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生

记录片中国香港2009

主演:黄家正

导演:张经纬

播放地址

 剧照

音乐人生 剧照 NO.1音乐人生 剧照 NO.2音乐人生 剧照 NO.3音乐人生 剧照 NO.4音乐人生 剧照 NO.5音乐人生 剧照 NO.6音乐人生 剧照 NO.13音乐人生 剧照 NO.14音乐人生 剧照 NO.15音乐人生 剧照 NO.16音乐人生 剧照 NO.17音乐人生 剧照 NO.18音乐人生 剧照 NO.19音乐人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07

详细剧情

本片横跨六年时间记述挖掘了香港钢琴神童黄家正在音乐和人生上的成长历程。黄家正作为十一岁便赴捷克与专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天才神童,在香港本土更是获得无数赞誉。这样的成就在其他人看来已经非常圆满,可是天才的孤独和苦闷只有他自己知道。与兄弟姐妹的矛盾、与同校同学的隔阂、与父亲的分歧,本片在记述黄家正音乐生涯的同时也通过记述他亲人、恩师罗乃新等人之间的关系,侧面刻画了这一神童作为平凡的孩子的一面。六年的心路历程,让观众看到了黄家正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天才儿童向一个成熟少年蜕变的过程。   本片在香港本土和台湾地区获得极大声誉。本片于2009年获得第46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最佳音效及最佳纪录片奖项,2010年获得第16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奖。

 长篇影评

 1 ) 港产音乐神童黄家正的乐(yuè)与路,乐(lè)与怒

好像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搞笑的纪录片,也是第一次看纪录片觉得时间过得如此快,结束后仍觉不够过瘾。纪录片这个词好像通常都让人感到“闷”和沉重,但这部音乐天才小正太育成记里有太多令人会心爆笑的有趣地方,当然,这种搞笑不同于看到《复仇》河蟹版里杀手男主角说“我愿意接受法律的制裁”抑或《2012》里解放军对着喇叭保证“dang和国家一定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的”(虽然两电影我都没看过)。这部独特的纪录片是如此有趣,强烈推荐爱音乐爱电影爱香港文化的网友有机会可看时不要错过,甚至值得买全票进戏院看,当然,这年头没啥戏院愿意放没市场元素的电影,大多观众也会觉得宁愿跟着潮流去看大片,哪怕明知是烂片,也觉得看了明星特技才值回票价。
“音乐人生”这个宏大和假装深沉的片名,是很适合写作文的,我初三就写过一次低级的深沉。看到片名和剧照,第一感觉就是一个乖乖内向的小男孩在一个中产或富裕家庭,在舒缓优雅乃至小资的环境气氛(电影镜头),在身边的家长老师朋友的支持鼓励帮助下,从小努力不懈克服困难练习乐器最终得到某大赛奖项或杰出成就,这多么韩国或台湾文艺片啊。后来才得知这部金马获奖电影是香港而非台湾的,观影没多久,果然,就他妈基本颠覆我上面的想象。
由于临时改变播放场地所以迟到以致错过开头十分钟,旁人告知大约是主角黄家正7岁开始学钢琴与几年后的他平行交叉剪辑。这个男孩是音乐天才,调皮好动,自信到自负,年纪轻轻但天资卓越,以致会毫不留情教导哥哥,为哥哥演奏的失误而不耐烦。认真指导他的音乐老师教导他要“谦虚”,但桀骜不驯的他似乎几年后也依然自负过人。乃至对其他学音乐的学童、妹妹、朋友时,仍然脾气急躁性格直率自信爆棚,对音乐细节要求非常严格,令学童离场,令比赛前一天的妹妹压力大到欲哭,朋友亦玩笑夹真话直呼“屌”。
家正弹琴时专注陶醉,偶尔不乏逗趣偷笑,有很多镜头对他的小动作和脸部进行特写。但家正教导他人时却语速极快且爱显权威,“你信我”。家正没有宗教信仰,当乐团成员赛前祈祷时,他独自在一旁等候,他说还不如“相信自己”。当校友聚众显威壮士气时,他亦孤独离群无奈笑笑坚持自我,他觉得拔萃男书院的同学是“为比赛而比赛”而非为“为音乐而比赛”。所以当他坚持选择超时2分钟的曲目演奏时,他依然不顾一些想赢的同学的意见,自负到爆的说他不在乎输赢,反正他已赢过2次,奖状拿来擦屁股呢,他告诉团队评委警告超时也不管,继续演出!
当他们演出时导演给出的画面是,黑屏,伴着他们演奏的声音。这种留白让人只需用听觉感受演出曲目的同时,也想象着,此刻,家正是自信,骄傲,兴奋,投入,享受,沉醉?
当演出完毕,家正为自己团队创举般的完美演奏而兴奋难抑。结果,超时被扣分的他们,依然傲视群雄而夺冠。或许就是他天才般的技艺与自信,就算他如此强势如此坏脾气,亦令身边人不得不佩服他。阿姨们称赞他的音乐天赋能力,问“你钢琴几级?“ ”我无考级。“天才答曰。拔萃男书院乐团的口号”音乐王国,舍我其谁“,他不应和呼喊,他就是不需一起喊,因为一起喊”我“就变”我们“了,他只需要在旁自信而孤独的笑。他狂傲的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钢琴家。
学童围着他听他指挥时镜头位于他脑后,显示他霸气强势号令。有一镜头在从侧面仰拍他弹琴,顺光而下照耀他脑袋的灯光与他的自信笑容,仿似说他就是音乐世界的神。
七岁开始学琴时家正便开始比樱桃小丸子还要“问题天天都多”,他思考“人”,“完美”,和宗教等问题。“点解会有人?”“真的有神吗?世界就那么简单吗?”他幻想全世界的人到他面前,然后大家一齐死晒(死光)。但他又觉得“朋友,音乐,钱,生命”是人生最重要的。
从小逼着他练琴、参加比赛,想他赢的爸爸,因第三者而导致离婚,家正义正言辞控诉父亲的错,或许他认为父亲违背了他认同的“人要有人性和良知”。
10岁左右的小孩说出:“人有权结束自己的生命。”同在香港的斌仔(《我要安乐死》一书作者)会多么希望那帮反对安乐死的顽固分子可以认同这句话。
后面有一场戏记录和哥哥爸爸吃晚饭,一家3口闲话家常,讲明天要做什么,讲球赛,讲中文考试,父亲还问家正是否打算上网看艳照门。这种叶伟信最爱拍的吃饭戏,很细致微妙的展示了这个音乐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就快结束时,镜头对着10来岁的家正和父亲,与导演一起聊天,自负老成的家正说着说着,在父亲摸着他的头时,落下了男儿泪,这个与父亲一样固执的天才也有压力,神童也渴望与父亲多聊天沟通。
家正长大后还是有几分俊俏的,这一点导演在开始拍摄他时应该没想到。全片的对白都是中英夹杂,这可是立法会议员刘慧卿最反感的香港人通病。虽然整部电影有很多笑点,但很多时候我与场内不少人一起发笑时,我右边两位不懂粤语的外来学生却无甚反应,可见作为港产片,粤语里很多韵味还是需要文化相近才更能体会。
脱口而出“屌鬼,屌爆,痴撚线,shit,fucking”等粗口,或许在大陆高尚典范的领导和家长看来很低俗,恨不得当着家正父母指责家正没家教。但就像韩寒为丁俊晖辩驳时说“一帮毫无成就的人居然还指责一个世界冠军的教育模式有问题”。
“你真係要我讲?”“你真係要我讲?”“你真係要我讲?”
no matter what you say, I just on my way.




一出音乐传奇,连不爱音乐的人也喜欢。 —— 许鞍华导演
肆无忌惮,轻狂莽撞,唯有说,天才就是如此。 —— 邵家臻 浸会大学讲师
影片对比着热情和冷静、天真和事故。 —— 罗卡 电影文化工作者

 2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我是一个喜欢问为什么的人,我喜欢这种生活吗?我喜欢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吗?诸如此类。我甚至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我为什么会存在。正如苏菲接到艾伯特的第一封信里问到的一样,你是谁?世界从何处来?我们不会想到宇宙来自于一个极小但密度极大的点。我们在夜空看到的星星都是几光年甚至是几十亿光年前的样子,我们自身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总以为这样的困惑只我才有,看过纪录片《音乐人生》后才发现,11岁的黄家正就问过人为什么会存在。而11岁的我,还在跟爸爸较真,动画片是我要看一辈子的,你根本不懂。

黄家正有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质,那种天才的疯狂。他学大提琴的哥哥没有,他的妹妹也没有。他那拉小提琴的朋友更没有,他们只是把音乐当做某种爱好,他们长大后想要成为的只是企业家之类的人。而17岁的黄家正是把音乐当做生命的人,他想要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领略到音乐的魅力。他从来不信神,他只信自己。

每一个天才都会迷失。因为他们总是走的太快,把我们这些普通人远远抛在后面。这个世界的许多规则又是为普通人设计的,并不适用于天才。他看着自己的手,问为什么手会弹琴?他也曾骄傲的对朋友说,因为我弹得比你好,所以你嫉妒我。在带领学弟学妹们夺得冠军后,他却显得异常的寂寞。一群人在狂欢时,他总是一个人默默走向寂静。他说,我不是为了演奏而演奏,我不是为了冠军去比赛,我的能力不需要冠军来证明。

比赛散场后,有人拉着他问钢琴弹得这么好,几级了?他回答,我不考级。11岁的他被问到,长大后想成为什么?他说想成为一个human being,想成为一个人,要有人性。这场历时6年的拍摄,一个天才少年变成了一个“叛逆”的青年。期间,父母离婚。花了2年的时间找回自己。由于对父亲的反抗,以至于厌恶音乐。然而,音乐已经渗透到他的生命里,无论如何是丢不掉的。至于父亲,关系越来越糟糕,再也回不到11岁那年了。

光鲜的背后总有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痛苦,少年黄家正在谈到人生和死亡时说,如果我喜欢生命,我也有权结束它。人生沒有完美,死亡才是完美的。我想那只是他对练琴这件事的变相的反抗,因为父亲的殷切希望而倍感压力。最后,只是因为父亲说我以后要多找你聊聊,他便抑制不住的哭泣起来。我想,他说的快乐都不是真的,他11岁的笑容后面隐藏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然而,我们都无法抉择的存在了。那么,我们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才对得起那短促的一生?11岁的黄家正说他的生命三分之一是父母亲人、三分之一是音乐、三分之一是钱。17岁的黄家正说音乐是他的生命,钱不过是用来生活和享受。父母亲人彻底的从他生命中褪去。

萨特认为,存在不等于活着。植物和动物也活着,它们虽然存在,但并不需要思考存在的意义。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他说,存在先于本质。我存在比我是谁重要。

黄家正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存在,重要的是他比我们都更早的探寻了生活的意义。重要的是他用他的音乐影响了一些人,感动了一些人。正如泰戈尔说的,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P.S电影的剪辑非常好。)

 3 ) 生命无解,音乐有爱

一部小制作纪录片,刚刚在金马奖拿下最佳纪录片、最佳剪接、最佳音效(后两个奖是与所有类型片竞争)。导演把分别在02年和08年拍摄的香港男孩黄家正(KJ)11岁和17岁时的片段,剪接而成。

以上就是我在去看这部《音乐人生KJ》之前对影片的仅有认识。

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一部普通的讲述一个音乐神童的成长故事,也难怪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会专程带着自己学琴的孩子前去观看。剧院的上一部影片拖过了时间,导致这部影片没有准点上映,有家长当场喧哗起来,完全不顾对孩子的身教,大声嚷道,到点啦,快放啦。

影片的开始,的确也像是一部正常的讲述一个11岁的孩子练琴、比赛、成名的故事。当镜头切换到17岁的KJ,指挥着校乐团时排练时,还一度让我有了一点抵触的心理。那种对学弟学妹甚至同龄人的呵斥,那种过份的自负,尤其是那句“罗老师教了我12年,今天让她来看我指挥,你们竟然让我失望、让她失望”,着实没有办法让我对这个孩子产生好感。

但随着影片的推进,KJ思维方式的独特性越来越被体现出来。虽然教她琴的卢老师一向都不接他电话,哥哥、妹妹、同学、学弟学妹在排练的时候无一不被他呵斥,被直接了当地指出缺点,而他们过后又甘愿放下尊严来配合他,因为“与他合作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他敢在校际比赛不理规定,玩一首会超时2分钟的曲子,而让队友心甘情愿冒着扣分的危险来配合他。因为“音乐不是拿来比赛的,音乐是生命,用心演奏出来的那一刻,才是音乐真正意义所在”。

所以全校都在乎的比赛,他一点都不在乎,因为“冠军已经拿过几次,不需要再证明”。所以即使最后赢了,队友和校友们在场外欢呼“音乐王国,舍我其谁”庆祝,他也只是默默在一旁敲打着手指,更宁愿去留意夜空中飞过的飞机。

也许拥有怪脾气、孤独、而难相处是天才的通病。但他爱音乐的那一份纯粹,又实在令人感动。出生于中产家庭,父亲是医生,环境优越,从小学琴,11岁就到欧洲去和室内乐团合作录制cd。一个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可能是早熟,但同时又充满着缺陷的。他的父亲也和许多其他家长一样,让孩子学琴,只是为了去赢得比赛,去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放大到整个社会的家长群体,不说琴棋书画,就算读书考试,不也有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成绩,有意无意当作与他人炫耀攀比的谈资么?

17岁的KJ,三年前经历了父母的离异,原因是父亲有第三者。说起这件事,他的情绪显得复杂。纵然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成长,从小是人人羡慕的钢琴神童,随着成长也处处体现出领导者的气魄和能力,偏偏最不能让他原谅的,正是带给他所有这一切的、一路栽培他的父亲所犯下了错。

也许上帝给了你一些东西,便注定会在别处拿走你另一些东西。

但KJ与他虔诚的基督徒同学不同、也与他“为荣耀主而演奏”的罗老师不同,他是一个无神论者。

11岁的KJ,练习的间隙和父亲坐在沙发上,说,反正人都是要死的,不如死了算了。父亲说,你不会想自杀吧。他说,不会,我还想多活一阵子。父亲说,只是一阵子吗?他便不再做声。

半响,父亲也许感到这孩子想太多,摸着他的头说,看来我以后得多些和你聊聊天。KJ的眼泪马上决堤,一个11岁小男孩所承受的压力,也许自己还不懂用语言表达。

他说这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旁人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他说,是不公平,但是可以完美一点。问,怎样才完美?答,每个人都爱音乐,就完美了。

KJ的纪录片告一段落,在随后的现场讨论会上,主持人说起KJ的近况,去了美国读音乐学院,与出轨的父亲闹僵后、又和解。然后又申请休学一年,目前返港带领乐团去为各大慈善机构演出。

一个孤独的思考者,他思考人存在的意义,思考音乐对生命的丰富。当他的同学说起信仰,他只说,我要追寻真理。当然,也可以有人觉得,这只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中产家庭孩子,未懂得生存艰辛,哪懂得什么人生。长江后浪,这世界太多前仆后继的家长和孩子,他自己也不确定自己的前程,说有一天,可能我会在街头乞讨,希望不会吧。

这部影片的确不仅是拍给学音乐的人看的,更是给所有家长、孩子、甚至整个社会看的。正如主持人所说,许多逼孩子学琴的家长,只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下一个郎朗,而不是教他们去爱音乐和生命(我周围的刚刚在剧院喧哗的家长也许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竞争的世界,每个人都拼命证明自己的价值,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已是常态。而冠军只有一个,那些成千上万的“平庸者”,他们的情绪又何去何从。

11岁时我开始有自己的房间。17岁时我房间里最多的东西是cd。

毕业后,有次闲聊,妈妈说,你中学时整天听歌,连做功课都在听歌,早知道那时不给你买cd机,也许成绩会好些,考个更好的大学。

其实谁也不能保证,某些事情在当初若不是那样,现在就会演变成怎样的样子。即使优秀如KJ这样光芒四射的音乐神童,他也不一定比那些羡慕他的家长和孩子更快乐。

每个阶层都有不同的问题要去面对,KJ困于无法追问的思想领域的答案的同时,这世界上同样有很多温饱线以下的贫困孩子徘徊于物质的缺失之苦。

快乐不快乐,都看着前方。

我依然庆幸我喜欢音乐,就算不听歌,小时候肯定也会有别的玩意儿会转移注意力。音乐是一种对生命的感知载体,最神奇的是它无法准确衡量和计算,庆幸我爱上。

影片中KJ说音乐是没有办法用科学去解释的,为什么有的让人笑,有的让人哭。

生命是一道无解的习题,也许不少人和KJ一样,渴望从中追寻真理。物质也好,精神也好。但比答案更重要的,一定是过程。

走出剧院,我坐上一部的士,车里没有开收音机,司机转着方向盘自己哼起歌来。

KJ玩的是古典音乐,我平常听的是流行音乐,而此刻司机哼的,只是一首可能连流行音乐都称不上的网络口水歌。

但没关系,不管什么类型,那种音乐与心情之间的呼应,原来如此相似。

 4 ) 一个不完美的世界和一个完美的人

The world is imperfect, and yet you are a perfect human being.

当影片开场仅仅一二分钟,K.J.说出那句I want to be a human being.的时候,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涌了一下,不过,还是没有掉下来。

影片的前半部分,K.J.的年少轻狂是给我最深的印象,不过当他越来越多的展露心迹,我越来越可以理解那种作为一个最最纯粹的人,最最洁净的灵魂,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甚至是充满了恶的世界里,是何等孤独。

在摄像机的镜头前,Samuel是不会说出真正的心声的。其实,他,或者小胖,或者很多K.J.身边的人都有一种被K.J.的光芒shadow的感觉。因为他是神童,因为他获得的国际认可,所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咯。K.J.的指导——何时轻,何时响,何时停顿,所有的技巧性的东西——这些当然要听,听了就可以得奖,得了奖就可以……

当K.J.说他特地选了一首超过主办方时间要求的曲子,为了让参与的人能够更多的感受到音乐,更多的感受纯粹,更多的让他们体味那种“神性”(请允许我用这个词)。我可以感受到他给自己所加的责任,和渗透骨髓的同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他是对的,年龄必须足够的小,必须要碰到一个好老师,才能成为音乐家。Samuel和小胖这样不能算作“小”,他们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要成为一个音乐家,比如K.J.的性格很古怪,在这种不纯净的心灵状态下,你可以获奖,但是无法internalize音乐,使它成为你的一部分,就像Ms. Loo说的。

又或许,其实是可以的,如果有一个好老师。而难的是当你有了整个世界,当你功成名就,你还能保持这份纯粹和纯净。这也许,就只能是上帝的旨意了。

K.J.有很多问题要问上帝,而我要问的是,为什么上帝选择了一部分人让他们清醒,让他们保有一部分的神性,却艰辛的活着。像K.J.这样,且不被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所理解。

我的泪水是在影片快要结束时K.J.在捷克被采访时流下的。当他说完了live, survive, suicide之后,他哭了。那种绝望,hopeless and helpless,那种对人生,对这个世界的通透让人流泪。

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论调都只会让你周围的人远离你,一点一点。仿佛你做的并不是对的,而且活该不被这个世界接受。原因仅仅是你是一个perfect human being,而别人的生活是totally meaningless的。

 5 ) 你有什么可以视作生命的东西?

“你系米觉得拍野系你个生命,your life?”

“Yes,好似你弹琴一样。”

你有没有可以视作生命的东西?我拿这话去问一个朋友,他沉默了几秒后说,这个问题真让人无地自容。在看《KJ音乐人生》的前半部分时,我常有这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其中更夹杂着无限的嫉妒与羡慕。梁实秋曾语,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一个诗人住在隔壁便是个笑话。同理,一个已经辞世的天才或许能够引起人顶礼膜拜,一个活在同一片土地,操同一个语种,跟我同肤色还比我小了四岁的天才,则让人感到一阵战栗,他身上光芒闪耀,谁望住一眼,即可感到自己黯然失色,好似一堆无用废柴。

黄家正型到爆。

11岁赢得音乐大奖,同年赴欧洲各地演出,录制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锋芒毕露风光无限。然而音乐神童何其多,小时了了大时未佳几乎是个巫婆的诅咒,你昂首阔步引颈高歌之处必有人在旁腹诽:看你风光到几时?

他到18岁时的确不如11岁风光,只是你完全想不到,这个男人的魅力已经不仅仅在音乐,而是无法抑制的从各个地方钻出来,叫人不敢直视:以后他肯定会倾倒众生,然而谁能配得起他呢?一个视音乐为大满足的人,一个只将女朋友归在朋友一栏的人,一个口出妄语,却一点都不讨厌的人。和他同年的小姑娘说,看这片子没法不仰慕他啊。

的确,黄家正活生生是从偶像剧中走出来的角色,帅,有才,有才到根本不关注外边的世界,让我想起一些恃才傲物却指望收服所有人心,对持己见者唧唧歪歪个不停的所谓才子。他从未想过博得所有人的喜爱,不惜口出狂言:我要教育香港弦乐界,何谓真正的室内乐。话音未落,已夺头名。

如果不是这个18岁少年,香港在我眼里没准还是一片荒芜,跟很多自以为是的人一般,认定南粤不过一片文化沙漠,尽管它乃娱乐之都东方之珠,很多时候想起来不过是一个大型购物商场,容你心花怒放进去,珠光宝气出来,为自己贪到许多小资本主义社会的便宜沾沾自喜个不停。所以香港到底有咩唔同?港人干嘛要在97之前仓惶不安,认为天地会变世道会变?

有一次跟人吃饭,席间某男认定beyond是他此生至爱偶像,精神领袖,眼光发亮说:你听听现在那些烂歌,再听听《红日》,传唱二十年!当时我笑而不语,开始思索一个问题,为什么香港传来的那些舶来品,尽皆廉价品相俗气毕露?似乎只有爱来爱去的流行金曲,打来打去的枪战武侠,抛胸兜售的玉女明星……黄家正这般的人物,简直从未越过香江,他哪里care大陆市场?

你得承认,大陆市场就是这么庸俗,我十岁时知道个周华健已经得意洋洋,谁来教我贝多芬德彪西?你得承认,就算有了李云迪朗朗,我只看到前者在耐克广告骑车骑得飞快,后者扬言非公主不娶;你得承认,撇开60,70后不谈,80后的精神家园依然荒芜一片。我嫉妒黄家正,嫉妒他老爸在他身后跟他一起徜徉音乐之间,嫉妒他有一般好友说音乐使他们获益良多。

粗俗尽管有时能令人破口大笑,但总要有些东西,能使我们暂时能够脱离世界之外。黄家正11岁时有一个烦恼,尽管他很快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却不快乐,如果大家都懂音乐,多好,连战争都不会有。

一个诗人,一个音乐家,看似无用,有时候却是很多人活下去的依据。

最后想说说黄家正的医生父亲,香港中产阶级,两儿一女,令人艳羡。主人公幼时常坐于膝上,其乐融融。我当时心想:拥有这样丰富生活的男人,肯定不会无聊到去外遇。直到最后黄家正出场指责父亲出轨搞第三者无人性,看完有点诧异,看来外遇不分有聊无聊,他父亲或许意识到长大的孩子已经不是他的生命,一份不光彩的爱情暂时跃居所有生命之上。

 6 ) 他是个天才,首先,他是一个人

他是个天才,首先,他是一个人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一个大满足。音乐满足了你以后,其他的东西你都不会在乎。”“我不喜欢为了比赛而音乐。音乐是为自己的。真正的享受是在音乐里的,不是比赛,不是赢。”“生和死是什么?”“有的音乐是为了献给神的,但是我是一个人,音乐是给人的。”

说这些话的人,他十七岁。

“人为什么活着?大多数人都不开心。可是音乐会化解掉所有这些。我想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这一点。”“我以后的人生啊,三分之一是音乐,三分之一是生活,三分之一是钱。”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十岁。

纪录片的时间脉络是他组织了一群小孩参加音乐比赛。纪录片的章节以人物来划分:老师,哥哥,妹妹,父亲,学院。我想之所以用人来划分,也许就是电影一开始,他说的第一句话:“我想做一个人。一个有人性的人。”

他并不可爱。天才就像除草剂,走过的地方,寸草不生。你看到他周围的人为他所遮蔽,所伤。你能看到他同样学习音乐的哥哥,用怎样顺服忍耐的眼神看着他。同样学习音乐的妹妹是如何的沉默,被他偶然夸奖时,露出那样开心的表情。庸人学会了忍耐,但是天才不会。被他指责和批评的同伴,笑着说:“他……他好残忍的!”他最好的朋友说:“为什么我会忍耐他十年?……好问题。是神的安排吧!”

他十岁时,他直接的,真诚的表达不解:“哥哥为什么那么慢?他错那么多!我不能容忍。”他与别人合作,也总是在说:“他们好慢的,等起来好无聊。”

他实在是太自信了,自信到狂妄的地步。他经常弹奏完,自言自语说:“好棒啊,弹得好好!”“我当然不是万人迷,但是我是有魅力的领袖。有魅力的领袖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

如果说,一个四十岁的人在镜头前说:“钱真的不重要。音乐能满足一切。”我一定在心里说:扯淡呢你吧!但是他十七岁,他说这些话时,无比的笃定,无比的纯粹。那个时候,我不觉得他在扯淡。

青春也许就是,对未来毫无理由的笃定。以及,真诚的造作,真诚的表演,真诚的夸张。

没错,他不可爱,但是有些部分,他可敬。比如说,他永远非常真实。问他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他不会闪避,也不会撒谎。他就是戏谑的笑着问:“你真的要知道答案?你真的要我讲出来?”问题关于他父母的离婚。他就用最直接,最简单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因为我爸爸有外遇。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学到最多的一件事。他逃避责任……他没有人性。”镜头里平行剪切的,恰恰是他十岁时,父亲用疼爱到满溢出来的一种手势,不断的不断的,不断的抚摸着他的头。

比如说,他的特立独行。他永远不为了赢而比赛,只是为了表达音乐而比赛。所以,他选择了超时的曲目,哪怕会被扣分。

比如说,他拒绝成为职业钢琴家,每个月在国外飞来飞去表演的那种生涯。他在拒绝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拒绝赢。

比如说,你看他排练,看他表演。他在人群中央转折如意,潇洒自如。那样极端的自信,舒展,陶醉,优雅。那样一种深沉的喜悦,超过了快乐,那样的天然的癫狂。这些不是演的,不是我们常见的钢琴家,动情的一甩头那样的,是完全即兴的。

看过太多天才的标本,但是这一只是活的。活的,意味着,就像他说的“我是一个人”,他有缺点,甚至有缺陷,有问题,同时,他光彩夺目。活着,意味着,他要经历人世,去体会人间的艰辛和喜悦,无奈和沉重,情欲和禁锢,荒废和压榨。然后,他会明白很多事,会全部带进他的音乐里。

看纪录片的时候,我常常惊讶于,周围的成年人,有那么高的境界,那么好的耐心去引导他。少年看才情,中年看功力,老年看境界。他周围的成年人,告诉他:“谁说贝多芬一定要快的啊?”“来,说一遍,一个艺术家,除了才华,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谦虚。”“表情很重要,表情是你音乐的一部分。”“想象丝绸,湖面,枝条,音乐盒……”他们是人性的。我想,这是他志愿于“做一个人”的种子。

再然后,这部纪录片的作者也是人性的。他的观点和立场都在,但是没有强加于任何人。他就是温和的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和辩论。

是的,这个天才不可爱,但是他恰恰值得爱。和撒娇,讨好,故做姿态的可爱相比。他的不可爱,是他作为“人”的那一部分。我一直在想,我们国内,我所见到的音乐天才。他们才是真正的不可爱。他们是成功的标本,是痛苦的成品,他们的音乐并不献给神,也不送给人。有人,有性,但是没有人性。

这部纪录片是来自香港的《音乐人生》。影片中的这个天才叫黄家正。





 短评

纪录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能够记录时间。

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太好看了。

7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有些东西真的必须有天分才行。

1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家勁眼中的光芒由閃耀到消失,是令人唏噓的話題之一。曾經用音樂的激情沖破俗氣榮耀的天才,也避不開因為家庭破裂所造成的內心傷痛。痛之無可避免,同樣也適用於天才。然而或許,我們應該再多看一眼,生活在天才身邊的哥哥。從他的臉上,所感受到流行於社會的“比較”所造成的悲哀,是否更是,很多孩子與大人躲不開的沈重

13分钟前
  • 喬奕思
  • 推荐

To myself:无可评论,不会忘记。

17分钟前
  • mOco
  • 推荐

26-8-2009 12:00pm bc

20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有一场戏:父亲对kj说,爸爸以后会经常跟你聊天。kj坐在旁边玩弄着手指,没有回应,他继续玩弄着手指,没有回应,玩弄着手指,直到眼泪哗的就流了出来。在他眼泪流出来的同时,我的眼泪几乎同时就流了出来。电影的魅力之一,让我们两个这辈子也见不到的人有了交集,那一刻的感受,是那么的相似。

25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力荐

有才华的人,就该什么都不怕。。。当十岁的他说出一串耸人听闻的话,他爸在一边又是惊讶又是微笑。。。而当十七岁的他说爸爸没有人性,他爸又该是副什么表情?

26分钟前
  • 肖浑
  • 推荐

我想的和他一样多,不过他的成熟让我无地自容。年度最佳。

27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故事本身当然已足够吸引人,黄家正这个射手男本身当然也赚尽眼球。但是张经纬也太会拍纪录片了吧!全都做足且超出水准以上,真厉害。

28分钟前
  • Kikiko
  • 力荐

你渐渐变成你憎恶的那个人一样让人憎恶。中产阶级家庭的怪胎?一时的天才?母爱的不在场和转移?练琴让脑部早熟?

32分钟前
  • ealonlee
  • 力荐

这孩子少年老成,真够苦的,想起我小时学琴的痛苦时光啦~

37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看一颗敏感而又完美主义的心如何自处却终究败北。

39分钟前
  • 罗伯特小姐
  • 力荐

黃家正其實並不擅言詞,所謂的哲學思辯也無深度,但他讓我懷念從前,讓我覺得不孤單。11歲的家正哭時,我就在想,會不會每個孩子都曾經覺得有不被瞭解的寂寞?

40分钟前
  • lolam
  • 推荐

天才都是有點討人厭的。

44分钟前
  • h2ody
  • 推荐

全中,黄家正就是理想型。做一个真正的“人”,投入全身追求纯粹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理想不是人生的全部,活着才是。

48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香港最好(也可能是唯一)的纪录片。

50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他的音乐很朋克,他的人生不拧巴

54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看哭了,年度十佳之一,勾起了对童年学乐器时的大段回忆,有的时候经常会想,音乐演奏家是需要天赋的,而且需要一个好老师,另外还需要自省如何做人,才能得到人生的飞越。

56分钟前
  • 韧勉
  • 力荐

痴人正是黄家正:我这个人,懦弱、犹疑,热爱和稀泥和当墙头草,总是很容易被外物影响。所以我一直偏爱内心坚定骄傲的人,黄家正自成的小宇宙内公转自转,从上到下,由生到死,各种宏大元命题都有自己坚不可摧的理念信仰,被孤立也不要紧,被讨厌也不要紧,得罪人也不要紧,永远知道什么对自己是要紧的

60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