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家之人国语

剧情片其它2019

主演:张遥函  赵铭洲  曹旭鹏  

导演:诺拉·托梅

播放地址

 剧照

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1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2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3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4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5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6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13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14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15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16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17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18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19养家之人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09

详细剧情

塔利班残酷统治下的阿富汗,平民百姓尤其是女性过着水深火热犹如地狱一般的生活。倔强的小女孩帕瓦娜随父亲外出挣钱养家,不仅目睹了父亲被昔日的学生辱骂羞辱,更和家人目击了父亲遭到非法逮捕的一幕。家中有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以及嗷嗷待哺的弟弟,年幼的帕瓦娜只能剪去秀发,伪装成男孩走出家门,踏上生死未卜的养家之路。在此过程中,她遇到了同样扮成男孩的昔日伙伴,也与一名沉默魁梧的塔利班分子成为朋友。当战争的阴影再度逼近时,帕瓦娜想方设法要找到下落不明的父亲,将他带回家中…

 长篇影评

 1 )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看完《养家之人》,心情复杂。 竞逐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项时,惜败《寻梦环游记》,但在立意上,却远比后者更加影响深远。 一如当年的《茉莉人生》,相比迪士尼、皮克斯,主题、形式都更为小众、冷门,却让人耳目一新。 “故事”本身是软弱的、不现实的,但它有着强大的力量,召唤着,引领着,激励着。 电影里穿插的神话故事,轻描淡写讲述主角哥哥的死因:在路上玩耍时,他捡起“玩具”,突然它爆炸了、于是故事结束了。 这几句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犹如一次次重锤,狠狠敲击神经。 一瞬间,新闻网站上,冷冰冰的数字,凄惨的战争场面,求知渴望的眼神,瞬间鲜活。 然而,看完后又是无力的,就像故事里的母亲和姐姐所说,我们什么都坐不了。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战争带来的轰鸣由远及近,阴云蔽日。个体和小家庭的命运,飘摇不定。 这个国家也曾无比辉煌过,极力寻求过变革,却还是没能摆脱各方利益钳制,在战火中艰难度日。

《时代周刊》曾刊登过一期封面:一位阿富汗少女,因为逃跑被丈夫割下了鼻子和耳朵。可怖,压抑。

我想起《灿烂千阳》里那段话。 “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2003年,重返喀布尔。我看到穿着传统蒙面服装的女性三三两两走在街头,后面尾随着她们穿着破烂的孩子,乞求着路人施舍零钱。 那一刻,我很想知道,生命已将她们带往何处? 她们会有怎样的梦想、希望与渴望?她们谈过恋爱吗?丈夫是怎样的人? 在蔓延阿富汗二十年的战争岁月中,她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与许多在喀布尔的女性谈过,她们的故事真实且让人心碎。”

一个有能力、能发声的人,应当努力了解世界、倾听世界,为弱者说话。否则,他/她将不配这份能力与影响力,只是一个寻求利益、渴望物质的平庸之辈。 从这个角度上说,本片的监制,安吉丽娜·朱莉,如此值得尊敬。

 2 ) 故事的故事,你平静下来了吗

一部严肃题材的动画片往往比真人影片更让人沉重,它轻盈的画面和残酷的内核本身形成一种极大的反差。
       影片的梗概是讲11岁的小女孩帕尔瓦娜,生活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地区,因为爸爸无辜入狱,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和危机,小小年纪的她挺身而出拯救了家人。
        影片里除了现实里发生的故事外,还分别借着人物的口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帕尔瓦娜的爸爸讲的,影片开头短短的叙述就让我们了解了这个国家荣耀而悲怆的历史,无数征服者的铁蹄踏过这片富饶之地,高尚之乡,战火中他们轮番上场,带给这个国家数不清的伤痛。
        第二个是被打断的故事,帕尔瓦娜想讲一个公主的故事,就像所有这个年龄的小女孩一样,却只讲了一句话就被塔利班的盘查给打断了,这是个由不得做公主梦的现实。
       第三个堪称暗线的剧情,当爸爸被抓走之后,帕尔瓦娜为了安慰哭闹的弟弟,而讲述了一个勇敢对抗象王的小男孩的故事,故事断断续续地讲着,和现实线平行穿插,勇敢小男孩和勇敢小女孩的经历互为镜像。
       她的朋友说你要给小男孩取一个名字,帕尔瓦娜说苏莱曼,那是她故去哥哥的名字。
       故事里,怪物象王抢走了村民们的种子,苏莱曼要去取回来,女巫告诉他要战胜象王需要三件宝物:一件闪着光的,一件用于抓捕,还有一件让人平静的。
       苏莱曼用前两件宝物镜子和渔网打败了象王的爪牙恶狼们,发怒的象王赤红着眼睛从山顶冲向两手空空的他。
       最危急的时刻,帕尔瓦娜急切地冲苏莱曼呼喊。
       “用你的故事让他平静下来,那个妈妈从没说起过的故事。”
       现实和故事在此刻交汇。
       原来苏莱曼在像帕尔瓦娜这么大的时候,捡起了大街上的玩具,结果那是一个炸弹,死亡便是苏莱曼的结局。
       象王喘息着平静下来,他身上的钢铁鳞片纷纷掉落,他最终在小男孩面前躺下,把代表爱与希望的种子还给了男孩。
       象王就是被战争扭曲被宗教异化的现实社会,这片千疮百孔的土地上每天都在发生着数不清的惨剧,人们失去自由,失去家园,失去生命,而这一切本不该发生,唯有正视并承担着这样的悲痛,才能让敌对的人们从暴虐仇恨中清醒过来,重建他们的家园。
       影片的最后,苏莱曼回到村庄,和全村人跳舞,大笑,开怀畅饮。母亲和姐弟重聚,帕尔瓦娜带回了父亲,她们在带着哈拉的月光下,向着对方走去,漫漫长路,他们总会重聚。
        苏莱曼给象王讲了一个故事,让他平静下来。
        那么,看完帕尔瓦娜这个故事,你的内心平静了吗?

 3 ) 温柔又有力量,这样的动画片真是太好了

01.

《养家之人》是那种极少能在国内院线看到的,既有着深沉的现实主义背景,又具有浪漫的美学价值的动画电影。

阿富汗,塔利班,这样的剧情关键词,可能会让很多人会觉得:

“一定是那种又沉重又催泪的电影吧。”

其实,原著小说《养家之人》本就是青少年向的文学读物,文本层面已然带上了一层柔光滤镜。而电影又是以动画的形式改编呈现,清新的画风小心翼翼地包裹着战争和极端宗教所带来的痛感,温柔却也不失力量。

02.

2000年前后的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已经掌控了全部政治宗教大权,高压推行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策,女性的行动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阿富汗小女孩帕瓦娜因为父亲被塔利班强行拘押,不得不假扮成男孩,承担起一家生活责任。最终还依靠好心人的帮助,从塔利班监狱里救出了父亲。

可以说,在面对这个剧本的时候,制作团队几乎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冷静。并没有为了赢得某些奖项而急于赋予故事更多的政治正确内涵,只是从细节中见真章,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影片最开始的时候,找上帕瓦娜一家的是两个塔利班。

瘦小而嚣张的那个叫伊德里斯,曾经是帕瓦娜父亲的学生。师生反目,一个简单的设定,便勾勒出了过去的几年间阿富汗社会的剧变。

后来,假小子帕瓦娜和她的好朋友——同样假扮成男孩子的肖希娅,一起在伊德里斯叔叔的矿上打工,却不巧被伊德里斯识破了身份。

当被气疯了的伊德里斯试图朝着躲进山洞的帕瓦娜开枪时,他愣住了,惊魂未定地向洞内看去,似乎是在查看两个女孩是否真的受伤。

而当他坐上真正前往战场的卡车时,依然是恐慌地喘着粗气。这时候我们似乎才想起,即便面目可憎,他也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也许他自己都还不明白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就因自己对于权力的盲从和无知,被推向了未知的深渊。

两个塔利班中的另一个,叫拉扎克。当伊德里斯刁难帕瓦娜父亲的时候,他是极力劝阻、避免事情恶化的一方。

更有意思的是,尽管拉扎克高大魁梧,但从形象上来看,他与帕瓦娜的父亲着实有些相似,甚至一度还坐在了帕瓦娜身边——原本父亲所坐的位置上。最终,也是依靠着他的帮助,帕瓦娜一家才得以团聚。

当坏人也会迷茫和和不安,甚至流露出心底的一丝温情时,那么,把人们逼迫到生活的边缘的幕后真凶究竟是谁,已经不言而喻。

在这个主线故事中,还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小细节:

当父亲被抓走,当帕瓦娜决定剪去长发假扮成男孩之时,夜空中高悬的是一弯残月。

帕瓦娜逐渐成长,担当起家庭的重任之时,残月已经变成新月。

最后,当帕瓦娜救出父亲,一家人团圆之时,她的身后,是一轮明亮无比的满月。

伊斯兰文明中的月,本就是光明的象征,从残月到月圆,便是从黑暗走向圆满。

03.

相比于处处克制的主线,《养家之人》的副线剧情则是充满了想象力。不仅采用了色彩和形式上都更为夸张的剪纸动画,甚至还插入了一些令人捧腹的小桥段。

但是,编剧们总是喜欢在观众精神最放松的时候,偷袭观众的笑穴和泪腺——《养家之人》中最沉痛的一刻,也是副线故事的结局。

在这个故事里,勇敢的少年苏莱曼为了战胜邪恶的大象王,替村民们讨回来年播种的种子,一路闯关打怪,最终站在了大象王的面前,得到了珍贵的种子。

然而,这不是一般的童话故事。苏莱曼并没有打败邪恶的怪兽,而是在绝望中讲述了一则故事:

“我叫苏莱曼,我的母亲是一个作家,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师,我的姐妹们总是在争吵。有天我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我不记得后面发生了什么,因为,那就是故事的结局。”

后来,我们知道,苏莱曼,就是帕瓦娜死去的哥哥的名字。帕瓦娜一家,就生活在这样与死神相伴的国度。一个孩子看到路边的玩具,仅仅是想把它捡起来把玩,便面临着失去生命的危险。

所幸的是,帕瓦娜没有成为苏莱曼,却变得像故事中的苏莱曼一样勇敢,一样不惧险恶,去承担起她这个年纪本不应该承受的责任和重量。

04.

肖希娅的男孩名字是“特力华”,她曾骄傲地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勇敢。

帕瓦娜给自己取的男孩名叫“阿狄什”,意思是火。

你看,故事中最关键的两个词,勇气和希望,早就写在两个女孩的姓名之中了。

趁着现在还能在电影院看到,快去吧。

 4 ) 《养家之人》:本届奥斯卡的神秘存在,今年最惊艳我的动画片

对影迷来说,预测每年的奥斯卡都是最兴奋的事。

守着看完直播,对着今年的获奖list撸一遍,也成为了每个影迷的自我修养。

但总有那么一两部片子,虽然没有“如我所愿”得到小金人,却依然是我心头割舍不下的存在,比如去年的《夜行动物》,特意为它写了一篇文章:《夜行动物》: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输家,也完全值得一看

导演是Tom Ford

今年的奥斯卡提名,有一部穆斯林元素的电影入围,讲述阿富汗塔利班时代的动画片,《养家之人》(the Breadwinner)。

这两年的奥斯卡,真是一场盛大的文艺界反川普示威运动。比如去年的最佳外语,给了《推销员》,导演阿斯哈·法哈蒂是伊朗人。而在那不久前,川普刚下达了行政命令,包括给伊朗在内的七个国家的穆斯林公民禁止发放签证。阿斯哈就成为去年唯一一个——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到现场领奖的小金人获得者。

众所周知,川普从竞选到上台,不断提出各项针对穆斯林的严苛政策,“限制入境”是他反穆运动的高潮,但奥斯卡的评委们却在明知道导演没办法入境的前提下,坚持把小金人给了阿斯哈……真是啪啪啪打脸。

所以这部电影一出现在提名,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吸引我了解它的是电影海报,奇幻的异域背景,一个女孩,穿着单色上衣,大眼睛凝望前方,松垮的头巾,高鼻深目,广眼细眉,配色之沉抑,沧桑的天真,形成了一种抓人眼球的反差。

海报

相比于动画提名里的其他大制作来说,《the Breadwinner》还属于一部小众的艺术电影,虽然遗憾落败,但却依然是本届奥斯卡中我最想推荐给朋友的心中最爱。

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女性不准上街,不准购买任何商品,不准与外人交流。电影就在这个氛围中开始,帕瓦娜(Parvana)上街,被发现是女孩,米店老板气得大吼——“滚出去,让你爸爸或者哥哥来”,差点被一群流氓抓住,几番挣扎才仓皇逃回家中。

帕瓦娜去打水

原来帕瓦娜的爸爸突然被抓走关押,家中只留下唉声叹气的妈妈、成年待嫁的姐姐与懵懵懂懂的弟弟,存粮一天天减少,饥饿迫使着帕瓦娜冒险外出购粮,才有了电影开头的那一幕。

二女儿帕瓦娜为了全家人的生存,顶着家人的反对,最终决定剪掉长发,戴上白帽子,假扮成小男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米店买到粮食,掩人耳目打工赚钱,甚至四处打听消息来救出自己的父亲。

在很多电影符号里,长发都代表了传统给女性设定的固有角色。在电影《摔跤吧爸爸》里,剪掉的头发代表了父亲让女儿练摔跤走出小地方的决心,而在《the Breadwinner》里,Parvana主动要求剪掉长发,代表了她对自己将要承担责任的决心。

主线与副线

最为巧妙的,在现实主义叙事的主线之外,还有一条同时进行的浪漫主义副线。帕瓦娜为了安抚幼弟,给他讲了一个睡前童话: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男孩,决定拯救村子而选择孤身去打偷走粮食的大象妖。男孩子遇到了神秘老婆婆,指点他去寻找三件东西,但他却遇到了怪物的追杀。一个小女孩,女扮男装,在随时可能被人发现抓走的情况下,内心不可能没有张皇恐惧。

而电影最高级的地方,就是用这个帕瓦娜自己讲的故事,来承载所有无法通过外部情节表达的内心世界。这个表现手法,直接让那个这部电影,从一部合格的动画片,上升到了足以匹配小金人的杰出艺术动画片。

每一次支线的剪纸风格出现,都是绝望情绪蔓延的时候,故事里小男孩的恐惧,就是帕瓦娜内心的恐惧。Parvana用了哥哥的名字当了男孩的名字。这意味着,当哥哥死去后,在帕瓦娜内心里,早已把自己放在了代替哥哥的位置上,去承担照顾家人的责任。

这种电影的叙事,就像一首波澜壮阔的交响曲,前期两条支线各自蜿蜒进行,到了结尾时,所有乐器一齐奏出了最动人心魄的和弦,汇总到最后的主题上:故事里的男孩找到了镜子,战胜了大象;而帕瓦娜直面了心中的恐惧,救出了父亲。

导演托梅接受采访时说过:“阿富汗孩子对家人和朋友的责任感,完全与我们基于个人主义的文化不同。这个故事对我来说很新鲜,在那个环境下却很常见。我的任务或者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电影里,把这个特别的故事,让它变得普通。”

导演托梅

电影所在的阿富汗,塔利班统治地区,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复苏,在21世纪女权运动的浪潮下,阿富汗的女性却被当作男人的附属品。

电影里的所有情节,都在真实发生。曾经有位西班牙记者去阿富汗,回来后写了篇报道,里面详细记载了她们没有受教育权,所有的女子学校都被关闭;不允许外出工作购物,不准与与社会产生任何交集;没有婚姻,因为她们的婚姻不过是父兄的买卖。

那位记者还说起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例如她们得穿软底无跟鞋,走路必须轻悄,因为脚步声被视为“性挑逗”;若是她们被指控“通奸”,将会被揍到瘫痪甚至直接杀死;若想证明是被强奸,至少要找齐四个证人,不然就会被鞭笞。

她们的衣服,只在眼睛部位露出一些网状小孔,光线仅够视物,连手不能露出袍子。

阿富汗妇女

我们如何去想象这些女性的生活?觉得她们可怜?

伊斯兰世界的女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禁区。不了解的人凭借着新闻想象她们,面纱笼罩着无法跨越的文化沟壑。从中东、到中国、到欧美,每一个地方的穆斯林女性,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政治与宗教上的压抑。

有时候,我觉得,正是因为穆斯林女性的自我驯服,在他者看来,带着一种“自甘堕落”,所以对她们的关注,引起的不仅是同理心,还带了一种旁观者无法察觉的某种居高临下的蔑视。西方世界对穆斯林,还存在着一种对异质文化的微妙恐惧心理。

这种复杂的混合着蔑视与恐惧的未知,正是很多人投射在穆斯林女性遭遇的不公正待遇上的刻板印象。媒体大加渲染之下,自然引起了很多西方公民对穆斯林人群的排斥。这也是川普那些反穆政策能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原因。

但这部电影,带我们看到了面纱下的另一面。

里面的每位女性,都是一个个让我感觉到真实的个体:强烈反对妹妹冒险,最后却亲手为她减去长发的温柔姐姐;识破了亲戚的奸计,最后以死相拼护住子女的刚烈妈妈,还有不循规蹈矩的帕瓦娜。

帕瓦娜代表的,是阿富汗最充满生命力的新个体。她是一个特别的阿富汗女孩,在战乱彻底发生之前,她短暂地接受过教育,她被抓走的父亲正是一位老师;同时,缺粮的饥荒带来的极限压力,突破了传统伦理对她最后的束缚。

当她遇到同样女扮男装的老同学时,我们又发现,原来,帕瓦娜不是特别的,在战火纷飞、塔利班残酷镇压的世界里,穆斯林女孩拥有的对自由的渴望、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非凡的勇气,都令人敬佩。

通过《the Breadwinner》,很多人会第一次了解到,原来即使在阿富汗,也并非全部是心甘情愿蒙面做附庸的妇女,也有思想保持开放的家人;原来,那个被我们隐隐排斥的宗教社会,有互相监督敌视的内部告密者,也有充满人情味的陌生人;原来在最黑暗的地方,只要看到过光的人,就会不顾一切去追求光的方向。

剪了短发的帕瓦娜

电影似乎在隐约地发出一个信号:伊斯兰世界并非不可改变,足够的教育和社会的变迁,可以帮助穆斯林女性走出新的未来。

就像托梅导演说的,《the Breadwinner》这部电影,虽然取材自一个看似特别的故事,用塔利班渲染了一个特殊的背景,但这个故事其实非常普通。叙事的克制,剥离了右派的偏见与白左式的同情,给了观众一个客观又全面的呈现。

去了解,总是比拒之门外的戒备要艰难上很多。

川普政府可以设定禁令,却无法阻止愿意去了解真相的民众。

这个世界很大,有些地方离我们很远。我们可以借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而电影就是最好的眼睛。

作为一个文化场域之外的人,或许我们能做的最大的好事,就是通过这样的眼睛,去真诚地了解一次她们。

 5 ) 观叙利亚事件,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推荐电影

微米是认真的

周末发生了件大事。

当我们安然在家吃鸡的时候,美英法空袭了叙利亚!

又一场战争,不知道又要有多少无辜的大人和孩子丧命……

还记得倒在沙滩上的小男孩吗?和家人一起乘坐小船逃离叙利亚,船翻了。

又是否记得这个面对镜头举起双手的小女孩?她以为对着她的长焦镜头是一把枪。

虽然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终颁给了《寻梦环游记》,《寻梦环游记》也确实带给观众不小的震撼和惊喜。

但现在,小鱼只想谈一谈它——

《养家之人》

The Breadwinner

豆瓣8.3

奥斯卡、金球奖双双提名。

获得动画领域最高荣誉之一,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

故事背景发生在阿富汗塔利班时期。

“塔利班”阿拉伯语是“学生”的意思,因为当时参军的多以学生为主,所以称为“塔利班政权”。

阿富汗,一个同叙利亚一样,人民常年生活在战火中的国家

也曾经历过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

却因为地处亚洲中部,数千年来,阿富汗的边境无数次被重新界定。

父亲说他年幼时经历过和平,孩子们会去读书,女人们也能上大学。

但好景不长,先是一场政变,又来了一次入侵,之后再是内战,国土变成废墟,硝烟再度弥漫……

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府给女性定下严格的道德规范,女人不能外出,不能引起别人的关注。

如果女人向外人展露自己的面貌,她就会受到伊斯兰教法的诅咒,永远也上不了天堂。

爸爸原本是一名教师,在战火中失去一条腿,现在只能在街头帮人代读代写信件、售卖家中物品为生。

妈妈原本是名作家,姐姐正值待嫁年龄,家里还有个年幼的小弟。

妈妈和姐姐作为女人不能出门,11岁的帕尔瓦娜还没发育,是家里唯一可以帮助父亲的帮手

此时的街上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摊贩因为卖东西给一个女人,遭到塔利班武装分子的训斥。

坐在街角的帕尔瓦娜裹着头,仍遭到他们的呵斥,直言她应该待在家里,而不是在市场上抛头露面。

极为讽刺的是,叫嚣的年轻人曾是爸爸的学生。

更为气人的是,他居然想娶还是个孩子的帕尔瓦娜为妻。

帕尔瓦娜一家五口过的是什么日子呢?

一盘饭,一家人围着吃。

一家人再小心翼翼地生活,结果爸爸还是被带走关进了监狱,拐杖都没来得及拿。

妈妈和姐姐不能出门,弟弟年幼,养活全家的重任落到帕尔瓦娜的肩上

可是,没有人会卖东西给女人还是女孩。尽管卖水果的摊贩于心不忍,也只能让她晚点再来买。

只身在街上的帕尔瓦娜被塔利班那伙人追捕,慌乱中她丢了包,也把钱弄丢了。

身为女孩的帕尔瓦娜,出门打个水也要担惊受怕

加上她想去监狱探望爸爸

于是帕尔瓦娜剪去长发,装扮成男孩的模样。

迫于生计装扮成男孩的女孩,不止帕尔瓦娜一个。

帕尔瓦娜在街上遇到了同样装扮成男孩的同学什沃吉亚

两个小姑娘一个化名德利瓦,一个化名奥狄什。

一个代表“勇敢”,一个代表“”。

在什沃吉亚的帮助下,帕尔瓦娜才真正开始赚钱养家。

不过她们也并不是很顺利,帮老板搬货,结果被丢在那里,两个小家伙只能走回去。

回家的路上没有风景,是经历过战争的战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踩到地雷丧命

为了多赚一点钱,她们去做苦力

什沃吉亚累到晕倒,才刚歇一会儿,就被看管她们的人发现。

帕尔瓦娜也去过监狱,结果被狱卒无情驱赶。

生活越来越无望。

几周之后,硝烟再度在这片土地上燃起……

帕尔瓦娜一家能否活下来,我们观众不得而知。

这部动画虽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而是倾尽全力去描绘战火中帕尔瓦娜一家的生活。

但主题没变,作为战争片,它表达的仍是战争的残酷

阿富汗多年动荡,这片土地上早已没有一块安居乐业!

父母接连失业,女人还不能独自出门。

就算出门,需成年男子陪伴,也要裹得严严实实,只能露出眼睛。

可是战火会让多少男人牺牲战场,他们留下的孤儿寡母,要怎样生活?

没有人考虑过这些,所以即使爸爸是在战场上失去的一条腿,他们一家也活该走投无路。

这是影片其中一条故事线,另一条故事线是帕尔瓦娜讲述的故事

一个关于大象的神话故事,导演给出的却是一个无比现实的结局。

帕尔瓦娜曾有一位哥哥,有天他在街上发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

并且这一桥段在影片里重复了五六次,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昭然若揭。

神话故事里,哥哥用自己的故事打败了象王。

现实世界里,哥哥捡起了玩具,玩具爆炸,哥哥死去……

你要问我这部动画的结局是什么?这就是结局!

帕尔瓦娜说,在他们家乡,人才是最无价的珍宝。

何止是他们家乡!

人命极其脆弱,战火尤其无情,所有人都是这世上最无价的珍宝!

而其实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和平的国家。

 6 ) 我用以战胜你的武器就是你仅存的良心

《养家的人》中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塔利班统治时期的阿富汗的故事,小女孩帕尔瓦娜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中,父亲在战火中失去一条腿,倚靠替人读信、写信,同时贩卖家中值钱的物件为生,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待字闺中的姐姐因为女性身份而无法出门,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尚没有生活能力。随着父亲的逮捕,这个不堪一击的家庭再次受到重创。在当时的阿富汗,女性不能拥有工作,不能买卖东西,不能暴露身体,除非有男性陪伴,女性不得独自出门。在这个毫无道理甚至毫无逻辑的规定下,父亲被逮捕对这个家庭意味着唯一的劳动力的丧失。

于是,小女孩帕尔瓦娜站了出来,她剪去长发,穿起已故的哥哥的旧衣服,假扮男孩去工作赚钱,去打水,去集市上买食物,以此支撑起摇摇欲坠的家,同时背负上拯救父亲的使命。

在塔利班执政以前,父亲曾经的工作是一名老师,他教帕尔瓦娜读书、写字和讲故事,也鼓励帕尔瓦娜记住那些关于民族和历史的故事。随着父亲被逮捕,小女孩踏上了养家之路后,她开始像向别人讲述起了一个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兴都库什山脚下有个小村庄,象王抢走了村民们用于播种的种子,一个小男孩苏莱曼站出来要为村民们夺回种子。尽管受到村民们的嘲笑,他依然踏上了寻找象王的道路。一个老妪告诉他,战胜象王需要三样东西,一样是能闪光的,一样是能抓捕的,一样是能使人平静的。接着,男孩苏莱曼依次得到了一面镜子、一个渔网,他镜子看到了追随在自己身后的怪物,一匹又老又瘦的马。他来到象王所在的兴都库什山上,用镜子和渔网制服了象王的爪牙。最后他面对象王,讲出了故事,故事让象王平静,把种子还给了村民。

镜子用来认识弱点

男孩苏莱曼用镜子照射自己的身后,看到尾随自己的怪物原来是一匹又老又瘦的马。他与老马和平相处,老马救了他的性命,使他赢得了渔网。可最后当他需要上山寻找象王时,却把老马安顿在山脚下,独自一人离开。那匹老马代表的是自我的弱点,它可以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同时也不断拖累着自我前进的脚步。我们透过镜子看到自我、民族和国家,看到自己的怯懦,看到民族的软弱,看到国家的过失。每个人的身后是这个衰落的民族试图掩饰内心的胆怯而表现出的张牙舞爪和虚张声势。我们的所有愤怒、激进都来源于自身的软弱,就像那个举着枪想要射击帕尔瓦娜的男人,最终被自己的枪声吓到了,犹疑着想要确认山洞中的情形,然后还来不及思考,就被送上了去往战场的卡车。在庞大的时代面前,我们都是胆小而无助的。

渔网用来束缚关系

男孩苏莱曼用渔网罩住象王的爪牙,制服了他们。渔网代表用来制造关系,束缚关系的工具,它可以是家庭、亲情、友谊,也可以是民族的团结、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电影中,帕尔瓦娜认识了两个帮助自己的朋友,同样女扮男装的女孩儿德利瓦,和丧失妻子的男人拉扎克。德利瓦帮助她一起工作养家,而拉扎克帮助她拯救了父亲。

故事用来引发共情

面对象王时,苏莱曼讲出了自己的故事,“我叫苏莱曼,我的母亲是一个作家,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师,我的妹妹们总在争吵。有天我在街上发现一个玩具,就把它捡了起来,它爆炸了。我不记得后面发生了什么,因为这就是结局。”故事破坏了象王身上的盔甲,它把种子还给了苏莱曼。苏莱曼就是帕尔瓦娜去世的哥哥,这个故事就是哥哥死去的故事。

在故事之外,帕尔瓦娜面临着拯救父亲的危难时刻,她站在墙外,那个能够帮助她的拉扎克站在墙里。墙外,帕尔瓦娜对着心中的小男孩苏莱曼大喊,“讲出你的故事”。墙里,好心的男人拉扎克对举着枪的狱卒说,“你可不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面这么乱,放走这样一个男人又如何。”

而与此同时,帕尔瓦娜的母亲正在面对试图带走她的女儿和儿子的男人,这男人强壮、凶恶,手里拿着一把刀。

那一刻,那个长着獠牙的大象是那个举着枪的狱卒,也是那个拿着刀的男人。

母亲用手握住刀刃,鲜血直流。拉扎克替帕尔瓦娜的父亲挡了一枪,肩部受伤。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唯有用身上的鲜血吓退敌人。

我最后的武器是示弱,用我的悲惨遭遇换取你的同情。如果你的心底残存最后的人性,你会放过我。而你的一丝犹疑,也许是这个世界最后的希望,这样的主题无疑是悲观的。就如同那些生活在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的女性,她们弱小无力,没有武器也没有话语权,她们是如此绝望,以至于她们孤注一掷的把希望放在对方身上。

电影的英文名为“The Breadwinner”,即赢得面包之人,意指小女孩帕尔瓦娜。而寓言中的男孩儿苏莱曼需要赢得的是种子。就这样,电影和寓言渐次发展,故事在现实和隐喻中一一相照。寓言中的男孩把故事讲给了长着獠牙的大象,电影中的女孩把故事讲给了屏幕前的观众。

电影里,女孩儿拯救了父亲,母亲拯救了儿子和女儿。可亲人尚未相遇,战火即将燃起,痛苦并未就此终结。电影之外,塔利班政权在2001随着美国“911”之后对其打击而撤离阿富汗首都,而这个国家的苦难并未终结,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政权之间的矛盾不断,在阿富汗的多个地区依旧频道发生着武装冲突、恐怖袭击等恶性事件,无数平民失去生命。

“从2017年1月至7月,阿富汗境内各类暴力事件就已造成近3000人死亡。”
“2018年的前6个月,美军及其盟友在阿富汗投下2911枚各式炸弹,这几乎是去年同期在阿富汗投下炸弹数量的两倍。”
“2018年前三个季度,阿富汗境内各类简易爆炸装置袭击共造成3634名平民伤亡,创下历史新高。”
“2018年12月24日,首都喀布尔市区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32人死亡,超过20人受伤。”
“自阿富汗战争爆发17年来,已有3万多阿富汗无辜平民葬身战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思潮和各种呼吁和平的运动高涨。由于一战期间科技的进步让战争不再遥不可及,通过照片和影像我们能够更真实的接触到鲜血、痛苦和死亡。而这些战争的残酷影像戳破了狭隘民主主义和战斗英雄的泡沫,让那些原本唯恐天下不乱的好战分子良心隐隐作痛。人们开始寻找通过更为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所以我们要记住故事,记住的是历史,我们可以放下仇恨,但不能忘记过去。因为人类是如此健忘的物种,才会让历史不断重演。而在不同的时刻里,我们可能是一个弱小的女孩儿,或是那个手持武器的男人。所以我们要讲述故事,讲述我们犯的错和由此而经历的苦难历史,我们不是残忍,我们只是借此唤醒自己的良心。

 7 ) 《养家之人》:阿富汗人的苦难与人生哲学

全文共3497字,首发于《中外军事影视》杂志,谢绝转载,如发现任何形式的“洗稿”行为,必依法追究。

阿富汗,坐落于亚洲的心脏地区。自古以来,无论是域外大国还是内部割据势力,都想从这个国家中得到些什么,“一方唱罢,一方登场”——这片土地似乎从来没有得到过宁静。到了1994年,塔利班政权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成立,他们不依附于任何势力派别,视《古兰经》为法律,目标是按照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改造阿富汗国家和社会,在短短几年内便横扫了全国,尽管他们的政策比起军阀要正规很多,然而诸如残酷暴行、歧视女性、抵制武器之外的所有现代化以及仇视一切异教的方针使得这个国家之后一直生活在压抑和恐怖之中。

不断被践踏的阿富汗

影片《养家之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帕瓦娜一家整日生活在塔利班政府的阴影下,身处于形势最为严峻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这里的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女孩不能上学读书,不能外出工作,成年女性必须穿着厚厚的“波卡”、在丈夫的陪伴下才能出门,违规者动辄便会受到塔利班士兵的毒打。在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中,本片女主角帕瓦娜的父亲还被曾经的学生辱骂诬陷、抓进了监狱,一家人瞬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只剩下帕瓦娜、病弱的母亲、成年的姐姐和嗷嗷待哺的弟弟四人。为了维持生计,帕瓦娜只得剪去长发,伪装成男孩走出家门,踏上了生死未卜的养家之路......

“波卡”

《养家之人》是爱尔兰卡通沙龙(Cartoon Saloon)动画工作室的第三部作品,与前作《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一样,《养家之人》也是一部手绘动画电影。在三维CG动画大行其道的当下,二维手绘动画早已乏人问津——这种带有苦行僧精神的动画制作模式消失了,逐渐被好莱坞高速发展的动画电影产业所侵蚀、取代。人们热衷于欣赏场景恢宏大气、特效绚烂夺目、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好莱坞动画电影,逐渐忘记了手绘动画电影,但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却先后用《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以及《养家之人》三部电影让手绘动画电影再次进入观众视野,让人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该工作室的作品中,无论是强调装饰风格的《凯尔经的秘密》还是融入浮世绘、工笔、水墨等元素的《海洋之歌》,都在时刻唤醒着观众对于“美”的向往,《养家之人》亦是。

《凯尔经的秘密》中的装饰性画面
《海洋之歌》多用冷色调搭配线条

在《养家之人》中,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现实世界里,连年的战争完全摧毁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画师们以写实的笔触,用仅有的几种颜色描绘出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喀布尔——土黄色的沙漠一望无际、棕灰色的建筑上满是弹孔、深黑色的煤烟遍布天空——很难看到一丝亮色;而在帕瓦娜的故事中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在那里,画师们毫不吝惜色彩,打开了封存的颜料盒,放飞了被现实世界囚禁的想象力,将剪纸、刻印与手绘风格相结合,为观众构建了一个极具中东风情与理想主义的故事世界。巨大的反差使得故事世界的“美”与现实世界的“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潜移默化间引导着观众走向“美”的殿堂,同时故事世界中的男孩苏莱曼、痛哭的村民、残忍的大象王又明显映射着现实世界中的女主角帕瓦娜、阿富汗民众、塔利班政权,指向明确,寓意深远。可以说,《养家之人》不仅兼具美学意义与象征意义,还让二维手绘动画被更多观众所接受、喜爱。

没有亮色的喀布尔

纵观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的三部作品,《养家之人》的故事不像《凯尔经的秘密》与《海洋之歌》那样扎根于凯尔特神话,以悦耳的爱尔兰民歌和华丽的民族艺术打动观众,导演梅拉·托梅大胆地选取了黛博拉·艾里斯的畅销小说《帕瓦娜的守候》作为电影蓝本,将目光放在了历史环境复杂的阿富汗,这致使《养家之人》中不再有可以变身为各种动物的阿诗玲(《凯尔经的秘密》中的森林精灵),不再有在海洋中自由徜徉的西尔莎(《海洋之歌》中的海豹精灵)——一切都是基于现实世界的,浓重的写实主义风格也让《养家之人》更显沉重与悲惨,但《养家之人》勇敢而独特地站在动画的肩膀上,扛起了这沉重的主题,为世人展现了这悲惨的世界。当然,影片并没有否决希望的力量,通过刻画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角色,导演给了萧索而阴暗的阿富汗一抹温柔、一丝光亮,就像每天为喀布尔披上正红纱巾的晨光。

晨光下的喀布尔像是被披上了一层轻纱

在影片所塑造的女性角色中,观众通过帕瓦娜的视角,得以瞥见她们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帕瓦娜母亲的镜头并不多,从影片所给出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知她在和平时期曾是一名作家,但在如今,她却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帕瓦娜的姐姐已经成年,她每天缩在小小的房间内,透过方形的玻璃窗注视着外面的世界,在家庭遭遇危机之时只得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帕瓦娜昔日的同学肖希娅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男扮女装在集市上打工,还给自己取名为“德利瓦”(意为“勇气”),她乐观开朗,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看到大海并为此努力攒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三个性格鲜明、经历迥异的女性人物是但不仅仅是故事中的角色——她们已经化为了三个群体,是阿富汗女性在战乱时期的真实写照:母亲代表着那些从和平时期走来的、曾拥有工作和正常生活的独立女性群体,姐姐是千千万万没有行为自由与婚姻自由的阿富汗女性之一,昔日的同学则代表着在战乱中无处为家的下一代女性群体。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帕瓦娜昔日的同学仍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而姐姐眼中早已失去了光彩,上一代女性的老去以及同一代女性的两种生活态度仿佛在告诉观众一个残酷的事实——这场战争已经摧毁了太多

帕瓦娜与昔日的同学

对于这一切,我们当然可以无理由的指责塔利班政府在数年间对于女性的压迫与残害,但是影片中却重点塑造了两个与传统观念中不太相符的塔利班士兵形象,一个是将帕瓦娜的父亲诬陷入狱的瘦小士兵,一个是沉默寡言的魁梧士兵。前者曾是学校中的好学生,却在内战的浪潮中扔下了笔、拿起了枪,他享受着塔利班政府赋予他的权利,用不属于自己的力量欺压穷苦百姓,眼神中却流露出迷茫与无可适从,他是被战乱异化的普通人,是被控制的傀儡,也是这个时代中最可悲的人;后者自始至终都怀着一颗善良之心,最终也用鲜血实现了自我救赎。我相信这两个角色并非在为塔利班政府的行为做辩解,也并非在美化其恶劣行径,而是出于导演对可悲之人的怜悯与对人性之美的坚信,换言之,影片反对的是内部战争、极权统治、恐怖主义与女性歧视,而没有把矛头指向所有塔利班士兵(和平时期的普通阿富汗人)。

实现自我救赎的塔利班士兵

影片在故事世界中苏莱曼面对大象王时达到了高潮。在历经了一路的艰难险阻后,苏莱曼终于来到了山下,他对着大象王重复地高喊着:“有一天,我在街上找到了一个玩具,我捡了起来,它爆炸了,后面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那就是结局。”这一刻,现实世界与故事世界开始彼此交融,帕瓦娜家人口中“消失”的男孩形象也逐渐丰满,同时向观众揭晓了影片最后也是最残酷的秘密。此时,现实世界中战争又起,像一个永恒轮回的魔咒一样印刻在阿富汗人的灵魂中。

《养家之人》让人很容易想到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二者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但都在个人的故事中展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史、一个国家的苦难史,都在诉说苦难与残酷之时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联系,都蕴含着阿富汗这个古老国家丰富而厚重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冲击。《养家之人》与《追风筝的人》让世界得以了解到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家庭,得以了解这个不断承受苦难又不断前行的古老民族。

同名影片《追风筝的人》截图

在《追风筝的人》中,作者对阿富汗人有着这样一段描述:“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在《养家之人》的开始和结尾,也有着类似的叙述:“光都库什山脉纵穿着我们的国土,炎热的北方沙漠炙烤着我们的大地,焦黑的碎石映衬着冰峰,我们原名阿力安那,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不似《追风筝的人》中那样直接,却缓缓道出了阿富汗人对这片土地的崇敬与热爱,也道出了阿富汗人质朴的生活态度。

在星光下,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团聚了,故事也就此告一段落。影片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并没有告诉观众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即使观众仍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我们总是有太多的问题,例如他们会在战乱中活下来吗?女主角帕瓦娜能在约定的二十年后见到海边的肖希娅吗?

帕瓦娜与肖希娜约定中的大海

没有人知道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愿意相信,帕瓦娜一家会像千千万万的阿富汗家庭一样,哪怕生活艰难,也会在乱世间缓慢前行,步履不停,就像阿富汗人常说的那样:“生活总会继续。


*本文有参考相关百度百科条目,如“阿富汗”、“塔利班”、“凯尔经的秘密”、“装饰艺术”、“养家之人”等。

 8 ) 也许生活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有爱与勇气来迎接挑战。

影片是由著名作家黛博拉·艾里斯( Deborah Ellis) 著的加拿大同名获奖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动画片。画面风格浓郁清晰,影片讲述了一个阿富汗小女孩身处战火纷飞的乱世,面临着战乱、贫穷与极端宗教,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支撑了起了整个家庭。一面女扮男装来抵抗封建势力对女权的压迫,一面代替被塔利班带走的父亲赡养家庭,女孩心中股炽热的能量贯穿了整部动画。

故事表面上是在说小女孩帕瓦娜的坚强,其实是在说整个民族的坚韧。这个苦难的民族,身处铁蹄来去之中,是战争的旁观者,却也是直接受害者。在这样的土地上,帕瓦娜们坚强生存着,延续着民族的生命。

观看完电影会好难过,因着想到同情并不能让某些人因此放弃他们的利益,因着都知道这些都是真实,地球上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当两个男装之下的小姑娘小心翼翼爬上废弃的坦克上相依而坐,对着照片中果阿的碧蓝海水期望未来的那一幕,真是美得令人心碎。

从电影里还学会了一个单词,哈拉(halo)是月亮光晕的意思,用在人名里可真美。电影最后一句话:话要说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声音,是雨水滋润花朵生长,而不是雷鸣。

也许生活不能尽如人意,但我们还有爱与勇气来迎接挑战。

 短评

“有一天我在街上捡了一个玩具,里面藏有地雷,接着就爆炸了,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这就是结局。”

3分钟前
  • Tough Guy
  • 力荐

不给人活路,女人不能独自上街,需要男人陪同,而且要穿那个罩袍。男人呢,也是谁野蛮无知谁拿枪,谁就说了算。看你不顺眼,就可以给你投进监狱。作为一个群体活成这样,自我设限,真是比很多动物都不如。要是不能够想像超自然力量作为精神支撑,真的很难活下去啊!

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你可以铿锵有力,但不要仗势叫嚣。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10分钟前
  • 马卡
  • 力荐

倘若有人说绿教对人类有任何益处,那他必然是混淆了那些天生高贵坚强却不幸生在绿家但历经荼毒扼杀之后仍然闪光的灵魂。灿烂和荣光归于那些不屈的灵魂以及他们的创造,绿教不配分得任何功劳

14分钟前
  • 大作人家王書紀
  • 还行

一个国家的堕落从男人开始,一个国家的复兴从女人开始。

15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女导演,自带的社会人文关怀和爆棚同情心,可惜节奏感欠奉,力度是弱点。

2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滋养鲜花的是雨露,不是那滚滚雷鸣。

25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85/100 “养家之人”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听过的那些最黑暗绝望的关于穷人的美好愿望的童话,只是那些童话大多以long long time ago开头,让小朋友觉得所有恶是早已逝去的东西。然而“养”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最后揭晓的谜底和它本身一样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

29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非常搞笑,要么你就直接用阿拉伯语配音,阿语腔调的英语配音算什么呢?法国人还是印度人在纽约?这又不是梗,所谓的方便观影更是没必要,缺乏内核只知道截取一段故事来衬托中心实在是很无力。

34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较差

“在阿富汗,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想知道的是结局是不是幸福。 
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

39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我相信动画片的力量,有时候来得比真人版本要震撼,所有的不堪和对世界的控诉,用一种卡通的力量,来给予现实最温柔的一击。

42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生活不是故事,故事里的苏莱曼得到象王的种子回到故乡;生活中的女孩寻回父亲,故乡已是一片离乱。现实不是动画,动画里母亲被释放追回了先行的女儿,现实里多少骨肉已天人两隔。女孩伪装成男子,炸弹伪装成玩具,宝石井底深不可测,监狱的路征程漫漫,在我们家乡人才是无价之宝,人也是最廉价的负担。

4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今年看到的好片很多,这不算最惊艳的,却是单纯想要推荐这部电影。剧情简单清楚,画面风格浓郁却也明快,讲述社会题材避开沉重也不刻意强调时效性,算是今年心头有重量的一部成年人童话了。所以觉得很庆幸自己在COCO上映前一个礼拜看到了并且推荐这样的作品。

51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对于现实来讲这部作品太过无力,作为动画来讲这部作品又太过沉重...原著台版译名叫作《战火下的小花》,好过现在的译名,Parvana不仅要养家,也要救父,更要与自身命运作斗争...虽然动画与真人电影无可比性,但仍想提一句,这部动画中的女性甚至比诉求类似的《神秘巨星》更勇敢、更写实,也,更悲剧。

52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二十年后还能否相见,在那片月亮拉起海水的沙滩。(190113影院国语版:讲故事真的像念咒语一样,能给以人勇气和力量。)

5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你就不能不管吗?你就不能当没看见吗?你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吗?他只是个人啊。

58分钟前
  • 青铜猪猪
  • 力荐

奥斯卡评委会不是最喜欢政治正确了吗?准备把红毯都抹黑的伟大女权主义者在阿拉伯石油面前都瞎了吗,有这么魔幻现实的片子,还非要看什么童话?奥斯卡,垃圾。愿和平,愿生而为人、不以自己的性别为耻。https://i.lavayou.cn/archives/1751《没有然后了,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1小时前
  • null
  • 力荐

好的电影看完以后会影响对世界的认知。当我们每天为自己的小烦恼要死要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世界的另一端每天为“生计”和"家庭团聚"这些我们早已take for granted的东西与命运抗争。@2017BFI伦敦电影节

1小时前
  • opal
  • 力荐

画风真美啊,虽然画的是个比末日还残酷的世界

1小时前
  • 王大根
  • 推荐

飞机上看的。特别煽啊,我这种眼窝浅泪点低的稍微一看就感动的不得了,这不连头像都换了。希望安宁真正能降临在阿富汗人民的身上。

1小时前
  • 东四牌楼王师傅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