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铁

台湾剧台湾2005

主演:林心如,霍建华,郝蕾,孙兴,李立群,郑罗茜,黄勐,周笑莉,蒋冰,张茜

导演:陈家霖,张敏

 剧照

地下铁 剧照 NO.1地下铁 剧照 NO.2地下铁 剧照 NO.3地下铁 剧照 NO.4地下铁 剧照 NO.5地下铁 剧照 NO.6地下铁 剧照 NO.13地下铁 剧照 NO.14地下铁 剧照 NO.15地下铁 剧照 NO.16地下铁 剧照 NO.17地下铁 剧照 NO.18地下铁 剧照 NO.19地下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22:25

详细剧情

  晶晶(林心如 饰)尽管双目失明,但内心却十分明亮,乐观开朗的她是电台的DJ,用她的声音在世间传播快乐。云翔(霍建华 饰)热爱画画,然而,却常常被逼着去画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题材,这让他十分苦恼。一场意外让这对个性迥异男女相遇在地下铁之中,只是一瞬间,单纯善良的晶晶便吸引了云翔的注意。  三番五次的接触之后,晶晶和云翔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然而,就在此时,云翔意外得知,导致晶晶双目失明的罪魁祸首,竟然就是当年尚不懂事的自己。之后,云翔又发现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悲痛之中,他决定留给晶晶一份只有他才能送出的礼物。

 长篇影评

 1 ) Fred是幸福的

我觉得正常电影不是悲剧
对于Fred而言
他完成了组建乐队的梦想,也帮很多和他志同道合的人完成了梦想
他唤醒一个他心爱的女生,这让我想到《三个傻瓜》里面的主人公,
他们似乎有着共同点,都清楚的指导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追求什么。
他最后也得到自己的爱情。
虽然最后Fred被暗杀了,但是能在这时候死去有什么遗憾呢。
人生足矣了。
只是觉得女主角才是真正的悲剧。

 2 ) Luc Besson的早期成名作

因为今天没有去看电影,所以在家随便挑了一个法国片子。没想到是Luc Besson的早期成名作。没有后来他执导的《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等影片那样的豪华制作,制作的手法也不是非常纯属。但是像很多大导演一样,他的早期作品充满了激情,完全没有俗媚的气息。而且看得出,在这个影片中,他进行了大量的拍摄手段上的尝试。
例如,影片一开头就通过一段汽车追逐控制了一种紧张的气氛,但是主角却挑了一盘音乐磁带用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追逐。紧接着发现导致追逐的原因是莫名其妙的抢劫,然后从主角的发型,动作,都可以看出一种颓废的生活态度。然后是巴黎地铁的生机勃勃,以及寄居在地铁当中的流浪汉的奇怪的生活方式。暗示一种被压抑的情感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抗。
虽然是80年代的电影,但是现在看感觉还是非常的有感染力。情节其实是看惯了的,但是大的导演所营造的气氛是电视片所不能比拟的。有人抱怨演员的服装老土,但是你又怎么能要求拍好的电影跟着时代更新时装呢?
让我觉得好笑的是Jean Reon在其中扮演一个配角,打鼓的地铁寄居者。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会打鼓,反正在影片中是象模像样的。好像Luc Besson的很多影片都有Jean Reon。在Luc Besson的第一个电影中好像是演野人,在本片中也是排在很靠后的配角。直到《杀手不太冷》才荣升为主角。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如果喜欢法国电影,就一定要看看。Luc Besson的每部作品风格都不相同,所以值得一看。

 3 ) 纯属巧合

03年暑假在家相当偶然地买了这张碟,在一个只租不卖的小店里:可能是因为租的人很少且我出的价高吧.
很讽刺地,碟片上的中文片名竟是叫做"致命飞车"的并附以蒙面机车党的背景(虽然很醒目地用英文标着'subway').我已忘记封套的情形,但估计也很难跟电影的内容有太大联系.
可是这部电影至今仍是我的fav,这张陈年老碟也很争气地配合我的历任光驱,尽管我看了千百遍.
很欧洲的一部电影,配以粤语风格的汉语字幕(可惜我几乎丝毫不懂法语),反映了极为可爱的对爱情和音乐的(其实归根结底是自由)的追求.
我很喜欢,狠喜欢.

 4 ) Subway的另类生存

   吕克•贝松是国内观众熟知的导演,有着众多的拥趸,可谓振臂高呼,云集响应。我们可以轻松的说出他的作品,譬如说《这个杀手不太冷》、《圣女贞德》、《碧海蓝天》、《第五元素》。我对而言,我更欣赏他出道之初、80年代拍摄的片子,譬如说《地下铁》。
    是的,《地下铁》引领我们,让我们的情感大起大落,陷入内心汹涌的狂潮,我们《在天堂电影院》这样的片子里着实地领教了情感的漩涡是如何转动的。《地下铁》故事情节极为简单,不想时下的、许多标榜“主义”的影片那么让人费解。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很老套的片子——小偷跟上层艳妇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样故事套路我们在《罗马假日》之类的电影中都领教过了,似乎已经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情感上的冲击。吕克•贝松一向是在貌似冷峻的镜头语言中揉进內爆性的力量,让你措不及防,仿佛他在扎扎实实地夯实一片土地,但是不经意间,他就将钉子楔入你的心中。他就像一位武林顶尖高手,能够以无招胜有招。
    我就是这样被他击败了的。小偷弗雷德Fred (as Christophe Lambert)在无意间盗取了上流人士Héléna's Husband,从而遭到其手下的黑帮的追杀,他以高超的车技摆脱了杀手的追踪,逃到了巴黎的地下铁。他进入了地下铁之后才发现,他进入了一个新的、奇异的让他错愕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有时刻策划一切阴谋的卖花人 Florist(Richard Bohringer),有滑技令人咂舌的 Roller Skater,有着不知名的贝司手、鼓手(雷诺饰演)、吉他手……然而他们过着另类的生活,他们似乎与整个社会隔绝。底下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也属于底下,他们是离群索居的一群怪人。很自然地,弗雷德也加入了这个群体,成为地下的一员。
    但是弗雷德不能忘怀地上,他打电话给海伦娜,让她赎回丈夫的文件。再跟海伦娜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爱上了他要勒索的人。文件不过成了邀请海伦娜见面的遮羞布,他们相遇的地下,这也注定他们的爱情也必将埋葬在地下。海伦娜对弗雷德虽然没有炽热的爱情,但也对其不带伪饰的、淳挚的爱情所打动。弗雷德带领他进入了地下的世界,她慢慢地发现自己爱上了这种生活。相比之下,她对那种处处充满虚伪的地上生活则开始了鄙夷和不屑。在与丈夫一起出席高官的晚餐时,她让其妇人难堪不已,她富有挑战性的声称她对这种无聊的私生活不感兴趣。
    弗雷德从小喜爱音乐,但是由于声带出了问题,他只能听别人的歌唱。在地下的各个场所游荡的时候,他们萌发了一个念头,组建自己的band,他把流浪的艺人组织成了一个有相当水平的乐队,并且为乐队请来了黑人歌手。也就是这这时,他犯了最后一次罪,他跟卖花者合作抢劫了银行款。但是他用这笔钱租用了地下车站的演出大厅,他组建的乐队第一次走出了地下,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正规场所,所有的听众为之疯狂。
    就在黑人歌手的音乐中,弗雷德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杀手的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弗雷德,他倒下了。海伦娜痛苦不已,给了最后的一吻,电影到此定格。
与地下这些另类人相比,我们眼中的正常人则显得懦弱无能,甚至荒唐可笑。警察外强中干,黑帮人员也显得像小丑一般。导演正是通过这一对比,写出了人类社会生存中普遍性的虚伪,矫饰,不真实……
    《地下铁》是一场寓言,一柄不能言说而却在时刻行动的手术刀, 他切入了我们心灵的深处……
  这就是地下的另类生存世界给我们的反思……
   吕克•贝松的努力也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它荣获第11届法国电影凯撒奖13项提名,并荣获三个奖项。
   可惜,这是一部被我们遗忘的影片。
   遗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遗忘的同时却把自己也遗忘了,吕克•贝松让我们重建记忆……


其他人的评价
绚烂之颓废——吕克贝松《subway》
地铁,在渐渐成为现代城市日常交通工具的同时,也成为电影中频繁演绎经典场景的选择。还记得《完美盗贼》里的最后一个场景吧,地铁一掠而过,女主角(泽塔琼斯)绝望地发现对面的人无声无息地消失。但是好莱坞没有让它这样惆怅地结束,消失在轨道的对面,再现于轨道这边,然后又一辆地铁载掠过,载走一对完美的恋人,观众们心满意足的眼神定格于空旷的车站。也许在地铁流行之前,有类似的经典曾经以较为朴素的方式演绎于公共汽车站,而且至今未被淘汰。也许在将来某个时段,更为神奇的交通方式取地铁而代之,那时又将有新的经典诞生吧。
吕克贝松的《地铁》将镜头从茫茫公路一直延伸到地铁系统的内脏,展示了从地面转移到地下的喧嚣和颓废。导演以他独特的张扬风格——看似好莱坞实则是法国式的,撩开了狭窄的地下铁站内丰富而另类的画面:飞驰在轮板上的地铁惯偷,沉迷音乐而懒散随意的鼓手和他的乐队,随时策划犯罪交易的卖花男子。。。正是现代社会通透的堕落和最大限度的随遇而安的状态的一个侧面,一个爱上黑手党的娇妻的失音男子,以危险的方式在这里展开了他无望的追求。当他倒在血泊中时终于得到了含泪的一吻。爱人为了扑到他身边而挣扎,他躺在地铁旁安详地浅笑着。他最终组成的地铁乐队正在首演,他找来的黑人主唱嗓音绝妙,主题曲的绚烂和张扬与男主角的沉着忧郁和深度颓废的风格融合在最后他静静的哼唱声中。
《三联生活周刊》《新生代大亨吕克·贝松》http://www.lifeweek.com.cn/2004-01-18/000597768.shtml

 5 ) 你懒散吗,海琳娜

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看完这片子的时候心情好激动,心想它会成为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但是这两天二刷,反而觉得平平淡淡。可能因为它最初带给我的震撼和触动已经逐渐平息了,也有可能片子本身意蕴是很好的,但情节上还不够完美,差强人意。特别是后面三分之一,从阿佳妮穿着西装去警局填表格开始,就有点无聊和混乱。结尾音乐会的演出本应是个高潮,但没升华上去,我也嗨不起来,因为我知道男主就要死了。 也是二刷才明白男主的死是怎么一回事,那封要五十万的勒索信不是Fred而是卖花人写的,卖花人偷走了文件,从中作梗想坐收渔翁之利,结果导致了男主的杀身之祸。卖花大叔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奸诈小人,最后的大赢家。 Guns don't kill people, people kill people. 是卖花人的私欲杀死了Fred,也是海琳娜老公的权力杀死了Fred。

Christopher Lambert演的太好了,怎么能把Fred身上那种勇敢无畏又颓废、不羁又纯真的气质演得那么鲜活呢,再加上那一头金黄色的爆炸头,迷倒众生,以至于男女主在地铁里的第一场对手戏,我感觉Fred完全盖过了阿佳妮的风头。Fred在我心里就好像一个顽童,他一笑起来的时候那么可爱,我人没了。他不笑的时候眼神笃定又深情,当他半裹着被子回忆自己的五岁时候的车祸,当他和鼓手说海琳娜是灰姑娘,当他听黑人歌手唱歌的时候。

Fred喜欢生日,他在海琳娜生日那天遇到了她,紧接着应该是制造了在家门口的偶遇,帮忙她搬东西进门。海琳娜的确是Fred会喜欢的那种女孩子,清纯美丽又隐约带有骨子里的叛逆气息,人群中像一只超凡脱俗的白天鹅,丝毫没有沾染世俗的污浊,蓝色的眼睛、童稚的脸庞给人一种生活美好而安定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Fred看女主童年照片的时候,总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是狂浪之徒,一个是养尊处优的贵妇人,他们之间的爱情再一次应证了那句话:人们总会爱上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该怎么追求一个保守的有夫之妇呢?Fred不走寻常路,直接选择在生日会上炸掉人家的保险箱,偷走文件,以金钱交易为由制造见面机会,展开了对海琳娜轰轰烈烈、不同凡响的追求。好喜欢Fred身上那股激情,的确像卖花人说的“他不喜形于色,但却充满着激情”。这个男人喜欢炸行李箱、开车跑路的时候还有闲情逸致听带劲的音乐做bgm,横冲直撞一往无前、自己唱不了歌但一直有组乐队的梦想。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遭遇车祸差点逝去的生命和五年不能说话的时光,Fred才那么想要尽情歌唱,或是听别人歌唱,音乐代表了他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了解到导演吕克·贝松小时候的梦想是当潜水员,后来由于一些意外未能如愿,我猜Fred的故事可能投射了导演自己的一个情结吧,音乐之于Fred就像大海之于吕克·贝松。Fred最后如愿以偿看到了自己所组乐队的演出,生命也在激烈的音乐中落幕,又圆满又遗憾。白天翻导演照片看到下面这几张的时候吓一跳,我终于知道Fred像谁了,这不就是吕克·贝松本松吗?同样的金黄色炸毛,同样不耐烦的一副神情。所以可以说吕克·贝松在借这部片子表达一个理想的自我,祭奠他未能实现的梦想。

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一般都会格外珍惜安稳平凡的生活,但Fred反而选择了一种强烈的、放逐的生活方式,那的确是海琳娜没有勇气去尝试的。“为什么你不喜欢我?”“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勇气。”“你懒散吗?”“是的。”Fred虽然是一个亡命之徒,但最认真严肃对待生活的也是他,他忠于自己,知道自己所爱并有勇气去实现、有热情去坚持。他不在乎自己的奇怪的发型,因为他“不是给别人看的”,他也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因为他所过的根本就不是凡俗的生活,他超脱这个世界之外。海琳娜和他形成了反差,她受够了上流社会的虚伪矫饰却麻木不自知,直到Fred的到来终于在她的生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海琳娜就像一只困顿的野兽被唤醒了,但同时她又不像易卜生笔下的娜拉那样有勇气出走。将心比心,如果我和海琳娜一样是个贵妇,我也很难下得了决心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和Fred浪迹天涯。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和Fred一样过颠沛流离、激情四射的生活,但至少也应该过一种尽量真实的生活。做人不能太懒散,不能不去思考,随波逐流,一直呆在舒适区虚度此生。希望Fred的死能让海琳娜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些改变吧。people kill people,对普通人来说,很多时候是自己的懒惰、懦弱和贪图享受杀掉了自己。喜欢吕克·布松这份理想主义情怀,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的丧失,是过着不值得一过的生活。

最后,阿佳妮这次终于不演疯子了!还有原声带也太绝了!我还是会一直喜欢这部不完美的片子。

 6 ) 来自吕克贝松的气味

我依旧深刻的记得男人的眼神和女人的最后的疯狂,还有男人说"我就喜欢砸保险箱,看一个砸一个." 以及他在结尾前嘴里蹦出的声音:"邦 邦 邦"

确实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

 7 ) 就这么青春着,浪费着...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他?也许是因为那生命最后一瞬如此灿烂的笑容。他的眼神这样好看,当快乐与深情渐次在笑容中慢慢舒展开来的时候。只是,来不及完全绽放。。。更来不及等到收获时节,一切都来不及。。。生命在最充满期待的瞬间嘎然而止,如灰飞烟灭,令人唏嘘。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他?当他蓬着一头淡金近乎银色的卷毛,眯着满含讥屑的双眼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因为我们是这样的不同。我想,生命应当有目标,一切循序渐进,而不应该像他如此这般青春着,浪费着,挥霍着。。。

  当我们非常非常年轻的时候,有一首关于青春的歌,它的旋律流传在街头巷尾,里面一句很生动的歌词这样说:“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记得当时我问我的好朋友,为什么要说被青春撞了一下腰?而不是撞着脑袋、胸口什么的:)她笑而不答。现在我终于知道答案,青春只有以这样不羁的方式来撞击你,才打动你。当你带着睥睨的神情嘲讽着这世界,只恨天低,志存高远的时候;当你对一切说不,不愿与世界同流合污的时候;当你和生活这柄重刃无锋的利器负隅顽抗而败下阵来的时候。你的确也是那样一种姿态,和青春一样——自由不羁的姿态。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天地我笑一笑/古今我照一照 /喔。。。人间路迢迢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笑得春风跟着用力摇 /摇呀摇摇呀。。。我将热情燃烧你可知道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扭得飞花随着白云飘 /飘呀飘飘呀/我对你的爱如山高。。。我将拥抱年轻真心到老”。

  听说,巴黎的地铁就象颗地下心脏,它的血管如网络如触角伸展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四面八方人潮如水般涌来,再退去,没有谁会做短暂的停留,没有谁真正关注过那无尽隧道中的黑暗世界。就有这么一些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歌者、鼓手、流浪汉、小偷以及卖花人,他们生活在地下,无家可归,没有阳光。没有阳光的生活却并不见得比正常人的生活更黑暗、更悲伤。银发小子轻轻一跃,跃入这个世界,在他们原先波澜不惊的生活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Fred是个游戏人生的男孩,来自社会的底层。他喜欢炸保险箱,如他所说只是因为“讨厌保险箱,见一个就炸一个。”他本是一个飞贼,自由轻飘如空气中一只鸟,他原可以在巴黎逍遥度日,或是和警察继续猫捉老鼠的游戏,如任何一个飞贼那样。怪只怪在他心中有太多的爱,他爱上富商美丽的妻子,他炸开富商的保险箱什么也不为,只为能够再见到她;他爱音乐,他为此劫下运钞员的现金,只为开一场他梦想中的音乐会。他躲进地下铁,对抗着地面上的形形色色,对这世界他怀着一份朦胧的爱恋和莫名的恐惧;他一路狂奔,却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早年的阿佳妮将她慑人的美丽包裹在奇装异服中出演富商的妻子Helen,她不爱那个年轻人,因为她对未知的生活很害怕;她爱那个年轻人,因为她和他一样叛逆,一样有梦想又惧怕未来。Helen在地铁里寻找Fred,本来是要拿枪逼着他交出保险柜里的资料,找到之后却和他坐着看了一夜的烟火。并不是真正的烟火,而是地下世界的人们用电焊制造的烟火,还有Fred穿旱冰鞋的朋友,还有鼓手。那是他们唯一一次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当Helen和穿旱冰鞋的小子伴着录音机里的音乐在地下广场翩翩起舞时,站在不远处的Fred望着自己深深爱着的美丽女人,眼里含着泪花。鼓手走过来问他:“那女人是谁?” Fred 说,“灰姑娘。”鼓手比划着,“你的灰姑娘手袋里是有手枪的!” Fred笑意荡漾:“那是她的魔术棒啊。。。”一个胡闹的银发小子,静静地看着自己的爱人,是那么深情。什么都不用多说,就知道他为什么要坚持把那些重要的资料藏起来了。。。勒索的目的是这样单纯,觉得自己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而梦想的实现又是那么荒谬。Fred辛苦筹备起的流浪者乐队,当黑人主唱一边流泪一边开始放声高歌的时候,周围的人们都安静下来了,没有一点声音。吕克贝松早年的电影情节总是与音乐珠连壁合,交相辉映。涓涓细流自心中涌动而出,穿越这隧道般黑暗的地下世界,带来如沐阳光的温暖。是了,对于生活在此的边缘人们,对生活,他们的要求何其卑微而简单啊! 只要那一点点阳光。。。正如卖花郎曾对银发小子说的那样,“这里没有阳光,一点也没有。早上醒来能看见阳光不好吗?!。。。”乐声中一切都缓慢下来,只剩下Fred出神的模样,幻像中是他的Helen和他自己,她是他梦想中最遥远最深蓝的那一束星光,而他坐在星光的身畔。幸福似乎并不那么遥远。。。

  这是一个浪漫伤怀的故事,像一朵小小花蕾欲开在如此荒诞的土壤。。。如同生活在地下的人们对阳光的渴望,剖开Fred不羁迷惘的外衣,他只不过是个心怀那么一点点卑微渴望的孩子,而将青春的筹码轻轻一掷,在命运的轮盘中只划过一道闪亮,就如烟花般转瞬成灰:(

  地铁中的演唱会将一切推入高潮。她逆着人头攒动的如织人潮而来,两个人的目光在人群中彼此寻寻觅觅。当他终于看到她时,笑意漾满他的眼睛如春天的花开,慢慢绽放。。。时间啊时间,如果时间可以定格在这一瞬间该多么美!仿佛幸福总是与你擦肩而过,而死亡却如影随形。从两个人的狂喜到令人落泪的生离死别,也只不过是一瞬而已,每一个特写都那么恋恋深情。我们看到Fred的欣喜无限、中枪、笑容凝结、然后慢慢倒下。。。而台上,他不惜抢劫终于筹办的演唱会,意兴正酣。 他是那奔向幸福的追梦人,在幸福近在咫尺的时候梦想被粉碎,摄影机中的世界渐渐倾覆。。。一如吕克贝松十年后那部《杀手不太冷》中的莱昂宿命般的悲剧一样。。。当他满身鲜血的躺在Helen的怀中,轻声地问,“Helen,你是不是有一点点爱我?哀恸欲绝的她含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亲吻作答。在最后的时刻,他仍然那样云淡风轻地与她作别,“我会给你打电话的。。。”令人心碎。

   吕克贝松八五年的才情横溢之作。如今,穿越二十年的岁月,回望那一段飞蛾扑火般的灼热青春,感觉年华一下子老去,一下子老去。。。

 8 ) cool

吕克贝松的味道十足,才看了一会儿就让我瞬间联想到了Taxi、这个杀手不太冷等一系列此类风格的影片,音乐、警匪、爱情故事、还有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尾。但相比之下此片特有的就是明星多,不过众多男演员感觉还是为了陪衬最美的Adjani。她给我的感觉就像Catherine Deneuve一样,年轻的时候如此惊艳,现在一发福就。。。在观后查资料的过程中惊奇的发现男主角是苏菲玛索的现任男友!!!虽然自己之前就看到过年老版的,但现在把两个联系起来还是有些诧异。所以说看老电影的伤感处往往不在电影情节中,而是我们意识到再美丽的人儿也逃不了岁月的侵蚀。。。

 短评

哇,里面有一张Adjani小时候的照片!地铁、轮滑、乐队...所有这些元素都使得电影动感十足,两人的发型是绝配。

4分钟前
  • Marty McFly
  • 推荐

这是一种对于生活改变的渴求,而这种转变就像是一场重生……就像FRED被枪击倒下……然后嘴巴合起音乐……阿佳妮阿姨您真是美女啊~~~

7分钟前
  • 噬辣狂魔小泽条
  • 推荐

“那是谁”“灰姑娘”“灰姑娘的口袋里有那么一杆枪”“那是她的魔法棒”

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很有Luc个人风格的一部电影,独特的视角,紧凑的节奏,好听的音乐,有趣的结局

13分钟前
  • yanagi是只
  • 力荐

好酷,杀手之外最喜欢的吕克贝松的作品。其实我女神也加分啦

14分钟前
  • 判官
  • 推荐

具有新浪潮音乐的感觉,我说的只是主人公的形象,当年电视台总在深夜播出!~

17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推荐

表达了吕克贝松那悲壮的青春梦。做最潇洒自由的事,泡到最好看的女生,死在成长来临前。在黑黢黢的地下城,试图用无政府和乌托邦吸引眼球,但也不过是一些晃荡没有身份的人,偶见一些图形符号,干着不知所谓的事。除了提气的音乐和令人疲累的视觉元素,剩下的只有无趣和空虚。

20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男主现在残的程度堪比Mickey Rourke 。海报里为何是黑发?。。原声好

24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那是谁?” “灰姑娘。” “你的灰姑娘,在包里放了这么大一把枪。” “那是她的魔法棒。” I love it.

25分钟前
  • 青心白
  • 力荐

吕克·贝松最好的作品就是他前三部长片,这部算个人最爱了。巴黎地下世界里的叛逆与不羁。深具摇滚气质,每首配乐都深得我心。阿佳妮的朋克造型酷炫到没朋友,让雷诺的鼓手略抢戏,两位男主也各有千秋。稍显凌乱的叙事节奏也正契合了颓废青年漫不经心挥霍青春的生活。PS:引体向上与邦邦邦+1。(9.0/10)

2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节奏赞。一直到,警长捉滑轮仔的方式太没意思了;之后就失去了节奏感和力度。喜欢Christopher Lambert的各种表情和阿佳妮的各种妆~

3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一个小品式的故事,以为是说一对落难鸳鸯,实际上说的是地下文化与表面文明的碰撞,摆脱黑白两道,讽刺道貌岸然,迷幻的地下铁,藏污纳垢又带着真实情绪,音乐太棒了

35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你没有水晶鞋,但却是我心中的灰姑娘,就连你包里的枪,都像是充满魔力的魔法棒。我没有金嗓子,但却有着绚烂的摇滚梦,就连我抢来的钱,都像是谱写人生的新乐章。宿命般的相遇和离别,梦幻般的追逐与隐藏,来自地上的纯洁和生于地下的无畏终于紧紧亲吻在一起,我的寂寞死而无憾,你的孤独黯然神伤。真想不到当年的吕克贝松是如此的轻柔,整部电影流露出散漫自由的气息,明明是迫在眉睫的当口,前有追兵后有狼的关头,fred却不紧不慢的和helena跳起了舞,他似乎从来不害怕什么,他只怕眼前的女人不爱自己。当法国大张伟爱上渴望自由的灰姑娘,不管是警察,黑帮,子弹,死亡,都无法毁灭这份深入骨髓的纯粹与浪漫。这是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也是属于梦想的大逃亡,阴暗潮湿的地下,总是有着最旺盛的生命力。最后我总算是听见你说你爱我。配乐满分。

37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阿佳妮参演的片子真的需要导演有相当的功力和信念,才能避免美艳盖过剧情,尤其商业片,那一双摄人心魄的蓝色眼眸太喧宾夺主,只要出现在画面中,其它一切都黯淡了,都不再重要了——说来还是<着魔>这部邪典气质浓厚的cult片最和阿佳妮互相成就。

41分钟前
  • GIVIND
  • 还行

贝松这片拍的散而无神酷而无味,各个桥段就像豆腐块一个接一个罗列上去彼此之间缺乏内在贯通的情绪脉络,只靠兰伯特和阿佳妮的偶像造型气质是撑不住全场滴!……要说亮点就是开场法国警察组团下楼梯那段,踩着八零年代美国电子摇滚的节奏点,如果不是杰克逊经典两年后才发行,甚至认为贝松这一幕的主题就叫做《BAD》。两星半

44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连Adjani都非常cult

47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整个故事在一个极端自我的叙事氛围缓缓展开,开门见山的激励事件随着情怀的扩散渐渐失去了步步紧逼的意义,电影似乎在用一个童话视角将巴黎地铁站打造成了一个诡异而迷人的世外桃源,一切风格化的元素都在这里被放大,随着故事的淡化,观众渐渐被这种莫名的真诚而感动。

48分钟前
  • 楚翰彻
  • 推荐

Luc的电影永远是节奏感十足。他面对着他的两个最爱,乐队和海伦娜,背对着死亡。所以他才可以笑得如此光明。

52分钟前
  • 玄之
  • 力荐

阿佳尼又害死一男人……

53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大爱,摄影,音乐,造型,气氛,都是我喜欢的80年代的味道。

5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