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

爱情片大陆2018

主演:井柏然,周冬雨,田壮壮,曲哲明,刘启恒,苏小明,邹倚天,张子贤,施予斐,李剑青

导演:刘若英

 剧照

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2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3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4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5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6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3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4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5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6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7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8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19后来的我们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30 10:29

详细剧情

  大学生林见清(井柏然 饰)与同乡方小晓(周冬雨 饰)在春运的火车上相识,两个北漂青年开始了共同的奋斗生活。东北小城的除夕夜、中关村的电脑配件城、下雪的北京街道、地下通道的小贩、出租屋的各色租客都见证了他们的喜怒哀愁,在情感上屡次被骗的小晓终于与刚毕业的见清走到了一起,一年又一年,不管生活再不如意他们都一起回家,在见清父亲(田壮壮 饰)开的小餐馆里吃年夜饭,亲密的就像一家人。可是随着时间的消逝,两个人开始有了分歧,恋爱、分手、错过、十年后重逢.......后来的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长篇影评

 1 ) 电影滥用了周冬雨那张没被生活摧残过的脸

周冬雨长了一张没有被生活摧残过的脸,所以她可以在每一部电影里天真无邪,然后被生活撕裂,又在下一部电影中满血复活。好的导演只用在适当的时候撕裂这张脸,就可以让观众感到真实的痛苦。

不过我觉得电影滥用了这张脸。明明是后来的我们,最后却只有后来的林见清。

方小晓呢?

相对于电影所展现的林见清相对完整的社会关系和人生经历,电影对于方小晓的刻画几近潦草。她的母亲一闪而过,她没有自己的朋友,甚至久别重逢后,她,除了坐经济舱一个确定因素,观众和林见清对她的现在都一无所知。

这作为刘若英这位女性导演的作品实在有些诡异,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女文青刘若英希望塑造男人眼中的小晓,甚过真实的小晓。

我很喜欢林见清和方小晓在一起的时候,年轻人恋爱时眼睛都会放光,那种相濡以沫,是很真实的甜蜜。但电影的前半段和后半段有着明显的差距,如果说前半段的两个人还在写实,后半段的两人就开始沉溺在导演的自我表达中,逐渐崩坏。

电影的后半段,连两个人的争吵分离都表现得支离破碎,这种破碎在于它并不打算告诉你林见清和小晓真实的心理状态,只能看到他们的对抗。对抗世界,对抗彼此,我们不知道这两个角色为什么明明如此相爱却要如此伤害,只能笼统地将其称之为“作”。

然后穿插着看着黑白镜头下的井柏然和周冬雨,听他们矫情地问着“你爱过我吗”?

雪地里为了点题出现的对话出现得非常突兀,是一段为了表达而引起的发问,难道当年不是因为确认爱着才感受到幸福吗?为什么要在多年后再度确认?

唯一的解释是,导演太想摇着观众的肩膀说——看看吧,周冬雨是白月光啊!

为了体现这段白月光,电影让林见清的父亲给小晓写信,让林见清在之后的婚姻生活表现得毫无幸福感,好像拥有着周冬雨的林见清才是闪光的,之后的他被抽走灵魂了。

至于小晓,我们只看到她在多年见面后的面无表情,泪流满面,看到她只在回忆过去时才开心的笑。这些年她过着怎样的人生毫无意义,她只为多年后的重逢存在着。

这部电影,真的配不上周冬雨这张青春的脸。如果说林见清尚且能从这段感情中找到了做游戏的灵感,小晓却只是得到一段情伤,并且在多年之后依旧未愈,它为了成就伤痛而被迫让她表现伤痛,实在是太浪费了。

 2 ) 《后来的我们》,成了看片不流泪的人

当看到片头的“出品人”和“联合出品人”里有张一白、张嘉佳两位大师,我就觉得电影“稳了”。

国产青春爱情片的业界,还有比张一白更会把故事揉得稀碎、比张嘉佳更会制作PPT的导演吗?他们能投《后来的我们》,说明这部电影一定秉承了俩人的电影美学啊。

能够被《前任3》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人,应该也是可以被《后来的我们》弄得梨花带雨的:对于套路近乎相同,情怀营销如出一辙的爱情片,她们可以哭一次,就不在乎多来一万次。

几乎所有急剧成长的城市中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美学真空地带:大量新观众来不及通过对艺术的漫长接触来培养成熟的判断力,对于他们来说,表层的、外在的、即时的刺激或煽情,才容易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很难想象这是傅谨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中,对于上世纪初京剧面临的大众文化环境而做出的总结,它对当下青春片的主力观众其实也同样受用。

穿着光鲜的走近三四线城市的电影院,拉上三五闺蜜甚至挎着自己的男朋友,伴随着电影里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忽然想起那个早就在微信里被拉黑了八百年的前任,伴随着直白的主题曲,宣泄那些由“矫情、虚伪、怀旧、追悔”而催化出的眼泪。

情感共鸣和情感营销,是当下国产电影的关键词。它们瞄准了小镇青年的泪腺,酝酿出了《前任3》19亿4051万的票房,也催生了《后来的我们》的一系列破纪录的新玩法:

一轮情感营销刷新了猫眼“想看”史上最高,也制造了预售1.2亿的惊人成绩,让我都开始反省自己,太不懂电影、太不懂观众。

还好,《后来的我们》在首映当天由各大院线曝出大面积退票事件:利益相关方通过第三方购票平台以超高预售锁定排片,同时向观众制造虚假热度。一方面以一部亮点有限的中低成本爱情片拿到了五一档50%的排片,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跟风观众赶紧去看看这一票难求的好电影。

我很欣慰还没有太不懂这个世界,这片的热度确实有猫腻;我也很疑惑,真的不懂你们互联网+电影圈,全新的注水锁场营销套路这么神奇了吗?

都这么神奇,还拍什么好电影啊,电影变成了一种真正可控的生意。大家就比谁的套路新颖,谁的资源给力好了,建议梁静茹的《勇气》也可以马上拍起来。

当《后来的我们》变成了《造假的我们》,本来就令人感到狡黠的“泪点营销”还伴随着金蝉脱壳的“退票魔法”,久病不起的青春片市场几乎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从2013年的《致青春》到2018年的《后来的我们》,国产青春片大行其道的五年,是观众百折不挠的岁月:你刚逃过郭敬明的魔爪,又进入了张一白的地盘,好不容易等来刘若英,其实也只是一场旧瓶旧酒的幻局。

白日梦想,我们北漂

人有梦想是好的,但周冬雨老是对着北京喊话,是不是也挺“君子立长志,小人常立志”的尴尬?

小时候,看着电视里那些到北上广打拼的小镇青年,在公交车上,在广场上,在自行车上,张开双手和太阳肩并肩的时候,总要激动的喊话:“北京!我马上就要发财啦!”

这时,一股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涌上心头。后来成年以后,再看到有人在电影里喊话的时候,就觉得这也太励(sha)志(bi)了吧?《后来的我们》对主人公的北漂生活展现的细腻程度,几乎要让人以为这是《北漂的我们》。不过在刘若英的手下,北漂也呈现出了光怪陆离之感:

首先就是没文凭的周冬雨,什么工作赚钱干什么,看起来挺正常的。但是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都想结婚买房,最后总有各种原因吹掉。充分说明了爱(矮)笑(小)的女孩运气也有很差的时候。

接着是读完大学的井柏然,正经工作不找,要么在天桥下面兜售小泽玛利亚,要么就在电脑城里卖零件。最正式的工作要算游戏客服,结果一个没忍住骂了顾客,被人群殴了一顿。

井柏然觉得自己没本事,老冲周冬雨发脾气。周冬雨觉得井柏然太颓废,就离开他。而当两人分手后,井柏然一下子打满了鸡血,设计出了全城都在玩的爆款游戏,一下子从身无分无的小子逆袭成了游戏界的新星。

两人再次于飞机上相遇了,那叫一个想当年啊!已经有了老婆孩子的井柏然拉着周冬雨愉快地在雪地上奔跑,镜头来回地在回忆与现实之间任意切换,宛若意识流的小说一般无逻辑。

周冬雨不再颠沛流离,井柏然也不再怀才不遇。这说明男女主人公的八字不合,你瞧,分开之后经济条件都变好了。在一起的时候无论多么努力,都只有寒窑漏风,白水煮面。只要不再一起,立刻男帅女靓,红酒言欢。

刘若英对整部电影节奏的掌控极为失控:120分钟的电影没有一场逻辑通顺的戏。北京与老家、过去与现实这两组镜头无序的切换,让故事发展散乱无章,情感的渲染也凝滞不前。你甚至不能说它是PPT,因为就连PPT也是要求每一页有主题和逻辑的。

除了怀念,一无所有

记得年初的《前任3》,于文文往方便面里掺了一个鸡蛋,韩庚从后面抱住她说:“以后不管挣多少钱,回家都要吃你的一碗面”。

三个月后的《后来的我们》,望着打游戏的井柏然,周冬雨说:“面,我给你剩了一半”,然后用勺子把从井柏然父亲家里带的酱,刮出最后一点放在碟子里,安静地说了分手便离开。

《前任3》里男主女浓情蜜意时,商量以后不再一起了怎么办:于文文说吃芒果过敏而死,韩庚说那我就扮成至尊宝的样子说一遍我爱你。后来,于文文吃芒果全身过敏,韩庚被广场保安架走,俩人说散就散。

《后来的我们》里男女主耳鬓厮磨的时候,也思考了同样的问题:井柏然在开发游戏,说如果男主人公伊恩找不到凯莉的话,它的世界就会变成黑白的。后来,伊恩找到了凯莉,世界恢复了色彩,只是他们变成了后来的他们。

两部电影的煽情点都是“前任”,实在是臭味相投。没有什么事物,能够对二三十岁的青年一击即中,除了大家都有的“前任”。这很容易叫人想起罗曼罗兰那段很著名的话: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就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改革开放后,单一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话语环境得到了极大的转变,直接导致了青年成长大环境的改变,再到进入新世纪面对着全球化的环境,社会已变得更为碎片化、更多地受到媒介的渗透,造成人们身份的不确定性,迷茫和压抑成为社会的情绪。

于是乎,近几年的青春电影中的理想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表现出来就是要么做着“白日梦”,把成功写的轻而易举;要么是青春“毫无梦想”可言,靠回味过去弥补对现实的空虚和迷惘,对青春理想的书写缺乏对抗社会的青春原始动力和勇气。

《后来的我们》就更厉害了,既有“白日梦”,也有“毫无梦想”。井柏然可以一夜暴富,看到前任再重温旧梦;周冬雨最大的梦想就是嫁个北京人,不能说嫁得好不算梦想,只是感觉要“七分天注定”罢。

失去对方之后,两个人似乎已经被青春给埋葬了:周冬雨继续换着男友,旺着前任。井柏然听着妻子关于孩子上学的唠叨,心里想着不在身边的周冬雨。除了爱情,男女主似乎什么也怀念不了。而除了大哭一场之外,现实中的人们很难在自己的故事里哭了。

小镇青年,兵家必争

有人把《前任3》的成功,归结为小镇青年文化的胜利。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哭过笑过之后,推荐给身边的人。于是,不常走进电影院的三四线城市青年们被成功发动。

数据显示,《前任3》的观影人群中,来自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占比达47.4%,是同档期影片中最高的,一线城市观众占比仅12.2%,远低于国内影片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年轻观众占比高,淘票票数据显示,《前任3》24岁以下观众占比达68.9%。

我们还不知道《后来的我们》的票房构成如何,尽管造假事件已足够令人心塞。作为一个歌手跨界导演的作品,《后来的我们》的前期热度都靠着那一首《后来》。

它之所以能活生生地出现在观众面前,无非是一个可控的成本、一套不必大费周章的剧本,互相勾兑后能够产生不错的商业效益。因而,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市场里总有细分的受众,但也仅此而已。千万不要意外,《后来的我们》在全新套路和小镇青年鼎力相助下票房逆袭的奇迹。能把人骗哭,无论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小镇,倒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只是这样一部“核算周到”的商业标准件,无疑令国产青春片“屋漏偏逢连夜雨”。

看剧本,《后来的我们》延续着国产青春片碎片化、幼齿化的风格,情节无逻辑,爱情靠口号。看人物,设定是固化的,表演则是僵化的。周冬雨胸小鬼大爱流浪,井柏然天马行空做游戏。除了老家、北京出租房几个镜头外,片中大部分探讨两性关系问题的场景都在航空公司安排的酒店。

从本质上看,它就是一些情感博主的鸡汤式段子与前任情怀相互勾兑的产品,我愿意称它们为10w+电影。有笑料但不够高级,有泪点但有强行煽情。电影感,不存在的。

绝没有鄙视小镇青年的意思,近两年来,这个群体一边频频扛起电影的票房大旗,一边承受着“审美能力不足”的指责。为什么他们愿意花钱买票去看那些在专业人士看来简单粗暴的电影,并且看完之后觉得还不错?因为只要你仔细去购票网站上看评论,就会发现:电影烂是真的,他们的感动也是真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人会永远停留在新观众的阶段,观众会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成熟,这种成熟会反过来对艺术创作者形成倒逼——近两年国产青春片在一线城市的全面溃败就说明了这一点。后来的观众,成了看爱情片流不出眼泪的人,但原因却不在他们自己身上。

 3 ) 《后来的我们》哪些细节触动了你?

“如果有一天伊恩再也找不到凯莉了会怎么样?”

“伊恩的世界可能再也没有色彩。”

林见清和方小晓,如同这世间的许多人,为了梦想在北京闯荡。

幸运的是,那段贫穷而艰难的日子,有他们陪伴着彼此一步步走过来。

偌大的北京,卑微而渺小的两个人,在这座城市的高楼大厦,霓虹繁华的对比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两个人在大学的夜里舍不得打车回家,起分同一碗泡面。

林见清总是会在方小晓被伤害后出现在她身边。当方小晓看到自己的男朋友在跨年夜搂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出现在商场时,林见清拿下方小晓为了取悦男朋友而戴的长发假发,带到自己头上,说:“我说了不好看的吧。走吧,回家。”在方小晓每一个崩溃而悲伤的日子里,林见清就像黑夜中最后一盏灯。这偌大的黑暗中,有这一点温暖的光亮,就不算太糟糕。

林见清进了局子,方小晓替他回家过年,替他给了老父亲温暖,维护住了他的尊严。方小晓回去的路上,边走边哭,我想,肯能是亲情的感动,生活的艰辛,坚持的倔强,未来的迷茫。无论多艰难,她都陪着林见清度过了拘留的那段日子。

他们,就好像刚好出现在彼此生命中的天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有彼此的拥抱,日子好像也就没有那么苦了。

“他对你好吗?”

“特别好!”

“怎么好?给你买手机不是对你好,他可以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吗?”

方小晓在经历了很多个前男友后,终于找到了这个可以为他她上九天揽月的林见清。他们就像阴暗的出租屋窗口倔强盛开的小花一样,靠着彼此给对方的信心和温暖,就可以坚持下去。他们因为找到了一个旧沙发而兴奋不已。一起创业的伙伴一个个离开,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们会成功,只有方小晓坚定的相信他。而这个陪他度过最艰难的日子的人,最后却没有在一起。

“如果那天你没有走,我们会在一起吗?”

“如果那天你跟我上了地铁,我会跟你一辈子”

对不起,在那个倔强而无所依靠的年纪里,我们错过了彼此,我们似乎没有勇气再去面对焦头烂额的生活,支离破碎的感情。没有了方小晓的林见清,在经历了几天的颓废后,看到窗口倔强开放的小花,似乎明白了什么,要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需要的不只是拼命。也许就像方小晓说的,如果没有她的离开,就不会有他后来的成功。

他的游戏终于火了起来,失去了凯莉的伊恩,向每一个遇到的人说:“如果看到凯莉,请帮我跟她说声对不起。”在小摊吃着面的方小晓,看到电视中那个熟悉的身影,诉说着自己游戏的由来,她热泪盈眶的笑着,对!他成功了!我就知道他会成功的。

“I miss you”

“我也想你”

“不是,我是说我错过了你”

十年后相遇,像第一次相遇一样,大雪纷飞,交通滞留。我们又遇到了彼此,但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我可以和你笑着谈论当年青涩懵懂傻乎乎的往事,却也会沉默不语暗自神伤。我们还是错过了,不是吗?

“你爱过我吗”

“我一直都爱你”

我们分开了,但我一直爱你。谢谢我们陪伴在彼此生命里,谢谢最艰难的时光有你陪伴,谢谢你教会我勇敢,谢谢你让我懂得如何去爱。你一定会找到那个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人。就像《后来》里面唱的:如果当时不那么倔强,是不是也不那么遗憾。

最后找到了老父亲写给小晓的那封信,伊恩也找到了凯莉,就在父亲那幢亮着昏黄灯光的小房子里。外面风雨飘摇,这里永远是温暖的港湾。老父亲言语不多,却什么都明白。父亲想要的,从来不是什么繁华的都市,宽敞的房子。不过是希望孩子好好的,生活顺心,开心。无论你们两个最后有没有在一起,在外面累了,就回家。

每个人的青春中都会有这样一个人吧,无论友情爱情,陪你走过生活的荆棘,冬天的寒冷,也许已经从彼此的生活中离开,也许正在经历。谢谢你,陪伴过我的青春,谢谢你教会我的,我们都会坚强,勇敢,笑着去面对以后的一切。你曾经出现过,便已不再是遗憾。还有,在外面累了,记得回家。

整部电影就像奶茶本人的气质一样,平静温婉却又倔强,没有青春影片中烂俗的情节,两个人回忆着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却能让每个人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者那个人的影子。找不到凯莉的伊恩,生活没有了色彩,终于明白为什么2018的镜头都是黑白的。而收到老父亲信的那一刻,伊恩和凯莉在爸爸熟悉的房子中重新相遇,生活也重新有了色彩。我们都明白彼此都回不去了,但是依旧爱着你,愿你一世安好。

就像《后来》这首歌中唱的一样,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者很沉默。每句歌词都可以对应到林见清和方小晓的爱情中,也映衬着芸芸众生的爱情。最后彩蛋刘若英《后来》大合唱结束后潇洒的转身,就好像方小晓,这个倔强的女孩,一定会找到那个可以为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男人。

所以啊,如果你也处在生活的残酷和爱情的繁琐中,请你好好转过头,看看身边的那个他(她),如果可以,让我们放下那些无关紧要的争吵,彼此都放下一点点自己的坚持,好好的度过余生吧。愿后来的你们,终不再错过。

 4 ) 异乡人

《后来的我们》评价毁誉参半,仔细想想最打动我的并非前任情结,或北漂奋斗史,而是那不断回归又一直在远离的故乡。人们在讨论见清和小晓的时候,往往给的标签是创业者、初恋、贫贱时相伴的人,却忘记了他们是老乡的身份。这个设定,遥远的北方小镇的家乡,父亲的年夜饭,以及《回家过年》的原作标题,其实并非爱情主线的佐料,而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情绪的非常重要的背景。

电影中的开端就是两个人在春节回家的火车上相识,小晓在拥挤的火车上遇见见清和他的一干同学,打牌喝方便面汤。这是整部电影几乎最有烟火气也离真实最近的地方(还有一处是他们在冬日的北京等不到公交车,又舍不得打车的晚上)。多少年前的我们曾经多少次在绿皮车的硬座上颠簸一整晚回家,热热闹闹的一群人并不觉得难熬,车在寒风呼啸中穿过沉默的平原,我们挤在一起打牌、吃东西、听老罗的段子、在午夜来临后回忆高中一起哭一起笑的时光、盖着蓝色的外套沉沉的睡着,一睁眼,就回到了亲爱的家。

大概是对于家的渴望那么强烈,所以即使是硬座也不会觉得疲惫,反而内心充满了兴奋和欢喜。那时候每个假期回家都是大件事,还没出火车站就急急地发短信宣告,行程满得需要分上中下好多场,从第一日排到最后一日,有那么多朋友要见,那么多牌要打。就仿佛电影里第一年的年夜饭,热热闹闹一大桌子的人,只有坐在其中才有“回来了”的妥帖感。

特别特别喜欢小晓放爆竹在见清家饭店门口偶遇的桥段,以前喜欢听周华健“我们都在这个城市里面,却没有再见面,却只和陌生人擦肩。”在北京这样大到虚无的城中是不会有偶遇的,在家乡却可以,即使在大连这样并不算小的城市,从当年上学时在大楼梯上碰到,到后来在青泥洼桥的二路车站,或者百年城上面的游戏厅,如今再想起这样的偶遇总会觉得仿佛是自己的臆想,却会真真实实的发生。

在漫天的花火和沉默的江水前,他们大声喊,以后要“衣锦还乡”!最开始时不知为什么,总是笃定自己有一天会回来的,和所爱的朋友生活在一起,聊聊别去的日子仿佛一段冒险故事。

电影里的家,在不知不觉中渐渐褪色和远离,从最开始急急的排除万难走回家,到后来因为不可抗力的拘留无法回家,再到之后因为拮据和忙碌胡乱找借口不再回来。故乡的意味对小晓而言远比见清要重,她会在已经没有亲人的情况下执着地挤春运回家,会在明明现实一团糟的情况下在年夜饭上大撒其谎报平安,会帮父亲默默的收拾东西带粘豆包回来。而见清慢慢地不再在乎这一切,他会开始嫌弃拮据的家是桎梏自己发展的原罪,会对日渐年迈老眼昏花的老父失去耐心,会开始觉得北京宽敞明亮的房子和温柔现代的妻才是自己的归宿,会急急地想抹去自己在远方的根和牵挂,一股脑的嫁接到新生活去。这也是他在故乡和小晓的最后一场争吵,是他们裂痕渐大无法弥补的一个深渊。

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回家的时间变的愈来愈寂静,朋友四散有的在他城有的在海外,更多的忙于生活负累,或只是生活渐远相对时除了不断回忆往昔的情结不再有话题可以交流,见面的安排一个接一个从行事历上划掉,最后可以出来喝杯咖啡吃顿饭的,仅剩下来一两个名字。大部分时间不过对着窗外的后山读书、翻看旧时的日记和信件照片,过去仿佛一枚过去时效性的书签,此去经年翻开依然停留在那一页,只是不断发黄变脆。

然后如果打开电脑收发邮件,拨入电话会,时间又呼地一下并入了北京时间。

开始习惯于和朋友在魔都或其他什么地方相见,开始习惯于年节假期带父母去海外旅游,那座美丽而干净的海滨城市渐渐成为心中遥远的图腾,是幸福之所只是不再归去,直到某一日繁忙的电话间隙凝神算算,竟然以为是此生最爱的人已经有五年未见,竟然彼时回去尚在襁褓中的干儿子都已经蹒跚学步。失去了故乡这双重国籍的庇护,我们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异乡人。如果不再还乡,那么这一切的意义何在呢。

电影中我第一次落泪是他们二人感情最甜蜜之时,小晓问见清,如果有一天伊恩再也找不到凯莉了会怎么样。见清答,那么伊恩的世界可能再也没有色彩。我觉得心酸并不是因为这文艺的台词,而是年少时这样无所畏惧的骄傲与自信,敢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彼时的他们坚信二人不会分开,就如我们看的所有故事,晴子当然要喜欢樱木,Carrie一定会等回Big,Ross兜兜转转一定会和Rachel结婚,因为他是她的Lobster啊。

然而真相是,年轻时候的我们是多么自大而天真啊,以为只要自己一味孤勇便所向披靡定然可以达成所愿。事实是我们与这世界上所有悲喜剧中的凡夫俗子毫无分别,人生的真爱可能永不相见,最好的朋友可能杳无音信,你说世界会变黑白,世界就可以变成是永远黑白的,你不过依然要继续活在这黑白的世界中朝朝暮暮,孜孜以求,继续将没有色彩的人生过下去。而已。

那时的ta,怎么会想象没有对方在生活中的人生呢。

无论是有意识努力向前甩脱故乡的见清,还是和我一样刻舟求剑一次次回头想回乡的小晓,他们的远方的羁绊都最终越来越淡。刘若英喜欢用年华来叙事,被人诟病是蛇足的后半段,主要是为了凑齐这十年的故事,一年都不肯少,与她在《生日快乐》中几乎一模一样,大抵是她总没有什么狗血的桥段来证明情深,所有的感情都不过是这样经年累月的守护与等待,如同一年一次的拜年,以及一年一次的生日快乐,仿佛不经意的轻飘飘的一句,隐含了背后全部盛大而未言明的牵挂。只是,无论多么努力的用手拽紧与远方联结的那根线,它不过都愈来愈淡,最后化为青烟。

5月2日这一天我去君合大连分所上了半天班,窗明几净的国际金融大厦,和友善的同事聊了一圈天,六点准点下班,蹦蹦跳跳沿着高德的指引坐上了地铁,觉得好兴奋想掏出手机拍个照,后来觉得好笑这不就是大连生活的日常吗,我因为偶尔一次就新鲜成这样。忍不住想,如果我在这里长久的生活和工作,会是怎样的日子。这个命题好奇怪,因为这本来就是我长大的城市。

吃完午饭走在阳光明媚的人民路上,一时间会觉得时空错乱,仿佛看见小时候成群结队一起去打游戏过千禧年的短发自己从身边跑过,又仿佛觉得自己在出差随机走在陌生的街口。不过是喝再多酒也可以熟练的把电脑拿出来过安检上飞机,看舷窗外的城市,不知自己下次回来又是何夕。

而无论走多远,即使每次回来都更加清晰的感觉这里其实已经没有我存在的位置,但依然执拗在北方的城市有我最好的记忆和最深爱的朋友,这样刻舟求剑不肯放手的羁绊,大概就是我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

 5 ) 听闻爱情,十有九悲。听闻过往,十忆九伤。

以前总以为,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 后来才明白,其实难得的是重逢。 如果我们能够久别重逢, 我希望你别来无恙。 电影呈现着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最后分开,叙述一对情侣在大城市里漂泊,吃尽生活的苦,历尽感情的磨难,放手分开,最终释然的故事。剧本不新,却感情真挚,两段时空交错剪辑,回忆与现实的交叠,彩色与黑白交替,观众难免会想到自己的过去。整部片子正如韩寒所讲:“把控情绪非常好,非常克制”。 很喜欢小晓这个角色,周冬雨诠释得严丝合缝,开始到北京时对梦想的憧憬,后来对爱情无奈放手,都演绎得真实且细腻,把“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的感觉成功传递。 两个漂泊到大城市的人,一个难以遮风避雨的房间,一段铭心刻骨的爱恋,导演刘若英对电影无意是细腻的,电影表达的情感是真实的,不论爱情、亲情还是现实。电影如同《后来》里那种深爱,遗憾和孤独的情绪,隐藏着无数人的影子,而结尾彩蛋的《后来》,这已有十八年的歌听哭了多少人? 后来 我终于明白如何去爱 可惜你早已消失在人海 后来 我终于明白 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是马不停蹄的错过,轻而易举的辜负,不知不觉的陌路。想起《再见,金华站》里的一句:“某天,你无端的想起一个人,他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后来的我们,也只不过是爱了很久的朋友。 后来的我们,都会很幸福吧。 ps:喜欢的几句台词: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 “缘分这事儿,只要不负了对方就好。可人这一生,很难不负”

 6 ) 说到底,所有的分开也都是不够爱而已

电影散场,我一直拉着同伴问,为什么小昭晓不和见清复合?

他说,大概是觉得,对方低谷的时候没有陪伴,如今辉煌,自己也不配再在他身边。

讲实话,我不太满意这个答案。

第一次觉得自己可能有点直男思想,就是因为作为女生我都想不通小晓为什么不和见清复合。

所有现实的阻碍都已经消失,他们也都心存彼此。

我甚至也和见清想得一样——我已经那么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也有了你曾期望的一切,为什么,你还是不愿意给我一个机会?

后来想了很久,大概答案,早就有所暗示。

小晓更在乎的是精神的富有,而见清出于责任感,更希望能给爱人更好的物质生活。

就像小晓说的,就算当时没有分手,可能以后也会分手,因为两个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

他们俩坐在宾馆里,见清的儿子发视频过来,天真地说——爸爸,我要看左边,爸爸我要看右边,爸爸,我要看一圈,爸爸,我要看厕所。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说出这些话,当然是背后的母亲在“谆谆教诲”。可是见清只是突遇飞机取消而滞留酒店,妻子为何会如此紧张?

不难想出,两人之间的信任或许并不是那么坚实。又或许,见清早就有过让妻子怀疑的行为。

就像见清还和小晓在一起的时候,他那个怎么说都不能让小晓满意的女网友。

所以在雪地里,见清说,如果当时我们不管不顾结婚了,小晓只是答,也许你已经有了十个小三。

所有女人都渴望安全感,希望在爱人心里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特别的存在。

可惜很多时候,男人的不轨,也许仅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那么差劲。

但或许,这些都不是答案,答案仅仅是,不够爱而已。

比起爱你,也许我更加爱自己。

所以一个没有下地铁,一个没有上地铁。

所以一个选择不解释转身走,一个选择到此为止不再挣扎。

后来的见清问了很多如果,唯独没有问,如果当时我再努力一点挽留你,你还会不会回到我身边?

后来的小晓说了很多也许,唯独没有说,也许当时我再坚定一点,再爱你一些,最后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

遗憾之所以令人惋惜,从来都不是因为不可能,而是因为我本可以。

我本来可以拉住你的手,但是我没有。

我本来可以不放开你的手,可是我没有。

说到底吧,所有的分开,不过都是因为不够爱而已。

倒不如洒脱点放手,反正后来的我们也只能说我和你。

 7 ) 向前任道歉,向过去和解。

北京,一个在四月被各种影视剧妖魔化的城市,在四月底终于迎来了一次相对正常的展示。没有贩卖焦虑,没有美化成长,没有虚假的灯红酒绿,也没有伪善的心灵鸡汤,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是一位台湾导演刘若英拍出来的。

在《后来的我们》里面的男女主角虽然穷的过分,但至少活的挺真。因为太穷,朋友都开玩笑说这应该是天通苑、回龙观爱情故事。尤其两个人住的那个房子,在群租房被清查之前,也是到处都是。即使在去年,我家的对们也是一个群租房,夏天天天看着门,偶尔路过会看到一个穿白寒山的宅男开着嗡嗡的风扇,对着键盘啪啪啪的拍着,在门口都听得到;还住着送外卖的,一个穿着蓝衣服,一个穿着黄衣服,竞品公司的两个人在同一屋檐下;应该还有一对情侣,会把刷完的鞋子放在走廊的窗台,一双男生运动鞋,一双女服务员的那种黑色矮跟布鞋。林建青和方小小会让我想起,他们两个刷完鞋子,应该也是会放在走廊晾干吧,毕竟他们的那个房间也没有窗子。

在这样一个24小时都要开灯的房间,两个人的感情发展就像没有太阳晒的植物,也是容易营养不良。从风霜露宿里以为找到了一个温室,知寒冷,知保暖,但长时间的没有阳光的滋润,最后也就枯萎了。还好,他们最好的时光都是在这个房间里发生。

和朋友说起这段,就觉得他们虽然生意苦,但生活甜。恋爱的甜是薄荷糖的那种,虽然甜但会麻痹人的,在苦的衬托下,反而更会让人沉溺那种甜。两个人虽然在鼎好一上一下,但在最开始,几层电梯就是两个目的地的起点,一个的起点是有房子的家,一个是有你的家。

不知道为什么很多电影都会像个HR一样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北京?大部分都会回答的空而大,小晓的回答倒是目的性明确也很强,之后在电影里就变成了稍微失控的方向盘,偶尔打偏,偶尔偏离轨道,一直到中间才把方向打正。而见清就像副驾驶上的一个磁场,能把她往回拉扯,最后让正负两极吸引到一起,成就了两个人的恋人关系。

但这一路的磕磕绊绊就是恋爱中最容易被回忆起的东西,不管是大东北的嬉笑玩闹,分租房的床上床下,还是过街通道里的相互解围,他们的积累和升温都是缓和的,最后在世贸天阶的对视打趣,才终于把信号正视衔接。(剧透一点,电影里面有个龙套是李剑清演的,一直低着头脸都没露,之后他就成了个自带BGM的人,每次出现都在唱着歌,成了电影背景音乐。第一次出现就坐在林见清旁边,弹着吉他唱着歌,唱的是《匆匆》,歌词是李宗盛写的,第一句就很回温:“分租房每月三百,紧挨着烟囱”。)

之后进入了我最喜欢的一段剧情,两个人的感情有冲动但不drama,琐碎有烟火气。表白的那段很有学生气,尤其上个十年,男生都的惯用套路都是在醉后表白,不知道现在的小孩还用不用,但井柏然演的让我觉得,那场戏他应该就是喝醉了,眼睛一圈红红的,眼神也惺忪,但一笑就呲牙咧嘴,在表白前的烂醉中保持不说错话的清醒,那种好是可以牵起观众回忆的好,而周冬雨刚好给了他一个流畅的回应。

就算他们穷,但他们不贫。多少人为了一个表白大费周折,点蜡烛,放礼花,叫上一群人见证,成就男方或女方的公主梦。这没什么不好,也不是贬低,不是杠精,只是想说,这不是必须品。至少林见青和方小晓不是这样子,也挺好的。

第一次很感动是两个人在车站的一段。北京的冬天有一种特别的冷,那种冷干涩又没人情味,尤其在没有打车软件那些年,更甚。就算在半夜,车也很多,但就没几个愿意停的,就看到有些人就在车站不停的低腰看,有没有车来,而公交车又总是没有时间概念,有时等一个小时不来一辆,一来就来一串,跟火车皮似的,所以就真的很冷。林见清把方小晓抱起来放在防护栏上,然后两个人乐呵呵的笑着,特别甜。后来林见清说的我们打车吧,这句话,就像句情话。

因为电影的感情故事双线并行,所以在中间经历了一次剧情转折,两个人进入了一种很作的状态,有时都作的莫名其妙,针锋相对又互不谦让也互不理解。即使把出发点定为“为了你”也非常的横冲直撞,不是试探彼此底线,是深挖彼此的底线。

我觉得是,我作不是因为我爱你,我作是因为我只能作你。

两个人仿佛觉得既然我们的地基已经打好了,上面再怎么花样也不会塌,但目的都是为了给我们盖一个高楼,楼里的你一直也没跑出去。你要房子,我要你,那我赶紧弄一个房子装下你。

然后经历一次感情地震,房子就塌了,地基是保留下了,但都留在了彼此的心中,它变成了一个钉子户,之后只能在旁处另起高楼。

这部电影啊,是单身观众的回忆录,是情侣观众的预防针。

虽然电影叫《后来的我们》,其实核心是《后来》,到最后就是“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者很沉默,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只是后来他们不是学会的是不是如何去爱,而是如何安全,这就是另一条感情线。

在这条感情线里,他们克制了行为,却难克制情感。

情感嘛,本来就是难克制的。又不是一个硬盘,说格式化就格式化。林见清给室友修电脑时不也说,你那些东西都不在系统盘,没事。而感情刚好相反,所有的东西都在系统盘,他们格掉了其他的存储,唯独没格干净系统盘。

他们有说有笑有哭有忍,最终保持清醒,笑谈过往,最后拥抱了一下。就放起了电影主题歌《我们》,没有句点,就已经很完美了。

除了感情双线,还有一条线是《回家,过年》,刘若英的那篇小说,片头说的IP源头。而这条线的田壮壮吸干了所有观众的眼泪,电影结尾处,身边形成了立体声式的哭泣,总结了什么是“后来的我们”,只要有我们,就已经准备了一个后来,这个后来就是,缘分这件事彼此不负就够了。

而两个人的结尾最后用了前面埋好的梗来处理,当满屏幕的像网易云音乐的评论一般的弹幕滑过,各种人名,各种道歉,各种对不起出现,他们是在向前任道歉吗?不,他们是其实是向过去和解。和解不要再继续执拗,因为彼此不负就够了。

《如果·爱》

最初想看这个电影是因为有次听到了刘若英唱《外面》,《如果爱》的那首插曲,刘若英唱的很好。加之后面出的很多物料都是冬天的,总是会想起《如果爱》。有些地方也莫名的有连接,一个男主叫林建东,一个叫林见清,他们都在一个局促的房间,有着类似的椅子,煮着方便面,那时的他们,吃的不好,但好好吃饭。

 8 ) 北京男子图鉴

1999年,刘若英发行专辑《我等你》。专辑中有首改编自日本歌曲、由施人诚重新填词的《后来》,词曲中都充满怨悔,是写给那些错过的恋人。和声部分还请来另一个双子女梁静茹演唱。

那时候,不,一直以来,刘若英都是歌坛哀怨(并非苦情)代言人。她在歌坛的人设(那时候还叫“定位”)是苦恋师父陈升不得而为爱痴狂的女弟子,是当爱在靠近却不知该去往哪里的结婚狂,是很爱很爱你但最后还是会成全了别人的坚强女子……直到突然宣布结婚的前一刻还在唱着《一辈子的孤单》。

但不得不说这样奋不顾身爱错了人又假装坚强放手抽身的女人(的人设),实在太得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心。谁的青春期没有爱而不得又非要故作潇洒的小倔强呢(不然又能怎样?难道让自己承认对方其实并没有那么爱自己吗!);谁的青春期没有四十五度角望天的惆怅?谁的青春期没有在QQ空间写下:“我爱你是我自己的事,与你无关”……

青春期过了呢?

2016年,五月天在时隔五年之后发行新专辑《自传》,这张专辑有种自我回望,自我检视的意思。其主打歌就叫《后来的我们》。MV男主角是王大陆,而王大陆9年前就曾在五月天《突然好想你》MV中出演。

多年之后,刘若英开始做导演——是的,现在的歌手、演员仿佛都要当一次导演来证明自己还没有过气,还是有才华的——她改编了自己的小说《过年回家》,但因为已经有张元的电影《回家过年》,于是刘若英的电影名就叫《后来的我们》(看到用歌名作电影名就让人隐隐不安,之前这样的电影是何炅的《栀子花开》、高晓松《同桌的你》……)。

后来的我们怎样了?后来的我们如果遇上会怎样?

电影用黑白和彩色影像分别间隔起过去和现在。但与我们一贯的观影经验不同,《后来的我们》过去部分是彩色的,后来他们相遇是黑白的(郑大圣的《村戏》也是这样的,只是显然《村戏》对过去回忆大红大绿色彩的运用比《后来的我们》意味深长且深刻多了。)。

井柏然饰演的男主角和周冬雨饰演的女主角多年之后在飞机上相遇,曾经相爱的他们已经渐行渐远。一个坐在商务舱,一个坐经济舱。然而因为航班取消而又不得不十年之后重新共处一室(此处不要纠结细节的真实性,为的是推进情节嘛。)。而在十年之前,他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他,也是在回家过年的火车上,两人因为意外而相识,交往。

之后像很多爱情电影的男女主角,两个人注定要相爱。这一段看得出刘若英明显致(jie)敬(jian)《甜蜜蜜》。两个人都是从小城来到北京这样的大都市谋求未来,女主角成日里打工挣钱,渴望物质的改变,为了钱为了房子,周旋在各色男人之间。而男主角只是一个租住在合租房里的吊丝男,除了年轻帅气一无所有。女主角后来无处可去,就来求男主角收留,在一次喝多之后,两个人终于上床了。

恋爱原本是美好的,如果人们不那么做作和虚荣的话。男主角春节回家,一定要租车,要给每个同学带烤鸭,要和同学们吹嘘自己在北京混得多好……后来,两个人开始吵架,男主角会埋怨都是为了女主角才湮灭了自己的梦想——奇了怪了,明明整天在家打游戏不好好工作的人是你自己啊?!

其实分手之后两人还在家乡小城见了一面,女主角仍旧扮作男主角的女朋友去见田壮壮扮演的他的父亲(可能演员、歌手现在纷纷当导演了,于是导演们多年之后也都只好开始过演员的瘾)。那时,男主角已经将做的以他和女主为原型的游戏卖掉赚了钱在北京买了房——这时就看出女导演的性别鸿沟来了,现实里这样的游戏是不会挣钱的!电脑游戏的主力消费群是直男,直男要玩的是竞技类游戏,他们不会想在游戏里和卡通人物谈恋爱,何况还并不是前凸后翘的卡通人物!

男主角想和女主角重来,他是这样求复合的:“你不就想要房子么?我有房子了!”

女主角回他:“你有病啊!”

我们当年为什么会错过?因为我们当年其实并不知道对方真的要什么?也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空有一腔孤勇,根本不懂得如何去爱就生生让对方消失在了人海。后来,我们再相遇,男女主角共处一室把酒言欢,男主角的孩子突然打来视频电话,女主角只能跌跌撞撞在房间里躲来躲去。

曾经少年的美好,都变成中年的狼狈。后来的我们,依然没有学会如何相爱。

说到底,我们都还是太过爱自己。电影中最动人的人物并非把作天作地当作相爱的男女主角,而是田壮壮饰演的男主角的父亲,留在小城里,守着一个小饭店,默默支持着男主角,他要走就让他走,他回来就好吃好喝招待他回来。尊重男女主角的每一个决定。直到最后,他去世了,留给女主角一封信,告诉她其实已经知道她和儿子分手,但“你永远是我的家人”。深情,又不越界。

而男女主角却让我联想到正在播的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后来的我们》到底没有拍成另一部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传奇《甜蜜蜜》,而是拍成了《北京男子图鉴》。不过同《女子图鉴》里女主所有的成功都与男人有关不同,《男子图鉴》告诉我们:女人有碍事业,只有失恋才能使男人奋进(恋爱的时候男主角成天无所事事、做客服、卖黄碟、跟人打架,还口口声声是为了女主角牺牲……失恋之后他才不打游戏改做游戏拥有了一番事业?是不是恋爱误国?)!

电影结尾,刘若英的《后来》响起,伴随着字幕是许多普通人举着字板:“XX,你过得好吗?”“XXX,我很想你!”“XXX,当年的我对不起。”我只想问,你征得消失在人海的对方的同意了吗?就这样在电影上写出Ta的名字?想过对方看到时的尴尬吗?所以你们说到底爱的还是自己吧!多年之后感动也都只是自我感动!

所以,《后来的我们》有前任的慎看!

至于带着现任去看的……哭倒在你怀里的Ta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又是为谁而流?我的闺密项老师说:“《前任3》在中国票房高到惊人,如今又有了《后来的我们》,还有那些层出不穷缅怀校园爱情的青春电影(感觉《后来的我们》的监制张一白就可以在这个领域吃到死。)……原来,真的有那么多懦弱的我们,把前任细细收藏在心中,却什么也不去做,只能在电影院里哭一场。”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短评

刘若英实在是太让人惊喜的导演,全篇架构简单却感情真挚细腻,更难得的是在前任的故事再加入了长辈的视角,全篇都没有《后来》反而是一些街角流浪歌手的民谣,好好听,票房超不过前任3我真的要气气气死了!

2分钟前
  • G弦上的咏叹调
  • 力荐

看电影真的是一件太个人太感性的事 实实在在地被戳中了 就算有瑕疵 也没办法说不好

7分钟前
  • C.shaw
  • 推荐

台词矫情的令人发指!

10分钟前
  • 烦烦
  • 较差

不止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追梦过程中的得到与失去,与人生的大是大非相比,爱情是那么微不足道,却又弥足珍贵啊,它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地方和特定的人身上,哪一个不对都不行啊。除了周冬雨最后的选择之外,没有太多戏剧化的处理,但也正因为这个不同寻常的选择,将整个文本升华了。

15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i miss you, i missed you. 田壮壮才是电影的镇海魂啊。“缘分这事,只要不负对方就好,不负此生,太难了……”人生,全在这封信里了。

17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是《七月与安生》那挂的文艺片,看的时候边上一堆东北大姐在那里泣不成声……前半部:我日井柏然太帅了吧想跟他在隔断房里疯狂做爱了;后半部:追梦男孩不能沾不能沾,长井柏然那样都不行!男主最后成功的那个游戏核心创意根本就是抄Love You To Bits 的吧……

2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荤段子还是挺搞笑但不懂片的三观飞机延误住酒店前任俩人进了一间房假如男主妻子没打电话来谁知道会不会发生啥后面还牵着手跑现任绿油油分手分的不明不白 挽回时周冬雨的拒绝也让人不明就里看的真尴尬唯一看点就是田壮壮想不通前任片怎么这么火年轻人更应该学学怎么沟通和表达爱

26分钟前
  • Vivi
  • 较差

7分妥妥的。周冬雨迄今最佳状态了吧,角色写的好,演得更好。刘若英做导演就是自带剧透😂。最佳前女友之外不忘占个亲情戏。宾哥很卖力。黑白段落比较符合刘若英气质,歌太多,结尾崩了。拿「如果爱」或者「相爱相亲」做参考系的话,如果真的是刘若英本人把北漂题材拿捏得这么地道,那真是天才了。

3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我能指出这个片子一大堆问题,但是,还是会被一些细节所感动,就好像周冬雨说i miss you的时候。看完之后,你就明白,这确实是刘若英的电影,整个电影都非常刘若英。另外,这差不多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周冬雨了。

3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上九天揽月不难,难的是踏进的车厢没有你;下五洋捉鳖不怕,怕的是后来的结局没有我。我戴上自尊的假发,回到故乡换不回尊重;你留恋幸福的沙发,来到他乡弄丢了幸福。故乡容纳不了灵魂,他乡安置不了肉身。游戏里滚动千句抱歉,现实中只剩沉默。火车停运飞机晚点,现实黑白回忆彩色,最难是不负此生。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1.羡慕你们长得好看的,坐个火车就能艳遇。不像我,坐火箭都没用。2.周冬雨对69真执着,《奇门遁甲》里扇大鹏69个耳光,《后来的我们》说她69岁。3.为什么现在的电影全是拍北京,可不可以给广州上海成都一个机会?4.应该彩色部分倒叙,黑白部分正叙,至少8.5分。

38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田壮壮老师连续发催泪大招,简直不给金士杰留活路

39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最后半小时你哭完我哭、我哭完你哭的观感特别煎熬,结尾用亲情来煽情好鸡贼。这电影就是清理ddrk义务宣传片。

42分钟前
  • 永恒星鲈鱼
  • 较差

没有田壮壮的表演 这应该就是崩了吧 符号化的北漂故事 不成熟的认知 生硬的转折 刘若英还是挺活在自己想象里的

44分钟前
  • G2
  • 较差

卖光盘的地下通道,鼎好电脑城,北京的地下室和隔断房,舍不得打车,老家的辣椒酱…07年的北京汇成一道回忆光景。“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了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前半段和结尾有抹泪…

48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拜托田壮壮老师多接戏接好戏!!!!太会演太催泪了。

49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不知道多少人看过网飞出品的《蓝色杰伊》,这故事确实让我想起那部有关重逢和错失的电影,同样的黑白影调,同样的当下和过去之间的交缠。如果说哪里不好,或许在出租车上向北京喊话的桥段太尴尬,或许男孩儿最后的成功太浮夸,但细节和情感都还好,带着真实生活的蒸汽和茸毛。

51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最好的是演员,周冬雨完全开辟出自己的戏路。小井进步惊人,已长出美丽。最差的是编剧,没有一场完全连贯的戏,几乎都是攒的。

55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现在还把北京设定为梦想之城的,大概受众也是瞄准了小镇青年吧(多次冲北京喊话真是挺尴尬的)。剧情拖太长,唯一的泪点还是田壮壮演的老爸,周冬雨老演这种角色不会腻吗?

57分钟前
  • 末药煎肉塔
  • 较差

奶茶的少女心太尬了。男女主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突然开启青春疼痛对白。怕是对能火的网游有什么误解,整个网吧都在打纪念碑谷。。。。井柏然很赞!!!!!!!!!!最后,对不起,还有,谢谢你,你比北京美哈哈哈,感觉最感人的地方是片尾出现的北京站,总是能想起在那里送走的人。

1小时前
  • 茶不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