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忠犬 剧照 NO.1忠犬 剧照 NO.2忠犬 剧照 NO.3忠犬 剧照 NO.4忠犬 剧照 NO.5忠犬 剧照 NO.6忠犬 剧照 NO.13忠犬 剧照 NO.14忠犬 剧照 NO.15忠犬 剧照 NO.16忠犬 剧照 NO.17忠犬 剧照 NO.18忠犬 剧照 NO.19忠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46

详细剧情

  剧情讲述美国陆军游骑兵布里格(查宁·塔图姆 饰)的任务是将比利时牧羊军犬露露从路易斯–麦克乔德联合基地沿太平洋海岸及时带到亚利桑那州诺加里斯,以便及时参加露露训导员的葬礼,一路上人狗间培养出了深刻的友谊。

 长篇影评

 1 ) 中华田园犬在重庆

明知道会哭,昨晚还是去看了首映,果然在后半段哭得稀里哗啦。倒不是我想找虐,而是,但凡你养过狗,或者喜欢狗,你就会忍不住想去看看这样的故事。

有时候想,我们要的从来不是全新的故事,而是,一个被认真而巧妙地讲述的已有母题——我们所有的顶重要的母题,实际上都是已有的,比如寻找,复仇,爱情,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等等。重要的是如何去讲述它。

忠犬八公,不是什么新鲜剧情。甚至在忠犬八公之前,就有无数义犬的故事在流传,比如19世纪英国爱丁堡的小狗波比的故事——至今那里还有波比的雕像。

讲述狗对主人的忠诚的故事会一再出现,是因为这个母题总会打动人心。于是必然地,它会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去打动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种故事,难的地方在于本土化,即如何把母题妥帖地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这,大概才是我想要去看这部电影的真正理由。

所以,我去看的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就是想看看以主角面目出现的中华田园犬。

因为,在好多年里,中华田园犬这个神州大地最常见的犬种,被普遍认为又土气又难看,城里绝没有人会去养,只有农村里会养一些癞不拉叽的“土狗”看菜地。

而看了这部电影,我深切感受到,当“土狗”营养好、被善待、过得健康又开心,它就会非常神气,也非常好看!当电影里的土狗八筒自由奔跑和游泳的时候,它是多么有生命力啊!只有当它营养不良、瘦骨嶙峋、毛皮上都是脏污和癞痢,它才会变得难看。

再说个题外话。前些年我看了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动物学家说,倘若失去人类照料,大部分宠物狗是活不下来的,尤其是人类特别培育的品种——体型过小、腿过短、脑袋过大、毛过长,等等。专家认为,更容易活下来的是“平均的狗”(average dog),也就是样子更像狗的狗。这些狗终将经过自然的残酷洗礼而成为野外猎食者,它们或许会和狼再次交配,形成新的品种。“当然,它们不会再变得漂亮。”他笑笑说。

从那以后,我就对“平均的狗”抱有更大的好感甚至敬意,因为它们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和韧性,保留着自然进化的可能。我们的中华田园犬正是这一类型的狗。我们应该多养这样的狗而不是去选择那些过于精致漂亮的!在影片结束时,银幕上出现“请领养代替购买,救助流浪动物”的讯息,我不由暗暗下决心,如果这辈子我有可能再养一次狗,我就养一条“像狗的狗”,而且尽量去领养。

看电影结束后的字幕,土狗八筒的幼年、成年、老年,一共有五条狗参加拍摄。向这五条狗狗的真实又生动的表演致敬!尤其是幼年八筒,那圆乎乎的身材和嘴角上扬的样子实在太可爱了!谁能不喜欢绒呼呼的小狗崽子啊!简直把人的心都萌化掉了。也怪不得陈教授从一见到它就抱在怀里不肯撒手。

成年的八筒还是很会撒娇。那么大一个狗,还像小狗娃一样趴在教授怀里,真的是很好笑!八筒不肯听话地好好在家待着,非要送教授去索道站,可是它一撒娇,教授就没法子了,结果它就养成了每天去索道站接送他上下班的习惯,家里也只得随它。

有一个细节,八筒不愿意离开故乡,跳车的时候前腿受伤了,用三条腿走路,还发出“呜呜呜”的声音,真的很招人疼。

第二个吸引我的点,是电影的背景放在了21世纪初的重庆。

我自己去过两次重庆。第一次去的那年,《疯狂的石头》火遍全国,索道还是重庆人日常的交通工具。从缆车往下看,这座奇妙的城市,它是逼仄的,陂陀的,却又拥有奇美的壮阔的江景。

电影里陈教授的家就住在江边的山上,走台阶一层一层地上下。我在第二次去重庆时候去过这个地方。走到半山腰,那一片略微平坦的地方,便是陈教授一家的住所。陈冲演的教授老婆李佳珍,开着一家我们童年很熟悉的那种小卖部,成日阶坐在小卖部外面打麻将。她纹了眉毛,染了红头发并且烫成细碎的小卷,穿着花的涤纶衣服,那个年代的漂亮阿姨正是那样打扮的。

——一切的一切,如果你经历过,就会说,这电影的场景设计师是懂生活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地点,八筒被遗弃的原因也讲得很合逻辑。

那时候重庆的城建非常火热,江边老房子大多不保,比如著名的重庆十八梯,当时也都在拆除中。所以电影中陈教授去世后,李佳珍因房子被拆迁,只得去北京投靠儿子,依依不舍地把八筒留给住在重庆的公寓楼的女儿女婿。

可是八筒住不惯憋屈的公寓,而且小夫妻俩上班,它单独一个被留在家里很抑郁。所以除了动不动跑出去,害他们俩一顿好找,它还会在家里大搞破坏。因此两人只得托人把它送去女婿老家乡下,心想到了乡下它就有地方撒欢了。

但是车到索道站附近,八筒挣脱绳子,跳车逃跑了。

从那时起,八筒过上了每天在索道站等陈教授的生活。

你可以说八筒是因为忠义,但何尝不是因为,这里是它的家、是它自在快乐的地方?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出于八筒的自由意志。

它后来的十年过得很苦,但它又何尝不是开心的呢?

何况,它能这样生活是因为它很聪明。它不但能找到栖身之处,能养成新的生活习惯,还靠着它自己的“社交”,被报摊老板和棒棒大哥罩着,有吃有喝。

写到这里又是很想哭。

电影里的重庆味儿好浓郁:小麻将、夫妻肺片、索道、嘉陵江,好听的重庆话。虽然我并不知道正宗重庆话是不是那样的,但是听陈冲讲重庆话真觉得又新鲜又有趣。

陈教授会和李佳珍讲些肉麻话,夸她好看啊,夸她会做菜啊,她就憋着笑意皱着眉头说,“烦死人”。从没想到冯小刚和陈冲会演这样一对中老年夫妻。

——这是我想去看电影的第三个理由,想看看这个不常见的老戏骨搭配。陈冲嘛,大美女,一生拍电影搭配的都是顶级帅哥,尊龙啦,梁朝伟啦!没想到她会和冯小刚搭档,演一对满是市井烟火气息的老夫妻!讲真,岁月确实会拉近人在相貌方面的差距。冯小刚老了以后五官模糊了,像个“重庆老汉”了,就和重庆花样妇女陈冲在一起还挺有火花的。

冯小刚演的主角陈教授,八筒的主人,是一个中式的好丈夫、好父亲。

作为丈夫,他是一个“耙耳朵”,听老婆的话,非常顾家。大概养八筒是这个好丈夫一生唯一一次忤逆老婆吧?他说:“李佳珍,你喜欢打麻将,我说你什么了吗?因为你喜欢。”又指指儿子,“你一天到晚在电脑前,我说你什么了吗?因为你喜欢。”又指指女儿,“你喜欢上那个黄毛男的,我说什么了吗?因为你喜欢。”然后指指自己:“人,活在自己的喜欢里,才叫活着。我喜欢这条狗,我要养下来。”

李佳珍看起来强势,其实到底是尊重丈夫的。她取出丈夫背包上掉了的带子,缝成一个帅气的狗环,套在八筒的脖子上。

他们夫妻之间的爱大多是藏在朴素的家常里。比如陈教授出差前,和李佳珍说:“我们家原来四个人,现在就咱们两个人了,你做这么多菜,怎么吃得下?这菜你就留在冰箱里吧,等我回来下面吃。”

可是他在三峡考察船上,心脏病发作去世了。接下来的镜头,李佳珍煮面,煮了三碗,两碗放辣椒,一碗犹豫了一下,没有放(教授虽在重庆多年还是不太会吃辣),然后把冰箱剩的咸菜扣肉做浇头放上去。她吃起面来,眼泪簌簌而下。

作为父亲,陈教授就是个高语境文化中的含蓄长辈,不怎么会表达。

女儿出嫁的时候,他会在酒席中途独自跑上天台抽烟,问陪在他身边的八筒:“你知道人为什么喜欢放炮仗吗?因为心里头难受,就想弄出响声来。”

但他不会直接去和女儿说:“我爱你,我好舍不得你。”

儿子去北京的时候,晚上他一言不发地牵狗出门,却是冒雨跑去相熟的摊头,买了大份大份重庆人爱吃的卤味给儿子带走。早上他带着八筒去火车站送儿子,因为心脏问题,他停下休息好久,没能出现在站台。

他也不会直接去和儿子说:“我爱你,我舍不得你。我去送你了,可是生病没有赶上。”——对于心理学家所说的“高语境”下长大的人,直抒胸臆太难了,简直算是有沟通障碍,但他的爱是真实的,润物细无声的。

但是,对“小儿子”,也就是小狗八筒,他的爱是直接而浓烈的。八筒对他的爱也是。大概这是因为小动物的单纯天真吧?你没有办法去含蓄地爱一个小动物……你要直接地夸奖它,抱它,抚摸它,给它明确的指令,和它之间的交流要像学龄前儿童那么直接。于是,八筒天天陪着他上下班;他带着八筒出去游泳;八筒找到一块大骨头要埋起来,他帮八筒一起刨坑……这些时光仿佛是驻留在童年一般,把他从社会角色里解脱了,带给他纯粹的爱和陪伴。他这么喜欢八筒,他说过“人要活在自己的喜欢里”,所以你会觉得,他的喜欢是得到了百分百的回报啊,真好。

电影的前半段是八筒和教授一家人的相处,后半段是八筒独自生活在废墟中,每天等待教授回家。

看到后半段,电影院里不再有嘈嘈切切的议论、笑声和嗑瓜子声,只有吸鼻子的声音,和窸窸窣窣的抽出纸巾的声音。

讨厌,即使明知道情节,看到这里,大家还是都受不了……

狗的感情太单纯,太深,太容易被辜负了。让你身而为人,感动之余,也感到惭愧。

看完出了影院,还用掉一张纸巾我才算是停住心里的余波。余话也无需多说,类型片不会吸引所有的观众,但假如你是喜欢这类讲动物的电影,或是,想看看中华田园犬、重庆、冯小刚和陈冲的搭档,我会推荐去看一看,认真的。

 2 ) 成功的本土化改编:《忠犬八公》和美日两版的异同

先说结论:如果你是一个很喜欢《忠犬八公物语》或者《忠犬八公的故事》的人,这部国产的翻拍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般翻拍外国作品有一些忌讳,比如剧情完全照搬,没有新内容,例如《阳光姐妹淘》;没有做好本土化改编,例如《深夜食堂》,或是随意篡改原作内容,偏离主旨。但是忠犬八公在这些方面倒令人惊喜,没有看到刻意模仿的痕迹。

和原版相同的地方基本只有主要的故事脉络,教授捡到八筒-收养八筒-八筒每日等候教授-教授发病去世-八筒去教授女儿家-依然每日等候。

除此之外,电影添加了很多新内容,进行本土化的改编,结合了时代背景和重庆风土人情。分析这部国产翻拍和美日两版有所不同的地方:

1.事物的本土化:例如将秋田犬改为中华田园犬,八公改为八筒,火车站改为索道站,车站旁的小摊改为报刊亭等

2.加入当地风俗人情,结合时代:例如方言、麻将、房屋拆迁,都是很好的融合。

3.加入喜剧元素,不是纯粹的温情片,观影的时候一些情节的确爆发出了笑声。

4.制造矛盾冲突,例如狗被狗肉店领走,妻子极力反对养狗,不同于原版的平淡。

5.剧情的侧重点不同。日版侧重描写教授对八公的爱,剧情较为平淡,美版侧重去世后八公的反应,情感渲染的很到位,中版则是从家庭入手,狗狗的镜头倒不如家庭成员的多,情感比较复杂,除了教授和八筒之间的爱,还夹杂着父子,夫妻的亲情和爱情。

尽管电影有强行煽情的成分,但是整体来看,还算是一部成功的翻拍。

顺便一提,我真的很喜欢最后那个堆积成山的报纸的镜头。

 3 ) 陈敬修走后,就没有人爱八筒了!

全部的泪点都是给八筒的

陈敬修走了,老伴儿把狗狗托付给女儿,

女儿女婿一家因为八筒一次拆家就把狗弃养了,送去乡下。

路途中丢失了,他们没有再找过八筒,明明知道它可能会回车站。就是真实的弃养啊。

妈妈在北京也没有想过要找八筒。

流浪了十年啊。

这其他的家人都不如棒棒老乡和报亭的大叔。

除了陈敬修,没有其他家人爱八筒了!!

 4 ) 刻意营造的十年等待是个大败笔

日本原版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抛开文化背景等因素,当时的生活水平,交通通信的便利性,乃至猫狗等动物饲养的理念和方法,都无法和21世纪的中国相比。真实历史中的八公之所以一直在车站徘徊,并非等候主人,而是因为它后来的收养人居住在附近,以及车站有小贩投喂它,当时养狗散养是很常见的。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仅仅因为女主人随儿子搬到北京,女儿还在重庆本地,“八筒”就流浪在外,十年流连在渡口缆车站守候,孤守在旧家的位置,却从未被家人寻找,不仅不合情理,甚至让人对陈教授的妻子儿女的不负责感到愤怒。

 5 ) 重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八筒好可爱

《忠犬八公》这个故事在中国的本土化翻拍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急迫。因为中国急需一次对生命价值的重塑。在传统观念里,猫狗这样的小动物都具有实用性的价值,比如狗是看家的,猫是抓老鼠的,但是唯独缺少“陪伴”、“家人”、“生命”这样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突飞猛进,“宠物”的概念渐渐被大家熟知和认可,猫和狗才从原来的实用性价值转变为陪伴性价值。猫不再仅仅是为了抓老鼠,虽然目前还有很多开店的店主会抓一只猫去店里逮老鼠,但这样的比例已经不多了,更多的是陪伴孤独的城市年轻人。狗也不仅仅只是看家护院,很多人从狗的身上看到忠诚、陪伴,还有很多人成为了“狗友”,一到下班或者节假日,就带着自己的狗去公园里和朋友聚会。我们看到,这场关于动物的价值转变正在中国悄悄来临。

然而,关于猫狗等级观念的区分依然很严重,就像大家认为背着名牌包包比背一个普通的帆布袋更有面子一样,一些人依旧用金钱来衡量宠物的价值。在宠物界,土猫和土狗是最底下一层的,上面有很多名贵的猫狗,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笔者也遇到过在宠物店给自家土猫洗澡被嘲笑的事件。而在我心里,这些人却是更加愚昧无知的存在。如今,在“宠物”观念悄然来临的当下,我们更急需另一场重塑,告诉人们:生命无价,众生平等,没有什么高贵之分,你付出了爱,它就是你唯一的陪伴和家人。

中华田园犬八筒小时侯

《忠犬八公》中国版里的小狗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华田园犬”,俗称“土狗”,这种曾经被很多人瞧不起的品种如今登上了大银幕,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壮举。感谢导演徐昂,为我们中华田园犬正名,它小时候是那么可爱,长大了又是那么忠诚。很多年前,我看过原版日本版的《忠犬八公》,这个故事也是在日本流传,进而改编成了各种版本,这么多年过去,这个故事依然可以感动无数人,依然在被翻拍,一是因为它的真实性,二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内核,是人与动物曾经不被言说的感情。人与人有真挚的情感,人与动物也有。在日本版的《忠犬八公》中,正是日本有名的秋田犬。如今,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忠犬八公》,自己的中华田园犬。

要把这个故事翻拍并不难,但是要拍好却不简单,导演徐昂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是做话剧出身,曾翻拍过《十二公民》,因为这部作品的成功被大家所熟知。徐昂的一大功底就是将国外经典的作品做全新的演绎,本土化是他做的最好的地方,不做作不扭捏,一切顺其自然。《忠犬八公》在日本上映,又在美国翻拍,如今来到中国,徐昂将故事放在了重庆。八公变成了八筒,这个名字改得好,既结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麻将”,又在电影中很自然的引出,取这个名字的寓意。日版的八公一直在车站等待自己的主人,中国版的八筒来到了重庆的长江索道。这个场景选取的恰到好处,因为如果选择别的城市,必然会在地铁站流连,那么场景就会显得太过现代化也不真实。而在重庆的长江索道,本身就有历史的痕迹,周边的小店也可以成为八筒最后的避难所。

导演徐昂抱着演员大黄

几位演员的选择也很到位,冯小刚和陈冲演技成熟,一直认为,冯小刚不仅是个导演,也是个很好的演员,在《忠犬八公》中,他饰演从北京移民到重庆的建筑教授,戴上眼镜的他自带知识分子气质,抱着小狗的样子也非常和蔼可亲。陈冲饰演他的妻子,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女人,说一口地道的重庆话,作为上海人的陈冲(祖籍重庆)能把重庆话学得那么好,真的佩服她的职业素养。有两场戏,陈冲演得特别好,第一场戏是丈夫外出出差,没想到就再也没有回来,在船上去世了,电影没有着墨于如何知道丈夫去世的消息,而是直接拍摄了她在家里做面条,四碗面条,代表了全家四个人,最后一碗面条,陈冲想要放辣椒进去,突然手停住了,不需要解释或者台词,我们就知道,这碗面是给丈夫吃的,因为丈夫是北京人,一直吃不惯重庆的辣椒。她把两块焖肉放在这碗面条里,这是丈夫走之前说回来的时候要吃的,然而现在吃不到了,妻子自己拿起这碗面,替丈夫吃。只见陈冲的眼泪一点点往下掉,手不住的颤抖,隐忍、心碎,都写在这无声的几分钟里。观众切身的感受到这种离别的痛苦,一个每天陪伴的家人外出,却再也见不到了。第二场戏是最后,十年过去了,八筒带着年老的陈冲回到拆迁过的老家,一片废墟,八筒躺在报纸堆里去世了,这是它每天都要叼回来的报纸,是它的习惯,无法磨灭的习惯,只有叼着这份报纸,它才能回到家里,然后第二天继续去长江索道等待主人。陈冲的眼泪一滴滴的往下掉,观众们也再也忍不住,不停的哭,哭八筒,哭这样长情的陪伴。

冯小刚饰演的教授和八筒

陈冲饰演的妻子慢慢也接受了八筒

笔者认为,一定是非常爱狗的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因为对狗的热爱和了解写在每一个镜头里。八筒怎么就记住了接送教授的路线呢?它靠闻味道、听声音、看画面。它闻到了卖菜的味道,听到了风铃的声音,看到了长江,还有转动的风车。通过这些记忆,它记住了回家的路。还有一场戏,是重庆的天气很热,教授带着八筒去江边玩耍,八筒捡了一块骨头,把它埋在土里,这是八筒和教授幸福开心的记忆,对于人类来说,可能只是一生中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一只狗狗来说,这却是它可以回忆的全部,所以当教授去世后,八筒也经常来到这片江边,找寻昔日的幸福,只可惜,教授再也不能陪伴它了。“那就让我继续陪伴你,好吗?”这一定是八筒的内心写照,所以它才会不断出逃,只为了回到自己原来的那个家。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几乎都是温馨的细节,有太多值得品味和写的地方,有待观众自己去电影院感受。电影也不止写了人和动物的情感,还有两代人、夫妻之间的关系。陈冲饰演的李佳珍是一个地道的重庆姑娘,因为小时候被狗咬过,本来并不接受八筒,但是因为爱自己的丈夫,看到他那么喜欢小狗,便不再阻扰,慢慢接受了八筒,虽然两口子经常拌嘴,但还是彼此慢慢被影响,这是家人之间的感情。冯小刚饰演的陈敬修,对儿子的工作不了解也不太支持,但还是在儿子说要去北京工作的时候,冒着雨前去买他最喜欢吃的重庆小吃,还放了很多辣子,这种无言的爱也体现在两代人中间。

教授和八筒最美好的回忆

电影的最后,十年后八筒等到了原来的家人,把他们带回了老屋,它终于可以安心的去了,去和教授团聚,就像回到最初,那个刚被抱回来的小奶狗,跌跌撞撞的跑上楼梯,在一片温柔的金黄色中,遇到了那个带它回家的人,他们一起乘着长江索道,去到了永远的家园,那里没有离别,没有痛苦,只有永远的陪伴。

领养代替购买,希望每一个小动物都能遇到自己的那个心软的神,给它们一个永远的家。

每天等在索道口的八筒

 6 ) 成功的本土化,再谈下网上极端民族主义叙事对这部电影的恶评

因为有日版和美版的珠玉在前,我一开始对国产版期待不高。但昨晚看完原片后,发现国产版意外的好看。

国产版《忠犬八公》本土化改编的很成功,并没有照搬日版美版,很多细节都考虑到了我国社会的特有情况,可以看出制作的很真诚,抓住了原作通过狗这一很多人类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反映出了人类家庭情感美好内核陪伴。 当看到八筒回到老宅,躺在成山的报纸前,闭上眼睛,通过最后的狗生梦境跟它的主人陈敬修团圆时,我也潸然泪下。虽然是一部催泪电影,但制作方创作的比较克制,不少感动之处体现在生活细节中,并没有过多的煽情。

但缺点也有不少,例如后面明显被剪掉了不少剧情,导致后面的剧情推进并不连贯,有些突兀。

我对国产电影好感度不高。不过这部电影整体来说制作方制作的很用心,不失为一部好电影。不得不说现在网上例如知乎这类论坛的讨论环境十分恶劣,充斥着大量极端民族主义者和魔怔人,居然对着一部以狗为主角的电影上纲上线。甚至对着一部以狗为主角的电影还扯出了很多民族主义叙事。。。

知乎某些人抨击电影里为什么不给狗拴绳子,至于为什么不给电影中的狗拴绳子,影视业内部人士都知道这很正常,国外关于狗的优秀电影里很多也不给电影里的狗拴绳子,因为一旦给电影里的狗拴绳子,拍摄难度就会倍增,拍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我从未看到国外有对狗相关电影里的狗不拴绳子这点进行抨击的,也没见国外认为这会误导民众,这也丝毫不妨碍国外现实生活中要求养狗家庭遵守养狗的相关规定。仅仅只在国内某些魔怔人身上看到这种奇葩论调。

还有人因为演员攻击电影的,这是完全不成熟的体现。我也不喜欢冯小刚,觉得他不适合演好人,但实事求是的说冯小刚在国产版《忠犬八公》里演技确实很出彩,对电影中陈敬修的人设诠释的很到位。因此我虽然厌恶冯小刚这个人,但在观看电影时我把冯小刚这个人和陈敬修这个角色分开看待。

国内近些年舆论环境比较恶劣,制作方可能也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所以国产版不管是从犬种,狗的名字、还是剧情里的很多细节都充分考虑到了国产的本土化,甚至可以说相对于美版来说,国产版的本土化程度非常高。只不过制作方明显低估了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的魔怔程度。

还有人拿翻拍说事,抨击制作方为什么不拍本土的狗故事。这纯粹就是没事找事,翻拍其他国家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各国影视业都是非常普遍且正常的情况,这有什么可指责的?美国本土难道就没有关于狗的好故事吗?当然有,但这不妨碍美国影视业翻拍了日本的忠犬八公,并将美国的翻拍版打造成受到美国观众欢迎的经典作品。所以这究竟是制作方的错,还是某些人自己内心不自信导致的?

虽然某些人拼命唱衰这部电影,预言这部电影会票房惨败。但我敢说这部电影的票房肯定不会低,收回成本并盈利绝对没问题。

 短评

这个世界没有小狗就是不行!!狗狗就是最棒的!!

4分钟前
  • 高婧璇
  • 推荐

前半段是翻拍欧美,教授去世以后才是国人养狗实录吧,房东不让养就不管了?不会换个房子租吗? 拆家就送人不要了,最后当了十年流浪狗……所以这电影真不催泪,作为真正养🐶的人,越看越觉得讽刺……

7分钟前
  • 纷然-刘程
  • 还行

两星都是给狗狗的,整个片子非常矫揉造作,看到冯裤子那故作文雅的样儿真想踹他

11分钟前
  • 史矛革
  • 较差

他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那座近在咫尺的缆车。

16分钟前
  • Seki.
  • 推荐

本地化做的很好的改编片,土狗好可爱哦🥺没想到狗狗演员有十来只!有一只狗狗最后拍完退休了,祝它生活幸福。

20分钟前
  • 弦镜
  • 推荐

还算比较接地气的翻拍吧,演员演技都挺好的,狗狗也很可爱,但愣是没看哭。影片节奏有点成问题,花了太多篇幅去铺家庭关系,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又很有限。比较好的地方其实是在讲一个时代的逝去,借狗的忠心专情来对比人情的淡漠,儿女离家,老屋拆迁,物非人也非,但最后这一点又没太深入,还是浮于比较表面的煽情上,有点可惜。

2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是影史中的经典,中国版“八筒”的故事依旧让人感动,讲好了中国故事。影片的本土化处理很优秀,展现了重庆的风土人情以及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27分钟前
  • 坤霖
  • 推荐

我之前太小瞧这片子了,看过之后,完全超出预期。原作就是个哭成狗的电影,这一版导演把人和狗的关系,放置进了人与时代的关系之中。它讲的是三峡移民,也是时代弃民,是投身三峡工程最终客死他乡的老炮儿教授,是生计无着的棒棒儿,是迅速破败的报亭,是成了观光景点的过江索道,也是被不断上涨的水位吞没的房子、街道…这个片子把一件小事拍大了,把一条小狗的等待拍成了时间本身。它就一直等在过江索道的门口,等着一种永远逝去的生活方式的归来。当然,它不可能等到了。堆积如山的报纸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些日子已无人再愿拾起,再肯阅读,遗忘就是一切苦难的归宿。

30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报上日期每日更换,索道运作日复一日。树下骨头早已淹没,凉虾沁脾炎炎夏日。麻将赢了,球也进了。风铃落地,家却没了。时代洪流促使城市变迁,怀旧情脉回望故人归来。

34分钟前
  • 科林
  • 还行

虽然看过原版,但这版依旧感动了我!

39分钟前
  • zlsmm
  • 推荐

翻拍自日本同名电影《忠犬八公》,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山城重庆,配合着重庆特有的地形地貌,改编的很本土化,很生活化,想坐一次长江索道缆车看江景。一条狗,十余年,从收养它开始,到回归它曾经幸福的生长地结束,剧情简单,但感人至深。八筒虽不会说话,但对陈教授的忠义,让人泪目。重庆人自然的生活状态舒适安逸也贯穿始终,有着温馨的人间烟火。一人一狗的双向奔赴,你养我长大,我用一生来等待你的归来。短短两年的快乐,狗狗用一生去怀念。想起那句话,“我们的世界可以有很多人,可狗狗的世界只有我们”。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41分钟前
  • 夏了個夏天
  • 力荐

为什么要超越原版,而不是与原版并立于世界电影之林?我觉得中国版做到了。

46分钟前
  • 彼得堡人
  • 力荐

如果大卖,狗记首功,请善待参演的这些狗狗们。

51分钟前
  • 申报记者何书桓
  • 还行

三个版本中,中国版的时长最长,情绪最多层;但难得地不因此而感到臃肿,或是泛滥,值得肯定。感觉在地化的改编后,强调了这个故事中的“陪伴”意义而非对“宿命”的讨论,尽管直接找一个中华田园犬的真实故事来做材料效果会更好(相信这个事情并不难吧)。女主人的着墨相对多了不少,还有一对儿女各自与这个家的断掉与联系或是“《背影》戏”,都算值得肯定的点缀;算上库区移民背景以及长江索道写尽的沧海桑田,更可能是对川渝观众极为实用的情绪大杀器。一个很温暖也绝不出错的故事,尽管它可以去到更独特的位置。

56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冯小刚+陈冲的组合很靠谱,没让我失望,很喜欢属于我们的忠犬!

60分钟前
  • 出云
  • 推荐

“爸给你们拍了好多照片。”“就是没有人给他照。”自你走后,我四处寻找你留下的踪影,并用余生的等待回报你最初的善意。

1小时前
  • 磕学家🥺
  • 力荐

别的评价先不做,就本土化这块真的没话说。

1小时前
  • Android99
  • 推荐

这样的煽情题材,又有珠玉在先,放在平庸的导演手里,一定会极尽所能处理地声泪俱下、情绪激涌,但导演拍的很克制,反而更加感人。

1小时前
  • 日以作夜
  • 推荐

骚凹瑞,不知道怎么选的演员,冯小刚看起来像会吃狗肉的~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较差

0326点映看完。卧槽最后堆积如山的报纸这一下差点要哭死,小狗能有几个十年啊卧槽!

1小时前
  • Black.Z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