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剧情片中国大陆,日本,法国2004

主演:赵涛,成泰燊,黄依群,王宏伟,梁景东,王小帅,韩三明

导演:贾樟柯

 剧照

世界 剧照 NO.1世界 剧照 NO.2世界 剧照 NO.3世界 剧照 NO.4世界 剧照 NO.5世界 剧照 NO.6世界 剧照 NO.13世界 剧照 NO.14世界 剧照 NO.15世界 剧照 NO.16世界 剧照 NO.17世界 剧照 NO.18世界 剧照 NO.19世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01:42

详细剧情

身为北京世界公园民俗村的一名舞蹈演员,赵小桃(赵涛)对身边微缩的世界早已厌倦,渴望有天同也在民俗村做保安队长的男友成太生(成泰燊)一起坐飞机去看看外面真实的世界。前任男友的到访,令赵小桃想起她同成太生刻骨铭心的初遇以及目前两人过的平庸日子,明白昔日的理想早被粉碎,而刚结识的一见如故的俄罗斯姑娘安娜的突然离去,加深了她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怀疑,认识到她和成太生对彼此的忠贞,是生活里所剩的唯有美好。   然而人心是最能琢磨的,成太生悄无声息地把心给了另一个即将去巴黎的女人,但他显然没有领会民俗村以外的现实世界里流行的情感游戏规则,只能黯然回归自己的卑微身份。

 长篇影评

 1 ) 你说这飞机上坐的都是啥人啊?

二姑娘说,小桃,你说这飞机上坐的都是啥人啊? 小桃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认识的人都没有坐飞机的。 ----------------------------------------------------《世界》 我爹是个民工。他先在土地上摸了几十年的坷拉头,又在建筑工地上摸了几年的钢筋,到现在还是一民工。 我在大一那年暑假的时候对我爹说,我要到工地上打几天工。 我爹说,你现在啥都不会,只能按打杂的小工算。每天工钱三十块,扣掉四块五毛钱的伙食,还剩下二十五块五。干一天算一天的钱,刮风下雨停工没有工钱。只要是晴天,不管有多热你都得出工。早上五点就得爬起来,晚上要干到天黑收工。你还干不? 那个时候,济南的天气就像蒸笼一般。平均每天都在三十五度以上。我抬头朝天上望了望,咬了咬牙说,我试试吧。 我爹说,恩,有种。 就这样,我在济南国际机场附近的工地上“实习”了个把月。而这段时期,我认识了刘军。 那天,我刚到工地,我爹就把我领到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大,但明显很发福的胖子面前。 老张,这是俺儿,给他随便安排个活干吧。他最多干个月把,你看看成不?我爹凑上前把递给胖子的烟点着。 这个好说,听说还是大学生呢,到这里体验生活来了啊。小黄,你就到钢筋组去吧。让刘军先带你两天,跟他学弯钢筋套子。胖子指着不远处一个小伙子对我说。 胖子朝那个小伙子喊了声,刘军你过来一下。 这时,刘军笑嘻嘻地走过来了。 一眼看上去,刘军和我差不多大,只是明显比我壮,皮肤也比我黑。刘军一笑,满脸的钢筋灰里显现出两排白牙。 刘军说,听你爸说你是大学生啊。 我说,算是吧。专科,没多大意思。 刘军说,啥是专科?看病的? 我说,不是。专科也大学,一般上三年,比上四年的大学差点。 刘军说,那也包分配啊。反正比我们大老粗强。我初中都没上完就出来打工了。 第一天里,刘军很是兴奋,滔滔不绝地跟我讲了许多建筑工地上的事。 天快黑的时候,我弯的钢筋只有刘军的一半,手上的泡都磨出血来了。刘军说,看你这样子,明天不能弯钢筋了,你好好歇一天吧。或者明天换点别的活,我帮你干。 晚上我们三十多个住一间屋。吃过晚饭再冲个凉水澡估计有八九点钟了。有些人还很精神,就聚在一起打牌。有些没事干就躺在床板上瞎扯。刘军不打牌,平时他吃过饭在外溜达溜达就回去睡了。 那一屋除了刘军,其余都结婚了。他们常常拿刘军来开涮。 他们说,刘军,今年你娘给你说媳妇了没? 刘军说,还没。 他们说,那不快点啊,要不,吊毛都被你用手搓光啦。哈哈哈哈。 这时刘军就用床单把头蒙起来一句话不说。 有一天收工后在街上溜达,刘军忽然神神地对我说。 你知道不,他们很多人都在偷看。 我说,偷看什么? 刘军说,你不知道啊,那个宾馆里这几天常有一个女的在洗澡。窗帘没拉严。 刘军指了指工地的不远处有一个星级宾馆。 刘军说,你想不想去看看? 我说,你想不想? 刘军犹豫了一下说,走,我们看一会儿就回来。 走到半道,刘军又改变了主意。 刘军说,还是算了,你是大学生,不能把你带坏了。到时候你爸爸又说我。 刘军说,走,我带你去看飞机吧。 刘军说,那个飞机真娘的大,有三间屋子那么大。 在去看飞机的路上,刘军突然问我,小晖,你说说,这宾馆里住的都是啥人啊? 我说,我不知道,反正我没住过宾馆。 那天很平常。太阳一如既往地大,天气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我仍旧在重复那个十几天来一成不变的动作。把钢筋放在板槽里的两个铁柱之间,按比例依次弯四次,然后再弯一个钩子,最后再用手在板子上整一整,以确保钢筋套的四个角在一个平面上。 刘军在不远处用电锯锯钢筋。 在我弯到几乎麻木的时候,我忽然听到“啊”的一声惨叫。 这时刘军转过身,我看到他已经面无人色:小晖,我...我的手指头被...被锯断了... 时隔三年后,我再次见到了刘军。那年春节我去姑妈家拜年,我向姑妈提起了刘军,我说想到他家转转。 在门口,刘军和他老婆就出来迎接我了。 在刘军给我让烟的空当,我看到了他拇指上残余的指桩。 那天都说了些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 那次工伤之后,刘军在医院里做完手术后就直接回家了。后来,我再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那天他哥过来替他收拾行李的时候,递给我一本书。 他哥说,里面有刘军给你的信。 那是一本我借给刘军看的小说。我翻了几页找到了一张纸条。 上面用圆珠笔写着:小晖,祝你将来成为中国的比儿盖CI。刘军 我忽然想起来了,那天闲聊的时候刘军问我。 小晖,你说咱们国家谁最有钱? 我说,咱们国家我不知道,我知道世界上最有钱的是比尔盖茨。 刘军说,哦,他有多少钱啊? 我说,有几百亿吧。 刘军说,啊,几百亿,那得能买多少架飞机啊。

 2 ) 世界

   一开始是赵小桃风骚地走进化妆间,身姿摇曳地边走边喊“谁有创可贴?”那一刻我以为这次的角色是个朱影一样的神奇可人儿,可我很快纠正了这个想法,只有普通的卑微的草根人,才属于贾樟柯的“世界”。
   赵小桃是北京世界公园歌舞团的演员(比上几次她演的草台班子艺人强点),她男朋友是公园保安,两百多一个月,倒腾点假身份证的买卖。他们从各自的老家出来闯荡北京,和老乡在一起时说家乡话,跟温州人、山西人、俄罗斯人在一起时说普通话。住集体宿舍,上公用厕所,从保温瓶里倒出热水洗脸洗衣服。有趣的是赵小桃身处一个微缩世界,大笨钟、金字塔、巴黎铁塔、自由神像,缩小了在她面前,任她来回穿梭,边走边打手机:“喂,我在印度,你在哪?”事实上这不过是导演设置的无聊比喻,世界和你,渺小的终究是你。
   贾樟柯从头到尾展现的不是“人”,从《小山回家》、《小武》、《任逍遥》、《站台》到这部《世界》,他表现的(甚至可说逼我们凝视的)全都是“现实”,这个“现实”远远大于“人”,远远重于“人”的尊严、理想和生命。你记得他的电影里给过谁的清晰脸部特写吗?他的人物里有过性格张扬或坚韧或主动反抗或无所畏惧的吗?我记得都没有,他们都是沙子,都是蚂蚁,他们的走向取决于风和食物。
   因为讲的是现实,所以他的故事没什么情节。或者说,因为现实里充满的就是这些情节,所以你看不出这是个什么故事。
   很多环境声,很长的长镜头,平庸的模糊的人的脸。这不像电影的电影,像我们的日常记忆。看上去这些人物的日子我仿佛经历过,确切来说是没有,但我知道怎么回事。这是我的痛处,我不想坚持把碟片看完,我说了我知道怎么回事。“世界”这个名字我喜欢,比起“现实”两字它的指意更广阔些。楼下菜场卖杂货的肮脏小铺是一个世界,小铺里摆放的电视机,播映着玉兰油女郎无瑕的脸,那里面又是一个世界,除了yy和被yy的关系,两者永无交集。
   赵小桃在夜总会洗手间里重遇已经离开歌舞团的俄罗斯女人安娜,她惊讶于安娜的堕落,抓住对方的手臂,说不出话,安娜也羞愧难过得说不出话,最后用中文说了一句“你好吗”。“我很好”,一张嘴,小桃的眼泪就止不住掉下来——我只坚持看到这里。

------------------------------

又及:从看第一遍《小武》开始,我就非常喜欢贾樟柯。深刻的洞察力不唯独他这个导演有,但把洞察的对象冷静且有力地表述出来,如此做到的,中国只有贾樟柯一个。很奇怪他会出演一个“我能”的广告。“我能把握世界”、“我能改变境遇”这种理念和他电影中一贯的意思完全背道而驰。后来才看了《三峡好人》的故事简介,也看了他得大奖后的一些访谈,发现他的新故事里,“人”的自主性比以前强了,还是人在现实生存下的境遇,但这次有“人”主动去寻找的主题设置,千山万水寻找的过程里女人和男人完成了自己真正的愿望——如今他会构思这样的故事,也许多少和他事业越来越顺有关吧,这大概是好事。真的这样,“我能”广告也顺理成章了。有机会我要去电影院看《三峡好人》,看看贾渐渐改变后说出的话。

 3 )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

当影片进行到大约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听到了那首歌,没错,就是那首《乌兰巴托的夜》,多年前的那种熟悉到骨髓里的感觉像暴雨一样突如其来,我坐在4个人的办公室里,眼睛有点酸涩。
如同山西人的老实,贾樟柯的电影涂满了五彩斑斓的生活本色,真实如一张未经PS的照片,脸上的痦子清晰可见,每根汗毛都那么真实,这让我多少有点不适应,我心里明白其实这是艺术,生活本身就是件艺术品,真实的艺术,可现实中的生活却越演越假,反倒需要艺术来还原生活原本的真实了
就像站在满目名胜的世界公园,用15分钟的时间游览整个世界,真是天才的创意,一个自欺欺人的玩笑,从照片上看不是更美更真实么?搞不清楚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兴奋地跑过去看一个大兴的埃菲尔铁塔,在不及一棵树高的比萨斜塔旁拍照留念,是想纪念来过北京世界公园还是想制造自己去过意大利的假象?
去年十一的时候,二哥告诉我说他所待的工地砸死一个人,他们用了整个晚上的时间来处理这件事,还说不让我告诉家里,怕家里担心。他看到那个死去的工友了,打心底里感到寒冷,为别人惋惜的同时在心的另一侧为自己庆幸,但谁能保证下一个躺下的不是自己?过了不到半个月,二哥还是回家了,他说心里有阴影,一想到那个人的脸就感到心里发麻。当我看到二姑娘写给他的同乡好友的那张字条的时候,心里突然很难过,他只是想多挣点钱而已,高工资的代价就是高危险,他心里很明白,但他还是去了,看到那几行字我回想到前面的那个镜头,推着自行车,在夕阳照射下的尚未浇注完工的水泥柱子旁边跟小桃说话,那个场景多美!几天后,他变成了父亲上衣内口袋里的三叠钞票,我不知道他父亲把那三叠钞票一沓一沓放进口袋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从他的目光中什么都看不到。
那个俄罗斯女人,好像叫安娜吧,为了去看望她在乌兰巴托的妹妹,努力的攒钱,可她讨厌在这个公园的工作,从她在电视上看到天气预报里报到乌兰巴托的时候的眼神,我想起了我妈,当我在遥远的南方读书的时候,她每天都坐在电视前看天气预报里遥控那个她只能靠想象去理解的远方某个城市的天气阴晴,其实,她的目光尽头不是那里的天气,而是我。当小桃在一个醉生梦死的地方“偶遇”到安娜时,她的心里在想什么?很喜欢她们在小饭馆里说着对方都听不懂的语言对话,安娜说小桃是她在这个地方唯一的朋友,她们却好像从来没听懂过对方说了什么,有时候,在朋友面前,语言都是多余的
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字是卑微,卑微的名字,卑微的生活,卑微的工作,卑微的理想,卑微的爱情,偶尔触碰一下高贵,还要把头赶紧缩回来想想那应该不是在做梦吧。他们无法想象生活在他们建筑好的写字楼里的白领金领们端杯茶水猫在电脑前逛豆瓣是什么感觉,也不知道跟一个时髦女友上街心里会是什么样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他们虚拟出来的,就像那群婚宴上的普通女子,共同以美女麦当娜们的名义为了没有雀斑干杯时的心态,就像太生跟那个打算去巴黎的温州女人躺在一个被窝里的感觉,我想他那个时刻一定是怀有一种骄傲的心理的,看吧,一个穷保安队长也能睡有钱的漂亮女人,他心里一定高高的得意了好一阵,但当生活的雾气蒸发完以后,他依然还是那个卑微的保安队长,他的女友依然是卑微的外地打工女孩儿赵小桃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微缩的世界上生活,演着一出自己的喜剧或悲剧
贾樟柯让我迷惑,究竟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

 4 ) 这个世界,背山望海离不开

一、第六代导演与贾樟柯

法国艺术史家丹纳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1

第六代导演大多于80年代接受教育。正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所言,第六代血管里流动的是胶片。2他们在相对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教育,并且在学校学习了大量的外国电影理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是艺术化教育,走出校门所面对的却是完全陌生的市场化语境,这使得他们的电影艺术之旅充满艰辛。3他们不得不尽量将自己的艺术理想适应于市场需求,并从地下走到地上,从边缘向主流靠拢。经济的转轨给中国大陆的人际关系与家庭关系带来变化,关注不可言说的社会现实与个人体验也成了第六代导演所聚焦的主要题材。都市的边缘人物,在剧中角色上融入导演自身有一定自传色彩的经历,不愿意歌颂主流的个性化叙事,也成了第六代导演的风格。

《世界》开拍前进香的贾樟柯

贾樟柯,1970年生,山西省吕梁市汾阳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贾樟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娱乐,童年时代的他,便喜欢在汽车站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他能够在作品中精确捕捉到小市民形象的原因,或许就发端于此。对他来说,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形形色色的个体,拥有不一样的面孔,深藏着独特的故事。他说:“我觉得有一种激情,要拍一个普通中国人在这天翻地覆时期中的生活。”4所以在贾樟柯的电影中,不仅能看到他对社会变革之下小人物际遇的关注,也能感受到他在没有被官方媒体所报道的一隅之中追求人道主义的向往。可以说,他在作品中寻求一种不同于官方历史的民间记忆。5

二、在热情与残酷的世界中迷失

在北京这个城市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说他自己跟农村没有一点联系?我看没有几个人。而这样一种联系肯定会多多少少地影响到他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方式:他的人际关系、他的价值取向、他对事物的各种判断……但他又确确实实地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6

自1996年的《小山回家》开始,生活在城市边缘的民工一直都是贾樟柯电影中挥之不去的角色。除去贾樟柯的表弟韩三明在当时确是一名煤矿工人这一因素之外,城市化的发展也让他间接地了解到民工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不易。

继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掀起农民第一次进城热潮之后,2002年,中共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即《世界》登上威尼斯电影节这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的数字,已达到1.2亿左右。

仿佛一夜之间,大陆城市已完成了世界大都市无名化的历程,而这在大都市中充塞着“孤独的人群”。7在贾樟柯看来,民工在中国大陆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上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是被牺牲的一代,不得不沦为沉默中的大多数。无法控制社会资源,只能听之任之,被动地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群众,被贾樟柯称作“非权力的拥有者”。

在这部影片中,本土的“非权力拥有者”成太生、赵小桃、陈志华等从山西到北京务工,这属于“非权力拥有者”的国内流动。但此次,贾樟柯不再只将镜头聚焦于民工独立的小圈子,而选择将《任逍遥》中呈现过的北京申奥成功这一历史事件作为跳板,让民工开始与大都市接轨。再加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群民工无疑也因此被裹挟进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赵小桃的前男友前往乌兰巴托打工,温州裁缝廖阿群移民法国,俄罗斯姑娘安娜来到北京舞蹈团工作,都可以算作“非权力拥有者”的国际性流动。

被称作“二姑娘”的陈志华这一形象,或许最能直白地体现出贾樟柯心目中的人道主义。陈志华背负着家庭的欠款,怀载着理想前来北京务工。夜以继日的工作换来了微薄的工资,也导致了生命的戛然而止。理想终归化作一张尚未结清的欠条以及三万元的赔偿金,他的死去,也被淹没在现代化进程茫茫的热情之中,无人在意。但吊诡的是,种种磨灭自身存在的行为反而加速了民工进城务工的进程。卖命谋生,是现代化发展的另一面现实。在贾樟柯下一部长片《三峡好人》的结尾,为了拥有更多收入的三峡一众拆迁工人打算跟着主角韩三明去山西挖煤,或许是该主题的又一延续。

陈志华写在烟盒上的欠条遗书

三、在虚拟与山寨的世界中徜徉

“是不是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它让我意识到全球化到来之后,文化信心的问题。它和消费主义的到来是混在一起的,当时麦当劳和肯德基都多了起来,我发现我姐姐的女儿,她的CD架上没有一张中文唱片,全部是英文的。8

1993年,北京世界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其因融合了世界上40个国家的109处著名古迹名胜的微缩景点而著名。《世界》所想表达的,就是在假景里的真故事。

《世界》的构思起源于赵涛本人的经历。赵涛在某次采访中说,她在一次与贾樟柯闲谈的过程中,偶然提起她在经过深圳时瞥见世界之窗的埃菲尔铁塔塔尖这件事。次年,贾樟柯便创作出了《世界》的剧本。无论是世界公园的“不出北京,走遍世界”,还是世界之窗的“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都是中国对全球化的想象,亦是展现给世界的体面。但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并不是理想主义的“美美与共”,而是对中国文化自信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世界公园”的设定,跟全球化的效应何其相似。作为人造的景观,“世界公园”一方面说明人们了解世界的巨大热情,另一方面又表明一种误读。当人们面对这些精心描绘的风景名胜时,世界离他们更加遥远。9渴望见证真实世界的赵小桃与耽于虚拟世界的成太生,光鲜亮丽的舞台与逼仄拥挤的化妆间,喧嚣热闹的白天与孤寂寒冷的黑夜……种种理想与现实的撞击,无疑不造成人物内心的相互挤兑,相互讽喻。明明在“世界”真实地活着,却捕捉到一种失衡的虚拟,所以能够看出贾樟柯对现代化的洪流,抱有属于他的怀疑与失落。

在疫情时代或许能够对“世界公园”的设定进行一次特别的解读。被封控在家的人们所面对着的电脑,应该可以被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世界公园”。因特网是通向世界公园的航班,加载的进度条何曾不是在广播着“欢迎您使用Windows/Mac系统的某某浏览器,本浏览器将直达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资讯……”。但既然我们不在场,那我们所接收到的资讯将犹如世界公园的山寨建筑,是二手的,非即时的。想亲眼看看真实的世界,只能寄希望于自身或家庭有足够的财富。当身边的人相继离开自己,得到留学或出国工作的机会,在朋友圈发布自己的幸福瞬间时,屏幕前的某人所感到的失落和无力可想而知。而最后,当得知自己或家里的经济被疫情所耗空时,内心残存的希望也濒临破灭。越渴望世界,离世界便越遥远。这一切和赵小桃的经历,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四、在梦幻与疏离的世界中反思

《世界》把世界公园这类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虚拟世界和网络上的虚拟世界融合到了一起,这也是贾樟柯首次在他的电影里使用Flash动画。

1999年,Flash动画横空出世,并在2001年至2008年经历了黄金时期。由于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出现,传统的媒介边界不复存在,新旧媒体不断融合,使得电影也不断吸纳其他媒介的表意手段,甚至被其他媒介所改造。10在《世界》中,则表现为6段手机短信交流时所插入的Flash动画。这6段动画被不少观众批评为太出戏,但贾樟柯的目的,或许正在于告诉观众不要沉溺于这段他所搭建的幻觉当中。即他希望通过新技术,借助技术的“自反性”,达到影片的“间离”效果。间离效果的使用使“影片在观众和银幕之间建立了一种思考空间”11,它试图让观众识破情节本身的虚构性,并让情节说出思想,以达到批判的目的。

同时,风格化的电子音乐也是这部影片的特色之一。“今天中国所谓的现代化,是一个运动式的现代化”,“我特别关心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人如何适应,人的这种漂离感,以及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困惑。”12贾樟柯邀请了此前为侯孝贤的《千禧曼波》配乐的台湾音乐人林强合作,电子乐所奏出的人际关系的疏离与生活的空洞正好贴合他所形容的于茫茫变化中的漂离感。无人声,纯设备制作出的电子乐缺乏人的温度,其中的躁动感也强化了整部影片走向的不确定性。

五、一点感悟

第一次听《乌兰巴托的夜》,已是2015年看《我是歌手第三季》时候的事情。至今,谭维维版本的《乌兰巴托的夜》仍旧是华语乐坛时常被提起的神话之一。在这个版本中,多了这么一段歌词:“我们的世界改变了什么,我们的世界期待着什么,我们的世界剩下些什么,我们的世界只剩下荒漠。”这段歌词虽然直白质朴,但貌似很好地阐明了《世界》的主题。

疫情之前有幸和日本朋友去过一趟世界公园。翻看当年的门票,当时对世界公园再多的质疑与不解,对山寨与粗劣的嘲笑,如今也化为了无法挽回的追念。

疫情时代的春天太短,也曾设想过春天到来后久处无聊之感可能并没有减少,阻碍我们真正投入生活的障碍依然还在,但在这个世界漫步,体会人生的失落,看清自身基因的缺陷,本该是身为一个人类必经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页。

2. 郝建:《第六代命名式中的死亡与夹缝中的话语生命》,新浪娱乐2007年5月8日。

3. 胡星亮主编:《影像中国与中国影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69页。

4. (美)白睿文:《光影言语:当代华语导演访谈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6页。

5.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

6. 贾樟柯著、万佳欢编:《贾想I : 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台海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

7. 戴锦华:《雾中风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页。

8. (美)白睿文编:《电影的口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13页。

9. 贾樟柯、万佳欢:《贾想I : 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第154页。

10. 王雪璞,“重提一种‘间离’的美学”,《当代电影》,NO.319/2022年第10期(2022/10),P26。

11. 陈犀禾,“历史的根与当代意识”,《当代电影》,1985年第5期。

12. “飘在世界中——贾樟柯专访”,《成都晚报》,2005年4月6日。

 5 ) 温州人眼里的世界

我是个温州人,十年前去过北京的世界之窗和浙江村,几年前待在法国,这几天赶上奥运,看了这部改编自《不出北京,走遍世界》的电影,感触颇深啊。必须承认,贾樟柯导演很厉害。

这个片子的思路,看上几分钟后,就能摸得很清楚了,就是要表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背后的不同世界、不同梦想的普通人们,特别是底层人们的生活。整部片子,就是看导演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有限的人物,将更多的真话。中肯地说,导演讲了不少,要点都说到了,成功地融合了多个看似前后不相干的小片段,构成了一个平凡而辛酸的故事。说实话,我们的人生不也正是一大堆看似前后不相干的小片段组成的吗?

因为对片子有兴趣,所以我一边看一边在本子上记录些片段的随想,下面按顺序提一下。

1、创口帖
这个镜头有三分半钟长,一气呵成,很不容易,所有演员都演得很自然,给人一种纪录片拍摄的感觉。外加上导演故意安排的狭窄的通道、昏暗的色彩以及大量的杂音,刻画了一个压抑写实的世界。这种拍摄手法,在后面的影片中经常看到,使观众身临其境,似乎能感觉到片中的那份令人窒息的压抑。

2、蒙古护照
两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梁子要去蒙古了,来北京看桃姐,大兴一定要插一脚,因为这事关男人的自尊,他一定要开车送梁子去火车站,最后两个男人尴尬的在火车站里道了别。我喜欢这一段,因为这段的情节设计得很写实,也很可爱。

3、世界公园
世界公园的寓意太深了,“不出北京,走遍世界”,这个世界公园里的世界,是大兴、桃姐的全部世界,他们走不出去,即使偶尔离开了,最终还是要回来。导演不喜欢这个公园,他恨这个把人关在里面当动物的公园,所以片头一上来,美丽的世界公园背景前面走过的,就是一位衣衫褴褛的拾荒者,这不正是我们这些困在妄想里的人们的真实写照吗?借桃姐的话说:“天天待这里,都快变成鬼了。”

4、乡下的朋友来了
世界公园里的东西,似乎应有尽有,可以满足一切人心的渴望,在英国巨石阵里骑马,在飞机里浪漫,还可以给来访的朋友介绍些他们没听说过的建筑,感觉特有面子。但是这层单薄的面子背后,又是无比自卑的心。这组镜头让我联想起了在法国留学时,假期总是在外面跑,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忍不住去找那边的温州老乡。老乡们大多在外面的境遇也和片中的打工人差不多,但是家乡有人来,这个面子是一定要摆的,于是就坚持要带你去城里走走,看些他们自己都不明白是什么的景物,介绍给你听,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这些时候,我都会乖乖地装傻,因为我知道,这些微笑背后,都是一颗颗脆弱的心。我绝不会学二姑娘那样,一上来就问二小,你一个月多少钱。

5、女人的资本
桃姐一直很矜持,让亲让摸但不让上床,因为她是个传统的女人,知道自己的资本就是那点,随便给男人了,就没有了。在外面喝酒时,那个男人用花言巧语骗她,她虽然顶住了诱惑,但内心却有所动摇了,于是她回去后就把自己给了大兴,断了自己的后路。但是大兴却对她说,在这个世界上,别人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6、俄罗斯姑娘
俄罗斯姑娘和桃姐的友谊,超越了语言的界线,两个人喜欢和对方在一起,却正是因为彼此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去填充对方说出的那段鸟语的内容。这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有个人陪着自己说说话,哪怕彼此不能理解,也比没有人好。有时候,一个听不懂自己说话的朋友,反而比一个能听懂自己说话的朋友更靠得住,更可以袒露心扉。“你给我一片天,我给你一个世界。”

7、温州人
电影里几乎把在北京生活的人分成了三派,讲普通话的北京人,会将普通话和温州话的温州人,以及会讲普通话和自家方言的其他地方人。温州人就是这么个异类,到哪里都是如此,即使是到了片中提到的那个“美丽城”,在巴黎,也是分为三派,讲大家听不懂的法语和其他外国话的番人,讲温州话以及一点点法语的温州人,以及不会讲温州话的其他中国人,番人拥有整个巴黎,温州人拥有美丽城,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地方,其他中国人拥有华人区,这就是世界。不管是外面的世界,还是里面的世界,温州人到哪里都是第三方势力,他们要生存,要赚钱,要活下去,“手艺人靠手艺吃饭”。影片中的浙江村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样子,我感觉还是十年前的模样;温州人讲的方言似乎是后期配音加上去的,特别是那个女老板;方言的内容,在我听来,问题很大,完全是北方人的书面语加温州人的口语,太怪为了点。也许懂得片中其他方言的朋友听了其他的台词也会有相似的感觉。这点不能苛求,导演毕竟是人,不是神。

8、桥段
大哥让大兴陪廖的妹妹去太原,我听到这句就明白后面两人肯定要出事了。但那女人一开口温州话时,我又觉得不大可能。因为温州人团体往往关系很密切,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生活隐私,女老板明目张胆地和一个外地人(温州话中的称呼)搞私情,还在店里约会,这样的事情肯定会传得沸沸扬扬,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导演却又让他们“坐”到一起去了,似乎有些牵强,不过剧情需要,要不就没有办法把温州人的故事也并进片子里来。因此,这个桥段也是不得不搞。

9、党代会
大兴陪廖去太原见人,导演有点小坏的安排在了一个剧院里,上头党代会的横幅都还没摘掉,然后让两人在黑暗中用温州话对话,讲些什么“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的哦被你赌了”,显然是讽刺党和国家花钱办奥运啊,呵呵。后面还有一段挖苦了某些只会说空话的干部:“领导,不就多一只对讲机吗?”

10、乌兰巴托的夜和美丽城
对于桃姐和俄罗斯姑娘来书,乌兰巴托的夜有特殊的象征含义,那里有她们爱着却见不着的人,她们都想离开困住自己的这个小世界,到外面的世界去,到乌兰巴托去,虽然乌兰巴托很近,但是对于她们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远。对于女老板来说,美丽城是她的乌兰巴托,她对法国没有兴趣,法国也不会对她有兴趣,她去法国只是因为她一直打算去法国,那里那个她曾经爱着的人,上一给她寄照片已经是十年前了。温州人一直在跑,一开始是为了生存,但是生存问题解决完了以后,还在跑,那又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跑而去跑吗?和大兴一起看护照的那一刻,女老板心里想的正是这个问题。乌兰巴托是一个走出去的梦,而美丽城却是一个走出去后破灭了的梦。

11、尊严
桃姐一直很有尊严,哪怕是在他人诱惑她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灯光糜烂的KTV里女孩子们靠喝酒赚钱,再跑去厕所疯狂呕吐时,我真想一起呕吐。这个时代在剥夺每一个人的尊严,特别是女人的尊严。先放弃了自己尊严的人们先富起来了,他们就是二姑娘和桃姐所看的飞机里坐着的人们,他们拼命勾引他人也放弃尊严,再去践踏这些人的尊严,好带着他们也富起来。我们最后的尊严在哪里?就在二姑娘临死前写的那张欠条上。那就是中国的脊梁,连死也压不弯,正因为有亿亿万万这样辛勤善良的中国人,中国才不会失去希望。

12、火
在精神分析学中,火是性与爱的象征,就如大牛听到女朋友要和他分手时点燃了身上的衣服(这绝对是本片中最难拍的镜头,演员估计受了不少苦,致敬下);火也可以是毁灭的象征,就如女老板要走时,大兴看到楼下有人在烧椅子,那个椅子本是他自己准备给自己去坐的,如今烧掉了,带着他因为和女朋友相好而建立起来的优越感一起消失了。“一天一个世界”。他同意了和桃姐结婚。

13、汾阳来的人
这一幕就是演得很真,就像是真的,签字的三明的表情,老人家把钱一手一手地装进衣服里,如同把死去的儿子装进心里的神情,都很到位。这里导演开恩了,并没有去表现拖欠工资这一中国特色的事物。

14、干杯
为数不多的幸福的镜头就是大牛他们结婚时,几个女孩子干杯时祝酒的镜头,可惜只有那么短的几秒,导演就又把我们带回了压抑的世界。

15、超现实主义
除了用超写实的长镜头拍摄外,导演还故意安排了几段卡通版的镜头,这里最传神的还是最后一段,桃姐无意间看了廖临走时发给大兴的短信。那个音效和画面,完全就是真人遭受这种打击时的真实精神状态的翻版。这段效果太好了。桃子一个人回到当初刚来北京打工的地方过夜,又穿上她对大兴说了一千次的那件雨衣,看似真实,确是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现的是桃姐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隔阂又出现了,同时,也象征着一种被保护的渴望——大兴对桃姐的伤害使她又感觉到了刚来北京时的那份冰凉。这里要顺便插一句,短信害死无数有情人啊。

16、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似乎是一个分水岭,让两人一同走了一回地狱,醒来就把前面的一切当成是一部电影,让它终结。于是大兴问道:“咱们是不是死了?”桃姐答道:“没有,咱们才干刚开始。”桃姐说的这个“咱们”,就是指得写这篇影评的我和读这篇影评的你了。电影结束了,咱们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6 ) 世界公园永远不变

  那些玩具——   铁塔、城堡和游乐园   ——继续缩小。   但是树长高了,   山楂果结得比别处茂盛,   并且更红。

  来参观的都是新朋友,   中央舞台的表演按照   二十五年前的节目单上演,   只是跳舞的人在变化;   在整个世界公园的保安中,   还有八九个旧面孔,

  纪念品商店中衰老的   阿姨用中英文兜售商品,   斑驳的荆条恐龙,   翻新的木马……   从前的孩子将会回来寻找缩小的回忆,   也许在昨天,今天,或者明天。

  世界公园,   一九九三年摆好的积木,   像顽固的老人,永不改变:   小城堡大门不开,   小金字塔没有秘密泉水,   阿拉丁的眼角纹——

  我女儿说:   方向不对。

  但,这就是回忆,就是回忆;   电影胶卷,过去的景观。

 7 ) 三个世界

《世界》里,有三个“世界”,一个世界,是那群离开小城进入北京的年轻人力图摆脱却如影随行的小世界,它真实、却贫穷困苦,显得过分局促,作为桃花源的一点点特质正在被瓜分和压榨殆尽,另一个世界,是他们工作和生活的那个“世界”,这个世界光彩流溢、繁华多姿,却如同空壳,是对真实世界的戏仿和嘲讽,是个虚假的世界,却也是个真实的牢笼,第三个世界,是他们力所不能及、并时刻给予他们不安全感的、更为真实和庞大的世界,这个世界冷漠、疏离,在电影里,就是空旷寂寥的城市边缘地带,是呼救无门的夜晚,这个世界太大了,大到让他们艰于呼吸,难以从容细致地生活。
而贾樟柯用大量的篇幅,不厌其烦地描摹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友情、青春、他们努力为生活营造的热度,似乎只是为了在最后,用一场煤气中毒,将这一切轻易颠覆,其颠覆的轻易,与他们生活的用力程度和热度,构成一种阴森的对比。

 短评

现实主义的影像与超现实的意识流flash动画互相交织的手法,描写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幻灭。导演多次运用微缩的世界景观与再现实不过的现实进行对比,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意在描写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乌兰巴托,真爱这些字眼只能是一个梦,这些东西就像世界公园的景色一样,都是假的

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个人感觉枯燥i

10分钟前
  • hitlike
  • 较差

牛逼,全中国拍的最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张艺谋的《活着》相比之下都显得过于做作。另外,贾樟柯这部戏在豆瓣的评价这么低,他有说难怪黑泽明当年也想要自杀吗?这个世界上太多小丑,多亏也有真的不丑的人,才让人还能勉强活下去。真是不出北京,游遍世界。零度的现实主义作品原来真的拍出来过,感慨啊!

14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力荐

4.0。这部片对我感触更大。“身在北京,走遍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讽刺。冷静与客观,是抽离自身静观的效果。贾樟柯有自成一体的叙事方式,碎片式拼接,对空白的留取,同时也是一位真诚的记录者,忠于自己,忠于现状。结尾处理赞:细雪,两具尸体,几双腿,画外声音。 生命结束,世界刚开始,题旨。

15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一日长于一年,世界就是角落

1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保安骑上高头大马,也变不成发号施令的将军。舞女换上空姐制服,也登不上飞往异国的航班。举起望远镜,看不见乌兰巴托的夜,放眼望去,是大兴的巴黎。喝下二锅头,咽不了身在异乡的苦,酒醒过后,是生活在哭泣。世界那么大,被命运的牢笼困住,看你往哪跑。人类那么小,当生活的重压来临,插翅也难逃。

21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贾樟柯惯有的现实主义的粗犷,内敛而深刻的表达。但是支线太多且杂以至于无法理解主题。繁多的细节令人枯燥,结尾因此看起来似乎可以有多种解释,因而本片并未能像是《小武》那样,一个给力的长镜头之下一个发人深省的感悟。(小武评论已被删)7.4

26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世界》是贾樟柯对“故乡三部曲”之后的回应,既然那般破碎、贫瘠的故土是令人彷徨迷茫的,那么能否向外逃离到一个更丰富更自由的世界。贾樟柯离开故乡汾阳后似乎也对应着人物向更深处世界的进发,“世界公园”承载着走出去的欲望和内在的焦虑,也是贾樟柯对中国快速对接世界而大多数人却深陷世界牢笼的困境表达。

31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花絮里贾樟柯兴奋地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盗版碟收藏

34分钟前
  • qw0aszx
  • 力荐

从108分钟开始,贾樟柯用9分钟反刍了《东京物语》,太他妈大胆了。此序列开头是两女正侧面坐姿,仿杉村春子和原节子,结尾时两亲戚后侧面坐姿,仿笠智众和东山千荣子。在世界公园对文化符号的消费,以及贾对世界公园的再次消费中,能看到一种类似Pop Art的创作思路。Flash用得很恶俗很棒。在贾的整个创作序列当中,其实《三峡好人》是一种对《站台》的复归,而《任逍遥》和《世界》则代表了另一个方向。正是世界对《三峡好人》的拥抱让贾趋于保守,但其实他可以更自由。认为贾只有《小武》和《站台》两部好戏,或认为《三峡好人》是其巅峰,这类评价都是极其不公正的。

38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将“世界之窗”公园作为拍摄地与剧情发生地的点子真是绝了。在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奇葩风景区里可以产生各种荒诞的组合与巧妙的隐喻。看似拍摄的是生活中平淡无奇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却通过非常内敛的方式展现了并不简单的人际关系与情感流动。值得反复回味。动画部分略诡异。四星半

43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题材突出,但处理得“减法不够”,太多凌乱散碎的细节与无必要的“填充镜头”。《世界》是一种connection,但贾的这部尽管投资上去了,技巧与中心disconnected的地方却太多,个人感觉应该再压缩。

4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本片中的涛先后穿了印度纱丽、空姐制服、透明雨衣、白色保暖内衣、日本和服、婚纱、军大衣,我觉得这绝对是贾樟柯的性幻想大合集……

46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太长了。有些好的构思,但是执行有问题。动画处理有些突兀。世界很大,但你我都囚于方寸之中。本来很好的构思,却讲的这么零碎也是可惜。

4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中国导演的电影在国外屡屡获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拍的是外国人想看的中国。《小武》有外国人想看的,也有国内想看的。这个《世界》拍的却是中国人想看的外国,那几个人却始终没有出国,这仿佛是一个讽刺。世博会,世界之窗,世界公园,就是这样。

53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喜欢开头那只求而不得的创可贴。我和赵小桃一样向往乌兰巴托。每次坐国际飞机,在昏暗的机舱里,面前的显示屏上出现冰冷的世界地图,用箭头绘出本次飞行的航线。每次总会看到乌兰巴托这个地名。好像总是擦着它的肩膀飞过。好像那是一个无法着陆的荒芜的地方。

58分钟前
  • 悦然
  • 推荐

加油

59分钟前
  • 徐一
  • 推荐

欠:刘书和35元、志刚18元、王建军7元、老邵50元、六子40元、丽玲15元、小学门口买挂面的3元。陈志华“二姑娘”。。。。干柴烈火,果然能真的烧起来。。。以杨贵妃潘金莲玛丽莲梦露麦当娜等一切美女的名义,为世界和平妇女解放脸无雀斑,干!

1小时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4.5 机械复制技术使得景观堆砌成为可能,电影中的的微缩世界就是复制的世界,而有人注定只能生活在复制世界中,被真正的世界区隔开了。立意很棒,不容易造成“我们”对“他们”的观看疲劳,而“他们”的声音一开始就在“后台”响起(谁有创可贴!),我想“我们”不会再听不到。没有放肆地展示“他们”在浪潮中的撕裂,只有一种淡淡的悲伤持续始终。

1小时前
  • Derridager
  • 推荐

賈樟柯是至今為止,惟一一個能夠體味底層情懷的中國導演。看到安娜和小桃的對飲和相逢,我哭了……披著雨衣在巴黎聖母院前打開手機的小桃那樣聖潔。當飛機划過工地上空,當噴泉在披著婚紗的小桃面前綻放,當太生像騎士般守護小桃,當白雲黑土再次出現(小武片頭),當我們複制世界……

1小时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