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样女王

喜剧片英国2017

主演:玛格特·罗比,塞巴斯蒂安·斯坦,艾莉森·珍妮,凯特琳·卡弗,麦肯娜·格瑞丝,鲍比·坎纳瓦尔,博亚娜·诺瓦科维奇,朱丽安妮·尼科尔森,凯萨琳·戴尔,保罗·沃尔特·豪泽,约书亚·米克尔,埃文·乔治·沃拉泽里斯,卡拉·曼泰拉,杰森·戴维斯,凯莉·弗雷泽,安东尼·雷诺兹,杰森·麦克唐纳,迈尔斯·穆森登

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

 剧照

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2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3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4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5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6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3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4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5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6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7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8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19我,花样女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7 04:10

详细剧情

  托尼亚(玛歌特·罗比 Margot Robbie 饰)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之中,和母亲(阿丽森·詹尼 Allison Janney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托尼亚的母亲是一个冷若冰霜而又独断专行的女人,她在年仅3岁的托尼亚身上看到了她成为一名花滑运动员的潜力,就这样,小小的女孩被送往了由戴安(朱丽安妮·尼科尔森 Julianne Nicholson 饰)执教的花滑队里,开始了训练。  托尼亚的全部童年几乎都是在冰上度过的,直到有一天她在溜冰场遇见了名为杰夫(塞巴斯蒂安·斯坦 Sebastian Stan 饰)的男子,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杰夫改变了托尼亚的人生,却也成为了她的灾难,从此托尼亚要面对的,除了日益艰巨的训练外,还有来自杰夫的拳脚。在一场比赛中,托尼亚完成了冰上三圈半的跳跃动作,成为了美国第一个完成了这个动作的运动员,托尼亚因此名声大噪。

 长篇影评

 1 ) 不符合社会预期 天才也要被抹杀

今年的几大奥斯卡热门影片各有好处。可是私底下我最喜欢的却是这部只拿了最佳女配奖的《我,花样女王》 I, Tonya。这部人物传记电影恰恰是反美国梦的,讲述了一个出生底层的,游离在美国所需要的形象之外,靠自己实力说话,却被潜规则打压,终于进入奥运赛场,却被卷入袭击另一花滑选手Nancy的丑闻,最终被美国奥体中心官僚、司法、媒体、甚至普通人民所共同埋葬的天才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故事。

与欧洲比起来,美国人太在意“成功”,所谓的名利双收,最常见的路径有金融经济类,或是体育、娱乐造星类。可是无论在哪个领域追求美国梦,你总要符合这一个领域的特定心理期待。人们口口声声说着要有一个包容型社会,却总给每一个领域设定一个特定的期待样板。

Tonya,一个出身贫穷的正宗美国“红脖子”(南部低教育劣种白人),凭借自己天才般的运动技巧,闯进了一个新天地。可是人们对花样滑冰的传统心理预期是冰上芭蕾,这里的运动员常在古典音乐下优雅地完成动作,这不是一项纯粹的体育运动,除了运动技巧,还要竞赛“表现力”,甚至是考斯腾(服装)的视觉效果。于是与大量经费砸出来的其他选手比起来,连服装都要亲手用缝纫机做的Tonya自然处于劣势。Tonya太单纯了,她冲到评委团前质问,自己滑冰滑得最好为什么却得不到相应的分数,被评委以一种阴阳怪气的语调回答我们还要看表现,也许你没你自己想得那么好。假如Tonya是一个更圆滑和聪明的人,也许她可以乖乖听教练的,好好包装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一个符合大众预期的高高在上优雅美丽的花滑选手形象,就像她的竞争对手Nancy那样。可Tonya就是这个直性子、不肯矫揉造作的Tonya,她这样一个卑微的人,是如此不适合花滑社会的准则,最终总要被人为淘汰出去的。

片尾出现Tonya真人当年的比赛影像,与我们这代人习以为常的金妍儿的性感优美或是浅田真央的娇弱柔美的舞姿不同,Tonya更像一个开心的孩子在冰上手舞足蹈,完成三周跳直接开心到蹦跳呐喊,带着发自内心的欢快,隔着年代与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真诚的快乐。毕竟对她来说,滑冰是她人生中唯一一项能够真正掌控的事情,因此她在冰上是自信的开心的乐观的热情的。这种快乐本身难道不是一种“表现力”吗?可惜那些给Tonya低分的评委对表现力的真正预期是不会出现在明文规则上的,他们不喜欢这个粗糙的形象代表美国形象。虽然Tonya是再真实不过了的美国底层形象,她的实力也足以成为当时花滑世界第一,却刺激到了潜规则下那群精英的神经。

为了夸大戏剧冲突,电影中,玛格特·罗比所扮演的Tonya更粗野,但Tonya真人从相貌到嗓音都更柔和,冰上动作也不像玛格特·罗比所表现得那么生硬,笑起来还憨憨的。不过与事实相同,Tonya一直不受官方待见。

左为演员,右为真人。

Tonya太可怜了,她从来没有被世界温柔对待过。对比一下,媒体把Nancy塑造成公主,把她当狗屎。Nancy被袭击,全美哗然,挨打是Tonya的家常便饭,却没人当回事。美国民众毕竟还是非常买账体育明星的,尤其是Tonya是第一个三周跳的美国运动员,拿到奖牌,终于开始被人民爱戴,可惜这全国性的爱却也不过昙花一现。那桩袭击丑闻是个罗生门,当事人各执一词,Tonya非常可能是无辜的,被猪队友拖累,这可是精英们把她打回原形的好机会,于是她被终身禁赛了,她才23岁啊,一个刚刚23岁的天才运动员的闪光的机会本来还有很多。却可惜社会的秩序制定者,并不允许这样的另类存在。

在庭审上,Tonya绝望到语无伦次,她说,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没有受到过教育,她可以接受一切惩罚,只是不能终身禁赛啊,难道自己再也不能滑冰了?法官根本不耐烦,与当初那些嘲笑她的服装的评委的嘴脸如出一辙,律师也冷静(冷酷)劝她接受(真希望有个古美门律师来帮她),她在法庭上孤立无援地痛苦着。

对Tonya来说,她的人生的全部快乐都在花样滑冰,除了花样滑冰她什么都没有。就像另一部电影《她比烟花寂寞》中的大提琴家杜普雷一样,杜普雷最后变得歇斯底里怀疑人生,因为如果没有了大提琴,她就不再是她了。这些天才离开了自己的天才的领域,也就什么都没有了。因此美国官方、司法、奥体中心官僚全都欠Tonya一个道歉,他们毁了一个以花滑为唯一目的的运动员的一生。


追究这个姑娘悲剧的一生是怎么来的,大概要从出身讲起。近年国内有一个被炒得火热的让人恶心的概念叫做“原生家庭”,就好像一个人的人生中的不幸的所有原罪,就来自于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本身不敢苟同,当一个人有强大的思考能力时,家庭绝对不是一切罪孽和痛苦的来源,可惜Tonya从小没有机会接受到爱,因为母亲的冷酷,所以丈夫的一点点温暖就成了她全部的光芒,因此被母亲嘲笑居然嫁给了第一个夸她漂亮的人。母亲也不能说是根本不爱她,至少在贫困的状态下还供她学了滑冰,也警告过她不要跟打自己的人在一起。可是,人生与性格都很扭曲的母亲只会带给她伤害。而丈夫这个人呢,他当然爱Tonya,把Tonya从最初的家庭中救出,最后却也摧毁了她的运动员生涯。

Tonya和前夫Jeff

电影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把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像开玩笑一样讲出来,有种老娘过去就是那么惨,又如何的感觉。就像日本电影《讨人嫌的松子的一生》一样,那位一生缺爱的女主角松子的悲惨的一生用一种滑稽的方式被回放。其实对大部分人来说,艰难的生活总是以丧和黑色幽默为基调,回首看过去的生活,过不去的坎儿都显得很可笑,制造无数幸福假象和掩藏在假象下的悲剧的人类社会本身也很可笑。Tonya太可怜了,出生不幸,游离在美国所需要的quality(高级)形象之外,靠自己实力最终还是不行,这个社会不同情弱者

有人指出印度的阿米尔汗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讲的都是有天赋的人的成功。那么I,Tonya的意义在于,它不单单是重新披露了花样滑冰体坛史上的那桩丑闻,更坦白地承认,只要没能符合社会圈子的预期,连天才也是会失败的。在普通人在职场上遭遇差别忿忿不平时,在努力追求的目标最终落空时而失望时,你知道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的运作规则。每个国家都有形形色色的不公正,当少数族裔可以靠play the victim card的方式维护自己时,阶层问题反倒无人问津,导演勇于把这样一个故事搬上大银幕,指出人们不堪的预期,redneck继续当white trash才对。大量励志鸡汤骗人说不幸的人都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可是底层人被牢牢踩在底层,甚至加上踹几脚,你要他们如何成功?一定要重新包装,讨好那个想挤入的圈子才行,每个圈子都不需要另类。

电影播出后,对当年的袭击事件缄默的主角Nancy重新接受采访发话,她说自己当年只是受害者,这是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唯一身份。的确她是受害者,过去同情着她的媒体民众对Tonya拼命发难,现在的民众就反过来认为她是心机婊。可Tonya也好Nancy也好,她们都不过是社会制度下渺小的一员罢了,造成贫穷的是社会,制造痛苦和仇恨的也是社会,人们却总津津乐道当事人的恩怨纠葛。

这是一部非常令人叹息的电影。


几位主要人物的结局引人深思。

Tonya离开冰坛,走上了拳坛,满足人们看戏的欲望,即使再艰难也靠自己一次次站起来。她再婚并当上了母亲,并特别强调,她是个好母亲(She wants everyone to know she is a good mother)。

Tonya的前夫也再婚了,特别有意思的是,新的妻子的名字跟Tonya当年的对手一样,也叫Nancy。

Tonya的母亲跟女儿没有多少联系,据Tonya最后的消息,她现在生活在色情商店后。

Nancy也当了母亲,离开冰坛后参加过舞蹈比赛,后来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994那一届挪威奥运会,Tonya曾中途退场重新调整鞋子(电影中有还原),与奖牌无缘。Nancy以微弱差距败给了乌克兰选手奥克萨娜·巴尤尔,屈居亚军。各种比赛中,虽然Tonya技术一流,但Nancy的印象分数永远高一大截。

1994奥运会影像 Nancy印象分

影像资料,1991 U.S. Figure Skating Championships,美国滑冰赛,Tonya首次挑战三周跳成功,这是她最开心的一场比赛(电影中有还原)。

Tonya 1991 U.S. Figure Skating_腾讯视频

公众号:穆尔登格

 2 ) 到目前为止,能跳3A的女单运气都不算好

最近才开始关注花样滑冰运动,对这项运动略知一点皮毛,和近年来突飞猛进的男单跳跃难度相比,女单的跳跃难度一直没有太大的进步,从80年代的伊藤绿,到最近表现可圈可点的纪平梨花,能跳3A的女单选手到现在也只是个位数,其中日本选手占了一半,最出名的应该是昵称为猫的浅田真央,坚持了3个奥运周期,前几个月才宣布退役。

细数在国际赛场上完成3A的女子选手,没有一个人拿到奥运金牌,伊藤绿和猫都拿过奥运银牌,距离金牌只有一步之遥。银牌虽好,可终究不如金牌,那些跳不出3A的选手反倒拿到了奥运金牌,想想也是无奈。

具体说到Tonya Harding,以前只知道她曾牵涉进袭击对手的丑闻并被终身禁赛,可是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却不清楚,看完这部电影,虽然知道电影里讲的不一定全是真的,不过还是对她多了份同情,作为美国第一个跳出3A的女单选手,如果好好利用这份天赋,她应该会有更好的发展,可是却因为这个丑闻,23岁就被终身禁赛。看看意大利的鸡姐,被禁赛几年后又复出,30岁还能拿奖牌,如果Harding不被禁赛,她会不会有更好的发展呢?

到现在为止,能跳3A的女单运气都不算好,希望能跳3A3T的纪平梨花争气,升组之后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

 3 ) 洪流中的困兽

1.玛格特最后化妆间里的那场哭戏太动人了,内心的苦涩和悲恸一次次冲破控制力的防线,面部肌肉的每一次抽搐都好像是残喘的困兽在和命运做最后的挣扎。阶级的壁垒,原生家庭的拉拽使个人与或明或暗的竞技规则之间有种近乎残酷的疏离与冷漠,而这只是社会异化光怪陆离的一个究级角落。 2.很多影评里提到的“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在电影里显得有些突兀,剧情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看到使用这种手法的必要性,与其说是随心所欲的灵动,不如说是技巧滥用的违和。

 4 ) 故事很好,但是故事就是故事

昨天晚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周六晚上六点五十的场,几乎满场。

故事真的是个好故事,演员也演得非常不错,而且从tonya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说实在的,很博观众的同情,也很博我的同情。

首先我说以下对tonya这个人的看法,我很同情她,从她能拿到全国冠军这一点看,她无疑是有天赋的,而且她可以说非常努力,不是一般人一样的努力。但是很不幸,她的原生态家庭太不给力了,妈妈一共结过六次婚,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成长还一直伴随着暴力,我相信这些事情不可能没有在她心里留下阴影,这些事情也注定了她悲剧的人生。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我很同情她。

不过我在google上搜了这段原来的故事,我觉得电影有刻意美化tonya这个人物的嫌疑。事实上,她就是参与策划这件事情了,实际情况她参与的可能远比观众看到的多,从这点来看,我觉得她确实应该为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你不能说因为我穷,因为我家庭教育不好,我就去害人,还好nancy是没有被怎么样,那如果真是被打残了呢?打的不能参赛了呢?我查了下nancy本身也是工薪家庭出身。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那难道因为nancy家庭完整,因为她更出色所以她该被打?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觉得我又不是同情她,因为并不是每个出身卑微像她那样出身的人都会有她那样的行为。而且都是成年人,做了什么就应该要付出代价。

不过上面这段与电影本身的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只是我看了一些以前的故事发表的自己的看法而已。

 5 ) 看完这电影,我开始讨厌花样滑冰

(首发于 壹条电影 微信号:yitiaomovie)

坦雅·哈丁是美国首位完成高难度冰上三圈半跳跃的选手,在她之前,美国无人敢尝试这个动作。

她1970年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家境贫寒,母亲有过多任丈夫,她是母亲和第四任丈夫所生的孩子。坦雅小时候,父亲便离开了家,母亲的冷漠与粗暴让她的童年雪上加霜。

她刻苦训练,努力成为专业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1991年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坦雅得到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银牌,1992年和1994年得到美国花样滑冰锦标赛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金牌。

坦雅在职业生涯如日中天的时候,意外卷入一起丑闻。当时另一位花滑选手南茜·克里根在更衣室遭到不明人士袭击,膝盖受伤。经查,袭击者为坦雅当时的丈夫杰夫·吉卢利。坦雅本人因包庇罪被终身禁赛。

此后她转战拳击、摔跤,但不久便草草结束了职业生涯......

坦雅(左)和南茜(右)

坦雅事件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乃至世界花滑界的丑闻,美国编剧斯蒂芬·罗杰斯将坦雅事件改编成剧本,并由导演克雷格·吉勒斯佩拍成传记片《我,花样女王》。该片豆瓣评分8.1,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剪辑提名。

说实话,这是我看过的最压抑的一部传记片

一般的传记片会采用正面人物作为题材,而《我,花样女王》却用了一个丑闻女主角。片子的形式很奇特,在剧情之中加入了类似采访的段落,借坦雅(玛格特·罗比 饰)、前夫杰夫·吉卢利(塞巴斯蒂安·斯坦 饰)、母亲拉沃娜·戈登(艾莉森·珍妮 饰)以及涉事人员和记者之口,逐渐还原丑闻事件的真相。

电影在表达某些沉重话题例如家庭暴力时,也出乎意料地没那么沉重,而采用了滑稽的方式。

坦雅第一任丈夫杰夫·吉卢利对坦雅一次次地施行暴力,但坦雅却一次次妥协,甚至用自嘲的方式来给自己开解。这使得本该沉重的家暴话题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坦雅婚姻的不幸,不是因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么?

坦雅对家暴的理解是:“我的丈夫是因为爱我才打我。如果他不爱我,为什么要打我呢?”

坦雅的母亲也在肉体和精神上双重虐待她,无论坦雅取得好成绩还是遇到心爱的男人,母亲都会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永远一副冷脸,随意暴打已成家常便饭。

坦雅穿上婚纱的那一天,母亲依然毒舌:“我不知道说什么,嫁给第一个夸你漂亮的傻子,你可以跟傻子上床,但不要嫁给傻子。”

和对丈夫的家暴态度一样,坦雅也用“妈妈打我是因为爱我”来解释母亲的虐待。

当一个人缺爱缺到了极点,就会把别人的暴力自动转化成爱,这在医学上有个专业的名词;斯德哥尔摩症

影片中,坦雅不止一次说道:“我感觉到我被爱着。”在和杰夫恋爱的时候,在被家暴的时候,在1991年获得全美锦标赛冠军的时候......

除了冷漠毒舌的母亲,坦雅只从父亲身上得到过温暖。电影开头有一段坦雅和父亲在林中打猎,坦雅想和同龄人一样有一件皮衣,父亲就亲自为她打了一只野兔。冰天雪地,稀疏丛林,小坦雅和父亲像一对好朋友一样聊着天。

可惜,父爱转瞬即逝。被母亲赶走时,父亲表现出的冷漠与母亲如出一辙。小坦雅撕心裂肺的哭喊牵动人心,她内心的空洞从此形成......

极度缺乏爱的人会像抓救命稻草一般抓住一丁点的爱,杰夫就是那根稻草。坦雅有一定程度上的“恋父情结”,她忘不了,放不下杰夫给过的温暖,杰夫的关心和赞美仿佛父亲又回来了。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让坦雅离不开猪一样的队友

杰夫收到恐吓坦雅的匿名信,这促使他想用同样的方式恐吓南茜,但杰夫的朋友肖恩居然偷偷雇人打伤了南茜的膝盖,原来寄给坦雅的匿名信是他一手写就,肖恩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刷存在感!

爱的缺失,被外界瞧不起,又让坦雅虚荣心膨胀,急于表现自己。在参赛着装上她特立独行,过于花枝招展而显得轻浮,这减低了她的分数。1991年坦雅第一次用冰上三圈半跳跃震惊全美,一时间她成了各家媒体竞相报道的人,虚荣心极度膨胀。面对丈夫杰夫,她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

坦雅的这种暴发户形象直接暴露出她贫寒的出身。除此之外,影片还有多处直接间接地提到了她的出身。比如坦雅一直被人们称为“红脖子白人”,“红脖子白人”是美国精英阶层对从事底层劳动的白人的蔑称;坦雅在学校被叫作“白人垃圾”;母亲叫坦雅在侮辱她的人的牛奶里吐口水,这间接证明了坦雅确实是被美国精英们蔑视的“下等人”。

所以,电影的前半部整个就在为我们描述一个人生惨到谷底的女人,为什么?

因为坦雅职业生涯覆灭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乃是花样滑冰界的潜规则——冠军选手必须代表美国形象,而且是精英阶层的形象。这一点坦雅明显不符合。

坦雅曾因评委们故意打低自己的分数而抗议,她甚至追到某一评委的车前问原因,结果得到了这个令人心痛的回答——

这从来都不止是关于滑冰本身,你不是我们想要树立的那种形象。我们需要的是有着完整美国家庭的形象的选手,而你根本不配合。”

连媒体也公然嘲笑坦雅:“天啊,不可能吧,这就是我们的花滑冠军。”

事实上,花滑训练费高昂,大多数美国花滑选手都出身殷实家庭。坦雅的母亲把赚来每一分都投入了坦雅不菲的训练费中。参赛着装上,除了经济限制,坦雅的审美因出身所限,几乎无法穿对衣服。她公然在比赛中对评委抗议,评委一脸戏谑地对她道:“我们打分还要参考造型因素。”

教练也对她说:“如果你穿着得体,也许分数会更公平。”

而坦雅的队友兼对手南茜·克里根则符合评委们的要求。南茜来自富裕家庭,有良好的教养,气质高雅,穿着得体,并且绝对不会像坦雅那样对评委爆粗口,更不可能拦车质问。

在这里,花滑运动已经完全不是一项运动,而成了一场政治秀。当运动员的成败不是取决于竞技水平,而是取决于家庭环境和地位,这就注定了她必将跌入地狱,无法翻身

坦雅几次表达对这种生而不公的愤懑:“南茜有私人训练场地,也许摔倒了还会有专人扶着。”当丑闻发生时,舆论几乎一边倒倒向南茜,这对坦雅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公众的盲目是更大的伤害。当丑闻发生时,媒体一边倒倒向南茜,公众的情绪被煽动,讨伐伤害代表美国形象的凶手的声浪日渐高涨。谁还会关心真相?坦雅的教练劝她去向公众道歉,只有道了歉,这件事才会过去。

当公众的情绪被煽动起来时,真相就变成了最不重要的事

坦雅最终被终生禁赛,即使她转战拳击和摔跤,希望继续活在公众视野中,但职业生涯也很快结束了。

杀死坦雅的是她自己,是最亲密的人,更是无数双看不见的手。评委要求花滑冠军选手能代表美国精英阶层形象,公众也默认了这一点。当强者不符合这一“潜规则”时,只会遭到全社会无情的打压。

这样的“暴力”太常见了:寒门学子一朝功成,却被公众打上“凤凰男”这一鄙视意味浓烈的标签;靠双手打拼上位的女性,人们忍不住会怀疑她被“潜规则”;学生时代师长喜欢的“好学生”常常遭到孤立......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华裔大一新生遭美国一亚裔兄弟会霸凌致死事件正式宣判。据悉,每年至少有一名学生被亚裔兄弟会虐凌至死。该兄弟会默认霸凌“试用期”成员,成员级别越高待遇越好,做事也越轻松。他们视喝酒为融入群体的必要条件,喝得越多融入得越快,很多新会员不得不喝,狂吐甚至饮酒过度死亡。

影片末尾,坦雅在拳击场上自白:“毕竟我太了解暴力了,美国想要有人去爱,但更想要有人去恨。那些恨我的人总是说,坦雅,说出真相吧。但并没有真相这种东西。这就是我的人生,这他妈就是真相。”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看不见的那些人生里,暴力每天都在发生。是啊,这他妈的才是真相。

 6 ) 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

小Tonya尿在冰场上的时候,你可能开始期待她登上领奖台的样子,开始期待她与母亲和解的样子。天生热爱,坚持,不择手段,隐瞒,爱与恨,自私,挣扎,妥协。在技术能力层面,坦雅向所有人证实了:她可以。Tonya那段crosscut慢镜头,太精致了。再看1991巅峰的那场比赛,这种跌宕起伏实在太美了。
       然而当丑闻发生时,谁还会在乎真相如何呢?没有什么酒比现实更烈了,情感真是太复杂的东西。说什么不公平,说什么这是集体暴力,你可以解释每一种行为,但当一切都混在一起的时候,到底还能不能像判断对错一样得标记每个角色。

 短评

算是普遍无趣的传记片中有点意思的了,超级喜欢艾莉森·珍妮扮演的母亲,毒舌、冷漠、控制欲强,气场满分,酷到不行。

4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看完五味杂陈。天才选手穷极青春去追求的事情,败给了性格和家庭。面对裁决的时候她才23岁。就像每一个难度跳跃一样,在起跳时就知道是否能成功落冰,但是在空中一定会尽力挽救,在摔倒后也要一秒爬起来。大概生活就是这样,也只能这样。

8分钟前
  • 小慢
  • 力荐

本年度最带劲儿的传记片,美国梦的阴影面,想被全世界爱,却被全世界恨甚至沦为笑柄,绝不讽刺,非常矛盾,完全真实。花样滑冰的世界里当不成公主,搞女子拳击又发现自己不是怪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真相,生活总他妈随心所欲地整你。”

1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歌有点多不过还挺好听。Janney演得不错。整部片看下来感觉有点大杂烩,要说是David O. Russell拍的我会信,最后比赛那整段拍法演法又照搬黑天鹅。作为制片人的Robbie还是演员私心过重,太想趁高人气一步登顶,导致整部片都隐约弥漫着一股“老娘也要像表姐石头一样拿奥斯卡”的味道。

1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她的经历本来非常美国梦,但在她的故事里,正是大众对美国梦的定义,毁了她的一生。它的每个环节都很优秀,特别是剪辑和剧本,这部电影想要的表达的让人觉得很复杂,是童年毁一生,女主角自身的性格使然,还是遇人不淑,嫁了个渣男,还是体育世界的潜规则和偏见,原因确实“非常矛盾,非常真实”。

2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不断打破第四面墙与观众的互动是亮点,小丑女塑造的Tonya可以说是美国梦最好的正/反面教材。真相不只有一个,恶人并不是怪物,能在不知不觉中洗白这点比较厉害!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I, Tonya》,又名《老娘,唐嫣》,以及《溜冰吧!妈妈》。编剧是Steven Rogers(不信你看看编剧是谁),讲述冬兵背叛他、和小丑女相爱的故事,于是,后来,冬兵这个负心汉遭到了报应,被朋友陷害,成为了全世界最憎恨的人。

2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直觀的疑惑是:譚雅的穿著不像冰場淑女,究竟是她不想,還是不能?畢竟外行如我無法想像,一個全美紀錄保持人兼奧運先發,會拉不到贊助商贊助一件也就五千美金的賽服。連帶的疑惑則是:何以本片視角層層,唯獨不去訪問譚雅的任何一位同行呢?例如斷腿的那位?她們不也是清楚美國夢真相為何物的證人嗎?

31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笑点无比密集,但暴力的部分也很惊人。角色塑造都很棒,妈妈尤其突出,Alison有希望拿奖。可以说很好地描写了红脖的生活状况,挺让人唏嘘的。营销号可以用的标题:冬兵竟敢家暴小丑女!…之类的吧

34分钟前
  • 兔安叽
  • 力荐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被禁止自己终生追求的东西,因果轮回,世事无常,别丢失自己。

3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3.5 合格的娱乐片,剪辑和镜头组合炫酷,演员也很卖力,罗比很不错。但是我希望看到不止是目前这样一个“没文化的倒霉红脖女恰好会做三周跳”,而是说多一些,这样一个能用身体表达音乐的天才运动员,付出了和才华匹配的汗水,却败给了保守的美国和难以摆脱的家人。但那样可能就不是喜剧片了吧

4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红脖出身,女性被施暴,一个黑点毁掉整个职业,这片简直踩中了当下所有的热点话题,母女的表现太亮眼了。伪纪录片以及打破第四面墙的形式看似突破,实际上在大空头之后这个花样也有被滥用的嫌疑,中段人物的塑造也不够好。另外全片的“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还说“不存在真相”,洗白姿势不要太难看

4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还行

很酷的妈妈,很帅的老公,有趣的解读。如果是请艾米亚当斯来演女主,就是神还原了。

47分钟前
  • 竹和
  • 力荐

小丑女演得好,她妈演得好,那死胖子演得更好……艹!干!那死胖子!

49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毁掉一个天才需要分几步?需要几个人?

50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用一个十足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毁灭性的悲剧,前半段全程都在哈哈哈,后半段事件爆出后越来越心酸凝重。第四面墙的手法用得很6很得宜,给你看一群欢乐的傻逼,如何深陷在一出罗生门之中。而艾莉森的演技又给极品老妈升级出另一个旷世奇葩的新版本。父母皆祸害,渣男毁一生,上帝是幕后的傻逼大boss。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太残忍了,真是一出黑色喜剧。生活是一碗狗血,Tonya喝得真干净。老妈表演真是秒杀众生。冬兵贴个胡须难掩帅气。不断转换角度,多角色插叙,以及打破第四面墙,喜剧化手法让电影看点十足。最后还要说下罗比,她可是和罗南一样是90后!

5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Domestic violence isn't funny

1小时前
  • 粉色林宝
  • 还行

聚光灯只有一束,污点从四面涌来。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餐刀入臂流出的血,让人明白亲情的冷酷;子弹擦枪弹出的血,让人懂得爱情的残忍;拳台痛殴咳出的血,让人饱受命运的玩弄。在这个只相信鲜血不在意眼泪的舞台,流着泪向评委或法官哭诉,都毫无用处。冰面旋转三周半,却永远活不出模范人生。在血与泪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才是被命运踢碎膝盖的小女孩。

1小时前
  • 西楼尘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