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人生

记录片美国2017

主演:理查德·特纳,约翰尼·汤普森,马克斯·马文,阿曼多·路斯劳,鲍勃·格伯特

导演:卢克·科雷姆

播放地址

 剧照

纸牌人生 剧照 NO.1纸牌人生 剧照 NO.2纸牌人生 剧照 NO.3纸牌人生 剧照 NO.4纸牌人生 剧照 NO.5纸牌人生 剧照 NO.6纸牌人生 剧照 NO.13纸牌人生 剧照 NO.14纸牌人生 剧照 NO.15纸牌人生 剧照 NO.16纸牌人生 剧照 NO.17纸牌人生 剧照 NO.18
更新时间:2024-06-20 16:10

详细剧情

  62岁的理查德·特纳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纸牌魔术家之一,但他同时也是一位看不见东西的盲人。从9岁时起,理查德·特纳因为重病逐渐失明,之后又因为抵触盲文学习而被高中开除,然而这都不妨碍他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会玩牌的人之一。从19岁开始,理查德每天会练习14个小时的扑克,分析和思考每一个动作,直至变成下意识的习惯。本片从理查德的日常生活探究这位看不见的人,是如何在黑暗中挖掘纸牌魔术的宝藏,并创造奇迹的历程。  一个看不见的人如何玩转一个最需要眼睛看的魔术?除了主人公的传奇经历,片中的各种魔术也足以令人兴奋。该片参加了2017年的美国SXSW电影节以及达拉斯国际电影节。

 长篇影评

 1 ) 接纳自己的弱点

最好的纪录片,没有之一。一开始抱着催眠的心去看,后来发现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

理查德,很像现实版的闻香识女人的上校,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永远不服输。从一开始的不接受自己残疾,到最后笑谈失明,这个自我接纳的过程。很感人,很励志。

理查德还很像奇迹男孩中的小男孩。奇迹男孩中,小男孩从一开始天天带头套去上课,不能接纳自己。到最后站在所有人面前快乐的演讲,接纳自己。

‘’接受你的弱点,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我们都有弱点。当你接受它,你就能在生命中游刃有余。相信自己是特别的,首先得爱上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

 2 ) 接受自己的缺陷,接受他人的帮助

他在30多岁的时候完全失明,从一个有独立能力的残疾人,到一个完全依赖别人的人,他很难接受这个过程,但又必须接受,很残酷,但不是没有选择。他应该意识到,他并不是要完全依赖别人,可以像他妹妹那样用导盲犬,能独立生活,他妹妹就是盲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正确态度。但他不愿意接受和承认他是个盲人,想向常人一样生活,不用拐杖等,所以他需要依赖他的妻子、儿子。

他和正常人一起参加考试获得黑带,他的扑克表演可以做到出神入化,这些都是技艺,而不是生活的态度。最终支持人活下去的,取决于人如何看待事物。他可以完成一些惊人的事,但他必须接受但看不见这个事实。中间有一小段是他在教孩子们玩扑克,有一个10岁左右的视力障碍女孩,她和他讨论到盲文,他说他不喜欢用盲文,女孩儿说但有时候盲文真的有用,他承认他小时候任性,应该去学盲文。

那个小女孩我没有看到她自卑,她认识到自己的缺陷,然后学习盲文等等,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好。对于理查德,这是人性的缺点的吧,但可以克服,最后他接受,他认为如果他没有失去视力,也不会有今天的他,开始像他妹妹学习。我同样感到感动,以他的性格,能够改变,真地很难吧。接受自己的缺陷,并接受他人的帮助。

最后感谢他有个好妻子,还那么漂亮,不离不弃。他们还有一个已经成年的儿子。愿他们一生幸福。

 3 ) 一碗标准的美式鸡汤,一场天才的自我和解

理查德·特纳——被誉为魔术大师中的“纸牌机械师” 他在美国家喻户晓,一副扑克牌在他手中出神入化 他的近景魔术无懈可击,被无数大师级魔术师封为传奇 这样一个天才式的人物,双目却是完全失明的

几乎很难想象,魔术师这样靠大量视觉效果来呈现的职业,盲人也能做到极致。 这本该是个亮点大书特书,但主角此生最恨的就是——被称为“盲人”

他拒绝学习盲文,拒绝使用盲杆,拒绝使用导盲犬 凡是介绍他的报纸上写到了“盲人”的字眼,哪怕都是赞美,他也拒绝接受 他的一生,几乎都在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成为一个“正常人”

他拥有常人完全无法想象的毅力 一天24小时中16个小时在练习纸牌,全年无休,“啪啪啪”时也不间断 他的自尊心非比寻常,因为幼年视力障碍被人歧视 他毫不犹豫的用拳头还击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不断逼迫自己去做连正常视力者都极难完成的事 比如参加空手道黑道格斗,即时无法看到对方的出拳,他凭着听觉和毅力在手臂已经骨折的情况下硬是拿下了黑带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人顽强的有点可怕

电影记录到这里,已经很震撼了,但真正的主题是自我认同 影片引入了同样因眼疾幼年失明的妹妹,作为主角自我认同的引导者

同样失明的妹妹,早早的接受了自己盲人的身份,她使用各种辅助道具,出行带着导盲犬,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来换取更多的自由。 电影中的原话是:“承认自己是盲人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轻松”

于是纪录影片的基调从呈现一名天才的伟大,变成了天才的自我和解 影片里主角的儿子一遍遍地强调:“我爸爸,一直在伪装自己不是盲人” 天才的妻子也说:“理查德,你可以坦诚你自己。” 主角在家人的“鼓励”下,开始学习用盲文打字,用辅助手机与外界交流

啊!自我认同,真的是美国的永恒主题 无论你是LGBT或是残障人士 如主角这样一个数十年拒绝被当做“盲人” 靠着顽强毅力对世界说出: “我之所以站在这里,是因为我的实力,而不是因为我是盲人!” 在影片结尾还是如愿坦然地承认了自我

“我是一个盲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轻松” 天才,终于实现了自我和解 一碗标准的美式鸡汤被完整的端了上来

可全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Take possible out of impossible.

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4 ) 关于纪录片《世界顶级牌术师》的几点感想

前段时间上海电影节,除了热门场次外,一部着实小众的纪录片吸引了我:《世界顶级牌术师》。中文名很容易让人将它和魔术联系在一起,但是相较之下,我还是更喜欢影片的英文名:《Dealt》。也许从出生的一刻起,人生的牌就已经被洗好、分发,但是如何打好手上的牌,怎样利用好手中的筹码,却完完全全在于自己。

影片的主角是Richard Turner,相信不少魔友都有了解。Richard从九岁开始,就逐渐失去了光明。从视线模糊,到出现黑点,再到完全不见,这也许要比出生起就失明来得更加令人惶恐,毕竟他曾亲眼见过的美丽世界,在眼前一点一点地逐渐消失,就好似人一点一点地步入深渊。当然如果Richard一直待在深渊的话,就不会有如今的这部纪录片了。之后的事情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Richard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魔术之路,每天14小时的疯狂练习,让他克服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困难,而成为了“顶级牌术师”。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一、Richard永远的牌不离手。不论是走路、健身、体检,甚至如Richard的妻子所说,两人独处一室时,单手洗牌的声音亦是不绝于耳。入睡前、醒来后,握牌的手永远要比眼皮更晚停歇、而更早进入新的一天。听起来很疯狂对吗?可是想到可以把一个手法练到完美的地步,这种满足感恰恰需要这种疯狂来实现。

二、Richard很讨厌别人用“盲人”这一特性将他标签化,特别是在表演的时候,他不希望主持人告诉观众他看不见的事实,甚至会因此而恼怒。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如果全程观众都不知道Richard失明的事实,这难道不是最精彩的魔术吗?对我而言,我是着实被他fool到了。这某种程度上又和魔术的悖论类似,Richard极尽全力的练习,为在表演中足以掩盖自己失明的这一特性。而表演的成功和备受推崇,又因为失明这一特性而显得弥足珍贵。我们拼命地练习某一手法,为的就是在表演中让观众完全意识不到手法的存在。愈是了无痕迹,愈是令人欣慰。这很奇妙,不是吗?

三、全片最令我动容的部分,不是Richard头一年落选“年度近景魔术师”时在台下的些许失落,也不是来年获奖时在台上的激动,而是Richard讲述的他和教授Dai Vernon之间的故事。Richard第一见到教授的时候,给他show了自己的second deal,教授当即指出,做得不够自然。然后教授让Richard握住自己的手,来感受自然的second deal应该是怎样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但是我看到这一段确是满满的感动,很多人应该都知道Dai Vernon意味着什么,他是个象征是个符号,我们都没有起眼见过,可是每每从Richard之类前辈的口中说出关于教授的事迹,却总有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那个热爱魔术的“老顽童”以及对魔术纯粹的爱,正是有这么多类似的大师和热爱,才让我们总会在纷纷杂杂的魔术世界中感受到魔术的美好吧。

影片中还有Jason England, Steve Forte等大师的出镜,看到这么多熟悉的面孔从书中、从电脑屏幕上,一下子跃到影厅硕大的幕布上,有一种欣喜一跃而出。有的时候,我在想,魔术的魅力,或者说魔术和其他艺术不一样的地方究竟在哪里。现在的我渐渐觉得,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把魔术和观众连在了一起,每一个魔术的表演都透露出了这个人的气质、阅历和思考,而这些气质、阅历和思考能通过近距离的接触传导给观众,而把观众吸引在其中,这也许是魔术取之不尽的魅力所在吧。

想对魔术有更多的了解,欢迎关注公众号“青藤魔术”。

 5 ) 连啪啪都在玩纸牌的世界顶级牌术师,他不喜欢被叫“瞎子”

今天先来做一个选择题:

如果在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嘴巴不能说三项中选一个的话,你最能忍受哪一项?

当然,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小鲜电影的编辑部,大家几乎同时选择了嘴巴不能说。

那耳朵听不见和眼睛看不见两者再选一个呢?

最终,多数人选择了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成了最令人恐惧的缺陷。

那么,从未看见过和逐渐失明你又将如何选择呢?

做这样的假设不是因为无聊,而是看了一部关于世界顶级牌术师理查德·特纳的传记片产生的思考。

《纸牌人生》

理查德是纸牌界的传奇人物,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纸牌魔术家之一,表演超过了40年,可以用纸牌做到世界上任何人都做不到的事。

他7岁开始玩牌,如今牌柜中有6000多副扑克牌,家里有上万副,从前每天拆3-6包,现在每天拆2-3包,每天练习16小时。

每一个数字都十足惊人!

或许每一个达到顶级的牌术师身后都有这样一串数字,但有一样却是理查德独有。

当我们在看他的近景表演时,他谈吐幽默、手法娴熟,我们一次一次为被他当成傻子而开怀大笑,但细心的人会总能看出点异样来。

他的眼睛看不见吗?

如果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理查德会生气:这跟我正在做的事有什么关系吗?

他极其厌恶“瞎子”这个词,他不学盲文,不用手杖,不要导盲犬,他讨厌被同情,更不喜欢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但无可避免的,那些节目主持人、报纸杂志总是装作“顺便提一下”提到他是个盲人。似乎这个“身份”会为他所成就的事情增加更大的意义,普通人大都这样认为,但他从不希望被如此对待。

在他表演的桌子前,他总是恰到好处地看向他应该看的地方,他手中的牌从未离开过他的“视线”。你很难察觉他是看不见的。

但尽管你会被骗,尽管他不愿承认,他确实是个盲人。或许在伪装自己看得见这件事上,他做得和玩纸牌一样出色。

1963年的某堂课上,9岁的理查德突然发现看黑板一团模糊,镜头扭曲、无法聚焦。

几个月后,眼前出现一个黑洞,中心只有黑色,“就像一顶帽子,在你看事物时挡住你的视线”。

最后,被确诊为黄斑营养不良症。

理查德是逐渐看不见的,眼前的黑洞跟随多年,到了三四十岁时,完全失明,而现在,已经没有光感。

无独有偶,理查德的妹妹在他出现症状的一年后,也开始失明,并且急速恶化。

但两人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却是天壤之别。

不同于理查德的逃避,妹妹很快调整自己,接纳自己,她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只想拥有尽可能多的自由。

她可以自己过马路,去商场购物,并且承认失明是一生中最鼓舞人心的事情。

他们曾经一起进入盲人学校,在那里,理查德一度自暴自弃。

在面对失明这件事上,他更加挣扎,他会因为妹妹和朋友玩“盲蝙蝠”的游戏而抓狂,他在童年因为被同学们叫“脱线先生”而非常受伤,而他最痛恶的游戏的名字叫做“我伸出了几根手指”,那些孩子在他的眼前比划着手指询问他,而他们总是对着他竖起中指。

敏感的理查德不仅仅在外面感受到这种恶意,在家中,家人偶尔的不注意也会触及到他的伤痛。

一次, 他拿着一本字非常大的书在看,他的母亲看着他说:“你能不把眼睛离书那么近吗?”

这件事他一直记到现在。

这些创伤让他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特殊的。

理查德极爱看西部片,西部片激起了他对纸牌的兴趣。尤其对《赌侠马华力》,当片尾马华力的背影出现,那句“你将以侍卫和皇后为生”成了理查德一生的预言。

11岁时,他被带到一个叫“VH”的房间,VH代表视觉障碍,在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录音机,里面录制了一本关于如何在纸牌游戏中出老千的书——《卡牌桌专家》。

这些成为理查德沉迷纸牌的重要启蒙。

理查德很爱焦虑,同时经历旺盛,就像一个永动机。他需要不停地运动、健身,他甚至加入空手道班,最后以惊人的意志力拿下黑带。

唯独玩纸牌能让他消除焦虑感。以至于,在他干任何事的时候,他都手握一副纸牌。

在家里的任何地方、健身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早上还没睁眼之前,甚至和妻子啪啪啪的时候,都能听到他手中的纸牌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当理查德的妻子金聊起这一段的时候,微笑的脸上还是有一些震惊。

对于理查德的家人来说,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盲人,还是一个执拗、自我的盲人。

理查德和金认识的时候,他还能看到一点东西,虽然他知道自己将会迎来完全的黑暗,但他并没有将这一切告诉金。

婚后,随着他的失明,他的家庭也几经变故,好在他们彼此深爱对方。但金偶尔也会怀疑这种爱和依赖是否是一种被利用,就像是他的导盲犬一样。因为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偶尔需要金的时候,竟然会吹口哨来召唤她。

理查德家是扑克牌主题风的,儿子的名字是两张扑克牌名字的组合,他出生时的房间全是扑克牌装饰,锻炼每组必须是13个、26个、52个,因为分别是1/4副扑克牌、1/2副扑克牌以及整副扑克牌。

随着儿子的出生,“导盲犬”的角色便由儿子扮演。十岁前,理查德不断教儿子纸牌魔术,企图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但这件事对儿子来说,越来越像一种惩罚,于是自然就难见成效。

18岁,儿子去上大学了,理查德突然陷入一个普通老人的孤独之中,好在他还有扑克牌。

在有着“魔术界奥斯卡”之称的AMA颁奖典礼上,理查德被提名年度最佳近景魔术师3次后,终于获奖,在“魔法城堡”中拥有了自己的一角。

而在这里,有着著名的“戴弗农的角落”。戴弗农是过去百年的魔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人,他曾纠正了理查德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也教会了他一生受用的技艺和道理。

理查德认为自己不是一个魔术师,而是一个纸牌机械师。在排序上应该是这样的:

幻术师——室内魔术师——近景魔术师,但最难的动作是控制纸牌游戏结果的动作,魔术师并不能像他一样操控纸牌。

他或许喜欢掌握一切的感觉,因为他说:

“失去视力就失去独立,从一个可以自立的残疾人到一个依赖他人的残疾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已经拥了我所拥有的,无法接受拥有更少的东西,即使失去会持续到来。”

想必这逐渐失明的过程对要强的他来说,或许更加煎熬和恐惧,于是他逃避、伪装、拒绝盲人标配,似乎这样做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盲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查德也慢慢发生了改变,他开始学习电脑、使用手机,并在演出中前所未有地分享自己失明的经历。

妻子金鼓励他:“你永远不能克服你无法面对的事情。”

理查德正在接受盲人事实,并且变得开心了一些。他开始接受并拥抱自己充满黑暗的世界。

“我不认为,如果我没有失明,我能实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关于魔术一个很普遍的说法是:它有助于提醒我们,事情并不总是像人们看起来那样,限制并不总是限制。而理查德完美地证明了,世上的限制并没有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多。

理查德是个盲人,但关于纸牌,他看得比正常人更清楚。

理查德拿了一手烂牌,但谁也不能阻止他打出了世界顶级的王炸。

-FIN -

 6 ) 人生如果不能更坏,那就一定会越来越好呀

电影的前半段讲的是老爷子的倔强,坚持不承认自己blind,倔强去完成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去冒险,去征服,儿子的离开,是老爷子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吧,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搭档的离开,老爷子从正常的生活和心理上都有点接受不了,但这也是新生活的开始,后面的剧情开始转向温情,又是一个不一样人生的开始,人总是在重重困难之下开始被迫选择,并与最终的状态,和平共处。

 7 ) 芸芸众生,但有幸见证伟大

记下过一句话,你被什么驱动,什么就是你的命。

很显然,驱动理查德.特纳的是“我天生强大”。

我相信他在片尾所说的,失明是一种福赐,这样的人,易燃易爆炸,没有一点缺失破坏力也许会甚于美感。不像现在,他学会慢慢示弱,示弱很多时候意味着幸福的可能性。

片子很单纯,全程让人惊叹理查德.特纳纸牌技艺的炉火纯青,但我记住的却是他妻子的一句话,我一度在想他是不是在利用我。这句话能推导出一个爆款人设的衍生视角—天才周围寸草不生。越巨大的美好需要的养分就越多,这些养分来自于身边的人,他们主动被动的挖空自己,滋养天才。

那是什么在驱动他们?是光。

天才是光,是这个世界神迹的显现。不然理查德.特纳怎么可能在做爱的时候玩纸牌?不然理查德.特纳怎么可能数几十年如一日的乔装正常人?不然理查德.特纳怎么可能非要得到空手道黑带?

他偏执、任性、不可理喻,但他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极致,极致值得一切美誉。

真的,我打心眼对痴迷的人投降,每一次阅读或是观影,都是幸福感爆棚的体验。我是凡人,但能够见证伟大,心满意足。

 8 ) 身体不能选择,但人生可以。

理查德 ·特纳大概是世界上最精通纸牌的人。但这位纸牌魔术师靠的不是障眼法,因为他是一位盲人。

理查德令人惊叹的牌技靠的是每天16个小时的训练,靠触觉和记忆来分辨纸牌。说来很神奇,但其实就是克服生理的困难,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丰富经验和超强技能。

与此同时,理查德还精通空手道,甚至拿到了黑带。他生活中靠家人帮助,但自理能力很强,出门也不需要盲杖和导盲犬。他对“盲人”这个身份异常敏感,不喜欢在表演前被主持人特意提到他是个盲人,这是个内心有着真实深切痛苦和自尊的人。片中特别提到了另一位盲人,但她是位能够接受自己盲人身份和事实,并以此乐观生活的人。没有高下之分,只是人们相同的处境,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选择。但如果没有理查德的不服输,也不能成就一代牌匠。

 短评

自尊的魔术大师,他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弱者对待,不需要他人的怜悯。特别克制、每天练习14个小时,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跆拳道、健身上也是如此,常年坚持不懈。令人尊敬。

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人格最后都升华了。6

10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不是魔术师,而是牌术师。人生给了他最烂的牌,而他却化烂牌为神奇,炫目表演背后是超卓的毅力和疯狂的练习。“不管你拿到什么牌,都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不能玩。”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因为不服输才使他拿到了空手道黑带成为魔术大师 也因为不服输使他在接纳自己这个环节上做得特别差 很开心最后他打破了这个怪圈 成为强者接纳自己才是最让人动容的部分

16分钟前
  • Sigma von Zeta
  • 推荐

很强的强人...佩服佩服...电影原声很棒,加半星。4.5星推荐

18分钟前
  • bugz
  • 力荐

老头子有股倔劲,人生绝不认输,且要活精彩!他比常人都更努力,你一个健全人还有什么理由让自己松懈和放弃!

19分钟前
  • 夜神月的猫
  • 推荐

唯手熟尔?!

22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接受自己的弱点才是真正的强者。

25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一手烂牌最后打出“王炸”的效果。人生没有烂牌,不打到结束,谁知道是好是坏,认真打都将是好牌。

29分钟前
  • 电影学徒
  • 推荐

三半。最后片子找到了一条线,自尊心极强而为之努力练习的魔术师在六十岁开始有所改变,这对纪录片是可遇不可求。太太真是美,白色短发美极。妹妹也是强者,比大多数人都自由。觉得这个中文名熟悉,细想想起20年前写过一篇同名的文章

33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电影节翻成世界顶级牌术师。字幕没出来看了场原音更入心了。最终还是会和自己和解。才成真正传奇啊。一家人真好

38分钟前
  • kissbye
  • 力荐

这四星不是为电影打的,是为这个王者打的。失败的人都是因为对自己逼的不够。

43分钟前
  • alan3396815
  • 推荐

十分佩服这位大师的技巧

47分钟前
  • 我不是
  • 还行

人格特质十分鲜明 精力充沛 高自尊 自律 容易入迷 某种意义上说能一天练16小时的牌也是拜眼疾所赐 偏重传记 牌术细节讲的不多 师承dai vernon(竟然是胡迪尼同时代的人)

52分钟前
  • johoyo
  • 还行

一个盲人居然可以通过苦练成为厉害的牌术大师,人生拿到一副烂牌,但也不能气馁,努力让自己处于劣势也能继续努力下去,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56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真-牌不离手,就是喜欢这种触感。

59分钟前
  • jiade
  • 还行

纪录片最后渐渐的主题变成了与眼疾的抗争,然而特纳这位顶级魔术师却不喜被人称人“盲人”。

1小时前
  • 合纥
  • 还行

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而满血战斗,结果活成了独一无二的传说。当他终于放下面子,拥抱缺憾,老爷子却说"其实每个人都独一无二"。"You can't conquer what you aren't willing to encounter." #2017SIFF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

一个带着宿命般缺陷的魔术师,倔強的自尊心和疯狂的执着皆令人惊叹,最后一刻学会的却是「放下」,动容。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一生只做一件事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