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情片英国1971

主演:珍妮·艾加特,卢克·罗伊格,大卫·古皮利,约翰·梅永,罗伯特·麦克达拉,Peter Carver,John Illingsworth,希拉丽·班伯格,Barry Donnelly,诺埃利纳·布朗

导演:尼古拉斯·罗伊格

播放地址

 剧照

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2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3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4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5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6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3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4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5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6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7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8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19小姐弟荒原历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1

详细剧情

  父亲开车载着姐弟俩离开喧闹的城市,去野外野餐。开心的姐姐(珍妮•艾加特 Jenny Agutter 饰)和弟弟没有料到父亲在荒原中突然失控,拔枪射向二人,最后父亲在汽车的爆炸中死去。姐弟俩只得带上剩余物品穿行在荒无人烟的平原上。烈日炎炎,姐弟俩在石堆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又饿又渴时发现了一棵果树下面的小水塘。小水塘的资源很快耗尽,绝望之际他们遇到了一个前来打猎的土著人(大卫•古皮利 David Gulpilil 饰),土著人留下来帮他们找到水和食物,三人继续在荒原上前行着,直到发现了一处树林里的废弃小屋,弟弟和土著人去找食物时却意外的发现了一条公路,而土著人则亲眼目睹了白人枪杀动物的场景......

 长篇影评

 1 ) Walkabout Review

关于影片名walkabout walkabout是澳洲土著人(Aboriginal)的一种成年仪式,通常是12到16岁的时候,男性会到荒野中生存长达6个月的时间以实现身体和精神上到成年的过渡。walkabout就像一种精神,一种基因印刻在澳洲土著人身体里,即使现在他们还是会walkabout,这也是他们尴尬的地方,游离于大部分澳洲人的生活之外,又不可能回到狩猎时代。这种尴尬从库克船长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就开始了,澳大利亚就作为罪犯的流放地,给原住民带来了天花和肺结核等传染病,百分之90的原住民都死去了,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原住民才稍微有一点人权,直到2008总理陆克文才在国家层面对“被偷走的一代”道歉。 影片上映于1971年,在当年备受争议的高夫地权案中,布莱克本法官裁定澳大利亚在英国殖民之前是无主地,且澳大利亚法律中不存在原住民业权的概念。当然影片并不是重点并不在于原住民的人权,而是呈现两种文明。但是从中也能窥得原住民的生存现状的。 如果说Don't look now(威尼斯疑魂)是剪辑的艺术,那walkabout(小姐弟荒原历险)就是对比的艺术。小姐弟穿着校服拿着收音机与澳大利亚的荒原环境与野生生物的对比,和只遮着下体的土著人的对比,这种巨大反差形成了别样的美感,因为穿着校服听着收音机即使和土著小哥相处再融洽也存在着一种界限,两种文明的界限,独立地存在。充满下体性暗示的树木是土著人原始的性萌动性幻想,这与男气象学家对女人胸部以及腿部的窥视相对比。土著人猎杀兔子和袋鼠,用石头将袋鼠腿砸取下来烧烤和白人猎杀水牛的对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底谁更残忍更野蛮呢?土著人的自杀与小姐弟父亲的自杀的对比,都源于个自的文明,据统计澳洲土著人的自杀率相当高,影片中土著人自杀可能是求爱未遂,看到白人那么残忍而轻易地猎杀水牛,对比之下的巨大落差或者他会认为白人是世界的毁灭者。小姐弟父亲的自杀来源于工业文明带来的冷漠、空虚与虚伪。 最后小姐弟回到原来的社会,姐姐结婚但是和丈夫关系冷淡,她想着自己还和土著人生活在一起,赤身裸体地过着原始的生活。这并不是说她后悔了,即使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还是会回到工业文明社会。这里表达一种文明的尴尬,土著人的生活太落后,而白人的生活又太空虚。 Aguter裸泳的那一段太唯美了,潜进水里,水面波动起来和半浮在水面上的叶子错落地反射着光影。就像莫奈的画。

 2 ) 影像的力量

这部影片充分发挥了影像的力量。其实是一个road movie,没有什么情节,但是想说的都用视觉语言说了。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色,动物都增添了可看性,但绝不只是停留在欣赏的阶段,而是从两姐弟的旅程对比出人类文明的脆弱和自私。现在看来,对原住民的拍摄还是局限在把他们描绘成很primitive的部落,比如他们在自杀的父亲的车里玩耍(和90年代的whale rider等从原住民角度出发的电影形成对比)。当然原住民并不是和现代文明绝缘的,比如原住民帮助一个卖旅游品的白人做事等等。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何最后帮助姐弟的原住民会死,当然他的死是符号性的,是对大肆猎杀野生动物的抗议,可是又表现的是要向姐姐求爱未遂而死。
用影像表达观点有各方面,比如运用叠化把姐弟的行走和早期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开发”的影像放在一起;或者在原住民捕杀动物的时候交叉剪辑一般的屠宰场,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剪辑突兀,但我觉得这正是片子的意图,让你意识到原住民杀动物并不是在镜头前为了满足我们好奇心的表演,而是正当的需要,而这和我们所谓现代文明里的屠杀是一样的。这样的剪辑逻辑在一开始从现代建筑到荒漠就已经建立这种对比的逻辑。

 3 ) walkabout: 不是鲁滨逊般的漫游记,也不是绿野仙踪的童话


继上一部介绍的最后之浪,Walkabout也是七十年代澳大利亚新浪潮的代表作之一,仅仅看英文的原文标题或是翻译的姐弟漫游记,都会以为本片描述的就是不适应大自然的现代人类的又一次鲁滨逊漂游记,实则不然。"walkabout"实则是澳洲土著人的习俗,到达一定年龄的少年必须离开部落出外旅行经历,接受自然的考验,即使其结果甚至会导致失去生命。

这一个误解度非常高的标题可谓与电影的内容吻合,除去探讨现代人类与自然的剥离以外,也许有更加想列证现代人所活的世界中的扭曲意识形态的部分。我们的主观的认为是姐弟荒野遇难记,但从出外冒险的小土著来看,却实际是一头撞在了现代体制的墙上的牺牲者。

要做到打破人类的常有观念,澳洲的土著历史以及后移民而来的白人之间的文化碰撞是个很好的引子。曾经是摄影师并参与过阿拉伯的劳伦斯的拍摄的Nicolas Roeg运用他绝美的摄影技术拍下了大自然绝景以及巧妙的蒙太奇把从工业,城镇到大自然的冲突对比完美呈现。

从城市开始的场景无机制而冰冷,细节暗示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然而更大冲击在后头,开采失败的父亲突如其来的朝自己的女儿和小儿子开枪,未果却引爆了汽车身亡,在一望无际大自然中燃烧的汽车是唯一的"文明产物",而文明物消失的这一刻也充满了象征性意义,逃过一劫的少女和小男孩也正式离开了他们所习惯的"文明世界"。此类的象征性场景在片中频繁的贯穿,例如土著少年捕捉袋鼠烧烤与屠宰场的蒙太奇,以及片尾冲击性的白人猎人残酷的捕捉水牛的方式,都在无声的嘲讽"文明"的残忍。

少女,小男孩以及荒野相遇的土著少年之间的关系也耐人寻味,因为已经接近成年而被现代"文明"的意识形态硬生生框住的少女,即使面临原始的大自然也毫无改变,她无法相信土著听不懂英语,自然的洗礼和土著男孩的陪伴都不过是一种绿野仙踪般的短暂奇遇,并不是她真实的世界。而比起姐姐来,弟弟还非常年幼,保持着未被灌输成型的动物天性和本能,他很快的跟男孩能沟通起来,也更能融入大自然。而天性生存的善良土著男孩对文明的世界和美丽的少女也充满了困惑。片中一处白人女性看到土著男孩问话男孩却不搭理她,而白人女性也没看到流浪的姐弟一处更加深了象征性。被文明社会意识形态根深蒂固的人类所信仰的东西与现实和自然的乖离,甚至能让他们过滤似的看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就好比少女永远理解不了土著男孩舞蹈的意义,在她找回所谓的"归属",有人类文明的地方时碰到的尽管是荒废的矿井和冷漠的看守人,她却似乎仍不以为然,只是回到蜂巢似的水泥丛林后,偶尔会思念起自然的快乐。

片中从城市到大自然再一点点回到人类的发展痕迹,过度开采的废铜烂铁,幽灵城般的厂房,最后再回到冰冷的城市中,是一个相当巧妙的历程。中途交错的好奇玩弄烧过后的轿车的土著们,和为白人工作制作工艺的土著们,都循序渐进的表现出侵蚀感,而出外历险的土著男孩,终究只能明白本能和野性的自然世界,当他发现了公路的存在,残忍的猎人,无视他并仅属于文明世界的女孩,也就注定了他的"Walkabout"会以悲剧收场。

 4 ) 简谈澳洲中部

这个学期选修了学校的一门课,叫做探索澳洲中部'Explore Central Australia',并且跟着这堂课的同学去澳洲中部城市Alice Spring旅游了一个星期,走访了周边的土族community和一些自然景观。电影是学了半个学期,去旅行之前看的。这个评论分两段,一段前半段是出行前写的,主要从老师教的来谈谈和这部电影相关的部分。后半段是回来后写的,说说去了中部的见闻。

出行前:

虽然没有很认真的把所学的整理出来,但是感觉导演在这部片子里还是在说一个他自己的idea,如果换到Grand Canyon和美洲土著,导演估计也是一样样的拍一部。只不过白人女孩的澳洲口音换成美国西部乡土音也就罢了。

作为澳洲人的白人女孩不可能不知道中部土人的存在,他们的历史比欧洲文化在澳洲存在的时间长久多了。她更不可能不知道他们说不一样的语言,片中反复询问哪里有水的片段也就站不住脚了。
在70年代以前(这部片子是70年代的,但是所说的故事可能是50~60年代的),土著人是被白人压迫剥削着的,不要说平等,他们当时就是被当做动物对待的(而平等至今也没有做到,虽然有改善)。他们被动的被赠与物资房屋,作为交换他们需要学习英文,参加教堂教会。而他们老一辈原本有自己的信仰(并因为信仰留守他们自己的土地),新一代却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被改变了。有的人可能想这样没什么不好,即让他们有了物资,又接受了教育。不要被蒙蔽了。所有的施予(尤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施予)都是要求回报的。而白人们心里希望的就是,有一天所有的土著人(澳洲本土人)都不复存在(合法地消灭)而澳洲就成为了他们的天下。

我这么说偏激吗,其实不的。关于澳洲‘被偷走的一代’这个说法,就是说1860左右到1960这一个世纪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白化’澳洲土著。措施有:1. 土著孩子无条件由政府领走,给白人家庭领养,用白人的方式教育。 2. 提倡白人女子和澳洲土著结合,以使其孩子‘漂白’
他们还有一组照片来宣传这个观念,孩子是如何从黒到棕到黄到白的。他们认为土著的消失是必然的。在这样白人与土著混合生活的地方,土著会逐渐被‘染白’ - 土著是低贱及无知的。所以他们要加速这个进程 (其实这里我很想说 - 变白也变不了全白啊。照这观念1000年后世界是属于黄种人的。)另外他们并不承认土著人的土地权,在70年左右才表示,如果土地1.没有被政府,公司征用 2. 证据证实土著人始终在那块地上居住 才可以申请土地权。但是因为这个条款太含糊,加上证明难,所以土著人在那时都还是很难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当时的土著也有在白人区域活动 - 并不像片中那么原生态。更像当时有拍到的一个集市上面的场面,做一些工艺品,卖给游客(当然当时旅游业也不像今天这样发达)。但是并没有那么打猎为生不开化。

总之土著是被白人残酷地对待了。白人女孩那么无意识的和土著建立友好友谊在实际条件下无法成立。如果说向土著示好并且希望得到他帮助这么拍还可以接受。土著人并不总有恶意的。一些纪录片让我感觉澳洲土著还是比较友善和讲理的。虽然他们的信仰和这里的主要群体有冲突。

另外爸爸突然开枪那个什么的也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再另外,这个周日就要和学校同学们一起去澳洲中部了。挺期待的。虽然觉得会被 虫咬死尤其是看了这部片子之后。一周的trip,一大半都是露营的。希望我能活着回来再跟你们说说见闻⋯⋯


回来后:


从中部回来有半年了,又看了遍自己这篇文章,大部分观点都还没改变。另外增加一些从中部回来后的感想。

片子中有土著猎食蜥蜴的场景,这个在当地当时应该是很常见的,现在估计也还存在。我去的时候也看见了蜥蜴,没那么大就是了(要不得吓死我),据说吃起来像鸡肉~~

- 为什么土著男孩最后要自杀?
我只能把这个归结为习俗问题。现在澳洲土著存在严重的青少年自杀问题。尤其是男生。而自杀的缘由,大多数都是因为感情问题。为此受过教育的土著妇女成立了一些组织来开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但是土人的自杀率还是远高于澳洲平均水平。所以只能说,这个求爱不成就求死的东西是In their blood。

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澳洲土著现在还是过着问题重重地生活,他们有严重的酗酒倾向,估计是因为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不够,于是自己难以找到工作,政府便给了他们一些福利。有钱白拿又不要干活,没事干的他们就开始喝。尤其是他们的生活并不会是太顺利的,难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难以有事业上的成功之类加重酗酒的程度,所以在那里经常看见一堆土著人在晒太阳喝酒。另外还有许多人闻汽油上瘾 - petrol sniffing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也能上瘾)。酒瘾来了又没钱,他们就向家族略混的好些的人借。土著人有很强的家族观,一个家族的人,以前就想我们一家人那么亲,他们的堂表兄妹都像亲兄妹一样。所以有人借钱他们很难拒绝,他们原本过的都是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 的共产主义原始生活 = =。所以现在,即使某个有才华的土著取得了一定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社会条件,他的收入也会被这个大家族榨干。这样的情形下,他们也产生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小苗苗,有的土著开始骗自己的亲戚自己没钱。不过因为大部分的他们都没钱又要买酒,他们的财产管理业很成问题。

因为这个情况,澳洲中部是有很多地方酒精限制的,买酒的量和时间也都有限制。

 5 ) 小姐弟荒原历记——文明是一顶戴着的高帽

  拍摄于1971年的《小姐弟荒原历记》看似是小姐弟两人在荒野于土著人的一段生活经历,实则是一场现代社会于原始自然的精神较量。从拍摄手法来说,通过仿纪录片形式述说土著人的生活,增强影片真实感,再配上现实生活镜头转换,成功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导演的意图内。最重要的是,《小姐弟荒原历记》最好之处在:导演打破常规的手段,把纪实、冒险、社会、自然等元素融入到影片的故事情节中。

  影片开头父亲开车带着小姐弟来到野外用餐,却突然拔枪攻击小姐弟,最后点燃汽车自杀身亡。关于父亲不正常的举动,片中并没有给出具体说法,我们可以暂时把他的行为理解为精神上不正常,哲学上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是社会的产物,即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因此,父亲的行为必然于社会有一定关联,影片只是将这点进行放大。

  对比是电影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而这在《小姐弟》一片中较为明显,导演把原始与现代,文明与野蛮,单纯与复杂,梦想与现实比较,其中最带有讽刺意味的则是男性的性表现。在荒野工作的男性眼中的女人只有露出的胸和内裤,而土著人却能和裸露的少女开心游泳,就像未偷吃禁果的亚当夏娃。

  随着剧情的发展,不难看出姐弟两人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姐姐渴望回归自然又离不开物质享受和文明社会,相比之下,弟弟有着先天的童真,在艰难的野外依旧玩着玩具,甚至还劝姐姐留下来。

  影片结尾如一般冒险片,小姐弟两终将回归社会,但是土著人的死亡却出人意外,同时又在情理之中。关于这土著人自杀这点,我猜测有两个原因:一是求爱不成,伤心所致;二是土著人通过文明人看到了自己的地位,文明人用猎枪和汽车进行捕杀,土著人只是一个会使用简单工具的高等动物,他自知没法超越文明人。

  纵观影片,会发现一个问题:什么原始人,什么是文明人?原始人生活简陋但收留困难姐弟,文明人直接拒之门外,简而言之便是文明只是人们戴的一顶高帽。

 6 ) 词牌:摸鱼儿

1

当然不仅仅是令人艳羡的在水中裸泳。人可以像鱼儿那样自由。

也不是像小黑人那样完全不受社会条约,想打什么动物就打什么动物。想抓个牛就抓个牛,想打个熊就打个熊,想杀个袋鼠就杀袋鼠。还可以把一打儿蜥蜴都拴在自己的腰上,当草裙舞。

而是现代文明最好的讽刺。现代人的贪婪和灭绝。就像高高隆起的蚁丘。

赫尔佐格也表现这样的东西,原始人目睹了现代人的贪婪和破坏环境,有的就自杀了。

末尾的诗: Into my heart an air that kills from yon for country blows. What are those blue remembered hills? What spires? What farms are those? That is the land of lost content. I see it shining plain, the happy highways where I went and cannot come again.

这部电影带来的原始气质,那种走出非洲的伊甸园氛围,都是黑人演员大卫带来的。

很多影评不涉及一些终极问题。孩子的爸爸为什么突然烧掉了车,然后自杀?为什么最后黑人跳了一整天舞蹈之后(求爱?告别),自杀?为什么会出现科考队?

首先这部回到澳大利亚内陆outback 的电影,在多个层面反映了文明和野蛮的边界。白人的文明社会,和黑色的土著文明,在地理部分很多是相交的,犬牙交错,比如科考队放出的气球,小女孩就碰见过,但却没有变成解救他们困境的方式。如同电影末尾小姐弟碰见了矿业公司,但是也没有救他们。

孩子的父亲和黑人为什么自杀?这事确实是终极问题(连女主37年后都说不知道)。也是一部电影的黑洞。当然我们可以浅薄的把它理解为他们疯了,或者是宗教的祭祀。但这就如同去解释圣经里为什么会有该隐杀弟。为什么一个犹太家庭会突然沦落到这样的困境?

其实最后引的那首诗已经说的很明显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归途在哪里?我们无法回到伊甸园,是因为人类社会太贪婪,还是我们的理智使我们放弃了想象,并且割断了和自然的联系?

我认为这和我以前讲安哲罗普洛斯是一样的道理——你要把每一个镜头解读为一句句诗行。倍儿爽。

2

预告片解说说:3万年后!一个原始人和少女又走到了一起。

这次把核心指向大卫。这个10年前因为家暴被起诉的人,这个去年因为肺癌停止表演的人。它是那么的原始,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那么多原住民都被白化的时候,他和他的父亲在河边打猎。Gulpilil spent his childhood in the bush, outside the range of non-Aboriginal influences.

这个伟大而奇特的Yolngu人(Marwuyu,at Maningrida in Australia's North East Arnhem Land),生长在澳洲东北,说的是迪金巴Djinba语族的Mandhalpuyngu曼答布应古话。

正像片中的杀袋鼠一样,他从小就可以很好的跟踪猎物,杀死猎物,用标枪投掷,并且可以长时间的跟踪。

但他当时在澳大利亚出名的就是,他舞跳的非常好。这里的区长回忆说,他那时候在部落里就是跳得最好的。他们Marwuyu的图腾是老鹰,所以他也会跳这些舞,在片中有一个老鹰视角的镜头也反映了。

资料片当中他和100个以内的老乡们一起聚在一块儿,用搪瓷杯喝着水儿。现在他们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更加现代了,他们是非常和平的人,不会惹麻烦。

某种角度上,这个电影就是关于大卫的。他那不叫表演,他分享的都是他自己的经验,和故事。

60年代末的反映土著电影,都是由白人把脸涂黑演出的。真实的原住民几乎无法上电视,

所以大卫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他也让更多人知道,金钱不是这个社会唯一的目标。

 7 ) 文明与野蛮

1、收音机是文明世界的象征。姐弟俩一直没有扔下收音机,表明他们虽然一直在“荒野生存”心却一直属于文明世界。而结束时他们终于可以丢掉收音机,才是这段生活真正走入他们心中的时候。

2、有一段姐弟俩在树上玩儿的场面,穿插着土著人在烧毁的车里玩儿的片段,都是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交织。玩物是另一个世界的,他们从中得到的快乐来源于猎奇本身,过后终究要回归。

3、科考人员那一段显得有些突兀,没头没尾的。几男一女在同样美好的自然之中,做的都是无聊至极之事,男女之情表现的唯一方式唯有肉欲,对比男女小主角之间单纯的情谊,用意就明显了。

4、现代人与原始人猎杀的方式:我们初看原始人的猎杀时会觉得那是野蛮的——长矛、棒打、抽筋、火烤,但在现代人的猎枪面前,我们会发现那是利用自然最为和谐的方式。当枪声响起,受害者不仅仅是猎物本身,而是自然本身被打扰了、破坏了,被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东西。所以小原始人才会几乎要流泪吧,那些野牛也是他的猎物,但他看不得它们被那样的方式杀掉。

5、影片最悲剧之处在于小原始人最终竟然死掉了。没有查资料,猜想那是他们的传统——求婚被拒,便只有自杀。可惜的是,当他涂上油彩、手拿野花、赌上性命跳爱情之舞时,她并不知道他的用意,她不知所措起来、带一点恐惧。他们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共同生活再久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小原始人也许就是知道,才用这个方式做最后的挽留,留不下,也不想再继续剩下的人生。

6、而他们走回文明世界后遇到的第一个人又是这个世界“文明”的缩影,多疑、冷漠、完全不讲道理,到底哪个世界才是“文明”哪个又是“野蛮”,你们还那么确定么?

 8 ) 文明与野蛮

一对来自现代文明社会的姐弟在干旱的荒野里漫游,一个黑皮肤的来自于原始部落社会的土著人在这趟漫无边际的游荡中与姐弟两人建立起了超越语言的情愫。这样的故事和角色组合有着显而易见的指向性,虽然整个观影过程都被姐姐的大长腿所吸引,但这片子的丰富内容也并没有被捺下。影片中有几处具有代表性和点题性的段落,比如影片开始时姐姐在课堂上的沉闷状态,城市街道上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或行人,尤其是乌压压一片的腿部特写,这都是现代都市的社会群像,极具普遍性。紧接着是画风一转,父亲带着女儿和儿子来到荒野,开枪将姐弟两人驱散赶远,然后父亲自杀并烧毁了车辆。结合影片开头的都市状态描写,父亲的行为仿佛是在自我逃离,自我了断,离开这个压抑生命的现代社会,并在离开前强迫姐弟两人回归原始,回归自然,或者至少体验一次远离现代文明的旅程。姐弟两人长途跋涉后,在狼狈迷茫的状态下遇见了土著人。土著人用最原始的方式捕猎、制作食物,石头、长矛是他的武器,这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狩猎方式,这与现代文明里的捕猎方式完全不同。影片中有一段是土著人目睹了被文明教化过的现代人类用猎枪捕猎的画面,枪声响起,动物一个个倒下,没有任何挣扎的余地。土著人的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他目睹的是一幅打破自然平衡的画卷。土著人与姐姐在天然的河水中裸泳,在远离现代文明的蛮荒之地,赤裸的身体在接近本真状态的同时并不会激发性欲和占有欲。而另一边,一女多男的科考队在烈日下百无聊赖,所有男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女人的胸脯和大腿上,这个看起来30多岁的漂亮御姐一头金发,身着短裙和肉色吊带袜,这是一个完美的性幻想和性发泄对象。这群“知识分子”男人个个蠢蠢欲动,这是现代文明教化下的结果,是被创造、被制造、被供给的性心理。土著人在屋外为姐姐跳起了诡异的“爱情之舞”,但不明所以的姐姐除了惊恐没有任何其他的回应,随即土著人自杀身亡,没想到土著人如此痴情加执拗。姐弟两人走出荒野后向一个处于现代文明中的中年男人寻求帮助,这个男人却表现出了强烈的戒备心和不信任感,并且表现出了强烈的领地意识(斥责触摸院子里的工具的弟弟),这个段落与影片开头起到了相同的作用,瞬间将观众和角色拉回到现代文明里,感受着冷漠和敌意。最后是一个极其跨越的段落,开头父母的房子现在由姐姐居住,正在切肉的她被男友或丈夫告知工作上的晋升,两人拥抱在一起,但姐姐的脑海里满是与弟弟一起经历的荒野往事,或许那才是真正的生命体验,而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与模式化。

 短评

关乎文明的一种走向。现代文明对(相对的)原始文化的入侵。结尾借用姐姐的闪回记忆表达对逝去岁月的叹息,也是文明凋落的不可挽回。

7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片头的父亲是现代文明陷入精神危机的象征,小姐弟进入严酷蛮荒的环境,现代人要依靠土著人生存下来,在世界露出文明迹象(公路、枪)后,土著人失去了自己的价值,不能进入现代生活,成为现代人的一部分,所以死了

8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早年澳大利亚的电影,多少会涉及土著,并略带神秘色彩,比如彼得•威尔的《最后大浪》,再比如这部《小姐弟荒原历险》。荒原历险,最近还看了一部《裸杀万里追》。大远景、动物特写、人类的野蛮,这些拼接构成影片的独特风景。该片在最后给出了一个因在城市失败而出走荒原的缘由,算是某种隐喻。

9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残忍尽显。自生自灭。远离尘嚣。Nicolas Roeg的实验气质细腻的像女人。无法对抗现实法则时,挂满泪的黑皮肤跳起了古怪的异族舞。我用我的方式宣告落幕。满目苍痍不再可见,自我的终结是最优雅的反抗。另:摄影极佳。

10分钟前
  • SupErModiFied
  • 力荐

姐弟被迫在野外生存,抱着一台收音机 跟着土著男经历了一段原始野性的自由生活。他们再次回到文明社会时 还不时想起那难忘的美妙回忆 这镜头在末尾是神来之笔啊

14分钟前
  • blacktea
  • 推荐

一些片段插入的太过古怪,寓意也太过生硬。看的非常头痛。只有裸泳一段,配上那么舒服的音乐,还算不错。

19分钟前
  • 兔可儿
  • 还行

1.镜头画面里有一股粗犷、原始、自然的独特之美;2.女主角裸泳一段,很迷人;3.父亲自杀,尚能明了、体会。小土著人自杀,还是看了分析才明白过来。至于那些现代文明和原始文化的隔阂、交织和冲突,在影片里俯拾即是。

2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在荒原的时候,姐姐只是一人在水中游。那时他只是专注于这罕有的与自然的贴近。而在与土著人交往时却保持着文明的身段。长大后陷入黏糊的人际关系,脑中浮现的便是三人毫无拘束的共浴了片子不仅宣扬环保,还指出环境跟性情的关系片中有好些碎片不明其意。呃

25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还行

让人想起悬崖上的午餐,为什么澳洲大陆盛产这种~

26分钟前
  • snowark
  • 还行

It creates juxtaposed images&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in which more meanings emerge. In larger sense, the collision is between the “modern” world of Anglo Australia&the primitive” world of the Aborigines by using the montage. Especially appreciate the dreamy swimming scenes.

29分钟前
  • 若汐
  • 力荐

8.3/10。①父亲带着姐弟俩离开城市去野外野餐,到达目的地后突然失控欲杀死她们,但他却不慎死于汽车爆炸。活下来的姐弟俩艰苦而迷茫地想走出荒芜的平原,好在她们遇到野人被他带出荒原,过程中三人结成好友,即将告别时野人向女主跳示爱舞,却吓到了女主,野人以为是示爱被拒悲伤自杀,姐弟俩则回到了文明社会,但女主却意识到了文明相对于野人的拘束冷漠,怀念起了野人。②神秘诡谲的氛围的营造:一些将互不相关的人/事剪在一起的蒙太奇;各种动物特写配上神秘蛮荒的置景;各种希区柯克变焦、推拉焦与鬼魅的叠化;一些景别跨度大的剪辑(即至少跨越两级。如从近景到大特写);诡异的示爱舞。③很美的高水平自然风景摄影。④影像表达有点冗余,而且文本并没多诡谲(所以影像的诡谲氛围不够有道理),合起来扣1.2。

32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the three of us , at the rise of the sun 好想躺在土地上,那片刻黎明前的宁静。“在荒野工作的男性眼中,只看到露出的胸和内裤的女人,而土著人却能和裸露的少女开心游泳”

33分钟前
  • 蔼蔼浮浮
  • 力荐

罗伊格喜欢把一个角色放到一个完全不属于他的环境里,以展现微妙的违和感。这部比较早期,整体叙事未臻圆熟。到《血光鬼影夺命刀》、《天降财神》等片时风格才成型。

34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BFI #The Cinema DNA of Enys Man 长评 - 他走过大地,流下泪水。开场就是口弦琴搭配手机震动声感觉预示着文化的冲突。这种极其跳脱的叙事模式也被延续到导演后续的作品《威尼斯疑魂》中。影片完全使用试听语言叙事,当然男女主语言不通也在片中很好的帮助影片利用视听叙事。整部电影的结尾还是有些讽刺的,那美好的讽刺。视觉语言就太丰富了,只是如此丰富也都很深刻的情况下就显得有些杂乱,远景大远景镜头,变焦镜头特写镜头,鱼眼镜头,移动变焦,蒙太奇,三重叠化,重复,定帧,看的眼花缭乱。片中最想说的还是欲望的传递,利用蒙太奇剪辑和定帧传递欲望做的非常好,不论是女主的腿与树杈,还是女主游泳与男主的狩猎,都带有极强的欲望气息,而定帧搭配的POV凝视就更直接了。非常喜欢小男孩的设定,童真的可以与男主交流,也会举起芒果威胁他人。

36分钟前
  • 推荐

土著小孩杀戮袋鼠 白人持枪打野牛 这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回归自然? 人类不管是工业社会还是原始部落都带来杀戮?电影刻意的太多,lead to no where 另外对土著的看法仍然是局限在现代视角的猎奇 没劲。。。Jenny Agutter不错

38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B】通篇的联想蒙太奇,文明与原始的对立思考。

43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一部奇特的电影,涌动着对文明质疑的明确动机。而对部落文化的影像使用及处理,构成过多的隐喻与象征,何尝不是另一种强暴的文明呢?

47分钟前
  • 向阳花
  • 推荐

我对剧情已经完全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很多场戏都是露点啊,裸体游泳什么的

49分钟前
  • 话事人
  • 还行

不妨称之为“野皮士”电影,六七十年代的世界电影都充斥着一股对人类和文明反叛和审视的态度,罗伊格也紧跟艺术潮流,并且扎根澳大利亚的野性荒原深处。《逍遥骑士》人类社会的浪子,一直在骑行游荡,是“无脚鸟”一生只停一次;《小姐弟荒原历险记》则是现代文明的弃婴,战争、暴力、冷漠、混乱这些现代社会的阴影逼迫着人去逃离它,进入荒野的过程是一步步脱去文明的烙印,少女身体的解放、孩童天性的保留,在土著居民身上可以寻找到人原始的自然状态和人与荒野的和谐共存,而现代生活则一步步将人给异化,形同现代文明的囚徒。罗伊格带着强烈象征性的隐喻只是一个幻影,社会性的人永远无法逃离社会而存在,“返祖”现象只是电影构造的幻想,我们终究还是会将自己“杀死”。

50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黑土著的舞蹈是他的求爱方式,但姐姐并不能脱离城市人生活(她讲述了自己所要的),于是土著就被彻底抛弃而自杀(因为姐姐和那些射杀野牛者并无不同,这是对她的鉴别)看看,公路那边的一人村落,那个现代人有多冷漠.片终她为人妻,在那一回眸间看到的荒野梦却已远去.裸泳段落是全片经典,美极,推荐

52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