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1982

剧情片大陆1982

主演:潘虹  达式常  赵奎娥  郑乾龙  任秀艳  浦克  吴庄  车轩  张冲霄  郑毅  朱琛  曹雪  李健  

导演:王启民  孙羽  

播放地址

 剧照

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1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2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3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4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5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6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13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14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15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16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17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18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19人到中年1982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1:56

详细剧情

  北京某医院眼科大夫陆文婷(潘虹 饰)因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突发心肌梗塞,生命垂危。把一最宝贵年华奉献给眼疾病人的陆文婷如今人到中年。虽已是眼科资深医师,但仍是工资只有几十块钱的住院医生,一家四口挤在12平米的房子里,生活拮据。家庭生活的担子落在丈夫傅家杰(达式常 饰)身上,自己则没时间照顾儿子园园(郑毅 饰)和女儿佳佳(曹雪 饰),以致佳佳发烧都不能及时抽身送她上医院。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重担压垮了她。就在她病倒的当天上午,她还连续给三个病人做了手术。闻讯赶到医院的傅家杰看着从昏迷中醒来的妻子,百感交集。四目相对,耳边盈盈响起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那不朽的名句......

 长篇影评

 1 ) 电影史笔记

这部影片最大成就是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陆文婷的典型形象。

金鸡奖评语:《人到中年》在银幕上成功地塑造了社会主义新人陆文婷的典型形象,概括了在新中国成长的一代知识分子崇高的精神面貌,并触及了一个富于时代意义的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潘虹的表演达到了“质朴美与崇高美的统一;现实美和理想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

影片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影片在发挥电影艺术各种表现手段的作用方面缺乏完整的构思,幻觉的画面与现实的画面不协调。另外,对马列主义老太太把握失当,使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未能在银幕上获得成功

 2 ) 处在十字路口中央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在经历十年动乱后的矛盾境遇,身兼的职责与社会的回报并不成正比。原著还没看过,但是略显仓促的结尾可能证明并没有完全将书里的东西表达出来,但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好电影。知识分子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对于陆文婷夫妇来说,两人为了自己的事业鞠躬尽瘁,可贵的是毫无怨言。无奈现实的骨感令二人心力交瘁。他们理应被赞扬。即便是陆文婷的好友夫妇决定移民加拿大,自称【中华民族的败类】,在我看来也并没有什么错。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出国热,我想对于经历了文革的知识分子来说,人生苦短,既然在祖国发挥不出自己的价值,换个环境实现价值,亦或是及时行乐又有什么过错吗?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不就是以马列老太太为代表的官僚主义者吗?那一口一句【我的同志哦】的教训口吻听起来真的很让人反感。但话说回来,这个角色也正是全片的点睛之笔。老太太无论从神态还是语言上演活了这么一个嘴把式的形象,在这里也要给老太太的演技点个赞。

 3 ) 他的推荐够了吧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知识分子太少,另一方面是有些地方中青年知识分子很难起作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解决。人到中年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主要是教育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看看,对我们这些人有好处。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知识分子太少,另一方面是有些地方中青年知识分子很难起作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解决。人到中年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主要是教育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看看,对我们这些人有好处。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知识分子太少,另一方面是有些地方中青年知识分子很难起作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解决。人到中年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主要是教育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看看,对我们这些人有好处。

我们现在一方面是知识分子太少,另一方面是有些地方中青年知识分子很难起作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包括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问题要下决心解决。人到中年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主要是教育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看看,对我们这些人有好处。

——邓小平视察江苏等地回北京后的谈话,83年3月2日。

 4 ) 人到中年——自己也到中年

     这部电影还是自己在中学时看的,你看,暴露了自己的年龄。还记得上晚自习,老师说:咱们今天去看电影!哎呀,当时激动地!
    电影说的是一位中年女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工作生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时间悄悄爬上你眼角,也逐渐摧毁了你的健康。女儿没人照顾,生活步入困境。不过结尾还是给人希望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呢?没有,女人还是处在夹缝之中,事业、家庭很难兼顾,有时还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大多数女性并没有在事业上再攀高峰,而是逐渐失去了工作的热情与兴趣,整天围着家庭转。看来,这个问题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现在的医生金钱有了吧!
     现在看来,这部影片还是有现实意义的,那时候,好喜欢潘虹呀!现在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只能说:美人迟暮呀!

 5 ) 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是谌容发表于《收获》1980年第1期的中篇小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者通过中年眼科大夫陆文婷因工作、家庭负担过重,病累交加,濒临死亡的故事,客观而真实地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艰难人生和生存困境。
198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根据小说拍摄了同名电影,扮演主人公陆文婷的潘虹荣获第三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六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记得儿时双职工的父母每天下班后要先去买菜,那时没冰箱,每天都是现买菜买肉回来做饭,通常都要到晚上8-9点才能吃上饭。那时还不是双休日,每周只歇一天,忙叨一周休息那一天也不怎么闲着,印象里他们总是很累,所以长大后第一次看了《人到中年》这部电影时给我的震撼至今都还记得。这是我们父辈的年轻时光,也是他们青春的祭歌。如果时间能重来,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爱他们,因为时间,真的不会再重来。

 6 ) 坚守、热爱

相比于这部片子想表达的主题,更让我感动的是陆文婷这个人物,当然也包括他丈夫,这一批和我们爷爷奶奶差不多年龄的人,他们对于工作和事业的那份热爱是真挚的,不计得失的。电影中的陆文婷,无论是在刚刚去医院时面对要全天值班四年不许结婚的苛刻要求,还是在文革中被污蔑为叛国贼,被登上大字报,亦或是全心全意在医院干了十八年却连个主治医师都评不上,她都没有抱怨,她只是默默地拿起书本认真的学习,拿起手术刀为见不到光明的人创造机会,就像她自己的说的,“无论开多少次批斗会,我都愿意去,只要手术刀还在我手里,只要我还能治病救人”,也许会有人觉得她蠢,她为什么不去反抗,为什么不去斗争,也许以她精湛的的医术,她完全可以在其他国家,像她朋友那样,获得更优渥,更轻松的生活,但是她没有那样选择,她甚至都不会去抱怨这样的不公,她只是一个劲的对自己说,对丈夫说,她对不起孩子,对不起这个家。也许会有人觉得她蠢,但我却认为这正是她的伟大之处,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大多数人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更好地方远走高飞,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是,有时候选择坚守,也是一种美,这种美,其实更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性格,我们擅长于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我们勤劳、朴素、踏实、任劳任怨,不抱太高的期望,粗衣粝食、箪食瓢饮,便能自得其乐,也许早在颜回那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不改其乐,”我们就有了这种朴素情感,而这样的情感放在当下,更是无论怎样赞扬都不为过的,如今的社会,资本的影子无处不在,它无时无刻不在、无处不在地,教唆着、引导着我们,让我们向钱靠拢:谈个恋爱需要穿的有模有样,需要购物、吃饭,甚至奢侈消费,学习需要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目的是为了以后能赚更多的钱,生病需要吃各种药、手术、姑息,就连父母和儿女之间,最常说的话也是“需不需要钱?我给你打一点”,总之一切都在围绕着“钱”,仿佛生活离开了“钱”就停止不动了,它成了生活“幸福”的必需品。(防止有人抬杠,提前说明,这里的钱是指为了满足超出本身需要的钱,而不是维持生活本身的钱。)资本成功地将欲望和钱勾连在一起,利用欲望像一个无法填满的沟壑的特点,让求生的欲望、求爱的欲望、求乐的欲望,把人们牢牢地拴在金钱上,让人们像乌比莫斯环那样不停地重复劳动——消费,却无论如何也都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最终大多数人迷失自我忘记了真正有意义的人和事,就像是电影中姜亚芬和孙主任一样,而影片中的陆文婷让我突然意识到,曾几何时,我们的文化中也有着甘愿粗麻布衣,清茶淡饭坚守志愿的精神,虽然贫寒,却不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所牵连,虽然不得志,却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这种坚守,是朴素、真挚的,是与我们民族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是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融入到所热爱的事业中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超越那些超出生活本身的欲望,使得生命的真实意义得以体现。

坚守、热爱

 7 ) 诗意,在生活的艰难里

“我愿意是急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优美而真挚,陆文婷听着傅家杰的吟诵,陷入了爱情。伴随这首情诗,他们诗意地走进了婚姻。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为工作奔忙,为生活劳累,为时运不济而郁闷,但是他们始终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互相谦让着家里唯一的一张书桌,互相争抢着繁杂的家务活。直至,当陆文婷躺在病床上命悬一线时,傅家杰还是握着她的手,留着泪,轻轻地吟诵“我愿意是废墟,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美好的诗歌,在平稳顺遂的日子里,只是给人灌了蜜糖那样的甜蜜;可是,在艰难的日子里,诗歌,是甜蜜,是爱,是把日子坚持下去的信仰。唯有历经生活的艰难,经历了挫折、拮据、劳累、无奈、烦乱甚至失去,才能得到那刻骨铭心的诗意,那种诗意便是,认清了生活的种种不堪,却仍然热爱她;那种诗意便是暂时脱离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内心的宁静;那种诗意便是无视世俗的蝇营狗苟,坚守心中的追求。这样的诗意,才是诗意,充满重量而又充满力量,继而充满幸福。

人生为了什么?陆文婷和傅家杰都在拼了命地工作,但是他们的付出,显然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回报,几十块钱的工资,12平米的住房,连孩子参加运动会的白球鞋都没钱买。而学术上的收获,职业上的收获,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呀?陆文婷躺在病床上,她舍不得家人,也舍不得病人,她在治好每一只眼睛的时候收获了最大的快乐。快乐、满足、对自己的认同,这是陆文婷的追求,这也是她的诗意。诗意应当是我喜欢,我愿意。只有“我喜欢”的诗意,轻松愉快,但为了“我喜欢”而“我愿意”倾尽心力,受尽艰苦的诗意,醇厚深刻。人生的诗意,诗意的人生,就是不同于芸芸众生享乐的追求,而是那超脱的耕耘奉献的追求吧。

诗意,总是那样飘逸闲适,那样不食人间烟火,那样自由脱俗。但恰恰是这么一部讲述人到中年一地鸡毛的影片里,看到了最好的诗意。

 8 ) 我愿意是急流(摘抄)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短评

记不太清了,是不是有一个镜头,达式常脱衣时有一件背心上面有无数个破洞?

5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春雨蒙蒙地下,眼泪簌簌地掉。前者来自孙羽/王启明这对导演组合的上一部作品绿色钱包主题曲,后者当然是出自本片中最棒的一场戏,也就是陆文婷举起烧饼咬了一口之后终于抑制不住……令人遗憾地是,通片能够与之相匹配的桥段再也很难找到。要么过于抒情,要么过于释惨,要么过于闪回(甚至还嵌套),然后再配以反思十年与马列老太的时代套路元素。所以也只能被归类为“见面略弱闻名”的中影名片……三星堪半。

1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中年只是个幌子啊。人物性格的入木三分,印证了那个时代政治影响下的命运,文婷其实不过是条线,串起了她身边的人,受文革迫害的同事、丈夫,官僚的马列主义老太太,丈夫送医时一连串电话打出的凄冷,让人唏嘘。

11分钟前
  • 小萌又烦又可耐
  • 推荐

成功地表达了当时普遍的知识分子和所经历的社会痛楚 感人深刻 有代表性 那个年代非常难得的 批判了繁杂臃肿的领导批条制度 又想表达作者内心对当时社会和制度的不满 有迫于压力低头示弱 最终故事讲得非常感人朴实 陆文婷和她的丈夫 以及他们身上的任劳任怨 默默无闻牺牲奉献的精神 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

15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北京电影节展映】由回忆、独白、台词组成的现实主义作品,反映文革后一代知识分子的赤诚之心、无私奉献与失望落寞。有对医生的生命礼赞,对政令不通的深刻批判,也有对文革伤痕的反思、对官僚主义的生动讽刺。男女主角的表演真挚自然毫无做作感,更没有口号式煽情。患者配角们的台词也把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尤其是马列主义官夫人的形象简直写实到极致。片中男女主角一句句朴实无华的心声自白,传递着相濡以沫的真挚情感。正如潘虹那集医生母亲妻子于一身、无需浓妆艳抹就足以动人的形象。让观者感同身受,无比揪心。当裴多菲的诗句再次出现,我终于控制不住情绪,泪流满面//20211027资料馆大厅二刷。在同样的段落痛哭

20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电影能反应现实社会的问题,或许也能帮忙改善这些问题,但却很难直接解决问题。虽说《人到中年》是部1980年的电影,但影片展示的官僚主义现象、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却没有更好的薪酬、程序繁琐导致办事效率低……在2020年的现在依然存在类似情况。个人觉得两对夫妻(四个朋友)在陆文婷家的临别小聚一场戏算是这部电影点题的重头戏,将故事探讨部分问题借由人物的台词进行议论,引人思考。(-说实话,我是个不称职的妻子,也是个不称职的妈妈。-但你却是个称职的医生。)|《人到中年》一波三折:http://ent.sina.com.cn/x/2005-04-27/1106712879.html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知识分子,久违的名词。80年代,表面看似工整规矩,实际探讨深度远超当今。潘虹气质实在超群。

26分钟前
  • 大旭
  • 推荐

80年代电影适逢改革开放,外国文艺理论和艺术电影大量涌入国内,第四代导演们详细的研究了各国的美学流派及其风格,可见此片向后现代意识流电影学习了很多,比如潘虹病倒后头脑中在沙漠行走的幻觉,另外像公民凯恩多视点的叙事使故事详尽道出,另外细节处理编导调度也很出色,对政治意识形态做了讽刺。

30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推荐

从它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得到了正名,并一倒心底的苦难。而更可贵的,是裴多菲那首诗所表达的难得精神。

32分钟前
  • small脉望
  • 力荐

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批判力度有加无减,文学化色彩浓烈,文本中的部分台词在今日听来仍饶有趣味,意味深长。

3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很晦暗的一部片子,就像那个年代的人,脆弱迷茫,自我催眠:“会回来的,会回来的。”自己没有离开的勇气,凭什么笃定人家会回来啊。潘虹年轻的时候像王菲,但比王菲好看。达式常有点Cary Grant的感觉竟然。据说当时全国姑娘写给达式常的情书一箱一箱地往外搬。

39分钟前
  • 铎奇
  • 还行

文革后一代知识分子的迷惘、苦闷和疲惫,人到中年的职场女性为事业燃烧自我,在工作中获得尊严、实现价值,且要忍受制度弊端和官僚主义,同时还需兼顾对家庭的责任,严重自我损耗、累到发出“如果不结婚是否就不必负重前行”的天问……真·深陷996泥潭的医生群体的生活(沙漠行走的想象直接具象化),就是一个时代,不,是中国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时的社畜缩影啊,这职场片的内核现在看来也毫不过时,医生们如今的考核待遇状况不还是一泡污。无数眼部大特写传递情绪,潘虹女神一颦一蹙都是戏(陈旧的变焦镜头也堪忍受了),讽刺温和、情感真挚,散场周围哭倒一片。和《哀乐中年》拿来对比很有意思,一个老来拒当大爷,还要为社会发挥余热;一个人未老心先衰,恨不能就此倒下不再醒来——“金属也会疲劳呀!”建设社会主义真是累垮人!

43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真是开放。电影里的事现在一样在发生。那时候中年是骨干,年轻时候被运动耽误,人到中年,待遇没上来,先掉进疾病和生活里。现在中年是鸡肋,是等着收割的韭菜,收割完一茬,一茬接着一茬干。有心眼的早早跑路,实心眼的等着遭戮。喊得响吃得香的还是马列主义老太太。

51分钟前
  • 艾弗砷
  • 推荐

潘虹好适合演知识分子哦。本质更像小品段落合集,前半段时不时冒出来的快速推镜,说实话挺赶客的,可到了后半段,悲怆的曲声与真实的时代伤痕互相交织,令看客只徒留一声叹息。“诶,姑娘,您不知道啊,一听说这眼睛瞎了还能治好,我又想哭又想笑,我爹,瞎了半辈子,就那么窝窝囊囊地入了土,没想到我这儿,瞎喽瞎喽还能见着亮,您说,这是两个世道不是?”

52分钟前
  • 言且身
  • 推荐

一代人,为四化建设付出了青春,却失去了家庭和理想。讨厌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现在还存在吧。

55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从叙事结构和交响乐配乐上出发,这的确是主旋律影片没错,但导演很中肯地在戏剧冲突与剧情流畅度上找准了平衡点,丝毫不觉突兀做作,在时代性上,主题故事摒弃了中国电影一贯的批判纪实手法,向中产知识分子的思想情感爆发靠拢,很生活化;另,潘虹那时是真漂亮,眼睛会演戏。

57分钟前
  • 白鲸
  • 推荐

潘虹塑造的这个角色,导致我在很多年里始终坚持她是最美的中国女演员。

1小时前
  • 蛮荒之地
  • 推荐

潘虹的大眼睛会说话。谁来拍一部2019年版,就讲996。满口XXX没人性的老干部家属,没钱看病的农村病人,需要领导批条子才能用的救护车。。。

1小时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里面有句台词说的是”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三十年过去了,手术刀们终于实现了华丽转身。曾和本片的编辑聊过好几次,还记得他说刚发现这个小说时的激动和兴奋,改编、上映等的数次波折。那个时代,这样的电影是贴近当时的观众的,而这个时代同样需要能引起共鸣和心声的作品。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