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

剧情片美国1992

主演:伊利亚·伍德  亚当·鲍德温  约翰·赫德  洛南·布雷科  约瑟夫·梅泽罗  汤姆·汉克斯  

导演:理查德·唐纳

播放地址

 剧照

海阔天空 剧照 NO.1海阔天空 剧照 NO.2海阔天空 剧照 NO.3海阔天空 剧照 NO.4海阔天空 剧照 NO.5海阔天空 剧照 NO.6海阔天空 剧照 NO.13海阔天空 剧照 NO.14海阔天空 剧照 NO.15海阔天空 剧照 NO.16海阔天空 剧照 NO.17海阔天空 剧照 NO.18海阔天空 剧照 NO.19海阔天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9

详细剧情

  同丈夫离婚后,年轻的妈妈玛丽(洛南·布雷科 Lorraine Bracco 饰)带着两个孩子麦克(伊利亚·伍德 Elijah Wood 饰)和巴比(约瑟夫·梅泽罗 Joseph Mazzello 饰)搬到了加州,希望能够在那里开始全新的生活。可是,生活是如此的不易,巨大的压力和拮据的经济让玛丽感到喘不过气来。  之后,玛丽再次结婚,然而,为了养家糊口而整日扑在工作上的玛丽并不知道的是,自己的丈夫竟然常常对两个继子拳脚相向。为了不让妈妈担心,懂事的巴比向妈妈隐瞒了实情,兄弟两人相互依靠扶持。巴比有一辆心爱的玩具车,麦克和巴比想要将其改装一新,希望有朝一日,这辆车能够带着他们离开暴力的继父,离开压抑的生活。

 长篇影评

 1 ) 祝你们假梦成真


万幸的是,影片结束时观众并未起立鼓掌。否则,这将比片中因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人民群众朝“新梦想”英语学校砸砖头,叫他们“卖国贼”更令人绝望。

我很惊讶陈可辛会拍《中国合伙人》,就像当年惊讶张艺谋会拍《三枪》。两位大师相同之处都是贴,张为了人情给赵本山贴脸,拍《三枪》相当于说段酒桌前的客套话;陈更恶劣,为了票房给“中国成功学”贴尊严,拍《中合》相当于当着众人面说假话。
 
“假话”流窜在《中合》的各个角落。

前半段还好,前半段讲青春。青春真管用,可以填塞无数漏洞。包括黄晓明强吻得肺炎的杜鹃时,她说:为什么是你,黄晓明回:为什么不能是我。这两句真美,但是假。假在杜鹃这样胸中世界强大到不在意自己胸型的姑娘,根本不会因为一句“为什么不能是我”就放弃掉她的人生。有观众拧:所以她最后离开黄晓明了呀。不是,我是说杜鹃一开始就不会答应黄晓明。一开始就答应黄晓明的姑娘,就不该是杜鹃。这个姑娘之所以是杜鹃,只因为一个理由:镜头美感。为了美感而忽略事实,这就叫假。

可惜,绝大部分男人都追过自己配不上的姑娘(或小伙),有些也像黄晓明一样,追过跟自己不在同一个世界的姑娘(或小伙),所以他们不认为这是假话。通用“有志者事竟成”,或说“有志者事竟成一会”这个理念,就能利用观众胸中的欲望轻松地弄假成真,看到陈可辛说假话的本事了吗。尤其“新梦想“成立之后,整部电影就开始假话连篇。

首先是邓超这个角色。假就假在,邓超从始至终都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不会因为任何事改变。他在书里夹的写给自己,却被黄晓明误认为是激励他的话:你以后会让我妒忌的,这句是真的;为自己的股份变少而大闹会议,这也是真的;包括他第二次去美国时被出租车司机耍,被前台小姐敷衍,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并为此想要借黄晓明公司上市来“假公济私”,这些都是真的,是一个极端个人主义者的标志。但是,他在佟大为的婚礼上说出那句分道扬镳的话:我曾经认为自己重要,(也只是)曾经。这句话就是假的,其作用在于,为兄弟三人再次聚首埋下伏笔,把本不可能修复的矛盾伪装成可以解决的误会。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前边对邓超性格的塑造就是假的了,这就暴露了这种塑造的真实目的:戏剧冲突。为了戏剧冲突而忽略事实,这更是假。

但这些假,怎么都假不过这部电影传递的价值观。很多人看完《中合》都愿意拿它跟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作对比,来评判中国成功学和美国成功学的区别。其实这样的对比并不公平,因为《中合》的价值观是假的,而《社网》相对来说更现实——后者提到了“代价”,有代价才有成功学。

这也是观众看完电影后并没有鼓掌甚至起立,我所感到欣慰的原因。大家只是把它当个乐,怀念一下拼命努力过的青春,或曾经有过的兄弟情义也就足够了。因为大多数离青春越来越远的人,都越来越能意识到代价意味着什么。代价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想尽办法就能避免的。

《中合》假就假在把这份极具重要性的,严重程度相当于跟魔鬼签订契约的“代价”一语带过。以一种轻松的语气调侃道:他(功成名就的黄晓明)现在用换灯泡,代替了性生活呦——好像这他妈根本不是个事,没有性生活,换灯泡就行了。或者代价就只是没有性生活这么一个。而《社网》中的马克•扎克伯格到最后,虽然赢了生意上的谈判,却在某种意义上输了生活中一切。这种代价是真实的,在人生中根本不能忽略,表现在电影中起码可以提升好几个档次。陈可辛又不蠢,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影片最后,陈可辛用幻灯片的模式给观众介绍了几位代表着“梦想成真”的中国大咖,他要敢表现代价,就得罪了这些活着的人。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票房——为了票房,陈可辛对那些只愿花不到一百块,就想着说不定能激发出动力完成梦想的观众,说了一句祝你们假梦成真。


(已发表,请勿转载)

 2 ) 价值观的问题

据我所知,《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的名字曾经一度改叫《中国先生》,后来不知为何又改回现在的名字,个中缘由我不曾见过相关报道,没看到电影之前还很是替其可惜,觉得错失了一个好片名。现在我看了电影,看法已经改变,我认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没叫《中国先生》的名字都是对的,这一定是出于对“先生”这个词的珍惜,网络时代后许多好词都被糟践了,“先生”这个词尚属纯洁,倘若此片真叫了“先生”,并且冠以“中国”俩字,那真是让许许多多“中国先生”蒙羞了。

这部电影里所谓的“先生”肯定是指黄晓明、邓超、佟大为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原谅我已经记不住他们的名字,所以以下行文全部使用演员名字指代影片角色。在我看来,“先生”所以为“先生”,跟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能对着几万学生夸夸其谈,用麻袋装钱之类事情没多大关系,而跟“先生”自己的人格和三观关系倒大得很。可惜在本片塑造的三位“先生”身上,我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丝毫闪光点。

先说“土鳖”黄晓明老师的角色,这个角色在影片中绝大多数时间都不存在什么独立人格,即使是在邓超的一步步逼迫下,最终摆脱了他的阴影,有了自己的主见,也不过只是刚刚完成了别人本应该进入少年阶段就完成的任务而已,从这个角度讲,黄晓明的角色更适合演绎“中国孩子”。与人格不同,人的三观是时刻都有的,从片中黄晓明几处关键行为来看,他的三观我非常之不认同。

首先是爱情观这部分,片中黄晓明苦追杜鹃,杜鹃丝毫不为所动,等到杜鹃生传染病住院,心理上出于较虚弱的一个阶段,黄晓明通过强行与其接吻表示自己愿意为其献身的做法最终把杜鹃追到手。在黄晓明看来,当一个人表示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时,这个人就是个需要自己去爱的弱者,因为他这么认为,所以他丝毫不顾杜鹃的意愿就强行付出了自己的爱,摁住一个病人强吻了半天,在病人发出“为什么是你”的抱怨之后死皮赖脸的回答“为什么不能是我”,并继续强吻。我不知道导演拍这场戏的初衷是想表达什么,但我观看时只有六个字的想法“药店碧莲好吗”?

此角色另外一个神逻辑体现在全片高潮,在谈判桌上“震惊”老外一场戏上,从黄晓明的滔滔雄辩中我听出的意思是,一,我承认我们侵权了;二,我们侵权是因为你们不重视我们不授权我们;三,我们虽然侵权了要赔偿你们,但我们因祸得福了,我们可以趁机上市了,欧耶!翻译的再直白一下就是,“谁让你不给我授权,我就侵权了,不就赔你点儿钱嘛,我们赚大了!”看到这里时我跟那一桌上的老外们的反应是一样的,真的被“震惊”了,眼前这个西装革履一本正经的男人竟然义正言辞自信满满地说出了这种村口泼妇才会使用的跳脚骂街套路,这难道是在呼应黄晓明出身农村的人物设定吗?人家凭什么要重视你授权给你?你那儿市场大有钱挣人家就要重视你?不授权就是你侵权的合理理由?不卖给你的东西你就能抢吗?你错了就该赔钱,能趁机上市转了个大便宜跟人家有个蛋关系啊?靠侵权起家投机成功了到底有什么好值得炫耀呢?到底有什么好值得你站在这里踌躇满志地对着我们指手画脚呢?但这就是黄晓明角色的逻辑,他认为值得,这就是我们这位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平时用麻袋装钱的“中国先生”的逻辑。

说完黄晓明,再来说邓超。因为出身不同的原因,邓超这个角色一出场就有着基本成型相对健康的人物性格,而整部电影的时间,导演都在试图用黄晓明的角色来颠覆邓超的三观,也就是“毁掉”邓超本来健康的人格,按照土鳖黄晓明的路子改造这个人物。这里可以看出陈可辛导演的草根心态,这点如果跟一向偏袒爱护精英角色的陈凯歌对比尤其明显。

邓超的不健康在于受到了黄晓明的冲击,此处的黄晓明已不只是黄晓明,黄晓明代表的是不健康的中国现实社会。邓超在美国梦破碎最初时,只有正常的失意心理而并没有报复社会的意思,然而当他回国目睹了黄晓明的成功及做派,他的心理逐渐转变直到最后完全跟黄晓明的神逻辑一样。这个转变是在派出所那场戏完成的,邓超在民警隐喻的中国现实面前“幼稚”的像个孩子,而黄晓明则显得游刃有余许多,从派出所出来后,邓超决定,“不走了,我跟你混了!”至此,邓超被黄晓明改造完毕。尽管之后他们依然发生多次冲突,但他们之间只剩利益冲突,已经没有了根本性的观念之争。

他们两个人的共同性体现在处理侵权事件上,也体现在成功之后在纽约对以前失意场所的“报复性”缅怀上,黄晓明把曾经赶走邓超的实验室以邓超之名冠名,并以之作为送给邓超的礼物,邓超则带佟大为和黄晓明去自己昔日打工的餐厅,对着他认为曾经“欺负”过自己的人大谈自己的成功。这些展示成功的做法,让我对这两位“中国先生”的表现失望至极,对整部影片所传达的精神失望至极。

至于佟大为,这是一个相比黄晓明和邓超次要的人物,起到旁白串联故事和调和两个主要角色的作用。相比两个主演,我倒是对这个中性角色更有好感,但这种好感恰好是来自电影并没有着力为这个人物赋予三观,所以这种好感同样是作为电影的失败。

以上大概便是我对这三位“中国先生”的看法,其中涉及角色设定甚多但却少谈了电影,而我以为这并非有失偏颇,因为在这部轻故事重人物大谈中国梦的电影里,价值观的问题,就是电影最大的问题。

 3 ) 如果人生是一个不断走下坡路的过程,那么你一定是陪在我身边匀速下落的最佳人选

这事发生过两次,一次是《越光宝盒》的时候,我推荐朋友去看,对方一听名字就说,肯定是大烂片。然后就是这次我难得在论坛里,第一次与对方争执了几个回合,因为中国合伙人。

意见不同我毫不在意,我讨厌的是,没看过的人用自己的臆想去诋毁。

我惊讶于自己的动气,因为我一直都以为喜欢这东西是很私人的事情,大家无非是在喜欢不喜欢之间寻求一个知音,大浪淘沙,谢谢你能理解我,感激你恰好说出了我的心。

所以我有一个贱人朋友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考核还在暧昧期的男女要不要在一起啊一定要去电影院,电影看完了出来了,要是一个痛哭流涕的一个莫名其妙,马上分手,这个完全是检验能不能生活下去的试金标准。

《中国合伙人》与《致青春》一样都有个问题,就是太大野心。导演们都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喜好,不舍得放弃任何一点儿的兴趣的旁支。所以两部影片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趋势,但唯一不同的是,陈可辛的碎片时不时击中了我,我不得不承认,我就这点出息。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响起的那一刻,击中了我;

黄晓明在爬杆跳河的追求都失败了之后去医院看杜鹃,杜鹃喊你滚,黄晓明扑上去笨拙而蛮力的吻她,在挣扎了一会儿她彻底的被俘虏,这女孩心态上微妙的变化瞬间击中了我;

邓超过了美国签证之后的得瑟,在国外受了屈辱回国第一堂公开课张口就是海派精英的各种神还原姿态,击中了我;

佟大为最后娶了那个做饭极好吃的胖妞,他在婚礼上说我现在知道幸福是在平平淡淡中来的,一点儿也不折腾,他极致爆发的演技彻底演绎了那种最后跟生活妥协跟自己握手言和的所谓幸福表情,击中了我;

然后就是几乎最后一个镜头,黄晓明搬着梯子一个一个把大楼的亮着的灯泡拧到不亮只有美观作用的时候,我咆哮一万遍那就是我妈经常做的事情啊,它彻底的击中了我。

陈可辛真的是太机灵了,为了驾驭完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三条主线,他用了《花房姑娘》用了《光阴的故事》,他让长头发的佟大为背拜伦英文版的“多年以后何以贺汝,以沉默以眼泪”,他甚至于cosplay了《社交网络》和《颐和园》的某些场景,他让这些几乎让文艺小青年一击即中的碎片神不知鬼不觉的串联起飘渺的主线。

邓超所代表的徐小平是理想主义,他是美国梦的启蒙者,他在中国与公安吵架也动不动就用起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他的口头禅是,信不信我告你。但是最后他彻底颠覆了离开北京时的豪言壮语,他说,我再也不回来了,然后,他回来了。并且是黄晓明用现实主义的钞票,反击了他在美国受过的委屈。

佟大为所代表的王强是浪漫主义,初恋女友是洋妞,最喜欢的诗人是拜伦,为了洋妞女友放弃了签证,但是却被抛弃滞留。他烧了诗集,在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卡拉OK里面搂着一群姑娘唱《海阔天空》,再后来,他娶了学校里面做饭极好吃的胖妞前台。一个天天读拜伦的浪漫主义者说,幸福就是不折腾。

而黄晓明所代表的俞敏洪,作为loser追上了学校里最漂亮的妞,出去找家教赚钱是为了给她买奇贵无比的托福书,被学校开除了之后不得不开个培训班糊口,他哪里是招人合伙啊,他分明是说,我唯一的朋友,我唯二的朋友,给我帮个忙吧,我开了个头,但是做不来啊。所以,邓超说要扩大每一个规模的时候他心里都极度的不乐意,他觉得我钱已经够了啊,我已经是中国的NO.1了啊,我嘴上这乱七八糟的一套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东西了啊。但是,他带着中国传统最深的印记走上了最不符合他性格的职业经理人道路。

你们真的还觉得这是贩卖成功学的故事吗。

你们真的觉得他们得到的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成功吗。

在这个二流世界三个主义并行幻灭的残酷里,所谓的最大的成功与幸福,其实是,黄晓明因为剽窃事件不得不身赴美国想给邓超打电话又没有勇气的时候,佟大为带着邓超出现,他说:你不是没去过美国吗。

无论是上升还是下坠的过程,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我身边。

我看到排名第一的评论里有个观点,说中国合伙人里面幼稚的成功学是没钱就没尊严,有钱了就去羞辱曾经羞辱过我们的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穷其一生的不得志和耿耿于怀,往往是当时被人委屈和羞辱的时候没能好好的还手,当我们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自己对过去的心结释怀,为什么不呢。

更何况,带着黄晓明佟大为回到西餐厅的邓超,我丝毫没看出他回去显摆羞辱的气势,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某个阶段,再回头去看当时的痛苦,我厌恶它,怀念它,终于分享了它,然后想要彻底的抛弃它。

所以,作为朋友的你,听了它,最终读懂了我,所以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即便简单粗暴,都那么弥足珍贵。

我在意的,并不是终于有了写着我的名字的实验室,我在意的,是你终于终于读懂了我自私的野心,却也为了我,不符合自己性格的义无反顾走下去。

其实我最喜欢佟大为说的一句,他说,这些年,我是为了你们俩,才一直走下去。

一颗星给新东方,我上过他们的无数课程,听过他们的无数传说,还暗恋过培训的那个据说上课精力无比下课沉默寡言的colin老师。一颗星给音乐配音和布景道具,还有两颗,给导演和演员。导演太会挑演员了,太会调教演员了,这永远是一个双向问题。

我的一个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同学,大学开学第一天就拉着我去了武汉刚开在亚贸的第一家新东方,他当时对我说,他要出国。

他高考没考好,读比我差太多的二本学校,学极难的化学专业。

后来他考上了武大的研究生,再后来做了交换生去了芬兰的一个实验室,再后来又读了博士,一呆就是十年。

有次我过生日他在qq上给我留言,我问他你还回来吗。

他说,回啊,回来找媳妇。

呃。

 4 ) 《中国合伙人》:中国版阿甘的故事

陈可辛的新作《中国合伙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片子彻底从最初的“蓝翔技校”版屌丝病毒视频中跳脱了出来,既彻底地勾起了70后80后的复古情怀,又迎合了90后对炫酷机智影像的追求,无论是剧情、摄影、剪辑的技术层面,还是演员表演、主旨设定等内容层面,影片之于今日的中国电影,都是高水准的。虽然无法超越《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亦足矣为赵薇同学树立一个觇标——电影真的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剧情设定无需多言,俞敏洪为代表的新东方原型打造出的故事,阐释一代人在友情、爱情、事业和东西文化碰撞下的迷思,影片最后甚至直接PPT似的贴出了已经成长为如今社会精英阶层的四五十岁老男人们的各个年龄对比图。伴着《光阴的故事》勾人泪点的音乐,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不过个人觉得这也成了全片唯一的槽点,这个PPT制作的真的不够精良,甚至还不如之前《厨子戏子痞子》结尾的老照片。
    在这样的剧情背景中,陈可辛很好地完成了“讲故事”的工作。三位男主角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屌丝,略显标签化的人物设定因为流畅紧凑的叙事而不显生硬,反而在前半段给影片加分不少。通过三个人在画外音里的轮流主导来勾勒80年代初的燕京大学情景,配合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包袱,观众自然而然地就被带入到了那个时代。
    这里不免要比较下近期题材撞车的《致青春》,赵薇同学真的可以跟陈可辛老师上一节生动的导演课。《致青春》的胃口太大,似乎想着把赵同学有所感触的校园时光一股脑灌输到观众脑中,颇有敝帚自珍之嫌,这也决定了影片后半段的潦草敷衍不知所云。《中国合伙人》前三分之一流畅地使用了当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剧情发展(这简直就是对《甜蜜蜜》的致敬或者延续——首映结束后陈可辛也透露说,这片子里黄晓明跟女神无疾而终的感情,也是从甜蜜蜜那里传承来的),快速明快的剪辑来回穿,便干净利落的烘托出了一幅80年代大学生生活图景,全片100分钟的时长也能顺便提醒下赵同学,130分钟如果不能每分钟都让观众有惊喜,真的就会变成每分钟都在煎熬。
    出色的前半部分玩儿的够花哨也够出彩,剧情的进展却丝毫不受怀旧的影响。三位主人公分开开始了各自悲催的生活开,又聚首共同打造新梦想,再到关系出现裂痕,直至一直的和事老佟大为在婚礼上说出“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邓超愤愤地决定去沈阳找人教英语,剩下黄晓明孤家寡人后,剧情终于迎来了最终的高潮。层层递进的剧情,交叉叙事的结构,俗套的设定被陈可辛讲出了一个接地气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特别值得给个赞的是该片出色的摄像。号称“亚洲第一摄影师”的杜可风实力绝对不是盖的。一向对光线宗教般迷恋着的杜老师这次没有炫技,很多时候只是平实地用一个个 包含深意的镜头进行着影片的叙事。例如玻璃在影片中有多次出现,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没有镜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进行构图和隐喻。邓超在与黄教主争论股份制问题的时候,分别与佟大为在办公室打乒乓球,前景一直是玻璃,右侧一直是佟大为,快速精巧的转场、幽默的对白,交待两个人逐渐开始意见相左,而最后一个特写直接正面拍摄佟大为面部,教主一转脸,两人头部合二为一,暗示了之后佟大为会站在教主这边。随后,在邓超与黄教主提及公司上市时,一向屌丝的教主终于对好友说出了NO,这时镜头微微平移,一道细细浅浅的白色光线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大,将两人分在两侧,暗喻两人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单从摄像上讲,《中国合伙人》是足够精致的。
    最后,顺便表扬下三位主演演技的飞跃。这真的可能是黄晓明至今演技最好的一次了,放下耍酷扮帅的偶像派,彻头彻尾地塑造起了一个农村屌丝,竟然最终不显生硬,颇有了些农民企业家的气质,该片大概也能算得上是黄教主演技的里程碑了。邓超的演技一如既往的棒,出国前机场送别的一场戏,愣是把一个大男人的感情表现得无比细腻,催人泪下。
    有笑点、有泪点,有回忆、有新意,偶有尿点,瑕不掩瑜。看完后回味咀嚼时才发觉,这个故事竟颇有了些中国版阿甘正传的影子:同样是一代人过往的大时代,例如因为中国申奥失败而从天而降的电视机,北约轰炸南联盟使馆等;同样是每个时代的神曲,像《海阔天空》《光阴的故事》还有齐秦;同样是一个屌丝的奋起,黄晓明大学前和大学里“落伍”的行为举止简直就是农村二傻子附体,在这样一个二傻子身上安装点叫梦想的东西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样是爱恨情仇无所不包,每个人都在友情和爱情的漩涡里挣扎着生活。
    借用片子最后的一句话结尾:也许有一天皱纹会刻上我的额头,但却不会刻上我的心头(大意)。梦想是属于青春的,若青春不老,则人生永光。

 5 ) 自我催眠的合伙人(傲娇失败)

都说《中国合伙人》是一部讲“中国梦”的电影,但看完以后,令我疑惑的却是,他们到底有什么“中国梦”? 《中国合伙人》中的三个朋友开了家英语学校叫“新梦想”,但吊诡的是,其实他们在梦想上根本无法达成共识(其实只是不愿意承认)。“梦想”当然没有贵贱之分,好像黄晓明的“梦想”其实就是踏实赚钱,佟大为的“梦想”就是踏实过日子,而主人公邓超经常把“改变世界”挂在嘴边,但在黄晓明看来,这不过是邓超基于家族传承的需要,以至于到他们一起开公司后俩人有了冲突,黄晓明想到和解的办法还是给他买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邓超说这他妈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电影的结尾给了答案,当邓超知道好朋友黄晓明砸了一笔钱将实验室以他命名后,他喜极而泣,嘴里还傲娇似地说出“土鳖”二字,当然,导演说这些其实和钱没关系,他给出了一个解释,说这部电影的三个主人公其实是有共识的,他们的“中国梦”其实是“尊严”! 我觉得特别可笑。可笑的并非是砸钱在实验室上刻自己人名字,可笑的是总要用一些大而无当的词儿”尊严“啊”梦想“啊来粉饰自己的个人行为以此制造优越感。像大把大把砸钱这种事儿根本也不涉及政治正确与否的讨论,纯属个人修养和个人选择,就好像你在中国大陆下载个电影,基于国情法律经济(或许还有人人都是共犯)的情况,也没人愿意去指责你,但版权方对此表示质疑与责难时,你不但把自己合理化了,还给自己戴了个高帽:“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权利,你要尊重我们。”我的妈呀,这他妈不是搞笑吗! 我觉得这部电影充斥着这些转移视线与自我粉饰,先不提三位合伙人在创业过程中的某些手段可能陷入的“不正确“,就拿最后的版权问题来说,虽然故事早就交代了”新梦想“确实未经授权使用了美方教材,但故事中刻意用美国方面对主人公三人的一些挖苦来转移视线,避开了”是否剽窃侵犯版权“的讨论,美国方用”科举“”舞弊“等词汇来指责三人,三人义愤填膺,说要”攻陷美国“,最后仍要声明我们虽然会输了官司,但我们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高,“到时候你们会真正尊重我们,就不会再通过打官司和我们沟通。” 什么时候钱与地位变成了衡量尊重与否的标准了?而”打官司“这种正常普世的法律途径在他们看来反而是一种歪门邪道和代表”歧视“的一种手段了?电影中老外们在谈判桌上对中国人没完没了的侮辱,这种刻意刻板到不行的设计,还停留在”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的阶段,反正我是不会相信的,而以此激发的任何关于”中国梦“的想象,无非是民粹和自我催眠而已。就好像暴发户们总觉得有钱了就代表了体面和自尊,其实连财富和尊严的区别也分不清,而我们的电影仍在用这套暴发户思维自我陶醉,连一些普世价值也没搞清楚,你说还能指望什么。 当然,我觉得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时代命题其实一点也不真诚(毋宁说虚伪)。就拿故事开头来说,甫出开场字幕(年代1980)就放起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这首歌其实创作于9年后,歌曲和故事背景差了几乎整个10年,意义就更不用提;而故事中60年代初出生的人们却于92年左右在ktv高声歌唱beyond的《海阔天空》,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beyond80年代末在北京开过个唱,但在北方地区,熟悉他们的人极少,当时就有新闻说听演唱会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在北方地区开始走红,差不多是95年后的事了(网友纠正了我此处论证的偏颇和错误,谢谢--西风古道 :关于beyond的《海阔天空》,我补充一点,专辑是:《乐与怒》,也就是黄家驹生前最后的专辑了,发行日期大约是1993年上半年,而且专辑的主打歌曲开始的时候是:《爸爸妈妈》,《海阔天空》这首歌被大家传唱,还是黄家驹去世之后,所以92年在KTV唱《海阔天空》,是不可能的,不管是不是60年代生人的),当然,许多人可能并不在意这些东西,歌曲只是提供一个怀旧的氛围,很多人都是在那种氛围中寻求自我感动,其实根本已经与电影无关。 煽情很容易,但做电影却不应该如此。拍时代就要有对时代的尊重,拍人物就要有对人物的尊重,像电影开头设计黄晓明无时无刻穿着那件中国t恤蓝色运动外套,还要让他说什么”红旗不倒“,我觉得根本就是过犹不及。这部电影功能化功利化,急躁到不得了,恨不得时时就让你哭上两下,所以音乐铺的遍地都是,怀旧场景也是一出又一出,就好像把佟大为和黄晓明设计在录像厅对话,除了和美国的邓超做一个转场之外,这个场景在戏剧上一点作用也没有,而只是一个符号,和那些歌曲一样,不过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调,管你是真的假的。他费劲机心,因为他根本就知道观众需要的只是”自我投射“,而不是电影本身。 我觉得三个演员有场戏演的很好,就是酒席吵架那场(当然那种多机拍摄然后快剪,实在是通俗又难看),邓超在最后说自己”我只是曾经觉得自己最重要“,意即我曾经自私,但我现在不是了!可是我看完整部片,觉得他从头到尾都一样自私,根本也没有变过,即便我假设他真的追求的是所谓“尊严”,但为了崇高目的就肆意妄为伤害朋友,于情于理也说不通,我不知道编导到底是怎么说服自己的。后来我看了访问,说邓超那个角色是最像导演陈可辛的,我才终于理解,哦,原来邓超那个角色就是个虚伪的人。 我的结论也许是我的偏见,我不喜欢陈可辛,很不喜欢。 (继续) ps:我看了一篇访问,陈可辛说:“电影也是一样,这些东西的加入都是因为电影需要。因为讲到中国人去美国,那个年代中国人还有一定的民族的自卑感,到后来中国越来越强,所以有后来的那些情节,不管我价值观认不认同。”“譬如成冬青用孟晓骏的名义去捐赠,用金钱去买回尊严,是我个人不同意的价值观。所以我在那里也加了一句台词,孟晓骏说成冬青“土鳖”。虽然他对此举很感动,但他是感动于友情。” 孟晓骏在成冬青送房子的时候毫不被友情感动,一看到实验室招牌就感动了,前者是砸钱,后者也是砸钱,如果不是觉得后者代表了“尊严”,请问感动源自哪里呢? 当然最可怕的是一个“创作人”(我怀疑的是他算吗?抑或只是一个商人)拍出一部电影后,竟然公然说自己并不认同电影里的价值观,而且还要百般辩护,说自己是迎合“电影需要”,“不管我认不认同。” 我还有什么可说呢。

 6 ) 朋友说你三星评价写出来为什么像是打一星的……

陈可辛擅长拍摄中产阶级爱情和现代时装片,这好像是不争的事实。从发轫的《双城故事》到堪称经典佳作的《甜蜜蜜》,他总能把爱情故事包装得摩登现代又好看。就是这样一个导演,毅然北上后,却投身《投名状》(导演)、《十月围城》(监制)、《武侠》(导演)这样的大片,唯有《如果·爱》可能是个例外。 这次的《中国合伙人》,整体预算和制作周期明显缩减,陈可辛似乎也想尝试下题材类型的转变。近几年,面对内地导演的不断成功,题材类型的年轻化是个共同的趋势。这其中,造梦型的电影表现得尤为抢眼,去泰国西雅图,要么就是编织失恋或惨绿的青春,怎么看都是一些超越现实的梦。《中国合伙人》兼而有之,它试图用成功学来激励年轻人,重新打造青春梦,与此同时敲碎美国梦,描绘中国梦。可惜根据实际表现,电影似乎没能很好地做到这点。暂且不说美国梦真实与否,但中国梦是肯定不存在的,这就像《致青春》里的做作台词:爱一个人,应该像爱祖国。几十年前的《苦恋》早做了反问回答:祖国爱你吗? 从《公民凯恩》到《社交网络》甚至是文学著作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好莱坞对成功的定义基本是这样:人人可以接近并实现梦想,却难以做到“真正的成功”,你征服了世界,却无法满足内心深处的自己。这好像是一个无法协调的原始矛盾,人类无法真正满足自己,同时也避开了替成功者吆喝的嫌疑。但《中国合伙人》与众多好莱坞传记片不同,它真的以“成功”做结尾,还打出了老干妈等人的照片,叫人有种观看CCTV-10专题纪录片的错觉。 电影主体是创业打拼,陈可辛却努力想抓牢跟留住青春。跨越二十多年,三个主人公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形象,实在是保养有方。围绕新梦想,影片有表现朋友之间的理念冲突和友情危机,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困境。准确来说,这是新梦想和商业资本的困境,而非个人或人物本身的困境。一部成功的励志电影不在于告诉所有人,他们有很多钱,他们很牛逼。真牛逼的话,电影可以告诉观众,他们(成功者)也会有不堪一击的时候。 梦想应该是让人不断追逐的东西,前仆后继,《中国合伙人》却告诉观众,如果没有梦想,如果理想破碎,你可以有钱,相当于把梦给实体化了:麻袋装的人民币,源源不断的金钱利益。成东青的奋斗史就是几个画面和旁白,孟晓骏在美国的个人挫折显然被夸张放大,至于王阳,除了暧昧、似有所指的剪头发一幕,他似乎没有遭遇什么真正的挫折。为什么能成功?命中注定他们就是能成功,学英语让他们获得了成功。他们不相信美国梦,但美国梦却造福了他们。而无论在电影里还是现实中,中国的年轻人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国外,能不回来的,就不会回来。 对陈可辛来说,《中国合伙人》的比较对象可以是《投名状》。比起《投名状》的反目决裂,《中国合伙人》还算比较客气,没有青春洋溢,好在也不至于黑暗压抑。影片的比较对象还可以是《三个傻瓜》和《百万富翁》,当成东青说,中国学生比其他国家的学生拥有更好的记忆力,那仿佛也是在说,中国的学生更像机器——要么就是机器上的零件。很遗憾,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当代年轻人的命运,电影只是匆匆一笔,浅尝辄止,止步于新梦想在纽交所上市——这难道是一部企业宣传片? 除了上述问题,除了三个人视点转换旁白混乱,其他地方,《中国合伙人》还算比较通俗流畅。虽然没能让人眼前一亮,但看得出黄晓明很努力在表演,而且有了自我娱乐的精神。至于邓超和佟大为,几场冲突戏也都表现不错。不过话说回来,对陈可辛来讲,这些指导也不能算是什么优点了。毕竟,这部《中国合伙人》可不是赵薇拍的。【凤凰网】

 7 ) 自在与脆弱同在

    
   美国的政坛选举,总是在关键时刻,有参选客自爆隐私自己是同性恋或是有家庭暴力史。因为那些聪明的经纪人知道,既然迟早有天会被人扒出拿来当靶子,不如早早自己坦白,从此变成无畏无惧的人,反正是人总有缺陷与软肋。抛出软肋,穿好护甲,好继续轻装上路。
  
    亦有粉丝评价说,同样是婚后的人,那浪荡的《苹果》男佟大为越来越淡定;当年腼腆《甜蜜蜜》小生邓超倒是越来越骚包了,不知道是不是妻子的原因。其实在我看来,淡定也好骚包也好戏里也好戏外也罢,王阳孟晓骏也好,佟大为邓超也好,这俩男人都是如那政坛上自爆型选手,坦荡荡轻飘飘小半生耍明白了,也就更加如鱼得水。一个不必害怕夸张,一个不必故作收敛,连带着黄晓明在内,已经不必担心继续别人演叶问他变成演二的那个。面对了懦弱,身后从此有温柔的手在守候懦弱,于是在这混沌地大千世界里慢慢脱掉了西装开始混迹于世,自在无边。
  
  所以,相比那些励志情节,我更喜欢看这部戏的脆弱戏。孟这个角色,太能够代表那一开始那些跑在最前面的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到了紧要关头却缓缓落后,曾经的鹤立鸡群亦变成了随波逐流,恐惧随之而来;王阳,浪子,长发,总是怕最成为最最普通的那一个,却最终最先成为普通那一个;而那笨鸟成校长生下来就是一个没有翅膀的鸟,所以他早早地知道了自己从来是只没有翅膀的土鳖,他惟一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方式只有跑。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晓着自己最大的弱势与恐惧,他没有孟那样的高瞻远瞩,他亦没有王那样的洒脱,他是中国社会最最常见的那类男人。低头奔跑却总是忘了抬头看天,“分娩”阵痛期比谁都长,但总是因为这样的执拗,他总是那个最容易在原地第一个有所产出的人。如同当许多手电筒照向黑板的那一刻,作为一个人的脆弱一览无遗——他除了熬,别无选择。熬过去,就看见天。  
  
  这就是中国人的抱团精神,他们合起伙儿来面对彼此对未来的恐惧,变成三个再也不怕会被别人把脆弱扒出来炒的人。这样的彼此相拥早早看到了那同行者的狭隘与懦弱;而是亦向他坦诚了你的狭隘与懦弱。合伙人,很类似女人闺蜜的那种关系,彼此牵挂烦心埋怨不解,却最终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槲寄生。他们学会了女人的那招,彼此抚慰彼此的脆弱,缓行一个人生。
    
  相比男人,这个时代的女人貌似更容易成功获取自己最终想要的东西。在狭隘的男人看来,不过是女人媚眼如丝轻易卖弄,用裙底风光换得一世风光。其实这个时代的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早早承认那些人世里的痛楚与不堪重负,早早地面对也就早早地超度,在男人还在佯装坚强的时候,她们早已经擦干了泪水走在了阳光之下。她们的懦弱与脆弱,是人看得到,她们自己亦懂得,不是丢人的事,也终于不再成为包袱。有人愿意帮扶,自己也争气,情绪早已丢弃,从此不会过得太差。
  
  这就是佛家所说,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他们嘴里的“成功”总是诱人,不过是羡慕成功者总是更自在。如那作完演讲的马云,早早地在盛年退了休,从此生活就是工作,不知羡煞多少还在加班熬夜还房贷的年轻人。而成功人士太喜欢隐藏自己的懦弱,不肯承认背后的那些伤痕和那些假大空的理想,如同中国社会里千百颗在参天而立呼风唤雨的树一样不肯吐露任何一点金光背后的故事,不肯吐露自己任何一个瞬间的恐惧。所以,他们诱惑着一众年轻人包括他们的父母追寻效仿他们成功的踪迹,却从来看不到那些“成功者”最终是如何承认了自己,面对了自己,安放了脆弱,最后才成为了自己。总是不顾一切走上那条抛弃本性通往“成功”的路,最后,成为了穿着烧红的铁鞋跳舞的人。
  
  
    这个时代,成功早已经有太多定义,如我等小辈不过是但求自在。知道要成为成功的人,迟早要面对那些眼色与暗箭。要成为普通的人,要更早接受那些剪短自己的发的无聊感。要成为获取尊重的人,不惜要冒更大的风险把自己脚下的砖头垫得更高。而无论选择怎样的人,最终都可以修炼成为自在的人,务必是痛过以后,痛定思痛,不痛则通,承认那些脆弱,最后如同少年派的那只虎,知晓它是危险的事情,却从此不会伤害自己,更不会在关键时刻冒出来影响战斗力。

    我知道我的好,我安放我的不好,谈什么改变不改变。放下死撑,一念自在,脆弱的人生无处不在,却不知道那脆弱及懦弱才是最好的课程。如同太多五六十年代的父母,硬生生把理想抱负塞给子女,却从不肯让他们的子女在重压之下好好哭一场,从不肯让他们的子女写完一本带泪的日记,适得其反使得八零后九零后前所未有地脆弱。恐惧未来,恐惧职业,恐惧单身,恐惧婚姻,一旦离开父母却比任何时候来的都要懦弱——比懦弱更糟糕的是,因得那些坚强的教育,却从不肯承认懦弱,更谈不上释放那些懦弱。我们这个传统社会,总是让年轻人那些心底的小九九变成了沉重的脚镣,不让他们释放无处安放的狂躁与暮气沉沉,却还要让他们继续谈什么飞翔。
    
   所以最后看到的那些逆流的鱼,奔跑的鸟,都是那些早早脱离了恐惧面对了脆弱的人。坦然面对了自己是一个成功的普通人,还是一个普通的成功人——都是坦荡荡把懦弱挂在脸上的人。他们的过往是清澈的,傻逼的青春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亦不再有任何东西值得隐瞒。他的过去,给你看;他的未来,你别管。这世界不是所有人都金光灿灿,若你见过了某个整日大谈特谈职场经的人,说不定已经信用卡刷爆等着新工作救赎房租;从此也就开始怀疑某些满嘴道德伦理的头像背后,是不是藏着一个酸腐气息十足甚至借钱不还的俗人。走到这步,怎样成为通透的人成年的人,是从此知道人人都有软肋人人都有痛处,如此而已。而你人生的合伙人,他不会戳你的软肋,知道你亦不会戳他的。
    
  在世为人,既要与丈母娘打麻将,也要敢和比自己想法多的女人上床,更重要的也能够和自己的好朋友做生意。能与丈母娘打麻将的男人是有实力的人;能和比自己想法多的女人上床的是拥有良好掌控力的人;能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伙做生意的人,是最后他们看懂了人心脆弱之后修炼成大肚能容的男人,这也是他们面对往后时光的态度——他们终于肯承认这世间无论男人女人,都是脆弱的代名词。要学会与自己的脆弱相处,更难的是妻子要学会与丈夫的脆弱相处,合伙人要学会和与他同行的人的脆弱相处。从此人生便已安定一大半,醒时同交欢,醉后也不会各分散。

 短评

西雅图的产前版;致青春的基友版;新东方的教学案例;美国梦的一记耳光。

6分钟前
  • 狗子
  • 推荐

又名中国好基友。邓超在米国混不下去以后回来上台演讲时的“装成功人士范”真是神还原,新鲜生猛的现实城市题材,赞新锐编剧们。

10分钟前
  • 一个馒头
  • 推荐

三姑夫证明青春、梦想都是不会逝去的,三点一线的人物关系权衡的很好,尤其“打乒乓”一段的平行剪辑与镜像关系最具代表。不过影片对三姑夫来说也像遥控器,一直按快进(发展过快,削弱了故事延展与情感张力),只有三个频道(强化主体,弱化附体)及无休止的旁白与音乐(记叙大于展示)。

11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黄晓明遇到好的剧本演出来还是很让人入戏的,而且让人觉得有一种魅力,琅琊榜2如此,中国合伙人亦是如此

13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推荐

黄晓明证明闹太套只是个误会的反戈一击。

15分钟前
  • K
  • 还行

除了风声,这是目前我觉得唯一一部看着黄晓明表演不觉得尴尬的影片。三个主演性格鲜明,且真实。校园里的爱情表现的不错。故事很励志,很中国梦。还有就是感叹,中国的学生就是这么厉害!

17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鉴定好导演的标准是他能否让黄晓明变影帝,陈可辛做到了。

22分钟前
  • 易知难
  • 还行

新东方的创始人当年就是高富帅(北大教授,海龟投资家神马的。。。纯然不是现在的普通吊丝,吊丝切勿YY)

25分钟前
  • HAPPY大炮
  • 还行

黄晓明目前为止最好的电影吧,男的应该更有共鸣。但音乐铺得太满,留点白不更好?视点转换有些生硬凌乱,几个剪辑点选择很费解,前半节奏太快,好多次感情还没酝酿好就用音乐生逼着煽情,手段有点低劣。后半有点社交网络感觉,晓明最后的英文独白挺煽情,算是个泪点。最后的幻灯是要闹哪样?

30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还行

虽然导演说不是新东方的故事,但怎么看都是新东方的故事。作为一个曾经的新东方学员,俺想知道老俞会不会要求每位新东方员工都去电影院看个十来遍,然后凭电影存根发奖金= =音画结合得非常好,打光也很舒服,前半部分笑点足,后半部分有现实的无奈也有励志的情愫,俺觉得是近年的现代剧中最出彩的一部

33分钟前
  • yokodashfoud
  • 推荐

电影里佟大为说:真正的感情是安安静静的,自己会来,不折腾。邓超说:人在无奈之下所做的决定,往往是正确的。黄晓明说:如果皱纹不能避免爬上你的额头,那么至少不能让皱纹爬上心头。「中国合伙人」这么励志热血正能量的电影实在太适合我这种大学崇拜俞敏洪上新东方成瘾如今在创业的有志青年观看了!

34分钟前
  • 夏小暖
  • 推荐

可以跟致青春参照,都是讲青春与现实。不过少女青春是一场场恋爱;男人的青春是事业、梦想与哥们友情。这片大卖成功学,各种激情与梦想之类的关键词,而讲到最后还是越活越孤独的事。旁白多不是问题,问题是旁白叙述者不统一,这个比较讨厌。结尾的处理也太理想,但算国内难得质量尚可的励志片,三星半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曾经有多少国人把梦想寄托在英语之上,《合伙人》捕捉到的不是一段青春,而是一个时代。

43分钟前
  • 绿豆好好吃
  • 推荐

在当下,这几乎可以算是一部【正常的】好电影了。虽然有各种问题,但这已经不容易了。我们的故事,最后还是得我们来讲。(最后旁白的讲述者悄然转换为佟大为饰演的王阳,不是bug,而是导演已经无法处理成冬青这个角色的逻辑了,只好耍赖了。)

4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陈可辛肯定是最聪明的中国导演不二话,又有节操又有市场,站着挣钱,而且思路极清爽,极用功。哦,应该是半蹲,最后为了政治正确让教主怒斥美帝,一下膝盖就软了。不过话说回来,在我一米六这么矮的视线里能看到的中国导演就很少了,半蹲已然鹤立鸡群。

50分钟前
  • missx
  • 推荐

科班好底子+令人尊敬的勤奋+好人缘,十年后黄晓明会是内地男演员的领军,像李奥纳多那样从奶油小生磨练成表演大师,秒掉一票散发着棺材味儿话剧腔的陈道明王学圻们

53分钟前
  • 海棠
  • 力荐

陈可辛永远做得到不过不失 节奏感把握得一如既往 演员也用得很妙 黄晓明确实飚了回演技 从木讷农村青年到英培独裁者 再到谈判桌上的力挽狂澜 不变的其实一直不变 仿佛在看新东方俞敏洪的纪录片 从大学梦 到英语梦 接着美国梦 最后是中国梦 梦想一个一个成真 又一个一个褪色 回头看时 重要的无非是 爱过

5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被同伴视作偶像的海归将他在海外的挫败一一展露人前;丁香花一样的姑娘拿了绿卡背弃了誓言;不羁浪子娶得贤妻告别他曾臆想的与众不同的生活…还有教主,锃光瓦亮的大背头时时刻刻让我想起我爸年轻时。人家已经那么努力学英语演好戏了你们就别黑他了。

59分钟前
  • siki
  • 力荐

7/10 主流的、安全的励志电影,《武侠》之后陈可辛迈向妥协的第一部作品。

1小时前
  • Pincent
  • 推荐

“当我们的额头爬满皱纹,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让它们也爬在心里。” 老歌全部配的恰到好处,感染剧情,好几首催人泪下;一对比,《致青春》的确要再降一星;也的确是陈可辛《甜蜜蜜》后的作品里拍的更好、更让人共鸣的作品,结尾影院响起了久违的掌声。角色内外,黄教主都很励志。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