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三季

剧情片其它1999

主演:Ngoc Hiep Nguyen,Ngoc Minh,Phat Trieu Hoang,Diem Kieu,Hanh Kieu,丹阳

导演:托尼·裴

 剧照

恋恋三季 剧照 NO.1恋恋三季 剧照 NO.2恋恋三季 剧照 NO.3恋恋三季 剧照 NO.4恋恋三季 剧照 NO.5恋恋三季 剧照 NO.6恋恋三季 剧照 NO.13恋恋三季 剧照 NO.14恋恋三季 剧照 NO.15恋恋三季 剧照 NO.16恋恋三季 剧照 NO.17恋恋三季 剧照 NO.18恋恋三季 剧照 NO.19恋恋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2 10:50

详细剧情

  本片描写了越南风景的三段恋曲:春季,乡下姑娘欣被大户人家雇为采摘白莲花的女工。每天望着荷花荡的风景,她都会跟其他女工哼唱民歌。她的歌声吸引了患麻风病的杜先生。她在为他抄送诗词的时候,两人产生了忘年之交;旱季,三轮车夫海偶然结识了妓女莲。她总在跟他描述星级酒店里的奢华生活,但是他却只是痴望着她。慢慢地,两个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雨季,越战老兵詹姆斯(哈威•凯特尔 Harvey Keitel 饰)在酒吧里邂逅了推销小贩伍迪,并从他贩卖的货物里发现了一枚越战时的打火机。詹姆斯对伍迪诉说着他跟妻女失散的离别之苦。此后,两人各自的情感均有所收获……  1999年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最佳摄影奖,2000年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摄影奖。

 长篇影评

 1 ) 风的味道

越南电影一直是喜欢的。以前看的陈英雄的〈三论车夫〉,〈夏天的滋味〉,〈青木瓜之味〉以及方才看完的〈恋恋三季〉。早先在一个音响店里看见过它的海报,火红的凤凰花开成一片烂醉的夕阳,白衣女子张开双臂仰面微笑。越南电影中的色彩像是浓郁流离的水彩画,有一种不可言语的诡秘,凄美动人。而事实上,那个热带国家炎热,贫瘠,缺乏秩序感与安全感。大多数本土人的生活劳碌奔波,被烈日炙烤着的深色肌肤上还留有当年殖民地时期的痕迹。片中几组人物间没有情节性的关联。三轮车夫深爱着想“飞上枝头”的妓女,采莲少女的歌声为弥留之际的老诗人带来的回忆与悸动,曾经在越南打仗的美国老兵回来寻找自己的女儿。都是些琐碎的片段,如漂在水面的白莲花,暗香浮动。没有起起落落的大喜大悲,只有心头的情丝不时的会被不动声色的紧抽。少女幽幽小调,女人沁出细密汗珠的皮肤,美国老兵说it's long time ago……这样的片子很容易让人忘却今昔是何年。一场暴雨过后尘事被洗刷,留在他们心中有关过往的情节,化做不可见的气息,继续缠绕游离下去。

 2 ) 酸楚與希望並行中的越南三重奏

a haunting, bittersweet film portrait of life in contemporary Vietnam with truly magnificent visuals and a delicate lyricism .

导演:包东尼 Tony Bui

[一]

这部让我难以忘怀的越南电影,大约是4年前在CCTV-6中第一次偶然看到,去年在TW的时候在诚品书局里买到了DVD,每次看过之后,回想起里面的片段,空气中便犹如涌动着淡淡芬芳的气息一般,然后一卷卷优雅而又精致的画面向我迎面而来,那里面切换着五光十色的色彩,然而却令人惊异地与故事融合起来,那里富含东方所特有的温湿,那里是战后的当代越南。

该片获得1999年的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评审团大奖,最佳摄影和最受观众欢迎奖。是越战结束之后第一部完全在越南摄制完成和完全用越南语对白的美国电影,也是越南裔的导演包东尼(Tony Bui)的处女作。

许多人对越南电影的第一印象是另外一位导演陈英雄,虽然同样向全世界展示了越南独特的民族风情以及同样对祖国越南怀有深沉的感情,自小在美国长大的包东尼却更擅长讲述故事,你会发现陈英雄[清木瓜的滋味]固然满是越南气息,然而却欠缺情节,而他的另一面[三轮车夫]则过于残酷。

而[Three Seasons]所展示的越南是一个诗一般的国度,那又是现实中的越南,然而却极温情和悠远绵长, 妓女,三轮车夫,流浪儿,采莲女,诗人... Tony Bui通过三个独立有清晰脉络和情节的故事,穿插展开,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温馨的越南风情画卷。

[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杜先生的白莲花闻名遐迩,每个清晨,挑花的扁担穿过大街小巷,城市在采莲女的叫卖声中苏醒。

 有一天采莲女欣的歌声惊动了杜先生。杜先生和采莲女,“诗”与“歌”的邂逅。有谁还记得童年的清唱?诗人心中生命的激情在欣的歌声中被唤醒。

雨季中流浪的小孩子伍迪出入于各处饭店、酒吧推销自己的小玩意儿,一次贪杯之后遗失了自己赖以维生的小箱子,于是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与此同时,退伍的美国老兵詹姆斯也在到处寻找自己在战争中失散的女儿。伍迪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从一个醉鬼身上找回了自己的箱子,而詹姆斯也在临别的晚宴上意外的找到了自己的女儿。

三轮车夫海爱上妓女莲,然而莲一心向往富人的花花世界,不屑于穷困的生活。依靠朋友的帮助,海在全市三轮车比赛中取胜,拿到奖金他终于有钱与莲共度良宵。开着冷气的房间,柔和的灯光,换上海送的洁白睡衣,莲惊讶地发现自己清新宛如一颗晨露,然后海说:“我只想让你静静地休息。”那一夜她睡得象个孩子。

 秋天来临的时候,莲着一袭白衣胜雪。海载她来到郊外,轻轻解开蒙住眼睛的布条,漫天红叶飞落如雨,幸福真实而隆重地降临……

[三]

事实上令我感动不已的,不仅仅是里面精致而优美的画面,那些让人难忘的色彩,散文诗一样舒缓的节奏以及东方含蓄的表达,更是其中所渗透着的美,爱与希望,三个故事犹如三重奏一般,Tony Bui细腻而又宽容地展示了现实中的越南,一个贫困而充满希望的国度。

在现实而忙碌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打动我们?那依稀远去的童年故乡,那些孩提时代要做一个科学家的梦想,[恋恋三季]让我产生一种错觉,仿佛重新回到童年,里面的景致都在身边一样,我们对未来满是梦想,充满希望。

这是我所看过最好的民族性电影之一,优美含蓄而积极向上。

My Rating: 9/10 Excellent /Highly Recommended!

 3 ) 生命的河从身旁流过


某天去到的一个江边小镇,让我想起西贡,回来我便决定找出《恋恋三季》的碟来看。也曾以为它是陈英雄的作品,因为豆瓣上标签的误导,更是因为那样似曾相识的开头:夜里女孩欣远道而来,紧接着就是被交代往后的差事,外加许多颇具说教意味的叮嘱。

采莲的画面散发着典雅沉着的气息,难得地没有有那些所谓东方情调的堆砌,所以轻易地打动人。每当悠扬的音乐伴随着喧闹的街市临近,似乎都在诉说着生命里的轻与重。

同欣一起的采莲者,多数是年长者,她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着同一件事唱着同一首歌,不愿接受哪怕是一曲没有听过的歌谣,更何况一个新的人。她们在为杜先生做事,却也恰恰是杜先生所害怕面对的那些人。

白莲花次第开放,不在湖面,而在杜先生的愿望里,在采莲女的竹筐里,在市民的居室里。杜先生用他的莲花连接着正遗忘他的世界,并且希望那些美好的与年少有关的记忆,永远渗透着清香,不再被继续遗忘。

我并不认为他是一位诗人,或隐者。他终究只是个单纯的理想者和无奈的病人,活在自己的痛苦里,活在二十三岁以前。以为没有人知道何为痛楚,以为自己是超脱的。

相反我倒认为三轮车夫海是个诗人,虽然他只是每天卖力地工作着,沉默寡言,温和憨厚,从他的默默注视,一举一动里,能看出有颗细腻感怀,甚至可以说是悲天悯人的心。

遇见一个动人的身影,从此义无反顾地追随。没多久,妓女莲甚至害怕会陷入这个男人的温情漩涡,而每每想要抽身而退。她不经意间说出的天真话语,单纯不单纯的愿望,都被海记在心里。

“想在一间清凉的房间,躺在一个大床上,整晚有冷气,凉得要醒来”,于是,赢得了那场三轮车比赛后,他终于有了这么个机会,看着她,素颜的她穿着他买的素色连衣裙,安静入睡。后来,终于牵手,带她去看年少时的场景。凤凰花的瓣朵纷飞,美得如同梦境。他把花瓣放在夹在他翻过很多遍的书里,送给她,这是长大后的童话。

另外的一则故事是寻找和寻找。该是多么循环往复的主题啊。人们总是在丢失寻找复又丢失中。电影总是喜欢这样的少年,还有这样有故事的前美国海军。我不敢指望,那些在胸前挂着箱子,卖打火机与香烟的少年,有一个渐渐好起来的的年少。电影温暖地结束了,他们还在颠簸,他们比我们都更明显地,从一开始就没能选择人生,只是被选择。

关于那位美国海军我则更倾向于承认,人的自私,詹姆士也不过是因为想要减少内心愧疚而寻找未曾相见过的女儿。所以无论是窗户内的倾心交谈的场景有多温暖,也都是一种短暂的幻觉,因为他的个体生命的局限性,更因为生活本身的局限性和诸多可能性。

当生命的河从身旁流过,有些人将它写成诗行,有些人写下的只有遗憾。

说回电影的音乐,同样算是越南电影,裴东尼的这部影片配乐倒是比陈英雄的要优秀很多。细致平和却惹人思索,而陈的总嫌太过突兀了,以至于气氛诡异。

整部影片,是有些幽暗的金黄色调,如同那个历尽沧桑却更加沉静的国度,有很多一闪而过的精彩瞬间,在脑海里滞留,例如欣书写的情景,林间的身影;小男孩胡迪闯下货,坐在在电器商店里观看动画片;三轮车夫海赢得比赛的情形,带她去年少时的场景;詹姆士在街角的长久凝视,白莲花湄公河上飘荡,等等。

PS:关于影片动人的海报以及对应片中场景,豆瓣上许多人信誓旦旦地“决定”着那是什么花,总结起来就是:不识枫树者认为那是枫树,不识木棉者认为那是木棉,枫树,木棉,凤凰树都认识的,自然知道,那是凤凰树。想象总没有错,拿单纯想象当论据可就相当于否定论点了吧。

 4 ) 质朴,感性下的越南电影

  短评写不开,写这。

  每次看越南电影就像在读古龙的小说,他们的主角都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男人,女人都是靠自己的身体生活,附着在摇摇晃晃的生活之上的爱情却显得万般质感。

  它没有西方现实主义敲击大地带来的质朴的颤动,却带有独特的东方式的诗意。

  电影分4个故事。

  1.买杂货小孩的故事。

  2.生活在底层的三轮车夫和妓女的爱情故事。

  3.寻找童年美好回忆的老诗人。

  4.越战后回来寻求救赎的老兵。

  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小孩找到了自己的杂货箱,三轮车夫在漫天枫叶中用最质朴的语言向女孩表白,老诗人终于找到了童年时的完美感觉,老兵也找到了自己的女儿。而每一个完美故事背后都有一份导演独到的细腻。
  大雨下满怀忧愁却忘心踢球的小孩,漫天枫叶下最底层的爱情,生活在痛苦,孤独下老诗人最浪漫的回忆,一份承载多少残酷回忆的老兵,这尾尾絮来的故事背后,是导演对越南独特环境的所抱有的情怀。

  PS:原声很美。

 5 ) 转过身来春暖花开

要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一个短发的白衣女子在满目飘零的红树林的一个转身。
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采荷女一次朗生唱出的歌谣。
记住这部电影是因为她本身回味无穷的诗情画意和美丽心灵。

恋恋三季
采荷女和诗人的季节
妓女和拉车夫的季节
都在寻找的美国老兵和卖货小孩的季节

越南的恋恋三季
印象中的越南是一个切近又遥远的邻邦,一个平日不被我们关注的贫苦小国,也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他的人民是那般的淳厚朴质。

夏季,荷塘,麻风病的诗人,采荷的少女。
"女人的命运就象雨滴/ 有些落在水沟里/有些落在有钱人的池塘……"采荷老妇们哀怨的歌谣,每日对着一池洁白的荷花重复着。"有谁知道稻田里有多少根稻/一条河有几个弯/雨季的云有几层/有谁能够扫得完森林里的落叶/谁能命令风……"而少女的声音仿佛一阵清凉的风,吹起了诗人蒙在脸上的抑郁。就在这天夜晚,荷池的主人坐在轮椅上容颜几毁的老诗人与一个贫家的女孩出身的采荷女相遇了。采荷女捧起桌上的诗篇"我愿变作池里的荷花/使白昼散发香味和诗意/在风中寻找我前世的灵魂/反射我今生的存在"诗人低语"这是我失去十个手指前的最后一首诗""我借手指给你写"采荷女认真地请求诗人。接着每天晚上,采荷女就来到庙里,用她的手记录下诗人心中流淌出来的诗句"月光虽然那么晦暗/却不能为苍白的池塘送葬/我仍然找到喜乐,在痛苦里找到/ 我在淡出的月色里看到彩虹/这字字句句就象/敲出的音符弹奏的和弦/振动了一束光/旋律在我被遗弃的心中回响"诗人告诉安"有时候我做这样的梦,梦见我的手指长出来了,我脸上的浮肿也消了,梦见我带着十几篮我最美丽的荷花,去我少年时的水上市场,我向那些女人划去,把荷花都撒在水里,花瓣遮蔽水面形成一条白河,直到那时我终于回到家乡,得释放,被洁净。醒来时却是暗夜,原来只是一场梦,一场永远不能实现的梦"。

一季,街道上,频频进入旅馆的妓女,靠拉劳力车的车夫。
她为了逃脱男人的纠缠上了他的车。她抱怨客人下流,抱怨天热,"有时我真想在大床上沉睡,通宵开空调。"她没想到,从第一次起,她说的一切都被他记在心里。每一次她"下班",他都等着送她回家。他们熟悉起来,但她永远骄傲,视他的生活世界如尘泥,酒店里亮晶晶的世界才是她的憧憬。有时候,她会偶尔说起"当年穿长服上学,学校附近有一排排的花树……花落的时候,幸运的话,有男生送花给我们,我们会把花瓣夹在书里……""你一定得到很多花。"她的眼神怅然,开始整理手袋里的钱。他问她过夜的价钱,"50美金,"她轻笑,"但我是不陪客人过夜的,你要给我介绍客人吗?""那些酒店里的人,不像我们,走路讲话都不像。太阳只照他们,不照我们,我们生活在他们的阴影里……我将来要留在那个世界。"或许他已经逼得太近,她口不择言"你看那些进出酒店的人,哪一个像你?""难道要我嫁给三轮车夫吗?"她和那些男人艳装出行,他默默尾随,看到了她的伪装背后,那个世界给她的屈辱和拒绝。他参加了三轮车大赛,得到奖金之后找到她"我有50美元。"在酒店套房里,她不耐烦地开始脱衣"马上解决好吗?"但他请求她洗掉脂粉,穿上他送的睡衣那件邻家女孩式的睡衣,她神色变得严肃,沉默下来。他揭开窗帘,暗夜中的窗玻璃上是他们的倒影,一个干干净净的她。像一个初恋的人,他靠近她却惟恐亵渎,"我只想看你睡觉。"她第一次在空调房里安静地入睡。等她被晨光惊醒,他已经走了。她在逃避,他到她的街区去找她,一条铁轨整齐地划过,使破败小楼里的生活显得荒凉脆弱。他要求再次同住'你给我的超过你的想象。"她却回答他"不要给我我承担不了的东西"。她中暑倒下了。他为她刮痧时,他要离开的时候,她拉住他的手。

一季,寻找中,退役的的美国老兵,卖货的小男孩。
也许人出生后,就注定要寻找些什么,因为他们一直在失去。
每日下午,摆一张躺椅,一个退役的美国老兵,若有所思地望着对面的饭馆。每天夜里,喧哗的酒吧里,一个用塑料布当雨衣穿脖子里褂着小货箱的小男孩对每一个经过的客人说"买点吧,买点吧"。美国老兵的的女儿丢了,小男孩的箱子丢了。老兵在寻找在等待,小男孩在寻找在坚持。这过程中,一直下雨,就像每个人心头的阴郁一样。当老兵看到自己的女儿在陪客时,那眼神所流露出的哀鸣使人觉得现实的残酷。终于,老兵和他的女儿在一个下午坐在了一起,老兵送女儿了一束洁白的荷花,那荷花是那样的纯净。而小男孩呢?他找到他丢失的东西了吗?是的,在一个游戏的雨天,他找到了,同时他也找到了另一个人关爱。

一个童话般美丽的红树林,红叶四处飘零,车夫拉着他心爱的女子,女子穿着白衣,像她学生时代的白衣长裙,没有化妆,她向树林里走去,猛然的回头,我看到她像一个纯洁的少女。车夫递给她一本书说"有了这个你就不用再强颜欢笑了"。女子笑了。

老诗人最终因年迈离去了。采荷女循着诗人向她倾诉的梦想,划着载满诗人荷花的船,来到他魂牵梦萦的故乡水上市场,在女人们的和声歌唱里,将荷花撒向河面,铺成一条洁白的水道。

"天要下多少雨才能让海洋流满泪滴/ 月亮要多少年才会变得苍老/半夜三更,月亮在附近等待/那个偷我心的人/我要永远唱喜乐的歌。"诗人告诉过少女,这首歌是他年少时在水上市场听女人们唱的,"那时候我是多么的纯真和美好"。

恋恋三季。


 6 )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一部惦记了很久的电影,终于在这个夏天的末梢淘到DVD,秋天的开始看完了全剧。

这样一部色彩鲜亮的戏剧,交错地讲述着生活在那个破旧,脏乱,混合着中西方所有底层市井气息里一群的故事。

第一个是叫欣的女孩,幕布拉开,是一片淡蓝色的水气氤氲的湖泊,阳光忽然明亮,雪白的荷花高高撑过翠绿的荷叶,头戴斗笠皮肤黝黑的女人们缓缓摇动船桨,在清晨的微光里摘下一朵又一朵青翠的花苞。她们采着,唱着,年复一年;

“女人的命运就象雨滴,
有些落在臭水沟,
有些落在有钱人的池塘。”

她们传说湖心木屋里生活着永远不见天日的主人,仿佛妖魔。

年少的欣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将新鲜的白莲卖个需要她的人,有时会有老者称赞她的莲花美丽;有时会遇见贩卖塑料花的小贩抢走生意,也会有人力车夫告诉她仍然有人会更热爱这样鲜活的生命;有时她会遇见一个越战后跟妻子失散的美国老兵,远渡重洋来寻找他的女儿。

欣在这样的生活里度过自己年少青春的时光,忽然有一天,她在采花时唱出了自己的歌。

有谁知道那稻田里有多少根稻
河流有多少湾,白云有几层
有谁能扫得完森林里的落叶
谁能命令风不要吹得树木摇
一只蚕要吃多少桑叶才能吐丝织一件彩衣……

年老的女人们看着这个目光清澈的小姑娘,心底百味杂陈,而欣也由此见到了一直不见光的那个神秘的主人。

他那样丑陋,麻风病让他的面容尽毁,手脚残疾,被嘲笑驱逐和遗弃。他躲在幽深的老宅里像幽灵一样度日如年。欣却发现,他原来曾经是诗人。

每个人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悲伤,诗人年少时也暗恋过河道上笑容明媚的女子。他热烈地幻想将雪白的莲花洒满河水,然后得意地看心爱的人讶异惊喜的眼神。

欣说,我愿意做你的笔,代替你不能写字的手。

诗人说:
月光虽然那么晦暗
却不能为苍白的池塘送葬
我仍然找到喜乐,在痛苦里找到
我在淡出的月色里看到彩虹
这字字句句就象
敲出的音符弹奏的和弦
振动了一束光
旋律在我被遗弃的心中回响

一次又一次吟诵深埋于心的诗篇,老人逐渐走向死亡。
再为我唱一首歌吧,那首你最初唱的歌谣,我爱过的人也唱过。

“有谁知道田里有多少根稻
河流有多少湾
天上的白云有几层
有谁能扫得完森林里的落叶
谁能命令风不要吹得树木摇
一只蚕要吃多少桑叶才能吐丝织一件彩衣
天要下多少雨才能让海洋流满泪滴
月亮要多少年才会变得苍老
半夜三更,月亮在附近等待
那个偷我心的人
我要永远唱喜乐的歌。”

她且唱且哭,看他最终得到永恒的平静。

另一个风尘女子莲,整天在酒店里与客人们周旋。干瘦黝黑的三轮车夫则在门口的角落里一夜一夜地等待,只为了送她一程。

“你别以为我要做一辈子,我有我的打算……大饭店你进去过吗?里面的世界完全不一样,里面的人不象我们,走路讲话都不一样,太阳是照他们,不照我们。我们活在他们的阴影下,每盖一栋大楼阴影就扩大。下次你注意看那些进出饭店大门的人,有几个象你?将来我要留在那个世界,成为他们一分子。”在老实巴交的三轮车夫面前,酒醉的莲在夜风里是骄傲艳丽的孔雀,仿佛从浮华世界里款步而出的趾高气扬的女王。

有时候,她也会轻声说:“我记得当年穿长服上学,学校附近有一排排的花树,热天里红花盛开,女生会把花戴在头上。等花落要等很久,幸运的话会有男生送花给我们,我们会夹在书里,纪念那送花的男生。”

依旧是个青涩的小女孩,津津有味地舔着那个叫回忆的棒棒糖。但欲望那么多,这样平淡的幸福却只是夜深人静时沉淀后的领悟,天一亮,五光十色的生活立刻又粉墨登场。

幻想着嫁给有钱人的莲被白马王子恶狠狠地推出出租车,他甩下钞票扬长而去。她抬起泪流满面的脸,原来,仍然不过是个“妓”。

而一直沉默地注视着她的车夫,默默积攒积蓄,终于鼓起勇气请她到酒店过上一夜。

看,又是个买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

请她穿上特地为她买的绣花真丝长裙,轻轻抚摸她颈项后那一小块柔软的肌肤,然后蹲在一边看她在华丽的大床上安静睡着。

——他什么也没有做,这样的反而令她惶恐。

“为何看上我,你难道忘了我曾经陪过许多男人。阿海,眼睛睁大点,看眼前的女人是什么,我是妓女!你不过是载我的车夫,如此而已,没有别的,不要让我承担超过我的负荷!”

他的温厚让她开始厌恶自己,欲望和野心曾经那么汹涌地将她淹没,而他却可以这样不露痕迹地击碎它。

然后,她中暑,他刮痧。面对她赤裸的身体,依然平静。

热带的阳光透过门板照射在斑驳的地板上,门外是肮脏破落的街道,火车带着噪声和尘土从道路中央的铁轨上驰过,市井的喧哗此起彼伏。

然而这一刻,他们沉默无言。


还有一个小小的男孩,端着木箱向路人贩卖手表香烟火机之类廉价的商品,在一场又一场暴雨里躲在酒吧的门口,瑟瑟发抖。一个经历了越战的美国老兵,在居住在廉价的旅馆里,日日买醉,寻找自己曾经在多年前抛弃的妻女。

失望的他对小孩说,现在我要去喝酒,这是我在这里的最后一天,明天就走,忘记这个该死的地方。

在最后的晚餐上,身边的越南女子将食物送入他口中,千娇百媚地拭净他的唇角。恍然回首,他忽然看见长桌尽头一个被拥簇在男人怀里的年轻女孩,用同样的姿势在给男人喂食,任由男人油腻腻的头在颈窝里拱动。

他错愕,然后眼圈猛然通红。

“我年轻时犯下了很多错误,请给我机会改正。我是在越战时遇见你母亲的……”

他们终于可以坐在洁净的小咖啡馆窗前倾谈,女儿捧着父亲递过的白莲,浅浅微笑。

而惹祸不断的小男孩迪,在某个暴雨的夜里遇见了一个比他还瘦小的小女孩。一个买香烟,一个捡破烂,坐在在商场的地板上看电视,手牵手消失在夜色里。

在这样一个闷热潮湿的城市,他们的生活彼此交织。

有时她是卖花女,他是顾客。
有时他是车夫,她是那个擦肩而过的人。
他是路人甲乙丙丁,她是某个ABCD。
他们各自起承转合,颠簸流离。

欣在女人们的温柔吟唱里将白莲洒满波光粼粼的河流。
莲睁开眼睛身着白色长裙在漫天红叶中蓦然回首,接过海递上的夹着树叶的书。
老兵和女儿在窗户上投下淡淡的剪影。
小男孩和小女孩在一场又一场暴雨的夜晚穿过逼仄污秽的小巷。

向往去那个热带国家旅游已经很久,从杜拉斯到Tomas Wells,安妮,到一系列游记和回忆录,期待看看那边炽烈的阳光,瓢泼的热带暴雨,女人们戴着斗笠在熙攘的河道里划着小舟贩卖鲜花,人力车夫驶过树荫下小酒馆的木门。
直到有一天外祖父去了那里才知道,原来贫穷和平凡才是世界真正的样子。人们多为生活压迫着,你一过境,立刻有许多衣着褴褛的小孩涌上来乞讨,十元人民币已经让他们如获至宝。
我们都太想逃脱自己压抑的生活,就总以为远方是一定能实现梦想的地方。但其实,哪里都有那些平凡的,痛苦和挣扎着的人,像我们一样穿越一次又一次迷惘才能触摸生命本质的幸福。

那些故事发生在炎热的夏天,终于在初秋到来的时候渐渐平息。

我们的心又要经历多少辗转,才能寻获那拨云见日的宁静和幸福?

喜欢电影里水汽升腾的蓝色天空,阳光下一一风荷举的湖泊,漫天纷飞的红叶,白衣女子翩然转身的笑颜。

它让我们相信,生活总是有许多焦灼如盛夏的辗转反侧,但痛苦过后,总有那样一个平静诗意的秋天在等待我们微笑着轻叹:

天凉好个秋。

那时,我们就真的长大了。





 7 ) 恋恋三季中的象征

对越南的印象不好不坏,曾经一度认为越南是国际政治中的卑鄙小人,接受了中国那么多的援助,却背信弃义、反咬一口。后来看问题理性了些,国际政治本就如此,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曾经勒紧了腰带援助的国家,阿尔巴尼亚、朝鲜、非洲的一些国家,后来不反水的凤毛麟角,而且我们援助也是出于自身的考虑。这样想来对越南的反感情绪也就释然了。

 

以往看的关于越南的电影基本上是外国导演执导的。例如美国人拍的关于越战的片子,全金属外壳、野战排、现代启示录、越战忠魂;香港导演拍的英雄本色,周润发、梁家辉、梅艳芳的演绎堪称经典;再就是法国导演拍的“情人”。印象中的越南包括西贡的街道、湄公河上的船家,带着斗笠的村民,藏着炸弹的卖花女孩,炎热破旧门窗半掩的旅馆,就是这些独立的意象。

 

前几天看了BBC拍摄的关于成吉思汗的纪录片,蒙古大军进入中国北方,镜头里一群戴着斗笠的农民正在水田里插秧,北京城中的居民竟然留着清朝的辫子。BBC作为专业的新闻媒体,创作态度应该还是认真的,还出现这样明显的错误。无怪乎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就是辫子、黄包车、少林和尚,再不就是扎着武装带带着红袖标的红卫兵。何谓眼见为实?影像对观众的误导大抵如此。

 

由此看来,通过外国导演的胶片得到的关于越南的印象,也难有几分真实。好在有这部《Three Seasons》(恋恋三季或译为忘情季节,个人认为前者更有意境些),越南年轻导演1999年的作品,展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当代越南。

 

影片英文名称为“Three Seasons”,直译为“三个季节”,结构上有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善良的人力车夫与卖春女孩之间的感情;采荷女孩与身患麻风的杜老师之间以诗词为媒介的交流;买杂货的小孩丢失货箱又找到的经历,其间穿插了美国越战老兵寻找女儿的故事。

 

这几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中包含了大量导演对与越南历史、现状、文化、越南民众精神状态以及越南进行的改革的思考。通过人力车夫的眼睛,观众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后出现的贫富分化,有钱人住在富丽堂皇的宾馆中,夜夜笙歌、花天酒地,“可以整晚的开着冷气”。而在铁道边、贫民窟里的人们过着贫苦的生活,在酷热的季节中为了生存挥汗如雨。这一点与我国有些相似。

 

我认为电影中几个人物的象征意义非常明显,从不同的侧面描绘越南的现状。卖春女可以看作是拜金的越南。惧怕贫困而不惜用自尊换取金钱,手中的美元却不能抵消心中的伤痛。就像是改革中的越南,为物质利益驱动,盲目崇拜西方,放弃了传统,这只能带来短暂的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持久,同时会带来贫富分化、信仰缺失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条路是死胡同。

 

身患麻风、行将就木的杜老师可以看作是传统的越南。在现代物质世界的冲击下彻底失去了自信,躲到湖中的庙宇中不敢见人,曾经写的优美的诗词也不愿拿出来示人。只是在年轻采荷女的鼓励帮助下才又开始了创作。去世后他将手稿留给了采荷女。“世人们终将意识到它的价值”,采荷女的话说明人们总有一天会重新认识传统的价值。

 

丢失了箱子又找到箱子的小男孩是探索中的越南。丢失了箱子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在雨中找寻,希望得到西方的帮助却被无情拒绝。最终还是自己找到了箱子,走向新的生活。

 

从以上的分析脉络可以看出,导演认为现在的越南的发展道路还处于探索中,传统被遗弃,有向西方献媚的倾向,这不是正确的道路。应该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建民族自信和自尊,就想影片最后,曾经的卖春女洗净铅华,不施粉黛,身着一袭白裙,纯净、快乐的在红叶下舞蹈。

 

因为不懂越文,人力车夫手中一只拿着的书不知是什么名字,最后他将书送给了女孩。这本书在片中多次出现,应该和主题有很大关系,还望知道的高人告知:)

 短评

越南的高温就像越南人在贫困中的状态,导演试图带来一种清凉的静谧,比如白色的莲花,花池中的欸乃悠悠,白衣飘飘代替浓妆艳抹,三轮车夫和采莲女两条线都是都是在强调在第三世界的苦痛生活中去善意的寻求生命的安稳,最后放弃眼高手低,放弃悲观地去安贫乐道,顺便添上一抹诗意。推荐-

6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三段式爱情。老哈维凯特尔也是制片,并客串一角。被西化的东方。还是最喜欢车夫一段,明知虚假,但仍希望有这样的故事。最美的当然是如海报一样绚丽的结尾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我觉得这张海报美得不行。。。。。。。有的歌第一句就会觉得好听,有的电影第一个镜头就觉得是美丽的故事。。。。小时候你有没有因为犯错爸爸说你别回来了然后就一直不敢回家?慢慢长大了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一无是处但对你来说像是天使的人?时间刷啦啦啦过,垂暮的时候,让我念念不忘的又是什么。。。。

12分钟前
  • yaoyao
  • 力荐

越南这个国度总让人滋生那么多想象,电影中的许多人物场景也因此变成了无数的隐喻。

14分钟前
  • 一撮茶
  • 力荐

仰着脸看地图,把尼泊尔印度越南柬埔寨的地理位置在心里又记了一遍,全世界的大城市都越长越像的年代里,只有它们还试图固守那份纯净…莲池里的建筑像ayodiya的大堂,低头嗅莲扑鼻而来的清香。倾盆而降的雨像是种馈赠,彻头彻尾淋个通透亦无妨。容貌敦厚的三轮车夫,皮肤白皙卸装后甚至惨白的柳

15分钟前
  • 生如夏花
  • 力荐

因为海报

17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接天莲叶无穷碧,船歌悠悠水旖旎,断指颓容隐庙宇,赋诗一首成追忆。浓妆艳抹有时尽,车轮滚滚无绝期,春宵一梦两相悦,凤凰花飞落如雨。滂沱街头难自弃,失而复得穷开心,风流往昔何所觅,白荷一束寄相思。

22分钟前
  • 大灰狼
  • 力荐

新年第一片,来个这么东方情韵的片子。镜头漂亮配乐漂亮,三段故事各有侧重又余韵悠长,知音、爱情、父女、童真,越南始终是这么一个弥漫着湿漉漉粘稠情感的地方。虽然多少还是感觉有一些西方视角,但是荷塘的段落还是尤其有味道。

24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最喜欢三轮车夫的那个故事,这种电影,总觉得自己也可以拍。话说,这期南周配上这部电影,真有想去越南的冲动了。

26分钟前
  • 竹傲风
  • 力荐

剧情简介谁写的,“三段恋曲”,严重误导。我喜欢三轮车夫淡淡的笑和穿雨衣的小朋友,确是好电影。

28分钟前
  • 秘窗
  • 推荐

0318 在你去过一个国家之后再看那里的电影,当时当地以及电影里的人物顿时立体起来了。

33分钟前
  • F.
  • 力荐

很多时候和料想的一样艰难,然后在潜意识里美化它,也替它担忧,希望会好转。但还是嫌结尾太像梦。

34分钟前
  • shu
  • 推荐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感受,美到寂寞或者无望。远远的望去,我知道这是难得的瞬间。

35分钟前
  • 流言
  • 推荐

与其说是几段爱情恋曲,不如单纯看成是越南社会底层人民群像,除去哈维·凯特尔那条线,三轮车夫、卖花女、街头小贩、妓女等角色,均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几段故事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最忘不了的是三轮车夫与卖花女的那段对话,当塑料花代替真荷花,出租车代替三轮车,这个世界真的就会变的更美好吗..

38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第三世界国家总是比较容易从“穷”入手去说事儿,天朝的张国师尤其擅长。。。但《三季》里看到更多的是善良、温暖和小幸福,最打动我的是那两个流浪儿的故事,还有三轮车比赛那一段的灿烂。

43分钟前
  • juliette
  • 力荐

三段故事,妓女,三轮车夫;诗人,采荷女;老兵,儿童……对越南现实生活的诗意美化~不过还是留下了美丽印象,那句诗意的话“生生不息,恋恋三季。”

44分钟前
  • 槛上人
  • 推荐

很美的电影..........

45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日子再难,也有好运,也有温情。爱世界吧,善待世界吧。想去越南,莲花盛开。

48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包东尼仅有的一部长片,圣丹斯评审团大奖,入围柏林主竞赛单元,籍DVD文化刚刚普及之时成了国人眼中(新)越南电影的名片,包东尼也因此成为罕有的“一部片著名导演”。包东尼镜头里的西贡,仍然是一个东方主义的,或者说作为西方一部分的越南。摄影很赞,剧作上是训练有素的多线交织。

5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用英语字幕看完的 55 我觉得那个拉车工很帅呀 那个劲儿

52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