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1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2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3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4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5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6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13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14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15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16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17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18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19基地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8 20:22

详细剧情

  李·佩斯、杰瑞德·哈里斯将主演根据艾萨克·阿西莫夫创作的科幻小说《基地三部曲》改编的Apple TV+剧集《基地》。佩斯饰演银河系现任皇帝Brother Day。哈里斯则饰演预测帝国灭亡的数学天才Hari Seldon。[蝙蝠侠]系列编剧大卫·S·高耶与乔什·弗莱德曼([世界之战])操刀剧本及担任创剧人。《基地三部曲》由《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组成, 讲述银河帝国已有一万二千年悠久历史,一位心理史学家却作出惊人预言:帝国即将土崩瓦解,整个银河注定化作一片废墟,黑暗时期将会持续整整三万年。《基地》首季共10集。

 长篇影评

 1 ) 几个很迷惑的设定

拍得最好的就是片头,片头画面很棒。的确有科技引发思考的感觉。

剧情和设定有很多不能忽视的bug,本来以为是原著局限性的问题,看了些评论,原来是编剧自己的问题。

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问题。帝国的科技实力一会无比先进,一会无比脆弱,随便来两个人体炸弹,就能直接炸掉帝国的根基。看对炸弹问题的追踪,这个炸弹也是随便两个边远科技不发达的国家就能随便卖(泄露)给革命者的。这么至关重要的代表性建筑就没有想过防御问题?大猎手也仿佛是凭身手看似硬朗当上的,莫名其妙就拿下了一基地人。

大帝的克隆设定。都上克隆人了,还要一步步从小婴儿开始,还搞个三代同堂共享皇位,怎么共享记忆的克隆是做不到么?每次都从毫无记忆的小婴儿开始成长,成长的那个人就不是原来那个人。影响一个人之所以是这个人的因素,除了基因和环境,还有经历和记忆。没有共享记忆的克隆谈何一模一样,所有对大帝克隆人有没有灵魂的争议也显得很可笑。如果记忆能共享继承,他也会在一次次的继承中,成为和一世有着很多不同记忆和经历的人。所以,无论如何,所有反对派出于对大帝克隆人没有灵魂所以不能成长会带来危机的争议,都很可笑。

宗教问题。帝国本来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是落后的边缘小国有各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大帝需要迎合这些国家的宗教信仰么?宗教信仰的国家,在设定里,是与科学相悖的,那么,这些没有科学武器加持也没有看到有神明灵力保佑的时候,它们的实力与帝国相比,就不值一提,大帝不至于这么冒险去迎合他们的信仰。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背后是数学,还说是既定的数学,如果理解成星盘夜观星象那种,倒是可以理解。但是,哪怕是算命,都是说命不是固定的。社会发展是无数的偶然与必然在一起的结果。电影中的社会心理学,甚至连小事都能预测,不如改叫先知把。

 2 ) 从头开始

《基地》这部电视剧终于看完了,实在讲剧情不难看,虽然故事胡鸡儿扯但是就是会有一种神奇的吸引力让人看下去(当然并不包括片中任何秀恩爱场景),这部美剧撰写的同人文实在让我忍不住拿起键盘...按直觉说两句。

不适合任何原著党观看。

因为电视剧根本没有按原著拍摄。刚看第一集顶多觉得改编幅度有点大。后来看到盖尔和谢顿在飞船上时,我自我安慰编剧居然下了那么一大盘棋啊,把银河帝国第二本第三本的故事都涵盖上了,但看到故事结尾盖尔和哈定双目对视母女泪汪汪时我握紧了拳头...这第二部讲的是哈定的奇幻漂流吗?编剧知不知道盖尔和哈定的时代超了多少年?如果编剧在下一步大棋真的麻烦不要用基地试刀,我敢说阿西莫夫本人来到2021年都猜不透故事下一集要讲什么。

选角失败

作为原著党,无法接受盖尔、哈定、丹莫刺尔全是女性的设定,首先这三个人跟女性一毛钱都没关系,盖尔一个用来介绍川陀和谢顿计划的功能性角色变成了主角之一,从头到尾哭哭闹闹,看到简直都犯恶心;哈定从市长成了荒野猎人,看起来勇敢坚毅,最终也就是被反派女拉着满宇宙到处跑,最后找谢顿解决一下问题就行了。丹莫刺尔的出现简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完全和主线没关系的角色,存在感就是在大帝旁边楚楚可怜,时不时的扭几个人的脑袋,在卧室里发泄自己脆弱的情绪,这跟谢顿前传里那个神一样无所不在的首相完全不符。

不过想想如果盖尔和哈定不是女性的话,也就不会出现结局母女泪汪汪的场景了,不过,你们开心就好。

主创水平不够

其实我们都知道,电视剧的主创不管在水平上和资金支持上都是低电影一个档次的,所以端点星拍成了荒野求生,100亿人口的川陀拍成科幻摄影棚的感觉我们都还算理解。但水平高的导演是能抓住细节,让你觉得你的确置身于银河帝国的世界中,很遗憾基地做不到此点。

基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拍,书中盖尔的川陀第一印象是一个外表极其繁华,甚至天空都可以被电子仪器笼罩的科幻世界,但其内核又是一个保守的中央集权的星球,即使星球上有如此庞大的人口也摆脱不了被皇权压制的命运。虽然是帝国的中心,但早已疲惫不堪。如此复杂的背景,不是所有人都能讲好。

对于如此宏大的背景主创是怎么做的呢?有关天空的设定都是用嘴说出来,盖尔从进入川陀后非常长的时间没有见过天空这么好的细节也不讲。谢顿受审的时候直接让我穿越到权力的游戏,一帮人在土房子里玩过家家吗,黄昏穿的那是中世纪的衣服,那白昼大帝穿的铠甲是啥,奥特曼装备吗?好的主创应该知道让观众如何一步步进入银河帝国的世界中,而不是用这种不恰当的细节让人出戏,皇宫的中世纪氛围和后面太空穿梭实在让人感觉不在一个世界一样。

而且很不幸的是同期上映了一部《沙丘》,虽然我没有看过沙丘原著,但看完2个半小时你很难不注意到沙子被风吹过的沙沙声、沙虫沉默又令人恐惧的形象,这可比故事简介里面家族斗争要形象的多,沙丘里的厄拉克斯星,沙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又是令人畏惧的环境。这些描写都是通过细节描写慢慢地呈现到观众地眼前。

而到了基地里面,除了大帝的形象印象深刻(by the way与小说无关),其他几条故事线就基本上是讲完故事拉倒的状态,谁谁谁又死了,那里又反转了。故事中看不出谢顿料事如神的感觉,不就是把自己备份了出来吹几句牛逼吗?丹莫刺尔不是无所不知的首相,而是天天关心主子吃好睡好生不生气的女仆,忙着在后面擦屁股。哈定和盖尔...算了前面讲过了。你基本感受不到这些人物有什么魅力可言,也不知道他们在那个时代中做出了什么勇敢的举动。

更奇怪的是贯穿书本帝国7部曲的心理史学,在电视剧中仿佛跟没有一样。感觉主角也就要打嘴炮的时候拿出来提一下,你也很难感受到第一次危机的解决是心理史学的作用,这分明不是谢顿吹几句牛逼就化解了吗?如果基地的故事没有让观众有一个新世界的经济、技术、政治进程的演变,这剧是拍了干嘛呢?

也就大帝的故事线很好看,是十分出色的改编,特别是第8集的放空。从这条故事线其实才能理解为什么帝国会衰败,顽固不变的统治终将迎来结局,但是丹莫刺尔修改基因的举动是不是也是个人行为影响历史进程?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丹莫刺尔的举动,谢顿的心理史学预言还能有功效吗?但是多说无益,本来故事中本来就没有丹莫刺尔...

逻辑问题

哈定从飞船上醒过来第一件事不应该是宰了女反派吗?感情让这大姐疯跑了一圈,表面灭天灭地,结果最后趁别人走神把人射穿了?这欺负老同志啊?

谢顿结局的发言很迷惑,100多年的种族冲突,一句这是帝国的阴谋,两大种族就化干戈为玉帛,我怀疑谢顿是不是也有心理控制?

其实登录无敌战舰时哈定她男朋友飞出去的那一刻也觉得很突兀,基本可以断定男友没死,结果最后确实成了一个伏笔。另外无敌战舰不是有防御功能吗,他们种族的飞船怎么能接上他呢?明明安娜克里昂的飞船都没法接近的啊?

后续进展

完全没有头绪,说实话哪一部改编电影我都会找出原著和影视改编的不同之处,但基地这部美剧我觉得只能找与原著的相同之处,因为不同点已经多到没办法罗列。但可以谈谈几个想法:

哈定和盖尔将创建第二基地,因为这是剧集中唯二显明了_______的能力的角色,哈定加入盖尔的话我觉得盖尔应该不会黑化了。

骡应该另有其人,并且在第二部登场,虽然按照书的进度明显骡离着还远,但是既然剧集决定让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地平行拍摄了那这种机会就大大增加。虽然翻来覆去的想也不知道美剧到哪个进度了...明显第一次危机的故事剧情都完全不一样了...

大帝线预计会在第二部结束,毕竟黎明的基因全部修改,白昼兄没有传承,估计最后就是自爆。

至于第二次危机...真的会拍吗?哈定都去母女相见了,究竟还要咋拍?

至于可能会有人问我,既然这么烂为什么还要看下去?我的回答是:

因为它是基地啊,我们都想看看这部科幻经典之作的改编是什么样的。

谢顿在上,马洛找个男性演吧。

 3 ) 一分钟给你讲完基地前六季

也不算什么剧透。改编得非常好,非常爽,简直是酣畅淋漓。原著党哪凉快哪凉快着去,精妙绝伦的作品,你们能力不足不懂得欣赏。苹果公司的大作,不要动不动提原著,要敬畏改编,懂么。

其实故事讲的是伟大的美帝坚合众国,简称帝国,统一全世界已经几百年了。美帝有一个总统,啊不,一个总统的三个克隆分身。每个分身想法不太一样啊,戏很多,我也不知道他们在说啥。

不过总统还是很忙的,毕竟这么大一个帝国要管理。画画,种花,打猎,看机器人换衣服,没事还要从白宫楼顶跳下去,忙得不亦乐乎。

帝国有个乌鸦嘴,邪教头子哈里谢顿。他影响力很大啊,天天BB帝国要亡那。总统们很怕他,怕到什么地步呢,白宫首席文物修复员家里发现一本谢顿的书,就地枪决。哦不好意思,枪毙完发现忘了调查一下这本书是不是他买的,还是别人栽赃的。

可得把邪教头子谢顿抓起来审判,不然影响力太大,千万不能搞得人尽皆知啊,那必须得全国直播。华尔街大屏幕上滚动播放这段话:啊~帝国要亡那~啊~帝国要亡那。

女主来自基里巴斯,因为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女主的家乡喜欢把科学家丢海里玩。于是女主和她的小伙伴举报了自己的老师,眼看着老师被沉入海底喂鲨鱼,女主心情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晚上她接过老师的衣钵卷宗挑灯夜战,无师自通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

于是女主受邀来到了纽约,参观了双子塔,从上面下来坐电梯只要14个小时,还有板凳坐,相当高级。女主被纽约的繁华感动发誓再也不回去了,一夜之间爱上了男主,谢顿的徒弟。第二天女主就被抓起来了。

眼见着一群人被判了死缓,好巧不巧,恐怖分子行动了。两只身上注入了纳米炸弹的小白鼠自爆,炸毁了双子塔,同志们这就是911事件啊。被小白鼠炸毁的双子塔掉下来砸死了1亿人,总统们慌了,死缓改流放,谢顿信徒们流放去阿富汗。但是不能坐飞机,必须坐一条马士基的集装箱船过去,方便男女主发展感情,镜头多次播放珍贵的野外为爱鼓掌场景。

然后觉得双子塔这事是阿富汗干的,正好阿富汗大使来拜访,你不背锅谁背锅,不用调查研究,使团就地枪毙,调11艘航母过去,对着阿富汗各大城市的平民一阵狂轰滥炸啊,非常地解气。

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的哈里谢顿大神千算万算,忘了算自己,怎么自己也被流放了?劳资自己怎么就上了这条船下不来了呢。怎么办?一番激情演说之后,果断让弟子捅死了自己。谢顿,卒。

女主看到自己的爱人捅死了自己的老师,并未慌乱不知所措,头脑清晰思路敏捷,坚定跟着杀人犯走,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沾血的凶器,进了逃生舱,嗖地一下就弹射进了茫茫太平洋。好像过了一段时间,女主才想起来尼玛人不是我杀的,我只是吃瓜群众啊玛德。被一艘船救起后,经过与AI的来回较量,女主终于搞不明白自己在哪了。

再说这批谢顿的信徒,大批的科学家们,被流放到阿富汗的山沟沟里之后坚韧地建立起一个小镇,就是题目里的基地。当然现在他们还不知道,万里长征、星辰大海的光荣伟业等着他们,比如人口被屠一半。

很快啊,阿富汗的叛军来了,为首的是一名女弓箭手,她来了,她带着一把9世纪的长弓来了。基地城管队抓住了这名破坏分子,他们决定不把她关进来审问,而是把她带去参观最脆弱最紧要的控制中心,果然不用一分钟控制中心就被炸了。阿富汗地方武装叛军来了,几百条枪对着力场护盾一阵轰啊,城管头子赛佛哈丁(女)同志在力场护盾后面哈哈大笑,这一笑不得了,护盾就没了。叛军冲进来就是大屠杀,基地的科学家们几分钟死了一大半吧。我估摸着,这是计划的一部分。

在这危难的关键时刻,帝国的航母现身了。这条造价极为昂贵、设计精巧、闪闪发光的航空母舰果断停进了叛军的港口。久经沙场、经历丰富、击败了无数同仁的竞争升到这个位置的舰长要求尽可能地靠近敌军,用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星光灿烂的旗帜》。说时迟那时快,隐蔽的叛军队长掷出了一枚手榴弹,距离太近了航母来不及反应,只见手榴弹炸毁了航母,航母在一分钟内沉没了!只有舰长得以幸存。

然后叛军说,对不起我不是来屠杀你们的,我只是想让你们(死去的和半死不活的)科学家们,帮我修复那条被一枚手榴弹炸沉的航母,因为我们需要它去横扫整个太平洋啊。

然后我就把电脑砸了。上面是我用手机写的。

 4 ) 直接照搬小说不香吗?(更新第十集)

看完美剧《基地》第二集,我就想看《第二基地》了,不是指书或本剧的续集,而是妄想有另一批人在默默做另一个版本《基地》,从而完成对阿西莫夫致敬的伟大行为艺术。

先亮明观点:我承认影视剧与原著两者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看剧死揪着原著不放,是无聊的。但是,放在《基地》这里,我看的时候都在满心嘀咕——编剧有些舍近求远。

因为,即使我已经不记得七本《基地》小说具体故事和人物都在讲啥了,但有一个印象是非常深的:阿西莫夫这批小说本身就是无比精彩的电视剧剧本,呈现出以下特点:

特点一:基地系列故事是碎片化的,跳跃性很强,有时几个章节就是一个完整故事。一段段有趣的冒险,最后组成了跨越不知多少年的银河图景。

特点二:易读、好读,特别通俗,通篇找不到大段的晦涩描写,全是生动精彩的对话推进,对话对话对话,动作,对话对话对话,动作。

特点三:大部分故事与其说是史诗,不如说是轻型推理剧,险情奇景当然也有,但大部分情节看得非常轻松减压,有阅读快感。

阿西莫夫成为宗师是有原因的,你读的时候,有时觉得“这小破文我学学也写得出来”,有时又无比相信这是他信手拈来四两拨千斤倾泻出来的东西,肚子里好玩有趣的货太多了。

总而言之,《基地》系列看似大部头作品,读起来毫不费劲,愉悦得很,像是没有注水的优质网文。大师的思考、深度,全藏在行云流水里。

这就是《基地》原著让人心心念念的原因。一直流传着“《基地》是最难改编的科幻”的说法,我其实是不以为然的。

在我眼里,电视剧版《基地》,就直接按照阿西莫夫写的拍,让文本视觉化,就足够好看了。学学《权游》前几季,避免掉进它最后魔改的几季的坑,很难吗?

————20210930更新1————

其实我对角色多元化倒挺支持,在现今好莱坞情势下,你不多来点有色人种,不多设计点女性角色,这剧估计都拍不出来,这方面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处理得算是恰当。何必自己找麻烦呢!回到十多年前,《黑客帝国》续集里锡安人就这样五彩斑斓的黑了,当时大家也觉得够酷,也没啥吐槽。换做现在大家意见很大,无非也就是被更多场外因素搞恶心了而已。其次,在议题设计上,帝国的朽塌、后代的繁育、十进制与非十进制(其实是文明的基底)的讨论等,大家也忍忍吧,这种贴合时代的表达论谁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当年我读小说,就觉得在阿西莫夫眼里,自由贸易的地位真是高啊!

————更新第三集———— 黄昏兄弟变成黑暗兄弟了,川陀皇家也搞楢山节考?虽然挺喜欢这个设定,但看到第十四代目看到自己的培养槽,这么绫波丽的感觉我真被整笑了。

更震惊的是,《基地》会有这么多床戏。连同第二集,这些床戏之平庸乏味,感觉就是为了水时长。激情戏都拍不好,怎么指望能拍好基地?

全集最有“我真的在看《基地》”的亲切感的,竟然只有一处、“谢顿在上”这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台词。

————更新第四、五集———— 这两集之难看,击穿底线。未来的战斗场面怎么拍成这个样子啊?即使是帝国边缘,但再怎么着也是具有星际穿越科技的文明之间的战斗,想象力之贫乏,场面之混乱,战术之低幼,都没《地道战》精彩。已经实锤,苹果把一部超有趣超好看的小说拍成了无趣干瘪的糖水剧,而且这糖水还是代糖。

——————更新第六、七、八集——————

谢顿在上,这剧已经令人匪夷所思地陷入了万劫不复。

第一基地都还没正儿八经做什么事呢,来个女弓箭手就成为最大危机了?就需要把第二基地抬出来了?骡的排面呢?

你倒是告诉我,这个爱数数的小黑妹,她啥事都没做,啥事都不知道,然后就一个劲地反复被弹出飞船进行冬眠,她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还有,没、有、一、个、人,会对李佩斯有没有灵魂感兴趣。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堂堂银河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会对一个星球卑躬屈膝、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编剧对政治、对官僚体系是如何运转的真的是一无所知。

——————更新第九、十集——————

第九集的端点星最后的情节颇有来场五军大战的意图,结果拍成了啥样?几个人来了控制住了场面,然后另一波人来了又重新镇住了场子,然后又有人来了砸场,最后又有谢顿来了。。。这不是决定银河命运的历史性会面,这是居委会班子开述职大会。这部分戏拍的节奏水平是整部剧节奏垮塌的缩影。

第十集,客观来讲,把印象分往回拉了一些,还是有亮点的,比如机器人的自戕,比如哈定的“我是你女儿”,好嘛这剧就是个家长里短的太空歌剧是不。

现在第一季看完了,可以综合整体来讲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和看法。 一开始大家争议比较大的,剧把各个人物线和故事线都转换重组了,以符合当下的价值观。这个我觉得问题不大,是可以做的,毕竟阿西莫夫时代的想法和现在比有历史局限性,直接照搬得顶住很大的舆论压力。关键是“破后而立”做得好不好。种族、性别等等,本身不是失分点,失分点在其他方向上。我其实不是原著党,我生气,主要还是成品太次。

重组后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没有魅力可言。我对里面任何一个人物都无法做到共情。你仔细分析里面的人物对白,基本上只有立场和观点,没有逻辑推演,也没有激烈交锋。观众是没有机会得以情绪带入的。哪怕是人物塑造相对比较扎实的皇帝们,我都只是吃瓜看戏的心态。他们的过家家游戏中没有体现出一丁点治理的智慧,也自然无法引诱出我的喜爱和认同。

节奏实在太凌乱,三四五条故事线交叉剪辑,相互间又没有交融,几乎是失控的,让人无法相应这是苹果能拿出的最强班底干的活。

没有主线逻辑所产生的最大问题是,每一集都抓不好自己的分集主题,导致了每当新的一集放出后,前一集所探讨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不是递进和累积的,而是消散和扯皮的。十集,十个小时,基本上是《指环王》三部曲白金加长版的时长了,但是《基地》到底贡献出了什么?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

团队似乎是有很强的表达欲,但所有人物都在走过场中无病呻吟,最后你能回想出这里面有啥出彩的观点吗?皇帝1:“原来我么得灵魂。”皇帝2:“原来我不纯。”哈定:“原来我是她的女儿。”谢顿:“其实我都是在骗你们。”观众:“???”

一句话:不太有水平。

 5 ) 剧版《基地》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处理好“时间跨度”问题

前段时间我就一直在想,剧版《基地》会从哪里开始讲这个故事。

熟悉原著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基地》的系列小说已出版十五部。

其时间跨度之大,人物数量之繁多,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史诗巨著。

而从剧版前两集展示的开头,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这个故事就是从第一部《基地》开始的。

我知道你肯定会说,这不废话嘛,不从第一部《基地》开始,还能从哪儿开始?

其实,严格来说,小说系列提供了至少两种讲述故事的顺序。

第一种是按照小说的出版顺序。

即从《基地》开始,讲老年谢顿成功提出心理史学,并预测帝国即将灭亡,然后被帝国发配到端点星……

第二种是按照正常的线性时间顺序。

即从《基地前奏》开始,讲谢顿的人物情感和成长经历,以及研究心理史学的全部始末。

我记得前几年,网上有个很火的帖子,说《基地》是目前史上最难影视化的科幻小说。

而难以影视化的理由,就是因为它过于宏大。尤其是它那长达上千年的时间跨度,很难处理。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如果非要把《基地》拍成剧,还是按照第二种——即线性时间顺序来改编,会比较稳妥。

但是很显然,这次剧版改编,并没有这么做。

仔细想一想,几乎所有史诗类的影视剧,都是按照线性时间顺序来拍的……

比如《魔戒》、《权力的游戏》等。主线人物从稚嫩到成熟,人物的整个蜕变过程,都是一条直线下来的。

虽然偶尔会穿插一些人物的回忆,但一般都比较简短,不会破坏剧情时间线的连贯性。

另外,线性时间顺序可以让观众跟随主线人物一起经历那些事件,帮助观众了解人物的心路历程,也更能引发观众对人物的共情。

总之,这种做法是很符合观众对人物的接受习惯的。

但是,剧版《基地》一上来,就从老年谢顿的故事开始讲起。

作为《基地》最核心的灵魂人物,观众却没有陪他从青年时代一起成长,更别说怎么培养感情了。

而且,第二集一结束,谢顿居然就被捅死了!这太令人意外了。

是的,意外。

由此可见,《基地》的导演和编剧,好像更注重制造意外和悬念,而非人物与观众的联结和共情。

当然,我没有说不好的意思,我目前的说法也仅仅限定在前两集给我的观感,以后怎样还要再慢慢看……

而且,以目前的剧情表现,我很好奇“谢顿计划”作为《基地》横跨千年的人类自救计划,在打破线性时间顺序之后,要怎么拍,才能拍出它的重要性和庄重感。

如果随着剧情和后期的登场人物越来越多,那么,原本重要的谢顿以及“谢顿计划”,是否只是在剧中充当一种零碎的、断裂的工具性存在?

但愿是我多虑了吧……

因为我非常喜欢谢顿这个角色,所以特别希望这个角色能被塑造好,千万别崩了。

我现在的心情,就是又好奇又害怕。

我好奇剧版如何能处理好如此宏大的故事,还能把它拍出韵味。

我也害怕它最终做不到,导致自己的期待落空……

毕竟,小说和电视剧的表现手法,终究是不一样的。

就像《百年孤独》里那个经典的开头: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开头,只用了区区四十几个字,就囊括了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这种快速跳跃时间的感受,很神奇。且这种感受只能依靠文字才能呈现。

而影视化的图像太具体,太清晰,抹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所以,它很难直接呈现出这种时间跨度带来的人生感叹和韵味。

同样的道理,《基地》的原著小说,你就算不按线性时间的顺序阅读,你也依然能够深受打动。

因为你可以通过对文字的想象,自动串联所有故事情节。

就算打乱小说的时间线,你也不会觉得它的故事散乱,割裂感严重。

但影视化以后,情况就不太好说了……

我们都知道,在电影界最会玩“时间魔术”的,当属拍了《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的诺兰。

但他最近的一部《信条》,貌似也是口碑不佳,玩砸了。

他处理时间的技巧,看上去很像是在单纯“炫技”,让人有点捉摸不透。

而且,诺兰的电影,是以悬疑、烧脑为主。人物不多,剧情也不宏大。

跟《基地》这种史诗级巨著,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诺兰玩时间,主要是给人惊奇和悬念。看他的电影,你很难感动,只是佩服他的技术牛逼。

而《基地》要拍出恢弘的史诗感,我认为还是需要稳扎稳打的,做好情感的铺垫。

好吧,我承认,我对这部剧在处理时间跨度的问题上,还是有诸多担忧。

但无论如何,看到《基地》这么难搞的科幻小说被拍出来,还是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更多一些。

那么就继续保持期待吧。

川陀即将被摧毁,帝国即将要灭亡。可那又怎样?

哈里谢顿的舰队已经启航。

在银河的边缘,那彼方的端点星已经发出召唤。

那彼方尚有荣光。

 6 ) 叫原著读者fuck off的人,you fuck off.

这部披着“基地”外皮的魔改神剧,不配挂有阿西莫夫的名号。

利益相关:《银河帝国》系列爱好者,阿西莫夫作品爱好者,手中持有阿西莫夫相关出版物二十余本,包括中日英三语,英文原版与日文版均为美亚、日亚正版购入。

本篇文章将不会针对特定(被魔改)角色的性别或种族进行批判及攻击,编剧及casting负责人大手一挥敷衍安排的乱七八糟选角完全不是本剧最恶心之处,借题发挥批评zzzq而忽视了核心问题——整体剧情的拉跨魔改度也大可不必。

时值黄金时代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诞辰100周年、逝世三十余年,苹果TV就像他们受到欧盟限制令依旧不停止贩售昂贵易损的专属数据线一般,献上了一份十分有资本家气派的礼物:又一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魔改影视剧。

是的,阿西莫夫作品遭极其离谱的删改与阔斧包装改编并不是头一遭。早在二十一世纪初,银河帝国宇宙“机器人系列”经典作品《我,机器人》就被套了个名号搬上荧幕,是为部分好莱坞特效爆米花电影爱好者熟悉的《机械公敌》。巧合的是,这部电影除了引用阿西莫夫提出的经典设定“机器人三定律”外,与本剧相同,所有给读者曾留下深刻印象的原著角色都只被借了个名字,改成了完全无足轻重、毫无人格魅力可言的花瓶工具人,比如说原作中明晰利落的女科学家苏珊凯文博士,在该电影中可以说只是一个接电话小妹。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没看过原著/对原著没有多深刻印象,改就改了呗,剧本还能有彻底不改的?

确实,但前提是,这种改编能够呈现更好的效果,或者说起码不要更差(或者说,不要展现对角色的恶意)。但本剧并没有做到。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与作者同样在科幻界大名鼎鼎的哈里•谢顿,即使是没看过书的人也可能听说过“心理史学”这一名词,大多数读者是在《基地》三部曲即基地本传了解他,说实话,大概不会有多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只是一个提出理论、早早退场(偶尔诈尸)的老头子而已,符号效果大于共情效果。

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位睿智的学者谢顿也曾有年轻的时代,有着自己的一段冒险,他有爱人和家庭,比起一个只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名字更像一位科幻故事的主角。年轻谢顿的传奇故事在阿西莫夫于七十年代(本篇出版三十年后)撰写的《基地前传》系列中所描绘,为阿西莫夫巅峰之作其一,各类叙事技巧、科幻点子设定、剧情亮点反转登峰造极的一部佳作。

前传给了谢顿一个人生,让他成为有血有肉的人。

而本剧的编剧做了什么?让他在原著中一手抚养大,羁绊极深的养子芮奇,亲手射杀了他。

这个改编离谱到了什么地步呢,就好像哪国翻拍了西游记,然后让孙悟空为了某个女妖精亲手杀了唐僧。

离谱之处远远不止于此。谢顿的妻子,勇敢强悍的女历史学家铎丝直接被删除(这里应该感谢编剧,起码没有让又一个角色被毁),谢顿的整个家庭后代(包括引出原著重要后续剧情的孙女)全部消失。本来毫无戏份的克里昂大帝被强行加戏,而可以说是全作灵魂人物的首相丹莫刺尔(机•丹尼尔)不仅被性转还被完全花瓶化。

改编不是乱编。

改编应该是在原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新的观念和符合影视剧节奏的剧情调整,尽可能发挥原著剧本+多媒体演绎形式的亮点,为观众呈现有足够看点、深度的视听体验。是《银翼杀手》,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是《使女的故事》和《沙丘》,唯独不是这部「基地」。

修改性别、种族与否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大热英剧《好兆头》也进行了种族和性别的修改,原著为男性的别西卜在剧中是女性、天启四骑士其一则由非裔演员出演。这些改动,都没有影响最重要的主线剧情,亚兹拉菲尔和克罗利没有内讧也没有突然天降一个陌生老婆直播做爱,整部剧依旧受到全世界观众的欢迎。

最后,送给只想看满屏特效经费炸裂不在乎剧情弱智与否的人——

其实您还不如下个AE素材库循环播放一整天,包满足包享受。

p.s. 如果您耐着性子看到了本文最后,那么如果有空的话去阅读一下原著《银河帝国》系列吧!看过基地三部曲的也不用急着离开,基地的前传和后传也都是十分有趣、经典的作品,不要错过。

 7 ) 格局观的降低正是帝国的写照

画质是挺好,布景也是很好的,但故事内核就差远了,同人美剧。

换角色不是问题,换性别不是问题,换肤色也不是问题,都统治银河了,就是用个八抓鱼当主角也都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丢了阿西莫夫的格局,丢了心理史学的根本精神。帝国的衰败是因为缺乏多样性么?王朝的稳定是依靠宗教信仰么?一次恐怖袭击就能带来民众的叛乱么?当然不是,这都错了。

阿西莫夫引用的是罗马帝国衰亡史,罗马帝国为什么衰亡?是因为皇帝和元老院之间无休止的党争,是因为长期和平让民众认为要理所当然的安于享乐,是帝国边缘的行省一直在厉兵秣马主动出击。这些重要的问题都没有引起罗马人的注意。

所以,这部片子只能被改成这样,因为这就是今天美国的写照,一个高度撕裂的社会。苹果的订阅者只愿意相信一切痛苦都是来自集权的压迫,一切杀戮都是来自迫不得已的苦衷和曾经遭受的不公正,要解决这些,需要的是爱和平等啊。

透过基地,我们看到了帝国。

 短评

的确让人失望了,就算不看原著,当成一部全新的科幻剧来看,剧情、人物、剪辑都是失败的

3分钟前
  • 还行

不是原著粉,至少电影级的银河尺度罗马衰亡风视听是合格的。讽刺的是,在这样一个史诗级科幻巨著再次影视化改编之时,《迪迦奥特曼》竟然被禁……

7分钟前
  • 圣迭戈-北岛
  • 推荐

就差把主角改设为跨性别精神障碍黑人女同了……(PS:本人酷儿,同属少数群体,看完没觉得被尊重,感觉有被冒犯。)

8分钟前
  • 足下生风
  • 还行

有Apple TV这么好的制作,书剧分离不香么?抛开原著,剧情其实很顺畅,故事节奏和悬念设置都在线,性转的主角在目前的设定下也并不违和。另,李佩佩这位失踪多年的德州老农终于回归主业了,追剧多了很多动力。

12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无意冒犯,但是黑人真多啊

16分钟前
  • 迷之尴尬
  • 还行

群星在上,谢顿在上盖尔·多尼克性转,塞佛·哈定性转,伊图·丹莫刺尔性转,克里昂是克隆人,谢顿不留在川陀搞第二基地,去端点星,芮奇和多尼克谈恋爱,又杀死谢顿,这部剧,你也配叫《基地》?条条大路通川陀,群星尽头,此之谓也艾萨克·阿西莫夫克里昂大帝一世伊图·丹莫刺尔哈里·谢顿切特·夫铭铎丝·凡纳比里雨果·阿玛瑞尔芮奇·谢顿婉达·谢顿塞佛·哈定侯伯·马洛贝泰·达瑞尔骡史铁亭·帕佛艾嘉蒂娅·达瑞尔葛兰·崔维兹史陀·坚迪柏宝绮思奴比雅蕊拉詹诺夫·裴洛拉特菲龙机·丹尼尔·奥立瓦

20分钟前
  • 不在焉
  • 很差

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格局下降了好几个层级,还塞了一堆令人反胃的爱情戏。apple tv原创组能不能赶紧倒闭?

25分钟前
  • overkami
  • 很差

《基地》看完第一集,太空电梯和911的灾难记忆相互呼应。大概是阿西莫夫有了一个叫本拉登的粉丝,然后911的记忆又在这部苹果剧里重现,这种绵绵不接的集体记忆和创伤的交互回响相当震撼,也佩服主创的表达和反思的勇气。Psycho history现在看来不如被理解为一种大数据的文化史,可矛盾在于企图用科学的方法表达,但核心的精神却又那么精英主义和诗学化。不过我觉得暴风中如朽木折断的大树,不大会是美国的预言,毕竟美国不会只有两个数学家算得出先知一样的公式,即使只有两个人,也不会把他们流放或封杀了。[doge]另外女主在打光暗的时候其实很耐看,以及Apple TV垃圾app差评

30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力荐

美国科幻最不缺的就是令人惊叹的特效画面,就怕惊叹的多了,也就稀松平常了。然后下次仍然不免惊叹。故事也得能跟得上才是硬道理。这可不分国家。

33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还行

完美照进现实,预言帝国毁灭要五百年,这剧能让我看到残暴的川屯屯长狗带的那一天吗

37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力荐

不知何时开始,科幻改编都洋溢着浓浓的权游感,科幻未死,科幻改编已死

4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会数质数就是银河系数学扛把子,会背圆周率10000位是不是最起码大学数学教授了?会背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就是化学教授了?脑残文科只能靠这个来吹逼了,因为他真的不懂数学,在他们有限的数学知识里,质数这个名词,就代表了他能知道的最高深的数学知识。好莱坞现在净是这种屁都不懂的脑残编剧。

44分钟前
  • 还行

看完第一集了!

45分钟前
  • 小林BBer
  • 力荐

李佩斯年纪这么大了,身材还这么好。

48分钟前
  • RYAN🌈
  • 推荐

就这么说吧,看完《基地》(剧),我仿佛没有看过《基地》(小说)…

49分钟前
  • 小侠来了
  • 较差

我去,为啥杀了哈里博士呀呀呀呀呀

51分钟前
  • 大罗
  • 力荐

谢顿在上,心理史学能梦见跨银河疫情吗?

56分钟前
  • Evarnold
  • 还行

非常有意思的想象。

1小时前
  • 林峰
  • 力荐

当初阿西莫夫写《基地》的时候没想那么多,30年后他才决定写前传和续集。剧集是反过来的,才出第一季,甚至第一集,就在想续集、衍生剧了。比如第一集开头就提到了《基地2》的骡。再比如将德默泽尔拍进来。德默泽尔并没有出现在《基地1》中,而是出现在《基地前传》两部曲、《基地7》《机器人》五部曲中。导演之所以把她拍进来,就是在为《基地前传》《基地后传》,以及《机器人》衍生剧做铺垫。你连《基地》本身都没拍好,就开始想着为衍生剧做铺垫了,未免有点本末倒置。盖尔、德默泽尔、塞佛·哈定都被改为了女性,而且其中盖尔、塞佛·哈定都是黑人。小说中瑞驰是有老婆的,导演却安排瑞驰和盖尔谈恋爱。意思是之所以把盖尔改为女性,就是为了让她和瑞驰谈恋爱、生孩子?谢顿算到了未来1000年的事,却算不到人们会把他的剧集拍得这么平庸。

1小时前
  • 朝暮雪
  • 还行

非原著粉,单纯观影体验非常推荐,想看该剧别被评论左右了,小说就是小说。电影就是电影,两者有着天然的差别,电影制作需要具象和可视化需要视听呈现,小说有些东西是无法可视化的,就像电影拍不出柠檬是酸这个本质一样,需要借助外界来体现它的酸,原著粉有原著粉优越感不必理会,观影是比较私人的事愉悦自己就好,每个人感知也不同。

1小时前
  • 呢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