希望在场,希望见证,希望世界在报道的大化里看见自己的死亡颜色和腐尸的臭味。除了展示死亡这些悲伤的人一无所有。
詹姆斯的那些关于非洲的照片令人胆战心惊,数以万计的屠杀刀具。那些骨瘦如柴的尸体,语言或者同情在死亡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对于非洲需要的不是物质的援助,这种援助往往会被“合理使用”,而对于大量文盲尚未走出部落文化的黑色大地,任何拔苗助长最终的结果是砍头颅的砍刀变成了机关枪和手榴弹。对于非洲的境遇我异常悲观。
利益是那些目光倾注非洲的真正动力,还是无言吧,请你停驻脚步看看詹姆斯的照片,所有的一切自己判别吧。
纪录者需要的拍摄而不是阐释,摄影机和照相机下。

【更多图片】
http://blog.sina.com.cn/u/572da76d010006hj

【附录:影片资料】
《战地摄影师(War Photographer)》2001瑞士
著名战地记者詹姆斯·纳切威(James Natchwey)纪录片 
导演:克里斯帝恩·弗莱(Christian Frei)
片长:96分钟
奖项:2002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2003德国(Cologne Conference)科隆协会电影节最佳非虚构影片,
个人评价:艺术性9,欣赏性9(良知的纪录片)

【今日历史】
西元2006年11月5日 星期日

我要把思想变成鸟儿
把轻柔的叹息化作风清醒温和
满世界播撒我的悲怀
  ---Ronsard《情歌》1587

首都峰会,潘哥南下,美控伊拉克政府的傀儡法庭宣判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绞刑,有限选择“反人类罪”是当代司法史的丑闻,美帝国主义布什政府会付出沉重代价,任何想把一种价值观强加在别的头上的政府将会使他的人民和青年陷入血战,《古兰经》说:以血还血。
大地啊,你将血流成河。
  
2006年11月5日 星期日 下午17时52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短评

“作为摄影师,我最大的痛苦在于我知道自己的一切名声和利益都建立在别人的苦难之上,这让我每天挣扎煎熬。如果有一天,我的野心超越了我的同情心,那时的我就失去了灵魂。” 如此伟大的摄影师,不仅拍出了人间最沉痛的苦难,而且如此自省,在长期注视深渊的时候仍然能维持金子般的心灵。Salute!

6分钟前
  • lixunhuan
  • 力荐

“这活从来就不容易,但最近几年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整个社会变得更痴迷于娱乐、名人和时尚。广告主们已经厌倦了他们的产品总被展示在人类悲剧的图像旁边,因为他们觉得,不知怎么的,这会降低他们产品的销售力。”

11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纳切威没有说一句话,但我能深深感到他内心的强大和愤怒。我一直觉得,战地摄影师是新闻工作者中离人性最近,也是最远的。

16分钟前
  • 半目
  • 力荐

还真有点怀念陶涛的纪录片课

20分钟前
  • 何生生
  • 推荐

他凭借勇气与良心成为了世界的一双眼睛。他以别人的苦难谋生,为的是让这些苦难不再上演。

22分钟前
  • 耶斯特洛夫斯基
  • 推荐

"If your pictures aren't good enough, you're not close enough. " ---Capa/"Every minute I was there, I wanted to flee.I did not want to see this.Would I cut and run, or would I deal with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there with a camera"-James Nacht

26分钟前
  • Chaozi ♥
  • 力荐

我无法理解被火车碾断胳膊和腿的人是如何继续日夜住在轨道边的

28分钟前
  • 韵外之致
  • 力荐

英文部分没有字幕,有些不能全然理解,但却深深折服,值得回味和思考的片子。

32分钟前
  • 岁云暮
  • 力荐

想当年我也是怀抱战地记者梦想的一枚软妹啊。。。。

34分钟前
  • 锤子
  • 还行

James Natchwey对于自己职责的坚守令人感动,但没让我觉得有多震撼

35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人类不值得。20201219@广州金红棉纪录片佛山百老汇影院佛老汇分会场

36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看得浑身发抖,这才是记者,不仅因为他能深入险境,而是他面对事件和世界时不放纵自己的情感,只是保持着他的怜悯!

40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但是,如果你离得足够近,你随时都有可能与你的拍摄对象一样,死于非命。詹姆斯·纳切威,一个30年来如此之近地拍摄战乱的摄影师,却还活着,这也许是奇迹,因为上帝需要他的眼睛与镜头。那些照片,看多了真的会做噩梦的,人类的自作孽已经超出上帝的想象

43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你看到杂志左页印尼河边的难民了吗?你看到按最大注意力法则优先排在右页的大幅香车美女广告了吗?你看到摄影展上举着酒杯的人群了吗?他们都是现实,但谁又能说端着相机在战火中打滚的Nachtway不是现实呢?幸运的是,还有这么一群人在提醒我们,要在快速的现代文明里慢下来,提醒我们社会不公和贫富差

45分钟前
  • 蜜缇
  • 力荐

該有多大的勇氣和悲憫,才能夠在面對死亡和苦難時,冷靜地按下快門。

48分钟前
  • 沐桑邑
  • 力荐

战地摄影师存在的一个很大理由,在片尾说清楚了,不是谁都可以亲临历史的现场,所以我们大概需要一个客观的讲述者,而这个讲述者应该就是战地摄影师了~二战之后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但局部的战争根本没有断过,波斯尼亚、科索沃、南非、印尼、巴勒斯坦、刚果、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原因无非就是代理人战争,冲突的根源就是利益,表现形式通常是种族和宗教的不融合~人类真的可以对同类做出难以置信的暴行,所以,人类补全计划神马时候能完成呢?还是大家一起变橙汁吧~

51分钟前
  • evening77
  • 推荐

太棒了.看完之后心里的感觉翻江倒海.很希望自己也是一个战地摄影师.还有他讲述的他自己的矛盾,是因为他自己太善良.不光是照片的事件让人震撼,照片本身也是艺术.不知道怎么说.这个人是个伟人.

52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如果有一天我对于个人成就的追求超过了对于我同类的同情,那么我就是出卖了我的灵魂”看完觉得战地摄影师真是那种工作本质就无法达成和谐的职业。它一方面需要充沛的情感力量,去同情、去怜悯、相信自己是在行善,另一方面它又要求足够理性,甚至“冷血”,只有这种冰冷才能让摄影师相信在灾难面前,最有效的(又或许完全无效呢?)对抗方式是举起相机,随时准备按下快门。片中经常出现的Jim第一视角镜头充分诠释了苏珊桑塔格口中的摄影内在的窥视属性和捕食属性。这种无法甩脱的直觉会让人不断去怀疑观看乃至拍摄悲惨图片的意图——说到底,我们是在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介入他人的苦难?好在片中的Jim有足够强大的信念支撑他

56分钟前
  • 甚虚道长
  • 推荐

真實記錄,比真人真事電影還要震撼

1小时前
  • 林 寶兒
  • 推荐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还不够近。战地摄影的力量在于唤醒人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来到这里,so I'm here。

1小时前
  • Gre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