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数杀人

剧情片韩国2018

主演:金允石,朱智勋,陈善圭,郑钟俊,许真,金重基,金英熊,郑基燮,李凤莲,全国焕,金钟秀,裴海善,权素贤,元贤俊

导演:金泰均

 剧照

暗数杀人 剧照 NO.1暗数杀人 剧照 NO.2暗数杀人 剧照 NO.3暗数杀人 剧照 NO.4暗数杀人 剧照 NO.5暗数杀人 剧照 NO.6暗数杀人 剧照 NO.13暗数杀人 剧照 NO.14暗数杀人 剧照 NO.15暗数杀人 剧照 NO.16暗数杀人 剧照 NO.17暗数杀人 剧照 NO.18暗数杀人 剧照 NO.19暗数杀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15:22

详细剧情

  影片故事讲述一个变态杀人狂(朱智勋 饰)藏匿了7起杀人案,他将和调查这些案件的刑警(金允石 饰)展开正面交锋。

 长篇影评

 1 ) 一个聪明但不完美的杀人犯

今晚看完了《暗数杀人》。如果我是从这部电影开始认识朱老师的话,我肯定不会因此躺在坑底,而应该只会觉得演技很细腻而已。 虽然看到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情节平淡朱老师演技浮夸,但这毕竟是在韩国各大颁奖典礼上相当有分量的作品。大家认为浮夸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口音夸张抑扬顿挫,二是肢体动作配合语言都很嘚瑟,不符合一个变态杀人犯的常规形象。 虽然不知道是否是粉丝滤镜,但我并不是很赞同这两点:首先大家都习惯了韩剧韩影里面的首尔口音,因此大家都挺不习惯有些莽撞气的釜山话,其次这部电影里面的变态杀人犯并非是大家认为的那种以杀人为乐并且心思缜密的高智商杀人犯,正如金刑警所言是一个愤怒型选手。他是在大大小小的愤怒聚集之后疯狂杀人的变态,聪明但是不冷静。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聪明所以才狂妄自大,他恨不得向所有人告知自己杀人犯的身份,然后又以半真半假的叙述来误导大众,让大家知道他杀了人却又无法定罪,但纸也有包不住火的那一天。高智商杀人犯杀人时是冷静的,但他是愤怒的,并且毛毛糙糙,虽然杀人手段冷血无情,但其实处理得并非完全干净。因此在电影一开始,他就因为漏洞被抓住了。 事实上他为什么作案经常不被发现呢,除了因为第一次是姐姐的有意隐藏之外,此后均是因为他的泄愤对象都是社会边缘人物:与奶奶相依为命的陪酒女,带着儿子在异乡生活的单身母亲,估计在家啃老郁郁不得志的中年大叔。这些人就像落叶一样在世界上游移着,几乎很少有人会去在意他们的去向。所以姜泰吴能在粗暴利落地将人杀害后仍逍遥法外,可能70分归于作案手法,30分归于他的杀人对象。 因此我反而认为朱老师将这个狡诈、有些小聪明、十分自大嚣张、渴望他人关注、冲动嘚瑟的杀人犯演绎得挺好。尤其是他在和刑警在审讯室对峙的那段,当刑警大概说出他的作案手法和地点时,他的眼睛里折射了慌乱、算计、了然于心、重新嚣张等眼神变化。细节把握相当不错。 至于有的人说情节平淡,但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常见的警方与逍遥法外的犯人进行追击战的故事,无法用血腥的画面和紧张的东躲西藏来展现。它更多地倾向于展现刑警如何通过与犯人之间的心理对峙来追查这个犯人犯下的更多案子,以防杀人犯有能出狱的机会。事实上导演有意避开了对杀人场景浓墨重彩的描写,而是更多将目光聚集于杀人者与受害者的冲突以及杀人者在杀人前的心理变化(通过面部特写展现)。这些都需要观众来仔细回味。 出于粉丝心理,其实我还想看更多的姜泰吴与被杀害的情人之间的细节(因为刑警有暗示他俩关系不错),以及他在杀害天天家暴的父亲之后的人生故事。但是编剧非常干脆地将那些有的没的全部去掉,只剩下了一个冷血无情、将生活中的愤怒变为血刃的刽子手姜泰吴。姜泰吴似乎有难以掌控的愤怒调节障碍,但他是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是否有过痛苦纠结,讨论这些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当他将自己的痛苦归罪到他者身上,并且认为自己能随意践踏杀害他人生命的时候,那些过往就已不是他博得同情的缘由,而仅仅是酿成他罪恶的种子而已。

 2 ) 讲故事的电影

韩国酒配韩国片还是挺棒的体验,加冰就更好了。 —碎碎念

这是个认真讲故事的片子,没意义从美学角度剖析,倒是有点想借此片由点及面,探讨一下各国电影的表达风格。

这个话题还挺有意思的,我想了很久。一个电影,只凭几个镜头便可以传达给观众它的国籍信息,抛去演员,语言,道具和特殊场景提供的标志性信息,一定有一些元素在传递其文化背景。

东亚的电影风格多少是有一种冷峻在的,与欧美和东南亚的剧情片相比,其表达有强烈的纪律感,韩国日本尤甚。欧美的片子如果用东亚风格来诠释,大概就不太圆润。而日韩也有区别,韩国的电影更平面,营造的观感不如日本层次丰富,却多了一份水泥般的工业质感。日本电影的观感相对柔和,也许是在情节表述上铺设了更多的台阶的缘故,总感觉被导演小心翼翼地照顾着体验。而中国的电影又不一样,没有谁比中国片子更喜欢营造“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质感了。

暗数杀人就有着强烈的烙印,镜头和打光都颇为直白,色调很韩国,规矩感十足。我想叫它“方形的电影”。与此对应的是“圆形的电影”,大概可以以欧美电影为代表。

欧洲的片子很强调结构,多少能从中读出点建筑的美感来,钢筋水泥之外有软包,软包外面还有些点缀装饰,很明显带着古典戏剧的风格。美国电影相对平面化,很少需要从结构上去解读美感。相同的是二者的视觉表达,都延续了油画的浓墨重彩,有非常强烈通过光影色彩叙事的欲望。与东亚片相比,欧美电影多少有些“钝感”,但这钝感的来源究竟是文化的隔阂还是表述上的圆润,我大概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体会。

当然,电影艺术的表达在不断变化,即使是同一位导演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以上评论是“印象派”的体验,看得片子更多以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3 ) 何以慰亡灵

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和出处,本文原作者非我心也,盗用必究。

这部片子吧,片名是暗数杀人,然后就默读片名的时候,暗数杀人,暗数杀人,按数杀人,就想成了按数量来杀人,比如说今天杀1个,明天杀2个,后天杀3个......我还以为是这样子的按数杀人,因为看的变态杀人的电影啊电视啊太多了,有这种的。

原来不是。

这部电影是以实际故事为依据创作的虚构故事,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故事,然后给他添油加醋搬上了荧幕,看了有关报道,说是上映以后还因为受害者家属观看了以后,因为和现实犯案情节太像,以至于受害者家属觉得受到了二次伤害,还进行了抗议。

这部电影我找的也可费劲了,那我太想看了,我就一定要找到片源,找的时候心情可矛盾了,就是因为有我这样的发烧友,电影即使是受到来自家属的抗议,我相信电影的下架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后我就一边怀着对家属的愧疚,一边兴致勃勃的到处搜啊搜。我想看的电影只要我知道名字,没有找不到的,还是免费的。嗯~ 几乎没有找不到的,话说太满了怕遭雷劈。

这部片子我不是特别喜欢,那个韩国警察是个老演员,经常会在韩国的电影里看到,面相不是我喜欢看的类型,凶手又有点神经质,电影把他刻画的不太讨人喜欢,聪明到有点过分,又喜欢咋咋唬唬的,整体看下来,感觉就是这个serial killer在牵着警察的鼻子跑,给人郁闷的不行,恨不得揪着他脖领子揍一顿。

杀手名叫姜泰伍,电影一开场就被抓住了,罪名是杀害了他的女朋友。

警察是个富二代,这也是姜泰伍找上他的原因,本来他因为杀她女朋友已经定了罪,他自己又供出来自己曾经杀过7个人,他要以此为筹码令自己减刑,又向富二代警察勒索,而他又是极其聪明的人,单凭供出来的内容又治不了他的罪,因为单靠自述没有证据是无法治罪的,然后他就开始跟警察玩心计,一为勒索钱财,更是为了想方设法为自己脱罪。

一点都不喜欢这个serial killer,他在供述自己杀人分尸的过程时,声音还抑扬顿挫,没有任何感情,甚至还嫌杀人太累,但是根据他的供述,以及他提供的线索找到的证据,却不足以定他的罪。检察官和警察都拿他没有办法,遇到这么聪明的罪犯真的让人很头疼也很无奈。

我在看的过程中,感到不解的是,这个人的求生欲望以及想要逃脱法律的制裁的心情,为什么会这么强烈,从被抓到开始,他的精力都全部投入到为自己解脱之中,学习法律,设计警察,和他接触的警察也是不解的表情,“杀了人之后精神会为之一振”,他绝对得是反社会性格,

先说说他杀的第一个人吧,是他的爸爸,从他妹妹的话语说她也希望她爸爸死,可以推测出他从小是受了父亲的虐待,他的第一次杀人就不做评价了吧。

在他供述都杀了哪些人的时候,突然暴怒了,是故意的吗,我看过的serial killer一般都是很冷静的,处事不惊的。

富二代警察拿着killer的供述开始寻找线索,发现都是一起起的暗数杀人,定义是,不知道被害人是谁也没有报警,都不会进行调查的案子。原来被KILLER杀的那些人,都是得不到任何关心的人,消失了也不会有人去找的人。

看这部电影,还了解了一些查案知识,原来罪犯和刑警玩心计,也是会让警察吃亏的。

他供述的第一个受害人,警察却发现那个人并没有死,还好好的活着,killer的解释是把想杀的人和杀过的人弄混淆了,我想就是他这种对待死在他手下的人这种漫不经心视若无睹的态度让整部片子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息,我看过的变态杀手在对待受害人的时候都是认真专心的态度,有的甚至是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我这种说法好像也有点怪异哦,我的意思是最起码是给死在自己手下的人一点点的尊重,哎,怎么说都不对,算了。

他供述的第二名受害人,是在他代理出租车司机的时候,载过的一名女乘客,叫智熙,家里一位老奶奶只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死是活,而killer几乎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把她杀了,如果非要牵强的找点理由,可以说是他觉得一个酒家女乘客都唾弃他无视他,激起了 他的愤怒,也不是,serial killer有不断杀人的冲动,是不需要理由的。

富二代警察本来是个缉毒警察,却对这个连环杀人案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不仅投入精力,还被勒索不少钱财,他已接近中年,还未成家,钱虽然不缺,事业上没有什么成就,也许着手处理这些案子让他觉得人生有了意义吧,

杀手还是一个无法分析的杀手,不是一般的精神变态,我就说和我看到的变态杀手都感觉不一样呢。

警察拿着找到的骸骨去和他对质的时候,killer 又翻供不认账了,看着他耍赖的样子真的让人很无语,无赖不去承认的样子都让我怀疑他能不能有胆量去杀人,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不想去坐牢,想利用自己凭着聪明的脑子学到的法律来逃脱法律的制裁,我都不想写他了。

他供述的7项供罪,一个个要不就因为讼诉期限过期,要不就是证据不足,都没有办法定他的罪,幸而其中有一项,他杀死了和他共同生活了很久的LOVER,警察找到了她的孩子,可以作为人证,再加上其他的证据,终于可以定他的罪,也只有在杀了她之后,KILLER伛偻坐着的后背和升腾的烟雾,能看出那么一点点不想杀却不得不杀的精神错乱患者的无奈。

其实最可怜是那个警察,明明知道那些供述的罪状都是真的,却被糊弄的团团转,出现在镜头里的他阴沉忧郁的脸,想想那些死去的人,有这么一个忠于自己职责的警察在替他们忧心,不知疲倦的为他们奔波,就算没有结果,也能稍稍得些安慰吧。

盗用必究。

 4 ) 关于影片原型,真实案件的报道

看完影片之后出于兴趣搜了一下故事背景原型,发现电影其实改编的成分不是很大,角色设定以及案件细节可能做了调整,但是影片基本忠于真实案件。下面贴上报道供大家参考。

朱智勋饰演的姜泰吾其实在真实事件上为50几岁的李姓男子,为了曲折离奇的案情,韩媒《中央日报》亲自采访曾着手办过此案与李姓主嫌周旋的刑警金治焕(音译)。

片中金允石所扮演的警察原型,金治焕刑警

9月21日《朝鲜日报》曾报导,一名自称受害者家属的朴珍英(假名)看过电影预告后太过震惊,决定向剧组提告。

该报导指出朴女的哥哥(七名被害人之一)2007前曾在釜山市中区富平洞准备司法考试,然而途中却与嫌犯李男擦肩而过,愤怒的李男因此从口袋中抽出折叠刀刺进了朴男的喉咙与腰部,之后李男将尸体带到附近建筑的地下室放火,毁尸灭迹。(片中出现的楼梯间放火毁尸,但是因为证据不足宣布无罪的案子)

电影将2007年修改至2012年发生,但首度与李男接触的刑警金治焕却直指,该部片根本是移花接木,虽此事属于真实事件,犯人却不是李男,而是另有其人,因此才会遭朴女提告。 (这个案子跟影片有出入)

现在先来整理真实案发经过吧。电影描述姜泰吾涉嫌杀了女友后遭到逮捕,然而真实发生的案件,主嫌李男是因为杀了釜山市某歌舞酒店的黄姓女服务生,而遭到警方逮捕。

2010年9月3日,李男杀害歌舞酒店黄姓女服务生、藏尸,之后抢走黄女的信用卡后乘车逃跑。2日后刑警金治焕接获黄女失踪报案,透过刷卡纪录追踪,发现嫌犯可能在庆尚南道某加油站,于是9月10日警方成功逮捕李男。

为了寻找李男杀害黄女的确切证据,金治焕调阅了监视器画面,确认李男杀害黄女后,乘车前往庆尚南道咸阳郡,而李男的家乡恰好也是庆南咸阳。

最后,金治焕透过温情攻势,答应李男会好好照顾李男的弟弟,才终于攻破李男心防。一周后,透过李男画的简易地图,刑警金治焕找到腐烂不堪的黄女尸体,李男因此被判15年徒刑。

没想到,李男在此事过后却食髓知味,他向金治焕坦言曾在2003年杀害同居女友申纯壬(音译),此外,遭他杀害的被害者还有5人以上。金治焕回忆,当时李男每给一条线索,就会向刑警索要金钱,金治焕当然断然拒绝。

眼见无法成事,李男找上当时在釜山警察厅毒品搜查队服务的刑警金正洙(音译)。事实上李男曾在被逮捕前透过情报员联络刑警金正洙,他在面店向金正洙坦言曾于2003年在大邱负责搬运遭杀害的申纯壬尸体。然而李男入狱后却又翻供:「2003年申女不是我杀的!」,同时还列一张犯案清单,上面写满11条李男自称犯过的杀人案。

罪犯李某写下的十一项犯罪清单

李男似乎是想利用11条罪刑的线索,向金正洙收取情报费。之后,刑警金正洙每到周末便会前往探视李男,试图打探李男犯案的其它线索。

「快点告诉我,你把大邱失踪的女人尸体藏在何处?」

「告诉你我有什么好处?你们都做到警察了,当然要靠自己找啊!」

经过一番心理攻防战,最后李男终于画出一张十分简略的地图,2012年,刑警金正洙等人靠着这张地图,成功找到装有失踪10几年的申纯壬尸块的背包以及犯案工具。

不过当寻获申女尸块后,李男似乎认为事件过了10几年,根本寻无能定罪的证据,他翻供表示:「我只负责埋葬,人不是我杀的」,幸好办案检方早已认定其杀人嫌疑,同年10月李男被判处无期徒刑。(和片中一致)

尽管李男入狱,金正洙还是继续搜索清单上列举的11项犯案罪嫌。

李男后来又向金正洙坦承,过去从事计程车司机时曾经杀害一名态度不佳、车上乱吐的酒醉女乘客,不过李男却不愿告诉警方遭杀害女子的具体身分。

又经过一段心理攻防,李男再次画出一张简略地图告诉警方尸体藏于何处,但无奈的是,警方到现场挖掘后却找不到该女的尸体。

根据《中央日报》,李男在寄给金治焕的最后一封信上曾表示后悔未协助警方办案,让自己良心不安。而根据金治焕以及韩媒报导资料,李男最后于2018年7月在狱中自杀身亡。(电影是在2018年10月上映)

罪犯李某写给金治焕刑警的最后一封信

金治焕回忆道,李男生前自首的多起杀人案,其实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并表示很后悔当年没能让李男招供所有的杀人案破案。虽然这些「命案」,也很可能是李男虚张声势的宣称。

PS:去看了报道原文之后还发现了另外的趣闻

金治焕刑警之前还因为其他电影而备受关注,1992年加入警察局的金治焕刑警在巡警时期的1995年12月24日逮捕了七星派头目。这一事件成为2001年郭景泽导演的电影《朋友》的主题。此后,金刑警在釜山西部警署强力班担任了16年的刑警,在以电影《朋友》出名的情况下,黑社会和警察中没有人不知道金警官。

 5 ) 《暗数杀人》同样值得赞赏!

《暗数杀人》。8分。

金泰均导演,金允石、朱智勋主演作品。

和名垂影史的《杀人回忆》一样,《暗数杀人》虽不如前者深刻深远,但它同样值得赞赏!

电影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结尾处,导演特意交代虽然真正的罪犯在狱中已自杀,但真正的刑警仍然还在寻找被害人的踪迹。令人感动。

这个世上仍然遵循着“因果报应”,当金允石和朱智勋在监狱对峙,金故意露出破绽让朱得逞时,我就相信终于还是一物降一物,上帝毕竟眷顾人类,而不是恶魔。

《杀人回忆》中的罪犯原型,最终也被绳之以法。

而《暗数杀人》的结尾,金允石先生并没有选择对脸的特写表演,而是用远镜头表达空旷。那一幕,同样令人惆怅与悲哀。

 6 ) 真实案件改编,残害11人却被无罪释放,《暗数杀人》太让人绝望了

“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中,韩国绝对居于前列。

尚未破案的,它敢拍,比如《杀人回忆》。

因为影片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关注,使得这个案件一直没有被放弃。终于在前不久,警方宣布,凶手确认。

审判不公的,它敢拍,比如《熔炉》。

众所周知,《熔炉》的上映,直接推动韩国国会修正了“性侵害”的相关法律。

至于已经破解的案子,那它就更敢拍了。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韩国犯罪题材电影是警方破案的一大推力。

可这,并不包括电影《暗数杀人》

暗数杀人,是指那些没有人报案、没有发现尸体,但是确有受害人的杀人案件。

换句话说,一个生命已经没了,却没有人知道。

更讽刺的是,这些案件得以浮现,大部分都是嫌疑人自己坦白的。

可就算如此,因为没有证据,加上犯罪时间过了诉讼期等原因,凶手并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真正的“你能拿我怎么样”!

《暗数杀人》的原型案件,也是如此——凶手因杀人案入狱后,坦白自己在此之前还杀了11个人,却不肯说出尸体埋藏的具体地点。

最后,凶手在狱中自杀,仍有部分受害者下落不明。

在改编过程中,片方出于多种考虑,将受害者人数变为了7人,将追踪案件的两位警官改为一人,可还是受到了受害者家属的强烈抵制。

不得已下,片方隐去了大量的犯罪情节直接描写,多次道歉态度诚恳,影片才得以正常上映。

也因此,对于抱着猎奇心理、渴望借血浆使得肾上腺素飙升、想要一探恶魔真面目的部分观众来说,本片不是你的菜,出门请右拐。

最大的看点不在,本片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看点一,凶手坦白杀害7人,却巧妙借助法律的漏洞,险被无罪释放!他是怎么做到的?

影片中,也是在现实中,凶手因为一个案件入狱,人证物证俱全,得到惩罚是板上钉钉。

可他却主动供出之前的案件,看似是为自己的罪行加码,实际上却是早有预谋。通过真真假假的信息,引导着警方一点点发现他留下的线索。

这些线索,大多与之前的案件没有直接关系,却总能阴差阳错的证明当前案件的审判有误。

从而一步步推翻警方的控告,不断减刑,最终无罪释放。

精心计算好每一步,成功的遥控警方,甚至把办案警员拉下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犯罪天才。

喜欢高智商犯罪题材的影迷,这片值得一试。

看点二,金伦奭(金允石)搭档朱智勋,正义刑警奸诈凶手正面PK。

前面说过,受种种原因影响,使得影片的大部分情节都是警员和凶手在探监室内的无声博弈。

在影迷们的理想中,两方应该是各有目的,各自做戏。你在鉴定我的话是真是假,我也在观察你的微表情分析你的心理活动。

你挖好了坑让我跳,殊不知我也在路上设了个绊子。

你来我往间,谁也不敢放松。也许只是一个肌肉抖动,输赢立判。

也因此,本片对于演员的要求很高。而影片的选角……争议性挺大。

金伦奭自不用多说,奖项拿到手软,经典角色也塑造了不少,是知名的实力派。

对于这样一个“渴望查出真相不惜被罪犯牵着鼻子走的无能善良警察”的人物形象,金伦奭把握的不错。

至于朱智勋,口碑则褒贬不一。

作为一个能把警察耍的团团转的高智商犯罪者,朱智勋所饰演的凶手,不仅仅是耍横一流,更要智商、心机一流。

这一点,他没有表现得太好。

尤其是和金伦奭的对手戏中,不太能接得住。

不过,演技好坏,各人有个人的评判标准。好不好,还要自己看了才知道。

看点三,黑暗还在,却总有人在执着的追寻着那一束光。

一个原本有大好前途的警官,只因为凶手真假参半的供词,就投入全部心血,试图以一人之力,还所有受害者一个正义。

这样的设定,怎么看都觉得只活在电影中。

可影片的最后告诉我们,现实中,案件原型的警官一直在追踪剩下的受害者。

哪怕凶手已经自杀,哪怕线索断了不少,但他们从未放弃。

因为如果连他们都放弃了,那这些受害者,就只能永远被埋葬在不知名的黑暗中,永远没有沉冤得雪的一天。

一两个人的坚持,确实微小。可在黑暗中,它依旧能照亮人心。

我想,这也是众多“根据真实案件改变的电影”最大的意义所在。

 短评

【楽声影城】犯罪悬疑片。既黑了警察,也对法律制度提出质疑。一个冲动型杀人的变态连环杀人犯,竟把警察玩弄于股掌之中。剧本扎实有力,节奏不紧不慢。主角在一次次被误导的同时,也在一步步逼近真相,希望与绝望并存的收尾也非常好。刚去过釜山的我看到去过的地名很亲切。金允石与朱智勋狂飙演技,不过在后者用力过猛的衬托下,还是金允石沉着冷静的风格更胜一筹。

6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如今的犯罪片,如果没有大师级或者至少是准大师级的执行度,还是丢掉对连环杀人、陈年悬案一类题材的痴念为好,否则只会彻底沦为一部毫无风格可言味同嚼蜡的仿制品。

11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金允石全程就是看着后辈表演,有点儿像一个老师和学生在上课

15分钟前
  • 走马
  • 还行

电影确实差点,但老说人家一部电影改变一个国家,我们差的应该不只是有些事不让拍不能拍,而是太多事就那么几天几个月热度,就像滴滴那几件事,好像后面也就不了了之了。

1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不是很出彩,也不烂,问题出在反派上,反派这种翻云覆雨的性格,就像一条离了水在地上翻滚的鱼,你走过来看看热闹还好,但是别指望他撑起一个优秀的剧……

22分钟前
  • 大罗
  • 还行

出于兴趣当警察的有钱人,真的有哦

27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还行

朱智勋好可爱。注,是朱智勋本勋,不是片中杀人魔。刚好跟韩国某警察厅重案组刑警一块儿看的,他说韩国现在每年失踪报案大概有一万起,最终一点生存迹象都没有的大概有250起左右。他说现在韩国的cctv覆盖率大概在你出门后的每12秒能照到一次,罪犯也了解这一点所以不敢轻易犯罪,所以韩国现在的治安可以说是特别好了。Ps男主在片中的长相像王志安怎么破?

28分钟前
  • little ash
  • 力荐

你还是太嫩了,当年棉老大在延吉只手遮天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

29分钟前
  • 曹肆
  • 还行

釜山方言真的听得我[允悲]。开头铺垫真的冗长, 后半段两次反转解开真相(但其实也猜到了),结尾金叔那一幕觉得有参考《杀人回忆》的痕迹,不过一个是特写一个是拉了远景,某种程度上算是真人真事改编的新尝试,如果说《工作》是口腔动作片的话,这部算是口腔警匪片,监狱会面室的对戏最为精彩。警察的执着和釜山社会底层现状交织,细节的处理如出租车等很有意思。金伦奭稳定发挥,朱智勋从王子般的形象到反社会杀人犯的破格变身,完全值得一个提名甚至奖项的鼓励。

30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19015#朱智勋是真的挺行的,吸毒还能成功翻身的也就只有他了吧(想到网飞那部[Kingdom]还没看)。演的也是真的不行,就算剃了个平头操着一口釜山腔讲句台词口水花飞溅不顾形象又怎样,不好就不好,他这角色不要提河正宇刘亚仁之类,换《不可饶恕》的柳昇范来演也好多啊(就想到这部了)

33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故事讲得十分拖沓,尽管金允石演技精湛,也无法令人沉浸,因为这个剧本只罗列信息,不表现情感。而更重要的杀人犯角色,朱智勋所交出的也不过是周一围翟天临之流的演技。

38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虽然我很喜欢朱智勋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演技太差了(和忠武路的大叔们比起来)

39分钟前
  • 阿五
  • 较差

真实事件的噱头提高了期待值,导演又想写实又想拍出事件的戏剧性,看完没有竟然一丝害怕…朱智勋演技中规中矩,对人物的理解还是太表面,全靠金允石撑住了。两人无数次会面的场所真的太没有紧张感了可惜了

42分钟前
  • 张三疯
  • 还行

還好沒太失望,金允石演得很沉著,朱智勛略有點過度,電影畢竟是電影的演技該收還是要收,他這種方法或許更適合戲劇舞台。監獄面會室對峙場面較精彩,兩場法庭戲卻在意料之中。1022CGV홍대

45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还行

7.9/10 抛开近期的争论,影片质量还是不够满意。(试映口碑过高也算是一因) 两位演员的演技自是没话说,朱智勋变态能演的如此之好也是服了。电影也不类似传统警匪剧,将更多的分量放在了事件背后。但中途把事件真相全盘托出真可算是败笔,因剧情流程导致背后故事之前可看性丢失了很多。加上二重反转却又没能把故事完美的圆回来。不过也算是成功的新试图,值得鼓励。

48分钟前
  • Seok97
  • 推荐

写剧本的高智商罪犯和契而不舍追踪真相的警察之间的较量,再完美的犯罪也会有破绽,也会留下证据,就看侦查员用不用心了。

51分钟前
  • Hangain
  • 推荐

人设可圈可点,警察罪犯斗智格局还是很有话题性。金允石沉着冷静的表现符合人设,朱智勋发力过猛。整体感觉欠了一口气。

52分钟前
  • 老珂
  • 还行

受不了这么浮夸的反派,应该说驾驭不了这种角色~6.0

56分钟前
  • 雨中散步
  • 还行

连编剧都知道,这个案子只有家里有矿的警察才有闲心去破。不过真的,这个剧本不烂,但是演得问题很大,拍的问题很大,我在脑内已经列出了真正适合演出本片杀手一角的三位韩国男明星,希望制片方改改【?

59分钟前
  • 女巫
  • 还行

音乐7 画面8 导演8 故事8 表演8 印象8 平均7.9/10 一个替死人说话一追到底的警官,一个脱口而出“法律最终会做出正义的审判”的连环杀人犯。让我想起江歌案。当警察被犯人玩弄得团团转时,着实会怀疑法律存在的意义。然而当证据确凿时,法律又成了一把双利刃,其反杀力不可小觑。可这种转变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非一般人能够做到,但也只有人才能做到。

1小时前
  • 终结者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