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殇

剧情片韩国2012

主演:李廷镇,赵敏修,伍基洪,姜恩珍

导演:金基德

 剧照

圣殇 剧照 NO.1圣殇 剧照 NO.2圣殇 剧照 NO.3圣殇 剧照 NO.4圣殇 剧照 NO.5圣殇 剧照 NO.6圣殇 剧照 NO.13圣殇 剧照 NO.14圣殇 剧照 NO.15圣殇 剧照 NO.16圣殇 剧照 NO.17圣殇 剧照 NO.18圣殇 剧照 NO.19圣殇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6 20:22

详细剧情

  本片荣获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是金基德的第18部电影。  李江道(李廷镇 饰)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高利贷收账者,他没有家人,也没有恋人,生活的重心就是每天上门向欠债人讨债。他生性冷酷,手段残忍,常常用暴力威胁对方,甚至还把欠债人人打成残废。那些被江道追讨过债务的家庭,从此都过上了丧失尊严的破碎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名叫江美善(赵敏秀 饰)的中年妇女来到了江道的面前,并声称自己就是他的亲生母亲,而江道就是自己那个走失已久的儿子。渴望亲情的江道在半信半疑之下和这个女人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母子关系”。渐渐品尝到亲情温暖的江道却不知道,一场阴谋正等待着他......

 长篇影评

 1 )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文/牧嘎

曾说,有时候着实很害怕看金基德的电影,但却又非常想看,这位永远用作品来关注边缘人的电影艺术家,作品总是传达着一种“很难讲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的深意。今年,他带着自己的第18部作品《圣殇》又一次在世界电影节上获得褒奖。金基德在《圣殇》里创造出了一个极度可悲的世界,那样一个世界里近乎所有的人都成为了一种悲剧的化身。而电影告诉了我们,导致这样一种悲惨世界的罪魁祸首是钱与情。

电影里,男主角无牵无挂,从小被亲人抛弃,亲情对于他而言好似秋叶飘落,毫无感觉,他就像一束熊熊燃烧着的火焰,肆无忌惮的燃烧着穷苦的人们。他本是一种收钱的工具,而他把这样一种工具看成是一把无情的刺刀,并且在他自己看来做得很在天理。他活在火焰的世界里,毫无感情的行尸走肉,,他的生活是收钱,收不到钱那就摧残人,一把火烧在了那些穷苦的人身上,让人绞痛着,让人生不如死。这样一个邪恶的化生给电影里的整个世界布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

金基德在电影中分两个层面给观众解读了两种残酷的人性摧残法。本以为,肉体上的残忍摧残已让人绝望,但这跟情感上的摧残相比,那简直就是是小巫见大巫。

女主角成为了这部电影里哭戏最多的一号。电影里女主角出现后,接着与男主角一起将剧情发展开来,起初,导演给人下了一个很大的套,都以为这就是一对失散多年的母子。却不想,随着电影剧情的愈演愈烈,女主角竟然是复仇者的化身。如果说男主角是火焰,那么女主角便是海水。于是,后戏给人看到了一种“水火相容”的奇迹。实质是复仇者与恶魔的斗争。女主角高明的设下骗局,用坚定的意志力成功溶解了男主角冰冻很久的情感基石。最后,海水将罪恶的火焰扑灭,却也牺牲了自我。

谁人说出电影里的那个世界不是充满人性的悲惨呢?本以为,母子的团聚会是唯一挣破昏暗世界里愁云的希望,却不想,在本是昏暗的世界里又布上了一层乌云。当然,世界本来就是水火不容情的。

一个悲惨的世界,一群可悲的人们,一出悲剧的映画。金基德似乎残忍过度了,让人被那样一个无情的世界感染的伤感累累。其实不然,这又是一部颠覆常态的个人魅力作品,关注了一群现实世界里的边缘人,我们有些时候肯定认为金基德似乎偏激了,其实他是一位能把残酷的现实照搬进他的电影里却最终给出两个不同世界的导演,但引发的深意却永远是源于现实世界的。现实世界里,就是有那么一群被悲惨现实摧残着的可悲的人们,窘迫的活在漆黑里,活在正常的边缘,活在无人问津的角落。

看着影片结尾处,破晓临近,车子下的一条血迹印刻在那座罪恶之城,似乎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极度愤怒和极高期望。愤怒着想要将这种制造悲惨的罪恶体的鲜血来划破愁云,期望着那群可悲的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下去。

不管怎样,人不要活的行尸走肉,不要活的紫醉金迷,不要活的自造罪恶。电影的最后,看到了那对相拥的夫妻吗?看到了这样一位不抛弃残废丈夫的妻子吗?看到了她为了生计开车划破整个天空的破晓吗?其实,她便是那个世界里的一种希望。

 2 ) 苦行僧的悲悯

      基督教中的救赎在于把人从罪恶之中释放出来,而如何释放,便是艺术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了,金基德的《圣殇》便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这部大受好评的新作和其早年的《撒玛利亚女孩》有众多异曲同工的地方,两部作品的片名及海报都带有浓重的基督教气息,都是关乎罪恶与救赎的故事,一样的残酷与凌厉。金基德对宗教似乎有难以抑制的热情,从西方的基督教到东方的佛教,众多东西方的宗教精神内涵都屡见其作品:救赎、牺牲、因果轮回、贪、嗔、痴、现世受罪、宿命、涅磐等等,这些浸染了浓厚的宗教意味的作品成为了解读金基德本人思想的重要符号。金基德对于以上主题的解读一贯极端残酷,当然极端的残酷早已然成为金基德电影风格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种触目惊心、虐心的现世受罪也是源于东方的佛学,忍耐、超脱、涅磐,而对边缘世界的关注,往往让这些宗教符号更具有价值。不论是救赎还是涅磐,金基德都热衷于用最血淋淋的方式去解读边缘世界,但一切残酷的背后,却是一颗极度悲悯的心。

       《圣殇》是金基德作品中较容易解读的一部,虽然依旧残酷虐心,但相对于之前的作品,金基德这次怀揣着极大的善意,这种善意隐藏在复仇的表象下,隐隐约约又惨烈无比。故事中的男主角是一个十足的恶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毁灭,毫无人性可言,冰冷坚硬的内心似乎永远看不到一丝善的缝隙,俨然是撒旦的信徒,但是一个中年妇女的突然闯入改变了这一切,她一步一步的用母爱融化了这颗看似坚不可摧的铁石心肠,同时也以极端的诛心的方式教会了他救赎,而这堂课的代价是极其惨烈的,它毁灭了两个人,因为这母爱的背后是扭曲的仇恨,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因果与宿命。金基德不温不火用手术刀般冰冷的镜头解开了这个故事,用旁观者冷漠的眼光赋予这个故事灰暗的色调,而故事背景下面现实的冰冷质感更让这个故事寒意透人。《圣殇》中不断出现的基督标语从一开始便暗示了救赎的主题,而关于救赎,金基德这次的解读是怀揣着极大善意的,母亲自杀前的泣语给这个冰冷无比的故事添上了一抹无可奈何的暖色,爱最终化解了仇恨和罪恶,当影片末尾三人在坟墓中依偎在一起时,金基德对于人性及现实的极大悲悯和无可奈何的强烈宿命感一泻千里。

    相对于金基德作品之前的肃杀和暴戾,《圣殇》更为的平和,隐喻的运用也少了很多,但是内容依旧深刻,镜头也依旧对准了边缘的世界,关于现实描绘刻画的比重也有很大的上升,《圣殇》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一个即将拆迁的城中村,破败苍凉,生活在里面的底层群体也各有各的不幸,包括主人公岗作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身世凄惨的人,残忍的现实,残忍的罪恶,残忍的故事,金基德对现实世界的敌意或者是悲观依旧随处可见,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对残酷廉价的贩卖,但是我们不能强求一位有自己独特世界观的艺术家去创作大部分人喜闻乐见的东西,因为这个歌舞升平的世界确实需要一些人去冷冰冰的思考这个世界和整个人性是否真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即使影像呈现的是夸张的残酷的,其背后也只是对人性一种真诚无害的悯怜。

       金基德比以前仁慈了,冰冷之雪白中留了一抹无可奈何的红色,对于片中的男主角来说,死亡不是重点,而是归途,片尾那条绵延的红线似乎通往的是希望,虽然依旧是残酷的寄托,但是诛心之后,这种肉体的献祭救赎又算什么呢。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人性本善,可恶是现实对人的改造和迫害,撒旦和耶稣的区别也只是在于一念之间,没有永恒的罪恶,不变的只有人性的复杂,这是一种善意的姿态,但金基德怀着对人的善意却依旧不愿意善向这个世界,或许这种充满敌意的姿态才能让苦行僧金基德更加冷静的去思考,去鞭挞吧 。

    《圣殇》是金基德的第十八部作品,一路下来灰暗且残酷,让人触目惊心,但是背后不变的是金基德对人性及世界的极度悲悯,这个导演的骨子里背负了太多,像一个沉重的苦行僧一样,每一段旅程的路上,都是他留下的斑斑血迹,这是或许就是金基德的终极救赎吧。

 3 ) 几年之后重看。怜悯恶人,痛恨社会

最伟大的救赎就是懂得了爱,最后晨曦马路上淡淡的血痕,就是康道救赎之路上的最后一首挽歌。母性是人类的本能,渴求母性也是人类的本能,施恩者选择死亡来惩罚“儿子”,一种极端却神圣悲悯的方式完成了究极的报复和救赎。母亲最后隐忍的表情,也是被纷涌的母爱吞没了吧? 过了几年再看,发现还是停留在导演“一个概念形成的故事”的讲述上,没有亲临的观察的那种,深入其中经历的,观察感,真实性,导演真的就像上帝一样在外旁观,但是这样真的做不了上帝,人真的做不了上帝,你就错过了很多真实性直接,扮演上帝的叙述都是自欺欺人的自大,这种把自己的想法哲学推想呈现成影视的都是自恋的沉溺,缺少真实的沉溺和细致的生活的观察。想探讨钱的问题而展现为了五百变五千的高利贷而不得不变残废的底层人民,对这种“到底是为什么”的背后的生活展现还不够啊。

想探讨的很多,为了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人为了钱,要享受或者取舍什么,这些基本的人情,一个家人不值几百韩元,而这样做的人也很可怜。都很可怜。

都是给作者电影,这些既然是重点探讨的东西,留给观众遐想是不行的,为什么决定让自己绑行什么的,就像是导演揭开来让我们看到一样,这些过程应该让我们看到,而不是一个答案,我们也是观众,而不是你导演的观众,应该导演也以观众的视角去呈现,那些决定自杀(灵魂的死亡),渐渐变得开心,为什么没有女朋友,恋母情结也只是概念的展现,没有深入一点,人性,为了钱而死,荒废一生,失去一生的人,感受不到荒诞性,能感受到一点,也只是概念性的,没有真的在其中,就受不到震撼,导演差了一个“真的在其中”。最有钱的男主最后也是选择死亡,不过他的死亡的驱动应该更好地叙述和完成。圣殇也是比较封闭的一个标题,导演的个人思想最后输出的一个结果。我们看不到其中的思路,只有去窥探他的精神世界,这样就比较自恋了。为了三百变成三千韩元这样的原因死掉,感受到了一丝荒谬,但是就像只是听别人讲一个舒适那种浅淡的程度,深入其中的体验,这个人的经历,到底“怎么不值”,这个“不值”的看到是怎样的,期待可以展现。想说的太多了,但是讲不完,透,只能讲清楚一个故事,一个故事里面包含这些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还有就是这些人的逻辑太偏离正常生活的人的逻辑了,难以理解每一个角色都难以理解,需要费劲的展现,总之这是一个如果想拍好就得非常费劲的电影,但是这个总的来说也还是半成品居然也还是获奖了。

还不错啦,金基德的镜头语言用了很多,蒙太奇,重在表意,因为一旦用了大家就知道这里可能是有猫腻的,所以一般不太会用,除非必须要用来以假乱真,说明他是把故事放在第一位,用镜头去服务呈现这个故事,讲清楚,讲明白,只是他的风格是冷漠的局外之神的视角,也没讲action,综合各种电影理论又有自己想法的,一个生长的自由混合体。而不是为了实现镜头去拍片。只是有个感觉,我看他的片子,有很多不足,他明明做了很多镜头处理,结果还是不够,应该是他已经觉得“够了”,但是在我看来有些地方还是不够,放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更是“还不够”了,就是说无论导演怎么考虑观众做到“我觉得尽可能的够了”,到头来,也是有局限的存在,电影这个东西就还是有局限的存在。他难以达到满足所有的“够”,在这种篇幅,又要塞个大东西的片子里。他肯定也反复看了无数遍,觉得这样是够了的,因为镜头语言的处理本身就代表他有action的意识一些,以及想讲明白一个事情,但是我看又觉得有不明白的地方。一个人的明白也难以笼盖所有人的懂。也有可能因为是他编的,没有亲历,所以没有用action去表现的意识,他就觉得大家都懂,看无数遍,也就觉得“自己明白了 大家也都能懂的”那种自信。我虽然能批评他,但我自己的片子呢。我看无数遍,觉得自己已经懂了,会不会也有我自己的局限,是我自己不知道的?如果这种局限天生就存在,导演就不能突破了。

面对具体伤害自己的人,不去恨这个具体的人,而去怪责背后的社会(金钱或男权)是很困难的。这个成为了恶人母亲的人也做到了,但是又难以做到,她还是自己跳下去了。

 4 ) 圣殇

李康道是心狠手辣的讨债人。除了追债砍人 一无所有。不知道剁了多少个还不起高利贷的人的手或者其他器官 残忍血腥如杀人机器。直到他遇见了一个奇怪的女人 她说对不起 是我曾经抛弃你 称是他的母亲。他不信 抗拒 折磨她 她也不介意 拼了命的对他好 仿佛要补偿三十年来欠他的母爱一样。这个女人美丽 热情体贴 李康道慢慢被感动 好像看到似乎刽子手也可以洗干净双手一样...... 然而 他并不知道泪如雨下的女人对死去的儿子很抱歉:“对不起 相久 我不该这样想 可是他也很可怜”。 知道真相的李康道 穿着所谓妈妈给他织的毛衣拥抱了她的尸体 把自己拴在大货车后面 拖上了寂静凌晨的长路... 想杀死一个人 就先杀掉他的心吧 假如他没有 可以先赠给他一颗。

 5 ) 我吞下哀默,我把心死送给你

熟悉金基德的人都对他的残酷和文艺司空见惯,所以哪怕片子早早就把复仇这个主题铺开,哪怕视觉上母亲和儿子一直在乱伦的边缘,哪怕放映的时时刻刻都冷不丁掉跳出些血腥和恶心的桥段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金基德”。这次的金基德把惊鸿一瞥给了结尾,这个结尾是母亲的内心戏,反映她负疚,仇恨和下沉的绝望,是一曲终了时最尖利、凄凉的尾音,这个尾音是“金基德”的,甚至太“金基德”,光这个结尾就配得上金狮。
 
结尾的妙处在哪?结尾的妙处在原本一切可以不一样。母亲可以不将亲儿子埋在树下,母亲可以不将毛衣套在亲儿子身上,母亲可以选择沉默的死去,把复仇这个秘密钉死在嘴唇。母亲没有这样做是因为难以启齿的爱,母亲在计划之初从未想过自己会背叛自己,她无知觉的从因仇恨燃起的绝望出发走到了即便不舍也要舍得的绝望里,她傲慢的从自觉替天行道的上帝视角出发走到了自我否定的顶峰,母亲的心理变化像是被命运蒙住眼睛慢慢踏进无间地狱的的过程,命运不置一词的将一个满怀英雄主义的献身者推倒在她自己的倒影上,这不得不说是不忍直视的悲剧。母亲通过倒影明了的看见自己内心水火不容的感情,深知无法原谅自己,她最后鼓起勇气选择将复仇这件事和盘托出是因为知道知与不知对江道而言绝不相同。

江道如果不知道母亲是复仇,母亲在自己面前死去并没有彻底的毁掉他和世界的关联,他赴死时将仍怀念母亲的气息和举止,将仍惭愧于自己所做的一切。他是作为一个人去死,带着深刻的苦痛和爱意,他是用死来完成救赎。但如果江道知道这是复仇的话,那一瞬间他和世界的联系是以轰然倒塌的方式结束的,当他内心活动进行到自我嘲笑自己怎以为自己配得上爱开始他将他辜负的全部洗净,他不欠世界的,世界反而欠他太多。他赴死不是因为任何情感,只是因为这地方不是他家,这周遭与他没有真实的连接,他死去是类似果子熟了要落地的自然现象,他不害怕亦不悲伤,他因为被欺骗已经完成救赎。

江道切断与世界联系的时候也许还来不及考虑母亲的用意,他应该无法体会这种歇斯底里的母爱,正因为这种无法体会配合片子最后长长的血迹更显阴郁沉重,像是布满乌云的天里随时要发出的惊雷。母亲是将最无可舍弃的解释权从几万英尺的高空中投掷下来,只为它落在缺乏声音的角落里。她不再求心安,她不再整治恶人,她不再与内心焦灼对抗,只因为她不舍,她动情,只能勇敢的承担起江道死前的哀默,她留给江道最珍贵的礼物是心死。

当然,在这个角落,除了母亲无声的呐喊外,地下也全是失势,卑微的故事,偶尔长出丝毫的倔强与自尊,像是帮助江道顺利死去的妇人,只让整个画面更显哀怨。金基德没有给谁希望,他给希望着色只是希望绝望看起来更栩栩如生罢了。

 6 ) 《圣殇》

亲情与复仇反映在救与被救的纠葛。相当有陈色的影片,易懂合乎正常逻辑的情节、叙事并没有削弱金导希望表达的意境和哲学诉求。

看来隐士的那几年真的还是必要的,而且改变也是明显的,那些自恋式的故弄玄虚本身已经融入了电影本身,你可以说是温和多了的作者在如何面对暴力也有了更加内敛的处理。

 7 ) 逆行的圣母与基督 ——对电影《圣殇》的宗教意涵解读

2013年初,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圣殇》,吸引我的除了金狮奖的桂冠,就是电影的海报:大理石质感的背景下,两位主演摆出了几乎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圣殇”同样的姿势。其中,摆在男主演李廷镇身上的白纱褶皱,以及女主演赵敏修左手敞开的姿态,均与雕塑一摸一样。如果说海报会成为解读一部电影的入口,那么《圣殇》的海报,则表明这是一部以基督教为深层次背景的作品。而当我们反思这部作品中,我们是否体味到了圣殇“pieta”在意大利语中所具有的“怜悯”意涵?以我个人的体验,恐怕恰好相反。大部分观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感到不安以致虐心。在三年不敢触碰这部电影后,当再次观看,于平复的心情上,我更加认定这是一部黑暗的人道主义作品。在金基徳的剧本和导演中,潜藏着一股在后工业社会,从胶片的两面追问基督教信仰的穿透力。


 
一、母爱与复仇
 
在首尔清溪川旧工业区的背景中,除江美萱和李江道外,影片还从侧面刻画了四对母子:江美萱与其亲生儿子相久,启松、姜哲和德正分别与他们的母亲。在这四对母子中,除了姜哲的母亲在出现的场景中尚不知道儿子已经自杀身亡,仍然误以为江道是姜哲的好友,其他三位母亲均对江道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复仇行动,而影片对复仇结果的演绎颇值得玩味:德正母亲的复仇是无力的,除了言语别无他法;启松母亲的复仇是徒劳的,她虽然与美萱所采取的复仇模式差不多,即让江道饱尝失去至亲的滋味,但是她误认的江道的母亲即美萱已经在她下手之前自行了断;而美萱的复仇虽然成功了,但在成功那一刻就失去了成功的意义。因为她对江道已经产生了与母爱相近的感情,因母爱而萌发宽恕,复仇仅是既定计划中不得不完成的机械行动。
 
母爱在基督教中具有与世俗生活等量齐观的绝对意义。比如《约翰福音》中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也不忘向门徒约翰托付他的母亲,而他的托付话语更反证了母子之爱的不容置疑:“母亲,看,你的儿子,…看,这是你的母亲”。复仇根源于爱和正义的脆弱,“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基督教宣扬将复仇的权柄交付给上帝,作为达致宽恕他人的不二法门。在影片中,美萱以个人因失去儿子而精心策划的行动,从上帝手中夺取了复仇的权柄,却最终在心灵上达致了宽恕江道的境界。复仇的不可能性依然在上帝的掌握中,而宽恕的可能性则转移回了人的意志以内。比《密阳》对于上帝宽恕白白给予的公平性质问更进一步,金基徳设定了一个假想——宽恕是建基在人性之上,完全可以直接绕过神性。
 
二、性与金钱
 
在《圣殇》这个影片题目出现之后的第一个镜头,是江道在清晨醒来一刻自渎;之后出现过两个江道和美萱之间关于性的场景:为了试探母亲,江道企图用手强行进入美萱的下体;美萱望着被疲惫和不安折磨的江道,帮助他自渎。饶有兴味的是,这两个镜头分别构成了剧情的两个转折点:在前者发生后的第二天清晨,江道开始相信美萱是他的母亲;而在后者,美萱内心逐渐确认了对江道的怜悯。
 
就金钱,评论界对该片的处理颇有微词,毕竟,在江道的讨债对象选择自杀后,母子直接对金钱进行一番形而上的问答,的确略显矫情。但我也想在此开辟另外一个解读视角:清溪川的小作坊是出身贫寒的金基徳在十几岁时打工的地方,我甚至从七楼纵身而下的讨债对象身上看到金为自己假设的影子——“我在这里干了五十年……”也许,频繁地通过残害借债人的肢体来骗保还债,在韩国这样一个国家显得匪夷所思,我反倒在冥冥中认定,这仅仅是金在青年时代耳闻目睹的因金钱而生的悲剧的浓缩。按照这样的解读进路,母子关于金钱一段近似舞台剧的对白,是金对清溪川式金钱悲剧发出的一声喟叹。
 
那么,性和金钱在影片的宗教意涵上又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在圣经中,性和金钱几乎是最突出的魔鬼诱惑,“贪婪”和“色欲”均在七宗罪之列。这就产生了尖锐的对立。在影片中,性和金钱不具备“诱惑”的特质,相反,二者是剧中人物活着最基本而偏偏不可得的需求。更进一步,不正当的性反成为自怜、接纳和解仇的媒介,而母亲口中的金钱竟然如圣经中的“道”一般,“是一切的开始,也是一切的结束”。在江道的窗外,可以看到“信耶稣得永生”的标语,而母子保存在房间中关于性和金钱的一切,就是对这句标语无声的反驳。
 
三、死亡与救赎
 
影片的开篇,江道是断不需救赎的魔鬼。在锯掉借债人的手臂后,受害者的妻子怒斥他是人渣,而他却理直气壮地回应借钱不还的才是人渣;江道也是绝不怕死的魔鬼,在美萱出现向他举刀的一刻,他坦然露出腹部的疤痕,请她直接刺来。但随着魔鬼有了母亲,他开始惧怕死亡,告诉美萱:“我很不安,害怕你会再离开我,那样我恐怕没有勇气活下去。”而在美萱的失踪式复仇开始后,江道寻找母亲的过程,其实是一段寻找救赎之路:他徒劳地走访了几个被他残害的借债人,充分见证了自己的罪恶之果,坐到美萱亲生儿子上吊的轮椅上,第一次流下泪水。
 
人人都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里见识过天主教的临终告解,这是一个赦罪仪式--通过告解,生前的罪恶获得赦免,人才能获得救赎,越过死亡的荫谷达致永生。换言之,救赎这桩人与神之间的交易,必须在死亡前交割。但《圣殇》中的交易程序显然不是这样的。在真相大白后,江道埋葬了美萱和她的亲生儿子相久,穿上美萱为相久织的毛衣,拿起相久上吊的铁链,把自己拴在了车的底盘,在黎明的高速公路上留下了一段长长的血印。这种惨烈的死法,是怒斥他的受害人妻子的一句诅咒,他能成全这句诅咒,必然已经放弃了魂归天国的希望。但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样是为了救赎,死亡本身对于江道就是救赎,死亡等于救赎。
 
这在电影史上亦可称震撼的结尾,否定了一个罪恶的灵魂对天国的需要,那么,基督教的正当性又该何处安放?


 
我没有看过太多金基徳的电影,但是粗浅来说,他是一个作品质量不稳定的导演,根本在于他是一个太具实验性的导演。他的每部作品不仅仅是视觉,在主题、拍摄方法和深层意义上都可能是一场颠覆性的实验。在表达《圣殇》的宗教意涵和社会批判上,金基徳的电影语言也非常独到:为表现清溪川的破落和故事的压抑,色彩上运用滤镜,把首尔拍出了北京雾霾天;在涉及死亡的镜头中,运用有电光色彩的红、蓝,制造紧张和恐惧;镜头动静切换迅猛,并且在某些极端情节,比如江道对着启松的母亲抽打启松,以镜头的颠簸抽打观众的视觉。但在这些电影语言的实验以上,金基徳要表达的是韩国后工业时代里,亲情、金钱和一切关系的断裂与迷失。电影定名《圣殇》,而不是好似奉俊昊般简洁切题的《母亲》,更凸显影片对于上帝是否依然尚在人间的执着追问。
 
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里,耶稣为世人的罪献出生命,依然在世的玛丽亚怀抱着耶稣的遗体,面容悲悯;在《圣殇》的海报中,江道因自己的罪放弃生命,先于江道死去的美萱怀抱着江道的遗体,面容悲悯。玛丽亚受圣灵感孕生下耶稣,而江美萱是因复仇认下江道。和“上帝死了”的迷思同样纠缠,江美萱和李江道就是一对逆向而行的圣母和基督。

 短评

绿野仙踪是个黑童话,不该给铁皮人装上真心。

4分钟前
  • 穆先生.troj
  • 推荐

复仇与怜悯,爱让恶魔变成了人,爱虽是全宇宙的终极世界观,金基德变仁慈了点,但他的世界依然残忍,超脱于现实之上,死亡总是以让人难以想象的想象形式冷冰冰的出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死不了。即使最终让人领悟了爱,但救赎依旧是一道长长的红线,他懂得爱与怜悯,却依旧信不过这个世界。★★★★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看到30分钟已猜出女人并不是男主角的母亲,虽然影片一个小时后才给出真相。不是金基德最好的一部作品,但是叙事最流畅、完整的一次。比之前作品更加暴戾、阴郁、充满死亡气息和让人反胃。不太喜欢这样的风格,但不能否认它是一部好电影。

10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只有用极端的乱伦和无情才能直抵人性?少了些以前金基德的在情在理,不够玩味。结尾汽车拖人镜头加分,长长的血渍划出一条人性红线,电影一下又升华了。

1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泯灭一个人的灵魂不是靠复仇愤怒残害肢体,而是毁灭他对爱的渴望。内核依然是金基德的残酷救赎,不同之前的表现方式是从《阿里郎》延续过来的写实。爱如梦遗需要在极端苦闷中发泄出来(片中反复强调了两次),其余的仪式化表现又如三人同坟和最后长长的血线,余音绕梁的结尾。可惜真相揭晓得太早

16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BIFF# 今天最震撼的一部。勇敢、犀利、残酷的金基德回来了。前半段岗作讨债充满了暴力,很多段落简直无法直面,塑造的是一个无人性的兽。后半段母亲的出现则仿佛要回溯这一切之原罪,强奸母亲和乱伦几幕太disturbing了。结尾也好,罪与罚像魔方般翻转。

21分钟前
  • btr
  • 力荐

剧本不错,从一个充满暴力、残酷的故事折射经济发展的同时、无法忽视的社会阴暗面;前半段不忍直视,单用缺失母爱还不足以诠释其兽性,母爱回归也无法很好解释其人性的苏醒,即使披上宗教外衣也显单薄,从这点来说,金基德还是犯了老毛病,形式上用力过猛,也显得刻意,他越是回避这点,越是彰显。

2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从未有哪个导演能让人如此纠结,如此反复地喜爱和厌恶,他的做作、残酷,曾让人怀疑是在投机,但最终,这种过犹不及的残酷、貌似矫情的悲悯,却使其显得独一无二。《圣殇》中,复仇者和虐杀者之间令人如坐针毡的“暧昧”,并非看上去那么肮脏、畸形,相反,它很温暖,很温柔。

28分钟前
  • 老晃
  • 还行

可以不要弹吉他小帅哥还有男猪的下眼线么

31分钟前
  • Taozzzzzz
  • 还行

金基德独创,“三虐一体”(施虐、受虐和自虐)的超高代表作!

33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男主角长得像孙楠。

34分钟前
  • m☌m☌
  • 推荐

妈妈不是圣女是个森女。

39分钟前
  • 吴璇花
  • 推荐

男主角撸管都不用手了真是佩服佩服!

4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这是一部关乎爱、金钱、伦理、复仇、怜悯、人性的电影,当这些都整合起来的时候却显得无比残酷。母亲最后在楼顶上含泪说“江道也是可怜的人。”其实谁不可怜?复仇的人也是如此。古人有云一报还一报,其实谁也解救不了谁,罪孽与死亡是冷冰冰的现实,也是对领悟到爱的人来说无言却最无情的拷问。

43分钟前
  • 逸宸
  • 推荐

冷漠与关爱,沉沦与救赎。金基德还是那个金基德,虽不似以往那般强烈,却依然可以看到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配不配金狮暂且不说,个人认为本片虽谈不上突破,却也足以称得上出色。PS:这电影跟乱伦神马的有一毛钱关系么?最烦的就是某些压根儿连看都没看就跑上来大放厥词的选手。

45分钟前
  • 白发生
  • 推荐

韩国电影,煽情为王。金不煽情,但是装逼。逼装得大,也装得真,装得逼真。

4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爱是love,爱是amour,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人类最美好滴语言,爱是正大无私滴奉献~

5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也就跟撒玛利亚差不多水平。(那条什麼7.4分的短评太你妈高智商了

55分钟前
  • sasasasa
  • 还行

前90分鐘幾乎是屬於朴贊鬱的故事,冷暴力+復仇。后10分鐘才是完全的金式風格展現。熟悉金基德的人可能等的就是結尾男主角穿上毛衣躺在“媽媽”和兒子身邊的畫面和最後贖罪式的自泯留下遠去的一道紅線這些標誌性鏡頭。我反正不會推薦這部給別人看電影里所有人眼中都沒有希望即使有過也他媽是假的。。

6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金钱、欲望、万恶的资本主义什么的。最终爱战胜了恶意与仇恨。金基德的电影都是形而上的极端特例,以抽象出的角色和故事去讲他的人生观,包括场景设置都如寓言一样。休整了几年之后,感觉人平和了不少,最终也以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宣告重新出山。男主好像韩版张泽群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