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儿之名

剧情片法国,德国2016

主演:丹尼尔·奥特伊  塞巴斯蒂安·科赫  玛丽-乔西·克罗兹  克里斯特尔·科尼尔  利拉-萝丝·吉尔贝蒂  艾玛·贝松  克里斯蒂安·米厄特克  塞尔日·费拉德  弗雷德·培森  皮埃尔·布雷尔  

导演:文森特·贾洪

 剧照

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2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3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4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5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6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3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4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5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6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7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8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19以女儿之名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6

详细剧情

影片根据法国的一个真故事改编,1982年7月的一天,男主得知了女儿的死讯。他的女儿只有14岁了,在去世之前在德国和妈妈、继父一起度假。不过很快,她的死亡状况出现了疑点。生父为了女儿的真实死因跟法国法院和德国检察院纠缠了30年,但德国一直不肯引渡女儿的继父到法国进行审判,最后还是生父把他绑架到法国,才得以审判。

 长篇影评

 1 ) 以卵击石,螳臂挡车

这几天因为豆瓣春日影展的活动,新推出了一个限时得到的徽章,最后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在这几天里集中补一下片单里的电影。

如果不是因为此,我可能永远看不到这个电影,即使看到这个条目,特意地去下载来看的几率更是小之又小。

像是这类的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某件事的故事总是很容易被翻拍成电影(多是伸张正义),但是其中的多数,即使挂上“真实事件改编”的标签,也只是活跃在少数人的口中,能出现在大众口中的电影寥寥无几。

单拿最近的《黑水》 来说,还是奥斯卡提名影片,这个噱头够大了吧,但是目前在豆瓣上标记过的人数也只有5.4万,而其余的诸如《爱尔兰人》《极速车王》都是10万+,观众似乎对这类的题材总是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也许他们喜欢看全程无尿点一个接一个地向观众输出刺激点的电影,对于此类漫长又枯燥而又大体只有两种结局的电影倍感无聊。

可是那主角接连耗费的数十年时光又怎么会是有趣的呢?我们如果仅仅从一部电影里就对此倍感无聊(不考虑某些垃圾导演的菜鸡拍摄技术),那主角所经历的光阴更应该值得人们铭记。

《黑水》中的挺身而出保护环境的律师,《以女儿之名》中的日日夜夜想要伸张正义的父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遭遇,身边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远离他们的生活,最后或成功,或失败,唯一不变的,是对司法体系背后官官相护的恶劣行径的不满。

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惩处不力的司法体系,而这才是这类电影永恒的主题。

培根曾经说过“一次犯罪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但是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则是污染了水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司法是全世界的通病,法律永远没有真正完善的那一天,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依靠当下已经尽力去完善的法律体系,去做一次真正公正的司法,不要官官相护,不要钱财贿赂,天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

希望以后再也看不到讲述这类故事的电影,再也听不到这类数十年如一日乞丐般苦苦抗争最后螳臂挡车的故事。

 2 ) 一个人的战役

你爱自己的女儿吗?当然!

你会为了她去战斗吗?当然!

如果穷尽一生呢?如果孤身一人呢?

没有人能回答这样的假设性问题,尽管我们都确认我们真的爱自己的血脉。可生活的打磨让人无从想象,因此电影里这个真实故事,叫做女儿之名,他沉静讲述的这个父亲四十年的斗争深深打动人心。

14岁的女儿在母亲的家中意外死去,欲盖弥彰的证据都指向了继父,甚至是一起奸杀案。然而,因为身处两个不同的国家,作为医生的继父,一边很好的隐藏了尸检证据,一边又利用关系从中阻挠,始终躲多了法律的制裁,而这个父亲用了整整四十年还原事情的真相,让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影片的讲述克制而冷静,没有任何的洒狗血,哭天抢地的戏剧加工,全部都是真实世界里无处呼喊的疼痛。

全片情绪最强烈的地方应该就是这个父亲在得知女儿死去的那个瞬间,可是这里没有一句台词,只是这个父亲接了电话,痛哭,在他女朋友的怀里。

然后,更多的时候,是沉默和无奈。

他在德国散发小传单,被警方制裁的时候,只是勾着背,安静的坐在走廊,安静的等待律师处理这一切。

他的父亲劝他放弃这艰难的复仇路,只是安静的坐在家庭聚会的一边,长椅上,阳光正好,没有争执,只是希望他对生活现有的一切好一点。

当女朋友离开他的时候,他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雨很大,只是那个女人坚决离开,没有回头。

甚至,他女儿的母亲都不能支持他的做法,但也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没有你死我活的争执,只是一次次坚持,一次次争取。

你以为这场战役里的对手,仅仅是那个凶手,是两个国家的法制?还有没有一个人支持的孤独?这就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

没有号角,没有硝烟,也没有流血,可是我真的为他感到疼。

真实世界里的疼都是那些说不的,那些喊不出来的,他不仅仅是在人最脆弱的地方,他也在人的铠甲上。

他在律师面前准确说出法律条文。

他在劫匪那里求得帮助。

他在最后胜利的时候,只是带了鲜花去女儿的墓地,说了句,你四十岁了,我很想你。

你爱自己的女儿吗?你会每天都说这件事吗?

你会为她争斗吗?你会每天宣誓吗?

我们每天平凡的生活里,都是把真切的感情,巨大的孤独和痛苦深深埋藏,然后踽踽独行。

这个电影的精彩是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更是电影人用一种真实的方式在讲述他。

我们可能不会身在故事里,我们却在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战役。

 3 ) 没有一个理由

看完整部影片,心情是难过而及忿懑。惶不论影片和真实事件还有多少出入,至少就影片能提供的事件脉络而言,这样的结局不是事件应该完结的模样:罪犯被羁押且判了15年,这应该是他的下场吗?一个多次强奸,伤害未成年的罪犯,如果他身体不错熬过这15年或者更少的刑期,他就可以出来继续享有天伦之乐?如果再在生命最后挤出两滴悔恨的眼泪就算个人救赎了?公义是这样子的吗?换言如果以相同的标准来处理类似案件,是否能够震慑另一个想做类似罪行的罪犯?代价只是15年的时间成本。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没有一个理由,让影片中提及的德、法、奥所有涉及此案的司法工作人员继续担任相关工作并不受任何惩处!德国相关人员难道就因为迪特的打点或人情而百般维护?遮羞布要盖的是受尽屈辱的生命啊!奥地利人员为什么在德国方面施压后就放人?可以想见无非是一些政治交换,可是你用的并不是自己公民的生命,应该交换对你有利的条件吗?!法国人员更甚,有明显疑点的案子还束之高阁,要靠主人公持续30年的坚持才能伸张正义,这样的维护成本是普通人能承受的吗?是法治的目的吗?!他们的工作应该是维护社会公义,而不是因为所谓政治因素,官场规则等这些狗屁理由来将一个花季少女的死放进档案室,然后置若罔闻。

没有一个理由,让罪犯的父母、家人继续正常的生活。一个人做出禽兽不如的罪行,我觉得跟父母对他的教育,让他参与的场合、听到的对话都有莫大关系。看现今社会无数‘熊孩子’从小就任性妄为,全不管他人感受,哪个背后不是一家溺爱,放任的‘熊家长’。这样成长出来的人,才会只顾自己欲望满足而不去考虑别人的痛苦。

没有一个理由,不让女孩的妈妈在愧疚和羞愤中活着或死去。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苦难,不仅不去积极为她查明真像,还因为自己一厢情愿而放弃最大嫌疑的线索方向。她之所以觉得不信情夫下毒手,明显是因为她相信自己的眼光看的人不会错,自己的情夫肯定最爱的是自己,被自己对爱情的幻想而蒙蔽。这样一个在生死大义面前还在想着自己爱情的人,是最可恨的人。因为她自己的主人翁精神,所以遇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永远觉得自己的每一条理由都应该最重要。就像‘江歌案’中的刘姓母女的‘巨婴’逻辑:为什么未经我同意要来打扰我的生活?因为那是含冤待雪的人命啊!你的想法,你的爱情,你的敏感,你的自我在别人的一生面前都不值得被关注。这样的人最让人切齿。

同样没有一个理由,不将罪犯找到,给他注射相同的药,在他同样有意识的时候将他的双手切割并用硫酸盖浇,因为他侮辱了这个神圣的职业,然后当面将他罪恶的器官取出剁为肉糜并喂他本人吃下,最后再让他慢慢在等待中消亡。这样他才能意识到自己自私的行为给别人带来怎样的伤害,从而为自己带来怎样的恶果,不仅能立即让他悔悟自己的错误,而且就算转世也再不敢再做相同的恶行。并且对当世有犯恶之心的人起到实实在在的警示作用。

影片男主的理智、坚持和法治精神让人敬仰。每一个女孩都应该由一个人来守护,父亲是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个。每一个灿烂的美好都应该守候,所有打断美好的行为都应该被打断。我知道结果不是这样,但我希望是这样。

 4 ) 每一部悲剧电影,最怕看到的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

艺术来源于生活,然而生活有时候往往比影视剧所展现的内容有着更彻底的绝望、更无助的悲伤。

我们期待在电影中看到幸福的结局,坏人会被绳之以法,绝境会有人并肩作战,乌云散去所有主角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单独扛起所有的苦与难,抱怨的话无人诉说,只能在深夜的被窝、厕所的隔间哭过之后,再继续前行。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法国电影《以女儿之名》讲述的是十四岁少女被禽兽不如的继父侵害,并被残忍摘去了生殖器官只为掩盖罪行,少女的亲生父亲奔走三十年,终于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故事。

在目睹妻子出轨之后,丈夫安德烈选择离婚,将一双儿女养在身边。妻子则选择了和一位在德国很有名名望的医生科拜结婚并迁居到德国生活,孩子会每隔一段时间送到妻子身边来培养感情。

在女儿卡琳卡十四岁这一年,她照常和弟弟前往母亲家里,然而让安德烈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他没能再等到可爱漂亮的女儿回到法国叫他一声爸爸,而是女儿冷冰冰的尸体和德国警方草率敷衍的尸检报告。

尸检报告称女儿身上有多处淤青,死亡当天被注射了大量药剂,死前有被侵犯的痕迹,然而给出的结果却是无法判断卡琳卡的死因。

悲伤欲绝的父亲没有过度沉浸在伤痛之中,他并不相信科拜医生所说的女儿只是死于中暑,他拿着尸检报告去找专家求证,果然,专家认为卡琳卡的死亡与性行为有脱不开的关系。

尽管专家建议父亲不要再追查他可能无法承受的真相,但安德烈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女儿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去。他跑去德国找到卡琳卡的母亲,说起女儿死的蹊跷,可是她却并不相信,还称女儿一直在房间中怎么可能会死于性侵。

这一下子点醒了安德烈,让他开始怀疑同在一屋檐下的继父科拜医生。科拜给女儿注射药剂,并且出现在尸检现场,他就是杀害女儿最大的嫌疑人!

安德烈为了查明真相,花费一年时间向德国法院申请重新尸检,然而德国法院以证据不足和已经结案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安德烈没有放弃,他在街头发放传单,希望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利用舆论让法院重新受理,可结果却是他自己因扰乱秩序进了警察局。

安德烈回到法国,委托擅长跨国案件的高级律师,又自学法律,向法国高等法院提起诉讼。科拜医生躲在德国不接受问话,卡琳卡的母亲也是站在科拜医生一边不肯出庭,律师提出不如开棺再次验尸以获取罪证。

这次的验尸结果表明卡琳卡的生殖器官居然全部被摘除了!原来科拜医生出现在尸检现场就是为了毁灭罪证!他就是凶手!

经过安德烈的多方调查和努力,法国法院终于受理案件,判处科拜医生十五年监禁,德国方面却施压,想要掩盖丑闻,而法国也不想陷入外交困境,别说将科拜医生绳之以法,就连法庭他都没有出面。

而此时,卡琳卡已经死去十三年了。

在卡琳卡去世的第十五年,科拜医生因涉嫌侵犯十六岁的病患而被告上法庭,与女儿相似的年纪和遭遇,令安德烈悲伤气愤到呕吐。科拜医生这样的人间渣宰就算是物理阉割再终身监禁都不过分,德国法庭却只判处他两年徒刑,居然还缓期执行!!!

安德烈不放弃,在科拜医生再次引渡失败之后,他认识到德国法国法庭的不作为,于是卖掉了公司,雇佣打手将科拜医生暴力带回了法国。终于,科拜医生在法国被判处执行十五年监禁,而安德烈也因绑架和个人执行司法正义判处一年。

至此,迟到三十年的正义终于到达。

这是一部父亲的抗争史,他是战士,为死去的女儿而战。三十年间,他自学法律,精通德国法律、法国法律以及国际法,他抛弃了正常人的生活,身边的朋友、律师甚至恋人都相继而去,他却一直不曾放弃和停歇。

影片没有刻意煽情,就像是父爱一般,将沉重的感情内敛起来,克制而隐忍,所有的感情积聚,直到最后一刻才终于爆发出来。

影片的最后,已经七十二岁的老父亲来到女儿的墓前,说道:“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在父亲的眼中,他的女儿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一直活在他的心里。

正义最终没有缺席,可那却是一个父亲,用三十年的挣扎苦斗换来的。法律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拯救犯罪者,而是为了保护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让受害人不会平白受害。

迟到的正义不该让我们欢欣鼓舞,因为它本来就不应该迟到!

 5 ) 全网热议的“货拉拉事件”,让我想起了这部真事改编的良心好片

最近一则新闻震惊了很多人:“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

生命的逝去固然可惜,而因平台缺少监控,女孩的离世几乎死无对证。

这才是人们愤怒的原因。

对女孩的父母来说,不仅要承受失去爱女,可能余生都要因那无人知晓的死亡真相饱受煎熬。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一个关于女儿离奇死亡,父亲追凶30年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

1974年的摩洛哥,男主安德烈原本是个事业有成的商人。

有自己的公司、相爱的妻子达妮和一对可爱的儿女。

这宁静的幸福,在科拜医生的出现后被打破了。

科拜医生是安德烈女儿卡琳卡同学的爸爸。

他在卡琳卡车祸时伸出援手,获得了安德烈一家的好感。

谁料,情场高手科拜很快俘获了达妮的心,演变成一场老套而不伦的婚外情。

发现妻子出轨的安德烈并没有大发雷霆,反而大度地表示愿意离婚,成全妻子和科拜。

达妮虽表示愿意回头,可最终还是没能抵御科拜的死缠烂打。

忍无可忍的安德烈只好出动律师,结束了这场婚姻。

离婚后,安德烈带着一双儿女在法国生活,达妮和科拜住在德国。

适逢假期,双方商量好让孩子们去德国与妈妈小聚,顺便度假。

安德烈亲自把孩子们送到机场,目送他们离开。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趟度假之旅,却成了父女俩的诀别。

不久,安德烈接到一通电话,说女儿卡琳卡意外身亡,放下电话的安德烈痛哭失声。

当他再次见到女儿,是在停尸间里。

几天前还健康活泼的女儿,现在却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

安德烈抱着女儿流泪不止。

然而最蹊跷的是,女儿的死因含糊不清,没人能给安德烈一个确定的回答。

科拜认为死因可能是中暑。

一旁的达妮也附和着说那几天很热,卡琳卡一直待在游泳池。

他们甚至还强行解释,说也可能是几年前那次车祸的后遗症。

科拜说:叫卡琳卡起床的时候,就发现她已经失去意识。

身为医生的他尝试了各种急救方法,包括注射刺激她的心脏。

现在能揭开女儿死因的只有尸检报告了,安德烈等了很久,才拿到一份德文的验尸报告。

报告显示女儿手臂上有淤青,还有注射痕迹,但科拜说那是为卡琳卡注射的补铁剂。

此外,科拜承认为了抢救卡琳卡时,还施打了兴奋剂、强心剂和降血压剂。

尸检报告认为这些药物的选择相当诡异。

尸检还发现卡琳卡下体有撕裂伤,阴道内有粘液,明显是有过性行为的迹象。

但报告的结论仍说无法判定确切死亡原因。

安德烈越想越觉得有问题。

他把女儿的尸检报告拿给医学教授看,医学教授很震惊,他认为卡琳卡的性行为可能就和她的死亡有关。

他还建议安德烈忘了这份报告,因为真相很可能带给安德烈无法承受的痛苦。

愤怒的安德烈来到德国质问科拜和达妮。

为什么给女儿注射那些药物?为什么科拜也要参与尸检?

科拜一推干净,声称自己是医生,至于注射的药物是因为急救时太慌张。

而卡琳卡的母亲还站在科拜一边,斥责安德烈无理取闹。

身为父亲的直觉告诉安德烈,科拜一定对卡琳卡犯下了不可告人的罪行。

安德烈来到德国慕尼黑中央法院,要求重新调查卡琳卡的死因。

德国检察官却说案件已经结案,以缺乏证据为由,断然拒绝。

尽管尸检已经提供那么多线索,他们就是视而不见。

安德烈不顾语言不通,站起身怒斥德国检察官:你才是那个想保护杀人犯的人。

走投无路的安德烈,只好每天在德国街头发传单揭露科拜的罪行。

他希望得到舆论的支持,扩大影响力,结果却因“扰乱公共秩序”“藐视法庭”“诽谤科拜”被警察逮捕。

为了给女儿讨回公道,公司也顾不上了,安德烈甚至开始自学法律。

科拜找来一位擅长跨国案件的律师,准备在巴黎法院跨国控告科拜。

律师建议开棺验尸,找到卡琳卡被性侵的证据。

开棺后,令人发指的是卡琳卡盆腔内的器官,以及外生殖器官都被摘除了。

盆腔内是空的,没有任何残留。

显然,这是科拜在上次尸检时,把关于强暴的证据全部销毁了。

第二次尸检也终于确定了卡琳卡的死因,因为科拜当晚给她注射的丧失意识的药剂,导致卡琳卡在昏迷中被呕吐物呛死。

之后的日子里,安德烈一直没有放弃为女儿奔走伸冤。

转眼来到1990年,此时距离卡琳卡遇害已过去8年。

要起诉科拜,需要达妮的配合调查,但执迷不悟的达妮却拒绝配合。

连调查人员都忍不住反问:为什么一个母亲会拒绝帮助调查自己女儿的死因?

尽管此时的科拜已经抛弃达妮,和一个更年轻的女人结婚生子。

可达妮仍然坚持认为科拜不是凶手,这一切只是安德烈在报复当年出轨的事。

之后,安德烈辗转多国,奔走13年之后,这起案件终于在法国正式开庭。

本来根据法律,科拜至少要被判30年。

可由于科拜生活在德国,迫于政治压力只好把刑期减半,只判了15年。

奔走十几年才换来这15年,也是来之不易。

判决是下来了,但法国判决的结果根本无法在德国生效。

而且德国不愿意引渡科拜,逞凶之日遥遥无期。

后来,安德烈听说科拜最近因强奸16岁女病患,已经在德国被捕。

开庭当天,安德烈也来旁听。

听着受害者在法庭上陈述自己的经历,也是先被注射了不明药剂,意识清醒但无法动弹的情况下遭到科拜的性侵。

安德烈仿佛看到了女儿被害当天的情景,他忍不住跑到洗手间呕吐出来。

然而,如此恶劣的性侵案,竟然只判了2年。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一片哗然。

安德烈知道,只有把科拜引渡回法国,才能让他接受应有的惩罚。

他把国际通缉令送到边境周围的邮局和车站。

希望科拜出现时,第一时间实施抓捕。

终于,距离案发17年后,1998年,科拜在奥地利被捕。

同样是迫于政治压力,奥地利并没有将科拜引渡到法国服刑,而是把他放了。

再次陷入绝望的安德烈几近疯狂,他每天在家写信给检察官、司法部长、总统、总理,希望他们尽快抓捕科拜。

此后的8年间,安德烈关掉了公司,来到德国寻找科拜的下落。

终于被他找到了科拜的住址,此时距离案发已经过去24年。

最终,走投无路的安德烈找了几个壮汉绑架了科拜。

一路闯过边境线,进入法国境内,这才让科拜得以接受那15年的刑期。

安德烈传奇的追凶经历,立刻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记者争相报道他的遭遇,这让他获得了空前的舆论支持。

科拜终于被送进监狱,虽然只有15年的刑期。

但这场为女报仇的战役,却打了30年。

影片结尾,安德烈带着鲜花来到在女儿墓前悲伤地说:

“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我不太认同那句广为流传的“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在这个案件中,如果不是这位父亲30年的坚持和努力,谁会真正关心少女猝死的原因呢?

真实事件中的安德烈

天下最悲伤的事恐怕莫过于此,小心呵护着养大的孩子惨遭杀害。

最可恨的是很多时候因为证据不足等原因,难以让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眼睁睁看着他逍遥法外。

真实事件中的卡琳卡、科拜和达妮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不幸的故事总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但做父母的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可能会穷尽余生、倾其所有,只为给孩子讨回公道。

所谓“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世间能少一点这样的悲剧。

*本文作者:RAMA

 6 ) 我遵守了我的承诺

“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
       电影《剩者为王》里,老戏骨金士杰有一句台词是,“30多年前,正是她的到来,才让我成为一名父亲”,因此,当她离开的时候,父亲还是父亲吗?
     《以女儿的名义》回答了,倾其29年多父亲都选择了采用法律许可的方式,“今天,你就44岁了”,父亲还是父亲,因为卡琳卡一直都在他的心中,屹立不倒的山还是山,那些准备好的教导(坏人最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正义会迟到,但永不缺席)一直都在。你一直都是父亲。
     “我很想你”
     这大约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

       其实你从未离开,44岁快乐!

 短评

看完之后,泪流满面,父爱如山,不像母爱那样温柔细腻,却是我们一辈子的支撑。

8分钟前
  • 儒家颜路
  • 推荐

与其说继父禽兽不如,不得不说其母亦可诛,还有所谓的外交,盲目的公民保护!事实成立的强暴案判刑两年缓刑两年真是醉了。电影有点流水账,但安德烈先生执着的精神和对犯罪恶行的愤懑让我想一直追寻结果

9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这个妻子真的很蠢,男主应该娶个three billboard女主那样的女人

12分钟前
  • 真的好严格™
  • 推荐

法国版《秋菊打官司》,真人真事改编,导演没有刻意煽情,但故事已经非常震撼人心

14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基本符合現實,阿爾巴尼亞綁匪首腦是長髮的部分都弄出來了。本片中可惜沒呈現那些聲援紀念卡琳卡的後援會,參與人大多是男主在圖盧茲的鄉親,這些默默無名的人全都被濃縮在那位化學教授和律師上。男主日後為阿爾巴尼亞綁匪作證其義舉,使得綁匪能通過難民庇護留在法國定居。

17分钟前
  • John Coey
  • 力荐

其实法国的国内司法并没有太辜负他(狭义理解,早已判决医生有罪),让他失望的是国际私法的区际司法协助中的政治问题。这和当前国内相关话题有着质的区别。剧作太中规中矩了,采用父亲的视角,限制了更有戏剧性的亲生母亲拒绝承认,辛西娅离开的处理可能。

19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没有正面冲突,没有歇斯底里,也没有渲染煽情。克制得惊人,也压抑得令人郁结。30年的抗争说来轻巧,压缩成电影也不过两个小时不到。这背后却是一位父亲难以入眠的万千日夜和心如刀割的每分每秒。“今年你44岁了。我很想你。”结尾的告白,字字诛心。

21分钟前
  • 鸟仔
  • 力荐

父亲为了女儿打的一场跨越30年的战役。那个强奸犯谋杀犯继父是个人渣,亲生母亲则是个纯种傻逼。另: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强奸,致死,只判15年,就这,德国政府还死不让法国引渡犯人,后来才知道是法国德国两地法官一开始就商量好了。天好黑...

26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今天,你就44岁了。”真实又充满悲伤的电影,女儿被禽兽奸杀,父亲四处奔走寻求正义,坚持不懈了大半辈子才等到正义的到来,孤独一人在墓园为女儿献花,那是父爱的身影。“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

31分钟前
  • 沙客
  • 推荐

真是悲伤,这个爸爸的坚强非常人所及

32分钟前
  • 丁扁扁
  • 推荐

一个父亲故事。法律,公正和坚持。看他几十年的坚持,年华老去,众叛亲离,我们会思考,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37分钟前
  • oh la la
  • 推荐

看完之后哇哇大哭。 30年后父亲在女儿墓碑前说“看吧,我遵守了我的承诺,从没放弃,这场战役,我是为你而打的,尽管路途崎岖,牺牲了漫长的岁月,我丝毫没有后悔,今天,你就44岁了,我很想你。”真的泪奔。30年,为了给女儿查清真相,他自学、精通了几国法律,卖掉了自己公司,与亲人决裂,与欧洲几国最高司法机构为敌。

38分钟前
  • 段本司
  • 力荐

3.5 Daniel Auteuil 坐在女儿墓地那个失魂落魄的样子,叫人心碎。

40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穷其一生,为女儿打一场战役。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14岁女儿被奸杀后,父亲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追寻公义、最终将凶手绳之以非法的故事。因为是真人真事,拍得非常节制,感觉就像在看法国版的“秋菊打官司”。倾其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父爱,拒绝煽情好评。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感觉比焦点好看多了。。。另外欧洲国家所谓的人权和极左思潮,真是够了。。。

53分钟前
  • 范进从没中过举
  • 力荐

什么使生父坚持数十年用法律途径解决而不是使用私法制裁?是对法制的坚信…为什么生父可以直接见到司法部部长?人权和公权观念的不同…正义的得来从来不易,为什么网络上正义感却爆棚?因为“正义”从未如此廉价…为什么生父能保障30年的花费?福利体系…

54分钟前
  • 大罗
  • 力荐

【你看 我没有放弃 我信守了承诺 这一场战役 是为你而打】 尊重施害者人权真的是对被害人的二次伤害,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58分钟前
  • 一封未读邮件
  • 推荐

以要认死理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最加分的地方是它竟然很短。尤其很感动导演以Andre为主线,而对国际法、性犯罪判定、欧盟关系、媒体等容易在其他同类型片子被放大的元素都做了最轻的处理。看到Andre心中说Kalinka现在应该44岁了,那个时候看到了一个最原始、最单纯的父亲形象,哭成狗。

59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父爱无声但却深沉,内敛但却决绝,三十年间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女儿临别时的笑靥如花。

1小时前
  • 肥头大耳大宅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