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

记录片英国2000

主演:西蒙·沙玛

导演:Liz Hartford,Tim Kirby

 剧照

英国史 剧照 NO.1英国史 剧照 NO.2英国史 剧照 NO.3英国史 剧照 NO.4英国史 剧照 NO.5英国史 剧照 NO.6英国史 剧照 NO.13英国史 剧照 NO.14英国史 剧照 NO.15英国史 剧照 NO.16英国史 剧照 NO.17英国史 剧照 NO.18英国史 剧照 NO.19英国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05:22

详细剧情

章节内容简介:   1 Beginnings(3100 B.C.——1000 A.D.)   (本片在时间上横越了4000年从铁器时代直至今日。)   古代英国是一个兴旺的地区,罗马人称它是一个声望和财富聚集的地方。当时很多英国酋长已经并接受了罗马式的规则并采取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Hadrian墙的建成标志着省在英国的出现。   在罗马帝国灭亡400之后,它的统一的梦想却流传了下来。Alfred公然向伪王国挑战,并且把海盗从王国的土地上赶走,最终一个王国被诺曼人征服了。   2 Conquest(1000——1087)   九个小时的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诺曼人取代了盎鲁——萨克逊人,英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当法国人到来时,Harold解除了他哥哥Tostig的武装。他率领他的最后的部队向南冲锋了187英里。最后他在Sen...

 长篇影评

 1 ) 笔记

第一集

1.Queen Boudicca of the East Anglian tribe of Iceni: In 60 AD, Boudicca rose up in furious revolt, quickly gathering an army bent on vengeance. With the cream of the Roman troupe tied down suppressing an insurgency in north Wales, Boudicca’ army marched towards the place which symbolized the now-hated Roman colonisation of Britain, Cochester and burned off all Romans in the great temple of Claudius. But finally her great insurrection ended in a gory chaotic slaughter.

2.In 886, When Alfred entered London, rebuilt over the old Roman site, he was acclaimed as the sovereign lord of all the English people not under subjection to Danes. Alfred’s special gift was indeed to be able to see clearly England’s place in the scheme of things, the debt of his realm to antiquity, his bequest to posterity. With his realm transformed, Alfred made possible a true Anglo-saxon in the 10th century, creating stunning works of Christian art and architecture.

Alfred’s grandson would be crowned the first king of England in a great Roman-style coronation. England had been conceived, not yet born. And to the north, Picland has even further to go before it’s recognizably a kingdom of Scotland.

第二集

Edward the Confessor: Because there was no heir, there were many who thought they should be the next king, including foreign princes like Duke William is Normandie. Among those gathered round the bed of the dying Saxon king was the next most powerful man in England,Harold Godwineson. (后接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 在日记里)

第三集

1.征服者威廉去世几十年间,权利纷争惨烈,Metilda和Geoffrey of Anjou(Plantagent金雀花)结婚以对抗Stephen,拿下了诺曼底。他俩生了亨利二世,亨利二世1152年和Eleanor of Aguitaine结婚,并由于Stephen的妥协,于1154年成了英格兰国王,安茹王朝的首位君主。

2.加冕时,亨利二世继承了忏悔者爱德华的誓言:protect the church; preserve intact the land of ancestors; do justice; most sweeping of all, suppress evil laws and customs.

By the end of Henry’s reign, getting the king’s justice didn’t depend on the king being there in person. Henry has established permanent, professional courts. By 1180, those juges could consult England’s first legal textbook full of precedents on which to base their decisions. The law had its own kind of majesty.

But it was the number one, the protection of the church, cause Henry II the greatest grief. It was to provoke a kind of spiritual civil war in its way every bit as unsettling as the feudal civil war and which in its most dreadful hour would end with bloodshed in the Cathedral.

3. Thomas Backet 继任Canterbury大教堂的大主教。Henry 于1164年召集教会领袖和贵族们开会,并在此次会议上通过了《克拉沦登宪章》,而Thomas 全力反抗王权至上,因此同年10月于Northampton 法庭接受审判,被判滥用公款。 Thomas 被判后和他的支持者们出逃,登陆Flemish coast,最终落脚Pontigny的Cistercian Abbey, 还在整个欧洲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六年后,国王想和好,但君权和教会权利最终不能协调,1170年12月29日,Becket在Canterbury教堂被杀。

亨利二世被判有罪,1174年去Canterbury朝圣,在Thomas墓前认罪,并接受了神职人员的刑罚。之后亨利二世在任20年,形成了更完善的法律体系。

4. 亨利二世的妻子鼓动四位儿子反叛。最后Young Henry 和 Geoffrey死去,Jone协助Richard争权。1189年, Richard向亨利二世宣战,同年亨利二世死去。

5. Richard加冕当日得犹太人献礼,由此因为发对犹太人的大屠杀。1192年Richard十字军东征被抓,Jone宣布他死掉,然后自立为王。母亲Eleanor向罗马教皇求助,2 年后以34吨黄金让狮子心重获自由,但这时王朝以近崩溃。回来后Richard被射伤,10天后死掉。

6. Jone 由于对贵族施行“敲诈勒索”的政策,不受贵族支持,因此在于法国人打架时惨败。贵族们趁机拟定Magna Carta(大宪章),以限制国王全力,并禁止国王的报复。Henry的法律系统成为贵族保护自己利益的工具,标志着专制主义在英格兰的灭亡。《大宪章》首次阐明了一条原则:法律是独立存在的,不代表国王个人意志,国王犯法于平民同罪。

7. 《大宪章》签署10天后,教皇宣布无效,Jone重回现场,一方面是为了镇压反抗的贵族,另一方面是为了抵抗1261年几个月间霸占英格兰大部分土地的法国。最终,Jone行军时由于疾病死在Norfolk。

8.Jone死后,贵族们既不想内战,也不想投降法国,于是推举Jone9岁的儿子亨利三世为新王。这时,贵族们效忠的对象已经从国王变成了一份条约:新修订的宪章明确规定,英格兰政府对法律必须独立负责。

第四集

1. 1258年,英格兰颁布牛津条款,这是继《大宪章》后限制君权的第二个文件。旨在将君主权利移交给由贵族和神职人员组成的新理事会,该理事会成为英国的实际统治者。亨利三世不得不接受条例,但1260年以后他基本上没有执行条例的内容,从而引起了贵族的反抗。Simon de Montfort是第六代莱切斯特伯爵,在第二次伯爵战争(1263-1264年)中,率领贵族反抗亨利三世的统治,成为英格兰的实际统治者,在此期间,召开了一次直接选举产生的议会,这在中世纪的欧洲还是第一次。

2.1274年,爱德华一世加冕为王。1277-1284,征服威尔士后,强迫犹太人佩戴黄色毡毛徽章(yellow felt badges)以标识身份,将犹太人界定为下等民族。1年后,抓捕所有犹太家庭户主并在伦敦塔屌丝约300犹太人。1290年,约3000犹太人被驱逐出境。

3. Charing Cross in London:Eleanor王后死去, 爱德华一世建12座十字架以表哀悼,这是最著名的一座。

4. 1290年, 苏格兰最后一位直系继承人Alexander III死去,Bruce家族和Balliol家族企图内战夺权,爱德华一世见机来苏格兰仲裁。最终Balliol胜利,和爱德华一世达成约定:前者承认爱德华一世的宗主统治权(overlordship),后者保留苏格兰制度的独立性。

后来英格兰投入对法以及对威尔士的战争,爱德华一世强令苏格兰贵族为他而战,结果后者反而与法国签约,共同抵抗英格兰。

1296年,英格兰VS苏格兰,Balliol成为阶下囚,英格兰官员接管苏格兰政府,并抢夺苏格兰圣物,象征着独立王权的康斯之石(Stone of Scone)

5. The 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

苏格兰并非所有贵族都臣服于英格兰。1292年,Andrew Muray 带领部队沿Forth河南下,Malcolm Wallace北上,两军交汇于Strling,该地也是苏格兰独立象征,打败英格兰。之后他们沿弗斯河而下,在Falkirk被剿灭。

1297-1304年Edward I 卷土重来,苏格兰臣服。

6. 1306年,Robert Bruce 稳定了苏格兰内部,在Scone加冕为王。1307年爱德华一世出征苏格兰,路上死掉。爱德华二世继位。

Bruce 用七年时间重新赢得国土,到1314年,只有Bothwell、Borwick、Jodborough、StirlingCastle为英格兰统治。

爱德华二世在Bannock Burn战役中失败。

7. Bruce 需要教皇承认其主权,并发表Arbroath宣言,内容概要是说明the nation live on, beyond and outside the person of the prince who for a time happened to claim its government.

Robert I 注重军民团结,苏格兰日益强大。强大了就不老实了。22年间,苏格兰掠夺英格兰北部至Yorkshire大片领土。1315年5月。 Robert 的兄弟 Edward来到爱尔兰西北,开辟对抗英格兰的第二防线,一年后爱尔兰被攻下。Robert是想利用爱尔兰。将英格兰军队从苏格兰转移到爱尔兰,而Edward想做king of Bublin。

1318年,Edward Bruce被杀,同年苏格兰军队撤退。但在苏格兰的影响下,爱尔兰也树立起了反抗精神。

第五集

1. 黑死病:14世纪中叶,一场灾难性的淋巴腺鼠疫席卷欧洲。这黑死病起源于中亚的沙漠地区,然后向西传播至中东、地中海、西欧地区,然后再向北传播至北欧、东北欧地区。1347年,意大利作为欧洲与东方贸易的枢纽,最先受到黑死病的侵袭。1358年9月,黑死病到达伦敦,1349年3月在英格兰东部爆发,5月到达北部。黑死病使得社会物资极度匮乏,劳动力骤减,物价飙升,劳工工资大幅度上涨,租税大幅度降低。

2.1376年, 爱德华三世的预继承人Black Prince死于痢疾,1377年爱德华三世死去,王位由孙子,10岁的Richard de Bordeaux (Richard II)继承。理查德二世的叔叔John Gaunt摄政。

3. 1381年农民起义。1348年黑死病后,英格兰政府颁行劳工立法。1377年英王理查二世为筹集对法战争战费而开征人头税。这一切都使人民群众的处境急剧恶化,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1381年6月,由Wat Tylor率领的起义大军向伦敦进军。Wat Tylor释放了将黑死病引发的激进主义浪潮推向高潮的John Ball,他坚信社会平等,被英美的历史学者称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第一人。

4.Richard II是英国历代国王中首次要求被称为Majesty、Highness的国王。由于他抵抗贵族,不参与对法战争,1388年,贵族以议会为武器判处他的宠臣,这以后议会也被称为 the Merciless Parliament.10年后,Richard II的王后安娜死于黑死病,此后国王开始报复,以非法密谋的罪名惩罚“无情议会”。

5. 1399年,理查德二世远征爱尔兰,回来后Bolingbroke已占领了英格兰南部和东部的中心地带。里查德二世伪装成牧师逃跑,Bolingbroke目标变成推翻国王。1399年9月30日,Richard II宣布退位,Henry Bolingbroke,Earl of Hereford, Duke of Lancaster继位,即亨利四世。金雀花王朝结束,兰开斯特王朝开始。

第六集

亨利八世、安妮王后、克伦威尔、玛丽、伊丽莎白宗教改革二三事。天主+罗马再见。新教+爱国主义。

第七集

伊丽莎白女王和悲催的玛丽一世

第八集

1. James VI: In 1603, England and Scotland had come together in one person, James VI of Scotland and First of England who wanted to be known as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2. Charles I: In 1626, Charles would discuss parliament and collect the money himself through a forced loan. In 1628, the money ran out again so he called another parliament. But with the assassination of Buckingham, Charles shut parliament down. With his ignorance of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Protestants and the Catholics, he finally came to nothing in the war.

3. Born of the republic: on Jan. 30th 1649, Charles was killed, which represented the great turning point in British history that the trial killed one kind of Britain and gave birth to another, a king less state of God.

第九集:

On Jan. 30th 1649, the English killed their king and the British monarchy itself had been exterminated: there was just the people and its parliament...+ Cromwell-Lord protector+ Glorious Revolution in 1688

第十集:

- On Feb. 13th, 1692, Willimite troops from the Argyle Regiment quarted in Glencoe were ordered to carry out a massacre.

- A group of merchants and bankers, including William Paterson, the scottish founder of the Bank of England, had the idea of creating a Scottish trading post in Panama.

On July 1698, the first fleet sailed from the Firth of Forth. But when they arrived in New Caledonia, the natives didn’t want anything. The colonists’ efforts went into lugging cannon into a primitive stockade named Fort St. Andrew.

- In 1707, a Treaty of the Union between E and S had been drafed.

- When Queen Anne died with no heir, George I became new king of Great Britain.

-Robert Walpole, nicknamed Cock Robin, had made a bet that the politics of the future would be about portfolio management rather than religious passion or legal debate. In 1712, he’d been sent to prison for embezzlement and this experience gave him a lesson in how tightly interrwined were political and financial fortunes.

Walpole built Britain’s first modern party political machine. He had palcemen in parliament primes to vote as he wanted. He also had George I and George II eating out of the palm of his hand..

第11集

18世纪奴隶贸易和英法战争+由于扩张而导致的税收增加,因此失去美洲,转而寄生于印度。

第12集

18世纪下半叶人对自然的态度+女性主义崛起+英法关系+战争对人民的影响

第13集

维多利亚时代

第14集

英化印度+爱尔兰的灾难

第15集

丘吉尔和奥威尔

 2 ) The Two Winstons最后的话

    When we think of “1984”, most of us think of the tyranny of drabness and mass obedience ruled by Big Brother, an upside-down world of doublespeak, where war is peace and lies are truth. But Orwell’s last masterpiece is most powerful when it describes Winston’s resistance to dictatorship, a guerrilla action fought not with guns and barricades, but by literally taking liberties, reclaiming the ordinary pleasure of humanity, a walk in the country, an act of love, the singing of old nursery rhyme, Winston Smith did all this forbidden things, prompted by a dim memory of a time when they are all absolutely normal. The last refuge of freedom against Big Brother is memory. The greatest horror of “1984” is the dictator’s attempt to wipe out history.
    Churchill and Orwell share this romantic devotion to the past, the belief that it was the treasure house of freedom in an age dictated to by bureaucrats and boardrooms .It was what made the aristocrat and socialist, on the face of such an impossible couple, the most unlikely allies.
    George Orwell died in 1950, he was 46. The very last thing he wrote for publication was about Winston Churchill, a review of his war memoir. “Their finest hour”.Though you’d expect him to repelled by Churchill’s warrior heroics, he bestows on the book the greatest compliment he could think of, that it read like a work of a human being, not a public figure .And it was a verdict shared by the thousands who lined the streets of London when Churchill finally died in 1965.
    When it counted, neither Churchill nor Orwell did the predictable thing, toed the party line. More important was their common belief that if Britain must have a distinctive future in the age of super states, it’d better keep faith with the best tradition in his long history, the history that tied together social justice with bloody-minded liberty.
    But history ought never to be confused with nostalgia. It’s written, not to reverse the dead, but to inspire the living. It’s our cultural bloodstream, the secret of who we are, telling us to let go the past even as we honor it, to lament what ought to be lamented, to celebrate what should be celebrated. And if in the end that history turns out to reveal itself as a patriot. Then I think that neither Churchill nor Orwell would have minded that very much, and, as a matter of fact, neither do I.

 3 ) 英国的精神

《A History of Britain》在 Simon Schama阐述中,着眼于Britannia 的由来以及其历史的精神所在: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和对铁血统治的拿捏是一对无法离开且相吸的磁铁。

是的,这个大不列颠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联合的,也并不是一开始有联合的意愿和能力或需求的:从罗马人的入住、撒克逊人对皇权的探寻,到一代代王朝之间相对于整个世界的柔弱生存;再到漫漫的中世纪,让宗教和皇权在争斗中产生了分裂、矛盾、控制和反控制,使整个国家面临选择和如何寻求支持,于是人们开始划分、为得到支持而许诺、猜疑、杀戮。直到新教的崛起到成为国教、直到17世纪与天主教的不可开交后的“光荣革命”,统治阶级内部逐步从实质妥协到学会利用议会来实行经济调控,高举“宪政”让国家的机器也不再是皇权肆意的刀斧。这个国家的经济开始在犹太商人的帮助下腾飞,去思考自身在欧洲国家中的地位,特别是有了对法国大革命中“否定皇权”后但独裁混乱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新闻出版、投票权、筹措金融资金的加以看重。怎样的国家需要怎样的政治,英国大抵找到,也因此它才是当时欧洲乃至世界清醒、相对民主的的国家,经济腾飞。同时从埃尔伯特亲王等人开始,对穷苦的工人的体恤,也开始缓解的社会矛盾,但自由、民主的步伐需要从少数人手中交给更多的人了,否则后果就是一场场噩梦:比如曾被奴役非洲赚取暴利所蒙蔽,曾因对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经济懈怠而拖累,曾因幻想改变印度也在20世纪初意识到失败,数以百万的人死去。

到二次大战后,从帝国走向二线,贫穷、外债,工人终于走上政治舞台,工党获胜,打破阶级,自由、民主的步伐加快,妇女拥有了政治平等,皇权成了摆设,但铁血和无情依然存在,看看撒切尔夫人:这个国家的工党曾经兴旺在煤矿、痛苦在煤矿、最后在石油时代彻底萧条在煤矿。随着北海石油的发现和开发改变了国家的面貌————新的英国历史又在进行,现在怎样,有目共睹。用英国《独立报》撰稿人约翰·雷图的话说:“在那些年里,英国的贫富差距急剧加大。有些人生活的确得到很大改善,但英国社会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犯罪率上升,社区破裂和分化。” 撒切尔带来的不仅是英国人社会的分裂,还有英国人思想的分裂。她离开唐宁街10号时的眼泪在英国民众中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认为她带领英国走出了经济困境、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反对者认为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自大狂、几乎毁掉了英国的福利制度。

英国的历史是给后人以一种激励,去认识罪恶与血泪,去认识美德与虚伪,去见证梦想与坚持,去体会穷苦和猜忌。压迫的不是肉体是精神,当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这个国家第一次没有了国王,人们还不能接受自己来管理自己,这种空虚也许不是宗教就能解决的,甚至有人认为这个“背叛国家”的国王是像耶稣一样承担世间的罪恶而罹难。谁都希望能有个好日子过,可使这个谁又是哪些谁呢?看《A History of Britain》会给人很多很多的思考,这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4 ) zzVeryCD网站上的简介 关于没有常备军和警察段落有意思

英国史介绍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它有15个章节组成。从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在短时间内使英国一半的人丧生。Henry II, Anne Boleyn和Thomas Wolsey的政治操控致使英国与罗马天主教决裂……

在古代、中世纪时期,英国这个大西洋中的蕞尔小岛,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英国被置于地球边缘的天涯海角。当时欧洲大陆的人,隔着英吉利海峡,隐隐约约见到不列颠岛岸边雾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称之为阿尔比昂。在古代诗歌中,这个名称就是指英国。至于岛上的具体情况,知道的人很少。直到中世纪,一些欧洲大陆的人还以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它。1414年,在黑海岸边的康士坦察召开的一次天主教国际会议上,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代表认为,英国不过是像丹麦、葡萄牙一样的小国家,它的代表不能与其他大国代表平起平坐,不应享有表决权。

但到了近代,英国一跃而为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在国际斗争中,它的代表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各国统治者无不对之刮目相看。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英国先后在16、17、18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英国的船舰,驰骋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上,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逐步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凡阳光一天24小时照耀之处,都可以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旗帜在飘扬,英国近代历史也就成为这时期世界历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像世界上别的国家、民族一样,英国历史也有它的特点,其重要特点之一是,长期而持久的议会传统。从中世纪以来,英国的议会就一直存在,未曾长时期停止过。到17世纪时,议会作为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发动了推翻君主专制的斗争,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建立了没有国王、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掌握最高权力的共和国。这次革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发生危机的环境下产生的。它是欧洲封建制危机的最深刻、最尖锐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革命中,社会中下层人民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桎梏,意气风发,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性。革命时期人民的精神焕发、热情蓬勃的气概,引起了当时人的极大振奋。诗人弥尔顿对此欢呼道,他好像看到一个强大的民族,“像从沉睡中醒来的巨人,摇撼着他那沉重的枷锁,奋然站立了起来!”

虽然后来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专政的护国公制,将革命的民主进程加以扼杀,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开辟了道路,但在王政复辟时期,王党分子竭力将历史车轮扭转到革命前的企图遭到了失败。经过二三十年的复杂斗争后,斯图亚特王朝再度被推翻,詹姆斯二世只得流窜国外,才逃脱了像他父亲那样被斩首的命运。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逐渐建立并巩固了起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治体制。在这段时期,欧洲大陆和东方各国,普遍存在着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社会各阶层劳动群众都在专制君主的枷锁下忍受熬煎。法国的路易十四,自称“朕即国家”,把国家与他个人等同起来。那些匍匐于他的足下的臣僚,阿谀地称他为“太阳王”。在“太阳王”的凡尔赛宫廷豪华奢靡的阴影下,有多少人在专制暴政的重轭下,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那个著名的巴士底狱“铁面人”的故事,只是由于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加以揭露,才为世人所共知。实际上远比这一事件更为凄惨的事又有多少!在沙皇专制农奴制的“黑暗王国”,在“身穿裙子头戴皇冠的答尔丢失(骗子手)”叶卡特琳娜二世及“戴着王冠的警察”尼古拉一世的野蛮统治下,俄国的千千万万农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叶卡特琳娜二世曾先后把约达80万个农民赏赐给她的宠臣作农奴。农奴主可以任意对这些农奴加以买卖、虐待,甚至杀害。在当时俄国的两家报纸《莫斯科新闻》和《圣彼得堡新闻》上,经常登载着把农奴和跑马、猎犬一起出卖的广告。女地主萨尔蒂科娃把许多农奴活活折磨至死。在这些暴君的严密控制下,人们在公开场合只能听到对“太阳王”和“仁慈沙皇”的歌功颂德,但实际上,受压榨和迫害的千万劳动群众,却对残害人民的统治者怀着刻骨的愤恨。18世纪时,法国的梅里叶曾尖锐地指出:“暴君是当代最大的强盗和刽子手。”俄国的拉吉舍夫在1790年出版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一书中揭露,在专制农奴制的俄国,农民遭遇的是“带枷的罪犯的命运、被囚于地牢的囚徒的命运、轭下牛马的命运”。他认为沙皇是“一切凶手中最凶残的凶手、一切罪犯中最严重的罪犯”;一死还不足以偿其辜,他应该“死一百次”。

和上述这些国家比较起来,英国具有相对自由、民主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学文化界人士得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科学文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有人估计,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全世界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中,大约有40%都是由英国学者作出的。在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中,包括从牛顿到达尔文等一系列英国伟大的学者。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也是群星璀璨,先后出现了洛克、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休谟、吉本、麦考莱、韦伯夫妇、汤因比等人;在文学艺术上,莎士比亚、拜伦、雪莱、狄更斯、萧伯纳等,更是妇孺皆知。

英国的相对民主自由的政治和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不仅为本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积极性奠定了条件,而且也为欧洲大陆专制君主制国家的进步人士提供了避难所。在近代早期,当法国掀起宗教迫害的浪潮时,数万名胡格诺教徒逃到了英国。后来,在流亡到英国的大批人物中,包括马克思、赫尔岑等革命家、思想家。《资本论》及其他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就都是在英国出版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伦敦创办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并出版《北极星》、《钟声》杂志,发表革命民主主义文章,鼓吹在俄国推翻沙皇专制农奴制。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就是在伦敦的圣马丁堂成立的。

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成为封建专制国家的先进人士向往的榜样。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法国其他一些政治家,都曾在他们的著作中,表示了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向往。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政治制度是维新派人士效法的榜样。

英国历史上的另一特点是,从中世纪以来,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比较薄弱,同时它的社会阶级关系流动性比较大,阶级之间的界限不太严格。这些特点,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早期,英国没有常备军和固定的警察,甚至国王本人都没有固定的卫队,遇到紧急状况时,国王临时能够召集起来的武装人员不过几十人。在国家政治、军事生活中,武装力量主要由民兵组成。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仍是世界上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最薄弱的国家之一。马克思曾根据这一点,认为英国在客观上有可能通过实行普选权,用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同时,这些特点使英国的政治生活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往往通过小的变动即可调整,不致蓄积起来,爆发为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在英国历史上,除了17世纪革命时期的内战之外,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暴力斗争事件。

上述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阶级关系特征,造成了在英国各种政治党派政策中和政治思潮中浓重的和平渐进的改良主义。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社会阶级关系流动性、灵活性较大,对科学技术发明的鼓励,以及善于吸收国外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加上其他自然条件,使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当英国工业革命刚发生的时候,在大陆上,法国大革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法国大革命的翻天覆地的暴力场面所吸引,未曾注意在英国发生的不太喧嚣的经济技术变革进程。但一个多世纪以后,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却日益显现了出来。它不但在生产技术上和经济上引起重大变革,而且导致了社会阶级结构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生产技术上,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量和生产率成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棉纱产量增加了四五十倍,生产率也迅速增长;19世纪初,英国一个普通纺纱工纺出的棉纱,相当于工业革命前二三百个手工纺纱工同时间纺出的棉纱产量。

工业革命也大大改变了人同自然的关系和人同人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千万年的时期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在无法克服的自然界威力面前,只能以依赖和屈从的态度去取得与自然界的协调。世界上大多数人,虽然终年辛劳,含辛茹苦,仍无法从自然界取得维持温饱的衣食。直到中世纪时,在欧洲,无论乡村或城市,约有一半的人经常处于难以维持生命的最低生活水平。遇到荒年,往往饿殍遍野。直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在英国的坎布利亚等地还曾有许多人饿死,甚至在首都伦敦也有饿死人的事发生。就全世界来说,工业革命前,即1750年,全世界人口约7.5亿人,以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来看,全世界顶多只能养活的人为10亿。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激增,100年后,即1850年为12亿人,1950年为25亿人。虽然人口激增,但工业革命后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足以保证全世界人口平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人口增加了3倍,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收入仍然增加了4倍。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因为它的结果是:“在人口增加的同时,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在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实际上超过了一般的政治革命事件。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所造成的重大技术发展,在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方面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前,各地区和各国之间的交通非常不便,山川阻隔,往往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各地区、各国人民之间,永世隔绝,互不来往,这是造成人们之间互相隔阂、猜忌以至争战的客观因素。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工具飞速发展,人际来往、国家关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与各地区都由统一的经济链条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利害一致性日益增强。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四海一家的前景越来越近。

然而,我们说近代英国的政治比较民主自由,只是与欧洲大陆及东方的专制君主制相比较而言。实际上,英国在近代历史时期,主权在民的民主进程始终未能贯彻到底。即使在17世纪革命高潮时期,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当权派即已用残酷手段,将要求把民主进程深入发展下去的中下层人民,及代表他们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加以镇压。平等派的领导人李尔本等被逮捕、监禁,要求民主的士兵阿诺尔德、洛克叶和汤普逊被枪杀。书报检查制度虽然在1695年被废除,并且以后也未再恢复,但揭露和批判现实政治腐败的作家仍遭到迫害。著名的威尔克斯案件就是一个例证。托马斯•潘恩也因为发表了批评英国政府的著作而遭受迫害,他不得不逃往国外。18世纪末,英国国内激进民主主义兴起时,英国政府颁布法令,暂停“人身保护法”生效,又制订“叛逆行为法”和“叛乱集合法”,限制人民的言论、集会自由,违者将遭严惩,直至判处死刑。法庭以“散播不满和叛乱种子”的罪名将激进民主人士托马斯•缪尔流放到澳大利亚。在19世纪英国进行的三次议会改革中,选举权虽然不断扩大,但约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妇女,始终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一直到1918年第四次议会改革时,妇女才取得了选举权,而且年龄被限制在30岁以上。英国工人运动兴起后,英国统治阶级多次用武力对工人加以镇压。1819年发生了“彼得卢屠杀”惨案。宪章运动时,政府调集军警,屡加破坏,最后竟命令“铁公爵”威林顿率大批武装力量来对付工人群众。

当英国作为国外先进人士避难所的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在对外关系上却执行着镇压革命和殖民侵略的政策。法国革命开始后,英国统治者成了当时反对法国革命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从18世纪末到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英国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反法战争。在英国推行殖民侵略过程中,英国的殖民主义者在世界广大地区抢占土地、屠杀人民、掠夺财货。英国国内的工商业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血汗。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挟其坚船利炮,用血与火的手段,通过鸦片战争强加到我国人民头上的。所以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英国也扮演了反动的角色。

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但在它的早期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财富飞速增长,但劳动群众却反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无论作为一个人或一个阶级,都不能像人一样的生活、感觉和思想”。拿卡莱尔的话来说,工业革命后所建立起来的工厂,不过是像“昏暗、肮脏的牢房”。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举行世界博览会时,英国的产品琳琅满目,参观者都对之赞不绝口。英国的工商业者作为“世界工厂”的主人而志满意得。帕麦斯顿在讲演中说:“我们的民族显示出一个榜样,即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一个阶级都以欢乐愉快的心情,接受了上帝安排给他们的命运。”然而事实却是,工业革命时期,在新的工厂制度下进行劳动的工人阶级,他们的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生活条件都处于非常悲惨的状况下。在迅速兴建起来的大城市中,社会秩序混乱,环境污秽肮脏,工人们麇集在嘈杂、喧嚣的厂房中,无日无夜地辛苦劳动。大工业城市成了没有诗歌、花朵和友爱的荒漠。英国学者哈孟德说,这些“新式的纺纱厂和新式炼铁厂,就好像是金字塔一样,把它们长长的阴影投射在这个以它们为自豪的社会之上。”工业革命后,“迈达斯的祸害”在社会上到处弥漫,就好像古希腊寓言中的国王迈达斯一样,人们贪婪地企图把一切都变成黄金,结果却丢掉了许多远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工业化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说明“人类社会的被奴役,而不能说明人类社会有力量”。汤因比指出:“工业革命证明了,自由竞争可以创造财富,但不能创造幸福。”现在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吸取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注意。

章节内容简介:

1 Beginnings(3100 B.C.——1000 A.D.)

(本片在时间上横越了4000年从铁器时代直至今日。)
古代英国是一个兴旺的地区,罗马人称它是一个声望和财富聚集的地方。当时很多英国酋长已经并接受了罗马式的规则并采取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Hadrian墙的建成标志着省在英国的出现。
在罗马帝国灭亡400之后,它的统一的梦想却流传了下来。Alfred公然向伪王国挑战,并且把海盗从王国的土地上赶走,最终一个王国被诺曼人征服了。

2 Conquest(1000——1087)

九个小时的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诺曼人取代了盎鲁——萨克逊人,英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当法国人到来时,Harold解除了他哥哥Tostig的武装。他率领他的最后的部队向南冲锋了187英里。最后他在Senlac山上面对着向他冲来的威廉的骑士和弓箭手。
1066年的圣诞节那天,威廉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英国成为诺曼人帝国的一部分,而威廉也成为第一个王。

3 Dynasty(1087——1216)

1066年之后,Angevin王朝征服了,Schama(作者)说“征服所迎得的是混乱、屠杀、饥荒、勒索”
留在英国人心里的是亨利2世,那个建立了延续到今日的法律体制和城市服务的男人。尽管被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谋杀了最powerful的烈士Thomas Becket。
在亨利的四个儿子中,两个当了国王。其中Richard对他的父亲宣战并在十字军东征中被捕,而John的失败则是被他的男爵鼓动印刷了Magna Carta.

4 Nations(1216 ——1348)

威尔士, 苏格兰 和爱尔兰在放弃取走他们的民族统一身份之后,统一了他们的思想,宣言要从Edward I残暴统治下独立。
苏格兰对英格兰发动战争,并请威尔士加盟一同反对他们的最高统治者。而这却导致了爱尔兰血灾。
威尔士,紧接着苏格兰,一个个倒在爱德华一世的铁锤下。爱德华一世建立了自罗马以来的最强大的帝国系统。

5 King Death(1348——1500)

这是一个关于黑死病的故事——一个肮脏的疾病在一周内传遍整个英国。

6 Burning Convictions(1500——1558)

亨利想从罗马教皇分离,声称自己就是英国的教皇。这导致了英国的改革。在那几十年里英国的天主教被抛弃。1536 和 1538年10000名僧侣被uprooting。修道院分解,他们的财产被重新分配。
伊丽莎白成功的策划了宗教的政变

7 The Body of the Queen(1558——1603)

这是关于两位女皇的故事——务实的精明谨慎的伊丽莎白和苏格兰的玛丽。
伊丽莎白清楚身为一个女子要统治一个国家十分困难,并且要控制宗教世界,更加困难。当玛丽离开英格兰,她发现她自己已经被囚禁,唯一的自由就是听从伊丽莎白女王的命令。
伊丽莎白完全掌握了英国的命运,在英国呼风唤雨,经过了宗教的改革和,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她成就了伟大的大不列颠。

8 The British Wars(1603——1649)

在国家统一之前,查尔斯一世相信君权神授能解决能够安定当时分崩离析的国家。
从苏格兰的祈祷书开始蔓延到对税收抵制和议会的要求。在这场王权与议会、骑士与圆卢党、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的战争中,最终死亡了75万人。
这场战争最终以英国的统一为结局,但统一后不再是联合王国,取而代之的是联合共和国。

9 Revolutions(1649——1689)

内战的结果是英国成为由奥利佛•克伦威尔领导的无君主的共和体。克伦威尔通过强暴的手段进行统治。当议会公然挑战的他的权威,他攻击议会并将它关闭了。他除了给自己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之外,一切所作所为与国王毫无差别。
但当克伦威尔死后,查尔斯二世复辟了帝国。

10 Britannia Incorporated(1690——1750)

17世纪90年代英格兰,沉浸在光荣革命的胜利的喜悦中,他们迎来了新的时代,新的国王——威廉三世。然而在正在遭受的贫穷和饥饿的苏格兰,依然支持被罢免的王国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转这点是1692年的Glencoe屠杀。半个世纪后,两个国家在利润的驱动下成为了合伙人,并且在1707年实现的联合。

11 The Wrong Empire(1750——1800)

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自由过多地区从与世界。 一个对自己军队不信任的国家,变成了地球上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帝国的自由变成了帝国的奴隶吗?
在野心、奴隶和勇敢地探险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将它的国旗插遍了全球。通过令人上瘾的茶叶、糖和咖啡贸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12 Forces of Nature(1780——1832)

英国从1789年法国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这个章节将解释这一点。

13 Victoria and her Sisters(1830——1910)

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统治一个令人疼痛但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国家。
混乱和革命预示着socialists和traditionalists ,但事实上家庭生活习惯和传统依然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14 The Empire of Good Intentions(1830——1925)

大英帝国承诺了和平、稳定和繁荣。但在爱尔兰和印度却如此相像的充斥着暴力和饥荒。

15 The Two Winstons(1910——)

最后一章陷入了对过去的英国20世纪的历史的沉思中。
探讨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命运。消沉和不安的战后和平。
十字军东征和世纪宣言给我们什么暗示 Orwell's 1984的英雄Winston Smith预见了同时代的政治前景?

 5 ) 《BBC英国史》——日不落的辉煌

全世界国家的历史故事,最喜欢的可能就是英国了,正是这样的历史才造就了今天的英国。任何革命都带着阶级的限制和私欲,大概唯有英国是贵族看到平民受苦自愿改革,甚至是为了心中的公正而牺牲自我,哪怕他们并不是这公正的享用者。 太了解的历史没有新意,不了解的地方却感动到落泪。 英国总是能够给我带来惊喜。 再远的就不去赘述了,撒克逊人也好,玫瑰之战也好,都铎王朝,汉诺威王朝,都是英国历史里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但这个系列却告诉我了一个关于近代英国人向民主和平等奋斗的血泪动人故事。 维多利亚时代,日不落帝国最鼎盛的时期,然而繁荣之下却是人民饱受工业革命的煎熬,和法国不同,法国的民主源于新兴资产阶级想要分贵族的一杯美羹,于是他们写了各种各样的书,种草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说到底是源于自私,为了自己阶级的利益。英国却高尚太多。虽然一样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英国的民主和斗争却是从上而下的。生活优裕的贵族看到平民受苦,他们认为社会形态存在不公,于是一代一代的贵族、学者帮助工人阶级实现了民主,选举权;男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以后,他们又开始推进女性的权利,不仅仅是因为女性看到了不公,而是很多男性也容忍不了这种不公,和女性一起来推进民主社会的进步。身处高位,享受安逸,却能够看到其他人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这或许才是为什么,英国这个土壤贫瘠的小岛才最终有了创造世界最强帝国的历史,即便是今天它依然是最强的国家之一。 看完纪录片,我很激动,和Paul讨论,他也赞成法国人的民主进程里面更多的是以资产阶级的利益点出发,而英国人的民主确实无私了很多,甚至早了法国100多年。但显然,他不同意我说的英国人是出于善良而做出了改变,更多的是有政治原因以及其他,但他也同意,即便如此,英国人的出发利益点比起其他国家,即便是法国都相对不那么自私。 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生观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我始终愿意去看到它美好的一面,所以我宁愿相信每一个善行的背后都是源于我们人内心底最淳朴的善良,同理心和人道主义。 Lan: I hate the fact that all the good actions have a personal/selfish reason behind…that is why God never exists…It must be some people that they only do good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 empathy. Paul: God is an excuse for many things, sometimes good, sometimes less. Nothing is easy: never, and anywhere, at any level, between human beings. Firs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understand, then perhaps, accept and move further… 2018-03-18 00:21

 6 ) 打开英国历史的卷轴

终于看完啦,一共15集,真心受益匪浅吖~ 看到结尾处突然有点小感慨,作为一个最后接受信息的观影者,拍摄这部影片所做的努力和字幕组的辛劳更是不言而喻。脑袋瓜儿不太好使所以还是将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记下来比较好,不过我只选取了每一集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哒~ 一、起始 1、奥克尼群岛 位于苏格兰以北30多公里的奥克尼群岛保留了许多史前遗迹,是欧洲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早在新石器时代,皮克特人就居住在此,8世纪晚期,挪威人侵占此地。 2、维京人 一提起维京人现在我的脑海里最先想到的就是海盗,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500多年前,维京人曾到达纽芬兰并探索了部分北美地区。但是从积极方面看的话,正是维京人成就了英格兰(虽然这并非他们本意),当撒克逊诸王国逐个溃散,维京人促使这些相互敌对的部落建立一个联盟来抵御共同的敌人,这就是阿尔弗雷德大帝。公元885,丹麦人撕毁了和平协议与英格兰再度交战,英格兰队大获全胜,阿尔弗雷德的军队收复了伦敦,丹麦人退居英格兰北部的丹麦区。公元886年,阿尔弗雷德在罗马旧址上重建都城时,成为了所有不在丹麦人管辖内的英格兰人的王。 二、征服 这一集主要讲述的是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哈德罗争夺王位的过程。 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威廉的征服,使英格兰转向了南方,脱离斯堪的纳维亚投入了欧洲大陆的怀抱,因为英格兰北部仍残留着对维京人深切的留恋,所以做出了最大的反抗,威廉的恐怖镇压使其仅以两万五千名诺曼人统治了两百多万撒克逊人。诺曼人引入了一项制度:原封不动的保存建筑物,将整个建筑物原封不动地传给作为继承人的长子。1085年,威廉在格洛斯特举行受觐礼,并发动了“信息运动”,威廉是第一位掌握海量信息的国王,他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赋税。《末日审判书》完整地记录了国家的每一样东西,关于《末日审判书》最著名的悖论就是:它虽被视为诺曼权力与力量的象征,却是靠着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君主制所留下的先进的政府运作系统,才得以完成。(The most extraordinary paradox about the Domesday Book is that what we think of as a monument to the power and strength of the Normans owned itself to the advanced machinery of government left in place by the old Anglo-Saxon monarchy ) 三、王朝 这一集主要讲述地是亨利二世和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之间的恩恩怨怨。 亨利二世继位后的第一条誓言就是保护教会,这意外地成为了他的最大悲剧,由此爆发的信仰之战,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国土之争。这次事件最终以大教堂的流血事件收场,讽刺的是教会从一开始就是最为倚重的统治机构。 亨利二世之子“狮心王”查理急于履行上帝的使命,开始向圣地进行十字军东征,其弟约翰趁这个时候在朝中建起了国中国,成立自己的宫廷,并召集了雇佣军。1192年,查理在归途中被俘,约翰立即宣布查理已死并自立为王。作为一个国家的君主,再也没有比约翰更一败涂地的了,其父亨利二世在位时,这个国家维系与君主的号召力和对封建制度的忠诚,而约翰不相信任何人,对待贵族,他只崇尚敲诈勒索和胁迫,所以当诺曼底受到法王威胁,贵族们并没有对其伸出援手。随后,贵族们起草了《大宪章》,事实上《大宪章》中并不能看到原始宪法的雏形,其主要内容是给骑士和地主阶级减免税收,不过尽管这不能标志着民主制度的诞生,至少代表了专制主义的小王,它首次阐明了一条基本原则:法律独立存在且对本身负责。 四、英国民族 1、1258年,亨利三世加冕。七位位高权重的男爵全副武装,要求亨利前往牛津参与议会,并且放弃统一欧洲的梦想,男爵首领德·蒙德福特要求君主制应为人民服务,亨利三世签署了《牛津条款》,其重要性堪比《大宪章》。 2、1264年,在苏赛克斯丘陵的刘易斯战役中德·蒙德福特首战告捷,亨利三世及其子爱德华沦为战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英格兰离共和制一步之遥,未能施行。 3、1274年,爱德华一世加冕。其统治着斯诺登(今威尔士北部地区),爱德华一世是对犹太人进行种族清洗的始作俑者。而后是苏格兰,这时候《勇敢的心》里面的华莱士出现啦。1297-1304年,爱德华一世卷土重来,1304年,苏格兰臣服,1306年,罗伯特·布鲁斯,这位在苏格兰中世纪史上最具政治才干、最伟大的军事奇才,在司康加冕为王。1307年,爱德华一世在整套苏格兰时去世。 五、灾难中的英国 爱德华三世时期英国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瘟疫,这次灾难之后整个英格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农奴不复存在,因为供求关系的缘故,有史以来第一次农民可以提出自己的劳作要求。 2、由于牧师的严重短缺,人们开始自己阅读圣经,自我救赎。罗拉德教派(喃喃祈祷派)在爱德华三世之子冈特的约翰,也就是兰卡斯特公爵的保护下才免于被迫害。瘟疫让他们明白,死神不顾阶级与财富一视同仁。 1376年,爱德华三世之子“黑太子”死于痢疾,一年之后,年迈的国王爱德华三世也去世了。王位由爱德华三世的孙子波尔多的理查继承,因其年幼,其叔父冈特的约翰操纵实权。 1380年,议会通过征收一项新的人头税,史上第一次按人头收税,完全不考虑贫富差距。次年,起义爆发。 理查二世是英国历代国王中,首次要求称呼君主为“Majesty”(陛下)和“殿下”(Highness)的国王。 接下来是亨利四世、亨利五世,1415年,亨利五世于法国北部的阿金库尔重创兵力数倍于己的法军,除此之外,亨利五世一直碌碌无为,在35岁时,死于痢疾。因此他和他的儿子亨利六世都不能阻止窃取查理王位所带来的不幸后果,金雀花王室中敌对两翼的漫长血战整整持续了30年,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在著名的玫瑰战争中展开拉锯战。 六、燃烧的罪恶 1、亨利八世在其统治早期,曾赤脚走向神龛,将一串红宝石项链和一尊巨型蜡烛献上神龛,感谢上帝在1511年赐予他一子亨利(尽管这个儿子几周后便夭折) 2、亨利八世的生活极尽奢侈,每天在汉普顿宫厨房工作的230名工人,供给着1000仆人的日常饮食,而这1000人全为国王服务。宫里有一个巨大的储藏室,专门储存肉类,一个特别设计的水箱,专门储藏鱼类(水箱从外部的泉水汲水)还有3个庞大的地下室,可容300桶葡萄酒,这座宫殿每年消耗60万加仑的麦芽酒。 3、托马斯·克伦威尔在1535—1536年间,使近万名僧尼惨遭迫害。解散修道院带来的不义之财,数字之庞大,英国任何革命都无法企及。1540年,克伦威尔倒台,在策划与欧洲路德教(又称信义教,新教的一支)公主联姻的计划失败后,被送上了断头台。与此同时,国会颁布了《六项条文》:禁止神父结婚,违者处死,并重申弥撒仪式神圣不可侵犯。改革者们沮丧地发现:亨利本人也是这些天主教核心教义的笃信者。亨利对于宗教改革的最终决定是:英国国教脱离罗马教廷,听命于英国国王。虽然去掉了一些祭祀礼仪,但本质上仍然信奉天主教。 4、1547年,亨利八世独子爱德华继位,他在位的6年间,所有旧教堂的习俗和庆典,圣烛节(纪念圣母玛利亚行洁净礼的基督教节日)用的祈祷蜡烛以及棕榈主日(纪念耶稣进入耶路撒冷为了全人类的罪而受死的节日)的棕树枝都被禁,所有教区首次指定《公祷书》为唯一祈祷用书,并且将英语作为礼拜仪式的核心。 七、女王的一生 罗伯特·达德利的父亲因叛国罪被处决,与早年丧母的伊丽莎白同病相怜,在被玛丽统治的灰暗时期,他曾卖掉自己的土地帮助伊丽莎白,这些让伊丽莎白终生难忘。 1563年,伊丽莎白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侄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原因很明显,玛丽是天主教徒,而且天主教堂并不承认伊丽莎白英格兰女王的身份,对他们而言,伊丽莎白不过是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非法婚姻的产物,这一点让伊丽莎白很是介怀,而且玛丽不仅拥有斯图亚特王室血统,她从曾祖父亨利七世那里也继承了都铎王室血统,只要伊丽莎白没有子嗣,玛丽就是她的王位第一继承人。如果玛丽接受了伊丽莎白以胜利者的姿态给她安排的新教徒丈夫罗伯特·达德利,她们俩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会好点,但玛丽无意听命于伊丽莎白,正因为如此,后面的矛盾才会爆发。 八、英国内战 1、查理一世登基后向西班牙开战,议会自然是勉强才掏了腰包资助新教十字军东征。 2、后来查理一世解散了议会,然后自费通过摊派公债筹钱,没有了议会的阻隔,反对公债者都被恐吓并起诉。 3、对新教徒的狂热升级版清教徒而言,斯图亚特王朝所推崇的和谐统一,说好听了就是哗众取宠的笑话,难听点就是一场蛊惑人心的阴谋,因此清教徒发动了战争反对教堂中任何耸人的天主教义的标志。 九、资产阶级革命 1、“At certain revolutions all the damned are brought and feel by turns the bitter change of fierce extremes.”约翰·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如是写到,“所有被判罪的人终将被带到这里,接受烈火与极寒的交替考验。”约翰是英联邦议会的积极倡导者,受雇抨击对国王的狂热崇拜。有一句话和中国的一句古话不谋而合“Kings have been yours to hire or fire.”(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克伦威尔对待爱尔兰就像他对待殖民地的方式一样,把本土的爱尔兰人从农场赶走,用这些土地作为士兵的奖赏。在他自以为是的平定这块疆土之前,苏格兰人邀请20岁的查理二世成为苏格兰国王,并以他的名义宣战。 3、查理二世时期,英国深陷反天主教的恐慌,查理二世在政府中秘密安插天主教徒,与法国天主教徒--好战的路易十四签署了秘密条约。其亲生兄弟,约克公爵詹姆斯已经公开改变信仰信奉罗马天主教,因查理二世无合法子嗣,1685年,詹姆斯坐上了王位。 4、1689年,詹姆斯的女儿玛丽·斯图亚特加冕为英格兰女王,在加冕仪式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发生了,仪式上宣读了一份权力法案,要求国王和议会共同治理国家,历史上将此称作“光荣革命”。 十、不列颠的统一 1、英格兰银行的苏格兰创始人威廉·帕特森提出了在巴拿马的达连湾建立一个贸易站的想法。1698年,第一艘商船于佛斯湾起航,船上飘着圣安德鲁十字旗,以及伟大的东印度公司专属旗帜,上面绘有无峰驼、大象和绚烂的朝阳,它承载着1200名被幸运选中的殖民地人民。在途中,40名船员和乘客死于长途颠簸,到达后发现达连湾这里不过是片蚊飞蝇舞的沼泽,在闷热多雨的热带雨林中,每天都有10人因疾病和饥饿走向死亡。 2、1714年,继承威廉王位的安妮女王去世却后继无人,为了捍卫1688年光荣革命的胜利成果,王位继承人必须是新教徒。至少57名和安妮女王有血缘关系的王室成员被否决了登基权力,一位平凡的不会说英文的中年男子汉诺威选候乔治成为了大不列颠的国王,也就是后来的乔治一世。 3、虽然罗伯特·沃波尔从未被冠上这个头衔,但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首相。他建立了全英国乃至全世界首个现代政党体系,操控议员按照他的意志投票,并将乔治一世和之后的乔治二世玩弄于股掌之间。 十一、罪恶的帝国 1、第一批居民于17世纪初,为了淘金或是躲避宗教迫害抵达美洲(对于英国人来说是英国西部)。在17世纪中叶,加勒比地区被看作是财富的天堂,能在这里忍受高温和沼泽的唯一理由便是此地可以迅速发家致富。许多人已经通过迎合欧洲人的嗜好而暴富,比如说巧克力、咖啡,还有英格兰人的最爱:茶叶,但精明的商人都熟知,没什么能比得上一种让食品更加美味的调料——糖。糖曾被美洲人视为珍稀药物,现已成为必需品,所以英国人开始在西印度群岛定居,将热带雨林打造成甘蔗种植地。 2、阿金库尔战役(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军以少胜多的战役,因为战斗地点十分泥泞,使法国的重装步兵无法发挥作用)不仅是泥沼中的战争,更是全世界范围的争夺,法国人来到北美的时间与英国不相上下,北起加拿大,南至路易斯安那,还开拓了中间的密西西比以及俄亥俄河谷,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形成包围之势。著有哥特小说《奥特兰托城堡》的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吹嘘说,“胜利之声持续敲响,钟都为之震碎。”魁北克和之后蒙特利尔的胜利,扭转了英国在北美的局势。 十二、自然的力量 英国人对卢梭推崇备至,卢梭在英国德比郡居住时有这样一项教育理论个人觉得很是赞同:“扔掉书本吧,把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塞满书本知识会严重损害他们动物般欢快的天性,扼杀他们追寻自由的本性,让孩子们到自然中尽情地嬉笑玩耍吧。”(哈哈 其实只要扔掉课本就好啦,不需要考试的课外书籍本人还是蛮喜欢看的) 十三、维多利亚和她的“姐妹们” 1、维多利亚童年时代被迫搬离肯辛顿宫以节省开支,所以维多利亚的童年时期是在拉姆斯盖特和锡德茅斯这样气候宜人的普通地方度过的。婚后,女王在怀特岛有一座朴素端庄的夏宫——奥斯本宫,由阿尔伯特设计,维多利亚负责装饰,是他们躲避繁文缛节的乐园。 2、之前看过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作品改编的剧集,《北方南方》、《克兰弗德》、《锦绣佳人》……还有我最喜欢的英剧《雀起乡到烛镇》,对于这部《玛丽·巴顿》只是听说,看了篇子的介绍才知道这部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作品《玛丽·巴顿》在1848年出版,没有人,即使是狄更斯,也没有像她一样完全正确看清了工业苦难的残酷现实。 3、1869年,哈利特·泰勒与其后来的丈夫合著的作品《妇女的屈服地位》出版,幸福平等的婚姻不再是此书唯一关注的要点,女性应当获得与其劳动力相匹配的薪酬,而其中最惊人的观点是:女性应该有投票权。正是这本书的观点有力地推动了女权运动。 4、最让我感动与敬佩的当属玛丽·西科尔了,这个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用自己的博爱使我们将其铭记,尽管她并没有“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名气大。玛丽·西科尔是西印度群岛的土著,通过大量的自学,她的加勒比疗法逐渐闻名于世,能够遏制迅猛的痢疾,并挽救危在旦夕的黄热病及霍乱患者。当英国人在1854年加入克里米亚战争时,她试图在前线成为一名志愿者,但玛丽并不完全符合中产阶级护士的标准,她被南丁格尔的追随者们拒绝,所以玛丽乘着自己的蒸汽船自费来到克里米亚,到达前线后,玛丽在前线建起“英国旅馆”,它既是一个食堂,又是一个卫生站。她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走向炮火连天的战争一线,为伤员包扎伤口运送食物。 5、在维多利亚时期之前,从来没有女性医生。1860年,伊丽莎白·加勒特参加了医生考试,并且位居榜首。9年后,法国人授予她医学博士,1874年,第一所为女性特设的医学院在伦敦成立。 6、维多利亚在阿尔伯特去世后,拜访了女摄影师茱莉亚·卡梅隆,因为维多利亚本人非常喜欢收集照片,所以对茱莉亚的暗房很感兴趣。但是英国皇家摄影协会的男性摄影师却不愿把她当回事,但是像著名诗人丁尼生、苏格兰评论家、历史学家卡莱尔、天文学家约翰·赫谢尔都被定格在她的镜头之下,并称她为“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人物摄影师”。 十四、帝国良愿 在印度,对英国的抗议显而易见。激进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爆发了一场运动,继承了在爱尔兰生根发芽的“联合抵制”一词,麦考莱设想的大前提是殖民地人民渴望成为英国产品的消费者,但如今他们却不肯接纳来自“世界工厂”英国的巡回推销,自给自足的手工业将对帝国商业造成威胁,正因如此,甘地将纺车置于印度国旗的中央。(真的是帝国“良愿”么,或许每个侵略别人的国家都会这么说……) 十五、两个温斯顿 开始看到这集的标题很是诧异,本人才疏学浅只知道温斯顿·丘吉尔啊,后来才明白过来另一个温斯顿是乔治·奥威尔《1984》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乔治·奥威尔竟然是笔名,乔治是英国历史上国王的名字,奥威尔是英国连接城市和乡村风景的一条河流)乔治·奥威尔对帝国口诛笔伐,丘吉尔则一心捍卫帝国。在英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大不列颠是建立在伊顿公学的运动场上,但奥威尔觉得大英帝国是建立在煤矿基础上的,德国人和美国人可以靠化学和电力耀武扬威,而英国的根基则是焦炭和矿渣,但在上个世纪30年代,这个根基的出口需求骤降,煤矿纷纷倒闭,从贾罗镇可敬的比德(英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沦落到了贾罗镇饥饿的游行者(1936年在英国东北部贾罗镇的游行)。

 7 ) 日不落帝国

第一次接触英国历史,该片很多内容对我而言,有点深奥,比较难消化。好在也大概了解了英国的发展历程。自由民主与权利财富,在历史长河中是此长彼消的。如何拿捏平衡是国家 也是个人需要通过不断实践,不断犯错,不断反省 ,不断总结,再不断实践。如此周而复始的去较量,去对比。最后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8 ) 历经十年的试探

历经至少20个小时的煎熬,终于以一分钟一分钟的推移看完了西蒙·沙玛15集(一集一小时)的《英国史》。

这部片子十年前就曾接触过,但当时限于自己英国史的匮乏,刚刚开始就望而却步,束之高阁。去年看完丘吉尔首相160多万字的《英语民族史》,没想到只是为这部纪录片打下了一个粗浅的基础,看的过程还是如此艰难。

从丘吉尔到托尼·朱特,再到西蒙·沙玛,英伦的历史写作遗续了英国传统贵族知识分子的做派,情感饱满,汪洋恣肆,文笔极为唯美。相较于美国严谨精确的叙事书写方式,英伦的这种充满个人风格的文笔显然更对我的胃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曾经说过:字幕组是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运动。真的感谢网上这些字幕组背后默默无闻的翻译人员,他们的专业和考究才满足了我今天的大快朵颐。否则以我蹩脚的英语能力,真不知猴年马月才会有勇气开始这一路上知识的旅程。感谢字幕组,感谢人人字幕组!

本片结尾那段话堪称经典,但依然不如当时老同学N说给我听时那般简洁和震撼,那么,我就引用N的原文:“历史不能与怀旧混淆,记录历史不是为了给死去的人翻案,而是为了激励活着的人。”

最后,就像丘吉尔那样,历史已经成为我的信仰,读历史、写历史、创造历史,把历史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短评

要搞定欧洲史!~

9分钟前
  • ilia
  • 推荐

Schama大叔的肩抖得我直想冲进去抽他

13分钟前
  • 白熊大王™
  • 还行

为什么人家的王位传男也传女?为什么人家高高在上的老大做得不好就会被拉下神坛被各种批斗各种骂?为什么人家同样权倾天下的老大想花钱还得看议会嘴脸?为什么在人家那“自由、平等”成了民族图腾精神专利产品!真是太能闹腾了!看着就气!

17分钟前
  • 女巫与花
  • 力荐

經典之作

18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看看英国人眼里的英国史,最重要的是什么

22分钟前
  • 小车
  • 推荐

什么时候cc*v能和bbc学学,这也是奢望原来cc那啥v是禁用的= =

23分钟前
  • 角质紧猫
  • 推荐

第一部

24分钟前
  • 小魔@优雅穿梭
  • 推荐

Britannia... 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 now seems to be a great legend. I do admire Elizabeth I, always and forever. Bravo!

29分钟前
  • 宿命论
  • 力荐

口音好标准,内容太罗嗦,画面中等

32分钟前
  • 逐青
  • 还行

片子剪得很好,很比较客观

36分钟前
  • E
  • 推荐

讲解大叔满搞笑的

39分钟前
  • 丰无涯
  • 推荐

Simon Schama & BBC 有比這更好的人文紀錄片組合嗎(好多G詞 看起來比較累)

44分钟前
  • Ravenclaw
  • 力荐

在看。讲解大叔皱着眉头讲英国历史中的冷笑话,很认真地在笑。

47分钟前
  • 专程路过
  • 推荐

50分钟前
  • 冬虫夏草血燕窝
  • 较差

历史学家之于人类的作用就是讲故事,而Schama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叙述者,何不静下来享受几小时的故事时间,一如我们小时候一样,只是这个是讲给大人听的。

54分钟前
  • 望望
  • 力荐

2009-05-01 想看 3.贝克特怎么说呢,心眼小不识时务/认死理不会收买人心,当不了政治家| 2019-07-23 在看 很严肃也很闷的风格,第二次试图看还是没看完。

58分钟前
  • #瞬间收藏家#
  • 推荐

正好给我以前看过的丘吉尔英国史加脚注。

59分钟前
  • 万十三
  • 推荐

学习文化。

1小时前
  • 银蛋伴小猫
  • 力荐

一天只能消化得了一集,因为太过浓缩所以不得不额外自主找资料来丰富这个简单的骨架;希望九月见面的时候,我能多了解你一点。

1小时前
  • Sunyl
  • 推荐

不愧是说史纪录片的经典

1小时前
  • rhym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