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2015)

剧情片其它2015

主演:布丽·拉尔森,雅各布·特伦布莱,肖恩·布里吉格斯,温迪·古逊,阿曼达·布鲁盖尔,乔·平格,琼·艾伦,卡斯·安瓦尔,威廉姆·H·梅西,兰道尔·爱德华,罗德里戈-费尔南德斯-斯托尔,罗里·奥谢,汤姆·麦卡穆斯,杰克·富尔顿,梅根·帕克

导演:伦尼·阿伯拉罕森

播放地址

 剧照

房间(2015) 剧照 NO.1房间(2015) 剧照 NO.2房间(2015) 剧照 NO.3房间(2015) 剧照 NO.4房间(2015) 剧照 NO.5房间(2015) 剧照 NO.6房间(2015) 剧照 NO.13房间(2015) 剧照 NO.14房间(2015) 剧照 NO.15房间(2015) 剧照 NO.16房间(2015) 剧照 NO.17房间(2015) 剧照 NO.18房间(2015) 剧照 NO.19房间(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5:47

详细剧情

女孩乔伊(布丽·拉尔森 Brie Larson 饰)被一个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骗,之后被他囚禁在其房子后院的棚屋里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她遭到强奸,并生下儿子杰克(雅各布·特伦布莱 Jacob Tremblay 饰)。靠着老尼克时不时的物资补给,母子二人艰难度日。尽管如此,母亲还是竭尽所能,为儿子杰克创造了一个安全而开心的成长空间。这个狭小逼仄的房间,成了杰克生活成长的神奇小天地。在杰克度过了他的五岁生日后,母亲决定告诉他真相,在这个小小的房间外面,有着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开始策划逃跑计划,决心要逃出这个囚禁他们的房间……  本片根据艾玛·唐纳修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原案(不是影评)】奥地利禁室乱伦案

(来自维基百科,括号内是根据英文版翻译补充的 //en.wikipedia.org/wiki/Fritzl_case

事件揭发时为2008年2月,当时的伊丽莎白(Elisabeth Fritzl)已经42岁。根据报道,伊丽莎白自11岁起就开始被父亲(Josef Fritzl)性侵犯,她曾经两度尝试离家出走,然而不遂。于1984年8月28日,伊丽莎白第3次欲出走时被父亲用麻醉药迷晕,锁上手铐并且禁锢于地牢内。(进入地牢必须经过八道门,里面有卧房、厨房、浴室,高度不足两米。)

被禁锢多年来,伊丽莎白诞下了7名子女,当中的一对双胞胎中有一个夭折,被丢进后园处用火炉烧掉。有3名子女自出生以来一直与她一同被困在地牢内,不见天日。至于另外3名子女,则由其父亲透过“正式途径”收养。(父亲将这三名子女放在自家门前,强迫伊丽莎白写信,称是她的弃儿。)

伊丽莎白的母亲多年来都不知道女儿的遭遇,还以为她是自愿地离家出走,因为她曾经收过女儿的一封信,让父母不要找寻她。

2008年2月19日,父亲把伊丽莎白的19岁长女克斯廷送到医院,宣称是被失踪的伊丽莎白撇下的。克斯廷被送到医院时昏迷,医生发现她罹患罕见重病,要求警方找寻其生母提供病史资料,因而揭发事件。(父亲婚后曾因强奸入狱18个月,15年后依法消除案底。)

 2 ) 值得看看

昨晚在房间里看《房间》,第二期观影,感觉好值!本片作者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笔触细腻,以5岁男孩杰克的视角,把一个长达七年的非法囚禁和性虐待故事写成了现实主义的童话……在这样肮脏的事件里,我看不到暴力、折磨和恐惧,我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母爱的房间,母亲乔伊在极端环境中给孩子带去快乐和希望。 by the way,除了结尾杰克认真和房间里的家具一一道别之外,还有个细节也超有泪点的,就是乔伊策划出逃,把儿子卷在地毯里反复练习时,他不能明白地对妈妈扯破嗓子大喊“I hate you!”……瞬间被戳中

 3 ) 我本想批判地看,结果我的心被活生生挖了出来【附访谈精彩片段】

首先要感谢毒舌电影公众号的大力推荐,使我身在LA没有错过这部电影的放映+制作团队访谈。

有幸在UCLA附近的Hammer Museum看了这场电影,以及随后的创作团队访谈。这个活动是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主办的,精选了这一年上映的影片里最具价值(“historical significance“)的10来部片子放映,并邀请导演等访谈。

访谈里导演谈到,当初导演看了Emma的小说,脑子里满是母子两人在狭小房间里的画面,挥之不去,于是给作家Emma写了10页的长信,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以及自己有多想把这拍成电影,遂有此片。

主持人上台就说:这是一部让人心碎的电影,当时我就做好各种虐的准备了。电影放映完毕,主持人又恶狠狠一笑“你们心碎,最后会得到补偿咦哈哈哈”
it's a movie about captivation but doesn't talk about captivation, but talks about stepping out, about intimacy, and love.

主持人问你们自电影开拍到现在最喜欢的体验是什么?
Jacob,也就是Jack的演员(一本正经):就是留长发,我很喜欢,我很遗憾地知道我以后不能留长发了。
Brie,也就是妈妈的演员:走出去。这个电影讲的是走出去,走到一个充满未知的恐惧的更大的空间中去。我个人的体会尤其如此,拍这个电影前后,就仿佛是我脱胎换骨,走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里去了。

观众:你们俩为了角色做了哪些情绪上的准备呢?
Jacob: (吃了很多糖。。。)
Brie:跟专业人士了解了被囚禁的人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把自己关起来。

观众:整个拍摄的气氛是怎样的,怎样“调教”小孩呢。
演员导演:Jacob很棒。但是毕竟是小孩,很多事情不在我们控制当中。比如剧中他对着生日蛋糕发怒,因为没有蜡烛。但在演出现场,Jacob看见蛋糕非常高兴,说“我很喜欢这个蛋糕,我肯定不会对这么好的蛋糕生气的!” 导演“你要生气你要生气!” Jacob还是非常高兴"一看就很好吃干吗要生气" 导演疯了“要生气!生气了才能吃!” Jacob就只好生气了然后把半个蛋糕吃掉了。。。

观众: 那个卷地毯的场景,Jacob你演了多少遍呢?
Jacob:练习了10次的样子,正式拍又玩了5遍。
Brie:什么乱七八糟的,根本不只好不好!这是剧本里很严肃的一场戏,但是Jacob卷地毯开心得不亦乐乎,我们花了好大力气让他不要在里面兴奋地尖叫。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我们几个大人面面相觑,真的不清楚我们在搞什么鬼。

主持人:那Jacob以后有什么计划么?
Jacob(一本正经):我准备当一个动作戏剧片的导演了,我现在脑子里就有两个故事。
Brie: 但是你上次说你要当绝地武士啊!
Jacob(遗憾):但是显然,一个现实中的人是不能成为绝地武士的。
Brie(惊呆):这谁告诉你的?真太让人伤心了!
【这一个回答其实非常让人感慨,片中的男孩慢慢知道了真实的世界,演员Jacob也慢慢知道了。。。】

----- 下面是个人被震撼到的几个片段 ------
被囚禁7年的母亲给5岁的儿子Jack营造了一个只有屋子这么大的世界。在这个孩子的眼里,这个房间的外面就算外太空了。电影直接让孩子去口述他这小的可怜的世界观,“屋里的植物是真的,树是不存在的,只有电视上有”,说的时候还用一种非常纯真而且被自己惊讶到的语气,像任何其他在“大世界”中长大的孩童一样。这一段描述,如果你要去回想母亲跟他说谎时的表情和心境,其实心里又是辛酸又是一阵鸡皮疙瘩。对于母亲,这是一个让人觉得自己被上帝忘记的地方,充满了扭曲的温馨,即使在孩子眼里那么美,这个房间也散发着一股尸体一样腐烂的气息。但对孩子而言,却是他长大之处,他的安全感,珍贵的童年记忆,亲密的回忆,都诞生自这里。这个又美又恶心的组合,真是让人的心平静不下来。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刻,这个矛盾依旧存在,但是一大一小两种不同心境的告别,却让高悬的不平衡感着陆了,最后观众流出的眼泪是欣慰的,它同时是暖心,而且残酷的。我自己到最后这里已经不能自拔了,就流了好久的眼泪,到导演制片人,大小两个演员商场,开始说笑,我还是沉浸在这种五味杂陈的情感之中。

啊,回到电影开头,母亲保护孩子不让老尼克碰他,孩子甚至还对尼克的生日礼物充满了不懂事的期待。“1,2,3,4,5...” 孩子只知道数,并不知道那一声声节奏中,母亲是怎样痛苦的表情。一切都在jack走出自己的小衣厨之后改变了,这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拍摄的时候,孩子的手犹豫着要不要推开门,这给人一种神圣的里程碑般的感觉。这回混蛋老尼克露出了Jack在衣厨里偷看不到的真面目。Step out,其实这个时候Jack已经走出他的第一步了。不过我还是觉得影片对女主角相应的转变做的处理还不够戏剧性,我当时想着至少给母亲一个及其羞辱而无奈的表情,就是那种“虽然我创造了你的世界,但我在世界里是这样被万般临蓐”,然后痛定思过,想着将来何去何从,再来“真实的世界是这样的”,就会在感情线上更加合情合理。

然后就是出逃。这里迎来了全片“五味杂陈”之官感的最大峰:小孩对妈妈又爱又不想逃的恨,小孩紧张,小孩对外面大大的世界将信将疑——直到他弄开地毯,摇滚风格的音乐此时也达到了高潮——他掀开的是整个蓝天,一种美到令人倍感恐惧的宽广就赤裸裸地展现在他面前。。。
我质疑过被囚禁者的智商,质疑过电影的节奏,质疑过妈妈为什么不给孩子剪头发,质疑出逃的时候我虽然不知道结局却不能跟着小孩紧张起来 ,但在掀开毯子看见蓝天的这一刻,我内心深处的啥东西被它捅到了,这是一种及其奇怪的体验,不是心碎了,而是心被老鹰的喙活活掏出来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然后孩子出逃的计划,那叫一个不周详啊,就好比古装戏里把孩子扔篮子里随水漂流,却连张纸条都没写,智商啊!但是良心角色——Parker警官这个重要的线索人物出来把这些烂摊子收拾了个干净!影片放到一半,母子两人已经在外面了。他们的生命,在电影的中间就翻篇了。我当时看了下手表,尼玛,原来在外面才是故事的核心。

孩子的想法简单,“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原来的房间呢”。孩子不懂事。
母亲这边的心境则非常复杂【我觉得电影没有处理到最好】。要move on,却不断互相质疑当初错误的举动。要step out, 却发现以前默认“孩子是我的”“我要和孩子在一起”这么坚信的理念都要被质问。母亲一下子不只是一个受害者了,她是否也是一个帮凶呢?要承受的东西太多,母亲崩溃。

 4 ) 我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的母亲

<图片1>

我们惊奇地发现——今年女配更像主角,女主更像配角。
《卡罗尔》中目光难以移开的特芮丝,《丹麦女孩》中变性人的妻子格尔达都更给人女主即视感。《房间》中的女主角母亲乔伊反而更像男主角杰克的陪衬。
我听着电影预告片的配乐《For My Help》和《All The Things Lost》,很应景。
女主角名叫乔伊,让我想到了表姐主演的《奋斗的乔伊》,同名的两个主角。
詹妮弗·劳伦斯也许是太年轻或者是戏中的装扮,她不像一个受生活所压还有两个孩子的母亲。
很多人吐槽布瑞·拉尔森的长相老成,她在电影的状态反而与这个角色十分契合。
一个被关在房间里7年的母亲,她会满脸红光、面色红润吗?她必然是有些憔悴的,但是因为儿子的陪伴她的生活才有一丝生气。
拉尔森因为这个表演在金球奖中夺得剧情影后,更有可能在奥斯卡摘冠,她的这身礼服拿出了她的影后气场。我在想星光不足的她马上会变得星光熠熠了
不可忽视的男孩:雅各布·特伦布莱
2006年出生于加拿大的他在戏中扮演一个比他本身年龄更小的男孩5岁的杰克。
他曾经在电影《蓝精灵2》中饰演温斯洛夫妇的儿子,在《房间》中他大放异彩,甚至完全值得一个奥斯卡提名。
孩童的表演让我始终觉得奇妙,他们真的知道在演戏吗,他们的一切是本能反应还是有意为之?
电影里他蓄着长发,让人难以辨别他的性别,从小生活在棚屋里他的世界只有这个房间、母亲、台灯、水槽、衣柜、蛋蛋蛇……
——这是母亲的地狱,却是男孩的天堂
他甚至有些模糊一些事物的真假,电视,太空……电影采用了孩童的眼光,反而让人看见了成人难以发现的光芒
<图片3>
<图片4>
她在房间里诞下一子,儿子给了她希望,她表面上顺从老尼克(Old Nick其实有妖魔的意思),也许关久了也许就会习惯被囚禁的生活,任何人都会如此。但是她的内心却始终在谋划出逃,电影明确说明了她曾用马桶盖但未成功,结尾处有她挖地道的痕迹。
她一直不让老尼克碰或者看孩子,不仅是害怕他伤害孩子,也为孩子装死不被发觉埋下伏笔。
为什么在孩子5岁的时候选择让他离开?母亲意识到孩子太小没有自主意识,而太大他将无法适应真正的世界,5岁——正好懂得一些东西,能走能跑,还可以重新树立世界观,于是乔伊认为这是时候了。
她告诉了孩子真相,这个不是真正的世界,有真正的人存在,狗、草坪、树叶……而这个房间只是隐藏在世界的一小部分,而这个房间是她痛苦的根源。
孩子疑惑、生气,他不相信,他想重回4岁,他想就在房间里好好生活。也符合他从小未离开的心理。乔伊着急、痛苦,因为她不论怎么解释,儿子都无法理解。
——“房间不臭,除非你放屁!”
停车、跳车、跑、找人、递纸条。
观众的心也跟着抓紧,不知道这次逃跑能否成功。电影渲染出紧张悬疑的气氛,男孩的认知不断被反转,前半段堪称精彩。而此时电影并没有开始多久,我们都在怀疑是否能逃走
孩子逃出生天的时候,我也惊呆了,镜头的绝妙,男孩漂亮的眼睛下惊讶的表情,他看到了天空,树木,房屋,汽车,一切都狠狠颠覆了他的认识。风拂过了他的头发,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宛若新生。我认为这无疑是电影中最美的镜头
<图片5>
电影前半部分精彩扣人心弦,其实我们真的感慨,逃出密闭的房间容易,逃出不存在的房间难【台湾译名《不存在的房间》,香港译名《抖室》】
在机智的女警的帮助下,找到了密室救出了母亲,杰克不知道如何打开车门,而母亲惊恐地跑出,抱住儿子早已泪流纵横,让人感觉真情流露,到这个时候你会觉得两个人物已经塑造得如此完整饱满。可是故事从他们逃出房间才真正开始。
未知的新世界,不仅是儿子从未见过,更是被囚禁多年的母亲所难以适应的
而【逃出后综合征】便随之而来,在儿子还可塑的情况下救出让儿子去认知这个新的事物,但乔伊的心结却难解。
原本17岁无忧的她,她的生活却因自己的善良帮助而被打破。
她感觉没有她其他人也在正常生活没有变化,而自己的一生却被毁掉。
她甚至责怪母亲不应该教她与人为善,让她落入伪善的陷阱。
乔伊与乔伊母亲的争吵这一段也非常精彩——“你以为你是唯一一个人生被毁灭的人吗?”
一句话让观众恍然大悟,女儿的失联对母亲来说更是最大的打击,母亲一定无数次地寻找女儿,直到失望、思念、绝望、痛苦,也许是找到现任伴侣她的生活才归于平静。
我母亲曾说:“失去自己的孩子就如同要了自己的命。”
我们看到电影中7年后乔伊回到现实世界却发现父母离异了,虽然片中没有明确提及原因,我在想与女儿的失踪不无关系。
那个主持人的提问(简直让我想打她),也是一种对终极牺牲的理解。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主持人错了,她站在道德制高点:乔伊牺牲自己如若把孩子送出去也许能保住孩子有正常的童年。这让乔伊怀疑自己,是否自己这几年把孩子留在身边苦心保护他反而是个错误的选择?不管乔伊在厕所做了什么,是嗑药也好还是自尽也罢。
她终归是逃避了放弃了自责了。而后其实我们发现杰克剪掉自己的头发,把这份“力量”送给母亲。
“这一次我替我们决定。”我们看到了这个男孩懂事的心智,以及对母亲深沉的爱意。 他和小狗玩耍,和家人做蛋糕,对外婆说我爱你,和小伙伴踢球。
我们看到了他没有因为那5年在密室的生活而变得无法自理,一切都在好起来。
而更是儿子的善意解救了母亲,又一次!乔伊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可在杰克心中她就是妈妈。
《房间》是一个绝对的好故事,导演伦尼·阿伯拉罕森没有浪费它。值得我们反复去看。
布丽·拉尔森和雅各布·特伦布莱 更是神来之笔。很多人认为拉尔森提名女主是意料之中。
我觉得奥斯卡的四项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编剧本】
也不是空穴来风,虽然有人诟病后半部分沦为心灵鸡汤,但是我觉得人们都需要这碗鸡汤来拯救——“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
也不枉有人评价今年是小年,男孩的表演绝妙,准影后的表演虽不能算得上神演技、神乎其神,不过拉尔森的表现也是上乘,那个天窗下的表情和眼神就值得奥斯卡提名了。把这个治愈系母亲演得淋漓尽致,痛苦最终变成释然
世界是一个更大的房间,最终母子还是回到了棚屋,虽然有痛苦却还有温馨。
东西收走之后惊讶发现房间变小了,也是因为他们面对了更大的世界。
“对房间说再见。”也是真正地走出了房间
母亲和孩子的相互扶持与帮助,我想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的母亲。

 5 ) 即便囚于牢笼,也不要丧失定义自由的能力

(文/杨时旸)
    事实已经证明,今年真的是奥斯卡的小年,入选的片子大多数都没有惊喜,当然,那些片子谈不上是烂片,但问题在于都透露着一股看见开头就能猜到全部走向的平庸气味。这种正确得毫无瑕疵的状态有些让人厌倦。在几部热门电影之中,这部《房间》似乎还稍稍有些不同,相比于《间谍之桥》中充满着陈词滥调的国家和历史宏大背景的叙事,这部电影更贴近“个人”。
    大多数人在开头就能看穿这个设定:一对被囚禁的母子如何挣脱桎梏重回世界的故事。不同的地方在于,被囚禁的那个男孩从未见到过外面的世界。他短暂的五六年的生命中一直在这个几平米的小屋子里度过,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就是房顶的一扇小天窗,以及一台信号不太好的电视机。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此,对于这个男孩儿来说,这个房间就是全部世界,他在电视中所看到的,他都认为是只属于电视的、虚构的东西,只有他在房间中能触摸到的才是全部的真实。所以,相比于母亲的绝望,孩子觉得一切都好,一直安之若素。
    妈妈是几年前上学途中被绑架的,日后一直囚禁于此,无法逃脱,被迫与绑架者生下了孩子,直到孩子稍稍懂事,她才觉得似乎可以借助孩子逃离这里。她训练自己的儿子,让他装病,装死,以便让绑架自己的男人把男孩儿的“尸体”带出去,寻找求救的可能。这并不是一部惊悚、悬疑类型片,所以,即便有着紧张的氛围,电影的着墨也并不在渲染这些,而是探讨了一个人在内心中关于自由和禁锢的定义。
    男孩儿从不知道树叶是真实的,也不知道街道、汽车与人群的概念,更缺乏与人类互动的经验,所以,当他背诵着母亲教授的办法,从那辆皮卡上跳下,在街道上奔逃的时候,基本上处于一种震惊之中。一个适应了囚禁的人,对于自由是有恐惧的。这一点并非虚构,在现实中已经被证明,某个小国的人由于特殊原因逃往他国,原本认为应该从此享受正常生活,却发现那个群体的自杀率居高不下。这一点,真的让人感到悲凉。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在讲述如何逃出有形的囚禁,那么后半段则是讲述如何逃出无形的、心灵的囚禁,从而进入真正的自由。后者,更加艰难。
    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身体被从牢笼中解救出来,一切就会顺理成章地变得顺遂,似乎一些都得到了妥善地解决,但其实,只有当事人知道,更深邃的囚禁是对于内心的封闭,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惧与隔膜。就像电影中所展现的,无论媒体、家人、邻居,都把这一对母子当做一种“观看对象”或者“呵护对象”,他们成为了深藏故事的人,其实,什么时候他们能被“无视”,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平静地审视自己的经历,承认它,并只把它当做一段过往,而不是一个障碍。
    那个男孩儿成为了最重要的转折点,他比成年人都要无畏,即便最初也经历了不适应,但很快就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巧妙的是,在不经意间,孩子拯救了母亲。他一直念叨着想回到那个被囚禁的房间看看,对于孩子来说,那是曾经的家,有着温馨的记忆,即便这听起来很残忍,但对他而言,就是如此,而他母亲的态度从最初的阻止、厌恶到最终答应。孩子回到了那个破乱不堪的地方,对着椅子、水槽、衣柜,说着再见,就像影片开始,孩子每天早晨对着房间中的一切问着你好,当孩子用稚嫩的方式挥别过去,在一旁的母亲也同样真正走出了内心的牢笼。
     对于妈妈来讲,这个男孩儿的身份本身成为了一层隐喻,他是绑架者与自己的儿子,他身上混杂着一半爱意与一半仇恨,而他终将伴随自己的一生,她必须学会接纳这一切,曾经的苦难是无法回避的,就像眼前的孩子,但我们需要具备那种自己解放自己的能力。他人只能从外部对我们进行有形的囚禁,只有我们自己才懂得如何卸下内心的镣铐。实施囚禁的人就是为了毁灭他人,但我们即便触摸过牢笼,也仍然不要丧失定义自由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抗和胜利。

 6 ) 「Quotes」

「There's so much of "place" in the world. There's less time because the time has to be spread extra thin over all the places, like butter. so all the persons say "Hurry up! Let's get going! Pick up the pace! Finish up now!". Ma was in a hurry to go "boing" up to Heaven, but she forgot me. Dumbo Ma! So the aliens threw her back down. Crash! And broke her.」


「Grandma.

Yes?

I need scissors.

What for?

For cutting my hair.

Do you really want to do that?

I wanna send it to Ma.

How come?

She needs my strong more than me, so I wanna send it to her. Or you can take it to her.」


「When I was four I don't even know about the world. And now me and ma going to live in forever, and ever. Until we're dead. This is the street in a city, in a country, call America, on the earth. That's the blue and green planet, always spin. So I don't know why we don't fall off. Then, there's outer space. Noboy knows where's heaven. Ma and I have decided because we don't know what we like. We get to try everything.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out here, and sometimes it's scary. But that's ok. Because it's still just you and me.」


「Bye plant, bye chair number one, bye chair number two, bye table, bye wardrobe, bye sink, byebye skylight. Ma say byebye to room.」

 7 ) Mom,say bye bye to room

      女主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影后,慕名而来。看完我只想说一句话:那个小男孩是没有提名么?完全可以提名最佳男主啊?难道是有年龄限制?另外,要不是我之前就知道他是男孩子,单看影片,他真的太漂亮了,还是长头发,就像一个洋娃娃,跟女孩子一样漂亮。

      回到电影本身,我想女主真的从room走出来应该就是jack叫她说的一句话:Mom, say bye bye to room。至此,她才真正脱离了room。

       一开始在房间里的戏份都比较昏暗,本身房间环境就局促,只有一个天窗可以透些许光亮出来,作为旁观者我们也许是冷漠的看客,影片说七年了,女主被困在这里,不过有个小孩,估计被迫生了下来。这七年间要是没有后来的这个小孩,估计很难挨过去吧。但我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只是慢慢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开始理解她的那种心情。绝望过,发疯过……

      我想我没有那么坚强的意志,七年我就疯了吧。女主跟小男孩相依为命,同时不放弃出逃的机会。就在jack五岁生日的时候,女主开始跟jack说外面的世界。她想借助jack的小小力量出逃。我们站在jack的视角想一下,五岁,自从出生便生活在这个小小房间里面,这个房间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外面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的,对他来说都是假的都是不存在的,电视剧里的也是假的。所以当他妈妈颠覆了他这个世界观时他是崩溃的,他不愿意接受,他大喊大叫着,不想讨论这个话题。Poor child。幸好得益于女主的良好教导,jack生性乐观,爱妈妈。为了妈妈他愿意去做妈妈交代的事情。真是个好孩子。

      经过一次失败,他们计谋成功了。他们得救了!在女主从房间里跑出来跟jack相拥的一瞬间,我还是感动到了。故事当然没有结束,他们是从房间出来了,可是他们的心还没有走出来。

      孩子越小,越容易重塑 世界观,所以,Jack很快就慢慢适应了外面的这个世界,这当然离不了亲人的爱护。可是对女主来说太难了。噩梦般的七年很难从脑海中抹去。所以,她歇斯底里,她想不开,在上了访谈节目后,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在刚生下小孩子的时候把他送走,这是不是对小孩子最好的选择呢?本身女主就没调整好状态,这么一问她更加想不开了,看了真是心酸啊。也许是母子连心,女主吃安眠药自杀,Jack听到了声响跑去看她,又一次救了妈妈。

      救了妈妈两次的Jack说想回到room去看看,毕竟是他出生迄今为止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一告别房间里的一切,并跟妈妈说:Mom, say bye bye to room。

      未来还很长,从房间走出来走向未来。

 8 ) 唤起心中童年的叙事诗——TIFF人民选择奖影片《房间》漫谈

唤起心中童年的叙事诗 这部影片的光环太多,可以写满整张宣传海报,如今俨然成为颁奖季中最佳故事片的热门选项。其实放眼背后主创团队,2014年圣丹斯独立电影节出跳的《弗兰克》导演,原班剪辑和音乐制作人马。外加请来了汤姆.霍伯导演,一系列影片《国王的演讲》《悲惨世界》《丹麦女孩》的金牌摄影师:丹尼.科恩,为该片大量的密室封闭环境拍摄,带来了不可或缺的保障。 导演:兰纳德.阿伯拉罕森,继上一部根据《以眼杀人》回忆录改编的《弗兰克》之后,这次的《房间》,也是改编自同名小说。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全全由作者独立编剧。故事有关于被绑架的女性,以及她与儿子被囚禁的遭遇。令该片之所以荣获诸多赞誉的,不仅仅故事对绑架困境的刻画,还有后面大半部分回到现实后的反思,以及该片不同的审视角度——孩童的眼光。

像这样,讲述孩子眼中的世界,用他们纯真的心灵,写照社会与现实的庞杂。个人最近一次是在《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见到,其中表现的是战争与集中营。而这部影片是在通过孩子的角度,来讲述虚幻与现实世界的更迭,真实世界之大,以至于无法用言语形容。所以,影片采用了诗的形式,借用孩童的口吻,念出哲理般的诗句。 <图片1> 一个小男孩儿,在一间仅有十平方米大的毛坯房间里长大。影片以杰克五岁生日的早晨展开叙述,通过杰克逐一与房间里的水池、浴缸、椅子打招呼为引子,360度的带领观众一起参观了这个特别的“房间”。即便母亲每天的眉头是紧缩的,但是这样的地方,对于年幼的杰克来说,已经是天堂。这里所有的东西,他都喜爱,最重要的是,母亲永远在自己身边。 当生日过后,母亲尝试将事实真相告诉他时,他是不接受的,他甚至说,他想要回到四岁。相信每个人也很难想起,心中的童话世界破灭是在哪一天,到底是哪个天杀的人,拆穿了公主与王子的梦幻国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魔法,一切都要通过努力奋斗而来,自己终将要独立的走过一生,父母不会一直陪在自己身边。影片中,并没有机会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杰克,却还要负担更繁重的任务——拯救自己的母亲。 <图片7> 在母亲再三的劝服下,杰克要装病,装死,在地毯里滚动,记住停车、大叫、跳车、求助的步骤,以便逃出变态绑架犯的魔掌。这样的故事,在平静地交代完毕“房间”的环境之后,第二天母子就开始酝酿“房间”的出逃计划。这使得影片的前一个小时,剧情紧凑,悬念十足。而丹尼.科恩的摄影,让这间小小的毛坯房,变成了孩童视角中,童话的梦幻屋。旋转的镜头里,满墙的涂鸦作品,各种食品包装的海报贴画,鸡蛋壳串起来的装饰品,每天唯一会带来光亮的天窗,在母亲睡觉时,跟墙壁上的树影玩耍的孩子,一切都如此美妙。 影片再一次令人们看到了,无论贫穷还是困境,在孩子的眼中,世界一样美好。他们最深的牵绊,就是陪伴他们的那个人。如同《如父如子》中感觉不到生活条件差异的交换子们。而影片中,当杰克开始拆解玩具汽车的时候,象征着他的童年已经开始瓦解了,尽管他不情愿接受,但是他内心是相信母亲的,他逐渐学着接受母亲口中的真相——这个房间才是个虚设的牢笼,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即便他五年来,接触到所有真实的东西, 都是来自这个房间,而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都是电视机里的魔法,才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虚无世界。 当这样的错位认知被生生反转,非常有意思,又充满哲思。当脑海中的意识不同了,眼睛里所看到的事物,也就随之不同了。为了那个未知的真实世界,杰克要独自面对坏人,完成求救大计。他虽然嘴里央求着,可不可以等自己六岁再做这件事,最后还大喊出:“我恨你!”的气话,一切的愤怒,都来自于离别与恐惧。而当他在卡车后面,滚出毛毯,看到不再是框在天窗里的天空时,看到真正的树枝和树叶时,就连天线都显得异样的神奇与美丽。三个从近景,到特写,再到局部眼神的镜头,递进式的交代了杰克的心境与感知。此时的他,如同第一次走入森林,感知世界的 IA:EVA 一样,看到了真实,进入了社会,成为了一个“人”的真实个体。 影片中的杰克,虽然一直被母亲称呼为Good Boy,但是他一直是留着长发,像个女孩一样,没有清楚的性别特征。直到影片的最后,他完成了将母亲从实体的牢笼里救出,又帮助母亲走出了心灵的困境之后,他要求外婆给自己剪发,将头发交给因为抑郁而嗑药住院的母亲,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母亲。剪发之后,他又有了一起踢球的邻居小伙伴,最后还有了自己的小狗,融入了家庭,迎来了母亲的回归,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小男孩”。

外婆说的那句:“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这是影片中很重的一句话。虽然杰克未必会懂,他的方式只是对母亲说,不要再做第二次,就好了。在孩子的世界里,对于父母,只要他们归来,不抛弃自己,就没有不可原谅的罪过,令人感动。杰克在影片中,至少有四至六首独白的诗篇,大约是两首在狭窄拥挤“房间”里,两首在医院中,两首在新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杰克熟悉外婆家后,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说:“在这个世界里,有着无数的门,门背后有着无数的房间,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在那里发生着,人们总是在忙碌着,却没有一个人知道天堂在哪。”。 影片中,杰克的世界观是被调转的,从童话到现实,但是五岁孩童的心智是单纯且美好的。而他的母亲正好相反,已经是成人的她,当然清楚知道,自己是被拐骗的受害者,是被囚禁在房间里,与世隔绝的受难者。但是,在她与杰克相处的五年中,她是位伟大的母亲,含辛茹苦,不忍心也要残酷的打破杰克美好的童年与幻想。但是自从出了房间,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她又退化成了当年那个17岁的偏执女孩儿。父亲对于杰克的不接受,令她气愤,母亲过度的关怀和参与,也令她焦虑。她忍不住抱怨母亲七年前对自己说的话,那样也许就不会跟着伪善的骗子,去看什么小狗。 她必须自己重新经历,在家庭和社会的包裹中,从一个17岁青春期的女孩儿,重新长成为人母的过程。她总是担心杰克不喜欢玩具,只会看动画片,跟这个社会和世界没有联系,然而其实没有联系是她自己,当年的朋友和同学早已经不在,她没有完成学业,也没有工作,她才是那个令人最担心的对象。在把这个真实的世界带给杰克之后,她需要的是跟杰克一起,重新经历成长。 <图片8> 影片完美的收尾,在杰克提出的,想回到“房间”去探访的请求。母亲极不情愿的回到这个简陋后院的小木屋前,杰克问我们的Room是不是遭遇打劫了,因为一切他熟悉的家具都不见了,只剩下几件物品,凌乱的躺在墙边和地上。像电影开篇中,对每一件家具和物品说早安一样,杰克跟每一个仅剩的物品说再见。最后他对母亲说:“妈妈,对房间说再见。”,母亲亦在嘴边呢喃了这句告别。在杰克的眼中,这里虽然糟粕,但是也是自己最开心的童年,这里有模糊不清的电视、有马桶蓄水池可以航行纸军舰,而母亲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影片无数次的令人感动,因为挚真的情感。令人难受的是童话世界的颠覆,虚无和真实,哪个才是更适合我们的地方,复杂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间,受到伤害,也会不小心伤害身边的人。而赤子之心,永远是守护我们的力量,走丢了,就奋力寻找回家的路,走错了,就避免下一次的犯错。影片这样虚幻与现实世界观念的找回,进而揭露了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问题,难怪可以在评论界和观众的口碑中,得以双赢。 在多伦多电影节的时候,初看这部影片,也只是听闻口碑很好,完全没有预料到评奖的结果,以及后来的走向,也算是没带任何偏见的,感受了影片唯美的镜头,接受了孩童心灵的洗礼,以及令人深思的人物角色在家庭与社会中面临的困境。我们每个人,作为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社会里的小房间中的人,着实需要更多的外界联系,人也好,事也好,宠物也好,因为,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 2015年11月18日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短评

多伦多人民眼泪奖吧。Room是牢笼,母子俩一直都在逃脱,前半部是身体逃脱,后半部是心理逃脱。前半部有噱头博眼球够精彩,母子第一次在外面世界拥抱时无比催泪。但之后对心理上的转变的处理有点软塌塌,能感觉已经克制煽情,但试图从小孩儿的视角来描述心理上的微妙转变似乎难度过大,没拿捏好。

8分钟前
  • 留不
  • 推荐

小童星的演技天分闪耀,令人惊叹,不是该给个表演奖的问题,是险些威胁了小李子。故事讲述了两次出逃:一次是物理性、空间性的;一次是精神性的“心牢”,说导演后半段跑题走偏的,大概心理预期只满足于看个惊悚片。原声音乐的作者是谁?中间高潮部分完全照搬<点球成金>的一段旋律,听得也是出戏。

11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在房间里你是我的全世界,走出房间也不会害怕,因为我们依然在一起…这句话是孩子说的,但同样适用于母亲,甚至可以说其实是孩子拯救了母亲!片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似容易接受些,但实则更让人觉得残忍,男孩的独白好多地方直戳泪点,无耻弗兰克来演外祖父很出戏,最后这条线也不了了之了

13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用孩子视觉掩盖一个冰冷世界,第二次走出“房间”说byebye才真正的走出了房间。“我是个坏妈妈”“但你是妈妈”。世界险恶,但还是很美好的。故事不煽,依然感动。

16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克制而细腻,在基于母亲的事件论述和儿童视角中获得了平衡。前半部分和后面的节奏把握都很好,小演员的表演令人震惊,一个孩子的真实而纯洁的灵魂,大美。

2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获救或创伤治疗的故事本身俗套,杰出之处是对那个孩子经验的世界的展示,我们都曾独有那个先验的经验主义的特异时空,却最终被这个符号的单一世界取代,有人温柔告别有人没有告别有人甚至忘了它的存在。问题不在于world解放了room,而是我们应该将room扩展至world,如果这真的是德勒兹的世纪。

22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小男孩才是真正的主角,故事站在受害者的视角上,讲心理自救,母亲努力让儿子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故事选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环境改变到内心改变,一切都以小男孩的情绪展开,很有难度,所幸小男孩的演技是奥斯卡级别的,剧本是模式化的类型片写法,前一个小时非常完美,拍的工工整整。★★★★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后半段差了点,仍然是个不错的故事,主要是两个演员太棒了。某场戏太催泪,哭得不能自控。

2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扮演者雅各布·特伦布莱的表演实在太让人惊讶了!以小男孩的童趣视角来推进一个悲惨的故事,屋里屋外,成年与童真,既对立,又统一,“我本该高兴的啊”。最后小男孩跟那些物件告别的时候,太揪心了。但有一点不太通吧,施虐者为什么抛下了小男孩儿?

2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确实好电影,低成本,无炫技,本以为会很无聊,没想到俩小时里基本没有走神的时候

31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Babadook 2.0.娘送我一颗烂掉的牙,我还娘一头秀发,这母子情的信物把那些男女,男男,女女,各种爱情全比得没影了。最爱的角色其实是奶奶的丈夫,是要多温柔善良的人才能耐心去慢慢抚平脆弱的小心灵。

34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3.5入;被小主角打动好多次,那个在成人眼里充满黑暗龌蹉的“房间”,却是他童年梦幻的乐园,可以和光影追逐,可以和家具嬉戏,孩子无穷的想象让密闭空间变得无穷大,前半部拍得既美丽又残酷;融入外界后线索较芜杂,没有处理好,“你又救了我一次”和告别仪式真催泪。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被偷走的岁月,被伤害的生命,被禁锢的灵魂,终将被希望和善意救赎。

36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每样都试试…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有时候还很恐怖,但是没关系,因为还是你和我在一起…”缩小的房间,变大的世界,2015像《阳光小美女》一样的惊喜黑马之作。结尾和房间再见有强力泪点:“再见盆栽,再见椅子一号和二号,再见桌子,再见衣柜,再见水槽,再见天窗…”

3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小演员没提名最佳男主角,一定是为了把小金人让给莱奥纳多。

40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LFF2015# 前半程在room里是有趣博眼球的地方 但后半程逃脱room之后才是决定该片是鸡汤还是严肃戏剧的时候 然而后半部分表面化了所有实质性问题 两位主演都一级棒 可惜沦为了亲情鸡汤

41分钟前
  • litanerr
  • 还行

电影开场一个半小时:卧槽原来这孩子是男的!!!

42分钟前
  • Fay Kellum
  • 力荐

终于明白为什么纵然逆天如卡罗尔里面的女王大人,今年影后的赔率还是不如 Brie Larson了,演得真好。虽然后半段节奏有瑕疵,但故事说得挺完整 #向过去告别才能拥抱新生活的开始,否则就永远是个阴影#

47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女警察询问那段。。热血沸腾

52分钟前
  • Pirouette
  • 力荐

真人真事改编,可惜拍得流于表面了,完全没有被打动到。顶着锅盖说一句:小男孩演得其实比妈妈好...(第一次看女人在电影里素颜这么久)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