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丽丝塔娜

剧情片法国1970

主演:凯瑟琳·德纳芙,费尔南多·雷伊,弗兰科·内罗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1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2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3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4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5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6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13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14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15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16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17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18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19特丽丝塔娜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9

详细剧情

  特丽丝塔娜(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饰)的母亲在临死前,把她托付给堂•路普(Fernando Rey 饰)照顾。衰老的路普衣食无忧,性格强势看重荣誉,但同时,也是镇上女人们所熟知的好色之徒。路普表面上是特丽丝塔娜的监护人,而他实际对后者抱有隐而未发的强烈欲望。  特丽丝塔娜在路普的家中感受到压抑,女仆和女仆的聋哑儿子也远不是她可以倾诉心事的友人。在一次外出中,塔里斯塔纳偶遇一位年轻的画家,后者令她看到了爱情的希望,知晓特丽丝塔娜处境的画家殴打了路普,两人一起离开小镇。不久,特丽丝塔娜罹患重病,无计可施的画家只好寻求路普的帮助……

 长篇影评

 1 ) (短评不够写)

这部电影最巧妙的地方就是把一个蔑视资本主义、无神论者、同情世人有实际行动认为只有耶稣是社会主义人士,追随耶稣的都别有企图,且原则性强的人物,安排了占有养女的巨大污点,达到一个可供观众讨论并探索伦理边界的平衡。 布努埃尔安排了女主梦境,与两个哑男的互动以及拉钟锤已经给足了暗示,所以女主转变不存在生硬(几个年龄段的演技也十分自然),反而是时间转场较硬。 男主是过去与思想高度的代表,但最终在欲望的河流里腐朽与沉沦。 女主是现在纯真与探索的代表,但最终自己给自己戴上枷锁(回男主身边)且自甘堕落。 男二是未来年轻与行动派的代表,但最终也没走太远,迷失了自我。 布努埃尔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流困境展示给观众,一定程度上延续《犯罪生涯》的风格,但技法缺乏更新,无法使观众兴奋,所以之后又转向犀利了。戏里戏外都一样,好好谈话的机会总是少的,嘻嘻哈哈吵吵嚷嚷针锋相对才是常态。

 2 ) 暧昧

《特丽丝塔娜》,似乎是布努埃尔作品中的异类。1970年已经到了布努埃尔的后期,他之前已经拍出了《白日美人》、《银河》,而本片之后就是《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和《自由的幻影》,从艺术上来说当时已经是他超现实手法炉火纯青的时期了,本片却几乎完全抛掉了他标签式的超现实(只有特丽丝塔娜上钟楼过渡到她的噩梦一段保留了这个传统),显得异常的传统和朴素。为什么?
从主题思想上本片也很暧昧。众所周知,对滑稽可笑的资产阶级/中产阶级的尖锐讽刺是布努埃尔电影的一贯心头好,本片也不例外。Fernando Rey这个布努埃尔电影中的中产阶级代表,本次依然那么道貌岸然滑稽可笑。他对外处处宣示自己极重名节,甚至可以牺牲性命捍卫名誉;对内他却轻易夺取了养女特丽丝塔娜的贞洁,还自称对方的父亲和丈夫,扮演哪个角色随他喜欢。然而随着故事发展,我们发现尽管他的嘴脸虚伪而丑陋,但他并非一个十足的混蛋。因为不信奉基督,外表光鲜内里拮据的他无法得到富裕姐姐的资助,但他始终没有因为钱而改变立场,可以说有一种可爱的固执,而最终他是因为特丽丝塔娜才进教堂和神父交好。或许他是因为垂涎特丽丝塔娜的美色才卑鄙地占有了她,但后来特丽丝塔娜残疾后也对她不离不弃,即使后来特丽丝塔娜对他颐指气使冷淡苛刻,他也默默忍受了下来,公道地说,尽管他的确虚伪自私,但他对特丽丝塔娜是有爱的。与之相比,特丽丝塔娜反倒让人不太理解,为什么生病之后性情大变,不但对养父愈加厌恶和苛刻,对她的情人也非常冷漠,似乎一场疾病就完全把她摧毁了。她完全可以离开讨厌的养父,跟自己的情人双宿双飞,也可以跟尽管讨厌但却爱她的养父结婚,至少好好过日子,但最终她却选择了自虐般的第三条路:跟养父住在一起互相折磨。为什么?
布努埃尔,我最喜欢的电影大师,本片是我认为最难把握主题最暧昧的电影。

 3 ) 在一个无望的死圈子里并不灿烂地一点点腐烂下去直到灭亡的贵族

父母双亡的Tristana由叔叔收养。这个已经没落却死爱面子的旧贵族叔叔把Tristana既当女儿又当情人,直到后者与一个年轻画家私奔走人。但几年后,身患重病的Tristana又回到叔叔身边……

布努埃尔对没落的可悲的旧贵族男主似乎并非完全没有同情,但他的描述依然无比尖刻,并给了男主一个最终惨死的命运。Catherine Deneuve演的年轻女儿/女友在生病后发生的改变也无疑是被男主长期的养育/控制所腐蚀的结果。(当然,这部片是61年Viridiana被弗朗哥政权查禁之后布努埃尔重新在西班牙本土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男主口口声声要帮助穷人、坚决不要神父来家里的场景说不定也只是为了让审查满意——“反派们都是这样的伪君子”——很难弄清楚。)这部片和Viridiana的延续性明确无疑:情节和人物上十分相似,对老变态男主都有集中刻画,恋足这个布努埃尔在昆虫学之外的一大癖好也清晰可见。布努埃尔式的故事基本上就是贵族在一个无望的死圈子里并不灿烂地一点点腐烂下去直到灭亡,这点一以贯之。布努埃尔同时又是复杂和暧昧的。他电影里的所有人物都善恶难辨,不是灵魂早已扭曲就是正在走向堕落,从贵族到哑巴,从老年到少女,从Nazarin里的神父到Viridiana里乞丐……本片里,似乎能感到导演对男主这个父权制缔造出的老变态的复杂情绪,关于爱的扭曲关于控制欲引发的堕落,导演在讲述的故事似乎具有某种私人色彩,而非简单的控诉或者挽歌。故事悲剧的结局也因此而更显得无可避免,更有说服力。

这部片里Tristana梦境中绕着阴暗的楼梯一圈圈爬上钟楼在钟楼顶上遇到恐怖画面的镜头让人想到希区柯克58年《迷魂记》的结尾,而钟楼顶的惊险遭遇这一灵感的最初来源据说是布努埃尔53年的《他》。可以说,在希区柯克和布努埃尔这两个据说互相非常欣赏的导演之间,前者在美国新中产们的焦虑中挖掘金矿,后者在对欧陆反动派的怀旧情绪鞭尸。

2020-10-05

 4 ) 魔术师的把戏揭秘

超现实主义是布努埃尔最大的特点,这部片子虽然是布努埃尔成熟期乃至晚期的作品,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很多超现实主义的情节或者是画面(和自由的幻影、审慎魅力这些相比),虽然还是透着一股超现实的感觉。

电影里的人在说话和做事的时候还是那种有点僵硬的风格,德纳芙的角色像个小赛弗里娜,一样的美丽且冷若冰霜,我一开始还以为这部拍在白日美人之前因为德纳芙看起来好像更年轻,没想到是拍在之后的,有点惊讶。

看的时候有点搞不清楚时间线,电影开始Tristana的角色设定好像年龄很小,随着电影进行年龄上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在化妆上体现不出来,角色甚至连装扮都没怎么变(摊手),我都是看到台词才意识到的。

毕竟是布努埃尔的电影,还是有一些超现实的部分的,Tristana小时候和长大后的噩梦里,叔叔的人头一直悬在大钟的铜舌之上,这里应该是和他之前的电影风格最像的部分。有一个细节是仿佛不经意出现了多次的威化饼小贩,似乎也是之前风格的遗迹。最后一段把整个电影(也是Tristana目前为止的悲剧人生)快速回溯了一遍,定格在叔叔把她半诱半强地引进卧室的那一刻这里也很有意思。

接下来是重点,我觉得这部电影是看布努埃尔时绝对不能跳过的一部,虽然《特丽丝塔娜》讽刺的好像不够深入,超现实的有意思的画面和情节没有那么多,剧情和人设上似乎有和《维莉蒂安娜》脱不开的联系,但它给我的感觉是在布努埃尔的影片世界时间序列中最靠前的一部电影。这是从女主角来讲,他的大部分电影中女主角都是成年女性,这部却是一个从小女孩和她的成长来讲的,仿佛是向观众展现他之前电影中冷淡又美艳,且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精神变态的女主角们是怎么来的。

Tristana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因失去母亲而悲痛的纯洁少女,在电影接近结尾的时候则成了一个谋杀叔叔,对男用人肆意展示身体的恶毒夫人(或许可以说是巴比伦妖妇)。最后的她已经变得冷淡而美艳,甚至让人觉得装上腿盘好头发穿好方扣鞋就可以去白日美人的片场了。

这电影等于展现了赛弗里娜是怎么来的,而白日美人中最大的谜团(如果不是盒子中物和丈夫的腿的话)或许就是德纳芙的角色为什么会变身白日美人,单纯是性压抑吗?她的过去是怎样的?

正因为如此,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种魔术师自己揭露之前表演的拿手好戏的感觉,惊喜又有点失落。

 5 ) [Film Review] Tristana (1970) 8.1/10

TRISTANA, Buñuel’s uncompromisingly acidulous and formally decorous moral allegory, has deceptively bare-bones plot, in the wake of her bereavement, our titular 19-year-old heroine (Deneuve) moves into the household of her new ward, Don Lope (Rey), an erstwhile suitor of her deceased mother, who is reputed to be impeccable in personality and moral standing, but hinted by his maid Saturna (Gaos, a diligent servant who is equally diligent in keeping her own counsel albeit being in the know throughout), he has a particular soft spot for woman.

Descending from gentry stratification, Don Lope is not rolling in money, whose atheistic, socialistic belief also falls foul of his own family members, a hardened bachelor, he is not sated to be only a father figure to a nymphet like Tristana, but also her husband, which a docile Tristana complies under his paternalistic persuasion, but instilled by Don Lope’s self-contradicted “talk the talk and walk the walk” ideologue (one must free to love, but as his nominal wife, Tristana cannot do anything to spoil his name), a susceptible Tristana, who has an idiosyncratic preference over even selfsame things (pillars in the church or two chickpeas), gets tired of this cradle-snatcher and gets her feet wet in the outside world, and soon, falls in love with a visiting painter Horacio (a four-square Nero), who will spirit Tristana away from the town of Toledo, there is nothing Don Lope can do to obviate it.

Several years later, the tidings that Tristana is back in Toledo with Horacio, jolts a salt-and-pepper but newly inheritance-received Don Lope out of placidity and he magnanimously grants her wish to stay with her “father” for her malady, a tumor grown in her leg, and before soon Horacio is driven out of the picture, everything seems to return to the status quo, with Tristana now an embittered amputee, and Don Lope eventually gets her acquiescence of matrimony (her wedding dressing is exactly the same color of her mourning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but their union is deficient in domestic bliss, even when Don Lope becomes more tolerant of Tristana’s emotional distantiation, as foreshadowed by Tristana’s horrific nightmare in the belfry (the only surrealistic masterstroke Buñuel flourishes in the film), the precognition will become true in a deadly winter night, when Tristana finally turns the tables on her scorned husband, after a sequence of rewinding montages, the film brings down its curtain.

Much more than a cautionary tale about a middle-aged prig’s inveterate nympholepsy, betraying by the title, the film puts its heroine in the dead center, Tristana’s metamorphosis is something so staggering that the whole innocence-eroding-and-acrimony-crystallizing process cuts like a sharp-edged knife to anyone who can claim enough faith in humanity, and we can see where the canker lies in the opposite sex.

Deneuve is at her most impressive when her brazens out Tristana’s ruthlessness after being physically punished for her right to love, the unflinching gaze she projects upon Saturno (Fernández), the mute son of Saturna, when she bares it all, is soul-shatteringly chilling and disdainful, it constitutes a transcendent moment when emancipated female body squashes the lascivious male gaze from the ground up. Rey, on the other hand, imparts a fully sympathetic persona despite Lope’s unsavory disposition, a typical product of a patriarchal society who abuses his entitlement, swallows his pride and dissipates his fortunes, Buñuel is ever so sharp-eyed to pinpoint our species' inherent frailties and show us the consequences in such explicit minutiae, TRISTANA is here to stay.

referential entries: Buñuel’s VIRIDIANA (1961, 8.2/10); EL (1953, 7.6/10); BELLE DU JOUR (1967, 7.9/10).

 6 ) 我来胡说

布努埃尔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位大师,说这句话就是废话,会有人说当然了,人尽皆知,我却不能苟同这样的认知,这是只是主观的猜想,具体需不需要论证,这里就不再累赘,只是抛出一个话题……布努埃尔给电影艺术设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我就暂且称之为境界,为什么如此去说,且听卑人一番谬论,对思想和事物理解已经高于一般哲学范畴,我并不是很轻巧的这样说,这并不是说阅历丰富读书万卷就可至此境界,否也,我认为悟性占绝对的99%,这并不夸张,人们常说天才往往要加上99%的努力,我认为不冲突,这是一个角度的问题,那么在这部电影影评里,我说了这些和电影有什么关系呢?我的回答是没有直接关系,这里我要说我是个懒人,在我看了布努埃尔的好几部电影几乎都是打了一个评分,没有任何评论,让我慢慢说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这些电影大部分我都只是看了一遍,虽然有一点感悟,但说出来没有意义。再这我认为有很多的疑点我并没有看懂。另外,我还是太过顾虑曲解电影原意。但作为一个观影之众,可以随性言表,这也是电影在不同观众应有不同的声音,情感是自由的,也是感性的,理性和情感讲不通道理,就像科学一直无法对迷信论证一样,你能证明你是科学,那证明不了的你也不能说它是迷信。在布努埃尔的电影中梦幻和现实世界的面具一次次被撕掉,所有以爱的名义、以上帝宗教的名义、以亲人的名义等等都是在掩饰人的自私欲望,欲望无处不有,真理是一个道德谎言,人们早已麻木,情感在世俗的世界里沦为奴隶,只有魔幻的梦境不被窥探,在这里留下恐惧的回声,对与错把信仰撕裂,人格势必分裂,这世界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是欲望和恐惧促使,当我看到一个人的所做所为我就想到他的世界里走一回,从道德的角度给他讲道理那是徒劳的,他的情感把我当成了敌人,却在他的脸上平静的像湖面一样,若他的脸上露出细微,那足见复仇的欲望如此明显,若世界要教化我们,我们人人都应该站在上帝的脚下平等接受,用灵魂对话,若是欲望就不要逃避谎言的嫌疑。

 7 ) 写给自己的观影提示

Tristana 被研究者称为布努埃尔最具西班牙色彩的电影。很遗憾,没能在上次游访Toledo之前观看这部电影,否则感觉会完全不一样,至少我会很在意的谛听托莱多的钟声——上次的旅行完全是为了El Greco, 因此也更加倾向于视觉感受。钟声、死亡、梦境。

观看这部影片不应该忘记布努埃尔是加尔多斯的读者,这部影片让我改变了对加尔多斯的感受。(《天使游戏》这部小说也是献给加尔多斯的,不仅仅是效仿狄更斯。)但是在加尔多斯的小说中,故事发生在马德里,布努埃尔却把它放置在托莱多。少年时代的印记。(还要注意,Tristana让人联想到特里斯丹和伊索尔德,Tristana是Tristan的阴性。对长辈的忠诚、处女纯真、勾引者,很多题目可以讨论。)

Don Lope 的罪恶在于剥夺了Tristan的选择权:是这根石柱,还是那根石柱更漂亮?是这条小路,还是那条小路更好?这些选择在Don Lope那里是没有意义的。但是Tristan热衷于这样的选择:在餐桌上,她还在摆弄两粒豆子。(随便想起,Toledo是最容易迷路的城市。同游这座城市的情侣,很容易因为选择路径而争吵。)

Tristan最开始是纯真之花,最后近乎邪恶;Don Lope最初的行径无疑是丑恶而卑劣的,但最终因执着而近乎可爱。易位。性与权力是通过Don Lope的拖鞋来传递的。女性主义电影?Tristana将窗打开,让风雪吹进来,谋杀了Don Lope, 完成了剥夺她选择权的复仇。谁说布努埃尔晚年被收编?Tristana在阳台上裸体,紧跟着教堂中的圣母像。

影片最后回到初始,回到Toledo的城墙外——Toledo是一座保留着环形雉堞的老城。


 短评

这并不是一部会令人感到愉悦的电影,相反,它冷酷扭曲,每个人都显得可悲,他们都曾受到欲望之伤。特里斯塔那的转变,被环境的压迫,被刻画的丝丝入扣,几乎有些令人不寒而栗

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一篇研究父权的论文,其中涉及到性心理层面,推广到社会学角度,尤其有趣的是映照到西班牙政治现实之后。西班牙人谈起父亲的暴政并不能去到愤怒青年打死父亲那么远,自觉不自觉还是流露出点点对保守时代绅士风度的留恋。就算是布努艾尔拍来,代表父亲的角色也仍旧散发魅力,哪怕站在德纳芙的对立面上

8分钟前
  • dinosaurs
  • 力荐

神父说,你心里藏了个魔鬼。对人心莫测的拿捏力度让人羞愧,剧情简介的单纯平白只是影片铺陈开的第一块桌布,看到半处角色的互换才恍然大悟。比白日美人更朴素,德纳芙一如既往美得清醒,钟楼戏很布努艾尔。

12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推荐

布努艾尔女性三部曲中最易懂也最浮于言语的一部,同时也能清晰看到向后期创作的风格转变。

13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9.0/10。①女主特丽丝塔娜从天真女子逐渐转变为冷漠中产阶级的故事,三条情感线分别是与监护人老亲戚的乱伦畸恋(他既想当父亲又想当丈夫)、与年轻男画家的爱情、对垂涎她样貌的女仆哑巴儿子的轻蔑。简介内容正确但重点错误。②各种教科书般的场面调度/运镜的丝滑优美感非常契合情节本身的中产阶级式精致。③热恋和上床的片段几乎完全被省略,因为那会偏离叙事重点。④后半段情节进展太快,戏剧性没充分释放出来。

16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力荐

#1080p# 这个故事里,每个人都是不无辜的,大家都暴露出自己最真实欲望的那一面,只是感觉到了深深的悲哀和无奈。及凯瑟琳德纳芙又做了一场噩梦

21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立足于超现实主义的布努埃尔并不曾脱离现实,他是生活最细微的观察者。解构他的影片,第一层便是对资产阶级的讽刺和对天主教派的怀疑;第二层是超现实主义的梦境和隐喻;最后才源于生活的、细腻的动作细节。本片的高潮在于特丽丝塔娜与哑孩赤裸相对,哑孩匆忙跑开——一个圣女般的处子最终堕入了黑暗。

24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天真无邪的少女最终变成冷酷杀夫的怨妇,被一段乱伦畸恋改写的人生。白日美人>女仆日记>红颜孽债,布努埃尔的女性三部曲中惟有这部是让我感到力有未逮的。梦,还是喜欢做梦。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揭示着男人在两性关系中渴望得到的一种状态——既是她的父亲,可以管束着她,又是她的丈夫,与她平等对谈。而这也意味着在婚姻中,男性给予女性自由和空间的做法并没有那么真诚。

3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DVD 长评 - 消逝的钟声,膨胀的欲望。感觉影片想讲的太多,以阶级思想开场,后到男女权力,政治格局和宗教信仰,而且看似浅谈的宗教部分其实是蛮重要的一笔,虽然人性欲望一直作为主线支撑着整个故事,但是把这些宏大的元素杂糅到一起还是让整个故事显得有些散。结构上,时间的流逝在影片中被很大程度的弱化,同时也弱化了观众对于人物转变的代入感,虽然让故事稍显突兀,但也让观众更容易抽离于故事,这与导演对于人物的设定有很大关系,感觉更像是观众冷眼旁观,看着人性欲望逐渐膨胀。两个设计非常喜欢:1. 噩梦后女主挠了挠自己的胸口。2.结尾处女主拄着拐杖“踱步”的那场戏,配合着剪辑台词的设计,也很巧妙的把她塑造成了一个焦急等待死神带走老者的人。

38分钟前
  • 还行

这注定是个资本主义的悲剧循环,旧一代的没落贵族下去了,新一代的不又起来了,特雷斯塔纳终究不是意识觉醒的,她逃不出,终究要回来,悲剧的是她也不想逃出,甚至不如易卜生中的坚韧,即使没能探索出出路……

39分钟前
  • iceman
  • 力荐

凯瑟琳·德纳芙真的是太美了,她带给观众的是这样一种美,能勾起男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欲望,但同时又让人有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挣扎和拧巴,但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机会的话,作为男人一定还是不会放弃的。毕竟,凯瑟琳·德纳芙太美了,是男人的欲望之光。3.6

43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8.1 这部很难不让人想起Viridiana,只不过布努埃尔电影里的资产阶级愈发厚颜无耻虚伪不堪,Tristana敞开胸脯那刻是她纯真消逝的标志,从天真到融入权力规则后的冷酷,是资产阶级催生的恶果。梦境中人头是重复出现的意象,代表她的恨及心结,结尾处倒叙蒙太奇实在太妙,露胸脯跟圣母像的剪接不能更讽刺

44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她时常梦到一口钟,但没有钟锤,而是她丈夫和继父的脑袋。

4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布努埃尔最神秘的一部影片,这种神秘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自由的幻影》那种严格设定的文本内涵,而是一种演员,导演都在其中生成的力量。大男子主义,父权主义,资本主义,教会主义,集权主义终究是千丝万缕,撇不干净的,最后终会融为一体。女性在其中永远是受害者,即便最后假性地反抗成功,复仇成功,青春和自由也早已逝去。然而残忍的是,只有这种与现实的限制相对抗的自由才是美丽的。而结尾的“倒转蒙太奇”则展示了一个超现实主义者的调皮,乐观和良心。

47分钟前
  • Zoē
  • 力荐

值得费时间好好写篇影评的影片。难道以后对电影的评价要分成“值得写影评”和“不值得写影评”两种?

49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力荐

布努埃尔断然否认这片儿和《维莉蒂安娜》的关联,不过那场头颅钟锤的超现实主义梦境以及之前有关宗教地位变迁的说明,再加上同样的怪蜀黍雷伊(角色性格都相似)和原定女一号西尔维娅,以及同样的故事起始设定,我是不会相信老布的说辞的,因为他一向以保护个人作品的解读暧昧性为头等大事【8】

5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7/10。整体基调控制太沉稳了,或许大师的‘’魅力‘’就在于把一个很残忍很悲剧的故事也可以用难以入戏的节奏把你拒之门外,场景、细节、视听上精益求精,可惜经我低劣的脑瓜一处理左耳进右耳出。如果没有养父的荒诞行径作‘’笑点‘’支撑,我完全可能睡死过去。。。

5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在DVD时代没有仔细看过的大师的系列電影,也正好借住今天的高清或者2K 、4K修复技术等重新再看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重温经典。《特丽丝塔娜》 又名: 红颜孽债 是 导演: 路易斯·布努埃尔 1970年代的電影也是他的以女性为主要角色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是《女仆日记》 和《白日美人》 而后两部都是由法国電影国宝级女演员 : 凯瑟琳·德纳芙 主演 虽然这部是描写刚刚丧母的少女的爱情故事但是演员与剧情的女孩子应该有一定的年龄差距,而不是和前面一部《白日美人》 婚后多年的家庭主妇相似。电影从 特丽丝塔娜 丧母开始,而她妈妈把她托付的老男人又对她产生了觊觎,而她碍于生计只能是屈服和默许,電影含蓄的画面让这段不伦之情显得很暧昧和文艺。之后,美女遇上少年,自然与老男人脱节和撇清关系,但是她没有

58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4.5 優雅的毀滅與殘暴的占有。『說到高貴,我們都還不如貓呢。』這段真是笑到心裡去了。

1小时前
  • 大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