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灯光2012

剧情片美国2012

主演:托尔·林德哈特,扎克瑞·布斯,Marilyn Neimark,帕普丽卡·斯汀,塞巴斯蒂安·拉·考斯,朱丽安妮·尼科尔森,玛丽亚·迪齐亚,茱迪·马克尔,贾斯汀·莱茵西尔伯,詹姆斯·比德古德,苏利芒·西尔·萨瓦内

导演:艾拉·萨克斯

播放地址

 剧照

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1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2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3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4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5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6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13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14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15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16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17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18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19点亮灯光201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18:32

详细剧情

  1998年纽约,纪录片导演艾瑞克(托尔·林德哈特 Thure Lindhardt 饰)在一夜情中邂逅未出柜律师保罗(扎克瑞·布斯 Zachary Booth 饰),互生好感的两人终究正式交往,从而开始了一段历经十年寒暑分分合合的爱情长跑。艾瑞克发现保罗有爱用毒品的习惯后并不排斥,偶尔还一起享用,但保罗的毒瘾渐渐发展至失控。当艾瑞克的纪录片斩获国际大奖却找不到爱人分享时,当他在酒店看到淹没在毒品和男妓中的男友时,艾瑞克痛苦的体会到,原来他对保罗的爱就像毒瘾一样沉沦无助。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妥协,每一次拉扯都在透支和伤害着对方,直到原谅再也无法止住泪水……  《点亮灯光》荣赝年度最伤心爱情电影,入围圣丹斯主竞赛单元,获第62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电影有如一幅悱恻画卷,又如一封笑忘情书,细腻而真实的描绘了同志世界的各种甜蜜与苦痛。导演艾拉·萨克斯曾凭《蓝色的四十道阴影》获圣丹斯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此次他将自己的过往恋情以半自传形式拍成电影,希望能照亮同志世界的所有暗处角落——不留阴影。

 长篇影评

 1 ) L’amour n’est pas donné, ni la vie, mais ça vaut la peine de t’aimer comme t’es

Ton existence dans ma vie est l’exclamation de joie la plus forte que je ne puis retenir

Il suffit que je te rejette un coup d’œil pour que je retombe amoureux de toi

Toi, mon amour, à qui je veux tout donner sans nulle réserve

Quoique je risque de te perdre, j’hésite pas de t’aimer comme t’es de tout mon cœur, corps et âme

Je fête avec folie avant que mon énergie soit usée et qu’il n’ait plus rien que le vide immense

 2 ) 是爱,也是沉沦

你是我最无法收敛的那句欢呼
就算一厢情愿的 可以看着就好了
你是我最意想不到的一次投入
就算总会失去的
空虚之前我要更用力庆祝
                                 《不怕庆祝》徐佳莹

  这部片是我找了一段时间的了,最近总算找到了。徐佳莹的《不怕庆祝》是其台湾地区的主题曲,当初也是看了歌的mv才知道的片。纽约街头的恋人耳语,导演实在拍的太美,所以我一直很想看,可惜资源很少,高清的就更少了。
 该片被评为年度最伤心爱情电影,获得第62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
 前几天终于给找到高清的,就着深夜的磅礴大雨看完了。
 这是少有的一部同性片将“同性”当成普通恋情来拍的影片,没有同性受社会歧视然后不堪压力虐恋的老土情节,而是纯粹地讲了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整部片改编导演的亲身经历,我知道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不免落入招人悱恻,说是作为噱头变卖感情的行为。但也许就是情怀这种东西的作用,整部片看下去还是觉得值得,导演其用心和纯粹从每一帧画面中都透了出来。不过剧情发展太单调,整部片很冗长,尤其是后半段剧情比较拖拉,看着看着就累了。
 故事发生在1988年的纽约,纪录片导演Erik偶遇还未出柜的律师Paul,两人不久便坠入爱河,很快确立关系,至此分分合合爱恨离合将近十年的故事。Erik算是个性瘾患者吧,虽然跟Paul长期交往,但是只要感受不到Paul的陪伴,就会忍不住寻找其他人的慰藉,打电话约炮;Paul看上去是个文质彬彬的律师,可私下却有很深的毒瘾。一开始看对于他们之间的感情和私生活很难以理解,但是社会背景和角色设定是80年代末的纽约,同性友人。看了很多影评了解到当时的同性群体私生活相对混乱,毒品也很泛滥。也许是同性本身就是受社会排斥,他们的内心受到比较大的压力,所以总会通过极端的方式去逃避或者释放压力。背景交代是这样,所以了解了也就能理解。
  也许是影片中对于他们坠入爱河的描写比较少,所以前面看觉得有些唐突,但是随着时间线一直下来,慢慢进入两人之间的世界与精神交融,还是觉得很浪漫的。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两人在画廊看画的一幕,静静地看着一幅画,然后不自觉地都点头说好美。然后轻声说着关于这幅画的故事,到后来Paul把那幅画买下来送给了Erik。
  我是心疼Erik的,虽然他看上去是man一点的大叔,但是在感情里比Paul要小孩子气很多。对Paul的爱使得他接受了Paul的瘾君子身份,甚至在Paul的推拉下试了试;两人吵架时赌气一定要同一张床上睡;也是他一直为了Paul着想要他戒掉毒瘾,联系不到Paul时他就像个孩子一样无助;最悲伤的是在旅馆的时候看着Paul在多年戒毒之后依旧沉迷毒瘾,眼睁睁地看着他和男妓交合···最后还是给了Paul大大的拥抱,还是分分合合很多次,还是说了yes。
  这部电影是同性题材,但是除了主角都是男的之外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同性的偏见。Erik和Paul在街头相拥,在朋友面前亲吻,他们身边的朋友依旧相伴相随,像亲人一样庆祝生日圣诞节,一起帮助Paul戒掉毒瘾···乍一看,就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只是他刚好爱上了他,爱得只会妥协,爱得付出一切。
  这里的爱情就像是毒瘾一样,明明知道它很不好,却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沉沦塌陷。最后爱得很无力,也很无奈,只好将再见说了出口。影片最后Paul说我们还是在长时间内不要再见面了,也许他们两个都知道,是再也不会再见了吧。
  徐佳莹的歌词形容地很贴切,你是我最意想不到的一次欢呼,就算总会失去的,失去之前我要更有力抱住。
  看完这部电影,只是觉得自己听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从头到尾只是关于爱。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爱情都是差不多的。相遇,相爱,愉悦,争吵,妥协,变心,纠缠,不舍,分开。只要走心的,最后都是难免伤到心。就这样一纠缠,便是十载。像Erik一样,爱上了谁,然后变得盲目和疯狂,你也总说love is so blind,you are so blind。连最后他们相拥后的离别,Erik的背影看得我都是一阵酸楚。
  我相信,每一位爱得不怕收敛的人,以后都不太敢再为另一位谁付出。
  最后导演和片中他相似的角色都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拿到了泰迪熊奖,可是爱的人却不再如往昔陪伴,我得到了世界,唯独失去了你。

更多好片推荐可以关注公众微信号,yumi-little-life
还有甜品教程,摄影教程,好书推荐

 3 ) 带着你给的一切前行——点亮灯光

       有一个gay友邻的日志始终会驻足在我脑中,当我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那些片段又翻滚了出来,他在日志中说虽然分手了,但是仍然会带着彼此给予对方的那一部分前行。这是我看到对于分手最美好的解释了。
    Paul和Eric的九年时光,在这个轰鸣前行的世界已经可以算是一段十分漫长的岁月了,他们有过彼此的欢乐,有Paul给Eric过生日时的惊喜,甚至Eric在Paul戒毒后在圣诞节上那番感言。可是回想起来,整部片子更多的时候确实彼此给予对方的伤害,当然更大程度上是Paul给Eric的,他的失踪、吸毒、甚至于对于这段感情的漫不经心,让本身就敏感的Eric变得如此神经质。我想这些痛苦的回忆也始终会成为Eric身上最深的烙印。
    因为是源于导演本身感情经历的缘故吧,片子并不像大部分爱情片那样显得戏剧化,彼此的冲突和纠缠虽然有些冗长,但也很真实。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会为它打上“爱情”这个标签的原因。这样一部片子,终于把视角从外部对于同性爱情的冲击转到了内部本身那些冲突上,也回归到了爱情本质上。我想,这应该是和日益开放的观念有关吧,当然,欧洲和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环境更为宽容的地方所在。
    如果我是Eric,会不会希望永远不曾遇见Paul呢,遇见这样一个为之抓狂几乎十年的人,可是我想,也许这就是爱情,彼此伤害,却又无法离开。当最后那一句“是的,我做不到”说出口时,一切分崩离析,而我带着你所给与的一些继续前行。

 4 ) 有的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如果知道结局我们还会相爱吗?”

整部电影叙事慵慵懒懒,波澜不惊。几度有看不下去的感觉,肉戏形同虚设,感情又矫情,但转折都在最后十分钟。
最后十分钟,Paul给了Eric两个选择:要么在一起,要么分手从此再也不见。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忽然间感同身受,竟然为最后十分钟流下泪来。

这样的一段感情:两个人在一起彼此伤害,鼓起全身的尖刺让对方遍体鳞伤;分开了之后,空虚到绝望,惦念着对方一点一滴,以至于想起他来目光又会变得温柔起来。当开心的时候,仿佛你的全世界都在这里,沉醉到无法自拔;当争吵的时候,你们彼此的距离又这么远,连心都拉扯得长出了韧性。
谁也无法回避,看着对方的时候,眼睛里又有了不一样的光,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吃饭,在同一个路灯底下用最近的距离交谈,在觥筹交错头顶上的吊灯折射进眼里的一瞬间,暧昧挥发在空气里,每一个分子的缝隙,每一束心电的流窜,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别想逃。
就是那种该死的暧昧,和感情巨大的惯性,像潮汐一样不停涌动着,卷着两个人继续往深渊走去。他爱他,他爱他,可他们不会相安无事地在一起,因为那命中注定的反骨,因为各自的坚守和沉溺,这是生命里不能破译的密码,是心脏上最痛的一隅。“相爱很难,就难在其实双方各有各期望,怎么办”。爱得太浓烈了,连伤人伤己都放不开。
就在一次次彼此伤害里,我们学会了忍让,从最初心痛的无法喘息到渐渐地只是悲哀地皱眉。习惯了,却疲倦了。再也不想这样无谓地让自己痛苦了。可是在一起是痛苦,不在一起更是痛苦,进退之间全是痛苦,也不曾预见到底哪一种才是“长痛”。
只知道是时候要做个决定,却迟迟不敢跨出这一步,这是酷刑,这是人间折磨。这就是[点亮灯光]的最后十分钟,这就是留给Eric的三个小时。我都不敢去想象到这个决定真正来临的时候究竟会有多么痛。

是,正是经历过一次,所以才会知道,爱到最深是什么程度。
爱到最深就是刷牙时握着牙缸的颤抖。
爱到最深就是临走之前最后没尊严地说上一遍“我真的很爱你”。
爱到最深就是内心里一次又一次的余震。震碎前生和今世。
到最后才知道,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5 ) 爱如流沙

一部比较闷的文艺片,记录一段GAY情的相遇相爱和流逝,十年爱情长跑却敌不过相处和毒品。

导演半自传的片子,从同志亦凡人的角度去讲述这段情,就如同淹没在繁华都市中普通人的感情经历一样。

手法比较含蓄,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大起大落,虽然有大尺度镜头,但总体还是很小清新的,滤去了感情离合中难堪的冲突和折磨,只留下琐碎的温暖的残缺的影像,我们知道,那是爱过之后的怀念,而不是记恨。

回忆的镜头是有爱的,只是相爱容易相处难,陷入爱河的我们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觉得幸福也会觉得辛苦?为什么誓言太久会渐渐模糊?为什么想要永远却又害怕束缚?为什么紧紧拥抱却还是觉得孤独?为什么夜夜同床内心仍难以碰触?为什么心中有话却无人倾吐?为什么看着你笑我却觉得酸楚?为什么相爱的人却无法相属?为什么爱着的心会痛到麻木?为什么做再多的爱也无法满足?为什么爱着的我们会那么无助?为什么想要靠近却行成陌路?为什么努力到最后终是要结束?为什么总要有那么多为什么?

爱如流沙,握得越紧流失越快。就如同电影中的两个人,时间带走了曾经的深情,再也回不到从前。不是不爱,只是不知道如何继续,就像两个爱情的囚徒,困死在无路可走的残局里,要么同归于尽,要么另开新篇。

不算BE,只是人生重要的爱的练习。

 6 ) 相爱很难

电影一开始就是丹麦演员林德哈特摸着自己的话儿,向电话那头介绍:“埃里克,一米80,金发,帅气,阳刚,16.5厘米,未割过。”——尽管后两点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得到验证,但“点亮灯光”的尺度暴露无遗。最让人无言的一幕发生在曼哈顿一家豪华酒店,埃里克找到淹没在伏特加和可卡因中的男友保罗。后者哀求他别走,可他叫的男妓已经到了。于是埃里克握着保罗的手,茫然的看着男妓在自己男友身上起伏…

失去尊严的爱就像毒瘾——导演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他的观点。但没有戒不了的毒,却只有戒不了的爱。在爱和被爱中,爱显然更难。因为它意味着将自己交给另一个人来决定。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那么你堕落呢?是不是意味着我坠落?叔本华用刺猬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再渴望温暖的刺猬,彼此也会保持适当距离。然而它无法适用于恋爱中的人。事实上,正是那种让各自遍体鳞伤的抱紧,才往往赋予了爱情饮鸩止渴、无法割舍的魔力——就像每个瘾君子都知道毒品的害处,但又无不甘之如饴。这样看来“点亮灯光”的两位主人公其实都不值得同情:他们就像搂在一起跳着绝望之舞的舞伴,用彼此的熟娴和默契去验证一个早已剧透了的结局。

对角色的无法同情并不影响我对导演的敬佩。本片完全根据导演艾拉·萨克斯(片中埃里克)的亲身经历改编,而保罗则是他现实中的前男友比尔·克雷格。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名人(艾拉·萨克斯曾6度入围圣丹斯,“蓝色的四十道阴影”获得了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比尔·克雷格是纽约出版界的金童,二十二岁即创办自己的精品出版公司,而且客观的说真人比电影帅 T^T )。拍自己和EX的故事并不是件讨好的事,不但有现实顾虑,而且很容易成为泄愤工具。艾拉·萨克斯在解释片名时说,他想让灯光照亮所有的角落,不留阴影。这股勇气确实体现在电影中:如果说保罗是毒瘾(drug addict),埃里克则是性瘾(sex addict);保罗经常毒瘾失控,埃里克喜欢419和电话做爱;保罗在埃里克电影获奖前不声不响的弃他而去,而埃里克则时常表现出想怎样就怎样的孩子气...可以看到,主人公们都不是完人,都有血有肉,是复杂的个体,他们的感情关系和别人的都不同(这就和前年大热女同电影“孩子们都好”有着根本差异,因为后者的前提就是:同性恋的婚姻本质上和异性恋的没什么不同)。

当然电影的问题也很明显:平铺直叙的结构严重拖慢了节奏,并且造成高潮缺失。事实上如果改变剪辑手法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变得很跌宕。比如片中埃里克与画画男伊戈尔(该角色是导演现实中的丈夫原型)的两次邂逅,就可以倒带插入,由第一次对话带出保罗进入戒毒所的情节,由第二次对话带出埃里克与保罗分手又复合的背景。这样整个电影在细节上也会精致和吸引许多。

“点亮灯光”是近10年来继“孩子们都好”后第2部获柏林影展泰迪熊奖(同志类最佳影片)的美国电影。这两部影片连同去年的“周末时光”,都揭示了近年同性恋电影的一个新趋势——相对于以托德·海因斯、格雷格·阿拉基为代表的90年代酷儿浪潮而言——就是出柜或性向认同已经不再成为同性恋电影的关注焦点。同性恋,落脚点始终是“恋”;而人与人的感情就像伯格曼说的那样,永远是跨出一步再寻找救赎,充满了无尽的翻覆与变数。

相爱很难。

 7 ) 赤裸裸的现实生活

先说,如果是在这个圈子里,尤其在床上摸爬滚打,超过了10年的,看这部影片非常能找到共鸣。G影经常涉及HIV,promiscuity, drugs, 战争、意外,其实作为g,这些或多或少真真切切在自己身边,曾经,现在抑或是未来发生,所以影片中的压力我们能感同身受。就是这个真实感,勾起了内心深处的沧桑,所以这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他就是美国千千万万g再普通不过的特写。
从98年到06年,时间跨度很长,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节奏却很慢,大部分拍的是暗处,即使白天色调也单一。影片没有写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很多额外事件的发展是一两句话,一个动作,一个镜头交代的。其实我想30岁后的g,尤其是婚后的大叔,能看懂或者推断出影片背后及其丰富的内涵。
看着主人公略微的小肚子,每次涉及ML的场合,这电影就是g的纪录片。结局,其实和大多数g的真实生活一样,没有那么多承诺,没有那么多yes or no,没有那么多定义,很多事没有结局,或者就没有结果,keep walking,影片最后,响起片尾曲,重复“moving”。
G也是围城,圈外的人,褒贬依旧,一波是以腐女为代表,《纯情罗曼史》《暹罗之恋》《eating out》这类代表g;还有一波依旧把g和恶心,病毒划等号;作为圈子里的过来之人,更多是“隐痛”“憋闷”“就这样吧”,对这个圈子的评价是“乱”。我想着四个词也会直接或间接出现在“涉世未深”的人的评论中。
影片很真实,能从中找出很多自己的影子和想法。感触最深的是,PAUL最堕落的那个早上,毒+酒+性,high得很张狂,Eric早早地过来坐在沙发上,听到呼声后进去,只是坐下来,紧紧握住PAUL的手。试问观众,这算真爱么?如果是你会接受么?会像主人公Eric这样发展情节么?不停地剖析自己和主人公的差距,心中某种感情就会越发强烈。但这不是艺术,而是赤裸裸的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的艺术。

 短评

三星半,细节很赞,"阳刚"的温情丹麦小攻,没心没肺的吸毒小受,九年离离合合苦不堪言的爱情长跑。单方面的爱情那不是爱情,Erik你醒一醒,既拍出了同志情感的普遍问题,又有个例的特殊性,后半部着实拖沓,感情纠葛显得重复乏味。不过的确是今年不可多得的同志片之一。PS:电影里外都拿了柏林泰迪熊

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every ltr deserves a ugly truth, but life goes on, it does all the time

4分钟前
  • 𝗯𝗮𝗰𝗸𝟮𝗯𝗹𝗸
  • 力荐

八年下来,感情就是一段难舍难分、推来就去的游戏。没有猎奇、没有煽情、没有过多不必要的肉欲,给直现最现实基友生活面貌的导演加分。

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克制。不做作。人性。

7分钟前
  • Vivian
  • 力荐

男主角好丑,完。

8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导演放映后上台介绍,说paul现在很好,他本人现在也结婚了,跟丈夫抚养了一对七个月的双胞胎(晕,他丈夫就坐在我后面)。人家这谈的才是恋爱啊,快十年的时间,幸福和痛苦到最后都是云烟啊,结局略拖,并且出现了不该有的广告牌。。。(尼玛的我感觉自己只是在过日子。。。

1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部爱情片把同志情侣当做“正常人”来对待,不去猎奇卖肉没有卖弄噱头也不搞老套的心理认同社会歧视,仅仅是真情实感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此片改编自导演亲身经历,能感受到故事的真实细腻,托尔表演尤其出色,OST太好听。不过影片后半部分节奏太拖沓,反而没拍出8年感情的时间跨度,实在可惜

1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其实都是些稀松平常,但细节处理的很好不会觉得很沉闷。觉得港台译名更贴切,为你流的泪再多也还是那么爱你……唉爱是个坏东西。

1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从故事上看这部是很私人的作品,再普通不过的那种个人经历,普通到就像我们和别人聊天那样,会隐去和美化很多过去。但影音美学让电影又具备了某种让人一窥到底的魔力,颗粒状的滤镜加重了哀伤的基调,更重要的是它展示出了一个渴望被爱的灵魂是如何行为的。

21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是用彼此的青春消磨一个走向衰败的结局,从而注定把对方伤得更深。要经过很多年才会发现,需要相当的勇气才能成就怀念——相爱很难,不如紧闭双眼。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酒店那段是要有多心碎啊!埃里克为保罗操碎了八辈子的心。

25分钟前
  • 七十三
  • 还行

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归根到底都是恋。这磨人的爱谁也受不了。如今的同性电影已经从他们的社会关系进入感情关系了,很好的进步。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看似表现一或两个人在感情上的消耗过程,实际还是属于导演私密的情感探索,把大跨度的经历抽出,用紧致的剪辑去模糊掉某些因果交代,留下了反反复复的迂回感。相较语言,身体表演在片中也具有主导性,有意识地用不同的摄影机状态丰富身体的交流。结局不仅是故事的出口,也是整个意识体系的锁链达到最蓬松的一环

31分钟前
  • 迷宫中的站起来
  • 力荐

这部片告诉我们:要幸福,别吸毒。(大雾

32分钟前
  • arella
  • 还行

怕失去,所以不敢相愛

36分钟前
  • DullBoy
  • 还行

剧情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如何安排两人从决定继续相处到男主角改变计划的那两分钟内容,如果我出电影考题,就要要求考生安排这两分钟的镜头以使得剧情的进展更加有逻辑,因为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影片本身的处理还是不够优秀。另外,海报实在是太漂亮了。

40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矫揉造作幼稚可耻。Julianne Nicholson 的雀斑跟1999年陈可辛的《情书》里的一样可爱~ 也是同性题材耶~ “过去一年,我遇到了你生命中的所有人,除了你。”

45分钟前
  • vivi
  • 很差

有多少次我们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在这部电影,很可惜,我只看到互相折磨,而没有看到爱。

46分钟前
  • 圣无常
  • 还行

《春光乍泄》后最真实的同性情感电影,迷恋自身肉体的炮友、打完飞机提分手、人群里分别等桥段灵气十足。爱情是和自己的软弱对话,无坚不摧、无欲无求的人不需要爱情,凡人因残缺而爱人,因爱人而更残缺。

4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影片的细节太棒了,同志感情在导演这里变成再正常不过了,一些桥段一些对白一些细节甚至正常到是很多异性恋无法体会无法经历无法察觉无法共鸣的,却又真实发生在很多同性恋的身上。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就是真实,相爱有时候真的很难,因为爱上了谁根本由不得你选择,直到你心里结疤。★★★☆

4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