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后即焚

喜剧片美国 / 英国 / 法国2008

主演:乔治·克鲁尼  约翰·马尔科维奇  蒂尔达·斯文顿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布拉德·皮特  

导演:伊桑·科恩  乔尔·科恩  

 剧照

阅后即焚 剧照 NO.1阅后即焚 剧照 NO.2阅后即焚 剧照 NO.3阅后即焚 剧照 NO.4阅后即焚 剧照 NO.5阅后即焚 剧照 NO.6阅后即焚 剧照 NO.13阅后即焚 剧照 NO.14阅后即焚 剧照 NO.15阅后即焚 剧照 NO.16阅后即焚 剧照 NO.17阅后即焚 剧照 NO.18阅后即焚 剧照 NO.19阅后即焚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8 15:24

详细剧情

本片根据曾于1977年至1981年间担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斯坦菲尔德·特纳的小说《高度机密:总统、中情局局长和特工》改编而成。  Osbourne(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是CIA的资深分析员,因酗酒问题被开除。沮丧的Osbourne回到家中又不被老婆重视。他妻子Katie(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饰)是个冷冰冰的职业医生,与财政部的Harry(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偷情,在船上共度春光。Osbourne赌咒写一本自传来透露CIA的高极机密,却被一心想跟自己离婚的Katie错拿去记录调查自己的财政报告,后又不慎落在了健身房。被傻里傻气的健身房女员工Linda(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Frances McDormand 饰)和稍有点二百五的健身教练Chad(布拉德·皮特 Brad ... (展开全部) ©豆瓣

 长篇影评

 1 ) 高安兄弟讲政治?——《阅后即焚》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奥巴马终于成为首位黑人美国总统。这当然令人想起当初贩卖黑奴,到马丁路德金带领黑人争取种族平等权利的辛酸史。聚焦于近二十多年,在曾任中情局(CIA)局长和列根副手的老布殊任内,美苏冷战格局瓦解,资本主义似乎大获全胜,但在小布殊任内,一场金融海啸又揭示自由市场过度放任的弊端,至此左翼政治经济主张又乍现生机。再聚焦于过去共和党执政的八年,911事件令美国人成为惊弓之鸟,恐惧噬食心灵。

高安兄弟(Coen Brothers)新作《阅后即焚》 (Burn After Reading,2008)以高空全景聚焦于CIA总部的镜头开始,最后又从CIA总部拉后回到美国高空全景的镜头作结,果然,见微可以知着,眼光可以定睛一地一事,一地一事又可见一国八年的光阴历史。

《阅后即焚》的情节荒诞离奇,嘲弄讽刺不在话下,俯拾皆是高安兄弟黑色幽默笔触。Osbourne Cox(John Malkovich饰演)因酗酒被中情局解雇,专心写自传揭露中情局内幕,他的妻子Katie(Tilda Swinton饰演)与丈夫貌合神离,搭上了联邦法警Harry(George Clooney饰演),Katie为了离婚和探知丈夫身家,将档案一并抄在一张光盘内,光盘却辗转遗漏在一家健身中心,小职员Chad(Brad Pitt饰演,梳了一个占士甸发型的他充满喜剧感)和苦于筹集整容费用的Linda(Frances McDormand饰演)借此勒索Osbourne Cox,又将光盘转售予俄国大使皆未能获利,最终Chad和暗恋Linda的经理因收集更多数据文件而命丧,Osbourne Cox成为植物人,Harry逃亡到委内瑞拉,Linda的整容费到手,但身边三个男人都不在了。

《阅后即焚》在风格、主题和内容上都证明了这是一部典型的高安兄弟作品,类型跨越了间谍片和喜剧,组合起来又别具新意。Katie、Harry和Harry太太的婚外情,以及勒索金钱的桥段,首先令人想到《绿帽离奇勒索》(The Man Who Wasn't There,2001)。而从高安兄弟的名作《雪花高离奇命案》(Fargo,1996)到《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2007)再到《阅后即焚》中,事情都缘起于一个人起了贪财的念头,希望改变此时此刻相对平稳的刻板生活,最终难免惹祸上身,走向死亡宿命和不幸结局,这好比人受着自身的原罪本性缠扰,无人能够自行解脱罪恶的果实,罪的报酬就是死。只有受到恩典庇佑的人才幸免于难,但《阅后即焚》中没有人有此福气,由此看来,电影在幽默的演出背后尽是绝望的漆黑。

《阅后即焚》中Osbourne Cox好像《老无所依》的探长一样感到时不我予。Osbourne Cox说冷战结束了,一切都是官僚体系,没有一点理想。而片中人物大多纵情酒色享乐,道德败坏引出这连串风波(Linda的整容医生后面两个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雕像,暗示了肉体至上的思想根源),但是在愤世嫉俗和思索而得的想法后面,高安兄弟又略为犬儒地让Harry(不要忘记这个角色由热心关注和平和环保等社会议题的George Clooney饰演)发现Linda似乎知悉自己误杀Chad一事,一脸恐惧慌张以为人人都在针对自己,立刻逃亡到与美国不咬弦的委内瑞拉,从选角到笑话一而再地流露出高安兄弟极擅长的黑色幽默手法。

全片最黑色幽默的莫过于中情局内一位官员两番向上司报告事件,荒谬之处令人啼笑皆非。最后上司想到这个无聊顶透的风波,大家都不知道做了些甚么,只好抛下一句「汲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这句话在今天意味着——奥巴马当选了,回望过去小布殊两番当选八年执政,美国人空转着忙,双子塔遗址还是废墟,发动了两次怨声载道的战争清除恐怖主义分子,金融体系和自由市场溃败,大家都不知道做了些甚么,唯有期望来者可追,汲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就好了。

 2 ) 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什么叫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就是让你笑过之后感到脊背阵阵发凉。

秃顶的伯恩·考克斯在CIA里只是个安全等级只有三的“Nobody”,最近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人生变故:上司以酗酒为由将其扫地出门,不忠的老婆还霸占了房子作为同情夫行苟且之事的爱巢,本想写本回忆录赚点糊口的钱,可是装着回忆录的光盘却被老婆当财务账目顺手牵羊,这还不算,那光盘又被老婆律师的助手不慎落在了健身房里,然后叫两个白痴当国家机密来对自己行无耻敲诈,是爷们谁能受得了?被彻底激怒的秃顶前CIA Man穿着裤衩睡袍手拎一把板斧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向老婆霸占的屋子,没想老婆和情夫都不在,在家的不过是个私闯民宅的倒霉蛋,不了解情况的CIA Man不由分说,对其又是枪击又是斧砍,倒霉蛋的脑袋瓜当场就裂成了两截······

令人触目惊心的场面可不止是一处。

“不辣的皮特”饰演的健身教练查德·菲尔德海默并不是个罪该万死的恶棍,他只是个没有什么雄心壮志的普通人:喜欢听流行音乐,酷爱自己的“十字星牌”脚踏车,时刻不忘喝运动饮料为自己娇嫩的肌肤补补水。他甚至可以算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不过这个助人为乐的好人却丧命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上:为了帮助偏执狂的女同事凑合足够的整容手术费,他自告奋勇地“独闯龙潭”,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壁橱里迎面遭遇乔治·克鲁尼那有些神经质的“BIG GUN”,被当场爆了头······

乔治·克鲁尼饰演的财务官哈里·法莱尔的运气也不太好,喜欢沾花惹草的他自以为谎言编织地天衣无缝,生活的一切都尽在掌握,但他却不自知地掉进老婆早已挖好的离婚陷阱。他喜欢时不时炫耀一下自己那二十年没用过的“BIG GUN”,并以此作为勾引女人的噱头(当他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初次幽会时,他就装作不经意地露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枪套),可是当他用自己的宝贝莫名其妙地爆了壮汉的头时,他被自己的行为吓地屁滚尿流。更加屁滚尿流的事情接踵而至:不久他就发觉自己最近泡的妞和被爆头的壮汉是一伙的,并且极有可能是CIA派来的,哈里·法莱尔环顾四周,好像全纽约的特工都包围了过来,他的小胆儿顿时被惊得几乎爆裂,在跌跌撞撞地逃离臆造的“包围圈”后,当晚就订了出逃委内瑞拉的机票。

通常的喜剧片都是塑造出一系列比现实中的蠢人更加愚蠢的怪胎,然后让观众在对比之中得到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从而获得短暂的心理满足。可是《Burn After Reading》却绝不会这么善良,片子里所有的人物都没有格外的愚蠢,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判断思索然后得出处理问题的方法,从每个人单一的视点看,他们并没有逾越常规,所有的行为在通常的意义上也是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各行其是,CIA也足够尽职尽责。两对感情破裂的夫妻彼此之间勾心斗角只是为了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动机根本无可厚非,而且足够真实。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的健身房女雇员对整容能够带来幸福的迷信在现实中也是有据可考。人们总是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但只要尝试着为剧中人物设身处地,就会发觉实际上这些人并没有多少行为是极其不合理的。正由于此,这种残酷的设置令我们在感受荒诞的同时不自觉地审视自身: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比电影里面的人物更加聪明,就如同伯恩·考克斯、查德·菲尔德海默和哈里·法莱尔没能发觉自身的愚蠢一样,我们只是对自己的愚蠢视而不见罢了,如果上帝同电影观众一样观察着我们的人生,也许他早已经爆笑地难以自制了————你不觉得这也是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笑话吗?

这荒诞的本质是生命自身的荒诞,这世界上每一个单一的个体都是如此“正常”,自以为充满智慧,但结合在一起却是如此疯狂!我们在笑电影里的人物的时候,实际上也在嘲笑自己。

所以当影片的最后,CIA的头目将这份“最高机密”束之高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忽略掉这样一个最大的反讽:

我们的存在就是一个个笑话--------或者这句话本身也是个笑话,不管是冷笑话还是热笑话,如果你把笑话太当真,生活就将难以为继。

So:

Burn after reading

Do what you have to d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S:个人认为《Burn After Reading》里最搞笑的一句台词是“这件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3 ) 阅后即看

《阅后即焚》(Burn after reading)是我近来看到的最好的 电影,这里有我最喜爱的演员John Malcovich,他穿着裤衩和长睡衣,拿着把小斧头出场,你要不被迷倒我算你狠。

他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特别深刻,得知妻子有外遇后,他突然在家里看到有陌生人来,问了声:Are you my wife’s lover?

还有柯导演媳妇Frances McDormand, 在本片中扮演一个偏执的健身房员工。

布拉德•皮特在影片中饰演一个小混混,演得活灵活现。

克鲁尼的模样应该去演硬汉,可是影片中他是个到处撒情种的外强中干的花花公子。

影片很有“时代感”。你从中看到大家拨打着电话,听着让人气得半死的语言电话,大家不禁会心一笑。健身房女员工一心去网恋,为了恋爱成功,她要做美容手术,为了做美容手术,她在考虑怎么捞一笔钱,为了捞一笔钱,她敲诈起CIA的特工,甚至找到俄罗斯大使馆...有趣的是,CIA头头最后也弄晕了,莫名其妙居然答应了她的要求,把她索要的钱给她了。那个CIA头头戏份不多,不过他的表演却如画龙点睛。他有句台词总结了影片的中心思想:report to me...I don't know...when it makes sense.

这里的故事充满偶然,充满撞击,继而产生一种荒诞的真实感。我不敢说所有人看了此片都会喜欢。但是如果你能带着一点超然去看生活的荒诞,或是带着一点思索,去体验荒诞中的真实。如果你喜欢荒诞派戏剧,如果你喜欢品特,如果你喜欢柯恩兄弟的《冰雪暴》、《老无所依》,你八成也会喜欢此片。柯恩兄弟被人称为“双头导演”,弟兄两个人意见很一致,据说拍戏的时候,演员有问题去问其中任何一人,都会得到相同的答案。可是这两个脑袋又胜过一个脑袋,两人在一起的思维撞击,才带给我们这么多的享受。

片子很搞笑,以至于我回家后在被窝里想起来还笑。

可是怎么好笑,我说不出来。人说幽默是分析不得的,分析幽默就如同解剖青蛙,最后那活蹦乱跳没有了,肠子内脏倒是撒了一地。

你还是自己去看看那青蛙怎么蹦跳吧。

导演还让叫你看完本影片之后,立刻去将影片烧制成一光盘,所以他给影片取名:Burn after reading!

阅后即看,看后即烧, This is an order!

 4 ) 柯恩兄弟的笑容

1. 没有人可以扮酷。看《老无所依》时,我就觉得怪怪的。《阅后即焚》还是给人怪怪的感觉。虽然两部电影完全两个主题,但那种奇怪的感觉是一样的:以前没有人这么拍电影的。

   单就美国电影说,我高中时把《阿甘正传》奉若圣经,看过不下二十遍。后来到大学里,跟别人说《阿甘正传》,被人喷了一脸的不肖----那是美国在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呢!仔细一寻思的确是这样,就转而去追棒与《阿甘正传》同一年出品的《刺激1995》,《刺激1995》说的是啥事啊?两个概念---自由与希望。其实搞半天,这还是老美在说自己的价值观呢。阿甘是一个标杆,安迪也是一个标杆,阿甘旁边站着Jenny,安迪旁边站着Redman,这都是个明显的对比,导演指着这样的对比说,嘿,阿甘是正确的/安迪是正确的。然后这样,就起到了教化民众的目的(广电总局好好学着吧!)

  其实不管电影还是小说,一贯的处理方法是先要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物,这个人物身上有着“无比正确”的价值观,而他四周为他配戏的,则要显出不足,甚至是丑恶来。就像《唐伯虎点秋香》里面,你要光看巩俐,那她是不美的,你得配着其他的侍女一起看,你才会觉得巩俐简直貌若天仙。(当然,还有不树正主儿,全以反角来验证自己价值观的,比如说金庸的《连诚决》,连狄云这个所谓的正主儿都不那么正,满篇写的都是人心险恶,最后金庸把这些人写到在江陵城南天宁寺吞食金身佛像,这才是金庸价值观浓墨重彩的点题。)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觉得柯恩兄弟的东西很怪了。因为他们的电影的主旨并不是树立一个价值观,也没有一个代表着价值观的正主儿。《老无所依》中就没个正主儿(更别说代表什么价值观了),电影就是说说警察,说说悍匪,说说牛仔,谁也不是主角。《阅后即焚》也如此,而且比起《老无所依》来,《阅后即焚》更是毁人。《老无所依》中还在探讨美好的可能性,人性还是被习惯性地分成了善与恶两面,有棱有角,Javier Bardem恶到极还可以戴牛仔帽扮酷,但《阅后即焚》里已然没有善恶的分界了,也没有人可以扮酷(马尔科维奇穿着红色睡衣露着腿毛拿着斧头在落日的余辉中气势汹汹地从游艇上下来,理论上是一个很酷的镜头,但为什么那么好笑呢?!)每个人都成了可大可小的球状,滑稽可笑,就算BP有张帅到无与伦比的英雄面孔,在柯恩这里,也只是个被爆头的健身馆教练,而不是击退外星不明生物,拯救世界人民于水火的美国英雄。

哦,原来,没有人可以扮酷。

其实这句话应该这么说:在这部fuck柯恩兄弟的fuck电影里面没有fuck人是fuck英雄。

2. 不结婚是一个问题,结了婚是千千万万个问题(我要承认这句话抄自朱天文)

我跟七月讨论过这事,我一向认为自我意识太浓厚,无法为别人做出牺牲的人,最好不要结婚。我也一直在想,要怎么向我妈坦诚这件事(我妈会用手绢抹着眼泪说,女儿啊,你不会是同性恋吧。我囧个先.)

However,这部《阅后即焚》让我看得后背发凉。我也不用引证什么事例来说美国人的自我意识有多么强大,而且有赖于美国电影电视剧进入中国,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也日渐觉醒。我父母那一辈尚认为“家庭”重于“自我”,但我已经觉得“自我幸福”要重于“维持家庭的形式”。

个人的快乐与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远远比维持一个“和谐”家庭更重要。

两对夫妻,女人们忙着偷情和对付老公,男人们忙着猎艳和理想破灭。乔治·克鲁尼基本是男人的典型,努力晨练,保持体型和体力,微笑,懂得说情话。他买钢材回家,敲敲打打,镜头里出现了一个类似虎头铡的器具,我心里一惊,还以为他要杀妻,结果没想到就是一女性自慰工具----你看,就是这么没用。

女人强势地追求自己的利益,男人怯懦地面对生活(酗酒,偷欢)。女人心里总渴望的是一个“盖世英雄”(这是紫霞仙子说的),但到头来是个只懂以真实姓名买机票逃往委内瑞拉的逃亡者。而很不幸,这部电影与真实生活已经很近很近了,没有人是英雄,没有人真的酷,没有人是完美的。就像Linda一个个检阅网络上男人的照片,他们都是loser,就算型如克鲁尼,也是个loser。

既然都是loser,你让我跟谁结婚去?!

好吧,其实loser这个词用得有点绝了。大家都只不过正常人而已,你要是被国安局盯上,保不准你也屁滚尿流了。如果你想离婚,也肯定是做好充足准备先分抢财产,哪管对方死活。

这事放电影里只是好笑而已,转入真实生活中,那就是人人都得承受之残酷。

3. 柯恩兄弟的笑容
这部电影里有个镜头着实让我好好笑了一场----Linda带着光碟去俄罗斯大使馆谈判,那个俄国官员身后的墙上挂了张笑容诡异的普京像。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笑,但就是觉得好笑。我知道这个镜头必有政治内容,是柯恩兄弟的政治取向。但我们谁也不认识柯恩啊,鬼知道单单出现这么个镜头是什么意思啊(肯定是嘲笑啦,但嘲笑什么呢?)

当然,我也没必要去考证这单一个的镜头。而其实,这部电影本身都不值得去考证,因为柯恩兄弟没有放任何一点“中心思想”或“意义”在里面。

“文以载道”---这是从小受的教育。电影也自是一样,好像规定每部电影都要中心思想,都要有教育或启发意义才是好(所以有了电影解读派)。但“文以载道”的“文”是指“文章”,而在这个词语诞生之时,文章指的是八股文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小说,曲艺是下品,不在“文章”之列。所以写小说的,写剧本的,是不用顾及要不要“载道”的。如《肉蒲团》,满眼春情,最后结尾,非常简陋地写了个“色与空”的道理,这个结尾可要,可不要,都不影响小说主体的内容。小说可以不载道,电影也可以不载道。

《老无所依》和《阅后即焚》都不载道,所以,想要总结这两部电影是非常困难的。这两部电影都是牛逼的,牛逼在哪里?仔细去看电影吧。

我没办法告诉你。

柯恩兄弟什么都没告诉我,他们只是在笑。

 5 ) 《閱後即焚》(Burn After Reading):MacGuffin存在(existential)嗎?

  希區考克曾說:「在驚悚片中MacGuffin通常是項鍊;在間諜片中MacGuffin通常是文件。」如果查閱字典便能發現這個名詞意指推動情節(plot)進行的某種手段,其本身為何卻不甚重要,甚至到了片尾,觀眾甚至不會記得這份東西。另一方面,存在主義的中心思想是存在先於本質(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是先有了存在,才能被賦予意義。而這份無意義(meaninglessness)便成了世界的荒謬(absurdity)所在。文件本身在影片中毫無意義,只是用以推動情節;當我們看到琳達與查德強烈地對於文件有某種執著時,他們同時也賦予其意義。重要的是被賦予的意義,而不是文件的存在。柯恩兄弟巧妙的使電影手法與劇本交融,使得Macguffin同時有著存在與存在主義的雙重思維。這篇文章首先將介紹影片中的MacGuffin、幾個存在主義的簡單觀念,配合上電影中的例子解說。

  許多大導演都對MacGuffin有不同的看法,喬治.盧卡斯曾說他覺得電影中的MacGuffin應該能夠強烈地吸引觀眾的目光,就如同主角對於觀眾的吸引力一樣。哈里遜.福特覺得《印地安納瓊斯》系列電影中,聖杯就是所謂的MacGuffin。柯恩兄弟將片中的文件由像是間諜般的凱蒂偷出,讓辦公室的小姐弄丟,讓健身房的員工撿到,財務數字與無趣的回憶錄讓琳達與查德誤以為這可以實現她們的夢想,接著奧斯朋先在電話中讓他們知道這樣做沒有意義,而後的俄國大使館似乎讓她們有點希望,而這卻以辦公室的秘書能夠隨意重新複製檔案重新抵銷觀眾對於文件的期待,接著導致了查德「無意義」的死亡(荒誕的死法,沒有復仇,沒有人在意),再切回CIA總部告知觀眾奧斯朋只有三級的權限,讓觀眾的期待化為虛無。至此,MacGuffin不再出現,文件,也就是讓MacGuffin被還原至希區考克與楚浮的訪談中所提到的:「甚麼都不是。」悲觀的存在虛無主義(Extential Nihilism)在此顯現,他人賦予(文件)的意義並不被重視,甚至鄙視、否定,至此,MacGuffin的功用完成。

  存在先於本質的論點,說明了存在本身是無意義的,我們在上面的段落中看見無意義成為了電影技法,這樣的主軸貫穿了整部電影。奧斯朋的存在意義被他人否定(CIA的開除),回憶錄被嘲笑,最終被CIA探員謀殺。凱蒂的離婚在分手後失去意義(如果是為了金錢,那她早已提領走共同帳戶裡的所有款項)。哈利認真考慮的離婚,卻發覺妻子早已搶先一步,在雙雙出軌之下,婚姻的意義已然喪失。琳達的手術原本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幸福,文件卻導致其手段成為了目的。連CIA總部的官員都不知調查這些人有任何意義。配合上警匪片中的緊湊鼓聲與低沉音樂,讓鬧劇的荒謬性被凸顯出來。荒謬,一直都是柯恩兄弟的黑色喜劇材料。

  片頭中歧視的荒謬由語言的對比彰顯出來(摩門教的酗酒和Fuck)、整形的荒謬(無頭、無臂的雕像)、MacGuffin的荒謬(Shit、Sheet)、人際網路的荒謬(由公園幾幕顯現出交友網站的空虛、速食與重複)、生命的荒謬(無意義的死亡,重複了三次),美國在哈利跟凱蒂床上那一幕成了荒謬之地(Land of Absurdity),而非豐饒之地(Land of Abundance)。當觀眾一幕又一幕的大笑出聲時,嘲笑的不是劇中人,而是生命的荒謬無常。這個手法在冰血暴(Fargo, 1997)的結尾裡就已經出現,然而柯恩兄弟帶著更成熟、更戲謔的手法回來,這時已經沒有警探可躲藏的小窩,觀眾得跟著演員面對世界的荒謬。然而在笑鬧中,依舊有幾個鏡頭仍帶有些許溫情,錢包裡的購物單所描上的無奈和健身房經理隔著玻璃看著琳達的沉默也許不是這麼地對生命絕望著,掙扎著。

  片尾,連琳達都放棄了文件、查德(也許還有哈利,也是感情),只求拿到整形手術的錢,然而,整形又是為了甚麼呢?琳達在片中出場時我們看到了醫生對她身上的肥肉做的種種指劃,接下來一個討論的鏡頭,我們看到了後頭殘缺的雕像,讓筆者想到了殘缺的維納斯(Venus de Milo),因為殘缺而成為後人所崇敬。整形終究在這部片子裡頭沒有完成,未來的追求者成為存在主義中的他者的凝視(The Gaze),他者不必然存在於現時,但藉由常識的連繫創造了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而藉由意義的分歧給予片中的琳達美的定義。這樣有關美學的標準也處處在片中可見,不只是整形手術,同時包括哈利的慢跑跟健身房的需求(琳達接待的顧客體型碩大)可印證此點。筆者推想,無頭的維納斯是不是代表了相反的涵義呢?(此句存疑,由於不能確定雕像是不是真的是維納斯。)

  在IMDB上可以查到本片劇本是和《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2007)交錯寫作,從西部英雄的沒落,重新回到在《快閃殺手》(Ladykillers, 2004)玩弄失敗的黑色幽默,少了詩意,的確,畢竟人生如此荒謬,能有詩意點綴的時刻不多,僅一兩幕便足簡單帶過兄弟倆對世間蒼涼的無奈。

 6 ) 一个残忍的笑话——《阅后即焚》

大家都知道,眼下正有一场金融海啸席卷世界,事情远没有消停,谁也不知道后果会严重到什么程度。这场祸是美国人惹的。为什么他们会闹出这种事?因为他们好日子过得太久了,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也越来越贪心了。他们起码已经过了两三辈子的好日子,光是描写中产阶级空虚无聊荒谬的电影电视,就已经数不清。科恩兄弟这部《阅后即焚》,只是该目录下的最新产品。
 
科恩兄弟的电影我看的不多,一度还把他们跟大卫林奇的风格搞混。看过《The Ladykillers》和《Intolerable Cruelty》,觉得前者有点闷,后者比较一般。当然,科恩兄弟其他几部口碑更好的经典之作都没看,不能以偏概全。问题是,看了那两部,有点提不起精神专门去找他们的作品。乔治克鲁尼我也不太喜欢,虽然他帅得滑不留手。
 
总算这部《阅后即焚》比较满意。强烈的黑色讽刺喜剧,人人都是大傻瓜,都自以为是,都不值得同情;几乎每句台词都爆笑,重大转折又把人吓得跳起来,一个片子能拍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看得最开心的,则是一堆大牌争当白痴,一个比一个傻。
 
白痴第一名:Brad Pitt演的健身教练。对BP从来没感觉,但这部片让我对他好感大增。总觉得他象一道漂亮无味的主菜,不能不端上来,但没什么胃口去吃。可是这部戏里,他忽然成了一碟臭豆腐,口味喜人,吃得上瘾,不知不觉已经吃完,绝对意犹未尽。据说BP看完剧本,又听说角色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有点搞不清是对他的恭维还是侮辱。他对导演说不知道怎么演,因为这个角色是个大傻冒,导演说:你没问题的。眼光果然好毒。
 
白痴第二名:乔治克鲁尼演的花花公子。该公子是典型的空心大萝卜,没有野心,最多搞搞网恋泡泡老妞,时间有富余做点邪门手工;天分不高,样貌倒不错,因此喜欢运动,保持身体的活力和弹性。泡妞泡得沾沾自喜,却没想到老婆不但早已出墙,还打算把墙给拆了。克鲁尼据说已经为科恩兄弟当了三次白痴,《O Brother, Where Art Thou?》、《Intolerable Cruelty》和本片因此被戏称为克鲁尼的“白痴三部曲”。不过,还是不觉得他特别可爱呢。
 
白痴第三名兼狂徒第一名:约翰·马尔科维奇演的倒霉鬼。除了BP,最喜欢就是这个角色。疯子。以为其他人都是疯子,只有他自己不是。
 
白痴第四名兼花痴第一名: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演的中年妇女。有妄想症,以为只要自己整了容,就能开始新的性生活。为了筹到整容的钱,什么办法都有了“正当性”,典型的偏执狂。这个角色特别突显中产阶级的狭隘眼界和可笑的贪婪,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金融海啸产生的根源之一:追求对自己无益而且负担不起的东西;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最后事情失控。
 
红杏并列第一名:马尔科维奇的老婆(Tilda Swinton)和克鲁尼的老婆,都是强人。一边出墙,一边不动声色地准备把老公一脚踢开。老话说得好,最毒妇人心。Tilda充分发挥冷到冷酷的特色,在一部以傻气为主导的片子里冒着冷气,给调子降温。
 
冤大头第一名:Richard Jenkins演的健身房老板。这个人的冤,唉。。。谁叫他落在科恩兄弟手里呢。这两人有名的能制造冤魂。说起来,整部片似乎只有他不坏不傻,但是,人一走背运,还有啥好说。
 
白痴特等奖、开心果并列第一名:CIA的两位长官。其中一位是《蜘蛛侠》里的报社老板。这两人一开口,别的白痴就只有让位的份儿,观众就只有笑的份儿。政府部门由这种人掌管,金融海啸不来就怪了。
 
全片最喜欢的台词:(白痴第一名和第四名把一片CD拿给俄国使馆官员,说里面有重要情报。)官员拿了CD,沉着地问:PC or Mac?
 
笑滚了我。
 
这部电影,充斥了如此这般沉着的废话;就连配乐,也是听起来很煞有介事,其实什么意思也没有。整个片子,就是个笑话,一个利落残忍、趣味恶毒的笑话。



ps:《高斯福庄园》貌似侦探片,实则秀大牌。《阅后即焚》貌似间谍片,实则秀大牌。

 7 ) 从不失手的科恩兄弟

1.兰尼斯特有债必偿,科恩兄弟从不失手。

2.屈指一算,从处女作《血迷宫》1984年问世至今,科恩兄弟从影历史已超过三十年,基本上部部佳作,口碑上乘。三十年间,照片里的兄弟俩依然是一副不问世事的高冷表情,变幻的只有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为他们平添了几分冷峻的高手风范。

3.三十年匆匆过去,老大Joel现在都六十一岁了。比起老而弥坚的帕尔马,他算不上高龄。但比起五十六岁就领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奥逊·威尔斯,兄弟俩也不年轻了。

4.他们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戛纳宠儿,兄弟俩有一叶金棕榈、三座最佳导演在手,足以傲视群英。

5.当初看《阅后即焚》,一是冲着《老无所依》的势头,二是冲着全明星阵容。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蒂尔达·温斯顿、约翰·马尔科维奇……以及乔尔的老婆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连结尾那位无奈、恼怒的CIA光头高官,正是后来凭《爆裂鼓手》拿了奥斯卡最佳男配小金人的J·K·西蒙斯。那个被克鲁尼扑翻在地的小侦探是《生活大爆炸》里的loser漫画店主。《阅后即焚》星光熠熠,没有小角色。

6.影片的第一个镜头跟随一双黑色皮鞋,在地上啪嗒啪嗒向前走。电影里这个镜头出现过两次,都是在CIA位于兰利的办公楼里。铿锵有力的脚步和整洁干净的皮鞋代表了森严的等级和合乎归程的官僚制度。这不得不令人想起他们的另外一部电影《金钱大亨》。

7.故事发生在影片拍摄时的华盛顿。科恩兄弟喜欢限定时空环境来讲故事,环境是故事的一部分,例如1942年的洛杉矶(巴顿芬克)、60年代的美墨边境(老无所依)、1961年的纽约(醉乡民谣)……因为他们掌握了足够详尽的资料,拥有还原特定时空环境的神奇能力,让电影充满了足够的信息密度,并让时空环境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8.既然发生在华盛顿的故事,人物的身份有CIA分析师、财政部高官保镖、俄罗斯大使之类的首都特色职业,那么用间谍片的方式拍摄一部黑色幽默喜剧片是情理之中。影片中,CIA屡次出现,网上约会见面好像间谍接头,妻子们筹划离婚宛如收集情报,加上紧张的配乐,有些段落致敬了间谍片经典氛围。情节中真的出现了离奇光碟机密信息(其实是Osbourne的家庭财产信息)和俄罗斯大使馆这些间谍片里才会出现的元素。类型片糅合向来是科恩兄弟的拿手好戏。影片结尾令人捧腹不禁的一幕,幽默来源也是来源于喜剧片和间谍片的类型糅合。

9.众所周知,科恩兄弟拍摄两种电影:严肃而荒诞的剧情片和纯粹荒诞的喜剧片。黑色幽默是两种电影共同的标签。此外,还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例如必须有一个角色是胖子。印象比较深的演员有约翰·古德曼和乔·鲍里托。可能是因为本片走明星路线,《阅后即焚》里没有胖子,它不值五颗星。

10.演员表现都很均衡。有人说布拉德·皮特放下了帅哥包袱,演活了一个白痴,演技大有长进。我倒觉得并没有。喜剧片里,人物脸谱化、漫画化是很常见的手段,典型动作+典型台词,很快就能塑造出一个令观众有印象的角色。科恩兄弟的许多配角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他们会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重复一些典型动作。具体到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查德,就是不断喝运动饮料、塞耳塞听歌、不断地说「Shit」以及傻笑就够了。

11.注意这个词:重复。在科恩兄弟的电影里重复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像《醉乡民谣》里的猫、《黑帮龙虎斗》里的帽子、《缺席的人》乔·鲍里托的角色总在擦汗、《阅后即焚》里克鲁尼做完爱就去跑步……如果一个动作/表情/道具/行为不够让你印象深刻,那就重复用几次。像相声里同一个包袱,多翻几次笑果加倍。

12.《阅后即焚》排不进科恩兄弟的前五,但它依然能吸引明星降价出演,能打上科恩兄弟独特的标签,提供各种解读的入口。中国电影票房赶英超美指日可待,但我敢打赌:十年内中国别说出一部《冰血暴》,哪怕出现一部《阅后即焚》也不可能。立此为证。

 8 ) 玩的就是这一手

科恩兄弟这两个怪才鬼才,真真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看看他俩2000年以前的出片率,大约是两到三年一部,基本风格大多是嬉笑怒骂中透出社会黑暗与人性溃败,基调严肃而深刻。2003 和2004 年的《真情假爱》与《师奶杀手》把所有的人吓了一跳,心想这俩人怎么也开始和主流好莱坞市场搅和上了,出片迅速,缺乏营养,失望至极。然后便是2007年的重磅炸弹,改编自Cormac McCarthy同名小说的黑色惊悚巨作《老无所依》。此片横扫2007大小奖项,并挫败劲敌Paul Thomas Anderson的《血色将至》摘取奥斯卡最佳影片殊荣。

还以为兄弟俩要凭《老无所依》“回归正途”,可2008年这部像极了《师奶杀手》的《阅后即焚》又把观众狠狠打击了一通,明确的告诉大家:想让我们按牌理出牌,没门儿!

这部黑色喜剧汇聚了众多好莱坞大腕明星,演员安排是非常精彩的。乔治.科鲁尼继续展露他的搞笑一面,蒂尔达•斯温顿也持续《纳尼亚传奇》中的冰雪之姿,而费兰西斯•麦克多曼德在《冰血暴》中就展露出的喜剧天分也充分发挥了效用。不过最让人捧腹的还是布拉德•皮特扮演的健身房职员Chad,这家伙根本就是个肾上腺素超额分泌的白痴,搞个技术含量为零的低级勒索也笨得没谱,翻来覆去就会说那几句废话,把前CIA情报分析员Osborne Cox(John Malkovich)气得七窍生烟。布拉德•皮特的演技我个人从未看好,但这次他的表现的确突出,很为影片增色,甚至可以说是他自《秋日传奇》的本色演出之后最令人难忘的一个角色。其实乔治.科鲁尼的角色尽管算不上打破常规,但这位好莱坞一等一的钻石王老五肯颠覆形象演那么一个超级猥琐男,也挺值得关注。

故事情节安排与整体风格与《师奶杀手》实在很相似,总之人物一个比一个猥琐,一个比一个笨蛋。全片从头到尾就没有正面形象,科恩兄弟把这些人物挨个儿狠狠地讽刺揶揄,假、伪、丑齐聚一堂。不过对人物的讽刺比起来他们耍着观众玩这一点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故事里的CIA长官每次问下属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下属总是一脸无辜的说,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之这个打了那个,那个杀了这个,背后动机不明。最后干脆彻底明确宣布——你想找出这些混蛋事件背后的政治讽刺现实意义么?没有,根本没有!就是一群蠢人耍了你们一场,就这样。

这个安排很难不让人对比《老无所依》的黑色寓意——《老无所依》的全部意义都在于结尾点题那晦涩不明的隐喻与象征——要说科恩兄弟此举不是故意所为,鬼才相信。《时代》杂志的影评干脆就气急败坏了,恨不得大骂这两个臭小子,最后愤愤不平的撂下一句:走着瞧,看最后这笑话笑的究竟是谁!

如果科恩兄弟仅仅是想耍着观众玩一把,表现得过于明显的话,这片子也就仅仅停留在《师奶杀手》的娱乐水平上,并无突破;但实际情况是,尽管影片结尾说了,没有寓意,没有现实讽刺,但电影行进过程中的嬉笑怒骂却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女性主义的胜利,还是官僚政客的愚蠢,人情世态的炎凉,或者人性的虚伪堕落,如果你愿意,总是能找出几个细节来详尽分析的。可一旦走上这条路,就不免正中科恩兄弟的圈套——哈,我们笑话的就是你啦!在这种情况下,这片子很给人一种左右不是又爱又恨的另类快感,让你也恨不得咬牙切齿的挤出一句来,哼哼,科恩,咱们走着瞧!




《电影世界》2008年11月稿

 短评

老杨很喜欢,我么,麻麻地。为啥呢?

6分钟前
  • 阿诺说
  • 还行

自从科恩兄弟老想在电影里讲些社会问题的时候,作品就开始无聊了。因为这不是他们擅长的。这个故事涉及很广,又琐碎,但是除了几个演员卖力的表演,实在看不到更多的。

11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13-11-2008 8:00pm bc

15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科恩兄弟第一部让我完全投入进去的电影,里面几乎每个人都很有笑点。当然最让我捧腹的还是布拉德·皮特的演出,死前那无法形容的一笑,当时我就震惊了~~

16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有点看得不清晰~

19分钟前
  • Near
  • 还行

不错的剧本,很高兴看到兄弟再次开始自己原创故事,有着《冰血暴》般的交叉结构,不输《抚养亚历桑纳》喜剧效果。时隔这么久,群众的审美会变得挑剔,当然仅仅针对兄弟作品本身。品质仍在,原地踏步。已经习惯其电影角色的“傻”劲,同样也就显得缺乏惊喜,不过有这么多知名演员,看得也算过瘾。

20分钟前
  • 神甫
  • 还行

一窝傻瓜

21分钟前
  • 飘來飘走的甜蜜
  • 还行

我觉得就应该叫那个港名

25分钟前
  • 小蛐蛐蹦之助
  • 还行

乔治-克鲁尼 为什么总是演的不三不四。

26分钟前
  • 强强
  • 较差

这个电影重大的逻辑漏洞是:当你和布拉德皮特是闺蜜,和乔治克鲁尼多次约炮,你还想整容?想啥呢。

2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你我皆傻逼,傻逼何苦为难傻逼,事到如今唯有一声叹息。

3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很蠢很荒诞,讽刺CIA(随意杀人毁尸灭迹、浪费人力及资源、纳税人的钱缴了老女人的整容手术费)、律师、医生、婚姻、中年危机、健身业、交友网站、阴盛阳衰(3个女人最后都成了赢家,4个男人死了3个逃了1个)等。最大的笑点竟是BradPitt躲在柜子里偷看GC洗澡,至死都没能“出柜”

34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一堆衰人终于完成了一个老女人的整容梦。。我看完的感觉居然是有志者事竟成!!!PS:最爱之PITT表演。。那么2,是本色出演么。。哈哈哈

35分钟前
  • 果子
  • 推荐

如果是其他导演的作品,可以打4分。但这是科恩兄弟,就只能打3分了。比他们一贯水准要低一块。味道有点怪。像酒水混合物。以水的标准要求,它有点冲,以酒来要求呢,又太淡。有些看过的同志说好幽默好幽默,我可真没看出来。如果那句“从后面搞”就算是幽默的话,那可真太幽默了。要讲黑色幽默,之前评价最低的《师奶杀手》也玩得比这个好。照那个路子搞,也差不到哪儿去。兄弟俩可能还是想有点改变,想搞些生活流的黑色幽默。但生活的况味没出来,黑色幽默味又不足。不黑不白,有点灰突突的。感觉像是《老无所依》大暴发之后,兄

37分钟前
  • 胡淑芬
  • 还行

anyway,琳達終于可以去隆胸了!

40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B-】布拉德皮特摇头晃脑打响指的段落我退回去重看了十几遍

45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绝对是黑色幽默型的

49分钟前
  • M.
  • 较差

月后祭坟

50分钟前
  • Fallcon
  • 较差

老娘整个容容易嘛

55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看着一群绝顶聪明的人演着一群无可救药的蠢货,真是好玩极了!

59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