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打扰

喜剧片美国2018

主演:勒凯斯·斯坦菲尔德,泰莎·汤普森,杰梅因·福勒,欧玛瑞·哈德威克,泰瑞·克鲁斯,凯特·贝兰特,迈克尔·X·萨默斯,丹尼·格洛弗,史蒂文·元,艾米·汉莫,罗伯特·朗斯特里特,大卫·克罗斯,帕顿·奥斯瓦尔特,莉莉·詹姆斯,福里斯特·惠特克,罗莎里奥·道森,大卫·芬恩,陈庭妮

导演:布茨·赖利

 剧照

抱歉打扰 剧照 NO.1抱歉打扰 剧照 NO.2抱歉打扰 剧照 NO.3抱歉打扰 剧照 NO.4抱歉打扰 剧照 NO.5抱歉打扰 剧照 NO.6抱歉打扰 剧照 NO.13抱歉打扰 剧照 NO.14抱歉打扰 剧照 NO.15抱歉打扰 剧照 NO.16抱歉打扰 剧照 NO.17抱歉打扰 剧照 NO.18抱歉打扰 剧照 NO.19抱歉打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10:22

详细剧情

卡修斯(勒凯斯·斯坦菲尔德 Lakeith Stanfield 饰)是一名落魄但自尊心非常强的青年,他住在叔叔的车库里,从事着毫无前途的电话销售的工作,还拖欠了四个月的房租,前途可谓是一片灰暗。   在同事的点拨之下,卡修斯发现了提升业绩的小妙招,那就是将自己的声音伪装成白人,这让他在公司的境遇稍微好了那么一点。同事们因为种族歧视和寒碜的薪资待遇发起了罢工运动,虽然卡修斯在精神上表示支持同胞们的反抗,但实际上他更在乎的是能否利用这次机会升官发财。最终,卡修斯获得了晋升的机会,将那些反叛的同事们远远甩在身后,但随着职位的升高,他亦触摸到了公司里黑暗的秘密核心。

 长篇影评

 1 ) I AM FEELING SORRY .BUT ONLY FOR MYSELF

现在的电影已经可以这么荒诞了么?不过要是后面不这么荒诞的话,可能是不是就会感觉到这是一部太过于“正常”的搞笑电影,就没有那么有意思了,看到现在的电影市场为了找到观众的G点,也是用尽了脑子。

一开始的时候,男主打电话放不下面子,后面使用了控制人声音后,会说了sorry to bother you .这句开场,可是看到后面,你就会感觉到,这句sorry ,不是说给对方听的,是对自己这么无能的一种自嘲。

有几个点,,一个是开会的时候,男主的黑人朋友的可乐是装在衬衣胸前口袋里的。Cool。一个是女主一开始和男主在车库里做的时候,就没有感觉到不爽,只是会有人说句:go get a room 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无助。一个是明显人家接电话的女士是在和别人啪啪啪,自然是不会听你来推销的,不过,那会他还太年轻,白人声音,的效果做的实在是太差了,五毛特效。男主后面有钱了后的那个房子是不是真的啊,感觉风景好极了。马男这事,纯粹是为了搞笑的吧。

 2 ) 反转中的反转

结局的反转,变成马人的卡西斯去找老板,是讨伐黑心老板还是找老板要解药,以及前面老板说过他会经过当事人的同意才会把人变成马人,而我们看到的是卡西斯并没有答应,而后来卡西斯却在罢工取得胜利后变成了马人,这是不是说明了有一些两人之间的事情没有放出来给观众看,为后面的反转之正邪选择做铺垫?电影没有解释,留给观众思考。人性的考验在影片中展露无遗,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值得一看的电影。

刚看到马人🐴时,隔着屏幕都被吓了一跳!太可怕了,如果现实社会有这样的黑暗,就更加可怕了。

 3 ) 白人的声音:是装的,但好用——默契

我决定搞清楚:为什么感觉还可以,但是不好看呢?

我决定先把我喜欢的地方列举出来。神奇地发现:缺点同时也会一个个蹦出来!

记住小前提,尊重它的喜剧定位。

(1)白人的声音。这种象征性的设定“很小”,但是有种微妙的精准感。以及声音切换、身份证明等延伸概念,可以在主线故事中作为点缀,同时不断强调主题。况且这种“没有烦恼”的声音,确实带着一股傻气。

(2)艺术家女朋友。清醒独立、包容又有态度。最重要的是耳环很有意思!

(3)朋友反目battle时的无厘头。想象中反目对峙的紧张气氛被戳破了,形成了反差式放松。虽然喜剧安排有些刻意,但联系开头时俩人的损友式互动倒是说得过去。

(4)尴尬到脚趾抠地的rap。起哄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想什么呢?给害羞的人一点勇气?如果对方真的不擅长岂不是一起尴尬!这时候,为了不让场子冷掉,以及不要留下机会反思自己的起哄是不是错了——主动成为气氛组。所以表演者大可放心上!

(5)安保系统。输一大段密码+莫名其妙的电梯机器人。对于影片本身的意义倒不是很大,可能是想突出诙谐的特质吧。但这种小细节能体现巧思,是值得收藏的“小设计”。

(6)大Boss并不是魔鬼。他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赚钱而没有更深沉的原因,是因为喜剧片的定位吗?感觉角色主次和作用都安排得很明确,合理即可、点到为止。

(7)住所和车。好可爱,满满的专属感。


可能导致不好看的地方:

(1)角色交待得不清楚。女朋友、亚裔、朋友……整个故事是在日常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角色的特质没有塑造好,难以理解他们的选择和做法。难免沦为推动的工具人。

(2)大家都不是幽默的角色。设定笑点的空间会被压缩,很依赖反差、不合时宜等方式。

(3)节奏安排不好。前面故事的时间走向是比较缓慢正常的,但是整体效果就像铺垫得太多,导致后半段的冲突和中心思想太拥挤。反而有种突兀的感觉。

(4)感情线很好理解,但没必要吧?“反叛精神”的互相理解,确实暗示着会有一段感情戏。但是想不出这么安排的原因。满足观众的预期?增加丰富度?总之,效果很差。

(5)矛盾冲突不大啊。除了马人在厕所出场的时候冲击了一下,之后都很平淡。男主角幡然醒悟的力度不大,难以引发共鸣。

(6)为什么选择马?牛牛也很可爱啊。

(7)结局的小反转也太无聊了……导致我观看的最后一个想法竟是:太好了,终于结束了!


本片引入了一些科幻元素,也用了比较新奇的设定,来嘲讽资本主义的压榨。算是有意思!

我带着这些槽点,去欣赏优秀的喜剧片了。

 4 ) A largely failed satire

The first half is too long and not well-paced. The second half is the key part, but the plot lacks credibility. The two halves seem to be neither cohesive nor consistent. Overall, this film is an audacious but failed attempt at the discussion of capitalism. A much better satire was Kubrick's Dr. Strangelove.

 5 ) 我是这街上最妖艳的穷鬼

追逐资本的道路上,人类总是有无限潜能。

[抱歉打扰]里,女主底特律是行为艺术家。

不出名那种,日子紧巴,和男友蜗居在车库。

艺术并未带来什么实质性收入,她一直靠另一个职业维生。

每个清晨,化好了妆,坐上男友的N手破车,来到街角。

深吸口气,酝酿足感情,掏出广告板,对着过路司机行人搔首弄姿。

©快下班的底特律,泰莎·汤普森扮演

她卖力的样子,和当年《绝命毒师》中的巴杰如出一辙,后者同样在街边,穿成个美元,操练广告板。

©《绝命毒师》中类似的场景

他们都有个统一的名字——人体广告。

作为传统广告最后的遗珠,他们虽然贫穷,却是整条街上最妖艳的的骚鸡。

而所有一切,开始在1820年代的伦敦。

那会儿是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生产力急剧提升,商品源源不断产出,过剩滋生了消费主义。

而消费主义的亲儿子广告约莫也是那会萌的芽。

当时,广告就是大街小巷张贴的海报,商店橱窗和白墙密密麻麻,和如今的牛皮藓别无二致。

时间一长,能贴的地方越来越少,征收的广告税还越来越高,商户们开始琢磨如何让广告流动起来。

于是,人体广告应运而生。

至于谁首先采用了人体广告,已无从考证。

不过,当时旅居伦敦的德国贵族穆斯卡王子笔下,记录了他们初期的模样:

以前人们满足于把广告贴在一起;现在它们是流动的。一个男人举着块比他帽子还高三倍纸板,上面写着大字‘一双靴子十二先令’。另一个男人举着一面旗帜,写着‘一件衬衫只要三便士’。
©普契勒-穆斯卡王子

穆斯卡王子的描绘或许不够生动,之后,又有好事者把这群人描摹成画。

©乔治·斯卡夫画笔下的人体广告

当时,充当人体广告的全是穷人和流浪汉,给钱就干,还无需交税,比起张贴海报,成本实在节省太多。

加上传播更为灵活,各大商家纷纷效仿,一时间,伦敦街头,人体广告数甚至盖过了行人。

但同时,竞争开始变得激烈。

为能让自家广告脱颖而出,各大商户绞尽脑汁,将人体广告搞成了一场变装派对。

©在斯卡夫1828年的画作里,人体广告穿着和道具已然风格迥异

值得一提的是,斯卡夫画中,将广告穿在身上的样式(右数第三位)被狄更斯写进了小说,被形容成“三明治人——夹在两块板子中的一片人肉”。

此后,三明治人成了文学作品中刻画穷苦人民,控诉资本主义罪恶的经典形象。

而在台湾作家黄春明的小说《儿子的大玩偶》中,乡镇失业青年坤树为养家糊口,靠的正是替电影院当三明治人。

由于长期往复,卸去行头后,小儿子竟认不出父亲,实在荒谬。

©[儿子的大玩偶],1983年,侯孝贤将这故事拍成了同名电影

回归正题,三明治人或许是后来影响最深远的人体广告,但在当时,绝不是最吸睛的。

而某家1830年成立的报社要疯狂的多。

为推广,报社给董事会成员配备了写有当天要闻的牌子,还请来流动乐队造势,在街上浩浩荡荡,排场十足。

©报社的人体广告

更大胆的是沃伦鞋油厂,老板让一行人扮成鞋油包装,算是将变装的主题贯彻尽致。

©1830年代,沃伦鞋油厂的广告

越来越夸张的人体广告,给公共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终于,1853年,伦敦市政出台《哈克尼运输法案》,明令禁止人体广告在街道穿行。

自此,这抹风景算是偃旗息鼓。

不过并未绝迹,70多年后,大洋彼岸的好莱坞,它换了个模样,迎来新的巅峰。

1920年代,美国大萧条前夕,经济泡沫膨胀,各行业虚假繁荣,同时,电影市场也迎来第一轮快速扩张。

1927年,[爵士歌手]为银幕带来有声电影,却吃了宣传的亏,市场反响冷淡。

©[爵士歌手]

两年后,[1929好莱坞滑稽剧]准备上映。

这也是米高梅旗下第一部有声长片,高层对此十分重视,不但请来喜剧之王基顿和奥斯卡影后琼·克劳馥。

更由于[爵士歌手]案例在前,宣发上不惜血本,甚至复活了当年的人体广告。

但不得不说,美国人会玩多了。

影片上映前两天,阿斯特剧院门口立起一块几层楼高的广告牌,其上不但有发光的片名,还暗修了载人平台。

接下来,十多位性感女郎走入广告牌中,对着街道开始热舞。

©阿斯特剧院的广告牌

如今来看并不奇怪,在当时,此举造成的轰动堪比泰坦尼克又撞上了冰山。

©广告牌底下人群的现场实况

宣传效果爆表,自然被借鉴,没两周,福克斯为给[情网歌声]造势,直接山寨了米高梅的创意。

女郎换成耍杂技的男人,还外加一个芭蕾舞团,广告牌上还配有能旋转的蜘蛛网,工程浩大,野心昭然。

©[情网歌声]的人体广告

不过,虚假繁荣之下,这些只是常态。

大萧条很快来临,一触即发的新一轮人体广告竞赛成了昙花一现。

等其再度出现,已是2015年,没了当年时代背景,看着只像行为艺术。

©2015年,XBOX宣传游戏《古墓丽影》便是采用复古的人体广告牌,8位粉丝绑在其上,受尽各种风吹雨打,该广告还获得2016年戛纳广告节大奖

好莱坞的人体广告新贵,算是沉寂。

不过,得益于变种太多,一个哑了火,还有无数个在传承。

[抱歉打扰]里的那种,便从未泯于历史,其正是最初的举纸板变形而来,和三明治人一样,是如今常见的人体广告。

或许是嘻哈文化和人体广告从业者都来自社会底层,百年过后,两者竟有机结合。

显然,加入街舞的人体广告要更具吸引力,对于按客流提成的他们,成了神技。

©[抱歉打扰],阿挤给底特律来了段人体广告街舞

甚至还发展出专门的比赛,俨然已从广告中脱离,形成了文化。

©2016年的比赛实况,一年一度,冠军将获得5000美元奖金

除此之外,不知何时开始,纹身也成了人体广告的样式。

2005年,安德鲁·菲舍尔因拍卖额头的广告位而被大众熟知。

尽管他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但那之后,噱头十足的纹身人体广告悄然兴起。

©安德鲁·菲舍尔,最后商家用37000美元购买了他额头30天的纹身权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有人为支持罗姆尼,花费15000美元让职业摔跤运动员埃里克·哈茨堡在太阳穴纹了个“R”。

虽然罗姆尼最后落选,但带来的舆论效果依然不俗。

©埃里克·哈茨堡

终于,人体广告开始觊觎起了人体本身。

这似乎不可避免,追逐资本的道路上,人类总是有无限潜能。

正是人体广告,百年前亦或现在,用尽花样对人不留余力地异化,无论从业者,还是旁观者,都成了消费主义的囚徒。

然而,消费主义不会消亡,人体广告也会一直轮回到下个世纪。

就像[抱歉打扰]里,火辣的底特律,街舞娴熟的阿挤。

他们不过是靓丽的广告,消费机器的旁枝末节,命运从1820年开始,就已注定。

-

作者/夭夭酒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6 ) 又黑的一手黄种人,虽然没有证据表示那个黄种人就是中国人

看到这个韩国人演的黄种人领导罢工,我就非常的敏感想到,码的美帝又再黑“黄种人”,因为没有找到证据这个黄种人是中国人,只有一句“中国人发明的意大利面”什么的。

文采不好,不要介意。

这个黄种人一身的“鸡贼,领导和山洞黑人罢工”

这个黄种人不讲“朋友之妻不可欺”,勾引黑人主角的女朋友,还遭黑人女朋友一脸嫌弃。等等

真为这个韩国男演员感到丢人。

勾引朋友之妻、还遭一脸嫌弃

领导和煽动罢工,美国白人憎不憎恨

第一个站起来罢工的黄种人

恨不恨黄种人,咋那么可恨呐

可爱的有点傻的黑人被煽动

连黑妞都对黄种人一脸嫌弃,醒醒吧,黄种人

美国人的电影里对中国人,黄种人固有的一种歧视,在影视作品中连黑人都不如。

 7 ) 你有没有想过死

你有没有想过死

有时想过,因为有时活着

有时死了,才会想活

有时觉得自己很可怜,有些卑鄙,有些懦弱,还有些奸诈。我没吸过毒,但好像别人的描述,感觉自己像个有克制力,心智很强的能人。能抵制一切诱惑,但恰恰正式开始,站着挣钱真难。

记得以前有个让我开窍的老板,原话我记不住了,意思是{我们是这个市场的风向标,要么帮助客户走向市场巅峰,要么帮助他走向衰亡,没有第二个选择。}是呀,我们只是催化剂,只是辅助,只是客观的影响,但真的如此吗?如此。

我不认为这是喜剧,没有一点怪诞,夸张只是艺术延展,让矛盾更明显,冲突更激烈。值得。

 短评

非常有意思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黑色幽默,戏谑和反讽着各种历史和社会的刻板印象,但结局彩蛋一下把格局拉低了,导演视野还是太窄小了~

2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还行

其实这部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只不过现实中不是把人变成马,而是把人变成了喵星人,所以喵星人才个个傲娇高冷,不仅看不起人类,还密谋策划推翻人类暴政、统治地球。

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看的时候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转换了可能有不下10次,但最后还是要鼓掌。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在不同基调之间游走得那么自如的,尤其是处女座。可以说是本年度的瑞士军刀男了。另外,rap尼哥屎那一段实在是差不多今年看过最搞笑的片段了哈哈哈... 8/10

6分钟前
  • TheGZMovieGuy
  • 推荐

噱头多,故事不完整。批判了所有人所有事儿--资本注意社会黑暗血淋淋,群众无知,艺术可笑,年轻人每日斗争、外加偶尔出卖灵魂--发泄了一通,留下了什么?外带讽刺了马丁路德金是白人的家奴,还剩下什么?

7分钟前
  • Han
  • 还行

一个乱七八糟不伦不类的反乌托邦故事

9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可乐-微笑-贱人式假发包裹着的是血淋淋的真实,可惜奇幻风格的《抱歉打扰》没有揭下这条唬人的纱布反而还给人类套上了一件密不透风的马装。现代人之所以无法摆脱被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命运是因为从底层社会到上流世界都被这种意识形态异化成了怪物。男主角最终的“返璞归真”真会带来现状的改变吗?显而易见,他依旧在坚持剧本卖力表演。

11分钟前
  • Muto
  • 还行

我们不是社畜!😫

1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惊喜惊喜啊!冲着Lakeith去的结果被Boots圈粉,五年的development真的很用心,又接地气又会rap又如此visionary,服气的。那些说try-hard的我觉得这年头需要try-hard多于play safe吧,反正28天60多个location我觉得非常ojbk了啊。

15分钟前
  • 多肉动物
  • 推荐

被预告片的配乐骗了!WTF??...如片名所示,所谓电话推销的打扰背后是导演一种姿态:抱歉让你(观众)看了一部你可能会不爽的(黑人的、反白人的、反体制的,甚至阶级对立的)荒诞的电影;片中塑造的马人的形象就像富勒的白狗,都是统治者的工具!

19分钟前
  • [Deleted]
  • 推荐

4.5 比《逃出绝命镇》还要精准,简直是从骨髓里炸出来的那种黑人电影,特得劲儿。

2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比较另类的科幻喜剧。以黑人为主角,写了一个阶级斗争和底层奋斗的故事。导演有很多不走寻常路的神来之笔,把片子拍得很大胆荒诞,也许可以称之为“黑色魔幻现实主义科幻”……因为涉及到种族、阶层分化、头脑控制、人力剥削、反商业社会等内容,而且是用荒诞夸张的黑色喜剧风格来呈现,有些评论者的评价很高。我认为,本片仅仅能称得上有趣的科幻片而已,影片对很多问题的讽刺戏谑都相当表面化,结尾主角更是胡闹一般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7分钟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还行

如人所料的趣味性与意料之外的恐惧感并存。不管剧情走向怎么荒诞,电影始终没有丢失它在阶级和种族上所要讽刺的焦点。可以说是小有惊喜。

31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65/100 矛头对准资本主义的讽刺喜剧,观点很直接:资本主义就是将人类变成了虽然衣食无忧但是也毫无收获的生物。影片用了大量电视广告常用的表现方式和语音腔调,很生动。但我感觉奇幻的设置以及循规蹈矩的人物心理发展拖累了整个电影迈向神作的步伐。

36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C / 可以说是一部让我手足无措的作品。影片所作的社会批判几乎都是零散的,但这种完全反精英反厚重的破碎拼贴是建立在连接普通人日常经验与体制残酷本质的基础上的。正如可乐罐和马最终都成为了抵抗的力量一样,这种类型片框架下喧哗躁动的狂欢式审判同样昭示了大众文化内部强大的反叛潜能。不过还是想吐槽一下想象力不足的设定,资本主义的未来怎么可能仅仅是武装劳动力呢?总而言之大概是那种本就无杰作野心但却肆意且真诚的呼号式电影。

3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So dark and uncanny. 但叙事方式就是很无趣啊。

43分钟前
  • P.s I love you
  • 还行

简直要溺死在男主的眼睛里

46分钟前
  • 推荐

ennnnnnnnn,看个预告就行了,不用抱太大希望,怎么自从逃出绝命镇和月光男孩火了之后就全是打着平权说教旗号的片子…………有些小细节还是蛮有趣的,可依旧挽救不了整部片子的尴尬。

48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被预告片骗了,以为是普通的黑人喜剧,没想到可能是年度左派美国工人反剥削电影!还分成不同帮派的,有IWW工人联合会,有无政府主义,还有左派艺术家。而且内容多却没有乱炖的意思,电影的奇思妙想非常完整精彩,没有一点觉得多余的地方。黑马丁路德金那段太厉害啦,听见整个影厅在倒吸冷气呢😳

5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armie hammer本色出演?

55分钟前
  • Alan
  • 还行

这片虽然和《黑色党徒》的时代背景相隔几十年,但两位导演都安排了黑人主角在电话中使用“白人的声音”伪装自己的重要情节,搞笑之余,也严肃地谈论了种族和阶级。“白人的声音”的噱头已经不是对美国种族主义的批判,不是对白人的刻板印象了,它在本片中被放大成为黑人的一种自我意识,更多是阶级、种族及对虚假和谎言的需要。

5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