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片韩国2005

主演:韩业云,全成焕,徐智锡,孔宥硕

导演:金基德

播放地址

 剧照

弓 剧照 NO.1弓 剧照 NO.2弓 剧照 NO.3弓 剧照 NO.4弓 剧照 NO.5弓 剧照 NO.6弓 剧照 NO.13弓 剧照 NO.14弓 剧照 NO.15弓 剧照 NO.16弓 剧照 NO.17弓 剧照 NO.18弓 剧照 NO.19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04 17:51

详细剧情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有两艘渔船,主人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全讼挽饰),他依靠两艘船谋生,陆上的人们来这边钓鱼或看风景。老人和一位少女(韩业云饰)一起生活,她是10年前老人在岸上捡到的,此后少女再没有上过陆地。老人等着少女年满17岁时就会与之结婚。  来钓鱼的男人们经常想占女孩的便宜,老人为保护女孩不得不用利箭来警示对方。一天,和父亲一起来钓鱼的大学生(徐智锡饰)在船上为神秘的少女所吸引。老人觉得事情不妙,每天监视少女并不允许她靠近大学生,而16岁的少女也逐渐对外面的事物产生好奇。大学生得知女孩儿将要和老人结婚,就决定带上少女逃到陆地……

 长篇影评

 1 ) 《弓》及遇到金基德

相遇是命中注定的奇迹,这不仅可以用在人身上,对电影也是的。

当初在杂志上看到《空房间》的影评就及其向往那种失语状态下的脆弱和唯美,只是那时我还没有注意到金基德的名字。

今夜看了《弓》,下了很久一直雪藏的一部电影,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出自与《空房间》同一人之手。仍然是令人窒息和有些绝望的失语状态。

找了很多影评来看,因为电影里很多东西冲击的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后来才发现,原来《弓》已被归为情色电影一列,再一次对评论界给予金基德的电影为情色电影持匪夷所思态度,就像网络上将《空房间》译成了《空房诱奸》,我讨厌这种无耻的没有底线的炒作行为。

金基德不回避性不能说他就情色。我一直都执拗的认为好的现代艺术作品是不能离开性和情色的,因为在性面前,人才是回归了作为人类的属性,赤裸裸的面对生物本能会让每一个人都变得脆弱不堪——这就是千百年来我们太过依赖社会属性的结果。

其实金基德最初的几部电影确实是有些表现欲望的东西在里面,而且有一些就是纯表现人的欲望的东西,但是《弓》不是的。从这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人性的思考慢慢地在升华。可能他最初只能透过性来感受到人性的某些真实,而到了《弓》他几乎可以跨越欲望和性来抓住人的本质。

所以,我不同意说《弓》同样描写的是人的欲望。

看过《空房间》的人一定对电影中精细的场景、颜色、人物眼神的特写印象深刻。可以这么说《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细小的地方就不多说了。最令我震撼的有两个地方:

1、当少女被男孩驾船带走时,被困在大船上的老人用小船上的栓船的绳索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小船越走越远,老人脖子上的绳子越勒越紧,老人的脸由白变红又红变紫,两只眼睛几乎要突出般的鲜红。镜头就在老人的眼旁拍摄他脸上的细微变化,足够震撼人心。

2、少女察觉了老人的自杀行为匆忙赶回去救他,终于还是和老人举行了隆重的传统婚礼。婚礼结束后,面对身穿白裙熟睡在甲板上的女孩,老人投海自尽,而他临死前射向天空的那支箭却最终落在了少女两腿中间的位置,代替老人得到少女初夜留下鲜红的血迹。

这几乎是电影的后三分之一情节。每一分钟的发展都在无声中越来越紧的抓住你的心弦。越来越多的疑问会出现在脑海:
少女与老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感情?

老人用自杀的方式面对少女与年轻男孩的出走,究竟是做最后的挽留努力还是表达了对没有了少女后孤独生活的恐惧?

少女回到老人身边究竟是怎样的感情驱使?难道真的没有爱情吗?

答案很复杂,复杂到几乎理不出头绪。就像少女似乎狡诈似乎单纯的眼神一样,你分不清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一个游离于道德之外的故事,这是一个排斥人类社会属性的故事。

我始终想不明白作为电影名字的“弓”虽然在电影中站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它所隐喻的意象究竟是什么。但可以隐约地感受到老人与少女之间那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关系和情感全凭这一张弓维系着。

仍然被困在那样的感觉里:很多想说,却理不出头绪形成文字。每次看金基德的电影最后都会得失语症,不仅有封闭自己的倾向更失去了用文字表达的能力。

 2 ) 再见,亲爱的处女膜

那个男人叫金基德。那部片子叫《弓》。

我之前听说过金先生的《漂流浴室》。我之前看过金先生的《撒玛利女孩》。

听说《漂流浴室》的时候。我是个高三毕业生。至于片子。是一个高二学生跟我神叨叨说起来。那时候我的生活是电视和上网聊天。浙江沿海的暑假。有台风。并且有人流行起给台风命名。关于片子。那个女孩黑洞洞的眸。给我一点亮光。却没有言语。

看《撒玛利亚女孩》的时候。我是个大一学生。我在康胜或者科闻。我永远不知道哪个是哪个的其中一个网吧。我看它内部的电影系统里。有这部片子。总之。那个时候我很寂寞。尽管身边坐着一个男人。操CS。用上海话骂岗边阳子。我看着。等到女孩下坠的时候。发现我旁边的男人搂着我也在盯着我的屏幕。这成为唯一一部我们在一起看的电影。我当时不清楚导演是谁。结尾只是太巧妙又太合乎常情。

我有一段时间。看日本小小说。那个作家叫星新一。他的故事总是在结尾的时候特别干脆。特别让人揪肠断肺地“嘣”地一声却完毕。

其实后来看影片花絮。觉得金其实是一个特别谦恭特别温和的男子。他应该不像北野武那样。遭遇面瘫。因此肌肉僵硬。他的脸是韩国人。那种特别柔和的样子。

但是金也喜欢血的。好像。在撒玛利亚女孩里。父亲简单原始的杀戮。原因也是特别简单的。因为女儿援助交际。他无声无息。不责怪女儿。不说穿。却追宗着把那些个嫖的男人各个击破。

《弓》的老男人。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看着女孩子遭人调戏或者与任何异性接触。他也是什么都不说。拿起这弓。箭便射过来。他只会用他的弓说话。做成乐器。弦声悦耳。或者只是武器。攻击他自认的戕害来源。


金在自己的一些影片的花絮或者拍摄介绍里。虽然我不懂得他的言语。但是我感到他的说话。不是那种他描绘男人的样子。友善沟通。微笑述说。不是。那些男子的样子。

那些男子。沉默寡言。心里算好一切。心里明了一切。却固执己见。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管他合法不合法。那个时候。脑海里也就只剩下。他要保护的那个人。是女儿或者是年幼的未婚妻。

最重要的是。他从来就是缺失与人交流的机制。孤独的船。丧偶的家庭。

我不探究。金的家庭身世给他的种种潜移默化。

我记得很久之前看一篇完整分析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的文章。说到他年幼时候与父亲种种矛盾。爱的缺失。导致了一种阙如。即使在成年之后和好。他的所有电影都带着种种的痕迹。来探讨父子关系的可能性。最新一部是热火朝天的《世界大战》。暂且不说。

其实我特别不喜欢。看电影还要想那么多背景。甚至想到这导演出生时候一个小感冒给他的神经系统带来的异与常人的变化。呵呵。当然这就是所谓影评人。

我的《弓》。我分了那么多次看完的《弓》。那个妖形容的笑起来像猫的女孩子。那个我和草屡屡提到像星野的男生。足够了。眼神不过是最初的爱欲之前。燎原之火之前。那点星光。足够点亮这混浊的海水。

无论如何。我倒也是从来没有这般力气地去爱一个老男人。但是今日。倒是要说我真的欢喜他。

他被离去的船勒着。眼里灼出的泪光。他在温暖的阳光里和她对拜。他最后勇敢地决绝地跳下去。他最后化成箭拿走她的童贞。

即使是“星野”自以为了解的事情。自以为了解的人。到最后。他终于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捉摸的。他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对着空气开始呻吟。叫声。也许高潮。殷红的血迹在白色裙子上。像美丽的毒药。即使他抱着她。那箭从天而降。

最后他们这样安详。

那女孩。那个屡次微笑将人收服的女孩。看着水波茵茵。终于完成。

那船这样神奇地沉。这样精尽人亡的快感。至于亲爱的处女膜。让它在诡异的意象中见鬼去吧。

 3 ) 《弓》孤绝:新月和浪涛,色情的金基德


题记:
势到八九分即已,如张弓然,过满则折。
――――宋·朱熹

宇宙有多小,四目相对时只是心愿的缠结萦绕。
人间有多大,两两相望时或许从此咫尺天涯。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过程,就如太极的图形给予我们的启示,有个诗人这样说过:为了永恒,我们告别!
没有人间,没有地狱,更不会有天堂,只有那嫣红洒落,在波涛汹涌里流转,金基德经过多年的修炼已经走火入魔。
他当下的电影已经沦陷于东方的魔法,从情色的角度已经到了化境,所有讨论细节的言论都没有意义,他只有一些散珠,只有岁月之链才能复员。
在《弓》里,东方的佛教思想和西方的恋父情结被导演纠结在湖上,他对于佛的理解从算命的箭射向佛像就可知晓他到了去相存真的境界。
少女的眼神和王祖贤的《倩女幽魂》里的扮相一样的狐媚,少女的眼神充满对于男性的挑逗,这部电影是宗教的?还是人意?
影片里老人和少女是怎样的关系不太重要,电影描绘的是欲望之海里人的绝对。
我曾经无数次问过男性一个绝对化的问题:当你生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而你的妻子成为了黄脸婆,在没有任何社会惩戒原则的前提下,你会不会对你的女儿动邪念!
许多人一脸正人君子说:禽兽的想法!
是我想法龌龊,还是他们惺惺作态,我无从得志,不过本能的故事民间笑话里的和尚击鼓已经说明?
那么什么让你止步?《弓》显然解答了这个问题,而痞子王朔也在《顽主》里表明了这点。
弓上紧绷的弦才能拉出动听的音乐,少女从幼时到初夜是一个弦不断拉紧的过程,少女和父辈的关系是充满暧昧的,这是成长道路上她第一次遭遇的男人,在老人颈项的绳索和少女远去的关系里我们看到,金基德直指人心的坚决,作为东方人伦,父亲和女儿的乱伦是被世俗道义禁止的,电影审查制度也会干涉,所以,导演将故事设计成了老人和少女的关系,电影里无数次的洗浴镜头都很纯真,这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在父辈目光下慢慢的含苞待放。
电影犹如佛家的偈语,所以导演再一次抽空了存在,在心灵海上的孤岛上营造问题和回答问题。
这是境相而不是实在,去探讨情节是否合理是小看了导演的雄心。
此片给我美感和震撼的是少女秋千和射向佛像的箭,这个充满韩国风情的段落让我想到了中国张艺谋导演馆惯常的伪民俗,我觉得在韩国影坛金基德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讨巧的方法,而林权泽就如他的削发明志一样对于他们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景是为了境而造的,那段老人走后少女中箭的镜头无疑是成长的仪式,洁白的裙子和那玫瑰般鲜红让将要带走他的男人知道了这样的穿透就是小小的锚却扎得很深。
船为什么沉了,它代表着少女时代的结束,拿弓做乐器表示着父辈和少女的关系,他是父亲手中呵护的道具也是保护少女抵制入侵的武器。
金基德辨正地处理着人类基本关系,极简主义美学的风格让夕阳下的大舟小船笼罩在悲情之中,景色在他的影像中布满了宿命的沧桑感,水载舟亦覆舟的主题在弓和弦的关系里叠加。一切只是念起念落,古典的民俗和风景里在心灵里建起精神的家园。
父亲的宿命在于送别,当女儿婷婷玉立的一刻就是被人虏走的之时,这对于春花秋实园丁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撕心裂肺的苦痛,所以,为了拒绝痛最好的方法就是死亡。
金基德没有一丝的掩饰,他撕裂了所有禁忌,只有赤裸的存在,在那船上等待解脱束缚的人,这就是那个大学生上船的增长原因。
这是金基德最为色情的一部,他将欲望的张力达到了崩塌的临界点,扮演少女的徐敏贞唇红齿白,性感的嘴唇和充满挑逗的眼神有着野性之美,导演没有让感观刺激成为目光注意的对象,整部电影体现了抑制之美,演员的选择往往决定了观众认同,这个女生确实有着让人想入非非的念头。
在金色的夕阳下,舟在远方……箭是雄心的象征它最终将成为母性之舟的桅杆,没有桅杆的舟是无法远行的,在寓言的电影里读解和你的修为有关。
人声嘈嘈,河水静默!

[img]http://www.cnmdb.com/upload/images/title/2005/06/11/20050611234210_52708_943.jpg[/img]

【附录:】
《弓(Hwal)》韩国2005
导演 金基德
主演 徐敏贞
片长 89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7,欣赏性8.5(一部另类的情色片,推荐收藏)

2005年12月3日 星期六 20时31分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4 ) 《弓》:金基德式的游戏

  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至此,直至终老。
                                       ——题记

  《弓》是我看过的金基德执导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是《春去秋来又一春》。佛像、水中孤岛、深海中飘荡的船,少女迷离甜美的微笑,从《春》到《弓》,金基德一直用自己的腔调说话。时间、地点、背景被大刀阔斧的裁掉,逼仄的空间,简甚至于无的台词,贯穿始终的音乐,这一切被幻化成为符号,洗练、精准、一语中的符号。

  在一艘斑驳的大船上,老人用十年的时间与世隔绝的抚养了一名女孩,目的是等她长到17岁的时候与她结婚。女孩长大,如一颗红艳的樱桃,甜美诱人,老人每日爱惜的给女孩洗澡、梳头、握着她的手入睡、在日历上标注婚期。她是他的庄稼,他每日辛勤浇灌、施肥、捉虫,期盼秋天收割的庄稼。但船上忽然来访的年轻人给女孩带来了外面世界的消息,于是女孩的眼神愈发躁动不安起来。老人苦心经营的棋局被拆了招,他气急败坏的大笔划掉日历牌上的数字,也难以改变女孩即将逃循的实事。女孩终于与年轻人坐上小船离开,老人把与小船连接在一起的绳索套上脖子,女孩发现,返回大船与老人抱头痛哭。最后老人心愿得偿,与女孩身穿韩国传统服饰在大船上成婚,然后把箭射向天空,自己投入深海。女孩与落下来的箭奇异交合,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过程……

  我一直喜欢纯粹的东西,纯粹到朴拙、纯粹到奢华、纯粹到固执、纯粹到矫情、纯粹到黒、纯粹到白,纯粹到无……《弓》就是一部努力接近纯粹的电影,温柔与暴戾,慈悲与杀机,没有一丝留白与过渡,看似突兀却异常合理的摆放在一起,让人到抽一口凉气。

  这让我想起一则禅门公案“南泉斩猫”,一个“斩”字违背了佛门基本戒律“戒杀生”,却惊醒众人,这挥刀一斩打破了人们的思维惯性,有醍醐灌顶之感。而《弓》里老人与少女的不伦之恋,在那个企图营救少女的年轻人惊骇的眼神里,是否也有一些“斩”的意味?

  当然影片所表达的并不仅仅如此,欲望与宿命如海上迷雾,从头到尾笼罩了这个故事。很多时候我们借了爱的名义,燃起熊熊欲望。这欲望犹如一张逐渐满涨的弓,苦心经营、缓慢铺陈、瞄准、定位,一箭射出,然后我们向着垂死的猎物微笑。《弓》用细腻沉实的笔触,力透纸背的描写了这样一个拉弓射箭的过程。

  我有多爱你,就有多自私。为了得到你,我用尽了所有决绝的方式,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然我最终占有你,手中筹码已失,空空如也,空空如也,我再无能力消费你,于是在最巅峰处坠落成灰。你是我早已算好的结尾,我在此生等你、遇你,就是为了偿还你,此刻一切业已完成,我沉溺于欲望的深海,于海中微笑。

  拉弓射箭,许是尘世男女最乐此不疲的游戏。

 5 ) 一箭惊心

“弓的伸缩之间蕴含着力量与美丽的声音。我情愿这样生活下去,直到生命的终结”——金基德【弓】


--------------------------------------------------------------------------------

 

浮生,古船,十年一梦。欲望,人性,纠割交缠。荒芜的水域故事,凄楚,离奇。

 

【弓】。金基德,十七天的拍摄,诉说传奇。

 

一贯失语的情结,逼窄的空间,纠缠不清的情与欲。

弓做的乐器,发出二胡似的清音,哀怨凄美,如泣如诉。

 

是【撒玛利亚女孩】中从窗口坠落的女子,有着一样甜美迷离的笑颜,清澈单纯的眼睛。寒冷的冬季,即便是飘雪的日子,总也是一袭齐膝的短裙,颜色杂糅的毛衣。爱赤脚的女孩,有着白晰修长的双腿,青春的身子。

 

苍桑的老人,有如豆的黑眼珠,孤独倔强的神情。弓,力量与美的化身,在武器与乐器的转换之间,消逝了青春。夜夜挣扎的欲念,在手与手的寻找之间,定格。日历,记载等待的日子。婚期,是他残存的幽梦。

 

风潇瑟,裙裾飞舞。望远镜,望也望不尽的远方。秋千荡,荡也荡不完的岁月。

光影斑驳。人群,来了又去了,去了又来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是爱情,打破了原本封存的宁静。乱了,规则。乱了,心绪。乱了,重复的日子。

恼恨,愤怒,撕扯,如万箭穿心。昔日平静的水面,波涛汹涌。囚禁与抚养,保护与占有,真情与欲念,模糊了,混淆了。人性,在混淆中被放大。千疮百孔的佛像,破旧飘摇的古船。说不清的离愁别恨,道不明的辗转挣扎……

 

没有什么能拗得过一颗情窦初开的少女之心。

孤独凄楚的老人,将绳索,套上脖颈。生与死的挣扎,在一念之间。

人性散发的光辉,终于可以覆盖欲望。去了又回。纯洁善良的天性,视生命胜过一切。

没有悲凄,她脸上只有宁静和微笑。婚服,明媚。盛装的女子,格外高贵,美丽。外面的世界,远了。英俊的男子,渺茫了。她,在凄美的乐声中,睡了。散开的裙裾,洁白如花。

 

纵身一跃的美丽。放爱一条生路。人性的光耀,闪烁。虔诚无悔的老人,于水上,划了一道苍茫的孤线,沉落,波澜不惊。

 

朝天射出的箭,消失,又咻咻地嗅着来路,插向它想要的去处。

 

一箭惊心。在迷幻的空间,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转变。初次的处女红,绽放在洁白的裙裾间,如一朵怒放的花。鲜红,妖艳。十年一梦的温柔等待,夜夜挣扎的欲念,在一刹那间,得到了慰安。

 

一箭惊心!

 6 ) 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至终老。

    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至终老。这句话出现在韩国导演金基德05年的一部作品《弓》的结尾。金基德的作品,每部都像是成人寓言,带给我难忘的视觉经验,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掏出了我原始的共鸣,又仿佛是未删改版的格林童话,血腥却又放射出灿烂的人性之光。《弓》继承了他以往的好几部作品(《漂流欲室》,《撒玛利亚女孩》,《春去春又来》,《空房间》),在视觉上进一步深化了各种隐喻,在思想上不断升华。
    影片一开始便出现本片的最重要的隐喻载体----弓,这是一把两用的弓,亦琴亦武。老人将它改装成一把弦琴,拉出悠扬苍美的乐曲。这首乐曲由始至终神奇的贯穿着整部电影,无论悲伤,无论幸福,无论平淡,无论激烈,仿佛所有的感情都能用它完美的表达。除去这首曲子,这部片就几乎算是一部默片,只能偶尔听到配角们几句对白,作为主角的老人与女孩,则没有半句对白,整部片算得上是纯粹视觉的解读。许多熟悉的意象都带出新颖的内涵,耐人寻味,庄严的佛像,神秘的微笑,浑浊的海水,残破不堪的渔船,锋利的鱼钩……金基德的作品总有一套其自成一格的逻辑,是相当成功的作家电影,更是喧嚣社会中的一方净土。
    绿黄红作为主色调贯穿始终,其余的景都是灰蒙蒙一片。三色的点,画在女孩眼角,是老人对属于自己的物品所做的记号;三色的飘带,挂满渔船,是吉祥的祈祷;三色的丝线,缠在弦上,象征弓的力与美;三色的佛像嵌于橱柜,满载着老人的希望。整部影片充满着各种矛盾,情节紧凑,对比强烈。绿象征生,红象征死,黄则是生命的全过程。
    六岁时女孩被老人诱拐到这艘孤船上,在这海中央与世隔绝的与老人生活了十年,老人靠着带客人到船上钓鱼维生。女孩仿佛一张白纸,天真,纯洁;老人仿佛慈祥的爷爷,疼爱,照顾着女孩。但这一切都只是老人的预谋,可以设想,这位老人,一定是一个孤僻内向的人,他不善言辞,不爱与人交往,甚至从未碰过女人,可内心的原欲总要爆发,他便在十年前,决定带着这个女孩来到船上,抚养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注在她的身上,等待着当女孩长大成人的那一天,能成为与他心意相通的妻子。十年来,一切都按照老人的计划顺利地进行着,小女孩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与老人相依为命,老人显得平静而安详。可意外总会发生,女孩渐渐成长,情窦初开,她的眼里不再只有慈祥的爷爷,而是对外界的人或事充满好奇,老人看在眼里,心里早打破以往的平静,变得躁动不安,直到有一天,老人带回来的客人里,有一位与女孩年龄相仿的男生,女孩本能的对他产生强烈的好感,老人懊恼至极,最担心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
    在这与世隔绝的船上,唯一计算日子的工具就是一本日历,这是一本画满佛像的日历,之前老人总是耐心的,充满期待的,每天划着日子,当老人预感到女孩的心已离他远去,一切变得不可掌控时,他开始欺骗自己,偷着每次将日子划多几日,后来竟然整页地把日历撕去,老人对女孩的占有欲与日俱增。当着佛像做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真的非常讽刺,不过有趣的是,我觉得这种对待神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十分符合金氏电影逻辑的,他将一种普通人对神的敬畏与乞求转化成为一种与神交易。当神作为敬畏与乞求的对象,它是高高在上的;但当它变成交易的对象时,它就是平等的,而且所谓交易,是在实现不了时可以追讨的。还有一处非常震撼的便是女孩荡着船沿的秋千,双脚可以触碰到海面,船身正对着秋千的位置画着一幅华丽的佛像,这个场景非常浪漫。但这却是老人独特的算命方法,也体现了老人与神是一种交易关系,老人拉着弓,瞄准女孩身后的佛像,女孩荡着秋千,老人随时有可能射中女孩,但老人与女孩都十分平静,仿佛这只是一种仪式,老人以女孩的生命与自己的幸福作为赌注,换取神的预言。
    女孩的神秘微笑是十分诡秘的,饰演女孩的演员是《撒玛利亚女孩》的主角之一,以前看《撒》,我就一直对她的微笑难以忘怀,仿佛这微笑背后充满故事,又仿佛它背后一片空白,一种非常暧昧矛盾的情怀,难以言喻。无酒而醉,谓之青春,在《弓》中,这个女孩总是浪漫的,有灵性的,一切原始的,粗糙的东西都能成为她的玩具,她甚至能戴着拔掉插头的耳机听音乐,她仿佛是纯精神的,这为其最后的高潮埋下伏笔。从开始的无欲无求,到情窦初开,再到奋力挣脱,到最后峰回路转,一切都是通过她的神秘微笑,锋利的眼神来传达。金氏电影往往善于用最简单的意象表达最复杂的情感,直接而强烈。
    世俗观念与道德在金基德的电影世界里是行不通的。他有着自己相信的一套的爱与痛,罪与罚,债与偿。这也是他电影的精华,世俗告诉我们对与错,但我们有权利不妥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反抗自己所憎恶的,这种生存准则弥足珍贵,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本片的高潮,便是最后十分钟,女孩在最终得以挣脱,能够离开老人开始全新的人生时,她毅然决然地决定帮老人完成最后心愿,与他成婚。的确,一场婚礼,在女孩的心中并不代表什么,甚至还觉得挺有趣,而这却是老人毕生的心愿,所以女孩决定以此报答老人十年来的感情。将要带着女孩离开的那个男生则代表着世俗成了整个婚礼的见证者,虽然无奈,但他的目光始终是宽容的,善意的,勇敢的。女孩与老人终于完成了形式上的婚礼,接下来,大家都会好奇,这老人与女孩能成为真正的夫妻吗?金基德的创造力与大胆作风果然不会令人失望,老人在完成心愿后自尽,投海前向天射出了最后的一支箭,女孩睡在小船上,随即,这箭神奇的插在女孩的两腿之间,女孩则完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激情独角戏,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很荒诞突兀,但我觉得按照剧情的铺排,这是最符合逻辑的发展。老人也许在生理上早已失去了能力,但他在精神上强烈的想要得到这个女孩,这股精神之力强烈的化身为那支箭,而作为女孩,她从不觉得自己是否真的欠了老人什么,她认为重要的是老人觉得她背叛了,所以她希望能在最后以己之力报答老人的一切付出,在索取与给予上,两人精神上达成了共识,那一切都可能在精神上发生!
    看完金基德的电影,不知为何,我总能找到许多安慰与共鸣,也许在精神上,我与他有很多共同点;也许在现实中,我与他都是精神异类。

 短评

下了个蓝光版的,连着电视机,准备吃晚饭的时候看,突然发现没中文字幕。我问老婆:咋办?老婆问:谁的片儿?我说:金基德的。她淡定地说:他的电影从来不用字幕。果然,看到最后,毫无障碍……

7分钟前
  • 胖达叔
  • 还行

一晚一部金基德。

11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一船一弓一汪洋,一老一少一秋千,欲望弥漫几时了?无可奈何去归来,化身为剑破身处,纵身海底为一体。

13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问 金基德的电影有多少人飘在海上 多少少女被欲望环伺 多少创新形式表现做爱

1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配乐极致了。

1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片头开始出现的弓尾部,就极像男性的勃起阳具,因此弓本身以及拥有者就是欲望的化身。但老头具有可能是性无能者,因此寄托于“结婚仪式”等外在进行欲望占有。但当无可挽回时,只能寄托于象征欲望的弓箭,完成象征的交合,此时完成了占有也结束了占有。

22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弓箭,曾是保护少女贞操的武器,也是安抚少女孤独的乐器,在这里,更成为与少女交媾的性器。

26分钟前
  • 临素光
  • 推荐

一句话总结:老d子的意淫。最后还设计了个“用弓箭破处”的镜头我真的笑死……

30分钟前
  • Recht
  • 很差

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至终老...

32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真是灵气的片子。环伺着的欲望,以最恪守的程式执行,涤荡了所有尘世气息。海上世外,无言无语,弓弦铿锵,血染素衣。玄境之爱,超越年龄与生死,流着汩汩禅意,变态却也美丽至极。

33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个人最不喜欢的一部,原因不明

35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金氏电影风格集大成之作:极简场景、少量对白、线索性道具、对灵异宗教的迷恋以及密不可分的性与暴力、牺牲救赎的自戕情结。弓与琴,射在佛像脸上的预言之箭,互相洗澡,膜。老人:不可挽回坍圮的中国封建王朝;青年:新兴但有欠传统韵味的美式文化;少女:左右摇摆试图建立脆弱平衡的大韩民国。

37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金基德的镜头语言很好,但是本质上就是个变态啊……要不是心咨课的作业,我打死也不愿解译丫电影里的象征意味……

38分钟前
  • 裸踝
  • 还行

前腿弓后腿绷,爱情让丫发了疯~

40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1.还是金基德钟爱的套路:隐喻符号,宗教意象,极简或封闭环境,超现奇观与情色暴力,这回男女主角依旧毫无可辨识的对白。2.不变的悦耳配乐随剧情折转生发出不同情绪,口含鱼钩同[漂流欲室]。3.自[当哈利遇到莎莉]后又一次"假装高潮"的出演,搭配飞箭出红的神交仪式。4.弓与弦乐,秋千射卜。(8.3/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极简又极端的孤独世界,依然有一位老者,与一位少女。恩公、长辈、主人与情郎的身份模糊了,含苞待放的亲密与性就成了指日可待的果实,伦理暧昧了,放在这段关系里又有怪奇的天地谐和。脏污与纯真竟已无从以常理评定,这才好让那些特殊的妒忌与留恋,埋藏了暗涌涛涛的感伤。悠悠岁月一下子坍塌了,私心成了自己脖套上的纤绳,而弓箭作为这具疲软肉身最强硬的性器,除却一箭挺拔的撩拨,再无留存的意义。(好久没看金基德了,悼念下这位曾经为我开启韩国电影大门的导演吧。)

47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不是叫《弓》吗,力与爱在一张一弛中的美

50分钟前
  • 还有什么更好的
  • 还行

船中的老人与少女,他们不仅仅是具备情感联系的相对个体,更组成了一个弹性的系统。弓箭是表达的载体,传达不发声地愤怒,而力量和美都来源于弓绷紧的那一瞬,所以无论谁想撤出这个系统,必将先在情感受制中自毁。这是一个没有结构的上乘剧本,它的高潮恰恰就是少女的高潮。

52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女孩张开双腿,神交的那一刻,顿时颅内高潮,一股不可名传的震撼与悸动。能把东亚儒释道与西方伦理神学交合的如此通透的导演,放眼望来,金基德绝对扛得起一面大旗,就犹如梵高当初模仿浮世绘,这种欲说还休的内敛与奔放往往更直戳人心。至于金氏标签中常常出现的情色,则可长篇大论了。

5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为什么金基德的电影总要加一个"情色"的标签?

57分钟前
  • copymi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