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记录片香港2001

主演:内详

导演:周華山

播放地址

 剧照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剧照 NO.1
更新时间:2023-10-04 18:25

详细剧情

  「摩梭」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是中国唯一的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人们终生与母亲同住,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与家庭。摩梭人重女不轻男,没有「男压迫女」或「女打压男」的问题﹔女女男男在性别与性事上轻鬆自在,人间罕见..。在如此平等、自在的文化模式裡,会刺激你反思哪 些?我们又学到什麽?工作小组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裡生活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收穫甚丰,且完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本片没有旁白,纯由摩梭人自行述说,透过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本片亦为「摩梭山区教育基金」筹款,门票收入扣除场租、全数拨归「摩梭山区教育基金」,以期山区失学儿童能重返校园。仅50元门票,已足以支付一个山区小学生的半年学费。  导演的话  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生活了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如鱼得水,收穫甚丰,并拍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此纪录片没有旁白,纯粹由摩梭人自己说话,透过老中青三个(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长篇影评

 1 ) 摩梭人与泸沽湖

初中的时候从书上了解到了泸沽湖与摩梭人与众不同的走婚形式,三年前终于如愿去了泸沽湖。

围坐在摩梭人的家中听她们讲述历史,远比从纪录片中能得到更多的感触。在这样一个母系社会里,女性在整个家庭中的作用比男性重要的多,也承担更多的责任,男性角色被弱化,却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年长的祖母是最受尊敬的,睡在被子高高叠起的床上,享受所有人的悉心照顾。

夜晚的篝火晚会,当地摩梭人唱起山歌,跳起舞蹈,简单学习之后加入其中,更深切地领略摩梭人的魅力。乘舟漂荡在泸沽湖中,掬一捧水直接饮下,目光所及之处遍是“水性杨花”,如此纯净美好。

通往泸沽湖的道路漫长险阻,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诞生的摩梭人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社会生活,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打破了摩梭人宁静安逸的生活,也给摩梭人注入了一些新的东西。商业化是一定不可避免的,最纯粹的永远都是被怀念的。

比起羡慕摩梭人,其实更渴望的是拥有像摩梭女性一样的自由和力量。

泸沽湖水真的很干净
清澈纯净
篝火晚会

 2 ) 漫谈摩挲人的母系大家庭

摩梭人不结婚,而是走婚。男人晚上来女人的房间过夜,第二天一早回母亲家里。你和几个人走婚、走不走婚,都是自己的自由。

摩梭人的居住组织形式是大家庭,大家庭承担了生产、生活、后代抚育、感情慰藉等诸多功能。每个大家庭有一位女性来做当家人,她们需要承担很多家庭事务。这种家庭形式使得两性关系得到解放,两个人发生性关系或建立亲密关系的唯一前提就是感情。

摩梭人不强调男女间保持忠诚,感情是流动的。只要女方不再接纳男方上门,关系就算终止了。一旦两人的关系破裂,对双方的影响都并不大,因为他们还有彼此的大家庭。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感情和后代抚育支持。大家可以在两性关系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摩梭人从未出现过情杀。

这种母系大家庭的生活单位也淡化了亲属间亲疏有别的概念。孩子从小可以得到众多长辈的关爱(外婆、舅舅、姨妈),和妈妈兄弟姐妹的孩子一起长大。他们不分堂表,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

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对亲属亲疏关系划分的原则。我们通常都认为和自己核心家庭内部的成员最亲,下意识会觉得父亲要比舅舅/伯伯要亲,母亲比姨妈/姑姑要亲。这自是出于父母对我的养育,以及共同生活发展出的亲密。如果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有很多个“阿咪”,她们都和我共同生活、对我都一样好呢?血缘对于亲疏关系的决定性有多强?有多少又是由家庭组织形式造成的?

摩梭人修房子全村人来帮忙,忌讳谈钱,家家户户用木门,受教育程度低(讲真,生活在那里,我做文盲也不会少开心一点)。这些特质倒是回扣了费老所说的中国社会的乡土性。

摩梭人的大家庭模式需要诸多条件。他们生活在山村里,商业不发达,人口流动程度低,大家庭的成员也都基本在位,是妥妥的熟人社会。不知道这代年轻人长大,会不会都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就涉及到独居,或者和伴侣同居。孩子是留在大家庭里,还是带在身边?又或者,这样的大家庭是否还会存续?如果当地旅游业找到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他们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能够继续留在当地,延续摩梭人的文化和传统。这当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3 ) 关于母系社会和男权社会形成的疑惑

这是真正的自由之地。

摩梭的母系文化让我想起之前看过另一种女尊男卑的文化纪录片,貌似在西班牙(确定了是墨西哥胡其坦市)女人行商为生,男人负责种植玉米。由于经商的利润远大于种植业且女人更聪明能生育。他们形成女尊男卑的文化,女孩初潮要举办盛大的成人礼,女性要学西班牙文而男的只会说土话,男的也会纺花织布。但是结婚的话还是男的出彩礼(大概率是从男权社会过度到这种形式的而不是母系社会过度,因为还讲究处女 ,而母系不会有彩礼和处女的概念),结婚从妻居,房子传给女儿。几乎是和男尊女卑反过来的社会。但是不同的是他们也给想要和女人一样待遇的男人留了一个出口,就是穿上女人衣服,不结婚扮作女人。(跨性别人士在这里很受尊重,男跨女和普通女人一样的待遇)这样就可以做生意,可以做女人能做的一切。她们也会平等对待他们,彼此像姐妹一样。 我怀疑这是一些从男权社会逃走的女人(非洲有个村子就是一群逃离家暴丈夫的女人们创建的,只有女人和孩子),通过强大的生育能力和聪明才智建造了这样的文化。虽然对男人也不公平,但是至少没有中印两国杀女婴的传统性转版——杀男婴。也没有男权社会普遍的对女性残害比如裹小脚,束腰,割礼等。毕竟自然界的母亲会爱她们每一个孩子,无论性别。(没有被男权思想毒害的人类母亲不会重男轻女,像其他的动物不会只养雄性幼崽丢弃雌性幼仔一样)

并不是赞许这种文化,而是这种模式给了我一点思考男权社会如何形成的灵感,男性霸权文化中,必有抢夺、杀戮和血腥,而远古女人们想建造一个部落其实很容易,和姐妹们多生几个就是一个小部落。所以母系社会崇拜生殖,崇拜女娲。正因为母系社会建立如此简单和顺理成章,男权社会的形成才让我困惑,男人如何反抗他们的母亲,团结到一起,欺压他们的姐妹和女儿,易女为奴的?谁号召了他们?有人说是因为古代各地传说中都有的大洪水冲散了母系文明,或者说父权部落堵塞河道以大洪水灭了母系文明。但是第一个男权部落是从何而来的,又有人猜想,可能因为疾病这个部落缺少女人,开始从其他部落抢。古代确实有很多抢婚的传说,蒙古族之前还有这种习俗。但是这么大规模的男权社会,几个部落缺女人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母系文明和男权本来就不是一种猿人进化而来的,一种黑矮猩猩就是雄性主导的社会,孔武有力的雄猩猩配偶多,而另一种猩猩是母系社会,温柔好看的雄性更受欢迎。可能目前为止我所接触的各个猜想里,这个最接近吧,但是也同样没法解释为什么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相当长的母系社会模式。希望有一天我能解开这个疑惑

 4 ) “朋友啊朋友”

“朋友啊朋友,

你像飞鹰越飞越高

如何找你也找不着,

每天每刻都在想你。”

看到这里的时候就狠狠哭泣,其实并不很认同弹幕里面说的因为那里的人活得很安逸,所以发展水平不高。不安逸的地方最不缺的就是过度的安逸和为了保住过度安逸所产生的惶惶不可终日,而真正的安逸只来源于一种洞察和萃取出生命最本质最必要的需求的能力。在纪录片里摩梭人的安逸是灰尘满面的,它存在于马蹄踏过土路扬起的黄灰里,在沉重的斧子和硬邦邦的柴里,在会变成更加坚固的房子的房梁和水泥里。

我付出什么,我得到什么。这种付出与收获不会被暗中标好差价,性别、地位、信仰都不会影响它。这种朴素的源于生命生存的法则就和生命本身一样珍贵。

所以看到“雄鹰”这个意向的时候真的会非常非常感触,如果真的有什么珍贵而雄浑的东西就像鹰一样飞走了,人们一定会很不舍很不舍的。

但是至少纪录片中的她们和他们看起来都是如此地自信、活泼、聪明、有力

真的希望哪怕十年、二十年、但时间过去,她们和他们还是一直自信、活泼、聪明、有力

 5 ) 观后联想片

片子大概拍于1999,对于94年去过泸沽湖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多惊艳,也少了猎奇心态,倒是大致相同的时段让我怀念当年!

当年我和另一个小姐姐在丽江花1800租了个夏利车,司机是个纳西族与南京流放汉族的混血男孩子,似乎还不满18,当时的我也是无知无畏,非要连夜赶往泸沽湖,结果那一晚一路……狂风暴雨。当年的山路,真是销魂!一夜未眠,走到宁蒗县城,我们三个都困乏得不行,缩在车子里迷糊了一两个小时,待天亮才重新出发。到了泸沽湖,小司机就发烧了。现在想想真是对不住他!

那时的民居木屋还依水而建,推窗就是湖,伸入湖中有个小木栈,早上我蹲在木栈上用清冽的湖水刷牙,鸭子在旁边游来游去。晚上的跳锅庄和赛歌,汉人游客完败!因为没电,早早就睡了,伴着木床的香气,异常厚实的被褥,还有被褥上的太阳味道,我睡了那段旅程最沉最香的一觉。因要赶路,早上4点半就起来了,意外的是院子里的小锅炉里已经烧好了洗漱的水,内心感激。回丽江的一路,坐前排陪着小司机,怕他疲劳犯困,他说你想听什么歌,我给你用纳西语唱,这一路,那个小姐姐在后排睡觉,我和小司机唱了一路……他,叫“李光武”。

不是影评,只是观后的联想片。人生有意义吗?真的没有,都是蝼蚁。但来过,见世界,见人情,去感受,去感动,不枉。李光武,你还记得一起唱歌的我吗?

 6 ) 1.

作为汉族里的独生女(受重男轻女相对压迫较少),也没觉得经济更发达的文明更先进,只可惜劣币驱逐良币,不知摩梭母系社会还能维持多少代……现在是交通发达的时代,生活的范围不再是一个族群,而是“地球村”,跟外界接触只能少数服从多数被分散、同化(几个摩梭人呆在全是汉族的男权社会里,能怎么办呢;要发展就要上学,可是学习了汉语就逃不脱的方方面面充斥男权思想的词(处女、自爱、贞洁、娘炮、男子汉、女汉子、父、夫、婆婆、公公、外婆、堂姐、表姐……);可是不走出去去城市总维持生产力低下的族群环境也不可能,毕竟要生存,大概我看法有点悲观。不过好在有拍下的影片,记录下文明思想的火花,心中总存点美好的愿景——或许未来的世界慢慢转变有个健康和谐的社会体系。 我们这种父权社会的亲情都是割裂的,父母吵架出轨家暴,脆弱的小家庭就分崩离析,而也只有这种家庭模式里出轨家暴了也要捏着鼻子凑合过下去;爷爷奶奶辈的家庭里那么多“传宗接代”的儿子们长大了还不是要各自为政、要顾自己的小家庭,生了这么多没有一家有多余的精力照顾老人,互相踢皮球的不少见…… 懒得说了,心累,我是不想结婚的,我也觉得被人说我嫁给谁很不舒服,我就是我,不喜欢被物化的感觉。还有那种结婚仪式上被父亲牵手交给丈夫的这种大家都说令人感动的场景,在我眼中不就是女性被父权让渡给夫权么,别人看那种感动的泪眼哗哗的、我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想呵呵,不就是千百年来卖女儿这种行为包装精美后的遮羞皮嘛。话说结婚真那么好、现在真男女平等,那结婚仪式上女方包括新娘哭的那么伤心干嘛,他们不就是内心深处也认为男权社会结婚就是女方“嫁”到男方家庭里了呗,被抢女儿了是得伤心了哈。我小时候还没有想过人可以有不结婚的选择时,还看不懂女方为啥哭呢,可能我一直就觉得我就是属于我,而不是依附男方,结婚我就是有了个对象有啥好难过的。我们社会没文化发展落后的地区就是小脚女人三从四德、男人更加不尊重女人、女人更加愚昧被男权洗脑三姑六婆家长里短说三道四,看看那些落后山区拐卖妇女把她们当生育机器的,多劣质的基因那些男的也非得繁衍“留个后”。这里摩梭族在的农村可是我看那个姐姐心态好开放自信,男的也尊重母亲,人的心态神态很轻松,心理疾病的比例也比我们周围少多了吧。

 7 ) 愿摩梭人的文化长存

前两个月在泸沽湖听彝族大叔导游讲,在摩梭文化村听摩梭姑娘讲他们自己的文化,和看完纪录片之后,更加理解了走婚文化。 当时就觉得是值得借鉴的文化和思想,有很多可取之处,也很尊重他们的习俗和文化,觉得部分城市人和摩梭人对比起来更在乎钱和得失,摩梭人的人情世故更加纯朴和自然。 一辈子和外婆母亲兄弟姐妹一起生活,这样的大家庭确实很温暖。 而且走婚也是真心爱彼此,才会在一起走婚的,没有感情了,女性有主动权说分开,没有金钱和孩子的瓜葛,没有三姑六婆的道德捆绑,不会因为没有感情后的分开闹得鸡飞狗跳。摩梭人是独立自由的,是以一个值得大家尊重的个体存在的,大家庭里的每个人都会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更好的让家庭生活幸福。 他们很尊重母亲,对外婆和母亲兄弟姐妹的爱格外明显,对比一部分城市人,不孝的人有多少。 在泸沽湖的时候那个摩梭姑娘说城市人家里最好的东西一般都给最小的孩子,他们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是给外婆的,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她就不在了,能多相处一天就会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我觉得这个也是很优质的习惯。她说我们不在乎挣了多少钱,只在乎一家人在一起健康,就是非常幸福的事,他们的幸福感很强,“穷”却富足,很多方面真的让我觉得很走心。

 短评

好有趣,又本真又纯粹,所谓的社会规范面对真挚的“心意”有些荒诞而不着调。从未了解“婚姻”为何物,汉族人来了才明白这是什么。看完后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样貌。“我和他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是我,他是他。我最多会说,他是我孩子的父亲。”“如果我孩子的父亲和别人走了,那我没办法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开了。”“我女儿和一个汉族人结婚,他们的习俗是男方要给女方钱算礼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不是卖女儿,我女儿和你结婚了也不是你的。男性要尊重女性,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可爱。

5分钟前
  • WEST
  • 力荐

慕名已久的片子,看完更慕了,来世愿做摩梭人。大学毕业前在宁蒗县永宁乡待过几个月,驻村时就住在摩梭房东的木楞房里,对泸沽湖有片特别的乡愁。这个片虽然采样自1999年,说的却是我觉得十分接近“诗”的家庭组合形式和亲密关系实践,这一点甚至还可以延展到劳动和社会化生存,颇为神秘的前现代留存现在看来是一整套创造性解决方案。神奇的是,不少摩梭人对此有足够的自觉意识和深刻的认同。摩梭女孩的父亲说“彩礼不接受,我不卖女儿,不做金钱的奴隶。”摩梭当家人老奶奶说“当家不是当权,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养一个孩子。”摩梭女孩自己说“游客问我们还走婚吗?我气坏了,反问一句你们还结婚吗?”这一个个可爱的人,从不把“诗意”“栖居”之类的词挂嘴边,倒是比哲学家都活得明白。

10分钟前
  • 伶仃兽
  • 力荐

不太认同很多短评里说的“先进”或“超前”,不同地理和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婚姻产物,各有利弊因地制宜罢了。一边倒的评价反倒让我觉得是导演的拍摄角度有偏颇,在提问时有过多的引导,不够客观。

12分钟前
  • Sipinggggg
  • 还行

酷 非常好 可以推行啊 非常顺应人性的制度 作为女性我觉得这个制度对女性很好

13分钟前
  • Lsophia
  • 力荐

特别通透的人际关系。晚辈对长辈,尊敬。长辈对晚辈,爱助。爱人之间,平等,尊重,保持距离。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人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你有走婚的权力,也有不走婚的权力。卸下道德的枷锁,我们都能活得更自在些吧,无论你的性别是什么。

18分钟前
  • 杨桃小猫
  • 推荐

即使母系当权,不温柔的摩梭女人依然像父系社会中的女人一样承担了大量养家的劳动。从全村免费帮忙建房和儿子不知亲妈来说,母系社会确实更偏向公有制的共产关系。母系大家族的安全感,消解了父系社会中性缘关系的至高地位,也侧面击破了缥缈的爱情神话。所谓的爱,不过是人类社会化中的一种抱团形式带来的安全感。而父系社会中的女性,因为出嫁丧失继承权而无产,在夫家寄人篱下居于非平等、被统治的下位者地位,让安全感缺失,爱情也就更稀缺珍贵被捧上神坛。

23分钟前
  • 恰恰
  • 力荐

很有意思的一个选题,关于有着浪漫走婚习俗的摩梭族,影片不带任何偏见的轻轻拨开了“女儿国”这层神秘面纱。早前就有所耳闻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认识,虽然胜在纯粹,但是时间和内容充其量不过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体量,而且大多数议题都是蜻蜓点水似得,缺乏深度,仅仅停留在表面。特别是最后作为少数民族景区,外来文化,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仍然缺少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8分钟前
  • 不吃香菜谢谢
  • 还行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看似封建,实则超前。

31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力荐

像这样生活太好了,perfect! 真有点冲动想去做摩梭女子啊

33分钟前
  • 西峪
  • 力荐

4.5星。原始,通透,本真,纯粹。发人深省,有影响到我的观念。

36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力荐

结婚的好处,我想想…不知道。

37分钟前
  • 女学生在线陪聊
  • 推荐

全程闪耀着 你们汉族封建思想有病 的光辉哈哈哈哈,能有一大家子亲人一起分担幸福忧愁,还有个人的自由,人家才是真的先进

41分钟前
  • D
  • 力荐

原始的,可能是封建的,却也是超前的 / 【结婚有什么好处?—— “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42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当86岁的阮苦达度奶奶一边一手夹着烟 一边坦然自若地面对镜头悉数她这辈子睡过的男人们时 真的不要太酷飒啊...白天和最亲的亲人们生活在一起 晚上又能找到心爱的人 关键是还不用体会组建小家庭的一地鸡毛式生活 我的妈这是什么神仙生活...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45分钟前
  • 小栗兔美
  • 推荐

看看她们,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三观都正得可怕,两相对比,再看看我们,愚蠢封建的野蛮人,男权社会真是恶臭不自知,还妄图去染指这一方纯净的小天地

46分钟前
  • 威猛壮猫
  • 力荐

好科学的家庭结构啊 和相似生活习惯的人生活 根本不会有矛盾 也没有欺骗背叛一说

49分钟前
  • 金月十
  • 力荐

当家不是当权,跟着电视哭笑很无聊,毕竟是演出来的,结婚最大的好处,不知道,外面的女人温柔漂亮却中看不中用,摩梭女人勤劳善良,

50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11年去骑行环泸沽湖,景美人善,正如片中说的,人和景相濡以沫。被采访的摩梭姑娘说她的伴侣,因为汉化,小家庭思想较浓。而摩梭人的家族观念值得参考,兴许能对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家庭带来的苦果有所调节。当家不是当权。结婚最大的好处?想一想,不知道。

51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希望自由平等的泸沽湖不要被愚昧落后的汉族封建男权社会所污染。

55分钟前
  • 陆小凰||我爱浪味仙小康牛肉酱
  • 力荐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面的男人们幸福感也很高,看来母系和无婚姻状态才是人类幸福感的最优解

56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