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

喜剧片法国1967

主演:米蕾叶·达尔克,让·雅南,琼-皮尔里·卡尔弗恩

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剧照

周末 剧照 NO.1周末 剧照 NO.2周末 剧照 NO.3周末 剧照 NO.4周末 剧照 NO.5周末 剧照 NO.6周末 剧照 NO.13周末 剧照 NO.14周末 剧照 NO.15周末 剧照 NO.16周末 剧照 NO.17周末 剧照 NO.18周末 剧照 NO.19周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7

详细剧情

  1968年,电影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已经获得了太多的成功。 这一年,电影界前辈、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郎格洛瓦提出了整个电影史应该以"戈达尔前"与"戈达尔后"两个概念来划分的论点。在他看来,38岁的哥达尔结束了一个时代也开创了一个时代。 著名作家路易·阿拉贡早在1965年就已经说过:"今天的艺术就是戈达尔。"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也宣称:"在戈达尔的影片里,学问太多了。"  其实,除了处女作《筋疲力尽》获得1960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狂人比挨洛》获得1965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青年评论奖、《中国姑娘》获得1967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外,戈达尔导演的其他几十部影片,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好的声誉,大多数观众看戈达尔的电影,不是不知所措,就是焦躁不安。 或许,戈达尔生来就是电影的敌人。  在1967年拍摄的《周末》里,他让动作停止--两个倒垃圾的人直接对着一部摄象机谈话,长达7分钟之久。在这部影片的开头部分,一个仅仅穿着乳罩和短裤的女人,坐在半明半暗的一张桌子上,直接对着一部推近拉远的摄象机说话,详细的叙述她参加的一次狂欢。这个段落也持续了好几分钟。思想激进的戈达尔,用这种方式与好莱坞抗衡。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电影流畅的剪辑和快速的节奏,是为了迎合观众,进而麻痹观众,使他们沉湎在白日梦中,甘心情愿的忍受资产阶级的剥削。他甚至认为,电影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要反抗资产阶级,就需要把电影的传统全部粉碎。这样不象电影的电影,才使值得拍摄的好电影。

 长篇影评

 1 ) 剥下那张虚假的皮

不得不说,标题很大部分和那只剥皮的兔子有关系。

随手摘一段日志里的话:

“原来我不喜欢装B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刚才看戈达尔的周末的时候,我毫无顾忌的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腿都被自己压麻了,一抬头正是一只被剥了皮的兔子,恶心的不行,于是一拐一拐的走出屋子。之所以说戈达尔大师,我觉得完全是他不仅能让看电影的人们不爽,而且让睡着的人也睡不安生,不断的鸣笛声和女人的尖叫还有吵架。我注意力最集中的莫过于一开头将近10分钟那个只穿内衣的美丽法国女郎自述的片段了。所以我承认,我真的很俗。

但是我仍然很喜欢分析他的电影。就像看完了breathless之后,从里面分析出他精心加入的high arts,存在主义思想。这样做无非是往脸上贴贴金,显得自己也和那些把他评为大师的人电影鉴赏水平相当,从众多导演堆成的石堆中发现了他这么块钻石。

其实成为一个好的导演,完全是要靠人品。Orson Welles这样的大师在拍了在今天被人们评为史上最好的电影公民凯恩之后,被当时他在的公司骂的不行,说他光浪费钱,不给他足够的经费拍片了。结果就是我们现在只能通过Touch of Evil这种后人揣摩他心思复原的电影里尝到一点点大师留下的甜头。而Francis Ford Coppola的人品就比较好一些。拍完了教父1之后大获成功,于是2给了他充足的经费和时间去发挥,他也确实做到了淋漓尽致。

但我觉得我更喜欢教父的原因则是它更好莱坞。在被好莱坞洗脑多年之后看到戈达尔拍的对好莱坞竖中指的电影,未免觉得不舒服。 讽刺的是,我的教授来自好莱坞,最喜欢的就是反好莱坞的电影。他是我最喜欢的教授,虽然他总希望我叫他Mike,但是从小被教育要尊敬师长,我不管当他面还是邮件都尊尊敬敬的叫他Professor T****r。他说他很嬉皮,别看他现在快六十了,他大喊着对我们全班说:“老子内心是二十二啊二十二!” 正好二十二是我的幸运数字,于是更喜欢他。”

大概不学电影的话是永远不会看戈达尔的吧,而学电影的话却又是一定会看的。(突然想到非你莫属那个晕倒的哥们,其实当时张绍刚问到戈达尔我还真是挺惊讶的...)就像日志里说的,这个电影我睡过了很大部分,也错过了打鸡蛋这样的经典镜头,(当然后来补看了...)不过我可以自豪的说,堵车那个长镜头我是一秒不差的看下来的...

在我醒着,或者说被爆炸声/尖叫声吵醒的时间里,还是看到了几个比较喜欢的镜头的。"女人痛不欲生的冲着燃烧的车尖叫,然后喊了句艾玛老娘的爱马仕啊!!!"当时就笑了。

再回望,戈达尔做的,并不只是帮助我们逃离好莱坞建在我们周围的条条框框,也是帮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比如我就认识到自己是个主流的不能再主流的人(要不怎么看到非你莫属那个2b视频片段的...),这种由内而外的主流自然是要把我从戈达尔,以及任何实验电影,third cinema,或者任何好莱坞之外的电影中排挤出去的。

所以,戈达尔,谢谢,再见。

 2 ) 笔记

#法国新浪潮# 运动—影像模式在戈达尔之叛逆的推动下,终于过渡到时间—影像模式。功能性与实用性的所指和能指被消除,碎片性的字幕卡、人物的对白及画外音,停机再拍,一切都旨于调戏观众,破除幻象。观众再无法从稳定线性的叙事中获取安全感。主角们的目的地奥恩韦尔正如布努埃尔超现实主义代表作《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那顿永远无法结束的晚宴,资产阶级徒劳地从此地到彼地,从此刻到彼刻,堵车桥段的7分钟推轨长镜头也以一种近似布努埃尔的方式进行讽刺,混乱事件的频发是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提炼。他们永远无法到达自己的目的地,或者说资产阶级追逐权力与金钱的欲望永不消退,但在奔赴权欲的途中,其将自断后路。当主角目睹一路上惨烈的车祸、遍地的残骸时,也不曾停下行进的脚步,尽管由于各种偶发事件宕延:抢劫、谋杀、偶遇勃朗特.......戈达尔以电影之名反电影,无ZF主义恐怖主义小组以资产阶级的暴力反资产阶级。他们通过食人的行为热切地吸收消化着资产阶级的“营养”与文化,这一点与南美的热带食人族文化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2022.8.8

 3 ) 周末

周末

戈达尔掀起的电影文革

作为五月风暴的前征,此电影的诞生更可谓是历史事件。

爱情及哲思被革命激情所取代,从反对所在范围的领域扩张为政治立场表达。

与当下社会不同,五月风暴有明确可以问责的对象,即为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贫富差距及公共设施相对落后,既攻击目标已经设立,导演身处其中的指向为投身其相对立口号鲜明的毛主义,《中国姑娘》即为理想的实验场所,但是推翻问责对象之后如何重建,该影片并未做出解答。

影片无视传统电影叙事,内在逻辑由夫妇骗取遗产为主要事件为串联,人物个性仅由少数独白及对话场景支撑,并不为其观察对象,由此推断为导演对资产阶级的轻蔑态度。

电影与其历史背景无法割裂,每一个段落都可看成为社会问题的发声。

将男女主角的住所作为第一个场景,电影开头并不作为奠定气氛及基调之用,之后情节并不建立在故事之上。阳台上男女对话以及目光聚焦于楼下的车祸混乱,此时影片主角只是混乱的目击者,可作为对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预警。

关于3p的讨论

女主人公在单一的镜头下讲述自己的经历当代电影看来似乎再通常不过,但是这种没有剪辑的镜头再导演手中也作为一种提出抗议的工具,反抗他所认为的好莱坞审美霸权(对此我的疑问是是否造成另一种霸权的兴起)。而性自由的议题作为五月风暴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导演的用意在此情景也再明显不过。当时的电影环境相对于今限制不可谓不严格,导演并没有通过影像具体的还原当时情景,而是巧妙而优雅的通过女主人的亲口讲述把此私密过程展现给影院中的观众。也许她讲述的事件是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只会私人房间中一对一展开,而女主角的服装(内衣)以及拉上的窗帘,和背光的身影都展现了这种私密性,也许还带有些许羞愧之意,矛盾之处在于将藏在盒子里的东西公开放映,可以猜测在当时会激起怎样的反响。

堵车

对于情节的作用将其看成通向全然混乱的道路的过渡,第一次出现的尸体作为引子。内在含义则是原是使人生活便捷的机械工具却成为拖滞人类的铅石,其终点为残酷的将其拽入死亡。作为调动狂躁情绪的爆发点,一路上的乡村景观被大型机械入侵,农作牲畜及现代运输工具交错混杂,构建起超现实的场景穿梭,拥堵尽头为一场车祸,反而使焦躁情绪无处安放,跟随男女主角疾驶而过无疾而终。

阶级斗争

一场车祸引发结构性颠覆。“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就如马克思说的。”最后的合影是全家福。

通过对话打破荧幕屏障,产生电影还是现实的思考。戏剧化和现实角色的对比,将观众从以往主流电影造成幻觉中剥离。

虚构人物

童话形象对于存在主义的讨论,使观众产生对于电影的虚构人物的矛盾感,如男主角所说“真是一部糟糕的电影,我们遇到的都是疯子”,即对于“正确”电影来说不符合电影形象的疯子,再与现实化的男女主角产生双重的矛盾。

法国革命形象的政治演讲,戴高乐主义者的浪漫假象同理通过男女主角的介入,电影的虚构性本质被揭露,娱乐性丧失。

黑人的民权演讲

此段演讲成为背景音,对前述情景加以直观的批判,也作为反抗的宣言。

既然资产主义社会最终指向燃烧的废墟,影片给出的解决方案为回到远古海洋。资产阶级被斗争之后成为了无产者的盘中餐,打破形式的藩篱,胜利的无产者成为哲学阶级。

影片结尾女主角代表的资产阶级最终向恐惧屈服,失真化的假面被完全揭下,社会性丧失,开始啃嚼人肉。

 4 ) auess写于03年9月20日(现在看当年真得很好笑:P)

片名: <周末> (Week-end)
年代: 1968
国家: 法/意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Jean Luc Gadard)
片长: 105 MIN, 彩色
类型: 实验/先锋/超现实/后现代主义/黑色喜剧
获奖情况: 1968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1968年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
影片格式: VHSrip->avi,in french,hardcoded english subs.
影片资料: IMDB
影片图片资料: http://www.wayney.pwp.blueyonder.co.uk/weekend.htm

"这是一部电影吗?",1968年很多看过本片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有的人说它是纯粹的GARBAGE,有的人却认为它是永恒的经典.总而言之在它诞生 35年后我看到这部影片仍不可抑制的产生着同样的疑问.我更喜欢用这样的话来评论这部"电影"---"What's this fuck SHIT!It's a HELL of movie!!".实际上看完全片后我压根没搞明白这部该死的电影到底在说些什么?Damned!有的只是杂乱无章,东拼西凑的电影拼接和乱七八糟,毫无关连的"情节"(也许不能说情节,说"画面"比较好,根本谈不上什么情节).

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动摇本片在世界低保真先锋电影史上王牌经典的地位.本片的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国新浪潮中的异类导演让.吕克.戈达尔.他所导演的影片90%以上都是倍受争议,而这部影片又是其30年电影生涯中最具争议性,最难以理解的一部,难以想象一部电影能拍成像它这样还能入围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的,当时电影节评委主席甚至都不愿给他颁奖.但实际上这又是真正最能体现"戈达尔反传统反电影风格"的影片,虽然少有对本片的网上介绍甚至有人都没听说过戈达尔有过这部影片.但本片却可以算是唯一一部真正全面彻底体现其个人独特风格和魅力的电影.也是其仅有的4部5星级作品之一(其他几部是60年的<精疲力竭>,65年的<狂人比埃洛>和66年的<阿瓦龙星>)

而与其他三部不同的是,本片是唯一一部戈达尔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像<精疲力竭>是特吕佛的编剧,<狂人比埃洛>是劳尼.怀特的原著,这些都不能完全体现戈达尔自身的电影风格.只有本片才是对戈达尔最好的诠释:打破一切电影传统理念,以"反电影"的手法来表现电影.

本片是Allmovie guide的世界经典实验先锋电影排行位列首位的电影,Allmovie guide更是以"High Artistic Quality"(高度艺术性),"High Historical Importance"(高度历史重要性","High Production Values"(高度出版价值),三项最高评价来称赞本片.

同时本片也是我长久以来一直在寻找的东西,也是我唯一没有的戈达尔系列影片.最近偶然在EM中找到有下载,影片大小400MB,片长105分钟足本,美版VHS(录影带)转AVI.因为基本没发行过DVD.极有收藏价值!

推荐给喜欢另类先锋电影的朋友,如果是普通的电影看客就算了吧,当下来自觉不好看请别怨我就行~~~

 5 ) 当巨像坍塌后,凶手摆出了一座新的雕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他的著作《雕刻时光》论述过一点:

“我认为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电影不仅会远离文学,也会远离其他相关的艺术形式,并且越来越独立。但这个过程不会像希望的那么快,而将很漫长,有不同的阶段。”

新浪潮时期的影人们无疑是向着这方面马不停蹄的,在这群英荟萃中,戈达尔鹤立鸡群,他不停的在试验,打破,创新。他的电影看似杂乱无章,不明所以,但他懂得电影的独特性,使他在一切在影像上展现出来的东西,完全符合电影的原始框架却超脱了这个框架,一切无序终于有序,戈达尔这种前无古人的电影风格成功让他的鼎鼎大名名垂电影史。我看过的戈达尔的电影不多,对他的生平事迹也只是一知半解,但对于这部电影《周末》,电影从头到尾给我的观感都像是在往我的血管中徐徐注射一管鸡血,在影片结束前我早就亢奋不已,这股兴奋促使我写下这篇文章。

戈达尔的电影节奏很容易使一般人产生火大的念头,你必须跟上他的想法且用心思考,不然他早就远远离你而去了自己还不自知。《周末》容纳的规格,足以称之为电影论文。电影在叙事上是一部直叙的公路片,讲述由两口子贪图富贵前往到姑妈家实施谋杀到最后的反转过程事件,可他们一路上发生的情况用文字讲述起来实在够趣味横生的。先是让观众收听妻子向丈夫坦白一场似真似假的3p详情,然后带领观众与进度条进行一场八分钟平移镜头的完全可省略的抢道行驶,在一旁的车道停滞着一群乌合之众,他们对于这种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喇叭声斥责声接踵而来。二人顶着这股压力一路横向,他们最后开上了宽阔的公路时我也重重呼了口气,戈达尔自恋的以这段戏份自诩为背道而驰者,其他侮辱诋毁他的人都靠边站吧,戈达尔不会向奶妈哺乳襁褓之婴一般对待观众,能者居之。

紧接着来到第二幕,偶遇一资产一工人争辩,二人停车看戏,小资以她只用动嘴皮子即可不愁吃穿的口才压制着对方,一场神似阶级斗争的战争正在打响,众人以耍猴状围观。忽然形式一转,战火缠身到了两夫妻身上,吓得两人连忙踩下油门抱头鼠窜,留下了原地勾肩搭背的两位敌人,他们就这样重归于好了,真是荒唐啊!似乎水火不容的双方就这样和解了。但纵观政治史,自古以来不就是一批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了起来,没多久又有一批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反反复复无穷无尽。那么让两派人紧紧相拥又有何妨,运气够好可能在有生之年就能互换立场。画面回到夫妻两时,他们的谈话牵扯到了刚刚的事件,这一段谈话充分透露了两人的小资思想,对于衣食住行以外毫不关心,冷漠冷血,接着正气凛然的戈达尔奖励了两人一顿殴打。

电影从这里开始变得疯狂反常,有一对情侣拦车威胁夫妻两送他们一程,夫妻很是镇定自若,一边与他俩平常的闲聊一边向路过的人群高声呼救,倏忽间大家聊到了关于名字,劫车的男人追问妻子的名字,从丈夫追溯到父亲,最后询问她自己的名字,当然以这个角色的思路绝对是一时半会想不通这问题的,作为观众我们当然要帮她解答,或者为自己解疑答惑。我们曾在胡思乱想的昼夜中提出关于自己的很多困惑,但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认为只要是生理上社会上的自我发育良好已经足够,心理上的自我却发育不良。就这样被蒙上层餐巾纸,偶尔被自己无意的掀起,无意的管中窥豹,从此这样搁置它。这样的后果导致我们还可能没有心理学家了解自己,这是多么可怕多么无妨啊。回到电影,男人交代自己的真实身份为上帝与大仲马的儿子,并且展示了在仪表盘变出兔子的神迹。夫妻两连忙向他许下无数符合他们形象的滑稽愿望,可没想到这只是个玩笑,顿时二人被这么泼了一盆冷水后态度十八变,可笑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后的面目狰狞。夺下指向他们的手枪,把上帝之子与其女伴穷追猛打,终于忍无可忍,上帝之子展示了又一次神迹,召唤了一群羊群唬住了夫妻二人。戈达尔摧毁了刻板形象。上帝如同强盗匪徒。

神口脱险的两人疑似是看淡生死,驾驭着车子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终于如愿以偿的他们出了车祸,伴随着妻子为包包的哀嚎与丈夫的蠕动,二人逃出生天。徒步途中遇上了一位戴高乐主义者,他的一身打扮仿佛真像60年代穿越过来似的。预兆着接下来的超现实剧情。又碰上了一名像是与电话亭谈恋爱的保时捷车主,夫妻二人甚至被上帝之子抢了车,决定不再遵循什么仁义道德,试图把这辆车抢走,但终究没有敌过对方。电话亭也好,汽车也好,包包也好,夫妻两杀了姑妈只为得到她的钱财也好,电影中太多的角色都陷入了沉迷工业时代的“辉煌”产物成就中,戈达尔的仇敌好莱坞,正是其中之一,所以设置了这么多的出车祸的汽车,完全是对好莱坞一种衷心的祝福(笑)。接下来两人路过一片车毁人亡的现场,汽车,商品,与使用者,人的死亡,更是一种调侃的符号。

他们来到了一条小径,艾米莉·勃朗特闪亮登场,她手捧着自己的著作《呼啸山庄》抑扬顿挫中。面对艾米莉的怡然自得不理解,甚至感到可恨,因为他们在她的面前就像恶魔被天使身上散发的光芒刺痛了双眼。他们赫然对于自己贫瘠的灵魂感到自卑。所以有人卑鄙的拿出了打火机,燃烧了艾米莉,燃烧了人类文明,烧成一团灰烬。不仅加深了两人腐臭的形象,还是又一次的摧毁经典。在公路旁候车时,丈夫循循善诱妻子以摊开双腿状,成功的拦截了一辆卡车。并且参与了一次演奏会。镜头以旋转移动,钢琴曲动听地演奏中,观众都是一群乡下人,百无聊赖的看着听着。这一段我个人认为并没有多少实质作用。

赶路的路上二人小憩时,一个路人过来借火,并且当着丈夫的面强奸了妻子。丈夫却视若无睹,妻子也对此默不作声。戈达尔如此不露声色的嘲笑了两人的感情完全只维系在他们的共同目标,这趟旅程千辛万苦的回报,姑妈的财产。随后他们登上了一辆便车。这是一辆载着无产者们的货车,妻子为了半块面包对一个他们最瞧不起无产者悉听尊便。旁白响起了一阵阵的黑人政治宣言,闪回画面来回切换,戈达尔用这一幕剧情表示了他的政治倾向。也将电影瞬间拉向了严肃的层面。在最后他们成功到达了终点,且谋杀姑妈的过程非常顺利。好景不长,野外聚餐时遇到一伙邪教嬉皮士,夫妻二人以一死一生为路途结果,跟随着架子鼓的节拍和吟诵着古老海洋经文的节奏,妻子面无表情咀嚼的以鸡蛋猪肉与丈夫的肉煎制的美食。他们这趟旅程的终于落下了帷幕。两个中产阶级被他们最不相信的信仰接连摧毁了肉体与精神。

最为亮点的叙事讲完,戈达尔把框架毁灭后的独一无二视听风格在这部电影体现最佳,开头谈话的背光、乌黑的人物正面形象、唐突的配音、让一场云淡风轻的谈话登时变得吸睛。分段式叙述、非连贯剪辑、长镜头、PPT式闪回,遮拦式拍摄、人物无意义特写等等具象化的富有了电影荒诞的气质与对中产讽刺和政治崇拜。当然还为了照顾观众添加了好莱坞招牌元素:车祸、爆炸、枪杀、动作。(笑)

戈达尔挥舞着狼牙棒,狠狠地砸烂了传统电影制造出来的条条框框,为此他创造了一副圆圆方方的框架。如开头的引文,戈达尔的电影就是对电影发展的革命,把电影带向了真正该前行的轨道。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去狠狠地扇那些陈词滥调的耳光,他不会舍弃掉任何将自己献身于电影革新当中的机会。时过境迁,这位革命家疑似革命成功了。他成功改变了电影的形式视角,启发了后人的作者论,以此诞生诸多的名导演,电影制作不再死板的如同数学公式,以此诞生了更多的经典电影。可又好像失败了。作者电影逐渐变成一种作茧自缚,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又归向到特效,噱头,言简意赅的电影。我虽然也为了一时快感看过不少这样的电影,观感除了眼花缭乱的特效和开头就能看到结尾所带来的乏味以外不再涵盖着多余的东西,我希望能有更多耳目一新的电影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且来到我们国家的大荧幕,但哪能是我一介观众所说的能算......但我不会因此表示悲观,谢谢你戈达尔,你让我重新拾起对于电影的百分百尊重与百分百热爱。

 6 ) some notes

影片真的非常先锋,从剧情、场面调度、剪辑、到background sound都十分大胆和前卫。影片中频繁出现的噪音,开头男女在阴影中的对话,长达七分钟的堵车长镜头,三百六十度环绕长镜头,大量血腥的死亡场面,都相当大胆和炫技。很难相信在短短七年时间戈达尔从《法外之徒》的风格变成了现在这样的风格(不过在《狂人皮埃罗》之中已经初见端倪,但是相比之下《周末》更加抽象和先锋)

同时片中含有大量隐喻。现代社会的荒诞和人的异化被戈达尔用喜剧的形式表达出来。塞车和车祸是资本消费主义的象征。死亡是其必然结局。公路片的样式,串起了整个资本主义文化表征,服饰(奢品)和冲锋枪、爵士鼓,构成左翼思想和消费文化的二律背反(穿着典型的资本主义表征的服饰却枪击资本主义),而彼此间的枪战实际是类似左翼恐怖主义的行为:常常指向平民

 短评

初看,我极其讨厌最后20分钟,在最后的河边朗读古代海洋的时候,我真有砸电脑的欲望。谁才是美学的法西斯主义?但是其余都很赞。这赤裸夸张的无止尽暴力和恐怖主义气氛,冗长的赛车镜头和快速剪接,他分明准确捕捉到了当时那动荡不安的气氛。他为即将到来的一切做好了准备。摄影机就是他的武器。

5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太恶心了那个被扒皮的鲜血淋淋的镜头、还有那个用锤子杀猪的镜头- -啊!!!这个片子过分了东拼西凑的拼接和乱七八糟毫无关连的情节,太疯了啊戈达尔!牛逼我服你!!!

1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堵车一段的长镜头,戈达尔难得的大场面。资产阶级斗士戈达尔,一路车祸一路批判。拍电影只需一支手枪和一个女人,这次还需一辆车。这也是戈达尔长镜头最多的一部了。

13分钟前
  • Eco
  • 推荐

戈达尔版的《兰亭阁序》,酒后狂草。他对老毛子的无限膜拜表露无遗,这片太狠了,屠杀兔子那段有些恶心,但八分钟的堵车长镜头让人目瞪口呆,也只有他老人家能玩这么high。

18分钟前
  • 37°2
  • 推荐

戈达尔真的拍出了部给无产阶级看的电影,从喜剧开始过渡到悬疑最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悲剧,这场狂放的公路之旅伴随争吵、事故和怪人,戈达尔对当时法国社会暗潮涌动的革命浪潮有着敏锐嗅觉,资产阶级、共产主义、后殖民、历史虚无主义、嬉皮士文化,忧伤与混沌,发泄与愕然,天才的革命家

23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也许是我不懂的事太多,也许是我的错,也许一切已是慢慢的错过,也许不必再说 ……

26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语言表达太自由了,就算放在今天来看仍是先锋。

2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戈达尔总是能找着美女

31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104分钟的视听折磨,去他妈的戈达尔,去他妈的这个世界,都去死吧

36分钟前
  • 波尼奈奈
  • 推荐

#SIFF# 国泰/满座。四十多年后看依旧先锋的无政府主义妖怪电影(现场字幕也很无政府主义)。虽然没怎么懂恩格斯和易洛魁人,但听Jean-Pierre Léaud在电话亭里唱《Allo, tu m'entends》好感人: http://www.xiami.com/song/1769859647?spm=a1z1s.3521865.23309997.1.aytFhZ

41分钟前
  • btr
  • 推荐

第陆仟个标记条目。前面有趣,后面40分钟,真让人崩溃。

4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0.99G 周末.weekend.1967.BD.CC.MiniSD-TLF.mkvWeekend.1967.720p.BluRay.x264-GECKOS [PublicHD]4.36

48分钟前
  • 南团
  • 还行

目瞪口呆哑口无言马勒隔壁再隔壁|心脏病人狂躁症患者莫看|其实很喜欢那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超级无敌大塞车

51分钟前
  • 杂技演员
  • 推荐

这是看过最多车祸的一部片了也,疙瘩PPT做得一如既往好,音乐丰富了,不间断车喇叭也好听,甚至有段类似freestyle的东西,开头的口述性爱黄而不露比很多小说都写得好,前面很好看,后面就有点迷,我想真的有动物被伤害了不止是猪而已,一部迷失在宇宙的电影,疙瘩片头自己写0707@奇遇

56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推荐

相比起来阿尔法城真是太好懂了。我虽然跟不上这跳跃的思维,但很感谢有些台词还是非常直白的并且——眼花缭乱的颜色给人非常大的视觉刺激,很多镜头都令人印象深刻

6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真是部垃圾电影,遇到的都是疯子”

1小时前
  • 丁一
  • 推荐

戈达尔巅峰之作 这片达到了作为电影所能企及的电影之外的极限:堵车现场惊现草泥马,农场拖拉机和钢琴的镜头,血染兔子,尸体上面打鸡蛋,totem et tabou,最后吃人肉了,一定有你丈夫一些。异化人的盲目的动物般的争斗与冷漠,堵车最能反映现代化的嘈杂和冷酷了。

1小时前
  • 琧婯
  • 力荐

我每天经历的堵车还不够多吗

1小时前
  • kulilin
  • 还行

电影的敌人疙瘩,观众的敌人疙瘩,高达的敌人疙瘩,美女的朋友疙瘩,楚浮的敌人疙瘩,世界有一个疙瘩就够了。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以前买的盘没有字幕,今天才补,节奏、视角、场面调度、色彩、表演、配乐、语言游戏,巅峰之作。我不懂为什么人们讨论戈达尔就只去关注意识形态,那顶多是拍电影的动机,最打动人的是还意义之外的东西,反对常规不等于没有形式,他创造了很多他自己都超越不了的形式

1小时前
  • 高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