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情片美国2020

主演:埃迪·雷德梅恩,艾利克斯·夏普,萨莎·拜伦·科恩,杰瑞米·斯特朗,约翰·卡洛·林奇,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马克·里朗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本·申克曼,J.C.麦肯泽,弗兰克·兰格拉,丹尼尔·弗莱厄蒂,诺亚·罗宾斯,约翰·道曼,迈克尔·基顿,小凯文·哈里森,凯特琳·菲茨杰拉德,茱丽叶·安吉洛,布伦丹·伯克,凯文·奥多奈尔,爱丽丝·克雷梅尔堡,拉里·米切尔,韦恩·杜瓦尔,迈克尔·布鲁里布,达米安·杨,米歇尔·赫斯特,马修·勒弗沃,克里斯蒂安·利特克,马克斯·阿德勒,肖恩·帕森,爱德华德·弗莱彻,C·J·

导演:艾伦·索金

 剧照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2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4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5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6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3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4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5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6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7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8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19芝加哥七君子审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8 00:22

详细剧情

  1968 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和平抗议演变成了与警察和国民警卫队的暴力冲突。抗议活动的组织者包括艾比·霍夫曼、杰里·鲁宾、汤姆·海登和鲍勃·席勒,他们被指控阴谋煽动暴乱,随之而来的审判是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几场审判之一。

 长篇影评

 1 ) 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纵观影史,令人印象深刻的庭审戏可谓数不胜数。《控方证人》里于法庭中浮出水面的真相,《熔炉》里聋哑儿童用手语对院长罪行的倾诉,以及《光荣之路》里法官为了讨好上司而不择手段的恶行......而《芝加哥七君子的审判》中,庭审戏则是占据了大部分篇幅,内阁的黑暗,社会的丑恶与人民的反抗,皆在这短短两小时中呈现在我们眼前。

电影开篇,几幕交织的场景一一呈现在银幕上。“七君子”身份各异,有学生,有嬉皮士,亦有宗教人士。而他们被捕的原因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因反对越南战争而游行示威。与其说他们是君子,不如说他们是千千万万君子的代表,只不过,在游行中有人丧命,有人重伤,而他们只是站到了最后一刻。

内阁的黑幕,也自电影开头便逐一呈现:对于控方律师威逼利诱,命令其不择一切手段拿下此案;面对辩方主力律师的缺席,非但未延迟开庭,更是屡次驳回被告的请求。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对于陪审团中倾向于被告者,法院更是伪造黑手党的信件予以威胁,使其被迫退出庭审,进而加大控方的胜算。正如被告人之一所说,“这是政治审判,而我们注定是会失败的。”

审判开始,法官判决的倾向性便原形毕露。面对控方律师的言语,法官点头哈腰,丑态尽显。而对于辩方任何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的言论,法官逐一将其喝止,必要时刻还将发言者加以“不尊重法庭的罪名”。发表演讲的黑人抗议者更是处处得到“照顾”,最后甚至被警员将嘴堵住,使人啼笑皆非。每当控方处于劣势,法官便会以各种无中生有的方式结束庭审,辩方却只能敢怒不敢言。

休庭期间,银幕上呈现的是七君子被捕前的往事。数以万计的游行队伍在街头游行,囊括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无不高举反对战争的牌子,队伍中更是有勇者高举美国国旗,声势浩浩荡荡,响彻芝加哥。此情此景之下,他们迎来的并不是谈判亦或改正,而是催泪瓦斯与枪林弹雨。大兵与警察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人便打,甚至对于救人的群众也拳脚相加。正义的血液,于芝加哥街头飞溅,而地球的另一端,美国,朝鲜与中国的军人也正在因美国政府错误的决定而流淌着血液。而这七君子,有些是组织团队的一员,有些只是从混乱中杀出血路的反抗者。

这场审判的风波,很快在芝加哥扩散开来。法官丑恶的嘴脸,被告人无尽的冤屈,引发了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公民聚集于法庭之前,高喊出"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响彻云霄;先前的政府高官,也再看不下去这样的罪恶,顶着压力乃至威胁,赫然出现在证人席位上,与法官针尖对麦芒。甚至控方的律师,也再无法无视正义,对于法官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这次“七君子审判”,无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光阴似箭,随着时间的流逝,庭审已足足进行了151天。随着背后的黑幕逐一暴露,控方的压力也日渐增长,法官也被迫委曲求全,企图让七君子认罪,并许诺从宽处置。当所有人都以为高潮已经退去时,七君子派出的代表汤姆海登却将整个事件推向了最高潮。他手持朝鲜战争中牺牲战士的名单,响亮地将他们一一读出,振聋发聩。而评审团与双方律师,亦起立以示尊敬,全场一片哗然。法官的整顿效果已捉襟见肘,此刻,所有人心中的正义都已被唤醒。千千万万的名字,充斥整个芝加哥,为人们所铭记,哀悼:他们只是普通的美国公民,却要为政府错误的决定买单,令人悲恨交加。

THE WORLD IS WATCHING.世界在看的,是美国内阁的恶行,是法庭上的丑态,是七君子的正义。这次审判,如果说最开始是臭名昭著的,结局则是引人深思的。这场“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于半个世纪后终以电影的形式为世界所有人所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2 ) 七君子杂记

当代资本主义能轻松地将所有revolutionary、颠覆性的批判解构为改革性、改良性的批判,确实很厉害。

庭审既是影片的主要内容,却也作为一条线索不间断地引出了多段插叙补完了事件的全貌。是很非常规但也规整的叙事方式。

60年代是战后婴儿潮一代人的集体青春期,反战主义、民权运动、五月风暴、嬉皮士运动,泥沙俱下浊浪排空百舸争流,虽阴翳但能见日光,虽支离却也让人有联结的希望与力量。

大学念的法学,对那些称中国政法大学为“法大”而非“中政”的人多少都有些好感。然而历史也好现实也罢,用法律对抗政治大概都会令人失望,要用政治对抗政治,用人的同理心对抗政治。

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一部我们自己的电影去讲述那些发生在广场上的陈迹,我想那并不意味着颠覆或是推翻,只是简单的记录、反思。

不过说起来,我对己巳年Student Strike总体是持负面评价的。原因之一在于我认为那些最初在人群中央引领呐喊的人最终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担当,他们在享受了一时的风光之后将他人的牺牲作为了自己政治投机的原始资本。在他们的言谈中我只看到了对抗、自怜,并未见其对人有悲悯与同情,也未见其有作为殉道者应有的卓绝信念。

 3 ) 这牛 闪闪的好莱坞新片请千万别错过

今年第N次感叹了:我们正经历一次最严重的好莱坞片荒。

前段时间,我们又一次见证了历史,先是中国影片《八佰》以全球票房4.42亿美元超过《绝地战警3》,成为年度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

就目前北美疫情来看,接下来两个月很难有影片在票房上有所作为,最终的全球年度票房榜冠军十有八九是中国影片,不管是《八佰》还是其他哪部电影。

没过多久,中国内地年度电影票房在10月15日达到129.5亿人民币(约合19.3亿美元),正式超越北美同期成绩。中国内地历史上又首次成为全球票房第一的电影市场。

电影是多样性的艺术,好莱坞缺席这么长时间,我还怪想念的。如今北美院线瘫痪,Netflix成了美国新片的主发行阵地,而每次有还过得去的电影,苏莫都是且看且珍惜的。

而今天要聊的《芝加哥七君子》真的算是放大招了,金牌编剧艾伦索金自编自导,改编自上世纪60年代的著名民权运动,演员表从头到尾看下来,几乎都是熟脸。对于一部叙事复杂,人物众多的群像电影来说,这是必须的。但可以预想,没有艾伦索金这样的金字招牌,也不会有如此多的优秀演员加盟。

《芝加哥七君子》起因于美国民众的一次反越战游行,1968年,多个民权组织在芝加哥民主党大会期间举行了反战抗议活动。

原本和平的示威游行,因为人群中突然有人喊了句“冲啊!”而引起了暴乱,警方开始暴力镇压示威者,多名民权运动领袖被抓。

有意思的是,影片的目的显然是要讽刺共和党的懂王,可“七君子”抗议的却是民主党会议。

当年警察并没有锁定煽动暴乱的罪魁祸首,但是随着越战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美国的反战情绪愈加高昂。换届后,尼克松政府的新任司法部决定再次调查1968年的反战暴乱,想找几个民权领袖杀鸡儆猴,防止更多类似事件发生。

共有八名民权代表被拘捕并起诉阴谋罪,开始了一场混乱而漫长的审判。

其中一名非裔被告因为种族矛盾,拒绝白人律师代表,可他的律师因手术无法出庭,导致被分开审判。其他七名白人男性被告,即是片名中的“芝加哥七君子”。

这场审判的法官傲慢又偏见,过程中黑哨不断,致使控辩双方在庭上激烈冲突。一场意在镇压舆论的审判,反而激起了民众的愤怒。

尽管七人全部被判定有罪,但在1972年又上诉成功,全部被释放了。

这么复杂的一个故事,并不适合改编成电影。如果说有一个人能够胜任,那么非艾伦索金莫属。

这个故事线头太多,难以取舍。如果全都展现,看起来又会特别的散,观众抓不住重点。艾伦选择的是以庭审作为主线,牵出众多人物,再通过各人的证词,拼出整个故事的全貌。

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美国观众,这是最高效的叙事手法,中国观众看起来就有点吃力了。不过我们看《芝加哥七君子》其实是有拼图的乐趣的,反而增加了悬疑感。

这是一场耗时六个月的滑稽审判,电影只选取了其中几次庭审做切面,就把错综复杂的事件表述得清清楚楚,结构工整,冲突集中,人物个性鲜明。其中涉及的种族矛盾、司法制度问题,到了50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我想这也是电影问世的初衷。

影片剧本早在2007年就写好了,原计划由斯皮尔伯格执导。后来是因为好莱坞编剧大罢工,拍摄计划被搁置至今。

编剧艾伦索金2017年拍摄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茉莉牌局》,《芝加哥七君子》是他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可以看出他对这个故事的重视,再结合美国今年发生的那些魔幻故事,电影变得十分应景。

派拉蒙瞄准了今秋大选前上映,也是明年奥斯卡的种子选手。后来因为影院瘫痪,由Netflix接手,影片才能按时与观众见面。

要说电影的缺点——其实也是电影的优点——就是艾伦还是太依赖台词了。第83届奥斯卡上,艾伦索金凭《社交网络》获最佳编剧,片中犀利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芝加哥七君子》的台词依旧保持了犀利和高密度,中间夹杂了幽默段子和激烈的争辩,再加上大量人物和快速剪辑,虽然艾伦有能力将台词写得不无聊,但对于观众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

最后,影片好片值83分,在今年电影里不说鹤立鸡群也是名列前茅,光冲着这个阵容也不容错过。

 4 )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这段历史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片我看了两遍,一次在家,一次在汽车影院,因为人物众多、台词又多又快而且很精彩,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有点跟不上,后来做了一些背景研究感觉好多了。本片的目的主要是还原整个事件曲折又荒谬的过程,以及一次和平示威如何演变成大规模流血冲突和长久又混乱的法庭审判。这虽然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但却对目前的人一点不陌生,与现实息息相关。而且网络时代让这样的冲突变得更加激烈,噪声也越来越大。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1969年七名民-权运动分子因在前一年芝加哥民主党代表大会召开时举行抗-议活动而被控阴谋罪,这也成为60年代民-权运动重要事件之一。

这本来只是大选前一场反越战的集-会,本来是和平的,但因为人群众突然有人喊了一嗓子:“冲啊!” 结果导致了骚-乱,警方开始暴-打示-威者,而七个领袖也被抓。但问题是,他们并没有被马上判刑,而是在一年之后才被起诉,这主要也是政-治环境影响,有人要杀鸡儆猴,希望他们为此付出代价。但七个被告们在法庭上怎么搞怪怎么来,辩护律师们也相当随意,“芝加哥七君子”的审理变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滑稽的一场审判。1972年,被判有罪与无罪的“七君子”们全部被释放,推翻了大法官的判决,这起案件引起全美对司法伦理和法庭秩序的反思。

因为题材的敏感性就不多说剧情了。但我觉得本片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对白,这是索金最擅长的,而且虽然这次不是大卫芬奇指导,但本片的节奏和框架与Social Network那部片(也是索金编剧)非常像。开头(不要错过)短短几分钟,用凌厉的剪辑和快速的对白展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后面几场法庭戏也相当精彩,而且真实还原出了当时法庭秩序的“混乱、奇葩、荒谬”,基本上这样的法庭戏在其他影视作品中很少见到。法官真的是扯着脖子在喊,闹剧程度与前几天的美国大选候选人答辩差不多。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Eddie Redmayne)、“波拉特”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吉瑞米·斯特朗(Jeremy Strong) 与艾利克斯·夏普饰演“七君子”中的四人,“囧瑟夫”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演公诉人,马克·里朗斯(Mark Rylance)饰演辩护律师。这几个人戏份最多,而且常常是群戏,对白衔接紧密,每场戏都像是一场比赛,球在几个人之间踢来踢去,常常会冒出惊人之语,节奏又很快,难以有停下来喘息的余地,观众要集中精神才能跟得上。迈克尔·基顿饰演总统林登·约翰逊指派的司法部长在后面出现,很像一个英雄人物,短短几分钟的戏相当拉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剧本是斯皮尔伯格13年前找索金写的,而且老斯本来也打算指导,但其间遇到很多波折耽搁,最终老斯希望索金自己上阵,并且要求本片一定要在今年大选前上映。因为老川上任后,美国很多事件仿佛“历史重演”,像极了1960-70年代的美国,类似的警民冲突不断,也常常在网上有各种不正确的言论和阴谋论,混淆视听,导致人民分裂,这种现象正是这个故事要展示的,很应景。

萨莎·拜伦·科恩是老斯在13年前就选好的人选,他对本片很执著,得知索金拿到剧本后就赶紧打电话保证自己还能继续出演。除了演绎了一个嬉皮士领导者外,本片算是他本人较为严肃的一次演出,有很多演讲类台词。埃迪这次的角色是民-运中学生领袖,可能是他演过的台词最多的一个,依然是相对冷静内敛,但也有几次慷慨激昂的对白展示出年轻人容易冲动与愤怒的本质,但最终他依然是几个人中头脑最为清晰的一个;吉瑞米·斯特朗的表演最有喜感,除了嬉皮士装扮外,这个角色也最冲动和感情用事;“囧瑟夫”稍微有些被埋没,因为他的角色略显呆板,远远不如马克·里朗斯出演的七个人的辩护律师那般神采奕奕、口若悬河,后者基本上是片中金句最多的人。总的来说本片卡司群戏很出众。

在本片中,辩论有一个关键点给我印象深刻,就是究竟那场警民冲突是谁先开始的,七个人虽然被逮捕但他们并非冲突的制造者,最终民众证实,其实是警察先动手的。但在那样混乱的情况下,人群里一个人喊“冲啊”,很难说清是谁挑起的,很容易就嫁祸到这七个人头上。这就是很多冲突、争论的实质,当噪音很大,事态难以控制后,一个人突然出了一个谣言或错误解读,就可能变成“事实”,被广泛传播。在网络时代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何本片在这个时代很有意义的原因。同时,影片也展示了年轻人对政治的影响力,很多时候他们确实是历史的缔造者。

本片中的七个人虽然都参与了这次民--运,但却成为了替罪羊。这场审判背后有着更多政--治-阴-谋,但因为这七个人只是平民百姓,没有什么背景,无辜成为一场政-治报复的牺牲品。但他们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公众都有看到,期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正义不会迟到,面对不公,总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力挺受到冤屈的人,维护正义。

本片其实也讲述了愤怒有时可导致的后果,很多人初衷是好的,但在愤怒的情绪驱使下,常常会说出或做出不理智的事。比如这些年轻的民-运领袖,都曾心怀反战的决心,但事情的走向往往失去了控制,让他们无法继续自己真正的目标。很多争执、冲突导致人们忘记了最终那些美好的初衷。这也是很多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 而映射到现在,真正和平又有效的方式去表达美国民众对当前政局不满的方式就是选举,这也是为何本片一定要在今年大选前上映。

这个事件在当年也算是获得了世界媒体和公众的瞩目,但因为人物多、过程复杂,一般是以电视剧、纪录片形式呈现,这是第一次改编为剧情片,个人觉得是很有挑战性的一次改编,但最终编剧让一场口水战变得有趣,每个人物都很鲜活。本片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季中会在最佳编剧奖,群体表演类奖上最有优势。

 5 ) 芝加哥七君子有八个人

(主要资料取自维基百科,如与事实有出入,概不负责)

芝加哥七君子有八个人

这些人分为这么几群:海登/小雀斑为代表的校园白左精英,他们其实和DA囧瑟夫是一路人:内心认同进步理念的体制内精英。电影里小雀斑是唯一一个起立向法官表示敬意的人,法官也说了你将来在体制内前途无量啊。后来果然海登6次当选加州众议员并娶了包括好莱坞明星简方达的三任妻子成为体制内精英。

阿比霍夫曼/波拉特为代表的嬉皮士,他们特里独行,公然嘲笑体制,以哗众取众来吸引眼球以推进进步理念。他们在法庭上cosplay法官和芝加哥警察,嘲笑法官(因为法官跟霍夫曼同姓干脆直接叫爸爸),愤世嫉俗,视世俗成功为粪土。最后霍夫曼死于服用过量苯巴比妥(警方以自杀结案),他的好基友杰瑞鲁宾在过马路的时候被车撞死,求仁得仁。

以秃头David Dellinger为代表的坚定反战的宗教人士,他们反对一切暴力战争,连二战都反,他们是理念上纯粹,行动上务实的一帮人。因为Dellinger和Dillinger(芝加哥银行劫匪,电影《头号公敌》的主角)相似电影里还搞了谐音梗。

还有两个打酱油的阿卡林人士,被拉来纯粹是为了凑数,难道是因为七君子比五仁好吃?

最后还有黑豹党主席希尔,靠从中国城倒卖红宝书到伯克利拉起一直武装,追求种族平权的的黑人运动家。神奇的是黑豹党虽然式微但是主席本人却全须全尾的活到了今日。

这帮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人,为了反越战的共同目标,在芝加哥民主党大会期间走到了一起,于是被控同谋暴动。

1968年,正如2甲子之前的1848年一样,全球风起云涌,法国有5月风暴,美国有反战运动,社会主义阵营这边有布拉格之春,所以:

1968年总统大选

共和党这边,初选票数最多的其实是现在被当成圣人的里根,但是他出了加州影响有限所以最后还是尼克松赢得了提名。参加初选的还有米蓉泥的爸爸。

民主党这边,乱成一团,先是LBJ因为太不受欢迎宣布不参加竞选。然后麦卡锡和波比肯尼迪战成一团,因为肯尼迪家族跟芝加哥市长戴家关系不错,很多人认为乔定戴家之后波比会赢得初选,然而六月份波比被暗杀,最后弄了个汉弗莱出来,输掉了大选。

当年还有第三方势力,阿拉巴马州的华莱士(在塞尔玛挡马丁路德金的那个,不是谈笑风生那个)赢得了南方好几个州,所以最后战了个势均力敌。

共和党险胜加州和伊利诺伊州,民主党险胜德州,跟现在完全相反。

电影里说芝加哥市长和芝加哥警方蓄意挑起流血冲突,可是这么做对民主党大佬戴市长有啥好处?

审判过程

电影里拍得比较乏味,据说辩方传召了大量文艺界人士上庭作证,有歌星献歌,金斯堡诗朗诵,热闹无比,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黑豹党主席被捂嘴持续数日而不是电影里拍的那样只有一天。

影片刻画最成功的是象征体制的霍夫曼法官,集僵硬,愚昧,傲慢,偏见与无知于一身。

判决

除了两个拉来陪绑的阿卡林都被判入狱五年,但是上诉庭推翻原判后检方放弃。

辩护律师和被告被判藐视法庭入狱四年,但是经过上诉虽然被认定藐视法庭但无人被判入狱或罚款。

上诉过程在电影里都没有表现。

尾声

时隔28年之后,DNC再度在芝加哥召开,David Dellinger和霍夫曼的儿子再度去现场,再度被芝加哥警方逮捕,时任芝加哥市长是老戴的儿子小戴。

附录

纽约时报上David Dellinger的讣告

 6 ) 索尔金更左了吗?

【媒体用稿,请勿转载】

2013年,创剧人(creator)和编剧的艾伦·索尔金(Aaron Sorkin)在美剧《新闻编辑室》(Newsroom)第二季第四集里安排了一场戏:作为正面领衔主演、ACN电视台当家主播、(自称)共和党人麦卡沃伊(Will McAvoy)在直播节目中,利用高超的诘问技巧和逻辑归谬,将参与占领华尔街运动(Occupy Wall Street)的意见领袖之一的纽约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雪莉(Shelly Wexler)辩驳得哑口无言、气急败坏。

《新闻编辑室》第二季中,麦卡沃伊和OWS运动的意见领袖的对决

作为“成熟”、“世故”代表且亲民主党的索尔金,借剧中人物之口,对声势浩大但却空喊口号、诉求混沌、过于理想主义、缺乏可操作性的左翼运动进行了一次单方面的降维打击。索尔金言下之意无比明确:旨在蔑视权威、高喊口号的左翼运动,对于现实政治改革其实于事无补,它既不能唤起普罗大众的认同,也无法像右翼“茶党”运动对具体政策产生影响,最终只是一种自嗨的政治表达。

2020年10月16日,奈飞上线了索尔金最新执导的电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影片表现了1969-70年间,在尼克松政府授意下,联邦检察官起诉了一年前芝加哥民主党总统选举大会场外7位带头组织抗议的、不同背景的反越战人士。索尔金又一次借片中人物之口讨论左翼运动。只不过这次,他对之前《新闻编辑室》中的论证有所反思。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剧照

适逢5月26日,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因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过度执法后死亡,全美继2014年非裔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枪杀案后再次全面爆发“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抗议运动。虽然大部分抗议活动和平进行,但仍不乏一些抗议升级为暴乱、抢劫。至少200座城市宣布宵禁,共三十余州出动国民警卫队6.5万人维持治安,超过1.4万人被捕,运动至少造成19人死亡。

在此语境下,最新上线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以下简称“审判”)更像是对于席卷全美的黑命贵运动和不到20天即将进行的总统大选的一次表态。

《审判》故事肇始于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彼时美国反文化运动也步入高潮,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的遇刺更是全面激化了民权运动。大批反战人士、嬉皮士、左翼人士在各个政治、性别、文化议题上互相交织,最终以反越战为宗旨,许多人纷纷决定在8月下旬芝加哥举办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示威者与警方在芝加哥街头对峙八日,最终造成一系列流血冲突,超过500名示威者、100名平民和150名警察受伤。

1968年民主党党代会外的抗议

尼克松1969年接任美国总统后,保守派政府决定杀鸡儆猴。司法部长米歇尔(John N. Mitchell)指示联邦检察官状告“煽动”芝加哥抗议的8名组织者共谋跨州犯罪、煽动骚乱。这场审判本质上是一场政治秀,在尼克松政府强调“法律与秩序”的大语境下,与其说这是一场司法审判,不如说是一次游街示众。然而,反战人士们顺水推舟,将这场公开示众变成了发表观点的舞台。随着审判开始,几名嬉皮士被告(他们自称“异皮士”[Yippies])不断在当庭捉弄、辱骂法官,在法庭外更是将庭审内容当成宣传材料,控诉司法体系对反战人士的不公。

剧照

火爆的现场

美国作为普通法国家,庭审属于对抗制诉讼,真正的交锋是诉辩双方律师之间的攻防;但这场聚光灯下审判的主角,最终却成了法官朱里斯·霍夫曼(Julius Hoffman)。霍夫曼本人原先也很难说是“坏人”,在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他甚至是坚定的异议人士。但在此次庭审中,霍夫曼大失风度:他频繁驳回被告律师的动议、拒绝关键证人出庭,全程更是无视黑豹党领袖鲍比·希尔(Bobby Seale)的诉求,甚至下令法院法警将其在座位上捆绑、用布条塞口。霍夫曼在整个庭审过程中,表现得像一个失控的被侮辱者,他与被告方的互动像是一种恶性循环:他越对被告方不公,被告方越对他藐视、辱骂,而后气急败坏的他为了尊严,就惩罚性地继续对被告方不公。司法部长本想上演一场严刑峻法的司法正剧,到头来却成了霍夫曼与被告方怄气的二人转。

1970年2月18日,陪审团宣判合谋罪不成立,七人中的两人完全无罪,剩下五人因跨州煽动骚乱被判入狱五年。两年半后(1972年11月),联邦第七巡回上诉法院因霍夫曼在庭审中的偏见以及FBI非法窃听辩方律师办公室,推翻了霍夫曼的判决,并下令重审,司法部最终放弃了诉讼。芝加哥七人最终取得了在反战宣传、司法审判上的双重胜利。

索尔金延续了他这十年来在《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2010)、《点球成金》(Moneyball,2011)、《乔布斯》(Steve Jobs,2015)中的编剧技巧,他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推演整个故事;相反他以芝加哥审判为主轴,时间线不断往返跳跃于芝加哥抗议现场、被告方的律师办公室以及霍夫曼的法庭。2010年,一部同样反映此次抗议和审判全过程的纪录片《芝加哥10》(Chicago 10)也采取了相似的手法(比较亮眼的是这部纪录片引入了大量动画,再现了审判的全过程)。历史真实题材的限制,让索尔金不得不采取了这种已然些许老套的叙事手法。

《芝加哥 10》与《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一样,使用了很多动画

但,为了烘托高潮,索尔金也改变了许多法庭事件的性质。比如朗读越战阵亡将士名字的桥段,在真实历史事件中发生在某次庭审开庭前。为了剧情需要,索尔金硬是将这一桥段放置在了结案陈词的阶段——对于观众而言,主角在结案时慷慨陈词是一种套路化的期待,但索尔金努力选择一种反套路的推进高潮方式,算是某种殊途同归。然而,由于涉及人物过多,《审判》仍然更像是个复刻历史的行活儿,而非精心结撰的杰作。

最有趣的是,索尔金在影片后半段安排了一段七君子之间的内讧。七君子本身社会身份各异:其中有律师出身的社会运动家,有一呼百应的青年领袖,也有当时在美国异常扎眼的嬉皮士群体。其中打扮随性、生性顽皮的嬉皮士艾比(Abbie Hoffman)与身为反战活动家的汤姆·海登(Tom Hayden)之间爆发了一场言语冲突。海登认为吊儿郎当的嬉皮士们把反战当成了自身表演“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舞台,将之作为收割粉丝、获取社会关注的良机——海登甚至认为后者根本不希望战争结束,因为只有越战继续,他们才能继续表演。海登不满于嬉皮士们用给警察、士兵献上雏菊这种空洞的表演行为(即著名的“权力归花儿”[flower power],艾比和另一名被告鲁宾[Jerry Rubin]是这一运动的重要推广者)来推动进步运动,并且因为“愚蠢”、“道德变坏”的嬉皮士做派,给真正的进步人士拖了后腿。

著名的权力归花儿(flower power)运动

审判庭外的七君子中的六人

而异皮士艾比则反击海登,他认为海登这种知识分子妄想通过选举的方式来重塑政治,并不惜为此放弃掉一些价值,这是百分百的功利实用主义。他进一步一针见血地指出,七君子站上被告席,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在芝加哥发动了什么暴乱,而是因为他们的立场完全站在了当局反面,他们仅仅是这次立场之争的祭品。

与七年前《新闻编辑室》中的那场电视问诘比起来,索尔金的立场发生了微妙的游移。七年前,索尔金无疑是东北岸的民主党知识精英,对理想主义化的学院左翼实践的鄙视,坐拥对后者满满的优越感。七年之后,极化的两党政治、冲突不断的种族问题,以及更为激烈的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似乎将索尔金逼向了那个更为情绪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境地。相比于《新闻编辑室》中功利主义的温和共和党人麦卡沃伊,《审判》里代索尔金发言的七君子们更加凸显了被极化政治的党同伐异逐渐吞噬掉的属于温和派的中间地带。

无论影片内外,七君子都取得了胜利。但七君子的胜利,与其说是反战声浪、嬉皮士运动的胜利,不如说是霍夫曼法官的作茧自缚。美国的上诉审判不做事实方面的审查,大部分审查的注意力放在整个判决的程序合规性上,而正是霍夫曼法官在初审时充满偏见的审理过程,才使得七君子们“死里逃生”。虽然第七巡回法院驳回了判决、下令重审,但尼克松政府也不愿再次为七君子们提供表演舞台,最终才使得这场审判“圆满”结束。

巡回法院宣告七君子无罪的复审宣读于1972年11月21日,而就在14天前,尼克松在总统连任选举中狂赢49州,以520:17的选举人票、60%对37.5%的普选票击败了反战的自由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George McGovern)。仅就《审判》的结果而言,反战派取得了道义和司法的胜利;但如果回看历史,标榜“法律与秩序”的尼克松深谙“沉默的大多数”(silent majority)的内心心理,并以此话术成功连任。

1972年尼克松在大选中狂赢49州

七君子的成功上诉,或许在尼克松在内的保守派看来,只是无关痛痒的小败;而强调“法律与秩序”的口号,才保证了保守主义思潮在1970、80年代的全面回归,更使得共和党得以在1969-92年的24年间把持白宫长达20年。在这个意义上说,《审判》中的海登是对的——比起想要让五角大楼漂浮起来的嬉皮士的雏菊,让自己所支持的候选人最终能坐在椭圆形办公室里,显然更重要。但索尔金却只是惊鸿一瞥般地隐晦表达了这一点。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于去年10月开拍,在距大选不到20天时上线,但它却完美地隐喻了当前的美国政治。尤其是弗洛伊德抗议愈演愈烈后,特朗普多次重提“法律与秩序”,而作为挑战者的拜登则不仅降低了支持抗议的调门,转而更强调和平抗议,同时更是挑选了在担任加州总检察长时以司法风格强硬著称的贺锦丽(Kamala Harris)为自己的副总统搭档。

无论美国是否还会有属于21世纪的七君子,也无论走向不可调和的分裂局面的美国能否重新调和矛盾、求同存异,索尔金所期待的奉行实用主义的“自己人”,或许在20天后即将诞生。而《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或许也正是索尔金为自由派选民吹响的集结号。这或许也才是这部电影的题中之义。

索尔金,你在说啥?

 7 ) 网飞年度冲奥大作,终于来了!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黄四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今影坛,有一位大师,实力不可小觑。

他叫艾伦·索金,人称“好莱坞第一编剧”

《社交网络》、《点球成金》、《白宫风云》、《新闻编辑室》……

他并不高产,但部部神作。

《社交网络》《点球成金》

近年来,名誉等身的他,也开始亲自操刀,做起了导演。

最近,他第二部自编自导的作品在网飞上线了。 发行当天,豆瓣开分7.7。 没过几天,一路狂飙到了8.5。

故事从一场看似普通的审判开始。

法庭上,两方代表及律师唇枪舌战。

但这起案件非同一般——

指控方,可是来自美国政府的高级法律代表;

被告方,却形色各异,不像是同一路人。

故事从一场看似普通的审判开始。

法庭上,两方代表及律师唇枪舌战。

但这起案件非同一般——

指控方,可是来自美国政府的高级法律代表;

被告方,却形色各异,不像是同一路人。

通过旁听观众的反应不难看出,被告有着超高的人气。

每段发言过后,都是掌声雷动。

不光如此,法院门外,还有示威人群聚集,为被告们疯狂打call。

电视报纸实力刷屏,此案备受世界瞩目。

法院外示威的人群

这究竟是怎样神奇的审判?

追根溯源,还要从当年的历史背景说起:

60年代末,正值越战期间。

美国军人被成批成批运到这里,为这场非正义战争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本土,有相当一部分美国民众,看清了越战的实质,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战运动。

1968年,民主党党代会将在芝加哥举办。

届时,美国一半的重要政客,都会来到这里。

反战同盟敏锐的察觉到,这是谋求舆论曝光的好时机。

他们特地从天南海北来到芝加哥,举办示威游行。

虽然火药味十足,但游行的本质还是和平运动,动口不动手。

可是游行过程中,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冲鸭!”

示威群众脑门一热,肾上腺素飙升,迅速朝着警察奔了过去。

警民之间发生了硬杠,结局两败俱伤,多名反战代表被逮捕。

不过常言道:自由美利坚,冲突每一天。

这种事嘛,见怪不怪了。

没过几天,代表们纷纷获释,各回各家了。

各路游行代表

可是,1968年,也是美国的大选年。

白宫那边改换门庭,新总统尼克松上位。

新官上任三把火,尼克松急于立威,就把这档子陈年旧事捞了出来。

借此机会,杀鸡儆猴,打击反战势力,岂不美哉?

总检察长任命法律代表状告各路代表

于是乎,之前被逮捕的代表们都稀里糊涂被拎了回来,重新受审。

庭审中,控方极力控罪,法官特意刁难,硬生生审了快半年。

是抓是放尚未笃定,最终结果依旧扑朔迷离……

谈判焦灼进行当事人表情凝重

《芝加哥七君子审判》(简称《七君子》)由真实事件改编,取材自1969年,美国司法史上著名的“芝加哥七君子事件”。

本片透过其中的几次重要庭审,加上部分演绎,重现了事件的全程。

相关涉案人员原型照片

虽然以法庭戏为主,但在快节奏与大段台词的铺陈下,却一点也不觉枯燥。

更何况,《七君子》还有精彩纷呈的全明星群戏,令人大呼过瘾。 本片群星云集,说是今年最豪华的好莱坞大片,都毫不为过。

主创人员官宣加盟海报

受审的七君子中,戏份最多的有两位。 一位是“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他在片中饰演大学生代表汤姆·海登。

埃迪·雷德梅恩 饰 汤姆·海登

嬉皮士代表艾比·霍夫曼,则由萨莎·拜伦·科恩饰演。 他是英国著名谐星,之前曾凭借多部屎尿屁喜剧博出了名气。

拜伦·科恩代表作低俗喜剧《独裁者》剧照

除此之外,片中还有许多金牌绿叶不容忽视—— “蝙蝠侠”迈克尔·基顿、“头号玩家”马克·里朗斯等等,都为本片增色不少。

上图:迈克尔·基顿下图:马克·里朗斯

当然,能得到这一众大腕的青睐,自然少不了导演超强的号召力。

导演在片场

艾伦·索金的作品,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有极高的辨识度。 台词创作上,他擅长运用大量的演讲及对白。 字数多、语速快、信息密度大,俗称“机关枪台词”。 但索金的台词可不是生编硬凑。 精妙的语言组织过程中,人物形象被勾勒得鲜明无比。 前作《社交网络》中,刚开场,就是男主扎克伯格与女友的桌前对话。 开场十分钟,台词密度就高达普通电影的三倍之多。 唇枪舌战间,一个毒舌刻薄高智商的书呆子怪才形象,就被深深印在了观众脑子里。

《社交网络》

《七君子》中,同样如此。 庭审开始前,大法官特意声明,自己虽然跟受审的霍夫曼同姓,但希望大家不要搞混。 这个下意识的无心之举,也间接暗示了,法官的内心深处,早就对反战代表极为不满。 这也为片中,法官无处不在的刁难之举埋下了伏笔。 为此,台下的霍夫曼不慌不忙,插科打诨,卖萌耍贫,满满都是对法官的蔑视。 寥寥几句台词,一个放浪形骸、藐视权威的嬉皮士形象,也被立了起来。

索金的第二件法宝,则是玩弄叙事结构《史蒂夫·乔布斯》中,他并没有把这位互联网传奇大佬的一生讲成流水帐。 而是另辟蹊径,以乔布斯每一次重要的产品发布会前,与创业伙伴、家人、朋友的对话为主,透视这位天纵奇才与周遭人等相对的关系。

《史蒂夫·乔布斯》剧照

《七君子》中,索金同样做到了。 他并没有采用“从游行到庭审”的线性叙事。 而是截取了百日庭审中,最为重要的几段场面,又将游行过程掰碎了,填充进庭审间隙的夹缝之中。 故事的真相,则在最后一刻揭晓,让观众有了恍然大悟之感。

不得不说,正是艾伦·索金的鬼斧神工,才让本片酣畅淋漓,余味悠长。

不过,本片的诞生过程,命途多舛。

早在2007年,索金就写完了本片的剧本。

最早敲定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斯皮尔伯格

这位好莱坞首屈一指的电影大佬,对本片剧本青睐有加。

可后来由于档期原因,斯皮尔伯格只得一拖再拖。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转眼,就过去了十三年。

其间,索金名利双收,还通过导演处女作《茉莉牌局》,证明了自己的导演能力。

斯皮尔伯格特意找到索金,鼓励其自编自导。

另外,还给出了理由:

“片子的上映,不能再拖了。”

听罢,索金眉头紧皱。

他明白,斯皮尔伯格直冲要害,一语中的。

2020年,的确是本片上映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

1969年的美国,正处在不破不立的大变革时代

少数群体的平权意识日渐觉醒,黑人、女性运动此起彼伏;

而越战的爆发,更让自诩“世界灯塔”的美国人陷入了深深的颓废与迷惘。

当时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对美国政府进行着声讨。

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就此爆发。

与之相对的,则是保守势力的负隅顽抗。

1968年,一声来自种族歧视者的枪响,夺走了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生命。

他的死,也标志着进步与保守两派势力的矛盾,已然不可调和。

马丁·路德·金

可偏偏,当年美国政府高层中的保守派,不在少数。

1969年上台的新总统尼克松,就是这样一个不得民心的元首。

所谓“七君子审判”,也只是他秘密授意下的一场杀鸡儆猴。

既不是民事,也不是刑事。

审判的目的,唯有政治。

不得民心的尼克松

后来因“水门事件”被迫下台

其实,虽然此案名为“七君子”,但最早受审的,则是八个人。

第八人名叫鲍比·希尔,是黑权运动组织黑豹党的领袖。

当初,他并没有参与反战游行,只是碰巧去芝加哥做了四个小时的演讲,就被稀里糊涂抓去受审了。

片中也通过律师之口,道出了逮捕鲍比的实情:

尼克松当局只是为了借助他的特殊身份,挫伤其他示威者的形象罢了。

不难看出,尼克松的党同伐异之心,昭然若揭。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饰 鲍比·希尔

同样可憎的,还有那些政客的嘴脸。

新上任的总检察长,特意将法律顾问叫到办公室,商议能扣在七君子身上的各种帽子。

在他的身体力行下,“司法”已然成为了奴役人民的武器。

约翰·道曼 饰 总检察长约翰·米切尔

主持庭审的老法官更是迂腐保守势力的代表。

为了恪守心中不可亵渎的传统规则,不惜在法庭上,对鲍比·希尔拳脚相加,威逼利诱。

而这些,都是当年民权运动遭遇重重阻力的具象化呈现。

被捆绑禁声的鲍比·希尔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艾伦·索金心中,一个个为了正义奋斗的义士。

前文提到,“七君子”来自五湖四海,并不是同一类人。

汤姆·海登代表着大学生民权。

艾比·霍夫曼,则是嬉皮士民权的代表。

一派儒雅博学,一派狂放不羁。

各有所长,但也互相看不惯。

汤姆不满艾比放浪的私生活,而艾比又觉得汤姆迂腐沉闷,纸上谈兵。

在庭审一度陷入僵局时,两人曾经发生过激烈冲突。

汤姆认为民权的首要目的是赢得话语权,并愿意为之做出适当牺牲;

而在艾比看来,民权的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为此必须寸步不让。

哪怕以后来人的身份看,我们也难言两方孰对孰错。

他们之间,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七君子事件”当事人珍贵照片

最终,他们也找回了初心,相互和解。

终审陈词时,汤姆站起身来,铿锵有力地宣读了4752位越战牺牲美军的全部名单。

当初,他们正是为了反战,才团结到一起的啊。

名字一个个念出来,在场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静穆肃立。

既是为了向遇难者致敬,更是对保守派提出的抗议。

和平大潮,浩浩汤汤。

那些逆天而行的人,又何必做无畏的逞强?

可反观当今的美国,又像极了当年政局的翻版。

特朗普粉墨登场,堪称尼克松之后的又一位“懂王”。

警民冲突愈演愈烈,平权示威此起彼伏。

弗洛伊德事件导致了大量的暴力冲突

这正是斯皮尔伯格,鼓励艾伦·索金赶在今年发行本片的原因所在——

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回来了。

而艺术,往往是一个国家的镜子。

文/黄四郎

 8 ) 芝加哥七君子到底是谁!?

电影《芝加哥七君子审判》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68年美国内反越战情绪日渐高涨,各种抗议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美国以此为题材的电影数不胜数,《阿甘正传》就对越南战争和反战游行都有提及。

电影开场是抗议活动的领导者们组织进入芝加哥,但电影省略了对游行的描述而直接进入庭审的情节,通过穿插倒叙来再现抗议活动,这让电影在节奏感和观赏性上也表现得十分优秀。

其实电影一开始就表明了这场审判的意图不当,这是一场政治性的审判,不仅在于大局上是政府代表vs民权代表,而还有着内部的斗争。

在约翰逊政府下,当时的司法部长判定了这场抗议活动并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当尼克松上任后,新的司法官员觉得上一任故意在自己被任命一小时后才辞职是给自己难堪,新官上任三把火便拿之前被判定无罪的抗议者开刀。

虽然电影片名以及当时的媒体对此审判称为七君子审判(Chicago 7),但被审问的实为八人。

1. 博比西尔(Bobby Seale) - 黑豹党领袖 - 黑人民权代表

第八人便是黑豹党领袖博比西尔,作为黑人民权代表,他所遭受的恶意比剩下的七君子有过之无不及。现实比电影更为夸张,在电影中他在庭审中被捆绑住嘴,而现实是这不只发生了一次。

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被遇刺身亡后,在美国多个地区发生了种族骚乱。当时的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JFK的弟弟)在得知金的死讯后,参加了一个集会并鼓励支持者们继续为非暴力抵抗理想奋斗。

同年6月,罗伯特·肯尼迪也遇刺身亡。电影中也提到过如果是罗伯特·肯尼迪当选,这个世界会不会有些不同。

2. 汤姆海登(Tom Hayden) & 瑞尼戴维斯(Rennie Davis) - 校园学生领袖 - 白左精英代表

小雀斑扮演的汤姆海登作为校园学生领袖,虽然和其他抗议者们抱有一样的反战初衷,但他是试图从赢得选举入手,说到底还是从体制内解决,他不是真的对抗政府,而是对抗这一届尼克松政府。

而他最终也进入了体制内,后来当选了加州众议员。

电影中汤姆海登与艾比霍夫曼的争吵鲜明地表明了二人的立场,汤姆海登认为要先赢得选举才能解决问题,而艾比霍夫曼对于这种诉求于政府的想法的可笑的。

汤姆海登所担心的一点成了现实,当后人提起这段时期的抗议活动时,首先想到的是以艾比霍夫曼为代表的新嬉皮士运动。

3. 艾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 & 杰瑞鲁宾(Jerry Rubin) - 青年国际党(YIP)代表 - 新嬉皮士代表

现在我们看到众多讲反战题材的电影都是在以看上去像是high了嬉皮士们为主,李安导演的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就向我们展示了一群“要Z爱不要战争”的嬉皮士们。

在电影《守望者》开头有一幕是民众在枪口插入了鲜花,而这也是来自于非常具有噱头的“权力归花儿(flower power)”。

2019年,因为一澳洲议员Fraser Anning对新西兰的清真寺枪击案的不当评论被一个青少年直接在头上砸了鸡蛋,这个事件被媒体广为报道,男孩还被称为鸡蛋男孩(egg boy)就此一下子大火上节目接受采访,并得到许多民众好评。

当时的一个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发表对这个事件的看法,一个南亚裔女孩直接说这种事情只是在满足媒体,反而把原有事件压过去了,人们不再去讨论清真寺枪击案的始末,不再关注政府官员的歧视言论,而是开始好奇这个男孩是谁。

当某一事件被媒体广泛传播,其好处是让这件事的受众面更广,而更为显著的特点是这会消解了其原有的严肃性。

这就好比关注娱乐八卦的人永远比关心国家大事的多,当某项国家大事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话题,其在传播过程中必是增加了娱乐性。

而艾比霍夫曼和杰瑞鲁宾的确是媒体的宠儿,他们的运动的确让反战意识更为普遍到大众身上,但他们赢得媒体青睐的作秀活动反而消解了其他进步人士的付出。

正如汤姆海登所说,当人们谈到反战游行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嬉皮士们。

4. 大卫戴灵格(David Dellinger)) - 社会活动家 - 极端反战人士代表

大卫戴灵格所代表的是严格遵守非暴力的活动人士,这也是为何他在庭审中给了警卫一拳后不断道歉的原因,这和他一直持有的价值观有悖。

他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不仅是越战,他还拒绝入伍二战。

5. 约翰佛瑞斯(John Froines) & 李维呢(Lee Weiner) - 反战人士 - 无辜的背景板

剩下这两位几乎没有太多镜头,他们就是用来当局审判定刑的棋子。

因为官方实则想给上述五人定罪,而选择七人庭审从中选取两人从轻发落来安抚陪审团的良心,老阴阳人了。

60年代的各种运动轰轰烈烈,不仅是反战游行,还有黑人民权运动,以Gloria Steinem为首的ERA女权运动,以石墙骚乱为出发点的同志运动。

在1969年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后,嬉皮士运动达到顶峰后就此衰落,而其他运动似乎也是走向末路。

几十年过去了,这个世界看上去更为开明更为包容了,但民族主义又在崛起,美国在川建国的领导下白人至上主义兴起,而就说我们在国内平时所看到的电视剧,其尺度和深度甚至与多年前的作品相比也并没有更为进步。

很庆幸,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电影。

 短评

朋友,给我一点时间吧,这是我的思想,第一次接受审判。

5分钟前
  • 珍珠小馒头🍪
  • 力荐

情绪饱满的最后宣判一幕与《辩护人》遥相呼应,我深呼吸好几口气才把眼泪压下去。并不巧合的是,两片讲的都是政府蓄意给普通公民思想定罪的故事。精致的剧本是本片最大看点。面对一场长达五个月、复杂且琐碎的庭审,要在俩小时里编织成一个戏剧实在不易,但索金完全做到了,把庭审、庭外和前情三条线做了不落窠臼的精妙穿插,好几场平行剪辑戏的台词写得漂亮极了!编剧还有意弱化了最容易调动观众情绪的暴动戏,有意略去了当年请金斯伯格等名人出庭作证的噱头。可惜索金的导演功力还是欠火候,否则这片就是又一部精彩绝伦的《社交网络》!几位主演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开场几分钟就构建好了被主审的五位的人物弧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里朗斯扮演的辩护律师,预定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最后,与其拿本片反思遥远美国的当下,不妨反思邻近香港的当下。

7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本索金舔狗一心只想活在索金的剧本世界里

11分钟前
  • 哒哒
  • 力荐

通篇就讲了一件事儿————拿人当人。

15分钟前
  • Hornykid
  • 力荐

太民主太理想太灯塔了

20分钟前
  • 鶩習
  • 推荐

一部分人看来这部电影揭露了美国之耻,但这部电影也同时揭示了美国何以为美国,美国何以伟大—蓬勃有力的公民社会,不同意见交锋牵扯,公民享有意见表达渠道,关键时刻可以仰赖的普通人的良知和正义。

25分钟前
  • 摩诃衍那提婆
  • 力荐

經歷過去兩年,戲中太多事彷如親眼見證,歷史如斯重演。「我從來沒有因為思想受過審判」,誠哉斯言

26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当懂王把今年夏天发生的一切称之为左翼暴乱、拒绝承认美国存在广泛的警暴和种族问题时,艾伦·索金用一部取材于真实历史的法庭片做出了最热血的左派还击,借古与讽今结合得有穿越之嫌。工整、沉稳的剧本揭露了美国不只有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还有杀鸡儆猴式的政治审判。而在国家机器碾压式的霸凌面前,从被告到律师甚至到检察官都做出了最理想主义的回应。——问题是,我们知道这一切不只是理想主义,而是真实发生过的美国现代史。没有无因的反叛,只有舍身的信念。为什么高举拳头?因为全世界在看。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抛开其他的想法,看完让我产生思考的是到底存在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游行与和平抗议?世界各地各种组织所组织的各种游行与抗议,我相信里面很多都仅仅只是为了发声,可最后却往往都走向了与政府的对抗,从而产生暴力流血事件! 很多国家地区还往往都有着可以自由游行自由集会的权利且该权利受法律保护,但对待抗议游行的态度从本片中美国政府的处理就可以管中窥豹,可以说是军警宪特随时待命,不仅不批准场地,明面上有军警周围监控,暗地里还有fbi与警察派人卧底其中,利用民间组织的松散性质和无纪律性质通过情报制定计划产生冲突,从而站在合法的角度上将组织头目一网打尽,最后操控司法机关大搞所谓的“程序正义”审判,这一套流程看的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32分钟前
  • 影愈者
  • 推荐

当警察微笑摘下警徽,我觉得这比任何恐怖片的镜头更加让人毛骨悚然

37分钟前
  • 红茶尼禄
  • 推荐

“Do you have contempt for your government? (你是否蔑视你的政府)” - "It's nothing compared to the contempt my government has for me.(与我的政府对我的蔑视相比, 我的蔑视不值一提)”

39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索金的电影应该叫speech film:完全靠对话驱动、用对话衔接镜头、以对话为主要甚至唯一动作的电影。本片尤其明显的是一个场景常剪在人物一句话说到半截再由下个场景中的人物完成这个句子,用言语的对比、延伸和重复制造speech montage,而其余音效(杯子响、掌声、法槌、摔门声)都是不间断的台词间为数不多的标点。配乐则无足轻重,本片中只有类似警民冲突这种不以可辨识对话为核心的短暂场景中作为不易察觉的低音和声存在(《社交网络》就不会这样)。好在speech正是法庭的特征和公民不服从的内核,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影片最直观(闻)的戏剧冲突,所有情感调动也皆由与话语和话语权相关的剧情点燃起。缺点是本片成了大型mansplain六十年代精神现场,这种对speech的迷恋和索金所代表的白男局限进步政治简直一体两面。

44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索金大师不愧是大师,在两个小时的时长内讲述了美国六十年代民运错综复杂的权利与社会关系,通俗易懂丝毫不显臃肿,人物也富有个性,法庭戏也不枯燥,如果要挑缺点那就是这片太匠气了,太靠剧本了,少了些灵气。演员都是拿奖的种子选手,最后对暴乱的直面展现也是颇有趣味。这个片子很适合和今年维吉尼亚金拍的迈亚密一夜一起看,各个民运派系观点的冲撞以及民运所附带的责任,这两部片讲的都很有意思。

47分钟前
  • 吃货F
  • 力荐

近年来左派电影的高峰,犀利、高密度、痛快。左派的理想情怀再显得何不食肉糜,至少也有其可爱之处。对Abbie这位言必称Cultural Revolutuon的哥们很感兴趣,在一个不可说的年份自杀了。唯一不美的是,最后对那句以血还血类似的话做了“非暴力”的解读,过于牵强,还是往后缩了。这里得引用教员名言:XX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XX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52分钟前
  • Kengeiek
  • 推荐

总觉得,这个条目,某天,就,会消失。

57分钟前
  • 璀璨俗世
  • 力荐

真·以电影为檄文

60分钟前
  • 路伽维加
  • 力荐

here are their names. 所有政权都怕名单

1小时前
  • soyoungsogone
  • 力荐

对白如子弹,剪辑如利刃,索金不给与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切莫松懈与退缩。电影收纳这场过去的伟大战斗,又在今天将其精神重释于世间,这是带有革命诉求的左翼运动纽带。举起坚定的拳头,无论那时还是此刻,我们都格外需要和迫切。“全世界都在看”,牺牲不会白费,敌人不会长久,请坚信。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Sorkin太匠氣.....編排得太精緻,blur掉了歷史的真實感.....而且我不喜歡把三觀糊在每個角落的電影

1小时前
  • 豆丁
  • 还行

人家的主旋律电影……结尾交待,霍夫曼法官在年度评级中,被78%的芝加哥庭审律师评为“不合格”!

1小时前
  • 淡清的水桶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