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1970

剧情片其它1970

主演:陶拉·斯塔索普洛斯,Yannis Totzikas,Thanos Grammenos,Petros Hoedas,Mihalis Fotopoulos

导演: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播放地址

 剧照

重建1970 剧照 NO.1重建1970 剧照 NO.2重建1970 剧照 NO.3重建1970 剧照 NO.4重建1970 剧照 NO.5重建1970 剧照 NO.6重建1970 剧照 NO.13重建1970 剧照 NO.14重建1970 剧照 NO.15重建1970 剧照 NO.16重建1970 剧照 NO.17重建1970 剧照 NO.18重建1970 剧照 NO.19重建197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18:12

详细剧情

  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第一部故事长片拍摄于1970年,片名为《重建》。影片叙述的是希腊一个“慢慢衰落下去的”农庄中所发生的杀人与侦破杀人案的故事:这个村里的男人大都去德国当了劳工,移民木可斯塔回乡探亲,被他的妻子和她的情夫谋杀了,木可的亲友报警之后,初审法官“重建”案发现场,一些新闻记者从雅典专程赶到,当凶案破译时,有一个名叫安哲罗普洛斯的导演正在筹拍一部关于此案的电影。

 长篇影评

 1 ) 打卡!安哲第一部电影

资料馆打卡,非常高兴有戴锦华老师做映前交流。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安哲的电影,戴锦华老师说:“安哲是一名真正的银幕电影大师,他的电影就应该通过电影银幕去观看”。总体来说,这部影片是借由一件“奸夫淫妇”谋杀案,多重视角闪回叙事,去揭露当时社会的某种现实(本人历史差不太了解😂)。在本片中有很多镜头使用了手持拍摄的手法,我当时坐第一排有点被晃到眼睛。不过,中间段有点沉闷乏味了,有些长镜头的使用我认为是无意义的(我试图解读,可惜没有成功)难免让我产生昏昏欲睡之感。但最亮点的部分,我认为是结尾处,正对房屋大门的全景长镜头拍摄:女人进门、女人的姘头进门、女人的丈夫进门,然后是女人出门、女人的姘头出门、女人的丈夫没有出门,一连串动作呈现,导演镜头虽然隐去了实际作案流程的拍摄,但几个开门、关门就给观众暗示了这个谋杀案的开始、经过和结尾。

 2 ) 访谈|腐朽之地的挽歌:《重建》(节选) 采访者:弗洛里安.霍夫

1、电影构思

Q:让我们从你的设想和计划开始吧。

A:这个故事,作为一个真实的案件,非常吸引我。我注意到希腊的报纸上有不少类似的案件,关于一位妇女杀死她的丈夫。并且在伊庇鲁斯,希腊最穷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这种事似乎特别常见。于是我决定去一个刚刚发生过谋杀案的村庄,以记者的角度对案件进行调查。我和当地人、共犯家属、孩子们、被告律师——他给我们看了审判记录等人进行交谈。这是我的电影剧本的基础,以谋杀来表现一个伊庇鲁斯村庄的生活。由于我本人并没有牵涉到案情中,就连目击者也不是——我只是一个从大城市来搜集资料的摆放着——对我来说,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小说显得不太正直,有点像维斯康蒂的《沉沦》。《重建》试图达到两个层次。首先,根据俄我搜集到的证据何律师的审判记录,尽可能准确地还原这个事件;第二层就是警察对有罪一方的参与和案情重建。因此,这部影片的作用,就是以提问的形式展现出这个案件在当局的官方版本与我的版本之间的对抗。情节在这两个元素之间不断转换,用一种与逻辑叙事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举个例子,电影的开头本应该有这样的场景:谋杀过程本身。但究竟发生过什么始终是个谜,因为摄像机一直在室外,从来没有目击过行为本身,只能听到声音。

2、历史背景

Q:看起来你似乎没有特别从法律角度思考这个案件。

A:当然没有。对我来说真正的问题是,注视这个毁灭的地区——他的命运预示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Q:这是否说明你企图探索者各地区的历史背景,它的社会构造……?

A:当然没有。首先,这个地区的社会或经济构造没什么可说的。事实很简单,这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那些移居德国的人寄回家的钱。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是为这片被当地人抛弃而逐渐腐朽的土地所作的挽歌。这一切始于1962年,西德的援助政策允许希腊公民前往德国生活和工作。在当时的希腊,不论右翼还是左翼报刊,都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些人控诉移民政策无异于一场灾难;另一些人却认为这是比较积极的,因为一旦工人们离开,就不会有工人阶级组织的威胁,也就不会有对体制的反抗。上校们更希望看到他们所有的反对者离开这个国家。举个例子,我所有的朋友都在国外……除非他们被关进监狱。我拍摄《重建》是为了他们,为所有已经离开或即将离开的人们。还有一点,伊庇鲁斯拥有古老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它根植于很久远的古代。看着这么多人离开这里却无能为力,这是非常悲伤和难过的。因为一旦他们离开,这里的整个文明都将不复存在。

3、制片过程

Q:《重建》的制片过程是怎么样的?

A:正如所有的希腊独立电影一样。首先,制片人并不是真正的制片人,他是一个电影技术人员。他为商业电影工作,但是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他曾经与职业工会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后来不做了。他想做些别的事。刚开始启动《重建》的时候,我们只有一笔很小的投资,来自他的一个亲戚和一个朋友。总之,当我们开始拍摄的时候,预算大概是2500德国马克,但当我们结束拍摄的时候,预算涨到了46000德国马克。

4、选角过程

Q:你之前有没有做导演的经验?

A:我拍过一部短片,收到了评论家们的高度赞扬,是关于由广播、电视(尽管希腊并没有)和媒体所产生的疏离感。让我们回到《重建》这部影片。我们从五个人的工作团队开始:制片主任工,摄影师,摄影师助理,制片人——他也做了编剧的工作,还有我自己。只有两个演员,他们都不是专业的。其中一个是酒保,另一个是物业人员。他曾经因为政治原因被送进监狱,放出后的两年里他都找不到工作。我们是第一个为他提供有厂工作的。电影里的其他人都是我们在当地找的农民。就连女主角也是业余的,她在真实生活中是个女裁缝。我选择她不是因为她外表看起来合适,而是精神上合适。她很棒,但是她不识字也不会写字。

 3 ) 我们,都还年轻

算是个很有意思的短片,看出些和Αγγελόπουλος后来的风格有异之处。
村子里发生了一起杀夫案,警察正在调查。警察们和嫌疑犯正在再现犯罪现场与犯罪过程。妻子伙同一名治安官,将丈夫杀死抛尸。我们看到他们一步步再现出杀人、抛尸、逃逸的全过程,同时展示出的是查案的过程。两条时间轴,平行展开。终于,案件查明,杀夫的妻子和同谋的治安官被扔进车里带走。片尾,镜头一转,孩子们一个个回家,丈夫也慢慢走回家来。
等等,丈夫?没错,丈夫。片头,那个扮演丈夫的男人走进家里,问了孩子家里的情状。片尾,他的被杀状态已经结束,他自然可以回去。这部片子,本来就是一个制造故事的过程。一边拍摄“再现”的犯罪过程,一边拍摄查案过程,一边还在作出采访当事人和执法者的场景。倘若是明眼人,其实早可以发现问题:“再现”谋杀现场时,门后用白色画出了伏尸地点,这与之后展现出来的抛尸情节本身就是个矛盾。既然抛尸,何来伏尸地点……然而之后的种种描述,刻意表述出一个杀人伏尸的真相,我们都开始怀疑自己方才是不是看错了,是不是的确有一个纪录片拍摄小组,在跟着查案,跟着再现犯罪逃逸过程?导演在最后,又重新把现实甩给我们:丈夫出现了!当然,这个丈夫的真实性其实也很值得怀疑,但毕竟他就是丈夫,预设为死亡了的丈夫。
似乎很多导演都喜欢“制作电影”这个题材。将镜头对准制作电影本身的过程,其实很容易将自己的工作造出一个反讽的效果,揭示出影像背后的权力结构。作为思索的对象,这样的主题毕竟显得有些单薄,尤其是对于一个大师。然而这是Αγγελόπουλος最为早期的影片,这里甚至没有他之后“希腊近代史三部曲”那样直面政治的笔触,只是一个简单的“将摄像机的方向反转”。这样的思路,其实更近乎电视片制作者的生活,毕竟电影不可能提供一种延续而持久的力量,反观也就不显得那么有力。作为一个年轻的导演(再大年纪当时也毕竟只是初出茅庐),反转摄像机,即使拍得到自己,那又等于拍到了谁呢?所以看过这部片子,我只觉得看过一部好玩的活剧。他从钥匙孔里看到的不过是一个摄制组,看不到他自己,那个作为Αγγελόπουλος的内心。我们期待着的,是看到那个有政治观点、有人生思索、处处试图散发诗人性的导演,然而我们透过片子,看到的只是个导演,没有Αγγελόπουλος。
http://yuantao8027.spaces.live.com/blog/cns!4A73E9E2CA7599F2!801.entry

 4 ) 初见安哲

#BJIFF22#

作为安哲的第一部长片,《重建》向我们展示了创作者巨大的野心以及鲜明的个人特色。在此之前,希腊这个诞生文明最初的国度没有任何细碎的影像被组织起来用以解剖冰冷的社会和没有温度的现实。缘于独特的人生经历,安哲把摄影机对准处处透露着不安、混乱和疾苦的城市、乡村和街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重建》是否可以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电影在希腊的滥觞? 从单人镜头向外拉,山野的辽阔和人的单薄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永远被困在景框和门框里的主人公局促又不安,一个鲜明的道德隐喻昭然若揭:此刻,乡村即社会,乡民皆你我。环视全景和镜头、对旋律的克制在此片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最后一幕的长镜头巧妙利用外部空间把想象和建构案发过程的主体交给了观众,简直是神来之笔。这些也成为了后来安哲作品里最为明显的创作特点。 “德国情结”是否是本片除去叙事之外,可以给观众更多遐想和追索的一个主题目前害有待商榷,可结合导演的生平以及当时的希腊历史展开更多研究。 从操作时间的野心出发,乱序的叙事成就了这部作品的超前,但是也为其所累。当电影最浅层的元素表意不明,终究难使观众进行深入思考。

 5 ) 赎罪

大概是多数后罗马尼亚电影中最有力量的,最能反应这个变革中国家的一个!这是共产主义时代的两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为了赎罪,最后却导致一场谋杀,他们的当中一个必须死。无意义的行动被刻画到我们前所未有的高潮。最后两个家伙死亡的场面,他们的当中没有一个乞求饶恕。他们认为, 他拥有所有! 值得一看

 6 ) Angelopoulos的处女作

  我并不认为安氏刻意使影片带有了某种感情色彩,或者这样说吧,安氏只是用所谓“白描”手法描述了一起发生在小乡村里的伦常悲剧,如果你看完影片之后,对影片中的某些角色充满了无限同情,我想,这种感情只是你的个人观感,而不是安氏想要给你带去的感受。
  但话又要说回来,这部电影还是让我想起鲁迅的杂文与小说,述说着一个民族的贫穷与愚昧。
  看着Angelopoulos在电影中描述着的这个希腊村庄,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全都出外打工,留下来的就只有老弱病残。
  让我想起了一个曾经长期流传在俄罗斯的冷笑话,“我们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家,因为感觉没有希望的人,早就离开俄罗斯了”。

 7 ) 笔记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故事长片处女作。360度环拍,长镜头内蒙太奇,简省性的剧情等后期常用的手法已经初步发展起来,但《重建》所具有的对电影媒介的自反性却强于后期的作品,如安哲的出镜,新闻记者要求的摆拍。结尾处长达四分钟的固镜定焦长镜头专注于凝视凶案发生的时空,行凶的画面却被隔绝于屋门之外,观众无从得知究竟是妻子埃莲妮还是情夫克里斯托夫勒死了丈夫,其固态的影像微妙地传达出安哲的观点:无论如何重构,真相永远都是不可知的,媒介同样也是不可信的。又正因固态的特点,如此贫瘠的影像也对应着这座希腊北部颓败的小村,断壁残垣布满着每一寸肌肤。与村庄同时衰落的,还是人的道德与良知。但安哲无意批判留守在此的埃莲妮,打乱故事时序的闪回结构从“行凶前-行凶后-审判中”三个井然有序的阶段构筑起埃莲妮的多面性。我们不能断定给予丈夫的拥抱是虚伪的,可作案后提议分尸的残忍冷静又令人胆寒。在这贫瘠的影像背后,是“低度开发”的希腊社会,可是埃莲妮及村庄中行将就木的老人们连赛吉欧式的中产阶级的存在主义不满都不曾拥有。这不是阿伽门农故事的重演,这是对“谋杀”的如实记载与控诉。2022.6.4

 短评

电影好闷,导演通过叙述对一件谋杀案的调查展现了一个希腊贫穷村庄的社会生态,男人们都远去德国工作赚钱,很像我们的中西部地区,留守的残缺的家庭暴露出种种社会问题。

6分钟前
  • 沙里寨的沙里飞
  • 推荐

安哲的影像世界——《重建》开头与结尾http://www.pmovie.com/thread-15787-1-1.html

10分钟前
  • 河原宏
  • 推荐

长片处女作,拍得有些闷但语义丰富。SIFF与《放送》同场连映,都带有半纪录的意味。离乡多年的男人返家,被妻子和情人杀害,案情一早就已明示(虽然剪辑开始会让人有点迷糊),意甚至不在追究直接动机(没有谁错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探究玩味。被抛弃的破落山村,人们都知外面生活更幸福,但留守女人的情欲困境没人在意(烧衣服镜头小小身躯与背景大山的强烈对比)。结尾长镜在屋外凝视发生命案的屋子,没人真正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12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7.6;故事只可能有一個結局,它早已在之前發生

13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处女作,已见大师雏形。1,典型的安哲:长镜头、360°全景镜头、画外空间,远景等。2,双线交叉叙述,现:明亮晴朗,过:阴雨昏暗。3,城市里男女情感描摹似安东尼奥尼。4,多视角,镜头的凝视一如后来。5,真相不存在,最末的长镜头展现的画外空间。6,希腊山村的贫困现状。7,整体略显凌乱,依然美

14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与《雾中风景》一样美的片子。那种令人身心俱焚的美。可惜手中的套装这部片子声画不对位,希望碟商再洗一下。

15分钟前
  • mongolialong
  • 力荐

安哲的处女长片,《阿伽门农王》的希腊悲剧被安哲嫁接到现代的一个小村庄里。简单的杀人案件随着长镜头和远景画面空间的拓展让我一点也不觉得沉闷,本片并没有他后来的作品那样有深厚的意蕴,但诗意的感觉已经在镜头的光晕中弥漫开来。

18分钟前
  • 爱德华大夫
  • 力荐

#重看#3.5;表象是一则案子侦破的过程呈现出来,内里是古希腊模式悲剧的再现。虽为处女长片,拍摄手法和作品母题基本已形成,打乱时间线的处理和导演拍摄的插入,让这个本身具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罩上一层近乎魔幻的外衣,如果尽情脑补最后一个长镜的框外故事,堪称惊悚。荒凉山村的破落,人心的毁损,封闭社会的秩序被破坏及重建。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安哲处女作,一种反侦探片模式。原型是阿伽门农归来后被妻子和情夫谋杀的故事。安哲用了乱序多线索叙事,并通过三个视角来侧面还原或想象谋杀过程,但最终真相始终缺席。因为安哲的重点并不在于谋杀,而在于反映这座历史悠久的村镇的衰落现状:唯一经济来源是到德国打工或移民的亲戚寄来的钱,村里人口不断减少,只留下老弱病残。安哲标志性的多种长镜头大都可以在本片中找到,当时还用了许多手持。不过,中段有点过于沉闷乏味了,这种生活流、缺乏诗意的长镜头难免令人昏昏欲睡,相比安哲前两部,他的其他所有作品都可以算张力十足、内蕴深远又诗意绵绵的杰作。(7.5/10)

2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初看2012-03-31-五星]神剧作啊(阿伽门农故事新浪潮手法的重述),乍一看是部[罗生门],其实是诺兰的神剪叙事法啊。安哲一直关心电影的媒介自反。不过此后安哲不再玩拼智力的作品了。最后一个镜头(4分钟固定长镜)真是达到了惊悚的极致。[重看2023-02-17] 重看还是觉得得扣点分……还有不少生硬和没拍清楚之处,不过作为首作可谓是安哲后来一系列影片的线索,“归来的父亲”这个意象贯穿安哲整个生涯,“父亲在德国”显然跟后面的《雾中风景》相联系;这个山村也很像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的山村……军人和检察官又联系《36年岁月》;“重述神话”的结构非常厉害也延续到后来大量作品中。

2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电影资料馆暖气开得又足,镜头又摇晃,人物又沉默,戏剧性又弱化,叙述时序又稍显复杂,叫人很难不睡着。但也正是剧中台词点醒了我:"没有原因,它就是发生了",恰恰是对影片前大部分的最好概括。最后的二十分钟却异常令人印象深刻,当男女主角被押送出去,围观的人全部都是女性,导演给了一个大环视,随后女人们蜂拥上来,恰恰是被压抑群体对她们当中的异己分子的审判,犹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拉扯女主头发的女人们。再有是最后拍房屋的固定镜头,丈夫把象征自己死亡的锄头扔到镜头前,进入了幽黑的门,无人知晓到底发生了什么。城市化与发展不均衡下人口大量流出的农村永远是全世界的痼疾,田园不再是陶渊明们向往之处,而是妇女儿童老人们忍受贫穷、劳累、孤立和压抑的地方,罪恶与秘密常常藏隐其中。安哲客串记者,同时表现出记录者的残酷。

27分钟前
  • 云安
  • 还行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处女长片作,也是他的长片作品中唯一一部黑白电影。影片叙述的是希腊一个“慢慢衰落下去的”农庄中所发生的杀人与侦破杀人案的故事,有两条平行时间轴,一条是查案的过程,另一条则再现出妻子伙同治安官杀人、抛尸、逃逸的全过程。可是最后丈夫又出现在门口,有点让人摸不清头脑。

32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45週年,安哲處女長片。再現阿伽門農故事,太驚人了。以少量對白構建起微妙的情感張力,如兩人出逃後,慾望的壓抑、積攢、爆發。攝影詩意,犯罪現場鏡頭中的門框,儀式一般的環視,最後的固定長鏡,平靜得可怕。

34分钟前
  • 介意
  • 力荐

安哲罗普洛斯长片处女作。长镜头已经颇具安哲的风格。实在晦涩难懂。以为是希腊版《罗生门》,查找了一下资料,原来是《阿伽门农王》的故事被安哲嫁接到小村庄里。最后一个镜头哪是什么奇幻啊虚假啊,而是杀人情形的再现!很惊悚啊!可惜看的版本音画不同步,痛苦……三星半

39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镜头风格还未成熟,小的技术瑕疵很多。叙事上是以后都未曾见过的复杂手法,故事讲得足够冷峻,最后的静止长镜头极具张力。原来一直寻找的父亲,从一开始的回归就死了。

42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荐

一大半精力花在辨认角色上,故事讲得不够好,手法不够成熟,最后的off-screen也是生手。

46分钟前
  • Novan
  • 还行

妈的看到一小时还没认清角色…最后依然不知是看漏了还是bug还是另有深意,为什么杀夫线抛了尸查案线警察却还用白线画出了伏尸形状,一会说失踪一会说谁弄的绳子也很晕,明明自称丈夫去德国了又是谁报的失踪…最尾一幕长镜头是很有趣的拍法,可也没那么…绝无仅有吧。另,好久没去Moko被冻哭了

51分钟前
  • 黑桃生
  • 还行

安哲的處女長片,罪案題材。命案背後,安哲更多地帶觀眾看到了當時那個處於衰敗時期的希臘,家庭倫理的喪失,經濟的萎靡,人口大量遷徙,“父親”的缺失。名為“重建”不僅是他電影生涯的開始,也是對希臘今後的美好願望吧。

55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12th北影节No.2。三星半。她犯下罪行,她承担全部责任,整个村庄的女人也希望如此。没有人问为什么,两个“要么”划定了她的一生。她被打,然后成为一个恶女人,之后再次被打。他脱口而出“索菲娅”,然后三次以孩子起誓。间杂了对凋敝村庄和衰老土地的表现,但与主干情节脱节而断裂突兀。走进现实题材的安哲显得有些举轻若重,不过作为第一部长片还是做到了严肃完整成熟。罪与罚的复仇母题,重建作为人的古老意义。

56分钟前
  • 喜西西
  • 推荐

阴冷,混乱,坚硬的希腊,所有的镜头都很压抑,有距离感,还会出现环视的镜头。内容表面上是一起联合奸夫谋杀亲夫的凶杀案,实际上导演根本没有还原凶案的过程。片中女主伊莱妮的一句话人让我印象深刻: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阿伽门农式的悲剧以必然的方式在我们看不到(镜头以外)的地方上演,但警方和调查者的眼睛却永远也无法触及那个真正的“动机”。法律,道德,习俗都无法深入案发的现场,于是镜头(或者我们所有人的观看)都只能处在外部。黑暗的心如此封闭又绝对,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结局的处理太棒,高潮来得猝不及防。安哲的作品简单来说就仿佛是一个被挖去了核的桃子,倾尽人类所有的智慧,所有的观察,理解和表现,那个核心仍是被挖空了的。然而,如果仅从外部去观看,这个桃又在努力地达致完美。凝视,其实是一种迷惘。

60分钟前
  • 黑伞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