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记录片法国2009

主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格伦·克洛斯,雅克·冈布兰

导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播放地址

 剧照

家园 剧照 NO.1家园 剧照 NO.2家园 剧照 NO.3家园 剧照 NO.4家园 剧照 NO.5家园 剧照 NO.6家园 剧照 NO.13家园 剧照 NO.14家园 剧照 NO.15家园 剧照 NO.16家园 剧照 NO.17家园 剧照 NO.18家园 剧照 NO.19家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3:42

详细剧情

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地球变成一个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然而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只用了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将何去何从?   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明天并不遥远,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未来?

 长篇影评

 1 ) 索然无味

白左情怀泛滥的作品。

为9+的豆瓣分和好口碑带着朋友们在私人影院看,我集中精力仍然不知所云,而朋友们则哈欠连天。

并不是想象中的大量美景,反而像小作文。

经典的三段式结构。先当头棒喝一声,你有病啊!然后再故作高深,我有药啊!

结尾那句“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出来的时候,我简直尴尬到死。

评分大概率会持续下滑。

所谓环保,名声已经臭了。不是说环保不好,但这些年来,中国人已经认清西方的环保是个什么玩意儿。

到底是哪个国家最铺张浪费,大家心里自有杆秤。

谈碳排放,以国家为单位而不是以人为单位。中国人就不是人了。

不让中国人吃肉,等中国谈到2035碳中和时,一个个又开始装聋作哑了。

这种环保是搞笑的。

发了一通闹骚,未必和本片有关。其实这部片子是没问题的,归根结底还是话语权的问题。

你没有话语权,那环保就成了指责你的工具。即使你剖开肚子,没有粉又如何?

唯愿祖国富强!

 2 ) 有一点点失望

当年看戈尔的记录片时颇为激赏,于是对这个片很感兴趣,但是当片头出现PPR集团旗下品牌字母组出HOME时有一点点惊愕,一步步“读”下去,影片阐述一个这么重大科学问题时的简单逻辑和不谨慎更是让人惊讶,个人认为越是自己认为“对”的重大的命题越是要仔细缜密,气候变化这么一个对面站满了论敌的议题一定要用排山倒海、无可争辩的论据啊。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片并不能对气候变化本身讨论的深入做出贡献,只能为它带来一些八卦性质的时尚噱头。

 3 ) 简评

这种片子,我总会联想到发达国家的虚伪与贪婪,不知何时起,我开始觉得人类的问题,不是发展,而是分配。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政治比科学重要。

我们这个社会的吊诡之处是,人均资源消耗是普通人几十倍乃至数百倍的明星政要们呼吁普通人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wtf

老百姓都要精打细算,掰手指头过日子,何来挥霍一说?以前我是听信了这种宣传,不过,后来我改变想法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消费,我们已经付过钱了,为何还要心中有愧,穷人的一块钱与富人的一块钱,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人生的乐趣无多,对自己好点。

有时我也会想到那些遥远没有人类的星球,既然在地球上,人类是晚进场的角色,可在落幕之后,人类又为何迟迟不想退场呢。宇宙是广袤的,深邃的,沉默的,把人类比作宇宙的任何事物,也许都是对宇宙的蔑视。

 4 ) all these numbers

20%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consumes 80% of its resourse

the world spends 12 times more on military expenditures than on ai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5,000 people a day die because of drinking water

1,000,000,000 people have no access to safe drinking water

nearly 1,000,000,000 people are going hungry

over 50% of grain traded around the world is used for animal feed and biofuels

40% of arable land has suffered long-term damage

every year, 13,000,000 hectares of forest disappear

....................................

are we still aware of what the hell are we doing?

 5 ) 我身为屠刀,如何放下屠刀

    此文仅为听得懂反讽的人而写。
    不可否认,剧组将《家园》拍得很唯美,完全采用了一种上帝的视角,说教的论调。但镜头下的美丽,并非真正的美丽,这仅关于取舍,是一种刻意的美,做作的美。
    全球变暖,不过是政治与商业结合的又一怪胎。环保完全是在做秀,人们要么是无知的一厢情愿,要么是变本加利的伪善。一些人提倡用太阳能器械,可他不知道将矿石最终制成器械,早已得不偿失。所有的环保发布会皆不环保,无非是耳目一新的高档消费。看吧,人类!你们关心的不是环保,不是真像,而是利益。
    生物圈,你我互食了几十亿年,如此的正当与光辉。战争是人类所做的最理性的行为,破坏环境同样也是。不论你相信与否,科技为争斗而生,而不是要为人类谋福利。
    道德我们有,可我们并不真正相信它。就像我们并不真正相信有上帝。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别逗了。
    这个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组织化,我只对我生活的上下级负责,对于其他,人们皆无脑力。
     过去,我正如所有生命一样,忙于利益的争斗,将来我也将继续杀戮,这是我的安生立命之法。我身为屠刀,如何放下屠刀。终我一生,别无他求。
    让我死。。。
    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我的身形是如此的丑陋,我不愿见任何人。我的心灵将永受煎熬,赎我身体的罪。
    离开地球,人类存在不会长久,枝节如此众多的平衡,不是人类这样低等的生命所能掌握的技巧。惟一可能的结果,将是一场席卷全球的“黑死病”,上帝重临地球,人口锐减,最终达到新的平衡。至于在这场由人类自食其果的大灾难中,少数人类是否能延续生命,那将取决人类是否有活命的基因。作为上亿年进化产物的人类,也绝非等闲之辈,结局将非常乐观。
    如果地球要毁灭,那就让她毁灭吧,这也照样是一件奇观,不失大自然的雄浑,最神奇的造化。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无需大惊小怪!产生——发展——消亡——再产生……


 6 ) 来,我们给自己写下墓志铭

没有完整看简介,看到说导演用了15年,走了50个国家进行拍摄,也好奇豆瓣9.3的高分,于是下了这部《家园》。
影片开头的十几分钟,绚丽的色彩、开阔的俯瞰以及那些自然景观形成的抽象图形和线条让我误以为这是一部歌颂地球和谐美好,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风光片——我完全错了。

航拍画面平稳推进,背景音乐散发着神秘气息,旁白用第二人称描述人类的时候,仿佛有一种神明的视角与口吻。当然我们多数人早就被打造成坚定的无神论者了,被问及信仰的时候可以轻蔑地讪笑对方。没有信仰,于是也没有忌惮,相信人定胜天,相信无限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偶尔搬出神仙们来,也多是为了些自己的琐碎小事。我们的专注力相当有限,专注于积敛财富,经营舒适生活,追求幸福人生。

当场景从自然变作乡村,变作城镇,最终变成摩天大楼林立的钢筋森林的时候,我一时错觉,仿佛看到科幻片里邪恶力量切入的铺垫。广袤农场上的巨型收割机,拥挤不毛的人工牧场,铺满塑料的温室大棚,戴防毒面具全副武装的工人在喷洒农药,还有匀速摆动的石油开采机——这一切带给我们生存下去的安全感。这些画面令我陌生和震惊,以及反胃,我想起那些科幻题材里毁灭地球的邪恶外星生物了。

生命的长度和广度有限,欲望却从来没有限度,那些表面正当的专注力以耗费一切有可能利用的能源和资源为代价,就应当被称作狭隘和残忍。看似合理的出发点演绎出荒谬的结果。影片叙述,人类为了抵抗饥饿砍伐森林进行耕作,为了填饱更多人的肚子利用石油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50%的产出没有用来救济饥饿边缘的贫民而用来生产肉类和制作新型燃料,为了满足食欲耗尽地球几十亿年的积蓄。这很可笑可我一点也笑不出来。

没有描述未来灾难的电脑特效,没有触目惊心的血腥暴力。那些实实在在的现世镜头,以及被放大字体的数据资料已经令我陷入绝望。我看到似曾相识的画面,像灾难片科幻片或者恐怖片;我默默地对比自己的年龄和那些资源即将消失的年份,惊恐地发现自己将不可避免地经历那些未知的状况;旁白语速均匀地陈述着人类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影响,我带着不安愧疚以及无奈,仿佛接受审判。
悲观已经来不及,你必须相信如果如此继续,末日审判的画面将不仅仅出现在《圣经》的诗章里。世界末日不是什么玛雅预言,而是我们一手书写的结局。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
惨象和悲剧就摆在眼前。和谐结束在人类出现之后,野蛮出现在文明璀璨之后。我们批判法西斯主义的灭绝人性,却在对大自然剥削屠杀斩尽杀绝的时候毫无愧疚羞耻。
我们自导自演倾情奉献了这出悲剧,那么是不是也要手牵手肩并肩悲壮地写一篇感天动地的墓志铭然后慷慨赴死呢?上帝又要发笑了。没有人可以逃脱罪责,即使在无意识的状态。这是我们的家园,以大自然为宏观的视角,一切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观念利益冲突都将失去意义。生态的毁灭必然造成饥荒、贫穷、土地与人口的冲突,以及战争,人道主义危机,复活岛的寓言将会在更大的舞台上重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像影片最后说的那样,既然悲观已经失去意义,让我们一起,承担责任,珍惜手中的财富,运用知识和教育的力量,依靠我们的智慧与努力,大胆尝试,积极应对,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奇迹,扭转现状。

不论结果,至少可以在努力之后,写一篇坦坦荡荡的墓志铭。

 短评

就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被狗日了……

7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俯瞰这地球的伤痕。We all have a date with the planet! “导演走访50个国家,俯瞰生态光影,美不胜收。” 镜头太美了,不过缺乏说服力和“号召”的力度,更多的仅是展示地球“伤痕”。还可以,但触动不多。只能算是环保纪录片里的一张空皮。

1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最美的画面,最沉重的心情

14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研究地球的外星人必看

15分钟前
  • zing
  • 推荐

需要有这样的人,记下这样的瞬间。

1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你一定要看!

2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虽然看过不少这样的电影 但还需要时时警醒自己。画面和色彩非常漂亮

23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破坏环境只是为了让空气和水更加稀有 以便用来交易 获取利益 当然大众是买单的那位

26分钟前
  • 刘二
  • 力荐

爱地球啊!

29分钟前
  • 薇拉
  • 力荐

人类就是地球上的一个大毒瘤

34分钟前
  • 把渣害
  • 力荐

悲观已经太迟了。

3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如果真有心,不如把航拍的钱省下来捐给环保组织。这个片子真不亏为一次昂贵的“谴责”

40分钟前
  • YY
  • 很差

主打宏大气场,看着不是很亲切,虽然那些鸟瞰镜头非常美。ps,在imdb观察半天才发现Luc的名字,“又名”怎么翻的啊!

41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非常震撼我的2009年好片

46分钟前
  • 左翼
  • 力荐

如果我是中学教师,这部片子实用性也太强了点吧!清晰舒缓的女声解说,用于英语听力练习再好不过;我要是教地理,第一堂课也先用这片子引起娃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啊,哪个旅游公司提供坐直升机把这些个景色全看一遍的服务,收费几多啊??

49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压抑感、沉重感、无力感。影片最后给了我们“希望”,但不是我没有信心,只是绝望太过强大。对于地球这个家园,人类只是在通往毁灭的路上。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唯美画面

57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纪录片也可以感人

1小时前
  • jiyun
  • 力荐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BBC的Earth-The Power of the Planet以及Planet Earth的結合。自然之美令人顫抖,但是背後隱藏的訊息卻令人心寒。

1小时前
  • StevenTong
  • 力荐

逊色于行星地球很多

1小时前
  • 豆友1576610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