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片内地2004

主演:郭晓东,李佳,香川照之,

导演:霍建起,

播放地址

 剧照

暖 剧照 NO.1暖 剧照 NO.2暖 剧照 NO.3暖 剧照 NO.4暖 剧照 NO.5暖 剧照 NO.6暖 剧照 NO.13暖 剧照 NO.14暖 剧照 NO.15暖 剧照 NO.16暖 剧照 NO.17暖 剧照 NO.18暖 剧照 NO.19暖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1:11

详细剧情

住在偏远山村的少女暖水灵俏皮,清纯美丽,是青年男子们倾慕的对象,这点对于和暖青梅竹马的林井和来说更不例外外面的世界五彩缤纷,暖一心等待偶然驻留于此的戏班英俊武生带她离开这个山村,然而等待她的只有失望。在和井河荡秋千的时候,暖摔伤了腿,不久后井河也离开家乡,两人从此失去联系。10年后,井河从北京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暖。此时的暖跛着腿,形容枯槁,已经嫁给村中的哑巴。一种别样的情感袭上心头……

 长篇影评

 1 ) 武生、井河、哑巴之间的关系

这是我第二遍看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只觉得哑巴与井河这两个男人对于暖来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今天我在b站上看了香川照之在日本首映会上的采访,他说的一番话,让我忽然对电影中的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理解。主持人问香川,哑巴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了让暖跟着井河离开的想法呢?香川说,「我的理解是,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来表明哑巴这种想法的变化,可以说从最开始,想留住暖又想推开暖的这种心情就共存于哑巴的心里,只是在一个决定性的时刻,这两种感情同时奔发了出来。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那条大河,对我来说,就像哑巴的爱。」

香川只说到这里,但对我触动很大。

我之前一直没有注意过电影中那条“河”的意象,就像香川所理解的那样,河与哑巴其实分享着同一种对于暖的意义。在那个小村庄,河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物换星移,然而那条大河却始终维持着那个村庄不变的一面。

暖生命中除了哑巴,还有两个重要的男人,武生和井河。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以为井河和哑巴是对立的两个角色,但现在我却觉得这种理解太简单了。真正与哑巴对立的角色是武生,武生是从外面来的人,从外面来,终究还要回到外面去,他的出现给暖带来的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被化了戏妆的人生幻想。正是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得暖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了有人回来接她这件事情上,原著中,武生这个形象是一个军人,电影版把他修改成了戏子。我认为这是出于时代语境的不同所做的有一定用意的改编。军人象征的是强权,象征的是秩序,对于中国最广大的的农村来说,主体性在历史上是从来不存在的,哪朝哪代对于村子来讲并没有任何的区别,像《鬼子来了》里面所表现的那样,日本人来了,村民们也丝毫感觉不到危机感,日本人来了,日本人走了,国民党来了,国民党走了,对于村民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完全不自觉的情况下,秩序降临在了千年不变的村野世界,而村里的人们只能默默接受这种秩序。

虽然电影里军人变成了武生,但是我认为这种对强权或者说政治因素的隐喻被保留了下来,因此不是男旦也不是小生,而是“武生”。同时,今天以“军人”来象征外在的秩序已经不那么合适,因此把这种秩序的执行者或者说代言人变成“戏子”会更有说服力。在化妆的那场戏中,武生赋予了暖一种镜中的虚幻的形象。

再看井河这个角色,其实这个角色远没有它表面上那么简单(我个人觉得郭晓冬把这个角色演得有点表面化了,当然可能不是演员的锅),井河是暖的青梅竹马,从小一起生活在村子里,长大后一起读书,彼此之间存在着一种淡然的、纯洁的感情,井河对暖是一种类似于守护和陪伴的感觉,他没有向暖灌输和强加过什么,当暖开始怀有对外界世界的幻想的时候,井河自然而然地表示支持,当暖的幻想彻底成为泡影的时候,井河又告诉她,可以一起读书参加高考,通过自己的力量考到大城市去,而不是无止境地等待一个不确定的外在的东西。我并不能同意很多人认为的井河是渣男这种简单粗暴的看法。

因为井河这个角色,和哑巴是一体的。

这就又要回到一开始的“河水”这个意象上,河水,是喧嚣却沉默的,没有停顿、没有间隔地流淌着,它无时无刻不在发出声音,却没有说过一句话,就像哑巴,他总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发出无意义的声音,就像这河水。哑巴是还没有被秩序化、被驯化的暖,也是最后能承接着暖的人,因此暖非常怕他,因为他是她所努力忘记却不得不直视自己努力想摆脱的根基。而井河则是暖经过了从无秩序到被秩序化最后又被秩序抛弃的过程之后所保存的一种意志化的形象。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不是井河造成了暖的悲剧,如果说悲剧是一种趋势或者力量,那么井河就是受这种这种力量所形成的固定的极具方向性的意志,就像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对河流形态所产生的规律性的决定作用那样。

拥有了此种方向性意志的井河,开始“讲话”,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即井河开始“许诺”,“许诺”是语言行为,它不再像河水、像哑巴那样沉默又喧嚣,而是开始用纯粹的语言为暖建构未来的图景,甚至不需要发出声音,仅仅通过书信便给暖另一个期待,这与武生看似一样,然而与武生不一样的是,井河的承诺并不是外来强加的,而是暖从武生那里接受了一种秩序而自然附和出的一种语言(承诺)。

影片的最后,暖、哑巴、女儿一起沿着河边送井河走,暖和井河并肩走在前面,哑巴抱着女儿跟在后面,哑巴突然情绪激动地要把暖和女儿推给井河,让井河把她们带走,这一刻,哑巴和井河终于重叠为一体,共时的、无声的、非语言的、情动之喧嚣终于追上线性的、间隔性的语言,暖和哑巴之间已经实现了这种非语言的往复式的交流,井河像一个局外人站在那里,这一刻,语言是彻底无力的。

井河仅仅是暖的一种意志,井河不敢回去,这种惧怯是井河的,也是暖的,当暖拒绝了井河的语言(书信)的时候,她却把被哑巴捡回来的井河送她的皮鞋保存了起来,并不是因为她还对井河保有希望,这仅仅是她对于自身命运之认同的证明,皮鞋是她的井河之意志的化身,也是意志的坟墓。井河临走前又对暖的女儿做了新的承诺,而对于暖的女儿来说,沉默而喧嚣的哑巴又会在潜伏在命运的哪一个角落呢?

哑巴和井河是同一条河,是暖第一次出场时脚下的那条河。


香川叔真是走心的演员,听过他的理解,我才有了这种新的认识。

 2 ) 不能守诺就不要许诺

傍晚时分看了《暖》。一部关于初恋、回忆、命运的故事。本以为会在平淡、安静中度过,可心里还是起了小小的涟漪。 影片有好几场雨景,这是江南独有的潮湿气候,更增添了忧郁气氛。徽式建筑,泥泞小路,还有在风中摇曳的高高芦苇,无不弥漫着乡间气息。 井河在阔别十年的家乡遇到昔日恋人暖。很难想象那个看似邋遢、粗俗的瘸子村妇,会是当年村里最能歌善舞的姑娘。如果没有那次意外,如果他们没荡秋千,如果秋千的绳索没断,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暖的身体,也是唯一的一次。我知道我需要一点勇气,抱住她的勇气。要不然,我就永远别想取代她心目中的小武生。秋千帮了我的忙,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我真想就这样永远的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秋千给了井河希望与憧憬,同时也给了暖残缺。在他们跌落的瞬间,天空下起雨来。 暖经历了两次无果的等待,终于明白爱情的飘忽和不可捉摸。第一次,小武生说要回来接她,后来落空。第二次,井河要她等他回来,却在考入大学后没了音信。为了要在更好的环境下生活,可以牺牲爱情。男人的随便许诺却让女人付出青春代价。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但参与者自始自终都心甘情愿。 在细雨飘落的深巷处,井河和暖的对望,彼此无限伤感。只是在我看来,井河的眸中更多的是歉疚。生活很现实,在没有面包的前提下爱情是空谈。环境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灯红酒绿的大城市,质朴和纯真似乎失去了踪迹。 而在违背诺言的井河对面,有与之形成对比的哑巴。同样的喜欢暖,却默默地守候在她身边。推着受脚伤的她回家,在雨中背着她赶牛,甚至最后,一厢情愿地割爱要让井河带暖和女儿离开。爱情不分贵贱,即使身体残疾的哑巴,在真心付出的时候灵魂亦是高尚的。他们各自掌握着命运,却不能分担。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 人都会做错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过失 如此说来 我是幸运的 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 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 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 如此说来 哑巴是幸运的 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 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 如此说来 暖是幸运的

 3 )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我想说说霍建起。

    最早我记得我好像是在《生活秀》中最初接触霍建起的作品,还记得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大陶虹在里面剁鸭脖子娴熟的动作,那是在武汉吉庆街。小说原创作者池莉也是武汉人,从头到尾透着武汉气息,那是在《生活秀》。后来看了《那山那人那狗》,那时候今日的影帝刘烨还只是中戏的一个大三学生,满脸的稚气和青涩,背着父亲趟过河翻过山,那是在湖南湘西,画面干净纯粹。而到了《暖》,郭晓冬还并未大红大紫,李佳也还是默默无闻的时候,那是在江西婺源。霍建起似乎有一种变平凡为精粹的魔力,将一个个稚嫩的演员推向众人眼前,那么真,那么切,那么让人意犹未尽。而作为背景的时间地点,也都成为让人追忆的符号和标记。但知道他的人却并不多,因为文艺,所以远离大众视线,他的作品很少在电影院上线公映,片源也很难找,但这并不妨碍喜欢他的人对他的作品的追捧。他的受众永远是小众群体,但他却没有感到寂寞。能这样安分踏实地一直拍文艺片的导演,心中无旁骛,感情仍然保持平静,这样的导演真的不多,我喜欢他。

    看《暖》的时候,正好外面也是阴成一片,天空紧云密布,好像要塌下来一样。影片中阴冷的色调正好契合了10年后人物内心的变化,冷冷的。《暖》的拍摄地是江西婺源,一水儿的徽式建筑,粉墙黛瓦,泥泞曲折的乡间小道,冰冷潮湿的石板路,还有层次分明的梯田、茂密飘逸的芦苇,阴雨连绵的小巷,还有三宝的音乐作为背景,就像是一副宁静的山水画。在这种濡湿的画面下说出来的故事,是没有道理不让人流连的。

    10年后,水流湍急的桥上,井河与暖相遇,一个是衣锦还乡的大学生,一个是瘸腿的背着比自己身体还大的柴火的山野村妇,慢镜头,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艰难。简短的对话,不冷不热,井河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回乡,因为不敢,因为害怕见到暖,却更怕见不到暖。遇到一个人,你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就突然改变了,感伤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你,这时候它就是要你的命,你也不会逃避。

    时空交错,镜头更迭,10年前一切的美好回忆,被冠之以柔和的暖色调,夕阳斜照,心生暖意,和10年后的悲凉行程鲜明对比,以示区别。村里的秋千承载了暖所有的美好憧憬以及她和井河之间那段有始无终的感情。那时候,他们冬天一起看过雪,白天一起上过学,心里唱过同一首歌。那时候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那时候他们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那时候他们一起站在秋千上看到了彼此的未来,镜头跟着秋千一起,摇啊,摇啊,仿佛永远不会停下来。

    “井河,你看见什么了?”

    “我看见稻草人的家了,哑巴在干活儿呢”

    “暖儿,你看见什么了?”

    “我?我看见北京了,看见天安门了。”

    未来的面貌就是这样在不经意中被当事人看穿的,只可惜当时我们都以为那是玩笑,抑或幻觉。暖嫁给了哑巴,井河去了北京娶妻生子,生活就是这样五味杂陈地出现在你眼前。起初是你的,最后却成为脑海一抹浅浅的挥之不去的阴影。而那起初平行不相交的路人甲,最后却成为永远的依靠。真如歌中唱到的那样:命运好幽默,让爱的人都沉默,一整个宇宙换一颗红豆。回忆如困兽,寂寞太久而渐渐温柔,放开了拳头,反而更自由。

    等待真的是一件最无力的事情,因为除了被动相信,别无他法。

    暖等过小武生,可他只留下一面镜子就消失在暖的生命中。暖等过井河,可井河只送来一双他曾应允的小皮鞋就无处可寻了。时间改变了每个人,一句许诺,一个誓言在时间面前多么不堪一击?那是一种嘲弄,嘲弄未经风雨就许下的沧海桑田。《山楂树之恋》中静秋的母亲说:容易说出口的话,最不结实。张口就说一辈子的人,兴许啊,只热乎一阵子。小武生走之前说一定会回来接暖走的,暖一直相信并且去等待,但是没有出现。井河去上大学之前也说一定会回来接暖走的,暖仍然用生命去相信,而命运不过是重复了前一次的过程,并告诉她梦该醒了。

    承诺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当男孩儿跟女孩儿承诺永远只爱你的时候,你可以相信他是真的爱你。但是当男孩儿忘记女孩儿,奔向另一种生活的时候,你也要相信他是真的离开了。就像井河那样,爱着暖的时候只希望暖能快乐,而不管带给她快乐的人是不是自己,希望小武生能带走她,让她幸福。可当他在城里渐渐把暖忘记的时候,他也是真的想要勾销那时的承诺,希望暖不再来信,不想听到关于她的消息,从此和她桥归桥,路归路。只有哑巴对暖才是从始至终的忠诚和不离不弃,而他却是唯一一个没有给暖许诺的人。哑巴的爱情,无需用语言表达,他只在空荡荡的秋千上幻想着暖就坐在上面,他就用手比划着“我爱你”,用手推空荡荡的秋千。他只在鸭子下了蛋的时候追着送暖一草帽的鸭蛋。他只在暖一心等着井河的来信的时候和暖一起等待。他只在暖丢掉井河寄来的皮鞋时替她捡回鞋子,只在雨中背着暖走过一段泥泞的山路。语言在哑巴面前,真的很苍白。时间改变了小武生和井河对暖的感情,惟独只有哑巴,在时光的日复一日中默默坚守自己心中的那段美好爱情。

   10年的时间,3000多个日日夜夜,足以把所有美好都摧毁,也足以让一个从人美妙华年走向庸常不扬。一个女子10年的等待,换来的是什么?送走井河的最后,哑巴咿咿呀呀地比划着要井河带走妻女,暖哭了,推搡着和哑巴一走走向他们的家,10年的等待,暖终于醒悟,哑巴才是她的命运,才是她最后的依靠和归属。出于愧疚,井河在10年后向丫许诺,以后一定会接丫去城里念书。看到这里不仅哑然失笑,人呐,为了弥补一个不曾兑现的承诺,许下另一个承诺作为补偿,谁知道这一个承诺是不是为下一个失约埋下伏笔?

    承诺与等待,本来就是一场劫难。

    承诺让人忘记时间,等待却提醒人时间已久,暖茶已凉。人们用承诺对抗时间,时间却轻描淡写地改变承诺。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

     人都会做错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

     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

     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

     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

     如此说来,哑巴是幸运的;

     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

     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

     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突然想起那个名叫蒋捷的词人。他说:银字笙调,心字香浇。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 ) 曾经的暖

 关于情节


看完<暖>也好些日子了
心里一直酝酿着写些什么东西出来
对于电影的感觉好久好久一直淡漠着
直到看到了<暖>
那些曾经有过的激情一瞬间迸发了出来
照例点上了一根烟
打开了<暖>
听到了那段音乐
那段这些天来一直在心中频频奏起的旋律
再一次我走了进去
看多了爱情的大起大落
看惯了那么多歇斯底里的热与冰
猛然觉得只有那些淡淡的情绪才是最最强烈的情感
<暖>一直进行的很平稳
几乎没有什么很大的起落
过去和现在交错着
那些鲜明对比的画面在脑海中交错着
时间的概念恍惚开来
暖始终没有能够等回来她要的那个人
一个曾经有过美好愿望的女孩最终还是做回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女人
见到井河的时候暖早已经习惯了自然的生活
她说的很对
有丈夫有孩子有吃有穿除了腿不好该有的她都有了
那些回忆真的就该让她过去了
或许正是因为井河的再次出现暖才会有了那些本来属于她的悲哀
那么多的错过
那么长的等待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用掉的不单单是时间
还有她所有的精力所有对于爱情对于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井河还是回来了
还是走进了她的生活
或许这样的重逢会在几年之前或许就该是永远
井河真的应该把暖接走的
我反反复复的对自己说
可是即使撇开现实不说
暖就真的会拥有想要的幸福吗
从井河离开家乡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所有的曾经有过的故事都因此消逝了
井河说的很对
哑巴给予暖的是他做不到的
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那一再的错过
没有人是错的
因为或许这样的错过才是最美的
我们的回忆正是因为那么多的错过那么多的无法实现才如此的让人回味
总有一些东西要成为回忆
而暖拥有的正是那些最值得回味的部分
一切都很好
很好

   
    关于音乐

一直很喜欢电影音乐
有时会因为那些配乐去看一部不太想看的电影
<暖>里面萧的声音加上低沉悠缓的弦乐
不是让你想到去痛哭
而是让你有种一直有种伤感的情绪
那种情绪裹的你很紧
时刻都想爆发却能始终这样包裹着
那是种很安静的感觉
让你有时间有空间去想一些东西
一些影片里的东西
一些自己的东西

    关于画面

霍建起一贯的风格
画面很唯美
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现实里灰暗阴沉的天空
过去里暗黄褪色的天空
一片一片淡黄的高粱地
风中摇摆的高粱穗
碧清的河水
一片一片醉到人心里去的绿
雨水洗刷过的石板路
部分剥落的石灰墙壁
韵味很浓的秋千架
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我们神往的基源

 关于自己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
人都会做错事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
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
井河是幸运的
他终于还是回来
看到了暖
那个一直想见不想见的人
终于还是用这样的重逢弥补着自己犯下的不是错的错
可是我们很多时候都没有了这样的勇气
于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内心低哑的忏悔成了我们痛苦的根源

一直念念不忘秋千上的一幕
画面是相当精致的
那些慢镜头的摇摆总会把人带进尴尬的境地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过那样的一个人
都曾经有过那些一辈子忘不掉的事情
我们总是在承诺
就像井河对暖说的一样
我要把你荡到天上去
井河终于还是没有能够
我们终于还是落寞

人们都说一个人的初恋是一生中最不能忘怀的感情
因为那毕竟是人生第一次的爱情
第一次给出承诺
而很少有人初恋会是明朗的
因为很少有人兑现过那些承诺
其实我们都没有错
我们都还年轻
我们都还没有错过写情书的年龄
我们的手指都还能在琴弦上舞动
我们的内心都还能像春意般荡漾

 5 ) 《暖》的镜头语言分析

  《暖》是由霍建起导演、秋实编剧,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一部电影,曾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男演员奖,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编剧奖。

  《暖》讲述了在城市工作的井河回到10年没有回过的农村老家,在家乡的桥头遇到了暖———一个他很怕见到又从未忘记的人,从而引发了一段他和曾经的恋人暖以及哑巴之间的一段回忆。全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异彩纷呈的视觉奇观,它所表达的是只一种感受,一种追问。尽管观众对这种感受和追问抱不同态度,但是其镜头叙事风格,还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电影采用的是一种双时空转换的叙述方式,将现实和回忆交错在一起,在回忆与现实之前来回穿梭。暖调的回忆,使得一切似乎都是那样的美好、恬静。无论是打谷场上丰收的人群,快乐的秋千,还是小武生给暖上妆时那种近乎金黄的晖光,都透出一种欢乐的希望之光。而现实却恰恰相反。现实的世界里,从前那个美丽的暖因为从秋千上摔了下来而变成一个不再怀抱希望的瘸子,她经历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等待,只有接受残酷的现实,所以,她的世界是灰冷的,她的世界中,只有那永远也下不完的雨。——冷调和暖调的交替使用,很明显地将现实和回忆区分开来,也直接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影片中起用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来配合影片主题,其中,秋千,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地位,它主要出现在主人公的回忆中。下面,截取几段和秋千有关的场景,具体来分析一下。

第五场 场院 日 外
全(摇俯) 场院上一派繁忙景象。井河旁白:记得暖问过我……
特 一人在扬场。井河旁白:秋千为什么叫秋千。在我们这里……
特 幼时的井河和暖在荡秋千。井河旁白:……年年秋天要荡秋千……
全 众小孩荡秋千,众人围观数数。井河旁白:这是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惟一的娱乐方式,不知道已经荡了多少年……
全 村妇荡秋千。井河旁白:好象没人关心这个问题,包括我在内……
全 老人、小孩在看荡秋千。井河旁白:可是暖……
全 繁忙的场院。井河旁白:就常常会冒出一些……
全(摇) 众人将麦桔挑上草垛。井河旁白:别人不会冒的念头。
……

    该场是主人公井河的第一次回忆,他将这个场景就设在了公社场院上,那里有劳作的人群,那里有荡秋千的人群,当然最重要的是,那里有秋千,那是暖欢乐的开始,也是暖欢乐的终止。在以后的段落中也可以发现,井河对暖的回忆,永远是和秋天连在一起,和秋千连在一起。因为那是收获的季节,是快乐的场景,所以该段落的色调也是欢快的暖色调。

第七场 场院 日 外
中近 (闪回)井河和暖荡秋千。
            暖:井河,你看见什么了?
         井河:我看见稻草堆的尖了……
大全 井河的主观镜头,随着秋千的起落有起伏:远处,哑巴正低头翻晒稻谷。
         井河(os):哑巴在干活呢。
中近 井河和暖荡秋千。
          井河:暖,你看见什么了?
          暖:我看见北京了!我看见天安门了!
          (闪回完)
  
    从他们的互问互答中可以看出:井河是一个很朴实的人,或者说是个扎扎实实的人,他从主观镜头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而暖在回答时是个客观镜头,她望向虚无处,那时的她有着比村里一般姑娘更好的条件,所以她心怀憧憬,她的眼里,更多的是这个小山村以外的东西。她向往着城里的生活,向往着走出去,秋千成全了她假想的飞翔。

第二十五场 场院 晨 外
全 哑巴缓缓地走向秋千架
近 哑巴对着秋千打哑语:我爱你!
            哑巴疯狂地推动着秋千。
    (闪回完)

    哑巴也算是片中的一个男主角,他一直默默地关注并喜爱着暖,但是他们当时的距离是这样大,所以他就只能对着暖荡过的秋千,疯狂地表达他对暖的爱慕。时间上选用的是早晨,似乎是一种暗示,将亮未亮,但还是有希望的,寄托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五十七场 场院 日 外 阴
……
特 荡秋千的脚。
近 暖使劲地荡着秋千,井河也荡了一下,暖将头靠在井河的肩上。井河旁白:那上我第一次接触到暖的身体,也是唯一的一次,我当时……
特 荡秋千的脚。井河旁白:……不想再为这件事情和她争吵了,又没有别的办法,让她明白……
近 暖的头靠在井河的肩上。井河旁白:……自己的心情,改变我们之间别扭的状况。我知道我需要一点勇气……
全(仰) 荡秋千。井河旁白:……抱住她的勇气,否则我永远也别想取代她心中的小武生,秋千帮了我的忙……
全(移) 荡秋千。井河旁白: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真想就这样永远地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
近 暖笑着和井河荡秋千。
全(仰) 荡秋千。
大全(移) 荡秋千。
大全(推) 荡秋千。井河兴奋地松开双手,张开双臂。暖惊叫着。
大全(仰) 荡秋千。
特(摇) 断裂的秋千绳。
全(仰摇) 荡秋千。
特 秋千绳从环上脱落。
全 井河和暖被抛起。
特 两人从镜前飞过。
全 断了的秋千来回摆动。
大全 断了的秋千静止了,下雨了。
特 雨下个不停。

    在井河向暖表白完他的承诺以后,两个人的希望都得到了暂时的饱和。借助于秋千,井河宣泄着内心的狂喜。镜头从不同视角,反复强调着他们荡秋千,让观众与他们一起累积情绪,那种喜悦的情绪,而在达到最高点时,绳断了。此时,什么声音都没有,甚至都没有两人被摔在地上的血流场面,只用一个秋千的空镜头就结束了这个本来很惨烈的景象。然后,开始下雨,暖的世界开始发生改变。如果没有这次秋千上的意外,暖或许还有别的机会远走高飞,如果井何真像他上大学前所说的,毕了业一定要回来接暖,暖也许不会嫁给哑巴。但这次意外,把暖所有的希望都扯断了。之前所有的暖调,从这里开始就终止了。该场戏是一个转折点,暖的转折点、回忆的转折点、色调的转折点。
    此外,还有一些道具的运用,也是具有表象意义的,如现实世界中井河撑的那把只有城里才有的红色折叠伞。在现实灰冷的色调中,这把伞的出现带来了一抹亮色,但也是突兀的,它代表了与这个山村不同的外来的东西。暖心里清楚已经不再需要这把伞,而对于暖的女儿来说,这把伞又是一种对新生活、新生物的希望与期待。她同样会重复着她母亲年轻时的幻想,期待着有一天能走出这块地方。
    又如,在回忆的片段里,哑巴总是赶着一群鸭子,这个安排也是很巧妙的。哑巴不会说话,鸭子说,虽然那种嘎嘎声很简单,却也让哑巴成了一个听得见角色,哑巴的心声犹如嘎嘎声一样简单——他就是喜欢暖,真心地喜欢,他不可能花言巧语,更不可能承诺什么,他有的只是他的真心。
    影片善用长镜头来观察人物的细微变化,镜头运用含蓄、内敛,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展示着一个个人物的命运。那种情愫如小桥流水般缓缓而过,但平淡中孕育的力量却足以打动每一个人。此外,镜头下的山村有着油画般的质感:如黛的远山,随风摆动的大草甸,斑驳墙壁的徽式建筑,狭窄悠长的雨巷,檐上的滴水,灶头的热气……加上舒缓深情的音乐,这一切都很好地配合了剧情的发展,为情节营造着气氛。
    《暖》就是这样,蕴藏着一种让人慢慢感动的情绪,一点点地感染你,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打动你。

 6 ) 人生若只如初见

“荡起的秋千是一生的追求.静候的秋千是半世的守护”霍建起导演电影《暖》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灰绿的运山,阴浓的雾霭,淡红的晚霞,带着些许的惆怅;淅沥的雨,啦呀的话,轻松的曲,带着些许的遗憾。爱情不在于承诺,而在于厮守,爱情也不是空头支票.而是此时此刻和你在一起我就很幸运。

意境融彻的镜头诉说着爱的距离。影片中,井河离开家炒十年后回到家乡第一次见到暖的时候,从暖的正面及侧面给了一个特写。在正面时暖的面部表情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惊讶,当镜头推向暖的侧面时,暖又表现出一种镇定与冷漠。十年的时间。暖变得沧桑起来,给人的心里有种莫大的冲击,也给了井河莫大的冲击,更增加了他的愧疫之感。在井河和暖最后一次荡秋千时,给秋千的吊环处两次大特写,并伴有秋千吱吱呀呀的声音,扭转的镜头带强烈的不碰,最后秋千断了。而秋千则象征着暖的理想,和命运,秋千断了,暖的脚断了,梦也断了。哑巴在无人时也会荡秋千,他也有自己的梦,他幻想秋千是暖他的梦最终在等待中实现了。而秋千成全了井河的勇敢掩盖了井河的惊慌,夸大了井河的力量,这一切都是只剩一根绳的秋千实现的。井河在曹老家洗脸时用了一个近景,井河慢慢把脸靠近脸盆,盆中的水溢出来接着就是井河的回忆.井河看见的用大全景的主观镜头,随着秋千的起伏,远处哑巴正低头翻晒稻谷。暖看向虚无处秋千成全了她假想的飞翔。这一次问答两人看见的是彼此的未来。在井河的回忆中,哑巴与他们的正面充交流冲突并不多,往往是在一件事之后,给哑巴一个人一个全景或大全景,像是有一双眼睛客观而冷静地注视着这个不被人在意的哑巴,又像是哑巴一个人默默地看着暖的一切变化。这些画面里面没有语言,只有音乐作陪衬,却联系着这个看似与他们无关的人物。暖与小武生分别后,开始了等待出现了空镜头,是滴着雨的房檐和光滑又湿漉漉的石头,就像暖那颗因等待而寂寞潮湿的心这同样的心也等待过井河,却都是同样的失望。

春风拂面的声音描绘着爱的成长。整部影片都是井河的回忆,他的旁白也成了话外音,他交代清楚了整个事件的过程、用一种低沉的声音和诗一般的语去讲述,不仅增加了影片低沉的基调。也给又观众一种美好的听党敦。当暖与小武生在一起后,音乐充满温馨表达出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未来生活的懂憬。当暖看到别人给的场面,不高兴走出的时候,音乐是悲伤的,既突出暖等待小武生无果的悲伤,也突出暖对逝去爱情的感伤。当秋千断了的时候,画面是一个空镜头,只了断的秋千和悲伤的音乐,暗示两人美好爱情的悲剧,还预示暖的梦想就此破碎。秋千最好的状态是静止,小武生和井河都是秋千摇摆时的两端,而静候在秋千旁的最终是哑巴。音响中最突出的是雨声,濒淅沥沥的雨声在静静的村子回荡更显出村子的宁静,而暖经常出现在河边或雨中,井河的来信几乎也是在雨天,仿佛暗示着井河像雨水一般不回来了。在小武生第一次出现时,大家都去看戏了,只有哑巴个人在荡秋千,哑巴在荡秋千时响起了戏曲的音乐场面,出现了声画对位,热闹的文武场面与哑巴一个人荡秋千形成对比,显示出哑巴的寂寞和对秋千的执著。也许正是因为哑巴不用嘴巴表达对暖的爱,所以他只能独自跟随暖,照顾暖才换得了暖对他的信任与依赖。哑巴最后示意井河带走暖和女儿而这时的女儿是哑巴的表达,她代哑巴说出了那句话,哑巴的爱是依呀,是放手。但哑巴给予暖的是别人给不了的归宿。这个归宿不会飘来飘去,没有虚乎不定,没有人来人往,只有一生的陪伴只有家。

冷暖交替的色调勾勒出爱的永恒。影片用蒙太奇的形式分为现实与回忆两条线,现实主要以冷色调为主,青色的砖瓦和道路,以及阴雨绵绵的天气,和主人公的心情相吻合,现实的阴冷中出现了几色红色,一是暖的好的红棉袄,二是井河的红色格子年,三是灶火和暖灯。女儿丫似乎成了暖的希望,她是新的一代,是井河临走前留下的忏梅与承诺。红色的伞出现在暖狭小幅反的家里,与斑驳的墙壁,凌乱的物品、灰暗的室内显得格格不入,使画面呈现出色彩冲实。也正是暖和井河现实生活中形成的鲜明对批比。伞作为一个独立的道具起着重要的衬托作用,在破乱的屋里打开红色的年,是绽开的希望,伞最后留给了暖是留住了回忆。阳冷的现实里总会有几处星星点点的暖色。家里灶上的火,饭桌上的灯雨巷里的灯,都是现实世界中给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一个安慰。回忆中也出现过两次红色,第一次是小武生身上的红色衬衣,这件红衬衣的出现打破了暖平静而又单调的生活,在暖的内心泛起了阵阵涟漪。这件红衬衣与小式生送给暖的镜子一同成为了暖内心深处美好的回忆和痛楚的伤疤。不过小武生出现的时候,井河也穿了一件红色衬衣,但并河的红色始终没有彻底地表露出来总是被灰色的外衣包裹着,似乎也预示着他与暖之间的关系姑终隔了一层膜。第二次红色的出现,是井河送给暖的红色头纱随风溧浮的丝巾是轻盈的,虚幻的洁净的。红头纱让在爱情里的暖目眩神迷,她随着秋千来回摆动,她这一世开始等待第二个爱人了,但飘落的头纱也暗示着暖等待的结果与一去不返的爱情。色彩让记忆变得鲜活,又让现实如此破旧阴冷。色彩是氤氲的情感基调,给人可触碰的情感,可感知的温度。

《暖》让我们知道了纯粹爱情的模样。人生不仅有爱的遗憾,也有爱的圆满,爱情是最伟大的情感,让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成为了亲情:爱情可以内化于亲情,让那个人活成了自己心上人,原来,爱就是很简单。

Cr:吴可

喜欢也很简单 默默无闻却一直都在身后.

 7 ) 暖——人一定要靠自己

这是部2003年的老片子了,周日闲来无事,去百老汇看这部电影,不知道是不是莫言获奖的缘故,这部改编自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的电影又一次重映。
虽然获了奖,但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却不如同样改编自莫言小说的《红高粱》那样震撼。
看完电影才明白,暖——不过是村子里漂亮姑娘的名字。
长的好看,也和男娃一般念书,唯一走出这大山的机会可能就是考上大学。但是漂亮姑娘往往还有第二种甚至是第N种选择。例如,相亲去嫁个省城里的好人家。再比如戏唱得好,去考一个省剧团的铁饭碗也一样离开。
只是,暖的运气似乎总时差了那么一点点。
省剧团驻演的时候,一下子在少女的心里荡起涟漪。似乎每个剧团里都有个英俊的小武生。也总是能在下乡驻演的时候和村子里的漂亮姑娘发生点若有似无的回忆。
小武生也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在他走的时候没有勇气带暖一起走。我们后来在暖的追忆和拒绝中才知道,原来他还承诺了更多。
“等(剧团)有招生指标了,我就回来接你……”
“暖,我一定会回来……”
就这样,轻飘飘地承诺,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小武生离开了。而暖却能够轻易放弃县剧团来招生的机会,甚至是连试都懒得一试,只因为那个承诺带她走的人来自省剧团、。
学习,自然是因为看戏给耽误了,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见的,井和考上了大学,那是这个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全村送他上大学的盛况至今还历历在目。忘却的记忆里,似乎只有暖吧。
对了,有两件事忘了交代一下,小武生走后,井和在和暖的一次荡秋千时同时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井和考上大学了,所以他对暖表白了;而另一件事是在井和表白的瞬间,秋千断了,两个人从飞翔的秋千上摔了下来。
暖摔断了腿,奇怪的是送她去看病的竟是一直欺负她的哑巴……井和呢?片子中并没有交代,我们只能一厢情愿地认为他同样也因为摔伤行动不便罢。
在井和走的时候,在他看来,他和暖的关系已经公开化了,他甚至不仅对暖承诺,也对暖的父亲提出了承诺,而走过的桥比他走的路还多的暖的父亲,只是笑了笑,让他别说孩子话。
而这时的暖,瘸了腿的暖,已经觉得自己配不上井和了,所以她对连信封信纸都准备好的井和说,“如果你连着来三封信我还不回,你就把我忘了吧。”
井和走了,同样也给暖留下了许诺,他还以为自己和小武生不一样,以为自己的承诺更有效。
然而讽刺的是,他十年后因为老师的嘱托才回乡,他似乎一直有意无意地回避着这里,其实他心知他是回避着暖。他甚至给自己找了无数个理由:是的,暖在他上大学后再没有给他回信;是的,有一次回乡时,听说暖已经去了省城相亲。他想,暖一定嫁到省城去了。
于是,井和便也心安理得地娶妻生子,成为乡亲们眼睛里那个和镇长说得上话的人,只是,临走的时候,他又碰见了暖。
他拿暖曾经说过三封信的话安慰自己,但是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不过看电影的观众都知道),他写给暖的第一封信,暖撕了,没有回;但是后面的信,也许根本就没有到暖的手里。是哑巴撕了。
他还知道也许不知道,暖去相亲的人家也许因为她跛脚,虽然看到照片很喜欢她,虽然一再邀请她去省城玩,但是就是不跟她提结婚这件事。
于是暖回了家,那个一心想跳出大山外的漂亮姑娘暖,最终仍是回家了,暖——嫁给了哑巴。
十年之后再见暖的井和什么话也不会说,或许是也不能说,只是艰涩地说,如果有什么事,一定要去北京找他。他承诺要带暖的孩子去坐火车,要等她长大,接她去北京上大学。只是,这样的承诺,暖还会信么?
影片的旁白,力图让我们相信,井和会兑现他的承诺,以实现对自己的救赎。但暖还相信么?我即使不是女权主义者,也深觉这承诺的苍白与无力。
其实每个人都无错,特别是这个影片所处的那个年代。暖自恃美丽,以为能改变人生
只是她忽略了,或者她从来就不曾明白:人——只能靠自己。
所以,一次又一次,她放弃自己可以争取到的看似卑微的机会,寄希望于虚无的承诺。可以说,走到这一步的暖初看会被同情,但更多的可能是无语。也许,这部电影唯一改变的人生就是演员郭晓冬(片中男主角井和的扮演者),一个山村里走出的孩子,他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也从此走上了更为宽广的演艺之路。
戏里戏外的人生,如此相似却又如此不同。

 8 ) 暖儿的秋千架

雨天。今天的雨重复着昨天的雨,而我反复地看着一部叫《暖》的电影。画面里的每一天都烟雨迷濛,湿漉漉地,温情、细腻、感伤。江南乡村的浓郁气息迷漫开来,与我窗边的雨连成一片,侵蚀着我的情绪。我一直在想,人这一生,可以经历多少改变,又可以经历多少等待?

《暖》是一个男人的初恋故事,也是一个男人的十年回乡之旅。十年了,家乡没有太大的变化,每条路都还在原来的地方,等他。所有记忆都在重逢暖儿的那个瞬间开启。这么多年,他为什么因各种原因没有回乡?他不敢。他怕见到她,更怕见不到她。在那个叫井和的男人眼里,他的初恋情人暖儿,一低头,一莞尔,美不可方物。而经受了风霜的暖儿,瘸着腿的暖儿,让井和千般疼惜都付予无言的感伤——十年,如果不是因为那个秋千架的疲惫,那个叫井和的男人一定不会那么内疚;如果不是因为那个孩子的天真,那个男人也一定不会感到安慰。

看这部电影,我想得最多的,是等待与改变的问题。就是你去等待一个东西,但是那个东西慢慢地改变了,然后渐渐地失去了。等待是一厢情愿,改变却是身不由己。那与其说是一个男人对爱的软弱,还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乏力。“我慢慢习惯了城市生活,也有了很多我以为重要的东西,它影响着我对暖的想法,也使我无心顾忌暖的等待。后来,收不到她的回信,我知道,暖是怕被拒绝。而在我的内心深处,也许,希望她真的不再来信,然后,我就真的轻松了,就再也不想听到关于她的任何消息了。现实的环境改变了我,让她经历了又一次没有结果的等待。我答应过回去接她,可是我没有。这一过,就是十年。”

十年过去又如何呢?经历是这样一种东西,即便风流都雨打风吹去,即便当年那个人都已经释怀,但你过不了自己那一关,便没有办法被救赎。直到最后,内疚难以平息,回忆却轻易复苏:“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暖儿的身体,也是唯一的一次……我知道我需要一点勇气,抱住她的勇气。要不然,我就永远别想取代她心目中的小武生……秋千帮了我的忙,它成全了我的勇敢,掩盖了我的惊慌,夸大了我的力量,我真想就这样永远的荡下去,那是一次真正的飞翔。”——与暖儿在秋千架上的幸福瞬间,左右了井和所有青春年少的记忆。同时,也正是从秋千架上那一次致命的落空,左右了井和又深又长久的内疚。我想,那是爱情的秋千架,也是命运的秋千架。秋千架在空气中尖锐的钝响,跌落。雨下起来了。

而对暖而言,秋千架的落空并不是致命的落空。改变暖的,应该是两次等待的落空。“他说过,他永远也忘不了我,他会来的,今年不来,明年来。”如果说对小武生的等待充满一个年轻少女单纯执著的等待,那么对井和的等待却有了些许的枯涩和犹豫:“如果接连三封信都没有回,你就不要再想着我了。”当一个村的人们把井和送进大学的门,暖儿开始了她第二次的等待。我始终觉得,那是一次命运。

等待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成全一个人。是等待成全了哑巴。哑巴很早就出现在暖的生命中,却经历了漫长的旅途,才最终成为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斗笠遮盖了迟疑惊恐的眼神,粗重的气息和急促的脚步声却泄露了内心翻涌的柔情。交流的障碍造成与人群的距离感,还有不被关注的内心世界,但是你会觉得,在暖儿的生命中,只有哑巴才是真正为她着想的。而我不明白,为什么从秋千架上跌落后,在自行车后面推着暖儿的是哑巴,而不是井和。他为她留着那双鞋,他从雨中把她背回家。可以给暖儿肩膀的,只有哑巴。是哑巴与与暖儿更般配吗?我想不是。是因为哑巴没有经历改变,或者说,命运没有给他改变的机会。 

善良的哑巴在最后愿为自己所爱的人幸福而放弃,但这一次命运紧紧抓住了他的手。泪流满面的暖儿推着他的哑巴丈夫,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远,走进那扇属于他们的门扉。那是他们的命运,也是他们的家。与此同时,一样流下眼泪的井和也在最后的凝望中救赎了自己:“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短评

如果说“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常常有非常鲜明的个人影像风格,那鲜明更多表现为某种视觉语言的极端偏好。” 那么霍建起导演的确算得上一个非常不同的例子。《暖》中表达的是电影永恒的主题之一:游子回乡。故事很清淡,人物关系也很简单,而霍建起用一种朴素但不失工整的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流动的情绪。用冷暖两种极具反差却又互相纠葛的色调,使得过去与现在的时空缠绕交错在了一起,那是一段逝去的感情,是对错失并且无法弥补的悔恨的缅怀,而这种错失似乎最终又成为了主人公们的幸运。

9分钟前
  • 诱导师
  • 推荐

《暖》2003年的内地爱情片,讲述的是父辈那个年代的爱情,生活变迁中人的改变和感情的变与不变。叙事结构中回忆与现实的穿插很有节奏感,记忆中的一切都是发光的,闪亮而美好的,现实中的周遭是阴霾的,阴雨连绵而永不停歇的惆怅。味道很独特的一部片子,让我想起了我的初恋,小舞舞四星深情推荐!

14分钟前
  • 小舞舞
  • 推荐

香川照之演的真是好,都看哭了~~命运弄人却又公允,最后的旁白非常点题,“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莫言的文字还是很抓人的~~现在的电影也很少能这样娓娓道来,不急不慢的讲个故事了~~

17分钟前
  • 疯子抱抱
  • 推荐

9年了从高中第一次看到现在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但这仍是我最喜欢的中国电影。也是少数认为比原著要好的文本之一。湿漉漉的乡村和道不明的情感,这一切都是因为爱。影片的情绪控制得非常隐晦,直到最后哑巴那支支吾吾的表达才让人再也控制不住这动人的情怀。我爱这电影的一切,还有“暖”这个名字。

2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力荐

只有哑巴真的不离不弃,但他如果不是哑巴呢?人都一样。

23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3.8 郭和李都太北方太洋气, 一讲话就让人出戏. 还是香川照之比较赞~ 霍建起的乡村镜头实在是美, 娘亲也是其脑残粉. 故事到后来有些疲倦, 没有把已经预知的事情更好的展现, 还不如娓娓道来得好. 莫言的小说一直是改编剧本的良伴呐, (再看补记) P.S.女人都是爱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

28分钟前
  • va bene🪴
  • 推荐

金色的阳光是她的面庞,蒙蒙的雾气是她的眼睛,细碎的雨滴是她的泪水,温柔的风儿是她的长发,而等待,等待是她的命运。

32分钟前
  • vyan
  • 力荐

6/10。哑巴的角色改得寄托了暖人的力量,两个男人给暖期盼的假承诺,如丢入池塘的镜子般镜花水月,如撕毁的来信般毁人希望,武生给暖上妆的金黄晖光被时间冲淡,井河撑起城里的红色折叠伞那抹红色希望在灰雨中格外突兀,女儿穿极不合脚的皮鞋下楼又暗示城乡身份的不合适。哑巴说不出虚伪承诺,心声如赶鸭的嘎嘎叫一样简单,却把口中未化的糖硬塞给暖表达爱意,牵牛背暖走完泥泞路,最后比划着要井河把女儿带进城,原著的残酷彻底柔化成温情和纯净。大量运用远景和曲线构图使人物命运前呼后应,开头井河骑车的镜头由远及近,山路蜿蜒预示着直面现实的丑陋,养蚕的议论中暖跑向田埂的远景是武生代表的城市梦想在远离她,而井河紧依着暖高高荡起的大环摇证明两人关系的贴近,并无秋千断裂的悲剧征兆,考上大学全村人送行的山村远景又是一种远离的含义。

3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这部片子好就好在,兜兜转转一圈后,高攀不起,终于得到了一个看似很不堪的归宿,可是哑巴那么爱暖,从感情层面讲,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假如暖和井和在一起了,结局会怎样?教育不同,身份不同,隔阂很深,矛盾会越来越多,最终两个人可能只是为了当初一份责任,苦不堪言。年轻时谁都如暖那样,过高地估计自己,希望找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伴侣,说是配得上,其实就是高攀,但往往结局是遭到戏弄,回到原地。生活的戏剧性远比电影要强烈,十年一梦,从前那些志得意满的玩伴,已经混得不堪,从前默默无闻的人,如今却是踌躇满志。暖等待的那些金光闪闪的男孩,终究没有回来,可是上帝给了她一个深爱她的哑巴。上帝是聪明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报,一切又仿佛刚刚好,看不清自己,现实会给教训。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女版《人生》。

36分钟前
  • 小袁同学
  • 力荐

“等....以后,一定.....!”这种句式= =忒假别信

40分钟前
  • 可可肚子
  • 还行

遇到一个人 你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感受 就突然改变了 感伤像空气一样包裹着你 这时候 它就是要你的命 你也不会逃避

44分钟前
  • boks
  • 推荐

极美的摄影,不仅呈现出偏远山村的风俗人情,也勾勒着人物轻喜轻忧的情绪和人物之间的那份哀愁之感。结尾处男主的独白不知道会不会被很多人认为是渣男的辩解,但是那句“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让我颇有感触。此外,“秋千”这一意象,放置于男女主角的情愫里面,颇有意思。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从来没有承诺让你真正相信,但总有鸟儿为你歌唱,世间百态冷暖自知;画面如诗。

4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感觉本子没什么力度,双线交织叙述,但节奏感都很弱。据说原著是很“惨烈”的,倘若以此为基调,势必上个层次…我是说也是能有点老谋子的当年(…估计这是我的问题罢)。 满嘴普通话没有一点韵味儿…不过雾迷漫的画面还是很美的。这女主的一生只剩一声叹息。ps影长过去3/4我突然意识到哑巴是香川

52分钟前
  • Mmm
  • 还行

7 看似近乎完满的古典村子,一开场便以陪酒镇长切入。再到社戏秋千年代的懵懂青春期对远方未知外世界的憧憬所形成的故事张力,其内核上和第六代的站台情感也近似,但后续的表现力上都略浪漫主义。

54分钟前
  • 水怪
  • 还行

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59分钟前
  • 付玲
  • 推荐

影片的旁白,力图让我们相信,井和会兑现他的承诺,以实现对自己的救赎。但暖还相信么?我即使不是女权主义者,也深觉这承诺的苍白与无力。其实每个人都无错,特别是这个影片所处的那个年代。暖自恃美丽,以为能改变人生只是她忽略了,或者她从来就不曾明白:人——只能靠自己。

60分钟前
  • 宝珞
  • 推荐

普鲁斯特式回忆的柔情一同和相像于江南烟雨的懒散、潮湿画外音缓缓来临。摒弃西方私人化的暧昧呓语和充满暖湿气流的逼仄空间,所有的情感都定格于“秋千”之单纯意象。暖的两段失意情感和哑巴对前者可望不可及的倾慕两条叙事线同时含蓄地传出孤独之意,而不鹜于通过分道扬镳、岁月苦长的气息的虚声,使不同境遇的状况得到表达,相反的是不少升格镜头表达的安详之美,且不驰于一味的空想使镜头对准祥和的空想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最后井河之独白“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哑巴是幸运的、暖是幸运的。”是始于不同的时代更迭,止于相同的悲欢离合的圆圈式告白,而秋千也是如此,将影像推到了转折点。

1小时前
  • 文吉
  • 力荐

挺好的;秋千是望向外面世界的道具,男主一开始只向往暖,后来也是因为她说的一番话去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并不是坏的,只是人在一个落后世界(经济落后,物质落后)呆久了,面对花花世界,精神上思想上就没这天生抵抗力,大部分人会忘本。男主是另一个迷失的小武生,他送的伞就是小武生穿的红色格子衣。哑巴没有出去的机会,他没机会迷失。暖没机会出去,她也没迷失。他们在一起是最好的选择;哑巴当年看到暖撕信之后,也认为男主甩了暖,第二次收到信便帮她做了选择,自己撕了信陪伴她。然后这次男主回来,他看了男主很久,是认为男主回心转意了,要带走暖。

1小时前
  • 马828
  • 还行

一个负心男的忏悔录。很多男人都有过负心的经历吧。不过也许他们的“忏悔”和男主角一样,实质只是自我安慰罢了。虽也煽情但拍得比想象中好。男女主角演技在“优秀的日本表演艺术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香川照之面前立显逊色。香川照之居然演活了中国乡村哑巴农民的形象,演技碉堡。最后有被震撼感动到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