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

剧情片台湾1970

主演:徐枫,石隽,白鹰,田鹏,曹健,苗天,张冰玉,薛汉,乔宏

导演:胡金铨

 剧照

侠女 剧照 NO.1侠女 剧照 NO.2侠女 剧照 NO.3侠女 剧照 NO.4侠女 剧照 NO.5侠女 剧照 NO.6侠女 剧照 NO.13侠女 剧照 NO.14侠女 剧照 NO.15侠女 剧照 NO.16侠女 剧照 NO.17侠女 剧照 NO.18侠女 剧照 NO.19侠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5

详细剧情

  没落书生顾省斋(石隽 饰)在小镇经营字画铺“代写书信春联”过活,奉养家中老母,偶然结识了家附近废屯堡新搬来的杨之云(徐枫 饰),与其暗生情愫。恰逢东厂人士欧阳年(田鹏 饰)前来打探,其与附近算命瞎子(白鹰 饰)动手,被顾生与其母遇见,遂将受伤的算命瞎子就近带到杨之云处, 从而得知他们的真正身份——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被杖毙的左副都御史杨涟之女杨慧贞;保卫忠良之后的石门樵将军。因二人都被朝廷通缉,东厂追杀,顾生就此在屯堡设下重重计谋,又得高僧慧圆(乔宏 饰)帮助,以期摆脱东厂追兵,逃出生天。  电影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侠女》一篇改编。

 长篇影评

 1 ) 回望《俠女》胡不歸(二)

母子回家路上議論楊小姐家。從顧母口中略點出楊小姐家境,省卻筆墨膠片,第三人轉述,保持神秘感。顧母口中說楊小姐的母親“八十多了,整天病病歪歪的”,後來又說“楊小姐也二十多了”,《西遊記》裏行者見了白骨精幻化的老婦人,對八戒說道:“那女子十八歲,這老婦有八十歲,怎麼六十多歲還生產?斷乎是個假的。”似乎情理不通。算bug吧,不過後文找補,說這不過是楊小姐的奶媽而已。那也不通啊,老太太六十歲還有奶喂?是楊大人的奶媽才好。哎呀,看電影看電影,這雞毛蒜皮甭挑了。

顧母搓成顧、楊兩人婚事的理由有二:一是“她們娘倆無依無靠,你整天瘋瘋癲癲的,正好一對兒”,二是“她們家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嫁給咱們還不願意啊”。這麼實際的想法確實不好辯駁,窮人的婚姻形式大於內容,娶媳婦兒的重點在於“娶”,没這個行為人生就是不完整。《紅樓梦》脂硯齋評賈雨村“今古窮酸,色心最重”,顧省齋在這事上比顧母熱切許多。大約初次見面就一見鐘情了,那幾個特寫没白給,想楊小姐是粗服蓬頭不掩國色,流離江湖歲月打磨亦未尽失名門教養,窮酸看重這點比色相還要重要。求親失敗的理由也被顧母歸結為“還不是嫌咱們家窮”。可歎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顧省齋在母親求親時又踅進鎮遠將軍府一探究竟,既是好奇又是對婚事熱切,恐怕還是擔憂楊小姐身份。及至進門,看見了白天的荒廢寥落,好奇心益重。進屋後發現一切的機關,造成那日晚間所探之“險”的源頭。於是釋然。這釋然是對婚事的放心——楊小姐是凡人,不是妖魔鬼怪,那怪力亂神的情節不過是人力布置的機括而已。他出了門就把昨晚貼在木柱上的靈符撕了下來,真是細膩。這次白日探險也為後文顧省齋生出靈感,利用地形優勢,運籌布陣,智退東廠大敵埋下伏筆。

顧母求親失敗,怏怏而歸。向兒子解釋:“他媽糊裏糊塗的,倒想她早點兒嫁。她自己不願意。她說,有什麼難言之隱。我看呐,還不是嫌咱們家窮!”妙,又是從顧母口中轉述,楊小姐未着一言呢。原著也是這般解釋。這確實難言,可是編個瞎話都不會麼?注意,楊小姐身份要緊!若是江湖兒女,隨意一段敷衍是常事。楊小姐可是名門閨秀,不得已而流落,豈肯自戕身份。

結果顧母把話又扯到兒子没功名身上去了。“要是有個功名,也不至於碰釘子。”敢問顧母,若是有了功名,還會找這位來曆不明且“比咱們家還窮”的楊小姐麼?世間婦人頗多遷怒無理處,一笑。

母子求親回來,推門見歐陽年坐在家中,皆驚愕。“冒昧得很,剛才叫門没人應,我就推門進來了。”歐陽年的開場白。太謙虛了,真想回敬一句“以公子的才華,斷無叫門之理!”不過白日不閉户也是有的。一是窮,無甚可偷得,二是四鄰或熟或人少,知根知底兒。《我愛我家》老付家就老不鎖門,被於大媽“推門進來”好多次,省了她叫門了。

顧家母子和歐陽年這段寒暄真真喜人,似老戲風骨。顧母是彩婆子,一問一答似相聲哏。也錄下來:

子(介紹):“這是歐陽公子,這是家母。(母堆笑關門,子禮讓)您請坐啊。”

歐陽年(對顧母):“太夫人。”

母(謙卑得笑):“坐啊。我們這裏亂七八糟的,您可别見笑。”

歐陽年:“哪裏哪裏。(背手環視)室雅何須大。”

母:“呵呵,還大呐。”(是輕聲,如捧哏語氣)

歐陽年(走到座位前):“這倒幽靜啊。”

母:“坐坐坐。”

歐陽年(坐下):“顧兄,今天怎麼没到市上去?”

母:“嗐,别提啦……”

子(搶過話):“家裏有點事。”

母(隨子之意):“哦。”

(歐陽年和顧談論。母在旁邊斟茶,一看:“喲,没啦!”趕緊燒水)

歐陽年拿功名事試探,顧省齋避着話頭,顧母熱切得很,母子二人爭着表達意見。歐陽年則察言觀色。其實顧省齋早就起了防備心,否則怎會截住母親的話,把靖虜屯堡探險及楊小姐一事遮掩起來。這歐陽年也知顧省齋非泛泛之輩,從一開始顧看出來他是外地人,就有了警覺。否則也不會單挑顧家來試探。

送歐陽年出門,開始下雨。這是第二次下雨。果然,雨中發生故事。歐陽年認出了化裝成算命瞎子的石將軍,一推而倒來試探。將軍聰明,未反抗,大呼救命,引得顧家母子出來。若是立刻短兵相接,雖能勝過歐陽年,可暴露了目標,必難有好收場。這下不過惹得歐陽年生疑心,不敢輕舉妄動而已。而這邊也有時間准備對策。

顧家母子看算命的石先生腦袋開了花,遵循就近原則,扶到楊小姐大門口。顧母去找藥,此時大門開,楊小姐出來。躲在樹杈後面的歐陽年見門開立刻閃避——從大門的角度能看見他隱藏。楊小姐出場,配了段緊張琵琶聲,肅殺有氣質,似京戲亮相。

顧省齋有意寒暄:“楊小姐,您瞧瞧。”楊小姐不理,只仔細觀察傷勢,就手取過顧省齋手裏擦血的布,很熟絡的樣子。第一次開口:“你去找點幹柴火來。”支走顧省齋。顧省齋看這樣子不免疑心——不排除有吃醋成分。

女主角第一次出場是28分鐘左右,第一次說話是39分鐘左右。這是胡金銓。

楊、石二人見顧走開,就趕忙低聲交談,石問:“這個人(顧省齋)是怎麼個來曆?”楊耳語一番。這耳語也省了不少閑話,且這閑話的確不好敘述,楊小姐如何說他的來曆呢?此時顧在門後,一扇門,露出側面,瞪着眼睛,絕似皮影。

石囑咐楊把歐陽年事告訴魯定庵大夫。下個鏡頭就轉到了市上“魯定庵”的那副牌匾,顧省齋帶着母親看病,顧母那日被雨,受了風寒。情節接得何等自然。中醫看病有個特點,是和病人商量着來確診,而病人呢,不是完全處於被動,也在磋商中,好像很了解自己的病情,只是找大夫求證來的。且看這段對話:

魯大夫(看完顧母舌苔):“嗯,老太太,您外邊兒受了風寒,內有濕熱,不要緊的。”

顧母(打了個噴嚏):“可不是嘛!昨天晚晌出來抬那(nei)個瞎子,正趕上啊下着大雨,淋(lun)得我就跟水鴨子似的,一連打了幾個冷戰(輕聲)。我就知道,哼,不對了。”

歐陽年又去顧家打探線索。這回不再客氣,没有叫門,一把推開。漸聞屋內有機杼聲,悄悄走近。機杼聲息,楊小姐挎着一筐衣布走出。二人對視,給了歐陽年雙眼特寫,放光,就如顧省齋給他畫像時的雙眼特寫一樣。楊小姐心下一驚,卻未流露,轉身走開,欲進正屋裏。短兵相接近在咫尺,然又各自未點破,好看煞!

歐陽年:“楊小姐!(楊小姐停住,)你不認識我啦?”

(楊小姐只是摇摇頭,繼續走。)

歐陽年:“站住!”(楊小姐只是一停,開門進屋)

楊小姐進得屋裏,閉了門,趕緊躲在窗後,提起精神,從筐裏拿出一把小剪子執在手裏。這小剪子可當兵器?會家子手裏,雖飛花草木亦可傷人。主要是手邊現成,若是舉出個大刀來,才是滑稽。

楊小姐盯着窗影,看歐陽年走過來。趕忙收起架勢,欲進內屋,歐陽年推門進正屋,盯着楊小姐:“我請問你一件事情。這街上有個算命的瞎子,你認識不認識他?”還是摇頭,掀簾兒進了內屋。歐陽年不敢貿然進去,就手在灶邊取了把鐵鏟,沖進屋裏,卻没人,四下狐疑,退在牆角。猛然見窗影上有和尚來,驚慌失措。又是和尚。點出後文。歐陽年退出內屋。鏡頭仰拍,楊小姐在門上屋頂懸貼。都怪歐陽年帶着鬥笠,看不見上面。

此時聽見顧家母子回來的聲音,歐陽年丢下鐵鏟,推門翻牆而逃。單這翻牆跑路的鏡頭就喜歡,快速剪接,不過三個鏡頭:推門後一撲,順着木杆上房(未走上房頂),在房頂上背影特寫回頭。兔起鶻落,電光火石。讀武俠時,把描寫還原成影像,不宜細致,否則就是賣弄了。

至此,上集經過了44分鐘的情節。

 2 ) 影评选转 - 侠女 - 《瑕不掩瑜》

如果我有决定权的话,我会毫不犹豫把最后40分钟的剧情全部删除。胡导拍这部片时私心太重,把佛教的比重提得太高,以致喧宾夺主,大倒胃口。如果影片在顾生带幼儿离开时就打止,那这部作品将是无可挑剔的杰作。前段精彩的悬疑,娴熟的步线, 幽然的抒情,到流畅的倒叙,唯美的对决,干练的兵法,再到最后升华的收尾,要什么有什么。考究的构图,精确的布景,沉稳的运镜,流畅的剪辑,完整的人物,出色的改编,还有点到为止的佛家思想。不仅处处蕴含了中国式的古典美感,而且时时体现了导演对拍摄手段的中国式的大胆创造。这已然完美,并不需要再加些什么。但是胡导还嫌不够,在这之后硬加了一大段混乱而经不起推敲的剧情和冗长的打斗,反而失去了控制,反客为主,重心偏离,彻底破坏了影片的结构,并打乱了影片节奏,极为可惜。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缺陷明显却又瑕不掩瑜的佳作。

 3 ) 西方人为什么最看好这个片

1

尤瑞克公司,将侠女和龙门客栈都修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它们都是关于明朝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政治腐败和动乱的倾向。都有强烈的通过奋斗来摆脱腐败的政治的意愿,有强烈的儒家拨乱反正的意识。

但是更重要的是胡金铨作为一个40年代末来到香港混生涯,好不容易打拼起来找到了导演这个职业的人,他的意识形态。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总要见缝插针,发发牢骚吧。

所以侠女中的女性主义形象,用徐枫来扮演的,或多或少和大陆发生的文革有关系。这个在史蒂芬·Teo的文章最早提到。而龙门客栈,就是隐喻国共斗争的,里面用腥风血雨的政治气氛,来做喻体。至于国民党怎么样,共产党怎么样?大家见仁见智,可以在里面看到胡大才子的发挥。

2

对于顾省斋这个角色怎么分析?

他自己说他不求闻达于诸侯。开了一个小画馆,给人卖画度日,以肖像画见长。原文:“顾生金陵人,博于材艺,而家綦贫。又以母老不忍离膝下。惟日为人书画,受贽以自给。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南京人。

在得知到忠良之后被陷害的时候,他又表示愿意将毕生所学贡献出来。他说他熟读兵书,能布方略。在将阉党的党支部消灭殆尽的时候,他得意的像诸葛亮一样,在空城楼顶高声大笑,缕缕不绝。

接下来就是胡金铨表现的比较深刻的地方,就是他其实是在讽刺这个人物。就像所有的中国文人一样,儒生有着难以实现的抱负,而又往往流于自高自大。那种学了儒家文献以后,的那种骄傲是从骨子里带出来的。

这些东西可能我们身上也都有,但是顾省斋就像一个镜子一样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看到了一大群死尸的时候,他又感觉到非常的恐惧和害怕,畏手畏脚,脸上都吓得失色了。包括电影后半部,侠女为他生了一个孩子,他跑到深山中的寺院去把孩子抱回来,显得那样的孱弱和手无缚鸡之力。

胡金铨的一生与李翰祥都离不开关系,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指导了几十部历史剧,并且和他无话不谈。而胡金铨总是有非主流的意识。

这是一个在北京长大的人和从在上海长大的李翰翔截然不同的地方。这种超脱和理想主义的性格也是很像顾省斋。也是他为什么要用,是通心粉西部片的里奥尼,来导演他的原因。

3

胡金铨自己说这个片子后半部杂糅了佛教的禅宗思想。这一切都突出体现在慧圆大师身上。

可以说他是胡金铨思想的化身。在出现民族大义,才出现了政治败坏,善恶不分的时候,这种和尚是能够挺身而出,与恶势力作斗争,并且维持社会正义的一群人。

他们没有因为相信佛教的空无理论,或者是禅宗思想,而退后或者是追求自保。只知道自己的修行,而不知道是众生的苦难。

所以在他用具有特色的逆光摄影的时候,他把太阳放在他头后面,犹如一座巨大的背光,既反映他伟大的人格,也反映了精神照亮的世界。

这种反映佛教的思想,已经在细节上注意雕刻,给人很深的印象,同时给人信心。已经不是普通的杂糅了。

我记得我在上大学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受到的震动很大,一个出家人居然能够选择卫国打仗,并且去消除那些可恶的国家敌人,而不是安于寺庙之中去隐修,自己修禅。这在哲学上是如何可能的,我当时想了半天。

4

聊斋志异。文学之爱。

这就是为什么片头使用仿宋体字的原因,为了使他能够看起来像聊斋志异同时代的版刻书。

为了塑造出到处都是蛛丝网,到处都是疯长的蔓草,胡金铨和他的团队等了一年,让它们长长。这才有了聊斋的感觉,你懂的。

主角当然是侠女,要塑造的就是那种:“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徐枫很贴呀。

附《侠女》原文:

顾生金陵人,博于材艺,而家綦贫。又以母老不忍离膝下。惟日为人书画,受贽以自给。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对户旧有空第,一老妪及少女税居其中,以其家无男子,故未问其谁何。一日偶自外入,见女郎自母房中出,年约十八九,秀曼都雅,世罕其匹,见生不甚避,而意凛如也。

生入问母。母曰:“是对户女郎,就吾乞刀尺,适言其家亦止一母。此女不似贫家产。问其何为不字,则以母老为辞。

明日当往拜其母,便风以意,倘所望不著,儿可代养其老。”明日造其室,其母一聋媪耳。视其室并无隔宿粮,问所业则仰女十指。

徐以同食之谋试之,媪意似纳,而转商其女;女默然,意殊不乐。母乃归。详其状而疑之曰:“女子得非嫌吾贫乎?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母子猜叹而罢。

一日生坐斋头,有少年来求画,姿容甚美,意颇儇佻。诘所自,以“邻村”对。嗣后三两日辄一至。

稍稍稔熟,渐以嘲谑,生狎抱之亦不甚拒,遂私焉。由此往来昵甚。会女郎过,少年目送之,问为谁,对以“邻女”。

少年曰:“艳丽如此,神情何可畏?”少间生入内,母曰:“适女子来乞米,云不举火者经日矣。此女至孝,贫极可悯,宜少周恤之。”

生从母言,负斗米款门,达母意。女受之,亦不申谢。日尝至生家,见母作衣履,便代缝纫,出入堂中,操作如妇。生益德之。每获馈饵,必分给其母,女亦略不置齿颊。

母适疽生隐处,宵旦号啕。女时就榻省视,为之洗创敷药,日三四作。母意甚不自安,而女不厌其秽。

母曰:“唉!安得新妇如儿,而奉老身以死也!”言讫悲哽,女慰之曰:“郎子大孝,胜我寡母孤女什百矣。”

母曰:“床头蹀躞之役,岂孝子所能为者?且身已向暮,旦夕犯雾露,深以祧续为忧耳。”言间生入,母泣曰:“亏娘子良多,汝无忘报德。”生伏拜之。女曰:“君敬我母,我勿谢也,君何谢焉?”于是益敬爱之。然其举止生硬,毫不可干。

一日女出门,生目注之,女忽回首,嫣然而笑。生喜出意外,趋而从诸其家,挑之亦不拒,欣然交欢。

已,戒生曰:“事可一而不可再。”生不应而归。明日又约之,女厉色不顾而去。日频来,时相遇,并不假以词色。少游戏之,则冷语冰人。

忽于空处问生:“日来少年谁也?”生告之。女曰:“彼举止态状,无礼于妾频矣。以君之狎昵,故置之。请更寄语:再复尔,是不欲生也已!”生至夕,以告少年,且曰:“子必慎之,是不可犯!”少年曰:“既不可犯,君何私犯之?”

生白其无。曰:“如其无。则猥亵之语,何以达君听哉?”生不能答。少年曰:“亦烦寄告:假惺惺勿作态;不然,我将遍播扬。”生甚怒之,情见于色,少年乃去。

一夕方独坐,女忽至,笑曰:“我与君情缘未断,宁非天数。”生狂喜而抱于怀,欻闻履声籍籍,两人惊起,则少年推扉入矣。

生惊问:“子胡为者?”笑曰:“我来观贞洁人耳。”顾女曰:“今日不怪人耶?”女眉竖颊红,默不一语,急翻上衣,露一革囊,应手而出,而尺许晶莹匕首也。少年见之,骇而却走。追出户外,四顾渺然。女以匕首望空抛掷,戛然有声,灿若长虹,俄一物堕地作响。

生急烛之,则一白狐身首异处矣。大骇。女曰:“此君之娈童也。我固恕之,奈渠定不欲生何!”收刃入囊。生曳令入,曰:“适妖物败意,请俟来宵。”出门径去。

次夕女果至,遂共绸缪。诘其术,女曰:“此非君所知。宜须慎秘,泄恐不为君福”又订以嫁娶,曰:“枕席焉,提汲焉,非妇伊何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乎?”生曰:“将勿憎吾贫耶?”曰:“君固贫,妾富耶?今宵之聚,正以怜君贫耳。”临别嘱曰:“苟且之行,不可以屡。当来我自来,不当来相强无益。”后相值,每欲引与私语,女辄走避。然衣绽炊薪,悉为纪理,不啻妇也。

积数月,其母死,生竭力葬之。女由是独居。生意孤寝可乱,逾垣入,隔窗频呼,迄不应。视其门,则空室扁焉。窃疑女有他约。夜复往,亦如之。遂留佩玉于窗间而去之。越日,相遇于母所。

既出,而女尾其后曰:“君疑妾耶?人各有心,不可以告人。今欲使君无疑,乌得可?然一事烦急为谋。”问之,曰:“妾体孕已八月矣,恐旦晚临盆。‘妾身未分明’,能为君生之,不能为君育之。可密告母觅乳媪,伪为讨螟蛉者,勿言妾也。”生诺,以告母。母笑曰:“异哉此女!聘之不可,而顾私于我儿。”喜从其谋以待之。

又月余,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叩良久,女始蓬头垢面自内出。启而入之,则复阖之。入其室,则呱呱者在床上矣。母惊问:“诞几时矣?”答云:“三日。”捉绷席而视之,则男也,且丰颐而广额。

喜曰:“儿已为老身育孙子,伶仃一身,将焉所托?”女曰:“区区隐衷,不敢掬示老母。俟夜无人,可即抱儿去。”母归与子言,窃共异之。夜往抱子归。

更数夕,夜将半,女忽款门入,手提革囊,笑曰:“我大事已了,请从此别。”急询其故,曰:“养母之德,刻刻不去诸怀。向云‘可一而不可再’者,以相报不在床第也。为君贫不能婚,将为君延一线之续。

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复来,遂至破戒而再。今君德既酬,妾志亦遂,无憾矣。”问:“囊中何物?”曰:“仇人头耳。”检而窥之,须发交而血模糊。骇绝,复致研诘。曰:“向不与君言者,以机事不密,惧有宣泄。今事已成,不妨相告:妾浙人。

父官司马,陷于仇,彼籍吾家。妾负老母出,隐姓名,埋头项,已三年矣。所以不即报者,徒以有母在;母去,又一块肉累腹中,因而迟之又久。曩夜出非他,道路门户未稔,恐有讹误耳。”言已出门,又嘱曰:“所生儿,善视之。

君福薄无寿,此儿可光门闾。夜深不得惊老母,我去矣!”方凄然欲询所之,女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

生叹惋木立,若丧魂魄。明以告母,相为叹异而已。后三年生果卒。

子十八举进士,犹奉祖母以终老云。异史氏曰:“人必室有侠女,而后可以畜娈童也。不然,尔爱其艾豭,彼爱尔娄猪矣!”

 4 ) 从《侠女》到《杨贵妃》们,像是从地球走到了宇宙黑洞

提起大导演胡金铨的《侠女》一片,总有一种毋庸赘述的感觉。作为首次在戛纳获得奖项的华语片,无论是学者、电影从业者还是发烧友,几乎都已站在各自的立场,对其品评一番,溢美之词倒在其次,电影情怀才是关键。例如被普遍认为是“香港武侠电影”集大成者的徐克就表示,年轻时在美国德州上学的他曾专程跑到纽约打工去看《侠女》的上下两集。
籍由此次第四届“香港武侠电影展”的契机,能够有幸在大银幕上欣赏到《侠女》一片,实属不易。我与大银幕的空间距离是两排坐席,时间距离是四十多年的光景。《侠女》时长三小时,拍摄时间与耗费资本在当时都是空前的。不成想,上映后商业利润惨淡,但其在华语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意义是此后所有武侠片都难以望其项背的。不仅仅是确立武侠电影的视听语言,更因为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揉进电影中,融会贯通。
一个从《聊斋志异》中出来的重口味小故事经过胡大导一番改头换面成为了戏说历史,看来掌握这门学问的不仅仅是“金大侠”。不明身世的冷艳女郎成为了明代重臣杨涟之女,狐狸化作的娈童成为东厂千户,而顾省斋则是因为奸臣当道不愿求取功名。一切框进历史后自然合理。于是局中人的衣食住行都有了参照——明朝,这个胡大导最喜欢讲述故事的舞台。
据说,为了还原历史的质感,胡金铨专门在台湾故宫研究了大量的明代风俗画。大卫·波德威尔曾写过“他虽是导演,可亦是个学者,拍片前小心考究布景和服装的细节,更给演员及工作人员派发每场的分镜头草图,这种做法,在投机凑合的香港影业是闻所未闻的。”
   于是胡大导日日艰辛钻研的成果就是一个如今被消费过度的词组“电影的质感”。质感从何而来,我边看电影边记录,看到几个浅显的层面。

一 字幕表
《侠女》的开场字幕表是仿宋字体加粗糙宣纸背景,配上激昂的戏曲音乐,直接进入古代中国。

二 布景
故事主要的发生地镇远将军府不算高大宏伟,于眼下古装大片的奢华宫殿不可相提并论。而且当下拍摄多是正面仰拍,显得气势恢宏,但一推近景,琉璃砖瓦就显现出山寨模样。但胡金铨的破败将军府,有角门后的院子;有厢房边的小路;还有漂着杂乱荷花的水池;一进一进院落的层次关系与屋檐正面侧面的完整性都出现在镜头里。院落虽小,但透着中国建筑的精致与韵味。单单是两串风铃都刻意做旧,其用心可见一斑。
慧圆法师修行的寺庙只在山石中显现,好似国画中讲究的“藏”,若隐若现。无须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几重屋檐,一座小塔,足以说明佛法高远。
顾省斋的家中与店铺的陈设简陋却又清高,书案一尘不染,画作小心遮拦,满是读书人对文化的敬畏。

三 服装
东厂千户欧阳年身着绿丝绒长袍,丝绒的光泽比起穷秀才顾省斋的布袍自然显现出身份。监军身边的轿夫、侍卫、兵士人数不多,却身着从帽子到靴子完全不同的三套服装远远近近地走在队伍里。而夜战将军府一场,东厂监军门达换上了一身白丝绸亮花纹的袍子,衣服本身颇为精美,吸引眼球,令他在暗夜中格外醒目。竹林大战,演员的着装多是白、红、黑三色,配上竹叶切割后斑驳的光影煞是好看。

四 剪辑
   《侠女》中的竹林大战已是中国武侠电影的经典,《十面埋伏》、《卧虎藏龙》都说是致敬。在这场戏中,光影斑驳、武术招式、清脆的兵器声响之外,剪辑是段落的亮点。将动作拆解为短暂瞬间再快速剪辑,奠定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基础,然而在起、跃、落的过程中偷掉几格画面,则成为令人手足无措的关键。侠士的身法突兀,在远景处起跳就在近景处落下。观者神经跟着紧张,手心也冒虚汗。虚实之间,胡导拍得兴趣盎然。

在胶片拍摄,并无后期的年代,过滤掉调色、补光、CG等技术,这部电影呈现出的不仅仅是胶片作为一种载体的质感,更是艺术家们对电影的敬畏,用十天等一个日出,用二十五天拍一段打戏,然后导演亲自一格一格剪辑。一时手头上找不到资料说导演如何构思场景、,服装、音。乐,只看到一句:侠女前后总共拍了三年零六天,开机关机都是石隽(顾省斋的扮演者)的镜头。

   据说《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用三人组成的导演组拍摄了七年,范爷从28岁熬到35岁;《小时代》全系列也不容易,中间又生孩子又换演员的,听说它们都是讲究“质感”的电影呢。为什么同样的词说起《侠女》和《杨贵妃》们,像是从地球走到了宇宙黑洞。

 5 ) 世界武侠,自这部电影开始

他重建了60年代,我们所知的武侠片类型。

1970年7月10日,胡金铨的电影[侠女]在台湾上映。

到今年已经48年

作为中国第一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引起极大轰动的武侠片,[侠女]成为中国电影留给世界的第一印象

影片一改往日武侠片粗制滥造、滑稽取宠的样式,为武侠题材附上了一股子浓浓的书卷气

从诞生到走向世界,中国武侠用了42年的时间。

说世界武侠自[侠女]起,也不为过。

一.

武侠片,从糟粕到中国标签

[侠女]出现之前,武侠不是一个褒义的电影词汇。

那会儿,还叫做「神怪武侠片」

是纯粹的「商业糟粕」,暗含的意味往往是:低俗不堪、粗制滥造。

当时的知识分子电影人都不愿染指。

1928年,明星公司拍摄了电影[火烧红莲寺],被视为武侠片的起点

观众反响出奇的好。

[火烧红莲寺]剧照,中国第一部武侠片

明星公司见状,三年之内,拍了18部续集,赚得钵满盆余。其他电影公司见状,也群起效仿。

一下子掀起了武侠片的热潮

据统计,1928——1931年间,上海约有50家公司,拍摄影片大约400部,其中神怪武侠片250多部,占60%

名副其实武侠片的时代。

当时的天一公司,也就是香港邵氏公司的前身,为了创造新奇的感官刺激,增加票房,专门创造了十八层地狱和十殿阎王的恐怖场面。

可惜赶工而成,粗糙滥造

拍摄的[唐皇游地府]、[乾隆游江南]也不伦不类。

19世纪20年代的武侠片代表[王氏四侠],是当时质量最高的

钱是赚够了,武侠的名声却糟蹋了个差不多。为舆论界所不满。

许多文人导演站出来指责:

神神鬼鬼,舞刀弄剑之流。不堪入目。

基本上给武侠电影定性了。

但是,在那个武侠即低俗的年代,知识分子们不会想到,武侠也能拍出文人的风骨。也能代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

还是他们最不齿的商业电影公司,邵氏出品的。

邵醉翁(左)天一公司创始人,香港邵氏创始人邵逸夫(右)的大哥

1970年,武侠片诞生后的第42个年头,身处邵氏的导演胡金铨,拍出了[侠女]

故事改编自《聊斋志异》,胡金铨将它的背景改到了自己擅长的明朝。

忠良之女杨慧贞,为躲避东厂的追杀,带着母亲到一个小村庄避祸。

偶遇代写书信为生的顾省斋,两情相悦。

后东厂追兵赶到,顾省斋和两位义士共同协助慧贞,杀死贼人报仇。

[侠女]电影剧照,杨慧贞

[侠女]电影剧照,顾省斋

[侠女]电影剧照,东厂贼人

这个故事现在看来或许略显老套,不外乎忠女、孝子和义士对抗反派的故事。

但在1970年,却是武侠类型与人文价值结合的开创之作。

1975年,[侠女]获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中国武侠片42年的「文化糟粕」历史,终于结束。

胡金铨携[侠女]主演:徐枫、石隽参加戛纳电影节

胡金铨的友人说:

[侠女](戛纳)放映后,在当时的欧洲电影界引起震撼,因为当时的的欧洲没有人看到过所谓的「武侠片」。 他重建了60年代,我们所知的武侠片类型。

二.

考据狂魔的,精雕细琢之作

李安曾说:

每个中国导演都想拍一部武侠片。

他的[卧虎藏龙]很大程度上受到[侠女]中竹林戏的影响。

可惜时隔30年,在国际影坛大受好评的李安,也没能超越胡金铨用手工精雕细琢出来的武侠世界。

这个追求完美的男人,几乎是一帧一帧的做出了这部享誉世界的电影。

[卧虎藏龙]竹林戏

[侠女]竹林戏

整部电影足足拍摄了四年

这在当时极其追求效率的港片界,几乎不可想象。

单后人多次效仿的一场竹林戏,就拍摄了25天。要知道这场戏一共才10分钟

为了将玄虚萧瑟的感觉渲染到极致,胡金铨对影像的要求近乎苛刻。

芦苇不够高,就等它长高再拍。

[侠女]电影剧照,破败的芦苇

太阳位置不对,就全组待命,等到合适的光线。

可能大导演都是完美主义狂魔吧,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也是一个会等太阳的人。

[侠女]电影剧照,合适的太阳光线

为了呈现更好的效果,胡金铨可以说不惜血本

历时九个月搭建了三条仿古街道,百栋老宅,动用技术人员超过1200名。包括部分被烧毁的建筑,成本达1400万台币

[侠女]电影将军府场景手稿

[侠女]电影破败的城楼

片中的场景设计都事无巨细地进行了历史还原,从室内布置、人物服饰,甚至是物价水准都十分考究。

不愧于胡金铨「考据狂魔」的称号。

为了确保细节的准确性,专程跑去故宫博物院,找来明代风俗画,进行考证。甚至顾省斋门前的字条,都是他亲笔写的。

这些细小的点,堆积出了与众不同的胡金铨式武侠电影。

[侠女]电影剧照,胡金铨手写的字条

没有花里胡哨的打斗,也没有不伦不类的装扮,有的都是一些琐细可考,实实在在的历史细节

电影里的一杯一碗,一座一椅,一屋一树,都带着历史特有的温度和质感

时隔42年,武侠片终于不再只是打打杀杀,叫嚣嘶嚎,而是悠缓地呈现出一个有真实感的古代中国,一个你我都心驰神往的侠者世界。

[侠女]电影剧照,电影画面有一种山水画的意境

1970年,[侠女]拍摄完成,可惜上映后,票房极不理想

加之拍摄时间过长,投资过大的矛盾,胡导和投资方闹得很不愉快。联邦营业老总沙荣峰,更是一气之下与他断了往来。

1975年,胡金铨剪辑了三个小时版本,送往戛纳影展,但联邦影业拒绝再出费用。

胡金铨只得自费前往

影片最终获奖,卖出了欧洲版权,才弥补了电影拍摄时的亏损。

[侠女]电影剧照,胡金铨帮徐枫整理头发

胡金铨就像电影界的一名侠客

不追逐名利,不苟合世风。带着满肚子的学识情怀,造出了一个个武侠之梦

单凭[侠女]一部,胡金铨已经足够被写进电影史。

如今,48年过去,依然无人可出其右。

[侠女]电影剧照,胡金铨在拍摄片场

难怪电影[邪不压正]的原作者张北海,会说:

最适合改编《侠隐》的,既不是姜文,也不是李安,而是胡金铨。

也难怪导演许鞍华会说:

胡导个子不高,但是影子很长。

-

呆猫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破事儿”

 6 ) 《侠女》中的胡氏武侠美学

《侠女》改编自《聊斋志异》,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受到如潮好评,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
这部中国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是中国“作者”导演第一人胡金铨花费三年时间精心打造的。拍摄周期之长、耗费金额之巨在当时都是空前的。虽然因时代原因商业利润惨淡,但其在华语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意义是此后所有武侠片都难以望其项背的。香港动作片自胡金铨开始注重打斗的视听语言,逐步吸收了国外优秀影片的处理手法,终于逐步确定了比较明确的风格规范。
正如约翰福特的野性西部与黑泽明的忠义武士一样,胡金铨的电影有着独特的美学考究,创造性地把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融入到了类型电影之中,赋予之前武侠电影中单纯挥舞刀枪棍棒的世界中悠然雅致的中国神韵,节奏精确、剪辑考究,戏剧化的人物亮相与器乐伴奏,具有独特的胡氏武侠风格——素雅淡薄,苍劲雄伟,挥洒自如。他的电影中的冲突地点多在边疆客栈与竹林寺院,寄托了他对侠客忠良的演绎以及对民族国家的思考。他的电影大多黑白分明,十分概念化,以女侠的塑造为突出特色。
《侠女》的武打较之胡氏早期作品,武打更臻妙境,深刻表现了佛禅境界,片中人物象征儒、侠、释不同的价值观,文人卷入朝廷党争的漩涡,民间义士与阉党宦官展开恶斗,高僧收拾残局,为之引渡。这种武侠禅思为以复仇推动情节发展的武侠类型片提供了思想升华的典范,并以个人创作承担中国的文人传统,探寻人生真实意义的释放,为其以后的《山中传奇》《空山灵雨》等作了很好的铺垫与过渡。
除此之外,《侠女》中的市集废堡、荒山野岭等都呈现出丰富的空间感,角色性格塑造入木三分。竹林打斗一段已经成为武侠片中的无上经典,俊逸洒脱,飘然曼妙,节奏缓急有致,构图优美考究,富于天人合一的韵味,以至于今天的《卧虎藏龙》《十面埋伏》等影片都不约而同对这一神来之笔致敬。徐克、吴宇森等导演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
《神女》分上下两集,因导演过于精益求精而预算超支且与制片公司产生观念分歧,历经坎坷终于完成,但绝对堪称胡氏作品的巅峰力作。它融动作、悬念与意境为一体,在港台与东南亚掀起新武侠片的热潮。
这是一部十分考究的电影。影片还没开始,仿宋的字迹、粗糙的宣纸就将观众带入一个颇具真实感的世界里。电影开场,大全横摇,茂密的芦苇、幽静的废堡、斑驳的石狮,每处布景都是如此一丝不苟,据说当年胡金铨为了追求绝对的真实感常常特地跑到故宫博物院寻找明代风俗画进行考证;他不仅操刀镜头与剪辑,连服饰与动作都要亲自设计。
这是一部很“中国”的电影。书生与侠女缠绵的夜晚,琴、酒、花、月,正所谓“花好月圆夜”是也。两人的情愫尽在变幻的天气、摇曳的荷花、倒影的月影中表现出来,具有古典诗词般的写意美。而结尾的善恶有报、因果轮回的人物命运亦保留了中国人心中的传统观念。
传统武侠故事中,正邪交战、邪不压正就可以结束了,而在这部《侠女》中出现了衍文性的情节——侠女不辞而别,顾省斋被东厂特务盯上,女侠又在高僧帮助下救出了顾省斋;东厂头目假装皈依佛门却突袭报复,高僧伤口流出金色的血液,所有人跪倒在高僧面前。这样的安排对于胡金铨来说并不是多余的——在他随后的作品中,对高僧和佛教的描述仍然贯穿其中。他从小生活在北京,接触大量传统文化,身处港台仍眷恋故土,顾省斋的人生境遇是胡金铨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写照,体现了乱世中找不到人生方向、只能以文化自守的疏离感。最后一段衍文与作者寂寞不安的心理以及寻找解决方案的尝试是分不开的,代表了一代文人的无力与迷失。顾省斋的软弱和无力也许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反省与剖析。
评论家张建德如此总结胡金铨的成就:“后世将会记得他是在理论实践上提出戏曲风味电影的中国导演,成功地将电影技巧与传统戏曲艺术融汇贯通于电影中。在这一方面他依然是无人能及的。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在香港与台湾影业内的成就的确充满英雄感。胡金铨将武打类型推上电影概念的九重天上。在试图融汇中国戏曲与电影这种源于西方艺术形式时,胡金铨也许就是佛学里提及的周子,将观众从东方的河岸渡到西方,然后再将他们渡回来。”是的,这便是胡氏武侠美学最重要的一点——使中国武侠片具有传统的、戏曲化的韵味与美。
开场一段画面是黑夜下的蜘蛛网,随风摇晃,幽暗诡谲,颇有《聊斋》之风。荒芜的高山、耀眼的光晕,长达5分钟的缓慢摇镜头在人物出场前将环境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剧中人物逐一登场(侠女杨姑娘第27分钟才第一次露面),每个人出场后都带有身世之谜,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这与中国戏曲中抖包袱前的蓄势颇为相像。次要人物毫无招架之力,英雄主角得到高度颂扬。
另一方面,人物的动作无疑也是戏剧色彩十足——顾生去庙中窥探,要先环顾四周,结合打击与弹拨乐器的伴奏,一板一眼似京剧亮相(戏剧舞台是多面的);出手动作要有一定缓冲及表现力;急剧变化的表情会有急推镜头,突破了戏剧舞台的视点局限,器乐伴奏提醒关键情节、刻画人物心理甚至组接镜头;在性格塑造上,顾省斋的懦弱妥协与杨之云的冷峻果敢形成了鲜明对比,各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电影的布景也如舞台般精致得令人折服。《侠女》中明显可见导演对于前景运用的偏爱,芦苇、竹竿、烟雾、扬尘,纷纷扬扬,形成很好的视觉层次,尤其在远距离移动中,错落有致的大全景中一行人马显得极富张力;顾生接娘离家出走,二人的剪影在窗棂上皮影戏一般。
最后,电影终究是电影,较之于戏剧有着更加复杂的景别、剪辑法则。在表现废堡的镜头中不似普遍的全景,而是更多地把焦点对准后院、小径、芦苇间,多种景别角度变化独具匠心;竹林间间或有窥视的角度,富有剑拔弩张的气氛——据说这场戏总共10多分钟,却整整拍了25天,后期胡金铨亲自一格一格精剪,不愧是武侠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段落之一。表现二人交流时通常采用中近景,表现人物心理则用特写甚至大特写;打斗场面全景表现对峙局势,过肩反打、单人中近景切换;发力受力、投掷躲闪则借鉴了西方的二镜头剪辑手法。
综上所述,《侠女》是华语武侠电影中至高无上的光辉巨作,如果说在西方《教父》为世界上所有的黑帮片套上了紧箍咒,那么在东方,《侠女》则为后来所有的武侠片预定下了装新酒的宝瓶。

 7 ) 想像的异邦

按照9月份《万象》开篇李欧梵文章里的说法,《侠女》中演书生顾省斋的石隽,本来是在书斋中做学问的,结果不小心被胡金铨给看见了,非要他从影,因为觉得他长得很有“古代书生气”。

石隽是什么样呢?国字脸,剑眉星目悬胆大鼻子,宽厚的嘴唇,一笑就露出一口冷森森的白牙。长得是挺有英气的,当然,偶尔看着也挺猥琐,但跟很多人眼中的中国古代书生,可能还差那么一点意思。比如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就是选的张国荣作为古代书生的典型。

实际上,不仅是“古代书生气”,可能胡金铨整个电影世界营造的意境,都不过是“想像的异邦”,对他电影的评价,可能很大一部分都建立在对这样一种想像中的武侠世界的认同或者是不认同上。比如李欧梵,就是按照自己对中国古代的理解,来区分胡金铨、李安和张艺谋的三场竹林戏的。他认为胡金铨的戏更好地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及基于这种认识地“全境美学”,所以相较而言,要比张艺谋“直击感官”的“浮面美学”强得多。他说的这种理解,不仅是视觉和听觉的元素,而且有思想、信仰和价值观的元素。但是这个老家伙显然是文债太多,写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我看他也是个浮面文字匠而已了。

《侠女》中的典型意象包括:

芦苇。破败的靖虏屯堡里,长了很多正在飞花的芦苇。比较奇怪的是,我记得小时侯,都是深秋的时侯芦苇才飞白絮,按照片子中其他的场景,比如小溪、竹林和树林,看起来是一派春日光景,偏偏芦苇是白的。估计这也是跟《英雄》中的黄叶一样,是为了芦苇而芦苇的吧,也可能是我长期不事稼穑,节气的判断出了问题。不过芦苇的造型感确实很强,把破败的感觉衬托得相当好。

竹林。这是《侠女》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场戏了。剪辑的节奏感很强,远景和特写交叉,让人精神振奋,虽然有的时侯书生和那个不知所谓的助手的特写实在是没有什么必要出现。最后两人一起出的那一招也很经典,相当潇洒。

寺庙。深山中的寺庙,跟英文片名:接触禅,相合。这个场景多多少少有些“戏不够,和尚凑”的感觉,而且在下部中和尚显然已经喧宾夺主,变成了圣人的伟岸写照了。我觉得胡金铨的电影多少有些游戏的随意色彩,这就是个例子。

另外的重要场景还包括小树林混战、夜战靖虏屯堡、怪石酣战和最后的旷野呼唤,不过这些场景的中国特色并不甚明显。所以比起来,胡金铨营造古中国特色,或是武侠世界的道具,并不比现代的大片导演更丰富。那为什么他的电影世界,能得到更多自认为对中国文化浸润较深的所谓文化人的认同呢?我也不太清楚,但要说起来,可能确实是美学意蕴更足一些。

还是以上面说的三个典型意象为例子。

芦苇。《侠女》中的芦苇并不是《英雄》或者其他大片当中那样一味傻多傻多,以色彩和画面的饱满取胜,而是布置得疏密有度,远远看来有些国画的意思。芦苇主要是用来装点靖虏屯堡的,这是一个废弃的将军府。印象中很多大片愿意强调古建筑的奢华与高大,使得中国古建筑中人与自然的韵味全失,而且往往从正面拍门楼(可能跟在影棚中摄制有关系),失去了大部分的细节。但胡金铨的这个破败的将军府,却往往有:一、角门后的院子;二、厢房边的小路;三、一进一进的层次关系;四、屋檐正面与侧面的完整表现,这无疑使得场景的细节还原更加真实,也更加有文化的意味。这也是我最激赏《侠女》这个片的地方。

竹林。竹林的颜色很真实,按照李欧梵的说法是没有经过后期的加工。《卧虎藏龙》中的竹林大战是在竹稍,比对沉重与轻灵。《侠女》中的竹林大战跟《十面埋伏》一样,是在竹下。按照中国古代文人画,画竹子最重要的是疏与实、密与稀的结合,以及对竹子“风骨”的再现。胡金铨的竹林,用大景深镜头强调的层次感很好,远远近近都看得很清楚,更何况还有吹出来的烟雾,更加强调了画面的景深感。虽然没法在构图上呈现出文人画一样的意境,但疏密相间的感觉还是出来了。

寺庙。这个寺庙连山门都没有出现,更别说什么大雄宝殿了。只是在绿油油的深山里,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显出几重屋檐、一座佛塔。这正是胡金铨引人称道的地方。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之一,就是在无中看到有,在空处看到实,在局部中看到整体。用塔和屋檐来指代寺院,无疑是相当聪明的行为,比夯痴痴造个庙,傻乎乎搞座城,要来得省劲、且有嚼头得多。

除了这些地方外,一些细节也是让人感觉导演的精心。比如不管是街市还是靖虏屯堡,一律没有崭新的柱子和雕梁画栋的门窗,很有些岁月的风尘感,不像是专门为了电影搞过装修。在靖虏屯堡外的两个石狮子身上,还有斑斑蚀痕。不用蜘蛛网、不用满收灰尘,就这些小细节,有些让人叹为观止的感觉。

最后说回来,有些人自认为对中国文化浸润较深,按照自己的口味选取电影,而且不遗余力地嘲笑其他,这点也挺让人不理解的。就像我们看不懂古文,就觉得百家讲坛讲的是狗屎,而朱熹的解说却是孔子的原意一样,实际上早也隔了十万八千里了。已经是在异乡了,五十步笑百步,都不过是在用想像建构一个世界而已,凭什么沾了“文化”没了“商业”,你的就更正确一些?

 8 ) 回望《俠女》胡不歸(三)

顧省齋母子回至家中,楊小姐在團窩頭。彼此招呼,方見楊小姐一笑,這是禮貌而已,這人情斷不可失。古人講禮,化作生活方式裏,本能如呼吸,無禮的人沒有生存空間。寧肯不講理,也得要有禮。冷若冰霜的人,笑起來很珍貴,簡直像拾到了寶貝。我看楊小姐笑,便有些吃驚,覺得不是我的本分能看到。

顧母問她:“喲,你臉怎麼了?”適才屋頂懸貼,蹭了額頭。楊小姐先是一驚,抹了抹額頭,卻笑着轉移了話題,探着身子問顧母:“您好點兒了吧。”顧母果然没追問,歎息自己了:“老啦,不成啦。”這邊廂楊小姐還在抹着額頭遮掩。這橫斷得絕妙。没有編什麼瞎話搪塞,輕輕一撥,省卻多少無謂閑話。觀眾在等楊小姐如何解釋,偏這般輕巧避過,一點俗套也無,今日未必有這般設計。編劇該學學惜墨如金,也給人家省點兒膠片。

顧母把那包藥放在桌上:“這一大包藥。”給藥特寫,下一個鏡頭淡出到楊小姐煎藥的藥瓢。這是十分老舊的手法了,在老電影了經常見。87版電視劇《紅樓梦》經常會在需要時給牌匾或者一件物事特寫,如“天香樓”“敕造榮國府”等。這老舊的手法可能失之迂回,但現在不用了,反倒覺得天寶遺事。

顧省齋問楊小姐認不認識石瞎子,楊小姐一驚,轉而微笑說不認識,一時忘情,被藥燙了手,掀簾兒進去避開。切莫看做閑筆,這是為後文鋪墊。顧這一問,楊方才警覺,有後文傳紙條給魯大夫“顧省齋非等閑之輩”。否則,顧對石瞎子只是私下疑惑,何以令楊小姐知之。

顧母與楊小姐在裏間的對話家常人情。顧母認為楊小姐不肯嫁的原因是“嫌我們家窮”,不料楊小姐一笑:“我們家還不是更窮。”笑着說,那份淡然不在乎貧富的口吻非是嬌生慣養官宦小姐所能說出,亦非草莽兒女這般灑脱,必是經過盛衰之變的詩書人家的炎涼體會。

老人家有意把話題扯在兒子終身上,流露絕望之情,既是以之動楊小姐意,又有真實自憐情。前文講過,窮人的婚姻形式大於內容,娶媳婦兒的重點在於“娶”,没這個行為人生就是不完整。直至今日,兒女婚姻仍然關系到了自己人生的完整程度,父母無法把自己的生活和下一代割離。於是,顧省齋的不婚,對母親說不僅是不孝,而且是自己人生的失敗。

楊小姐聽完顧母歎息後流露的表情,我突然想起“愀然”一詞,出自《赤壁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不知為什麼,第一眼反應馬上是這個詞。那個“秋”字或許能形容盡。看蔣勳《孤獨六講》的“革命孤獨”提起秋瑾,心為之冷熱。現在看,方覺楊小姐或徐楓身上頗有影子。徐楓之淩厲,有孤注一擲的叛逆和狂傲。也想起“忡然”二字,出自《紅樓夢》林黛玉聞“芙蓉女兒誄”改動字句後“忡然變色”。但這“忡然”不比“愀然”有下定決心的慈悲和愁苦。僅這個表情,非常之古文簡潔,沒有閒言碎語旁支情節,就此打住,後文呼之欲出。我甚至看見了文字的跳動,感覺很奇妙,無法訴說。

白天,市上,顧省齋和魯大夫打招呼,問他東廠番子事,點出門達。當問到歐陽年時,魯大夫警覺。此時恰好扮成男裝的楊小姐假裝經過,扔了張字條給魯大夫:“顧省齋非等閑之輩”。楊小姐識人矣!此非為顧氏正傳,實是楊小姐正傳。

楊小姐把顧省齋引到荒山處,現身:“顧公子,今天晚上到我那裏去一趟。”這荒山亂石雜草,還有煙霧籠罩。老胡喜歡噴煙,把個氣氛襯托得十足,荒山越發其荒涼。太幹淨就少了神秘莫測。不過今日之影視再用煙,反倒有些使勁了。為何?蓋舊時的影片風格不是完全寫實,還有些擺脱不開的程式化大寫意,如胡金銓京戲的鑼鼓點,這些元素綜合在一起就很好看。但今日之影視擺脱了舊時的風格,再用舊時的一些元素就未必能好看。87版《紅樓梦》用配音,能很好的配合人物略帶舞台化的表演,而新版趨向於生活化,再用配音,顯得假模假式。

徐楓那個男裝戴鬥笠立在亂石上吩咐顧省齋的鏡頭太有範兒了,皂衣白領,鬥笠的兩根帶子隨風飄動。

 短评

竹林戏看了好几遍。胡金铨离开邵氏真是再明智不过,若一直在邵氏的假布景中,是绝对拍不出《空山灵雨》和《侠女》这样的作品。

7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真希望CC能修复此片

12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力荐

私心华语影史前三,古装/武侠电影首位。需要太多积累才能看懂其中万分之一,看懂其中万分之一即能收获太多。如果只能向全世界推荐一部最能展现中国古代图景乃至文化魅力的华语电影,我会选本片,没有犹豫。美国人有《2001:太空漫游》,中国人有《侠女》,得见此片是缘中大幸,必以终生习之为应。

14分钟前
  • Ocap
  • 力荐

这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专门分成上下两部,胡金铨始终高出同时代华语武侠很大一块,无论剧情、运镜、还是动作、深意,甚至对白都极考究。在生活气上,只有李翰祥能与之匹敌,难怪两人能是好友。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实在太厉害了,尤其是镜头和剪辑的叙事描摹抒情能力,五体投地~要是结束在男主抱着孩子离开,没有最后一小时大和尚各种逆光闪瞎,绝对能给五星(但这一小时当一部新片看也很厉害)~感觉胡金铨这是若无其事的把侯孝贤想做的某些事漂亮得完成了~至于前后断裂中途换主题什么的,都是可原谅的小任性~

20分钟前
  • Woodring
  • 推荐

胡金铨代表作,中国首部在三大电影节获奖的影片,也是东方武侠片的里程碑。摄影和剪辑极为考究,服装和布景精妙绝伦,丛丛芦苇、荒山野岭、废堡破寺、茂林修竹,别有乱世侠气的古韵。配乐和音效借鉴传统戏曲,气氛营造甚佳。以负片表现日晒后的幻觉很有趣味。缺点是节奏较缓,禅佛流于表面。(8.5/10)

2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近似于倩女幽魂的诡魅气氛作引,场景空镜剪辑五六分钟后才有人物登场,画面表达远多于对白,侠女平素是白衣短打,单只夜半私会时,改换和小倩相同的黑色长衣,同样的端坐抚琴,同样的池塘荷花。作为古装动作片,第一次打斗要到60分钟后才出现,儒、兵、医、卜、僧、侠女,多组人物互相试探、杂而不乱。武术动作显得更写实,动作有力步伐扎实,音效上强化刀剑的劈空声、兵刃碰撞的清脆、摩擦时的刺耳。竹林、夜战的高潮都堪称经典。到此处结束足以封神。最后四十分钟单独拿出来也是好戏,从武侠走向佛门玄学之境,可是连在夜战之后又续讲这么长,正邪主角也发生偏离,还是觉得稍微折损全片连贯感。

24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后面看得我失语了。顾省斋找到庙,杨小姐的孩子生出来,这么说顾省斋起码找了八九个月吧。好吧,也许他们春风不止一度。大师说顾省斋有难,他会算命?为什么会有通缉顾省斋的画像?好吧,也许那天晚上的番子没死绝?不过那天顾省斋一直没露面啊。如果通缉顾省斋,那他娘呢?疑点太多了,我好操心……

25分钟前
  • 村景
  • 还行

@ Sunbeam Theatre Super 3 Cinema 4K | 最后仿佛强行加塞的一段细想十分cult。比《龙门客栈》好太多,武打部分依然有强烈东瀛剑戟片色彩……摄影美。如果停在“杨小姐在哪里你有没有看到杨小姐”就有意思了……最后韩英杰那个角色老让我想起王千源……

26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4.5,这片若是着落于“侠女”复仇,则定是一等一的类型经典,但格局太小;但最后落于 a touch of zen,则太拖沓,对佛教理解和表现也太浮于表面。野心成就了这个片子,也让其最终无法完美。徐枫真是太美,而石隽的古装扮相真是本片瑕疵之一。

27分钟前
  • Peter Cat
  • 力荐

剧情谲诡,意境高远,竹林一战堪称经典啊。那是一个没有替身、没有威亚、武侠还属于文艺片的年代...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武侠影展4K修复版】惊喜太多,以至于运镜设计还有故事节奏的一些粗糙和问题都被不那么显眼了。意外的有好多很有趣的心理剖析部分,竹林戏拍的实在太厉害了,结尾负片效果处理很棒啊,胡金铨还会这么玩。相比于中文片名的侠女,还是英文片名A Touch of Zen更适合本片。 8.7分★★★★☆

35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4K修复版重映。好多场戏都巨长的原因大概是动作戏真的扎实,徐枫的一招一式都棒极,几乎能感觉到她的一次次发力,还有其他演员也是,所有人练得一定很辛苦。(啊,相比之下聂隐娘的打戏就。。。)另外经提醒,牯岭街的某些情节的确跟这部有点像呢

3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那個攝影,那個剪輯,那個畫面,那個敘事,那個懸疑,那個竹林與大漠之戰,那個朝廷與“忠良之後”的關係,那個柔弱書生與強硬俠女的性別倒錯,那最後三十分鐘讓人看得無語的昇華境界,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不愧是神作中的神作,五體投地的膜拜,有時間要寫篇影評。

37分钟前
  • 又又
  • 力荐

今天在台北中山堂看了修复版,徐枫、石隽等主演演员均出席座谈会(不过没说什么新鲜的内容)。老实说看到古装侠客们在花莲太鲁阁(台湾中学生毕业旅行标准景点)峡谷间追逐,片中且称为“边塞”,感到相当出戏,大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感。

41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书里说侠女“艳如桃李而冷若霜雪”,徐枫冷若霜雪有之,艳若桃李嘛,就差点了。

46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名为《侠女》,实则重心在于援助侠女的众侠士。前段极有耐心地铺垫、设悬念,中段层出不穷的截杀与反击,后段又回归佛门感悟。善恶忠奸分明的二元对置,胡金铨在这段“大逃杀”中折射着曲折隐幽的家国梦想。断壁颓垣、古刹荒斋、翠峰白苇、刀光剑影,画面古典气质浓郁,就是石隽的大眼白有点吓人。

47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你去对付胖的那个。”PPJJ说,她说得是洪金宝。可怜洪金宝最后死在自己老豆手里,连句台词都没有

52分钟前
  • Bigteeth
  • 力荐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石隽映后说, 景色皆依旧,人事物已非。

5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一种拆解连续的动作,用几个片断构建起整体动作感的剪辑。一种反常规的悬疑铺垫方式。一种中国山水画风的构图,在横摇=卷轴的铺展下广袤的空间被无限延伸。一种空灵与飘逸。一种前后景的并置,多重性的空间。一种人在环境中如何行动,而非人如何影响环境的禅意和哲学。

56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