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部曲

记录片香港2015

主演:内详

导演:杜可风

播放地址

 剧照

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1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2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3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4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5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6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13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14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15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16香港三部曲 剧照 NO.17
更新时间:2023-10-04 17:32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三夫」,熟了

曾美慧孜牺牲好大

昨天下班,本猫跑到影院看了《九龙不败》。

陈果再次印证了什么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电影真的是全方位WTF,豆瓣评分3.3都给高了。

陈果自从开始接触商业片,吃相越来越难看了。

憋了一肚子怒气回到家的时候,发现等了很久的《三夫》熟了。

《三夫》

《三夫》是陈果“妓女三部曲”的最终章,围绕着这部电影,引发了诸多讨论。

一,片子的大尺度,正如它海报上的slogan,“冲击香港最大胆性尺度奇情三级片”,末了,还加上一句“你敢不敢挑战”。

里面涉及了各种体位,从水上到陆上,从船上到水里。

当然还有各种助兴道具。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的那个桃子都不算什么;看过了《三夫》,你肯定无法直视金鱼、木瓜和鳗鱼了。

二,曾美慧孜凭借在本片的大胆演出拿到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

说来也巧, 她去年的两部电影《三夫》和《冥王星时刻》的角色,都与情欲和性挂钩。

前者是低级性瘾,后者是高级性欲。

在她拿了影后之后,包括本猫在内,不管是看过《三夫》的,还是没看过,写她的文章层出不穷。

至于她演得具体如何,尺度太大,自己去看。

回到《三夫》引发的讨论上,还要一点。

不管是明喻也好,暗喻也罢,导演借《三夫》道出了很多心里话。

陈果说过,《三夫》其实就是一个讲四个底层人在香港生存的故事,不需要解读,当AV看也没关系,但它是有社会意识的AV。

这次拍《三夫》,还要追溯到17年前,那年,他刚拍完《香港有个荷里活》就想拍第三部。

他觉得自己很多事情没有想通,害怕主题上重复,怎么让第三部与前两部不同,让陈果苦恼很久。

后来,陈果读了沈从文的一部短篇小說,叫《丈夫》。

小说里的主人公,就是上世纪30年代在湘西凤凰城一个花船上的妓女。

陈果将小说里的一夫改成了后来的三夫。

在勘景之后,觉得一来,在国内没法拍;二来,拍民国戏太贵。

他觉得那里的氛围跟大澳有点像,才把故事发生地挪到了香港。

这也让“妓女三部曲”有了18年的跨度。

《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中的北妹阿燕、冬冬,合乎香港人在97前后对于内地人的印象。

在《三夫》里,导演没有指涉具体的年代,我们知道的就是一艘渔船,一个性瘾残障女人,还有她身边三个没用的男人。

实际上《三夫》相比于陈果的早期作品还有差距,电影最成功的的地方就是女主角曾美慧孜。

影片从头至尾,她连囫囵个的一段完整台词都没有,她的情绪、想法都是通过身体来完成。

性欲就是片中女主小妹(曾美慧孜饰演)的全部,她有性瘾症,性爱对于她来说是在正常不过的生理需求,就是我们吃饭睡觉一样。

曾美慧孜完全把自己交给了陈果,让自己成为导演表达的工具。

陈果说过,当时小妹的人选选了很久,就差去找日本AV女优了。

很多人都回绝了他,理由是牺牲太大,表演太难。

可以说没有曾美慧孜,就没有现在的《三夫》。

看了曾美慧孜演的小妹,很佩服她的付出。

小妹是个悲剧人物,她必须依赖性爱,而“三夫”的生活来源必须依靠小妹卖淫。

她的境遇,就像影片一开始那个被火烤,挣扎不已的鲍鱼。

虽然画面有点让人不忍直视,但是却完美对位于小妹在片中的遭遇。

一个不能决定自己命运,随时被人咽下肚的鲍鱼。

她的四周围了一群吃相龌龊的饕餮“食客”。

首先是小妹的三个丈夫,第一个丈夫老大是小妹的亲生父亲。

两人乱伦产有一子,之后,小妹的亲生父亲就把小妹卖给了第二个丈夫老二。

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头,他与小妹倒不存在肉体上的关系。

他嗜赌,逢赌必输。

所以他把小妹当做摇钱树,自己拉皮条,还把自己的船当做水上移动妓院。

第三个丈夫老三,就是那儿的嫖客之一。

四眼仔,港产废柴。

人穷,但是性欲强,过关去珠海嫖妓,被警察抓了,连保释金都要找朋友借。

在建筑工地干活,有了闲钱就去饮性飢渴。

跟小妹嫖出了感情,母亲天天催婚,他索性就娶了小妹。

小妹离开了小船,跟着四眼仔去了后者住的“廉租房”公屋。

“公屋”这一意象经常出现在陈果的早期作品中。

在香港,公屋就是为了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的住所。

在四眼仔的公屋里,他与小妹每天都亲热。

拿着金鱼自慰的小妹,何尝不是四眼仔养的金鱼。

离开了小船的小妹,接受不了在岸上的生活。

四眼仔又带着小妹回到了小船上,跟着另外两个丈夫,四人生活在了一起。

小妹的病愈加严重,三夫找来了医生诊治未果。

老三说小妹是卢亭之后,上身是人,下身是鱼,必须要用阳物来治。

卢亭并不是导演杜撰,在《广东新语》中就有记载,传说在东晋年间,卢亭是居住于香港大奚山上的一种半人半鱼生物。

于是三夫就带着小妹辗转于卢亭的故乡,一边找卢亭一边让小妹接客。

这就是故事大致梗概。

本猫其实并不喜欢《三夫》,陈果并不需要如此不厌其烦地展示小妹的床戏。

即便是金基德的《漂流欲室》,也不像《三夫》这样不讲节制。

说实在,曾美慧孜的牺牲确实大了,看到她鱔交的一幕,着实令人生理不适。

看曾美慧孜演这个小妹会给人一种错觉,她拿影后是因为大尺度,还是因为演技?

曾美慧孜在片中的牺牲,不亚于汤唯在《色,戒》里的表现。

可能她敢接演《三夫》,就已经值得一个影后。

其实给小妹这样性瘾者的人设,是陈果这么多年来对于香港社会变化的表达。

小妹代表着香港,臣服于各方的淫威之下。

老大代表着清朝,因为《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英国。片中小妹被卖给了老二。

老二代表着英国,成为了殖民地的香港,之后又归还给中国。片中小妹每天接客,又卖给了老三。

老三就代表着香港的现状,在片中,老三与小妹是合法的关系,但是继续卖身。

小妹在三夫的压榨之下,渐渐崩溃。

小妹想逃走,但还是被老三用网抓了回来,结合着最后四人一同在船上,在海上茫然前行,

导演在暗示符合香港社会时下的状态,看不到前方,家也不再是家。

片中出现的卢亭,也有另一层政治指涉,卢亭非人非鱼,学者们拿它来隐喻香港自己身份上的混乱,香港的文化主体何在。

除了香港的变化,从《榴莲飘飘》一直到《三夫》,也能看到片中妓女形象的变化。

前两部里讲的都是港漂的妓女,当时的香港是吸引大陆人的所在,片中两地直接的冲突还不强烈。

在《三夫》,通过小妹来影射香港人自己身份认同的问题。

片中还有个小细节很有意思,在影片的刚开始出现了一个妓女秀明,她不再是港漂的妓女,而是一个北上的香港妓女。

以前是从北到南,现在是从南到北,秀明的出现,更显“妓女三部曲”的真实。

陈果这种隐喻的方式非常直白,他把自己想说的话用这样一种三级片的方式进行包装。

《三夫》看着荒诞不经,但陈果的态度确实是严肃的。

他说不要解读那些隐喻,因为他也给不出答案。

至于答案是什么,它可能在大家的心中。

 2 ) 金像奖仅剩的艺术品

人尽可夫的小妹,人尽皆知的喻体。金像奖颁奖夜前的百老汇电影中心是仅剩的两间还在放映的影院,半满半空,没有太多人被本土在地的俗语挠中笑点,和隔壁《沦落人》假童话粉饰的笑果宛若两个时空,沉默的影厅心照不宣地看着心里话被大声宣读,读毕也各自静默离去。陈果的寓言精准到位,直戳港人高压的躁郁情绪,也就是没什么想象力,连妓女的比喻也不是什么新鲜说法。或许逼仄的画幅空间、黯淡的光色、庸常的地景本来也是其指控的晦暗现实吧。其实吧解决妓女不知道往哪飘的办法,就是别老只活在这种大型躁郁宣泄+共情现场里以及反复追问巩固identity 。个人的伤疤有必要舔舐,可舔多了伤口只会更烂。港人的个人情怀高涨到了一个完全忽视世界格局的地步,也是把自己推向茫茫大海的一只手,怪不得那三夫了。即便如此,也是金像奖仅剩的艺术品了。

 3 ) 金羊观影团||喷薄而出的欲望,被束缚的尖叫

金羊观影团No.13,《三夫》by陈果。

「卢亭」又称「卢余」、「卢亭鱼人」或「卢亨鱼人」,传说在东晋时期,广州刺史卢循战败,其旧部散落现今香港的大屿山、澳门、珠海一带。他们隐居沿海的洞穴,以捕鱼为生。后来演化成身上长有鳞片,半人半鱼的怪物。据说卢亭人身上长有鳞片,善于捕鱼,爱吸鸡血,有时会以渔获与大澳居民换取鸡只,亦会潜入农家偷鸡。有学者认为卢亭人其实是蜑家人,不过被人刻意丑化,把他们说成怪物。南宋朝廷以卢亭一族未得其许可贩卖私盐为由,在宋宁宗庆元年间出兵大奚山,对岛民进行大屠杀,卢亭一族几乎被歼灭,倖存者为今日蜑家人的始祖。

早在唐代对卢亭人作出以下描述:

「人鱼之种族有卢亭者,新安大鱼山(即现今的大屿山)与南亭竹没老万山多有之,其长如人,毛发焦黄而短,眼睛亦黄,面黧黑,尾长寸许,见人则惊怖入水,往往随波飘至,人以为怪,竞逐之。有得其牝者,与之媱,不能言语,惟笑而已,久之能着衣食五穀,携之大鱼山,仍没入水,盖人鱼之无害于人者。

本期观影团共八人参与 均分6.3

poster by @德卡的羊


“怎么说”还是比“说什么”要更重要。

看得我十分不适的一部“情色片”,事实上,都不能叫做“情色片”,满屏充斥的都是直白到令人作呕的大尺度性交,你所能感受到的只有交易下的欲望与污秽。整部作品浅薄生硬无比,只有部分段落算得上有趣。我想导演不是拍得没有美感,是刻意将所有美感从电影里剔除出去,只剩下了观与感双重含义下的丑恶。倘若陈果愿意把散落在影片各处的意象打捞起来(比如水母—婚纱),而不是任由其如湾区的驳船般在污秽中浮沉,甚至试图仰仗它们的“闪烁其词”支撑起一些段落,或许能为这幅泼墨画涂抹出更丰富的层次。

另外令人困惑的是,在这样一部极其需要“空间”来锚定政治表达的电影里,意外的缺乏出色的空间设计,剥离洒狗血式的呼号,它的平庸和空洞也是注定的,隐喻实在是太过浅显直白了,片尾的港珠澳大桥已经将本片想要表达的一切都给说出来了。

最大的看点只剩曾美慧孜,曾美慧孜很努力,可是完全不对路。不能单纯为了叙述观点而创作,故事和影像在这部作品中显得失去了意义。不是说在作品里有足够的表达就称得上是好作品了,整个体系上美学是完全缺席的,而这种现实化隐喻也实在表面的不能再表面,符号是散落一地的,最后影像置入黑白也彻底暴露了作者的卖弄心理。不知片尾黑白底镜下那一抹红披风,到底是明示人物内心,还是明示ZF……

@思路乐 5 @卡佛啪啪卡夫卡 5 @德卡的羊 5@果樹 5

用一种将影像“粗质化”的方式提纯了曾美惠孜肥硕身躯上特有的灵气,与之政治隐喻相辅,附着了超跃现实的趣味性。

跟随“海-陆-空”的阶级演化,她从一个欲求不满的痴呆妓女变成被渔网缚束的瘫软人鱼。其中曾美便指某特别行政区,三任丈夫为行政区前后的支配者。喷薄而出的欲望,被渔网捕住时的尖叫。粗粝感的《漂流欲室》。做爱戏很生猛,仿佛回到了港片三级的黄金年代,但多了分时代的落寞。

有一些美感堆砌的努力——海的红裙最好,陆的红指甲其次,空的红烟花无聊——三个加在一起就是生硬又疲软。但这种涩暗恰为不可通达提供了一种注脚:三夫用人的方式医治鱼,医治她的哀鸣,医治她的逃窜,不可通达理解,而只是肢解,掰开四肢,牡蛎挣扎呼吸。正是在这样的错位中,你知道她看似被人间轻易占有,实则是异世珍奇,但香港并非如此。结尾以“港珠澳大桥超额费用需平担”的政治符号再次点明影片所指,“隐喻”与“明示”相辅相成,留白得当,且构成体系。

但论整体而言《三夫》更像是曾美肚子上的赘肉,繁重而挑不下担子,它需要一个文化底蕴更深厚的文本,美学设计更精致的形式来支撑大量虽大胆却显得冗长并缺乏内涵张力的情欲戏。因此目前影片的状态是:表演最大化支撑了影像,但文本竟生硬到装不下曾美这个载体而显得头重脚轻。此片比《母亲!》更理性,比《感官世界》少了点对内在艺术追求而非尺度禁忌的突破。

@秋刀鱼木 7 @乍暖 7 @张萧不是潇 7

陈果身体里好像住着另一个陈果。

五星加满。不想用“陈果回勇”这样的陈词滥调,更想说的是:陈果身体里好像住着另一个陈果。一个陈果用瘫软的皮囊拍惨不忍睹的烂片求生存,另一个陈果用血淋淋的内脏表现最激烈的本能与反抗。 如果说曾美慧孜在《冥王星时刻》里用后背抢戏,那么她在《三夫》里就是正面强攻。她的身上写着欲望,脸上写着绝望。那么直接、露骨以至令人生理不适的表演,把一个女性瘾者的生存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写下她汗涔涔的脸和空洞的眼神,就像砧板上一条任人宰割的鱼的神态。 《三夫》是一个荒诞的寓言,一个伦理的绝境,当然,也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最后电影依然指涉政治,指涉未来。饱和度越来越低的色调,基本上也表明了导演的态度。这次陈果并不高级,但是他生猛无比。一个只能打飞机的少年在九七年死去,一个不能停止做爱的女人无法在一八年靠岸。

@晚不安 9


本周备选:

No.2

No.3


历期评分top3:

No.1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7.6

No.2 《你的鸟儿会唱歌》 7.5

No.3 《太空生活》《江边旅馆》7.4

see ya~

 4 ) 导筒× 导演 陈果 :拍电影是一种冒险,这已经成为我的病态

导筒专访导演 陈果

在前不久开幕的第八届香港电影主题展“师徒传承 前辈后生”中,香港导演陈果的《细路祥》参与展映,他本人也出席了百老汇电影中心的映后交流活动,《细路祥》是陈果“回归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在迷惘和宣泄之后,《细路祥》来到97关口回望历史,昔日辉煌化作落霞余晖,三代人的生存处境走向分叉,与时代作最后的告别。

陈果独立导演的身份一直在香港电影市场保持其特殊性,小制作直面时代大议题。《三夫》完成国际电影节巡礼,坚持在香港拍独立电影以及在内地拍商业片的陈果,似乎也成了北上电影人的特例。

陈果现如今也开始扶持新导演,担任青年导演陈小娟处女作《沦落人》的监制,帮助影片拿下多个大奖。

近年我们看到香港青年导演的本土现实题材,多为破碎消极或是带着大势已去的失落,《沦落人》转向普通市民的温情,将视线投向少有港片所涉及的菲佣与雇主关系,木棉花作为象征,写实中兼有浪漫。

另外,影片中还有李灿森出演,李灿森与陈果的关系,也是《沦落人》影片之外另一个关于助梦者的佳话。

陈果个人最新导演作品《三夫》问世后在香港引发新的震动,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对陈果的《三夫》评价说:表面是低俗市井,内在充满港式睿智。低成本不是限制,反而是创作力的激发点。角色设定奇幻诡异,场面调度直接有力。游走于香港不同独特水上场景,却展现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异想世界,打开香港地域时空想像。

导筒专访《细路祥》,《三夫》导演陈果,走进这位跟随香港的社会进程一同撕裂,蜕变的“病态”导演。

《三夫》讲述了一个奇特的妓女在香港的一条船上生活的故事。她有着超乎常人的性欲和三个丈夫,她将自己地献身于她的工作。

陈果

陈果,1959年出生,香港电影导演和独立电影制作人,代表作为“九·七三部曲”(《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细路祥》)和“妓女三部曲”(《榴梿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三夫》)。凭这三部曲,亦他曾多次夺得海外多个奖项。

除以低成本拍摄电影外,陈果亦常起用新人或非专业的演员作为电影主角。他的电影风格写实,戏中人物多为草根阶层。此外,他也是电影编剧,并常亲自担任剪接及电影主题曲创作。

10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1981年左右加入电影圈,当过多部的电影的副导演。1991年,利用借来的布景,拍成了他的第一部电影《大闹广昌隆》,但该片等了三年才有机会公映。1996年以港币五十万资金拍成了《香港制造》,并得刘德华赏识,负责该片后期,并亲自出任监制。1997年《香港制造》在瑞士洛迦诺影展获得了评审团特别大奖后,陈果的名字才为人所知,之后他亦凭该片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金马奖最佳导演。

之后他继续以独立制作的方式拍了多部作品,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及最佳编剧的提名。2000年获得香港艺术家年奖。2001年更凭着《榴梿飘飘》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2002年凭着《香港有个荷里活》再次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2018年推出新作《三夫》获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采访正文

导 筒:

我们先聊聊《三夫》吧?

陈 果:

你们能谈吗?你们不是被禁止了吗?

导 筒:

可以。

陈 果:

那就行,那就行。

导 筒:

是什么促使你拍摄《三夫》这部电影的?

陈 果:

完成这个心愿吧,因为他们老把我的《人民公厕》当做我的“妓女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实《人民公厕》只是另外的一个东西。《三夫》这个故事从拍完《香港有个荷里活》就已经在我脑海里面,那时候有个朋友推荐我看沈从文的一个短篇小说叫《丈夫》,为了这本小说我还专门去看了凤凰城的吊脚楼,我看了之后就觉得这跟香港的大澳太像了。

《人民公厕》Public Toilet是陈果的第一部数码电影,由韩国Korea Digital NEGA、Nicetop Independent Ltd,及Golden Network Asia Limited联合出品,获2003年第40届台北金马影展4项提名。陈果在片中除了发挥他对世界各地公共厕所的奇想,更透过片中人四处寻药的过程带出“以爱之名尽己所能阻止死亡”的命题。

我觉得把《丈夫》的故事放在我们那边还是可以做的,但是一直没有拍,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还没有拍,我就说演员难找,可这个债一定要还,或者说这个三部曲一定要完整,所以说我就在去年决定要拍出来。我不想把这一部电影拍的像前两部那样含蓄,我每一部电影的风格都不一样不会有重复性。

《丈夫》是沈从文发表于1930年的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20世纪湘西某地花船上的妓女生活故事。来自于穷乡僻壤的年轻女子“老七”,由于维持生计,不得不上城里来卖身。(左图为岳麓书社2013年版本,右图为黄蜀芹导演于1994年改编电影《村妓》海报)

导 筒:

《三夫》里面的“三夫一女”的概念和想法,你在创作之前就有很明确的设定吗?

陈 果:

对啊,十七十八年前就已经这样想了,我也会想“三夫”这个设定的不合理性,所以就需要在演员身上创作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物,把这个合理性规范在这个女孩身上,那这个女孩就一定不是正常人,如果你要是一个正常人就变成“偷夫”而不是“三夫”了。所以把这个人物关系搞对了之后,下面的故事才会展开。

导 筒:

最后为什么会选择女演员曾美慧孜呢?

陈 果:

我都忘了多少年前我曾见过她,那时候她还是个少女吧,没有那么成熟,后来朋友把她再次介绍给我。她告诉我导演你几年前见过我,我真的是没有什么印象了。我知道《summer palace》里面她演郝蕾的同学,感觉她挺自然的,就试着问一下她能不能演这个角色,因为我知道她还在这个行业里面拼命的去演,没有退出这个舞台。

郝蕾与曾美慧孜

我们约了在北京见了一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缘分就是这么奇怪,见了她之后就觉得很可以,我跟她说这个故事的情节她要牺牲很多,后果怎么样了,会不会有人罚你啊,而她好像都没有这个概念,她就觉得我只是想演戏而已。说了很多要求她都有答应,但是最后一个就是让她吃胖一点,最好能胖五十斤,一个月后等我写完剧本跟她打电话,她说她胖了有二十多斤,我说我不知道让她再胖二十多斤还要等多少个夜晚,所以就开拍了。

曾美慧孜在《三夫》中

导 筒:

“妓女三部曲”一共有三位女性角色,与秦海璐、周迅和曾美慧孜的合作各给你怎么样的感受?

陈 果:

真的不一样,我觉得妓女这个角色本身是有很大的一个发挥空间。秦海璐那年还比较新。她可能还在读二年级,她对这种事好像更单纯一点。我觉得这个时空非常对,因为那时候我就要一个单纯的女孩来香港,所以她很快也答应了,我们就向这个目标走,调整肯定是有的,有时候她的表演会不会过了一点,会不会到位,这些我们都有调整,我觉得单纯非常适合《榴莲飘飘》那个年代;

《榴莲飘飘》(2000)秦海璐

然后到了《香港有个好莱坞》(注:《香港有个荷里活》)之后,我就不是要一个单纯的,我需要一个人精,就是非常懂去利用自己的条件去吸引男性的一个女孩。周迅那种小妖精的感觉就非常强烈,她又比秦海璐那种多一些历练和经验,所以那时候跟周迅谈的也很顺利,她也很快就答应。

《香港有个荷里活》(2001) 周迅

《三夫》又比上两部有大的突破性。所以小美的演出我觉得真的难演,因为这个角色,我们也找了很多材料来参考,但是也觉得没有一个是准确的可以对号入座的一个表演方式。我也跟她说了,说你能不能找一些去看一些残疾人士的一些动静,观察多一点,她也会愿意花时间去看,然后回来大家就一直参考商量。

《三夫》(2018)曾美慧孜

所以在现场的时候,我第一天第二天就拍了比较简单的戏,我们开始时候花了一点时间去沟通,有时候就是演过了,我就可以压回去。有时候不够,我就让她多一点。在这种来来去去来来回回的沟通中,我们掌握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拍的时候很顺利,很快就拍完了,只拍了十八九天而已。老实讲,这个电影是为她拍的,没有曾美慧孜成全不了这个电影。没有她《三夫》不可能是现在这样。这个女孩子为你这么牺牲这么多,我还是想尽量能做好一些成绩出来,她真的太厉害了。

陈果《三夫》(2018)

导 筒:

《三夫》获得了很多电影节的提名与奖项,但是网上的评论往往是两级分化的,有人会觉得特别的好,有人会觉得特别的差,甚至有人说感觉生理不适,你如何看待这种落差?

陈 果:

这个很正常,因为一些人心目中的三级片,像日本那种帅哥靓女,是不要什么社会性。

如果你说你看过我之前的电影,或者喜欢我的电影,那你站在我的角度或者说用看我电影的角度去衡量一下,其实这就是一部很陈果的电影,就是这么简单。也不必要去比较什么,不要那么累,我觉得这个东西就别管了,我本身也不在意这些东西,只不过是说一个电影的好坏。当你坐导演这个位置,你从第一部电影开始就已经要承受这种批评或者赞美,真的是没法没法避开这些。

我还想说的是,现在的人幸福多了,也不想接触这么黑暗的东西。但是我正好想介绍给观众,在香港这样所谓的国际都市里面还是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是希望大家知道多一点就行了,我也不不去考量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回事,因为每一个电影都有喜欢跟不喜欢,你没法去平衡或者去控制这个现象。

陈果《三夫》(2018)

导 筒:

这个电影有所隐喻吗?

陈 果:

因为毕竟是18年前的一个故事,18年后如果你再像以前那种拍法,其实是不对的,我就觉得现在香港是一种撕裂的状态,所以我用这种撕裂的状态写这一家子,他们之间的一些又爱又恨、好像在关心你但其实是享受你给他们带来的一些性欲。所以这种还是比较现代感一点的,而且香港也在朝着这个目标走,但是有些东西我们不能明写,所谓的隐喻或者明喻都无所谓。因为你领会到我的东西叫明喻了,你领会不到我的东西就暗喻了。

陈果《三夫》(2018)

导 筒:

这次香港影展展映您的《细路祥》和你监制的《沦落人》,你怎么看待这样的主题和你的影片结合。新导演们和当年的你在创作环境和思路上有哪些异同?

陈 果:

以前这是香港的比较经常惯用的一个组合。比如说我以前做副导演出身,跟过很多导演,每一个导演处理电影还有人物的方法都不一样,镜头怎么运动怎么做,都不一样。你在片场这段时间里面就好过你去学校读书的。所以因为我们没有在学校里学过电影,不是学院派,我们是“社会派”或者“工业派”。在片场你直接可以学习,你可以知道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

陈果《细路祥》(1999)

但是现在不一样,因为拍电影也比以前容易多了。你也不必要浪费那么多青春去像我们以前那样跟什么师傅,两代人真的不一样,因为香港政府的电影基金是规定一定要找一个在电影工业里面有非常有经验的人帮你做监制的。所以这一次我监制《沦落人》的时候,陈小娟也是我第一次认识她,

陈小娟《沦落人》(2018)

当然我们跟着师傅,他们很少会提醒你的,你能学多少,就你自己去掌握,师傅不会每次都教你怎么做。当然因为合作久了,有些东西是无形中可能已经教授了的,你可能很自然地领会了这种过程。所以两代人整体上还是跟真的有些不一样。

我是做主流的,突然间拍了两部不大有成果的商业片,才突然转去拍艺术片的。当年是没有人教我们的,没人告诉你应该做怎么做,只能告诉你商业片大概是这种做法。但是那时候因为整个香港社会发展的太快,你也没时间坐下来慢慢思考这个问题,只不过自己觉得这样做下去好像不对,并不能拍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我才突然间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

所以《香港制造》才能这样出来。但是如果你说用这种方法跟现在的年轻人讲的时候,也会觉得因为没有进入过电影工业,没有受到社会的或者工业电影里面的一些折磨,他们可能来的比我们更单纯一点,比如想做导演,希望写个剧本就能做出来。

1997年的十月九日,陈果的《香港制造》在没有充裕的资金,没有大卡司的情况下登上大银幕。更令人敬佩的事,这部电影是用剪辑房里,剩下的菲林来拍摄的。这也造就了一代香港经典电影。2017年也是香港回归中国的二十周年的同一天,《香港制造》以4K修复版的姿态,重回香江的大银幕。

导 筒:

2017年《香港制造》修复版再上映,时隔20年你看到这部影片的修复版有什么感受?

陈 果:

20周年再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特别感动,观众的反应也很好。我也感到非常的吃惊,20年前我为什么可以如此冷静的拍一部电影,因为那时候我那个主题非常明显,是想拍回归。但是现在在看的时候,这个主题并没有盖过里面人物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因为有时候主题太大了,反而不好看,也会因此忽略了人物或者电影里面的一些东西。我烦这一点,所以我真的就非常的吃惊,为什么我当年那么冷静?我没有选择把那种东西提升的更猛,反而把他压了下来,并且还是回到人物。所以这一点我真的感到非常难得。

陈果《香港制造》 (1997)

导 筒:

很多影迷都觉得《香港制造》是你最好的电影,它是你最喜欢的作品吗?

陈 果:

它毕竟是我的第一部电影,那里面隐藏了很多我想去做一些东西,证明我自己是一个导演。或者跟制度说,要敢作敢为,要打破这个框框,控诉一些心中感到纳闷的东西。

当时的主流商业片就是一个流水作业,大概就是这个套路。我做主流不爽,所以我不只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么简单,而是一定要打破那种干扰你或者说那种惯性的东西,事实证明这部电影成功了,它里面的那股气我真的是做成了,我发泄出来了。

如果说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有好坏的话,我觉得《香港制造》影响我比较大,但我还是没办法说它是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品。

陈果《香港制造》 (1997)

导 筒:

你执导过很多部电影,有没有对哪些作品不满意?

陈 果:

当然有,主要是商业片比较多。因为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了,是整体的问题。当时我拍的几个商业片,其实他们对我其实还是蛮好的,只不过故事的发展空间没有我想象中发挥的那么好,这也是一个污点。

我就不喜欢按部就班地去拍一些常说的那种套路,我会想在那种套路里面找到一些突破点,希望能做成另外一种东西,但是这个真的很难,也不容易做。

所以基本上商业片我都不满意,我希望将来能做一个更好的商业片。但是如果你问我不喜欢哪个独立电影,我基本上我都不会解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的每一步都是一个独自过关闯将的过程,所以我很难说不喜欢哪个,我只会想如果再多一点资源,或者再多点什么东西会不会好一点。

导 筒:

从一个电影导演的角度,你觉得会不会有人拍摄关于香港当下状态的电影?

陈 果:

其实我觉得现在这个题材可以拍,但是现在你拍了也不适合上。如果拍社会问题,你一定是在大时代里面去创作更多更好看的东西,但是这帮年轻人现在说不好拍,因为能不能找到资金是问题,拍完将来能不能上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可能拍纪录片的人会多一点。在这种环境里面拍艺术片,我觉得可能会有,但不会很多,因为毕竟香港太小,它整个的环境对艺术片来会讲比较难。

导 筒:

之后你的电影计划是什么?

陈 果:

我真的不知道,我们每次拍完一部之后就重新就要思考下一步是什么。但是对我来讲,我每跨出一步都是一个挑战,都是一个冒险。因为我们喜欢这种冒险,这已成我们的一种病态。

采访:郭高闯

鸣谢:百老汇电影中心

 5 ) 生理不适,但不是烂片。

《三夫》并不是情色片。“情”几不可见,“色”更谈不上。所有人都是粗俗的、鄙陋的,除了小妹,带着一种近乎变态得游离的美。

一旦套上政治这层壳,电影反而有些无趣,仿佛那些纯粹的带着汗液、潮湿的欲望都得被诠释成更深层抑或悲悯意味才行。

对性无节制的需求和对绝对自由的追求,本质上没什么高低之分。从前看似肉体囿于一叶渔船,灵魂却顺着海水行向无穷尽的世界。离了水,就是笼中的鸟,日光照进大楼的天井,一片死寂。

在开放式货车箱里,一堆透明海洋球上不管不顾地呻吟着,高楼广厦如同海底的石柱或是珊瑚礁,哪怕是假象中的自由也好,终于可以放声,不再压抑。

所谓性到底是什么的符号。洪常秀说过,他电影里的性爱都是令人尴尬或者不快的。因为性和男女之情并没有绝对、直接的关联。而爱情以外的尴尬,倒是能直观在性不合上体现。《女性瘾者》里,性是冲破桎梏,性欲和性瘾不分男女,而耻感却只将女性牢牢钉住。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在观影过程中感到生理不适,因为诸如韩国很多优秀的情色片,性爱镜头总是尽可能地美、尽可能地表达男女之间超越语言的更深层的爱恋。可是《三夫》有的只是欲望,不含杂质的欲望,小妹的“痴”让她对于性瘾连耻感都无丝毫。这对她甚至说不上交易,又或者她才是真正的买方?

影片里有三位丈夫对着小妹的下体上香的镜头,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医生一句“她的器官极其难得,百万女性中才有一个”,男人们好像“毕恭毕敬”起来,而他们恭敬的对象,却不过一个局部的器官,就像对着《女性瘾者》或是《平行母亲》的海报朝拜,能欣赏的却只得眼前的画。

要我说,《三夫》成在他想以性喻世,败也在他意图给最原始的本能赋予更多含义。性,过于敏感,不同于贪欲或是饕餮的食欲,它足够抓眼球又能戳中众人心中共享着的“秘而不宣”。所以拍得美也就罢了,不美就有太多角度来指责。

但我不觉得陈果在“用”曾美慧孜,如果把“小妹”换成“小弟”,本质并没有区别。刨开一切,“性”从来也没什么美感,难道《国家地理》拍了蜗牛交配,就能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了?需要一些纯粹的丑,就像酷暑中的菜市场,肉摊上动物的脏器,吊扇驱着蚊蝇,气味难闻。转头进了火锅店,脑花肥肠,一个不落。

 6 ) 引起不适程度满分。

赛马,赛船,时代挣命般的奔跑,小妹喜欢漂浮海上,生活在停滞的时间。

四眼仔不计历史,力排众议,敞开怀抱,把她装进城市的格子,封闭而安全,但她想回到动荡的自由。以为得到,实则损耗,时间是个难题,盈亏难以相抵。

还给她自由之际,三夫相遇。她和垂暮的父生下了孩子;被卖给年老肢残日已落的赌徒;被四眼仔视为女神并结婚。三夫都“珍爱”她,历时被荒诞地折叠成共时,在小妹这里三夫可以共处。

局外人说她是低端性瘾者,她的畸形被当做“变了文化遗产很值钱”的景观。摇钱树也是一个大麻烦。他们对她哄逗,围困,追逐,绑缚,但是永远舍不得放下。

潮流是驱动船行的力量,电脑接客,上门服务,特色定制,在畸形中求发展,发展无底线。

小妹眼神蒙昧,肉欲原始,只有满足和不满足两种时刻才呼喊。女性等同于性,性等同于权力,引起不适程度满分。 一部绝望的电影。你想占有的饱满女人,其实人尽可夫,你想占有的繁荣宝地,其实人尽可耕。嘲讽了伦理、政治、经济、现代性。

Baby是历史的伤痕,在欲望里浸泡。小妹的baby长大了,可能会戴上口罩。襁褓中人,没有洁净的祖,没有深扎的根,没有前后方向,在三父的怀抱里,漂向未来。

 7 ) 关于“隐喻”,深深的困惑。

我上过几门电影课,读过几本电影书,搞过一些电影工作,

“隐喻“这个词在工作的时候,看中文影评的时候学习到的。

去他吗的哟。

对于电影里的隐喻从“好厉害”变成“去他吗的”,得益于姜文的那部《邪不压正》。

《少年派》和《让子弹飞》是有趣的,有玩味的,有细节呼应的,是有“我靠,有道理,原来可以这样“的时刻。但更多时候,看完一个单薄的故事,上豆瓣一看,通篇都是说“隐喻”,就恶心人了。

“隐喻“是可有可无。按照social psychology来说,隐喻作用在对一些特定的cues的组合的更加敏锐更加了解的人身上,那从社会学角度,就是“隐喻”需要足够的背景知识才能get这些东西。

那如果一些电影,“隐喻”是它唯一目的,那就是,老子死活要让你get,你get不了,sorry,你不配做我的观众。

那,面对这样的店家,除了让它滚蛋,作为观众,确实也没有别的办法。恭喜做出了“牛逼”的艺术,连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莫扎特都自愧不如的“高贵”玩意,请滚。

*** 一点和本片相关的恶心***

我很讨厌社科里面任何critical学派的东西,在我看来,如此思路,真的有违社科的最重要的目的:没有建设性,拒人于千里之外(他们仿佛还不知道社会上多么不care社科还要把话讲得最让人讨厌)。

但,在这片——(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argue说,它是借助刻画女性,投射更宏大议题的作品上,那层也许更“重要“的含义在导演狗屎一般的操作之下,不成立。所以,我更无法避免地在想,陈果作为一个男人拍出这样一个把hk比喻成如此无助无辜深受屈辱的女性,作为女性观众,怎么理解呢?我的理解就是,他不要脸啊。)——我觉得应该,就,这么说它!

不行,稀烂。

完全地站在男人角度利用女性。

是,从社会学角度,你可以说,如此的比拟,来自于行业规则,一贯俗成的。嘛,艺术总是遵守一些规则、打破一些规则的一种平衡,在融会贯通的状态中进行的。

但,他偏偏选择遵守了这一条比拟,加上别的(无比猎奇充满话题性的)元素,就显得尤其不要脸。

从小时候对hk流行文化的浸染,到现在,我一直没搞懂2010s之后的hk是怎么了。

虽然我喜欢用精神疾病比喻整个亚洲(类似,黑塔利亚·心理不健康版本:严重焦虑症,过于关注结果,没有独立人格和个人边界所以喜欢彼此情感绑架),但hk似乎是一个更specific的physic disorder,我还没找到思路。恐怕,maybe陈果就是其中一个明显病症吧。

 短评

对陈果很失望,这种赤裸裸消费女性肉体的做派实在让人感到不适,所谓的政治隐喻也是一如既往的浅白。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真正的隐喻只有一个,当一个导演认为性等同于权力的时候,他也在实践这种权力。

4分钟前
  • 阿暖
  • 还行

為曾美慧孜的犧牲而折服,卻覺得這部戲完全配不上她的犧牲。這不是暗喻,分明是借戲發洩的低級明喻,木瓜戲真的沒有必要存在的,導演。

5分钟前
  • Xaviera
  • 较差

《三夫》的隐喻,看完几成明喻了。她的父亲叫清,卖她的男人叫英,四眼烂仔叫紫荆,性,最最原始最最基本的自由——肥硕丰沃的小妹,永久漂浮之岛,让我想起阿城说香港有唐人的健朗;那种万国衣冠来朝的感觉映射到现实中,竟是男人、金鱼、木瓜、鳝鱼、神鬼穿梭般来往。凑巧连接的港珠澳大桥,小妹始终潮湿的阴道直接沟通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了。即使是在大澳,小妹裸露乳房,还是被男人的渔网兜住。她找不到自由,船也靠不了岸。至于整片小妹呻吟之韵,却连不成一句话,在愈来愈暗的天空下面,就连做爱的空间都是如此狭窄,她没有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

8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推荐

《榴莲》《荷里活》在奇艳之余仍有乡愁、晨昏与魂灵。到这一部除了白花花的臀乳,就只剩同样浊白色的水浪。

9分钟前
  • 不良生
  • 较差

從《榴槤飄飄》寫實,《香港有個荷里活》黑色隱喻,最終《三夫》走向神話,陳果的創作養份來至B級電影,顏色慢慢退卻,淺薄又令人尷尬的色情意像背後,是局內人深知的政治無奈,也為《紅Ven》的大嶼山未來作個明明白白的收尾,如果這是曾經的希望,那都是假的,被困,無用,解救不了危機,更要敗走而回。無能男人們要靠小美存活,她的肉感散發性慾,但過度的慾求無法應接,戲中男人每一個都想將她據為己有,才發現你就算再多犧牲你都得不到,反而失去自我。說穿了陳果要破滅的正是盧亭作為香港的特殊文化身份的隱喻,原來一切指向虛妄,不是前無去路更後無退路。他看到現在香港如何悲哀,我們無法抗拒北邊來的魔爪,就算你接受或不接受都面對同一命運,北邊連同化你也不想,直接了當將你所得據為己有,簡單又直白,至少這一次陳果回到香港創作人的反骨。

14分钟前
  • 何阿嵐
  • 还行

曾美慧孜震撼到我,這樣的角色和微表情演繹,沒拿影后不合理。陳果一貫的政治隱喻,不接受「太淺顯」批評,因為三夫三地與神話和香港本土文化結合得太完美,豈止是立場清晰就足以擊潰的優點。色調漸漸轉黑白,到最後的漁網鏡頭以為自己在看鈴木清順。以為可以一夫獨佔,卻填不滿,最後只能信仰她。

16分钟前
  • 虚茧
  • 推荐

“原来这就是港珠澳大桥吗”“对啊”“怎么辨别方向呢”“朝着前面,就是我的故乡珠海。往回走,就是香港了。”

20分钟前
  • 砂女
  • 推荐

同样是男导演对女演员的折磨,王家卫对章子怡、娄烨对郝蕾、蔡明亮对杨贵媚,折磨里包含了信任和欣赏,美是生生被逼出来的,得以被最大程度激发,但陈果不是,他对曾美慧孜的折磨没有人情味,把女演员当痰盂,投递意难平,不信任,不欣赏,不认同,心态算罕见了。

2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倒不是觉得隐喻很浅是件坏事,太晦涩的那种隐喻极有可能都是观者意淫的。陈果又不是非要你们少数人看得懂,他是明喻的,不过我也不会给高分,因为观感太差,最后已经觉得是个老式香港鬼片了。我其实很讨厌这部电影!

24分钟前
  • 王小诗
  • 较差

五星加满。不想用“陈果回勇”这样的陈词滥调,更想说的是:陈果身体里好像住着另一个陈果。一个陈果用瘫软的皮囊拍惨不忍睹的烂片求生存,另一个陈果用血淋淋的内脏表现最激烈的本能与反抗。如果说曾美慧孜在《冥王星时刻》里用后背抢戏,那么她在《三夫》里就是正面强攻。她的身上写着欲望,脸上写着绝望。那么直接、露骨以至令人生理不适的表演,把一个女性瘾者的生存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写下她汗涔涔的脸和空洞的眼神,就像砧板上一条任人宰割的鱼的神态。《三夫》是一个荒诞的寓言,一个伦理的绝境,当然,也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最后电影依然指涉政治,指涉未来。饱和度越来越低的色调,基本上也表明了导演的态度。这次陈果并不高级,但是他生猛无比。一个只能打飞机的少年在九七年死去,一个不能停止做爱的女人无法在一八年靠岸。

28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希望曾美慧孜之后的戏路不要被符号化

3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现在说,从来没有喜欢过陈果的电影审美,是不是有点马后炮。但《三夫》就是那种尝试狗尾续貂,继续在港珠澳大湾区议题上再来一发的撸出血、对穿肠。电影当然一颗有想表达的心,做得也不可谓不用力——曾美慧孜完全服从演员天职,成了导演的工具。可是,这哪是隐喻啊,直白到想吐,目不识丁的文盲和老汉都看得懂罢。前半段对香港陆上生活的讽刺,能get到一些笑点,但开始进入三夫模式,需要填满无止境的恶趣味后,实在很不喜欢。木瓜真的不是唯一的水果,陈果老师。

36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能理解政治隱喻的設置,但還是過了,全程令人不適,那麼多性愛場面、葷話、道具⋯⋯真想問有必要嗎?女主表現教人咋舌,嘆服之餘,很難產生什麼憐憫或同情,可能是因為她已經不是她,而是牠或它。

38分钟前
  • Aki_Emily
  • 较差

影像较“妓女三部曲”前两部粗糙一些,还是充满各种隐喻的电影。曾美慧孜豁出去了,希望电影在奖项上能取得好成绩,能和她的付出成正比。

41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在水上是得水的鱼,在陆上是窒息的鸟。她有能盛下木瓜金鱼黄鳝的身体,也有能装下一座神庙的灵魂。渔船上搓粉抟朱,陆地上祭品失窃,大屿山卢亭声似海豚,维港边烟花转瞬即逝。跨海大桥连通港珠澳,小妹连通海陆空。阳界寻欢的人,阴间魑魅的鬼,用阳物驯服妖邪,解除魔魅,纷纷震动着钻入时代的狭道。

4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2018/10/20)慕陈果之名。11.25日 MM主创场。(2018/11/25)看完出来,听到几个人说:我觉得它政治的比喻太浅显了、xxoo的场面太审美疲劳了blabla…难以认同。政治和时代的隐喻确实浅显好理解,但并非深沉才有意思。真的内涵,是可以深入浅出地解读的,而不是堆砌符号、故弄玄虚的“难懂”。更何况,香港导演视角讲的港人背景和故事,情怀和疼痛,我们普语区真的就理解了吗?我们觉得浅显,只是因为深沉的部分不太是我们的解读范畴吧。至于xxoo部分的审美疲劳,且不说本身就不是为了让人觉得“美”(要审也是审丑?),再你能看到就不限于人性伦理、兽性欲望、神性传说这些,xxoo部分本身承载的就是更丰富的内容,在卧槽之后不是只有卧槽,一个审美疲劳就批判掉,真的不应该。

49分钟前
  • Moc.
  • 推荐

陈果很敢做,由于里面的海量三级场面,这是一部可以成也演员,败也演员的作品,如果演员完成地不好,这部电影的主旨就很难表现,会直接从艺术片的立意堕落成只是拿来哗众取宠的三级片。幸运的是,这位女主演呈现出了精彩的层次,把一个极其复杂的角色演绎地非常立体,直接拉高了片子的质量,带出了某些不能明言的隐喻。虽然不是完美,但是已经足够令人点头称奇(星星全部給女主)

53分钟前
  • 尚未
  • 还行

曾美慧孜简直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吸收观众,演员和导演的体液与情欲,荒诞和野心。她的身体语言也奇妙,交媾时像一只来自原始的深海怪兽,静止时像一具孤零零的海上浮尸。然而如此值得钦佩的表演却出现在这样刻意又粗糙的故事里,真不知道该说是成就还是糟蹋。

56分钟前
  • 基闹
  • 较差

古代的三妻四妾形成对调,这是一个三夫的故事。然而拥有三个丈夫的小妹的生活并没有更好,反而比普通人更差。没有征求,也无法征求她的意见,三个男人就单方面做了她的丈夫;逼良为娼,美其名曰“治病”;强迫她出卖肉体,他们却说:她不辛苦,她很享受的。“丈夫”眼中,她是发泄欲望的工具、赚钱的摇钱树;路人眼中,她是的明码标价的商品,花钱买个痛快;女人眼中,她是破坏人们家庭的狐狸精;甚至在一部分观众眼中,这也只是一部情色片,纯属消遣。被利用,被出卖,被侮辱,没人替她讨回公道,更没人能感同身受。并非夫妻就绝对平等,有多少人一边骂着三人,一边又做着和他们同样的事?并非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就是女权电影,正如彩色电影逐渐变为黑白电影,她的人生从黑白走向了更加黑白。其实,每天都被“强奸”的何止小妹一个人?

5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2.5 物化女性的观影体验极不舒服,三夫教女,一桥三通,鱼水之欢,和谐共处,最后还是通往不自由。就是陈果导演总是要把隐喻说得这么直白,转的还很生硬。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