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是同林鸟

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谭玉波,孙淑华,谭键,刘云峰,王海霞

导演:谭振邦

播放地址

 剧照

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1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2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3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4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5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10-04 17:54

详细剧情

  《夫妻不是同林鸟》是一部以中国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生活为背景的纪录片,拍摄于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以一对离婚十五年的夫妇为主角,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和日常生活的展现,结合当年的珍贵录像资料,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婚姻生活,展现二次婚姻的现状—— 导演本人的父母婚姻现状,以及他们对婚姻、爱情的观点和看法。

 长篇影评

 1 ) 正面是美、反面是恶

我一般是不看纪录片的、太絮叨太流水账、勾兑了太多不相干的佐料。但是这一部时间长度比较合适、预告片也吸引了我。虽然观看过程中有些环节还是拖沓、比如两个人当年的老影像、我都是倍速过的,但是不妨碍这是一部很严肃的纪录片、特别是片中的父亲对待婚姻和生活的态度、确实是历尽沧桑之后的相逢一笑、千斤重担已经举手之劳的放下,反倒是那位母亲和新男友、总感觉有那么一点表演成分、秀恩爱不太自然。 我称赞本片中没有把笔墨着重放在当年两个人的离婚事件上、多年之前的撕扯现在再扒拉开伤口估计还是血肉模糊,这也是直到影片末尾两个人也没有在镜头面前相聚的原因,大家都默契的把过往铸就在感情大坝里、一丝丝的裂缝就是决堤、即使没有见面、言语之间都忍不住的汹涌。二十出头的婚姻、健身房、卡拉OK、摩托车、拳击、儿子的学校运动会,这一切的美好戛然而止在感情破裂之前的那段黄金时光。致敬人生的青春和爱情、结果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片中的父亲的一段话特别警醒——婚姻能把人性中所有的恶勾引出来、当事者都变得不是本来的自己了,他假定的前提是对方不是契合的人;而我觉得,婚姻中的恶是不需要预设条件的,婚姻中的双方一辈子都要在美与恶的交织中前行。

 2 ) 需求审美匹配

整个事情有点杂乱,好像在看邻居的生活。不过这是生活的真实面貌,混沌无意义,日复一日,都是琐碎,很少和电视剧一样,转折,意义,伟大闪光时刻明确,就一地鸡毛。

爸爸的房子很乱,跟他生活一样,想到什么是什么,自恋,兴趣,独立,欲望,需求,刺激,拍电视剧,回家爬墙,爬小铁皮屋,买断工龄,开车,去深圳,出轨,对他来说,精神的自我满足比较重要,别人的看法什么的不那么重要,精力太过旺盛,是停不下来滚动着前行的水,需要别人配合他跟着他,他很难停下来顾虑照顾别人。尤其,他一个人也能自得其乐。舞厅的那一幕和回家爬墙越过时间重合在一起。有点像赵婷拍的《无依之地》一样,得流浪,动着才舒服,才能得到不断的刺激。这样的人很难从秩序规范里得到很大的福利。

妈妈的房子干净利落,一头长卷发永远饱满,她到哪都带着刘叔,是一个更喜欢秩序,看起来是依赖别人,可隐约也是有强控制的人,像一条表面平静底下暗流涌动的小溪。一如妈妈不愿多谈爸过去,不愿一个人出镜,就是不愿把自己暴露太多,也是一种控制。只愿意呈现美的整洁干净的。和《无倚之地》的妹妹有点相似,静,默,需要控制环境才能得到享受。

两个人的审美和需求不在一条线上。妈妈要秩序,要恩爱,要体贴,要控制,可爸爸就不是受控的人。过不下去太正常。

人最重要还是找到匹配自己需求的人,事,情感和环境。

 3 ) 向过去的碎片问好

向过去的碎片问好 ——《夫妻不是同林鸟》 “离婚不是世界末日,不适合的话没必要将就,勉强在一起可能会受到更多伤害,初次婚姻的时候人都比较年轻,对爱情和家庭懵懵懂懂,实际上二次婚姻依旧可以拥有幸福。” ——谭振邦 生活总是千姿百态的,没有一尘不变的永远。 我们可能会有失败的爱情和婚姻,但这不注定我们的失败,也不注定单亲家庭里孩子的失败。 婚姻不是一定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更需要的是人的精神契合,我们可能不一定能第一次就找到可以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侣,二次婚姻也依然可以拥有幸福。 在现场有一位单亲妈妈,她说她看着看着哭了,她也是一个单亲妈妈,她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因为单亲收到不好的影响,也担心她的孩子会在社会上受到歧视。我虽然不赞同她那种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受到歧视的想法,但是我很理解她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她对孩子有很深的愧疚,觉得自己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婚姻,但是错不在她,丈夫出轨造成了婚姻的破裂。而我觉得确实也不该委曲求全。这样僵持的婚姻才是对家里最大的伤害。 我想,婚姻里面夫妻二人才是主体,孩子其实是婚姻的派生物。(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可是现在的许多婚姻是围着孩子转的,许多人虽然爱情破裂了,也会因为孩子委曲求全,勉强生活着。我的家庭也是这样,妈妈为了不让我的成长阶段缺少父爱,放弃工作带着我到父亲当兵的地方住着。两个人价值观不同,追求不同,没少吵架哦。后来我住到婆婆爷爷家,他们住一起,再后来,妈妈回到婆婆爷爷家,和我一起住。那边的房子留给我爸住,分居了,到现在也近十年了。如果说单亲家庭的生活对我完全没有影响也不可能,但是也没有那些人说的那样心理扭曲,谁心里还没点事,不过有的轻,有的重罢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很开朗,乐观。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原生家庭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不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会有着不同的性格。 人性也是这样,有人为恶,是怨身边的一切,可有的人处在同样环境却可以善其身。当然,每个人都有苦衷,都有许多不同的难处。只是选择不同,路不同。 这部影片像是一个和解也是一个告别。谭父谭母有了不同的生活。或许对他们来说,离婚是向破裂的婚姻告别,二次婚姻是向过去的一切的告别。而谭导拍出的片子是他自己向父亲母亲的和解,或许曾经他也有对父亲的不解甚至怨恨,但是现在他和父亲有了深度的沟通,父子关系有了一定缓解,这也是这部片子对导演本身的影响。 或许我们都应该有个和解,无论是与亲情,爱情,友情。 可能坎坷会把人重重得摔向冰冷坚硬的地面,可能还会有厄运将人狠狠地碾碎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可能历经千辛万苦爬起来却不能把心里那根扎人的刺拔出来,但是我们不都是这样磕磕碰碰地走着吗。 既然我们没有弥补起过去的碎片的可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扫扫碎片,重新开始呢。我们都有后悔的权利,但是一生那么多事,后悔也无法弥补。就用谭父的观念,世上没有后悔的可能,但是谈起,也会流泪。曾经争吵不休,现在也过得很好。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4 ) 马桶盖

这些都是买断工年龄之后

单位给我的房车

都是个人财产

我不想争是因为

生活中美好的回忆

这没发后悔

生活没法回头

眼泪不是痛苦

眼泪是感触 回忆 和感动

男孩女孩

对美的是什么

对生命的 清醒的认识

独立自主

不要靠别人

这片子里面用到的配乐都是老歌,还蛮耳熟能详的,原来男主发明的是马桶盖,怪不得挺幽默。前妻年轻的时候挺有风情的,黑长发身材又好,在模糊的镜头下也能感受到娇媚。

我总觉得我那些亲戚

看不上我

实际上是多虑了

我也看不上他们

哈哈哈哈哈

 5 ) 私影像并不轻松,请让它成为一个观察的眼睛

本文为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入围影片《夫妻不是同林鸟》主创映后交流实录。

*王一舒,FIRST竞赛展映事务主管,映后交流主持人

*谭振邦,《夫妻不是同林鸟》导演

《夫妻不是同林鸟》导演 谭振邦

谭:大家好,我是谭振邦,很高兴大家喜欢这部影片,谢谢大家。

王:这个片子应该是你的第一部电影创作成片?

谭:对。

王一舒:我想知道是什么契机让你拍这个片子,能不能从中看到你想关切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婚姻、感情的状况?包括其实你有很多影像记录,有一个非常长的时间线,虽然大部分是在叙述父母,但是也在反思自我成长。你的动机和动力是什么?

谭振邦:我母亲去年年底第一次告诉我她要结婚了,所以我想拍下这个片子留作纪念。我父母离婚了,他们都有了二次婚姻,都还很幸福。我想告诉大家,离婚并不可怕,它也不是世界末日。尽管是二次婚姻,也能够拥有幸福。

王一舒:这些私影像作为纪录片的一个类别,包括去年很火的《四个春天》,绝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带着一个机子,在亲密的对话中去做观察,去捕捉生活的幽默和诗意。影片中你有特意加摄影灯和机位,爸妈却表现很自然,没有抵触。你是因为什么而起意在家里做这个摄影棚的?

谭振邦:我觉得采访不用光线的话,对观众不太负责任,采访的话,是需要打光的。

王一舒:《夫妻不是同林鸟》这类作品,在往年的纪录片领域中,是特别独特的存在,它是一个特别个人的行为,能看到作者和家庭之间的爱和参与感,存在很强的独立创作意识。在当下独立纪录片创作的浪潮越来越衰弱,更多的走向了工业化的美式制片体系之时,我觉得非常欣喜,今天的片子保留了很多原始、野生的力量,很难被制片工业和院线叙事的标准去驯化。

Q:你是怎么发现99年的录影带的?这些录影带的创作者是谁?

谭振邦:这个创作来自我的父亲,他很早就有这个意识,他当时91年、92年、94年每次都找的是不一样的摄影师,是为了留作纪念。所以我当兵复员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磁带转录成数字的,就是怕它会磨损、流失。

王一舒:一个家庭如果有记忆存储,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我能感受到爸爸的性格,当演员的经历,对图像和影像的感情,是延续到了这部作品的导演意识里面的。

Q:您父母的婚姻关系会不会对你日后的婚姻观出现变化呢?包括对你以后成长变化的心路历程呢?

谭振邦:实际上我是不相信婚姻,不相信爱情的——

王一舒:我帮她补一个问题:导演您结婚了吗?

谭振邦:没有没有,我现在有女朋友(全场笑)。实际上在我父母离婚后的十几年中,我一直没有原谅我的父亲,因为婚姻破裂是因为他的出轨。拍完这部片子后,我的婚姻观还是有改变的。为什么叫《夫妻不是同林鸟》,因为我坚信人和动物是有区别的,人就是人,动物就是动物,不能相提并论。

王一舒:这个片子有比较正式给爸妈看过吗?

谭振邦:没有,这个片子我的父母谁都没看过

王一舒:我听说父母要来西宁?

谭振邦:我妈和她男朋友会来,但我爸不回来,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所以比较遗憾吧。

Q:我也是一名导演系的学生,您在拍摄前期这段素材的时候,你是想把它作为纪录片还是剧情片来拍摄?因为一开始的时候,特别像剧情片,像《山河故人》、《江湖儿女》这样的形式,我是贾樟柯的影迷,谢谢!

谭振邦:开始就想把它拍成一个纪录片,前面的几个镜头在半年前就想好了,但后面的内容都是剪辑时才想的。

导演谭振邦在现场

Q:作为普通影迷,我感觉它很有娱乐性,你有没有想过加以改造,拍成一个剧情长片。

谭振邦:不会,我觉得只有纪录片的方式才能把我想要表达的主题表现出来。

Q:第一个问题想问策展人:最近去年和今年的私纪录,有关自己家庭的影片会不会有增幅,因为《四个春天》,会不会大家都往家里去拍?第二个问题想问导演:我觉得父亲和母亲的拍摄方式不太一样,好像爸爸是正儿八经的采访,而妈妈想在秀恩爱,有点演,像你自己的观察,好像不是两条平行的线。你怎么看待两种不同拍摄方式?

王一舒:关于投递趋势,其实每年我们收到的片子当中,出现模仿上一年片子的痕迹,是有很多的。比如说《中邪》出来以后,第二年我们收到了很多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小寡妇》出来了以后会有很多一样的镜头出现,还有《八月》、《心迷宫》,都在第二年收到了很多反馈。但是纪录片会有一点不一样,它的创作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跨度。作为节展的长期的观察,我们其实是比较失望的,这一年我们没有看到特别有分量、高质量的影片,因为很多中生代、成熟的作者在保持创作,但是越来越偏向工业制作、院线纪录片、海外市场。而青年作者在逐渐断代,因为国内纪录片制作和播映的渠道在不断恶化,这是一个很外部的事情。同时今年大家可以在纪录片竞赛中看到更鲜活、生猛的片子,比如《夫妻不是同林鸟》,你不能用完成度去衡量它,这些不可复制性是电影学院无法教会你的,是野生的,来自家庭的力量。包括《南游记记》的真诚和直白的力量,以及《看海》,这是今年纪录片竞赛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样貌。关于私影像,从最早的独立DV年代,《家庭录像》,比较有名的是《生活而已》,这么多年,也就出过几部作品,其实这个是非常难的,拿起摄影机去对准你的家人,捕捉生活中亲密的关系,从中找到有诗意、有律动、有叙事、有节奏的东西,私影像并不轻松,让它成为一个观察的眼睛,会面临很多抉择。

谭振邦:我母亲不想被拍,她会很紧张。她在和我父亲离婚的时候,得了震颤病,她会抖。后来我经过选择,决定以我父亲的采访为主线,谢谢。

 6 ) 好奇当我老了,我怎么回看自己呢

我觉得6.5分的评分有些低了

我很喜欢父亲年轻与年老的影像的交替穿插,会感受到时间的重量感,所以我才会惊讶于,原来是有如此忠于自我的人和这种人的生活,这里不是贬义词,中立更多,因为我没有过完我的一生,我无法判断部分社交媒体传递出的忠于自我的信息到底可行性有多少,我也不确定对忠于自我的理解到底什么是准确的。

父亲的这种忠于自我的连贯性,从年轻时买断,拍电影,研究发明到老年时去舞厅跳舞,仍旧坚持发明,时间流逝是平面的,但脸上的皱纹又让一切变得立体又真切,你看到他享受热爱自己的感觉,但从他的谈话中,在生活中他也需要面对外界的质疑,所以,他如何消化自己的人生际遇,他说到和自己和解,说到精神的契合等,如果能安慰到他自己我觉得是真的是好事,他是终身的浪漫主义者,但是有时候命运为什么不能让他顺遂一些呢。答案我们都知道,。

至于其他的内容不想多谈。

我在想等我年老时我又会怎么看待我自己的人生际遇,我会说些什么呢

 短评

拙劣的表演是东北男人的浪漫。

6分钟前
  • 东百普通jo厨
  • 力荐

#DOCO热纪录纪录片展映#影片胜在人情味及父亲人物形象的饱满,剪辑方面还需要再进行修改,7天用手机拍摄还是有些仓促,希望导演接下来能够再进行素材的积累。

8分钟前
  • 林赞
  • 还行

不想再看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四个春天》。。尤其是没有那么强的创作动机,且拍不出“生活的诗意”的这类作者。镜头、剪辑、创作态度、作者表达都是灾难级别的。。听作者映后自述,就如看电影里的那位刘叔,看不到一点点真诚。

11分钟前
  • 推理控
  • 还行

一星给VHS, FIRST真SB

16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很差

没有人不想跟自己与生活和解,只是有那么好的事情,能摊上我么?

20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导演根本就在瞎拍瞎弄,还好叔叔阿姨够有趣。

25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207/300】1、东北真的是片热土,没有真正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挺遗憾的;2、爹妈都像是从21世纪回到90年代的存在,儿子有一万个理由问很多为什么,但克制住了,这是本片最大闪光点;3、人还是得活真诚点,毕竟是为数不多能完全由自己决定的事

29分钟前
  • 可风
  • 力荐

作为一部概念先行的纪录片,没有重心可言。而且居然用剧情片逻辑拍纪录片……

34分钟前
  • OreoOlymLee
  • 较差

iPhone拍摄的家庭影像和老录像带的交响,主题比较杂,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把标题定在夫妻关系上,还用了叔叔一条线作为对比,其实就聚焦在父亲一个人身上,适当取舍一下素材方向会更好。父亲这个人物已经足够有趣(年轻时时髦帅气,离婚再婚,对物质婚姻看得很开,现在生活不富裕但有一屋子无厘头发明,还讲了中朝边境往事),苦涩却又豁达,再主动深挖一下这个人物就是一部完整作品了。东北人自带幽默感,那个可以变床的办公椅真是很想拥有了

3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尴尬死了!看的时候,我一直在说这里面的那位刘叔很油腻......结果他就坐我旁边....影片结束他还来找我握手......

43分钟前
  • 青山羊先生
  • 还行

没有技术的时候,有节奏和真情实感就可以,难得还有思考。很克制的私影像,看得到尊重和关怀。因为简陋和私人化被嘲讽说是取巧,这是司空见惯,倒不必在意。看完还是远远地体谅了自己的父母,并且才能(也许暂时地)接纳自己一些关于婚恋的想法。

46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

90年代父亲拍摄的旧影像和18年儿子拍摄的新影像形成奇妙的互文。前半部分关于导演私人家庭史的讲诉非常棒,后半段材料选择有些混乱,有点偏题了。如果能对个人家庭史进行更深入挖掘就更好了。父亲真是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为影片奉献了观点和乐趣。母亲的新老公刘叔很帅,两口子还亲临现场,引得女生尖叫

48分钟前
  • 微分流形
  • 还行

FIRST纪录片单元一大惊喜,非常生猛有趣的家庭私影像,切入点极为有态度,从一对东北中产家庭夫妻的感情生活的瓦解,探讨了婚姻与人生,东北人自带的幽默态度为影片增加了很多笑点,最喜欢父亲讲述朝鲜姑娘的悲惨命运那段故事,没给高分的原因是因为视听层面完全就在裸奔……

53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2.5 父亲的家庭录像带提供了质感,父亲的舞厅、发明室和离婚重组的故事提供了趣味,刘叔和父亲被架上机器后有了一种“天然”的中年表演欲望。如果作为一个纪录片来说,糟糕的剪辑让它变得极其散乱,而导演对于此的思考又在哪里呢?

58分钟前
  • 房NN
  • 较差

有一种刚要揭开伤口但又很快避开的感觉,观感是逐渐递减的。主题发散不是啥问题,问题在于都有点浅,即便是作为私影像到最后也稍微显得有点不痛不痒。

1小时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讲述婚姻关系的部分可以成为“豆瓣劝分小组”的代言词。对父亲的刻画明显要更加着重,还展现了很多无关紧要的内容,导致后半程跟主题的联系已经减弱了。90年代的录像带质感的确动人,1999年5月21日那天发生了好多事情……

1小时前
  • kakakarl
  • 还行

《四个春天》以后层出的家庭私影总显得操之过急。视野狭隘了,终究还是没能一探分飞燕的离散究竟。90年代素材是整部纪录片的创作基础,比重占了近半篇幅,让回忆主导而今情愫,但因现代影像的无绪导致弥足珍贵的素材没能发挥最大的感知力。父亲失情未失意,靠玩弄发明和舞厅妖娆与生活和解,而母亲形象似乎更“幸福”,也因此缺少很多戏剧冲突。得以解释为何主视角在父亲,但如婚姻一样,这是靠二人人回忆陈述出的影像,如此分配不均反倒适得其反。难为导演在两个家庭之间奔波,内心怨恨父亲却已失去母亲家庭归属感。二婚丈夫那种卖力亲近的相敬如宾也终在娘家宴席的客套中图穷匕见,虽然东北人天生是演员,但真论敬业程度,那害得是你刘叔把握的方方面面。

1小时前
  • 少年维持的烦恼
  • 还行

人物很有趣,纪录片还是略平庸了,反而在减分。不过90年代的家庭私影像部分还是很难得的。因为那时候的影像更多是官方影像,私影像还是少见,但是,八九十年代真是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啊,有太多值得记忆的细节。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家庭录像,大量90年代的录像素材,可窥见一些时代记忆,勉强加一星。

1小时前
  • ibelieve
  • 还行

托了被拍摄对象有趣的福,都很灵,可爱、耐看,但创作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1小时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