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记录片美国1988

主演:约翰·列侬  小野洋子  辛西娅·列侬  Julian Lennon  肖恩·列侬  George Martin  May Pang  

导演:安德鲁·索特

 剧照

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1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2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3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4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5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6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13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14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15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16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17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18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19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5

详细剧情

  本部描写摇滚史上最伟大音乐家之一约翰·温斯顿·列侬的纪录片《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以超过240小时的电影及录影片段,及穿插其中的36首经典名曲,讲述着这位摇滚乐坛有史以来最富传奇色彩的灵魂人物。  影片收录了多段未被公开的私人视频片段,扑捉记录下列侬这位在音乐世界中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天才,在生活中的多重侧面。这些精彩珍贵的视频镜头在36首传唱度极高的经典歌曲中,道出了列侬这位乐坛巨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列侬Forever


一部纪录片用240分钟记录列侬的一生,披头士的灵魂人物,其中穿插着他的大量歌曲,也借由先后两次结婚的伴侣之口,从中了解他的情感世界,第一次是生活伴侣,而他在第二次婚姻中遇上的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另一半小野洋子。

情感将列侬一分为二,他在披头士时代,疯狂投入工作,在后披头士时代,回归自我,转而注重家庭,一副放弃事业的态度,反倒让他投入了创作的高峰。

其中有两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列侬对追上门的粉丝剖析自己,把粉丝心中神化的列侬拖下神坛,他说我的歌不是为你而写,只是关于我自己,顶多和洋子相关,像今天早上我只是在想是否排便顺畅,末了,他温和的问对方,你是否饿了,邀请对方到自己家中吃东西。另外一个是他和洋子成婚后,两人将婚姻事件转成和平宣传事件,躺在床上七天,接受媒体采访,面对污蔑式质疑和攻击时,他礼貌地回应,最后大声唱起Give peace a chance,足以让人热泪。

音乐的力量是背后的人,列侬不可再现,他的精神永存。

 2 ) 在列侬背后的女人和在列侬身边的女人

这几天看完了眼馋很久的纪录片《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看完之后有很多感受,这一篇仅仅写的是其中一个方面。

纪录片里花大量笔墨描写了列侬和小野洋子的爱情,是的,似乎说到列侬夫妇,想到的都是列侬与洋子,很少有人会提起他的前妻辛西娅。辛西娅,一个平凡的英国女子,大学时代列侬的同学。在纪录片里,她是一个戴着眼镜神情疲惫,语气柔和的女子,第一眼看到她我就觉得,这样的女人注定栓不住不羁的约翰,因为他实在不适合做一个普通的丈夫。在利物浦艺术学院的日子里,辛西娅是一个优等生,列侬是一个小混混,两人的生活轨迹似乎找不到交点,然而就像现在烂俗的电视剧一样,有一天,他在她面前弹起了吉他。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对了,太像小学时候看的《我为歌狂》里某某和某某了。。。。= =

列侬和辛西娅结婚的时候,披头士还未出名。如果披头士永远是一支给酒吧助兴的小乐队,那么也许两人的生活就会那么平淡地过下去。然而,披头士还是风靡全球了。列侬成了少女的梦中情人,为了不影响他的明星形象,歌迷们从来不知道他们的偶像已经结婚,甚至辛西娅的孩子朱利安已在襁褓中。接下来便是没完没了的巡回演唱与其他,列侬已经没有时间去顾及自己的家庭,直到1968年,他遇见了洋子。

豆瓣里有位网友的话很精辟,一个小家碧玉如何驯服得了列侬?能巡抚野狼的只有女巫,而那个女巫,便是小野洋子。洋子和列侬瞬间陷入爱河,列侬不假思索地和辛西娅离婚,在直布罗陀与洋子结婚。

列侬的爱情观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他希望的不是吃着辛西娅为他做的饭,而是吸食洋子递过来的大麻。在辛西娅面前他是一个疲惫不堪的摇滚歌手,在洋子面前,却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似乎这个才是真爱,然而不可否认,列侬与洋子结婚,带来的是对辛西娅和儿子朱利安的双重伤害。

这么多年过去了,多少人赞美羡慕着列侬和洋子的爱情:列侬深情地唱着《I Want You》;他挽着洋子的腰迷失在大雾中;躺在床上说着不着边的情话.....太多了,洋子的回忆太多了。

那么有关辛西娅的呢?她只能记得少女时代,一个男孩坏笑着为她弹吉他;默默看着他在舞台上风光;回到家,对年幼的朱利安大吼大叫;最后,冷漠地和她离婚,牵起了另一个女人的手。

其实这些还好。在纪录片里,辛西娅说出了最伤心的一段记忆:当年披头四子携各自的妻子去印度修身冥想,在开往印度的火车站,其他人都上车了,唯独辛西娅没有赶上。然后她看见约翰在火车里,隔着车窗狂怒地吼道:辛西娅,为什么你总是这么迟钝?我本不该带你去的,你走吧!那一刻,辛西娅觉得眼泪毫无知觉的流下了。

直到现在,有资格当列侬遗孀,继承其爱与和平理念的,似乎被小野洋子垄断了。辛西娅只是列侬的前妻,如此而已。那个满世界播撒爱与和平的男人,在她身上倾注的却只有恨与家庭战争。看来,谁也不是完人。

在列侬身边的女人是幸福的。至于在列侬背后的女人,却在默默擦着脸上的泪。

 3 ) 坐着软垫子创作好过坐冷板凳

22
每夜都有人在John家的花园里盘踞,他觉得自己要对这些人负责,因为他们是听了他的歌才来的。与盘踞流浪汉的谈话:
「不要把歌和生活弄混了,也许有联系,但别搞混了。」
「我见到你发现一切都符合。」
「什么都符合的——在你的幻想中。」
「就像你唱boy you gonna carry that weight for a long time」
「保罗写的,但属于我们所有人。」
「(something from dig a pony)」
「我只是在玩文字游戏,那都是些口水话。没有实质意义。任何人都可以写。只是把词放在一起,有时有意义,有时没有。」
「你唱歌不会想到特定的人吗?」
「怎么可能。我自己,或者洋子。我在唱自己的生活,如果和别人的生活有关,也无所谓。」
沉默半秒,他问:你饿了吗?
流浪汉点点头,列侬说:进来吧,吃点东西。

29
主持人:授勋会不会影响你们的创作?
不会。坐着软垫子(cushion)创作好过坐冷板凳。我们之前就在冷板凳上创作。

32
谈及保安需要戴耳塞和棉花以避免震耳欲聋的演唱会
the music wasn't heard. it's a freak show

耶稣事件后再没巡演了

38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
列侬:我儿子回家,拿着一幅画,一个奇怪的女人飞来飞去,我问这是什么,他说是LITSWD。我说很漂亮,于是写了一首歌。后来有人发现是LSD的缩写,根本不是。后来我写任何歌,我都检查一遍歌名,其实根本没有别的意思。
保罗:他们问我是不是服药,我想我要么撒谎要么说,于是我说了,然后就上电视了,但我以为是私人谈话。

55
阴阳怪气的漫画家。启发是别争论,尽量连碰都不要碰到他们。

70
HOW DO YOU SLEEP AT NIGHT 本来用来攻击Paul的,结果发现其实还是在写自己,很后悔曾经将这两者联系起来。

74
指手画脚的达利

86
我父亲几乎完全停止音乐事业来陪我。他天天在我旁边演奏,我从没想过他是披头士,直到我看了一部动画片《黄色潜水艇》,我问他,他说是,是披头士,但都过去了,现在我和你在一起。

George Martin曾说列侬在 a day in the life 里就展现了他声音中拥有颤栗感的天赋。后来列侬单飞后(其实做专辑时Ringo也在),流传最广的都是这种,「颤栗感」。

 4 ) 永远的孩子

总觉得列侬是永远的孩子,看到他疯颠颠一面,他在记者会上总是抢话筒;也看到他深沉的一面,劝一位闯进院子的歌迷重回人生——但不论是疯癫还是深沉,他都是孩子。我相信孩子有成人无法理解的智慧。

不知为什么每一个非暴力的和平主义者都以这样暴力的方式结束,但我同样无法想象七十岁的列侬会是什么样子。是上帝嫉妒列侬么?但列侬根本不信他。

和看《The U.S. v.s. John Lennon》不同,这部纪录片给人一种更温馨的感觉,让列侬更像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所谓的和平斗士。我们看到他比普通人其实更脆弱,更需要爱,看到他在大麻和酒精中追求一时的沉醉。即使他从不逃避摄像机,但他在镜头里的自己也从来是真的自己,就像一个爱炫耀的孩子。

或许那个暗杀他的人也是他的歌迷:不想让他长大,不想让他变成一个普通的男人,于是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让他定格了呢?列侬如果活在今天会怎么样?他会像在《when I'm 64》中唱的那样和膝下的孙子们玩耍,他会和洋子再拍一个裸照专辑,看皱纹布满他们的皮肤,他会在麦克风前逡巡,然后突然唱起一首新想到的歌来。他会变得普通么?我知道他不会的。

孩子是永远不会普通的。

 5 ) 但愿世上更多这样的人

虽然远在地球另一端,语言不同,时代不同,经历更是判若云泥,列侬让我感觉到了熟悉。

在一个合适的年代,他有一群顶级的好伙伴,学会那个社会赋予的绅士风度,佐以超高的音乐天赋,成就了史上留名的天王帝星级的组合,所以他不认为自己逊于基督。

我一向认为人类社会最终极的货币是权力。

魅力,财力,武力,脑力都是权力的等价交换物。

Beatles具备了和任何帝王PK的地位,而列侬明显占据高于四分之一的地位。

看到这四个少年在舞台上弹琴嘶吼,不甚着迷音乐的我也感觉到了这几个家伙的才华将会像世上的大河一样流淌,随手写首歌对他们来说信手拈来,偏偏还是最经典的歌,这种魅力秒杀全世界政客。

权力让人疯狂,但是在列侬这里是觉醒,他终于籍此摆脱凡人的懦弱,脱下西装领带和皮鞋,不再礼貌和虚伪,直面内心,爱一个人就爱,不爱了就拜拜。

然后倒在了硝烟下。

这是一种英雄式的消亡,一种代价惨重的祭祀。

他告诉了我们人类想要成为自己有多艰辛,想要诚实有多么艰辛。

像一颗宝石发了芽,却被路过的农民用生锈的镰刀随手割断。

 6 ) 碎碎记

有些人似乎总是一副无所谓无所畏的姿态,只是向前走,一直向前走。Lennon走得太快了,他走过很多东西,甚至可以走回到梦里去,走到时代的前面去。我真想知道,如果他不死,他还可以走到什么地方去。
再说洋子,洋子是行为艺术家。不知道该说是洋子影响了Lennon,还是Lennon找对了同谋。他们的生活就是表现型的,随时可以展现,随时可以去往任何地方(物理上的以及精神上的)。觉得这需要非常强大的信心以及念力,无论受到周围怎样的影响似乎都没关系,无论走到何种地步也都没关系,都会沿着未知的路途走下去。关键是“在走着”。大概这种“走”就是我们所在寻找的“成长”。否则,你觉得什么才是“成长”呢?!
“你觉得你这样就是成长了么?”“我觉得我成长了。”
他们引导了一代人(也许应该是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走”在“成长”。
老师认为猫王建立了“摇滚”的形式,而Beatles完善了“摇滚”的意义,建立的“摇滚”的内核。这种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我总觉得很没有意思。Lennon的歌词是文字游戏,Lennon的歌也不具有更多的意义。所存在的意义也许只是“他陪着我们一起长大过,无可替代”。

简直也想跟着一起尖叫得泪流满面。

 7 ) 你是存在过的幸运儿吗???

       LOVE OR HATE,生存或死亡,所有的关于情感的终极问题困扰着我们,因为这事关信仰。而信仰使我们心中抱有希望,不再脆弱,我们可以由此为我们的一切言行举止找到意义,从而我们作为生命个体而言就会自认为活得不虚此生了。
    而无关这个意义是好是坏,意义本身就是我们确信我们存在过的有力证明。所以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我们普通凡人,都在毕生找寻着我们认可的存在意义并实行它。
    艺术家之所以更吸引人们的关注,是因为他们以一种更有技巧的方式向大众明确而坦白的表达了他们追寻生命意义并成长的过程。比如列侬的艺术前期和后期表现,从追寻生命意义的角度无所谓好与坏,只是他的表达而已。
    列侬表达了他的看法,用艺术的方式,那你哪,要如何去做哪?在这个信仰缺失,精神崩溃,心灵无比脆弱和空白的时代,你会如何去做哪?听从心灵最深处的回响,不惧怕死亡,努力的追寻吧,希望你是在路上的幸运儿……

 8 ) 如果你想做摇滚明星的情人

   
   最初看这个片子的想法十分单纯,若是和Liam崇拜同一个偶像,就能在偶像的宗谱上与Liam平起平坐,同等辈分。结果是被小野洋子给迷住了。

    摇滚明星的情人是如同图腾一般的事物。第一次意识到是看五月天拥抱的MV,女孩枕在陈主唱的膝上,他紧闭眼睛抓着话筒,她没有参与,却又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安静听着。又或者是Kurt Corbain和Courtney Love,犹如天生杀人狂里那对亡命鸳鸯,划破手臂,血与血融在一起的同类。

    叛逆先锋如小野洋子,她伴在列侬身边却是异乎寻常的安静,仿佛是参透和知晓房间中的其他人,无论是面对这一切指责,质疑和嘲讽,还是身边那个随时准备出言不逊抑或唱出摇滚情歌的宗教般传奇的摇滚明星。而这种安静又随时迸发出摄人心魄的力量,如同是某种特殊的气味,渗透在空气的每个角落。骨子里的反叛形式上是那样温顺的,所以才可以完整存活下来。
    
    有人流浪是为了最终停下来,有人流浪却是为了流浪本身。其实这两种人的区别并没有那么大,没有停下来的人或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列侬的前妻Cynthia是标准的俗世伴侣,会碎碎念健康饮食,孩子教育,端庄大方,吵起架来也能歇斯底里。列侬拥有她的时候能继续孤独又愤怒地放纵享乐着在路上的时光。无法真正沟通的另一个世界的女人不足以成为他仰慕或者挂念的事物。她只能够隔着千里变成一个普通观众,隐姓埋名地忍受着一个风华绝代的另一半带来的“灯下黑”,而不是如影随形的坐在他身边,裸着的或者穿着衣服,他唱歌,他看着她,她也看着他。

    洋子是列侬想要变成的异类,加上英国人和日本人骨子里共通的恋母情结,他们的恋爱是一种水到渠成,是本质相同表达各异的同伙的结盟。洋子变成列侬的安全感,继而变成他部分的信仰所在。这让我想到达利和加拉。止庵说加拉或许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的一种表现:一切都在变异之中,只有加拉不。“加拉的崇拜者”是他永远扮演的角色,只是他对加拉表现的绝对真诚可能仍然是达利式恶作剧的一部分。洋子并非是列侬定义的宗教。他们曾分居一年半,虽然最终仍是以列侬回到洋子身边告终。比起宗教,洋子更像是列侬眼中的理想世界。那一场把他们纠缠到一起的展览,列侬爬上梯子,用放大镜看到了洋子写在天花板上的温暖字句。所以在日后的日子,列侬完成着向洋子的靠拢。这不仅指他开始叫自己约翰.小野.列侬,他变得越来越像一个艺术先锋,而不再是那个站在舞台中央因观众呼喊太大声听不到自己声音的乐队主唱。

 短评

列侬,虽然有很多珍贵的画面,信息量很大,但是不是足够的大,而且也不太连贯。也怪列侬的故事那么多,而且文不对题的感觉。总之导演水品很差。怪不得叫摇滚乐之父,最初的现场混乱的创始人。

6分钟前
  • 蕾蕾
  • 推荐

让这些珍贵的影音永远留存下去

10分钟前
  • 风立青山
  • 力荐

温柔嗓音,百年回响

1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其实另一个译名更贴切些:《回想:约翰列侬的世界》。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列侬的传记。片尾处理得很煽情。

13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你吃了鸡蛋,何必一定要看鸡呢?”所谓偶像啊,还是要留点Imagine空间才是好的。

17分钟前
  • Aaa
  • 推荐

好的音乐家必须大量阅读,列侬和墨丘利都是如此。朴树在这点上遗憾,希望有人告诉易烊千玺read more read better,别老是看《活着》了。

20分钟前
  • 晴耕雨读
  • 力荐

断断续续看了三天每次都睡着....真是伤不起

23分钟前
  • rhine
  • 还行

因为结尾曲的五星。没有Paul的John,不够完整。大概是以Yoko的视角来描述吧,结果只是让我更加厌恶Yoko和Sean,连Cynthia也讨厌了,唯有Julia,觉得很好……

27分钟前
  • 蒜托
  • 力荐

期间无可避免的有john嘲笑paul!~

28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力荐

记录·

30分钟前
  • 安非
  • 力荐

NICE

33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实在是,不理解那个时代很难代入感情,对于列侬一直以来的印象不过是黄色小圆墨镜,他其实跟甘地差不多,以极端的方式表达思想,还是都不损人那种。

38分钟前
  • madaoooo
  • 推荐

the man to do and try to do something which is still need to do today.

39分钟前
  • 贰叁
  • 力荐

其实我觉得,John遇上Yoko,就是个悲剧

43分钟前
  • 邏輯子
  • 还行

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他院子里晃悠了几天,他说你要把歌词和生活分开,然后还是带他进屋吃了顿饭。

48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内牛满面~

50分钟前
  • Fantasy
  • 力荐

令人着迷的六十年代,美好的爱情。

52分钟前
  • 代码24
  • 力荐

曾经可能注意过这部纪录片,毕竟追听过披头士所有录音室专辑的我也算是小歌迷一个,不过鉴于一直没观影就淡忘了,昨晚看完《听说 第二季》第15期披头士的节目后,今天就在网易云音乐听了<Imagine: John Lennon>,本以为是<Imagine>豪华版的我在豆瓣音乐标记时才发现这其实是纪录片《约翰·列侬的理想世界》的原声带,刚好B站有在线,于是乎就观看了。P.S.:查看了下,发现还有蛮多披头士的相关纪录片让我感兴趣想看,可是时间精力有限,还是未来有缘再看吧!& 我的天,彼得·杰克逊还没把我想看已经的《丁丁历险记2》拍出来,竟然先去拍了披头士的纪录片?期待一下!

5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John Lennon是我所见过的音乐家里面最接近神的,而Paul McCartney是我所见过的神里面最接近音乐家的。”

58分钟前
  • veryfamous山川
  • 力荐

让人着迷的60年代。

60分钟前
  • Karen Tung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