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仙境

爱情片美国2012

主演:本·阿弗莱克  欧嘉·柯瑞兰寇  瑞秋·麦克亚当斯  哈维尔·巴登  

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剧照

通往仙境 剧照 NO.1通往仙境 剧照 NO.2通往仙境 剧照 NO.3通往仙境 剧照 NO.4通往仙境 剧照 NO.5通往仙境 剧照 NO.6通往仙境 剧照 NO.13通往仙境 剧照 NO.14通往仙境 剧照 NO.15通往仙境 剧照 NO.16通往仙境 剧照 NO.17通往仙境 剧照 NO.18通往仙境 剧照 NO.19通往仙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5 02:34

详细剧情

  巴黎,美国男人(本·阿弗莱克 Ben Affleck 饰)邂逅了单亲妈妈法国女人(欧嘉·柯瑞兰寇 Olga Kurylenko 饰),他带着她还有她的女儿一起来到美国生活。  美国,美国男人和法国女人幸福生活着,虽然还没有结婚,但她的女儿已渐渐把他当成父亲。不过很快,女儿厌倦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而法国女人的签证也过期了,母女两人只能回巴黎。牧师(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饰)宣扬着上帝与爱。  美国,美国男人和青梅竹马的美国女人(瑞秋·麦克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饰)意外重逢,重燃爱火。  巴黎,女儿跟她的父亲住在了一起,法国女人找不到工作,开始厌倦巴黎,于是收拾行李来到美国,找到美国男人,准备跟他结婚。  但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长篇影评

 1 ) 凡人之爱与上帝之爱

        泰伦斯·马利克自2011年凭借《生命之树》夺得戛纳金棕榈大奖后,拍片变得惊人的迅速——相对于他以前四十年只拍了五部电影的速度而言。1978年到1998年,由于《天堂之日》的票房惨败,二十年间他陷入了无片可拍的境地。显然金棕榈重拾了投资商对他的信心,《通往仙境》(To The Wonder)刚在去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亮相,另一部新片《圣杯骑士》(Knight of Cups)又要在今年下半年上映了。
        之前有关他现场拍摄速度极慢的传言现在看起来已经不大站得住脚。他的拍摄进度并不慢,只要找对了光线和角度(就像《天堂之日》里那样,他只在黄昏的光线下拍摄,使得影片笼罩在一片神秘的光芒之中,但每天的拍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造成了巨大的预算超支),他可以很快地把一个镜头搞定。他真正慢的是剪辑,从现成的几部影片来看,已经不难看出它们剪辑的难度——好莱坞熟练工也能生产的“零度剪辑”无影无踪、甚至衔接前后镜头的空间与时间逻辑也变得可有可无,大多数镜头安排都根据人物的情绪走向或者音乐,这种剪辑需要的想象力无疑是惊人的,传统的剪辑就像是按部就班的打毛衣,而泰伦斯·马利克把一团毛线凑成各种奇怪的纹样。
        《通往仙境》保留了他电影的全部特征,但更纯粹。《生命之树》中还隐隐约约有一个故事,《通往仙境》里只剩下“爱情”这种情绪了。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个法国女人从热恋到同居、再到相互厌恶以至分手(大体情节是这样的,其中具体过程影片并没有交代、也不打算交代)。会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任何一个人也会觉得它俗套无聊的故事,马利克要提取的,恰恰就是其中最普遍、最俗套的部分。
        自1998年回归影坛以来,他所有的电影都充满了画外旁白,有时候,旁白是带着叙事性的(像在《新世界》里那样);有时候则提示着影片的画面;但是在最近的《生命之树》和《通往仙境》里,旁白愈来愈像是导演喃喃自语,观众很难把它们和同时出现的电影画面做精准的对接——这无疑是对观众的重大冒犯——他的每部电影都有大量宣称自己没看懂的观众。
        《通往仙境》同样也拥有这样的观众,网友们批评它是马利克最新的“装逼”作品。但是刚刚去世的美国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在评价这部电影时说:“为什么一部电影非得自圆其说?为什么每一个动机都要向人阐明?难道许许多多的电影不都是从同一部电影、同一个故事改头换面得来的吗?”这是他生前最后一篇影评,在遗言式的诘问里,重病在身的伊伯特并不打算向那些“看不懂”的观众们妥协。
        这部毫无逻辑可言的《通往仙境》并不是讲一个爱情故事、而单单只讲述“爱”。由哈维尔·巴登扮演的神父在布道时说:“有两种爱,一种像是不断干涸的溪流,从奔涌到枯竭;另一种则像源源不断的泉水,永不干涸。前一种是凡人之爱,后一种是上帝之爱。”我们所体验到的凡人之爱,难道需要自圆其说吗?难道它不正是像影片中那些迎着夕阳的逆光镜头一样,不知所起,却美得令人窒息?
        难得泰伦斯·马利克还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他的眼睛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搜寻那些美丽的瞬间的。我们通过斯坦尼康系统分享了他的搜寻。自从斯坦尼康手持摄像系统普及以来,他便成为了它最忠实的用户,《通往仙境》的绝大部分镜头都由斯坦尼康完成,目光平滑地移动、过肩式的穿越、弧形的摄影机运动,无一不提示了摄影机主体的存在,这个主体叠加着导演的视角、又通过银幕揉合了观众的愿景,使观看这部影片成为一场盛大的视觉之旅。这个旅程比起好莱坞的视效大片来更加惊心动魄、更加过目不忘。
        甚至比起前作《生命之树》,它显得更加圆融可爱。《生命之树》中一段18分钟的宇宙演化史让整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复杂难辨,然而除了这一段的其它部分,难道不是和《通往仙境》很像吗?一个家庭的生住异灭、一段爱情的成住坏空;一样的街景、一样的宗教暗示。《通往仙境》只是把宗教的元素削弱了,它只掌管爱情,随起随灭的爱情。
        泰伦斯·马利克的电影中宗教是一个经常会出现的元素,他本人也有着浓重的基督教情结,可能这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关。他祖上本是中东地区的亚述人,亚述人是中东不多的基督教民族之一,人口也不多,19世纪之前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和伊拉克。19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大肆迫害信仰基督教的亚述人,形成了亚述人移民美国的浪潮。马利克的祖父就是那时移民到美国的。作为曾经的受宗教迫害的民族,信仰的重要性对他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不知道现在这样快的拍片节奏对马利克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他的电影并不以故事取胜,而他那些华丽的逆光移动镜头也终会有黔驴技穷的一天,尽管目前看来它们还是那样新鲜、那样深情。马利克当然是有改变的,这次他的镜头更多地对准了女性,女性的肢体在电影中成为绝对的主角,而本·阿弗莱克却是个面目模糊、四肢迟钝的形象。这和以前的电影中鲜明的男性形象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是导演有意为之,那我们应该希望下次他的摄影机能找到更美的风景和肢体。

 2 ) 《通往仙境》

作为社会属性的人,从来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如今这个时代,真正享受内心孤独更是难事。别说一个人待着看小说、玩手机、看影视那就是耐得住寂寞,其实不过也是通过他人之事缓解内心寻求社会共同点的途径罢了。

虽然泰伦斯·马力克 Terrence Malick的这部新片,相较《生命之树》从宏观及手法都略显了无突破,但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享受孤独的途径还是不错的。她没有力图向你强加也不需要你去投射,关于永恒之爱情,泛叙事以及适合放空的空间对我其实就是享受。为什么要把理解与否放到首位,无非是自负与自卑的矛盾思想产物。

 3 ) 看不懂的话就看看电影的空镜头吧,导演是学哲学的。

论剧情我太懂这个片子,回头一看导演学业主攻哲学。那剧情我就放弃了。

《聚焦》的女主

《老无所依》的人杀手男主

最吸引我的就是就是这两位,也是看过的那两个片子中两位演员出演让我能静心继续看。

片子里面很多专场都是空镜头

《惊天四骑士》里面大结局有这个锁桥的身影。不知道你们有没印象!

这个空镜里面水里展现天空的云彩,不知道这个在哲学里面有什么含义……

有点感觉导演借景来叙事,再以哲学的手法表达出来。

还是那个锁桥

我就在一直回想那个娃娃头杀手突然变教父,哎玛,有点接受不了。

这个是我拍的。(蒙混过关)

 4 ) 当你真正去思考、理解人类的情欲和感情时,你可能才找到了解读马立克最近这两部电影的钥匙。

#通往仙境#7分,马立克的通往仙境和日本的优秀情色片是表现男女情欲纠葛的两极,殊途同归。当你真正去思考、理解人类的情欲和感情时,你可能才找到了解读马立克最近这两部电影的钥匙。伊伯特的就事论事的影评风格可能适合99%的电影,但在通往仙境面前,就多少显得有些无力了。【该片的分数范围6-8分】
#通往仙境#中另一个两极是哈维尔巴登扮演的牧师,与#老无所依#里的杀手角色可以看做是至今为止巴登扮演的最极端也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角色。也显示出巴登这名演员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般的强…………。

 5 ) 圣米歇尔之上的苍穹

  一如马力克老头之前的作品,意识流的飘渺故事,摇晃的手提摄影,诗意的朦胧情感以及神圣的自然之美构成了《通往仙境》的全部。比起老头之前的那部《生命之树》,《通往仙境》的制作周期明显提速了许多,但这并不影响马力克继续借用那缓慢的散文电影来一抒心中的哲思与情感。《通往仙境》虽然在描述对象上又回归到了小格局,但是在意境上依然是浩瀚辽阔的,这点较之《生命之树》有过之而无不及,树歌颂了世间之生灵,仙境吸引着万物之欲情。
  电影开头阿弗莱克同柯瑞兰寇在灰暗的天空下孤立于圣米歇尔山边,圣山的光环笼罩着两人,即使是忧郁冰冷的天色,却依然掩盖不住心中的喜悦,两人简单的在仙境相爱,没有经过寻找的洗礼,自然要遭遇不稳定所带来的分崩离析。马力克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展现了两人寻找真正能让彼此繁衍生息的仙境的过程,并用大量优美的自然风光来修补手提摄影所带来的晕眩感。个人觉得,哈维尔巴登饰演的神父实际上就是马力克的自我比喻,将影片中有关仙境的找寻由人类的感情上升到了哲学和宗教的高度,并通过巴登的自我质疑与最终的顿悟来道出,再穿插进阿弗莱克等人的命运走向,便给观众指出了通往仙境的路。只是巴登与阿弗莱克和柯瑞兰寇等人的交集并不明显,就好像《生命之树》中从一个中产阶级美国家庭突然跳到了恐龙时代一样存在着些许的断层感,不过马力克本来就不追求具体的故事,用镜头表达心中所思才是首要的,电影开场不久,故事中的男女在尘世的仙境坠入爱河,却并未到达心灵的仙境,那压抑的天空和潮湿的寒气已经暗示了二人以后的艰辛。电影的画面构图依然是老头最为擅长的“双人侧脸”,镜头中几乎只有两个人或者一个人,与人物背后延伸到无限的景致相对比营造出了极强的孤独之感,角色给的几乎都是中景,而且总是侧脸示人,马力克通过此种角度道出了电影并不是具体的在讲这几个人,脸庞的回避代表着人物的包容性,老头实际上是在表现所有人的情感纠葛,他在偷偷的描摹凡尘。
  马力克近年来拍片速度加快了不少,贝尔的《圣杯骑士》同高司令的未定名新片甚至采用了套拍的模式,但是正如《通往仙境》所呈现的,老头心中的情怀还是那么风轻云淡,典雅深邃,也许,就像电影中的巴登一样,他确实看透了圣米歇尔之上的天空,洞悉了天地间的玄妙,也就难怪这老东西为什么总是那么仙风道骨了。

 6 ) 通往仙境 To the Wonder, 2012

有意无意之间,笔者几乎已经遍阅泰伦斯•马力克的所有作品了,昨日看完他的处女作《恶土》,心里更是感慨万千。马力克的电影,没有一部不是惊世之作,没有一部可以轻易看懂。人们往往喜欢(更多的是被迫)停留在这样一个水平,即把马力克及其电影归入视觉类,认为他的所有片子就是无与伦比的好看;这种体验在比脸大不了多少的电视屏幕上已经极为震撼,更不用说在大银幕上的了。也有一些人认为马力克装逼范儿十足,从他的电影里根本不能看出任何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显然,这些感受都是对马力克的严重贬损和低估。试想,一个大学拿到哲学学位,曾经在大学执教教授哲学,而后才逐渐转入电影界的导演,如何能够拍出一部好看不好玩儿的电影?如何才能拍出一部不需要思考就能看懂的爆米花大片?恐怕这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难事儿。事实上,无论是绝美的摄影还是诗化的台词,所有这些都是在为电影的内涵和主旨服务的,《恶土》如此、《天堂之日》如此,《细细的红线》、《生命之树》如此,近日的《通往仙境》也是如此。马力克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方式解释着他眼中的世界,用影像一以贯之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命和爱的看法,这份纯粹、执着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无论是出于偏爱还是理解,《通往仙境》都是笔者心目中马力克的最佳作品。当然,不出所料的是,大多数人还是无法理解本片的意涵。有人称,《通往仙境》的主题不如《生命之树》宏大,甚或是“微型的《生命之树》”;在我看来,这必是出于对本片的误解或偏读。
《生命之树》的确可以称为宏大。大至宇宙洪荒天地初开,小至最细微的心理变化,所有值得展现的东西都被马力克精心细致地展现出来。前不久去世的罗杰•艾伯特在评价这部电影时认为,就视觉呈现的大胆程度而言,所有电影中可与之比肩的只有《2001:太空漫游》;而库布里克又缺乏马力克片中人的灵性。然而,尽管敢将恐龙、星云和小哥儿俩合理共置一处,《生命之树》无疑还是缺了些章法。毕竟,探讨“生命和爱”这样宏大的问题根本不需要把“恐龙及其同情心”作为一个命题搬出来;《通往仙境》就完全够用了。
这里就会出现疑问:《通往仙境》居然讨论生命和爱了?设若全片只有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个人,那它就根本没有讨论生命和爱,然而片中恰恰还出现了一个神父。与《生命之树》不同的是,本片这回并没有再使用科学意义上的生命,而是用了某种程度上与科学相对立的神学进行另一个角度的诠释。男女主角的整个恋爱经历,一方面和神父相抗衡,另一方面最终又归于神父。正如影片结尾部分神父所言,基督既在左右,也在上下,还在前后,或陪伴、或引领、或督促、或提携。基督的无处不在,实际上是在暗示人们也应如天父一样博爱宽容、怜悯身边的人们,不应为细小的事情计较不休,不应心怀仇恨,要更加坦然地面对整个世界。最终,使女主角羞愧不已的也并不是拳脚相加,而是男主角重新投入她的怀抱,希望再次得到她的爱。解放了道德上的自责,女主角最后终于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最终才获得了仙境般的自由感。由以上这些分析看,《通往仙境》所探讨的问题其实一点儿也不比《生命之树》低级,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加强了马力克对于生命和爱的看法;甚至,拥有统一框架的前者要比奔放不羁、随心所欲的后者更圆融畅达,更细致入微。
无论看懂与否,有一点是不容忽视而且也不容否认的,那就是《通往仙境》中的情感表达给人感觉毫无滞涩,十分顺畅。恋爱之初的欣喜、恋爱中出现的裂隙、并不美满快乐的婚后生活、女主角在压抑中对自由的渴望,直至最后两个仍然相爱的人不得不接受的别离,都会使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有所共鸣。片中众多转折点的处理十分圆润老道,使本会有很大起伏的剧情在音乐和景致的配合和包裹中显得十分自然;对冲突过程的展现被降到了最低点,有时是一个眼神,而有时仅仅是一段旁白。当然,诗意的流动性的强化,必然就导致了导致情节戏剧性的弱化,从而使观众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到运用直觉捕捉情感上(执迷不悟的也就没招儿了),这也是马力克电影的一大特点。
纵观马力克执导的六部电影,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时间还是逻辑上,它们是明显分成三个阶段和层次的:以《恶土》和《天堂之日》为第一阶段,导演以犯罪为主线,使自然风景贯穿其中来弱化和稀释整个犯罪过程,同时强调了犯罪者的无辜和孤独的生存处境;以《细细的红线》和《新世界》为第二阶段,导演以征服为关键词,从征服中探讨人性,其中夹杂着十分鲜明的反暴力思想,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有力嘲讽和否定,实质上还是赞扬了善良淳朴的人性的价值;最后,以《生命之树》和《通往仙境》为第三阶段,导演通过展现婚恋和家庭当中各成员关系间微妙的心理变化,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爱。在每个阶段当中,后者基本都是前者的加强和扩充,而六部影片的总体风格有保持了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比如说,马力克喜欢直接用旁白和音乐解释人物内心,从而取消了台词的表面性和模糊性;再如高度一致、也是最为人称道的摄影风格;人物在片中大多处在“模特”的地位,表演自然写实,但完全依附于摄影的需求。
《通往仙境》作为马力克至今为止最后一个阶段的最后一部电影,显然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对于电影,年已古稀的他已经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但我们也看出,他对人类最基本问题的探讨却还远远没有终结。什么是爱?爱情和爱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差距呢?通过对自身经历形而上的反思,马力克告诉我们,无论性别为何,如果我们只顾获取而不懂给予,只管顾影自怜而不顾他人死活,那么所谓的爱情终究是渺小、狭隘而不持久的,渴望得到爱情的人也终究只能变的愈发孤独和无助。只有当我们能够了解并同情对方的苦难、能够安慰对方而不蜷缩于为自己划定的空间之内的时候,爱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光明才真正到来。
在电影结尾,女主角猛然回望,曾经在片头出现过的、留有男女主角旅行足迹的圣米歇尔教堂山(Mont St. Michel)又一次出现在了视野的尽头。经历了一番痛彻心扉的爱情之后,教堂对于女主角肯定不再仅仅意味着承诺和约定;仙境现在终于出现在眼前,通往仙境之路也已经悄然铺就。

 短评

摄影和剪辑都很出彩,作为电影这就够了。观众的落差在于,表演的支离和故事的破碎,这些其实不重要。

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80%時間我看著一個女人又轉又跳,20%時間我在看錶。

12分钟前
  • 何倩彤
  • 较差

110多分钟看得我坐立难安,摄影风格延续生命之树,但只是徒有其表,我原以为导演上部片已经笃定对上帝的信仰,在那之后,其实还有什么可拍呢???唯一亮点是哈维尔巴登大叔,这是他唯一一部看上去不像个种马的片。

15分钟前
  • 663Ö_Ö
  • 还行

任何诗意的情怀都包裹不住永恒的悲伤,诗性与故事性完美融合,诗电影21世纪最好的杰作,2016年年度十佳入选。

18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依旧很马力克。无论是构图摄影,还是刻意消减故事性以及诗化的叙事,都和他曾经作品走一个路线的。相比于《生命之树》宏大的主题内核,这部更侧重于个人,不过片中的宗教元素却有过之而不及。Q&A中两位女主角也表示还有数十小时的素材,多到足以再剪出五六部电影来,只是导演最终选择了这个版本。

22分钟前
  • icebloom
  • 还行

如果你看懂了,会觉得很美。导演并没有在Story Telling,而是在Story Felling。

26分钟前
  • 星澄
  • 推荐

电影应如是!

31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此片加深了我对马力克的偏见。空洞与挥霍美比自恋更差劲。这种片看十分钟与看一百分钟是一样的。

36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觉得动人,心碎,有机会希望看大银幕。

39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看个11分钟的MTV或许能够让观众通往仙境,看这加长十倍版是让观众深陷地狱去体验宗教内涵。

42分钟前
  • Carf
  • 较差

到了后半段神父那段实在是有点跟不上趟了,依旧很马力克但真的不如生命之树...小本真无愧男主称号,加起来有十句台词呢!囧

47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想了想还是给5星。电影真的可以去掉具象narrative而直接关注情绪、atmosphere和spirit嘛?所谓诗人电影…比如,相对于为什么人会绝望,我会更关注人如何面对绝望。马力克的这几部作品都在尝试这种我认为极为革命性的片子。为了这份对“新意”的执着也要满星啊,更何况片子本身好美!完全没有拖沓感。

49分钟前
  • 力荐

摄影和剪辑以及配乐都极其优秀,我很喜欢,但是对泰伦斯来说,用的过于滥了

51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呃,主要就是一个女人穿着各种裙子在各种地方跳来跳去,而小本的表情似乎一直在说:“我操!我在干嘛?我在干嘛?我他妈的到底在干嘛?"

55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想拍婚纱写真的同学请联系特伦斯·马利克

59分钟前
  • 张小强
  • 很差

爱恨一念间啊。泰伦斯·马力克越来越执着于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了,好像配乐的影像诗。演员少对白,多是耳语式的喃喃自语,更增添电影的主观情绪。倒很适合这种主题,只是太挑观众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整个片子的呓语部分都属于Olga一人,包括牧师。小本对Olga的态度就是“我的宝贝、欲望与希望”,而Olga不希望被束缚(床、钢琴、栅栏),向往自由(田野、浅滩、骏马、大雁)。第一次离开小本后,她想象了瑞秋的第三者故事(牦牛)。第二次再次失望,通过神性理解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回头,小岛是心之初

1小时前
  • 半弦月
  • 力荐

把小情小爱拍成大MV,还是烧投资人的钱。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Rachel McAdams 把同一人物演了數十小時的footage也只有這樣造作的表現... sosad.

1小时前
  • Ck
  • 还行

我所掌握的词汇,没有一个足以形容泰伦斯马力克电影的美妙与睿智,仿佛他就是神明,正站在世界的制高点上,诉说着世俗的情感以及人们内心的彷徨。本片和《新世界》以及《生命之树》一样,每一秒都是精雕细琢,浑然天成,绝对是最完美的艺术品!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