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

记录片中国大陆2019

主演:娄硕,马昆,魏至强,王明,吴宁

导演:张力,金蓓

 剧照

海昏侯 剧照 NO.1海昏侯 剧照 NO.2海昏侯 剧照 NO.3海昏侯 剧照 NO.4海昏侯 剧照 NO.5海昏侯 剧照 NO.6海昏侯 剧照 NO.13海昏侯 剧照 NO.14海昏侯 剧照 NO.15海昏侯 剧照 NO.16海昏侯 剧照 NO.17海昏侯 剧照 NO.18海昏侯 剧照 NO.19海昏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23

详细剧情

《海昏侯》第一集   2011年,一座古墓被意外发现,震惊中外:10余吨五铢钱,数百枚金饼令人目不暇接,数量惊人的马蹄金、麟趾金、金板等等,超过了已发现所有汉墓的金器总和;绘有最早孔子画像的穿衣镜,约5000枚竹简,令所有的人为之一振!內棺中的玉器、漆器鲜润如初,出行的座驾,赏玩的把件,享受的乐器,饮酒的用具,一个远在两千年前的朝代仿佛突然复活了。   《海昏侯》第二集   短短33年的人生经历了数次大起大伏,他为何会被突然立为皇帝,又在短短27天后骤然被废?废立皇帝在封建王朝是惊天的大事,然而身处漩涡中心的刘贺在史料中的记载非常有限,刘贺墓的开启,提供给今人更鲜活的材料去解读那段久远的历史,重新审视那段错综复杂的皇权最高处的争斗是如何改写了历史。   《海昏侯》第三集   年仅33岁。正值青壮年,一代王侯为何匆匆离世?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一系列全新科技手段的介入,让现...

 长篇影评

 1 ) 小人物的刹那荣光

好棒的纪录片啊,详细的考古过程,历史事件的真人演绎,让这个人物和当时的情境结合了起来。以后再也不会把海昏侯和马王堆的长沙国丞相搞混啦。

刘贺作为一个平庸之姿的汉武帝皇孙,生父在他5岁时就去世了,如果他一直这样安享小小的富贵,偏安一隅做一个无忧无虑的皇室后代其实挺好的,然而朝廷政治斗争让他的命运偶然得被摆上了皇位,又因为他的任性无知得罪了捧他上位的霍光,27天就被无情抛弃。虽然霍光死后汉宣帝刘询让他做了海昏侯,他又因为从小的体弱多病,只做了4年,活了34岁就没了。死亡原因是常年的肠胃疾病,在病菌容易滋生的夏天,吃了香瓜,刺激之下突然而亡,惨啊。

后面这几年他失去了无忧无虑,也失去了少年人的欢乐任性,变得谨小慎微,居安思危,感觉对他这种从小没有母爱父爱,也没有权势在握的人来说,确实是挺可怜的了。

另一方面来说他也还算幸运吧,在短暂的生命里,平庸的人生里,竟然登上过当时最强大的王朝帝位,也享受过无尽的荣华富贵(金子是真多呀。)

汉宣帝刘询相对来说就幸运得多了,同样都是被霍光征兆来的小皇帝,他在从小饱读诗书和更直接的政治历练之后,比刘贺有更深的城府和更圆滑的处事能力。表面上谨小慎微,一切听从霍光安排,暗地里默默得储备自己的力量,等到霍光死后自己就独掌大权了。对他的前任刘贺,把他分到偏远的豫章郡,再赏他舒服的生活条件,也就没有威胁了。不得不说他把儒家思想贯彻得段位很高啊。

 2 ) 海昏侯的不平凡一生

海昏侯墓葬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但也险被盗墓贼光临偷盗一空,古代盗墓贼就不说了,现在的那个深达几十米的盗洞,赫然就在主椁室正上方,好在一千七百年前,南昌地区曾经历过大地震,可能导致墓葬偏移变形,后又鄱阳湖南倾倒灌,使得墓葬变成一个天然蓄水池,要想潜入谈何容易(也有一个说法是墓葬按照海昏侯生前的屋舍构建所建造,所谓事死如事生,所以主棺并不在主椁室正中央,而在角落)

墓主人刘贺,也可谓是传奇一生。

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和其宠妃李夫人之子,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首诗便是描绘李夫人的,李夫人死后,汉武帝甚至把她埋在了皇后的陵墓位置,可见对她的宠爱,而对于二人的儿子刘髆,自然也是相当宠爱,汉武帝将其封为昌邑王,赐给他富庶的领地。

只不过他还是英年早逝,不到二十岁便撒手人寰,刘贺便承袭了父亲的一切财富和领地,本可以衣食无忧度过一生,但是没想到他的叔叔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又膝下无子,年仅十几岁的刘贺便被霍光拥立为帝,但登基仅仅27天,便被大将军霍光联名废黜,不仅没有正式帝号,他原本的昌邑王封号也不被恢复,等到汉宣帝刘询继位后,觉得他不足为惧,又把他封到长江以南的豫章郡,赐予海昏侯封号,没想到几千年后,他的棺椁又进行了“乔迁”

海昏侯墓葬出土的整套乐器,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用乐制度,出土金器就高达几十公斤,超过全国所有汉墓出土金器的总和。金器玉器等等,显示出当时超高手工艺水平。

那么刘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东汉班固写的汉书,曾评价刘贺声色犬马 昏庸无能,行如市井无丝毫帝王之相,但这并不足以做刘贺被废的理由,真实性也存疑,曾经刘贺被废时对霍光说,我听说君子有争臣七人,虽失德行而不失天下。即今天我被废,说明你们这些做大臣的没有一个是忠臣。刘贺直接引用孝经中的词句,来反驳霍光,说明他是一个出口成章,熟读儒家伦理的人。而且如果刘贺真的是一个醉生梦死的纨绔,霍光不是更好地去控制他吗? 汉书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刘贺被废的同时,他从封地所带来的二百多位臣属,因为误导主人被霍光全部诛杀,斩杀之前他们大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宋代大文豪苏轼曾说,这句话明显显示有某种图谋,那么作者是不是就是为了让后人去意会历史的真相呢? 我们或许也可以猜测,一切都只是刘贺所放的烟雾弹,为的只是让霍光集团对其放下戒心,自己一派好暗度陈仓,掌握实权,只不过这雕虫小技不过自欺欺人,反而被霍光一派抓住把柄,丢掉皇位。汉书也不过是如实记录罢了。

当然霍光当时推举刘贺上位也留了一手,他没有选择让刘贺去到祖先庙宇中履行必备的告庙礼仪,也让废黜刘贺更加容易。

刘贺当时还是太过年轻,政治谋略不够,登基前是一直养尊处优的昌邑王,上不听长辈劝诫,下不听臣子规劝,不像后来被霍光扶持到皇位的汉宣帝刘询,他的爷爷刘据虽然是汉武帝嫡长子,却一家被人诬陷杀害,唯独襁褓里的刘询活了下来,从下生活在市井生活中,见过太多人情冷暖,见过太多官场厚黑,从小也受过很好的儒家教育,聪明如他,选择霍光在世对他毕恭毕敬,万事向他报告请教,在霍光死后,却以谋反罪将其后人全部斩杀。

刘贺在豫章郡时,曾经用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句话告诫自己,被重用时就积极进取,被舍弃时就韬光养晦。

那时的刘贺,想必也已经意识到自己年少时的轻狂无知,简单狂傲,但是即使偏居一隅,还是无法让汉宣帝放下戒心,派人监禁他不说,还因为刘贺一次偶然间表达对现状不满,削减他食邑三千户。

刘贺也因为食用香瓜,导致肠胃炎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暴毙而亡,年仅三十岁,他的两个儿子随后也接连死去。

刘贺的一生是神奇的 但又何尝不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呢。他想必还是有重返长安的期望吧,只不过那都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他的冒死求见帝王,很可能也最终为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在古代,皇帝不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常常也是阴谋,宫斗,甚至杀戮的对象,有学者统计,中国历代皇帝被杀率高达百分之三十,有半数以上的皇帝,活不过四十岁,这简直是一项高危职业。

刘贺的一生,只能说,让后人唏嘘吧。

但是海昏侯墓葬,却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观赏,研究汉代历史的又一方向。

有时候真的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而感到自豪,两千多年前的人和事,不仅可以从我们的史书中找到记载,考古还让我们真的有迹可循

 3 ) 终将逝去

海昏侯,海昏侯就觉得这个称号很好听。在看这个的时候,记忆神奇般的联系了起来。

提到汉武帝,我先想起了卫子夫,他的皇后。最后儿子自杀,满门抄斩。皇后的位置葬着他最心爱的李夫人。而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做 钩弋夫人,那又是汉武帝晚年的一段感情,最后还是因为怕外戚干政而处死钩弋夫人及其娘家人。而这个李夫人是谁呢,是李妍,汉武帝的乐师李延年的妹妹。在闲谈间,李延年不经意的提起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武帝出于大概是男人的猎奇心理吧,真的算是宠这个女人了。当然李夫人也给我们上了一课,李夫人病重的时候,形容枯槁,面容憔悴。蒙在被子里,到死也没让汉武帝见她一面。她说“以色事君者,色衰则爱驰”果然她本人及她的族人都得到了善待。甚至汉武帝晚年还求仙问道,搞什么法术,要把李夫人找回来,哪怕听听她说话也好啊。因为纪念她还写了很多文章。

神奇的地方来了,不知怎的,我就想起了《此生未完成》里,余娟在病重甚至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时候,她老公给她擦屁股。她不好意思,又觉得对不住他,她老公说如果你能好起来,愿意为她擦一辈子屁股。可是最后她还是带着遗憾,去了,带着残缺的此生。留下了“”孤儿寡父”她的孩子还很小。

于是我又想到了最近看过的《金秘书为何这样》女主小时候大概4 5岁的年纪,妈妈在医院,她睡不着想妈妈了,就出去找妈妈。还有后来的一段,她在一个公园吧玩耍,别的孩子都有妈妈的嘘寒问暖,就是那种“慢点跑啊,别摔着” 的再平常不过的话。然后她妈妈来了,拖着病痛的身体,陪她最小的女儿。然后我就瞬间泪目了。小孩子小时候对母亲的依恋,以及母亲对孩子的爱。特别平凡,但真的很幸福。

看个考古挖掘纪录片的人都想这么多,我也是拦也拦不住的。这个考古发现是震惊中外的,有三最吧好像,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出土的文物最多。穿越千年的东西,经历过那么多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地震洪水,最后还是重见天日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就像是你站在一棵千年古树面前,有一种永恒的感觉。

据说呀,以前的人并不知道死了的人要掩埋尸体的。后来看见这肉体被飞禽走兽所食,于心不忍,才将亲人掩埋。后来又发展到后来浩浩荡荡的陵墓文化。大概是出于对神鬼的敬畏,对来世的期盼吧。

 4 ) 一只吉祥物猫头鹰

考古发掘显明史书遮掩的草蛇灰线,“读史使人明智”,明的是时间滚滚,万物皆归于尘土的大彻大悟。身在局中的刘贺,如棋子般,一时大喜,一时大悲,直至身陨,旁人闻道十足遗憾,结果巧妙运行的地震引水,保存了完整的墓穴,是他身后未可知的幸运。人生的幸与不幸,可能要拉宽眼界,不仅从一生的短短年岁,还可从西汉至今两千多年的变迁来计算。冥冥之中的天意,推他成王称帝,从上滚下,发配豫章,暴毙而亡,又推他尸骨成沫,死因成谜,轶事流传,建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祭奠他。而我们后人能做的,就是被黑白相间的《海昏侯》纪录片勾了魂,老想去亲眼见见,这位在位仅仅二十七天便下台的皇帝-刘贺和他的身后宫殿。

有时候想想他真像祖母李夫人,偏门的命格,当不了皇后,却把刘彻的心智迷去,专宠并与汉武帝对位厚葬。承不了后的“虚名”,抓住些实的规格。

刘贺生来便是皇亲国戚,十八岁被霍光叫去当皇帝,死后面敷玉,胸前铺陈大块玉器,后背枕着马蹄金、麟趾金和金板,墓中出土的金器总量达到七十八公斤,超过全国迄今为止所有已出土金器的总和。

他虽失去了皇帝的名号,史称“汉废帝”,却得以在政治斗争中保全性命,平安离开长安城,离宫前,被允许带走继位期间获得的金银珠宝。他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最宠幸妃子的儿子,被封于富庶之地昌邑,他从父亲那里承继了王侯之位,享受了数不尽的玉盘珍馐、价值连城的宝物。

刘贺的命盘里,还是有点子运气成分在的,但是还没到能统帅天下人的程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心思缜密的霍光和韬光养晦的刘询,他和他独有的印章一样,更适合做一位“不法古,不囿今”的地方枭雄。

一只吉祥物猫头鹰。

 5 ) 刘贺

第1集 久见天日:尘封千年的秘密 “覆斗”:常见于秦汉,西汉皇家墓葬的标配 真车真马陪葬:诸侯王,皇帝或显赫王族 海昏侯:刘贺—刘代宗—刘保世—刘会邑 马蹄金,麟趾金:汉武帝特制纪念币 第2集 开棺大吉:墓主人身份水落石出 霍光:霍去病之弟 外孙女上官皇后(夫君汉昭帝刘弗陵)无子立刘贺 女儿霍成君(刘询的皇后) 刘贺(汉废帝):刘彻、李夫人之孙 父亲刘髆 27日皇帝:霍光立,霍光废 刘询(汉宣帝):刘彻、卫子夫之曾孙 祖父刘据(戾太子)祖母史良娣 父亲刘进(史皇孙)母亲王翁须 第3集 刘贺的一生:短暂的帝王生活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6 ) 刘贺坎坷的一生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海昏侯刘贺,为去南昌海昏侯遗址公园游园,做充分的准备,我就在爱奇艺中找到了有关纪录片,看完后也让我颇有收获。 纪录片共分为三集,其中,第一,第二集大部分篇幅为考古有关的真实镜头,最后一集则是介绍刘贺短暂的一生,一集大概是47分钟。 具体的纪录片内容,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观看,这里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几个纪录片的重点!

1. 刘贺被废的原因:刘贺在当上皇帝后有些得意忘形,大量的分封自己身边的谋臣,亲戚。刘贺能当上皇帝的重要原因是得到了霍光大将军的支持,但也是建立在刘贺好控制的基础上才成立的,但刘贺触碰到了霍光的底线,把皇宫侍卫换成了自己的人,最终导致了这场被废。 2,刘鹤离世的时年仅34岁,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英年早逝?:首先,刘贺身体一直都很不好,在画像中画出它脸色发黑,发紫。推出他有可能有脑部或其他部位的血管堵塞,同样,她走路的时候也是不是很方便,一瘸一拐的也能验证此观点,在心上总是郁郁寡欢,心情沉闷,郁结于心,更加加速了离世。从他的墓葬中出土了青铜臼,杵,尚存有残渣药物,剩余也证明刘贺身体一直不太好,大量的使用铜类有关的物品,也是西汉皇帝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3.刘鹤体中有香瓜子是否有毒?:再根据考古学家的检测后发现,香瓜子病无毒,在附近也有几处有十几具妙龄女子的身体中,有相同瓜子,但无毒。香瓜子分布在刘贺的胃,小肠中,都有分布,刘贺并不是一吃就死的,可能是突然死亡。

4,是否通过其他工具证明刘贺的身份?:考古学家采用了有关DNA的技术,用仅存的几颗牙齿与骨残渣验证,但是因为材料有限,验证失败

5.刘贺墓中为何有如此多的财物?:有一部分金饼是准备上贡给汉宣帝的,但是因为被软禁,所以只能留在墓中,刘贺的父亲刘髆(音同博)为汉武帝宠妻李夫人所生,从小封为昌邑王,地方富饶,再加上汉武帝奖赏了大量的宝财宝,与之刘贺做皇帝之间也在皇宫拿了大量宝物,也全部归刘贺所有

6.刘贺墓中这么多的金银财宝,为什么没有被偷走?:刘贺墓中在这几千年之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盗墓贼的光顾,但早年刘贺墓沉入水底,况且刘贺主棺墓并不是放在主侧,而是放在西北侧,有盗墓贼来过,但只是走到了有放衣物的地方,并没有深入,这也是为什么刘贺墓中没有衣物出土的原因,在最近的一次盗墓贼想盗取宝物,也差点深入主棺。

7.刘鹤生前是一个美食家,从出土了青铜锅,蒸馏器等有关的器材中,可以看出,并且刘鹤也是一个喜欢收藏古董的人(从他的墓中有出土:早在周朝初年的有关宝物)

8.刘贺的儿子刘充国,考古学家推测也是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刘贺的儿子刘充国在其8,9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原因尚不知晓,刘贺很宠爱自己的长子刘充国,刘贺墓中出土了有关儿子的玩物。但不幸的是,海昏侯国只传了三代,传到了海昏侯刘贺的孙子手里

刘贺墓进行抢救性挖掘的主要原因:村民在村中发现有盗墓贼的存在,所以,经过中科院的决定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最后,盗墓贼也被绳之以法

总的来说,刘鹤的一生是波澜起伏的,他从一个平民,皇帝,诸侯,再到平民的一生的过程。

 7 ) 还原一个27天“皇帝游”的真实的刘贺

为了观看3集考古历史纪录片《海昏侯》,把辛德勇先生《海昏候刘贺》和《海昏侯新论》统统找起来看了一遍。纪录片《海昏侯》把将南昌海昏侯墓现场考古发掘与与介绍刘贺短暂的一生紧密结合,让观众了解一段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和成果,同时也对发掘对象海昏侯刘贺神秘的一生有所了解。纪录片中还原一个27天“皇帝游”的真实的刘贺,他从山东昌邑来到长安,但仅仅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个被权臣拥立又被废掉的皇帝,一生短短33年,经历了王、帝、侯的剧变。27天皇帝、11年监禁、三年海昏侯。被继任者汉宣帝刘询封在豫章郡为侯,不久客死他乡。纪录片除了展示发掘那部分,基本上就是辛德勇先生《海昏候刘贺》和《海昏侯新论》两本书内容的概括或缩写,纪录片算是历史科普,两本书则是学术专著,互相参看,对西汉中期历史也就基本明了。涉及这段历史的成语还不少,如“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芒在背”、“张敞画眉”等等。可惜去年到江西,没去看看海昏侯遗址公园。

摘录几段辛德勇先生《海昏候刘贺》

——刘贺这一番长安之行,皇帝的御座还没有坐热,就又被霍光硬拉了下来。很悲哀的是,就连诸侯王的老位置,也不能回去接着坐了。这就像从天上掉下来块很大的馅饼,没有吃到嘴里,反倒在头顶上砸了个稀巴烂,弄了个污头垢面。

刘贺从封国带到京城有旧臣二百余人,霍光判以"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的罪名,悉数诛杀。这批人临刑前号呼市中,连连大叫"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北宋时人苏轼剖析此事秘辛云:

观昌邑王与张敞语(德勇案,事见《汉书·昌邑王传》),真清狂不慧者耳,乌能为恶?既废则已矣,何至诛其从官二百余人?以吾观之,其中从官必有谋光者。光知之,故立废贺,非专以淫乱故也。二百人者方诛,号呼于市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其有谋明矣。特其事秘,史无缘得之。著此者,亦欲后人微见其意也。武王数纣之罪,孔子犹且疑之,光等数贺之恶,可尽信哉?

可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两句痛惜不已的哀叹,清楚地反映出昌邑王登基之后,面对霍光统揽朝政的局面,这些人已经谋划采取行动,清除霍光 [52] 。西汉末年人陈崇述及霍光主持征召昌邑王入京为帝一事时,曾经评议说,此举实属霍氏"计策不审",始致此"过征之累"。其事头脑正常的人,实在很难准确预测像刘贺这样的二杆子的行为。

——霍光在当时的权势和手段,借用明末人李贽的话来说,可谓"置君如弈棋" 。

——据《汉书》之《昌邑王贺传》和《张敞传》记载,因心存忌惮,汉宣帝甫一视事,即特地安排曾切谏昌邑王谨慎行事的张敞出任山阳太守,以便监视遣返昌邑国故地的刘贺(当时刘贺旧封昌邑国已经"国除,为山阳郡");而且直到霍光去世五年之后的元康二年(前64),宣帝还指令张敞前去暗地察看昌邑王的动向,担心他东山再起,图谋大位,可见宣帝对自己能否稳坐皇位仍然存在很大忧虑。

 8 ) 一集爽爆吊打盗墓烂片

勇哥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哪种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是即使翻拍一百遍失败一百遍还有一百个剧组想要去拍的东西?

可能你们现在脑海中会嗖嗖嗖闪过很多类型,不过如果你们听完勇哥的看法,相信你们肯定会说:喔~~

那就是,盗墓

盗墓可是近年来最热门的大IP之一了。

比较出名的《盗墓笔记》、《鬼吹灯》早已数不清被改编过多少回。

有多少已经播出又有多少处于待播行列。

但再仔细想想这些改编的有令你们满意的吗?

井柏然鹿晗版还是李易峰杨洋版?又或者是什么《云南虫谷》

算了,勇哥就不应该问你们,各种各样的流量鲜肉,分数一个比一个低。

4.7、4.2、3.2......

呸,真丢人。

就在勇哥已经完全失去信心的时候,终于来了一部探索神秘墓穴的佳作。

不是电视剧,不是电影,而是考古记录片

一部不可多得的现实版悬疑大片来了——

《海昏侯》

一直以来,可能在大多数人的记忆当中,考古记录片都是单调且无聊的,没什么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稀奇古怪的生物,总之就是没什么好看的。

这次,央视爸爸又出大招,完全刷新了我的认知,皮,真是太皮了

简直就是把考古玩出了新花样,网友们纷纷表示文案实在是太接地气了。

不过喜欢看CCTV9和CCTV10的小伙伴应该知道,这并不是有关海昏侯墓的第一部纪录片。

早在2016年,就已经拍摄了五集,并在CCTV10播出。

那么问题来了,能让央视频频“斥巨资”为他量身定制节目的海昏侯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而了解他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他死后的家开始。

走近科学之闪瞎你的狗眼之墓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汉墓考古之最。

这墓有三最: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

也就是震惊国内外所有考古学者的那种。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一座庞大的汉墓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呢?

回想起来这真是一件让人心惊胆战的事情。

2011年,江西省观西村的一位名叫熊菊生的村民在黑黢黢的夜晚发现有几个人鬼鬼祟祟,不知道在干啥。

回家后越想越不对劲,第二天一早上,他叫上几个村民就去了,果然墩墩山上隆起了一堆黄土,一个十多米深的大洞就在眼前。

行了,确定了,那几个就是盗墓贼。

热心村民赶紧给新闻热线打电话,考古队的杨队长带着工具急急忙忙的就到了。

(ps:在这里特别鸣谢这位熊先生,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刘沫沫!至于刘沫沫是谁,待会解释)

在正式开掘前,杨队就知道这墓一定不一般。

第一,那刺激人下丘脑的异香。

按理说,这浑浊的污水一定是恶臭又腐烂的。

谁能想到,杨队却说这下面竟散发着一股浓烈的香味。

emmmm,真香。(沫沫还喷香水啦?)

并且,这味道直到挖掘后的两三年才慢慢散去。

第二,在被发现盗洞的大墓周围,分布着大小墓坑近十座,非常符合汉代诸侯墓园的规制。

虽然事先做好了准备,知道这墓一定不差,但当真正开始看到后才发现,这墓哪里是不差,简直就是豪华,是奢华,是每天都要上热搜被讨论一番的人物。

反正就是巨巨巨巨巨巨巨巨有钱

先来几张blingbling24K纯金套装来亮瞎你们的双眼。

躲远点,我要发了。

简直亮的我眼睛疼。

这还不够,回首一望,一座钱山还在灯火阑珊处。

重达十余吨,大约有两百万枚五铢钱。

根据当时的市价,这五铢钱大约能买800吨大米,2400吨小米,或者今天的50公斤黄金。

这还只是一小小部分。

三年,1号墓主墓外的回廊才被整理完。

重点,回廊!!

出土文物上万件。

包括各种礼器、兵器、漆器、钱币、酒器、几千枚竹简,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

简直了。

接着,终于到了开主椁室的时候了。

里面的宝物更是让人啧啧称奇。

马蹄金、麟趾金、金饼排列有序。

最终大马蹄金5枚,小马蹄金和麟趾金各十枚,金饼187枚。

可以说,海昏侯墓不仅是“汉墓”考古中发现金器最多的一次,更是包括墓葬和窑藏在内的“汉代”考古中发现金器最多的一次。

喜提“汉墓金器之冠”的美名。

现在,该回到最初的问题了,这亿万富豪究竟是谁?

他不仅有钱,还是个有故事的男同学

终于,随着最后一层内棺的打开。

谜底揭晓。

虽然前面已经猜到是谁了,身份证(侯印)还是给了考古队最准确的答案。

他就是在潮湿又不密封的条件下没有保存下来彻底朽烂成了沫沫状的第一任海昏侯刘贺

知道为什么大家亲切的把他叫做刘沫沫了吧。

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刘沫沫的一生。

简单点来说,他的一生就是刘·汉废帝·海昏侯·有钱·贺

或者是,刘·起起·落落落落落·贺

刘贺出生于一个显赫世家。

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令匈奴闻风丧胆的汉武帝,而他的祖母则是绝世佳人李夫人

想知道有多美,有一首诗就是专门描写李夫人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可以说,她是汉武帝最爱的女人,死后还被追封为了皇后。

一般来说,受宠的妃子都会有很多儿女,可他们恰恰相反,直到李夫人死,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刘髆,也就是第一代昌邑王。

巧的是,刘髆也只有一个儿子,那就是刘贺

关于刘贺的长相嘛,在《乌龙闯情关》中是这样的...

还有一版在《云中歌》中是包贝尔饰演。

在《汉书》中记载的更惨:“青黑色,小目,鼻末锐卑,少须眉,身体长大,疾萎,行步不便。”

大白话就是:肤色不太好,黑黑的,小眼睛,鹰钩鼻子,但又长得很高,眉毛胡须很稀疏,还患有风湿,走路不方便。

这样看来,刘贺诚如影视剧中的猥琐中年男人。

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

在刘贺5岁时,刘髆就去世了,于是刘贺继承了父亲的封号,为第二代昌邑王

本来,刘贺就可以这样过完一生,可谁都没想到,他的叔叔汉昭帝也突然去世了。

这时,一个人开始琢磨了。

他是臣,但他同时也是两任皇帝的老丈人,汉宣帝的皇后是他的女儿,汉昭帝的皇后是他的外孙女。

他就是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朝党羽众多,根深势大。

所以新皇帝到底选谁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他能不能hold住全场。

思来想去,刘贺被选中了。

正所谓人在家中坐,皇帝从天上来。

于是心里装着小九九的刘贺欢欢喜喜的去任职了。

可霍光让刘贺当皇帝,不过是设置个易于操纵的傀儡,他好继续主持朝政,而刘贺却“假皇帝”想变“真皇帝”,把“恩人”晾在一边,转而对亲信大加封赏。

霍光:你什么意思?闹归闹,别跟我霍光开玩笑。

仅仅27天后,刘沫沫的皇帝游就结束了,他被废了。

他也因此成了中国史上第一个被大臣废掉的皇帝

据《汉书》说,他被废除的原因是: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

意思是什么呢,二十七天内,干了1127件坏事,罪名包括沉迷于女色,任用旧臣等等。

嗯,平均一天干40件坏事呢,太敬业了。

不过,据后面的史学家分析,史书所记也不能全信,刘贺被废是因为他急于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而被霍光察觉,必须及时废掉。

不过,刘贺不亏,被贬是被贬,东西可是一样也没少拿,最后甚至还从国库拿走些好东西。

随后,汉宣帝继位,为了不让刘贺翻盘,还专门派张敞来打探敌情,等确认没事后,才把刘贺封为了海昏侯。

这时,刘贺距离被废帝已经过去了11年,才又在海昏这个极其偏远的地方当了个小官。

仅仅4年过后,刘贺就悲惨离世,有钱却没命花了。

这死因,更离奇。

香瓜致死,对,香瓜,你们没听错。

至于其他原因,就留给你们去记录片离找答案吧~

最后再说一点点很多网友的疑问吧。

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

两张图就能看出来。

上图为海昏侯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现场图,下图为海昏侯夫人墓的盗洞。

一个是为了保护,一个是为了私欲。

而海昏侯大墓的考古人员,更是为了这些棺墓,用了整整五年.....

曾经也有考古人员回答过这个问题,他们是这么说的:“许多人觉得我们考古和盗墓是一样的,别的不说,我就相信盗墓贼绝对不会像我们这么(认真地、温柔地)干。”

他们保护文物的样子,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短评

看完意犹未尽,又涨知识了。刘贺前半生跌宕起伏,后半生步步惊心的历史被后世专家如此有理有据地解读出来,他内心或许也会有一些慰藉吧。再次感叹考古是多么迷人的活,借助出土文物与古人对话,还原历史真相,意义重大,然而居然还有居心叵测之人恶意曲解考古工作者的意图,只能说其心可诛。

6分钟前
  • 夜风轨迹
  • 力荐

好惨一男的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

7分钟前
  • Metapher
  • 推荐

这么有钱的人吃瓜都不吐籽吗?

10分钟前
  • owen
  • 推荐

基本内容就是辛德勇《海昏候刘贺》,普及大于学术,互相参看,对西汉中期历史也就基本明了了。《史记》《汉书》里的成语真是多,这里就有“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芒在背”“张敞画眉”!

12分钟前
  • daangel
  • 推荐

只有中国能有这种跟历史隔空对话的感觉。

15分钟前
  • peipakoa
  • 力荐

被嫌弃的刘贺的一生。还有,别乱吃瓜!

20分钟前
  • 沈入忘🌟
  • 力荐

除了马蹄金耀眼,亮点在于后面宫斗,绝对不会犯错,进宫走路都是踩同一步的霍光故意不给刘贺登基时候祭拜祖庙(告庙),然后看刘贺不合适,就利用这个借口直接废掉刘贺,还杀了他身边所有200人,天朝权谋斗争果然厉害——

25分钟前
  • babylon
  • 推荐

还真是挺好看的。不过有两个疑问:1,墓穴中扑鼻的香气由何而来?是因为盗墓者锯开了棺椁,木材的香气吗?到最后也没给出个解释。2,为什么大部分古墓都是盗墓者比考古部门先发现?剧中有专家说:盗墓者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你们有那么多研究成果也没发现啊。

28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在昭宣中兴的盛名间,尴尬地存在汉废帝刘贺的27日长安皇帝游。皇帝这项暗杀率很高的高危职业,就算你一掷千金挥霍无度又如何,前有大山权臣霍光,后有深沉宣帝忌惮,突然间鸡犬升天,又突然间狼狈下场,更突然间撒手人寰。墓室之富可敌国,铜钱如山、金饼琳琅、玉石彩漆,大概对事死如事生的古人来说,可聊以慰藉。宝藏男孩儿刘沫沫,三十来岁糊涂一生,真好惨一男的。

29分钟前
  • びわ
  • 推荐

在B站看完,央视拍的这种片子我很喜欢。考古发掘、政治斗争、细节推测、历史填补,观众不但看到那些出土的稀世珍宝,而且还了解了历史,真好。最后刘贺之死,我原以为是病亡,直到说他两个儿子也随后死掉,我怀疑……这就是政治,可以犯罪,但绝不能犯错

33分钟前
  • 花城漓江
  • 力荐

前面很欢乐,看到后面越看越觉得刘贺好可怜……最惨生在帝王家。

38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推荐

如果人生可以再来一次,我一定要去学考古。

41分钟前
  • 东平王千户
  • 力荐

悲剧的一生,刘贺不蠢,可惜没有政治头脑,前有权臣当道,当皇帝自然下场很惨,后有雄主当国,做昏侯也难得善终。

44分钟前
  • 若云
  • 推荐

霍光一千多道罪状告上去,刘贺这27天皇帝平均每天要做40多件坏事,真的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干坏事的皇帝了

4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超长完整版。目前看到的最全的。文案好赞,措辞严谨而优美不失生动活泼。背景音乐好评。

52分钟前
  • OLEO
  • 力荐

又见香瓜子~ 好惨的刘贺,你看看人家刘病已! “史所言昌邑王罪状,皆不足信。”——吕思勉。 封侯海昏,虽然看似给予了政治地位和待遇,实际上是把刘贺踢出中原政治圈,在遥远的老少边穷地区思想改造。他那些在旧封地蠢蠢欲动的反革命班底,从此也被隔离开来。 这座陵墓一定倾尽海昏全国之力,期待海昏侯夫人墓的考古发现。

54分钟前
  • 徽徽
  • 推荐

文案有毒,刘贺“突然”的一生,看着有些心酸,或许他可以理解不想生在帝王家的心情吧。感谢考古人员。

58分钟前
  • 路在何方
  • 推荐

刘贺作为当了27天皇帝干了一千多件坏事的神奇人物,我对他本身就是好奇的。这个纪录片就是用一种较为中肯的方式来述说了沫沫的一生,毕竟少年当权,难免会急功近利,没有收敛锋芒,而是触了霍光的逆鳞。其实他还挺幸运的,古代触怒权臣被杀的皇帝数不胜数,沫沫能保一条小命真的不错了,而且他的墓,盗洞那么明显,都没有被盗到主棺,这真是应了那句,祸兮福之所倚。(ps:所以沫沫肚子里的香瓜子能不能证明他是被毒死的啊!!!)

1小时前
  • 皮蛋solo粥
  • 力荐

从考古挖掘的发现和史料推论的分析来研究海昏侯刘贺的人生。第一集,人死了钱没花完,这钱在墓里堆成了金山(真的)。第二集,权利游戏之当断不断,废帝是否真废柴的悬疑解密。第三集,死亡之谜,香瓜子是毒药还是肠胃炎的成因。蛮好看的,偏科普,可惜书简部分少了点。。刘贺还真是不死心啊,都流放了还不停写求饶信。。

1小时前
  • 乌龙茶
  • 推荐

-考古内容偏少,可能是取材不易的关系。-第二集内容紧凑,另两集不如。-以及刘贺刘询和霍光的故事很适合拍正剧。一个谋略不足的年少野心家面对一个政绩惊人的权臣,一个心有城府的少年皇帝面对一个权倾朝野的家族。我立刻脑补十万字。冲着这个历史详解加一星。-这个片头的黑白海昏侯太丑了,找实习生花五十块做的吗。

1小时前
  • Cyclings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