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情片印度2012

主演:Abhay Deol,阿俊·拉姆鲍,Anjali Patil,马诺杰·巴杰帕伊,Esha Gupta,欧姆·普瑞

导演:Prakash Jha,帕卡沙·加

播放地址

 剧照

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1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2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3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4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5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6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13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14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15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16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17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18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19无法避免的战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0

详细剧情

  纳萨尔派是印共中的激进派系,信奉毛主义,主张通过农民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盘踞在南迪格地区的纳萨尔组织,困扰政府多年。安迪警官封命清剿,不料屡屡受挫,遂将好友卡比尔送入敌营,充当卧底。卡比尔不负期望,提供情报,为警方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当他亲身体会到农村的贫穷落后,当他亲眼目睹政府强占穷人的土地,当他与毛派分子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卡比尔开始理解这帮激进分子的诉求,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

 长篇影评

 1 ) “葛文德”叛变了,但“无法避免的战争”仍在继续——印共(毛)回应叛变的前领导人的回忆录

印度《无法避免的战争》里有这么一个角色:他出身富裕家庭,却抛掉一切带领穷人干革命,他就是电影中的葛文德教授。这个角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根据报道,导演的原先计划是从一个纳萨尔派领导人的生活中汲取元素并将其融入角色中,扮演葛文德的演员被现实人物的生活吸引,力劝导演让角色尽可能地贴近这位纳萨尔派领导人。[1]这位纳萨尔派领导人就是资产阶级家庭出身、曾留学英国的前印共(毛)政治局委员库巴德·甘迪(Kobad Ghandy)。他还是因病去世的印共(毛)中央委员会委员阿努拉达·甘迪的丈夫。然而现实中的葛文德叛变了。

库巴德·甘迪

库巴德·甘迪和阿努拉达·甘迪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四海翻腾的时代,继续革命的风暴和纳萨尔风暴席卷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在英国伦敦,纳萨尔派文献和GPCR的文献可以在一家叫做“旗帜图书”(Banner Books)的书店免费获取。留学英国的库巴德在这个时期转向了共产主义,他阅读埃德加·斯诺、白求恩这些人的著作,并参加毛派会议。[2]回到印度之后,他投身纳萨尔运动。2009年,库巴德被逮捕。“媒体对在德里被捕的纳萨尔派高层(the top Naxalite)库巴德·甘迪的炒作仅围绕一个因素:他的富裕背景以及像他这样的人可能是印共(毛主义)——一个被政府称为是对国家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的党——的领导人的反常现象。”[3]

“离开富足的生活,与达利特人和工人生活在一起,带着革命的世界观为人民奉献,这些都使他在人民的眼中变得伟大。但是,在花了40年时间后,主要是将他的所有青春沉浸在运动中”[4],库巴德叛变了,他“不仅背叛了党、运动和人民,还背叛了自己”[5]。

13年还在监狱的时候,库巴德就写了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在《主流》(Mainstream)上,否定了他之前践行的理论、政治和革命。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印共(毛)中央委员会等待与他会面或通信,当时并没有把他开除出党。[6]库巴德出狱的前一年,2018年8月8日,支持印度人民战争国际委员会还发布了《监狱里的库巴德的健康警报!——支持印度人民战争国际委员会邀请动员!》[7]。库巴德被释放后,没有联系或通知党,写出了一本彻底否定马列毛理论、否定印共(毛)政治军事路线以及印共(毛)所遵循的基本价值观的书——《断裂的自由》(Fractured Freedom)。[8]库巴德说:“我在哪里能找到他们?在灌木丛中吗?”[9]

库巴德指责纳萨尔派是原教旨马列毛(“坚持同一种教条主义方式”[10]),他在书中对马列毛的基本理念、基本概念进行了攻击,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陈词滥调。库巴德对自己的思考成果作了如下总结:

“简而言之,这些是我在狱中反思的要点,试图评估我四十年来在社会的和革命的工作中的实践。其本质是,在被压迫者的组织中(以及在社会生活本身中——这两者不应该被分割开来),除了意识形态和辩证方法,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们必须非常自觉地在日常交往中引入自由/民主的层面和良好的价值观。仅此一点就可以成为防止金钱和权力的罪恶以及所有其他负面因素的出现的长期保障。新一代人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并抱有希望地建造会是更持久、更人性化的变革大厦。”[11](《断裂的自由》)

笔者本来想着看看库巴德的回忆录可以获取不少关于阿努的资料,然而这部分资料在《断裂的自由》中并不算多,至于库巴德自己的理论,笔者只感觉黑得没水平,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尤其是里面关于“良好的价值观”的讨论,颇有儒者风范,让笔者感觉与其看这个不如看郭继承大师的视频,有意思的是库巴德在书中还谈到了老子和《道德经》、《易经》,其水平不如郭继承教授一根毛。库巴德说:“就拿幸福来说,对它的探索与人类本身一样古老。五千年前,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的《易经》哲学首次提出了这个问题。《道德经》解释说:‘抱朴......知足不辱’。换句话说,它说:对你所拥有的感到快乐;也就是说,避免贪婪。巧合的是,当马克思被问及他最欣赏的品质是什么时,他的回答是 ‘简单’。因此,也有许多其他中国哲学家,如老子和他在2500年前写的古老经典《道德经》,探讨了一个类似的主题。”如果他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和中国国学水平达到郭继承教授的水平,那么他就会知道马克思是潜伏在西方的一个纯正的中国人。印共(毛)说得好:“革命的梦想应该被埋葬在喀什的甘加河畔的红花墓中。革命者应该在冥想中坐着诵读查里萨(笔者注:印度教赞美诗)。库巴德几乎就在这个方向上。”[12]

而他对原教旨马列毛的批评只有1字头小宝宝的水平,希望有人能给未明子的视频配英文字幕,让主义主义走向世界。

而库巴德抖出来的黑料也不够劲爆,“库巴德哀叹说,印度共产主义者也没有崇高的价值观,并且也缺乏内部民主。”[13]他还披露说,“是的,正如我所说的,当我来的时候,他们确实是径直走来,但目的只有一个——钱。监狱的场景是这样的,所有的运动领袖(即使是低级别的)都有一个名声,那就是有很多钱。当他们发现我没有钱,而且事实上需要他们的帮助时(在贾坎德邦不认识任何人),他们就消失了”[14]。印共(毛)回应说:“库巴德说,毛派领导人非常富有,这绝对是错误的。这只是为了进行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对毛主义运动制造的邪恶宣传。恶意的宣传是这样的——毛派领导人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外国去学习;他们在大城市有公寓;他们在银行有几十万的资金等等。库巴德可以在他的书中说出那些富有的毛主义者的名字。”[15]

现实中的葛文德不再认为阶级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他宣称“共产主义者中也有决定论,比如他们说,‘革命是不可避免的’”[16],他还攻击阶级斗争理论,说“很多时候,共产党人对阶级斗争这个词的理解很粗浅,完全否定了构成‘阶级’的个人。这种想法一方面导致了经济决定论,另一方面,它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它倾向于把人简化为纯粹的变革工具,忘记了变革是为了这些人自己。它倾向于把每个人都放在紧身衣里,情感、感觉等(方面)的任何迹象都是‘资产阶级的罪过’,‘阶级’刚性是唯一的美德,即使这需要‘马尼综合症’(他在喀拉拉邦说我们要杀死所有提出异议/反对的人)。所以,人性被说成是带有阶级性(笔者注:原文为non-class,根据上下文来看,这里应该是指“带有阶级性”。)的;自由和幸福也是如此。”[17]在回忆录里,现实中的葛文德对电影进行了点评,“人们很少看到一个来自杜恩学校和伦敦的纳萨尔派高层(正如媒体对我的描述)回来。电影的绝好素材。[···]普卡什·查(Prakash Jha)的《无法避免的战争》(据说欧姆·普瑞(Om Puri)在其中扮演了我),对运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而且大部分描述是准确的”。[18]

最让人气愤的是,这位阿努曾经的同志和爱人对阿努进行了无耻的亵渎。库巴德谈论什么“以阿努拉达为榜样的新价值体系”(a new value system modelled on the example of Anuradha)“阿努拉达模式”(Anuradha-model),他似乎刻意忘掉了阿努的名言:“通过宣传妇女的非暴力天性,他们正在阻止妇女成为争取自身和社会的解放的战士”(《女性主义运动中的哲学流派》)。阿努的首要身份是革命者,她单纯、直率的品质不能从她从事的人民战争事业中抽离出来,库巴德进行这样的亵渎实在是让人感觉恶心。印共(毛)回应说:“阿努拉达是党的领导人,是革命的资产。她不是库巴德的私有财产。”“我们不想在这里对烈士阿努拉达同志进行任何讨论。但如果有人侮辱她,我们是不会容忍的。阿努拉达同志为印度革命贡献了她最大的力量。她是印度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她是印度共产党(毛主义)中央委员会委员。她为完成印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致力于持久人民战争的道路,直到她最后一口气。她从未脱离过马列毛主义理论。”“这既不是阿努拉达同志会同意的理论,也不符合她的实践。如果她还活着,她会驳斥库巴德的理论。这是绝对的背弃。”

“阿努拉达同志为实现革命理想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在她牺牲后,库巴德背叛了她的理想。他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运动保持距离。而他现在正在往上面撒泥巴。”

阿努拉达同志的伟大人格、革命理想、革命实践与革命理论永远是印度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如印共(毛)在回应中说的,阿努是“印度革命的闪亮之星并将永远闪耀”,背弃阿努的革命理想、革命原则并且严重违反印共(毛)的组织原则、已被开除出党的库巴德是一个叛徒,但无数人依然会承载阿努的理想,将人民战争继续下去,“无法避免的战争”会持续到胜利为止。

参考

1^Times of India:Om Puri plays Maoist Kobad Ghandy

2^Kobad Ghandy:Fractured Freedom

3^Jyoti Punwani:Fighting to change reality

4^CPI(Maoist):Fractured Freedom – A Prison Memoir’ – A Document of Betrayal

5^同上

6^CPI(Maoist):Release of Reply to Kobad Ghandy’s ‘Fractured Freedom-A Prison memoir’

7^//icspwindia.wordpress.com/2018/08/08/kobad-health-alarm-in-jail-icspwi-invites-to-mobilitation/

8^CPI(Maoist):Release of Reply to Kobad Ghandy’s ‘Fractured Freedom-A Prison memoir’

9^Vivek Deshpande , Uma Vishnu:CPI(Maoist) expels Kobad Ghandy, accuses him of ‘spiritualism’, distancing himself from outfit

10^同上

11^These were in short, the main points of my reflections in jail, trying to assess my four decades of practice in social and revolutionary work. The essence is that in organizations of the oppressed (as also in social life itself - the two should not be compartmentalized) besides ideology and a dialectical approach one has to introduce, very consciously, the aspects of freedom/democracy and the good values in day-to-day interactions, with the goal of achieving happiness. This alone can be the long-term guarantee against the evils of money and power as also all other negatives cropping up. New generations can draw on these experiences and hopefully build edifices for change which will be more lasting and more humane.

12^ CPI(Maoist):Fractured Freedom – A Prison Memoir’ – A Document of Betrayal

13^同上

14^Kobad Ghandy:Fractured Freedom

15^CPI(Maoist):Fractured Freedom – A Prison Memoir’ – A Document of Betrayal

16^Kobad Ghandy:Fractured Freedom

17^Kobad Ghandy:Questions of Freedom and People’s Emancipation

18^one rarely sees a top Naxal (as I was portrayed in the media) who is from Doon School and London returned. Stuff ideally made for films.[···]Prakash Jha’s Chakravyuh (in which Om Puri is said to have played me), a wellresearched and mostly accurate portrayal of the movement

 2 ) 到底什么是穷人反抗的原因?

片子开头有一幕政府和曼汉塔集团召开新闻发布会才场景:政府的官员认为穷人之所以暴力反抗是因为贫穷,而贫穷是因为经济不发展,所以发展经济似乎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措施。这不只是电影里印度政府的逻辑,恐怕也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政府的逻辑。但问题是经济发展真的使穷人的权利得到保障了吗?经济发展真的实现社会公平了吗?经济发展真的使政治更加民主了吗?
如果做一些实证的调查会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贫穷国家,经济发展和公平、正义、平等、民主这些价值并没有多少实际的关联。这一点在电影里也有表现,安迪到南迪格地区调研,他看到基本废弃的警察局,问办公人员如何处理案件?办公人员说这里基本没有什么犯罪,即使犯罪也通过人民法院解决。这说明一个安定、公平甚至和谐的社会环境并不绝对依靠一个不断发展的经济作保障。
而且民众并不接受政府的经济开发计划,那些计划非但没有带给民众更幸福的生活,反而让他们的处境更加不利。如果这样,那些为了“每个家庭都应该幸福的生活”的政府就应该放弃经济开发计划。可是他们丝毫不为民众的诉求所动,依然坚决执行既定的经济发展计划。曼汉塔集团更是不惜雇佣私人武装,使用违法犯罪的手段逼迫穷人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难道这也是为了穷人的利益?
到这里,我们似乎明白,经济发展到底是谁的目标?经济发展到底与谁有利?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穷人的生活,还是为了富人牟利?
穷人为何反抗,难道不是因为深刻的压迫吗?

 3 ) 仅是一篇略微超出字数限制的短评

单看电影只想给六七分,略微浮夸的剧情和设定,主角无论如何都不会中弹或被枪弹击杀,时不时插入的音乐剧也令我这种对印度剧冷感的观众感觉到违和。但是因为题材和阐述的相关问题,我还是愿意给五星,仅凭我个人的感想和看法而言。

这部剧在一定程度、一些方面上还是表现了纳达尔武装、南迪格地区警方和曼汉塔集团的矛盾与冲突,从头到尾忠于革命的戈文德、拉乔、珠希,从警方间谍身份逐渐发生思想左转最终投身革命的卡比尔,相信改良主义且对平民百姓也抱有同情的安迪汗,以及完全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底层群众安危的曼汉塔,他们所处的立场不同导致了思想分歧与矛盾,最终使得曾经亲如手足的兄弟之间也爆发了无法避免的战争。

但是这部剧也没有说明当地大企业大集团对百姓的盘剥,没有说明经济方面的相关问题,没有将问题更加深入而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冲突上。同时纳萨尔派的领导面对叛徒时也太过残忍,一度使我感觉这部剧在黑印共毛。

但是这部剧仍旧让仅仅是耳闻过印共毛和纳萨尔武装的我略微了解了一些情况。并且我也感叹这部带着反抗内核的电影比不少国产主旋律红色电视剧电影更加纯正,更加贴近底层人民,更有真实感。阶级对立的现实、大集团财阀的逐步压迫、因威逼利诱而不得已离开了的家园,本就生活贫困,而又在一次次的打击与斜坡下变得更加一无所有,最终举起反抗的枪,直面压迫者和不公正的一切。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革命者。任何的意识存在都有其现实的物质条件,任何的上层建筑都受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端枪杀敌、投身革命、忠于理想,其先决条件就是阶级分化对立的残酷现实和对剥削阶级恨之入骨的仇视,这更能让人感觉到真实,更能让人同情、共情。

Lal salam!

最后祝愿印度人民的革命早日胜利!

 4 ) 何为真诚何为虚伪

我没有怀疑毛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却对现今的虚伪感到无语,印度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如何大国崛起只会像个玩笑!但如今的中国的所谓大国崛起,更像个笑话,我们的昨天是印度的今天,我们的今天难道就是印度的明天?这样的明天不要也罢,消灭小地主成为大地主,人民都成为长工,只能给印度说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还需努力,任务重时间紧。

 5 ) 我心目中的今年观影第一

出于一种很猎奇的心态看的这部电影。看之前,印度也有共产党?什么样子?片中是不是也有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闹出笑料!看完完全被震撼到了,放眼全世界,都少有这么犀利的题材,现实中信仰马列毛主义的萨纳尔派被印度政府宣布为恐怖组织,什么概念,你敢拍一部同情isis,国内分裂势力的电影吗?当然这不是一个概念不可同日而语。 电影中萨纳尔更像是是被压迫的农民起义军。当然在围攻警察,处决叛徒的时候,确实很残忍,手段上挺像恐怖分子。 相反电影中的警察,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雇佣流氓强拆,是不是打着国家的名义作恶呢?总之这是一部看完让人很矛盾的电影,现实世界也并非非黑即白,那些被称为暴民的老百姓,又有谁真去聆听他们的声音。从小到大,我们我们在书本上影视剧里看到过太多关于“革命”,我们赞叹于伟人们丰功伟绩,肉食者谋之,从来没觉得和自己有关。这部电影真的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启蒙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想说的太多太多,真是一部触动人心的好电影。稍微吐槽一下,三哥们的打斗太浮夸,战斗也显得很不专业。多了一些庄严和悲壮。 有点扣分,无论从题材还是立意,我私心给这部电影满分。

 6 ) 被抛弃的人民

此文为本人作业,上传于此保存。

------------------------

《无法避免的战争》主要围绕着维萨尔派和印度政府的矛盾,通过两位主角安迪·汗和卡比尔的感情线展开,讲述了政府为了满足资本家的需要强制掠夺穷人的土地,这一系列举措引起了人民的反抗,警察与农民起义军不断爆发武装冲突。安迪被委任去镇压此次的反动斗争,而作为安迪好友的卡比尔自告奋勇前去敌营充当间谍。而与维萨尔派组织和穷苦人民的生活中,卡比尔渐渐理解了穷人的苦境和政府、资本家的丑恶嘴脸,进而加入毛派和警察对抗的故事。

影片中的革命队伍“毛派”于2004年9月成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主义为指导,主张在印度发动“持久的人民战争”,靠武装夺取政权,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毛派”的建立受到了底层人民的广泛支持,许多被政府压迫得走投无路的下层群众纷纷加入革命队伍,革命队伍于是融入了群众当中,军民结合,迅速发展成了印度政府的头号心腹大患。而影片的背景是在一场针对“毛派”的“绿色狩猎战争”下,政府、大财团与毛派、穷人们的对抗。

电影中的情节主要是围绕安迪·汗和卡比尔的感情线展开。安迪家庭富裕,在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上学,成绩优异,毕业后成了一名高级警官,与同是高级警官的女同学结婚,生活幸福,是个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而卡比尔的家庭并不富裕,无法支付他上学的费用,在学校期间受到了安迪的诸多照顾,在警官学校上学时还因为打架滋事被退学,即使后来自己开了个手机制造厂也迅速破产,与安迪的人生有着天壤之别,就是这么两个出身和经历如此不同的人,却成了最好的朋友。然而,两人的性格却大不相同,卡比尔虽然出身贫穷,生活困窘,但正义感很强,在警校看到有人被欺凌而大打出手,在集市上看到警察压迫民众而打抱不平;与其不同的是,安迪为人机警,且富有谋略,他多次提醒卡比尔不要掺和别人的事,作为高级警官,虽也有正义感,对政府和大财团的所作所为持有怀疑和反抗的态度,但其内心是自私和冷酷的,即使对上级的做法有所不满,但迫于压力,最后还是沦为了他们压迫穷人的工具,在最后卡比尔与他决裂后,曝出两人之间的关系使卡比尔受到“毛派”的反击。两人的不同出身和性格,暗示了即使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最终也会走入不同的阵营。

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的导火索是印度的大财团觊觎穷人土地上的矿石,为了自己的项目,联合政府强制把穷人赶出自己的家园,而面对那些失去家园的穷人们,政府却不管不顾,并没有人们期待的任何措施来补偿穷人的损失,而是对大财团的无理行为听之任之,甚至成为了他们的帮凶。讽刺的是,被他们视作恐怖势力的“毛派”分子却把自己本就不足的资金拿去救济穷人,大姐珠希为了保护村民的安全甘当俘虏,两者的对比让人侧目。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利益集团和穷苦人民关于土地家园的斗争,实际上更是印度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据报道,作为人口达到十几亿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70%以上的财富掌握在了不到一百个人手中,大量的人民生活在平民窟中,每天的收益不超过50美分,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上层人民纸醉金迷,而底层人民却深陷绝望的深渊无法自拔,印度被称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影片中有很多细节暗示了印度大财团的权力之巨大,政府和警察机构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受到大财团的干预,在财团经理的儿子被抓后,政府被强行用先前俘获的“毛派”首领来交换人质,并要挟假如其儿子如果遭遇不测,这个国家将得不到任何投资。印度政府、警察机构以及他们的法律似乎并不是为最广大人民,而是为这些大资本家所建立的。整个国家的财富和权力集中在了少数人手中,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底层人民在被压榨完最后的价值后,犹如牲畜一般被抛弃。

印度自诩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这样的民主是否真的“民主”?毛派司令拉乔曾对村里的人民说道:“60年来,大家被甜言蜜语的谎言和虚伪的承诺所蒙蔽,给你糖果,不过是想吸食你的血液。”在影片中,我们只有见到政府对媒体一而再的许诺保障人民的权力,但丝毫没有见到任何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反而是更加肆无忌惮的强抢豪夺。整个印度的体系从根本上并没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而是维护着剥削阶级的统治和权力。

反观这一次的全球疫情,印度的疫情发展一直是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的,印度大量人口生活在物质条件恶劣的平民窟,一旦疫情爆发,不完善的医疗条件在疫情之下一触即溃,将引发人类的一场大灾难。为了阻止疫情爆发,印度政府实施了强制封城,大量进城务工的穷苦人民失去了工作,流离失所,归家之路充满艰辛,许多找不到车回家的人只能逗留车站,或是徒步走过几十上百公里的路途。而为了阻止人民群众上街活动,防止疫情扩散,印度的警察都配备着一根棍子,看到有人上街,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种姓,信奉什么宗教,全部都是一顿乱打,通过暴力和体罚阻止人民聚众活动,多么“民主”?在疫情的放大镜下,印度政府机构和政策的弊病暴露无遗。

印度社会的大资本阶级和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已经演变成了无法避免的问题,当绝大多数人被社会和国家所抛弃,只有少数部分人享受着国家的资源和各种政策的庇护,这样的国家何谈民主?被国家抛弃的人民将何去何从。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无法避免的问题”最终将会引发“无法避免的战争”。

 7 ) 发个背景资料——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中的印共(毛)

印度共产主义运动视野中的印共(毛)
作者:王静
  印共90年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分裂的历史,浓厚的宗派主义斗争倾向严重削弱了印共的实力,使之难以形成合力取得革命的胜利。如今印度三支最有影响力的共产主义力量分别是:印共、印共(马)和印共(毛)。前两支共产党主张走议会斗争道路,并在印度三个邦执政多年,2010年由于处理邦内开发区农民和垄断集团利益不当而落选;印共(毛)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数量可观的民兵,主张效仿中国革命发动人民战争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在印度实现社会主义。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印共毛主义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纳萨尔巴里运动的延续,但与前几波共产主义运动相比较,这一波运动的领导者通过总结几十年农民运动的经验教训,借鉴国情相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坚定地选择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这波运动中表现出了更为坚决的斗争性,策略上也更为成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印度共产主义历史扫描:印度共产党的分裂再分裂

   印度共产党90年的斗争历史是一部不断分裂的历史。究其根本原因,是党在前期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指导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体系,党内也缺乏权威的领导核心来凝聚全印度的共产主义力量。围绕对印度社会和国大党政权性质的判断,以及走苏联革命道路还是追随中国革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革命战略问题,印共内部进行了长期争论,印共在意识形态上的长期分裂逐渐演变成一个又一个组织上的分裂,分化出不同的共产党派别,极大地削弱了印度共产党的实力。

  1.印度共产党1964年的分裂

  早在1946-1947年间,印度共产党内部就拥护还是反对尼赫鲁政府,拥护还是反对印度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时间辩论。长期路线争论和内部斗争为印度共产党埋下了分裂的种子。从印度独立到印度共产党分裂前夕,印共共召开了5次代表大会,几乎每一次代表大会都以更激烈的争吵和分歧将印度共产党推向分裂。

  1962年中印边界发生军事冲突和中苏论战全面爆发,使党内发生强大震荡。1962-1964年印共内部发生了激烈争夺权力的斗争和分裂行动,这种权力斗争以两派分别召开“印共七大”达到顶峰。1964年印度共产党发生了第一次组织上的分裂,两派共产党力量分别以“印度共产党”的名义在加尔各答和孟买召开印共“七大”。两派代表人分别为P.孙达拉雅和S.A.丹吉。孙达拉雅派认为国大党是大资产阶级代表,主张由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发动实行反帝反封反大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革命”;丹吉派则推行追随国大党的政策,认为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是印度正在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孙达拉雅派和丹吉派都认为自己一派是真正的共产党,并分别沿用“印度共产党”的名称。但1965年2月,在参加喀拉拉邦举行的中期选举时,由于选举委员会只承认丹吉派为正式的印度共产党,孙达拉雅派被迫更名为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2.印度共产党(马)1969年的分裂

 

  在国际共运大分裂大整合的背景下,印度共产党(马)从印度共产党中分裂出来没多久,内部也面临着分裂的危险。党内一部分人受到了喀拉拉邦议会选举成功的极大鼓舞主张通过走议会道路实现“人民民主革命”。而日益加剧的印度社会矛盾,以及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形势,特别是欧洲的“新左派”造反运动及来自中国的因素让另一部分人感到革命形势已经来临。印共(马)与印共分裂之后,国大党政府对印共(马)进行政治迫害,严酷的外部环境使得印共(马)党内矛盾暂时得到缓解,但随着纳萨尔巴里农民武装斗争的爆发,党内激进派开始跃跃欲试。1967年11月,一些邦的激进分子在加尔各答成立了“革命派全印协调委员会”,其目的是协调全国革命派的活动并筹备建立一个自己的政党组织。印共(马)政治局派出P.孙达拉雅和M.巴萨瓦潘奈亚去安得拉邦,争取党员群众回到党的正式路线上来,但这次努力失败了。接下来,印共(马)中央试图通过清洗党内安得拉、喀拉拉、西孟加拉等邦的激进分子,稳固路线方向。这种做法将党推向了进一步分裂。

 

  1969年4月22日,激进派组建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宣告成立,查鲁•马宗达任书记。这支由印共(马)内部激进派组成的共产党成为印度政治舞台上第三支共产党力量。印共、印共(马)和印共(马列)分别为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右翼、中左翼和极左翼代表。印共和印共(马)在后来的议会道路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而印共(马列)则坚决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尽管印共(马列)后来仍处于分裂之中,但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格局和意识形态格局已基本奠定。印共(马列)在纳萨尔巴里起义失败后转为零散小股斗争,后由2004年从其中分裂出来的实力最强的两个分支合并成立的印共(毛)所代替。

 

  3.印共(马列)20世纪70年代的分裂及80年代印共毛主义运动的兴起

 

  纳萨尔巴里农民起义以印共(马列)领袖查鲁•马宗达被捕病死狱中为转折点走向低潮。印共(马列)对印度农村武装斗争的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就又陷入新的分裂。整个20世纪70年代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印共(马列)分散在各处的武装要么停止斗争,要么缩小斗争范围转入地下,整个组织处于涣散状态。尽管纳萨尔巴里运动失败了,但农村的武装反抗斗争并未停止,小规模武装冲突绵延不断,纳萨尔巴里之火在比哈尔邦和安得拉邦继续燃烧。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印度农民武装斗争渐成回潮之势。比哈尔邦的毛主义共产党中心(MCC)、印度共产党(马列解放派),以及安得拉邦的人民战争集团(PWG)是诸多武装斗争派别中影响力最大的三支,这三支均是印共(马列)分裂后留下的武装力量。

 

  2004年9月21日,印度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和印共(马列)(人民战争集团)在印度中部的森林地区正式合并为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合并后的毛派组织实力大增,迅速从比哈尔邦和安得拉邦向邻近各邦渗透。“据官方资料,到2003年4月,已有9个邦的53个县出现了毛派武装活动。而在一年半后的2004年9月,这个数字已经骤增至12个邦的125个县。2006年4月2日,内政部秘书杜加尔对13个受纳萨尔侵扰的政府官员说,在全国602个县中,出现毛派武装的已达到125个县。”

 

  二、历史对比: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三次武装斗争高潮

 

  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出现过3次大的农民武装斗争,这3次武装斗争将印度共产主义运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对比这3次运动,可以看到印度共产党武装斗争在曲折中逐渐成熟。

 

  1.20世纪40年代末的特仑甘纳农民武装斗争

 

  1946年7月,印度海德拉巴土邦特仑甘纳地区爆发了农民武装起义。这场斗争声势浩大,在印度现代史上极为罕见。“这场武装斗争的怒潮席卷该地区的3千个村庄,在人口接近3百万、面积约1万6千平方英里的广大范围内,推翻了尼扎姆反动政权,建立了人民政权,没收了地主的1百万英亩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在其全盛时期,斗争曾扩展到特仑甘纳地区和安得拉邦地区的7个县,人口达1千2百万。”

 

  印度政府对于农民起义进行了军事镇压,与此同时,国大党还派出“共同繁荣”领导人维诺巴•巴维进行所谓“献地运动”,在农民中进行反共宣传和绥靖运动。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而领导这次起义的大安得拉邦共产党内部,以及印共党中央对起义性质的认识发生分歧,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武装斗争路线。主张接受英国共产党建议停止武装斗争的一派和主张继续武装斗争一派争执不下,于是决定请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威信最高的苏联共产党做出裁定。印共派出代表团赴莫斯科仅得到了斯大林模糊的指示:“看来斗争再坚持下去(即在1951年上半年)是有困难;对印度共产主义运动不能保卫这个斗争表示遗憾,但是,坚持斗争还是停止斗争这个问题,只能由印共中央作出最后决定。”

 

  在进行了三年艰苦保卫所争得土地的抵抗斗争之后,1951年10月21日,印共宣布停止武装斗争。就这样反对尼扎姆的解放斗争没有能够转化为反对印度国家政府的解放斗争,印共没能抓住时机将特仑甘纳武装斗争转化为全国范围的反对印度国家政府的解放斗争。农民不仅失去了几乎所有从土邦贵族手中抢夺的土地,而且大批共产党干部和参与斗争的群众遭到屠杀。

 

  这次斗争由于大安得拉邦共产党的介入和领导改变了最初原始、自发的斗争面貌,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起义失败后,大批党员群众被杀害,革命果实丧失,大安得拉邦共产党乃至整个印度共产党内部也分裂成为两个阵营,政治上、思想上的分裂遍及全党。这种分裂状况延续到1963年,并随着党内斗争的加剧而升级,最终发生了1964年组织上的分裂。

 

  2.20世纪60年代的纳萨尔巴里农民起义

 

  印度独立后,代表印度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大党进行了一场并不彻底的土地改革。印度农村原有的柴明达尔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被保护下来。首先,他们保留了大量的自留地转化为新地主;其次,他们获得了巨额的补偿金。而农村中其他有势力的地主和富农则正式转化为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新地主。本质上,这是利益在上级阶层中间的调整和分配,一部分土地从大地主手中转移到中小地主手中。土改的受损者是农村的下层阶级,即广大的雇农、分成农和失地农民。因此,印度土改后的农村无地雇农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迅速增长。据估计,1951年为2752万,1961年增至3148万,1971年增至4557万,1981年增至5600万。比起中国的土地革命,印度土改无疑是失败的。这就是印度农民起义再次爆发的社会土壤。

 

  1967年5月,在西孟加拉邦北部大吉岭县纳萨尔巴里地区又爆发了一场农民起义。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范围内的革命高潮鼓舞了大批印度革命青年,他们将这场起义看作印度农民武装斗争重新开始的信号。纳萨尔巴里地区位于尼泊尔和东巴基斯坦之间一条狭长的边境地区,是东北部各邦通向下游平原地区的唯一走廊。如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发生“亲华”的武装叛乱令已经陷入政治和经济困境的印度中央政府极为恐慌。时任印度首席部长兼内政部长的阿乔伊•穆克吉马上派出1500名警察协助地方治安部队围剿起义者。仅两个月的时间,政府逮捕了1300人,其中包括此次起义的大多数高级领导人。这场起义迅速被镇压下去,革命的剩余力量转入地下斗争。但起义并没有真正被扑灭,纳萨尔巴里起义的影响力仍在延伸。由于印共(马)中途收回了对纳萨尔巴里运动的支持,并在印度中央政府围剿起义时采取了默许的态度,1967年9月,几个邦发生了脱党事件。统称为纳萨尔巴里派的革命党人在安得拉邦和西孟加拉邦大批地退出了印共(马)。纳萨尔巴里派在加尔各答成立了“全印协调委员会”,为组建新党做准备。此后,在喀拉拉、北方、旁遮普和泰米尔纳杜邦等都出现了纳萨尔巴里派。1968年安得拉邦的卡库兰山区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农民起义。1969年,全国许多地区爆发了农民斗争。这场起义还得到了许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响应。

 

  1969年4月22日,印共(马列)成立了,查鲁•马宗达任该党书记。该党拒绝接受彻头彻尾的“议会制度的骗局”,赞成“通过人民革命战争……立即革命”。党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武装的土地革命,解放农村地区,以农村包围城市,并最后解放城市,从而在全国完成革命”。据估计,印共(马列)在全国有2-3万名党员,并在大学生和城市中等阶级中吸收了活动分子。印共(马列)一成立,就被中国承认为印度唯一真正的革命力量。查鲁•马宗达在1970年1月的《解放》月刊上撰文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也是印度革命的道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不仅完全适用于印度,而且是印度人民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 。1972年,轰轰烈烈的纳萨尔巴里运动转入低潮,但纳萨尔巴里运动的影响此后在印度绵延了几十年。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印共(毛)运动

 

  20世纪70年代,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印共(马列)支离破碎,有的派别销声匿迹,有的则悄然成长壮大起来。1993年4月11日的《印度时报》登载了一条消息:“极左分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又时显回潮趋势”。到了2004年,在印度军方看来纳萨尔巴里分子已经成长为“比克什米尔或东北地区局势更危险”的“国家主要威胁”。

 

  在这场新兴的农民武装斗争中,比哈尔邦和安得拉邦成为斗争的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起,这两个地区不断掀起武装斗争高潮。比哈尔邦是印度最穷困的邦之一,该邦种姓压迫严重,贫困人口数量巨大。在比哈尔邦活跃着两支毛派武装力量: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和马列解放派。而安得拉邦素有革命传统,在印度独立前后一直是农民武装斗争的根据地。安得拉邦共产党不仅领导了早期特仑甘纳农民起义,在后来的纳萨尔巴里运动中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1980年4月安得拉邦成立的印共(马列)(人民战争集团),其领导人K.西塔拉玛亚领导过斯里卡库兰武装起义。

 

  这两个邦的毛派组织在邦内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解放区和平行政权,影响逐步扩展到临近各邦。比哈尔邦的毛派地下斗争策略包括:“斗地主的方式是以武力威胁,迫使地主减少应收租子的50%,其中一半留给佃农,另外一半分给穷人。至于那些地主过去据以横行霸道的私人武装,也被迫向他们交出武器;斗贪官污吏的方式是,首先在群众中了解官吏的劣迹,然后用武力迫使官吏交出贪污所得的25-30%。大部分用于救济贫苦农民,少部分用于地下武装开支。此外还对工程项目和工商企业收取10%的‘税费’;治理地方的方式是建立人民法庭。按农村传统社会的传统方式公审各种犯罪,有立竿见影之效。在其他地区非常严重的对妇女的暴力和犯罪,在毛派控制区大幅下降。” 而安得拉邦人民战争集团在“全邦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武装活动,并在城市地区建立各种从事公开活动的外围组织。该集团以重新分配土地为目标,曾经多次召开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1990年曾在厄仑加尔县召开过一次有10万人参加的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大会” 。

 

  为了扩大影响,团结力量,比哈尔邦的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和安得拉邦的人民战争集团分别在1981年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两次尝试统一,但未获成功。2001-2002年,双方终于和谈成功,并于 2004年合并为印共(毛)。

 

  新世纪以来,印共(毛)武装力量加速兴起的一个背景是苏联解体后,印度政府加速实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印度独立以来的国家性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甚至保留了大量的封建主义残余,但是由于印度国内存在广泛的贫困人口和强大的左翼力量,印度国大党在早期一直宣称走民主社会主义式的第三条道路。尽管许多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政策无法真正落实,但是国大党早期的左倾姿态或多或少是对印度国内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一种威慑和制约。从1991年开始,这种局面发生了逆转。1989-1991年之间,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巨大的混乱,苏联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兴起。1991年7月初,拉奥政府宣布新经济政策,标志着印度国内右翼资产阶级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理念正式获得统治地位。印度实现新自由主义改革后,其GDP有所提高,但是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却越来越贫困。而官商勾结盘剥农民的“圈地运动”,征地法和《经济特区法案》沦为地方政府与商人勾结起来进行寻租的工具,致使大批无地农民和原著民流离失所。印度旧有的沉疴加上新自由主义的毒药,是新一轮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社会土壤。

 

  2006年9月,时任印度总理的辛格接受采访时曾披露印度首富圈地真相:“在达德里征地给农民的价是每英亩150卢比,同样的地未作任何开发就由瑞莱恩斯集团(又译信实集团,印度首富穆凯什名下的私人公司)公司定价为5700卢比,而且瑞莱恩斯还以这个价格作为资产抵押,从银行贷出了一大笔钱。”针对印度兴起的征地狂潮,这位印度总理恐惧地说:“主要的农业用地有将近10万英亩被北方邦政府拿走,另外10万英亩则被各邦瓜分……另外你们若想从西部农村圈地,如在哈里亚纳邦或旁遮普邦,大约会有20-25%的无地劳动者不能维持生计,你把他们的地没收了,他们去哪里谋生?……人民流离失所,谁能阻挡毛主义的兴起?……在奥里萨邦的卡林加纳加尔已经遍布反圈地的人民运动,一年来公路全部被堵死,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被逼上梁山,他们汇入了毛泽东主义的洪流。……发展成这幅鬼模样,要不是我这一大把年纪,身体也不行,我早就是一名毛泽东主义者了。”

 

  印度的大规模新自由主义圈地计划遭到了印共(毛)的极力反抗。而印度大力引进外资、积极让跨国公司跑马圈地的很多地区,恰恰是相对贫穷落后及印共(毛)活跃的地区。2007年2月1日的《印共(毛)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激烈抨击印度政府的圈地行为:“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的政策正在向全世界的工人阶级进攻,他们卑劣地想把劳动者的手脚捆绑住,以便于大财阀的巧取豪夺。劳动合同期被缩短,工资被冻结,被自愿退休,随意的解雇,强制征兵,敌视劳动者的法庭裁决,事实上的禁止罢工等等政策导致整个工人阶级深陷于贫穷的苦难。农村的穷困使得大批的劳动力外出寻找出路,他们是城市无根的浮萍,他们处于半饥饿的状态,他们在各地漂泊,维持着仅够糊口的艰难生计。当前庞大的移民政策正在导致土著部族、森林地区的原住民进一步边缘化。采矿或修建水坝等工程如韩国浦项钢铁项目、卡林加纳加项目;又如在奥里萨邦、恰蒂斯加尔邦的查尔贡和饶加特开发矾土矿藏;在北方邦开发矾土矿藏的波拉瓦瑞亚工程;又如大规模的开发铁矿,还如在贾坎德邦的铀计划,凡此种种表明印度农村面临着强拆强迁的悲惨命运。印共(毛)九大号召所有森林地区的居民对于大规模的移民政策进行抵制,保卫他们的土地与森林,坚决不允许强盗与劫匪从他们手里夺走。300个计划内的经济特区事实上就是建立了300块外国领土,这些外国领土劫掠我们大量的良田,这些外国领土里充斥了无数国内外的政治骗子。与此相配套的是市中心成了精英阶级的私宅,它铺就了财阀们的零售渠道,这一切都是以残忍的毁灭与无情的驱逐为代价的,他们摧毁贫民窟,甚至那些永久性房屋也遭到铲除。印共(毛)九大号召人民尽一切可能捍卫土地与房屋,坚决打退这些毁灭性的野蛮的‘资本游牧部落’。”

 

  三、2004年印共(毛)成立以来的武装斗争现状

 

  2004年以来印共(毛)斗争取得史无前例的进展,印度共产主义武装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合并后的印共(毛)发展迅速,其活动范围扩展到大半个印度。印共(毛)在印度乃至南亚地区建立起两条红色走廊:一条在印度境内;另一条几乎覆盖整个南亚地区。截至2009年,印度境内的红色走廊贯穿印度28个邦中的22个,印共(毛)控制着印度1/3的土地和人民。印共(毛)希图在奥利萨邦、中央邦和安得拉邦之间的横跨5个邦的丹达卡冉亚森林地区建立根据地。早在2001年7月,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不丹等国的十几个毛主义政党成立了“南亚毛派协调委员会”,这几个国家中活跃的毛派武装力量定期召开大会,协调行动。他们相互支援,在整个南亚建立起一条“红色通道”。

 

  2007年印共(毛)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和人民战争集团两股革命洪流合并的完成,党的团结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次大会通过了五个文件:《高举马列毛的红色旗帜》、《党纲》、《党章》、《印度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对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政治解决办法》。印共(毛)《党章》规定:印共(毛)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处于地下状态。党的短期目标是,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为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终极目标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革命,实现共产主义,将地球上人剥削人的制度消除。大会再次确定“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路线,将纳萨尔巴里运动兴起以来的持久人民战争作为印度的革命道路”。党近期的任务是“推进人民战争,将人民游击解放军转变为人民解放军;游击战转化为运动战;游击区转为根据地”等。印共(毛)九大是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里程碑,大会的成功标志着两党合并的真正完成。

 

  军事实力是印共(毛)最可观的优势力量。比起历史上的印度共产党,这支第四代印度共产党拥有一支成型、有规模的军队,其武装斗争基本扩展至印度全境。这支军队组织发动人民战争,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印度政府竭尽全力进行围剿也无法触动其根本。印共(毛)的人民游击解放军成立于2000年12月21日,其前身是印共(马列)(人民战争集团)的“人民游击军”。2004年两党合并时更名为“人民游击解放军”,其下一步目标是发展成为“人民解放军”。人民游击解放军的标志是镰刀和斧头,中间横着一把枪。人民游击解放军领袖楠巴拉(Nambala)[化名为巴萨瓦拉朱(Basava raju)]表示,该军队的建立是为了“粉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官僚资本主义的控制”,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军队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武装力量推翻政权” 。“人民游击解放军必须与群众融合,成为其生活和希望的一部分。在此意义上,人民游击解放军是战无不胜的。” 毛派领导人拉奥曾经表示,毛派要在2025年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人民游击解放军在人民群众中不断壮大,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人民游击解放军由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力量——野战排、次要力量——游击班、基本力量——民兵。民兵是由这样的人组成,即有各自的生活和职业,两周参加一次军事训练,民兵是人民游击军的基础。2007年恰蒂斯加尔邦巴斯塔地区的一名警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兵已经通过地下武装游击队的训练,获得专业知识埋藏和引爆地雷。可以估计,仅在巴斯塔一个地区,民兵力量就可以达到3万人,是该地区警察数量的5倍。如今,毛派已经废弃了橄榄色军服,和当地老百姓混在一起,辨别其身份十分困难。“情报部门记录只有300个毛派分子的名字,有相片的不足资料的1/3” 。而让村民给警察提供毛派的消息,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印共(毛)人民游击解放军发动的大型行动有:2004年2月6日,袭击奥利萨邦的戈拉布德(Koraput),清空了一个藏有528件武器的武器库;2005年11月13日,印共(毛)游击解放军和地下工作人员在比哈尔邦的贾纳巴德县实施越狱行动,900多名犯人越狱,包括大批毛派战士和领导;2006年3月26日,奥里萨邦的R.乌达亚及里(R. Udayagiri)遭到袭击,警察局的17辆汽车被劫掠;2008年2月15日,奥利萨邦那讷亚格尔军械库100件武器——包括手枪、汽车、AK系列步枪、印度轻型武器步枪以及轻机枪,以及价值20万卢比的弹药被劫掠;2010年4月6日,恰蒂斯加尔邦的丹特瓦达地区,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准军事安全部队)和恰蒂斯加尔邦警察围剿毛派不成,反遭伏击,80多名官兵丧生。

 

  除了在偏远地区的军事打击之外,印共(毛)也非常重视城市工作。印共(毛)《党纲》规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阶段,我们要夺取敌人的要塞——大城市,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在城市里执行有明确目标的导向性工作。”而总结前两轮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没有得到城市的策应。印共(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工作策略和扎实的城市工作基础。印共(毛)《党纲》所规定的城市秘密斗争准备包括:首先,建立一个巨大的和广泛延展的地下党网络,将工人阶级和其他若干学生及知识分子的组织包括在内。同时也必须发起政治运动。第二,必须建立一个秘密军事组织网络,条件成熟前要避免暴露,以保存力量。只有通过这样目标导向性的工作,才能不断地积聚、加强和继续巩固党的力量,因此,要在群众中进行政治组织和军事准备。

 

  然而,2007年团结大会的召开激怒了印度政府,印度政府发动了更为严酷的行动。2009年印度政府发动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的、全国范围的、最严重的、迷惑人的、中心主义的,至今仍然在不断加深的” 清剿毛主义的“绿色狩猎行动”。政府投入大量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同地方武装联合清剿毛派分子。军事进攻集中在毛派实力最强的农村地区和游击区,特别是丹达卡冉亚地区、贾坎德-比哈尔、贾坎德-奥里萨、特仑甘纳、拉奥格(Lalgah)、查蒂斯加邦等地区。在查蒂斯加邦、贾坎德和奥里萨邦政府又投入了25,000名兵力的准军事部队,而之前已经投入35,000名兵力的准军事部队,并动用了防弹车、扫雷仪、空军直升机、无人侦察机等军事装备。印度情报部门积极开展信息心理战、情报战加以配合,这无疑是一场全方位战争。中央后备警察部队、边境安全部队以及臭名昭著的娜迦大队已经诉诸暴力破坏遥远的森林村庄。用印度著名女作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布克文学奖得主阿兰达蒂•罗伊的话讲:“这支特殊的警察部队用灰狗、眼镜蛇、蝎子这样的类似图腾的词命名,这不过是发了一张血洗森林的通行证。”

 

  面对这样的进攻,印共(毛)的损失异常严重。“政府军对领导层的杀害到达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些损失,在数量和严酷的程度上,自2009年5月以来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2004-2010年,印共(毛)牺牲了1,500名烈士;仅2009年5月-2010年7月一年间,就牺牲了300名烈士。其中包括8名最高领导同志(包括有40年党龄、在信息舆论战线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阿萨德同志)以及10位邦领导同志被捕或被政府军杀害。” 2011年11月24日,印共(毛)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常委会委员金尚吉同志遇害。金尚吉曾经对印度西部和北部地区人民战争有很大贡献,此外对推动两党合并功勋卓著。此后,毛派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为期一周的示威、集会、游行、罢工和封锁道路抗议。

 

  据《印度快报》2012年4月7日报道:继印度先前抛出超级大订单采购126架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之后,印度计划再次招标采购超过75架多用途直升机。这一项目预计耗资将超过40亿美元,也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多用途直升机招标项目。印度有关媒体5月22日披露,在过去三年里,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边防军、国家安全卫队等部队进口了超过2.9万支AK-47步枪。印度以上大规模军购主要针对印共(毛)武装力量。印度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举全国之力,不惜动用最先进的武器和特种部队,将印共(毛)作为国内安全的最大威胁加以剿灭。从2009年印度政府发动“绿色狩猎行动”至今,印共(毛)一直处于危险时期。接下来,印共(毛)的发展有三种走向:第一,有生力量被歼灭,进而走向衰落,分散成小股,在边远地区从事小股武装斗争;第二,继续保持战略僵持,主要力量得以保存,进入长期拉锯战阶段;第三,应对危机得当,化危机为转机,迅猛发展,甚至夺取全国胜利。其中,第二种走向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四、小 结

 

  在印度,由于社会主义革命一直未完成,所以其历史遗留任务,如扫除农村封建残余、消灭种姓制度、实现民族解放、发展生产力等,便一直没有完成,其社会便一直存在爆发革命的土壤。进入21世纪后,印度又深深地卷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进程,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极大地伤害了下层人民的利益,这就是21世纪印度社会主义运动率先兴起的背景。

 

  印度近代以来一直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第一是完成土地革命,迅速提高工农大众的生活水平,发展农业满足人民大众的基本生存需求。第二是建立自主型的以内需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满足人民大众的进一步发展需求。历史已经证明,在印度,依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依靠从西方引进的议会民主制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无法完成这两大任务。印共及印共(马)等主张走议会道路的共产主义力量,也没有有效地推进上述任务。因此印共(毛)推动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起义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回应历史的需要。

 

  印共(毛)的武装斗争并非印度统治阶级污蔑的少数极端知识分子鼓动起来的左翼“恐怖主义”运动,而是植根于人民大众的正义的革命。除了获得底层民众的大力支持这个原因外,我们无法解释这一独特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国际共运陷入低潮以来,印共(毛)丧失一切外部支援后面临印度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仍然继续发展壮大。纵观印度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的特仑甘纳到70年代的纳萨尔巴里运动,再到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印共毛主义运动,武装斗争的浪潮一波高过一波,呈现不断升级的趋势。印共(毛)如今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印共(毛)效法中国革命的道路,其“人民战争”的经验运用较之20世纪70年代也更为成熟,但印度政府当前高精尖武器的运用,全国范围的剿灭行动给印共(毛)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威胁。印共(毛)及其武装力量已经成为印度执政阶层的最大的敌人,双方博弈的最终结局如何,将直接影响印度乃至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

 短评

还是差点意思,片中塑造的革命者形象与其说是毛派,不如说更像格瓦拉派。

9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没有在电影中明确提出毛、马等人的理论,但基本反映出了一定的现实情况:贫富差距大,政府具有买办的性质,印共(毛)坚持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等。从这一点看,已经是不符合资本主义语境下的政治正确了。缺点不提了,难得有一点左的视角(虽然整体还是活了稀泥)

10分钟前
  • ER
  • 推荐

宝莱坞史诗级革命电影,体现了印度左翼电影工作者的最高成就!无间道、手足情、阶级矛盾、革命与爱情乃至高科技元素和衷共济,还有配合主题的作为印度电影传统的精彩歌舞点题!最终高帅富和白富美联手击毙了苦大仇深的黑美穷和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与高帅富分道扬镳的矮矬穷!向左翼小资文青五星吐血推荐!

12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还行

意识形态不一样,怎么可以在一起

13分钟前
  • 历史理性
  • 力荐

暴力的种子长不出硕果。你一定要说这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我只能够说那是一场即便胜利也“无法避免”陷入新历史循环的战争。

16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印共毛纳萨尔派的真事儿,曾经占领了印度三分之一的地盘,这片能过审也是不容易,情节有些老套甚至有点雷,但是……什么也别说了,共产主义万岁!看到人民武装战斗的场景我就按捺不住兴奋,从既得利益者到革命者,和曾经的朋友反目成仇,一个人思想情感上的转变,充分说明了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亲不亲,阶级分。阶级矛盾不可调和,改良派永远没有出路。看看他们为了什么斗争、牺牲,其实这一切离我们非常近。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18分钟前
  • 没有祖国的幽灵
  • 力荐

近两百年同印度一样苦难的中国出现的不是甘地而是太祖,真是大幸

23分钟前
  • 若昀
  • 力荐

不错的讲述印度毛派斗争的电影,其中对于资产阶级政府丑恶面目的揭露比较到位,可惜的是对毛派群众路线以及斗争诉求的描写不够深刻。

27分钟前
  • 欠高端人口
  • 推荐

共产主义在印度

30分钟前
  • 帝归
  • 力荐

一个能让这种电影公映的国家一定是有前途的

31分钟前
  • Joe جو
  • 推荐

一个能够拍出如此尺度,深度电影的国家,居然还能爆发革命。。。。

35分钟前
  • 无动力回送..
  • 推荐

印度确实是民主国家啊,纳萨尔派武装被政府认定为恐怖组织,居然还能拍出给予他们极大同情的电影。有点像我们民国时期,左翼文艺也发展得有声有色。就这电影本身来说也很不错,角色多彩,故事曲折,冲突尖锐。

37分钟前
  • aquaremaneo
  • 力荐

常常有人讲,印度没有一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种姓制度如何束缚住人们。看了这部电影,了解到印度人是这样看待毛派革命的。让我知道印度人的思想并没有被种姓所奴化。他还是会反抗不公和反抗压迫。

41分钟前
  • 温州榕树
  • 力荐

印度少不 了要经历土地革命这一关。

43分钟前
  • 【脚步】
  • 推荐

8.4/10 阶级关系是无法调节的。

47分钟前
  • 嘉露
  • 推荐

之前听金灿荣说印度要想赶上中国,走上现代化需要一个毛泽东,需要一场土地革命,还以为他在胡吹,现在觉得确实这样啊。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政治走在了现代化,阶级和种族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极其的不平等,实在是太可怕了,种族都不平等,还在追求自由民主,那只会加深不平等。改变现状必须还得要一个强硬的政府自上向下去推行平等观念,光靠教育和媒体自下向上去改变,我觉得基本不可能,媒体和选举出来的政治家都是为资本服务的,让他们改变种族平等问题,简直是做梦。联合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应该多骂骂印度的人权问题,显然比中国严重的多。中国的计划生育被嘲笑了这么多年,印度溺女婴和歧视妇女,好像从来没见过西方那帮圣母婊干预过。

48分钟前
  • 影杂志
  • 推荐

很好的一部电影,有点当初上海滩左派电影公司拍的味道。不过有几个问题得问一下:1.印度在目前的条件下能够拍出这样子的电影。设若纳萨尔执政了,还能拍出与左派对立的电影么?2.掠夺资源,强拆民房来发展经济,固然不对,可是左派上台后要发展经济的时候是否会采用相同的手段?

52分钟前
  • 自由的鱼
  • 力荐

从卡比尔到阿扎德,从纳葛到叛徒,历史的辩证法总是无情的。Lal Salam!

57分钟前
  • 元气少女季海嘉
  • 力荐

“阿扎德,无论你之前做过什么,你最终是革命队伍的一员。”电影中反映的印度的社会矛盾确实是太激化了,难怪印共毛派能够坚持斗争这么多年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不过电影也确实有缺陷,比如没有展现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原理,主要表现的是大资产阶级对贫民的暴力压迫及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的剧情固然更有利于体现激化的矛盾并解释游击队的产生,但是却不能让像安迪这样的改良主义者放弃幻想。另外电影前期对游击队的描述并没有体现出人民军队的性质,有些时候(比如割告密者的耳朵以示威慑)更像是强迫恐吓人民;到中后期(如自身困难却先拿出资金帮助人民)才真正表达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电影在主线剧情外还反映了个别革命者受金钱侵蚀的腐化堕落,这点尤其难能可贵。希望他们的斗争最终胜利。Lal Salam!

1小时前
  • 羽月
  • 力荐

这演得也太随意了,能不能多NG几次,剪掉尴尬的部分?剧本剧情也不好,特效2毛钱都嫌多

1小时前
  • Sunky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