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狂热

剧情片香港1999

主演:雷颂德,尹子维,李灿森,蒙嘉慧,王淑美

导演:麦兆辉

 剧照

周末狂热 剧照 NO.1周末狂热 剧照 NO.2周末狂热 剧照 NO.3周末狂热 剧照 NO.4周末狂热 剧照 NO.5周末狂热 剧照 NO.6周末狂热 剧照 NO.13周末狂热 剧照 NO.14周末狂热 剧照 NO.15周末狂热 剧照 NO.16周末狂热 剧照 NO.17周末狂热 剧照 NO.18周末狂热 剧照 NO.19周末狂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56

详细剧情

  清晨,他醒过来,脖子上的伤痕指示着昨晚生日派对酒醉之后发生过与某名女子的床第关系,但女子的面貌却记不起来了。根据所遗留的记事簿指引,在一个地点遇见的一个美丽 女子,其回头一瞥表情暧昧,对方确乎是非她莫属。迪斯科舞场,他得以从明灭的灯光下扭动的众舞者中,再次辨识、邂逅了那名美丽女子JAYMEE ONG ,旋即,俩人到厕所里以最狂野的方式完成了性动作。可是,记事簿并非JAYMEE ONG的……

 长篇影评

 1 ) Saturday Night Fever

昨天和今天又把Saturday Night Fever 看了一遍。

几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没看出什么。毕竟当时完全不知道低谷小说里面那个超会跳舞的胖子是谁。虽然必须承认既使他胖的时候也完全把我迷住了。我总是很不好意思地认为,我觉得他长得,很,英俊。当然后来事实证明这样认为的人不只我一个哈。如果我觉得Donald Sutherland英俊的话,我大概也完全可以觉得John Travolta英俊吧。他可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啊。

这次看得竟看得好感动。是的,这个也曾经19岁过的男人无情地把我感动了!我莫名其妙地觉得自己特别特别地理解他所经历的一切。虽然我的经历和他的经历完全不同。但是有些内心的成长,大概是可以共通的吧。

片子里基本上把那个时候的布鲁克林区的米国意大利移民家庭里的19岁男人所该经历的一切都cover了。正面全裸,李小龙,喜欢自己追求不到的女孩,被自己不喜欢的女孩追求,每周末到迪巴把一周的钱都花光,打群架,一帮无所事事的好朋友,被全家人视为神灵的神父哥哥,妹妹,失业的爸爸,当了一辈子家庭主妇的妈妈,不会说英语的奶奶,当然了,还有被认为是family failure的自己。

他会因为店老板将他的薪水提高2美金半而高兴得不行,以至老板内心愧疚而把2美鑫提升到4美鑫。他爸爸打击他说4美金能买什么。他说,提薪水说明我做得好。我这辈子只记得两次有人觉得我做得好。这个,还有跳舞。你从来没有说过我做得好。

他喜欢的女孩其实为了工作和上司睡觉。她总是装作自己高人一等,但是其实她又有多少选择呢。她在车里哭。然后他就安慰她。他的内心其实好善良啊。见不得女人哭。就好像在餐桌上他妈妈哭一样。

对于他来说那座桥就好像是出路。在店里他看着年长的员工,内心大概是很沮丧的吧。就好像他曾经以为跳舞能让他的生活不一样,可是当他拿了奖之后,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更何况,他觉得那奖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另外那个男孩好可怜。他总是告诉每一个人他让一个女孩怀孕了,每个人都让他和她结婚。可是他跟本不喜欢那个女孩。他很绝望,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可是没有人倾听。

一个迷茫,冲动,热血沸腾但是又残酷的年纪,生活好像有希望,又好像没有希望。你困于其中,挣扎不已。

 2 ) 青春时代各种荷尔蒙问题大汇总

文/曼佳

   钟汉良在2010的音乐专辑《视觉动物》中,有一首歌名就叫《约翰屈伏塔》,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最近看到一本美国影评书上面有篇文章上说约翰屈伏塔1977年主演的音乐舞蹈片《周末夜狂热》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电影,钟汉良的约翰屈伏塔和演员约翰屈伏塔有关系吗?非常好奇,所以必须找到看一看了。其实以前就看过约翰屈伏塔的电影,比如和尼古拉斯凯奇演的著名的《变脸》,还有昆汀导演的著名的《低俗小说》,但是大陆翻译他的名字是另外一个更长的,所以看到的时候并未联想到是一个人。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其实可能被低估?因为这部电影里面从各方面探索青年人内心深深的迷惘。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些青春片的内涵是大大的不同,国内如今的青春片都陷入在小情小爱中无法自拔,一点小理想和作为都是关于高考的,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很少被涉及。而这部电影却让我们看到这个年龄的青年对于不了解的这个世界还有认识自己本身的更大更深的一些疑惑。

   《周末夜狂热》里面的主角是一群20岁左右的小青年,在电影里,与荷尔蒙大量分泌有关的激烈内容几乎里面都有体现,比如吸毒、跳舞、飞车,打架、冒险、性开放等等,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发泄那多无可去的荷尔蒙。年轻人,在社会快速的变化中,身体的变化产生的冲动,和思想逐渐成长对理想和现实的迷惘之间产生的种种冲突,是这部电影中的主要内容。

   相对来说,主演约翰屈伏塔饰演一个叫托尼的19岁男孩,和他那群哥们相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青年,他在五金店打工,但是酷爱跳舞,周末常能在舞厅里大出风头。很多女孩子因为爱慕他的帅气和潇洒舞姿会上来示好,但是他基本都是没看中的。与其他没事就喜欢乱搞的青年不一样的是,他明确告诉那些女孩她们不是自己想要的,即使她们很主动的送上来,自己也不想要。从这点来说,托尼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男孩,在周围人多以多泡妞为荣幸的时候,他已经知道拒绝浪费精力的人和事,所以他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这反而是另外一种深深的魅力。

   电影里其中一条就是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男主角托尼的哥哥是一个牧师,很让天主教徒的父母为之自豪,他也是按照父母的安排的意愿而走上这条路的,因此他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而相对来说托尼却显得桀骜不驯不让父母满意。一天哥哥说辞了牧师的职业,因为他对侍奉一个在十字架上的人的意义产生了怀疑,父母感觉天都塌了下来,伤心难过。而哥哥说他想好了,他不愿意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他要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为什么而活?如何选择?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

   而托尼本人,他就是单纯地觉得跳舞快乐,他修长的身材,一双大长腿,在舞池里舞动的时候,全身上下随着那迪斯科强劲的节奏浑然天成,帅气动人,让人心旌荡漾,悦目悦心。他看上了一个喜欢跳舞的女孩,并很快和她成为了要比赛搭档的舞伴。只是这个女孩和他想要的世界显然不同,这个女孩追求上层人物成功的生活,而立志努力学习成为那种阶层的人,而约翰屈伏塔演的这个男孩没有想到那么远,他只是觉得跳舞很快乐,就跳下去再说。他们虽然在知识上和价值观上颇有距离,但是在跳舞的时候感觉很和谐,也产生了一种在跳舞时候的暧昧情愫。但是这样的碰撞,也让彼此看到了还有别样的生活可以选择,生活不仅仅只是在眼前,也不仅仅生活就是吃饱了寻个乐子。所以说同年龄人的促进可能比父母的谆谆教导更加有效。

   他同时还非常地具有理想主义的情怀,公正而大度。在舞蹈大赛的时候,本来以为自己这一对跳得很好,后来发现一对黑人夫妻跳舞更让人血脉偾张,好看精彩之极,但是却只获得了亚军。他认为是评审官种族歧视的原因,以为自己不配获得这样的荣誉,他当场就放弃了自己的冠军的奖项,从而和周围不理解他行为的朋友们产生了激动的冲突。从某个角度上来看,这种勇敢承认自己的不足,而打破歧视和人偏见的胸襟在这一代年轻人中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只有客观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成长。这可能也是本片要让我们知道的一个重要主题。

   而他另外的一些哥们,在高中毕业以后混混的日子里,更多的想要的更多是哪里赚到钱可以去买一辆新车,或者去泡一个什么妞之类的。每个人的理想为什么会不同,从而促使很多人渐行渐远,恐怕不完全是环境所致,有些是天赋使然。就像托尼,舞蹈像从他身体里长出的力量,他擅长这样,他无法遏制住这种力量带给他的快乐,从而就是有动力要去展现它,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荷尔蒙的分泌除了让人激情满满,敢于尝试和挑战,其实还有另外一些负面的可能。这些身体看起来已经成熟的青年,但是他们的心智远远还没有跟上,这是各种矛盾产生的最大原因。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依然不知道该用什么最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比如知道自己的哥们被另一群人揍了,他们二话不说找到那群人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是一阵狂揍,最后两败俱伤甚至差点出了人命,后来发现可能打错了人,懊悔但是已经无法弥补。

   他们其中一个兄弟,因为性行为没有安全措施,导致那个女孩怀孕,可是女孩不肯流产,他又不想和她结婚,于是陷入到不知何处何从的无限纠结而痛苦中,而这样的痛苦同样年龄的孩子当中谁也无法有能力经验真正帮他解决,他感觉非常地孤单和茫然,在大桥上做冒险动作发泄的时候,竟然失足掉了下去,造成本电影最大的悲剧。

   还有一个喜欢托尼的女孩,被托尼拒绝后,发誓要和所有的男人乱搞,证明自己不被他需要还是被其他人需要的。当她在车后座和几个男孩胡乱搞完一气后几乎等同强奸时,她又觉得非常难受感觉到自己的耻辱——因为这种报复别人的方式很愚蠢,别人根本不在乎,最后报复的受伤害的其实只是自己。

   在很年轻的时候,因为不成熟不理智,的确很容易会犯错。有些错误是可以弥补的,而有些错误却伴随一生成为阴影。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的青春无所顾忌,等到终于有一天明白,发现将会用余生来为自己的过去付出代价。

   电影里有一个一带而过的人物,但是意义却不简单,就是女主角(托尼的舞伴)的前同居男人,她说她感激这个年长的男人在她精神迷惘的时候给了她很多的指点让她如何做下去,这是同年龄的小男生们做不到的。这也许是现代女孩喜欢大叔的一个可能的侧面,因为年长的他们可以给予年轻的她们生活指导,给她们精神上的安全感,让她们少走弯路错路。但是,让人有所思的是,为什么不是年轻人的父母能给予年轻人这样的心理指导,为什么电影中的父母开口就是训斥和失望,而没有足够的能力倾听孩子真正的声音从而给予他们合理的指导,而让他们胡乱野蛮生长甚至去寻求外人的帮助呢?这点其实也让父母们深思。

   这部电影在70年代的美国相当轰动,是因为主演约翰屈伏塔在其中的舞蹈的表现,非常地精彩。他从出场开始就踏着摇摆的节奏走在大街上,一双大长腿十分引入注目,后来在舞厅里几段舞姿更是让人无法移开视线,这是一个用自己的灵魂引导肢体跳舞的人。那几场舞,迪斯科音乐的节奏好听动人,让观众都恨不得跟着他一起摇摆。而据说主演约翰屈伏塔是70年代美国的舞王,出生于舞蹈演员的他在美国当时更因为这部电影引起了舞蹈狂潮。他的当年的一些经典动作在现代舞蹈中都能找到一些存在的影子,他成为了世界上其他地区很多热爱舞蹈的人们的偶像。

  约翰屈伏塔虽然在这部电影后大红大紫,但后来电影市场风起云涌,新生代辈出,他也曾经有过很长的低迷时期,在十多年后终于凭借几部好电影重新翻身回到了一流电影演员的阵容,也许很多人为他的经历唏嘘,但是人生就是这样,曲曲折折的,谁也无法保证一直能扶摇直上,而这样的演员面对困境的从不放弃,面对顺境时的低调谦和,也许都是我们在电影之外感受的重要意义。

   迪斯科曾经风靡全世界,如果我们自己还有印象的话,90年代的大陆迪斯科非常火爆也是受到80年代香港文化的影响,而80年代的香港深受70年代的美国文化的影响,作为当时一个同样有舞蹈天赋且十分痴迷于舞蹈的孩子,也许钟汉良就是因为这部电影而对约翰屈伏塔印象十分深刻,除了在2010年一首写夜店的舞曲中用了《约翰屈伏塔》这样的歌名向自己曾经的偶像致敬,在2012年在罗马电影节宣传电影的时候终于能和自己曾经的偶像约翰屈伏塔合影,从而得以圆梦。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和自己的偶像站在同一平台上,是多么的幸福,是经过什么样的拼搏才能达成,这精神就足够让人佩服了。

   因为钟汉良的《约翰屈伏塔》而看了约翰屈伏塔的电影《周末夜狂热》,无论对于这两个演员,还是这部电影,甚至这首歌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世界虽然看起来很大,人们远隔万水千山在不同的时空,但是在某些时刻,因为机缘巧合而息息相通,这实在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3 ) 不多说了,跟着JOHN起舞吧!

   高跟鞋、阔腿裤、小蛮腰、轻快的舞步……哈哈,早听说约翰特拉沃尔塔年轻的时候舞姿能迷倒众生,今天见识了。的确很厉害,舞跳得超级棒。
    可以理解为什么《发胶》要找他来演,虽然打扮成那样一个臃肿肥胖的女人,但跳起舞来仍然要充满魅力,能做到这点可是很不容易的,否则干嘛要他来反串。
    电影实际上想说的是,你要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吧。经过不断的徘徊,和疯狂一夜后发生的种种意外,我们的主人公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
    20多年前的电影了,剧情很简单,但是拍得挺有味道。

 4 ) 周末夜狂热

因为John Travolta和Bee Gee而看的一部电影。意外的是,本以为是热血青春歌舞片的我,却收获了一部讲述移民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的电影。

我们的主角Tony(非固有印象中身形纤细、发型夸张的理发小哥)出身于平民街区的他,同片中的其他角色一样,处在一个价值观发生了巨大更迭的时代岔口,拥有那个时代每个平凡青年的境遇。他们在飘扬的星条旗下自由的迷失着,在高耸的摩天大楼下卑微的幻想着,在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大环境中堕落着。

他们了解通往对岸富人街区跨河大桥的每个技术细节,却无法描绘出一条带自己通往彼岸的道路;他们身边有为自己赴汤蹈火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而那些人却不肯在晚上送去一个约定好的问候。她们分不清自己是纯情少女还是淫贱荡妇,只能在滥交中认清自己的本性;她们谈吐不凡自认高人一等,却受不了别人发现她通过陪睡才能上位后的失落…周末夜狂热在disco舞曲的掩饰下,以一个移民家庭中的青年视角,讲述了一群即将被新的价值观所淘汰的青年们野蛮成长的故事,展现了这个群体的众生相。

题目中的“fever”是当时时代下人们对disco文化的狂热,更代表了每一位青年成长过程中的病理性发热。然而,主角依然在不那么美好的人生中,主动且坚定想要成为自身命运的主宰。片中主角所展现出的生活态度、追求美好的热情以及善良正直的价值观,却是比舞厅中央的球形反光灯更加闪耀的事物。

老电影显然并不是当今人们的主要娱乐内容之一。没有炫酷的特效、复杂的结构、熟悉的明星,但那时的电影却总透出一种让我为之动容的“单纯”。这种单纯,来自于想给你讲一个好故事的传奇导演的初心,想尽力还原角色的荧幕传奇的敬业精神。对于我来说,这种“单纯”象征着本源的回归,唤醒了我们对原初美好的回忆。

周末夜狂热毫无疑问是其中一员。他会让你想起那个年代街边如雨后春笋般的歌舞厅、体积庞大的卡式录音机、父母那时头上顶着的大波浪,仿佛让你置身那个无数新鲜事物突然就涌入生活的过去。那个有无数美好值得我们去期待、去奋斗的曾经。

这些只属于每个特殊的年代中独特的标记、符号,在永不停歇的时间之河的冲刷下,终将渐渐地褪去了色彩、磨去了痕迹。渐渐地,你会毫不怀疑的认为,过去的,某些已经褪去的鲜艳、某些已经平复的悸动、某些已经消去的温热、某些已经痊愈的刺痛,早就被大脑视为无用信息,从你的记忆中执行了“永久删除”的命令。但无论进入了怎样的年龄段,在某一天,某些影像、某些旋律、某些味道、某些意境,总会温柔且让你感觉毫不打扰的告诉你,让你明白,什么是刻骨,什么叫铭记。总会有一部“周末夜狂热”告诉你,这些片段,就印刻在Bee Gee的歌声中,就闪现于John Travolta的舞步中,就洋溢在女主Stephanie的笑脸上。

(PS:Stayin' Alive真好听,我终于知道玩家一号中的歌出自哪了)

 5 ) 觀影心得:人生,由無數個選擇題組成

本片除了hold住全場的John Travolta的驚艷舞技,以及Bee Gees首首經典的電影配樂之外,劇情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雖然我看的歌舞片實在不多,但我覺得《週末夜狂熱》與我看過以及印象中的歌舞片不太一樣,本片將歌舞帶入青少年的生活中,相較於《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成熟及富有趣味的愛情故事,本片將更多的篇幅著墨在青少年對於未來的徬徨及無助上。

" You can't fuck the future. The future fucks you! "
由John Travolta飾演的Tony是在小區的舞廳" Disco 2001 "中有名的舞王,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人們會像摩西分海般自動讓出一條走道讓他通過、身旁也總是不乏女人的追求;在同儕眼中是個人生成功組、不僅總是有女人倒貼、又是小區裡的舞王、也總是能冷靜理性的思考問題⋯⋯,然而在外人看似光鮮亮麗的人生,其實Tony也有自己的煩惱。
在父母眼中他永遠不如哥哥、從跳舞中獲得的成就感也總是被父母棄之如敝屣、工作的油漆行老闆也總是拒絕預支薪水給他在週末到舞廳跳舞⋯⋯,因為每個大人都覺得他的作為無益於「未來」。
" Oh fuck the future" Tony.
" You can't fuck the future. The future fucks you!" Paint Store Owner.

忽然覺得,或許每個青少年、青少女大概都經歷過這樣的掙扎吧,尤其在我們即將從高中升上大學、終於可以去決定自己的未來的時候,我們會遇上好多的困難。
有些是因為自己的經歷還不夠去解決攸關人生的選擇題,所以必須經歷碰撞或經人指點才能找到自己想走的路、
有些是大人們希望我們能走一條無趣但輕鬆的路,所以採取負面情緒打擊我們對於未來單純但充滿活力的期望。
而Tony相較於同年齡的朋友們雖然已成熟了許多,但在缺乏領路人的狀況下,他對於自己的未來仍然是徬徨的;他明白舞者的生命是短暫的,與其冒險去當舞者,Tony覺得或許在油漆行工作一輩子是更穩定的選擇,然而看著身旁的工作夥伴都是一群喪失生活意志的老人們,他也懷疑這真的是他所想要的人生嗎?

此時,他遇見了舞技和他一樣厲害的女舞者Stephanie。
Stephanie與Tony在差不多的年紀,但相較於生活圈只有舞廳與油漆行的Tony,已經開始踏入社會、有些工作經歷的她懂得更多東西。時常她會和Tony分享工作時發生的趣事,雖然高高在上的態度真的使我感到有些反感,但在Tony眼中卻是比自己更有知識的女子。
也是在認識Stephanie後,Tony開始認真的思考自己的未來。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一方面除了全片的節奏讓我很喜歡之外,另一方面大概是本片的結局吧。
我想這是一部獻給所有被困在青春期的孩子們的電影,雖然結局的部分算是中規中矩,但整個敘事過程並沒有說教的成份,而是非常自然的走到了這一步;其中當然也包括Tony的反思,以及影響他的理由,還有使他決定放下小區的朋友、及成就感的關鍵原因。

其實人生啊,天天都在做選擇呢!
而一個又一個的選擇組成了我們的人生、我們的未來,究竟該怎麼選才能是選到正確的答案呢?
我們應該傾聽自己的聲音嗎?還是我們應該跟隨父母的期待、走著他們期望的未來?
其實想來想去都不會有“最正確”的答案的,就像某一天夜晚,Tony和朋友們在危險的橋墩上跳舞、恥笑著哪一個朋友沒有膽這麼做,隔幾天他們就會後悔自己的選擇一樣;人生就是在無數個選擇、及無數次後悔中渡過的,我們只能盡可能選擇比較不會後悔的選擇然後好好的走下去。
傾聽自己或聽從父母都沒有所謂的對錯,因為未來是自己決定的,你只能後悔自己當初的決定,卻不可以怪罪於老天給了你什麽樣的選擇。
Tony該繼續當舞王、還是遵從父母的期望去成為牧師?那得問他想過著怎麼樣的人生。
所以,你也應該問問自己想過著什麽樣的生活,然後毫不猶豫的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題外話:
不得不提一下本片的鏡頭,我一直覺得歌舞片的鏡頭是很難掌控的,畢竟是要跟隨著舞者的動作,一切也必須自然而不做作、甚至是死板,而本片一開始的片段就讓我知道:「我會愛上這部電影!」
像是在拍MV一樣,Bee Gees的Stayin' Alive搭配John Travolta非常自信的步伐,將這部電影的節奏感帶了出來;其中我特別喜歡幾個仰角的鏡頭,這讓我充分的感覺到舞王的自信,挺直腰桿的大步伐散發出異於常人的魅力但卻不驕傲。
看完《週末夜狂熱》以後,很想馬上再看一次《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有趣的殺手二人組呢!
這兩部電影真的徹底翻轉我對John Travolta的印象,甚至開始喜歡上這位演員,同時也讓我原諒他中年後的走鐘人生。
(眼睛超美、舞技超猛、角色個性又正直,沒辦法不愛啊~)

 6 ) 77年的特拉沃尔塔和82年的阿尔帕西诺!!!

  不知有人注意没有,主角汤米在家照镜子时看着后面帕西诺的海报说你会成为阿尔帕西诺,这无疑是个致敬,到下个镜头时,出现了一个天桥下面打篮球的场景,如果看过82年疤面煞星的朋友肯定会很熟悉!没错就是开始帕西诺在难民营打篮球的地方!!!难道这是帕西诺的回敬?呵呵有意思!!!

 7 ) 卡里加里博士放映手册:《周末夜狂热》

Well it's Saturday night and I just got paid

酷毙了,周六晚上刚刚领了薪水

A fool about my money ,don't try to save

对钱没感觉,也不打算存

My heart says go go ,have a time

我的心在喊,赶紧去玩,玩个痛快

'Cause it's Saturday night babe and I'm feelin' fine

因为这是周六夜狂热,宝贝,感觉那叫一个爽

两年前第一次看完这部《周末夜狂热》之后,心情非常激动,翻译了猫王的这首《rip it up得意忘形》,猫王的歌和这部电影没什么关系,但是描述的都是当时年轻人最时髦的一种生活方式:今朝有舞今朝跳,花完所有工资才叫快活,我要让舞池为我燃烧,让姑娘们为我尖叫!即便大人们看我就是一事无成的垃圾,我在舞池中间还是最闪耀!这种及时行乐,抛弃传统家庭观或者说文化根基的叛逆,才不枉自己年轻过一回。看起来导演是拍的一部非常时尚的电影,但是随着情节的进展,他深入到了这种年轻文化的内核:你们所认为的时髦和叛逆,是否真的让你们挣脱了枷锁?

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人物剖析和塑造,情节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先从主角舞王开始吧,这真的是当年的炸街款帅哥,虽然出生在穷街陋巷,却不在乎自己的未来,干着油漆工的工作,每到周末夜晚就去迪斯科舞厅征服舞池,虽然父母对他极度不满,他却认为自己的生活态度比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哥哥更能真正享受自由,在作为家庭骄傲的学霸牧师哥哥阴影中,他就是一个废柴,不过这个废柴在跳舞方面很有天赋,所以他沉迷于迪斯科舞厅,那个让他获得存在感的地方。在他心中舞蹈是神圣的,是他摆脱家庭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实际上大多数泡吧的人并没有把这个东西看得很重要,只是当成约炮的圣地而已,大多数找他跳舞的女人都只是为了和他上床,因为他是那一片的舞王,女人把这个当成炫耀的资本,但是他一本正经的拒绝,因为他跳舞不是为了泡妞。直到他遇到了“曼哈顿女郎”,这个女人也是出生在底层社区,但是却向往曼哈顿的上流社会,她的舞跳得很好,但是满嘴都是“上流社会的语言”,这让舞王觉得她很势利又很可笑,你为什么要追求那样“卓越的生活”?就不能真实一点吗?咱们出身差不多,就这样享受青春不好吗?为什么要逼自己融入一个本就不属于你的世界呢?电影在前半段所展现的,都是这个舞王的真性情和这个女人的装腔作势,让人不由自主的厌恶这样一个“世俗的女人”。

在舞王的身边自然是不缺美女的,有一个长相可爱的女人刚开始是他的舞伴,但是多次要求,舞王都不跟她上床,后来舞王的女伴换成了曼哈顿女郎,他们的配合更加默契,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心想送上门的你都不要,难道我缺男人喜欢不成?她在汽车后座上,跟舞王的几个哥们上床了,舞王非常生气的对她说:“现在你是一个妓女了。”同样的评价也发生在曼哈顿女郎身上,当舞王发现这个女人是因为当了小三才能在曼哈顿立足,拥有一套公寓之后,对她的态度也不如从前,试图在车上强行发生关系被女人推开,他生气的骂道:“你也不过是个妓女!”电影在开头就展现了舞王对所有女性的评价:一个女孩必须决定她要成为一个女人(结婚对象),还是一个妓女。电影非常残酷的展现了一个想要脱离布鲁克林去追求独立自主的这个女性,她不想成为这个社区所定义的那种女人,最后换取自由的方式,依然是出卖肉体,她满嘴的上等人的生活,是用下贱的方式换来的,所以她只能到下等人的社区去跳舞,以满足自己“上等人”的虚荣心,所谓曼哈顿的纸醉金迷,它只是让你“自愿”去成为你本来最不想成为的人,让你很体面的当一个乞丐。

电影对“家”的展现是无处不在的,美国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布鲁克林也是这样,电影中的年轻人生活在意大利社区,在意大利人的传统观念中,宗教和家庭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成为优秀牧师的学霸哥哥自然是家族的骄傲,让整个家庭都觉得自己离“神”更近了一步,但是有一天在意大利进修的哥哥回到美国,告诉父母说他辞职不想当牧师了,全家都陷入了悲伤,只有舞王支持他的哥哥,认为他勇敢获得了新生!咱们年轻人就不要什么宗教的束缚,咱们去舞池跳舞吧!他带牧师去迪斯科舞厅时,整个舞厅都像按了暂停键,大家都停下来看了牧师一眼,虽然他并没有穿制服,但是街坊邻居都知道他,因为他家里常年悬挂着他穿牧师服的照片,想要当一个普通人的牧师正在欣赏年轻人跳舞,舞王的一个小弟向他征询意见,说他把一个姑娘的肚子搞大了,她家里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不能堕胎,所以他非得娶她,但是他们太过于年轻并不相爱也不想结婚,他问牧师堕胎是合适的吗?牧师犹豫了一下说,不能堕胎,但是说完之后他自己非常不高兴,因为脱离了神职的他依然说了牧师应该说的话,实际上这句话是违心的,他心里非常清楚,在这个所谓的“家”里,这个社区,他无法当一个普通人,只能当一个神父,于是第二天他就离开了布鲁克林去寻找真正的自由,只有离开这里,他才能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临走之前他把牧师服留给了弟弟,舞王没有看懂哥哥的意思,还把牧师服套在脖子上假装上吊,以为是这套衣服让人不自由。

被家里逼婚的小弟,最后在布鲁克林大桥上自杀了,这件事情之后,舞王才开始真正的思考,他坐了一晚地铁,想着自杀的小弟,我们这样追求自由的年轻人,以为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成为父母期待我成为的人,能够脱离家庭对我的束缚只要躺平就好,事实真的如此吗?在舞蹈大赛的时候,明明波多黎各人比我跳得更好,金奖却颁给了我,因为他们不是“一家人”,我的“舞王”头衔只是街坊亲戚给予我的幻象而已啊,我只是井底之蛙,这是我追求的自由吗?在这个社区一样的家里,你能感受到的安全感只是互相吹捧和欺骗,干一份油漆工的工作干一辈子也不会有人嫌弃你,因为大家是“一家人”,但是这样的人生意义又何在呢?于是他又找到了曼哈顿女郎,他突然间明白她为什么要争取离开那个“相亲相爱的布鲁克林”,因为亲情也是可以杀人的,这个女人对他说,你能不能不要把我当成女人,让我们先从朋友开始?被传统观念束缚的舞王认为女人是不能当朋友的,女人只是结婚对象或者是上床对象,对于这个突破传统的全新的观点,他表示可以慢慢开始接受。影片的结局是他们把手握在一起,互相理解和沟通。

对于年轻人真正去思考什么是自由,导演展现的视角非常立体,他的主要观点还是你要真正的独立出家庭观念对你的塑造,才能获得自我价值,而不仅仅是“我抗拒它,我攻击它,我做和它相反的事情”就代表自己真的有态度有思考,那不是真正的思考,有时候年轻人所认为的叛逆,不过还是在他所反对的东西里面打转,只不过他自己看不到,就像电影里的曼哈顿女郎,自认为离开了布鲁克林就可以重获新生,但是她又去适应曼哈顿这个“大环境”,她只是在适应环境而没有思考她自己,所以她只是走出了家庭束缚进入了社会束缚而已。只有逐渐脱离环境对你的塑造,意识到自己真正心里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勇敢去追求那个心底里的声音,才能够获得自我价值,而不是在这个环境中成为一个“永远的年轻人”。

 8 ) 持續的狂熱

電影通篇都是BEE GEES的經典音樂! 在那個年代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現在的DISCO裡仍可時常聽到!
片頭的名稱做成霓虹燈效果.
開篇就是著名的片斷,John踩著節奏一顛一顛地走在布魯克林的大街上,拎著一桶油漆,穿緊身啡色皮衣,紅色襯衣,高底鞋,喇叭褲!美好身材勾勒無疑~
當看到John在裏面Solo的那一段舞蹈,怎一個正字了得!
那個腰和臀扭動著比蛇還柔軟! 不愧是舞蹈團出身。
他有一個惯性表情就是他喜歡鼓嘴,幾乎每部他的電影都可以在他的面部尋到這個表情。
整部電影只給人一種視覺印象,就是BlingBlingBling閃閃閃~~~~~到處都在閃爍,不只是舞廳裏的燈光,還包括鏡頭,一下閃左邊一下閃到右邊.
 
其實這電影的故事情節也沒有什麼,不外乎一個青年在歷經舞廳的紙醉金迷,女人的迷戀,酒,嗑藥的壞朋友後,決定脫離這種生活. 也涉及到一些种族歧视的题材,比如拉美舞者明明很厉害却没有取得名次。还有那对抢眼的黑人舞者。
虽然涉及这个题材,可却也没有深挖,更多的还是男主的迷惘。
所以這部電影之所以會成為經典根本就不在這劇本的故事情節上!
而在於它裏面的舞蹈與音樂及著裝.
這部電影掀起了70s的狂熱,它引領了DISCO風潮。無論是舞蹈,音樂還是緊身裝.
而John,無疑是那個年代的人們心目中的舞王,成為了年輕人們心目中的偶像!
 
這部電影播出後,各大舞廳開始狂熱.CD鋪裏播放著電影中的配樂,以及各類DISCO音樂!
年輕人出街的穿著和髮型都開始模仿John!
John在電影裏的服裝襯衫顏色鮮豔,除了純色還有花紋的,穿在他身上无比骚气!
还有那雙堪比女人高跟鞋的厚底皮鞋.
John在劇中雖說穿著喇叭褲,但是是西裝褲材質的,十分灑脫.
劇中在John與女主角上場之前的前一對黑人舞者,那位Lady穿著的米黃色綢緞質地連身燈籠褲,配著金色高跟鞋,好看得不得了!
女主角Karen Gorney在練舞時的穿著與Madonna在Hung Up的MV裏的穿著如出一轍,包括裏面抓著舞杠的一些動作也與女主角類似. 这绝对是在向70s复古风潮的重新带动。
而Gucci的新任掌舵Designer--Frida Gianni在06FW[秋冬]的設計中注入了DISCO的BlingBling和貼身風格,包括背景舞臺也是閃亮一片.

另外就是電影裏的一些小插曲.
John在戲中的房間內掛著大名鼎鼎的中國人Bruce Lee-李小龍的海報,還有就是教父-Al Pacino的海報.
John在舞廳裏跳著舞,一個女的走到他面前要求John吻她,John吻了之後,那女的以一種幾近瘋狂的口吻說道:Oh!My God! I was kissed Al Pacino!
於是第二天早上John從鏡子裏望著Pacino的海報,高興的重複了幾次Pacino的名字.這從一個方面說明,那個時候Al Pacino是全美人民的偶像.
再就是John只穿了一條boxer在鏡子前面吹頭髮, 年轻的时候他身材还是很好的。6塊腹肌明顯, 而在Pulp Fiction[低俗小說]裏面那6塊腹肌變成了一大塊肥腩肉!和旁邊8塊腹肌的Samuel形成對比...
 
分享一句劇中最有哲理的臺詞:You can't fuck the future!The future fucks you!

 短评

你不想看约翰特拉沃尔塔跳DISCO吗,跳得真是太棒了,他用两条长腿征服了1977年的纽约小妞

4分钟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呈现消极的结果以及抱有希望的落幕。影片针对对待舔狗式女配的男性混混们的描写很真实啊,他们没有自己的职业没有抱负也很不尊重女性。

6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并不是完美的电影。经典的音乐和舞蹈,John 令人信服的演技和舞技都是兴奋点。然而电影本身要表达的东西,对青春,对社会,对人性的挖掘,要么浅尝而止,要么弃坑而去。不如当部歌舞剧看看罢了。毕竟一部电影承载不了太多东西。而大多数情况下,观众只求象喝雪碧那样的观感就够了。导演过于贪心。

10分钟前
  • 一叶知一年四季
  • 推荐

舞池里光芒万丈高烧退去是迷惘,走进美国六七十年代的少年内心。迪斯科比吉斯李小龙帕西诺盛行,闪过的同性恋种歧堕胎碎片背景。五金店老板给他涨了四美元薪水,托尼心情突然很开心却无关金额。哥哥辞去了家人引以为傲的神职,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拿他们比较了。他享受在舞池里被人肯定的感觉。他身边有一帮狐朋狗友打架撩妹,在练舞房时搭讪了一个高冷女孩,她在追求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看着店里做了十几年的中年同事,一直被狗朋们忽略的同伴坠桥了,他说不出来又确信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总是渴望被人在乎有人倾诉,渴望没有人拿我们去和他人作比,渴望能有人解答我们遇到的困惑,渴望自己所爱的人也那么爱自己,愈是年少时这种渴望就愈发强烈。塞林格式的收尾,我们做朋友吧。

15分钟前
  • 顾小山
  • 推荐

其实并不狂热,反而像是一场青春期的高烧(fever)。各种成长(还是移民家庭)的残酷与烦恼(意大利家庭真是和中国一样传统啊)。迪斯科本来是一种表现成熟感的舞蹈吧,因此片中才多次出现主角19岁的身份和迪斯科之间的冲突,而爱上成熟女人、车震、堕胎、死亡都是开始进入成人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20分钟前
  • 离净语
  • 力荐

70年代的美国电影喜欢拍穷街陋巷,因为穷街陋巷里有美国精神,这就是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句话本身没错,错的是不该让川普说出来,哈哈——何为伟大?不过是真实、质朴。所以直到现在像伊斯特伍德,科恩兄弟这样的世界级导演拍得最多的还是“薪尽而火传”,他们传递过来的火可是“新潮”或是“高端”?唯不装而已。中国现在的导演应该学学70年代美国的穷街陋巷,那里的内城穷人是真实的,而不是蒙着一层面纱或者某个特定的学术符号,中国的电影让穷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做人了。唯一的败笔是结尾,爱情和理想,最后全都从布鲁克林集中到了曼哈顿,和70-80年底美国街头文化攻陷电台和博物馆的史实不同。

23分钟前
  • 欢喜陀
  • 推荐

本来想看一部欢乐搞笑的歌舞剧,结果却是一部青春残酷电影,那些美好的舞蹈段落与现实对比,总有点讽刺的感觉。(发现泰坦尼克号里面,jack和rose跳舞转圈圈的那个经典镜头,原来出自这部电影。)

24分钟前
  • phoebeL
  • 推荐

70年代的DISCO,老爷车,男士高跟皮鞋,高腰喇叭裤里的电臀,迷人的黄金岁月。冲Bee Gees和Travolta打满分。剧情什么的。。。只觉得深刻警醒了6分女不就要妄想王子了,王子们都在被看不起他们的女神耍着玩

25分钟前
  • 末代水蚤
  • 力荐

在disco的舞步里恣意挥洒奔放的青春,尽情释放19岁的荷尔蒙,这也许是青春片最美好的部分,钟情于心爱的女子,有一堆无所事事的狐朋狗友,穷得叮当响但也要为橱窗里的衬衫预付5美元定金。在70’年代,disco曾被视为异类,被视为摇滚乐的搅局者,但他依旧用这种方式表现出了2001舞厅的曼妙的舞姿,狂放不羁的反叛,脆弱不堪的心灵,对未来的迷茫。纽约依旧是那个纽约,曼哈顿的大桥依旧矗立,只是这群周末夜晚燥热的年轻人需要一番捶打才能历练出成人的模样。【AMIABLE,英语特效字幕,12.1GB】

26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BeeGees,阿尔帕西诺,李小龙,英国入侵,DISCO,种族歧视,父权在家庭地位的衰落……70年代的美国青年的迷茫呀。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DISCO舞步,话说男女主那段舞现在看来真的各种弱呀。

28分钟前
  • X
  • 还行

一大堆电影都找得到这片子的影子,比如最近的幸福线一小段舞直接拷贝了(其实整个剧情线都差不多)。另外,把七十年代美国Disco背景改成中国文革,这片子基本上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了,所以除了Disco的花架子很漂亮,对青年一代的反思也很深。最后,屈伏塔的这个角色真的是直男吗。

30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最后的结局不落窠臼~~~

31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低俗小说是那段扭扭舞大赛印象深刻,没想到约翰屈伏塔竟然是本色出演。一直喜欢他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这次霹雳舞真更是大开眼界。要不是我的老腰这几天要断了,我肯定会一起扭起来( ̄▽ ̄)

32分钟前
  • 劳斯特张
  • 推荐

這部電影非常的通俗,想傳達的價值觀也是如此,能到富人區生活就是成功,bee gees的歌很悅耳,但實在讓人看得糟心,裡面的角色沒半個討喜的,無論是隨意以自己的價值觀論斷主角生活的女主,或是主角狐群狗黨的強姦犯朋友們,還有編劇不知道對Annette有多深的惡意,難道喜歡上不喜歡自己的人就活該被人作賤嗎?

33分钟前
  • JXOutsider
  • 较差

BEEGEE。。。。。。。。。。BEEGEES,大陆的80年代对DISCO也是如此狂热

35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迪斯科舞池里的少年维特

3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其实是在探讨家庭和社会的问题。估计到了80年代,毒品泛滥,黑人、拉丁裔的帮派林立,这里的意大利裔的问题都算不上个事了。片里的舞蹈又像广场舞,又像广播操。以现今的眼光看,没什么兴奋点。屈伏塔在年青时也不算靓仔,而女主角比他还显老,还难看。[TVB]

39分钟前
  • 且狂
  • 还行

什么时候disco舞厅成了富二代的天下了,去的时候得开豪车,开个酒好几千没了,为什么没有给穷小子和穷小姐去的舞厅呢?为什么舞厅不能就是个跳舞的地方,酒水价钱能正常点么,中国年轻人只工作然后宅在电脑前,无处安放的青春可不都献给坏人了,我报告!我找到了社会不稳定的解决办法。。

42分钟前
  • Fiona和平
  • 力荐

他还未满二十,他是油漆店的伙计,他是家不受重视的那个儿子,他是舞厅里的国王。他认识了一个已经在外面扎根的女生,而他自己的世界也在一点点崩塌。他要到外面闯荡,要学习的第一件事是和女生做朋友

46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舞蹈占了电影的很大比重,而关于青春的叙事完全被弱化了。

50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