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角王

剧情片美国2008

主演:米基·洛克,玛丽莎·托梅,埃文·蕾切尔·伍德,马克·马戈利斯,托德·巴里,沃斯·史蒂文斯,贾达·弗雷德兰德,欧内斯特·米勒,迪伦·基思·萨默斯,玛西娅·让·库尔茨,约翰·德利奥,阿杰·奈杜,亚伯拉罕·阿罗诺夫斯基,夏洛特·阿罗诺夫斯基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剧照

摔角王 剧照 NO.1摔角王 剧照 NO.2摔角王 剧照 NO.3摔角王 剧照 NO.4摔角王 剧照 NO.5摔角王 剧照 NO.6摔角王 剧照 NO.13摔角王 剧照 NO.14摔角王 剧照 NO.15摔角王 剧照 NO.16摔角王 剧照 NO.17摔角王 剧照 NO.18摔角王 剧照 NO.19摔角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0

详细剧情

  绰号“大锤”的兰迪•罗宾森(Mickey Rourke 米基•洛克 饰)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独立摔角圈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留下了无数经典的比赛,其绝招“大锤粉碎压”更虏获众多狂热的摔角爱好者。  但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属于“大锤”的时代早已远去。出于对摔角的热爱,兰迪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圈子,他忍受着生活拮据,忍受着伤痛困扰,只为了和陪伴多年的摔角迷们享受每一次秀所带来的莫大快乐。他固执地追逐着最后一丝荣光,私人生活却越来越糟。长年奔波以致和女儿斯蒂芬妮(Evan Rachel Wood 埃文•蕾切尔•伍德 饰)的关系疏远,剧烈的撞击和不断摄取处方药又令他的心脏接近崩溃边缘。孤独的他只能在每次艰苦的比赛之后,从脱衣舞女卡西迪(Marisa Tomei 玛丽莎•托梅 饰)那里得到些许短暂的安慰。  因身体的原因,兰迪决定退出摔角圈,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并找回家庭的温暖。但经理人策划了一场二十周年的经典重赛。为了毕生钟爱的摔角、为了狂热执著的摔角迷、为了心中长久以来所坚持的,兰迪终于再次披挂上阵,重返擂台……  本片荣获2008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2009年英国艺术电影电视学院奖(BAFTA)最佳男主角奖(Mickey Rourke)、2009年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男主角。

 长篇影评

 1 ) 充满真实感的挣扎

    《摔跤王》有着很多让我看的噱头,比如金狮奖获奖影片,但是让本片先让我一震的倒是它的一张海报。海报上,长发的摔跤手垂头扶在摔跤台的围栏上,像是要挣扎着站起,显的有些无力,显的有些悲壮。片中的兰迪就是这样,在摔跤台上拼搏,在生活中挣扎,又频频倒下,最后还是回到梦开始的地方,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整部影片给人一种充满真实感的励志和感慨。

    开场的片头以欢呼声和剪报表现着兰迪曾经的辉煌,这两、三分钟足以勾勒出一个曾经在摔跤场上不可一世的王者形象。但是片头结束,影片正式开始的时候,就打出字幕“二十年后......”,不留太多铺垫,开始的这几个字幕已经透出沧桑,接着是兰迪沧桑的面孔,沧桑的背影,沧桑的嗓音,一个已经付不起房租的摔跤手,一个平时要打短工的谋生的摔跤手的生活,透出岁月的磨砺。片中有个细节,当他辉煌不再时,当人们称呼他的姓氏时,他总会强调“叫我兰迪”,“兰迪”二字实际上已经不单单是他的名,那是象征的是一个绰号“大锤”的摔跤手的光荣岁月,当他变的苍老,当他因为心脏病眼看着要告别世上唯一能给他荣光的职业,他只能靠坚持这个称谓来保持他的尊严。

    当人失意时,总会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本片的两条兰迪的情感路线以励志片常见的模式展开。一是爱情,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身边美女如云,兰迪一定是纵情声色犬马,但是也有他心中的佳人,一个脱衣舞女卡希蒂。而如今光荣不再,孤独的兰迪更是将她视为倾诉的对象,而红颜知己却与他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也是辉煌不再。脱衣舞和摔跤,显然都是带些吃青春饭色彩的职业,从兰迪对卡希蒂的依恋也可以相见他们都还年轻的时候该是何等风光。看似强悍的兰迪,在生命中灰暗的日子里面,其实感到孤独和无助,他需要有个人倾诉,他与卡希蒂在车上聊天,一起去给女儿买衣服的片断是片中颇为温情的时刻,男人间往往不会如女人一样在困境时互诉衷肠,抱头痛哭,所以,每个男人都需要一个他的知心女人,在他脆弱的时候,这常常是他情感的依靠。另一条感情线是兰迪和女儿的亲情,事业风发时不顾家庭的故事已经太多,兰迪与女儿的关系从极其紧张到开始有了缓和,这短暂的日子,也是兰迪在心脏病发作后最开心的日子,忙忙碌碌于功名后,终于感到与女儿平静散步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这个粗线条的汗子,在那一刻的细腻令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本片最让我感到出色的还是它在进入些看似俗套的剧情时,却不流于俗套。当兰迪认为自己可以享受平淡生活时,他的情感依赖都产生的动摇,一种有些残酷,但是让人感到真实的动摇。励志片很多故事都是虚幻的,并不是脆弱的男人都惹人怜爱,让女人一下子想与你共度一生,兰迪有他的尊严,卡希蒂也有她的原则,所以,兰迪的情感试探造成了他们关系的僵硬。而恶劣的父女关系不是靠几次碰面,几次情感的冲击就能完全改善,兰迪和女儿的过去,在片中没有详述,但是女儿一句“我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在哪里!”已经说明一切,开始缓和的亲情竟然那么脆弱,一次失约就能将之摧毁。所以,兰迪再次陷入生活的低估,这是二次失意,却也是他抗争的开始,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归宿,他是兰迪,那个在摔跤台上可以摧毁一切的大锤,商场柜台不是他的舞台,摔跤台才是他梦想的载体,所以,带着脆弱的心脏,他回到了摔跤场,在后台,虽然面对着赶来劝止的卡希蒂,但身后那山呼海啸的呼喊才是最大的感召,正如他回到台上对观众所说,“我要告诉你们,因为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爱你们大家!”,片子最后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解决,兰迪从高处以他的绝技跃下,他是生是死?他是否与卡希蒂能重归于好?他与女儿能否达成谅解?这一切留待观众自己去遐想。我喜欢本片兰迪最后的决然,他回到台上,可能会失去生命,但是他要有始有终,平庸窝囊的生活只能加速他的死亡,所以,抛去那些励志片常见的事业失意后情感上的温情虚幻,他从倒下的地方重新挣扎着站起,这让人感到心痛,让人有些沮丧,但是这才是感人的真实的力量,兰迪在摔跤台围栏上高高站起,他已经高于生活的艰辛,之后的一跃是多么振奋人心!

    对我来说,《摔跤王》是一部充满感染力的电影,兰迪的艰辛和挣扎,都显的那么真实。而主演米基洛克的表演确实很自然,毕竟之前他也是个进入低谷期的演员,而这个跟他颇为契合角色完成了他的再次辉煌,在我看这部电影两天后,他摘得金球奖最佳男演员,虽然另一位提名的西恩潘同样出色,但是两人谁获奖我都可以接受。更何况,正值经济危机的恐慌弥漫的今天,这样一个失意中奋起一击的充满真实感的角色确实充满了感召力,毕竟,比起兰迪,至少大多数人还有颗健康的心脏,面对生活暂时的困难,也如兰迪一般吧,挣扎着站在高处,纵身一跃,将它压个粉碎。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1f5fe050a953595b1138c23d.html

 2 ) 做男人是一条不归路,所以真男人不多

兰迪是个真男人,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想
我并非说一个抛弃妻儿,在外面搞一夜情忘记陪女儿吃饭的人就是男人。
  《The Wrestler》的拍摄手法让我想到了《Once》,用一个HandyCam追拍,多数时候让人感到片子是个记录片,片子本身讲的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当年大明星摔跤手的老年悲惨生活,凄凉而寂寞。你可以从故事里看到很多内容,我看到是,兰迪是个真男人。
  兰迪有着男人的爱好:游戏,女人,摔跤。我认为男人的本性就是沉迷,沉迷于美色,沉迷于游戏...我现在有许多朋友沉迷于摄影,卖车买莱卡,这些我都能理解,男人有一种执着,当这种执着带着理智的时候,就变成了毅力,当这种执着失去了理智,就变成了疯狂。如果你是女孩子,你大概记得和初恋男友(不上床的不算好不好?)热恋时的疯狂吗?
那就是没有理智的执着,如果你找了个比你大20岁的男友,你可能就无法体会到那种疯狂,取而代之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一丝丝总缠绕着你的温暖,这是理性的执着。兰迪,他也沉迷,他沉迷于自己过去的辉煌时光,他沉迷于自己的过去,他不是罗宾,他是大锤兰迪。他的沉迷是疯狂的,没有一丝理性的,他可以放弃家庭,爱情,以及生命,只为重演一次20年前他的经典时刻···男人就当如此
  《灌篮高手》里,我记得樱木说过:我是一个篮球手,结果激发了大猩猩的斗志。而兰迪每次说,或者想说自己是一个职业摔跤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画面都很凄凉。
  “我是一个职业摔跤运动员”
  “对不起,恐怕你的心脏无法再应付那样的运动了”
   对于任何一个男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比死亡更让人痛苦的噩耗。
  试想下你是一个爱好摄影的人而你缺失去了视力,你是一个钟爱音乐的人却失去了耳朵······摔跤是一个残酷的运动,伤害自己,娱乐别人,你需要的是坚强的心脏···而这颗心脏坏掉了。
  兰迪尝试过重新挽回父女间的情谊,尝试着去得到一位女人的爱。试着接受自己不能摔跤了,就在超市鲜货的生活。
  他能做到,他也能做好,他都能做好且做到过。但是男人的热血不会因为他枯萎的心脏而不在他内心里流淌。
  如果给我一份真爱,放弃现在的一切,只换回那么一个momment,你愿意吗?
  摔跤的过程是兴奋而痛苦的,如同爱上了一个不停伤害你的女人,堪比抽烟,喝酒。


  有没有一个男人因为吸烟有害健康而真正不吸烟了?
  有没有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不停伤害你的女人而真正的放弃了这份执着的爱?
  如果有一天,你再抽一根烟就会死,但是你可以站着死,或者你可以在地上爬一辈子。
  如果有一天,你再和心爱的女人做一次爱你会死,但是你死在床上,死在你爱的人的怀里,或者你可以把鸡鸡割掉活一辈子。
  当失去了的一切让你成为男人的东西,折磨着你男人的心脏许久,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任何其它东西让你执着的时候?
  你愿不愿意像一个男人一样死去?

兰迪最后死没死,片子没有讲
但是他从头到尾,都是一个真男人

 3 ) No country for old men

当有一天你终于发现自己老了,再也垮无可垮彻底的磕不动了,那时候感受最强烈的一定最先是孤独。你发现自己也开始抱怨了,抱怨现在的时代稀烂,如今的歌手都是娘娘腔,现在的运动员根本不能跟你年轻那会的相提并论,甚至连酒都变得难喝了。要是运气还好,你还会有一个自己的爱好,甭管吃喝嫖赌抽,这会儿没人再能轻易说服你,老子就好这口了,死了算球。

看过WWE的都知道那玩意有多假,但我有时候也奇怪,就算再假物理规律是无法躲避的,像那种站在柱子上纵身跳下砸在对手身上的动作,掌握不好就不可避免骨折的惨剧。看过这片子之后我才知道这些人是一帮高超的演员,他们强壮厚实的肌肉只是为了好看和减轻伤害,他们熟悉各种药品和创伤处理,可以迅速完成一般的外伤治疗,在场上也是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剧本进行表演,私下里他们彼此亲切而礼貌。然而微薄的收入和不断的运动伤害还是不断侵蚀着这些人的生命,当男主角怀着一颗近乎破碎的心脏坐在比赛的签售现场做宣传时,他放眼看过去一帮老友几乎都是残缺不齐的身体和苍老的神态。那一刻是如此苍凉,英雄迟暮的感觉已经够悲情了,而为了生活还不得不强撑,让人倍感唏嘘。

当男主角开始明白自己老了,他被一种无法逃避的孤独包围。就像电影《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要表达的,我们共同拥有的过去的时代才是温暖美好的。他喋喋不休的回忆80年代有多么好,80年代有那么多好的乐队和音乐,那也是他的最辉煌的时代,他拿到了几乎所有的荣誉,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上演过自己的经典比赛。他想转型成一个甘于平淡的老男人,干着一份超市里卖熟食的工作,有个亲爱的女儿和一个聊得来的女人,过上退休的生活。然而努力失败,他煞费苦心挽回的父女情瞬间崩塌,自己一直喜欢的靠跳脱衣舞养活儿子的女人也不接受他的感情,他默默回到熟食柜前干着枯燥琐碎的工作,终于不可遏制的爆发了。对此时他来说,摔跤不再是谋生的手段,那是生命中唯一还有光芒的东西。

这不是一部类型片,虽然直到影片差不多结束前我都这么认为。男主角不是《阿郎的故事》里的周润发,不是《阿虎》里的刘德华,更不是《洛奇》里的史泰龙,他不是为了爱情金钱荣誉子女监护权或者其他,他的世界已经只剩下这最后一场比赛。赛前他安抚心脏祈求上帝保佑,在我看来是祈求能够让他完成这最后的演出。进场时背景音乐响起了枪花乐队的《Sweet child o' mine》,观众起立鼓掌欢呼,台上站着他20年前的对手,这才是他的时代。他将对手击倒在地,拒绝了裁判和老友的劝阻,蹒跚着爬上台柱,在台下观众的欢呼中摆出经典的“大锤粉碎压”的pose,面带微笑坠下台去。

这部电影也几乎是男主角米基·洛克本人的写照。他也曾经风光得意,帅得一塌糊涂。然后几经辗转影坛和拳坛,再回来时已经是破碎的面孔和苍老的身体。他本人的故事或许比这个剧本更跌宕,2008年威尼斯电影节上,评委会主席维姆·文德斯说:“这部电影里有着真真切切令人心碎的演出,而我说心碎的时候,你知道我在说米基·洛克。”

 4 ) 有冲动去补上那颗星

 昨晚和哥一起看了这部电影,说实在的,假如不是哥力荐的话,我是不可能去看这部名为摔跤王的电影的,男人间的那种打斗热血的片子我是不太喜欢的……
   不过看完之后觉得心情难以平复,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无奈?悲伤?各种感觉都有吧……
   然后今天上豆瓣看到了徐记大白兔的那片影评《坏小子们老去》,很有感触~
  影评链接:http://www.douban.com/review/1774930/
  看这篇影评前我是给四星的,但看完这篇影评之后我真的有冲动去补上那颗星。
  当我知道其实他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想再去仔细回味一下这部电影。
   昨晚看的时候觉得很多场面太血腥了,很多地方让人无奈让人悲伤,那时我已经不想再看下去了,因为觉得很难受,但是我哥逼着我不能移开目光,只能看下去,我只能在心里说,这一切都是演戏,所以没关系,他一切都好……
   但现在我知道了,大锤的故事,其实就是他的故事,所以戏里的他的感情如此真实。导演是多么的残酷啊,不知道他是用什么心情演绎这个与他那么相似的角色呢?从最高点跌落后的人生是无奈的,更是惨痛的,看着兰迪迈入熟食部准备揭开帘子,背景响起了拳击场的欢呼声,只是,当他揭开帘子走进去时,一切戛然而止,他失去了他最爱的舞台,因为他那颗为这个舞台狂跳着的心脏已经无法承受下去了……
   或许他应该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死去,这样的话,他就能永远停留在他最美的那一刻,只是,现实始终是现实,英雄总有迟暮的那一刻,松弛的肌肉,颓败的容颜,衰颓的现实,当看到他连房租都付不起了,当看到他只能和小孩子打那80年代的红白机游戏作为娱乐而且无法理解现在的小孩子所喜欢的游戏时,当看到他只能在脱衣舞娘身上寄托自己的感情时,我深刻地明白到了,时间是最残忍的……
   但我庆幸着,至少,他最后还是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那个他最爱的舞台上,有尊严地死去,看到他最后在舞台上说的那些话,看到他再次站到摔跤绳上,看到他悲伤地看着那个已经没有了她的身影的幕布后淡然地一笑然后纵身一跃,把他的生命定格在那里……
   这个舞台的确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归宿了……
  对于米基•洛克,我无法知道年轻的他是多么地英俊多么地桀骜不驯,但现在,55岁的他用自己真实的经历演绎了一个摔跤王的一生,以至于我觉得似乎分不清什么时候他在讲自己的故事,什么时候他演绎着这个角色,或许,他们一直在一起吧……
  最后,哥,谢谢你,让我看了这部电影。。。
  最后,我补上了那颗星……

 5 ) 但愿每一天你们都是崭新的处男

要从什么地方说起呢。有一段时间我痛恨自己的不成熟,以前。在我的想法中,不成熟与天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也不是通俗意义上成熟的反义词。我的意思是说,不够世故,不够老练,不够装逼......事实上,这些词相对你们,对我而言,还有别的涵义,只是,原谅我,没法准确地将这些细微的难以言说的差别表述出来。举个例子来说,我认为我抽烟的样子不够性感,如果你见过格里高利帕克抽烟的样子的话(suede的妖孽主唱也不错)。Just kidding.(事实上我对吸烟本身一点兴趣也没有,也缺乏烟瘾。但难免的,你需要一些东西来帮助你渡过那些难熬的时刻,你会发现,燃烧的不是烟身,而是你该死的肮脏的邪恶的矫情的高尚而纯洁的灵魂。这话听起来就很矫情,并且装逼,但你们中的一些人肯定知道,这话是多么正确。)

如果你们真的知道我在说什么的话,你们应该会明白,我说的是我痛恨我自己看起来不够成熟,而不是痛恨自己不够成熟。因为压根儿就没有“成熟”这回事,而只有“看起来成熟”这回事。没有一个男人会自动成熟起来,天然地成熟起来。所以老鲍勃迪伦才会唱到“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成熟从来不是一个男人的天然属性。我关注的不过是外界的世俗的评价,而无关内心,因为我真切地知道,我没有任何一个瞬间是“成熟”的,过去不会,将来也不会。我内心深处全是些遥不可及的乌托邦,现实在彼处无处安放,一地鸡毛。

看起来不够成熟这回事儿,绝大多数人都有着广泛而深刻地体验。说话总是掌握不了分寸,得罪所有人、情绪总是挂在脸上,让大家都难堪、扣西服的最下面一颗纽扣、脸上粉底的颜色和其它裸露部位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喝咖啡的时候忘了将勺子拿出来、和陌生的异性说话时候不敢直视对方眼睛,或者要不就是一直死盯着对方眼睛而不知最好将视线置于眉心或者是鼻尖、和陌生人上床时找不到对方的G点。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你没有办法应对一个稍微陌生的环境和境况。或者更简单地说,你一看就是个雏儿,生理心理都缺乏深度开苞。

说到雏儿,想起假期回家,突然发现那帮难兄难弟,竟然连一个处男都寻不到了。这真是一个人神共愤普天同庆的消息,这意味着又一批坏男人通过试用期的考察,开始批量残害祖国各地的花骨朵们(组织上还提出,不仅要立足中国,更要放眼世界)。如我一个哥们儿而言,这还意味着,他们正式开始了新生活(彼时,适逢另一兄弟摆脱男孩这一稚嫩的称呼,这位先行者露出一脸淫贱的笑容,张开双臂,说道“欢迎开始新生活。”)。同时,我想,这大概也意味着我们的纯真年代正式落幕。没有人会再为姑娘们写情书了。

在他们业已逝去的、漫长的、乍暖还寒的青春期里。自慰是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唯一途径。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着一颗被身体深处蔓延开来的欲望折磨得苍白无比奄奄一息的灵魂。这是他们那时候追不到女生的重要原因,欲望让他们卑贱,让他们在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小萝莉面前摇尾乞怜。如福柯所言,在今天事实上的男权社会里,女性真正能掌握的权力,当是拒绝男性求欢的权力。在这个领域,她们能真切地让那些欲火焚身精虫上脑的男人感受到挫败,是的,性挫败。这是女性之所以相较于男性矜持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道德规训,而在于,这是她们所能掌握地不多权力,没有理由不最大限度地利用它。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性挫败和它带来的焦虑以及克服它的过程,是人类诗歌甚至是文学的两大重要母题之一,既是所谓的爱情。另一个主题则是死亡。不过这些东西都没有海明威给年轻人的建议来得中肯与实在,这位硬汉说“小伙子们,约会前先打个手枪吧!当然我指的是你们初期的约会。”

现在,这都不成其为问题了,他们成功地熬过了严冬,但他们能在春季幸存么。

最近看了那部金狮奖获奖影片《The wrestler》,一个loser的故事,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摔角手的中老年生活,the fucking life of a man.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呢?没有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不能说是残酷,而应该说是操蛋,并且这样从过去操到现在,在可以预见地未来,也看不到停止的希望。接受么?米基.洛克不接受,所以他重回年轻时候的摔角场,并且选择了可以预料到的死亡。他不能接受苟活,也缺乏在现实中混得更好的手腕,作为雄性荷尔蒙的化身,他也不能选择死在病床上,所以他选择在呐喊声中,聚光灯下使出自己年轻时候的必杀技,纵身跃下,皆大欢喜。

另外在看一部剧集《mad man》,讲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群纽约麦迪逊大街上广告人的故事,男主角酷似格里高利帕克,有型得没谱,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有很好的报酬和业内的地位,有漂亮老婆乖巧儿女,有甘当其止痛药的艺术家情人。同时也有险恶的办公室政治、有见不得光的过去,有永远也缺乏精力去应付的生活。

不用着急,你们也有这一天,你们会成为冷酷精明的商人,口蜜腹剑的政客,大腹便便的成功人士,或者成为现实生活的失意者。事实上,相比于过去,你们的麻烦大了。但愿遥远未来的某一天,我的兄弟,你能像过去一样叫上我,抛弃这些俗事,我们去玩一盘实况。

虽然注定你们不能永远冒充彼得潘,可我还是衷心祝愿你们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处男。

 6 ) 你们永远是我的英雄

[有一定剧透成分,请选择性阅读]

我最怀念的事情莫过于小学6年级的时候家里能收到卫视体育台(Star Sports)了。因为卫视体育台每周四晚上10点都会放美国职业摔角——WWF!!!外带一句,那时候还不叫WWE。

那个时候我每个星期四,只要到了10点不管作业有没有做完,我都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目不转睛的看职业摔角。虽然听不懂里面的剧情,也拼不出选手的名字,但也能依葫芦画瓢的念他们的名字:“得RUA克”(The Rock,后来去好莱坞发展的那位)、“图库”(Too Cool,我还记得里面有个叫斯卡德图哈利的……)、“RUA铠许”(Rikishi,一个美籍萨摩亚人,扮演相扑摔角手)、“四栋扣得”(Stone Cold)、“瓢泼H”(Triple H)、“昂的Taker”(Undertaker)……好多好多,都一一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

最开心的时刻?1,当年在游戏盗版碟店买到WWF的PS2游戏碟。2,某年周五学校组织春游,周四晚上没有作业,一直看WWF,但11多的当晚大战因为停电所以没看到,等到上床睡觉了后电又来了……3,暑假,冷藏过的冰镇可乐,在父母的房间内躺在床上看WWF……

这些都是童年看摔角时带给我的美好回忆。后来长大了,也经历过WCW时代和WWE时代,只是到WWE时代后,对摔角的热情逐步冷淡,已经不再像小时候看摔角会热血沸腾了。

06年得知Chris Benoit在杀死自己的两个孩子和妻子后选择了上调自杀。08年得知Perry Saturn没有得到WWE续约后转战各地独立小联盟,然后神秘失踪。09年得知Mad Dog Mike Bell选择了自杀……这一切都让我感觉难以承受,这些人都是我小时候的英雄?不,他们不是我小时候的摔角英雄,却是我小时候的一种记忆。我感觉到,在摔角擂台上坚强,抗打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和无力,他们可以在摔角的舞台上战斗到最后一刻,却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Darren Aronofsky的摔角王(The Wrestler)是我2009年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影片,我给其定义两个字:神作。

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大量的手持镜头、跳接、无音桥过度都让我措手不及,因为在我想象中,摔角王应该是一部很好莱坞化,这么说不太对,应该说是一部很技术上很工整的影片,平稳的镜头、平时却深有意义的构图……就是类似立春那样的工整。只是没想到,Darren Aronofsky用他这种充满着躁动的表现方式去讲述一个平缓的人间悲剧。

Darren Aronofsky摒弃作为“好莱坞标配”的斯坦尼康,大量的运用手持跟拍的方式,同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Randy查看胸前手术伤口的时候,镜头一下推了上去,这是一个现代电影已经极少用到的变焦镜头,而且是不经修饰的变焦镜头,就和你在拍摄家庭录影时的一样,就和纪录片、新闻片里出现的一样,就和上世纪70、80年代影片广泛运用的一样。这无疑说明了导演让观众扮演了苍白无力却无比揪心的旁观者,就像一部纪录片那样,一切感觉就是真实的。这样的处理方法是我在看此片时想不到的。从效果上来看也出奇的理想,它摆脱了好莱坞影片许多根深蒂固的所谓标准模式,在好莱坞这个环境下制造出了一部反好莱坞模式的影片。

另外一个让我惊讶的导演处理手法是当Randy经历了订书机大战后回到休息室所采取的倒叙和插叙,两个时间轴的无序排列让影片此时的冲击力达到最大化,没有一句台词,完全是抖动的画面和数十分钟前的打斗镜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导演功底,如果换成其他导演,他会使用什么手法表现?先打,很惨烈的打,然后晃晃悠悠回到更衣室,几句寒暄后倒地……或者干脆就是在打斗的时候直接昏迷不醒?无疑两个设计都不如导演所呈现出来的具有冲击力。好的,就算你想到了,或者编剧原剧本就是这么安排的,可换成其他导演,是否能达到如此的冲击力呢?

在剧作方面,我不得不说,Robert D. Siegel真的是干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工作,作为一个无厘头假新闻洋葱网的编辑,真的很不容易。放弃了调侃和讽刺,讲述了一个很真实的故事。其中的几个细节我必须要提及,有褒有贬,但有两个细节我是极力推崇的。

第一,当Randy和Cassidy说起自己女儿的时候,怀疑自己的女儿是Lesbian,这一句台词就把主角不了解女儿的生活和关心女儿的心态完全道出,你可以不知道女儿喜欢什么书,喜欢什么礼物,但仅仅通过一个室友主角就猜想女儿是同性恋,这就足够了,不管她是不是同性恋。

第二,Randy在拖车内和小孩Adam玩着游戏机,游戏中的角色正是自己Ayatollah的对阵,但讽刺的是这是80年代的任天堂8位机,而Adam天真的问Randy是否知道使命的召唤4(Call of Duty 4)。而在买完衣服在酒吧与Cassidy喝酒跳舞的对话中,更加强了Randy对80年代辉煌时代的回忆而无法接受现实。

其他不错的细节描写我就不一一说了,相信大家也能看得出来,毕竟这不是一部晦涩和玩结构技巧的影片。但是有几个我不太满意的地方需要说一下。

神作虽然是神作,但也不是说没有缺点,只是相对较少了。而本片最大的缺点在于,儿女反应的处理笔墨不足,女儿为什么因为父亲失约而如此歇斯底里?这仅仅发生在两人关系刚刚和解的时候,我将感情带入自己,发现人物的反应如此强烈也并不合适。因为前面的部分花了比较重的笔墨描写父女在海滩散步回忆的桥段,所以她女儿的强烈反应我认为并不成立,我觉得剧作者应该再加写一场父女的再次相会,在对话中会产生某些心灵上无法抚慰的创伤,这样女儿的翻脸不认人才合乎情理。而女儿这条副线(或者说副情节)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副线,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男主人公第三幕的动机以及第二幕和女主角Cassidy的关系。

我们说,学电影最基础的不是学电影的艺术性,思想,哲学,这些在开始的时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讲明白一个故事,除了讲明白之外还要讲好。当制片方拿着这个剧本找到你的时候,你看完剧本,哭了,说你从影一辈子以来都没有看过这么好的剧本,你决定要拍,可是拍出来却是一部二流影片(这样的好本烂导的例子还真不少)。Darren Aronofsky的这次无疑是将剧本100%发挥了出来,并加上了自己的全新阐释,(有点惭愧的说,这也是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之前的真爱永恒(The Fountain)、安魂曲(Requiem for a Dream)和派(π)我一部都没看过……)在节奏的把握和戏剧张力上都十分出色,仅仅看了20分钟我的内心已经纠结成一团,而眼眶则红润。影片中没有直接闪回出其辉煌时刻的画面,只有通过一些细节和对话来表现,但这仍让我像吃了黄莲一般。

最后说一下结局吧,结局是Randy发出Ram Jam的一刹那,一个开放式结局。我们不知道Randy是否心脏病发战死在擂台上,还是赢得自己的荣誉,但相信当他站在擂台上听见欢呼的时候,他已经找回了自己的荣誉。换一个角度来说,按照剧情的走向,他会战死在擂台上,先别说这样的处理是否好(看用什么方法处理了),但是我们还是得承认,一部美国制片公司制作的电影,在结局上必然不能悲惨(Darren Aronofsky的地位也还没有上升到Francis Coppola、Steven Spielberg、Martin Scorsese那样让制片人跟着自己走或者干脆自己独立拉到上亿自己做制片人的地步),和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 Sunshine)的类型不同的是,前者是一部喜剧(不是类型电影的喜剧,而是戏剧上的喜剧),而后者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悲剧,所以用一个开放式结局是一个对体制和自己的妥协吧,当然这只是自己的一个分析。我个人在看片的时候,想到的结局处理方式是Randy与Cassidy告别后走上擂台,接受所有人的欢呼,然后开始热身,钟声响起,镜头升格,然后Randy与Ayatollah上前互相掐住对方的脖子,淡出。这样的处理显然并不如导演所使用的这个来的高明,看来我的功力还不够深啊。

在看的时候,我就不断的拿本片与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做对比,因为在很多方面都惊奇的相似,但是说句公道话,从许多方面上来说,愤怒的公牛在艺术成就上必定要高于摔角王,但是在个人情感方面,由于我没有拳击情节,所以我会把我这票投给摔角王。

所有奋战在摔角擂台上的Wrestlers,你们永远是我的英雄!

题外的话
对于Chris Benoit的死,我有很多难以表达的感伤。06年我在学校寝室读着新京报(或者是法制晚报),忽然读到一则新闻:美国职业摔跤(不是摔角)运动员克里斯本努艾提在杀死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后选择在家上吊自杀,目前原因还在调查中(大意如此)。当时我的预感极其不好,我觉得这个人会不会是WWE的选手,我小时候曾经喜欢过的人?后来我在网上查到了新闻,果然,只是死者是Chris Benoit,而不是一个我试着发音也对不上号的名字,后来我写了一篇悼念的博客。
但是这并不是那个Key,而是Perry Saturn的失踪才让我真真正正开始关心起摔角手们的现实生活状态。而措手不及的是,关于注射激素议题的纪录片更大,更强,更快(Bigger, Stronger, Faster)导演的哥哥,摔角手Mad Dog Mike Bell于09年通过自杀离开人世。这三人都是WWE(WWF)的选手,也都是在90年代辉煌一时的人(Chris Benoit却是选择在人生辉煌期时自杀)。
到底是什么致使他们这样?是辉煌过后的失落?还是毫无规划的人生?重压之下把自己沉迷于药品的世界中?我不能也无法给出一个答案。

附带新闻
下面是一则我2008年11月15日在译言发表的翻译新闻——最后的呼唤:Perry Saturn在哪里?

最后的呼唤:Perry Saturn在哪里?
译者: 品客档案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ijazz/18003

Perry Saturn在哪里?他的粉丝想知道,他现在到底是死是活?

职业摔角是一个奇特的世界,充满了有趣的人物和古怪的故事情节,尽管摔角节目上的情节100%都是按照剧本走的,但是Perry Saturn的故事却现实得让许多人无法接受。

Perry Saturn原名叫Perry Satullo,他于1967年出生在克利夫兰(Cleveland)。他成长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继父的虐待和拘留中心度过的,一次,他偶然在《职业摔角画报》(Pro Wrestling Illustrated)中看到一则摔角学校的广告,于是他便成为了一名职业摔角手。这所学校是由著名摔角选手Killer Kowalski所经营的,而Perry Satullo成为了他日后最出色的学生之一。

Satullo为自己取了个艺名,Perry Saturn,随后他便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摔角选手。他与搭档John Kronus获得了三次ECW双打冠军(tag-team championship),他同时也赢得了两次WCW的双打冠军头衔,和一次WCW电视冠军(TV champion)。

Saturn的职业最高峰是在世界摔角联合会(WWF)取得的,他获得了欧洲冠军(European)与硬核冠军(Hardcore)。他在WWF中最著名的就是被打制脑震荡,(当然,这只是剧本需求的表演,而非真的。)这次“脑震荡”让他变成了一个拖把痴汉(没错,他饰演的角色爱上了拖把!),同时他给拖把取名叫墩布布(Moppy)。这不得让人联想起汤姆·汉克斯演的《荒岛余生》里的排球威尔森(Wilson)。此后,随着剧情的需要,他的爱人墩布布被扔进了碎木机中。不久,他也离开了WWF。(现在改名叫WWE。)

Saturn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游弋于全美各个独立摔角组织维持生计。

2003年,他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再也没有人看见过他,要知道这并不是摔角场上的剧情。Perry Satullo不见了,他的挚友们也联系不上他,他的前妻也是如此,Perry Satullo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他的一些密友事实上认为他已经死了,但没有人能证明这一猜想。他的许多朋友都满怀希望的认为他会出席今年六月举行的Killer Kowalski的葬礼,毕竟Saturn将其视做自己的父亲,可是,他却没有出现。关于Saturn的下落,是葬礼举行之后最大的话题,他的许多朋友都认为他已经死了。

在最新一期Dave Meltzer的《摔角观察通讯》(Wrestling Observer Newsletter)中,Meltzer写道最后一次有人看到Saturn是18个月前在爱荷华的梅森城(Mason City)。目前最大的谣传是他仍然活着,在明尼苏达州一个叫阿尔伯特·李(Albert Lea)的地方,为一家制门厂工作,阿尔伯特·李离梅森城只有30分钟的车程,但这必须要去那家工厂求证,所以,这至今还是个谜。

Perry Saturn在哪里?如果你真的在那,Perry Satullo,你的朋友与家人想知道你是否安好?

Perry Saturn的比赛录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P085eYK4Nw

2011年1月26日LZ补充:
Perry Saturn被找到了!!!
In November 2009, the Wrestling Observer newsletter reported that Satullo had been found alive and well. In June 2009, he married a woman named Lisa Marie Kuhlemeier and they reside together in Albert Lea, Minnesota with her two children. Satullo is claiming to be completely sober and working at Larson Manufacturing door company. [11]

Satullo was backstage visiting former colleagues at the WWE pay–per–view Bragging Rights on October 24, 2010.[12]

[edit] Potential return to The Ring
In December 2010 1Wrestling.com's Bill Apter interviewed Satullo about his disappearance. [13] Satullo revealed he had been using drugs, primarily methamphetamine. He is interested in a return to the ring depending if he is in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7 ) WHAT CAN YOU ASK MORE?

片尾曲响起,我陷在视听室的黑暗中,无力起身。
BRUCE SRPINGSTEEN,多老的一个名字啊,在我的大学时代,他的巅峰就已经过去,那还是二十多年前。今天我又听见了他的曲子——简单,直接,而且苍老。

很奇怪,红脖子的运动总是看着很粗野,比如美式摔跤,这其实是一场SHOW,展示肌肉和蛮力,为的是满足观众臆想中的暴力欲望——比如那个戴假腿的残疾人——而不是运动者本身的。他们得到的拥戴和欢呼,完全不是来自实力,而是来自错觉。
但红脖子们的歌却很细腻,甚至有点清秀——你不要说重摇滚,乡村音乐才是他们真正的最爱。我在福特沃斯堡的牛仔节上听乡村音乐,那种热烈场面不逊色任何流行天皇巨星或者摇滚大腕儿。
这其实很像红脖子们自己——外表粗犷,其实还是蛮脆弱的,所以大锤老了的时候那么强烈的需要安慰。虽然他说自己的孤单罪有应得,但是他仍然笨拙而努力地去寻求帮助。
但是他最后还是回归到了摔跤场,在自杀般使出最后的粉碎压时,泪流满面,后面是闪光灯亮个不停。很多人会觉得:唔,这是因为尊严,这是迟暮英雄的最后余光。我却想说:这是因为习惯。
人为了生存可以不顾尊严,但是人老了,却宁死也不愿改变习惯。
这就像沉浸在一个梦中,不愿醒来。
实际上,我们选择的生活都是一个梦境,当你爱上这个梦境之后,你便不愿醒来,哪怕那些观众的欢呼和他们看到马戏团的狮子老虎和小丑时毫无二致。
因为你爱这些。

米基洛克在影片中的表演真是让我心酸——这种难过深藏内心,而无法通过眼泪表达。我看着他的租屋被锁的落魄,看着他VAN里发黄简报的留恋,看着他表达爱情和亲情的笨拙,看着他和战友们相处时的自在,看着他在食品柜台的忍辱负重,看着他吸毒时的荒唐,看着他最后一跳时的辉煌。
这些都是代价。

大锤尽力了,他完成了自己的本分,就像BRUCE歌中所唱:WHAT YOU CAN ASK MORE?你还想要什么呢?他是街边断了腿的老狗,他是独自和微风搏斗的独臂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大锤这个外表象征。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百万宝贝》。但是我忽然就没法展开说,那些情绪排山倒海,却没法形容。我的眼前只有站在台绳上颤颤巍巍准备奋力一跳的大锤泪流满面的样子,和带着呼吸机眼光灼灼看着教练给自己注射毒药的麦琪。

关于米基洛克的传奇经历,说的人太多,我就不多嘴了。对于这样一部电影,对于这样一个演员,还是那句话:WHAT YOU CAN ASK MORE?

 短评

镜头对着脱衣舞娘衰老的面容,她在自己的舞台上马上明白了同样衰老的摔跤手要去做什么,这儿和结尾是全片最打动我的地方,通过这部片,阿罗也使自己的风格更多样了,这部是手提摄影的写实风,在他是第一次

9分钟前
  • 小老鼠
  • 力荐

心酸不已,不仅是因为剧情,还因为米基洛克。你知道什么叫沧海桑田么,你懂得岁月人事的凄楚么?

12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和《愤怒的公牛》共享着一部分灵魂,关于被虚假扣留的真实,关于爱在人生里无法取代的部分。真正的悲剧性不在于荣光远去,而是挽留荣光的时候,神坛印象与孱弱面目之间的巨大错位。呼声再高,演讲再真挚,最终也要独自被这份错位吞噬。所有活在聚光灯下的傻逼,只要不死于巅峰,无人逃此一劫。敬虚荣。

1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竟然是《爱你九周半》里的他,难以置信。岁月怎么能如此残酷,把人声声催老,无法回头。

2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真是揭露了摔角业内的不少内幕,剧情、套招、刀片、类固醇,在因药物问题接连死掉几个名气颇高的选手的情况下,难怪WWE扛把子Vince不喜欢这片儿,当然并不妨碍Mickey出现在摔角名人堂和Wrestlemania XXV上,令双方共赢一把。话说Mickey拨头发的动作也太过妩媚,至少现役的长发选手没人会这么拨的。独立联盟出现了不少,ROH、CZW,后者可是继ECW之后卖弄暴力和血腥的翘楚啊!

23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圆熟、伟大、完美的通俗剧……年度NO.1!

27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1.角斗台是他的家,观众是他的家人,观众的呐喊是他的血液,“大锤粉碎压”是他的灵魂,“大锤”是他的称号也是他的生命,而这一切到最后都是被逼的。2.老壮男的苦逼与烦恼。

2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你忍受着那么多的不如意最后还是死在这里了Have you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rying to dance his way free,If you've ever seen a onelegged man then you've seen me

3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这个世界根本不管我的死活,只有摔跤台才是我的舞台”。才知道了WWE拳手生存如此之不易。被默认的底层工作者,包括那些脱衣舞女和性工作者,无非也是为了生存。8.3

3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五星是给米基·洛克的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对于一个摔跤手而言,在台下做失败的父亲和求爱不成的男人才是受伤,在台上流血甚至战死沙场都不算什么。米基.洛克完美的本色演出,影片的结局让我印象深刻!

3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悲情摔跤手,状态不佳,很难入戏。

44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片终,Mickey Rourke从摔角台一角奋力跃下,Bruce Springsteen的歌声响起,一个男人重生了。所有同样怀揣着对昔日的幻想、对今日的愤懑、对未来的憧憬的男人都重生了。

46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我老爸最喜欢看的美式摔角,我一直认为摔角都是一种表演而已,不以为意,看了这个有让我震撼和感动到,米基·洛克把梦想与现实,台上的血腥与真实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51分钟前
  • 爱情海
  • 推荐

看完本片,《叶问》所展示的雄性美就像幼稚园一样可笑

54分钟前
  • 莫沂
  • 力荐

封刀归隐天不甘,醉卧沙场尽笑谈。选上米奇去演Randy,可能因为他也曾放弃过演艺事业去打拳击(之前他的酗酒滥药伤人案实在太多),而可找到Bruce Springsteen为这电影谱出同名片尾曲就更加催泪了。米基与兰迪共同的边缘身份和从光辉到低迷的境遇赋予了影片一种无以伦比的迷人气质-并不是对孤独的反抗而是绷着一股劲沉溺于孤独中,灰暗和沉默退去后,尊严和荣誉浮上水面。这是一部成熟自然的电影,让你看到一颗敏感而饱经磨砺的心是怎样捍卫自己的尊严的。

56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第五个星给Bruce Springsteen的片尾曲。

5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就冲那个由工作间一路走下来到熟食摊将梦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长镜头,这片子就值五星!摔跤台上的真实与血腥,摔跤台下的隐忍与压抑,这两者杂糅在一起,温情与残忍交替不停地在蹂躏观者的心;平实的达伦依旧令人震撼同时更令人动容,米基·洛克最伟大的演出没有之一。

5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Sweet Child O Mine那段太催泪了我靠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当情人与自己划清界限,当女儿与自己彻底决裂,当工作与自己磕磕绊绊,一个中年男人也许就势必会走向自我毁灭,而为了最后的体面,就会选择那个曾经辉煌过的舞台。米吉洛克表面上再饰演一个摔角手,其实就是在还原那个曾经无比光鲜之后又无比落魄的自己,这才是本片最令人唏嘘不已的。当你看了片中这些为了人类这种原始欲望而进行这种类似自残的摔角运动,你甚至会觉得有些不人道。像《百万美元宝贝》《激战》《百元之恋》一样,所谓的英雄,所谓的战斗,所谓的胜利,所谓的精彩,其实更多的是伤痛、遗憾、无奈与麻痹。最近张伟丽在UFC卫冕成功,而9年前她只不过是一个保安而已,她的故事也非常适合搬上大银幕...

1小时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