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心

剧情片大陆2019

主演:陈晓  杜鹃  王乾越  马苏  华少  谢依霖  关晓彤  高晓攀  赵震  庞奕欣  侯佳伟  王毅凡  

导演:霍建起

播放地址

 剧照

如影随心 剧照 NO.1如影随心 剧照 NO.2如影随心 剧照 NO.3如影随心 剧照 NO.4如影随心 剧照 NO.5如影随心 剧照 NO.6如影随心 剧照 NO.13如影随心 剧照 NO.14如影随心 剧照 NO.15如影随心 剧照 NO.16如影随心 剧照 NO.17如影随心 剧照 NO.18如影随心 剧照 NO.19如影随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5:22

详细剧情

小提琴家陆松(陈晓 饰)与室内设计师文罂(杜鹃 饰)巴黎邂逅,不打不相识,彼此迷恋越陷越深。爱情之名怂恿着他们为爱再大胆一次,走出各自问题满满的情感关系。仿佛只要现任变前任,幸福就唾手可得。然而前任们也都是战士,文罂的前任郑可(华少 饰)是个理性至极的医生,陆松的前任刘娟(马苏 饰)则在情感社区开启了喋喋不休的骂战,是继续坚持对爱的信仰,还是选择放下与原谅重新开始?现代都 市情感危机在北京与巴黎街头上演。越是深爱的,往往也正是痛苦的源头,爱情,像是影子,抓不住却也离不开,如影随心…

 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

很喜欢这位大佬的评价,转自知乎的作者:水泵

和合本圣经 《 歌林多前书》

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13: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

13: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3: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如影随心恐怕是最近被误解最大的一部片子,本来看过之后懂的人自然懂,不懂得无需多说,然而这个豆瓣分数把我炸了出来,可能我还年轻气盛,所以忍不住谈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谈谈三个主要人物。

一、 刘娟——复仇者

刘娟在这个故事中存在感很强烈,因为她占据了地理优势,大婆手撕小三,彩蛋中又有了新的婚姻开启新的生活。人们乐见被伤害的女人成为人生赢家、渣男小三黯淡收场这样的爽文剧情,然而也惋惜她低声下气的挽回陆松,最后撕下强势的面具哭成一个泪人。如果我说她一开始就只为报复,对陆松的感情不剩几分,甚至连着最后的感情都拿来利用,你信吗?让我们回到电影本身,回到刘娟写的《弃妇日记》这才能找到真相。《弃妇日记》里面有一句点题的话——你想毫发无损,你想全身而退,没门。这句话才是她一切行为的动机——复仇。刘娟看似是一个人畜无害的中文教师,也因为床上念诗这样的行为让人嘲弄又发笑,这样没有情调没有乐趣的女人不禁让人小看她又同情她,但从未看懂她。刘娟的强大在于她完全看穿了文罂,看穿她的敏感多疑,也看穿她身为第三者身份的心虚与怯懦,弃妇日记的存在就是为了引导文罂去试探陆松,而她作为陆松的前妻又是那样的了解这个男人,知道他的痛点就是讨厌诘问和怀疑,刘娟的行为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目的只有一个,复仇。为此她利用这些信息在弃妇日记上暗示陆松曾经不回家然后就让她发现了外遇,文罂怕了,她把刘娟的日记当作了解陆松刘娟为何离婚的错题本,却发现自己的名字写满了错题本的每一页,刘娟写陆松藏小金库又小气不愿意付账,文罂看到之后马上去查了钻戒的价格,很贵的一枚,然而依然让她心有戚戚。很多人看不懂文罂的多疑觉得她作,但我很能理解,因为从她看到《弃妇日记》的那一刻,刘娟从根本上就被操控了她。刘娟的致命一击,也是文罂崩溃的原因,就是刘娟在旧家挽回陆松,陆松请求她不要再写,刘娟收笔的事件。文罂崩溃的点是什么?是刘娟用她优秀的中文系笔触,暧昧化了陆松求她收手的过程,文罂在思索什么叫做“看不得他那个样子求我”,怎么求的?什么语气?在哪里?无数不堪的画面感冲击了她,她彻底被击败了。而刘娟深知这一点,所以答应收手为假,利用这事击垮文罂为真,这不是真正的收手,这个手收的让陆松怒火中烧。惊不惊喜?刘娟居然聪明又深谙他人心理,是个善于心理控制的厉害女人。

二、 文罂——狩猎者

很多人讨厌这部电影,说它美化第三者,初看这样说没错。文罂硬着头皮见刘娟,她眼神无辜中带着无奈“我想你跟我差不多大,对感情的理解应该差不多“,”我没想过拆散你们,但我陷进去了“,”就是第三个人的错“,人们见惯了嚣张跋扈的第三者,没见过这样“勇于承担”的角色,一时下不去嘴去骂,像憋了一只苍蝇在嘴里又要说话,吐又不能吐,吞也不可能吞。可是文罂真的有她说的那么无辜吗?首先需要明晰一点,整个电影都是以文罂向安顿的叙述为线索串起来的,注意这都是文罂视角,那么她做了什么呢?美化自己。首先初见陆松是在一个拍卖会上,但此时他们没有交集,真正的交集在两人挑碟那里。文罂却能清晰的记得真正的第一次相遇,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男人的好皮囊给她留下了印象。记住这一点,然后看她接下来的行为。她们在巴黎的碟摊再次偶遇,她和陆松看中了同一张碟,四目交汇之下两人吵了起来,她丢下了钱却丢下了碟,然后转身就走。我噗的笑了起来,这是偶然吗?这是撒网。然而陆松落网了。要知道既然不要碟那么拿回钱就好了,为什么要把钱也落下?她这是给了这个男人接近她机会。由于男女教育不同所以社会期望也不一样,人们渴望男性做一个狩猎者,女性被动等待挑选,但天性上女性也渴望去狩猎,这是本能,高明的她们发明了各种看似被动却十分主动的狩猎方式,她们精心构造了网,就等勾住你,这才是文罂的真相。再转过头看看文罂在激情缠绵后跟陆松说的话“你不要离婚,我会内疚”这时候你还相信她吗?这个小骗子在刚刚和陆松好上的时候就俏皮的问他“什么时候结婚啊?”可是,没有离婚哪里来的结婚?她又说了“我和郑可离婚了”,如果她真的不渴望陆松离婚,她告诉他的动机是什么呢?文罂在自述中美化了自己,其实她和陆松每一步都是她主动,感情有她撒网,结婚的誓言有她逼迫、就连怀疑和诘问都是她起的头。她出轨了,却接受了严苛的道德教育,背德的快感和痛楚在她身上纠缠,她是婉约的也是主动的更是扭曲的。

三、 陆松——现实者

陆松遇到文罂是婚后遇到真爱吗?很多人借此题发挥,我不是很认同。很多男人被称为渣男,并不是因为他们主观寻求真爱,恰恰相反,渣男总是一类主观能动性特别差的人,他们总是被动的作出反应,仿佛没有主心骨,文罂一勾陆松就愿者上钩,刘娟一示好陆松就上楼,他的身上存在一种爱欲的纯粹,那就是纯粹的跟随自己的心,永远追随自己,只要有一刻电光火石了,他就会和你摩擦,他是最简单的一个人。 但他也是个最现实的男人,并不是送镯子戒指、爱听音乐、会拉琴、允许你在墙上画画就是理想主义者,他的身上存在着很多现实主义的劣根性。还记得陆松买了戒指之后搂抱着文罂他说了什么吗?他“坦诚”的承认这个戒指花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目的是为了“迎合”文罂,然后话回答文罂提问“什么时候结婚”的问题时,他话锋一转说“等你学会烧茄子的那一刻”。他的话中反复强调的信息是什么呢?我在为你付出,我在等着你回报。跟文罂吵架的时候,文罂责怪他有事瞒着自己,陆松的第一反应是反击她——你也有事瞒着我,这个文艺男人迷人优雅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斤斤计较的市侩心。就像他选择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一样,因为不会别的本领;又比如他自认怀才不遇,演奏却总是跑神。他爱的恐怕只是首席那个光芒的位置,仅此而已。陆松总是撒谎,也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特点,因为他斤斤计较所以信奉的是互惠互利这一准则,文罂借他这个特点向他撒谎,她假装善良不愿做破坏者,假装是被他所勾引,并且告诉他自己付出了很多,目的是为了逼婚。陆松诚惶诚恐的陷入无法回报的焦虑,他变得也不能向她真诚的承认自己的懦弱、自己的私心、自己与前妻的藕断丝连,他们的爱变成了他们之间的战场,有多少是演出来的有多少是真的,恐怕他们自己也不明白。

这部电影最深入的讨论在于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或者说,爱到底是什么?人们对美丽的女人或者男人产生好感,这是爱吗?人们互相猜忌互相揭短这是爱吗?引用圣经的一话

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13: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

13: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13: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这是也是我个人对爱的理解,陆松文罂主陷入的更像是一种crush,字典意“压碎、碾碎、压垮”又作名词“短暂的、热烈的爱恋”。他们以为自己的爱情独一无二,却逃不过世俗电影中有关围城与坟墓的形容,他们没有经历生死离别、天各一方,他们是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消磨的。文罂疑惑过,他们的爱像是温度下降了,但是余温尚在,她为他找过借口,却发现他有意无意的转过身去,态度有了微妙的冷淡漠然,像是中间有了结界;陆松也发现与她的肢体接触变得短暂而敷衍,肌肤相亲还是熟悉温暖的,但他望向她却看到了她眼里的猜忌与不耐,最终两人坐在一起像两只斗鸡一样互相啄咬,陆松说承认吧,就是我们自己打败了自己,如此赤裸又诚实。

陆松和文罂的crush我目睹了从发生到死亡的全过程,不过我并不想拥有真爱,这样的感情像是完全作为另外一个人的模具,失去了自我和边界,又有几个人会愿意这样爱人呢?

所以现代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大家宁愿换对象都不愿意去迎合对方。那么就算没有真爱我们就不去尝试或者期待了吗?

导演告诉我们了他的答案:去他妈的伟大的爱情,去他妈的永恒与专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犯错,就不是我们了,人不就是在犯错与纠错中成长吗?就算是爱情死亡就算是结局不好,也不要来世上罔活一遭。

电影的结局是开放式的,陆松依然不是首席,刘娟邀请他为自己的婚礼弹奏小提琴,他依然一双深情款款的眼神等你沦陷,无论是刘娟、郑可、还是陆松、文罂都有了新的生活,我特别喜欢这样的结局,因为爱情短暂,生活太长,而我们太过孤寂。除了相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我们,别无选择。

最后加一句对导演说的话吧:我能感受到您拍的这部电影的乐趣在于要看每个人有什么行为,行为和言语之间有什么冲突,这些冲突暗示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特点。但是这个豆瓣评分告诉我们导演还是要懂得讨巧,最好把一切表达得东西都放在纸上用荧光笔标好重点,因为我们的观众已经没耐心去自己找寻了。

 2 ) 陈晓扮演的“人形泰迪”是天蝎座吧?

霍建起的《如影随心》看完,小吐槽:

美术、摄影和音乐超棒!!!

杜鹃的每套衣服都太好看了叭!!!

but…

院线电影,主线用矫情的旁白讲故事有点low,让所有的纠葛都太浮于表面了,像是生怕观众看不懂,于是就用生硬的朗读腔吼给你。

之前看到豆瓣上说,陈晓演得太“欲”了,现在觉得岂止是“欲”,简直是演了一只人形泰迪,天蝎座的吧?

台词不多但是有几句挺精彩的,比如被前妻骗回家之后,说“你要是再写下去我们真的完了”(记不清完全原句了)大猪蹄子本蹄的感觉了~

唯一的笑点是华少扮演的杜鹃前夫说爱情的原理,反正就是求速度的嘴皮子功夫嘛,但是好像只有我笑了,人物性格应该是处女座吧😂

还有,杜鹃的文罂能那么矫情,双子座或双鱼座?一看就是有钱又能被保护,文艺但压抑的人妻遇到人形泰迪,身体的所有热情被点燃,但爱情就是一根仙女棒烟花而已,迟早会再次沉寂,让人忍不住感叹:有钱真好啊,有钱真好,有钱之后,失恋了能去巴黎哭,去象鼻山哭,去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哭,还能带个小奶狗!!!

陈晓“前妻”应该是白羊座或者狮子座吧,艺术来源于生活啊,写作者最有血肉的写作方式就是“出卖自己”。

(不好意思最近看星座有点多😂😂😂)

 3 ) 《如影随心》——王家卫、安顿难以得兼

看《如影随心》仿佛看一场拔河,类王家卫风格与安顿的原著各执一端奋力相搏,导演霍建起作为裁判站在中间,竭力不使一方压倒一方,维系着这场较量的平衡。这个过程令人纠结,王家卫风格的恋爱我中意,安顿原著的特殊情感视角也蛮不错,如果能两个都给我当然最好,退一步给我任何一个都OK,但被拉锯的麻绳反复揉搓了一个半小时最后两头都没落着,很伤很受挫。

先来介绍角力的一方——类王家卫风格,有一些时刻《如影随心》会让人不由自主想到王家卫,画面美得令人心颤,而且相由心生,银幕上红与绿的纠结,正暗合男女主角曾经狂热继而冷却的爱情,杜鹃和陈晓美的出离真实的大特写,仿佛重庆大厦里金发青霞、清癯阿武昔日重现。

清冷悠远、神秘疏离、茕茕独立的杜鹃真的太王家卫了,故事的叙述主视角是杜鹃饰演的女主角自述,杜鹃呓语式的独白衬着梦幻光影升格镜头里独行踽踽的她,“遇上他那一刻,我们翅膀钩住了翅膀,彼此纠缠,顷刻沦陷”,“折磨自己,或者折磨对方,否则不是爱情”,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在看王家卫的错觉。

但故事的核心来自那个一点都不王家卫的安顿,记者出身的安顿的国人情感实录,最大的力量就是当事人亲述,当事人平实而不华美的自述里有丰富的细节,有事后的反思,有痛定思痛的自省,也有仍执迷局中的受限与无法置换的自我立场,这一切构成了那个活生生的讲述人。人,永远是最有趣的,这才是安顿作品的力量之源。

《如影随心》的故事源于安顿的一篇短文《曾经的外遇,永远的同谋》,但已改得面目全非,毕竟原著容量太小,而且发表于十多年前。原著里男女主角都来自教育系统,女方是打卡上班的行政人员,男方是副教授,两人都已婚已育,婚姻生活平淡,因为一次职业培训相识后,两人认定对方就是自己命定的爱情,经历了6年痛苦的纠缠,最终各自离婚,然而恢复自由身的他们却发现曾令人欣喜不已的“新大陆”一旦开始开垦建设,就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旧大陆”的老路。

将这样一篇静态的采访实录变成一部电影,诚如霍建起在访谈中所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可视化,于是男女主角的职业变了,坐办公室的教育从业者天然的被判定为缺乏视觉元素,取而代之的是拉小提琴的陈晓和做室内设计的杜鹃,嗯,音乐家和画家的恋爱,视听元素确实饱满了,可同时原著的情感核心也动摇了。

原著中两人之所以那么飞蛾扑火抛家弃子的奔向对方,就是认定自己奔向的是“此生最壮烈的浪漫”,他们的奔爱之旅,其实是逃离平凡、压抑、一成不变的庸常的一种自救,所以当他们发现“最壮烈的浪漫”过后也不过是一样的庸常时,才会产生巨大的失落与虚空,故事虽小,但内核其实藏着普适的人性之困。

霍建起和安顿之前曾有过一次成功的合作——《情人结》,《情人结》的原著《爱恨情仇》叙述虽极简,但是男女主角近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注定了故事拥有一颗非常有力的戏剧核,莎翁笔下最经典的爱情,怎么改写都有戏。相形之下,这次《如影随心》的改编难度要大得多,原著里男女主角走出围城之后的失落与倦怠,两个偷情的同盟如何建立对彼此情感忠诚度的信任,虽然安顿已经给出了故事的主题与核心,但只停留在一种反思的陈述,要成为一部90分钟的电影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重建戏剧核,铺陈层层递进的戏剧结构。

可能是从戏剧的角度考量,影片的着力点没有放在狂热蜕变为倦怠,而放在两个偷情前科者之间的难以信任,曾经的共谋者现在成了对手,都熟悉对方作案手法的他们,能全心信任对方吗,他说的加班真的是加班吗,她按掉的电话真的是垃圾广告吗?看一对情侣心魔暗生,由相爱变成相互折磨、相互伤害,这个过程又有趣又残忍。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以心理结构的故事,它的戏剧动作必然是茶杯风波式的,一个眼神的变化一个语气的不同,不仔细看可能都察觉不出的差异,在爱人的心里已然是楚河汉界、天崩地裂,参见彭浩翔的《志明与春娇》及简·奥斯汀小说成功的电影改编。

《如影随心》的处理太流于可视化了,该做小动作的地方全变成了大的戏剧动作,为了制造男女主角的危机,本该隐在幕布里的前妻马苏离婚前约谈杜鹃正面开撕,离婚后仍跳将出来棒打鸳鸯,在网上连载弃妇日记,逼得陈晓不断跟她见面,直接导致杜鹃跟陈晓分手,这已然脱离安顿原著的二人故事变成三个人的故事了,可如果这是一部讲述围城内外三人异地再战的电影,它的戏剧结构又是首尾不符的,还得从头再重新建构。

那么如果不要戏剧结构,拍一部只以主观感受与人性反思建构的散文电影、诗电影,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参见《暖暖内含光》。但不管是《重庆森林》《暖暖内含光》《春娇与志明》哪一种风格,但凡拍爱情,必须要有细节,爱情片里细节决定一切,套路总不过相遇-相爱-误会分手-重遇三板斧,只有细节还能推陈出新。

爱情片的细节是最个人的记录,却也是最通用的语言,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枪战,但每个人都经历过爱情,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爱情片有发言权,而打动他们的只有细节。关于男女主角的相爱,安顿的原著里这样写道,“那时候,我经常会在中午不吃饭,坐三站地铁,走十分钟路,去学校看他。他也是为了能跟我见面,再也不回家吃中午饭、午睡,而是留在办公室等我。很多个中午,我们就靠吃汉堡包、喝茶水、彼此看着过来的。中午,他的办公室没有别人,尽管是这样,他也还是不敢锁门。偶尔我们互相抱抱对方,迅速地亲一下,马上分开,还要竖着耳朵听着楼道里的声音,稍稍有一点儿动静,吓得心恨不能要跳出嗓子眼,赶紧老老实实面对面、隔着一张大写字台坐好了,生怕让别人一推门发现了什么。”明知他们是一对偷情者,还是被这些细节打动了,可惜的是,电影里这些细节都被替换成了更为可视化的陈晓、杜鹃的激情时刻,美则美矣,但没有触到我的心。

 4 ) 一地华美的鸡毛

如果用作文的标准来判断,这是一篇贴近现实生活,时不时有金句,通篇文笔美轮美奂,却中心思想不明确的高级散文。

我喜欢男主女主的气质,当陈晓拉响小提琴的时候,杜鹃穿着大红衣服走过广场的时候,我瞬间相信了这个故事的设定。这样的男子,这样的女子,注定会有人愿意为他们飞蛾扑火,宁愿拆散曾经的承诺也要拥抱那份梦幻迷离,注定要谈一场旁人口中传奇的爱情。杜鹃,一个每一帧都具有文艺气质的女人,她走在路上都是风景。让我想起了王家卫镜头下的王菲,只凭气质就能如此动人。

马苏的角色很接地气,一个文学系毕业的教师,有在床上念诗的奇怪癖好,神经质却又不乏犀利,一句句追问问得陆松文罂哑口无言,颇有灵魂拷问的意思,说起儿子,眼里的泪花很真实,怪不得弃妇日记点击量如此之高。

现代而时髦的话题,所有人物都妥帖,霍建起这样的五星级导演掌勺,这本是一盘备受期待的大餐,却少了一丝震撼的味道,与经典失之交臂,令人惋惜。

问题在哪?

我觉得是主菜配菜不分,味道有些混。

要么定位家庭伦理剧,两对小三,就像陆松说的,是偷情的贼,那么最戏剧化最刺激的部分在于偷的过程。尤其男女主双出轨,双方如何在各自原配的追击下约会出轨,想必其中也有各种各样的花样和手段,充斥着谎言与泪水,同时也要面临对原配爱恨纠缠和家庭的愧疚。这一段才是最动人心弦有戏剧冲突该着重表现的部分,也是最能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的部分。当男女主双双离婚上岸后反而不能在一起,不是不可以表现,这时期的主题天然不具备上述主题的吸引力和冲突感,可以最后一笔带过交代一下体现天道好轮回。可惜,最精彩的引人思索的部分却全部以马苏回忆,旁白叙述的方式进行,不免隔靴搔痒。

或者,导演可以大肆发挥杜鹃陈晓的文艺感,拍出类似《花样年华》那样婚后遇到致命吸引的主题。陆松文罂,作为已婚男女,遇到致命吸引,难道没有想过抗拒?没有想过责任?陆松面对孩子的无言,杜鹃吃苹果流泪,想必不是草木般无情,但是遇到那个吸引的人,又无法抗拒,文艺,禁忌,深情,美丽,加上美好的巴黎,如磁铁般抗拒又吸引,一切令人动容,具有巨大的戏剧张力,《花样年华》《廊桥遗梦》……无数经典电影牢牢抓住了这个冲突拍的动人唏嘘。然而在这里,观众们看到男女主似乎毫无挣扎就在一起了,并没有看到他们的道德感,很难对这样的爱情生出同理心。

现在讨论情感伦理,大家首先要做的,是确定自己的立场,屁股坐哪边是最重要的。电影要引起讨论,也是一样。然而导演在这部影片,试图用一个暧昧的立场做到面面俱到,既表现狗血接地气原配视角,又表达高大上爱情文艺视角,还要体现男女主双双上岸后的互相猜疑,想要兼顾的太多,导致冲击力都不够。大家看完电影,想要同情原配吧, 似乎原来的婚姻本身一言难尽,想要同情男女主吧,他们飞速在一起颇像一对狗男女,想要责备出轨吧,整部电影男帅女美一帧帧摄影级画面又让人舍不得下口。总之,屁股都左摇右摆坐不下去,遑论对内容进行更深讨论了。

主题的暧昧不明,是这部电影最大的败笔,很多地方都触动到点了,偏偏就距离经典差那么一点点——没有能全部串起来靶向鲜明地给予观者心灵震撼一击,观者回忆起来,只感受到一地华美的鸡毛,不过也许现实生活中就是如此,婚恋纠葛中的男男女女都或多或少有自身的问题,不值得同情,狗血却还不华美,一地碎碎叨叨的鸡毛。

Ps:说实话4分多有点恶意了,霍导的电影光摄影就能值回这分数,真实舒缓的叙事节奏也甚合我心,片子看完还是很多点值得回味的,后劲很大,是一场美的享受。我非常喜欢片中歌剧部分,原来歌剧可以这么有趣,配合男主表情,将那种对女人充满疑惑无奈但又有爱的感觉表达的非常到位。男女主真是太有魅力了,如果我是马苏饰演的角色,遇到这样一个搞艺术的也无法抵挡!

 5 ) 爱情如罂粟,爱与欲,情与毒的综合体

出乎意料的还不错。 镜头音乐都美,故事也不空洞,杜鹃的淡然气质与陈晓忧郁浪子的形象非常搭配,整体画面很美。

爱情之所以美,可能因为它总是来势汹汹,无法用理性克制,无法掌控便是它的魔力,像罂粟又美又上瘾却有几分伤害。 “如果当初理性能够战胜情感, 就没有故事了。 也就不是我们了, 但生活不是简单的对与错。 我们为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 付出代价, 在犯错和纠错的交替中成长, 不管未来是一个人, 还是两个人。” ——《如影随心》 文罂与前夫显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和陆松也许像前夫所说是病态的的是多巴胺,最终的激情还是终归于平静。现实也如前夫所说,在他们真正在一起后没了空间上的距离美,生活开始一地鸡毛,争吵,怀疑,查岗,送礼物后看到的不是爱情而是想的是价格,不再浪漫。因为曾经是贼,这是他们的原罪,所以在熟悉的招数中防备着失去和被偷,同样为了爱情的两个人,女主显然更没有安全感,她像重瘾患者,吸食着刘娟的残余害怕自己再次失去,在猜疑中两个人越走越远。 陆松不爱女主吗?不,也是爱的。但是他还背负着愧疚和责任,一个男人需要承担的远远不是情人的一个角色,儿子,父亲,丈夫,他不可能抛弃所有去满足一个情人的要求,在各方平衡中他挣扎甚至后悔,当新鲜感激情褪去后,如果是一样的平静那么这场爱情是否还有必要? 最终他选择了分开,但是影片的最后他又去了那个约定的地方。人生苦短,我们最后都会面临死亡,一段恋情的开始会分手,然后下一段再分手,结婚也会离婚,再婚,看到死亡,这一切不过是生命的一个过程,陆松的这段感情中在生命过程中又完满的走了一步。 我们身边也许有一万个刘娟,一万个文罂。文罂也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所有人的得到都是有代价的,你想得到什么愿意付出什么?没有必要指责谁的对与错,如果你能掌控爱也就不会有爱的珍贵。爱情里最大的遗憾是可惜,文罂的飞蛾扑火般的投入最后分开也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成全了自己。 “我们不是陌生人,我们彼此相爱。” 天色有黑白 情绪没好坏 两个人很精彩 一个人很自在 我一个人无牵挂无所谓离开或回来 像两个人牵着手会忘了身处在人海

 6 ) 专访《如影随心》霍建起:拍电影的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如果说,人的一生只用来做一件事,那么我这一生只拍了电影。”

对于一个人来说,电影可以有多长?

1982年,霍建起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前脚他刚刚迈出电影学院的大门,后脚就走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自此以后的三十七年间,他再也没离开过电影。

这与年轻人热议的996生活并不同。一个人的工作只有八小时,一个人的事业可以是996,甚至007,但在有些人的生命里,用时间作尺度,或许并不准确。

霍建起

这种测量很难找到初始刻度。如果从2017年《如影随心》开始拍摄算起,项目跨度时间有两年半。如果算上筹备项目的过程,就有三年之久。但若要找出一个源头,那么从霍建起看到安顿的《绝对隐私——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算起,整个项目时间花费近十年。

十年间,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报纸专栏到互联网连载,人们的婚姻观、价值观、审美观,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个故事,也在不断被打磨和完善。

但霍建起对这个题材的热情仍在持续,从未因时间飞逝而有所消退。在不恰当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或是与之相反,在爱情里互相折磨的恋人,与每个人的生活都相距不远。

他不大愿意为这个题材贴上“爱情”“外遇”等简单粗暴的标签。“可以说,这片子不是婚姻问题,也不是爱情问题,这是个情感问题。”

情感意味着复杂。它代表整个人类的社会现象,难以用简单公式加以消解。所以在《如影随心》里,四个人能折射出人类的四个侧面,从每个人物的正面望去,都可以窥见他们背后错综复杂的阴影。

没有哪个侧面是更正确的或是更错误的,“感情这个东西,没法说。”

“每个人在这个故事里多多少少能找到一点影子,当我们把这个现实展现出来的时候,如果多几个侧面,大家就更愿意用另一个角度来想这件事,或许就会相对好一点点。”

01

拍电影的“困难”

在与电影如影随形相处四十年后,霍建起在拍摄时,仍会面对一些疑问和困难。

近几年来,IP之风极度火热,传统的将严肃纪实文学作品搬上大银幕的现象越来越少,此类题材以不够娱乐,缺少新生互联网粉丝等种种原因,也逐渐被忽视。但霍建起仍然遵从着敬重文学的传统,也更偏好从文学作品中取材,加以专业改编,再将其转化为电影的创作模式。

“这种改编通常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文学基础,故事、人物、内容,都有具体成熟的架构。无论是莫言、方方还是池莉、安顿,他们的文学创作都引发了许多人的认同,也很自然地,使人产生一种想让这个故事变成电影的愿望。”

从创作层面而言,将一个原本富有多面性的文学剧本,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进行诠释,其文本上的复杂和美妙能否能被呈现,被观众接收?这已经让许多创作者束手束脚。

但对霍建起来说,拍电影就是一个解决困难的过程。

“导演做这个职业特别辛苦,早出晚归,只有你喜欢,你才能去克服这个困难,面对这个辛苦,不怕累。我觉得这是有前提的:如果你没有找到好的选题,那就没有动力,那你就又怕累又怕苦,你必须有这个动力,才会付出。”

同时,更现实更细碎的困难,发生在现实拍摄中。任何一个剧组,或大或小,或老或新,都在不停发生各种问题。

“今天拍哪里?景出现问题了?人员出现问题了?都有可能,都得去解决。尤其是中国的电影行业,有时候分工不太细,困难会更多。但你要做这份工作,就要面对、解决这个困难。”

中国电影发展几十年,从过去的小剧组到如今人员数百上千的大剧组,导演要面对的困难越来越多。最直接的是面对的人越来越多。而对于沟通和合作,霍建起适应良好。

“需要接纳和理解,比如说演员,你不能说,我已经有一个固定的想法,你就让他,一二三,按部就班。我们的演员都很认同剧本的人物情感、故事发展,但是他怎么去把这些东西表达出来,这些必须在拍摄过程中去逐步完善。”

“拍戏总是很少有一条过,要拍三条、五条,甚至于十条,就是因为好像‘还不是那个意思’,或者需要挖掘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和演员沟通、调动,都只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样子。”

02

拍电影的“容易”

那么,如今拍电影有没有更容易的方面?

也是有的。“如今手机能拍,相机能拍,摄像机也可以拍,大摄影机现在都数字化了,过去用胶片,现在也没有那么奢侈了,大家都可以,进入门槛低,就可以做到各种类型化都丰富起来。”

今天的电影人面对的选择更多,文艺片或是类型片?大制作或是小制作?这与几十年前的新人导演霍建起所面临的情况,截然不同。

面对这个问题的霍建起极为坦诚:“年轻人有这个条件选择,也有这个机会选择,我觉得年轻人喜欢类型片非常正常。”

他甚至偶有反问,为什么过去所有导演都先拍艺术片?一方面,当时现实主义的艺术片,成本特别低,选择演员容易,创作更加熟悉;另一方面,当时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还没有如今这么高。

“大家都知道,拍商业影片其实更难。你拍《阿凡达》,没有科技做特效,没有资金置景道具。但是今天的人就相对条件好,因为有CGI技术,没有大资金投入,也有小资金投入。像《阿凡达》这种类型化的影片,有非现实的画面,现在年轻人喜欢类型片也很正常,社会走到这一步,他选择类型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类型片的表现是多元的,而每个类型中又都有好坏的区分。事实上,无论是用什么标准对电影加以区分,在标准之下,作品都仍有不同,“划不了那么细,就是不一样,《流浪地球》跟《星球大战》完全是两样,跟《阿凡达》又是两样。”

“所以导演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个人因为他的喜好和特点不一样,因此他的表达不一样。在你创作的范畴之内,努力做到最好就行了。说到探索,有人探索会成功,但也有人会失败,因为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东西,也会带来很大风险。所以我倒觉得不必考虑这个,因为创作人是不同的,他们是新人,本就带着新的东西出现,去认真创作,就行了。”

在作品中,霍建起总是希望允许人在选择感情生活的时候,有失手、有犯错,也有改错的机会。人生是一个在完善自己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不一样,每一个阶段考虑的事也不一样,“因此出现一些变化也是自然的。”

而霍建起自己的人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年轻的时候,好像总想做很多事情。当时在学校里,我还是年纪偏小的呢。现在转眼我都到了这个年龄了,会把脚步渐渐慢下来,从容地漫步。”而遇到一个合适的故事,会成为他偶尔为之驻足的理由。

“我一直都坚持,即使再难也要做导演,拍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电影就是在讲人生,讲身边的感情、身边的人。人生还很长,希望《如影随心》这个故事可以给大众展现出残酷的爱情真相,告诉大家如何去解决的问题,如何去更好的理解生活。”

有时候,电影有很多种拍法,亦如生活有很多种过法。

-END-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7 ) 何文抵讲如影随心

前几天提到了关于“恋爱”的话题,我说:出于目的性的去寻找,无异于为了恋爱而恋爱。 其实在我的视域中,婚姻也一样。如果把婚姻当作是必经之路,把它当作是可以填补人生的一种东西,进而去憧憬它,渴望得到它,我觉得这就太可悲了。 我的态度一向都如此:凡事顺心,完满,那都是运气。凡事糟心,残缺,这才是必然。 可是好像很多人都把这两个关系搞反了。 今天去看了《如影随心》,看陈晓和杜鹃两个双双出轨的人,在一段新建立起的感情中挣扎,如临业火。最后,终究还是没能战胜过内心。 有人说这是“爱情的试金石”,倒不如说这就是现实。它把现实中被掩藏起来的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撕碎,抛出来展现给你看。 马苏作为婚姻的受害者,是那个表演的最出彩的,把那种「我他妈就豁出去了」的那种心态诠释的淋漓尽致。 记得之前看过一段余秀华的视频,她在里面说道: “喜欢没有错,结婚也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能先把婚姻当成了自己的归宿。我们可以爱,可以无私奉献,但是一定要在退的时候不能无路可退。” 而马苏饰演的那个被出轨的对象,就是把自己逼到了一种进退维谷的地步。她太相信爱情,太相信婚姻,所以在得知另一半出轨时,她整个人是彻底崩坏的。 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想过,在她心中那样一个有魅力又爱他的男人,会弃她不顾爱上另一个人。 换句话说她就是那种在婚姻里完全失去理智的人。 所以我说,要尽早明白的一件事就是: 「一样东西,它能怎么样成全你,就能怎么样毁掉你」。 婚姻自然会带给人以充盈和快乐。但当你确定选择了它时,就必须要有承担得起它破碎,或者给你带来痛苦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说要去时刻提防,如履薄冰。而是要事先做好心理预设,真的不要一根筋的去相信“永恒”。 它带给你快乐的时候,你便尽情去享受,也要心存感激。但等哪天它将毁掉你的时候,你也要能够受得起,不至于措手不及。 也许是我近乎病态的悲观吧,总之我是不会相信“永恒”存在的。但当然,我也从不会去怀疑这个过程中每一份真心的。 喜欢时的热烈是认真的,疯狂也是认真的,以为会长久也是认真的。但不爱时的决绝是认真的,歉意也是认真的,想全力摆脱也是认真的。 就像斯诺依花说过的那句:“从不质疑任何真心,因为真心本来就瞬息万变。” 尽早参透这一点,并不是要为了背叛者开脱。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在遭遇背叛时,尽最大程度地削弱自己的失望值。 当然,尽管如此,我也还是会相信爱情和婚姻的。只不过这种相信,是一种「辩证」的相信罢了。

来自何文抵的微博

 短评

开始以为是糖水文艺爱情片,没想到是另一个《昼颜》,把婚姻与爱情的真相撕开给你看——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原来还有盗墓者。霍建起导演将散文诗气质带入都市情感戏中,直面婚姻保鲜和出轨话题,题材尺度不小,结合这两天的热搜八卦来看,也是很切中时代要害了。对陈晓的一句台词印象颇深:“我们都是贼,共享了太多秘密,对彼此的作案手段太熟悉”,两个靠着欺骗走到一起的人,终究逃不过互相折磨消耗殆尽的命运,终会暴露出丑恶真实的嘴脸。想起《昼颜》里伊藤布说的,“不过是肮脏的出轨罢了,还真以为纯爱了啊?”

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虽然对霍建起有点兴趣,但这片不值得去趟电影院,当然杜鹃还是挺美的。

8分钟前
  • chiguapifeng
  • 较差

整个电影是由安顿的小说《曾经的外遇,永远的同谋 》改编的,里面的一些人物和故事也都是真实的,首映安顿也来了现场。导演介绍之前这个连载是非常受欢迎。首先,电影拍的非常唯美,色彩,画面,杜鹃每次拍全身走出来的镜头看起来真的太享受,还有把陈晓也拍的非常帅,很欲。男女主角的爱情,看起来太美好了,一个画家的和一个小提琴家,一拍即合,也非常契合,但是毕竟是讲了一个出轨的故事,可能千人千面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但是我觉得男女主角还是真正的爱情,不然为什么一个人要生下孩子以纪念这份爱情,一个要去巴黎重温所有的美好。陈晓和杜鹃都演的超级棒!其次,电影还有很多搞笑的桥段,电影院笑了好几次,特别是船戏的时候。马苏不得不说演技还是相当可以的。

10分钟前
  • 马丘咪啾皮卡丘
  • 力荐

总结一下,杜鹃很木,三观很不正,控制不住自己欲望还把它称之为爱情,有点膈应

11分钟前
  • 赫塔费发挥嘉宾
  • 很差

又美又欲又好笑,另类反小三教育片。因为陈晓加半🌟

15分钟前
  • 小小鱼池子
  • 推荐

杜鹃的超模大片秀,对了还有花少的嘴皮子主持秀,剩下没了。

19分钟前
  • 低调丑糖
  • 较差

是,没什么问题。法国巴黎,罂粟,偷情,离婚,情感论坛发帖…搞音乐的、学画画的和学中文的还能怎么谈恋爱?不就得这么美,这么虐,这么他妈的迷信爱情么?!婚姻、生活、俗世,是一地鸡毛,但也永远有人能把它过好啊。一个想好好讲,但最后因各种俗气的符号和意象还是没讲好的故事。但陈晓和杜鹃值得表扬,金童玉女,出乎意料。

23分钟前
  • 一个橘子
  • 还行

文艺不是错,无休止、无节制地贩卖文艺才是原罪;三观不是错,但将毫无常理可言的狭隘观念传达给观众无异于施以暴刑。在影院里坐立难耐,实在找不到什么优点,台词矫揉造作,人物扁平无光,行为逻辑失常,如一盆狗血撒在了银幕上。

24分钟前
  • 康报虹
  • 较差

看时脑中一直浮现这句话,“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五彩斑斓的烂,大写的“GAN GA”尴尬!

28分钟前
  • 飞侠式拼搏
  • 很差

为啥动不动就是文艺特写 拍电影 先把剧本搞好 动不动就是文艺特写 什么毛病

32分钟前
  • 良心无价
  • 较差

是否开创了国产截图片的新流派 建议带着耳塞去看看服化。

33分钟前
  • eR
  • 较差

三里屯SOHO偷情故事,理想大概是《昼颜》,现实只有狗男女MV,杜鹃还真是演不了正妻只能演小三啊!陈晓的渣男造型确实是好帅好帅的,马苏骑在他身上一边念诗一边扭动最后把他搞到痿掉的一段,堪称是2019年最爆笑床戏了………

36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下次直接放九十分钟杜鹃的写真照片得了

41分钟前
  • XXX B.O.
  • 较差

吓人吗,全片演的最好的是马苏。其他人都演技尴尬,甚至没入表演的门。杜鹃虽美但全程扑克脸的毁灭式表演撑不起这个人物。当然演员还是不背这个烂片的锅。这个毁三观双双出轨的故事拍来干嘛,这种题材当轻喜剧来拍,没深度没内涵除了让人惊掉下巴。最后,导演堕落至此令人难过。

4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很差

把偷情宣传的这么光明正大,三观呢?还选择4.19上映?恶心

46分钟前
  • 很差

霍建起老师应该是个感情很细腻之人~

51分钟前
  • 牛奶雪糕
  • 还行

杜鹃的演技真是,不管陈晓怎么表达,不接招的……

52分钟前
  • 阿依土拉公主
  • 较差

一部无病呻吟,矫情做作的爱情片烂作。男女两方双双出轨的剧情毁三观,辣眼睛。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狗男女」标配,还什么「命中注定的爱情」,我呸!还有女主角杜鹃那万年不变的丧脸式装b般演技越看越厌烦。再加上全片时不时穿插的ppt式慢镜头文艺特写,这不是在拍写真大片,这是在拍电影,ok?!导演编剧你们清醒一点吧,拍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56分钟前
  • 胡闹君
  • 较差

陈晓留了胡子卷发形象气质完全和以前的不一样了。桃花眼,风情万种。。四分因为他。

60分钟前
  • 豆瓣帐号
  • 推荐

这样一部解读婚外情这种“不伦之恋”的电影能搬上内陆大银幕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参考15年的“三爱”,直接阉割掉的第三者情节。画面、色彩、造型真是没得说,我肯定了陈晓的“电影脸”,他以后一定会有很不错的发展,但两个主演可怕的台词功底会是比较大的制约。电影中间真的有点无聊,像八点档狗血剧,不像一部文艺电影,但是接近结尾在巴黎时的主题曲穿插响起,我有了一丝心痛的虐感,几乎可以打四星,但是最后两个人莫名其妙的分手,让我不太能接受,觉得导演处理的太草率,为了“正确”而“正确”。两星半吧,为了情欲缭绕的美感,为了对自由爱情的勇敢表达,不论“三观”,仅仅是艺术性确实欠缺。

1小时前
  • 希bo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